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3: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初學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課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中醫護理學基礎的課堂授課時,首先應對其背景、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做詳細介紹,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并提高其學習興趣。其次,對中醫護理學基礎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點講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操作進行講解,讓學習更加直觀,增強感性化認識,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一些護理操作基本知識。然后,再通過實際操作,把所學知識牢牢掌握。另外,教學過程中要有所側重,避免重復講授之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把有限的教學學時用到新知識、新技能教學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授課質量。最后,教師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根據課堂授課的實際需要,適當增加課時,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隨著學科自身的發展,醫學的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夯實自己的基礎,更新自己的知識,多了解、多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真正地盡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作為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師,應該在深入學習和研究中醫學知識的同時,系統學習護理學基礎知識和常見臨床操作技術,為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全面。因此,在備課時,每課時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開始時,要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告訴學生,使他們了解在本節課要掌握什么內容。這樣學生心中有數,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時間內可掌握更多的內容[1]。其次,豐富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手段是一名教師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對一節課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然后再對問題的難點、重點進行詳細的解答,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明確基本概念。中醫護理學基礎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課堂授課時可以結合實際病例深入淺出地做好這些基本概念的講解工作,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這些基本內容,為今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中醫護理學基礎是一門中醫學基礎學科,是高等醫學護理學專業的必修課。其理論性強、基本概念繁多、內容抽象,初學者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改革中,要激發和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培養出更多合格、優秀的臨床護理人才。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突出中醫護理的特色。中醫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理論結合實踐,教與學并重”,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學習中來。比如說在講授放血療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時候,可以事先選擇好適宜此方法的學生為演示對象,進行現場講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點講明,亦可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其次,要以中醫護理學基礎為支點,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各學科知識,為學生打下牢固的醫學基礎知識。另外,要注重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醫護理學基礎的特點之一就是理論抽象、枯燥,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如中醫護理學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針刺、刮痧等內容,可采用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方式,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有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中醫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學科,在理論聯系臨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要通過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努力,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后期的臨床各學科學習和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生;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5-0202-02
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與防治,以及攝生康復的一門傳統醫學科學,它有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傳統醫學理論體系是由傳統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傳統醫學邏輯演繹程序從基本原理推導出來的科學結論,是以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即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為核心,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
近年來,中醫藥的發展十分迅速,科技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古老中醫的研究更為深入。但與此同時,批判中醫、誹謗中醫的行為也屢見不鮮。當代大學生群體知識結構相對全面,將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產物,而獨立學院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其自身諸多特點,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為了解獨立學院大學生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影響因素,做好傳統醫學的繼承、發揚和創新工作。探討一下大學生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影響因素。
一、客觀因素
(一)基礎知識貧乏對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的影響
