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農村住宅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Key words: new village;residential design;practice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5-0165-03
0 引言
隨著我國城鄉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在城市建設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時代背景下,農村的建設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新農村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關鍵的一環,同時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通過選取川東地區新農村住宅為設計實踐案例,對規劃選址、功能布局、材料及裝飾細節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
1 規劃及選址
本案例選取的新農村住宅設計位于四川省東部的廣安市代市鎮東方村,該村鎮具有典型四川小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并具有濃郁的川東民居建筑風格傳統特色。在農村地區新建或改建住宅乃頭等大事,幾乎每家每戶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時都會找風水先生進行實地勘察方位并擇吉日以求吉利和對建房的重視,這一傳統得以延續是因為住宅對于村民來說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積蓄和物化的寄托根基。風水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較多科學合理的方面,諸如選址、朝向等,不僅包含有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還包括了現代景觀學的理論。
本案的選址位于原有老宅基地的基礎上,屬于典型的小土坡丘陵地形。住宅背靠小山坡,宅前有農田小溪流,住宅的右前方有池塘。有山有水,這樣的鄉村景觀生態美學與風水的要求不謀而合。住宅的朝向最終選取了朝西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小山坡位于東南朝向,需因地制宜;其次,經相關數據研究表明,該地區屬于全國日照時間最少的地區,這一因素與四川人個子不高有一定的聯系。因此通過建筑的朝向,可以主動有效增加未成年人每天活動的日照時間,對未成年的成長尤其是骨骼發育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第三,由于丘陵地區的農作物無法像平原地區那樣高效集約化栽種和收割,因此具有朝西向的院壩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農作物晾曬場所。西向的院壩可以獲得最長的日照時間,以保證春耕秋收農忙季節的順利開展,尤其是以玉米、稻谷等為主要農作物的農村地區。擁有一塊空曠向陽且離收倉操作距離最短的院壩,將是一個最為重要且利用率最高的功能場所。
此外,宅基地周圍有濃密茂盛的慈竹、洋槐樹及部分瓜果如柑橘、葡萄等。為了保持原有的鄉村生態環境,這些綠化均得到了保留。植物不僅起到美化環境,而且還能很好的凈化空氣,在寒冬季節慈竹還可以作為屏障起到阻擋寒風的作用。而鄉村的這些植物都是經過若干年自然生態法則生長的,較少的人工種植栽培干預,能更好地對環境起到自我調節及生態循環的作用。
2 住宅功能布局設計
住宅設計均以家庭單位作為設計前提,尤其是農村住宅,家庭的人口數量直接影響住宅的面積以及功能布局。在傳統的川東民居中,房屋布局形式多為三開間左右對稱式布局,中間開間為“堂屋”,兼具起居與會客的場所,大體與現今的客廳功能相近。這種三開間有堂屋的布局形式受傳統的“穿斗式”木結構的影響,密集的柱子布局有利于民宅房間墻體靈活多變的自由組合布局。
本案總用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6平方米,院壩約90平方米,臥室及堂屋面積90平方米,倉儲20平方米。共設一間堂屋、三間臥室、一間書房、廚房、餐廳、兩衛生間、一間糧倉庫房及家畜飼養房。建筑布局上,形成東與南面建筑半圍合形式,配合北面的竹林,恰好形成了三面圍合的布局形式。功能分區上,東面正房以生活起居等較為溫馨干凈的活動區域為主,同時外觀上能達到充分體現建筑的體量感和形式美感。而南面偏房以家庭生活服務配套及農作勞動為輔,外觀上僅作為補充以打破正房的單調感,以此映襯正房的主體形象。整個住宅設計強調干濕分區、動靜分區、人畜分區,同時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日常活動路線最優的設計處理,以改變以往農村地區住宅布局不合理以及臟亂差的生活現狀。
東面為正房主體,為主要的生活起居區域,強調干凈、整潔的居住生活空間。為了強調正房的開間尺寸及高度,延續了傳統川東民居的三開間布局,保留了堂屋。同時為了豐富正房的空間層次,在堂屋的外圍設置了凹形門廳空間,將室外空間與室內空間進行延伸過度。當春天雨季來臨的時候可坐于此遠眺門前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而夏季則可用于戶外遮陽休息,并適當削弱由于住宅朝西導致過多陽光進入室內。該案例住宅以典型的六口之家為設計依據,其中一對老年夫婦,一對年輕夫婦,兩名小孩。因此在左右開間依次設置了老人房、主臥、兒童房及書房,每個房間互不影響,堂屋作為中間公共區域可以最短距離到達,方便家庭交流。在臥室布局中,將以往受制于“穿斗式”結構的門窗朝向及房間大小均按照當代人們的起居生活習慣并結合人體工程學進行了改良,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最為重要的是由于傳統建筑的開窗較小,導致這一地區的許多孩子從小視力不佳。通過對窗戶位置的調整及適當增大窗戶面積等這些積極的改善措施,將有利于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視力的改善。
南面偏房設置日常用水及農作勞動相關的功能用房,如餐廳、廚房、廁所、家畜飼養房及臨時雜物房,與正房做到干濕分區、人畜分區等處理。作為正房之外的補充用房,偏房在體量和形式美感上均有弱化。廚房的設計對于新農村的環境起到直觀重要的作用,因此優化和改良廚房顯得十分重要。
由于本案所屬的村鎮暫未安裝天然氣,大部分農戶主要以柴火、電為主。鑒于此,廚房的布局就必須要考慮能容納柴火的備料堆,以及能使用電能如電飯煲之類的操作臺面,同時還需預留天然氣灶的操作臺。電能與天然氣的使用大體與城市居民相同,但柴火則是這一地區獨具特色且的方式。柴火主要是農作物桔桿以及枯枝木塊等可作為生火的能源,此類能源因為季節性強、屬廢物利用幾乎無經濟成本、容易獲得、柴灰還可做肥料以及可持續等因素而廣受這一地區農戶歡迎,同時,利用柴火配合鐵鍋做出來的菜肴口感更佳。所以柴火是該地區一年中使用最多的能源。但柴火尤其是桔桿之類,體積大且灰塵多,極易造成廚房臟亂。
因此,需在廚房的角落設置專門堆放柴火的備料堆,以解決堆放混亂的問題。此外,還應做好廚房排水的室內標高設計。如柴火備料堆角落要明顯高于用水區撒落水區域,出水口處與備料堆設置需保持一定距離以便做到干濕分區等。
所以廚房的使用面積要求較大,本設計案例中廚房約有14平方米的空間,方能滿足家庭以及不定期舉辦“壩壩宴席”之用。
餐廳的設計則更多的尊重和延續這一地區傳統民居中就餐禮儀對空間的要求。川東農村地區風俗習慣中的餐桌擺放以一米見方的八仙桌配以四條長條凳為布局格局,每方位坐二人,共八人。面對餐廳橫梁的北面方位為長輩或客人就座席位,晚輩須坐在其余方位。這一傳統餐廳格局要求空間以趨于正方形且獨立設置為宜,做到傳統習俗中追求的四方體面。
糧倉庫房則是農村地區住宅設計考慮的一個重中之重,因為存倉是每戶家庭豐收后必不可少的環節,且使用頻率高,面積需求較大。為了解決農村地區農具等擺放雜亂的問題,特意設置了20平方米的偏房用于各個季節農作物的存倉及農具擺放,做到井然有序,以期引導和逐步改善雜亂的印象。
南面與東面建筑連接的區域設置了用于晾曬農作物的院壩,作為開敞式公共區域。在農閑時可作為家庭或者鄰居及親朋好友戶外活動的場所,也可做停車場使用,農忙時則可作為晾曬農作物的重要場所,此外,這類院壩也是四川農村地區較為流行的“壩壩宴席”的重要舉辦場地。與西方庭院的草坪相比,或許川東民居這類院壩似乎承載的實用功能毫不遜色。
3 材料及裝飾細節
該新農村住宅設計沿襲了當地傳統的川東民居風格,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能夠延續這種傳統做法的工藝已逐漸失傳。絕大多數的農村年輕一代選擇了外出打工或在大城市完成學業后選擇了留下。因此,本案僅在外觀形態上“取其形”采用了傳統民居風格的裝飾手法,但建筑結構則使用了磚混結構。
首先,這種磚混結構施工成本較低,且施工效率快;
其次,傳統的穿斗式木結構在尺度、隔音、防盜、兼顧耐用以及后期維護等方面已經無法與磚混結構相比,且無法適應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功能要求;
第三,由于該地區傳統建設工藝的逐漸失傳,已經很難找到擁有這類施工技術的工匠;
最后,在經濟效益方面,木材價格的不斷上揚,在追求批量化、建筑成本的時代背景下使得木結構在農村建房中逐漸被淘汰。
住宅的屋頂依然沿襲傳統川東民居的雙坡屋頂,采用傳統的木質檁條上敷設陶制筒瓦。這樣有利于春夏雨季的自然排水,同時也減少了平屋頂屋面必須要做防水的施工成本。同時,從視覺審美的角度,坡屋頂屋面與小丘陵環境及地貌更為協調,而不會感覺突兀。另外,將傳統的小青瓦改為陶制筒瓦,其優勢在于陶制筒瓦的安裝更為牢固,質地更為堅硬,可有效解決小青瓦因受到大風大雨或樹葉等的影響;從生態環保的角度來說,小青瓦由于是黏土燒制而成,對農村地區的耕地有破壞作用,所以國家已經文明規定禁止大面積使用青磚青瓦作為建筑材料,僅特殊建筑可不受此限制。
為了增加光照時間獲得更好的自然照明,窗戶的設計尺寸較傳統窗戶有了較大提升。其次,考慮到防盜安全,在窗戶外設置了傳統“回”字式的防盜外窗,能增強川東民居的形式美感。
4 總結
本文關于川東丘陵地區新農村住宅設計實踐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前期設計階段深入對該地區的各方面的實際調查,避免了“紙上談兵”缺乏實際調查的設計缺陷。
