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危職業醫療保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健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社會醫療保險;健康保險;醫患關系
1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運動狀態。即對健康危險因素的檢查監測(發現健康問題) 評價(認識健康問題)干預(解決健康問題)再監測再評價再干預……。其中健康危U因素干預(解決健康問題)是核心[1]。健康管理循環每進行一次,解決一些健康問題,健康管理循環的不斷運行促使服務對象向健康方向發展。
2中國健康管理現狀及需求
認真管理我國的健康資源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中國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中國能否解決國民的健康問題,國民的健康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健康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和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源源不斷地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2] 。
我國目前在人口老齡化,“未富先老”;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疾病經濟負擔嚴重;醫療費用急劇上漲,個人、集體和政府不堪重負這些嚴峻形勢下,健康管理的實施顯得破在眉睫。在國內,人們一直以來習慣了“生病就醫”的醫療模式,在尚無明顯癥狀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重視,甚至不了解。國家實施的醫療保障也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醫療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方能使用,只保治、不保防,防與治相分離,當人們處于“亞健康”狀態以及“高危”狀態時,社會醫療不能提供任何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我們缺少一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體系,即找出隱藏的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加以預防和干預。雖然在國內也有一些醫療機構打出“健康管理”的旗幟,大都還停留在體檢的范疇,但僅停留在體檢這一步,沒有提供體檢以外的諸如健康評估、健康干預、跟蹤隨訪等更進一步的服務。
健康管理主要針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對一般人群可以進行健康教育;對高危人群可以進行非藥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如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等;對疾病人群可采用專項疾病管理,健康促進等服務。
3健康管理的發展趨勢
3.1 健康管理的發展平臺
3.1.1 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發展健康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集預防、保健、康復、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旨在提供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雖然目前在全國開展的社區衛生服務理論設計上也有在人群中實施健康管理的理念,但并未達到健康管理的實際要求。健康管理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病人,還包括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各國的經驗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區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區解決不了的疾病,利用轉診制度把病人轉到指定的醫院治療,治愈后再轉回社區進行康復。因此,社區不僅應該成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還應該成為健康管理的平臺[3]。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和需求,健康管理可在以下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建立健康檔案,識別、控制健康危險因素,實施健康教育;進行健康和醫療需求指導;搭建個人健康信息網絡平臺,方便社區和指定大醫院之間的患者信息共享。目前,我國健康管理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也有諸多不足,將兩者相結合, 以期獲得雙贏的效果。
3.1.2以醫院為依托發展健康管理
人類健康需求賦予醫院的職能和任務已大大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治病救人”,醫院應該調動一切資源為人的健康服務。因此,醫療市場應重新被認識,醫院功能和內涵可以進一步調整,并正確引導現代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消費,這就要求醫院除面對病人服務,還要涵蓋占人群90%~95%的亞健康和健康人群[4]。醫院一般擁有強大的住院病人資源庫,同時也可為門診就醫者建立詳細的檔案資料庫,門診就醫者可能會成為潛在的醫療服務需求者,通過數據資料整合分析,可以將這些人群進行分類, 醫院設置專門的健康管理科室,對健康、亞健康人群提供健康咨詢,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給予健康指導,并對其進行跟蹤治療;為康復期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康復指導,隨時糾正、解答其在康復期存在的不科學行為和困惑;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心理、情感、精神狀態、營養、飲食、生活行為等各方面的指導,定期開設講座并發放健康手冊;對于高端人群可根據其需求設置專門的健康管理方案,實施俱樂部會員制服務。醫院實施健康管理的優勢在于??票容^齊全,設備比較齊全。
3.1.3社會醫療保險與健康管理相結合
現行的醫保制度主要是對患病的參保人給予事后經濟補償,分散患病帶來的損失,但不能減少和避免疾病的發生,結果患者越來越多,并集中于大醫院治療。醫療保險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治?。ㄓ绕涫窃诤笃冢┵M用的控制上,同時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1]。在醫療保險管理中引入健康管理新理念,將基本醫療保險與預防保健相結合,引導健康和亞健康人群能夠將個人賬戶內積累的資金用于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減輕醫?;鸬膲毫?,又有利于實現人人健康的目標。
3.2推進健康管理,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和患者構成了醫療服務的供方和需方,而醫患之間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態。由于醫療行業的高度專業性和技術性,作為患者的人,醫生對醫療知識和技術有足夠多的了解,在我國,由于醫學知識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們的醫療知識普遍缺乏,患者往往處于醫療信息的劣勢地位。健康管理可以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從整體上把握醫療資源分布、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醫院和醫生,從而不再使患者在醫療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劣勢,能夠對醫療活動的療效有合理的期望,通過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模式更好地促進健康水平。健康管理這一形式將醫生和患者放在了同一位置,醫患雙方地位平等、目標統一,醫生較容易贏得廣大患者(潛在患者)的信任,這為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找到了一個較好的契合點。
參考文獻:
[1]陳建勛,馬良才,于文龍,等.“健康管理” 的理論和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1):7-10.
