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音樂教學進度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試,分清層次。這樣在教學中既不會讓有的學生感到進度慢,也不會讓有的學生感到教學進度跟不上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在師范學校的鋼琴大課教學中,有的學生是聲樂專業,而有的是舞蹈專業,他們接觸鋼琴的時間都比較少,甚至有的人沒有接觸過鋼琴,所以應該首先從學生的層次上來進行分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進步和提高。
其次,定期開展學生鋼琴小組活動。不管學習的進度快慢,掌握情況的好壞,都應該及時讓學生有展示和交流心得的機會。因為這對學生來說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可以互相取長補短。這樣,不僅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平臺,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還可以讓老師把握教學進度,及時解決學生在大課上碰到的問題和難點,這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問題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并在第一時間就得到解決。
第三,綜合教材不照本宣科。在高師鋼琴大課中,教材無疑是重點中的重點,但是畢竟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少、任務重,選取精良的教材無疑是我們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那么如何選材呢?這要同時參照我們上面提到的兩點,學生層次分好了以后,教材千萬不可以搞“一本化”,即一本統發的教材用到底。往往“一本化”既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也使我們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按本走路,沒有教學激情。所以我認為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基礎以及喜好也來個量身訂制。另外,由于我們的學生將來是要面向中小學基礎教育,那么更可以借用鋼琴大課的形式引入或者挑選一些中小學音樂教材的歌曲作為他們平時練習的課業內容之一,這樣既照顧了學生們在鋼琴練習的基礎,又有了靈活實際的運用。
關鍵詞:器樂教學;藝術實踐; 合奏課;教學手段
一、高師音樂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呈現出的發展趨勢與以往有所變化。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逐年遞增、無論從教學硬件上還是師資軟件力量上均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日趨緊張。但是學校的培養目標卻沒有根據現實狀況而做出調整改變,延用了幾十年的教學理念并沒有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而更新。
在這樣一個大的范圍影響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中的器樂教學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1.一對一的器樂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專業教師一般都能考慮到學生專業技術的提高,卻很少能考慮到對學生的就業能力、本專業在社會上的適應力等諸多方面的培養。高師音樂教育中的器樂教學存在問題在于照搬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片面追求 高、精、尖的專業人才,片面強調專業性。這種教學理念的誤區在器樂教學中尤為突出。它表現為:首先,過于強調學生個人技巧的提高、高級演奏技術的培養,忽視了集體合奏與合作技術的訓練,尤其是忽視了教學能力、組織能力、研究能力等基本音樂素質和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其次,片面追求樂曲的難度和演奏技巧,忽視了學生基本功以及器樂教學法和音樂教學理論的學習,沒有將舞臺演奏、合奏課、配器、樂隊排練等課程放在重點必修課的位置上,甚至部分院校的音樂系科將此類課程忽略了。忽視了這些課程的學習、經驗的積累,仍然沿用傳統的教材和教學進度,不能根據師范生的實際專業基礎情況以及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形式而進行有效的調整,就會偏離“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2.教學大綱模糊,教學目標不明確
有些師范院校中的音樂系科所制訂的教學大綱中只是模糊地列入了“器樂”選修或必修這門課程,并未詳細指出學生學業結束時應該大致會演奏哪幾種樂器,或者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大學第二學期甚至第三學期才會開設器樂選修課,每周一節,每節選修課少則數人一起上課、多則十幾人,40分鐘一節的小組課(一人或者二人)與1小時20分鐘的大課(十幾人)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程內容中的還課、指導演奏技法、學習新課這幾項就填滿了整個課程時間,根本沒有空暇再加入掌握理論知識等內容。學生上課對于作品理解和技能學習都僅僅停留在表面,過于膚淺。現代社會對于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是使用鋼琴和聲樂這兩種教學技術手段。對于教師能夠掌握一兩門甚至多門中西樂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小型樂隊編配,都已經是勢在必行的“功課”了。
3.教學手段和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方法缺少科學適應性
高師器樂教學現在基本停留在口傳心授、布置樂曲―練習樂曲還課―布置新樂曲的水平上。學生大部分都是自己學自己的、自己練自己的,很少與同專業的其他同學進行溝通與交流,與其他專業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就更少了。如果不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更新改進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使得學生機械地學習一些生硬的技術技巧、而不能將器樂教學上升到理論高度。
