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3: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銀行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年金業務
一、國有商業銀行在企業年金中的定位
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各金融機構在企業年金市場上的角色定位如下表:
表中:A=商業銀行;B1=保險公司;B2=養老金公司;C=證券公司;D=資產管理公司;E=基金公司;F=信托公司等。目前,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格認定,商業銀行在企業年金制度中承擔受托人、賬戶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項職責。
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年金業務發展現狀
(一)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年金業務行業現狀分析
1、政策層面的制度機遇
2013年,我國企業年金的政策制定管理部門陸續出臺了有關擴大企業年金投資范圍、信息披露、合同備案、數據交換等多個文件,對推動企業年金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改革及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均在深度推進中。
2、經濟層面的支持保障
(1)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推動企業年金需求。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與發展,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以北京市為例,從2007 年到2012 年社會平均工資從4 萬元增長至6.3 萬元,漲幅57%。
(2)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年金業務發展。2013 年12 月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了《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103 號文),標志著我國企業年金稅收制度與國際慣用的EET 模式接軌。
(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年金市場情況分析
1、受托市場分析
隨著我國企業年金市場的快速發展,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受托管理基金規模從907.44 億元迅速攀升到3413.87 億元,增量超過2500 億元,增幅達到276.2%。
2、賬戶管理市場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管理個人賬戶從1116 萬戶增長到2002.3 萬戶,增長886萬戶,增幅79.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國有商業銀行管理個人賬戶數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國有商業銀行管理個人賬戶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3%,略高于全行業的復合增長率1.6%。
3、托管市場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托管基金規模從1974.89 億元增長到5793.87 億元,增長3819 億元,增幅193.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國有商業銀行托管基金規模也呈現直線增長態勢。
綜合以上分析,國有商業銀行在企業年金賬戶管理市場領先優勢明顯;在企業年金托管市場始終占據領先地位,但必須時刻警惕股份制商業銀行挖轉存量優質客戶才能繼續保持目前的優勢。
三、商業銀行年金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分析
商業銀行在企業年金市場的競爭對手主要包括: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一)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可能是商業銀行在企業年金市場中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之一。因為保險公司以年金保險的方式最早進入了企業年金業務領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保險公司所具有的優勢還包括:強大的機構網絡和商業營銷能力;雄厚的精算及成熟的長期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技術;較強的帳戶管理優勢。
(二)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的主要優勢首先在于投資領域。一方面,證券公司對股票、可轉換債等產品一直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在爭取投資管理人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另一方面,由于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擁有完善的信息系統和眾多的營業網點,因此在爭奪賬戶管理人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首先是基金管理公司有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嚴格的風險管理、內控機制,這使得基金運作透明度相對較高;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具有以投資組合方式管理巨額資金的能力和經驗。
(四)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我國信托型的企業年金市場中可以承擔企業年金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甚至是托管人的職能,基本不存在擔任角色方面的政策限制。
四、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年金業務的發展建議
(一)積極參加職業年金業務
商業銀行開展職業年金業務可采用“統一管理、集中操作、屬地服務“的經營原則,做好組織推動工作,促進業務平穩發展。結合企業年金業務運作經驗,構建職業年金業務組織架構,為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業務提供各項金融服務。
(二)進一步加強競爭情報工作
