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德育與勞動教育的關系
時間:2023-07-14 16:23: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與勞動教育的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勞動教育;習慣;“家社校”三位一體
2020年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把勞動教育、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了課程標準。勞動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職業院?!拔逵⑴e”中的重要一環,“五育”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融合。但現實中很多職業院校在“就業為先”的指導思想下,已將勞動教育“工具化”并出現了功利主義的傾向,導致勞動教育出現了理念功利、目標模糊等一系列問題,勞動教育在職業教育體系中亟需回歸育人本位。在這種大前提下,分析勞動教育的內涵特點,探索“以勞促智、以勞樹德”的育人途徑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勞動教育的含義及其與德智體美“四育”的關系
從學科地位的角度來講,勞動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標,涵蓋特定的教育內容,與“德智體美”四育并行。從本質上講,勞動其實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如果缺乏腦力勞動,學生也許會“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如果缺乏體力勞動,學生可能變成“書呆子”。脫離勞動教育的德育會成為“夸夸其談”,脫離了勞動教育的智育則會變成“紙上談兵”,脫離了勞動教育的體育往往“顧此失彼”,脫離了勞動教育的美育將成“無果之花”。因此,“五育并舉、缺一不可”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
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勞動教育邊緣化
目前,勞動教育在家庭中被薄弱化,在學校中被邊緣化,在社會中被輕視化。職業院校很多學生在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學校,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被各類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所占據;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中,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機制和平臺來專門支持勞動教育的開展,且部分網紅、主播傳播的扭曲的價值觀,使很多學生對勞動的看法出現了嚴重偏差。
(二)勞動教育口號化
勞動教育作為德育的關鍵載體,本應讓學生去主動體驗,但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是學生被動接受。很多勞動教育活動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停留在“口號”上,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勞動而去勞動,學校忽視了將勞動情感和勞動精神融入勞動教育中。勞動教育逐漸淪為某個特定時期內臨時起意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學雷鋒活動、紀念日大掃除等),或者在技能大賽中強行融入勞動元素,明顯缺乏長效機制,導致了勞動教育在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上“變了味兒”。
三、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
構建“家庭—社會—學?!比灰惑w的勞動教育體系已成必然趨勢,三個要素應分別發揮不同作用,在勞動教育體系中扮演不同角色。
(一)家庭要素
家庭對于孩子勞動觀的形成具有最直接和最深遠的影響。很多家長雖然在心里也認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實到行動上卻瞻前顧后、缺乏魄力,沒有真正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在這方面,學??梢猿浞职l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等學生在家的時間,專門安排一些操作性、針對性較強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如“兩個一”(一道拿手菜、一次家務活)主題勞動教育活動等,既讓孩子享受到勞動成果帶來的喜悅,又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成長。
(二)社會要素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開展要不斷強化社會要素的作用。學校應鼓勵各系部、各班級廣泛開展社區服務(利用寒暑假時間)、志愿者服務(地區舉辦的大型活動如“馬拉松比賽”等)、校內服務(如定期打掃校園包干區、校內實訓場所等)、家務勞動(以寒暑假作業的形式開展)等形式多樣的普遍性勞動教育。這樣可以讓學生時刻感受勞動氛圍,享受勞動果實,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職業精神的養成,繼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勞動技能,不斷增強他們的勞動信心以及對勞動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三)學校要素
學校要把開展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上,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植根在學生的人生觀培育過程中,讓學生最終養成“肯吃苦、能吃苦、不怕吃苦”的勞動品質。校系兩級可以組織開展“模擬面試”“勞動教育進課堂”等活動,在校園文化、宿舍文化等建設中融入勞動教育思想,構建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制度,讓學生真正“以勞為榮、以惰為恥”?!皡⑴c勞動”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讓學生在思想層面慢慢轉變,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成“別人的事情幫著做”,繼而發展為“大家的事情搶著做”。勞動教育不是憑借“一頭熱”就能完成的,它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專門實踐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要素的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認可、接受勞動教育。
四、結語
在思想觀念上,中職生缺乏理想、信念,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較為盛行,凡事講報酬、論得失,想方設法逃避勞動,缺乏責任感,艱苦奮斗意識與觀念缺失。
在生活作風上,貪圖安逸,鋪張浪費,盲目追求各種名牌用品,追逐時尚潮流,甚至盲目攀比,而且生活中自理能力差,遇事不順之時總是怨天尤人。
在學習工作上,得過且過,六十分萬歲,吃不得苦,逃學曠課借口不少,手機不離手,作弊現象普遍;找工作時卻想清閑舒適,嫌苦嫌累嫌臟嫌工資低,不切實際,缺乏實踐勇氣和艱苦創業精神。
當然,中職學生出現這些現象是有其深刻原因的,改變這些現象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德育工作者用適當的方式耐心地去限制、教育和引導他們。作為一名重要的德育工作者之一——班主任,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些教育活動,做了些嘗試,總結出幾點經驗。