高師器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應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演奏技能,而是為了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鑒賞力,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藝術情趣與藝術的綜合分析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西洋或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與教學理論,并具備較好的組織中小學基礎器樂教學、指導課內外器樂活動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重點應當放在培養能力上。
二、器樂教學各等方面的改革
1.提升器樂教學的品質,從技能水平提升到文化傳授
這就對任課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自我完善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在技術上勝任專業教學,在本專業的理論研究上也要擁有較深的造詣。不僅僅對樂曲進行技能指導,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樂曲創作背景、演奏心理、等理論知識的傳授。無論民族樂器還是西洋樂器,任課教師要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和知識儲備,將本專業和當今音樂教育形式相結合,幫助并引導學生找到較為適當的專業“結合點”,使其在社會上不僅僅勝任技能教學,也能進行文化傳承和傳播。
2.改變傳統的教學進度,豐富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進度每個學期大致18到20周,除去期末考試和法定假日外,正常一個學期的教學課時僅剩下15周也就是15個課時左右。通常情況下15課時能完成3首中小型樂曲、5首小型練習曲就已經很勉強了。隨著學習程度的不斷深化,學生要較好的完成一首作品所需的時間也就隨之增加。一個學期可以學習的作品數目會隨著學習難度的提高而有所縮減。這樣下去,4―5個學期能夠對一種樂器的掌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為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大學期間要對幾種或者數種樂器進行了解和學習,其中對一兩種樂器進行較為細致的學習和掌握,再對一兩種樂器進行較為淺顯的學習,盡可能達到“一專多能”。
程度較深的樂器(下面稱為主修樂器)學習應當從第一學期即開始授課,并盡量保持第一學年每周兩節主修專業課程。加大課時量的原因包含這些:剛入校的新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從高考延伸至大學的刻苦努力的學習熱情依然高漲,高考前的高強度練習使專業技術短時間內保持著比較嫻熟的狀態,學生對專業學習和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教師應當充分引導和使用學生的這一學習積極性,這樣第一學年就能增加將近35課時??梢岳眠@些課時規范學生的演奏技法,提高學生的基本功技巧,為高年級廣泛涉獵音樂作品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二年級開始,除了每周一節專業技能課以外,應加設專業合奏課或者專業集體教學課程。學期結束時應當將專業合奏課或專業集體課教學列入技能課考試科目之中重點進行考察。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本專業學習更為細致全面,互相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第三學年開始應當加入器樂專業教學法課程。針對初、中、高程度的教學階段進行分段教學法學習,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在理論教學上得到提升。
程度較淺的樂器(下面稱為輔修樂器)的學習應當從第二學期開始學習,以每三個學期為一階段,整個大學階段應學習至少一門或兩門輔修樂器。重點使其掌握樂器結構、基本演奏原理和初、中級的演奏技法,不應強迫學生拔高樂曲難度。應將重點放在讓學生涉及該樂器各個風格的樂曲,將該樂器的各種演奏技法和技能基本掌握即可,不應像主修樂器那樣對選修學生要求過高。這樣三個學期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基本掌握該樂器的演奏方法并學習較多的樂曲。選修樂器課的第三個學期還應當加入簡單的樂隊合奏練習或重奏課,使學生在合奏和樂隊課程上學習如何進行簡單的樂隊配器,初步掌握學校樂隊的指揮和組成。
中小學音樂教師常有機會在學校排練節目,既充當技能課教師,又充當樂隊指揮。因此,無論主修還是輔修學生,都應受到一樣的重視,讓他們在合奏課上學會用耳朵聽,用眼睛看,正確地掌握一系列簡單的合奏曲目。
3.器樂教學與藝術實踐、實習
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藝術實踐機會其實較為豐富,但器樂專業學生涉及的較少,一般聲樂、舞蹈專業學生實踐的機會較多。針對這個問題,如果單一樂器進行藝術實踐不好調動舞臺積極性的話,可以組織部分樂器以合奏和小樂隊的形式與聲樂、鍵盤、舞蹈一起進行藝術實踐。不一定非要在音樂廳進行演出,可以組織二年級主修學生和三四年級的主、輔修學生,深入學校的社團、社區、企事業單位進行定期演出,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舞臺經驗,也豐富了周邊地區的文化生活。
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師傅教徒弟”式的學習。在專業老師的主持和監督下,可以讓四年級的主修學生,對一、二年級的輔修學生進行技術輔導。這樣便于學生更好的發現專業學習上的問題,也培養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嚴謹性。讓學生在跨出校門之前就先行掌握部分專業授課的技巧。這樣學生跨出校門以后可以較快的適應“學生―老師”的身份轉變,用較少的時間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我們正處于一個多元化、高速發展的社會,高師音教器樂專業的發展和專業教學中間所存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情,也非某一因素的改變就能顯現其效果,它是一個牽扯到大量因素的復雜工程。新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發展和探索,這也是作為高師器樂教師應該擔負的責任。我們應當勇于創新,不斷探索適合高師器樂教育、科學的教學方法,為中小學培養出更多更全面的音樂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音樂
研究[J]2002.1.
