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專業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56-01
德育教育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現狀
1、教師過分注重學生分數。目前,大部分的學校與教師為了提高知名度,太過于注重小學生的升學率,導致在語文教學課程中,語文教師都是以提高學生成績分數為目的,來進行一系列的基礎知識培訓教學,從而忽視小學生的品德與情感問題,而這樣不僅使小學生無法取得理想的語文成績,還會使小學生厭倦語文教學課程,也就發揮不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2、教師對德育理念認識不足。由于語文教師對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夠充分,也就無法全面掌握語文教材德育的內容與重點,導致語文教師對語文教材無法進入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無法實現 [2]。與此同時,由于語文教師對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夠充分,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滲透德育也只是空談,這樣不僅會影響小學生的品德問題,還會降低小學生的素質水平
3、教師專業知識不夠豐富。要想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語文教師就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底,但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也就達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而語文教師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不僅會影響小學生品德培養,還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升學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情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下從語文教學課堂、課外活動、課外閱讀以及語文教師角度四個方面融入德育來培養小學生的品德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1、從語文教學課堂中實施德育教育。語文教學課堂是培養小學生基礎知識與品德教育的最佳場所,也是語文教學課堂中融入德育的主要措施。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首先可通過運用感情熏陶法,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豐富,并對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輔導與培養,進而可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素養。
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語文教師必須運用講析理解法,對德育和智育進行完美結合,在開展過程中語文教師首先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發揮作為引導者的作用,來引導小學生自行思考與探究,并理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問題,最好給予肯定與支持。這樣才可促使小學生熱愛語文教學課程,同時也能使小學生了解語文教學內容的含義。
另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做好榜樣,在小學生的意識里就培養良好品德,引導學生養成尊老愛幼、遵守紀律、勤儉節約、文明禮貌的好習慣。通過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融入品德教育,可有效地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高道德情感。
2、從語文教學課外活動中實施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課外活動,可以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知識,通過把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課外活動中,可以使小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與思想品德都得到提升。為了能更好地把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課外活動中,語文教師可運用成語接龍、演講、文章朗讀等多種方法,來實現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培訓與品德教育目的。與此同時,從語文教學課外活動中融入德育,這樣還可促進小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3、從語文教學課外閱讀中實施德育教育。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是培養小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部分,通過把德育融入在語文教學課外閱讀中,不僅可豐富課外閱讀語文內容,還可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3]。在語文教學課外閱讀中,語文教師首先應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小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愛好來準備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資料。其次,在語文教學課外閱讀過程中,語文教師還應發揮引導的作用,引導小學生的正確思維,提升小學生的思想覺悟,促使小學生能在課外閱讀中獲取語文基礎知識與品德教育。
另外,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外閱讀課程中,還應安排各種類型的課外閱讀活動,來激發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進而使小學生能夠熱愛語文課外閱讀,促使小學生品德的提升。
4、從語文教師角度出發實施德育教育。為了能夠使得德育教育更好地滲透在語文教學中,要從語文教師角度出發對學生開展品德培養,這樣才能使得品德教育更加具有實質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求語文教師具有正確的言行與觀念,主要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情感得到提升。因為只有語文教師做好榜樣、以身作則,才能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另外,在語文教學課程中,語文教師還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實行對語文基礎知識與德育教育的完美結合,促使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還應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點,并制定培訓計劃,這樣不僅可使小學生的特長得到全面發展,還可促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每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積極探索,尋找有效策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課外活動、課外閱讀、語文教師四個角度滲透德育,不僅可以使得德育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而且也可使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能力、探究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邱 玲.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中旬),2013,08(09):78-79