其次,在規劃選址上尊重地方風俗、尊重鄉村生態環境、因地制宜,降低經濟成本并兼顧美學原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規劃;住宅;生態化;可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TU241.4;TU20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9-2164-04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廣泛開展,通過新房舍、新環境的系統建設,實現村容整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建設農村新住宅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需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加強管理,因地制宜建設地域性鮮明的居住房,廣泛采用生態技術綜合利用資源和能源,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通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對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 現代生態建筑概念
建筑生態學強調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會協調發展為目標,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生態建筑環境,對環境因素的考慮有助于建筑的理性設計,諸如對建筑朝向、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日照利用和保溫隔熱等問題的解決,使建筑形式變得有理有據,同時需要諸如美學、環境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共同參與,使建筑表現形式符合地理環境空間[1]。建筑建設中利用高效率的施工技術,通過采用比常規做法少得多的物質材料來滿足同樣的功能要求[2]。因此,鄂南新農村生態住宅建設要求同周圍的自然環境協調,住宅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保護好基地旁的植物、水域等景觀要素,盡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要減少各種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費,實現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
2 鄂南新農村住宅的建設理念
通過對遵守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法規和政策的長期宣傳,運用生態技術建設居住建筑的理念已經逐步被農村居民認同和接受。1994年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我國人口、社會、經濟、資源與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發展戰略。2001年我國制定了國內第一部生態住宅的評估標準《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結合該省實際于2008年后出臺了《湖北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湖北省城鄉規劃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統籌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2.1 注重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的合理性
農村生態住宅設計是在特定的人工環境中,運用建筑美學、生態學等學科成果為居住者營造舒適、環保、健康、美觀的生態空間,這個“生態”空間強調自然和諧系統的高度統一。在生態住宅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住宅設計的合理性,倡導運用環保節能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打造新農村綠色生態化的住宅區。規劃設計要合理運用建筑用地,保護珍貴的土地資源,使土地的利用率實現最大化。對于村莊的選址要利用其地形地貌和自然資源,特別是要考慮對鄂南地區特有水資源的利用;對于建筑的布局與朝向,要在充分利用鄂南地區氣候特征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對于戶型結構的設計,立足于對村莊的經濟狀況和總體人口結構的把握,平面設計緊湊,做到節地的要求[3]。要合理確定建筑的密集度和容積率,少占耕地,增加綠化面積,合理確定建筑的位置、體形、朝向、高度和樓距等,使住宅獲得良好的日照和采光,有利于建筑群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風[4]。鄂南農村住宅建筑設計強調室內使用功能的合理布局,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照明的能耗降低。通過天井、開窗等建筑手段,利用自然風進行室內通風,以降低夏季對空調的依賴,同時安裝窗口遮陽板、屋面隔熱層來調節夏季室內溫度。
2.2 采用先進的建造方式
鄂南農村住宅建造過程中推廣采用科學的建筑體系,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積及其使用年限;施工中鼓勵使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環保材料,提倡使用當地的自然建材與建筑產品,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如選用高性能的混凝土、硅鈣類墻體的材料,或采用生土墻和木結構的建造方式,逐步淘汰黏土燒制的空心磚和實心磚;及時對建筑廢棄物重復利用或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物的室外地面要用透水磚鋪裝,以保持地下水資源的生態平衡[3]。屋面使用保溫隔熱性材料,同時在屋頂種植綠色植物,使屋面成為屋頂花園。
2.3 生態建筑應延續地域文脈
新農村住宅建設不僅是創造滿足功能需要的宜居環境,同時要保留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整體把握現代生態住宅與傳統民居的關系,使現代生態建筑延續傳統民居的魅力與內涵,營造現代生態建筑與周圍傳統建筑相協調、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氛圍。
鄂南新農村住宅建筑設計應挖掘地域特征。地域特征是特定區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征,是建筑設計創作的源泉,從地域特征中尋求設計的語言,使得建筑在具有獨特形式的同時又延續了當地的特色[5]。鄂南地區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因其地域氣候、文化習俗、審美觀念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格,具有較高的人文歷史價值。鄂南地區的新建農村住宅必須建立在現代設計理論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基礎上,一方面要傳承當地地域風格特色的建筑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民對優秀傳統建筑的認識程度,保留鄉土建筑的樣式和傳統建筑技術,融入現代住宅設計中,使鄂南建筑文化具有自然生態化與地域傳統文化的雙重特征。
2.4 利用環保的再生資源
生態住宅通過各種建筑技術,實現舒適、健康、高效和美觀的目的。圍繞農村住宅整個生命周期為考慮對象,以耐久性、資源循環、降低能耗和有效利用能源為目的,住宅的設計、建造、使用(居住、裝修)、拆除、處理以及再利用的各個階段都要運用上述技術,使其有效地發揮整體功能[6]。將太陽能、沼氣、雨水、植物等再生資源加以利用,使能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減少建筑常規能源的消耗,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 鄂南新農村生態住宅建設案例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廣大農村居民對住宅提出了新的要求。咸寧市政府組織規劃、建筑、土地等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實地調查、詳細分析和科學評估的方法,在充分尊重傳統民俗、生活方式及農耕文化的前提下,挖掘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性歷史文化進行住宅建設。下面以湖北省咸寧市雙溪橋鎮3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為例,探討鄂南新農村住宅生態化建設。
3.1 案例概況
雙溪橋鎮三橋村張壽灣、鄭良村大塘丁灣、高鋪村張家巷灣的人口共約500人,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土地類型構成多樣,平地、低山丘陵兼有,塘堰河流并存,丘陵區地勢相對高差50~100 m,丘體零亂、圓渾,壟崗、殘丘相間。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偏冷干燥。年平均氣溫16.8 ℃,夏季最高氣溫41.4 ℃,冬季最低氣溫-15.4 ℃,年平均降水量1 577 mm,年平均日照時間1 750 h,植物綠化覆蓋率較高。
3.2 村落規劃設計階段
咸寧市雙溪橋鎮的村灣規劃設計構思以豐富的山水資源為切入點,將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首位,規劃以建筑和原生態的山林、水系為載體,構建“山水田園”的人居環境,建立多形態、多層次綠化的生態空間。規劃采取成片系統地布置建筑與綠地,新建住宅盡量利用原有老宅地基修建,在濱水區和原生態林地等生態敏感區盡量不做或少做建筑,保持高地、山谷和水岸線的景觀特征及其連續性,使民居住宅旁綠地率達到36%以上,體現綠色村落的環境品質。交通道路的流線設計強調安全快速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塊地形的特點,做到人車分離、動靜分離,保證居民出行通達安全,對外形成快捷交通體系和多層次、多功能的交通網絡,對內結合農戶的生活需要設置快速通勤道路、勞動道路和休閑健身廊道相聯系區域,沿主干道和次道路設置公共服務設施。