[2]賈藝.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器樂教學的思考.藝術研究
[3]程巖.師范院校器樂教學改革初探.樂府新聲.2005年第2期
[4]商立君.完善器樂教學課程體系,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新
課程研究
這一類課程主要是為了結合師范類教學的情況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鋼琴藝術發展史、音樂教學方法論。鋼琴藝術發展史課程主要要求學生掌握不同時期的鋼琴技術的發展以及音樂風格的形成。應加強以下三方面內容的講授:1.鋼琴技術的發展歷史;2.不同時期鋼琴音樂的美學觀念及其風格形成;3.結合鋼琴技術和美學觀念,聆聽和分析不同時期的鋼琴作品。本課程設置的目的就是要求樹立學生不同時代聲音觀念和審美情趣,在演奏不同時代作品的過程中,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風格,完美并且準確地詮釋作品,并且能夠深入了解不同風格與不同技術之間的辯證關系。音樂教學方法論課程主要考慮到師范類學生的特點是不僅僅要求演奏也更要求其授課能力的培養,在授課能力的培養上,可以借鑒不同國家的音樂教學方法,如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日本的鈴木教學法、德國的奧爾夫教學法、匈牙利的柯達伊教學法等。掌握各種教音樂教學法是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他們將來面對的學生主要以幼兒教育及中小學教育為主。而且基本上鋼琴演奏的專業教育占很少的比例,而大多數鋼琴僅僅是音樂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因此,在高師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除了鋼琴演奏技術的學習以外,還要求其具備音樂教育與鋼琴演奏結合的能力。也就是說,怎樣將鋼琴演奏與以上各種音樂教學法相融合,讓孩子們愉快地學習音樂,是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應當重視的問題。探討鋼琴在諸多音樂教學法中的作用和怎樣將鋼琴運用的更為得當,是這門課程需要解決的我問題。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建設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鋼琴教學法、樂譜分析、表演美學。鋼琴教學法課程:在該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從最基本的對“音”的認識、坐姿、手型等初級階段開始到高級演奏技法講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要將其理論化和系統化,細致探討不同的技術音型、音色、音響,不同的彈奏法、指觸如何表現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音樂。這門課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做大量的示范,并且配合示范做系統性的講解。使得學生們在理性與感性上認識鋼琴演奏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樂譜分析:該門課程主要解決學生對樂譜的熟悉程度,要求學生不僅僅按照樂譜上的音演奏,還要求學生仔細研究樂譜中的表情記號,和聲與調性,曲式結構等問題。本課程需要學生對樂譜做整體性分析,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分析譜面,能夠結合音樂史相關知識,做到不僅僅是分析出和聲調性以及曲式結構,還要將這些與作曲家創作風格極其歷史時代相結合,將和聲、調式以及曲式這些較為枯燥的音樂語言轉化為豐富的歷史想象,使學生的認知立體化。了解作品中各主題之間的聯系和對比,調性、和聲的美學基礎,主聲部和支聲部的互相補充和襯托,掌握樂曲的內部結構,才能在演奏中突出層次感。以免平鋪直敘、雜亂無章。表演美學:本課程建立在鋼琴教學法和樂譜分析的基礎上,主要探討如何在表演中處理好技巧與情感的關系、傳統和現代的關系、身體與音樂的關系等美學問題。本課程除了對傳統作品的表演美學進行講解,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現代作品,通過作品詮釋出不同于傳統表演美學的另外一種表演美學。
三、職業規劃及職業能力的訓練
音樂,需要聆聽,用心的傾聽才能獲得音樂教學的成功。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而審美情趣的獲得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要充當好學生的引導者。聆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非凡,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聆聽的時間,讓他們沉浸在傾聽的精神愉悅中,培養聆聽興趣。
一、以趣為引,構筑心靈之橋
小學生的興趣激發需要立足其心理特點,不能盲目選擇一些無效的教學策略,更不能隨意地將音樂推給稚嫩的學生。多媒體動畫、故事、實物展示等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傾聽興趣的途徑。.例如在《七子之歌》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將聆聽興趣的培養作為了教學的主要內容。這首歌曲中蘊含著一個赤子遠離故土、渴望回歸的強烈愛國熱情,但是小學生可能體會不到,于是我為大家講述了《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中的故事,孩子們在我的講述中潸潸落淚,他們被那種母子情感深深地打動了。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我又講述了澳門離開故土的背景,音樂在學生的心靈中成為了一個情感的外顯,對于傾聽這首歌曲產生了強烈的欲望,甚至有的學生在聽完兩次后就會跟唱,課堂效果非常明顯。趣味永遠都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于聆聽音樂而言,培養學生傾聽的興趣是打開他們音樂心門的金鑰匙,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聰明才智,竭盡自己所能去為學生的聆聽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以閑為路,空出自主時光
聆聽,需要時間,而這時間的獲得也是教師給予的,課堂節奏的快慢把握完全掌握在教師的手里,所以我們常說,教師是課堂這部劇的導演。角色如何進行演繹,全靠導演的安排,當然我們也要重視角色自身發揮的因素,他們會在自己的角色扮演中有著自我獨創性的發現。教師要給予學生閑下來的時間,讓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能夠做到任情恣肆,可以在傾聽中毫無顧慮地投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這首歌的欣賞過程中,我就依據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去充分聆聽,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也是我開展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輔助力量,只有不斷地聆聽,學生了解了歌詞的大意,在歌詞的引導和音樂的情感熏陶中,對于歌曲的看法才會更加獨特。有的同學想象出了在一堆篝火旁的溫馨畫面;有的同學聽出了故事中的悲歡離合;還有的同學想到了自己媽媽溫暖的懷抱……如果學生只聽一遍歌曲,很可能無法感受到這樣深刻的情感,因為他們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學生思考的空間是需要教師給予充分保障的。課堂時間的分配要立足于學生的聆聽基礎,有的時候學生一遍聽不懂,我們可以讓其兩遍甚至三遍地反復傾聽,不要吝嗇那些自己設置好的教學進度,也不要將自己的教學思想固化,只有靈活地掌握課堂學習時間,才會有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三、以思為方,化解盲目難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音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故而,思考是課堂中的必備品,在聆聽中同樣需要學生去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在學生聆聽的時候,可以適當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去傾聽。教師設置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散。例如在《月光下的鳳尾竹》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去聆聽。這首歌曲中飽含著純潔而又真摯的情感,在舒緩的音樂享受中我們可以得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洗禮。學生在傾聽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閉上眼睛去思考:這首歌曲可以使你想象到怎樣的一個畫面?你是否喜歡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們第一次傾聽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感受,有的學生想到了月夜下,美麗的鳳尾竹散發著幽香,還有的同學想到了那個靜謐的夜晚,我們一起互訴心事……種種美好的感受隨著音樂一起流淌,在交流后我們再次聆聽,仿佛有一種回味無窮之感,學生們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思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傾聽中同樣有效。每一個音樂作品的背后都有著令人回味的情感,這些情感的挖掘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必要的思考空間,尤其是在聆聽的時候,要做到真切的投入,離不開學生的自主性思考。只有學生自主聆聽的效率提升了,他們的思想情趣才能得到提升。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讓他們懂得自己是音樂的主人,為他們創造傾聽的機會,調動他們聆聽音樂的主動性,這將是音樂教學的本質回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馮丹.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策略[I].江蘇教育.2013(21)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 音樂課程 問題 教改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31-02
