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3: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核心素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哲學思辨;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必須要承認,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我們和很多學校一樣,起初踟躕不前、裹足“不動”。而促使我們真正“動起來”的,是家長的一次投訴。
我校一二年級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兩節課,比其它年級少一節??紤]到孩子較小、放學又早,家校雙方都想讓孩子早點打掃完衛生回家,我們就依值日表,安排對應孩子的家長,到校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生,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快灑掃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來可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積極示范和啟示。但家長認為,衛生應該由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打掃,不應該麻煩家長。并因此投訴。
學校對投訴進行了及時回應,并溝通解決了有關問題,這一事件帶給教育者三點啟示:(1)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是全員的,不論職位;(2)勞動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須的,不論途徑;(3)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論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政策,深入開展、實施好“勞動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國少工委等多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今時已落地一年。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從基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觀察來看,勞動教育蓬勃發展的局面卻并未出現。雖有《意見》“落地”,但“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沒有“動”起來,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見》本身的宣傳、執行力度存在不足外,還有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
一、現時困難:“動”與“不動”,這是個問題
客觀來講,國家非常重視面向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并且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如學工學農、校外實踐、家務勞動、公益勞動開展是豐富而有效的。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發展,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在實踐中被虛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并成為今日常態。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變成了“動”還是“不動”的問題。推進勞動教育的主要困難體現在:
(一)學校方面
1.“課”動難。課時緊張,勞動與技術課程推進隨意性強,“被調課”現象比較普遍,“開齊上足”成奢侈品;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學科整合力度不夠,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師”動難。師資保障能力有限,缺少專職老師,兼職老師不能科學、系統地推進學科建設,專業水平亟待提升。
3.“生”動難。各種文化課學習(補習)、特長(興趣)培訓占用了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學生勞動熱情持續時間短,“表象性”勞動占據主導地位,勞動實踐的觀念亟待轉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亟待培養。
(二)家庭方面
1.思想變動難。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總認為孩子還小,勞動太苦太累,老是借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來包辦代替。
2.家校齊動難。家長都有自己多種多樣的家教理念,要使他們集體認同一個教育理念并實際行動,需要做大量細致而有說服工作。各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先進、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別,難以均衡。
(三)學生方面
1.勞動學習不足,家長示范太少,學生整體缺少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家長因為客觀上沒有時間或是主觀上輕視勞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機會少,對孩子的主動示范也很少。
2.勞動時間不足,勞動實踐太少。據一份調查顯示:僅以學生每天從事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例,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日本為0.4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也就是12分鐘。時間的絕對不足必然約束、限制孩子的勞動實踐,使其在勞動形式上趨于簡單重復,缺少多樣性。
(四)社會方面
1.尋找基地難。一是區域內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數量嚴重不足且建設質量總體不高,二是無償或低價面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須依靠學校自身去尋找、協調,制約因素太多,學校往往勉力為之或選擇知難而退。
2.整合評價難。及時、有效的評價對激發、保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逐漸內化為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當下學生社會層面的勞動,除及學校有組織地進行并實時納入學生的德行評價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徑的勞動均處于自發、自覺、自主的狀態,沒有評價標準,更未與學校現有的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動形式,納入評價又出現無法掌控過程和效果、無法確立評價主體和標準等實際困難。
3.制度支撐難。勞動教育在實際運行中還遇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沒有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約束或是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來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顒又С植恢С?、配合不配合完全憑著個人好惡、社會責任等情緒性因素來支撐,彈性太大,缺乏穩定性、規范性和約束力。
二、對癥有方:“動”與“不動”,這不是問題
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項目的推進都必須先解決“為什么做、做什么、怎樣做”三個問題。其中“為什么做”屬于思想認識的范疇,必須有堅定而一致的認識和態度?!兑庖姟返某雠_充分闡釋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將推動《意見》的落實作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南針”和檢驗實施勞動教育決心和力度的“試劍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困難在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就是尋求辦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經驗的過程。當前,學生缺少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力度不一、遲疑觀望;家長重智輕勞,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熱情不高……推進勞動教育困難重重。如何解決?當然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放矢,統籌推進。具體辦法有:
(一)整合三門課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堅持課堂是勞動綜合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我們實現勞動教育的課程是勞動與技術,該課程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一”“以生活為基本邏輯,組織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有與“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交叉甚至重疊的部分,我們要通過校本化的二次課程開發,實現三門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集聚優質資源,更好地達到課程目標。
(二)確立三個主體。現時的勞動教育在主體認定上隱約是“雙主體”,但同時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學科推進上,“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老師是當然的落實主體,但缺少主體責任、評價要約和具體標準。班主任是潛在的落實主體,因為很多的勞動意識培養、勞動技能習得和勞動教育實踐等工作需要通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來組織實施,但同樣沒有主體責任。而從勞動教育的內容設置來看,家務勞動是關鍵的環節之一,也是勞動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而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環。所以我們在加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確立學科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家長等三方位落實主體,并設定相關責任。
(三)形成三方評價。以往的評價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且參與主體多是班主任,而標準則是憑著學生參與班級值日是否熱情、是否認真、是否主動等定性標準(主觀印象)來制定,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同為落實主體的學科教師和家長,失去了評價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評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在這一點上,學校要用規范的形式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等三方評價主體銜接好并將評價要素、評價標準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參與的、既重視結果也看中過程、兼具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成長性評價指南。
(四)培養三種意識。即,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技能,更要從培養勞動素養的角度,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牢固樹立“勞動光榮,人人參與”的躬行意識、“珍惜勞動成果,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節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意識,努力營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體的事情爭著干、家里的事情幫著干、公益的事情搶著干”的氛圍,形成風尚。
(五)建好三個基地?;厥呛粚嵆B培養和實現整體提升的有效載體。班級和家庭要基于學生個體在班級(孩子個體在家庭)的義務,分給勞動“責任田”,建好“責任基地”。職能處室基于學生個體價值實現和道德成長的需要,要劃出“愛心社區”,建好“小雷鋒基地”。學?;趯W生勞動實踐和整體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尋找“試驗田”,建成“校外成長基地”。通過上級指導、學校定制、意向調研、簽訂協議、認可掛牌等程序,將校外基地建設高標納入學校管理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課程建設理念,實現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和效能化。
三、務實推動:“動”與“不動”,都不是問題
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造。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重視和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既是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大國工匠”的召喚,也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加強勞動教育,“動”的是從培育勞動素養的角度務實行動,下力氣解決“如何盡早動起來”和“如何動得更好”的問題?!安粍印钡氖鞘冀K堅持“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諶面發展”的基本原則,抓好“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和鼓勵家務勞動”四環節。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推進校本實施,相關課程“真落實”。課程實施是“本”,要做好四個“一”:做好一個整合,即在有職能處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課)學科老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參與的環境下,把勞動與技術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與科學課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題的內容進行校本整合,使課程實施處在學校視野下,增強執行的力度。
開發一本教材,即開發《我愛勞動》校本教材,將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成果評價等內容涵蓋其中,并根據低、中、高年齡特點使教材體現階梯式成長的特征,使學生“學有所依”“行有所獲”,教師“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訂一份意見,即制定基于學校的《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學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進行目標和原則定位,在實施中明確工作細節,突出機制保障。
申報一個課題,即通過省級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少先隊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來推動和保障課程實施,使課程的實施全程都在科學、明晰又正確的路上。
(二)設計勞動崗位,校內勞動“真豐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體驗是習得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素養的重要渠道。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共8個崗位來滿足學生需求:
1.責任型崗位。是屬于義務性質(任務性)的,人人都要參與。包括:
(1)衛生保潔,主要勞動形式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潔區打掃、蛛網清潔、污漬清除等。
(2)班務保持,主要勞動形式有圖書整理、講臺整理、桌凳整理、灑掃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獻型崗位。是屬于志愿性質,個人有強烈意愿并獲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參與。主要服務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崗,隸屬“五小”團隊,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車輛停放區域的車輛排放、班級飲用水保障、學校平地的衛生保持、衛生環保宣傳等。
(2)小雷鋒社區,主要職責是做好學校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開放書吧的管理、低年級班務勞動支持、校前區左右30米衛生維護等。
(3)紅領巾綠地,主要職責是學校綠地的雜草拔除、樹木花草澆水、為花草樹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崗位。遵循自愿原則,但帶有集體組織性質,有一定的約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塊田”種植(園藝)展示(結合科技節)、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紅領巾、刷鞋、疊被子、整理圖書等)等。