關鍵詞:法律基礎知識;難題;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0-0115-02
為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工作,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頒布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將《職業道德與法律》列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必修課。近幾年,在全國范圍內的中等職業學校中,實施了新的德育教學方案。
一、“法律”教學部分面臨的難題在新課程中的體現
在法律知識這部分中,新課程的變化必然是教學授課中的一大難題,尤其會面臨如下難題。
(一)如何使法律內容教授給學生且在有限的時間內
舊課程(2001年版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法律基礎知識》)中的法律知識部分按照教學大綱安排的教學時間為54課時,而新課程(2009年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道德與法律》)中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兩部分內容總共安排的教學時間為36課時,其中法律部分不到30課時,僅為舊課程的一半左右。不到30個課時,對于德育課教師要講授相當于法學專業本科四年的內容,并獲得預期效果,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二)如何將專業性很強的法律知識教授給非法律專業的學生
法律知識專業性很強,作為受眾群體的中職學生是非專業的,來中職學校之前的學習時期也幾乎沒有相關的思維訓練和知識儲備,且在接受法律基礎教育之后也是非專業的。對于德育教師將全體學生培養成具備素養和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生法,且為治國家所需,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
(三)德育教師如何將枯燥的法律條文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法律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具有規范性的條文,對于一位德育教師來說,如何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且變枯燥為生動,這將是教學上的挑戰。
(四)如何將大而全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以增強教學的實用性
《職業道德與法律》為全國材,法律部分教學內容大而全,面向所有專業學生,針對性較差。大而全的教學內容,導致了重點不突出,實用性不強,給人“套話多、空洞”的感覺,影響了學生的法律信仰和教學效果。
二、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解決新課程中的難題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一門融思想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這些特點要求其對應的教學必須在方法上必須不斷創新,體現靈活多樣的特點。
(一)課堂講授法
課堂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系統而連貫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講授方法。
德育教師應當了解中職學生最需要和最關注的法律問題,按需講授。選取學生關注度高的法律知識進行講解,如勞動法、合同法、婚姻繼承等。所謂進行差別講授是根據不同專業學生關注不同領域的法律知識,例如:醫學專業的學生更關注衛生領域的法律知識,然而藥劑專業(營銷方向)的學生則更關注經濟方面的法律規范……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要有所側重,使對學生的不同知識需求達到滿足,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的發揮。
(二)教學法在案例中的體現
案例教學法就是把生活中發生的真人真為具體案例,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從而引導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對案例進行分析、認知與討論,以實現將理論認知與實踐認知相結合的一種引導式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能夠幫助教師做到將課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廣泛地閱讀大量資料,經過篩選和鑒別,整理出學生感興趣且符合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案例,從而在課堂上廣泛實施。這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益頗深。
(三)教學法中的互動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視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涌梢允钦n內的互動,也可以是課外的互動和網上的互動?;咏虒W法改變了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相關的課程內容去做課件,課件中可以包括文字、有趣的圖片、形象的音頻等。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善于去思考。
要想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教學內容,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如準備集文本、音頻、動畫、視頻、圖片素材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在教學過程當中適時的播放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
多媒體將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方式融為一體,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觀刺激,可以滿足不同思維方式學生的需求。學生再圍繞案例進行討論,比如,利用“法律講堂”、“今日說法”等節目使學生理解一些法律案例。這樣既能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同時,要想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教師可以把難點、重點、板書要點等編制成課件在課堂教學上使用,這樣不但可以省去板書的時間,可以加快課堂節奏,從而還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中,還可以對啟發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專題式教學法等進行嘗試。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應對所有課堂教學活動精心設計,認真組織,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史菁.“法律基礎”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2]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2.
[3]李茹.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方法的幾點認識[J].教育與職業,2010,(10).