音樂教育是培養和造就人格素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人文素養教育是實現師范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學教育師范生培養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鄉村小學教師的來源主要是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對于小學教育師范生來說,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難免會涉及音樂課教學、音樂課外活動的組織和排練等工作,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得他們勝任這些工作,同時也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陶冶情操,成為高水平的小學音樂的師資。本文試以鄉村小學教師為考察對象,針對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學習小學音樂課程新課標、選擇合理的音樂課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熟悉小學音樂教材、加強學生崗前培訓、制定考核標準等音樂教學改革對策。
一、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小學教育師范生往往只學過幾節簡單的音樂課后便上講臺兼任音樂教師,而實際上,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所要具備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他們并沒有能夠很好地掌握。傳統的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音樂基礎較差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未來教師的搖籃,在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的今天,小學教師的音樂素質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高等師范院校中,普通音樂師范院校都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才能入學學習,而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卻不同,該專業在招生時對學生的音樂基礎的考核要求相對較低,有一些學校甚至不作要求。與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相比,小學教育專業很多學生甚至從來就沒有上過音樂課,受過音樂教育或是學習過某種樂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大部分都偏向流行音樂方面,對音樂課上教授的音樂理論知識缺乏興趣。
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有很大的差異,“集體課”的授課形式使得授課的時間、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進度和教學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音樂技能水平不盡如人意。
(二)課程學時較少
由于專業需求,小學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較多,包括語文、數學、教學法、心理學等,還有許多通識課程,所以能安排音樂課程的課時非常少,有些是一個學年甚至是一個學期。由于課程學時嚴重不足,大多數高校的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都采用“集體課”的授課模式。大班的集體音樂課主要在30到40人,它的優勢在于通過擴大教學對象的人數,大大減小教師的教學任務壓力。然而,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集中在一起上課,無法因材施教,同時,由于學生學習進度不同,教師上課感到吃力,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比如大班的鋼琴課教學,一堂課90分鐘的時間,教師對40多名學生一一進行輔導,是不可能實現的,甚至有時候都不能保證對學生進行新課的示范,學生課后只能“瞎練”,不僅教學進度慢,教學質量也不能得到保證。
(三)教學內容不合理
原來的師范生音樂課程內容基本上是參照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標準。教學的內容包括樂理基礎知識、音樂欣賞、音樂教學法等。學習的內容很多,有些內容比較深奧,學生很難理解。學生往往是什么都學,但又學得不深,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小學教育專業音樂培養目標不是學藝精湛的音樂人才,而是要提高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通過技術技能的訓練,能對小學音樂教育的特性有深入了解并熟練掌握小學音樂教學的手段和方法。然而,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于專業的音樂院?;蚴菐煼对盒?,有很高的音樂技能和很深的音樂專業情結,所以在教學中就會潛移默化地把傳統的音樂技能教學理念搬到小學教育師范生的音樂培養上來,把師范生當成音樂專業學生來培養,忽視了小學教育師范生對音樂針對性的學習和對未來該職業特色的音樂需求。
二、音樂教學改革對策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師范生音樂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很多鄉村教師不能勝任音樂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小學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改革對鄉村小學教師培養尤為重要。根據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特點及鄉村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教學對象和硬件環境的特點,可從以下方面采取音樂教學改革對策。
(一)學習小學音樂課程新課標
教育部于2011年頒布了新的小學音樂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新課標的出臺,使得教師創新教學有了更大的舞臺,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開展指引了方向。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通過學習小學音樂課的新課標,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時期小學音樂課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理念和內容標準等,為今后從事音樂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選擇合理的音樂課教學內容
