時間:2023-07-16 08:22: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數字化校園的含義
所謂數學化校園,是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從環境(設備、教室等)、資源(圖書、課件、素材)到活動(教、學、管理、服務)的全部數字化,從而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擴大傳統校園的功能,并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目前,建設數學化校園的主客觀條件都日趨成熟。很多學校也為此大膽創新,不斷實踐,立足教育教學的實際,建設特色鮮明的數字化校園,應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教育向自動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的方向發展。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容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硬件建設(網絡,終端設備、系統設備)。二是軟件建設(平臺、應用系統、資源)。三是人才隊伍建設。
實際上,這三方面可細化為五點內容:
1.是校園網絡系統建設。學校通過有線、無線或有無線相結合的方式建設覆蓋學校辦公、教學、生活等主要場所的校園網絡,并寬帶接入區縣教育城域網或互聯網。
2.是教學應用終端建設。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教室建設,多功能教室建設,“班班通”建設,教職工計算機準備(或教師備課室)建設,功能室多媒體建設,數字化實驗室建設,通用技術室建設,圖書館信息化(含電子閱覽室)建設,會議室多媒體建設等。
3.是信息化功能系統建設。主要包括校園電視臺、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校園完全監控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建設。
4.是信息化應用系統及平臺建設。應用系統及平臺是支撐學校信息化應用的核心。他包括學校OA辦公系統、教務管理系統、教師、學生評價系統、學籍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校產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教學支撐系統、學習交流系統、資源應用系統等等。學??山ㄔO一個綜合管理平臺,將各類應用系統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統一管理。
5.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主要是全校教職工信息化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培訓,使之適應學?!皵底只@”應用創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術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農村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條件分析
1.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農村學校的師生對數字化校園非??释?,希望擁有與城里同樣的教學資源,這是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研究的心理基礎。
2.是隨著信息技術課的開設,農村小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教師也進行了繼續教育的相關業務培訓,對加強數字化校園研究有一定的認知基礎。
3.是隨著農村遠程教育和班班通等活動的開展,農村小學的數字化教學設備設施日趨完善,這是加強數字化校園研究的物質基礎。
4.是通過對數字化校園成功案例的學習以及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踐,教師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農村小學也初步具有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這是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業務基礎。
四、數字化校園建設應用的措施和做法: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建設和應用數字化校園的意義,認識加強這方面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動員師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項課題研究中來。
2.明確職責,加強領導。建立課題研究的領導小組,明確課題研究的負責人和參與人等,對任務進行合理分解,加強對課題研究的組織協調、分類實施和檢查指導工作。
3.籌措資金,加大投入。數字化校園建設和應用都需要解決資金問題,課題研究也要有一定的經費預算,以保證科研活動的正常需要。
4.完善制度,建立機制。在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的課題研究中,建立相關的科研制度和課題考評激勵機制,將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情況,作為評優、晉升職務職稱等的重要依據。
5.拓寬思路,努力鉆研。深入開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開展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的探索,并通過網上教研、網上辦公等活動,在學校建立一個開放的、立體的、豐富有趣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五、數字化校園建設給師生帶來的提高:
1.在課程整合方面:可以運用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構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掌握并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實驗,呈現教學中豐富、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也可以運用網絡平臺,建立更為科學的教學評價和反饋體系,通過多種反饋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和程序,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2.在數字化辦公和教師網上繼續教育平臺方面:可以運用校園網絡平臺,結合電教媒體等技術,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并節約資源,開展網絡環境下的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激發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熱情,使教師能夠互相交流、溝通教學心得體會,補長補短;學校也可以建立多種激勵機制,引導教師將計算機網絡作為終身學習的工具,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
3.學生在數字化校園的環境下,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相應提高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等;教師在數字化校園的環境下,會自覺接受傳統辦公向網絡無紙化辦公的轉變,主動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開展學習和教科研活動,把數字化校園作為成長進步的有效平臺;當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干擾課題研究的因素,如果無目的地大量使用電教媒體,就容易產生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影響學科教學的質量;另外,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能接受高速運行的信息化辦公環境,不能主動有效地應用數字化技術。
參考文獻:
[1]李帥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
[2]任友群王旭卿創建學習新平臺廣東教育出版社
兩年來,學校依托虞城縣教育局在我校建設的我縣首個“班班通”工程項目及開展的數字化支持教育教學課題實驗,把“提升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提升干部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明德小學教育質量,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辦學的總體目標,確立了“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營造師生成長樂園”的發展思路,數字化環境支撐下的學校發展呈現鮮明的時代特色,信息技術的融入正在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的日常工作方式也在技術的支持下發生變化。現在明德小學每位教師的每堂課幾乎都離不開多媒體和互聯網,教師的日常辦公、業務學習和交流協作也大都在校園網上進行,數字化校園正在成為明德小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兩年來,明德小學在“班班通、堂堂用”和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才使學校逐步邁上教育信息化之路呢?