關鍵詞:“9+3” 文化課 學業水平 調研
中圖分類號:G75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36
四川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即:藏區學生在免費完成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被組織到內地接受三年免費職業教育)自2009年9月啟動實施已歷時近四年時間,“9+3”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取得顯著實效,其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已在全省中職學校宣傳推廣,為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目前,如何有效提升“9+3”教學質量是當前各學校共同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省教科所“9+3”教育教學研究室以此為契機,以文化課教學為突破口,于今年4―6月開展了2010級藏區“9+3”學生語文、數學、德育學業水平現狀調研,旨在分析文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加強和改進“9+3”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1 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座談會和實地訪談。共發放“學生問卷”2265份,回收有效問卷2006份,有效率為87.22%。涉及13個市州36所“9+3”學校,涵蓋城區和農村學校,職業院校、行業中專和職業高中;涉及藏(57.62%)、羌(21.72%)、彝(4.25%)、回(2.43%)、漢(14.99%)五個民族的“9+3”學生?,F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1.1 過半數學生的語文、數學、德育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中階段水平
被調查的2010級“9+3”學生中,語文、數學、德育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中階段水平的學生比例依次為67.56%、74.69%、59.98%。語文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一、初二、初三、高一水平的學生比例依次為:21.24%、23.55%、22.77%、19.79%。數學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一、初二、初三、高一水平的學生比例依次為:36.21%、23.40%、15.08%、14.53%。德育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一、初二、初三、高一水平的學生比例依次為:16.91%、17.42%、25.65%、25.33%。(見表1)
過半數學生的語文、數學、德育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中階段水平,其中數學學業水平相當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比例最高,其次是語文,然后是德育。
2 原因分析
2.1 《語文》、《數學》、《德育》教學時數普遍不足
根據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學大綱》的要求,《語文》、《數學》、《德育》必修課程的教學時數分別應達到160―180、128、128―144,限定選修課程的教學時數分別應達到32―36、32―64、64,總教學時數分別應達到192―216、160―192、192―208(見表2)。被調查的36所學校,三門文化課開設情況參差不齊,其中,《語文》、《數學》、《德育》總教學時數低于必修基本要求的學校比例分別為:48.39%、45.16%、38.71%,總教學時數低于必修加選修要求的學校比例分別為:54.84%、58.06%、96.77%。(見表3)
調研結果顯示,過半數“9+3”學校的《語文》、《數學》、《德育》的教學時數均未達到大綱要求,三門學科中未達到大綱要求所占學校比例最高的是《德育》,其次是《數學》,然后是《語文》。《語文》必修課程開設較差,《德育》選修課程開設較差。
2.2 文化課教學缺乏針對性
在調查中,認為“教學進度過快”、“教學內容難度過大”的學生比例分別為39.39%、37.77%,有38.18%的學生“對文化課教師的授課方法不適應”。藏區學生由于文化背景、生長環境、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獨特的認知模式和學習方式,他們的漢語水平、基礎知識薄弱,在藏區學生與內地學生混合編班、學的情況下,多數“9+3”學校的文化課老師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和教學策略。很多學校反映出,在文化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單一、重理論講解的現象,能密切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專業需求有效開展教學的教師較少,文化課教學普遍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2.3 “9+3”學生學情具有特殊性
2.3.1 漢語水平不高,基礎知識薄弱
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從小生長在本民族語言的環境,漢語是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他們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與內地學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甚至有少部分學生進校時完全不懂漢語。同時受自然條件、經濟狀況以及辦學條件等方面的制約,藏區基礎教育相對薄弱,多數“9+3”學生是沒有升入高中的初中應屆畢業生,他們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在調查中,54.48%的學生認為因為“自身基礎知識較差”導致文化課學習困難,6.80%的學生課堂上“完全聽不懂”。聽懂40%的學生占22.42%,聽懂80%的學生僅占22.83%。由于漢語水平和基礎知識薄弱導致學生聽課、記筆記、語言表達、知識理解等方面出現困難和障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2.3.2 缺乏預習、復習習慣
在學習習慣調查中,“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的學生占32.73%;“很少復習”或“從不復習”的學生占30.44%,“經常預習”、“經常復習”的學生分別僅占11.37%、15.63%。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很少”或“從不”與任課教師溝通的學生占35.84%,僅有14.60%的學生“經常和任課教師溝通”??煽闯觯鄶怠?+3”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的習慣和主動解決學習問題的習慣。
3 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督導檢查,規范中職文化課教學
文化課是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是中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是中職學生成為合格職業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國家教育部職成教司《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币虼?,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中職文化課專項督導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學校進行監督檢查,將《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學大綱》落實情況納入對學校的考評體系,督促各“9+3”學校開齊開足文化基礎課。各級教研部門要廣泛深入基層學校調查研究,加強對中職文化課教學的指導和研究。
3.2 加強文化補習,提高漢語和基礎知識水平