一直以來,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的隨意性較大,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也沒有專門的音樂教材,很多時候都是用專業音樂師范院校的教材來參考,以至于有時候也會把培養專業音樂師范生的那一套模式運用到小學教育專業來。其實,大多數人們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并不完全正確,認為音樂教育就是音樂技能訓練,訓練學生演唱歌曲難度有多高,器樂演奏能力有多強,會演奏多少種樂器,往往忽視了音樂的美育功能,忽視了音樂對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在新頒布的小學音樂課標中,音樂課程降低了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要求,強調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上要區別于專業音樂人才培養的要求,要有自己的專業特色。在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內容的制定與教材的選擇上,更應該強調師范性、基礎性、實用性、審美性、創造性與多樣性,不僅僅是音樂技能的學習,音樂教學方法的學習也同樣重要。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加強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是關鍵。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學生的興趣愛好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厭煩。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必須把“教師教為主”轉變為“學生學為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畫家不一定會教畫,音樂家也不一定就是好的音樂教師,“會”是一回事,“會教”又是一回事。教師要學會把講臺讓給學生,鼓勵學生多上臺、多試講、多討論和多總結,討論如何設計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環節、如何將音樂技能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不足,讓學生做到與小學音樂教師崗位早接觸、早了解、早熟悉。除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課外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比如合唱訓練、合唱指揮、歌唱比賽和晚會演出的組織等。
(四)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
受專業課程開設的限制,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時設置得比較少,要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音樂技能訓練和實踐教學是很難做到的,那么,學生在課后的音樂技能訓練就尤為重要。但由于學生本身的音樂技能水平較差,大班教學的人數眾多,教師不能一一顧及,課后訓練的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為學生制訂了一系列課后訓練計劃和措施,并根據班級的學生情況進行分組訓練,以“優生”帶“差生”的方式來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此外,還要合理運用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對訓練內容進行錄像、錄音,保證學生課后訓練的質量。
(五)熟悉小學音樂教材
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將來要從事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小學音樂課,所以要求學生對近幾年來小學音樂課使用的音樂教材要很熟悉。為此,在進行音樂技能訓練時,可以參考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學要求,編寫一些視唱訓練的教材供學生練習,也可以進行兒童歌曲表演唱訓練。這樣,學生不僅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也對小學音樂教材更加了解。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兒童歌曲量的積累,要多學、多聽、多唱,豐富自己的曲庫。還要對新出的兒童歌曲或是動畫片的主題曲多留意、多學習,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曲庫得到及時的更新。
(六)加強學生崗前培訓
結合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的音樂技能培訓,使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得到鞏固。根據實習學校情況的考察,為學生創造情景教學或是試講,同時,還加入一些音樂教具的制作等,為學生站上教師崗位提前做好準備。
(七)制定考核標準
音樂教學技能的考核,是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課程教學掌握情況最直接的評價。應根據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的教學大綱,制定合理的音樂技能考核標準。這不僅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更加重視,還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掌握情況,并對音樂課教學與訓練做出相應的調整。
此外,還要合理調整音樂課程的比例,使音樂課程的結構得到完善。當然,在培養模式上要具有靈活性,要根據學校與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與選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陳麗娟.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師從教能力結構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周曉露,劉霄.小教專業(本科)音樂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實踐途徑[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6)
[5]孫作東.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質量狀態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鋼琴教學 改革 學生能力
一、高職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各類高校的擴招,報考高職師范類??频膶W生越來越少,生源多數來自縣、鎮、鄉、村。雖說學生入學前通過了由考生所在省份組織的統一聯考,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鋼琴彈奏基礎,但是他們也是為了考試而臨時突擊,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真正有基礎的很少。大部分學生則是從頭學起。畢業前要讓學生達到一定的水平要求,難度較大,更何況改為2+1學制后,學生實際學習的時間已縮短到二年,學習時間更少。
在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上受音樂專業院?;虮究圃盒5挠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形成了“重技輕藝”的思想意識。教師把學生當作鋼琴家來培養,一味地讓學生彈奏高難度的獨奏曲,而忽視了即興伴奏及歌曲彈唱的彈奏能力。造成了學生只會彈奏五線譜固定作品,而面對簡單的簡譜歌曲卻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難以應對。
教育部在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意見中明確指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比绾螌崿F培養目標?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際應用是高職院校的特點,使學生所學知識最終能和就業崗位“零距離”。
二、鋼琴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
師范類開設各門課程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本身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具有教會別人學習的能力和方法。這是師范類區別于非師類的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鋼琴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從教能力。
(一)改革鋼琴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
面對鋼琴教學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模式的改革。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研究,推出了鋼琴三結合教學模式。
鋼琴三結合教學:即鋼琴集體教學、鋼琴小組教學,鋼琴個別化教學相結合。其有機結合彌補小課和大課之不足,更適合學生的差異性學習和個性發展。鋼琴三結合教學法,是以啟發性原則為指導,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分層次教學,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明顯提高鋼琴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覺地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從教能力,使現在的師范生能夠適應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