新建住宅建筑群體組合設計中,各建筑物的體形之間彼此呼應;各外部空間既完整統一又互相聯系,從而構成完整的體系;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相互交織穿插、和諧共處于一體[7]。三橋村張壽灣和鄭良村大塘丁灣的住宅建筑群,考慮滿足群體組合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風等居住條件的前提下,做到住宅集中連片組團式布局,布局的建筑以造價低、節省用地為原則,采用行列式布局為主要布局形式。在整個區域建筑空間布局上,以2~3層的聯排式為主的住宅建筑形式組成完整的居住建筑群,以打谷曬場、文化廣場、水域為中心,對內保證了居民生活的寧靜雅致,對外展示了新農村民居區的樸素品質,呈現出布局多樣的變化。規劃中的單體建筑設計堅持生態優先、經濟適用的原則,著重考慮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等環保理念,建筑外觀造型盡量與周邊環境相融合,注重地方傳統文化繼承與時代創新。
在新舊建筑結合的村落規劃設計中,舊宅部分保留、部分翻建是鄂南農宅建設的另一種方式。高鋪村張家巷灣集中建設前存在的住宅,由于農戶建房資金不足、宅地從屬關系的問題,使得住宅布局雜亂。建設規劃中宜堅持有次序分階段地進行,以不同的住宅形式適應農戶不同的資金狀況,方便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在住宅造型設計中沒有追求多種風格并置的效果,以獨立式的住宅為主要布局形式,把已經建成的現代風格住宅墻面色彩統一為灰白色,并通過鄂南傳統民居樣式,盡量保留村落的原生態風貌與生活形態,延續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以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3.3 單體建筑設計階段
咸寧市雙溪橋鎮的村灣新建住宅單體設計從新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基于生態化的要求,貫徹“節地、節材、節能”的建設方針,整體考慮空間環境因素,注重平面布局、功能分布、建筑造型等空間的組合內容深化設計,突出地域傳統文化特色,滿足農戶活動的各種生活需求。
雙溪橋鎮的村灣建筑設計中住宅戶型布局緊湊、功能合理。起居室、臥室等生活空間置于南面,利于夏季通風、冬季采暖及防風;廚房考慮衛生及除濕條件,西面可提供最強日曬,為理想位置;走廊、樓梯間、浴室、廁所、車庫等服務性空間因為對室溫、照明的要求不高,盡量安排在熱電荷最不利的面,或采光最不利位置,作為室內生活空間的緩沖空間;儲藏室、廊道等服務性空間因對自然采光要求不高,可置于室內[8]。二、三樓設置陽臺、閣樓作為晾曬、貯藏、隔熱的用途。結合庭院空間把住宅一層局部架空,形成半虛半實的圍合狀態,既具有收納農業用具和生活用品的功能,又可以起到通風、防潮、隔水的效果;在庭院中巧妙布置水池和種植瓜果植物,可起到調節住宅庭院小氣候的作用。
雙溪橋鎮的村灣新建住宅廣泛采用先進的建造方式,注重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時代的創新。根據當地氣候特征,以構造設計學的視角,借鑒鄂南斜坡屋面的傳統建筑形式,起到利于防水排水、冬暖夏涼的效果,建筑兩山墻屋面的墻垣設置馬頭墻,起到防火作用,外墻墻面以白色涂料粉刷,墻頭墻檐覆以青瓦,造型特色明朗而雅素,使整個建筑立面含蓄而不失優雅,規整中又充滿時尚靈韻。通過安裝含有古典元素的門窗、遮陽板等建筑構件,達到建筑護結構的隔熱及立面裝飾的作用。建筑的用材充分利用鄂南地區常見的青灰瓦、青石、圓木、竹子、鵝卵石、毛石、粉煤灰磚等自然環保材料,體現出地域性的鄉土文化氣息。鄂南特色的農村住宅見圖1。
3.4 充分利用再生資源
咸寧市雙溪橋鎮的村灣住宅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營造出良好的住宅空間環境,實現消耗資源可持續性的利用。
3.4.1 太陽能 結合鄂南當地氣候、建筑造型的特點充分利用太陽能。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綠色能源,農村住宅可依據朝向充分利用陽光,采用單戶式的太陽能熱水系統,考慮到陰雨天和冬季下雪的時間里太陽能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增加輔助電加熱保障相結合的雙系統,保證太陽能的采暖與熱水供應系統功能,滿足村民洗浴的日常生活需要??紤]到建筑室外造型的美觀,把太陽能的集熱器與儲水箱分開布置,集熱器安放在屋頂上,與建筑頂部的造型融為一體,儲水箱可放入室內,以免管道零亂影響美觀。太陽能照明燈可以解決庭院走道的夜間照明問題,太陽能照明燈具有無運行費用、使用壽命長、免維護等特點,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3.4.2 沼氣 鄂南地區農村家用沼氣在有條件的地方一般采用“牲畜養殖、沼氣發酵、果林栽培”的能源模式,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先進的生物質氣化爐滿足農戶的炊事用熱。沼氣是一種清潔、環保的能源,鄂南地區農村大量存在的秸稈、糞便、樹葉等有機物質可以為沼氣提供豐富的原材料,農民的使用成本低。
3.4.3 雨水 節約水資源是新農村生態住宅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鄂南地區農村住宅節水措施應充分利用雨水,通過儲水池將雨水收集后凈化處理,供衛生間沖水和綠化使用,并推廣安裝節水型衛生器具和綠化管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利用房前屋后的低洼地儲存雨水,起到涵養地下水、節約用水的作用。
3.4.4 植物綠化 種植植物是創造較舒適的小氣候最有力、最經濟的手段[9]。鄂南地區植物種類豐富,在住宅東南面種植楓香、三角楓等落葉高大喬木,夏季植物的濃蔭能遮擋陽光,冬季落葉后又能透射陽光;住宅西北面可以種植桂花、深山含笑等常綠高大喬木,用來抵擋冬季的寒風。住宅外墻種植爬藤植物和建設屋頂花園,通過利用植物表向水分的蒸發達到降溫和增加空氣濕度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墻面遮陽和屋面隔熱的問題。
4 小結
隨著人們對農村住宅建設這一領域關注程度的提高,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村建設的前期調研,作出科學合理、生態環保的總體規劃設計。建筑設計過程中對建筑造型、建材運用和施工工藝等方面應在傳承地方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力求在農村住宅建設中拋棄對環境資源造成嚴重浪費的建筑方式。運用生態性住宅建設的模式降低建筑耗能,來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浩明,張曉東.生態建筑——面向未來的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 田 娜,李亞光,田 穎.淺談國內外生態建筑的發展狀況[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5):99-102.
[3] 沈錦林. 試論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及其實施要訣[J]. 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10):21-23.
[4] 朱宗亮. 綠色建筑的“四節”設計[J].鐵道建筑技術,2008(增刊):194-198.
[5] 鄭衛民,徐 軍,李志學. 丘陵地區生態建筑設計策略[J].建筑與文化,2009(5):92-93.
[6] 王 惠, 袁中金. 江南農村地區可持續性住宅支撐技術體系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0(5):57-61.
[7] 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 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本文以一次采用生物質能供暖的農宅設計為線索探討的燃池位置對北方農宅設計的影響,以燃池在農宅中的剖面位置定義農宅類型,并對各類型的農宅主房的使用空間、煙囪位置、燃池利用效率、宅基擇地進行綜合評價,總結燃池在農宅設計中的影響,旨在對農宅設計形成參考,并對下一步新農村住宅的工業化建造設計提供設計指針。
關鍵詞:農村住宅燃池 空間類型化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農村的能源消耗也越來越大,如農村用電量每年正以15%左右的速度遞增??墒悄壳拔覈r村能源利用率又非常低。因此迫切需要在農村提倡住宅節能。其次農村住宅依然呈現傳統的建造方式,多數處于無標準規范、無技術指導的狀態,居住質量和安全無法保證,節能工作亟需進行。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在“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一章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沼氣、作物秸稈及林業廢棄物利用等生物質能和風能、太陽能,加強省柴節煤爐灶炕改造。利用生物質能進行冬季采暖能大大降低北方農宅的常規能源消耗,采用工業化方式建造農宅,能有效降低農宅的生產和建造的能耗,并提高農宅的質量,且便于農宅拆除后的可循環利用,是最終大規模實現農村住宅的節能的重要手段。研究作為農村裝配式生態住宅的一部分,探討燃池對于北方農宅設計的影響,對于實現我國北方地區農村住宅節能和裝配式具有重要意義。
2.燃池新能源住宅實踐背景
2.1燃池供熱原理
燃池,是一種十多年前在我國東北部地區興起的冬季采暖設施,由當地傳統民居中的“炕”演化而來,所以燃池也叫“地炕”。但燃池又不同于傳統的地炕,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生物質燃料的陰燃發熱供暖,而傳統的地炕是利用灶炕燒火的煙氣余熱供暖。燃池需要在冬季來臨時由進出料口向燃池內部送入燃料,然后將其擠壓密實并充滿池體空間,燃料越密實,池體空間盛料越多,燃燒時間就越長,而且燃料間隙里的空氣越少,陰燃的速度也越容易得到控制。所以說,燃池是一種主于采暖地面下的一個燃燒空間,利用植物殘碎的根、莖、葉及鋸末等做為燃料并使燃料處于厭氧陰燃狀態,產生的熱量經散熱面通過傳導、輻射和對流的方式提高室內溫度的一種取暖方法。燃池一般是按屋內面積與室內燃池面積之比6:1來確定燃池面積,燃池的形狀可以設計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等,但其凈高至少應保持在1.2m-1.4m之間。我國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當地工匠劉興山利用燃池采暖技術建造了一定數量的農宅,并獲得當地農民的喜愛,其有關案例提供了本研究設計實踐的基礎資料(圖1、圖2)