在調查中,有73.83%的“9+3”學生認為學?!坝斜匾睂嵤┪幕a習,其中,認為“非常必要”的學生占29.76%。59.88%的學生希望“補習與專業相關的文化知識”;贊同“集中補習”、“個別輔導”、“舉辦周末文化補習班”的學生比例依次為50.44%、48.39%、44.31%??煽闯?,“9+3”學生對實施文化補習的愿望非常強烈。因此,各地、各“9+3”學校要將文化補習作為“9+3”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列入教學計劃,分階段、分年級制定補習計劃和實施方案,采取集中補習與個別補習、課內補習與課外補習相結合的方式,將中職課教學與文化補習有機融合,有效提升“9+3”文化課教學質量。
3.3 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習指導,提升文化課教學的針對性
在調查中,近半數(49.24%)的“9+3”學生希望任課教師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7.61%的學生要求“簡化理論課學習、加強實踐操作”,28.50%的學生要求“調整教學內容、降低教學難度”?!?+3”學生由于擅長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能力較薄弱,因此,任課教師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要針對學生的漢語水平、接受能力及思維特點,加強直觀式、啟發式教學,盡可能引入實物教具、案例以及多媒體,把靜態、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動態化、形象化和生活化,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語言障礙;把學、看、做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文化課學習的重要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質量;要針對藏區學生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經驗,積極編寫適合“9+3”學生學習的校本課程;要充分考慮藏區學生的現有基礎和專業特點,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在文化課教學中有機滲透與專業綜合素質有關的教學內容,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文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中職;德育;問題;對策
1中職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1)生源素質不高。中職生普遍入學成績比較差,大多存在自卑心理,加上對自身要求比較低,往往會做出一些比較出格的事情,比如,逃學、曠課、說臟話等。甚至有些學生推崇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為人好吃懶做、怕苦怕累、不思進取,缺乏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導致中職院校德育工作在客觀上面臨很大的挑戰,出現很多問題。
(2)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物質條件整體上越來越好,但是社會貧富差距大、城鄉二元制結構等問題,導致部分人世界觀、價值觀的扭曲。中職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奉行“讀書無用論”,不服從學校的管理,對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3)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但是,中職學校的很多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地打工,對孩子缺乏管教,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不愿吃苦受累,致使學校德育工作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2中職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家長和學校都不夠重視。在當前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就是希望他們能掌握一門技術,將來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學校也常常會忽視對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養,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對學生一些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睜只眼閉只眼,不進行及時的批評教育。
(2)教學內容俗套陳舊。學校的德育教學內容枯燥空洞,脫離實際,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這種“文件式”“口號式”的德育活動產生抵觸心理,不能夠感受到德育的意義和重要性,致使德育效果微乎其微。
(3)教師缺乏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德育工作依靠每個教師去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但是中職學校教師大多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也沒有德育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只注重基礎內容和專業知識的教育,而忽視德育,再加上學校沒有對每個教師有硬性的要求,也沒有安排相關的培訓和考核制度,德育發展創新缺乏后勁。
3加強中職德育的措施
(1)將德育和技術教育結合起來。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并取得成功,除了自身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手段和謀生技能外,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正確的職業理念、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能力,并且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秉持對職業的熱情和信念。將德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工作環境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中職學生生活在這個多元的社會大環境中,常常會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疏導他們心中的逆反、煩悶、自卑、嫉妒等不良情緒,與學生做朋友,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達到德育的良好效果。
摘要:德育課是培養引導學生的人生觀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德育課主要以講授型為主,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被激發,較為被動。在新課標新理念下,在德育課中靈活運用活動教學開展德育課教學,既能活躍課堂,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價值觀。
關鍵詞:活動教學;中職德育課;主觀能動性
德育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之一,無論是在中小學的課程設置還是在中職課堂都有著重要的分量,因為德育課即是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塑造更是一種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由于中小學德育課大多數列為考試的必考科目,因此德育課便與升學壓力掛鉤,因此,學生并沒有產生任何的松懈態度或者是抵觸情緒。然而,中職生由于沒有升學方面的壓力,因此,對于德育課的學多數持著比較無所謂的態度。那么,德育課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才會樂意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呢?