一、把“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上
每年的新生入學教育,需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重要內容,逐步形成制度。[1]作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把“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落實上去,然后通過多種方式,如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播放相關教育藝術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來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樹立優良的班風和傳統。
二、充分利用主題班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主題班會是中職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是班主任管理班級、學生展示自我和鍛煉的平臺。[2]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召開了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如“我的理想”、“我的消費觀”、“我能為他人做什么”、“我為什么讀書”“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專題,在這些主題班會上,通過講解、討論發言、演講、電影等方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雖然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還處于社會主要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不高,仍有八千萬同胞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們正面對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面對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日新月異的新形勢。要實現我們的理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依靠大家發揮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樹立積極有為、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
勞動是人賴以生存和服務社會的基本活動,實施素質教育不能忽視勞動教育。只有加強勞動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3]積極促使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對學生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最好的歷練。我一方面與家長溝通,爭取他們的配合,安排學生一定的家務勞動,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種義務勞動,同時還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組織學生為老年院打掃衛生,到孤兒院給小朋友們布置家園、在文化廣場做簡單的健康體檢和宣教等。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參加各種勞動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體驗到勞動的果實來之不易,使他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同時又在勞動中經受了歷練,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不怕困難、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四、以評促養,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進取心
青少年尚處于價值觀形成時期,其價值觀呈現出多元性和不確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失去勇氣、力量。針對這些現象,我制定了評比策略,給予自理能力強,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堅強上進的學生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共同評選班級的“最整潔宿舍”、“我是家中一分子”、“優秀志愿者”、“手工能手”、“勞動標兵”、“學習進步之星”等。適當的表揚語批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肯定活否定的強化,從而鞏固和發展正確的學習動機。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4]在實踐過程中,表揚先進,樹立榜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倡賞識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艱辛和快樂的同時,還能抵制外界的誘惑,激發學生勇于承擔責任,積極進取,傳承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光榮品德。
通過發揮班主任的優勢,培養中職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對中職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必然需要,是中職生未來成材必需的基石。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培養工作的主要參與者,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索,在培養中職生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新征途上發揮自身的光與熱。
參考文獻:
[1]睢文龍,廖時人,朱新春.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頒發《中學德育大綱》(試行稿)等文件的通知[M].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黃玉珍,如何發揮主題班會在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廣西教育. 2011(27)
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還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培養孩子愛勞動,可以使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孩子愛勞動,就能尊重勞動人民,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愛惜公共財物;孩子愛勞動,才能培養好的思想品德,養成勤儉樸實,熱愛集體,尊重他人、吃苦耐勞、謙虛謹慎的良好品質;孩子愛勞動,才能在勞動中體會創造的成功與快樂,學會發明和創新。
教育究竟應不應該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似乎這不是個問題。但是一旦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中,很多家長表現出不同的意見。有的家長認為:“現在的學生太累了,在學校要上課、學習,放學后要做作業、上輔導班,回到家后怎么舍得再讓他做家務。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不應該讓孩子參與學校的衛生掃除,參加學校的衛生掃除出了安全問題怎么辦?”也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在家經常對孩子說:“你還小,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著你管”,“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馬路(去種地)”,“學生就是要學習好”,“去自己的事吧,別在我這兒添亂”。
