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3: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教師自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一文言文教學 羅列重點學知識 點撥思路背課文
把語文課堂變為一個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樂學、會學、學會,我常常這樣希望著。如何放手課堂,又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在教堂實踐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堂改革其實不是解放老師,而是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說學生“能撬起整個地球”,老師就必須想方設法提供給學生足夠有力地“杠桿”。
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都是古文,有的文章篇幅相當長,文言知識點眾多,其中大多數篇目都要求全文背誦,并且課程安排在學生要學習九門功課的高一階段,這無疑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我有意識地開始探索如何通過給予學生必要的學法指導、思路點撥,化文章、知識點的繁難為簡易,從而打消學生的恐懼心理,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羅列重點學知識
積累必要的文言知識,基本能疏通簡單古文的大意,這是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能力,而高一又是打基礎的關鍵一年??墒?,從必修一的《荊軻刺秦王》、《鴻門宴》開始,看到學生見到課文第一眼時叫苦不迭的神情,我心里也有點犯嘀咕,如何才能放手課堂,讓學生學有所獲呢?
經過幾節課不同思路的教學實踐,我逐漸思考出適合我所帶班級班情的教學方法。每個課時,我都會精心做好幻燈片。只要是文言文教學,其中有一項內容亙古不變,那就是羅列、標記該課時的文言知識點,作為學生上課合作探討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在上《赤壁賦》的第二課時時,我在幻燈片上羅列、標記了第三段的重點句子,并給出提示。
①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②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⑤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⑥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⑦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
(提示:加點只要求翻譯,劃橫線的要指出文言現象。)
這樣一羅列,大段大段的文章沒有了,學生看到的只是幾個有標注的句子。討論探究有針對性了,文言知識也能把握重點了。一番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學生踴躍發言,教師強調課本批注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翻譯方法,課堂的重難點知識就這樣突破了。同時,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課時課下重點注釋的批注和文意初步的疏通,以及復習課時集體的再次口譯和鞏固是極其必要的,這就有助于強化學生對重點文言知識的識記。經過一段時間的文言文學習,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后,教師就可以及時地引導學生總結高中常見的文言現象,并輔助現代漢語語法知識,讓學生對常見的文言現象有一個系統性的總體認識和一定的理解。
當然,對于知識點少、故事性強的文言文,教師就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文章,然后通過講故事、課本劇等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靈活了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高一文言文的學習,僅僅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羅列重點文言知識,僅僅是學生入門文言文的一個引子,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在文言文中去發現、去思考文言現象,從而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2.點撥思路背課文
文言文背誦可以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當然也與高考名句默寫息息相關。但是,一提到名句默寫,學生就覺得這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引導學生思想上重視背誦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是,這雞肋并非那么容易得到。因此,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背誦就顯得極其必要。
