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區域環境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污染的區域性特征要求地區之間開展環境合作,不同地區在區域環境合作中的收益存在差異,需要基于公平考量進行區域環境合作收益的地區分配設計。本文以雙主體的博弈分析為基礎,分析具有不同屬性的兩個地區在環境合作與非合作情形下的效用變動。研究發現,區域環境合作可以增加區域整體的收益;但是,對于具體區域而言,存在地區間環境合作共贏的臨界值。當兩個地區的屬性差異小于臨界值時,區域環境合作才可實現兩地區收益的同時提升;而當兩個地區的差異超過臨界值時,其中一個地區的收益在區域環境合作中反而會降低。針對區域環境合作存在的地區主體收益受損的情形,討論了在損失補償基礎上進行合作剩余分配的收益分配思路,并進行了不同補償原則的數值分析;最后,建議加大對參與合作主體受損的補償力度。
關鍵詞 環境合作;收益分配;博弈分析;補償
中圖分類號 X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4)10-001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10.003
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及其相應的生產與生活活動向城市集聚,一個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在污染擴散傳輸作用下,常??缭叫姓吔缬绊懫渌鞘械沫h境質量,環境污染逐漸呈現出區域性特征。
環境污染的區域性特征,使行政管理權限僅限于本轄區的地方政府難以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本地環境質量目標。各地區主體僅考慮自身收益而進行的經濟與環境決策,容易導致在污染排放方面陷入“公地悲劇”,影響區域整體環境質量。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技術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進行區域環境合作,利于環境資源在整個區域的優化配置,也有助于實現區域整體的環境經濟收益最大化[1]。
1 主要觀點簡述
地區間合作的行為本質上是地區間博弈的結果,Neumann[2]和Nash[3]等提出與發展的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的經典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地區間的合作與不合作行為。要使地區之間能夠合作,至少需要滿足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地區之間必須能夠達成強有力的合作協議,這在有上級政府監督的情況下容易滿足;二是地區之間的收益可以進行轉移支付使各地區能夠分享合作的收益。一些不同地區由于在經濟發展水平、污染相互傳輸以及污染控制成本等方面存在差異,可能導致某地區在區域合作中的收益比非合作情形下小[4-8]??梢?,區域環境合作中可能需要某些地區犧牲個體收益以換取區域整體收益的增大,這會導致區域環境合作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在區域環境合作中進行轉移支付也就尤為重要。
考慮到各地區在區域環境合作中存在不同的收益,為促使各個地區均有動力參與合作,需重新分配合作剩余,從而使各合作方均能從合作中受益。目前,已經廣泛意識到需要對在區域環境合作中受損的地區進行補償[9];但如果僅是對受損方的損失進行補償,而沒有使其因為合作獲得額外收益,則意味著區域環境合作的利益剩余被一方完全占有,因此如何基于公平考量探討區域環境合作各地區間的合作剩余分配顯得尤為重要?,F有研究較少專門針對區域環境合作剩余的分配原則進行細致討論,較多僅分析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國際碳減排合作和公平性理論研究中涉及到的收益分配原則通常考慮各地區的人口、經濟規模、富裕程度等因素[10-11]?;诖?,通過博弈分析,討論區域性環境污染所涉及的雙地區主體在非合作及合作兩種決策情形下的收益及其變動情況。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不同公平分配原則下的收益分配和其對合作的影響。
2 區域環境合作中的地區收益變動
2.1 效用函數設定
環境資源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生產要素,區域環境合作不僅應關注減少區域污染,還應關注污染控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為簡化分析,假設地區為理性經濟主體,其目標為追求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改善,效用函數包括經濟效用和環境效用兩方面。
進一步假定經濟發展、環境質量改善帶來的效用均滿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函數表達方面采用對數效用函數。則地區主體效用函數表達式為:
由式(6)可見,兩地區均衡排放量均受到彼此的環境偏好系數Pi、污染物存留系數βi以及地區污染承受閾值EiC的影響。其一,考察環境偏好系數對均衡排放量的影響。當其他條件不變時,若地區1對環境的偏好程度增大,則通過博弈,將使得地區1的污染排放量減小,地區2的污染排放量則會增大,反之亦然。這是因為當一地區的環境偏好增大時,其減少污染排放帶來的環境效用增量大于經濟產出減少損失的經濟效用,所以地區主體會減少污染排放,而另一地區主體由于受到來自對方的污染傳輸減少,可供本地排放的環境容量增大,則會通過增加自身的污染排放量來擴大經濟收入從而最大化其效用。其二,考察污染物存留系數對均衡排放量的影響?;旧?,污染物存留系數βi與地區主體的環境偏好系數Pi表現出相同的性質,即地區1的留存系數增大時,其污染排放對自身的影響將增大,對地區2的影響則減少,使得地區1的污染排放量減少,而地區2的污染排放量增加,反之亦然。第三,考察地區污染承受閾值對均衡排放量的影響。地區污染承受閾值EiC與上面兩個參數表現出相反的性質,當地區1的污染承受閾值增大時,地區1有條件擴大自身污染排放,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而地區2由于受到更大的來源于地區1的污染影響,將會縮減自身排放量。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一設定下,地區生產技術水平αi對兩個地區主體的均衡排放量沒有影響,但會影響地區的效用水平。
2.3 合作情形下地區主體的污染排放決策
環境合作情形下,各地區采取區域整體效用最大化的污染排放決策。這時,區域整體效用為:
2的5倍左右,這也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獲得較大的合作剩余分配,將顯著縮小兩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偏好正相關,這種合作收益的分配將導致兩地區的環境偏好水平也縮小,這有利于促進未來區域環境合作的達成。而基于經濟規模原則的分配則不會改變兩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和環境偏好差異,對兩地區未來合作的促進作用較小。
4 結 語
進行區域環境合作,可以實現區域整體的環境經濟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地區之間存在經濟、環境方面的差異,現實過程中各個地區并非都能直接獲益。本文基于雙主體博弈分析,針對不同情形下區域環境合作中各地區的損益情況進行了研究,并對區域環境合作中的收益分配進行了不同情形研究,以保障參與合作的主體都能從合作中受益。
研究表明相對于非合作情形,開展區域環境合作可以降低區域整體污染排放,同時增大區域整體收益;但各個地區在合作中的獲益情況卻因地區屬性差異而不同。地區間環境偏好差異小于某一臨界值時,地區間才有可能實現合作中的雙贏,從而實現自發的合作;而差異超過臨界值時,地區中的環境偏好相對較小地區將在合作中受損,進而影響其合作意愿。這可以解釋珠三角城市群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方面已有相對較多的成功做法,而京津冀城市群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方面卻進展緩慢。
針對區域環境合作中存在地區主體收益受損的情形,在比較不同分配原則及分配方案之后,認為應在損失補償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剩余的收益分配,這也意味著需要設計一套合理的補償機制,不僅需要補償那些經濟較不發達地區參與環境合作的損失,還要加大其占有的由于區域合作而增加的整體收益的份額,進而促進區域環境減排行為合作的達成。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羅田. NAFTA背景下美地區和墨西哥的區域環境合作[D]. 上海: 復旦大學, 2010. [Luo Tia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eo in the Border Area under NAFTA[D]. Beijing: Fudan University,2010.]