[2]黃建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3):215-218.
[3]張瑞利.健康管理產業的供給現狀及趨勢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07,4:50.
一、我國健康人力資本投入存在的問題
(一)健康人力資本投入不足
人均衛生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處于國際較高水平,據《世界衛生統計2015》的數據,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為54.3%,在195個成員國排名第36位,處于較高水平,但人均政府衛生支出水平低于世界水平,在195個成員國中均排名115位。
我國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十分短缺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省級和地市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體系尚未建立,截至2014年底,中國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達到429.7萬例,但精神科床位只有22.8萬張,平均每萬人口1.71張,遠低于世界平均數每萬人約4.3張;精神科醫生數量有2萬多名,平均每10萬個患者有1.49名精神科醫生,全國還有2/3的縣區沒有精神衛生機構。
貧困地區兒童和中小學生營養方面。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堪憂,政府投入資金缺口大。例如,目前在貧困地區農村,若要讓所有貧困地區嬰童食用“營養包”,財政總投資需16億元,還有11億元的資金缺口。
(二)健康投入結構有待優化
第一,重大醫院輕基層社區醫療。在政府的經費投入中,大醫院所占比重較高。我國在衛生方面的財政支出是按照醫療機構床位數、人頭數進行補助,造成了大醫院資金多的分配格局。第二,健康投入重治療輕預防。事先預防比事后治療成本小但收益大,而據中國衛生總費用核算小組的劃分和測算,目前中國衛生投入主要流向醫院,流向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費用微乎其微。第三,衛生投入重城市輕鄉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3年占全國人口46.3%的農村居民只擁有1/4的衛生總費用,占人口53.7%的城鎮居民享有3/4的衛生總費用。
(三)衛生投入重生理健康輕心理健康
從心理健康看,國家和單位對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城市白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重視不夠。第一,高危職業人群心理障礙問題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抑郁癥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調查顯示,50%以上高危職業人群存在抑郁狀態,具有心理障礙的人群對國家、社會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甚至是災難。第二,城市白領心理壓力巨大,處亞健康狀態。據《中國城市白領精英人群健康報告》數據分析,主流城市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于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極低(不到3%),35―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城市白領“生理年齡”提前衰老10年。第三,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投入缺失。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隔,孩子的情感交流、人際關系、人格發展、思想道德會出現嚴重障礙,將對未來人才隊伍和社會發展帶來潛在風險。
二、我國健康人力資本投入政策建議
(一)擴大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規模
1、加大培養醫療人才和精神衛生專業隊伍建設投入
各省完善醫療技術人才流動機制,組織農村地區醫療機構人才不定期進入縣或省級醫院培訓與學習。在醫學教育中保證精神病學、醫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課時,衛生計生部門完善心理治療人員職稱評定辦法,提高待遇水平,穩定精神衛生專業隊伍。
2、保障精神衛生工作經費投入
各級政府要將精神衛生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對任務完成情況和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落實政府對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投入政策。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精神衛生服務和社區康復等領域。
3、加大政府對公共醫療衛生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以政府為主、社會為輔的公共衛生籌資系統
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服務機構。加大財政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醫療衛生支出規模,實現公共衛生支出規模占GDP的比例提高,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提高。國家財政用于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支出保持在占GDP1.5%的比例比較合理。