一、2010年上半年:高起點投建“班班通”工程
2010年春季開學,剛剛開始招生的虞城縣明德小學28個教室除了擁有傳統的教學設施外,還配備有28臺55寸的液晶網絡電視。這是我縣的首例,也是我縣教育局的一大舉措:在經過幾年來的農遠工程和“校校通”的教育信息化探索的基礎上,決定以虞城縣明德小學為試點,進行“班班通”工程建設與應用的新探索。
對于剛剛安裝的“班班通”網絡電視,主要應用是收看有線電視節目或學校統一播放的教育教學資源。雖然稱“網絡電視”,但主要還是通過長虹的“樂教”功能收看固定的網絡節目,無法連入因特網。因此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班班通。因為沒有電腦主機,教師要想使用電視上課,必須把PPT課件轉化成JPG圖像,用U盤插在電視機上才可使用,所以,這學期主要應用于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上。
二、2010年下半年:以培訓和應用促進校園網建設
為了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建設好生態環境下的班班通,實現資源共享,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個交流、互動、合作的平臺,提高現代化教育教學能力,我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架設了校園網站,為學校管理提供了一個交互性的平臺:學校的通知、新聞、學習專題、備課資源和課件資源可在第一時間實現上傳和下載的共享方式,網絡的優勢逐步展示出來。校園網站的建立標志著學校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網絡環境下如虎添翼!
我們還引進了先進的數字化教學平臺,與我校的網站緊密結合起來,組建了一個更加合理、科學、貼近實際的網絡平臺。此平臺,欄目更清楚,功能更齊全,分類更合理。有了前期校園網使用的培訓基礎,教師們學習和操作起來可謂是輕車熟路,很快就適應了這個功能齊全、操作方便、作用強大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師生們就有了自己的網絡家園后,紛紛登陸數字化網絡平臺,逛教學資源超市,或敘述教學故事、或抒發教學心得、或吐露教學困惑、或探討教學方法,小小的校園網成了師生之間交流對話的平臺,學習成長的加油站。
三、2011年上半年:用制度之“手”推動資源建設和課堂應用
為對數字化校園進行規范化管理,學校成立了“數字化支持教育教學課題領導組”和“數字化支持教育教學課題技術顧問小組”。為了更好地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使教師能更積極地應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學校又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和考核激勵辦法,如數字化教學設備管理制度》、《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制度》、《明德小學校本培訓制度》、《資源上傳的考核辦法》等。另外我們還從上課、備課(資源上傳)、教學研討、業務培訓、成果展現等方面進行量化積分。領導組和技術組分工合作,每周作好記錄,每月生成統計報表,做為績效工資分配的主要依據之一,與評先晉級掛鉤。同時還結合不同的發展階段把制度和措施及時作相應地更新或調整,使各項制度能隨著信息化的應用而發展。
四、2011年下半年: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再邁新高度
通過一年半的努力,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從無到有,教師們從不會用到慢慢用,直到今天我們好像越來越離不開它。但畢竟我們還處在起步階段,無論從應用,還是從建設和管理上都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克服。譬如課堂上對校園網的應用也處在多媒體課件授課層次上,還沒發揮校園網的深層用途;我們上傳的教案和資源原創性不是太高,并且缺乏進一步的匯總與整理;除數字化教學平臺之外對其它功能應用不夠,對WEB2.0時代的交流、共享、協作不力等等。由于硬件設施還比較薄弱,網絡環境有時還會出現問題,教師的整體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新的學期學校又籌措資金,購置26臺電腦,為所有語文、數學和英語教師配上一臺辦公電腦;并用交換機改造了班級原有的上網方式。這樣我校教師更方便于校園網上辦公和授課。相信通過我們的進一步努力,明德小學的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一定會再邁上新的高度。本學期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正在做著努力:
4.1 追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使教與學的方式出現新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簡單單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度使用課件上課,效果有時會適得其反,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揮。我們通過培訓和教研在努力糾正這種偏差。信息技術更多是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提供交流和表達的天地。
4.2 加強教師間協作,用集體備課、資源共享點亮集體智慧。由于數字化校園的支持,教師間協作變得非常方便,更容易開展各種形式的集體備課和資源共享。
五、結語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二小學校創辦于1950年,是重慶市的示范小學,巴南區的窗口學校。目前,學校擁有三個校區(在未來兩年內,學校將發展成為擁有七個校區的集團化學校)、一個附屬幼兒園,教職工230余人,學生4500余人。學校確立了“做自己,更精彩”的辦學理念,并將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和研究作為學校發展的“四個重點項目”之一。
學校信息化特色經驗
1.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堅持“為用而建、適用好用”的原則,加大了對數字校園建設的投入,建有標準的網絡中心、監控中心、電視臺、廣播系統、可實現同課異構的網絡互動教學、教研交流系統、數字化階梯教室及多媒體教室等,為學校全面實施數字化管理及智慧課堂教學的探索提供了有力保障。
2.智能化管理、教學模式
學校在邁向集團辦學的過程中,由于時空差異和物理距離等原因,造成校區之間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不夠等問題。為此,學校從2012年開始探索“魚洞二小智慧校園”管理新模式,全面實施多校區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效益和辦學水平。同時引入云教育及電子書包項目,借助智慧校園云服務平臺,改變現有課堂教學模式,形成魚洞二小智慧課堂“2655教學模式”,有效地縮小了校區之間在管理、資源配置、教育教學質量、師生發展等方面的差距,促進了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3.信息技術課題研究