[2]Neumann J, Morgenstern O.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4:112-126.
[3]Nash J F. Two Person Cooperative Games[J]. Econometrica, 1953, 21(1):129-140.
[4]Maler K G. The Acid Rain Game[J]. Valuation Methods and Policy Making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9, 12: 231-252.
[5]Kaitala V, Pohjola M, Tahvonen O.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and Soil Acidification: A Dynamic Analysis of an Acid Rain Game Between Finland and the USSR[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2, 2:161-181.
[6]Kaitala V, Maler K G, Tulkens H. The Acid Rain Game as a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Finland, Russia and Estonia[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97: 325- 343.
[7]Bergin M S, West J J. Regional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Transboundary Air Quality Management[J].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2005, 30: 1-37.
[8]Missfeldt F. Gametheoretic Modeling of Transboundary Pollu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99, 13(3): 287-321.
[9]涂少云. 跨區域流域生態補償中府際間博弈關系研究[D].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 2013. [Tu Shaoyun. Research on the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ransregional River Basin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
[10]Rose A, Stevens B, Edmonds J, et al. International Equity and Differentiation in Global Warming Policy[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8, 12(1): 25-51.
[11]呂力. 論環境公平的經濟學內涵及其與環境效率的關系[J]. 生產力研究, 2004, (11): 17-19. [Lv Li. Research on Economic Connot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irn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04, (11): 17-19.]
[12]徐玉高,何建坤. 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平等權利準則[J]. 世界環境, 2000, (2): 17-21. [Xu Yugao, He Jiankun. Equ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 Critical Review [J]. World Environment, 2000, (2): 17-21.]
[13]戴玉才. 公眾環境意識的中日比較[J]. 林業經濟, 2007, (2):77-80. [Dai Yucai. The Comparison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J]. Forestry Economics, 2007, (2):77-80.]
[14]部金鳳. 中外生態價值發展階段系數的理論探討及對比研究[D]. 北京:北京工商大學, 2006. [Bu Jinfeng. Study on Domestic and Abroad Development Stage Coefficient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D]. Beijing: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06.]
Study on Interests Allocation 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Based on Game Theory
WANG Qi WU Huafeng LI Mingquan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關鍵詞] 四化兩型;環境管理會計;三重評價;熵權模糊評價;物元分析
[基金項目] 湖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2012GK3083),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2C0646),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B(Ⅱ)28),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B(Ⅱ)30)。
【中圖分類號】 F2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001-2
一、緒論
近年來,生態環境狀況正日漸惡化,因而世界各國都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這種宏觀經濟背景對工業企業與區域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式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針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趨勢,省委省政府立足湖南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做出了推進“四化兩型”的戰略抉擇?!八幕瘍尚汀笔侵竿七M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四化兩型”戰略的宏觀背景下,區域發展必須轉變思路,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以綠色經營來適應“四化兩型”戰略的發展模式要求。
工業企業與區域環境的協調發展績效應該是一個系統性的發展概念,是特定區域內各經營主體集聚內外資源,既包括通過提品和服務來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也是區域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綜合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因此,科學合理的工業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包括經濟績效、社會績效、環境績效等三類指標,才能較為全面地反映出特定區域內工業企業與區域環境協調發展的水平和潛力。
據此,本文遵循“四化兩型”的戰略思路,并依據環境管理會計的先進理念,首先從經營績效、設計績效和環境績效三個方面構建出分層次的工業企業經營績效三重評價指標體系;接著引入合理的量化分析工具,最后選擇了衡陽市10家工業企業為樣本,對“四化兩型”視域和環境管理會計理念下衡陽市工業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模式的應用方式進行了實證研究。
二、工業企業經營績效三重評價指標構建
確定科學的工業企業經營績效三重評價指標,對“四化兩型”視域下的工業企業和區域環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八幕瘍尚汀币曈蚝铜h境管理會計理念下工業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較為復雜,其構成要素與環境系統以不同形式存在且處于不同維度與層次之上,具體而言可以劃分為如下三個維度的指標群,列示于如下表1中:
(表1)工業企業經營績效三重評價指標體系
三、工業企業經營績效三重評價方法的選擇
為了對工業企業經營績效的實際狀況進行合理的量化分析,本文選取了兩個量化分析工具,其中物元分析用于確定經營工業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熵權模糊評價方法用于評價工業企業與區域環境的整體區域協調發展狀況。