基礎知識較弱,個體差異較大。從招生錄取的情況來看,獨立學院學生的錄取分數線比普通高校第二批次錄取的學生要低20~50分,因此,這些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所以,他們進校后在學習上往往顯得比較吃力。與此同時,獨立學院學生又參差不齊,個體差異較大。有不少學生進校后由于學習態度端正,刻苦努力,往往都能取得較好成績。但是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是得過且過,長期處于混時間、混文憑、然后混社會的“三混”狀態。多數學生能夠珍惜學習機會,少數學生并不怎么珍惜,學習被動。無法快速從中學時期手把手的教學模式轉化成獨立思考的學習模式[1]。大學的學習狀態與中學有著明顯的差別,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明顯降低,大部分學習時間主要由自己支配,缺乏學習的動力。對于傳統醫學來說,博聞強記內容多。中醫理論體系的內容抽象,給初學者一種深奧難學的印象,更是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傳統醫學是多門學科知識交互滲透的產物,多學科知識的引進,目前大學學生的知識結構,主要是建立在數、理、化等學科的基礎之上,知識結構單薄,要想學習和真正認識傳統醫學理論體系就必須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以及豐富的知識結構。
(二)教育因素對傳統醫學理論體系的影響
1.教育的局限
對于傳統的醫學理論體系,我們的教育出現一定的局限性,非醫院校的大學生基本不了解傳統醫學理論,醫學院校的大學生自身并沒有真正地做到認識傳統醫學理論,傳統中醫經典與中醫古方古法不被重視和繼承。進校后專注外語過級,古文基礎訓練不嚴格,導致許多學生基本上看不懂中醫古籍著作,更談不上熟讀經典和靈活應用了。沒有在中醫理論基礎及臨床診療水平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醫培養的思路重設備、重檢驗。學校要求碩士做到細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畢業。中醫教育西化,可能動搖這些研究生的中醫藥職業觀念[2]。一直以來,醫學院校人文教育主要存在觀念上的唯科學取向、內容上的唯知識取向、方法難輸化和組織形式化等弊端[3],最終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有助于傳統中醫理論體系的認知。
2.校園的氛圍不夠
人的行為往往受社會氛圍的影響,與大學生最貼近的就是校園文化,它是育人和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目前開展大學生校園文化的形式及途徑單一,沒有形成結合傳統醫學相關的學習氛圍,沒有體現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也沒能很好地廣泛調動在校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對傳統醫學的興趣。
二、主觀因素
(一)思維方法對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的影響
傳統醫學方法論在思維科學領域有著獨特,而傳統醫學方法論的思維形式首先是具象思維的基礎上再形成抽象思維。而具象思維是感官對于事物的具體感知,直接面對具體感知反應的思維活動。抽象思維是高度理性的,完全抽象化、概念化的思維形式。因此遵循辯證邏輯(如類比、反證、以表知里等)這些傳統醫學方法論思想方法的根源是具象思維基礎上形成的抽象思維,是抽象思維和形式邏輯的產物。
傳統醫學理論體系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上的,它深受古代哲學思想的滲透,兩種思維方式之間存在著的較大差異,妨礙了學生對傳統醫學思想的接納和理解,致使在認知傳統醫學理論體系時易產生概念難記憶、基本理論難理解、基本技能難應用的認識,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如傳統醫學概念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歧義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傳統醫學概念很難進行嚴格確切的定義,只能借用比喻、形容和象征等方式來表達[4]。如滑脈被描述為“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傳統醫學許多核心概念,如陰陽概念既可指高度抽象的“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又可指具體的人的生理和病理,它在特定的關系中是確定的,但在整個理論體系中又是不確定的。又例如,自然界,樹葉或樹枝之所以會擺動,這是由于風吹動的緣故,風大猛烈更會將整棵樹推倒。由此推之,人體出現不自主的振顫、搖動,甚或突然倒仆,半身不遂等亦是風引起。隨著認識的加深,認為風有內外之分,自然界的氣流動太快而為風,此風是外風,從外侵襲人體。而類比之,人體內的氣動得太快亦會成風而使人得病,此謂內風。這是用比照類推法來探求病因的例子。
(二)傳統文化對傳統醫學理論體系的認知影響
傳統醫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特別是以中國儒家和道家為主的古代哲學的理論精華及思維方式解析天人合一整體觀念,揭示人體生理病理以及診療規律,形成與西方醫學完全不同的認知體系。要真正認知傳統醫學理論體系,就首先要學好中國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對傳統醫學理論的深刻影響
傳統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醫學領域的延展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也是指導具體科學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5]。正是由于傳統醫學大量運用哲學概念來闡發中醫醫理,從而使其更加富有文化特征。作為中醫理論奠基之作的《內經》,就通篇體現了古代文化特色。
2.文化特征促進了傳統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眾所周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傳統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以此為理論基礎和論理方式的傳統醫學,便產生了以“天人相應”、“形神相即”等思想為代表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也是“觀物取象”和“取象比類”方法在傳統醫學中的具體體現。如《內經·痿論》關于“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的記載,就生動說明了“觀物取象”和“取象比類”方法在辨證論治中的應用[6]。
總之,由于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特點是復雜多樣的,同時由于影響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涉及的相關因素豐富而復雜,因此我們著重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來探討獨立學院大學生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因素的研究,針對于客觀因素,根據學生興趣廣泛,個性差異大等特點,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理論體系的特點,加大理論知識的學習,我們應該充分挖掘獨立學院學生的潛能。針對于主觀因素,國家應從大局出發,正確引導傳統醫學的發展方向,使之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主流醫學,制定相應的政策,迅速提高中醫文化的社會影響力,普及中國傳統醫學。學校通過加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底蘊,著重培養思維方法。因此,通過對中國傳統醫學理論體系認知因素的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好傳統醫學的繼承、發揚和創新有深刻且長遠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房文娟,何如海.基于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教學管理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9,18(2):92-93.
[2]陳永杰,賈謙.論重建中醫藥重大戰略地位[EB/OL].,2005-12-14.
[3]蔣競輝.淺析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5):25-26.
[4]張宗明.中醫認識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分析[J].醫學與哲學.2000,21(11):45-46.
[5]肖明.哲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2-3.