(2)勞動競賽性的,主要有清潔區打掃(團體)、植樹(團隊)、水果采摘(團隊)、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釘紐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等。
(3)特長展示性的,如編織、縫紉、木工、陶藝等。
(三)聚合區域資源,校外勞動“真常態”。校外勞動有廣闊的智源和資源,對加強勞動教育起著“加速度”的作用。我們與素質教育基地合作,組建校外成長基地,通過“學校定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素質體驗項目中;我們將全國、省、市勞模和校前區的保潔責任人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國旗下講話和共上少先隊活動課,增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需要,我們春、秋季各開展一次全員性外出的勞動體驗活動,并形成體驗報告;結合少先隊尋訪活動,我們走進家鄉創造創新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區域優質教育和實踐體驗資源的聚合,校外勞動體驗正為勞動教育深入推進提供成功樣本,為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插上翅膀。
(四)鼓勵家庭參與,家務勞動“真融入”。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家庭參與是勞動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視的“測謊儀”。一方面,我們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爭取和盡量多的家長達成共識,為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家長委員會,首先獲得他們對學校有關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的支持,進而把聲音傳播向更多的家長;再者,我們明確并公示學校勞動教育安排中有關家庭、家長參與的內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勞動教育,家務勞動真正融入勞動教育。
(五)重視欣賞激勵,評價手段“真創新”。及時、恰當的鼓勵和欣賞對于激發興趣、保持熱情有著積極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創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形式更能放大這種效應。一方面,我們繼續用好雛鷹獎章、“好少年”評比、“好隊員”評比等傳統有效評價手段;一方面,我們通過“勞動小能手”“最美小雷鋒”“小小勞?!钡缺碚煤徒o家庭發喜報、家長給孩子發獎狀(獎勵)等形式,及時發現、欣賞和肯定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勞動和善于勞動創造的榜樣和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人人重視勞動、人人參與勞動、人人贊美勞動的積極氛圍。
以上為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的一些實際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發大家討論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其中,關于勞動意識的培養被作為六大素養之一,在“實踐創新”層面的第一條予以凸顯,其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這為務實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導和生長沃土。
當然,無論是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在學校教育行政層面,我們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何運用行政力加強資源開發,推動一批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如何制定督導評價標準,引領區域內的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專業化實施水平?如何用“規矩”的形式來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施問題?等等。我們相信,伴隨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必將為更好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起到助推作用,這都是我們共同關注、期盼和樂見的。
參考文獻:
[1]劉宇.學生課程參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4]陳瑾.“更兒童”的課程:階梯式課程的深度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冀曉萍.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創新高素質人才培養途徑: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本刊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勞動鋪就孩子美好的未來: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三xin”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5(5).
關鍵詞: STS 技術教育 科學教育 社會教育
在2016年5月的講話中提到“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F階段科技創新的實現,要依靠全體公民科技素養的普及和提高。因此在中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科學與技術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另外,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遇到未知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與中學階段的技術素養的培養息息相關。因此,在中學技術中融入STS教育,促進社會的發展刻不容緩。
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和社會(Society)的簡稱。它與傳統的單科教育目的不同,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培養公民的科學技術素養,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有所應用。STS重視科學、技術、社會與所有的學生之間的關系,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重視科學的價值取向,從事任何科學和技術工作的人,應考慮社會影響、社會責任,考慮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結合我國的教育國情,筆者提出幾點我國中學實施STS教育的目標:
一、提高科學意識,培養正確的科學觀
科學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在STS教育中進行社會和科技前沿科學教育,充分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了解世界的技術改造??茖W教育包含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理解和解決問題,在長期的實踐和學習中能夠形成正確的科學發展觀。中學的科學教育既要滿足科學發展的需要,又要滿足社會和學生發展。國家、社會和學生對科學教育的需求,最終依托具體的科學教育課程實現。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收獲知識的積累,還要有正確的科學態度,學會科學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了解科學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在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真實的情景、真實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輔以教師主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意識??茖W意識的形成,必須有一定量的科學知識積累。學習科學知識,完成知識的積累是科學意識形成的必要條件。最后,訓練科學的思維方法,讓科學思維變成一種習慣,是科學意識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師要教學生“漁”,幫助學生成為“漁夫”。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智力水平上,大部分學生都是一樣的,學生的差異源自于教師的教法和教學的內容。我們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科學意識,能正確地觀察事物,用知識創新地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提高技術意識,培養正確的技術觀