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競爭情報已成為繼資金、人力資源、產品之后的第四大生產要素,“控制情報就是控制企業的命運,失去情報就會失去一切”已成為銀行業的普遍共識。包括掌握企業年金業務競爭環境、掌握同業競爭對手和客戶信息、構建競爭情報搜集渠道、對競爭情報進行整理加工并最終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三)要切實做好企業年金客戶的維護工作
國有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要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切實做好賬戶管理、資產保管、資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資監督、托管報告基礎服務工作,加強托管系統建設,認真細致的辦理每一筆業務,加強風險控制,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楊燕綏.企業年金理論與實務[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2]鄧大松,劉昌平.中國企業年金年度研究(修訂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
中小企業多半是由于缺乏資金所以沒有得到壯大的發展,所以大部分中小企業就會向銀行貸款。銀行會根據企業的運營情況、資金狀況以及發展前景做出相應的貸款信用風險評價,評價企業是否有能力按照規定合同還完貸款,銀行在向中小企業放貸的過程中會承擔著較大的風險,所以還會要求企業有一定的抵押或者擔保人。銀行的主要受益也是來源于向中小企業的放貸,通過向中小企業貸款來獲得較大的受益回報。而中小企業的發展更離不開銀行的貸款,據有關數據顯示在中小企業的資金結構中銀行貸款幾乎可以達到全部資金的一半,可以說銀行的貸款支撐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銀行也在放貸的過程中獲得了較大的受益,但是這都是建立在中小企業良好發展的基礎之上,如果中小企業在貸款之后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那么將很難還清貸款,這樣就使得銀行有一定的資金虧損。本文將針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來詳述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的現狀、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的建議。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的現狀
商業銀行是根據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的結果來考慮放貸的金額,這樣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銀行放貸的風險[1]。每家商業銀行都有其獨特的風險評價體系,下面將詳述目前我國幾家商業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的體系。
1、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按照中小企業的經濟能力對中小企業進行了細分,劃分出了年銷售額在3000萬以下的中小企業、年銷售額在3000萬以上的中小企業、新成立的中小企業以及房地產中小企業,然后對這四種中小企業分別進行風險評價,而對年銷售額在3000萬以上的中小企業進行風險評價時還要劃分其行業類型[2]。中國建設銀行的風險評價內容包括財務分析、經營環境、公司運營狀況、發展前景以及企業領導者實力,然而這些評價內容對于不同的中小企業有著不同的權重,例如對于新成立的中小企業發展前景指標所占權重較大,年銷售量較低的中小企業的財務分析指標所占權重較大。
2、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指標的權重相對固定,招商銀行的風險評價內容包括管理層素質與信用狀況、負債情況、收益狀況以及經濟實力,然后對這四個方面進行細分為14個指標,總分為100分。管理層素質與信用狀況占總分值的17%并擁有四個評價指標,負載情況占總分值的5%僅擁有一個評價指標,收益情況占總分值的28%,而最大的就是企業的經濟實力,經濟實力占總分值的50%并擁有6個評價指標[3]。最后統計得分,得分越高放貸越多,所以招商銀行更看重中下企業的經濟實力。
3、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的風險評價方式是等級評價,即根據中小企業的經濟狀況、發展前景以及經營狀況等方面來綜合評價。中信銀行所制定的評價標準有10個風險等級,如果企業的風險評價等級較高,那么所能夠放貸的金額越少。風險等級主要是依據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信貸記錄等方面來綜合評定的,等級評價結果只能夠維持一年。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每家商業銀行都制定了嚴格的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體系,但是在評價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評價的內容不夠完善、評價的權重分配不夠合理以及評價指標沒有針對性,這些問題的出現必然會導致評價結果有較大的偏差,評價結果的偏差就會影響銀行的放貸金額和放貸風險[4]。下面將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述。
1、銀行現行的風險評價體系沒有行業針對性
由于我國的中小企業較多,所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廣泛,而每個行業都有其不同的風險模式以及運營特性。但是銀行幾乎對于所有行業都是一個風險評價體系,就是中國建設銀行對于風險因素的權重有不同的分配,其他銀行都是按照同一個風險評價體系來對所有借貸的中小企業進行評價。這使得評價結果不夠真實的體現企業的現狀,盡管建設銀行有不同的權重分配但是仍然不能夠體現出不同企業的差異性。對于資金流動較大的批發行業則應該更加注重對其貨物周轉率進行評價,對于資金流動較少的重工業則應該更加關注對其經營模式進行評價,如果對于所有企業進行一個模式的評價,那么必然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2、只注重評價指標沒忽視了企業發展現狀
有的中小企業剛剛經營,對于一些評價指標都沒有完善,而銀行只注重企業的評價指標,所以就使得中小企業難以得到借貸[5]。銀行不應該要求中小企業填寫統一的評價指標,而是關注這些企業的發展現狀,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來具體進行風險評價。向銀行借貸的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由于剛成立缺乏流動資金才向銀行借貸,如果按照銀行對于成立較長時間的企業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剛成立的中小企業那么將無法得到較準確的評價結果。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的建議
1、對不同的中小企業采取不同的風險評價指標