2.2燃池農宅案例調研
研究團隊在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多次對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當地的利用燃池采暖的農宅調研,通過拍照、訪談、實測等方式對工匠劉興山幫助建成的6棟燃池供暖的農宅進行調研,并選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平房和樓房進行分析(表1)。從分析可知在平炕樓房中燃池空間占主房面積的1/3,近70平方米,用于對其他2/3的空間供暖,從體積上看,當地的燃池層高約2.2m,略低于普通房間,因此燃池占主房的體積比低于面積比為1/4,對比地炕平房,其面積和體積比分別為1/2和1/3。從上述數據分析可知燃池占用空間大,利用效率低,其中平房的燃池對空間的浪費更甚。除此之外燃池陰燃的過程中會產生CO,因此其維護結構需要做嚴格的密封處理,而當地農宅皆未對燃池進行相關處理,因此存在CO滲漏的隱患。
表1:燃池農宅案例調研分析
3. 阜新燃池新能源農村住宅設計研究概述
3.1 項目背景
遼寧省阜新新能電力設備廠將建設2棟示范性實驗住宅,其中一棟為100㎡左右的平房,一棟為180㎡左右兩層樓房,希望根據寒冷地區農村或城鄉結合部的資源特點采用燃池采暖技術,利用農村廢棄的生物質燃料及太陽能實現零常規能源消耗的室內環境調節,并研究開發適合于工廠化生產的建筑構件系統及輕鋼結構系統,旨在通過示范住宅的建設為裝配式生態節能住宅的市場開發提供技術指導。
3.2設計過程概述
研究小組,在已有調研的基礎上(見2),通過文獻調研北方地區農村住宅的院落布局、主房的空間布局以及生活習慣方式,并針對新能廠對兩棟實驗農宅所提的要求設計,整個設計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案例研究和設計要求擬定。通過了解阜新當地農民建房的宅基地政策,將宅基地擬定為400平方米,院落的長寬比考慮到農村宅基地的多樣性,設定為16M*25M或20M*20M(面寬*進深)兩種可能,設計主房時應兼顧兩種大小院落的布局。通過廣泛收集北方農村住宅的戶型,研究團隊發現,大量北方農村住宅的建成案例和設計方案都將主要的功能房間如臥室、堂屋、餐廳置于一層的南側,而將廚房、衛生間、儲藏間、樓梯等輔助功能置于一層北側,二層基本上是起居室和臥室。平面多為3開間,少量案例有兩開間、4開間和5開間。
第二階段研究小組通過多方案的設計比較,對平房和樓房的空間布局基本形成共識(圖3),將主要的起居空間置于南側,廚衛空間置于北側,但燃池的位置各方案處理不同,原因在于各方案在權衡燃池利用效率和空間布局時給出了不同回答。因此將燃池位置對農宅設計的影響以試設計的形式進行單項研究,并形成類型化設計總結,本文正是在設計過程中以燃池為中心探討其對農宅設計的影響而總結的農宅類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將對農宅方案進行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建造技術設計,它也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外部承重結構體技術系統,包括輕鋼結構框架體系。第二階段:非承重氣候適應型圍護結構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墻體部件、移動式保溫門窗、戶用燃池、保溫層、屋面等。第三階段:內間體技術系統及設備,包括蓄熱樓板和地面、新型節能灶炕、隔墻、內壁、天棚等。
4.以燃池為中心的農宅類型化設計總結
4.1燃池熱能利用對農宅剖面設計的影響
在進行農宅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剖面上燃池位于農宅的哪個位置。因為從燃池的供熱原理上看,最熱的面為頂面,其次為4個側面和底面。如何利用燃池的6個面為使用空間供暖,成為設計者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若將燃池置于農宅的地下一層,燃池頂面的熱量直接為使用空間供暖,其他4個側面的熱量將散發到基地中。若將燃池以半地下的形式凸出在一層地面,除了燃池頂面的熱量被利用,部分側面的熱量也將為使用空間供暖,但將在室內地坪造成一定的高差;若將燃池置于農宅的一層,頂面的熱量為二層服務,其4個側面的熱量將有可能完全被利用;若將燃池置于農宅的一層且架空半米,或者凸出到二層半米,燃池的六個面的熱量將有可能完全為使用空間服務(圖3)。
4.2燃池熱能利用對農宅平面設計的影響
從燃池在農宅平面中的位置看燃池的熱能的利用,若燃池空間和使用空間是一種相鄰關系,則僅能利用燃池的1個側面的熱量,如果是使用空間半包含燃池空間,則燃池將有2-3個側面的熱量被利用,如果是使用空間環繞燃池,則燃池的四個側面的熱量將服務于使用空間。由此可見,使用空間越大程度上的包裹燃池,將更大限度的利用燃池的熱量(圖4)。
4.3基于燃池空間的農宅類型化設計評價及指南
基于上述燃池熱能利用對農宅空間設計影響的分析,對農宅的剖面進行試設計,試設計以300為基本模數,將層高定位2700,平面大小定位9000*6300(面寬*進深),目的下一步進行工業化建造設計時,能方便的對方案進行模塊化設計。將剖面試設計的全部結果列出,根據燃池在剖面位置上的共性定義試設計的農宅類型,并以平面的空間布局、燃池熱能利用、煙氣排放位置、宅基擇地4個要素對試設計進行分析,形成分析的評價表格(表2、表3)。
根據阜新設計的要求,以平房和樓房的農宅設計為研究對象,將平房的可能的試設計分為地炕式、凸出式、均勻式,樓房除了上述3種還有一種屋內式。下面以平房的地炕式為例介紹各個要素的分析和表格的使用。之所以稱為“地炕式”,是因為該類型的剖面試設計都只利用燃池頂面的熱量,將地炕式編為A,根據地炕式中燃池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又有5種不同的變形,將這5中變形在A后面加編數字,這么做的目的第一方便表格的閱讀,第二方便研究成果的調整。在空間布局這項要素中主要分析“地炕式”的5個變形的平面布局可能性,其中黑色部分表示燃池頂面直接供暖的空間,這部分空間可能會布置臥室、堂屋等主要居寢空間,而白色部分可能布置廚衛空間;在利用效率這一欄中,對“地炕式”5種剖面變形的燃池利用效率進行定性的圖示評價;在煙氣排放這一欄中,對5種變形的煙囪位置做了預判,以提醒設計者此類剖面可能的煙囪擺放位置,這將對農宅的立面造型產生影響,其中5類剖面中,煙囪的位置有兩種,靠近屋脊和靠近外墻;最后一項是地形適應,鄉村的的宅基地的可能性很多,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有坡地也有平地,坡地也會有南坡和北坡、東坡和西坡之分,因此根據剖面類型的特點對試設計的地形適用進行預判,以提醒設計者此類剖面可能適合于怎樣的宅基地。
表格其他類型的分析思基本按照上述“地炕式”的模式進行。定義設計類型時,基本以燃池的剖面位置和供暖特點命名,比如凸出式,即指燃池凸出一層地坪給房間供暖,而均勻式,是從概念上對燃池的剖面形狀進行改良、在燃池體積不變的情況下、使熱量均勻的布置于樓板底面,從而能為整個燃池頂面的使用空間供暖。屋內式,是將燃池作為一層的一個房間,這樣燃池就仿佛一個置于屋內的不用加柴火的封閉的火爐,而屋內均勻式,是結合屋內式和均勻式的一個設想。制作此表格目的是如何在空間布局上提高燃池的供熱效率的一個探索性的總結,并預判提高燃池供熱效率之后對農宅設計的影響,因此加入了空間布局、煙囪位置、地形適用等指標的評價。
5.結語
本研究作為阜新裝配式生態住宅設計研究中的一部分,既能夠作為采用燃池采暖的農宅設計的參考,同時也成為下一階段農宅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一個基礎,但本文的研究工作在探討不同類型的農宅對工業化生產的設計指導尚有不足,僅在原型的試設計上以300為基本模數設定平面和剖面的基本尺寸,并未對試設計建立工業化模塊,并以分析評價的形式納入表格中。研究將在未來的工作中完善此部分內容。本文探討燃池對于北方農宅設計的影響,對實現我國北方地區農村建筑節能和裝配式具有重要意義。
1.1民居建筑景觀
居住條件是反應居民生活水平的條件之一,房屋的安全性是直接影響居民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新農村建設中保證房屋的安全性和防災能力是首要任務,也是保證和諧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條件。新農村民居建設中應考慮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問題,民居建設要朝著建設生態住宅的目標發展,減少對資源的依賴,通過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出舒適、健康的生活居住環境,達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交融。首先,新農村生態住宅要多選用低能耗、輕型節能等環保型的建筑材料,提高農村住宅的生態節能性和經濟性。其次,新農村住宅在設計時應選擇合理的方位進行布局,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和光照等,起到減排節能的目的。另外,在建筑結構和構造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使住宅在保證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1.1.1居住建筑設計新農村居住用地規劃應相對集中,要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出行條件,合理、科學地使用土地;在用地選址上,新居住用地應規劃在水污染源的上游和空氣污染常年最小風頻的下風側,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和環境;同時,要合理布置社區和生產地點間的距離,既要方便農民生產工作,也要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在新農村住宅建設方面,要嚴格按照當地政府部門規定的日照間距系數來部署。如果是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建設區域坡度要控制在25%以內,盡量選擇朝陽方向的坡面,要避開易出現滑坡、風口的區域,而豎向則可采用筑臺、錯層的方法布局。在平原區域不準建設獨立式的住宅,要以建設雙拼式、聯排式住宅為主。新村民居的建筑風格應呈現當地特色,符合農村特點,將傳統建筑風貌和文化價值的民居或者祠堂保留下來。另外,多數農村居民有養雞、養豬的勞作方式,這些方式會對新農村的景觀規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新農村民居建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當地農民的意愿,盡量滿足農民的需求。
