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文化德育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職校園文化作為隱性的德育因素,具有潛移默化的德育力量。如何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實效已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論文在闡述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充分發揮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建議和路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
作者簡介:
李世清,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管理。(江蘇南京210023)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德育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4SJD2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為人才培養的一種隱性模式,校園文化通過營造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和道德場域,使學生將外在文化熏陶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判斷標準,進而成為文化自覺、行動自覺。當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學界對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進行了諸多積極的研究和實踐,提出了頗有見地的建設性方案。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強調并探索高職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可以讓高職校園文化更為和諧圓融,可以讓學校德育效果卓然彰顯。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思考與創構應成為當代高職教育改革實踐的理論先導。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主要體現
1.導向功能。
高職校園文化對廣大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治學理念、道德判斷、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校園文化德育功能中的教育導向作用,是校園文化最為核心與本質的功能,它充分體現著校園文化的方向性和先進性特征。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行引導,通過進行精神、行為的塑造,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進而形成價值認同,培養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2.規范功能。
高職校園文化的調節規范功能,著重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來源于外部的約束力量,如大學章程、管理制度、學生行為準則等顯性的規章體系,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制度規范。另一方面屬于深層次的心理、意識等隱性層面的規范要求。學生根據所處群體共同的價值理念,以及校園文化中約定俗成的價值準則,如校風、校訓等要求自覺規范言行,提升素養。校園文化的規范功能有助于學生把外部的約束力量轉化為內在的自覺認同,將個性的發展與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聯系起來,把時代要求內化為自我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心理和行為上與社會的規范要求達成適應性平衡。
3.心理培育功能。
高職校園文化是大學生理想、信念、審美等方面的精神基礎,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中發揮思想引領、情感陶冶、意志磨練和人格塑造的作用。校園文化的心理培育功能,就是指在保持大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作用。第一,幫助大學生養成優良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心理狀態??鞓泛椭C的生活氛圍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消除心理和情緒上的干擾和摩擦,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協調人際關系,推動自我發展和完善。第二,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豐富情感體驗,增強人文素質,升華人格情操。校園文化的優美和樂,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學生感受美、創造美奠定基礎,引導學生自覺倡導美的標準和規律。
二、制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發揮的主要因素
1.觀念滯后: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缺乏開放性。中國的教育雖然有很長的歷史傳統,但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它是深深植根于中國民族文化、教育傳統的土壤中的。文化的開放性就是校園文化的生命力,它要求高職院校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真正具有向社會開放,向世界開放的胸懷與魄力。然而現實中,許多高職院校觀念滯后,僅僅把目光局限在校園這個小圈子里搞建設,國際國內校際文化交流不夠充分,或雖然形式上交往頻繁但實質往往有所保留。為抵御世俗的、浮躁的功利主義的某些文化因素的干擾侵襲,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交往也有一道無形的屏障。這種自我封閉使得校園文化不能與時俱進,完善創新,文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客觀審視自身的優勢與差距,不能與系統外部,主要是地域文化、企業文化和西方文化形成良好互動,不能充分借鑒和吸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文化風格,既影響了對外界最新信息的捕獲,影響了對社會文化精華的吸收,影響了對社會文化導向的發揮,也影響了高職校園文化在人才培養中德育功能的充分體現。
2.認識錯位: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環境氛圍營造,價值觀念引導、心理素養培育,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活動開展等多方面,必須納入學??傮w發展戰略進行系統設計,對文化發展進行長期規劃和決策。與學校整體改革一樣,要強調高職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應,要追求一種有序的、有機的、優化的整體建設,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文化建設的設計缺乏系統設計和統籌規劃,也沒有獨立的宏觀調控管理機構從系統外部對文化建設予以指揮和引導,導致對校園文化的研究不夠深入全面,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度、廣度、科學性、結構性和系統性還比較薄弱。同時,系統性原則要求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有組織、有計劃地展開,努力達成系統內諸要素之間的協調統一,要求高職院校黨政工團各部門以及廣大教師在文化育人工作中都能齊抓共管,協同育人。但是,由于目前部分管理者和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忽視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看不到文化軟資源的道德力量,尚未意識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也是德育系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使得文化建設往往停留在理論討論的層面,沒有促進高職院校在發展目標、育人模式、制度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牽制。
3.機制缺失:
缺乏有效的考察和評價方式。研究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高職校園文化評價的有效體系,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環節。雖然各校文化發展規劃明確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事項,但在加強和推進高職文化建設過程中,就會顯現出其工作的著力點,推進的方式方法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只有通過實施有效的文化評價,才能發現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認識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只有通過有效的文化評價,才能把握文化建設發展趨勢,挖掘具有推廣價值的高職文化建設經驗和做法;只有通過實施有效的文化評價,才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指導和推進文化建設,創造性地開辟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新局面,確保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充分發揮。由于文化本身是無形的,構成的因素也難以量化,高職校園文化又都具有很強的個性色彩,而且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具有隱匿性、不確定性、持久性等特點,研究制定文化評價體系需要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深思熟慮的修煉,是一項有難度和富于創造性的過程。盡管當前,部分學者和高校也進行了有關評價體系的探討,但大多數高職院校評價校園文化建設的優劣時,過于重物質輕精神,或將校園文化局限于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層面。此外,很多高校在評價和規范體系的設立上缺乏人本精神,不能著眼于人的精神建設和全面發展,導致無法構建一套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理性考量和效能考察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三、強化我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發揮的路徑選擇
1.堅持導向性: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與國家、社會之間關系的價值共識,在社會思想觀念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對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思維方式以及行為規范具有深刻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升高職校園文化思想引領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為其健康、和諧發展提供了基本價值導向,也為文化育人的方向提供明確的引導和指示。廣大高職院校應將之貫穿于高職改革發展、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在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得到充分落實和貫徹。通過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教活動,通過加強活動陣地建設,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滲透到思政課教學、三風建設以及誠信教育、心理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活動中,在校園中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引導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價值追求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實踐。
2.堅持人文性:
汲取優秀民族文化精神,豐富拓展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中華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以及人生哲理,深刻影響著今天的青年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是我們迎接挑戰、與時俱進的重要動力源泉,推動了社會的和諧發展。盡管民族傳統文化有其時代局限性,但是,正如黑格爾曾經詩意般地描述,“傳統并不是一尊不動的石像,而是有如一道生命洋溢的洪流,離它的源頭越遠,它就膨脹得越大”。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同樣需要通過多元文化的角度和視域來認識、審視、理解自己的文化和精神,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與引導大學精神的豐富和創新。因此,高職校園需要建構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和研究體系,將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教學內容,真正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內化為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行動指南,起到涵養德性,提升修養,培育人格,豐富精神世界的功能。
3.堅持規范性:
建立制度文化,有力促進高職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充分實現。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要構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訴求的校園文化,就必須圍繞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體現高職院校發展戰略、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方式、人才培養目標、管理模式等個性特征的管理制度以及群體行為規范等,加強學校法制化、民主化的建設進程,保障學校有序、高效地運行和校園文化德育功效的充分實現。高職院校制度文化的構建必須符合高職院校自身的實際,處處突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特征,體現職業性和文化發展的規律。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注重學生個體成長的規律,把人的尊嚴、人的發展、人的價值放在第一位。在制度動態執行的過程中要注重與時俱進,強化制度本身的不斷完善與創新,同時要引進獎懲激勵機制,著眼于發揮制度在學校良性運行中的應有功能和載體作用,切實提高校園系統的穩定性和適應力,形成健康和諧的校園制度文化。
4.堅持職業性:
彰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強化文化育人針對性。“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外延,是劃分普通高等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類型邊界,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價值和優勢所在。高職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離不開“職業性”這一高職教育的本質特性。要建立包含職業文化內涵的校園文化,高職院校必須注重培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等特點,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彰顯高職教育類型上的特色和優勢。高職院校要將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人文素質的培養融合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在課程教育中注重職業素養的滲透功能和導向功能,注重對學生心靈的教化,讓學生既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培育校園文化“職業性”的特征,應該大力推行“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通過吸收優秀的企業文化,在高職精神文化建設中培育“職業”素質,制度文化建設中引入“職業”模式,物質文化建設中突出“職業”特點,活動文化建設中體現“職業”內涵,以提高高職教育整體品質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其內涵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保障高等職業教育健康協調發展。
作者:李世清 單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鄧和秋.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現狀及對策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8,(3).