因為每個行業都有著不同的風險模式以及經營模式,所以要根據不同企業的風險模式來制定相應的貸款信用風險評價體系。對于工業企業而言在評價中要注重評價其技術優勢以及經營狀況,工業企業要想得到較好的發展就必須有同行業所沒有的技術優勢,而評價房地產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時要注重評價其施工管理情況和客戶資源情況。
2、對于新成立的中小企業設計不同的風險指標
新成立的中小企業幾乎沒有完善的財務管理信息,而且也不具備其他的風險評價指標,但是這些中小企業有著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所以要針對新成立的中小企業設計不同的風險評價指標[6]。對于新成立的中小企業的評價內容主要以非財務信息分析為主,其內容包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評價、產品的政策支持力度、產品市場風險情況以及產品的再融資能力,這些方面雖然沒有體現出企業的財務狀況,但是體現了企業的發展前景。
我國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相對較多,只有完善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價體系才能夠使得銀行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收益。
參考文獻
[1]孫宏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控制對策分析[J];經濟與管理;2010-04
[2]袁崗 劉慧峰;淺議我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J];上海金融;2010-07
[3]劉亞蕾;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03
[4]龔妍;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05-01
電話銀行外呼經營業務是客戶服務人員利用電話銀行系統,開展主動營銷、客戶回訪、通知提醒、問卷調查等業務,是銀行主動營銷的一種模式,是數據庫營銷的一種方式。電話銀行外呼經營通過主動營銷的方式,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向特定客戶群體推薦和營銷各類產品及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在銀行業競爭趨于白熱化的今天,外呼經營業務將依托其渠道優勢和創新特性,為商業銀行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首先,外呼經營業務打破了物理網點局限,延伸了銷售觸角,提升了產品銷售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其次,外呼經營業務整合了網點、客戶經理、電子銀行等多個渠道,集中了業務資源,通過協同營銷實現銷售效率的最大化。再次,通過外呼經營業務中心“專業專注”的集約化銷售,可促進網點產品銷售,并減輕網點的工作量。外呼經營業務改變了傳統的坐等客戶上門模式,拓寬了與客戶的接觸途徑,是傳統柜面、客戶經理渠道的有效補充。在發展方向上,外呼經營業務平臺將不斷豐富和創新銷售品種,成為商業銀行各類產品的“批發中心”和“速遞中心”。外呼經營業務的開展也是客戶服務中心逐步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的主要職能和標志,在銀行價值創造、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外呼經營業務的優勢
1.渠道優勢
外呼經營業務相對于銀行柜面營銷,目的性更精準,方向性更明確,效果也更好,與柜面營銷渠道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它是在傳統營銷方式之外,能夠一定程度上挖掘客戶價值、提高盈利能力的另一種營銷方式。柜面部分業務的營銷可以轉入外呼經營業務,如理財產品、基金銷售、保險銷售等,外呼經營業務必將成為商業銀行改變單一柜面營銷方式的有效途徑。
2.成本優勢
電話營銷相對于柜面營銷具有成本低的優勢。對銀行而言,首先,電子銀行創建成本較低。一般而言,電話銀行的創建費用只相當于傳統銀行開辦一個分支機構的費用。二是業務成本低。根據美國著名的咨詢公司IRESEAECH公司調查結果,就銀行一筆業務的成本來看,手工交易約為1美元,ATM和電話交易約為25美分,只有手工交易單位成本的25%。電話營銷的優勢顯而易見。
3.客戶優勢
商業銀行具有豐富的個人客戶資源,這些客戶資源優勢為商業銀行開展電話銀行外呼經營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經過科學的數據挖掘,可以尋找到大量的營銷機會。
4.利潤優勢
商業銀行外呼經營業務的產品可以有理財產品、基金銷售、保險銷售、電子銀行產品等,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利潤增長點,外呼經營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今后保持業務市場份額的重要渠道。
5.專業優勢
專業化的外呼經營業務中心,有利于全轄網點與電子渠道的資源整合,有利于對業務的專業專注,有利于外呼經營業務整體管理水平和營銷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外呼經營業務收入的最大化。
三、外呼經營業務的開展情況
目前,各商業銀行已充分認識到發展外呼經營業務的巨大潛力和商機,紛紛加強該項業務的拓展力度。下文以保險外呼經營業務為例,介紹外呼經營業務的開展情況。
1.國際同業情況
國外保險電銷產業發展較早且相對成熟,目前國外保險電銷主要有為歐美模式和亞太模式兩種。歐美保險電銷較為發達,行業年產值高達5千億美元。在美國銀行保險電銷主要采取IC(Insurance Consultant)模式。即:由呼叫中心電話預約客戶再由營銷顧問當面向客戶進行產品銷售的方式。銷售的產品主要有年金、養老金、萬能險、投連產品等。目前,全美國有超過兩萬人從事該行業,其達成的保費銷售規模約占全美國保費規模的30%。美國市場銀行基本不做柜面保險業務。在亞洲地區,電話銷售已經成為銀行保險業務的主要渠道之一。整個亞洲地區銀行保險電銷從業人員達五萬人,其灣有近兩萬人,其電銷保費收入占整體銀保保費規模的50%。香港有超過3000人的保險電銷從業人員,電銷業務占銀保業務規模的10%左右。在亞洲地區保險行業電話銷售成交率大約在3%~5%之間。亞洲市場銷售模式又分為兩種,即Tele Sales 模式和Tele appointment模式(即美國模式)。目前國內在發展銀保電銷業務中基本都參照Tele Sales模式,亞洲地區保誠與渣打、大都會與花旗的合作較為成熟。
2.國內同業情況
國內大部分壽險公司都十分重視并正式啟動保險電話銷售業務。截至2010年,國內保險外呼經營業務市場整體保費達50億,較上年增長100%,市場總坐席規模22000席。在銀行保險電銷領域,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在銀行營業場所內現場銷售或通過電話呼叫中心聯系客戶等方式,向客戶推銷保險產品。看到良好的發展前景及巨大的盈利空間,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十分重視保險電銷業務,紛紛開始拓展市場,業務正在快速發展。
四、外呼經營業務投入產出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前景分析