[6]黃珊珊,楊振寧,劉穎.傳統文化與中醫學認知[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3):236-237.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中醫課程;優越性;影響;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593-02
自1969年創立以來,PBL教學模式已成為各學科教育,尤其是醫學教育中應用廣泛且反饋良好的新興教育模式。國內各大醫學院校在積極引進PBL教學模式的同時,也開始分析其教學思想的先進所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1]。教師通過設計一些真實的問題或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發現并解決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回歸到實際問題中去,進而達到牢固記憶的作用。對比傳統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PBL教學在培養終生學習方法、提高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增進師生之間學習交流等多方面優越性顯著。
中醫課程主要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中醫內科學等,這些課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在嘗試PBL教學的同時,應該從各學科的特點出發,認真分析學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將PBL教學模式的優越性發揮到極致。
1 PBL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PBL教學最早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美國西余大學醫學院,至今已被全球1700余所醫學院所采用[2],可見其很適合醫學教育,這是由醫學理論離不開臨床的特質所決定的。教師通過提供具體病例,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病例作出診斷,并擬定治療方案,再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各自的診斷和治療進行糾正或改善,最后由教師進行畫龍點睛式的總結,但并非結論性的發言,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這就是經典的PBL教學模式。
相較傳統教學模式,PBL教學有諸多優越性。首先,學生由以往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去探索學習,培養了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及時暴露并得到解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可以培養學生文獻檢索、歸納總結、口頭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為他們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做準備。
2 對中醫課程教學的影響
中醫課程之間環環相扣,因此學習過程必須循序漸進。PBL教學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立合適的問題或案例以提高教學效果。
2.1 中醫基礎理論
作為中醫所有課程中最基礎也是最本質的理論學科,中醫基礎理論是學生學習中醫的“敲門磚”。如何讓學生充分理解中醫基礎理論,樹立正確的中醫理念,這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十分具有挑戰性。純理論的學科在初學時通常讓學生覺得費解,課堂聽講也易感覺枯燥,PBL教學以問題或案例的形式將抽象的理論實際化,通過互動式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同時能夠讓教師及時發現學生不懂的問題,使中醫基礎理論更加深入人心,為今后更深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因而,PBL教學在應用于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時應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心和熱情為出發點,盡可能增加問題的趣味性并適當降低難度。
2.2 中醫診斷學
望聞問切的基本功底、類似病癥的鑒別診斷是評判醫生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中醫診斷學作為培養學生辨別病癥的基礎學科,是亟須和臨床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即使常規的課堂教學,也常常會融入一些臨床案例分析,因而PBL教學在其教學過程中十分適用。PBL教學將診室搬到了課堂,學生們像醫生會診時一樣對病情發表各自的觀點,再經過討論得出公認的診斷結果,這種教學十分符合學生的臨床好奇心,易激發學醫熱情,對培養他們成熟穩重的從醫心態大有幫助。因而PBL教學的案例難度可由簡到難,在提高學生信心的同時又使他們認清自身辨證方法的不足之處。
2.3 中藥學和方劑學
中藥學是以研究中藥基本理論、中藥性能與臨床應用為主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學理、法、方、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方劑學則是講述方劑的制方原理、藥物配伍及臨床運用規律理論的學科,是中醫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課程。二者均需花大量時間對龐大的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和背誦。PBL教學以問題的形式將中藥和方劑的內容定位到具體的病案當中,將本需死記硬背的知識靈活的展現出來,增加趣味又方便記憶,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他們不致墜入思維定勢的誤區,從而為中藥學和方劑學未來的發展創新奠定了基礎。學習中藥學和方劑學時,學生的中醫思維已基本形成,因而在PBL教學過程中,可在課本知識基本掌握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臨床常用的課外拓展內容,開拓學生的眼界。
2.4 針灸學和推拿學
針灸學和推拿學都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探討運用針灸和推拿方法防治疾病的學科,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對于臨床操作手法都有較高要求,因此在引進PBL教學模式的同時適當加入一些操作演示也是十分可行的。學生在學習針灸學和推拿學時,常常不易和中醫基礎理論聯系起來,這是由于課堂教學過于偏重經絡腧穴學說而忽略了和中醫理論之間關系的緣故。PBL教學以問題的形式將經絡腧穴知識具體到臨床實際當中,讓學生有機會運用中醫的思維思考針灸和推拿原理,將針灸腧穴學說與中醫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結合起來,有利于理解經絡腧穴理論中的臟腑表里關系、穴位的遠治作用等內容,使中醫學體系更加緊密。
2.5 中醫內科學及其他專業課程
中醫內科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系統地運用理、法、方、藥處理內科病癥的學科,是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學科的橋梁課程,在中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醫內科學及其衍生出的溫病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專業課程,都與臨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PBL教學正是將臨床的實際問題拿到課堂上來,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大用武之地。專業課程的系統性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很高,學生在經過病例分析、交流答疑、系統總結這一系列過程后,對以前的知識進行了一次快速回顧,這就使以問題為著眼點展開的PBL教學更為有效。
3 在中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目前,PBL教學模式在諸多醫學院校的中醫課程教學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如浙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的李慧老師[3],考慮到PBL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中醫思維方法和理論知識,因而將“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后期的病機、治則章節作為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的周曄等[4]對學生提出的“中藥學”問題進行了分類和整理,再結合課堂講授的內容歸納成若干問題,交由全班同學交流探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河南中醫學院衛向龍等[5]在“方劑學”教學過程中嘗試了PBL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了不同難度不同偏重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韓捷老師[6]在“中醫內科學”教學時也應用了PBL教學法,通過對比傳統教學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充分體現出PBL教學自主性、靈活性、實用性等諸多優點。
4 展望
PBL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改革正越來越多的為中醫院校所接受,它所帶來的變革和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也存在如課堂過分自由、學習略顯盲目等問題,所以要以積極謹慎的態度合理選擇應用PBL教學,以求對傳統教學模式起到協助、補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云儒. 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6:149.
[2] Fincham AG,Shuler CF. The changing face of dental education:the impact of PBL[J].J Dent Educ,2001,65(6):406-421.
[3] 李慧.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PBL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4):451-452.
[4] 周曄,段宏泉,張攻,等. PBL教學法在中藥學基礎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 藥學教育,2011,4(27):43-45.
[5] 衛向龍,李嫻,王付. PBL教學法在《方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光明中醫,2012,2(27):407-408.
[6] 韓捷. P BL教學法及其評價體系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2011,16:58-59.