我們的中學技術教育起步較早,但在STS教育進入中國前,中國的技術教育主要表現為勞動教育和職業教育。新課改后,特別是高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技術教育進入大家的視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科技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人類社會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技術創新,工業革命、電力革命和科技革命都促成重大的技術創新,從而引起社會的巨大變化??傊?,技術是一種創新的人類活動,它是通過知識和資源的利用,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世界的客觀現實發生變化??梢哉f,技術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學生的技術意識,培養正確的技術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提高社會意識,培養正確的社會觀
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學習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觀。社會實踐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產活動,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核心活動。社會實踐和STS教育的結合,體現了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闡明了社會實踐的意義。
人在社會實踐中可以得到教育和發展?,F在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社會意識教育具有明顯的特點: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思想簡單,看問題更為片面,自我控制能力弱,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中學生內容的社會教育是非常特殊的,首先要培養學生道德教育的基礎,如在學校,學會尊重教師和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在公共場所,要尊重他人,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財產,關心他人。此外,學校還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讓學生感受周圍的人和事,創造更多的接觸和了解社區的機會。
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形成正確的社會觀,教師和家長應共同努力,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社會觀。學生社會意識的教育可以通過技術教育和實踐活動的體驗,讓學生全面了解社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意識。
四、重視德育教育,培養正確的道德觀
2016年下半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無論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階段都要開設技術課程,并開滿課時,安排學生參加一定數量的實踐活動。當前由于種種原因,中小學生缺乏勞動意識,淡漠勞動觀念,甚至出現一些學生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很多地區的學校經常占用技術課,減少技術課時,有的把勞動當做懲罰手段,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一些家庭,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切實加強中學勞動技術教育?!兑庖姟芬?,義務階段要開設好綜合實踐活動和技術教育課,高中階段開好通用技術課,并保證課時。有條件的地區還應該開設技術類課程的選修課程,豐富學生的STS體驗。
宜昌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
一、考試性質
宜昌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是初中畢業和高一級學校招生合二為一考試。它具有以水平(畢業)考試為主、兼備選拔(升學)考試的性質。
二、考試方式
1.語文、數學、英語:實行紙筆閉卷和分卷考試。物理和化學、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地理和生物實行紙筆閉卷和合卷考試,分別計分。
2.英語聽力口語:與筆試分開考試,采用人機對話的方式,實行電腦評分??荚嚪譃椤盎卮饐栴}”、“聽后選擇”、“聽后記錄并轉述”以及“模仿朗讀”四個項目。
3.體育與健康:采取過程管理評價與目標效果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即七、八、九年級平時考核和中考統一考試兩部分綜合評定。平時考核由學習態度和體育課學業水平成績兩部分組成;統一考試分為中長跑測試、力量測試和技能項目測試。
4.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與筆試分開進行,采取現場操作方式單獨組織考試。其中物理和化學采用合卷,分別評分??忌F場抽簽確定考題,成績當場評定,合格即得滿分。
5.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標準化考試,采用五科合卷機考的方式,實行電腦分別評分,成績當場呈現。主要考核學生初中階段“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
三、考試計分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與健康以原始分數呈現,各科總分值分別為: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實行筆試(80分)與聽力口語(40分)分開測試;物理80分,實行筆試(70分)與實驗操作(10分)分開測試;化學50分,實行筆試(45分)與實驗操作(5分)分開測試;體育與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級平時考核成績各計5分,中考統一考試成績計35分)。
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級呈現,各科卷面總分值均為100分(其中生物筆試90分與實驗操作10分),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為A、B、C、D四個等級呈現。其中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分別對應30分、25分、20分、10分,計入總分。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三門科目考查,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四、考試時限
語文150分鐘。數學和英語各120分鐘,其中英語筆試90分鐘,聽力口語30分鐘。物理和化學(合卷)筆試共150分鐘,理化實驗操作(合卷)30分鐘。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合卷)共90分鐘。地理和生物(合卷)共90分鐘,生物實驗操作20分鐘。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計100分鐘。
五、考試時間
注:1、體育與健康科目平時考核時間安排在七、八年級下學期和九年級上學期。
2、2019年八年級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22日下午。
六、考試組織
1.考試命題
宜昌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由宜昌市教育局組織統一命題。命審題工作實行集中封閉式管理。
2.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嚴格按照各學科《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確定的課程內容,同時參考現行學科使用版本教材。學業水平考試注重考查學生九年義務教育的積累,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重視發揮考試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試內容中融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和勞動教育等內容的考查。
3.考務工作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和生物等筆試學科考試和聽力口語考試,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試辦公室統一組織,各縣(市、區)教育局實施。