在國外,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比較早,給銀行的貢獻率也比較大,如花旗銀行利潤貢獻率的40%是由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我國商業銀行以個人理財業務作為發展銀行零售業務突破口,紛紛建立理財品牌,將個人理財業務作為銀行零售業的重點發展領域。良好的個人理財品牌的形象和聲譽會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銀行的商譽,有利于提高銀行的整體形象。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時間比較晚,1995年,中國銀行深圳分行以VIP形象面世的個人理財中心,在國內同業中先行一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設立私人銀行部,提供個人財務咨詢;1997年,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開設個人理財工作室,推出理財系列產品;2001年,中國農業銀行推出“金鑰匙”金融超市,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理財服務;2002年,中國建設銀行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理財中心在上海成立,建行“樂當家”個人理財品牌的誕生更標志著建行的這一服務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4年以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逐漸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2005年11月1日施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至今,各商業銀行積極發展理財產品,大部分都實現了預期收益。2005年我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6年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200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理財產品合計銷售總額達8190億元人民幣。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理財產品新增規模就突破了2萬億元人民幣,創造了一個奇跡。
2011年共有94家商業銀行發售銀行理財產品20270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于16萬億元。例如,工行2011年累計銷售對公銀行類理財產品19861億元,境內銷售各類個人理財產品41352億元;農行全年共發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售量3.58萬億元,對公理財產品發售量1.78萬億元;招行全年實現個人理財產品銷售額達20635億元,實現公司理財產品銷售額8690億元。
2002-2011年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每年以高于9%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也在上升,特別是個人金融資產的持有率也在上升。從財富總量上來看,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2010年底達到了54萬億元人民幣,與2009年末的42萬億元人民幣總額相比,增長了28.57%。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7%。隨著我國居民個人財富的不斷積累,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具有信息、人才、設備、客戶資源的優勢,因此,我國商業銀行能把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好是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分析
(一)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
我國商業銀行有自己的理財產品品牌,如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賬戶、中行的中銀尊貴銀行業務,但是產品內容卻非常相似。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主要包括貨幣型理財產品、債券型理財產品、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結構型理財產品、貸款類銀行信托理財產品。以結構型理財產品中的商品掛鉤理財計劃為例,光大銀行推出的陽光理財“A+計劃”收益率與原油期貨價格掛鉤;北京銀行的“心喜”人民幣理財系列中有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掛鉤的產品;中國銀行“匯聚寶”外匯理財計劃的收益率與黃金價格掛鉤等。
(二)銀信合作中的風險
隨著銀信合作進入高峰,其潛藏的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銀行通過發行與信托公司合作的理財產品,通過信托平臺實際上增加了對其客戶的貸款。但是,這些貸款和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卻不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而且銀信合作雙方90%以上為異地合作,銀行所在地監管部門難以掌握情況。這樣,在目前銀根緊縮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很容易通過銀信合作調整資產負債表來規避貸款規??刂疲焕趶木o貨幣政策的實施。
(三)缺少復合型理財經理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要求理財人員必須全面了解理財業務的相關知識,需要了解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房地產等全方位的投資理財知識,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經驗和人生閱歷。目前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比較晚,各商業銀行在加大對理財工作室和理財中心等有形渠道建設的同時,忽略了對理財經理隊伍的培育,導致國內的理財經理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復合型的理財經理有很大的缺口。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大部分是由從事傳統業務人員轉成理財業務人員以及剛畢業的沒有投資經驗的應屆大學生組成。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個人理財經理,他們普遍對投資知識了解甚少,人際溝通能力有限,不能為客戶進行專家式的服務,阻礙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向綜合化發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策略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 人力資源培訓 創新途徑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經濟的全球化導致銀行競爭機制更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保證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服務質量的完善,對于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的培訓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市場的需要創新人力資源培養途徑,把人才質量作為推動銀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培養現狀