作者簡介:
顧展丞(1990-)男,漢族,江蘇省海門人
關鍵詞: 《中醫基礎理論》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一、準確把握《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不同學科不同課程都有自己的性質和特點,教師的教學工作都必須符合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否則就無法勝任該課程的教學工作,更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了解本門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是推進教學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認識課程性質,了解其重要性。中醫基礎理論是以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為理論淵源,融會了歷代著名醫家思想的一門課程,是研究和闡述中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科,是中醫學的專業基礎課。其內容包括中醫學的哲學思想、思維方法和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和養生防治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技能知識。作為中醫藥學各專業的共同基礎課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學之初開設的。各學?;旧鲜前选吨嗅t基礎理論》作為中醫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和中醫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及專業必修課,學好這門課程,將為學生學習中醫診斷學、中藥方劑及臨床各科奠定堅實基礎。因此,作為中醫專業的入門課,《中醫基礎理論》在中醫教學中擁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從課程特點看,《中醫基礎理論》具有極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特點。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和闡釋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一門學科,它的內容包括陰陽五行,藏象、經絡、氣血津液,病因和病機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梢姡嗅t基礎理論本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其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思維方式形成的基礎,說明中醫的形象思維方式屬于理性思維范疇,它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因而不僅文字古奧,內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認識論、方法論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時,中醫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知識來源于臨床實踐,并用于指導臨床實踐。所以,只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采取相應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中,理論抽象,內容概括性強、帶有哲學和方法論的特征,采取傳統教學方法往往較為枯燥,使學生感到乏味而沒有興趣。由此,適應課程性質和特點創新教學方法一直是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確教學改革的目標和使命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必須明確,否則沒有方向和目標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學改革,其主要目標在于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從最終目標來說,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好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并能夠應用理論知識指導臨床實踐,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中醫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內容抽象深奧、難以理解,而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尤其是陰陽五行學說的內容和經絡部分的內容都比較抽象,主要依靠教師單調的講授,學生會覺得難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學形式單調,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差,教學質量不高。三是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當前的學生學習信心不足,興趣降低。由于沒有興趣導致有的學生上課做其他事情,或者只為完成學分任務要求,而勉強被動學習。四是忽視實驗教學,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得學生靠強記硬背地接受理論知識,不善于將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而無法達到培養中醫人才的目的。
(二)教學改革的必要。針對這些問題,教學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學生學習中的消極現象,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能大大強化教學的生動性,在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論知識。2.應用中醫理論進行指導、解釋實際現象,加深學生對有關理論和知識點的理解,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3.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研及創新意識,增強動手操作能力,為專業學習與科研夯實基本功。4.有效掌握臨床思維方式,增強能力,為今后的臨床實際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達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根據《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以及教學中遭遇的主要問題,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比較關鍵的方面。中醫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一個能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中醫,并產生興趣,才能進一步調動學習中醫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采用靈活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中醫基礎理論的特點在于其理論性較強,概念過于抽象復雜,具有較強的思辨性,給初學者帶來了一定難度。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板書、口述為主,表達知識信息有限,無法展示動態的知識,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利于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實踐證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情況會帶來極大改善。多媒體教學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功能上有許多傳統教法無法比擬的長處,但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時反而不利于實現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及時進行引導,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恰當吸取其他教學方法的優點,才能有效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當今,現代教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不會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就不為學生所歡迎,被時代淘汰。據相關調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對中醫學科多媒體教學持肯定和贊成態度。由此,教師不僅要學會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而且要善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這是推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創新教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是由“知識課堂”轉向“生命課堂”,“課程是開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成為專業人員,教師的工作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生命課堂’的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教學和有效的教學”[1]。只有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傳統教學模式弊端諸多,主要因為“課程內容與生活世界脫離,忽視了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割裂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使課堂教學喪失了應有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2]。實際上,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
近年來的成果大都探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主要有:1.啟發式。啟發式教學是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主動性。這種啟發式往往也是問題式教學,教師可把課堂提問穿插其中,同時增加討論與議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2.互動合作式。有人提出組建合作小組,借助小組內不同素質的學生之間互動幫助、互相啟發的合作性學習方法,讓持不同見解的學生自由討論。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思維和自學能力等。3.PBL教學法?!癙BL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醫學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礎科學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醫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脫離臨床實踐的理論教學就會帶來不良的教學效果,無法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楊巧芳等人提出以講述為主和以問題為主導引入案例分析,并結合進行以案例為中心組織小組討論的案例式教學法。此法能促進師生互動交流,使學生在濃厚的案例情境中學習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實驗式。實驗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實驗教學中主動參與操作,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觀察、思考及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提高學習興趣。我們可根據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進一步創新方法。
五、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由于中醫基礎理論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特點,中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是從實踐中來的,并且其理論終歸要應用于臨床實踐。一直以來非常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將LBL和PBL相結合,LBL是以課堂講授為基礎的傳統教學模式,“LBL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教師雖然可以主動地講,但學生往往是被動地聽”[4]。LBL模式其實就是一種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枯燥過程,不顧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棄這種傳統的模式,有的基礎理論比如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藏象、經絡等基礎理論還是需要教師傳授和講解的。采用LBL與PBL相結合的模式就能較好地實現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從而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其實上面所列舉的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法,二者不僅在強化學生主體性方面發揮較大影響,而且其本質就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依據中醫學的特點,理論教學必然要與臨床病案結合,是課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問題式教學法是近年來廣泛推廣的教學方法,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利用病案資料組織討論,吸引學生更多投入和參與,才能使理論與臨床實際更加貼近。巴哈爾?哈德爾等人認為“以病案問題作為素材,讓學生處于當事人的位置,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思考和討論病案問題中的各種疑難情節,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點處理方案的教學。它能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與應用專業理論,提高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開拓進取的良好品質”[5]。實驗教學法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陽等人指出實驗教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途徑。因而,結合教材內容開展一些實驗課是必要的。
綜合以上幾點看,《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改革應符合課程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明確教學的目標和使命,從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針對當前突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采取各種有效手段解決問題。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還是部分教學內容難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主動性不強,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等突出問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及創新教法,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學中困境的方法。顯然,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應用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鑒.課堂重構:從“知識課堂”到“生命課堂”[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30-33.