學校把信息化課題研究作為提升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保障。從2000年至今,學校先后進行了一批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發展,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小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實驗”、“校園網絡教學及其環境的研究”、“以教師博客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城市小學多校區數字化校園管理模式的研究”等4個中央電化教育館立項重點課題的研究,培養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師,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主體性發展。
學校信息化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西城:新課題新認識
/謝曉
提起對數字校園的關注,西城區早在2008年就申報了北京市“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的課題。當時的認識是以信息化系統規劃建設與應用為基礎的,因此我們的著眼點放在信息化系統的基本架構和功能結構這一層面。隨著課題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北京市數字校園實驗項目的啟動,我們從市級項目專家培訓中得到了新的、更豐富的體驗。
我們認識到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從關注基礎硬件、關注信息技術普及、關注單一應用等一般要求向一個全新的階段邁進,以校園為載體的信息化綜合應用逐步影響到學校的主流業務。在我們準備利用數字校園的契機,向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高地邁進的時候,我們迫切需要正確地把握在數字化環境下工作的新思路??梢哉f,數字校園發展過程正是辦學理念與信息化建設思路相融合的過程。數字校園的設計需要以學校辦學思想為指引,融合教育特色、改革目標、工作重心,擇優選取對學校自身發展具有牽引作用的應用,達到適應學校未來發展定位的目的。
校級重點工作 當前階段,我區參與北京市數字校園實驗項目的實驗校已經完成了全面的規劃設計。我們認為,學校當前應該選取一到兩個能夠體現學校整體數字化建設思想的核心應用。首先,論證選取的核心應用是否能夠起到對學校特色發展的引領與支撐作用;其次,梳理出該應用的基本功能框架,從功能框架出發,輻射建構以學校應用為核心的數字空間,實現信息、數據、資源的交換與共享。通過梳理功能需求,將信息化建設從技術層面拉回到業務實現層面,逐步組建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的信息化隊伍和主導人才。
區級重點工作及思路 2010年底,我們完成了“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課題的結題工作。課題的研究觸動了我們,但這僅僅是我區數字校園建設的第一步。我們的設想是將課題成果推廣到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去,并繼續發揮科研帶動建設的效力。
盡可能地調動資源支持北京市數字校園試驗校的建設工作,組織系列培訓課程促使更多學校關注數字校園建設。
通過課題我們設計出區縣數據交換平臺方案的雛形,后續基于CIF標準的數據交換平臺將成為我區推進數字校園的重點項目。
深化調研區內學校信息化工作實際需求,掌握教育信息化最新態勢和發展方向,以整合、提升、發展學校信息化應用為目的,探究區縣數字化校園規劃方案。
(作者單位:北京西城區教育信息技術中心)
懷柔:“數字區縣建設”也應成為
當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劉振林
數字校園建設曾經是在各區縣沒有教育專網、只有校園網時提出的建設理念,并在部分學校中實施建設,有些學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整體上來看,彼時的數字校園在網絡優勢的發揮上存在問題,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學校“信息孤島”。目前,北京再次提出數字校園建設,應該在建設思想和內容上不同于以前,那么,何不對數字校園建設的概念加以推敲呢?
數字校園建設的關注點不應僅僅限于校園。教育是一個體系,因此數字化建設的著眼點應該是教育的整體而非局部。網絡的優勢在于可以將各級各類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教育研究等教育單元聯系起來,使之更加系統、科學。據此,我認為以區縣為單元,整合教育需求,實施“數字區縣建設”更為合理。
“數字區縣建設”應成為當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一方面,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區縣管理的特征較為明顯,需求具有同一性。在一個區縣內,教育布局、教育投入、教育規劃、管理制度、領導體制、人事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相對統一,區域特征明顯,能夠實現教育需求的整合。另一方面,北京市各區縣教育專網為區縣整體規劃、建設和應用提供了網絡基礎環境。我們需要搭建出著眼全區的教育應用平臺,創設深化著眼全區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環境。
在數字化建設中,我們要解除思想認識上的禁錮。首先,要反思過去,比如,信息中心的概念、數字校園建設的經驗與不足等。其次,要力求理解、搞懂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教育需要什么、要知道從事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師需要什么、要知道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什么,以需求帶建設,將滿足教育需求作為建設的目標。只有不斷深入研究,才能敢于突破和創新,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服務。再次,領導的認識是關鍵。項目資金支持只是表象。只有領導認識到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了,數字化建設項目才可以通過,資金才可以到位,軟硬件建設才可以完成。當然,這只是剛剛完成建設初始階段。領導還要帶頭組織、管理、應用數字化教育平臺,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運行機制,使教育管理真正數字化,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真正信息化、現代化。
(作者單位:北京懷柔區電化教育館)
順義:轉變觀念精心籌劃推進應用
/張自江
數字校園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等主要業務以及資源和數據,進行優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數字化,從而達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數字校園的概念是隨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深度而發展變化的,每個人對其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數字校園建設首先是要轉變觀念,從觀念到建設直至應用都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盲目建設,只能事倍功半。