從這些家長意見來看,不難發現,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很大誤區。首先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發生了錯位。家長只重視智育,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們的分數,忽視了孩子將來獨立立足社會的基本素養。其次是教養觀念和方法存在誤區。一部分家長片面理解對孩子的愛,總以為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自然也不讓孩子承擔任何勞動和責任。再次是家長的錯誤勞動觀念影響孩子。一些家長整天對孩子說:“你再不好好學習,就讓你去掃馬路!”或者說:“你看隔壁那個大哥哥,每天做工多辛苦,就是他小時候不好好念書!”這些看似不經意間的“激勵”話語,傳遞的是對普通勞動及其勞動者的蔑視,是對最大多數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錯誤認識。長此以往,孩子勢必形成錯誤的觀念,也就不可能具有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
9月份開學以后,__市實驗中學對8個班級的4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調查的400多名中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愿主動參加家務勞動,且對父母產生較嚴重依賴。在對待家務勞動態度上,62.1%的孩子認為應參加家務勞動,30.2%認為要適當參加,僅有7.1 %的孩子認為無所謂,0.6%的認為不必參加。但在家庭勞動的實際行動上,只有不到1/3的學生選擇經常參加家務勞動,而多達45.11%的學生只是偶爾參加,20.56%的從不參加。
盡管教育部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培養學生生活本領要求”中明確提出:“增加學生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機會,適當布置學生家務勞動,培養勞動觀念,掌握初步勞動技能。為學生在校園內參加勞動創造機會,采用園加農戶等方式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衛生保潔、綠植養護、種植養殖等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勞動”。但在學生安全第一的重壓之下,許多學校還是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力聘請專門的保潔公司來負責學校的環境衛生。
近年來,__市實驗中學高度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經過認真細致地調研,學校決定改變以往學校通過保潔公司保證學校環境衛生的做法,實行學校勞動衛生責任制,實現了對學生“從教育勞動到勞動教育”的轉變。具體做法是:首先,成立勞動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年級、班級承包責任制,指定專人負責籌劃并督查各班勞動工作的落實情況,班主任作為學生勞動的第一指導者,要對學生勞動進行細致地指導,并對學生進行勞動安全教育。其次,有學校德育處、教學處把公用區域,如道路、操場、綠化區塊等根據實際情況分解到各個班,以班級為單位負責各自區域的衛生和環境美化工作。再次是有學生自主管理工作小組,每天安排專人在老師的帶領下,對各班勞動情況進行檢查評分,為工作成果突出的班級頒發流動紅旗。
__市實驗中學開展“勞動教育”以來,學生們的勞動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正如一位七年級的同學所說:“在家里不知道拖地怎么拖,多么辛苦,可是在學校我學會了拖地,我體會到了媽媽拖地的辛苦,我以后在家也要經常拖地?!蓖ㄟ^勞動教育也轉變了絕大部分家長的觀念,通過召開家長會的調查看,96.2%的家長支持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并從孩子在家的表現看到了勞動教育的成果。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學生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帶著勞動工具到自己的包干區域去巡視,一有垃圾雜物就打掃干凈,并做好一天的保潔工作。負責自行車排放的學生主動去整理好自行車;負責綠化區的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自主進行種植和養護。良好勞動習慣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隨著環境衛生承包工作的進行,孩子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自覺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主動參與學校管理,一些好習慣也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養成。開展勞動教育以來,__市實驗中學每年節約辦公經費__萬元左右,使有限的經費更多地投入到為師生成長的服務中去。
【關鍵詞】 小學美術;德育;智育;體育;審美能力;勞動教育
小學美術教學是實現對學生審美教育,促進其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美術是直觀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悅性的特點。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小學生的行動易受情緒支配,美術教育不是用枯燥的說理方式,也不僅是教學生學習畫畫,而是通過學生的審美感受,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它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育已成為對小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美術教育對學生德育密切相關
豐富細膩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常常把生活中在頭腦里留下深深印記的一些事,在創作繪畫中表現出來。如《國旗、國旗、我愛你》描繪了我國體育健兒在比賽中獲勝,五星紅旗在空中徐徐升起,充分說明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欲于表現的責任感??梢娒佬g教育不僅能擴大小學生的聯想范圍和進行形象思維的能力,還能讓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受到教育。由此可見,美術教育不是以說理的方式而是以美術形象感染和影響小學生關心他人,熱愛祖國等情感,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
二、美術教育對學生智育發展不可缺少
美術是一種藝術,視覺是人的五官之首,是心靈的窗口。小學生認識世界始終圍繞著視覺形象而進行,繪畫正是這樣。首先觀察景物的形態、染色、結構、比例等因素,再加以藝術的描繪,把客觀景物畫出來,這樣反復實踐就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許多孩子調查表明,有繪畫能力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觀察力強。美術教育可以豐富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智力發展。所以,美術教育不僅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都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三、美術教育對學生體育有著直接的影響