人力資源作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核心,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的培養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缺乏健全的培訓機制
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商業銀行雖然明確銀行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源的培養,但是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相關的培訓機制并沒有完善到位。首先,開展培訓課程缺乏一定的計劃性和系統性,更多的是對于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對員工企業文化以及職業素質培訓涉及較少。其次,商業銀行目前采取的培訓方式大多流于形式,沒有將培訓和員工的崗位進行結合,影響了員工培訓過程中崗位價值的體現。另外,商業銀行對員工開展培訓缺少相應的反饋機制,多數企業重視的是培訓過程,而忽視了培訓結果的反饋,這樣很多員工沒有將培訓內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二)企業領導缺乏對培訓工作的重視導致培訓理念落后
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訓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但是部分商業銀行看待事物比較表面化,認為對員工培訓是一種短期內沒有回報的投資,這種觀念影響了企業培訓工作的正常落實。即便是開展培訓的企業更多地也是注重工作技能培訓,并未舉行提高員工職業素質能力的培訓講座,這種理念制約了員工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工作習慣。
(三)忽視了對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關注度
目前商業銀行對員工開展培訓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關注度不夠,尤其是處在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發展重視,導致很多員工對工作發展前景不明確,工作中缺少熱情與積極性、進步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銀行的發展。
二、 加強商業銀行人力資源培訓的創新途徑
加強商業銀行人力資源培訓創新途徑是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措施,為了使人力資源更加滿足社會的需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將培訓模式與員工的崗位進行鏈接
培訓是為了促進人力資源的進步,發揮人力資源自身最大潛力為銀行獲取經濟效益。因此,開展培訓模式應該結合實際,適應員工崗位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培訓的重要性。在確定培訓內容時,首先應該明確參加培訓課程人員的崗位職責,了解處在當前崗位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根據這些內容選擇培訓材料才能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同時,重視對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指導,讓員工有明確的工作發展前景,尤其是針對那些處在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他們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以及積極性,引導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前進,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健全商業銀行的培訓激勵制度
有相關研究證明,“一個人的能力獲得肯定及鼓勵后,他所創造的價值和財富會比平時高將近一倍”,可見激勵對于一個人的成功具有很大作用。因此,作為商業銀行的人事管理人員,應該重視對于員工的培訓,并且在培訓過程中加強對員工的激勵措施,肯定他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完善商業銀行的培訓激勵機制,第一,要將培訓作為一個內部的激勵措施來執行,讓員工明確通過培訓不僅可以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更能夠在培訓中獲得晉升的機會,這樣員工就能積極參與到培訓課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得到領導的重視。第二,銀行要把培訓和員工的崗位考核、薪酬水平、職稱評定以及干部選拔等掛鉤,將員工能否順利通過培訓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將培訓作為業務管理的延伸,全面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培訓效果。
(三)保障培訓資金完善培訓內容
銀行對人力資源進行培訓是一項長期的投資,銀行應該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加大對于員工的培訓投資,建立專門的培訓基地、為了提高培訓效果配備現代教學技術。培訓資金的落實需要科學的管理,商業銀行必須完善對資金的管理制度,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對員工的培訓工作方面。同時,銀行還應該根據工作的需要不斷完善培訓內容,不僅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文化層次、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求員工掌握與銀行業相關的貿易、工業、財稅等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了解當前國際或國內的最新管理技術,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