(二)加大力度,優化人力資本投資結構
1、調整醫療衛生政府財政支出方向
注重向公共衛生、基層人才培養方面傾斜,優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保障的財政支出,逐步加大對初級衛生保健、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衛生人才培養方面的財政資金支持。
2、調整對醫療服務的財政支出結構
一是調整政府財政支出結構,改變大幅增加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方式,采取補貼患者等方式來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通過醫療機構市場化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服務價格。二是加大政府在疾病預防事業中的投入,提高財政公共衛生支出中預防保健支出比例,合理進行預防工作管理。三是合理分配突發性醫療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后投入的比例,加大事前防范支出比例。
(三)縮小健康人力資本投入區域和城鄉差距
一是公共衛生支出的重點向農村和落后地區轉移。東部發達地區實行農民醫療保險,中西部貧困地區通過中央政府轉移支付,扶持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和供給體系建設,實施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對農村衛生人員進行實用醫療技能培訓。二是東中西部地區有區別的健康投入策略。東中西部地區應加大健康人力資本投入,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應重點發展高新醫療技術,留住高端人才,突破發展瓶頸,尋求更大的發展。
(四)將貧困地區營養干預工作建成民生工程
加強組織領導、規范管理、監督檢查,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成重要“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陽光工程”。
一是抓好資金落實。利用好中央財政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的學生食堂建設資金、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專項資金。二是加強示范引導。各地積極推進學生營養改善地方試點工作,建立健全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在校膳食營養的長效機制。三是規范財政撥款流程??h財政和教育部門要安排專人負責營養改善計劃撥款,以資金發放速度作為年終考核依據,不達要求者不評優、晉升。四是嚴格執行計劃確保食品安全。實現規范化操作,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顚S?、提高效益,加強食堂會計核算和內控制度建設。跟蹤監測、及時完善相關的政策內容,讓貧困學生享受到國家惠民政策。五是加強行政監督,加強信息公開。組成由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人士組成的監督評估委員會,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監督和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六探索政府與公益組織合作機制。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公益跟進、企業參與、多方合力”的PPP合作方式。例如廣西“馬山模式”的做法是:馬山縣地方政府負責修建廚房、配套水電等基礎服務,“九陽希望廚房”負責提供廚房的相關廚具設備,中央政府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每天3元錢營養餐補助款,“免費午餐”公益基金再補助每生每天1元,學生家長輪流擔任廚房工作人員。
(五)公平地分配精神健康服務
更加關注社會困難群體,尤其是關注老年人、貧困人口、兒童及青少年,以及女性的精神健康問題。通過社會干預方式緩解現代人精神壓力,預防和減少精神疾病發生。關注高危險行業員工心理健康。針對高危行業員工,提供有關心理健康期刊、書籍、光盤,向員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實施心理培訓,讓員工學會緩解壓力、應對挫折。心理健康咨詢師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讓出現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員工脫離高危崗位。
(六)財政撥出專項經費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記者工作雖因采訪行業不同以及地域差別,面臨的危險程度不一,但調查顯示,在十大危險職業排行榜中,新聞記者成為僅次于警察和礦工的第三大危險“行當”。
然而,國內新聞從業人員的保險狀況卻不容樂觀。目前,我國外派記者進行戰地采訪時,都會為他們購買相應的保險,但在國內進行采訪報道,記者購買保險的不是特別多。
很多傳統險種因記者是一個高危行業,都對投保條件做了苛刻的限制,但有些保險公司卻抓住了這個市場空白,開拓自己的業務。2003年,俗稱“記者險”的險種面世,它首次將新聞從業人員的家屬作為連帶被保險人。當記者、執法人員因工作緣故遭受報復、人身攻擊造成傷殘、死亡時,將獲得保險金的雙倍賠償。
保險公司一度認為這個險種足以帶來不錯的銷售業績,但和其他個性險種一樣,“記者險”也是叫好不叫座。于是,險企近幾年干脆都選擇在記者節這樣大家都注意的日子推出,甚至放棄銷售,改為直接贈送,以吸引公眾和新聞從業者的關注。
深究起來,也許是因為大部分的記者險被設計為團體險,由被保險人所在單位進行投保,而現在新聞工作者的流動性比較大,工作單位對這些潛在的風險意識還不夠,最終造成買者甚少的尷尬局面。
那么,記者們應該如何利用保險保護自己呢?