1.1.2住宅建設標準
(1)住宅功能布局:新農村住宅設計的功能布局,要根據當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住宅空間分區要滿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2)住宅結構:住宅建造要符合當地的氣候,合理選擇建筑的結構,多采用南北向,確保在冬季有足夠日照時間??蛷d、臥室、廚房應該設有窗戶,窗戶面積和地面的面積不應該小于1/7的比例。住宅內入口過道的寬度不能小于1.2m,室內過道的寬度不能小于1m。住宅外窗窗臺距地面的凈高度不宜高于0.90m,要安裝防護設施。陽臺欄桿的高度應該高于1.05m,而防護欄的欄桿間距不能超過0.11m。
(3)廚房:在規劃和建設時應預留擺放櫥柜、灶臺、洗碗洗菜池、排油煙機等生活設施的位置,如果廚房和居室是相互獨立的,應該設計得便于聯系。
(4)衛生間:對有條件的農村地區,衛生間要設計在住宅內;衛生間的門禁止開在廚房內,衛生間地面和部分墻面要做防水處理,防止以后出現滲水;衛生間如果沒有窗戶通風,應設有機械通風設施;對于樓房住宅,衛生間的上下布置要對應,上層的衛生間不能建在下層其它居室的上面。(5)住宅屋頂設置:無論是在夏季還是冬季,屋頂對室內居住環境的影響都特別大。因此,可將屋頂做成坡屋頂的形式并加保溫層,選擇材料容重較小、導熱系數低的聚苯板等做保溫層等。另外,對于二層以上的住宅的要經過專業人員的設計后方可施工。
1.1.3新農村建筑的群體組合建筑的群體組合方式有多種,其中以低層獨立式和聯排式為主。
(1)錯位組合。在一般的排列方式上進行錯位排列組合,這樣可以設計出多種風格的建筑,比如V形、L形以及鋸齒形等。在不改變原有宅基地面積大小的情況下,錯位組合是獲得多種體型的最常用的建筑群體組合方式,其施工方式與一般的排列形式是相同的。
(2)梯形插入。通過變化某些宅基地的形狀,并作為過渡體塊,改變拼接體的朝向。這種不需要大幅度變換宅基地的手法是較為有效的,對庭院空間領域的創造和圍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也不至于影響單個住宅。
(3)錯位斷開。打破單一的里面構圖,在較長的拼接方向中選擇合適的位置斷開,起到空間的關系活躍、豐富空間鄰里的作用。為了很好地起到活躍構圖的效果,在建筑住宅的組合群中,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地攝入諸如活動室、商業建筑或學校建筑等,同時在層高和平面的形態控制上進行適度的調整。另外,新農村的建筑空間具有很強的領域性,村與村之間的界限比較明顯。建筑空間的領域劃分可以通過牌坊建筑、單品或組合雕塑、形色各異的地面鋪裝或景觀綠化等景觀構筑物來劃分。比如在商業街或鄰里住宅的入口處,設置圍合構件如建筑院墻或圍墻等,在起到增強場所感和標志性作用的同時,還可以限定特定的領域和功能空間。
1.2街道空間景觀
我國農村多數的街道景觀設計大都遵循當地的自然特點,利用地勢特征和河流湖泊等環境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體現出農村景觀的自然性。
1.2.1標志點標志點是農村象征的代表,比一般地區更能讓人們記憶,可識別性較強,還可以讓人們對村莊流連忘返。因為形成的年代不同,傳統村落的空間標志有著更深刻的人文內涵,也有著時代和歷史共同的標記,例如歷史文物和紀念碑等。另外,反映歷史、風俗、文化、地理的典故和地名可以作為標志。在街道中,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標志可以是建筑物,也可以是時間久遠的名木和古樹等。
1.2.2特色空間在一定的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和社會的需求條件下,可以逐步形成完善地區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地方特性。例如,在北方地區多是開敞明亮的布局空間而在南方會出現深弄幽巷的現象。然而,在廣東和閩南一帶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騎樓,建筑的全部或局部被架空,沿街的公共建筑底層可以讓人們進入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地的氣候條件,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活動空間。這些建筑特色都可以被新農村的街道建設運用。
1.3農村廣場景觀
因為居民生活和生產的需求,在中國傳統的聚落布局中出現了不少的非生產性場所。比如:在西安半坡遺址中央就有一座約10m×12m的圓角房屋,在室內沒有發現一件生活用器,這座房子不是生活居住用房,應該是某種非生產生活的房子。我國傳統聚落的核心場所一般都位于中心地帶,具有商業集散的功能,同時是居民活動中心和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廣場功能也發生了轉變,由過去的多個功能變成了現在的休閑娛樂場所。公共活動場所的存在可以滿足居民在生活、生產和休閑娛樂方面的需求。在新農村景觀規劃中,應該尊重居民的生活習慣,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文脈繼承等因素。
1.3.1廣場設計要尺度宜人新農村的建設規劃設計應首先考慮“尺度宜人”問題,不要盲目的講究“大”,廣場所服務對象是村民,要針對村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進行設計規劃。目前,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村里多為留守的老人、孩子、婦女等弱勢群體。因此,廣場功能設計要多為此類人群考慮。
1.3.2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傳承廣場設計應具有特色性和文化性,能夠體現出村莊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也應在此基礎上發展和創新。例如諸葛八卦村,位于金華蘭溪,曾在1998年被政府列為重點保護村。村莊中有一座根據陰陽八卦設計的圓形廣場,至今保留完整。廣場的一邊是居民的活動場所,另一邊是水塘。
1.3.3廣場綠化把廣場的風格、形狀和功能作為布局依據來設計廣場綠化。比如,要增強廣場的層次感,可以利用高大的灌木和喬木作為主體和對景;活動人數和面積小的場所適宜采用草皮;公共場所要滿足多數人同時進行活動的要求。
2新農村景觀設計中的文化層面
2.1物質文化景觀
物質文化景觀主要是指新農村設計中的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自然景觀包括新農村的地形地貌、綠地、水體等要素。地形地貌是農村景觀所處地域的特征,例如平原的開闊、丘陵的節奏感、水鄉的纏綿意境等。在新農村景觀設計中,只有結合地形地貌,才能建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質文化環境。綠地則是景觀及一切環境存在的基礎,植物經過一年四季的生長變化給環境帶來了希望和生機。另外,有水的地方便多了一絲靈性,新農村景觀設計中的水體存在為整體環境增添了一些生氣。人工景觀包括景觀設計中建筑、街道鋪裝、街道小品、廣告導向牌等一些人工因素。色彩和材質都是審美感官對象的屬性,在做街道的路面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街道路面的色彩、材料以及質感。在農村有一種常用的排水系統,即水渠,通常用于雨水和家庭的污水排放?,F今新農村的建設中,在鋪砌材料時最好不要使用水泥進行鋪砌,而應選擇當地的材料。農村街道小品的特征應區別于城市的街道小品,例如現在很多農村引入多數的不銹鋼和歐式雕塑的做法其實并不可取,而應該引入具有鄉村景觀特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雕塑。在農村通常在建筑的墻面上采用涂寫的方式來做宣傳或是商業廣告,里面包含了一些人文特征和歷史因素。我們還可以運用景觀的設計手法對農村的宣傳欄進行設計,使其形式和材質都能夠與周圍的環境融合。
2.2非物質文化景觀
非物質文化景觀以景觀中人的行為為主,通常表現為一定區域內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娛樂和風俗習慣等文化活動。不少的農村居民在街道上納涼、游戲的習慣至今仍在保持。街道空間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因為它積淀了非裝飾性的歷史。設計者只有掌控住這種積淀,才能有效地進行設計。在已設計的空間范圍里存在一些明確意義,即是接受或排斥某一特定的群體習慣、風俗。如果讓在此地居住的人們準確地運用并傳達出預期的信息,就要在設計中做到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相符。為了保持街道的活力,在營造街道景觀時可以在沿街位置盡可能多地布置多功能的建筑。
3結語
當代社會一個熱詞便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其中在共存人居環境的改進方面,農村的城鎮化成為住房演變的一個主流方向,是農村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轉變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本質的意義和內容。然而農村的城鎮化并不能將城鎮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原封不動地直接運用于農村之上,因為農村和城市存在本質差別。具體而言,我們應在改進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地域文化以及人居環境特點等綜合因素,保留農村的主流風格特點。