體育與健康測試,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機考學科考試,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試辦公室制定統一的考試辦法,各縣(市、區)教育局組織實施,各學校家長委員會選派代表全程參與監督實施。
七、考試成績運用
1.在用于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時,參加全部學科學業水平考試并取得成績,與完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一并作為取得初中畢業證書的依據。
[關鍵詞]導游基礎知識 教學改革
培養創新應用性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特色和具體任務,這就要求高校在建設應用型學科專業和教師隊伍的同時,更要加強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材、教法等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改革應從社會需求出發,突出“應用性’’特色,尤其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為滿足示范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材、教法等建設的要求,擬對應用性旅游專業的核心課程《導游基礎知識》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期達到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要求。
一、課程內容與基本要求
《導游基礎知識》簡要介紹了中國歷史小常識、中國旅游地理、中國民族民俗、中國四大宗教、中國古代建筑、中國古典園林、中國烹飪主要菜系、中國風物特產、中國臺、港、澳地區概況、中國主要旅游客源國概況、對聯和古詩詞等方面的知識。
本課程為旅游教育與服務管理的專業必修課,旨在為學生能在畢業之前順利通過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相關課程的考試提供幫助,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人文素養,為其以后的導游實際工作進行知識上的準備。
二、課程的特點
本課程屬于知識性課程,是旅游教育與服務管理學生學習和掌握導游基礎知識的專業課程,與《導游業務》、《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文學常識》一起構成導游考證的主要課程。與一般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內容包括歷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園林、飲食、有關國家概況、楹聯等,涉及面廣,要求任課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
(2)知識點較多,記憶難度大。由于是考證的需要,學生感覺只需要在考試前背住就可以了,所以存在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深入思考、考前根本不復習、考后全忘光的現象,需要教師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記憶;
(3)內容較淺顯,理解難度不大,聽著有意思、感覺也很簡單,學生不會深入思考其所形
成的歷史背景原因,更難以將其運用于實踐中,因此,達不到開設該課程的目的,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4)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展示;
(5)由于大綱和試卷容量要求以及考試時間的限制,考試不能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就無法從考試結果中得到更多有益于教學改革的反饋信息。
三、傳統課程模式的弊端
(一)教學方法單一,理論聯系實際不夠
很長一段時間,《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基本上沿用高等院校的一貫做法,在教學內容上多是按照教材的編排和順序進行純理論的講授,多是以老師為主,忽略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材使用上使用考導游證的教材,讓學生只要記住,考試能考到就可以。這顯然與應用型本科培養的目標不符,無法培養出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強的學生,更無法適應企事業單位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設備手段落后
目前,從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看,還是比較傳統的。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對校內實訓設備和校外實訓基地有較高的要求。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只是少數院校的嘗試,還沒有廣泛實行,校內實訓條件多是使用的多媒體,讓學生自己制作PPT進行導游詞的講解,沒有將最新的導游虛擬模擬軟件等新技術應用到教學中。
(三)課程考核方式陳舊
考試是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考試,既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又可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傳統的考試方法往往是偏重知識測試,忽略能力考核,考核多采用平時成績(10%)+期中考試(30%)+期末考試(60%)的方式。這種方法無法往往是偏重理論知識的測試,忽略學生技能和素養的考核,無法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學生的要求。
四、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導游基礎知識》的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開設實訓課,使對導游基礎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導游講解,改變了過去學生學習本課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盲目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會記不會用,會考不會導(游)的現象。
(一)以知識儲備為基礎的理論講解
1 新課導入。學生只有在對課程產生興趣后,才會有探究知識的欲望,才能集中注意力,把中心移到老師的講授中。因此,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是必要步驟。在每節課的導入環節中,可以用多媒體、互動對話、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或者是講故事等手法,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
2 授課過程。教師在授課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法、互動教學法,讓學生掌握旅游基礎知識,并加以融會貫通,增強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同時,應注重課程連貫性,讓學生明白需要掌握什么樣的理論知識,才能針對不同的游客講解,讓游客滿意,同時解決帶團中遇到的問題。
在設計每一個教學項目時,可以從旅游欣賞角度來設計“模擬旅游”的情景。即結合每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通過多設計精美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逐漸進入到旅游的情境中來,讓學生獲得認知和情感的“真實”體驗,主動地去思考、學習。這種方法可以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優化了課堂效果。
此外,還可以結合相關專業知識,采用專題教學方式,開展討論,活躍學生的思維。選擇的專題應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科學性和實用性,追蹤旅游發展的大事和焦點,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和趨勢。比如目前可以關注的專題有2012年中國旅游宣傳主題“歡樂健康游”、善行旅游創新理念等問題。通過這些專題的探討與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可以及時有效地掌握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狀況,
3 課程總結。一堂好課應該包括一個精煉的小結,一個好的小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傳神效果。課程總結不能流于形式,而應針對所講授的重難點、知識點再次強調,讓同學更好地吃透難點、把握重點,鞏固課堂成果。
4 課后作業。由學生收集課程相關的圖片及相關內容,設計PPT講解的內容、撰寫導游詞。課后作業檢查了學生對導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學生導游講解的能力,以幫助學生提前進入職業角色,以更好地適應日后的工作崗位。