對于記者來說,危險大多在于發生意外,所以準備一份意外險是必須的。
從費率上看,意外險費率在2‰左右,即保額10萬元,每年要交保費200元。
關鍵詞:保險業;擔風險;經濟補償;路徑
2013年3月21日,中國保監會在京召開會,正式保險監管核心價值理念和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理念。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理念是“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范”。其中擔風險是保險的本質屬性,是對保險行業功能最好詮釋和高度概括。當前及今后認真學習和全面落實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理念特別是擔風險理念,對于保險業、保險公司和保險從業人員來說,意義深遠和責任重大。
一、保險業服務經濟和民生的路徑
1.保險業要積極參與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宏觀調控。各個行業,風險不同,特別是那些高風險行業,由于其不穩定性,資源流入受阻,社會總資源在各個行業的配置也因此呈現不合理的狀況。借助保險,各行業的風險可以較少的代價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有限的社會資源可以按照社會的需要作出合理的配置,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2.保險業要積極參與到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中,保險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保險產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高社會綜合保障水平,特別是全民的養老和醫療保障水平,讓全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3.保險業要積極參與“三農”保險?!叭r”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保險業一定要順應這種發展需要,在支持、服務和保障“三農”的發展方面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作用,
4.保險業要積極參與企業的經濟運行。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積極開發、設計險種,增強企業防災防損的能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通過提供責任保險等產品,保障商品的正常生產和銷售,以減少因過失而造成的損害。通過提供信用保險等產品,提高企業信用度,增強企業競爭力,鼓勵大膽開拓市場。
5.保險業要積極參與國民的生產和生活中去。個人通過購買保險產品,以較小的保費成本換取對未來的保障。保險產品充分保障了個人的生命和身體,使得個人的健康和勞動能力得以延續,體現了社會文明,這也是社會管理的直接目的。保險可以保障個人的消費能力,人們在免除了對未來的擔憂之后,可以大大減少個人對未來不確定事件而作的資金儲備,保證了個人的生活質量。當個人在資金出現緊張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寬期限條款、保單質押貸款條款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資金融資,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因之而得到了促進。
6.保險業要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管理。保險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減少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對其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的防災防損工作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由于保險公司在被保險人的保險標的上具有利害關系,保險公司就會監督被保險人加強防災防損工作,避免由于被保險人自身的過失行為導致風險增加,從而約束了被保險人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風險。保險介入社會公共管理,可以減少社會糾紛,維護合理有序的公共秩序。
二、保險業服務經濟和民生的主要險種
1.農業保險保險
(1)從世界各國的經驗和我國農業保險實際情況看,農業保險必須實行“政府主導、財政補貼、商業運作”的模式推進,保險業要從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積極參與到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性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中去。
(2)要增加農業保險產品險種和覆蓋率。要在水稻、小麥、油菜和能繁母豬等險種的基礎上,開辦玉米、大豆、蔬菜、花卉、水果、生豬、奶牛、養魚,養鴨和養雞等保險,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2.大病醫療保險
當前大病病人特別是農村大病病人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十分突出,僅僅靠醫保、大病救助和群眾捐款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保險業要推動地方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六部委下發的《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商業保險的方式對城鄉居民大病醫療費用在社保和新農合支付和報銷以外的自付費用部分實施補貼,國家要求補貼不低于自付部分的50%。同時國家明確大病醫療保險的資金從社保和新農合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不夠部分由地方政府財政補貼。從試點地區了解到一般每年每人從職工醫保基金中提取50元左右,從城鎮居民醫保和農民新農合中基金中提取20元左右。
3.責任保險
責任保險指保險人承保被保險人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險種,主要有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公眾(火災)責任保險責任險、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責任險、環境污染責任險、醫療責任險、產品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等險種。責任保險適用于一切可能造成他人財產損失與人身傷亡的各種單位、家庭或個人。