在空間設計層面,農村住宅室內設計是以住宅建筑的發展為依托,這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一方面,農村類似獨立住宅的民居建筑從“低標準”發展到“高標準”水平,從幾戶人家公用廚衛發展到每家每戶都有獨立廚衛。國家住宅制度的改革、設計理念的逐漸成熟、建筑標準的提高、建筑技術的進步也都在為住宅室內設計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城市的發展,促使城市的現金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環境設計方法也逐步影響了農村建設,使得在農村生活的人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這也促使了農村住宅設計的變革式發展,新農村是傳統農村和現代都市的過渡性產物,應當集合了兩種生活方式的優點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不是對傳統農村生活的否定,也并非對現代城市的完全接納融合,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農村建設調研分析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新農村試點已在全國取得了初步成效,幾個新農村示范點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文中擬對蘇州市某鎮為例,研究新農村示范村的建設發展進程。調研地點概況是: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江蘇省于2005年開展了鎮村布局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將全省現有約25萬個自然村莊,逐步撤并為4萬多個規劃居住點。在此基礎上,2006年開展了全省村莊建設整治工作,從規劃確定保留的村莊中,選擇不同類型、具有代表性的200個村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其中省建設廳首批負責組織了其中24個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蘇州市該鎮即被我們確立為調研主要地點。該村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它背山面湖,東邊是莫厘峰,西邊是太湖,面積0.74平方公里,南宋時漸成村落。明清時名人輩出,如明正德初大學士王鏊的故里即在此村。古村內,寒谷山莊、北箭壺、觀音堂等,明清高堂巨宅鱗次櫛比,該村落內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積達上萬平方米,是目前江南建筑群體質量最高、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目前已完成了古村落保護規劃,劃定了保護控制范圍。本次規劃的村莊位于古村落南部,是古村落保護的搬遷安置區。規劃內容包括新農村居住示范點――古村保護搬遷安置區的新村規劃,以及現狀村莊的舊村整治兩部分。
關于其中的案例分析如下:
通過項目成員的測繪,我們基本掌握了其中一戶型的基本情況,并繪制獲得了本戶型的一層平面圖。通過分析,我們認為該戶型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該戶居民內部整體功能未能合理分配,功能流線較為雜亂。新農村規劃皆為一戶一棟一院的獨立式小住宅,大體均為二層樓。面積較城鎮集合式住宅相比則顯得面積更大,空間更加寬敞。但將毛坯房交付給居民使用時,普通人民群眾則會面臨功能空間劃分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沒有專業知識指導,室內空間以及院落的使用發生了功能的“復合使用”問題,分區有些不明確,不能達到良好的衛生舒適標準。例如一、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該戶院落功能流線設置應增加一些理性管理設置。廚房和餐廳設置在整個獨立住宅的南面偏房內,與位于北方的主臥之間存在三到四米的距離,形成了十幾平米的空間,這是為主臥的采光留下的樓間距離。但該戶人家將該空間作為儲物空間,在空間上方搭建了遮雨棚,阻擋了光線,同時在里面堆放了大量不常用的雜亂物品,例如壞掉的藤椅、廢舊自行車、板凳、行軍床、木板等等,這些都混雜地堆在一起,阻擋左右兩邊的窗戶采光。同時該空間正對整個院落的入口,影響了整個院落的景觀效果。二、在整個院落的南面,有一個較大的雜物空間,但它混雜了晾衣間、儲物間和雜物間的功能:干柴應與晾衣間形成干濕分區,相互隔離;而且雜物間灰塵較多,可能不利于衣服的晾曬工作。三、該雜物間距離廚房較近,而且除去室內廚房,該戶還在室外設置了灶臺和洗手池,容易受到雜物間的影響,有時會影響衛生工作。四、該戶在院落設計方面,對于院落功能分區與景觀相互作用的關注略顯不足。該戶的院落景觀設計較為單
一,并且與周圍的雜物堆放在一起,沒有很好地起到景觀裝飾作用。(2)內部空間較大,但未能較好利用規劃,可能造成空間內部功能混合糅雜。一般而言,新農村規劃的室內空間都較為寬敞,例如一般作為起居室的堂屋,是一戶人家的門面,面積較大,層高較高,但我們看到,這戶人家并未將空間較好利用。例如,正對房間大門的是條案和八仙桌,正上方的墻壁上掛有對聯和山水畫,這應是房間原本的陳設。但周圍則散落著一些方凳和長條凳,靠在墻邊的兒童自行車以及竹椅??拷T口則另設有一張方桌,周圍還有幾把藤椅。在房間的左側,因為天氣炎熱,這戶人家的主人在地上鋪上了涼席方便家人乘涼。我們不難看出,這間堂屋充當了起居室、餐廳、活動室以及暫時儲藏的功能,而且舒適度和美觀程度還應再提高。(3)內部家具陳設以及裝飾方面應得到更多重視。該村作為我們的調研主要基地,代表了新舊文化融合的農村地方性建筑。里面的民居建筑有新建的也有保留修復的,里面的居住人群也基本為原始村落的主要居民。這就使室內家具陳設裝飾與建筑外立面風格略顯違和。例如我們調研的這戶農家,從外面看上去,房屋屬于翻新建筑,從建筑材料的選擇、瓷磚鑲嵌等方面來看都與現存的古建筑存在較大的差別,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功能需求以及家庭內部需求,家內的裝飾陳設顯然與建筑裝飾缺少些許呼應。如門口的遮光簾,被放置在室外,在冬天及大風天氣使用起來會有些不方便,而室內則沒有適合安裝遮光簾的位置,因此簾子被安置在室外;室內的條案和八仙桌以及后加進去的藤椅、方凳搭配起來略顯單調;地面紅色瓷磚同室外臺階銜接等方面,細節設計還需更多考慮。(4)在新農村改建方面,舊建筑保護同新建筑現代特點的融合方面需要深層次的發展。
該村的新農村示范點是具有典型性的示范村,它不是將所有農村住戶的居住用房統一改造,而是包括古村保護搬遷安置區的新村規劃,以及現狀村莊的舊村整治兩部分。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新農村整齊劃一的規劃式住宅,也走訪了未改建的、仍保留古民居的住宅。但是我們發現,距離較近的兩種住宅風格迥異,易形成視覺反差;同時我們也看到農村有翻新的住戶用房,其建筑外立面與內部裝飾風格設置上有些差異。
設計理念及改造原則及院落改進方案
(1)整合空間,合理利用。通過重新分配功能,將相同、相似功能的空間整合分布,對流線進行重新規劃,使得流線簡單明了,功能區分更加分明。
(2)完善功能,合理設計。在整體功能流線確定之后,針對細部完善功能劃分,將內部空間開發出更合理的用途。
(3)尊重原設計,保留原有功能,并保證原有使用面積不減少。
在空間方面,針對儲藏空間,我們將所有的儲藏空間集合在一起,并分為常用于不常用兩部分。這樣室外的試用頻率較高的物品例如自行車等等便可收納在這個空間內,而一些不常用或分季節使用的物品例如干柴、廢舊木板、藤椅等等。為不常用的儲藏室設置圍擋,這樣保證了室外的視覺景觀良好。在主臥同餐廳之間間隔的部分空間,我們建議做成一個半遮擋的公共空間,并作為茶座類的休息空間使用,同時將室外晾衣間設置在內墻附近,這樣有利于主臥的采光需求,同時建議在灰空間入口處種植一些藤蔓類植物,攀爬在灰空間上空,既可遮擋休息空間的陽光,又有利于空間散熱,同時不會阻擋室內采光。在廚房設計方面,我們建議將所有廚房用具都設置在室內使用,因為冬天如果仍在外面使用,天氣較冷,不適宜在室外做飯使用。室內應做好通風設備,增設排風扇。這樣使得烹飪就餐區域同室外的活動儲存區域隔絕開,更加衛生健康。在流線方面,建議將儲存空間放置在距離臥室起居室稍遠的地方,該戶人家仍使用木柴,因而有火災危險,應盡量遠離人居活動的主要空間,因而放置在院子的東南角。同時距離廚房較近,便于生火使用。景觀設計方面,建議室外加大發揮院子的作用:種植果樹或水果蔬菜,可以形成景觀,形成天然的景觀屏障,隱藏位于院子南部額儲藏空間,夏天可以在樹下背陰乘涼,秋天收獲果實;在休息區的兩邊種植藤蔓類植物,與院落中的植物形成呼應;入口空間擺放一些盆栽植物,進入院落即看到植物,經過門口的小空間進入主要院落空間后有豁然開朗的視覺效果。內部功能空間部分,因為室內空間要保留的特點便是流動性,我們可以結合使用者的喜好、生活習慣等因素靈活運用。例如通過地坪的升高降低、通過精巧處理的吊頂或者利用隔斷、植物等,這些手段都可以用于劃分室內物理以及心理空間,使得空間的視覺層次更加豐富。在家居陳設方面,我們不僅應看到家居其本身的使用功能,同時還應利用它們的裝飾空間功能。一組富有整體性的家居設計組合可以強化室內空間的裝飾特色,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特點。當然,在改進家居設計過程中,我們應保證家具的多元化和整體化,我們建議將室內多種風格家居選擇一種或幾種保留下來,針對保存家居風格進行其他家居的改造。例如準備采用現代中式家居風格,我們可以保留該戶內的條案和八仙桌,以及墻上的對聯和山水風景,同時也可以搭配現代古典的立柜和其他小配飾作為其他功能的家居。但不論怎樣選擇,都應保證整個設計比例協調、尺度合理、氣氛融洽,從而營造出家居溫馨的感覺。
了解了中國部分新農村建設規劃案例我們發現,人們的住房在格局、面積和功能分配上有較多相似的地方,因而這樣難免有些忽視某些住戶的個人需求:有的人家人口數目較多,需要較多的室內房間;有的人家因為工作需要,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等等。因此,我們認為,民意調查在新農村建設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走訪農村當地居民,詢問各家各戶的住房需求。正如某些地區的災后重建活動一樣,重建活動開始前要先詢問當地居民的需求和意向,根據每個人的需求進行住宅的重建工作。同樣,在中國新農村規劃的時候,應該兼顧每戶人家的功能需求,細致到個體各戶的需求,這樣才能使新農村的住宅發揮出更大的用途。同時,我們提出了各家各戶改造整合的新理念,便是以“?!币讟?。我們將每個居民家的建筑功能分為幾個部分:起居室、臥室、衛生間、廚房、餐廳、儲藏空間等等。而我們就是將這些功能模塊化,將模塊化結構住宅同人們的需求相結合,拼接組合成人們最需要的組合方式。