物元分析方法實施步驟:第一,收集評價專家對同一層次評估因素的兩兩比較值,結合層次分析的原理計算得出它們的特征向量,并將各專家對評估因素值的權重值構造成復合物元矩陣。第二,確定n維物元和節域物元。第三,確定關聯函數物元。第四,確定各專家的效度矩陣,計算第i個專家的效度系數。第五,在得出專家效度的基礎上對原權重復合物元矩陣進行修正。第六,根據修正后的各指標的權重物元Rω的大小得出區域協調發展能力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
熵權模糊評價分析方法實施步驟:第一,首先對評價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第二,將坐標進行平移。指標值經過坐標平移之后變為。式中,K為坐標平移的幅度(k>0)。第三,計算指標的的比重。第四,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第五,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當差異性系數值越大,則指標在綜合評價中的重要性就越強。
四、實例分析
此處我們選擇了衡陽市的10家工業企業為樣本,評價時間維度為2007-2011年度,運用物元分析方法對所有指標進行處理以得出其權重值;然后根據上述指標體系和權重值,采用熵權模糊評價分析方法評價所選取樣本企業在“四化兩型”視域和環境管理會計理念下的經營績效,也即樣本企業與區域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本文研究過程中的樣本區域協調發展能力水平如下表2所示:
(表2)2009-2013年度衡陽市10家工業企業經營績效狀況比較
五、結論性述評
本文依據“四化兩型”戰略和環境管理會計理念,從經濟績效指標群、社會績效指標群、環境績效指標群三個維度方面構建了一套系統的、多層次的工業企業經營績效三重評價指標體系;并將這套評價指標體系應用到工業企業與區域環境協調發展的評價中,測定了衡陽市10家工業企業與區域環境協調發展的整體狀況。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在指標的選取上,其數據還需要借助于定性研究和調查研究的方法加以獲得和處理;在熵權模糊評價的過程中,指標權重賦權時難免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制約??傊?,本文目前的研究還處于嘗試階段,以上提出的種種問題還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蔡吉躍,蔡振.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經濟地理,2010,30(12):2044-2049.
[2]劉霞.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綜合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05.
[3]黃梅,甘德欣,唐常春等.“兩型社會”背景下長株潭生態工業網絡構建研究[J].經濟地理,2011,31(2):271-276.
[4]羅黎平.“四化兩型”的科學內涵和理論闡釋[J].企業家天地,2011,(5):11-12.
[5]吳志軍.生態工業園區產業共生關系分析――以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例[J].經濟地理,2010,30(7):1148-1153.
黃賢金.循環經濟:產業模式與政策體系[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謝家平,陳榮秋.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的三維模糊評價模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科版),2003,(6):47-50.
2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發展抓項目,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得我市嘉北區域企業建設和發展較快,這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經濟的發展。在項目建設中,我們嚴格落實“三同時”原則;堅持沒有環保設施的項目不準上,但在建設過程中,大部分企業由于資金困難等原因,在生產設施建成后,污染防治設施未能同時到位,影響了該區域的空氣環境質量,環境隱患日益突出。為改變這一狀況,市政府決定對嘉北區域環境進行治理。今年元月,我們在大友企業公司鐵合金廠召開了現場會,4月份制定下發了《嘉北區域環境污染治理方案》,并召開水泥、電石、鐵合金行業污染治理技術推介會,市環保局的同志積極開展業務指導,各企業克服各種困難,精心組織治理工作,現在大部分已經基本完成了任務。
剛才,我們現場查看了5家企業的治污情況,環保局高局長介紹了嘉北區域環境污染治理總體進展情況,超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介紹各自的污染治理情況,給4家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頒發了環保專項資金。總體來看工作進展比較順利,也還有個別企業行動緩慢,工作滯后,希望你們要向超達、聚鑫達、巨大等公司學習加強力量、加大投入、加快進度,按期完成任務。
一是要樹立正確的環境觀。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要克服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兩張皮”的思維方式,堅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通過解決環境問題進一步促進發展。電石、鐵合金企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在國家政策加以限制的情況下,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大投入,這是政策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政府在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幫助企業進行污染治理,今后還將繼續支持,但在資金的使用上,我們要進一步向治理效果明顯的企業傾斜。
二是要樹立正確的效益觀。發展不僅要看經濟指標,還要看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經濟增長并不簡單等同于發展,如果單純追求數量和速度,不重視環境保護,發展是難以為繼的,即使一時搞上去最終也將付出沉重代價。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效益觀,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在速度、結構、質量、效益上相統一。
三是要把行動落實到圍繞經濟抓環保、抓好環保促發展上來。我們要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開展環保工作,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各企業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要加快速度,確保按治理方案要求完成治理任務,今年10月還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我們將按《方案》規定予以處置;已經完成任務的企業要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的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環保局和園區辦要加強監督管理,并協調監測驗收和辦理環保手續,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四是要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有關法律,加強環境管理工作。切實把好源頭,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堅決杜絕新、改、擴項目超標排放;要認真抓好老污染源治理,做到達標排放。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發展技術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IS014*****環境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節能、減污、增效,充實產品“綠色”含量,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
關鍵詞:區域活動;環保教育;幼兒;變廢為寶