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尤其是體操是健與美的有機結合,通過美術教育,提高審美能力,改善身體姿勢,提高體育的動作質量。既是體育的要求,也是美育的要求,實施美術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并運用對美的感受,更好地掌握體育技巧,如在畫國畫中,用筆是要講究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的和諧統一,使畫出來的畫有骨有肉,富有質感和動感;畫面要均衡對稱,多樣統一等形式美,對于體育運動、武術運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四、美術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尤其重要
美術教育在教學中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尤其是小學美術教育。孩子的心靈是天真無暇的,培養正確的審美觀不是說說就能辦的到的,孩子的想象力最強,他們的思維可以說是常人所無能比的。我曾經這樣說過:“給孩子一張紙他們就能把整個宇宙畫下來。給孩子一支筆他們就能把整個地球涂上染色”??梢姀男∨囵B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五、美術教育與勞動教育是緊密結合的
美術課與勞動課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對于提高學生的什么素質、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創造美的能力及樹立勞動觀念大有益處。
工藝美術課特別是手工制作課,學生能夠發揮自己地想象力把廢舊物品變廢為寶,使之妙趣橫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此外,受過美術教育的學生,為將來產加社會勞動,掌握勞動技術,特別是對產品的設計包裝等都有很大的益處。因此,美術教育與勞動教育是緊密結合的。
總之,小學美術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育融化在德育中,就成為追高上的美;融化在智育中,就成為理性之美;融化在體育中,就成健壯之美;融化在審美中,就是生活之美;而融化在勞動中,就成為創造之美。把美育同其他方面結合起來,就能在孩子們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因此,我們應當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特別是農村的美術教育更應該吧美術教育放到首位,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抓好美術教育教學工作,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美育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歡樂與益處。
參考文獻
1 李范 .論美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9年.
2 涂途.西方美育史話[M].紅旗出版社 ,1988年.
3 王冰麗 .充分發揮美術教學中的范畫用[J], 2009年.
4 陳江華 .重新認識兒童繪畫[J], 2003年.
5 著. 張圣華主編 . 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
6 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
7 魯熱著.羅順江、李元華譯.當代藝術[M].四川文藝出版社,1980年.
8 尹少淳.美術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9 朱謙之.文化哲學[M].商務印書館, 1935年.
10 鐘仕倫.西方美育思想簡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年 .
11 馬斯洛著. 林方翻譯 .人能達的世界[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12 單越明.中國美術教育[J],2007年.
13 杜衛 .美育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14 石磊 .學生能力的培養[J]. 2004年.
15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淺談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
郭 曉(河北省趙縣石塔中學)
【摘要】 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中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研究:要建立以自由為原則的教學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美的氛圍;要開發鄉土教材,拓寬美的欣賞渠道,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課堂效益。
【關鍵詞】 美術欣賞;教學方法;創新
從事普通美術教育的教師通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畫畫,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也不多。因此,在升學率還盛行的當前,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美術欣賞課感興趣,使課堂輕松、活潑且有秩序,這是擺在每一位美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作為普通中學的美術教師,要解決所面對的這一問題,除有待于教育大環境的改善外,還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把美術欣賞教學落到實處,使追求藝術素質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F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中學美術欣賞課教學創新進行了初淺的研究,以求教于大方。
一、嚴格遵循美術教學的原則
美術是選型藝術,也叫視覺藝術,它具有視覺藝術的直觀性和具體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現又是靜止的并對物質具有特殊的依賴性,從而決定了美術教學的特點。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思維的自主性、技能教學的實踐性、創造性思維的特殊性,以及個體操作與集體教學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學美術教學就是根據其自身的這些特點而確定了符合其自身規律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在我國古代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如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的“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等等?,F代又提出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系統性原則,量力性原則等等。他們當然都可以適用于中學美術教育,但美術教學畢盡因其自身的特點和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殊性,而教學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則。中學美術課的教學原則,是根據教學方針、教學的目的任務和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美術認識活動的規律提出來的,是美術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指導中學美術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認真貫徹這些美術教學原則,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各種矛盾關系,為矛盾的轉化創造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保證。