(1)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兜缆方煌ò踩ā泛蛧鴦赵骸稒C動車輛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條例》都明確規定機動車輛交通事故第三者責任保險(交強險)為強制保險險種,不投保的機動車輛不能上路和年檢。但交強險的保額僅僅只有11.2萬元,不能滿通事故風險保障的需要,建議車主還要投保50萬元保額的商業性第三者責任險作為交強險的補充。
(2)公眾責任保險。公眾責任保險是對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因疏忽或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進行承保的一種責任保險。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辦公樓、飯店、工廠、商場、公共娛樂場所等都可以通過投保公眾責任保險來轉嫁這方面風險。公眾責任保險的險種很多,主要有火災公眾責任險、綜合責任險、場所責任險、電梯責任險和特種設備責任險等。其中國務院和公安部先后發文要求大力推廣火災公眾責任險,從而改變大火后由地方政府買單的局面。
(3)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保監會于2009年下發《關于大力推進安全生產領域責任保險的通知》,要求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產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民爆器材等高危行業強制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并由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檢查落實,保險公司具體承保。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是在綜合分析研究工傷社會保險、各種商業保險利弊的基礎上,借鑒國際上一些國家通行的做法和經驗,提出來的一種帶有一定公益性質、采取政府推動、立法強制實施、由商業保險機構專業化運營的新的保險險種和制度。它的特點是強調各方主動參與事故預防,積極發揮保險機構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管理功能,運用行業的差別費率和企業的浮動費率以及預防費用機制,實現安全與保險的良性互動。
一、主要成效
(一)指導思想清晰,工作目標明確
政府工作部門和鎮街均能正確認識社會保障與就業管理對社會安定與和諧發展的特殊意義,并能將此認識切實體現在業務實踐中。具體反映出工作思路有前瞻性、工作內容有針對性、工作流程有可靠性。
(二)體系健全,機構完善
目前,區政府設有專事社會保障與就業管理的工作機構、18個鎮街設有相應的專項服務機構,為我區社會保障和就業管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組織保證。
(三)信息公開,業務透明
各工作機構和服務機構,都能根據服務型政府建立的宗旨和具體工作目標的要求,公開制度規范和業務流程,努力踐行“陽光行政”。
(四)政策有“面向”,活動有“對象”
區政府始終把創業扶持、弱勢群體扶助等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作為政策制定的優先目標,政府工作部門和基層組織始終把“4050”人員、農民工和征地轉非人員的社會保障作為重點工作內容,效果顯著。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體制突出,管理績效較差
比如就業管理方面,存在人事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分設就業市場(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市場)的情況;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等實施多頭管理。既浪費社會資源,增大行政成本,又不能使服務對象最大化受益。
(二)服務資源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尖銳
雖然建立了從區政府到社區的社會保障與就業服務機構,但是,作為直接提供“面對面”服務的基層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的人員結構與職能配置嚴重不相協調。存在領導變動頻繁、人員流動性大、人員配備不完整、服務項目多、服務對象廣等問題。
(三)正確處理嚴格執法與吸引投資之間關系的觀念混亂
僅從我區參保人數只占應參保人數的40%左右這一事例可知,我區用人單位在社會保險方面的違法情況是比較嚴重的。但是,執法機構囿于嚴格執法可能引起投資者流失的顧慮,不能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四)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比率低,選擇性參保現象突出
據統計,全區參保人數只占應參保人數的40%左右。我區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不參?;蛘邊⒈2焕U費的問題非常嚴重。機關事業單位非在編員工在補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方面問題較多,特別是衛生系統所屬醫療單位,改制前街、鎮畜牧獸醫站等情況最為突出。環衛工人、協警人員、等約有3000人未落實社會基本保險。此外,用人單位選擇性參保較為普遍。主要表現在:效益好的用人單位愿參加養老保險,而不愿參加失業保險,或少申報失業保險的工資基數;風險高的用人單位愿參加工傷保險,而不愿參加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部分私營企業把參加社會保險作為挽留重要崗位職工的一種福利制度,對重要崗位的人員參保,一般人員則不予參保。在生育保險方面,參保企業多次反映生育保險費率偏高,增大了企業用工成本。生育保險費征收難度大。因工傷保險參保率低,致使工傷保險基金虧損無法扭轉。
(五)農民工參加基本社會保險的推行難度大,效果不佳
據不完全統計,常年在我區務工的農民工近10萬人,但截止20__年底,全區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只有220__人,占22%,生育保險23000人,占23%,失業保險8000人,占8%,養老保險4687人,約占4.7%,醫療保險4000人,占4%。究其原因,既有用人單位基于經營成本考慮不投保的問題,也有農民工出于現實收入的考慮不愿參保的問題,還有農民工社會保險存在結轉技術障礙的問題。
(六)征地轉非人員的養老保險政策難以落實
調研得知,自1982年征地開始,全區因征地轉非的人員約6.4萬人。因人數眾多且時間跨度長,情況十分復雜。一是征地轉非的身份難以確定;二是安置時間難以確定;三是少數已通過其他形式參保的被征地轉非超齡繳費人員要求退出城保,進入被征地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從而與現行政策發生沖突。
(七)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不能完全擔負化解糾紛的職能