區域活動又名區角游戲、學習角或興趣中心,它是在一定的活動室中,教師根據幼兒各種興趣、能力及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需求,設置各種富有教育意義的區域環境,屬幼兒自主活動的領域,也是幼兒園活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設有語言、美工、科學、建構、益智、角色游戲。現在,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也關注到環保的重要性,怎樣才能在區域活動中滲透環保又安全的環境教育呢?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區域材料的選擇上多用廢舊材料
區域活動材料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可以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更加的自信、聰明。但是有的材料缺乏操作性,只有觀賞價值;有的材料不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比較死板;有的材料不夠實際,太過于昂貴。所以,在提倡環境教育的同時,我們也要合理利用廢舊材料,變廢為寶。不過,在材料的投放和環境的創設中,也需要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合作,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1.幼兒――主動地參與
在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時,要讓幼兒共同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中,在投放區域材料時,也要鼓勵幼兒收集廢舊物品。
為了讓幼兒能積極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中,我們班在教室門口放了三個收集廢舊物品的箱子,我們班的幼兒主動帶來了各種廢舊物品,如,成成帶來了紙杯和飲料瓶,彤彤帶來了家里用過的舊桌布,康康帶來了開心果的殼,還有其他小朋友帶來的餅干盒子等等物品。我們教師指導幼兒將家里帶來的物品以廢變寶,把各種廢舊物品變成了新的材料:飲料瓶變成了“自然區”的花盆,開心果殼變成了“美工區”的項鏈,廢舊桌布變成了“娃娃家”的漂亮臺布。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幼兒比以前更加喜歡玩區域活動了,動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更主要的是環保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
2.教師――用心、精心地準備
教師在選擇材料內容時,要做個有心人,積極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主張“變廢為寶”。比如,在“生活區”里,我們用舊衣服讓幼兒學習疊衣服;在“益智區”里,我們用廢舊紙箱做了一個迷宮;在“美工”里,我們用廢舊報紙進行手工制作。我們讓幼兒明白“只要你做有心人,廢物也能變成寶”。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實踐,讓幼兒了解廢舊物品的價值,從而滲透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3.家長――積極地配合
家長是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家長積極主動的配合,對幼兒開展區域活動也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家長的參與,可以讓他們了解廢舊物品再利用的價值,并能積極幫助教師和幼兒收集材料,從而自然而然地教育孩子做個有心人,關心集體,保護環境。如,為了豐富班級的區域活動,我們提倡家長和幼兒一起努力,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制作,家長們都十分支持。陽陽和爸爸用廢舊吸管做了一個吸管貼畫“可愛的家”,豆豆和媽媽用紙杯做了一個“大公雞”,天天和媽媽用舊報紙做了一個“大輪船”……
二、區域材料的整理上培養環保行為
區域活動結束后,幼兒就要把玩過的材料進行整理、分類及擺放。有的幼兒再活動結束后就將材料隨便一放,有的幼兒活動結束后不洗手等等。如何讓幼兒養成良好地物品擺放習慣,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呢?我在每次區域活動后給幼兒制定了三個規則來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和環保意識。
1.物品分類擺放
在區域活動結束后,每個幼兒都要把自己玩過的區域材料整理好,并要分類擺放,方便下次活動。
2.保持環境的整潔
在收拾完活動材料后,如果發現活動區里有不干凈的地方,R上要拿抹布擦干凈,以保持環境的整潔。有一次區域活動結束后,我看見萱萱在拿著抹布擦“美工區”的桌子,因為沒有人叫她擦桌子,所以我很好奇,為什么她要在活動結束后擦桌子呢?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其他幼兒在“美工區”做撕紙貼畫時,在桌子上留下了了膠水的痕跡,萱萱就主動把桌子擦干凈。我為他的舉動感到很高興,并馬上進行隨機教育,表揚了萱萱的行為。從那以后,幼兒都很自覺地保持教室里的環境整潔。
3.洗手時節約用水
關鍵詞: 云南??;區域形象;塑造
一、區域形象的內涵
區域形象是指某一區域內外的公眾對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生態、人文等各方面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是區域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程度的標志。通過系統設計和公眾參與以及各種活動與傳播的力量,強化區域精神理念,累計區域形象價值,增強區域的凝聚力與吸引力,改善區域發展的內外環境。
區域形象有豐富的內涵。它由區域環境、區域行為和區域精神三部分組成。區域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區域環境是區域形象的最直觀部分,是區域形象的外在表現,展現了區域的整體風貌。自然環境是具有區域特色的自然資源,是一個區域獨有的寶貴財富。社會環境包括城市與鄉鎮的市政規劃、公共設施建設、人文景觀、公眾衛生健康狀況、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等。區域行為包括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民眾行為。政府行為是區域形象的代表,民眾行為是區域行為的主體。企業行為包括企業家與員工的素質與行為、經濟效益狀況、產品的品牌及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情況等。區域精神是區域獨特的價值觀、文化內涵的集中濃縮,是區域形象的核心,它對內部公眾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對外部公眾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集聚區內外力量,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二、區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區域形象是區域參與競爭的武器、推介自我的工具、擴大影響的引力、對外溝通的旗子。一個地區良好的區域形象,對區域自身及所在國家,都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它不但能折射出區域的魅力和吸引力,還能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輻射力,成為擴大對外交往、吸引投資與游人的“金字招牌”,是可以轉化為有形財富的巨大無形財富。區域形象塑造是對原有的區域形象重新概括和適當提升,是對區域形象的計劃安排,區域形象塑造的主要作用體現在:
首先,通過區域形象塑造,可以將區域中的亮點概括出來,加以發揚和宣傳,提出符合區域發展方向的新亮點,提升區域品味,塑造區域品牌。區域品牌樹立后會產生持續的外部效應,能夠提高區域的知名度、美譽度,創造區域的獨特發展優勢。
其次,區域精神也利于增強本區內各族人民的凝聚力,開發文化資源,使本區人民自覺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利于區域居民的精神文明的提高。良好的區域形象對區域個體具有激勵作用,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為區域的發展目標而努力。
最后,區域形象塑造能夠使現有的自然景觀進一步人性化,向旅游者提供自然景物與旅游心理相協調的文化氛圍,將本地歷史文化遺存因素按照新時期的社會心理需求加以重新理解、消化、升華,使其擁有創造經濟效益的商品價值,以適應現代旅游市場的需求,有利于旅游資源的推廣,如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推出香格里拉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三、云南省區域形象塑造的有利條件