【關鍵詞】校園文化 德育工作 建設 聯系 對策
前言
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道德水平與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德育作為提高當代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法,已經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是校園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進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礎,更是促進當代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校園的進步與社會的進步同步,就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德育,以當代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來促進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因此,筆者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拓寬德育工作思路為題進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1、校園文化與德育工作的關系
利用校園文化的建設進行校園德育工作的進行,是因為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工作開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下面,我們就來對校園文化與德育工作的關系進行分析:
1.1 德育工作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
校園是育人的重要場所,而育人的重要前提就是進行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行規范的重要手段。德育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需要以德育為中心建設。在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之時,校園文化的制度以及精神活動建設的關鍵點在于教育學生,這也就使得德育成為校園文化中具有主導性作用的因子。德育功能的發揮需要校園文化氛圍的烘托,校園文化中的德育內容更使得校園文化具有管理作用。
1.2 校園文化是進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憑借
校園文化進行教育工作者與校園管理者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是一種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對于學生的學習為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也可以使學生找到校園精神,校園文化可以與學校的教學文化進行結合,共同滿足當代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觀念產生潛移轉化的影響,更會以學生的個性與性格產生作用,使其得到積極地塑造。將德育教育與校園文化進行結合,可以使德育工作開展地更加自然,使學生更愿意接受。
2、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拓寬德育工作思路的對策分析
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推進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對策使二者得到良好的結合。下面,我們就來對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拓寬德育工作思路的方法進行分析;
2.1 從實際出發,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每一個校園都有其獨特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應當是以本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為基礎的。因此,要利用校園文化建設拓寬德育工作思路,就要對學校的辦學宗旨與教學目換進行深入分析,開發具有自已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有推動作用,更可以將德育工作進行整合,調動學生的德育學習積極性。學??梢蚤_展多種校園文化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加之教師的配合,使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得到推廣,從而可以廣泛且深入地作用于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另外,校園文化的建設會使學校具有一個十分積極向上的自然課堂,學??梢詫⑿@文化影響下的校園作為一個大的教室,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與實踐,使學生將良好的思想品德進行發揚。
2.2 積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是精神層次思想行為規則的建設,學校更要注意學校內外環境的建設,為學生打造一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圍。從學校的自然環境來講,學校管理者要注重自然環境的打造,利用植樹活動使學生參與到健康校園文化的打造當中來。從學校的文化環境來講,學??梢栽跅l件允許的范圍之內添加一個具有人文情懷的雕塑或者是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文化長廊,使學生找到不思進取的精神動力。從學校的宣傳工作上來講,校園可以利用學校廣播,對具有正能量的社會事件與校園事件進行報導。教學環境也是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要通過教學樓設施的改革,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要優化教學軟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體會到與時俱進的優勢。只有這樣,校園文化建設才能使學生對進步進行更多的思考,將思考成果轉換為現實,進行自我提高,促進德育工作成果的提升。
3、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與德育工作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筆者從校園文化建設與拓寬德育工作思路的關系出發,對利用校園文化進行校園德育工作的方法進行分析。希望以此來提高校園管理者與教育工作者對于德育的重視,利用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德育工作成果的增多,促進當代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滕輝.論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建設[J].教育科學論壇