(二)以培養技能為宗旨的實踐環節
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實踐活動方法和形式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原則,以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導游服務為出發點。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 導游基本技能實訓。導游員的服務技能可以分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兩類。導游服務需要的主要是智力技能,即導游人員同領隊協作共事,與游客成為伙伴,使旅游生活愉快的技能;根據旅游接待計劃和實情,巧妙、合理安排參觀游覽活動的技能;隨機應變、生動精彩的導游講解技能;靈活回答游客的問詢,幫助他們了解宣傳旅游目的地的宣講技能;合情、合理、合法地處理各種問題和游
客投訴的技能等。因此,在導游基本技能實訓中,可以將這些要點設定一個成績評定的標準,再加上導游員的儀容儀表、語言表達、講解知識等,共同構成訓練學生的導游基本技能考核標準。
2 模擬導游實訓。模擬導游實訓,需要用到導游實訓室。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導游實訓方式有以下兩種:虛擬技術導游模擬室,運用3D環幕放映系統進行景點講解實訓;旅行社實訓基地,真實的進行旅行社經營實戰訓練,同時可以兼具經營功能,服務于高校的師生。在實訓中分小組進行練習,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同時,還可以借助錄播系統,錄下自己真實的講解和服務過程,讓同學在經過老師的點評之后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促進學生自身導游講解和服務能力的提高。
3 導游技能大賽。導游技能大賽,展示了高校旅游專業學生的風采,激發學生對旅游的熱愛,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同時也檢驗著高校教師的課程教學是否和行業密切聯系,是否按照行業標準來引導教學。因此,應鼓勵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旅游局以及旅游院校等單位舉辦的導游大賽,同時固定每年舉辦一次學校的導游技能大賽。這樣,通過導游技能大賽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既起到了示范教學的作用,也反映了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于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賦予了專業教學新的內涵。
(三)以提高素養為目標的考核方法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改革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與教學評價制度,改變以考試分數、考核等級作為衡量教學成果唯一標準的做法,拓寬評價思路,制訂有利于提高學生素養的切實有效的考核方式。目前,大多數高校課程考核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期末理論考試或者集中理論加技能的考核方式。這種考試成績偶然性很大,無法真正考核學生的素養。因此,應該采取全程考核的方法,使考核分散到教學的每一個過程。在講解每一個具體的教學項目或章節中進行技能考核,期末形成總的技能考核成績。在總評中,實踐技能所占的比重要比理論所占的比重大。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大量導游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參與課程的基礎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素養有更快的提高。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導游基礎知識》的課程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精心設計講授和實訓的內容,使實踐教學環節體系完整,技能訓練效果明顯,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滿足社會之需要。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編.導游基礎知識[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8
[2]周密,趙西萍.旅游專業情景教學及效果評價[J]旅游學刊,2003,(S1):46-48
關鍵詞:全面 和諧 發展 素質教育 生活教育
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向往的?教育怎樣為創造美好生活盡力?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認為,在21世紀,“為了與其整個使命相適應,教育應圍繞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可以說,這四種學習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边@四種學習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
這就是說,21世紀課程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必須指向學生的積極主動發展,這種指向是新世紀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要求。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
在邁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的新階段,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旗幟和行動指南。
人的素質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思想品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在當代社會,教師的第一職責應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學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傳播知識。
我國歷來比較重視“德”《論語》強調“為政以德”;《三字經》里有“教之道,德為先”的說法。由于我們正處在新舊世紀,新舊體制交替時期,中西文化相互激蕩,市場經濟帶來某些負面影響,再加上當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交往頻繁,使得每個人的思想品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當今,一個人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經成為人的事業成敗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蘇霍姆林斯也認為,道德教育是全面發展焦急的靈魂,關系到一個人終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智育,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傳授知識和積累知識,智育的主要目的是發展智力。智育包括獲取知識,形成科學世界觀、發展認識和創造能力,養成腦力勞動的技能,培養對腦力勞動的興趣和要求,以及對不斷充實科學知識和運用科學知識于實踐的興趣和要求。
勞動是人的個性和諧全面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和諧全面發展、富有教養、精神豐富、道德純潔——所有這一切,只有當他不僅在智、德、美和體的素養上,而且在勞動素養、勞動創造素養上達到較高階段時,才能做到?!薄昂⒆拥闹腔鄢鲈谒氖种干?。”
學生的內在的精神力量,即學生本人樂于接受教育追求進步的要求和愿望,是學生能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要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要讓學生學會與自己對話。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人類和個人的知識的媽媽都是行動。行動產生理論,發展理論。行動所產生發展的理論,還是為的要指導行動,引著整個生活沖入更高的境界?!?/p>
這些行動都是融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質》一文中提出:生活有六大特質,即生活的、行動的、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系的。
“生活教育,是叫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p>
“生活教育”,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已經提出的教育理論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素質教育”則是中國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近幾年才提出的一個教育目標和實踐問題,但二者仍有許多相通之處。