近年來云南省從文化角度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定位,經過長期開發建設和精心培育,云南省旅游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成效顯著。根據云南省統計年鑒和云南新聞網的數據,作為旅游大省的云南省,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2008年旅游業仍創收660億元,2009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10億元,2010年旅游業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6.83億元。區域旅游形象是區域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區域旅游形象可以代替區域形象??紤]到云南省現在的整個綜合力量發展程度在全國居于后列,是比較落后、比較貧困的一個省份,更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塑造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定位。云南省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一)奇特的自然景色。
特殊的地理環境,使云南省具有奇特的自然奇觀,豐富的旅游資源,麗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擁有的世界遺產。云南省擁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藥材之鄉“的美譽,它不僅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植物種類,而且還有許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從國外引種的植物,這些資源幫助云南省塑造了旅游大省的形象。
(二)民族文化歷史悠久。
在云南省發現的古人類的化石,已經有170 萬年,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此外,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文化的豐富。云南省從古代到現在,人類南來北往,東來西進,是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匯之處,是中原文化和南亞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交匯之處。云南省的各個地方可以看到東方、西方、南方、北方的各種文化。
(三)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
云南省的地理、氣候條件很特殊,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生活在這么特殊、不同的自然環境下的各個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各自很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就是其獨特的文化。
這種情況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見的,是云南省的特色。
(四)人類社會的博物館。
人類社會所經歷過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社會文化的遺跡,都可以在云南省找到,這在其它地方是很難看到的。云南省的各民族是富有創造力,創造了大量的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
由于文化上的優勢,云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構思,是突出云南省特色、極具新意和文化深層次意義的一種戰略設想。云南省區域形象建設從時序上看不是最先,但是從水平、影響與效果角度考慮,卻具有后發優勢。
四、云南省區域形象塑造對策建議
區域形象塑造是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形象是區域間軟實力的競爭,塑造區域形象,需要各方面的投入,這些投入的回報周期較長,卻可以長期受益。云南省塑造區域形象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云南省的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塑造區域品牌。
云南省豐富而特色的資源以及獨特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區域品牌的塑造。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對環保非常青睞,云南省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主打資源、文化大旗,深入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加大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重點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序開展“森林云南”建設,塑造適合的區域品牌,提高區域知名度。
(二)塑造農業綠色產業形象。
云南省優越的氣候資源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塑造了農業綠色產業形象?;ɑ軋@林業、煙草、香料以及綠色保健品在全國的知名度較高,要繼續保持綠色農產品無污染、安全、優質的形象。
(三)重視企業形象塑造。
企業的形象好壞直接影響本地區形象,要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建立一批運作良好的企業,以企業群體形象為核心,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云南省現在煙草、礦業等行業有全國知名的企業,但總體來說,大企業數量較少,這也是云南省經濟發展不快的原因,也不利于區域形象的推廣。通過培養一批企業,創建優秀的企業文化,形成企業品牌,提高本區域的形象。
(四)利用區域產品提升區域形象。
名牌產品對一個區域形象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由于品牌是區域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品牌的成功是區域經濟發展強大的驅動力和推進器。品牌的容量大,凝聚力強,尤其是成為馳名商標的品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具有非凡的繁殖能力和擴展能力。要加大名牌產品的培育力度,利用它提升區域形象。
(五)塑造社區與居民形象。
社區與居民形象是區域形象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一個區域的文明程度。社區形象靠公眾行為來塑造,在社區內通過健康有益的公共活動,增強社區的凝聚力,使社區成為群眾高質量生活和安居樂業的家園。要引導居民增強文明意識、開放意識和市場觀念,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是云南省形象的代表,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自覺維護云南省的區域形象。
(六)宣傳和傳播區域新形象。
搞好區域的大眾文化、大眾體育和娛樂活動,是宣傳和提高區域形象的一個手段,也是提高區域內群眾文化素質和欣賞水平的一個方面。在得到區域內大眾認可的同時,要通過一定的營銷手段向外界介紹。相對于其他旅游省份,尤其是沿海城市,云南省的宣傳意識不夠,區域形象管理環節薄弱,并未建立起全程管理和將區域視為產品營銷的觀念,需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七)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
區域形象的建設需要政府的推動,而政府的有效推動首先是政府自身良好形象的建立。政府形象是一個區域的門面,良好的政府形象既是一種資源,有利于區域發展,也是區域形象的示范。政府形象靠政府行為來塑造,各級政府要提高辦事效率,塑造政府為人民的形象。并通過一系列的公共關系策劃和傳播媒介,把政府的工作實績塑造為政府的良好形象,樹立區域內外的組織和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增強區域凝聚力,振奮區域精神。
當前已進入品牌競爭的階段,塑造良好的區域品牌形象刻不容緩。處于西部地區的云南省,更要抓住機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區域形象的重要資源,發揮區域形象的功能,使西部的云南省披上文化的、綠色的外衣,實現區域形象與區域經濟的良性循環,促進云南省的政治、經濟、人文、生態環境等的全面進步。
:
[1]、魏后凱.現代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黃淳. 云南省邁向21 世紀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暨實施云南省形象塑造工程研討會綜述[J]. 云南省社會科學,1998,4 .