集體課教學,集中解決共性問題,不僅簡化了教師的工作,而且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每節集體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總結小組教學和個別化教學中全體學生所具有的優點與共性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部分為講授新知識,即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先學生之間解決難題,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師生共同解決。
小組課教學,在集體課基礎上,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主要解決個性的問題。在小組課中,把學生按學習層次混合分組,每位學生分別彈奏在集體課中學習的作品,同學之間展開討論,互學互評,指出其優點及不足之處,教師重點對每位學生予以指導,小組內其他成員則加以借鑒。
個別化教學,在個別化教學中,對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中等以上的學生提出較高層次的學習任務,并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獨立完成學習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對學習基礎差,缺少學習興趣的同學則調動學習熱情,提出基本的學習任務,增加個別教學輔導,并創設條件,充分發揮小組教學的優勢,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二)新教學模式與學生能力的培養
1.聽辨能力
具備良好的聽力,對一名音樂教師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鋼琴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聽音樂能力的培養貫穿于鋼琴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在課上練習還是課下練習過程中,不斷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其主要完成以下幾方面“聽”的任務:首先,聽自己的彈奏,分析優缺點,力求不依靠老師或他人。其次,聽同學的彈奏、聽老師的范奏,繼承優點避免缺點。第三、聽賞音樂、感受音樂。
2.分析教材能力
分析教材能力是從教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分析教材是上好每節課的關鍵。這一能力的培養主要在預習這一環節中體現。對于每一個練習曲和音樂作品都要求學生自己分析重點、難點、彈奏要點等。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分析出適合學生的共同難點和重點,如在拜厄100課分析中,有的學生認為“保留指”的彈法是難點,有的同學認為“倚音”的彈奏是難點,還有的認為“兩手交替”彈奏是難點,但根據教材知識點的邏輯性來講,“倚音”的彈奏應是本課中學生共性的問題,而其他的難點因學生個體能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別。
3.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確定之后,教師要設計各種方法手段來解決難點與重點。用什么樣的方法順利解決難點,又是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所占的比重較大,節奏訓練的教學一直被視為一個難點。所以在鋼琴課中,注重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方面的從教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中,講授拜厄48課附點四分音符時,有的學生能地彈準確,而有的學生則很困難。這時,教師請彈得準確的學生來示范講解如何才能將這一復雜的附點節奏彈奏準確。有的采用“劃拍法”、有的采用“口念法”、有的采用“節奏細分法”將問題解決。在學習前松后緊和前緊后松節奏時,學生把前松后緊節奏,比喻為小馬跑時所發出的聲音,把前緊后松節奏,比喻為母雞生蛋的聲音,這些形象的比喻和由淺到深的設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很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三、鋼琴教學內容改革提高學生鋼琴伴奏及歌曲彈唱能力
近些年的師范院校鋼琴教學已明顯暴露其弊端。一般,學生經過幾年的鋼琴學習已能夠彈奏難度相當于五、六級的鋼琴曲,部分程度高的學生則能夠完成具有相當難度的經典的鋼琴奏鳴曲、協奏曲。但如果讓他們彈奏簡單的歌曲伴奏,卻難以完成。這樣的能力顯然是不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師崗位的要求的。因此,提高學生歌曲伴奏能力及彈唱能力是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當務之急。
1.五線譜與簡譜并用,固定調與首調概念同時建立
由于在中小學音樂教學、音樂活動或是群眾性的音樂活動中大量使用的是簡譜,另外,現在全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大多數是簡譜,少數是線譜,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中,都是五線譜,鋼琴教材更全是五線譜,學生根本沒接觸簡譜的機會。如果彈奏簡譜只會C大調,改變調性后在鍵盤上根本找不到音的位置,給鋼琴伴奏課程的講授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從學習鋼琴開始,就要五線譜與簡譜并用,建立固定調概念的同時也要建立首調概念,這樣不僅為鋼琴伴奏課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線譜與簡譜并用的具體做法:哈農、練習曲、樂曲這三部分教學內容仍然使用五線譜記譜方式?;揪毩曋械囊綦A、琶音、和弦以及歌曲彈唱部分的教學內容使用簡譜記譜。
2.加入兒童歌曲固定伴奏內容,加強歌曲的彈唱能力
鋼琴伴奏課是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一般是在開設鋼琴課一學年后開設,開設兩學期(根據需要各校開設的時間不等)。課程內容以講授歌曲伴奏技法為主,并且理論課比例較多,實踐課比例相對較少。這樣就形成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基本掌握,但是很難將已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加之受課時的限制,在實踐課中,教師也只能對學生的和弦配置、伴奏音型運用給以一定的指導,學生很少有歌曲彈唱的實踐練習過程。
具體做法:從開始學鋼琴時便加入彈唱的內容,由一般的三部分鋼琴彈奏內容即基本練習(哈農、音階、琶音、和弦)、練習曲、樂曲,變為基本練習、練習曲、樂曲、彈唱四部分。根據每單元或是每節課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選擇與教學內容知識點難易程度同步的歌曲伴奏,要求學生完成彈唱。這樣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實施彈唱教學,學生就會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逐漸地形成彈唱的彈奏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彈唱能力。
四、鋼琴考試內容改革加強學生學習動力
一般鋼琴考試是音階部分抽簽,練習曲及樂曲部分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本學期所彈奏的內容中選擇一首定為考試內容。這種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第一,不能全面考查學生學期的學習狀況,過度縱容了學生學習的懶惰情緒。對于具有一定鋼琴基礎的學生和部分聰明的學生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鋼琴基礎,領悟能力,不用花太多的時間練琴,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進而使得這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對于“零基礎”入學的學生和部分接受能力慢的學生來說,看到別的同學彈奏的程度高于自己,不甘于落后,面對具大的學習的壓力,放棄了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甚至一學期只練習兩首考試的曲目,以便通過考試。這樣做,雖說是通過了考試,但卻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訓練,到了實踐中還是一無是處。第二,考查內容不全面。前面已提到為了改革鋼琴教學內容,添加了新的教學內容,傳統的鋼琴考試內容,則不能全面的考核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考試內容改革的具體做法:音階、練習曲抽簽決定考試內容,增加簡譜兒歌彈唱的視奏內容。
音階:根據教學大綱及學期教學進度要求,學生在本學期應熟練掌握的音階全部為音階抽簽范圍。
練習曲:根據教學大綱及學期教學進度要求,將學生在本學應掌握的練習曲根據難易程度分為高、中、低三個不同的檔次,每個檔次的最高得分不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水平,選擇自己能力所能及的曲目。