[2]李金云.課堂教學改革研究30年:回顧與反思[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4):46-60.
[3]黃素霞,俞方.談PBL教學模式與醫學生素質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02(9):69-70.
由于醫用有機化學理論課內容比較多,且授課內容中涉及許多反應機理,反應規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論對授課內容的理解還是記憶都面臨諸多困難。近些年來,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醫用有機化學教學方法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立足于理論教學,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對學生而言,興趣會促使其進行深入和創造性的學習,并且產生積極的,使得學生對其所學課程感興趣,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創造性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在國內的各個高等院校里,醫用有機化學是醫藥類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一般設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許多剛入學的學生對有機化學不太了解,并且還要同時學習其它的基礎課及專業課,導致許多學生對有機化學的重視度不夠,缺乏學習興趣。
21世紀科技快速發展,現代醫學進入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化學成為從分子水平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最佳方式,使現代醫學與有機化學聯系更加緊密。在安排課程時,應當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情況,選擇與醫學知識關系緊密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創新點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醫用有機化學的興趣與激情,也便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以后與其它專業課更好的銜接。比如講解羧基官能團時,學生學習了阿司匹林的結構及其合成方法,如果進一步講解阿司匹林的一些藥理作用及體內代謝過程等知識,不但做到有機化學和臨床醫學結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追求知識的渴望。
對于初學有機化學的學生來說,為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講課時可以試著講解一些有機化學歷史及其與醫學相關聯的知識。例如,近年來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化學諾貝爾獎有十幾項,并且化學為人類基因工程測序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些實例能使學生科學認識化學與人的生理過程以及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再如講解醇與醛等內容時,提出交警如何判斷駕駛員是否屬于酒后駕駛等現實問題,告訴學生醉酒者血液中的乙醇能被重鉻酸鉀酸性溶液氧化,使橙色的試劑轉變為綠色,從而實現乙醇的檢測。這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并且使有機化學與醫學結合在一起,突出了醫學理論,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醫用有機化學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選擇適合本階段學生的教學方式,要使學生打開思維、充分想象,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和探索能力,避免“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演示法、比較法、討論法以及歸納法,使其相輔相成,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講授鹵代烴時,將親電取代和親核取代利用比較法進行對比,同時,親核取代中的SN1 機理和SN2兩個典型的反應機理也可以采用對比法進行講解。二是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導學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回答)和學導式(學生提出問題,老師通過輔導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積極性)以及講授式相結合,從以教師為重心進而轉為以學生學習為重心的教學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課下及時總結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的效率。三是針對醫用有機化學中結構式繁多,并且空間構象、分子軌道等都特別復雜,要采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結合的手段,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且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加深對立體化學的理解。
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眾多科目的教學中,實驗課都是最能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重要環節,醫用有機化學也不例外。學生通過學量的基礎知識,為自己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但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實現理論知識的整體價值。因此,我們根據醫用有機化學的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實驗內容,增加應用性實驗,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許多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并且在課余時間能夠自己動手去完成所設計的實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巧,又培養了學生的認知和創新能力。例如,己二酸制備這個綜合設計性實驗,此實驗綜合了反應儀器的組裝、多種反應原料的添加及重結晶、抽濾、干燥等幾項基本操作技能。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思維活躍,查閱了大量文獻,同時設計了多種方法。學生不僅是在完成實驗任務,同時也是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也為學生自身以后的就業與專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認真回顧,分析自己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討論,使他們逐漸培養起獨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醫用有機化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聯系醫學實際,使學生充分認識有機化學的重要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高度協調,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意識和競爭力強的高級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洪麗雅.淺談有機化學實驗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52 (4):79-80.