、史燕,金林平. 論區域形象設計[J]. 商場現代化,2006,8 .
關鍵詞:鐵路工程 臨時用地 復墾 環境效應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06-02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得以全面發展。從蒸汽機車到現在的電氣化高速鐵路,中國的鐵路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鐵路臨時工程對生態、土地等造成的影響和破壞等問題,恢復土地原有生態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顯出來。據估算,目前我國因建設工程等各種人為因素破壞的土地約1333萬hm2左右,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其中僅鐵路臨時工程破壞的土地面積就達約8.5萬hm2。隨國家明確提出要“加大土地復墾、整理力度”和鐵路首份土地復墾方案通過評審,中國鐵路建設工程土地復墾掀開了序幕。然而,由于鐵路工程土地復墾剛剛起步,尚無經驗可循,這使得復墾方案常常不能因地制宜地與區域地理條件相結合,復墾措施往往達不到土地復墾預期效果。
1 臨時用地土地復墾綜述
1.1 鐵路建設工程產生的環境效應
鐵路建設工程對沿線環境將產生較大影響,其主體工程和臨時工程的施工擾動都將引起沿線土壤結構、地形地貌、水文、局部氣候及生物多樣性等區域性生態發生變化。鐵路建設工程產生的具體環境效應如圖1所示。
1.2 土地復墾的概念和復墾用途的確定原則
土地復墾,是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等原因而被破壞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原有生態功能及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土地復墾既屬國土綜合整治利用范疇,又是環境保護的主要內容,而隨著社會越進步,經濟越發達在確定土地復墾目標時越強調其恢復生態環境的內容。根據中國的國情,在確定復墾后的土地用途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因地制宜,經濟合理;(2)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和可持續性發展;(3)體現生態效益,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4)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1.3 鐵路臨時工程用地土地復墾的特殊性及復墾潛力分析
鐵路建設屬大型臨時工程,永久占地及臨時工程都將使沿線土地原有性質及生態功能受到嚴重破壞。以某新建鐵路線為例,全線建設工程總占地為1460.92 hm2,其中永久用地606.73 hm2,臨時用地854.19 hm2,臨時用地占總占地的58.4%。鐵路建設中臨時工程包括棄渣場、取土場、材料廠、運輸便道、施工營地等,從以上數據可看出,鐵路建設臨時工程占地常常較永久占地更多,這也是鐵路建設工程的特殊性。對于不同地形地理條件,鐵路建設工程土地復墾所具備的復墾潛力不盡相同,根據工程實踐經驗及地形地質分析。
2 鐵路工程臨時用地復墾技術方法措施及其環境效應
2.1 預防控制技術方法措施及其環境效應
鐵路建設工程臨時占地較大,如該鐵路橋梁、隧道、路基、站場等主體工程工點較多,且受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條件的限制,臨時性工程占地面積較大,因此,應嚴格執行源頭控制、預防與復墾相結合的土地復墾原則。
對于占用土地的選擇、土石方的優化調配及取棄土場的優化等控制措施應與沿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結合地方環境特點優化占地地類及減少土石方棄量,將棄渣盡量用作地方城市城鎮、交通等設施的建設用渣,減少棄渣場破壞土地的面積。取土場盡量選擇植被稀疏的丘陵、山包等裸地且不得在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等敏感區域取土,減少工程建設對區域土壤生態環境的破壞。
2.2 工程技術方法措施及生態環境效應
鐵路建設過程中對土壤原有生態功能破壞前所應采取的工程技術保護措施及各個工藝流程體現出鐵路建設過程應結合建設后期的土地生態功能保護和恢復。由圖2可以看出,表土剝離是工程建設初期非常關鍵的一環,這將為后續的土地原有生態功能恢復提供良好的熟土基礎保障,同時也為區域環境的可持續性奠定了土質基礎。
2.2.1 表土剝離及臨時擋護措施
工程施工時,應先剝離表層熟土,清除樹根及雜草根系后再進行主體工程建設。表土剝離厚度應根據當地土質實際情況,一般為0.3~0.5 m左右,對于耕地等土質較好的可達到0.5 m。剝離的表土集中堆放,采取土袋擋護坡腳的臨時防護措施。其余面應撒草籽覆蓋,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環境效應。棄渣場應根據原來土地類型進行復墾,如受堆高等地形限制宜多復墾為林業用地,棄渣場坡面采用撒草籽或植灌木復墾成林業用地。
施工結束后及時把剝離的表層熟土回填至周圍的臨時用地復墾區內,或用作路基邊坡和護坡網格內以及線路兩側綠化帶的覆造。這樣將有效提高區域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減少鐵路建設對區域環境的影響。
2.2.2 土地復墾區的排灌系統
根據鐵路現場調查,既有農田排灌工程多采用“長藤結瓜”式的灌溉系統,復墾區的排灌工程可結合棄渣場的截、排水溝系統布設復墾區內支渠及農渠,并銜接周邊農渠或斗渠等農灌系統,保證棄渣場土地復墾區的排水和灌溉,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維系和改善。
2.2.3 土地復墾區的道路系統