三、結束語
人力資源作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核心,應該順應時展的需要,不斷通過培訓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商業銀行領導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要不斷創新對人力資源的培訓途徑。
參考文獻:
[1]段會杰.國有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經理人. 2010(21)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競爭力
一、國有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范疇
零售銀行業務是相對于批發銀行業務而言的,通常來講,商業銀行對個人客戶提供的、零星的、小額交易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稱為零售銀行業務,而對企業客戶提供的大量的、金額較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稱為批發銀行業務。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零售銀行業務的定義,本文將零售銀行業務定義為商業銀行向個人和家庭提供的綜合性、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包括存取款、貸款、結算、匯兌、投資理財、電子銀行等業務。
(一)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必要性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進入21世紀,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零售業務在商業銀行業務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斷上升。目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具名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廣闊的農村市場急需得到開發。面對國外投資者的競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抓住發展機遇,迎難而上,大力發展零售業務。
2、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為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提供了可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目前,我國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接受信用消費,投資理財的觀念,尤其是文化素質較高,收入穩定的年輕人,稱為了銀行零售業務的主要目標客戶群,而這種發展趨勢不僅只在大城市中出現,在廣大的中小城市,甚至是農村地區,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這一行列中,相較于其他的投資,銀行因為有著相對的穩定性成為一般人的首選。
3、科技水平的提高為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當前社會科技發展日星月易,科技水平的不斷為經濟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一方面能夠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從而增加消費主體的數量和消費量,使信用消費的規模日益擴大,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的創新,提高了銀行開展零售業務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零售業務面臨的問題
1、零售業務的產品種類較少
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產品種類還較少。發達國家銀行我們可以稱之為“全能銀行”,尤其是投資業務、中間業務更為發達,其可以為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然而,我國商業銀行的產品開發具有盲目性大、模仿性強的缺陷,很多金融產品的運營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產品種類少、形式少、技術含量低。
2、業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目前,商業銀行的服務渠道仍以柜臺業務為主,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滯后,服務質量不盡人意。近些年,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為提高競爭力紛紛加快了營業網點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商業銀行在服務質量,服務效率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排隊問題的長期存在,對一些不熟悉銀行業務辦理手續人的指引工作不夠,再有零售業務產品的創新力度不夠。
二、江蘇宜興地區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競爭力調查
(一)概況
江蘇宜興位于太湖沿岸,是一座具有活力的縣級城市,近年來隨著全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宜興這座太湖西線第一城的經濟也得到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金融業的發展。該地區商業銀行分布相對集中,競爭激烈。除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近幾年多家股份制銀行相繼進駐宜興,到目前為止加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該地區的商業銀行共有12家,尚無外資銀行。
(二)實例的比較分析
1、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零售業務上的優勢
(1)與零售業務客戶的關系上具有一定優勢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入,分散的個體經營者、中小企業因為有著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逐漸成為富有活力和具有競爭力的潛力群體,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位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方面大有空間。從2007年到目前為止,宜興市已有上市企業12家,其中境外上市11家、境內上市1家,由此可見,縣級城市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數量并不是很多,中小企業市場廣闊。