【關鍵詞】高職院校 單片機 高端
技能型 專門人才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C-
0183-02
單片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許多企業的招聘崗位都要求具有單片機相關工作經驗。因此,培養單片機應用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目前的中職、高職高專、本科等學校大多開設了單片機方面的課程,也培養了大量的單片機應用人才??墒菑恼{查中得知,企業還非常短缺單片機應用方面的人才。其原因是許多畢業生雖然學習并掌握了大量的單片機理論知識,但是沒有實際項目開發經驗,遇到實際的項目,往往無從下手,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本文探討高職院校單片機應用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
一、單片機應用技術的特點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定位
為適應小型化、智能化的發展潮流,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采用單片機作為系統的控制器。為了將單片機技術與產品的開發、制作等環節緊密融合在一起,在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過程中,除需要機械、傳感器、電氣等方面的知識外,還必須具有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基礎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程序編寫能力和單片機綜合運用能力,這些又是初學者很難逾越的障礙。
根據企業單片機工作崗位要求,單片機應用人才可分為三大類:熟練的加工類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新人才。熟練的加工類人才主要擔任單片機電子產品的生產、設備的使用崗位。高技能人才主要能完成簡單的單片機系統開發,按要求能完成軟件編程以及硬件的設計與制作。能夠勝任控制系統方案制定、產品現場安裝與調試、故障處理等工作任務。創新人才主要能夠在現有產品基礎上,對其進行升級并進行技術創新。教育部的相關政策規定,中職學校主要培養熟練的加工類人才,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為主,創新人才主要針對本科院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主要培養其具有高超的動手能力、顯著的創造能力、極強的適應能力。
二、單片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單片機是內容抽象、知識點繁雜的一門課程。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要想學會和掌握單片機的應用,除要掌握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外,還要有整個系統的構架能力、硬件電路設計能力、軟件編程能力以及系統調試能力。此外,單片機的運行過程看不見,摸不著,而對應的電路因功能不一樣,其實現方式、芯片、電路結構等也不相同。這需要學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完成相應的任務。初學者往往因為其抽象而無從下手。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電類專業都提出了以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也作出了許多努力,但取得的成績不太理想,未達到設定的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所教授的知識陳舊,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也缺乏動手實踐。也有很多教師采用所謂的項目化教學,但是所設計的項目沒有針對性,不能跟相應知識很好地銜接。沒有真正基于項目式設計與制作的單片機教材。
二是課程教學手段不合理。很多高職院校的單片機課程教學還停留在黑板板書的階段,不能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能采用Flash技術、在線仿真等技術來生動地模擬單片機內部的運行過程。在實驗教學中沒有相應的單片機控制對象,還停留在單片機開發板基礎上。
三是課程教學模式運用不當。在單片機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考慮到這門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仍按照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訓教學的單一模式,缺乏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沒有將單片機的知識跟實際應用進行有機結合,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覺這門課程抽象難懂、沒有吸引力,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
三、單片機應用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途徑
通過深入單片機電子產品研發與生產的相關企業進行調查和對畢業生進行回訪,發現現在許多培訓機構所開設的單片機應用課程教學效果良好。其原因主要是培訓機構通過工程項目來講解單片機相關知識;另外這些培訓教師有很好的企業背景,有豐富的單片機項目開發實戰經驗。由此得到啟示,先讓高職院校的電類專業學生掌握簡單的電子電路基本知識和儀器、儀表操作程序,然后按照企業對單片機技術崗位工作過程的要求,采用項目化教學,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單片機應用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途徑如下。
(一)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設計單片機相關課程。職業能力是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具備的工作能力和素質的總和,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對此,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來設計單片機相關課程。從事單片機的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知識包括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內部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定時/計數器、中斷、按鍵控制、顯示、AD/DA轉換、串口通訊等。職業技能主要是指基本操作技能、電路調試、電路設計、程序編寫方面的技能,具體包括電路識圖能力、電子產品裝配能力、電路制作與分析能力、電路調試能力、程序編寫能力、產品設計能力等。根據這些技能,開設相關能力培養的課程。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素質??梢酝ㄟ^選修課或者講座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素質。
(二)校企合作開發課程項目。課程項目開發的第一步是與企業共同分析確立崗位職業能力與工作過程。課程組教師可通過以下形式與企業建立密切合作。一是走訪從事單片機電子產品研發與生產的相關企業,進行崗位職業素養、職業能力與工作過程調查。二是與企業一線生產人員共同分析出行動領域的崗位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三是回訪畢業生,與在企業一線從事單片機電子產品研發與生產管理的畢業生進行交流,聽取畢業生對本課程建設的反饋意見,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幫助課題組審視以往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建設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實訓教學情境的構建提出修改意見。
通過上述三種與行業企業的合作,確定面向單片機產品研發與生產崗位,針對實際工作過程中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明確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全面進行課程體系改革的建設思路。最后根據該建設思路同廣西電子研究所深度合作,共同開發一系列基于企業產品的課程項目。學生完成這些項目后,具備了企業的相關職業能力。
(三)采用“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系列的調研與分析,得到了企業中單片機應用產品研發和生產崗位典型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本課程就是基于單片機應用產品的典型工作過程來設計和開發學習情境,做到每個學習情境的實施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