以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社會科學基礎知識》為例,探討活動教學在德育課中的運用。
一、學會選取教材開展活動教學
以學前教育專業的《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教材為例。中職雖然沒有開設專門的歷史課,卻是以另一種方式將歷史與地理兩者編排成一門課程,即是《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教材里將三年的歷史全都濃縮成一起,只是所編排的專題劃分與高中有所區別,地理方面則是舍棄了自然地理只剩下人文地理的部分。教材在編寫上相對內容較為龐雜,跟現實中課程的安排有一定的沖突。每周只有兩節課,因此只能是對教材的內容有所舍棄。對于歷史,大多數學生存在一種定向的思維認識:歷史就是講故事,要識時間事件,但是一直處于很混亂的思維。從學生的層面來講,這樣的認識容易造成學生失去興趣。而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相對于高中生而言較差,對文化課的學習熱情不高,因此對教材方面的取舍顯得格外重要。
二、活動教學策略
新課標新理念的提出,非常強調的一點即是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要,教師不是傳授知識的全部,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去獲得知識,即是“探討學習”而不是“命題式學習”。命題式知識只是將向學生傳授一種是非觀念,而不是教會學生去判斷。講授型的授課方式容易缺乏一個平臺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的授課方式一方面無法讓學生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則是容易將課堂變成教師一個人的課堂。
俄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究者、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句話從教育者的角度說明了在課堂的教學中,如果只是讓學生作為一個接受者而忽略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學生自身的興趣也就無法被激發,學生也就容易走神。與注意力規律是一致的,教師的授課應注重學生注意力的轉移時間段。當學生只是出于一種接受的過程,而失去了對知識的思考,這樣的知識也容易讓學生健忘,沒有一個思考的過程知識也容易產生混亂。由于初中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對歷史缺乏興趣,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產生了混亂,大多數的學生對中國歷史朝代順序的更替出于混亂之中。歷史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不正是更加證明了講授型教學方面的缺失。那么如何讓學生愿意學,樂意學?筆者認為活動教學可以實現。
活動教學,就是在教學課堂中創設情境,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新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充當著引導的角色。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懸念中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而活動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首先必須是教師要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層次和學生的主要興趣來進行活動教學的教學設計。
(一)結合認知,巧妙設置懸念,結合中職生專業特色開展教學設計
在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該門課程中,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中職生文化課成績普遍比較薄弱,對時間的概念比較含糊不清,無法將每個朝代的順序按歷史的發展辨認,無法將人物和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準確的對應起來,單純的靠死記硬背容易造成學生思維方式的僵化,也容易導致學生漸漸的失去興趣。因此,要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可以結合興趣的著眼點以及以及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一般作為學前教育老師都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講故事。
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讓我來為每個朝代代言?;顒右螅喊凑諝v史朝代的發展,為每個朝代選取一個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故事的題材可以是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故事和傳說,或者文學作品。并且故事要詳細生動,支持創新。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學生設置了懸念,并且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來體驗當老師,并且將歷史故事以較為形象生動的方式表達。這樣一來,學生便會使自己的認知上產生了一個沖突。有了認知方面的沖突才會產生內在的驅動力迫使學生去探索。而此次的效果讓學生不僅學會了記住歷史朝代的順序,還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還了解到了更多的神話故事、歷史故事。
(二)活動教學要把要求講清楚、課堂才能有序開展
活動教學的開展中必須注意的一項就是應該把要求講清楚,讓學生對活動教學有一個宏觀的把握以及明確對課堂任務的要求。因為對于中職生而言,大多數自制力較差,目的性不明確,如果把所有的自交給學生,容易造成學生的混亂,也不利于活動教學的開展。筆者仍舊以社會科學基礎知識為例。
在開展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教學中,針對中國古代主要文化、文藝復興以及啟蒙運動這三個時期主要的代表作品這個知識點時,便選用了競賽搶答的方式展開教學。第一,將活動教學的設計的知識范圍告之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提前預習知識點;第二,將競賽搶答所要注意的問題、要求提前講清楚;第三,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在開展活動教學方面,還應強調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盡量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教學課堂。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課后通學生的教學反饋,大多數學生喜歡以這樣的方式記住,通過對知識點的檢測反饋,發現學生掌握程度比較好。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活動教學的效果就在于能讓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狀態,如此學生便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學習的過程,傳統的講授使學生過于被動而產生了疲倦?;顒咏虒W無處不在,應該巧妙的利用課堂不同時間段開展。比如在課前五分鐘,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設置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入到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內心的情緒和智力振奮。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 軟件技術專業;“以點帶面”;學生社團