從教育目的來看,“生活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宗旨都是著眼于全社會、全民族利益的。
從教育觀來看,向傳統教育挑戰,同“應試教育”決裂,是“生活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共同特征。
從教育內容來看,“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薄吧罱逃痹趯嵺`中把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營造一個具有“健康之壘、藝術之環境、生活之園地、學術之氣候、真善美之人格”的“和諧教育”。⑧所有這些都對《綱要》所講的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綜上所述,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寶貴的教育財富,我們應“以陶為師”,認真學習和借鑒“生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銳意改革,不斷地探索和創新。
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現代人才素質賦予了新的內涵。其中主要包括:開拓創新精神、自主性、參與意識、協作精神、效率感等具有時代特征的現代人的品質。
每一個個體都是社會中的個體,只有融入社會,才能煥發出奇異的光彩,而社會中的個體又必須突出個人的創造性,這樣社會才能具有活力。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并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灌輸和管理,它的更深層次的涵義應是發現、發掘和強化學生的創造潛力,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造就大批創新人才。
崇尚科學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廣泛深入地開展科學教育。
今天,改革開放為教育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教育技術,胸懷祖國,方眼世界,培養出適應21世紀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書目:
①帕夫雷什中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②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關鍵詞】中國人 正確洗手 科學素養 中學生
2011年10月15日是第四個全球洗手日,衛生部了我國首個《全國居民洗手狀況白皮書》。白皮書稱,對北京、遼寧、浙江等5省市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的正確洗手率僅為4%。洗手關乎身體健康,我國國民的正確洗手率如此之低,又能說明哪些問題?媒體、專家認為:“九成中國人不會正確洗手折射出中國人的科學素養匱乏?!?/p>
前不久,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與前些年相比雖有提高,但仍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換句話說,也就是近97%中國的公民不具基本科學素養。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思考:關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話題曾經一度熱遍全國,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一部分人為此陷入焦慮、狂躁的情緒無法自拔,甚至患上抑郁癥,也有一部分半信半疑,認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還有一部分人則堅決不相信,但為什么不相信,卻很少有人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我們再來想想,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相信張悟本的“吃綠豆能治百病”?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相信道長李一的“蓋世神功”?
凡此種種都有共同的話題,就是中國人的科學素養偏低。從世界各國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的主要措施來看,主要集中在正規教育中的科學教育,從我國對于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的現狀來看,能起到真正作用的,也是學校里的正規教育。因此,中國人的科學素養偏低,說明我們的學校教育出了問題,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目前,我們中學生的科學素養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科學知識局限于教科書中,實驗能力、動手能力不強,科學知識運用能力差,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有待加強等等。導致中學生科學素養偏低有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社會重視不夠。長期以來,社會一直都沒能讓公眾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即科學素養是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也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
二是經濟因素的影響。經濟是提高公民自身科學素養的驅動因素,公民科學素養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也較高;公眾科學素養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較低。
三是媒體娛樂化傾向。快男、快女等各種選秀節目收視率極高,說明我們進入一個娛樂化的時代,報紙、電視、網絡吸引人眼球的更多是官員、明星的事兒。在當下的新聞和信息流動中,與科學相關、去探索自然界真理的內容比較少,吹捧有權人、有錢人的新聞信息多,這樣久了人們對知識就不怎么推崇了。而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中,科技類節目時間已經超過20%。
四是應試教育的因素。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驅使下,學校追求的是升學率和考試質量,中學生的科學素養不能真正意義上得到提高。
《2010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年報中國科普報告》指出:科學素養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有利于提高公民獲取和應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是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全社會要關注、重視中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國家、社會應營造良好科學氛圍。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高素質的國民,離不開科學精神的浸染,一個公民科學素養處于極低水平的國家,沒有強大可言。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從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的程度這三個方面進行測度。我國公民科學素養偏低,那么,國家就應從公民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這三個方面下功夫,制定出臺一些有效的、可持續性的措施,大力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營造一個良好的科學素養的社會氛圍,學生的成長是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種良好科學氛圍中,學生會被潛移默化,學生的科學意識也會隨之提高。
2、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強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覺得應該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個內容明確寫進綱要,這樣更能得到國家、社會、學校的重視。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大光也是這么認為的,他說:歐美國家都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科學教育體制改革,像英國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第一次把科學列入小學生核心課程,把技術列為輔助課程。美國科學家在1985年提出《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科學教育改革綱要,這個綱要引發了美國科學界對整個科學教育體制的徹底改革?!?061計劃”、“科學素養基準”、“美國科學教育標準”、“美國技術教育標準”,都是由此而來的。更重要的是,美國不僅僅制訂教育標準,還落實到了具體的教育課程上。比如“2061計劃”一經提出,就得到教育界的支持,同時與科學界合作改革科學教育課程。