[2]巨虹.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德育效果[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關鍵詞:學校德育;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5-0078-001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面對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德育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第一,突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著力進行德育系列建設。著名教育家呂型偉先生說得好,“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寧無才?!惫P者認為:沒有好的思想品德作保證,成績越好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越小,甚至危害越大。因此,學校要堅持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整合起來,通過制定全面系統的具體德育目標、合理安排德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形成多種德育途徑相結合的網絡、優化德育環境、建設校園文化等多種舉措,保證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徑,把“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的要求落實到教育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確保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第二,優化德育形式,變灌輸型為滲透型,德育方法向個性化、民主化、多樣化、綜合化轉變。處于改革開放時代的青年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快、起伏大,過去單調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失去了往日的效應,德育必須講究方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學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基地,強化德育實踐,促使德育方式變灌輸型為滲透型,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當前受青年學生歡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一是情景陶冶法。學校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人際環境,在“無言、無求、無形”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得到感染。如升旗禮、校園文化周、校運會、文藝匯演、校慶紀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禮貌月、教師節、尊師月等。二是榜樣示范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德育工作中,通過樹立中學生熟悉的,甚至是身邊的先進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倫理道德、人生價值、道德規范形象化、具體化、人格化,以個性培養個性。三是行為訓練法。學校的德育過程,一方面要堅持對學生的灌輸教育,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發揮學生德育工作主體的作用。學校的廣播、板報等,都可以成為德育工作的陣地;學生會、興趣小組等社團,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學生干部值周制、班風班容評比制、演講比賽等,能培養學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在傳統觀念中,宿舍就是休息之所,但求干凈、安全、安靜即可。學生對宿舍感覺僅停留與教室、食堂三點一線上的一個點罷了。這正是德育功能缺失的所在。事實上,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場所,直接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加強學生宿舍管理,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的現實意義
受傳統觀念影響,大部分高校都著重學生宿舍的硬件建設,而對利用宿舍環境培養學生德育發展方面缺乏深刻的認識。片面地認為宿舍的功能就是提供住宿與生活,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而已。把學生宿舍管理當作是后勤服務工作,主抓清潔衛生與后勤維修,沒有意識到宿舍管理有著實現德育教育的功能,在指導思想上,資金投入和人員配備方面都忽視了學生宿舍管理中的德育工作。而在學生宿舍管理中,育人是終極目標,我們要在加強宿舍管理的同時,重視德育作用,寓教育于管理之中。
二、高校學生宿舍管理中德育功能弱化的原因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后勤社會化的影響,傳統學生宿舍管理中德育功能面臨一些新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宿舍管理不到位導致德育功能缺位
現今高校對學生宿舍普遍采取“齊抓共管”的模式,即由后勤提供公共維修等生活服務,學工部門進行思政教育等事務工作,保衛部門實行安保工作等;并采取常用的“學?!合怠嗉墶贝怪惫芾砟J?。這種多頭管理體制容易造成教育與管理脫節,使學生宿舍管理工作存在職責不明和管理不嚴的現象,形成“交叉地帶”和“真空地帶”。同時,大部分宿管人員文化程度較低,綜合素質不高,使其在工作上不能很好地發揮教育、管理、服務育人的作用,從而導致德育功能的缺位。
2.宿舍組織建設缺失導致德育功能乏力
當前宿舍組織建設的缺失是導致大學生德育乏力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高校黨團組織在學生宿舍區形成空白地帶,“上不去,下不來”的學生黨團組織管理觀念滯后,不能很好地發揮宿舍管理及德育建設作用。個別黨員、團學干部在宿舍區不但沒有起到先鋒模范的作用,而是和其他成員一起逃課、在宿舍玩撲克、打麻將、玩電游,導致宿舍不良文化產生。雖然大部分高校都有成文的宿舍管理規章制度,但在具體執行任務時,學生參與面較窄,管理者大多采取放任的態度,即使偶而抽查寢室也基本流于形式,很難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
3.宿舍內外環境復雜導致德育功能失效