(一)培養目標
1.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面向程序員和軟件技術支持與服務崗位群,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緊跟世界前沿技術,熟悉軟件開發流程,掌握國際主流的軟件開發平臺和程序設計語言,能熟練進行軟件開發、測試與維護,具備軟件設計、軟件編程、軟件測試和軟件實施等綜合職業能力,能夠勝任程序員、軟件測試員和軟件實施員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適應能力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職業崗位(群)
本專業學生的職業領域主要面向軟件業、計算機服務業、其他商務服務等行業,主要在基礎軟件服務、其他軟件服務 、計算機系統服務、數據處理、其他計算機服務、辦公服務等領域從事工作。具體從事的職業崗位(群)如表1所示(含未來3-5年內學生經過努力可能從事的崗位)。
表1 職業領域及主要就業崗位(群)
序號職業領域就業崗位職業資格證書其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1軟件業
Java程序員計算機程序設計工程師技術水平證書(Java)
Net程序員計算機程序設計工程師技術水平證書(C)
2計算機服務業/其他商務服務業
軟件測試員軟件測試工程師技術水平證書
軟件實施員計算機信息處理工程師技術水平證書考試
1.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二級Java、二級C)2.信息技術水平考試證書(計算機程序工程師證書)3.計算機軟件資格水平測試證書(程序員或測試師)4.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證書(辦公軟件應用模塊、數據庫應用模塊
(二)人才培養規格
1.素質要求
(1)責任意識: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嚴謹、認真、細致和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
(2)協作精神: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具有協調工作的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3)改革創新精神:培養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精神;
(4)遵守職業道德:遵守行業規程,保守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
2.知識要求
(1)具有大專文化基礎知識,包括德育、數學、英語、體育等文化基礎知識;
(2)掌握計算機硬件、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知識;
(3)系統學習和掌握靜態網頁設計及制作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
(4)掌握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知識;
(5)掌握數據庫基本知識及基本操作,熟悉SQL命令,并能開發基于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數據庫管理應用系統;
(6)掌握網絡編程基礎知識、開發規范和開發流程;
(7)掌握數據結構基礎知識,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能使用編程語言設計算法;
(8)了解軟件工程基本概念和軟件項目文檔的國家標準,能完成一般項目的文檔編寫,并能在系統分析員的指導下,參照詳細設計文檔進行規范編程;
(9)了解軟件測試的基本原理及測試方法,掌握測試用例的編制方法。
3.能力要求
(1)具備計算機常用軟件應用及程序設計能力;
(2)具備閱讀分析軟件代碼的能力;
(3)具備熟練安裝配置和維護各種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的能力;
(4)具備熟練搭建與配置數據庫服務器的能力;
(5)具備較熟練使用和維護計算機硬件、軟件環境的能力;
(6)具備對操作系統、管理軟件、軟件編程工具的熟練使用能力;
(7)具備查閱、翻譯中英文專業資料和日常的語言交際能力;
(8)具備獨立搜集、信息處理和公文處理能力;
(9)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再學習的能力;
(10)具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強的創造能力;
(11)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三)課程結構
在專業課程結構中,按照課程類別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拓展課程。專業課程包括理論課程、理實一體課程和實踐課程;拓展課程包括專業選修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和開放式自主學習課程。其中,電子信息類計算機專業平臺課程為:辦公應用Ⅰ、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專業英語、辦公應用Ⅱ。本專業分為軟件編程(Java)、軟件編程(.Net)、移動設備軟件編程三個專業課程方向,第3學期開始選擇,到5學期結束。學生可以選擇其中課程方向即可。
軟件技術專業課程結構如下圖所示。
(四)畢業標準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體素質,符合學校規定的德育和體育標準,同時必須通過本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畢業總學分達146.5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程26.5學分,專業課程100學分(其中,專業基礎課程26學分、專業核心課程31.5學分、單項技能訓練課程5學分、綜合實踐項目課程6學分),拓展課程20學分(其中,通識教育課程6學分、專業選修課程6學分、自主學習課程8學分)。在校期間必須取得計算機程序設計工程師技術水平證書(Java)、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二級Java、二級C)、信息技術水平考試證書(計算機程序工程師證書)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之一,方可畢業。(作者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第四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新課改理念不僅是時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為我國家培養更多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人才之根本。因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新課改具有的意義可謂深遠而又重大?;诖耍韵鹿P者結合新課改理念和自身教學實踐及經驗做出以下幾點分析。