我點撥課文背誦思路的最初嘗試,是在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主要闡述了王羲之的生死觀,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背誦起來自然不容易。于是,我在學生學習完三、四段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了簡練而具體的背誦思路點撥。
人生一世短暫兩種人生態度興趣性格迥異沉浸快樂,年華消逝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已為陳跡,悵然難覓壽命聽憑造化死生大事,豈不痛哉 (第三段)
閱讀前人,引發共鳴批判老子的生死觀生死感慨,古今相同寫作此文,以期共鳴。 (第四段)
結果發現學生比平時背誦的效率高多了。于是,在學習《詩三首》中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時,我繼續采取了這種方法。
自述本性痛悔做官向往自由回歸田園鄉村近景鄉村遠景遠聞近聽歸后感受收束全文
而在《詩三首》中曹操的《短歌行》的學習中,鑒于文章所貫穿的內容主要是作者渴望建功立業、期求賢才的情感,所以我沒有給學生進行背誦思路點撥。結果在背誦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兩首詩歌的篇幅都比較短,但是《歸園田居》的背誦情況明顯比《短歌行》好。這又一次讓我意識到,教師給學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重要性。
在文賦大篇蘇軾的《赤壁賦》的學習中,我更是不失時機的運用了這一方法。
小時候我家里很窮,父親為鄉村教師,母親則務農。為了改善家境和分擔母親的重擔,我8歲就開始上山砍柴、下地種稻和挖荒地種雜糧,一天下來,我常常是傷痕累累。我清晰地記得,8歲的我就能挑80斤柴,9歲能挑90斤柴,10歲則能挑100斤柴。即便家境如此困難,我卻始終堅信,只有讀書才能擺脫困境。
當我在1988年以總分762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上海交通大學時,我的4個弟妹都在讀書,爺爺奶奶又體弱多病,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供我讀書了。我從家里湊夠路費后,就不敢要家里一分錢了。從上大學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了勤工儉學的生活。這些經歷也促成了我下海創業的決心。
起步艱難
創業做什么呢?我想,不如結合我的專業知識,創辦一家生物醫藥類公司。
1996年,上海富蘭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僅注冊公司就花去了我所有的勤工儉學的積蓄,我用僅剩的50元買了一輛舊自行車,作為跑銷售和送貨用,這是我當時唯一的固定資產。公司成立時只有職員1人,那就是我自己。公司的地址就在寢室里,沒有任何現代辦公設備,真正的一窮二白。
我的業務首先定位于代銷鹽水瓶口服液。主要委托商店、居委會幫忙銷售,營業額約30元/天,利潤約3元/天。為了使花費不超出每天的利潤,我給自己定了一天3元的伙食標準。一次,我送貨時,因馬路顛簸不慎將整箱鹽水瓶摔了下來,摔碎了3瓶口服液,損失60多元,我痛心得要求自己兩天不吃飯。
第二個月,我改進了銷售方法,一面代銷,一面自己挨家挨戶上門銷售,果然營業額大幅提升,達100元/天,利潤約15元/天。
第三個月,為了公司更好地發展,我謀求銷售當時已很暢銷的昂立一號。為此,我鼓起勇氣找到交大昂立公司,提出以自己名字的無形資產作抵押,進5000元的昂立一號口服液。昂立同意了,但要求我必須30天內還清。我仍然自己上門挨家挨戶地銷售,經過努力,營業額上升到500元/天,利潤也到了100元/天。原約定30天的期限,我只用了10天就還清了。
到了第四個月,公司職員發展到2人,公司也遷入了一間2層60平方米的辦公室,并附設一間3平方米的門店,業務發展到了15個品種,進貨也可以用錢買斷貨物了,銷售方式發展為自行推銷和發廣告銷售,營業額猛升到1500元/天,利潤達到了300元/天。
發現商機
公司雖然開始了穩步發展,但我卻在思索,如何才能讓公司擺脫代銷的低層次模式并持續快速發展呢?想來想去,我何不從我研究過的快速診斷試劑產品入手,尋找生物醫藥領域的高科技新產品,開創出生物知識經濟的發展模式呢?
于是,我在銷售和送貨之余,常去經過的大小醫院調研收集信息。我首先注意到,金標快速診斷產品將傳統的化驗項目時間,由約48小時縮短為5分鐘,因而很受醫院歡迎。
經過努力,我們找到了HCG金標檢測條這個產品,是美國加州ABI公司開發成功并生產制造的,總為上海ABI公司,銷售商在全國有5家公司(其中上海1家)。幾經波折,終于找到了上海ABI的地址。
我是騎著自行車前往位于50公里外的ABI公司的。早上6點出發,中午12點才趕到。第一天,沒見著總經理。第二天,還是沒見著總經理。第三天,我在驕陽下等了4個小時后,總經理終于接待了我。我只說了這么一句話:“我沒有資金,但有這些知識、這份努力、熱情和追求,通過我的智慧和勤奮,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商。”
總經理很受感動,冒著風險,破例給了我這樣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小伙兒候補商的資格,但要求富蘭迪必須在6個月內銷售量超過上海的銷售商,才可以成為正式的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我的公司僅3個月就超過了上海的那家銷售商,在6個月時成為全國最大的商。
穩步發展