三、具體建議
(一)區里盡快研究組建居間中立的統一勞動仲裁院,落實爭議仲裁的實體機構建設。
(二)盡量充實勞動監察行政執法隊伍力量,強化勞動執法效果。
(三)探索勞動執法下放街道(社保所)的有效途徑,就近就地處理一些一般性的舉報投訴,同時能夠增強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宣傳效果,有利于和諧勞動關系的共建。
(四)配齊鎮街社保所人員,并逐步落實社保所人員的“參公”問題,有利于保持社保所人員穩定和個體素質的提高。
(五)研究和探索一條既讓勞資雙方誠信守法,又不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環境的有效途徑,找到一個“平衡點”。
1、農民工養老保險,只要農民工愿意參保,用人單位就必須無條件給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且繳納相關費用。
2、農民工養老保險應允許跨省際轉移。因農民工來自不同的省區,且流動性大,如果不允許轉移,很多農民工可能因變換工作地點后無法享受養老保險政策,變換前繳納的費用就等于白繳。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社會保障基金檢查工作的緊急通知》(延政辦發[20*]85號)下發以后,我縣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專題會議進行了安排部署,責成由縣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牽頭,組織財政局、地稅局、就業管理局、醫保辦、企業養老經辦中心、機關事業養老辦、農村養老辦等有關部門,對全縣20*年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城鎮養老保險基金、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工作進行了全面自查,現就自查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20*年以來,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兩個確保”政策,加強“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不斷擴大失業、養老、工傷、生育、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面
,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基金征繳與監管,全力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動了社會保障事業的全面、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一、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情況
(一)養老保險基金
1、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20*年,全縣應參保2284人,實際參保2284人,參保率達100%。征繳保險基金765.11萬元,收入戶利息收入48.95萬元,支出戶利息收入0.*萬元,共支出126.82萬元。截止20*年6月30日,基金存儲309.*萬元,其中支出戶存儲2.45萬元,收入戶存儲3*.6萬元。
2、機關養老保險基金。20*年,全縣參保1253人,其中合同制干部223人,合同制工人875人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職職工131人,離退休人員24人。應收保險基金266.53萬元,實際收繳276.*萬元,利息收入7.31萬元,異地轉移收入1.99萬元。共支出40.11萬元,其中支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39.97萬元,異地轉移支出0.096萬元,退保0.*4萬元。經查,20*年底,全縣機關養老保險基金結存1445.58萬元,其中財政專戶1300.31萬元,基金收入戶91.27萬元,購買國債54萬元。截止20*年6月30日,基金結存1640.19萬元,其中財政專戶1516.52萬元,基金收入戶89.93萬元,支出戶14.74萬元,購買國債19萬元。
3、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全縣參加農村養老保險3346人
,共收繳保險費6.56萬元,收繳工作已于2000年停止。截止20*年底,全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93.33萬元,利息收入0.23萬元,共有10人領保,領保金額為451.56元;有12人退保,退保金額4712.54元。經查,現存儲基金93.*萬元,其中財政專戶存款92.64萬元,支出戶存款0.44萬元。
(二)醫療保險基金
20*年,全縣醫療保障應參保人數為8593人,實際參保人數為78*人
,參保率達91%。共征繳醫療保險基金780.62萬元,其中個人帳戶繳納191.89萬元,統籌基金繳納474.52萬元,大病互助基金繳納114.21萬元。支出醫療保險基金499.94萬元,其中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出232.76萬元,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基金支出213.12萬元,大病互助基金支出54.*萬元。20*年結余基金280.68萬元,利息收入6.73萬元,累計結余基金996.9萬元。截止20*年6月30日,全縣醫療保險基金存儲1533.25萬元,其中收入戶存款116.78萬元,支出戶存款45.54萬元,財政專戶存款1370.93萬元。
(三)工傷保險基金
我縣工傷保險啟動于20*年。全縣工傷保險應保人數1934人,實際參保人數19*人,參保率達98%。實際繳費基數1711.8萬元。20*年,應收繳工傷保險基金10萬元,實際收繳1.38萬元,利息收入55元,累計結余1.46萬元。截止20*年6月30日,共存儲工傷保險基金2.9萬元。
(四)生育保險基金
我縣生育保險啟動于20*年。全縣生育保險應保人數5*1人,實際繳費基數4849.2萬元。20*年,應收繳生育保險基金17萬元,實際收繳20萬元,利息收入426元,共支出11.09萬元,累計結余18.8萬元,其中當年結余8.91萬元。截止20*年6月30日,共存儲生育保險基金13.9萬元。
(五)失業保險基金
20*年,全縣共有企事業參保單位265個,參保人數60*人,征繳失業保險費25.81萬元,支出戶利息收入85.1元,全年未支出。20*年,全縣共有企事業參保單位265個,參保人數60*人,已征繳失業保險費24.69萬元,支出戶利息收入139元。今年1—10月份,共發放失業保險金19.4萬元,醫療補助8950.5元,購買支票20元。截止20*年6月30日,支出戶共存款3.6萬元。
(六)地方稅務局社會保險基金
20*年,全縣社會保險基金征收任務738萬元,其中養老保險費688萬元,失業保險費50萬元,實際征收入庫社會保險基金8*萬元,占計劃任務的1*.5%。20*年,
全縣社會保險基金征收任務970萬元,其中養老保險費897萬元,失業保險費73萬元。今年1—10月份,已完成征收任務539.44萬元,占計劃任務的55.6%。