數字校園建設是一項綜合工程,要在應用上狠下工夫,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切忌搞攀比,要在應用的實效性、便捷性、易用性等方面全盤考慮,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順義區中小學2003年已全部建成校園網,實現校校通和班班通,有較為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和應用軟件,教師信息技術水平近年來有很大提高。良好的基礎設施使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得以向更深層次、更高層次發展。這就要求數字校園的建設要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挖掘學校特色,以信息資源整合為重點,以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為核心,發揮信息化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支撐作用,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校園。在建設實驗校的過程中,我們計劃取得經驗后制定參考標準和規劃,分步實施,逐層推進,使本區布局調整后的學校全部建成數字校園,推進區域教育競爭力逐步提高。
在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我們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數字校園建設目標要圍繞學校辦學理念,注重學校特色,切合學校實際。二是數字校園建設要關注有效支持學生學習,創新和轉變教學方式。三是數字校園建設要對現有應用系統進行整合,滿足數字校園可持續、生態化發展的需求。四是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研究,及時總結,以服務為核心,深入推進數字校園應用。五是數字校園建設要堅持規范化、系統化、實用性與可持續發展原則。六是要具有超前意識,關注新技術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作者單位:北京順義區教育信息中心)
石景山:以人為本 構建服務性數字化校園
/施為民
我區實驗小學榮幸地成為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實驗校。我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圍繞建設核心、方向等問題在認識上各執己見。在市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組織的相關培訓中,專家精辟的分析與引領,撥云見日,清晰地勾勒出數字化校園的整體輪廓,為我們指明了設計規劃的方向,澄清了縈繞心頭已久的困惑。
從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的基礎教育將直接為人的生存和成長服務,是關乎心靈的教育,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快樂、共同成長的教育過程,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過程。因此,數字校園的核心設計理念應歸納為“以人為本”。
秉承這一理念,我們認為,數字校園的設計更應該關注教師、學生以及更多關心學校發展的人群,他們的實際需求決定著建設方向,是支持數字校園發展的內在動力。一個完善的數字校園應該是以人為本、以應用為核心、以數字環境為依托、以數字資源為基礎的綜合體系,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彰顯校園豐厚的文化底蘊,與實體學校教育教學同步,打造極具生命力的虛擬學習環境。
實驗小學是我區品牌學校,在規劃、設計數字校園時,始終秉承“揚長教育”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應用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的原則,結合學校信息化建設現狀,計劃在2年~3年的時間內,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構建數字化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環境,建成支撐教學業務和學校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環境,實現學校95%以上的日常業務工作借助數字校園完成,積累至少一個學年的完整業務數據和資源,實現建立數字化工作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進學校現有優勢發展,進而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實驗小學數字校園的設計思路可以歸納為:圍繞一個核心,指向三大主題,建設四個環境。一個核心即以“揚長教育”理念為核心,三大主題即揚學生之長、揚教師之長、揚家長之長,四個環境即教科研環境、育人環境、管理環境、服務環境。
實驗小學數字校園建設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統一規范、軟硬結合、繼承發展、整合創新”的十六字方針,分三階段逐步完成:第一階段,建平臺、建規范,逐步完善數字校園基礎建設;第二階段,以課題為引領,推動數字校園的使用;第三階段,深化應用的尺度,拓寬應用的廣度,使數字校園應用逐步常態化。
經過深入的調研交流,精心規劃、設計的實驗小學數字校園展現出美好的藍圖:學生在課堂、閱覽室、花園中,使用著輕便的“電子書包”,手指輕輕滑過便可靜靜地享受數字化學習的快樂;教師使用著各式的終端設備,在信息的海洋中徜徉,時而與學生進行交流,時而指導學生幫助他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基于腦的教育,基于網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是南京市提出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想,簡稱“新三基”?!靶氯钡奶岢?,是南京市教育管理者對教育突破自我的一種反思,是對教育進入信息化時代的一種發展定位,是對教育重新回歸本質的一種創新性落實。
為什么這樣說呢?“新三基”思想的本質,是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雖然以往的教育改革及新課程改革,也提出要以學生為本,但是,這些以學生為本只是所謂的“理念”而已,而“新三基”是以學生為本的落腳點,是對課程改革或教育改革思想的創新與深化落實。
“新三基”思想是緊密結合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改革與發展設計的一條有效路徑,因為它不再是空洞的理念與口號,而是將理念落實到位的具體措施。它找到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信息技術;它找到了一個強勁的動力,這就是從立腳點到技術到形式三位一體的方法與路徑。也就是說,“新三基”是強調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方法與路徑。基于腦的教育,是把學生的內在潛力與潛能開發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立腳點;基于網的教育,是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力;基于“小班”的教育,是把師生關系的最和諧狀態和學生學習環境的最佳狀態作為構建教育理想生態的最好模式。
“新三基”教育思想的基礎是物質基礎與技術環境,也就是說,“新三基”思想是立足于強大的教育技術之上的。技術是推動改革與進步的動力,“新三基”教育思想,正是強調與突出了這個前提。那么,如何來落實“新三基”教育思想,使它真正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力呢?