3、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吨袊嘶究茖W素養調查報告》指出:2010年,我國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為:電視(87.5%)、報紙(59.1%)、與人交談(43.0%)、互聯網(26.6%)、廣播(24.6%)、一般雜志(12.2%)、圖書(11.9%)和科學期刊(10.5%)。與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個百分點。大眾傳媒參與科技傳播是一種國際大趨勢,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中,科技類節目時間已經超過20%。我國近年來,電視中的科技節目播出時間也呈上升趨勢,大眾傳媒進一步參與科普活動還有很大空間。可見,媒體與公民的科學素養有很大的關系,應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下大力氣開展一些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活動,不要被功利化、娛樂化所左右。
【關鍵詞】:技能培養;實踐;教學方法
1、課程特點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物業管理專業的《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識圖能力、房屋構造認知能力,為學生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和學習專業核心課程打基礎。教材內容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建筑構造”;第二部分“建筑識圖”。傳統職業教育在教學現象上的特點有:一是內容主要以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為重點,二是方法以教師授課和學生記憶、理解為主。而大部分學生由于初中成績較差,對學習沒有上進心,對全新的專業課程學起來既新鮮又費力。教師的教學手段多是課堂授課,主要載體是大量的文字和輔圖片、視頻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滲入則十分有限。學生多數時間被淹沒在抽象的知識點、大量的專業術語與名詞中,尤其建筑構造部分,包含諸多構造做法和工藝,內容復雜,數據量大且易混淆,專業性強,對沒有施工現場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說,構造做法多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知識體系不扎實,學習積極性不高,收效不理想。做為教師,應突出知識和技能,盡量做到將知識與技能相結合進行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應用教學手段,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強調技能實踐的重要性,利用學生樂于動手操作的特點,1是用橡皮泥做建筑物分部分項的簡單模型,(梁板柱等)最后利用專周實訓制作建筑模型2是改變教學方法,先做后學,讓學生先繪制16張建筑圖形,在進行講解。將教學重點放到崗位所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上,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實踐操作達到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目標。
2、目前中國建筑識圖和構造課程中的問題點分析
實踐證明,整合之后的教材缺乏了整體性及系統性。教師目前因為教育進行改革,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選擇的上較為靈活,最大化調動學生的主觀思考能力,教學需要使得學生明確操作中的具體思路,需要將教學變得更為合理化。
3、項目教學法應用于建筑識圖和構造課程
項目教學法的本質是使用模擬項目的模式進行教學。就是人們說的使用一個完整的方式對問題急性解答,教學的問題需要使得學生可以通過新思維明確教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將自身定義為一名導師,教材項目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對于項目的分析,將自身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設計和探討,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內容開展方案的設計和實踐最后進行評價。項目教學法在實施中仍有很多的漏洞。實踐中無法引入其他案例進行教學。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自主探索能力發展,學生在對于一個問題出現疑問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回答。建筑識圖和構造課程作為面對著當今學生的重要課程,將制圖環節及計算機技術進行尖端結合,使其成為較為靈活化的融合,最終成為較為實用化的課程。課程不僅是重要的,同時也是較為專業化的。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項目教學法將知識點之間進行結合,隨后將其進行分解,綜合及分解。最基本就是將知識之間的聯系分開。教師的教學可以以學生先行自主學習,然后再進行教學,教學法的根本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進入教學環境。并且教師也有很多的時間對于學生的學習進行觀察。
4、項目教學法的項目化應用
第一,項目教學法使用是為了解答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該目的的達成需要教師積極提升自我水平,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拉近,日常加強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將教學的項目進行分析后,將其代入項目教學法的任務中,讓學生積極自主進行學習。通過制作模型,不斷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激勵。對學生進行任務的時需要聯系實際和日常,使得學生感受到知識就在日常中,明確知識的作用性,每位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教師將技能考核和教學進行融合,考核明確學生的技能和知R掌握程度,教師可以根據考核結果更好地將教學優化。第二,《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教學內容項目化,可以讓學生明確知識點關系到的項目內容,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加入項目教學法中,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專業技能。第三,教學將建筑識圖和構造課程教學任務進行更深層次的分解,依據課程的分解對于任務開展較為合理性的分配。第四,考核可以反映出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根據考核的內容進一步完善化后續教學內容,保障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將教學更加完善化和課程內容相符的評價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的各項自主能力發展,同時可以使得學生獲得專業素養的提升。
5、實踐教學的效果
5.1增強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
5.2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由死記硬背變為勤動手,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生不再對課程感到抽象和茫然,“做中學、做中教”,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本課程與崗位能力的緊密聯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結束語: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較為科學性的教學方式,其作為一種將各種教和學進行融合的教學方式,作用在于讓學生加強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進一步鞏固,探索新知識,在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同時養成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相信以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該技術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