可結合進場道路及周邊既有農村道路,布設田間道,寬度一般為3.0~4.0 m,并與周邊原有村組道路相連或相交,形成交通網絡,盡量減少便道對農田的占用,從而減少鐵路建設工程對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
2.3 生態工程方法措施及其環境效應
鐵路施工建設與土地復墾應聯系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從而達到土地復墾前后的土地開發利用及生產等環節的一體化經營,形成土地復墾的規模效益和良性循環機制。同時采取相應的農業、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的過程稱為土壤物理改良。對于復墾后的土地,要采取一定量的生態工程措施,生態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恢復植被和環境優化等工程,這對區域環境也將產生積極的生態效應(如圖1)。
2.3.1 水土保持措施及環境效應
通過布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使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剝離土壤得到有效防護,工程建設中破壞的地貌、植被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復,減少項目區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實現鐵路建設、生態環境和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
2.3.2 環境優化工程設計
鐵路項目環境優化應與項目區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相協調,在環境優化中以綠化美化為主。工程設計應能為區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2.3.3 土地復墾時機
根據鐵路沿線不同降水量區域選擇較好的復墾時機。如該鐵路沿線區域5~10月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較為適宜耕種種植草木。而影響苗木成活的主要不利因素為11月~次年4月干旱少雨,該期間應加強澆水灌溉等管理工作,保證苗木成活率。保證沿線環境綠化的順利開展。
2.3.4 撫育管理及環境持續性效應
土地復墾后通過加強苗木管理,采取松土、灌溉、施肥、除蘗、修枝等措施進行管護;對于自然災害和人為損壞應采取一定的補植措施,確保植苗當年成活率,提高土地復墾的實際成效,為鐵路沿線區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性提供良好的正態效應。
植被恢復后能迅速固定疏松土層,大大減少降水對土壤的濺蝕和徑流的沖刷作用,從而有效地控制工程基地的水土流失,是最根本的治理方法。水土保持林草的建設要做到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根據當地自然狀況選擇合適的鄉土植物種類。
2.3.5 生態植被恢復
科學合理的植被工藝可有效提高植物對鐵路沿線區域脆弱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
(1)植被密度
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植被恢復目的、不同植被品種的種植密度是不同的。即速生喜光植物宜稀一些,耐陰且初期生長慢的植物宜密一些;樹冠寬闊、根系龐大的宜稀一些,樹冠狹窄、根系緊湊的宜密一些;高海拔、高緯度、低溫、土壤瘠薄地區的植被密度應大一些,在栽植技術精細、水分供應良好、管理好的地區,密度宜稀一些;水土保持林可密一些,農田防護林、用材林則宜稀一些。
(2)植被格局
在廢棄地上普遍種植植物,無疑是一種快速恢復植被的良好方法。但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不足的情況下,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最優的植被格局應由幾個大型的自然植被板塊組成本底,并由周圍分散的小板塊及其中的小廊道所補充、連接。這樣既節約了人工和經費,又為植被的自然恢復提供了空間。
2.4 土地復墾的生態補償措施
臨時占地土地復墾的生態補償措施是在經濟措施與社會措施相結合的基礎上以技術補償為指導,為生態補償提供技術和資金保障,使得鐵路大型臨時工程土地復墾生態補償得以實施。
通過經濟、社會及技術等生態補償措施的實施將使工程臨時用地土地復墾在政策、資金和技術上得到全面保障,使鐵路沿線區域恢復原有臨時占用土地的生態功能,在經濟技術可行性上得以充分發揮,同時為區域環境的可持續性創造了條件。
2.5 土地復墾措施成效
通過對鐵路土地復墾技術及措施的研究并結合鐵路實際案例可看出,通過結合區域地理環境特征采取相應的土地復墾技術方案可以基本達到土地復墾的預期目標,能較好地達到保護耕地、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
3 結語
本著“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的原則,通過土地復墾設計和相關生態效應研究并結合對鐵路實際案例應用分析,鐵路建設臨時工程用地土復墾通過結合不同地區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技術、經濟可行的復墾技術措施,既滿足土地復墾的具體要求,又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對恢復和改善鐵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具有現實意義。同時也為以后的鐵路建設臨時工程土地復墾提供可借鑒的技術方案思路,推動我國土地復墾及生態重建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建造中國的綠色鐵路交通。
參考文獻
[1] 潘海嘯.軌道交通與大都市地區空間結構的優化[J].城市發展研究,2008(S1).