二、舉旗“智慧校園”,領會“新三基”教育思想
貫徹“新三基”教育思想,必須有落點、實施方法和評價指標。而其中“基于網的教育”,可以說是“新三基”中其他“二基”的基礎與載體。在信息社會,基于“小班”的教育離不開“網”,基于腦的教育也離不開“網”?!盎诰W的教育”與其他“二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所以,“新三基”要抓好三個物質基礎建設,才能使其得到穩固的落實。這就是堅實創新地推進“數字化校園”“書香校園”和“科技校園”的建設。這三個方面可以統稱為“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就是以“新三基”教育思想為指導,通過開展“數字化校園”“書香校園”和“科技校園”建設,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有智慧的學生創造優質的物質條件,使教育的實踐過程與實踐水平,在“數字化校園”“書香校園”和“科技校園”環境下,變得更為“智慧”。
中學理科和小學科學課程,是國民教育最基礎、最核心的課程,是國民科學素養提升、國家文明和諧發展基礎的基礎。實施科技校園工程,要以國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青少年科普活動綱要》為指導;要以《小學科學和中學理科課程標準》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依據;以提升中小學理科和科學課程的優質實施為目標;以理化生和科學學科建設為內涵;通過“理科和科學實驗室”的高標準、高水平建設,科技實踐與活動場館的特色建設,科普教育及科學探究性學習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形成高水平、軟硬件平衡發展的理科或科學教育與科技實踐活動的優質辦學條件。通過“科技校園”創建活動,推動理科或科學教育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培養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和科技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閱讀是培養中小學生所有能力的基礎,是人終身發展的奠基。推進“書香校園”工程,就是圍繞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培養,從物質上給學生提供優良的讀書環境,使閱覽室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場所,而讓整個校園都成為一個閱覽室。讓學生隨處可取書,便捷取書;讓學生隨處可讀書,快樂讀書。同時,讓紙質圖書與數字化圖書雙翼齊飛。創建“書香校園”,把“大樹底下好讀書”變成現實,可以推動學校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南京市缺的不是硬件,而是應用。從全國“數字化校園”硬件建設水平與軟件應用水平來看,南京市在整體水平上是領先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均衡:農村與城市不均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不平衡,教師的應用水平不平衡。而且,這個不平衡,在短時期內難以消除。一方面,南京市“數字化校園”的硬件建設是無止境的,需要在淘汰更新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南京市的硬件裝備完全可以滿足當下的應用水平。所以,“數字化校園”建設,只有加強應用,才能落實“新三基”教育思想。南京市教育局幾年前提出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法,建網、建資源、建隊伍,不僅不過時,而且應進一步落實,強化“建資源”與“建隊伍”。所以,“數字化校園”建設,應從“建資源”“建隊伍”來繼續完善,淡化硬件建設的指標考核,突出數字化應用能力與水平的考核與評價,強調學校的信息化水平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從基礎管理平臺、學習與教學資源建設和學科信息技術應用三個方面,推動學?!盎诰W的教育”的實現。
三、創建“智慧校園”,落實“新三基”思想
以“數字化校園”“書香校園”和“科技校園”為內涵,創建“智慧校園”,只有明確內涵與方法,才能真正把“新三基”思想落實到位。其方法是實施“數字化校園”“科技校園”和“書香校園”三項工程。
――北京西城區實驗學校書記、“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課題組長 梁 波
北京西城區的基礎教育有著深厚的基礎和優勢,在鞏固教育根基和課程改革階段發展好勢頭的同時,我們需要著手研究一些關系長遠發展的事情?!盎跀祿粨Q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課題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當前,網絡化、數字化教育正在主導著教育理念的變革。我們探索數據交換,以激發和釋放信息管理平臺及校園網的潛力;我們推動數字校園課題工作,以驅動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培養校園中信息化人才的創造力,最終促成開放創新、全民參與的信息化應用氛圍。
――北京西城區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主任 張 岡
數字化的發展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來看,數字校園是其發展的高級階段。從學校發展角度來看,數字校園應該是信息技術應用在學校各方面實現全面滲透的標志。很多學校都具備了實現數字校園的基礎條件,可是多數學校采取觀望態度,主要是因為數字校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技術專業力量的輔助。當前,學校借助外力往往是使用公司現成的解決方案。這種做法的最大問題是公司提供的方案與教育實際、育人模式有很大的出入,而且限制了學校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現狀,確定了以課題為先導,以科研的方式方法開展數字校園工作的思路。
我們于2008年10月申請北京市“電子化學籍管理推廣與應用”子課題“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經各方面考察,選定師大二附中、一六一中學、西城外國語學校、七中、西單小學、三里河三小等六所學校作為課題試驗校。根據上述問題,確定研究主題:一是探尋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幫助學校擬定切合教育實際、健全、可行的數字校園規劃方案。二是設計一個解決方案,突破各系統間數據交換的瓶頸問題。
在課題籌備階段,課題組通過對文獻的研究,發現當前有關數字校園參考資料的內容大多集中在系統框架的搭建和建設模式的表述上,沒有關于對學校規劃方案核心思想的研究結果,但正是規劃思想的部分才起到指引應用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作用。于是,課題組將研究主題集中在點上,確定研究問題:試驗校設計的數字校園規劃可以為學校帶來何種機遇,這些外部影響與學校建設的核心思想如何相互作用產生“內化過程”。課題組通過對“內化過程”進行分析與研究,進一步來驗證數字校園規劃是否具有科學性與實效性。
課題研究的結論與觀點
1.數字校園促進學校管理現代化的變革
在數字校園中,學校管理是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首先,只有運用現代化的學校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充分發揮數字校園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和教學效果,數字校園的建設目標才能夠最后得以實現。其次,學校管理的現代化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數字校園中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利于實現學校管理的現代化,從而實現學校管理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數字校園的規劃設計應源于學校