一、講解和演示相結合,提高理論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會發現很多學生喜歡于上機操作,而對理論學習且缺乏興趣。這與新課改理念倡導的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思路相違背。因而作為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引導學生學好理論基礎知識,加強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意識到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就像蓋房子挖地基是一回事,只有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才能在實踐教學中借助理論基礎的支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最為基礎的計算機歷史、組成、結構等,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盡可能的提高理論講解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理論與演示的結合方式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并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將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中體現出來。例如筆者在進行有關計算機組成的基礎知識教學時,首先將事先預備的多媒體課件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將計算機的主板、內存、中央存儲器、硬盤、聲卡、顯卡、電源等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組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拿出實物,并一一講解各自的工作職責和功能,在此基礎上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由每組選出代表對這些計算機元件的名稱、功能和用途等進行講述,并要求有條件和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前通過請教專業人士、觀看組裝視頻等方式,在課堂上對教師提供的各種計算機元件進行簡單的組裝。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講解和演示的有機結合以及新課改理念的融入,在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組成元件有基本認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實踐能力,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的體現出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加強示范教學以提高操作教學的實踐性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示范,因而作為教師在示范教學中應嚴格按照行為規范操作進行,例如操作姿勢、行為規范的示范。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比以往小學和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的難度更大,往往某些示范教學內容繁多,使得學生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此時如果采用同步教學方法就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因而在示范和同步教學中應用新課改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快速有效地提高。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作用和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領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操作教學的實踐性,從而更好的掌握計算機操作行為規范,為學好各項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在啟發和鼓勵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為此,教師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應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兩個角色,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創造一些讓學生能夠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條件,引導學生發現和思考,使探索的過程能順利進行下去。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創造性教育思想為指導,教給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創造性活動,培養學生創造力。
四、德育教育滲透于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網絡的普及率大大提升,每位學生都有接觸網絡的機會,尤其在課余生活中為學生接受各種信息提供了便利,然而網絡信息的雙面性使得我們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其在掌握信息技巧和感受信息文化的同時能不斷增強自身的信息意識和內化信息理論。因此,牢記教育宗旨,貫徹新課改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我們應與時俱進,將德育自覺地滲透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新課改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還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踐行新課改理念,始終堅持生本原則,應用新課改理念于講解和演示結合之中以確保理論知識教學的有效性、于示范和同步教學之中以提高操作教學的實踐性、于啟發和鼓勵探究之中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用新課改理念于德育教育滲透之中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黃捷瑛.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