自此以后,富蘭迪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從1997年公司步入正軌以來,富蘭迪已經與芬蘭、瑞士、英國等國醫藥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2005年底與國外合作的品牌已達30多個。
在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中國廣播電視媒體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公益浪潮”。特別是去年8月以來,隨著“走轉改”活動的不斷深入,一批關注公益、關注普通人命運的系列報道和新聞節目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比較之前鋪天蓋地的娛樂節目和已經略顯疲態的民生新聞,公益價值讓媒體煥發出嶄新的活力,不但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的情感共鳴,而且在受眾心目中重塑起勇于擔當、有所作為的主流媒體形象。
電視公益節目興起的背景
可以說,公益節目、公益傳播是應運而生。在我國,急劇的社會轉型后,伴隨著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例如貧富差距擴大、新貧困現象,流動人口、留守婦女兒童問題、老年人問題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等。按照哈貝馬斯的社會整合理論,公益傳播所倡導的積極的價值觀和符合人性的道德規范猶如一條承載人類共同情感和記憶的紐帶,能起到文化整合的作用。在轉型期里,各階層的人們可以通過大眾媒介重建主流價值觀,同時讓焦灼與茫然的心理得以撫慰。另外,公益傳播還可以通過“議程設置”的功能,向人們提供價值和行為的范式,去喚醒人們的“集體良知”,從而進一步實現社會整合與推動社會發展。
電視公益節目的興起除了社會原因外,還有政策環境方面的因素。娛樂節目泛濫,國電總局頻頻出臺“限娛令”,也讓電視不得不考慮調整節目的戰略定位。2012年起,各大衛視婚戀交友類、選秀類節目大大縮水,而是紛紛打起了勵志公益牌,湖南衛視的《天聲一隊》、江蘇衛視的《夢想成真》、山東衛視的《縱橫四?!?、云南衛視的《士兵突擊》等公益節目的出現把握住了時代脈搏,致力于搭建各階層溝通和互助的橋梁,契合了大眾的共同心理訴求。
電視公益節目的特點、現狀和嬗變
電視公益節目具有三個特點: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議程強勢,多方力量合作;公開透明,公眾參與度高。很多專家學者認為,電視公益節目是近年涌現出來的一種頗具時代特點、還處在嬗變中的媒介產品形態。
我國的公益節目發展至今,傳播形式和內容都得到了極大豐富。形式上,包括晚會、活動、專題片、紀錄片、訪談節目、綜藝節目等,一些大型公益節目綜合調動多種電視手段和形式來進行創作和表達。不少選秀節目也加入了公益元素。從內容上看,公益節目社會性突出、時代特征鮮明,傳播弘揚主流價值觀。
基于廣義上的公益節目概念,根據傳播內容可以把公益節目劃分為文化公益、危機公益和社會公益。文化公益節目常常表現為電視文化行動。行動由媒體策劃運作,以電視直播為核心,牽動多種媒介聯合行動以及企業、機構冠名參與,實現媒體、企業的共贏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如陜西電視臺的《金庸華山論劍》、《風追司馬》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華大祭祖》等系列文化活動,充分依托了陜西本土的、獨一無二的人文資源,張揚了電視媒介作為第一媒體的整合功能,使歷史文化資源和現代文明交融。它的傳播效果也是顯著的,近150家平面媒體來到了節目現場,影響到全球華人圈。電視與文化的契合,同時也提升了陜西電視臺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氣質。主打電視文化行動,將文化公益與商業有機融合做得最成功的是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歐洲之旅》、《尋找遠去的家園》、《兩極之旅》、《非洲之旅》和《鳳凰號下西洋》等都可以寫入成功案例。
危機公益節目則是在災難時刻,充分發揮主流電視媒體的影響力,激發人文關懷的社會潛力,號召眾志成城共度危難。央視主辦的“愛的奉獻——汶川地震募捐晚會”和“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特別節目” 充分發揮電視特長,以新聞性、紀實性事件回顧再現和現場連線報道兩條線索,將電視觀眾與災區人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同時集合了眾多文藝界明星參加了賑災義演,共募集善款超過36億元,集中體現了危機公益節目借助政府和媒體平臺凝聚民族情感、傳遞溫暖和希望的巨大力量。
社會公益節目貼近社會民生問題,關注社會公平、貧富差距、弱勢群體和可持續發展。當前,電視媒體在這一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了打破節目形態、內容“同質化”的怪圈,電視媒體對社會公益節目進行了更多的探索,力圖以差異化的策略凸顯節目特色,滿足觀眾的傳播期待。如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俄羅斯國家電視袂打造的中俄跨國尋親大型公益節目《等著我》,從近百個尋親故事中篩選出6個代表性的感人故事,通過衛星連線,讓尋親者跨越時空直接見面或視頻連線。而宋祖英、陳寶國、閻維文等中俄著名藝術家聯袂登臺獻藝,更增加了節目的感染力,為推動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和諧,解除隔閡搭建了橋梁。