(四)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一是通過對專業領域新手、初學者、內行的行動者、熟練的專業人員到專家五個發展階段的比較分析,同時,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國家職業資格技能鑒定標準、員工崗位職責,得出能力發展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能力特征、行動領域及向上一級發展所需的學習條件,由此制定出各階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二是建立相應的校內與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在單片機對應課程的學習活動過程中,組織學生到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相應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培養并提高學生在單片機設計與生產崗位的職業能力。如校內電子實驗室的維修崗位和學校視頻監控系統的維護崗位。通過這些真實的工作崗位訓練,學生可掌握實際工作中電子電路的調試和故障處理方法。同時,還可與電子產品開發公司、電子產品維修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月派出學生到相應工作崗位頂崗實習,讓他們對企業的工作流程有較清晰地認識,掌握企業中單片機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明確學習目標以及所要具備的能力,從而實現工學交替。三是建立“雙師”教師隊伍。為提高單片機相關教師的專業水平,可以讓教師到對應的電子產品企業進行頂崗鍛煉,掌握該行業的發展方向,學習企業當前的先進技術,把企業中的一些先進的產品融合在教學項目中。同時,還可以聘請有多年實踐經驗的企業電子產品工程師擔任相關專業課、實訓課的教學。這樣,學生將學到很多實驗室很難碰到的實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
(五)建立靈活的考核評價體系。科學、規范、權威的評價工作有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應改變采用期末試卷的考核機制,建立以職業能力評價為目的的考核方法。降低期末卷面成績的比例,增加實訓室的實驗成績和實習基地的實習成績,其比例分別為20%、60%和20%。此外,針對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比賽的學生,可以采用免試的考核方式,根據其得到的名次獲得相應的成績。立足于學生職業能力評價的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考核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對職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加學生的實習考核,能評價學生在對應崗位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單片機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充分依靠行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實行工學結合,與企業共同制定符合行業、企業要求的培養標準和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方案,以不斷為社會培養更多符合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妍.基于校企合作的機械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17)
[2]劉雪洪.改變教學觀念 培養創新人才[J].高教論壇,2005(6)
[3]楊彩卿,霍新懷.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0(17)
一、創新教育的涵義
創新教育作為一種時代的思想理念,我們首先要從教育思想觀念或教育哲學層面上去理解創新教育。應強調從守成性教育、維持性教育向創新性教育的目標轉向;從注重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向文化的革新功能轉向;創新教育是一種全局性的、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是對創新教育系統設計的高屋建領。第二,在實踐操作層面上,應注重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可持續發展。凡是體現有利于受教育者創新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和趨近這種教育目標的任何教育實踐活動,都應該有意識地吸納其中的合理內核,使之成為創新教育改革方案的組成部分。
二、臨床醫學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與教學模式設計
要研究臨床醫學的創新教育,首先要為臨床醫學創新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尋求一定的理論依據。因此,我們應從現代社會知識經濟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的創新觀念出發,圍繞醫學教育的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操作程序、教學策略、評價標準等教學模式構成要素進行理論探索。
(一)指導思想。程體系21世紀的高等醫學教育應該適應衛生事業發展需求、醫學模式的轉變,特別是要重視社會進步和醫學科學迅猛發展的宏觀背景,培養以人文性為先導、以綜合型的智能結構為基礎、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創造性醫學人才。
(二)目標內容
要建立與醫學創新教育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三個部分:(1)醫學思維與創新的理論知i識通過創造學基礎知識的構建,發展醫學生的一般創造力。(2)臨床專業與技能的指導。通過臨床專業和技能的指導,發展學生的專業創造力(3)創新個性的素質培養及其社會實踐該部分的課程設置將有利于醫學生創新個性品質的培養。
(三)操作程序。
提出問題(臨床病例或社區專題卜搜集數據(診斷依據與調查資料h形成解釋(可能結論h評估結果(討論引導)—驗證結果(實踐檢驗)以上操作程序主要從學生見習病例報告撰寫和社會問題調查報告兩方面進行設計。
(四)教學策略。
教學主要以認知、技能和素質三種不同的目標進行符號性、觀察性和活動性三種方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第一課堂,以知識傳授為主,并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第二課堂,以技能操作為主,教師將對第一課堂的知識進行再現性操作示范,并為學生在課后進行提示性技能練習創造條件。第三課堂,讓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相結合,在實踐應用中得以鍛煉提高。教學部門還要導向性地組織學生參加臨床和社區醫學從業崗位整體任務和局部內容訓練,并進行持續性的反饋,使學生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和基本方法。
(五)評估。
主要通過建立三個領域的評估來實施:(1)認知領域臨床醫學決策思維能力考核(2)專業課程和思維科學相結合的理實踐論文評審。(3)態度領域病人評議學生學風醫德、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及志愿者服務社會的價值評價等。
三、臨床醫學創新教育的實踐
根據21世紀的醫生培養目標要求全面適應社會的要求,我們應當減少應試教育的痕跡,重視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醫學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和認知經驗、教學雙方的個性特征等。在此基礎上從現代教學論的要素結構出發,調整和改革現行的臨床醫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和運行模式,追求創新教育系統動力機制的整體優化
(一)目的是導向因素,臨床醫學創新教育首先要確定培養目標
我們要重視把教育從智力領域擴展到非智力領域,從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教育擴展到學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思維方式的教育。因此,臨床醫學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追求的是科技素質與專業素質的結合;人文觀念與職業特征的結合;個性心理與社會責任的融合;創新精神與應變能力的培植,強調后繼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是核心因素,專業課程的調整和改革從時間和空間上提供動力。