二、加強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能力
(一)強化工作措施,穩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按照“應保盡保,全面保障”的原則,全面落實“兩個確保”政策,切實加強“三條保障線”的銜接,進一步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
在鞏固國有、集體企業參保成果的基礎上,大膽突破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盲區”,積極探索建立覆蓋多種形式就業人員、復雜勞動關系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辦法,認真研究弱勢群體、困難群眾的社會保險問題,不斷將各類企業和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全面提高了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養老保險重點向個體私營企業、自由職業者及其他企業臨時用工擴展覆蓋;失業保險向機關事業單位擴面;醫療保險重點向靈活就業人員擴展;工傷、生育保險向高危特種行業以及進城務工人員覆蓋。通過擴面覆蓋,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實現了資金來源多元化、社會保險制度化、管理服務規范化,有效地保障了職工在退休、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權益,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發揮了社會“安全網”和經濟“減震器”的作用。同時,積極開展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工作,為斷保職工接續了養老保險關系。
(二)加強基金征管,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平穩運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與管理,是提高基金支付能力的有效舉措
。為此,我們根據省、市有關要求,不斷完善制度,切實加強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與管理,增強各項保險基金的支撐能力,積極推進參保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h財政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險資金的投入,足額預算黨政事業單位醫療、失業、生育保險費,確?;鹱泐~收繳。地稅部門和各基金管理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征收工作,確保年度征繳任務的順利完成??h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規定,加大繳費基數稽核力度,依法實施征繳,做到了應繳盡繳。同時,加大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力度,堅持把企業申報與稽查、稽核有機結合起來,制止和杜絕了虛報、漏報、瞞報、少報現象。積極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的專項監督檢查,確保了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按照“六統一”的原則,全面推行各項社會保險社會化發放制度,積極為參保人員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加強醫療保險管理,建立就醫流程和工作流程制度,規范醫、患、保三方的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全面實施《工傷保險條例》,進一步健全完善配套制度,確保了醫療保險的規范化運行。積極推行養老保險社會化發放制度,把企業離休職工養老保險標準參照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標準同步提高,基本實現了企業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化目標。建立健全了工傷、生育基金規范運行制度,實行??顚S?,規范化操作,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務水平。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努力推動社會保險事業健康發展
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h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縣長任組長,監察、審計、財政、地稅、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在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下設辦公室,由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專門負責社會保障工作的日常管理、監督檢查。全面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縣安監局將企業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列入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管理,與安全生產責任同落實、同考核。
二是健全社會保障網絡。為了滿足社會保障工作的需要,縣上成立了就業管理局、公療辦、勞動保障事務所、機關事業統籌辦,配備了專職領導和工作人員,加強社會保障隊伍建設。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為廣大勞動者提供基本保障。
三是強化監督檢查。建立了經常檢查與突擊督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縣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組織勞動監察執法人員,對不按規定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單位和企業,嚴肅查處,限期整改落實。審計部門將機關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和基金繳納列為單位財務審計和單位領導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對不參加社會保險出現相關費用的,嚴肅處理。
四、存在問題
(一)社會保險基金征繳難度大,一些企業借口改制而拖欠保險費。
[關鍵詞] 建筑行業;農民工;合法權益
【中圖分類號】 D6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2-018-1