樂曲:自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能技巧特點及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樂曲。
關 鍵 詞:高師院校 教學改革 聲樂教材
教材是體現一定教學內容與思想的載體,是師生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據;是教學理論發揮功效與實踐媒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關鍵因素。教材建設是一項宏偉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內部;既涉及各個學科問題,又涉及教學心理領域;既有科學求真問題,又有技術革新與美學意義;既有理論探索問題,又有實踐問題;既有教與學的問題,又有管理的問題;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設問題,又包括教材的教學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問題,又有教材的出版發行問題。那么,如何加強高師的教材建設,編寫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滿足教學和社會需要,突出高等師范教育特點的教材,這是高師院校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師院校聲樂教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等師范教育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學校的規模更大了,數量少了,專業設置多了,辦學條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數更多了。然而,作為高師院?;窘ㄔO之一的教材建設,卻滯后于高等師范教育發展的步伐,以至于許多高師院校的學生缺乏適用的教材,這勢必影響高師院校的教育質量,也不利于高師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設發展緩慢,教材的編寫組織管理不力,以致高師教材不能自成體系;二是有些教材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先進性與針對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這些教材往往與學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與實際不相符;四是有少數教師不愿選用高師教材。許多高校教材的選擇權在教師,教師使用老教材駕輕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師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選用的聲樂教材是由教師根據個人的演唱特點及欣賞習慣自選出來的,以一對一的單兵訓練方式教學;有的教材將聲樂理論、聲樂教育理論與歌曲集混合編排,有的教師對聲樂教學中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有自己的取舍與偏愛,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內容選用的隨意性。由于兩種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統性,造成有些學生只學技巧,不愛學文化的現象,這與高師音樂人才的培養規格、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的結構很不一致。這樣,必然導致教材無法貼近高等師范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實際。
二、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探索
(一)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探索出一條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聲樂教研室的老師經過長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高師音樂教學特點的聲樂教學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如針對學生的程度和嗓音特點的不同,課時分配和授課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級教學的手段來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通過聲樂四級考試的要求)的量化標準的教學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學生完成學分。教學當中采取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把聲樂技能訓練、演唱、作品講解、分析研究、理論知識、教學方法融為一體,達到了課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突出表現在教材不夠規范、進度不夠明確、考核不夠嚴格等方面。這些問題存在,涉及傳統教學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學有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隨著教學規范化要求日益廣泛地得到重視,教學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統、規范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要求每位教師在執行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把教學大綱、教材、教學進度表、教案、授課內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師們在教學思想上、教學方法上、教材選用上、考試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
聲樂教學要遵循其教學規律、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等因素,突破“聲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的模式。聲樂教師要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聲樂教學大綱、聲樂教學計劃,教師要選擇接近學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進入“角色”,從發聲練習中有意地從情緒上引導學生,從歌唱站姿、呼吸、打開喉嚨、共鳴、咬字、吐字、聲情并茂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意識、創造能力和舞臺表現能力,創造性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歌唱技巧,增強對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與情感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表達真實自然的歌唱情感。這樣,通過挖掘培養學生的歌唱情感,為學生提供富有創意的課堂設計和生動豐富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推出如“啟發式”“生成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模式,遵循教學相長的原則,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所獲、有所得。
(二)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條符合高師音樂專業特點的考核方式
聲樂分級教學不以年級劃分教學進度,聲樂考核不以年級區分專業水平,而以學習程度劃分等級,體現循序漸進教學要求的規定曲目的程度分級教學、分級考核。該教學模式按學生的程度和聲音條件,劃分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聲部八個級別,每個級別、各個聲部均按4首中國作品、4首外國作品的標準來制定曲目,力求教學作品在聲樂教學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這是制定分級教學規定曲目的基本原則。作品的遴選,著重注意選擇高師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經常采用的優秀中外傳統民歌、藝術歌曲及歌劇選曲。這些作品經歷長期教學實踐的驗證,表現了鮮明的專業特征和突出的教學價值,較充分地顯示出藝術性與技術性的統一,是進行聲樂技巧訓練,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己朔绞娇舍槍β晿防碚?、聲樂訓練和演唱等內容進行評價。要評價對聲樂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可采用觀察、談話、討論、問卷法、小論文習作展示等方法,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為輔。對聲樂訓練和演唱的評價,可采取觀察法、論文式測試、調查問卷法、等級量表法、會談討論法、聲樂藝術成長檔案袋的運用等。在考試中采取集體評分與主課老師評分相結合,獨唱與重唱、小合唱相結合,他人伴奏和自彈自唱相結合,課外藝術表演和實習相結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學中結合典范作品的學習,融系統的聲樂理論于嚴格的聲樂技能訓練之中,最終通過作品演唱,表現出學生對歌唱技能的嫻熟運用程度。明確劃分聲樂作品的程度,實行科學合理的聲樂分級教學。當然,按不同程度分級教學的辦法,主要為了方便高師音樂專業聲樂教學系統規范地選擇教材,科學合理地把握進度。同時,通過學習情況和教學質量的分級考核檢測,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師的教學責任感,引導聲樂教學的激勵和制約機制,促進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能夠作為聲樂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三)反復實踐和組織,精心編寫高師聲樂教材