關鍵詞:空氣監測;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國家科技生產力的全面迅速發展,由于人工介入的工序的逐漸減少,自動化空氣質量監測對于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保證環節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對大氣環境中主要污染物質進行定期或連續地監測,因此做到全程空氣監測質量尤為重要。
1 監測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1.1要充分認識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重要舉措。推進環境質量監測與評估考核體系建設,優化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提高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水平,提升區域特征污染物監測能力,推進典型農村地區空氣背景站或區域站建設,對于促使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狀況,更加接近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義。
1.2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是全面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的重要保障
開展對新增指標的監測評價,需要實施分析方法選取、儀器檢定選型、設備購置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培訓、系統調試運行、監測數據分析、監測信息等一系列工作,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是保障上述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和前提。
1.3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是提高環境監測公共服務水平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環境空氣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與健康息息相關。為滿足社會公眾環境知情權,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檢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應及時準確環境監測信息,盡快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笆濉逼陂g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以建設先進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警體系為目標,整合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網、農村監測網、酸沉降監測網、沙塵天氣對大氣環境影響監測網、溫室氣體試驗監測等信息資源,增加監測指標,建立健全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和點位管理制度,完善空氣質量評價技術方法與信息機制。到2015年,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全面、功能齊全、指標完整、運行高效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
2 加快建設先進的監測預警體系
按照新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細顆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監測指標,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開展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自2016年1月1日起,以上各地均按照新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并向社會逐點實時監測結果。
2.1加強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能力建設
按照上述時間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應完善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分步填平補齊相關監測儀器設備設施。在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設立必要的重金屬污染物空氣監測點位。各省、地市級監測站及環境空氣監測點位,應建立健全數據傳輸與網絡化監控平臺,進一步加強各省區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的質量控制。
2.2要加強區域環境空氣監測系統能力建設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及遼寧中部、山東半島、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陜西關中、山西中北部、蘭州白銀和烏魯木齊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新建區域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同時擴展31個現有農村環境空氣監測子站功能,形成區域環境空氣監測能力。
2.3要加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空氣監測能力建設
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抓緊完善國家空氣背景監測重點實驗室的立體監測、區域預警平臺以及數據實時傳輸及系統等基礎支撐體系。
3 加強組織協調,保障能力建設順利推進
3.1要加強組織,協調推進
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編制本轄區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方案,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單位,做到有部署、有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2要加大投入,保障資金
各級環保部門應積極協調同級財政部門,將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和運行保障費用納入各級公共財政預算。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建設所需資金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承擔。
3.3要加強培訓,提升水平
各級環保部門應根據新形勢下環境管理的需要,制定監測人才培養規劃,定期開展培訓,以培養技能人才、專業拔尖人才、綜合管理人才為重點,提高人才隊伍素質,為科學監測環境空氣質量提供人才保障。
3.4要定期評估,加強考核
各地應加強監督檢查,建立項目實施定期調度機制,及時掌握情況,嚴格考核驗收。
4 自動質量控制監測系統的構成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是由監測子站、中心計算機室、質量保證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等部分組成。
監測子站的主要任務:對環境空氣質量和氣象狀況進行連續自動監測;采集、處理和儲存監測數據;按中心計算機指令定時或隨時向中心計算機傳輸監測數據設備工作狀態信息。
中心計算機室的主要任務:通過有線或無線通訊設備手機各子站的檢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信息,并對所收去的檢測數據進行判別、檢查和儲存;對采集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對檢測子站的檢測儀器進行遠程診斷和校準。
質量保證實驗室的主要任務:對系統所用檢測設備的標定、校準和審核;對檢修后的儀器設備進行校準和主要技術指標的運行考核;系統有關檢測質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實。
系統支持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根據儀器設備的運行要求,對系統儀器設備進行日常保養、維護;及時對發生故障的儀器設備進行檢修、更換。
5 自動空氣質量監測中質量保證控制環節
5.1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規范監測手段,確保監測數據和信息的準確可靠。此規范中對于輸出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兩重要指標外,還對數據的可比較性及追蹤性提出了要求。
5.2具體完善促進實施手段
質量保證環節包括:A.監測人員培訓;B.設定標準監測方法;C.分析員篩選;D.站點考核;E.檢測儀器的階段性維護; F.儀器使用,校準,維護歷史記錄。
質量控制環節包括:A.數據檢查;B.數據處理;C.監測儀器的日常校對;D.監測儀器的日常維護保養。
5.3主要控制手段
A.監測時間與頻次控制;B.監測數據有效性質質量控制;C.監測儀器校準;D.監測儀器性能審核;E.檢測儀器,校準裝置,標準物質等的質量檢查;F.落實數據審核。
6 質量控制操作責任劃分
6.1監測站操作員質量控制環節責任范疇
按照操作條例,執行監測站的例行操作和儀器的站內例行校準;鑒定和設備報告,監測站環境的潛在變化和潛在問題;鑒定和報告監測站的潛在安全問題;對監測儀器進行簡單的站內測試和維修;定期參加質量控制部門的組織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操作培訓;當被要求時,參與質控和質保方面的監測站審計工作;在監測站點巡查后24小時內,完成儀器校訂電子記錄表格并上傳至中心數據服務器。
6.2設備供應商、設備服務商部門質量控制環節的責任范疇
例行和緊急設備維護和維修監測及輔助設備。通過全面的測試及校準,對所有監測儀器的關鍵功能進行全面的檢查與評估做到完善行的獨立質量控制。
7 控制措施
7.1對于環境監測部門質控質保責任范疇劃分的明確化,對于不同階段的質控質保責任分配到戶。
7.2對于監測站獲得數據,經手人應有明確的修改權限,和篩選權限,保證數據的原始性,在未來的審核或者調用中,有據可查。
7.3逐步建立空氣質量區域化網絡系統。
8 結束語
判斷大氣質量是否符合國家制定地大氣質量標準,科學監測是科學治理的基礎,對環境空氣的監測點選擇應科學規范,最真實反映城市總體空氣質量,避免人為因素影響監測結果。本文對探討環境空氣監測工作中的全程質量控制和保證措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