“走轉改”為公益節目注入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以來,以《開往春天的校車》、《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楊立學討薪記》、《干部》為代表的中央電視臺走基層系列報道用一路攀升的收視率和熱烈的社會反響,不但為熒屏帶來了一股清新務實之風,而且給公益節目的發展突破以示范和啟迪。
首先,公益節目要接地氣、體民心、應民意。這也是“走轉改”活動的精神內涵。走基層的節目拿出了媒體人深入基層的坦誠、勇氣和創新,把目光投向現實,投向生活,投向普通人,關注疾苦、傳遞溫暖、情深意長,體現了當代社會媒體價值的一種回歸和升華。
其次,公益節目要借鑒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有始有終,注重故事性、矛盾沖突、連續性和細節,充滿感染力。如央視系列報道《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一開篇,安徽農民張棵松自述在北京種菜6年,非常想念女兒張瑞雪,聲音漸漸哽咽。黑場之后,在緩緩的鐘表報時音樂的渲染中,電視鏡頭打破時空的局限,讓女兒所在的安徽肥東留守學校和北京郊區父母夜晚到清晨的生活場景同步雙屏在熒屏上閃現,8歲的小女孩張瑞雪在早餐前對著鏡頭自自然然地說“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我愛你們”。這樣一個一樣充滿細節和故事化的開頭怎能不吸引觀眾持續關注。
第三,公益活動要注重多媒體立體聯動和多形態重現,形成規模效應。同時注意持續跟蹤社會反響,做好后續報道,放大社會效益。比如央視走基層大型新聞公益報道《開往春天的校車》從柳州一個邊遠山區里三十幾個學生每周末要沿著山間崎嶇的小路步行7個小時才能回到家里說起,跟進報道全國各地響應央視倡議的愛心支援,并與微博、網絡等新媒體聯動,形成聲勢,最終促成了宇通客車為貧困地區發起捐贈校車的行動。
履約社會責任,實現電視公益節目的和諧傳播
復旦大學孟建教授認為,國內公益節目比重的加大,體現著一種全新社會價值觀的形成。這種價值觀具體到媒體,則意味著“公益”不僅僅只是一種媒體精神,而是越來越內化為一種媒體責任。這種責任正是媒介功能的回歸。
當前各級政府部門和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都在尋求公益傳播的發展突破,力圖用更優秀的節目詮釋電視公益的社會價值與傳播期待,提升電視媒體的傳播力和品牌影響力。衡量電視公益節目傳播價值的優劣,可以引進和諧傳播這一標桿,即恰當地建構好媒介與受眾、政府、新媒體以及自身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在全媒體、自媒體時代,相比新浪、搜狐等各大門戶網站借助微博營造“人人公益”氛圍,電視在受眾市場開發、引導上明顯薄弱。未來要突破以往“經營節目”的理念,轉而樹立一種“經營受眾”、“經營品牌”的新思維,借助節目高水準的公益形象來吸引受眾、開拓市場。同時,繼續放大媒體的目光和視野,增加敘述的故事性,促使社會建立完善的公共救助系統。
留守兒童 調查問卷 對比
一、調查方法與結果
我們從“自我意識”“挫折應對”及“人際關系”三方面出發,設計了調查問卷,并主要通過問卷分析與深入交談的方式,了解目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
1.在武漢的調查
在武漢,我們選擇的是江夏區大花嶺小學,我們隨機抽取了幾個班的學生進行心理調研,其中,留守兒童16人,非留守兒童54人。
我們的調查人員主要分兩部分,第一小組,針對孩子進行問卷調查和交談;第二小組,針對學校領導和心理老師進行簡單采訪。
從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來看,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就“自我意識”“挫折應對”和“人際關系”三方面來說,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差異表現尤為突出,非留守兒童擁有很多好朋友的比例約占79.4%,而留守兒童選擇此項的僅占20%,其余80%選擇了有少量朋友;有89.7%的非留守兒童認為身邊的人很關心自己,而僅有39%的留守兒童選擇此項,61%的留守兒童都選擇了自己得到的是很少的關心。另外,66.7%的留守兒童更喜歡獨自一人玩,對比之下76.92%的非留守兒童更愿意與朋友、同學一起玩。除此之外,當身邊的同學有困難時,幾乎所有的留守兒童都選擇了看他和自己的關系,好就幫;但84.62%的非留守兒童則選擇盡自己所能積極幫助他。以上結果,從一定方面顯示出,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家,留守兒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僻的心理,和非留守兒童相比,他們對自己不太自信,結交朋友的能力稍弱于非留守兒童。但是,在“自我意識”上67%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是個堅強的孩子,但非留守兒童只有12.12%,這充分顯示了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明顯強于非留守兒童。
通過對學校領導與心理老師的采訪,我們了解到:該校留守兒童約占在校學生的15%,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留守學生心理狀況較穩定,心理問題并不十分突出。該校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并有專職心理老師兩名,每年的班團活動與開學都會進行相關的心理教育。