數字校園規劃的設計需要以學校辦學思想為指引,融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改革目標、工作重心,符合學校在數字化環境下工作的新思路。數字校園規劃擇優選取對學校自身發展具有牽引作用的應用,達到適應學校未來發展定位的目的。數字校園規劃的要求也是學校管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所以這也就需要數字校園的規劃源于學校,由學校內部提出,而不是借公司之手,或采用現成的公司解決方案。
通過課題研究,課題試驗校提出了自己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由學校設計的規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譬如,師大二附中數字校園規劃的設計者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他們從學校系統發展角度出發,充分體現學校的宏觀策略和治學理念,尤其當學校自身的文化符號被注入設計方案后,學校的數字校園規劃更好地展現了校園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個性化特征。
當然,數字校園規劃需要源于學校,并不代表完全不需要借助公司力量。公司的專業技能與完善的運營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證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質量。
數字校園促使學校組織結構從傳統轉向現代
傳統的學校組織結構是機械式組織,強調上級行政上的權威,以上傳下達的計劃、指令、指標和會議決議作為管理活動的依據。這種管理體制比較僵化,不利于學校管理的創新和發展。在學校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中,信息技術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數字校園可以說是這一作用的具體途徑。
有些課題試驗校在提出的數字校園規劃中已經較好地展現了現代化變革的雛形,體現了學校從傳統組織結構模式向適應性組織轉變的趨勢。以七中教師專業平臺的設計思想為例,教師具有職業化特質,是可以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和解決問題的,他們不需要上級告知教學程序,而是依靠職業標準來指導工作。我們看到,在一定時期內組織結構雖未必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但組織中的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意識形態已受到影響并發生轉變,工作效率得到充分提升,數字校園在其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數字校園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促進管理方法的現代化
數字校園規劃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數據層的規劃。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實現教育管理信息的數字化。傳統的管理信息被數字化,在保證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上,數據被準確地審核,通過數據交換平臺應用到其他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學校管理者借助數字技術支撐平臺可以更高效地統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合理配置學校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諸多因素的最佳功能。管理者可以充分發揮創造精神,將現有不合理的工作方式通過數字校園工作的實施加以改革,形成并健全學校管理的方法體系,最終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
2.數字校園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
當前有一種關于學習環境的傾向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與人際關系的動態組合。數字校園構建的正是信息化的學習資源環境,學生可以自如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與學習材料,方便快捷、豐富多元、開放共享,其優勢是傳統校園無法企及的。另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際關系不再局限于傳統面對面的交流,而是發展出師生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同步或異步交流。
例如,師大二附中在學校本?!皩熤啤崩碚摶A上,規劃了數字校園的“指導中心”模型,其中學習資源不僅包括信息資源、教師、認知工具,還包括任務情境等資源?!爸笇е行摹迸c學校課程體系相互作用,如研究性學習課程為學生創設問題解決的情境,這樣的任務情境蘊涵著等待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智力操作,也集成了各種學習資源。當然,學生在解決任務情境的過程中,會遇到問題,需要教師指導。學校的“導師制”設計每十名學生配有一名指導教師。這樣,學校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傳統班主任管理學生德育工作時代。學校構建“指導中心”,為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關系提供了工具和平臺,使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有序的指導下完成。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識和技能在情境中深化應用,可以調動更多的資源,促成師生與生生之間理性深入的協作和交流。
3.數字校園促進終身教育理論的實施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迅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思維方式,同時對終身教育提出了極大的需求。一方面,終身教育理論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論支撐。試驗學校規劃數字校園時注重了人在時間維度的發展,注重了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考慮到了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的部分,如家?;悠脚_、課外學習的知識庫、大眾服務窗口、兄弟院校共享平臺,將校內教育延伸到社區,與兄弟院校分享資源。另一方面,數字校園是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拓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最大限度延展教育時間和拓展教育空間。七中設計學生生涯規劃平臺,規劃了兩個舞臺場景:一個是現實舞臺,包括生涯規劃的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高考報考指導以及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另一個舞臺是借助技術手段搭建的信息化平臺,學生在信息化平臺上自主學習與活動?,F實與虛擬互相補充,幫助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設計、自我成長。
形成“數字校園”規劃模型
通過課題研究,試驗校不同程度地設計了本校數字校園的規劃。下面,筆者將部分試驗校的規劃概念化,抽取出相應模型在此呈現。
二附中數字校園構建了系統全面的體系結構(圖1)
二附中設計的數字校園規劃結合了學校發展理念和辦學特色,從學校主體活動和實際需求出發,提出了“課程中心”、“指導中心”、“服務中心”、“資源中心”、“發展中心”的多元建設內容。
七中數字校園人本理念,以重點應用帶動發展(圖2)