這個想法來源于谷歌模塊化手機Ara的設計理念。根據谷歌的介紹,Ara手機最為重要的組件是由谷歌自行設計的包括通訊模塊和備用電池在內的鋁制手機骨架,而包括屏幕、處理器和電池在內的零部件都將能以模塊形式接入,最終組成一部完整的手機。從理論上講,Project Ara可以讓人們在未來無需再購買全新的手機,只需更換不同的零件模塊即可完成硬件升級,這將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Project Ara團隊之所以要創造一個這樣的模型,是為了研究各種潛在的零售體驗,幫助人們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來組裝手機。
同樣,我們也是希望在新農村規劃中提出模塊化建筑這一理念,以“模塊”改變和替換原來的建筑外觀。我們在最初設定整個建筑模塊的總數量,通過各家各戶的需求進行拼接,統一在同一個面積之內的庭院中。這樣每戶人家只是在內部功能上有不同,但從整體城市規劃的角度考慮,整個新農村的居民建筑風格仍是統一的。但這樣組合可能更適合新農村人民的需求,功能安排更加合理,從根源處獲得了人民的認同,體現了建筑設計的人性化。
結語
新農村是對舊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進和發展,而設計于其中則是起到升華和點綴的作用。真正優秀的設計要考慮人民的最根本需求,滿足不同類型的人們的居住水平。對于新農村室內及院落設計來說,并不是要講求繁復夸張的家具,濃重的色彩和復雜的裝飾,也不是講求園林一般的院落設計,而是在普通的設計中尋求生活的便利,在新農村改造的進程中獲益匪淺,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提高人居環境水平??傊覂仍O計是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空間設計,“優秀的居住空間設計,應該充分地捕捉生活的實況和空間應有的方法,把他們有機地集合起來。也就是說,是設計空間,更要設計生活?!?/p>
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編號:5731556713
項目名稱:蘇州東山鎮居住環境調研及改造設計研究
關鍵詞:生態帶 新農村 桃北新村 人居環境與生態設計
1.引言
杭州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是我國重要的風景旅游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逗贾菔谐鞘锌傮w規劃》(2001-2020年)中提出了“一主三副、雙軸六組團、六條生態帶”的城市空間形態格局。在各組團之間、組團與中心城區之間,利用自然山體、水體、綠地(農田)等形成綠色開敞空間,劃定生態敏感區,規劃建設六片綠色生態開敞空間。為推動“六條生態帶”規劃的落實,杭州市近年來開展了《杭州市生態帶概念規劃》、《六條生態帶保護與控制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研究工作,但由于生態帶范圍存在數量眾多的鄉鎮和村莊農村,生態帶的保護與地方建設在追求片面經濟發展的現實中,存在較大的矛盾和沖突,導致生態帶規劃的落實不甚理想。
從區域一體化的角度看,農村是城市的生態屏障,其環境狀況對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影響。杭州生態帶內的新農村作為生產、生活密集區,其發展建設模式對生態帶的生態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杭州生態帶內農村建設由于缺乏規劃導引而出現的農居點布局松散混亂、占地面積大、土地資源浪費;產業功能不合理、使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污染破壞;自然景觀大量被人工景觀代替,生境類型趨于簡單化、破碎化、退化等等一系列狀況亟待改變。
2006年以來,我國開展了覆蓋全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前,杭州城市面臨轉型和跨越發展,也正處于低碳城市和新農村建設大背景中,諸多的要素疊加在一起,必須及時加強生態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以有效保障杭州城市生態帶空間和環境保育功能的發揮,使六條生態帶規劃得以落實,促進杭州生態城市、低碳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
圖1: 桃北新村總平面(規整的線性布局)
2.杭州生態帶內新農村建設探索
近年來,杭州新農村建設已進行了初步探索和試點生態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也顯露出生態村建設中易忽略的諸多問題。浦陽鎮桃北新村就是其中較典型的試點村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中,浦陽鎮利用當地山清水秀的優勢,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業。注重對軟硬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加強了區域內道路的建設,清理和轉移了一批有損景觀的臟亂企業和養豬場等,并全力做好因采石而的山體復綠工作,積極營造生態浦陽的良好環境。同時舉內外之力,開發生態旅游景點項目。下文將以杭州市浦陽鎮桃北新村的新農村建設為例,分析闡述建設生態型村落的具體措施與注意事項。
2.1 尊重原有聚落空間肌理,體現山水空間格局特色
2.1.1尊重原有的聚落形態
傳統村落按照人的住居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形成了空間豐富的村落形態,住宅與院落、道路與公共空間,水系與池塘……,組成了村落特有的聚落肌理。在新農村的生態規劃建設中,首先應尊重村落原有的聚落形態,保留蜿蜒的村落道路,錯落的建筑布局,開合有致的空間節點等,避免將農村居民點過度集中建設,造成村落肌理的破壞。如桃北新村的新農村規劃(如圖1),忽略了村落原有的肌理形態,而是仿照城市小區中的線性排列式布局方式安置住宅,喪失了傳統村落的意象。村落肌理的喪失直接帶來的是景觀環境的單一化。
2.1.2維護山水空間格局。
杭州生態帶內村落主要有山地形、平原型、山地平原交錯型三大形式,河流縱橫。傳統村落選址大多靠近水域,形成了以自然山水為依托的山水空間格局。在杭州新農村建設中,無論是村舍建設、農田開發或是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應從維護村落的山水格局出發,遵循有效保護、適度開發的基本原則,最大限度地維護原始的自然山水環境,構建山、水、人和諧相處的新農村圖景。
2.2 有機更新的建設思路,節約與利用自然資本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提倡種節約自然資源、涵育生態環境的營建模式――小系統、短距離的營建模式,以使經濟資本、生態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綜合能耗達到最小化,減小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相對于城市地區大規模統一建設,杭州新農村建設應是一種“小系統”而非“大系統”的建設方式,使其中各種工作、能量運作及轉換之間的距離最短,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的耗費。
2.2.1必要的最小限度
在新農村建設中,盡量使用簡單的工具,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圍內形成耕地的規模和石墻等景觀設施的高度、尺度。如一般情況下,壘砌的石墻不宜超過人體的高度;道路以及建筑院落的尺度,以適應基本使用需求為宜,不宜過寬和過大。如桃北新村的規劃建設中,住宅周邊菜園的尺度較適宜,每塊院落10-20平方米,合理利用了建筑空間,功能上還原了農田耕作,營造出生態、和諧的人居環境。(圖2)
圖2: 適宜的小尺度菜園圖3: 自由生長的植物打破了僵硬的界面
此外在空間界面的圍合上,也應采取“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設計”手法。如圖3所示桃北新村中的一個田園院落,油菜花自然生長,穿出了圍合的柵欄,打破了柵欄原有直線型僵硬的界面,使得庭院空間更為生態、生動、自然。
2.2.2多變的地形
土與人具有多重的關系,作為生物生息環境的泥土在鄉村隨處可見,而在城市中,卻被掩蓋在厚厚的石材和水泥下面。重視土對鄉村生態規劃的重要作用。
首先,土是建立豐富的生物相的基礎,沒有土地以及微地形的變化,地表的水分就很容易流失,不宜種植豐富的植被。其次,土的堆積容易形成豐富的地形,使鄉村地貌更加生動富有活力。因此,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并不需要一味的重建亦或是用城市的建造手法與材料對鄉村進行翻新處理,而是要尊重以及合理利用鄉村資源。
2.2.3滲透的基面
構成鄉村景觀的材料,基本都是由多孔質的表面構成,如道路、河床、耕地等均為自然石材等材料。材料表面多存在著諸多孔洞,并且材料之間的交接也存在著很多縫隙。這些多孔洞、多縫隙的材料可以讓雨水自然滲透,苔蘚青草自由生長,從而使人造的景觀融入自然環境之中。
2.3 保護鄉土文化景觀,顯露自然生態
杭州新農村建設不僅要關注建造層面上的技術問題,同時還應涉及鄉土文化景觀的保護與繼承問題。挖掘與傳承村落傳統地域文化,一方面便于保護村落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另一方面利于保護村落傳統形態,顯露自然生態,形成村落自身特色,從而可利用特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業,以帶動鄉村整體的發展建設。
位于浦陽鎮桃北新村的孫氏祠堂,隨著桃北新村的規劃建設,也進行了修建,由原本單一的老年活動場所,根據三進三層的建筑布局,改造成具有數十個功能不一的村民活動室,祠堂周邊環境也可以很好地利用,祠堂可以成為桃北新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它的文化功能的強化也必將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新亮點。
但在桃北新村的一、二期住宅區規劃建設中,就缺少傳統村落公共空間的建設。從平面布局圖1上可以看出,整個村落沒有村口廣場、水塘廣場、井臺節點等公共活動空間,雖然沿水道設置了池塘,但實際調研中發現,此池塘只是一塊面積較小的水池且緊臨道路,水塘周邊沒有外延的公共活動場地,更沒有座椅等可以停留的基礎設施。水塘只成為了一個可供觀賞的景觀,喪失了其所承載的文化與精神意義。
杭州新農村建設應建立在充分尊重農村的地域文化,尊重村民的習俗、價值觀的基礎上,避免盲目地將城鎮的建設經驗與營建模式挪移到農村,造成鄉土文化景觀崩塌的錯誤局面。從保護鄉土文化景觀的思路出發。村民的傳統觀念、習俗等非物質形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得到繼承和發揚;同時,傳統地域文化總是通過一定的物質形態來物化,如宗祠寺廟、村舍房屋、風水樹、風水林、山峰、古道、墳場等。新農村建設應將這些地域文化的載體一并納入到規劃設計中來。