(2)具有與客戶聯系密切,熟悉客戶信貸與經營狀況的優勢
與具有強大市場功能的國有商業銀行相比,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迅速,與長期的合作中對刻畫經營狀況的了解,信息相對對稱有關。大銀行因為經營需要,地方分支機構經理經常調換而降低對地方企業了解程度,或了解經營情況,難向其上級機構傳遞經營信息,使其對地方企業的聯系相對較弱。導致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服務方面產生差距。而消費者為什么傾向于選擇股份制商業銀行辦理業務,表1中的數據顯示:在客戶心中,后起之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服務態度,辦理業務效率等方面都比國有商業銀行更具有競爭優勢,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柜員大多是一些年輕人,他們的活力也能感染客戶,相較于國有商業銀行中柜面上的老員工,雖然辦理業務時會比較熟練,但是態度比較冷漠客戶更愿意選擇去股份制商業銀行,并且,在一些國有商業銀行的營業大廳經常會有排長隊的現象,再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職員會給顧客更多放入介紹一些理財產品,讓客戶更好地了解金融商品??蛻暨x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由,如表1所示。
(3)中小商業銀行具有經營靈活,決策效率高的優勢
相較國有商業銀行,中小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決策層較少,業務相對集中,決策效率高,業務調整快,可以為企業推出更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種類,如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信息調研、結算便利等。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因此吸引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帶來可觀的非利息收入。股份制商業銀行采取靈活服務體系,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設計金融產品,依照市場需求靈活調整,提供個性化服務,從而提升銀行競爭力。
2、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零售業務上的劣勢
(1)在資產規模和經營規模上劣勢明顯
相比較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言,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從資產狀況上看,截止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仍在50%左右,而存款總量仍然保持在60%以上。聰慧銀行網點上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網點遍布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則收經營地域的限制,經營范圍較小。開展零售業務時,市場拓展的空間有限無法與大銀行抗衡。
(2)進駐時間較晚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因為進駐縣級城市較早,擁有了一大片較為穩固的大客戶,出于熟悉度和情感因素,這些大客戶不會轉而去選擇后來進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三、啟示與思考
(一)不斷創新,加快零售業務產品的研發
國有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要堅持不斷創新,要加快零售業務產品的研發,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加快產品研發將是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主題,此外,銀行在加快產品研發的同時,還要注意對金融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究,開發一攬子金融產品來提高新產品的吸引力,銀行通過不斷地創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銀行的整體競爭力。表2顯示了抽樣調查的客戶對銀行推出新產品抱有的態度,完全不感興趣的只占22%,銀行可以抓住剩下78%的客戶,推銷新產品。客戶對銀行新產品的興趣調查,如表2所示。
(二)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質量
爭創一流的服務水平,以贏得更多的客戶,提高服務質量的過程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嚴格的管理相結合的過程,要對銀行職員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都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大力推廣以舊帶新,老員工對年輕的新員工傳授熟練的業務操作。
(三)優化營業網點布局
打破過去按行政區設置營收網點的做法,結合本市,本行的實際,按照經濟區劃和經濟效益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適當撤一批,建一批,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在繁華的鬧市區、城郊區新建、改建一批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的高標準營收網點。實踐證明,外部裝潢精美、室內窗明幾凈的營收網點,不僅是銀行經濟實力的象征,而且給客戶帶來安全感、舒適感、認同感,能有力促進業務發展。
四、結束語
金融危機剛剛過去,社會對經濟發展的前景還是持有比較樂觀的態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界的領頭羊,正接受著來自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在一些中大型城市中還要面臨外資銀行的挑戰。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監管指標的剛性化,占據銀行絕大部分資產的傳統貸款業務的盈利能力逐漸受限。因此,商業銀行迫切需要調整業務結構,發展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網站[DB/OL].
2、葉濱.國內中小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現狀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4).
3、曹彤.財富管理: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戰略選擇[J].財經問題研究,2009(5).