七中設計的數字校園規劃提出了兩個重點應用:學生生涯規劃平臺和教師專業發展評估系統。前者以生涯規劃為引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后者以教師發展評估為切入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西單小學輻射式構筑信息化平臺布局(圖3)
西單小學首先梳理了“業務視角”,從業務中發現學校當前薄弱環節定為學校所需;再根據學校需求結合理論要求設計出“學生成長平臺”;接下來,以核心應用的建設規劃出數據中心,繼而輻射串聯其他信息化平臺。
(作者單位:北京西城區教育信息技術中心)
鏈接:部分課題試驗校建設亮點
我校在數字校園規劃的起步階段,提出了“五大中心”思想,即數據中心、服務中心、課程中心、指導中心、發展中心。其中課程中心與指導中心作為數字校園主軸,決定了我校數字建設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們將現有的課程管理平臺從業務流程管理,向資源集成方向進行延伸。為教師提供課程資源共享,為學生拓展課程,延續學習空間,并優化了管理、監測、反饋、統計等功能。指導中心的職責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學法、選課和學生發展規劃方面的指導,同時承擔培訓導師的工作。指導中心為每一個學生配備了導師,采用班主任和導師制并行的方式,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關注。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劉月婕)
校長寄語
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應突顯學校育人環境的人文性,體現管理的服務與規范性,促進學校各資源對象的互動及內生性,從而為促進學校師生發展與學校發展,拓展出良好的數字育人時空。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副校長 阮國杰
我們在數字校園建設時體會要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數字校園與學校辦學理念的關系,不能脫離學校的發展方向,獨立地去搞另一套東西,即便技術上很先進,將來也很難真正得到應用;二是要處理好信息系統與核心業務的關系,在數字校園建設中信息系統是否全面滲透核心業務,甚至因為信息系統的應用改變傳統的核心業務流程,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三是要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在設計每個系統時,先考慮系統使用的范圍,使用的效果和使用的難度以及設計和部署該系統的經濟代價。在對未來預期沒有特別明確時,可以以個別應用為試點,待試驗成熟后,再全面推進。
(北京第七中學 陳 穎)
校長寄語
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原則,建設以應用為主的數字校園,為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以數字校園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學校課程改革的進程,逐步改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教師職業生活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校的特色化發展。
――北京第七中學校長王文利
西單小學學生成長平臺包括德育平臺和學業平臺兩部分,內容分別涉及教育和教學兩個領域,從活動建設、家?;?、素質評價、小升初等四個方面進行平臺的設計,以期在原有德育活動相關流程的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學生成長教育過程的電子化,管理過程的科學化、規范化;實現數據統計匯總等應用管理;提供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的養成性活動,形成系統的學生養成性數據體系;提供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平臺;畢業時,實現學生成長檔案的集結和生成。
(北京西城區西單小學 王秀珍李 )
校長寄語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項目管理質量協調
【中圖分類號】TP3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171-02
一 引言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推動歷史前進的車輪,而在新的信息時代下,網絡則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另一個車輪。教育與網絡的結合,是信息化時代下的必然結果,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已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
在新時代下,數字化校園不應僅僅是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而應該是為學校師生甚至是社會大眾提供一個全新的育人環境,包括教育教學方式、工作和思維方式,都應充滿便利、豐富、全面、高效和人性化的內涵,真正的數字化校園應該體現高品質的教育管理和服務理念。
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投入不足、重建設輕應用、技術力量薄弱、統籌規劃不夠、數據冗余或缺失、數據分析能力弱、重復建設多、更新維護意識缺乏……隨著IT技術的迅猛發展,系統集成越來越復雜,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也自然涉及越來越多的方面,規模日益龐大,功能日益復雜,那么以往簡單地成立一個工作小組或交由學校網絡中心全權處理的工作方法就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了,它勢必要求學校應用系統的項目管理思想,從戰略上保證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用和管理工作,讓數字化校園真正體現它應有的價值。
二 項目管理思想
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重大管理新技術之一,它是指項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應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即從項目的投資決策開始到項目結束的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評價,以實現項目的目標。
目前,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概念更多是一些規模較大的軟件企業中得到重視,它們在實施大型項目時運用項目管理理念,能夠較好地協調各部門的工作,保證質量和進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理念中包含九大管理范疇,分別是:整體管理、范圍管理、時間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和采購管理,在每一個管理范疇中都嚴格地規定了各階段的輸入內容、工具和技術,以及輸出內容,同時對每一個環節都做了時間和成本的預估,從而得到關鍵路徑,即整個項目需要的總時間。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任意一個環節出現異常,包括范圍的變動、成本或進度與計劃不一致、人員的流動、技術或政策出現變數等,都要再次進行評估,再依據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進行控制,這樣才能保證復雜的信息系統保質、保量完成。
三 校方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工作