二、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美的氛圍
直觀教學是美術欣賞的重要特點,采用直觀教學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如何使藝術和科技互相滲透是提高學生審美文化素質的一個絕好的契機,多媒體教學以其絢爛多彩的表現形式,融欣賞、講授、示范為一體,聲畫同步,圖文并茂、生動直觀,既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我們知道,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在利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突出了主導地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則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的引導,加上學生的積極參與,使教與學雙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發揮。
美術欣賞課中,多媒體教學絢麗多彩的表現形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方面的共鳴,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適時地加進德育內容,這比一般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從以上事例說明: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深淺程度與課堂教學手段息息相關,教學手段越豐富,學生的認識就越容易深入,從而促進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三、開發鄉土教材,拓寬美術作品欣賞渠道
中國教育改革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全面發展學生素質包括提高學生審美文化素養,美術欣賞課具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功能。但由于各地區在美術教學基礎、美術師資水平以及美術教學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必然使美術教材具有較大的選擇彈性,才能保證其廣泛的適用性。我國歷史悠久,長期中形成許多鄉土特色的文化,其中美術也很具有鄉土性。為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振興家鄉、造福家鄉的情感,筆者根據教材的基礎內容和要求,對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補充,以適應本地區特殊教學的需要。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中,適當補充鄉土內容,既能充實教材,又能使同學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了愛鄉之情。
四、精講善練原則
中學美術教學多屬技能性的內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練、苦練,但每課時又只有45分鐘,要騰出盡量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不精講就完不成教學任務。“精講”,就是要求教師在作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少講,把所用之道理講清楚,把重點、難點講透,把方法、步驟和要求講準確,以達到指導“善練”的目的?!吧凭殹?,就是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有嚴格的訓練計劃、方法步驟,按質按量地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
貫徹精講善練原則,要求做到:
(1)明確所講理論與其指導實踐的關系,絕不能為講而講,更不能有與練無關的講。
(2)精講善練,講是關鍵。講的內容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認識問題,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去認真地多練、苦練,使練的方法步驟正確,達到“善練”的目的。因此,對“講”,一要求精煉、概括、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見和規律性的知識。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一個沒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識學問,也難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這里我們和廣大家長一起來討論一下:道德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怎樣進行?家庭德育主要內容和方法?
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
一、對嬰幼兒說“好”或“不好”
任何兒童在1歲以前,還不可能有道德判斷,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為。1歲以后,在兒童與兒童的交往中(游戲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觀察到各種積極和消極的關系。如為搶奪玩具而呈現的攻擊性動作,因失去玩具而放聲大哭等,這可算是兒童道德行為的最初形態。隨著兒童依呀學語,逐漸掌握語言后,道德行為就同時在成人的影響下,開始逐漸強化。如當兒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時,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詞語給予正刺激,或負刺激。這個過程,就可促使兒童不斷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會十分有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與此同時,兒童很自然地會認定成人贊許并說“好”、“乖”的行為是好的行為,而被成人斥責并說“不好”、“不乖”的行為是不好的行為,這就是嬰幼兒的最初的道德判斷。只是這種最初的道德判斷,僅僅只有“好”、“不好”兩大類而已。從兒童很小的時候起,就用合乎年齡特征的方法來培養兒童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對兒童以后的個性品質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義。
二、對學齡前孩子明確提出要求
學齡前兒童的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對事物已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評價,在道德行為方面,有了各種道德感的明顯表現,如:大些的孩子樂于照顧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謙讓玩具等。然而,學前兒童的道德感以及被這些情感激發出來的行為雖然多是真誠的,但道德行為的動機往往受當時刺激所制約,需要成人對其提出明確的要求。而且,學前兒童在道德判斷方面,還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受暗示性。有實驗證明,學前兒童對于道德觀念的理解還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大多數學前兒童常把英雄與混為一談。還不能將“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則上來加以評價。因此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讓孩子有實際的道德體驗。對良好行為進行練習是這個時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說教絕難奏效。同時,鑒于學齡前兒童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的特點,家長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三、對學齡期孩子要規范其行為,強化道德意識