高等醫學教育培養人才的任務主要是通過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得以實現的。課程作為教育的核心,其質量關系到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也關系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創造課時條件和實踐空間,我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調整課程結構:(1)削減課程間重復內容。開展了包括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在內的各種醫學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實施以問題為引導的臨床與社區醫學教學改革。并以此為契機,削減課程間重復內容,空出一定的學時數,增加實踐課和自學選修課程。(2)加強實踐技能訓練w加強了醫學生的臨床醫學技能實踐和社區全科醫學服務實踐課程計劃。例如,堅持授課學時與實踐學時之比不低于1:1;加強臨床見、實習帶教老師的上崗培訓工作,使其明確帶教要求和操作規范;在嚴格執行病區專題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實行內、外、婦、兒分科床邊技能考核和畢業綜合技能操作考試;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基層和??平虒W醫院、社區教學基地輪回實習,加強學生全科醫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我們還加強了初級衛生保徤和流行病學調查的實踐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應用醫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獨立撰寫科研論文或調查報告的能力。(3)開設醫學前沿理論選修i課不斷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樹立學習的綜合意識、超前意識和終身意i識根據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社會對衛生保徤需求的變化,調整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開設醫學新興學科和跨學科的綜合課程講究特色和因材施教是本科生選修課設置的基本原則。(4)開設引導掌握思維方法的相關課程為了使醫學生在進入臨床課程學習時,熟悉醫學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已在九五~??級的六屆醫學生臨床課程階括思維科學、醫學思維與學習、創造性思維和技法訓練、創造力培養與成功者品質修養、研究型實踐學習習作等。(5)隱性課程的建設隱性課程,是相對于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顯性課程教學活動而言的。隱性課程的主要教學環節有:開展文明校園建設活動,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社會考察和國情、創業教育,結合臨床見、實習開展醫德醫風教育等等隱性課程的基本思路是以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的文化活動來加強醫學生的德育實踐,并以此作為人文教育的載體。
(三)方法是技術要素,積極探索結合教學改革成果的教學新方法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獲得系統知識,而且要讓學生獲得探索和檢驗這種知識的方法,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面對21世紀知識的驟增,臨床醫學教育要強調方法教育,使醫學生有能力區別重要和次要的知識,使其頭腦留有持續學習的空間,提高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性和吸納能力,這對于臨床醫學的創新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們積極鼓勵臨床教師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主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如實施情境模擬法和標準化病例教學法,就是在創新教學方法上的有益探索。情境模擬法是通過一個具體臨床情境的描述和演示,引導學生對特殊情境下的病例展開討論和研究的教學方法。標準化病例教學法的開展動因源于臨床上一些非常見病例的教學要求,臨床教師將這一類非常見病例的典型體征、診療方案進行歸納總結,是在見習帶教中由學生進行模擬演示并參與診治的一種案例教學方'法兩者都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主要特征,強調師生對案例素材共同進行探討。研究表明,病例教學法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起到較好的效果,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情境之間的差距,能幫助學生體驗從業環境中醫患關系處理的方式方'法
(四)學生是根本因素,教師是關鍵因素,教與學互動機制為系統提供原動力和主導力。
醫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應以創造型教師的培養為前提條件。創造型教師不僅要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能發現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而且要善于培養醫學生的創造性^我們在實踐中編寫了《臨床教師與管理干部基本教育素質培訓教程》,并分批對臨床教師進行思維科學和創新意識培訓,規定45歲以下教師必須以計算機輔助臨床教學的要求,在客觀上收到了一定成效。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考慮的是如何開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發展新知識,將教學過程作為學生對于知識的再發現的途徑,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目的。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密切聯系,不僅可以反饋教學信息,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改進授課質量,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強調教與學的互動機制,定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參與教學工作的熱情。例如,我們在平時工作中,無論是理論課、見習課還是實習階段,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評教工作,與教師的評學工作一起,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
(五)環境是支持因素,教學環境和機制的整體優化是系統持續運行的保證^
要進一步發揮教師與學生在創新教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實踐氛圍,制定和規范適宜的管理制度,通過充分發揮教師因材施教和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培育創新教育的新機制。目前,我們的做法是從七年制教育起步,逐步向學生開放部分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部分科研課題實踐;開放電子閱覽室,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在社區全科醫學服務中心,安排3~4周的全科醫療服務,并結合社區問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由專家負責指導。對于臨床教師,我們加強了臨床骨干師資創新能力的培訓;建立和加強教學質量評估,優化教學過程控制,建立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教學質量的互評機制;建立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人事、勞動、分配制度。此外,為臨床教師提供獲取信息便捷途徑的現代教育技術條件,努力提高臨床和結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驗中,我們還注意介紹相關的實驗技能,如如何看電路圖、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電路的連線技巧和各類電子元件的識別等。
第二階段,以數字電路實驗為主。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我們為實驗準備了各類集成電路模塊,讓學生利用面包板,按實驗線路圖在數字實驗箱上自行搭建線路,進行調試、觀察及測量。通過這樣的實驗方式,學生可以自主完成門電路、觸發器、555振蕩器、計數器、譯碼顯示及A/DD/A轉換等實驗,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驗教學既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又是理論部分的補充通過課堂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學生們對電子技術從模擬到數字、從分立元件到集成芯片、儀器設備體積由大到小、功能由單一到系統的飛速發展過程有了具體形象的認識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初學時的各種抽象術語及名詞如負反饋、脈沖、二進制等,就都變得簡單易懂,激發了他們學好醫學電子學的興趣和信心。
(六)反饋是控制因素,教與學的評估是發揮系統動力正向效應的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