對于高等院校,一般來說并不缺乏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的技術人員,但對于中職或中小學校來說,這方面就相對薄弱。雖然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上要求可能沒有高等院校那么高,但基本上類似,所以對中職、中小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更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建設的數字化校園工程,最終很可能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1.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的定位
首先,學校高層要理解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工程關系到學校整體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理念,它在戰略層面上會影響學校工作,對全校所有的人員都產生影響,甚至包括與學校相關的政府部門、合作企業、學生家長。所以,學校切勿把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等同于搭建一個校園網甚至只是建一間機房那么簡單,除了資金和時間的因素外,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包括技術上的和思想認知上的。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對于多數中職、中小學校來說都需要學校最高決策者親自協調工作,因為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學校中幾乎所有的部門,尤其是資金的使用和人員的調配。所以,學校在數字化校園立項之初,就要認識到這個項目的重要性,擺正位置,要對全體師生做好思想動員工作,集全體師生的智慧,共同參與建設。
2.校方機構和人員的設置
對于多數的學校來說,數字化校園工程都有自己的特色,不會與其他學校有完全一樣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所學校的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只有甲(學校)乙雙方默契配合、高效溝通、精誠合作,才可能將這項工作做好,否則,不是出現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上的浪費,就是工程到了驗收時才發現問題層出不窮,不僅彼此在資源上浪費、合作不愉快,而且最痛苦的事是做出來的成果成了“雞肋”。
校方應該與乙方配合,成立一個項目組,由專人負責。負責人可以認為是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的項目主管或項目經理,他應該得到充分的授權,并且他應該具備足夠的組織能力、技術能力和廣闊的眼界,并對學校整體上管理和運行程序了如指掌,他還應能夠承擔起學校決策層了解新技術帶來的風險和機遇的說道者角色,畢竟多數的校領導并不能對技術上的細節做足夠的了解。
在校方成立的項目組成員中,應該包括主要職能部門的領導,以及各種崗位的教職工代表,當然還有若干IT技術骨干,他們分別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需求、實現提出意見,并在實施過程中隨時參與質量把關。
3.全方位保障措施
很明顯,數字化校園是一項消耗大量資金的項目,因此資金方面要有充分的保障。學校要根據自身的財力來規劃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進程,對每項需求要有充分的調研,切勿一味地貪圖全功能、高要求。如果資金不充裕,應分步實施,但是對于基礎數據庫,則一定要規劃好,盡量全面,以備今后二期、三期工程能順利實施,防止后期工程進行時出現重建的弊端。規劃是整個數字化校園項目的重中之重,它直接決定了整個項目的成敗。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將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學校方面眾多職能部門都將被要求參與項目的實施,每個部門都應該提供沒有歧義的需求說明,且符合學??傮w的需求,因此需要學校各部門都應該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果出現工作上的沖突,則需要由項目組負責人或者學校最高決策者給予協調。
4.全程跟蹤和反饋機制
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偏差甚至錯誤,造成這種偏差原因有很多,多數是由于甲乙雙方溝通和理解上存在偏差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臨時需求的更改或政策的變動引起的。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越早發現問題,其修正的代價就越低,一旦到了項目后期,甚至到了驗收時才發現,那么修正的代價就非常大,甚至會影響整個項目的質量,如果乙方在質量控制和變更控制流程中沒有嚴格執行的話,那么整個項目的質量就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勢必給校方今后的運行埋下禍端。因此,從校方自身的利益出發,也應該組織不同崗位的教職工,以及學生代表甚至校外的家長、企業代表等項目干系人,積極參與到乙方的項目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需求調研階段和項目各階段測試、總裝測試等環節,如果有可能,還要在技術上共同參與,這樣整個項目的質量才能得到切實的保證。
其次,數字化校園作為全校性的綜合型項目,與校內師生人人相關,務必創設一種氛圍,讓全校師生了解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進展。學校應該在醒目的地方宣傳、公布項目進展,做到人人皆知,人人皆有機會觸摸到本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脈搏,并且能以適當的方式,例如圖文、實物甚至親自操作或測試已經完成的部分,這樣做的目的,既是一種工作上的反饋,又提高了眾人的參與程度,同時也是一種循序漸進地應用培訓過程,因為數字化校園項目一般都比較龐大,待到驗收通過投入使用后再去培訓,涉及的業務范圍和相關人員就非常廣而雜,培訓工作很難開展,僅在應用前集中培訓效果一般都很難令人滿意,所以應該在建設階段就要將培訓工作納入其中,同時也是收集用戶使用意見的一種有效途徑,待校方議定后經過正式渠道反饋給乙方,及時地在建設過程中予以修正,又是保證整個項目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 數字化校園的管理制度
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已經成為現階段各個部門效益之爭的重要因素,有了良好的工具,還必須輔以高效的管理,工具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所以,校方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就應該同時制訂系統的管理細則,做到職責到崗,可操作性強,可量化,既要有規定,又要有獎懲措施。制度要體現“金魚缸法則”(公開、透明)和“熱爐法則”(威懾、公平、獎懲及時),并要及時地根據工作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正,保證各個環節適應數字化工作的要求,保證系統中的數據正確、完整、有效、實時、規范,保證有專業技術團隊對數字化校園軟硬件系統進行有效維護并形成工作記錄,加上必要的資金支持,以便于實施可持續的更新和改進工作,讓數字化校園工程長久地保持在一個良性軌道上運行,為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的高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字化校園作為一個綜合型的信息化建設工程,校方一定要認識到它不止是資金的問題、時間的問題、技術的問題、工作模式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的問題、思想的問題、管理的問題。只有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都嚴格地按照項目管理的理念去執行,嚴格地按照PDCA循環去規范操作、高效溝通、持續改進、把控質量,才可能把數字化校園建設好、應用好。
參考文獻
[1]柳純錄.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