農民工是我國社會中一支龐大的隊伍,而且是一支能吃苦能耐勞的弱勢群體。據相關調查,從事建筑的農民工可以占到農民工人數的80%,如此高的比例,使我們必須關注這些跨地區,流動性強的隊伍。
一、建筑行業農民工合法權益存在的問題
廣大農民工群體,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其實現的社會價值往往與他們自身得到的利益有著截然相反的差別,農民工待遇低,生活環境惡劣,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維權之艱辛,接下來我具體講建筑行業中農民工所存在的問題:
(一)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法律不夠健全。我國的母法,憲法中有這樣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和休息的權利,”《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應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這些只規定工作者的休息時間,但是對于農民工,尤其是建筑行業的農民工的住宿,餐飲卻沒有相關的規定。眾所周知,建筑行業的農民工的工作量是存在嚴重超負荷的,為了保障建筑行業中農民工的合理休息時間,生活環境的得到改善,應作出具體相關法律規定。
(二)工傷保險入保律低,醫療保險水平低。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的建筑行業的農民工,無時無刻的都處在危險中,輕者致傷,重者死亡,但是每當一起事故發生后,我們看到的情形是,建筑工人大部分連最基本的工傷保險都沒有的,而擁有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僅占大約12.9,這個數字不禁讓我們驚心。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城鎮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醫療保險制度,但是建筑工人往往來自農村,在城市中工作的他們卻得不到同等的醫療保障待遇,因此常常不能及時治療或是因費用過高而無力治療,因此對其身體產生危害。
(三)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率低。據相關調查,農民工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比例6,《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指出,根據農民工最緊迫的社會保障需求,堅持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優先解決 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問題,逐步解決養老保險問題。而在建筑業中,農民工的養老問題也是農民工關心問題之一。
二、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不到合理保護存在的原因
(一)對于農民工權益社會立法不完善。至今,我國沒有一部完全意義上可以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法律,現有的法律分散,沒有系統性。因為立法上的不完善,所以導致了農民工這支龐大的隊伍得不到社會的相應保護,當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出現了沒有足夠法律可依的現象。
(二)保障制度建立的資金困乏,相關企業責任心缺失。目前雖然政府加大了對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但是由于投入的資金相對各種保險支出的資金缺口仍舊是彌補不了的,而建筑企業為了減少成本,不為農民工辦理社會保險,農民工的工傷保險權利因此被侵犯。
(三)農民工自身的原因。由于我國農民工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法律意識不強。尤其是建筑行業中的農民工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以下,加之繁重的工作,使其很難有時間再學習相關專業與法律知識,不能更好的充實自己,以至于當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不能及時找到解決方案,甚至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
三、對建筑行業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完善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關于農民工權益的相關法律。首先立法機關要完善關于農民工權益保障的相關法律體系,農民工問題應受到社會的關注,只有社會各方面都重視才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和諧。其次要建立執法部門、監督部門都有法可依,分工明確,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保護農民工權益的。
(二)建立完善起完善的工傷、醫療保險制度。建筑企業應該樹立對農民工起自覺的保護意識,把以前認為給農民工入工傷保險會增加企業的公共費用的錯誤觀念要糾正過來,建筑行業是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果失去農民工的支持便會失去市場與競爭力,建筑工人的權益不能得到保障,那建筑企業發展的前景是不容樂觀的,所以我們應該完善農民工的工傷、醫療制度,使廣大農民有地方醫治,可以看得起病,促使農民工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法律的保護。
(三)提高農民工的整體素質與法律意識。首先由政府組建相關培訓機構,為農民工學習相關行業知識提供盡可能的空間,通過學習以減少農民工在像建筑這種高危行業不必要的傷害。其次政府可以出臺相關規定,向農民工開放一些職業技能學校,免費為農民工培訓,并組織對其技能的相關鑒定。再次,作為企業,要落實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切實履行自己的責任與義務,鼓勵職工參加各項培訓,做到積極宣傳相關行業知識。其另外一個特點是,流動性強,大部分建筑農民工是根據工程建設的時間長短為合同周期流動的,因此農民工關于醫療保障制度要時刻關注政府政策,是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合理保護。
四、結語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大量的農民工轉向城市的建設中,我們不要只享受農民工為我們帶來的建設成果,我們更應該確保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尊重農民工,為其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讓我們的社會因此而更加和諧與美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