2.4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是城郊新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重要抓手。因此實施農居點集中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促進城市交通、電力、給排水、衛生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營造良好物質環境。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按照“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的要求,大力開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為載體,以改路、改水、改廁和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違章建筑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裸墻治理、村莊綠化為主要內容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
在新建的桃北新村小區中,以并聯式住宅為主,輔以少量多層集合住宅,提高了農村土地集約利用率。此外,在住宅設計上,考慮到村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半城半農”的性質。新村鎮在總體布局上采用了獨門獨戶,居住和院落結合的住宅形式進行街坊式布局。住宅街坊面設置開場的前院空間和停車庫(圖4),住宅街坊背后設置院壩,滿足了村民種植、飼養、晾曬以及堆放農具、雜物等農、副業生產要求(圖5)。
圖4:街坊面寬敞的機動車道路與車庫(倉庫)圖5: 街坊背后的院壩(種植、飼養、晾曬、堆放農具雜物等)
3. 結語
總之,杭州生態帶的保護形式非常嚴峻,保護生態帶,需要重點關注生態帶內農村建設,通過對其功能整合、空間優化、景觀整治、產業引導、工業搬遷、市政配套等綜合研究,從空間建設引導、產業發展導向、運行監管等三大方面提出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實現農村社會經濟與人居環境有機協調發展,進一步推進生態帶保護及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進而實現保護生態帶、維護生態帶生態功能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蔚,羅杰威. 可持續生活模式的探索――生態村( Eco2village) 運動及其特征淺述[J].工業建筑,2010年第40卷
[2]俞孔堅, 韓西麗, 欒博.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城市擴張的景觀安全格局途徑――以馬崗村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 2006,( 6)
[3]王祥榮.生態與環境――城市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調控新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4]翁伯奇,黃勤樓,陳金波.持續農業的新發展――生態農村的建設[J].云南環境科學,2000,增刊
[5]單德啟,趙之楓.城郊視野中的鄉村――蕪湖市魯港鎮龍華中心村規劃設計[J].建筑學報,1999,11
[6]俞孔堅,李迪華,城鄉與區域規劃的景觀生態模式[J].國外城市規劃,1997
關鍵詞:因地制宜;回歸自然;綠化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也正在加快。新農村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提升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旨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新農村建設需要不斷創新和不斷完善。立足已有條件開展村莊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經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設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農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設施,改變村容村貌。其次,新農村建設需要量力而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財力有限,盡管中央已經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財政向“三農”的投入,但短期內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農村建設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礎,解決農村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緊迫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要把是否能盡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風格、原有綠化,突出農村特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農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會變成一個個微型城市。
在新農村建設中應本著“以人為本、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小區內的有限空間,實施綠化、造景,力求營造“綠樹成蔭、花木扶疏、鳥語花香、緩坡清流、陽光草坪、生氣盎然”的人間仙境。
本次項目主要是在建設新農村住宅小區的同時,對小區綠化進行了認真規劃,力圖建設好園林綠化小區,試圖為農民住房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建設園林住宅小區,必須突出地方特色、鮮明的個性,從而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新農村居民創造宜居、舒適、健康、方便的精品住宅小區,全面提升農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1現狀分析
大劉村趙莊位于泗洪縣車門鄉,其特點是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小區周邊地形平坦,植被豐富,其南面和西面是鄉村干道,另外兩側有大片的農業用地。本村共有村民人口2 000左右。農業生產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主要的經營作物為小麥和水稻。小區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在2萬元左右。
1.1自然環境分析
大劉村位于江蘇省泗洪縣,小區的南面是公路,周圍是農業用地,主入口前有兩片較大的空地。新村規劃建設占地3.2公頃,建筑總面積19 490m2,其中住宅建筑面積17 324m2,可安置村民148戶,節地率為64%。該小區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雅。用地范圍內,高差相差不大,較為平坦。小區交通方便,區位優越,居住環境較好,比較適合居住,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1.2道路交通分析
小區地處位置比較平坦,交通便利,其北面和西面為寬約30m的鄉村主干道,主干道與其它干道相互連接,形成交通便利的農村交通道路系統。
2設計依據與規劃原則
2.1規劃原則
居住區綠地的規劃設計需要依據自身的特點,揚長補短,因勢利導地運用有創造力的設計手法來對居住區綠地進行規劃。若要達到目的,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2.1.1創造整體性的環境
居住區綠地被建筑和道路分塊,整體性不強。但環境景觀設計是一種強調環境整體效果的藝術,一個完整的環境設計不僅可以充分體現構成環境的各種要素的性質,還可以形成統一的而完美的整體效果。外部處理好與城市大環境的有機聯系,內部力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土地和空間,注重土地綜合效益,提高小區居住適用性。
2.1.2規劃與住宅建筑設計緊密結合
細致考慮生活需要,提高室內外環境質量,為居民創造一個舒適、方便、經濟、安全、美觀、衛生的居住環境。
2.1.3注意節省用地,節約投資,依靠技術進步,加大科技含量
在保證小區環境的情況下,盡量提高小區的容積率。達到投資不高,水平高;面積不大,功能全;標準不高,質量高;用地節約,環境美。
2.1.4考慮地方氣候與風俗等特點,力求園林景觀風格創新
2.1.5小區規劃要具有可實施性,可操作性
注重住宅開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努力提高小區及住宅單體的節能、節地、節材效果,使整體質量和綜合效益達到新的高度。
2.1.6景觀環境設計要以空間塑造為核心
居住區綠地的空間看似由建筑來圍合,但這只是一個大空間、大環境,生活其中的居民在日常交往中還得需要尺度更小的空間感受,在這種小空間中,主題、景觀、色彩、材料等在細節上都得到最細致的反映。
新農村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應以鄉村生態系統為基礎,注重生態效益,以改善棲身區的環境質量,保持和維護農村的生態平衡。小區院內通??牲c綴精心設計的經典小品,主要為花壇、樹池、花池、座椅、園燈及小型雕塑等。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開辟一些小型亭廊、花架等。但所有的園林景觀設計培訓小區都必需體量相宜,經濟實用而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