高師聲樂課是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通過聲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具備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夠較準確地理解和演唱不同類型的聲樂作品,勝任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任務和聲樂輔導工作。聲樂教學是一門授課藝術很強的專業教學,既要求把學生訓練成聲音優美、可以靈活調節、自如控制的“樂器”,又要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敏銳的音樂感受能力、準確的藝術處理表現的“演奏者”。聲樂教學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熔理性講解、技能訓練、情感表現和藝術創造于一爐,因而形成了獨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課方式。正是基于承認客觀上個體嗓音條件、心智狀況、音樂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異,承認學生入學時專業程度的差異,承認同一年級存在著授課要求和教學進度的差異,所以因材施教成為聲樂教學的突出特征。分級教學改革了傳統的聲樂曲目匯編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確分級的規定曲目,并以此作為聲樂教學的選材依據。規定曲目的制定是對二十多年來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廣東省示范專業)教學的不斷認識、不斷提高的結果,體現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全新思維,有利于聲樂教材的系統化和規范化建設,從而為形成規范化的聲樂教材奠定了基礎,這對于聲樂教學的學科建設無疑具有長遠的影響。
轉貼于 在音樂藝術領域,聲樂作品以其“短、平、快”的優勢,緊扣時代的脈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精神風貌、大眾心態和民俗倫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聲樂創作的發展,聲樂分級教學規定曲目也將不斷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強聲樂教學改革,促進聲樂教材建設
一直以來,在高師院校中,培養人才是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中心,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提高質量是教學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題。狠抓學生的專業基本功,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已成為高師院校的辦學理念。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兩者應緊密結合起來,教學才能落實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針對性。
(一)改革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
聲樂是一門復雜的藝術。在教學中應建立“教學——研究——演唱——進修”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避免教材功能與培養目標的脫節,打破教學觀念與教材選擇的局限性,協調好學生水平與教材內容,平衡教學時限與教材的使用,改變考核與教材使用的單一性。
(二)按照師范性的要求去培養
要培養高素質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方面的教學,學會科學地“教”,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基礎訓練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樂理念,形成正確的、良好的歌唱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始終把情感的表達放在首位。高師聲樂教學首先要增強師范性,按“師范”的培養目標去培養。把握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循序漸進,注重教學技能、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貼近學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必須體現教學內容與師范音樂教育人才培養規格、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原則,提高中國傳統聲樂作品學習的質量,使之系統化。
(三)教材要選擇合適的曲目
選擇曲目要適合學生聲種的聲樂作品,也適合學生學習的程度,要符合大綱的要求,針對學生的條件和問題,不選擇高難度的聲樂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曲目,從著重于聲樂技術的基礎訓練到考慮一些音域比較寬、曲式結構較復雜的歌曲來演唱;要在聲樂技巧難度上有所區分,如對氣息的控制、聲音位置的把握、聲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選擇得當合理的聲樂曲目,首先切合高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
(四)增強教材的傳統文化意識
出版的聲樂教材內容應做到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特色各具。但特色、優秀的音樂教材也應體現音樂藝術的審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聲音訓練功能,應包括必唱曲目、瀏覽曲目、欣賞曲目,同時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傳統文化中革故鼎新,把聲樂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課程,并將民族文化與民族唱法的特點體現并運用在教學上。
總之,教材建設的規律是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的具體體現。聲樂教學教材內容應按著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去選編,有一定的涵蓋面,同時貫徹“少而精”的原則,認真精選內容。聲樂教材要體現高師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論知識,不使用質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師自行編寫的低劣教材。教材內容要新,要與實訓內容相結合,教材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編寫教材時應重視啟發性原則,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科學性研究方法的培養,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研究方法,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教材內容體系建筑在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主旨上來。
聲樂教學改革最終應落實到教師的素質提高,聲樂教材建設最終應落實到學生技能的發展。教師要轉變觀念,要轉到高職教育的理念上來,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好、選好、用好高職教材,堅持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實施教學,為培養新世紀創新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蘭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論與實踐[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
[2]劉大巍.高師聲樂教材編撰的設計思路[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29-133.
[3]呂環.高等師范聲樂教學改革之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