于內,高校過于強調學校對宿舍的管理行為,忽視宿舍文化的熏陶和人格塑造作用,使宿舍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管理上,與校園文化建設和其他教育活動割裂開來,從而限制了高校宿舍德育作用的發揮。在宿舍建設中,宿舍活動流于形式。開展的檢查、評比活動大都“走過場”,如“宿舍美化設計大賽”、“宿舍文化建設月”等。這種做法不僅不能使學生對宿舍的管理產生認同感,反而弱化了學生對宿舍文化德育功能的認同。于外,社會上的不良思想給宿舍文化帶來負面效應。學生由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對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了解甚少,因此看問題只能憑借各種傳媒、輿論去作分析和判斷,容易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甚至有些不良現象使學生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顯示個人至上的膨脹,功利主義的趨同,使其存在價值導向混亂的現象。可見,宿舍內外環境的復雜性深深影響著宿舍德育功能作用的發揮。
三、推進高校學生宿舍管理中德育建設的對策
學生宿舍能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其從個性心理發展的認識、意志、情感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轉變,能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力度提升學生宿舍文化德育功能。
1.轉變思想觀念,建立工作機制
以往,我們對學生宿舍的認識存在思想上的誤區,認為宿舍只是學生生活的場所,注重基礎設施與環境建設,忽視文化建設;認為德育教育只在課堂,忽略宿舍也是高校德育建設的重要陣地。要做好新形勢下的宿舍管理工作,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是關鍵。我們要提高對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從優化德育環境的角度加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宿舍管理走上新臺階,從而與學?!敖逃边@個總目標相融合。
2.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優化德育環境
宿舍文化建設是一種隱性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影響深刻,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豐富的宿舍文化能使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使學生體驗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道德情操得到升華。但也有少數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和黃色影視,在宿舍發泄消極情緒,討論低級庸俗的話題,對宿舍同學的道德素質產生不良的影響。宿舍的文明程度既反映了學生的精神風貌,又對學生身心產生無形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抓好宿舍文化建設,譬如在宿舍營造書香氛圍、加強團隊建設和融入助人理念等,進一步優化環境,把學生宿舍真正建設成為校園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3.依托學生社區,建立新德育平臺
所謂社區,是指居住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學生社區是指在宿舍區內,通過劃定特定的區域,由一定規模的宿舍樓、活動場所和學生所組成的集體。學生社區開辟了高校德育新陣地,為宿舍文化建設帶來新的契機。在社區內成立自律分會,挑選學生干部,并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以便更好地利用社區資源,整合社區力量,發展社區建設。在學生管理上,我們習慣于校、院(系)隸屬關系的垂直管理,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社區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時無人問津。因此我們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屬地”管理意識。只要住在學生社區,不分院系專業,不分高低年級、都應列入學生社區管理服務中心、管理教育范圍,都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參與社區活動、社區管理和社區文化建設,從而提升德育修養。并在社區中引入社工團隊和社工工作理念,強化“助人自助”服務理念,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帶動全體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結束語
一、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隊伍的整體素質。
1 。發揮德育領導小組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德育工作領導,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機制,由校長負總責,德育處具體抓,實行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三級常規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門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承擔的縱向連接的德育工作體系。德育領導小組成員增強了“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識,并能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帶領全員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注意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特別是班主任隊伍建設。每學期堅持開好“四種會”即每周一次主題班會;每月一次班主任會議;每學期1-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每學期1次家長會。多年來堅持開展主題班會觀摩活動,讓班主任在實踐中互學互進,共同提高,由于長期開展這項活動,使我校班會課質量得以較大的提高。定期舉行班主任例會,通過學習有關經驗文章、經驗介紹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對于一些初當班主任的,學校則采用“幫、扶、帶”的方式,以使他們盡快勝任班主任工作。