2.在當陽市的調查
在當陽,我們選擇的是當陽市王店鎮文化中心,我們隨機抽取了包括初中與小學生在內的70個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留守兒童25人,非留守兒童45人。
從調查問卷結果上看,當陽市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與武漢留守兒童在“自我意識”方面表現基本相似,但在“挫折應對”上,該地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略高于非留守兒童。如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時,當陽市留守兒童僅有9.1%選擇獨自傷心、哭泣,而非留守兒童卻有17.3%的人選擇此項。在“人際關系”方面,該地的留守兒童表現得比非留守兒童更懂事:有81.8%的留守兒童會常常關心身邊的人,非留守兒童僅占60.8%;有64.8%的留守兒童會經常幫忙做家務,而非留守兒童僅占30.3%。
另外,政府方面,當陽市政府相當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陽光家園”活動,邀請心理專家親臨授課,對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建立大手拉小手活動;進行親情熱線和視頻交流室以及鄉村少年宮周末媽媽等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更好的成長,體會溫暖。此外,還提供給留守兒童一些補助資金。而學校方面,除開展政府要求的活動之外,還進行老師一幫一等互助活動,以幫助留守兒童與同學更好的交流,提高留守兒童的成績。老師也會經常與留守兒童談話,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及心理狀況。
3.對比結論
就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嶺小學與當陽市王店鎮文化中心相比較,兩地均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混合在一起共同學習,且非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大多數。所有孩子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平等”的環境中,加之學校有專門的心理教師或政府有相應政策,使得這些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和非留守兒童并沒有明顯區別。
一提到“留守兒童”,人們的習慣思維便會將其定位為問題兒童或是弱勢兒童。但留守兒童是否真是一群特殊群體呢?他們在人際關系方面或許是存在一定的不自信,但是在他們身上,有更多閃光的積極面,其實我們都是相同的個體,留守兒童們在社會這樣日漸升溫的“特殊關懷”下,在我們一次次的施舍與幫助下是否會變得更加敏感,更加自卑呢?我們也許該收起那慈善的異樣眼光,用一顆平等的心去關注孩子們的成長,而不是給他們施加心理負擔,就算他們父母不在身旁,但是他們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他們同樣都有五彩斑斕的夢想,我們呼吸著同等的空氣,我們享受著更舒適的服務條件,他們鍛煉著更堅強的意志,而這正是我們需要相互學習并改善的方向。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理專家王志銘認為,在現在的生活條件下,來自學生內部和社會競爭的壓力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在面臨高考的孩子們的精神上形成“隱形”的包袱,而為了讓子女成才,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心與過度干涉,在一次次的強化中放大,直到超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樣,本應作為普通群體的留守兒童在社會一次次的“聚光燈”下,心理上的陰影很可能逐漸累積并最終無法修復。
二、措施與策略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雖然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心理狀況上存在的差異并不十分明顯,但就兩地兒童的生活學習狀況來說,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地區差異。
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嶺小學地處武漢東湖開發區,學生經濟條件普遍較好,加之學校位于武漢市大花嶺大學城,附近有武漢東湖學院、漢口學院、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大學生們會定期在該校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谶@一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學嶺小學的孩子們在大學氛圍的渲染下,視野較廣闊、閱歷較豐富;在自我意識、挫折應對、人際交往、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等方面都較強。