一、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含義
有關投資者關系管理含義的界定和解釋較多,全美投資者關系協會(NIRI,2001)對投資者關系的定義是:“投資者關系管理是指運用財經傳播和營銷的規則,通過管理向財經界和其他各界傳播的信息內容和渠道,實現其相對價值最大化的一項重要管理工作”;加拿大投資者關系管理協會(CIRI)認為“投資者關系管理是指公司綜合運用金融、市場營銷和溝通的方法,向已有和潛在的投資者介紹公司的經營和發展前景,以便其在獲得充分信息的情況下做出投資決策”;而根據我國證監會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工作指引》,“投資者關系管理是指公司通過信息披露與交流,加強與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和認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工作?!?/p>
綜合已有的定義,投資者關系管理(IRM,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可以理解為上市公司的重要戰略溝通工具,是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補充機制,在保護投資者基本權益的基礎上,運用營銷手段,不斷地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的財務狀況、發展前景等,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行為。
對于上市銀行來說,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有利于獲得投資者對銀行的支持與信任,持續增強投資者對銀行的信心,為銀行再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上市銀行良好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對于促進與投資者之間的信任,降低危機事件的影響是尤為重要的。
另外,自2011年起,各上市銀行都陸續結束了股權禁售期,這意味著股東可以自由出售所持有的股票。如果解禁的股票大量被拋售,將對上市銀行的股價大幅波動,會影響上市銀行的資本市場形象。如果上市銀行能始終保持與股東的良好溝通與協商,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股票大量集中拋售的情況,從而維持股價的穩定,并樹立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
二、商業銀行開展境外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挑戰
(一)商業銀行引入境外投資者的積極作用
1.改善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與完善要求商業銀行具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能力。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尤其是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豐富的管理經驗以及經營業績良好的國際一流金融集團,可以使商業銀行盡快實現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從目前國內上市商業銀行引入境外投資者前后的變化來看,境外戰略投資者在改進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提升商業銀行的品牌知名度
引入國際知名的戰略投資者,還能提升國內銀行業在國際上的市場形象,增強國內商業銀行在海外上市與融資的能力,進而提升國有商業銀行本身的價值。同時,引進境外投資者還有利于銀行資本的擴充和發展,幫助商業銀行走出資本約束的困境。
3.改進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技術
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的動力不足,商業銀行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有限。引入境外投資者,能夠學習國外銀行先進的技術,從國外豐富的金融產品中得到啟發,從而提升銀行產品與技術創新的能力。
4.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境外投資者在投資國內商業銀行時,一般都會派出在經營意識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很優秀的高級管理人員參與銀行的經營與管理,這有助于加強國內商業銀行的人才隊伍,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進行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實現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的轉移和轉讓。
(二)商業銀行進行境外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挑戰
1.境外投資者的投機性問題
銀監會的報告指出“有部分海外投資者進入國內商業銀行缺乏長遠戰略目標,短期趨利性較強,有的因競爭利益沖突漸行漸遠。”不僅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預想效果沒有達到,反而滋生了投機者的“尋租”現象?!皯鹇酝顿Y者”逐漸蛻變為“戰略投機者”。如何使境外投資者保持戰略合作目標,是商業銀行境外投資者關系管理的重要目標。
2.雙方磨合期問題
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之后,從思想觀念到整個經營環境都會有很多不適應,存在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從資本的結合到理念文化的融合需要一個很長的磨合期。這就需要處理好與境外投資者的關系,在實現理念文化融合的基礎上,結成中外戰略合作伙伴。
3.語言溝通方面的問題
語言溝通方面的問題使得境外投資者與國內商業銀行的溝通成為難題,很難實現流暢交流。并且由于在許多情況下,一些資料不可能達到實時翻譯,降低了境外投資者的知情度和與國內商業銀行溝通的效率。
4.信息傳遞方面的問題
銀行經營等方面的信息是影響境外戰略投資者投資與否和制定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境外投資者對銀行信息傳遞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國內銀行在信息傳遞渠道、途徑、方式等方面還不健全,尤其是國際間的信息交流技術還不完善,銀行信息公開程度較低,并且投資者關系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導致信息傳遞和信息交流不暢通,影響了投資者對銀行狀況的評估。這些都將直接影響銀行進行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效果。另外,還需要注意,不同國家的投資者所關注的銀行信息也不完全相同,“如美國投資者在關注財務數據外,多數注重戰略、管理結構等長期效益;英國投資者更注重公司歷史和員工激勵等內容;日本投資者關注公司的理念和文化;香港投資者則注重技術操作,關注公司近期動向,對股價敏感。對這些差異給予適度關注,有助于上市公司根據自身股東結構特點妥善制定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策略?!?/p>
三、商業銀行開展境外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現狀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