2.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學校堅持依法治校,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并將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采取了切實措施,大力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每單周三下午組織教職員工學習時事政治、《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有關教育法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良好的校風與教風。引導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本學期繼續組織學習德育綱領文件,鞏固“樹師表,鑄師魂,頌師德”活動成果,評選了5名師德標兵。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1.精心布置宣傳陣地。加強對“‘希望之星’紅領巾廣播臺”、墻報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在把好輿論導向的同時,要力求主題突出,圖文并茂,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
2.規范班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體現了班室特點,營造了生動活潑、潔凈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
3.積極做好了迎接中心學校的評估驗收的準備工作,使校園文化具備與教育要求相適應的吸引力和情感感召力,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精神。
一、本班德育工作的目標任務是:本期結合學校校情,形成德育教育網絡體系;依據德育大綱及班級總體工作目標,確立充實的德育教育內容,注重實效,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狠抓常規教育及班級工作管理,建立健全班級工作計劃制度,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科學的德育教育序列,落實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二、全面加強班級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要突出“三義、“五心”“共同”“五愛”教育,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
2、要做到“兩個寓于”“三個堅持”及“四個”原則,“五個結合”,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學生做一個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合格學生。
3、要圍繞“小學生規范養成教育”和“學困生轉化策略”這兩個主要德育研究課題,積極開展各類研究活動。
4、構建立體化德育教育網絡。建立健全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全社會齊抓共管,社會、學校、家庭多元參與的德育網絡體系,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和社會環境。繼續抓好法制法規、安全常識、自保意識等講座,定期開展家校聯系活動。
三、拓寬多元化的德育教育途徑。
1、以師表形象,身教示范。學校要積極倡導“立師德——加強師德修養,以教師的崇高形象影響學生;“鑄師魂”——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完美的人格塑造學生 ;“樹師范”——樹立教師典型,以教師的崇高敬業精神感染學生 ;“倡師風”——倡導教師為人師表,以教師的表率作用鼓勵學生。開學初、中考后組織兩次扎實有效的學風學紀教育,鞏固和發展德育教育成果。
2、堅持課堂教學中的情感與價值觀滲透教育。一是要發揮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教育功能;二要充分利用晨會、班會、少先隊活動及升旗儀式及一些重大節日活動,積極引導教育學生,本期要積極組織策劃好、校園文化周。三、一年級要積極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立相應的德育目標和內容要求和教育活動、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增強德育教育的活力。
3、加強班主作工作,強化班級管理。班主任要認真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扎實做好班級工作,要積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對學生要充滿愛心,要以活動為載體促進班風建設,抓好學風、學紀教育,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在家校聯系活動中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形成齊抓共管的全方位教育結構。
4、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切實做好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提高工作。各班要圍繞《新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十不準》等,培養好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特別要抓住縣局提出的“三個一”、“六個習慣”、“二個方面”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放松。要做好班級工作的重點內容,各班要積極圍繞學校安排的“學風教育整頓月”活動,切實抓好對學生的安全紀律、學風教育。
5、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文明班級”、 “文明校園”創建活動,要充分利用黑板報,學習專欄、園地、等,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學校的重點建設內容。我校不斷強化德育的內涵,把德育工作引向更深入的層次,結合長期以來的德育教育教學工作,我總結了以下四點特色和三點具體做法。
1.德育活動的品牌化
在各項德育活動中,全校師生以“進門學做人,出門成能人”為宗旨,做到了通力合作,齊心協力。德育活動形式喜聞樂見,德育活動內容深入人心,德育活動時間形成長期機制,德育活動程序成為師生熟悉的“七彩虹”模式,即:道德養成虹、興趣發展虹、特長展示虹、自信合作虹、職業素質養成虹、強健體魄虹和心理健康虹,集中展示了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拼搏的力量,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例如,我校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具體內化到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尊師愛校、敬老愛家、發奮學習的行動上來,把教師在德育活動中表現出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同校訓精神、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統一起來。德育活動與校園人文思想,德育情操與校訓精神,德育思想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交相輝映。彰顯我校德育文化特色,體現我校特色辦學思想。