而對于當陽市王店鎮中心小學的學生來說,所處的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信息接收也相對閉塞。對此,我們采取了主題班會的形式以拓展他們的課外知識,通過一些趣味小實驗、中國名校簡介、自述夢想等環節讓大家參與其中,樂在其中也學在其中。班會后,諸多學生表示該活動形式很新奇,內容很有趣。對此,當陽市王店鎮也開展了“陽光家園”等活動以彌補該鎮學生暑期“學習空白”,使孩子在“陽光家園”里豐富知識,增強素質。
基于此,研究者認為,對于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狀況的改善,重在家庭教育,并需輔以政府學校老師的支持。
1.家庭教育――“半小時的專有時間”
之所以成為“留守兒童”,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歸根到底,留守兒童所需要的依然是父母、親人對自己的關愛,社會作為一個大家庭雖然也能給予他們關愛,但畢竟會有隔靴搔癢之感,甚至可能弄巧成拙反倒使他們無法健康成長。此時,父母無法日日陪在孩子身邊,那么遠程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孩子初具對生活和社會有認知的時期,父母應該利用多種途徑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加強與孩子、監護人和學校的溝通,盡可能的對孩子進行遠程教育。經我們的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二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不夠或不關心自己,說明了兒童內心對父愛和母愛的極度渴望。
在外地的父母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時的“專有時間”,通過電話、網絡等媒介用于與孩子交流,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同時,也可以給孩子講述自己在外打工的經歷,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見聞,讓孩子了解到生活的艱辛,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其實就在身邊,他們并不孤單。留守兒童從小就有著比同齡孩子更強的自我生活能力,對新事物的渴望與追求能力,而父母也可在這些方面多多鼓勵。
2.社會關懷――“因地制宜適度而行”
拿武漢與當陽兩地來說,在武漢地區,因其留守兒童分布較為分散,不便管理,政府可以增進與學校合作,要求各校完善學生檔案,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方式等登記造冊,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情況,有針對性實施教育。同時可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留守兒童監護人學習培訓班或其他形式的專題講座,加強對教育者或監護人的培訓,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監護人的水平。
另外,加強與慈善機構的合作。在武漢我們也對湖北省陽光慈善中心進行了采訪,該機構工作人員反映說他們由于場地等的限制,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得不到開展,對此,政府可與各慈善機構合作,以優勢互補的形式促進留守兒童及其他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快樂成長。
而在當陽地區,由于留守兒童分布較集中,政府對留守兒童有足夠的重視,使得該地留守兒童狀況較理想。但因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教育資源也相對匱乏,對此,當地的“陽光家園”活動可不僅局限于留守兒童,按自愿原則擴大范圍,使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借助“陽光家園”活動,應讓孩子們看到更多外面的精彩世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府也可盡量招商引資,發展當地經濟。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當陽市王店鎮近幾年留守兒童問題是逐年減少的,由原來的43%到現在的30%左右,主要是因為近幾年陶瓷產業在當陽市王店鎮興起,吸收了部分奔波在外的家長回鄉工作,減少了留守兒童的比率。這充分反映出經濟發展對于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強大力量。
綜觀來看,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問題,更是家庭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賴于社會的各方努力,而關鍵在于出門在外的父母對獨守家中的孩子愛的付出。點點滴滴都是父母心,在外奔波的父母們雖然勞累,但請不要讓孩子們在各種社會關懷下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作為社會慈善人士,也請以一顆更平等的心去關愛我們祖國的每一個美麗花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