學齡初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時期。因為,從這個時期開始,兒童正式有意識地參加集體活動,學習成了他們負有責任的主導活動,并且是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和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真正開端。有研究確認:自覺地運用道德意識來評價和調節道德行為的能力是從小學時期才逐步開始形成的。
學齡初期兒童道德意識形成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1.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對道德知識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本質的理解;2.從只注意道德行為的效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關系;3.道德判斷從受外部情境制約逐步過渡到受內心的道德原則、道德信念的制約。需說明的是,學齡初期兒童雖然形成和發展了道德意識、道德判斷,但并不能因此絕對保證他們一定會有良好的道德行為,因為,這一時期兒童言與行,認識與行動脫節的現象時有所見。因此學齡初期兒童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幫助他們把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動,還應注意的是,作為一個人的道德觀點、道德原則、道德感情相聯系的道德意識的高級形態——道德信念,也是這一時期兒童在已有的道德認識基礎上產生的,它是道德行為的推動力量。通過教育,可望使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小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從而表現出認真完成作業,用心聽課,遵守紀律等良好道德行為。
家庭德育的主要內容
一、愛心教育
具體講,愛心教育包括: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尊老愛幼等。
對孩子來講,進行這方面教育,應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培養他們的愛心。愛心教育要從孩子生活的環境開始,由近到遠、由淺入深、逐步升華。比如,先引導孩子愛家庭,愛父母,愛自己周圍親近的人,進而開闊他們的眼界,引導他們愛自己的家鄉、居住的街道和村莊,愛名勝古跡、壯麗山河,最后升華到愛祖國愛人民。
如今的孩子,大多獨生,得到了太多的關注與愛,可是很多家長卻常忽視孩子的愛心教育。不少家長認為:現在我們疼愛孩子,孩子長大后一定會回報的。其實不然,你從不教孩子愛父母,孩子從哪里學會愛你們?
愛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二、文明禮貌教育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修養、有道德的反映,許多國家把文明禮貌看作是國民教育的頭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禮貌,生活就會很愉快、健康,社會秩序也會更有保障,國家建設就能更順利進行。
文明禮貌教育具體有以下一些內容:1.禮貌用語。2.待人接物的禮節,如大人講話時,小孩不能隨便插嘴;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他人東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門。3.文明行為規則,如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果殼;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破壞公物等。
三、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讓孩子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中磨煉孩子意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學會勤儉節約等。
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勞動教育要先從自我服務開始,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自理。2.家務勞動,這是要求孩子逐漸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該主動去干點家務,培養孩子責任感。3.集體公益勞動,孩子入學后,應積極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社會上組織的勞動,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及社會責任感。
四、良好品格教育
誠實、正直、勇敢、毅力、進取心、自尊心等等,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一生對電學做出杰出貢獻的富蘭克林,從青年時代起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達到道德圓滿的勇敢而艱苦的計劃”,他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冊子,將“節制”、“誠懇”、“儉樸”、“正直”、“謙虛”等十三項美德記錄在冊,每項占一頁,并用紅筆畫成空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如果日間犯了某一項過失,就做一個黑點,記錄在相應的空格里,一星期換一本小冊子,他這一計劃一直堅持了五十多年,始終嚴格躬行。因而,富蘭克林的美德和他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樣,永載史冊,留芳百世。
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行。一個老是對親人、同事、朋友說謊的父親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實,不能說謊”是絕不會取得相應的教育效果的。因為他自己的行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啟蒙學校,要讓孩子品行端莊,父母要做出榜樣,以身作則。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戲中
兒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特征,而且,兒童對道德的認識也是從無到有,由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由零碎到系統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注意形象性、榜樣性、漸進性和針對性,而游戲、故事是兒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導結合,啟發思考,培養孩子言行一致
教導結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導行動相結合,使孩子切實達到言行一致。
有些家長,雖然也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看電影、電視、錄像,但往往不考慮孩子能否辨別其中的是非、惡善,不明確怎樣引導,讓孩子從中學到一些什么,而是聽其自然。這樣即使是有教育意義的文藝材料,也往往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現在家家有電視,家長常管不住孩子看電視,這就更需要家長的引導教育。如5—6歲的孩子看了武打片,如果不加分析,孩子只會對武打姿勢感興趣,容易產生一些副作用。