2.德育教育活動化
在長期的德育工作實踐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學校德育工作僅憑 借說教和灌輸手段往往收效甚微。不能把學生當做儲存政治、思想、道德知識概念的“磁盤”。我們重視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重視“知、情、意、行”的培養過程,讓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這一規律。因為活動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也是在活動交往中才能表現出來。把德育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活動和交往時間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德育活動,交往實踐,從中讓學生得到深刻的體會。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討論和活動,就會在參與活動中得到真實地體驗,就會形成道德認識和道德感情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因此,我校的德育教育分年級實施德育內容,逐步提升。
德育教育目標內容整體規劃表
年級教育目標核心教育內容常規教育內容
一年級自尊自律行為規范、文明禮儀教育法紀、法規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二年級自強自立人格、感恩、誠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人格教育
三年級成材成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創業教育
3.德育內容社會化
過去我們的德育只是著眼于學校強調學生如何去做一個學生,重在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訓練和管理,沒有把德育工作提升到學生如何做一個“人”的高度。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身份是學生,但是,這不是他的唯一身份,他們將成為公民,參與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他們是家庭中的一員,而且有朝一日他們將為人父為人母。他們將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從事某種有益于社會并且能將維護自己的獨立和尊嚴的職業,他們還將成為某個特定鄰里和社區的一員,與鄰居和睦相處,為社區文明添磚加瓦。學生如此豐富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角色,要求學校生活中不能與世隔絕。因此,我校德育工作不是單單反復強調熱愛學校和班集體,遵守校紀班規,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勤奮學習這些只為培養一個學生的內容之上,而是要擴展到學生個人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國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規范這些層次上,以利于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社會人。我們在德育工作中注重立足校園,面向社會。一方面,挖掘校園生活的社會生活意義,營造德育小氣候。如組織學生社團、勞動實踐、家長會為家長提供服務,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環境美化、綠化方案的設計,組織校園服務小組,參與班級、學校的民主管理。另一方面,我們通過文藝下鄉、社會志愿者活動積極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認識社會紛繁復雜的方方面面,廣泛接觸社會及參與社會活動,在社會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惡,經受考驗,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4.德育工作網絡化
長期以來,我校堅持不懈地落實德育工作全員管理,德育工作人人抓的育人理念。德育全員管理落實到全校教職工,淡化德育機構,倡導“全員育人”,喚回全體教職員工的德育意識,德育責任和義務,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迫谓處熢诮虒W過程中不停留在教給學生概念、知識這個層面上,更多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去分析、討論、辨別,去體會上升為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科滲透的德育教學的功能。村社環境、家庭教育對學生行為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我校重視與社區、家庭教育的配合,加強溝通聯系,為了讓社區有關領導,家長對學校的辦學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幾年來,班主任家訪、電訪100%。通過家訪、電訪等方式,加強了與家長的聯系,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特別是學生有缺課和其他異常情況。我校領導建立了長期的行政下鄉制度,切實做好了與各村的聯系,爭取了更多的社會力量的支持。學校與社區(村)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學生的教育工作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做法有:
4.1全員育人。全體教職工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處處都是德育陣地”的觀念,要讓每一堂課、每一個活動、每一項工作都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要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見到違紀現象都要敢抓敢管,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共創“齊抓共管”的和諧校園。
4.2三級管理。我校德育管理在校內實施黨支部、德育處、班主任三級管理,各司其職,層層落實,相互補充,互相支持。校外實行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共同教育,形成牢靠有效的德育工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