四、道德教育必須從小抓起
A.育其身,尤指使人體格強壯,健康成長
B.育其心,包括德、智、美三育
C.思想教育
D.政治教育
E.文學教育
7.2.在先秦儒家那里,審美活動為了實現的和諧是(CD)
A.人與自然的和諧
B.人與社會的和諧
C.天人關系的和諧
D.人際關系的和諧
E.人與自身的和諧
7.3.認為,美育和宗教相比(ABC)
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強制的
B.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C.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D.美育是永恒的,宗教是暫時的
E.美育是多元的,宗教是一元的
7.4.梁啟超在《論小說與群治的關系》中,認為小說對人的感化作用分為(BCDE)
A.化
B.熏
C.浸
D.刺
E.提
7.5.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的“四育”是(ABCD)
A.德育
B.智育
C.體育
D.美育
E.勞動教育
7.6.賀拉斯認為文藝的三個特性是(ADE)
A.真實性
B.虛構性
C.哲理性
D.情感性
E.形象性
7.7.歸納起來,美育的內涵有(ADE)
A.美育是人格教育
B.美育是性格教育
C.美育是心理教育
D.美育是情感教育
E.美育是藝術教育
7.8.下列表明美育是人格教育的是(ABC)
A.孔子以山水比德
B.屈原以芳草自喻
C.古之君子對梅蘭竹菊的精神認同
D.王維的“空山不見人”
E.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9.下列可以證明美育是訴諸感性的句子是(ABCDE)
A.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
B.豈獨山水,雖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
C.形象在美的領域占著統治地位
D.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E.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覽
7.10.美育的能動性表現在(ABE)
A.審美主體在美育過程中有著創造性,自覺參與其中
B.主體在審美中能有自覺的追求
C.美育可以潛移默化
D.美育訴諸形象
E.主體在參與審美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體現能動性
7.11.美育與德育的區別是(AD)
A.德育有外在強制性,美育從內心,從人的情感角度打動人
B.德育高于美育
C.美育高于德育
D.道德規范是一種嚴肅要求,審美感化往往使人親和
E.美育等與德育
7.12.美學家宗白華把境界區分為(ABCDE)
A.功利境界
B.倫理境界
C.政治境界
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
09(B)―0014―01
當前,學校正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然而,部分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不遺余力地為孩子智力投資,渴望子女成才,可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家庭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學校德育常規教育,阻礙了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偏差,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這種現象,學校也力不從心,家庭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盲區。
一、提高家長對家庭德育的認識
家庭德育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和必要補充,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孩子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與社會發生聯系,首先是從家庭這個渠道獲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基礎方面,特別是在早期教育中起著學校和社會難以起到的作用。為此,家長們一定要拋棄“樹長自直”和“順其自然”的思想。
二、家庭德育的內容
家庭德育的內容與學校德育的內容是一致的,但從家庭的特點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問題來看,應側重于以下幾方面:
1.“五愛”教育。“五愛”教育是家庭德育的基本內容。我國同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增多,青少年兒童好奇心強,又缺乏辨識能力,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對社會的競爭認識模糊,導致心胸狹隘,這必須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應該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對他們進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家長要經常創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觀條件,如讀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獲取各種信息。同時,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關心別人,進而關心和熱愛學校、家鄉、祖國和人民的崇高感情。
2.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家庭德育的重點,也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人的道德意識的形成在客觀上存在一個“先入為主”的規律,在孩子思想尚屬單純之際,給予正確的教育,兒童易于接受,易于形成習慣,易于穩定鞏固,可以為他們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打好基礎。要注意培養他們尊敬師長、禮貌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遵紀守法的優良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3.家務勞動教育。家務勞動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內容和手段。從幼年就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逐步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非常重要。必要的家務勞動不但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艱苦樸素的作風,也可增強他們的體魄。
三、家庭德育的方法
1.統一要求。家庭德育必須與學校德育緊密配合,統一要求。學校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系統化的品德教育,因此家長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與學校配合,特別是與班主任保持經常聯系,了解孩子的表現,克服重智輕德的錯誤做法。及時了解和掌握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理解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成員也要配合一致,如果孩子做錯了事,父親批評,母親護短,媽媽責備,奶奶撐腰,必然會使孩子無所適從,是非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