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3: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藝術的美育功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 鍵 詞:音樂 藝術感覺 美育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藝術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藝術作為學校教育之“副科”的時代即將結束了?,F代人普遍意識到,藝術世界是奧妙無窮的世界,藝術經驗對豐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藝術與人性中最深層的東西息息相通。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每一關鍵時刻,藝術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使人類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并保證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一個沒有藝術的民族和社會是不可思議的,正如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樣。藝術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藝術不僅能表達感情,使人的創造性沖動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現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這個大領域中,學生可以學到在其他任何學科領域中學不到的東西。所以,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正如何東昌同志所說的那樣:“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藝術是一個開放的領域,藝術的內涵是不斷豐富和擴展的,藝術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所以說,藝術教育不僅僅是傳統認為的藝術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個開發智慧的復雜系統工程。從藝術教育的四大關鍵要素——美學、藝術設計、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四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要想提高青少年的藝術素養,除了掌握技法外,還必須熟悉藝術發展的歷史,要具有欣賞藝術的趣味和評價藝術的洞察力。當然,音樂藝術審美教育既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又與德育、智育、體育及其他美育形式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種審美理論的主旨,就是論述和證明如何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通過學校教育去開發年輕人的藝術感覺。針對當代社會中人的前所未有的多元信仰,有必要改進和復活其判斷力。由于信仰的多元化不僅造成了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的種種困惑、自相矛盾和沖突,而且造成了現代人的判斷力和意志的日益麻痹。要想重新確定哪些是代表一個文化的、理想的優秀作品,就需要重新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對人類迄今獲得的藝術成就重新張揚,給人們提供一種足以激發人的創造性行動的靈感和對人類成就的自豪感。
人們對藝術作品常會有一些偏激的想法,認為藝術作品無論如何都是為一定觀念服務的,而不是獨立的。這就將藝術降低為一種功能性的東西了,將藝術看作是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一個功能性網絡,而忽視了人們對藝術的那種特有的和典型的興趣——審美興趣。
眾所周知,審美教育具有獨特的性質,這種特殊性反過來又將會影響著一個社會文化的種類和性質。所以我們認為,要做到重新激起人們對藝術成就的記憶,恢復人們對藝術的特有審美價值的信念,喚醒人們的判斷力,有必要對當今的審美教育觀點和思想進行梳理調整,使之走上健康完整的軌道。
藝術是一種獨特的人類成就!藝術教育本身就是要把青少年引領到“人文領域”,使之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因為藝術不僅與教育有著密切聯系,同時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洞察,藝術與理解,藝術與風俗、風氣,藝術與哲學等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研究客觀世界及其規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滿足人與社會需要的終極關懷,是求善。音樂藝術是人文知識領域中的一朵絢麗奇葩。同人文文化有關的思維主要是開放的思維,藝術能給人以想象力,藝術可以開拓人的想象力,它有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人生的追求,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音樂、藝術教育恰恰就符合這一點。作為一個人,必須有物質生活,同時還必須有精神生活。一個健康的生活應包括:一是物質生活主要應合乎生理健康,二是精神生活主要應合乎心理健康。而健康的心理主要取決于人文,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本質就是腦健康,腦健康是一切健康的前提。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苦?!倍魳匪囆g感覺、音樂藝術教育正是教人求善、給人愉悅、使人身心健康向上的。
在整個西方歷史中,藝術作品往往是由一小部分人創造的,同時也是被這一小部分人欣賞并為他們服務的,但也總是為社會大眾接受、贊同和參與的。當一個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的必要性,能認識到藝術能使他們的信仰更堅定,告訴他們生活中有哪些是永恒的、哪些是關于人的命運和結局的大事,這樣藝術和社會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健康的和生機勃勃的關系。正是由于藝術的那些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把無形的精神世界展示無遺,才使藝術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換言之,藝術只有對大眾產生了吸引力,成為一種對人類最有效的社會力量,超越了藝術品的物質感受和物質價值時,藝術才具有了真正的意義。當今社會曾有過一些的物質至上主義,也并沒有消除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不同的是人們與過去時代相比失去了不可缺少的健康信仰,以至不能對一些規勸性形象進行的表達做出反應。這就勢必大大削弱了社會人文精神,挫敗了人們對種種能夠回答人們內心深層需要的東西的追求和熱情。
審美教育理論必須強調藝術的人文功能,人必須具備這種區別能力,必須強調培養人對高貴的審美性質的欣賞能力,這對人的生活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為藝術品應該包括藝術所擁有的那種取悅我們和感動我們、擴大我們的本領和給我們知識與智慧的功能。審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人們的藝術欣賞能力,以使人們在欣賞藝術品時,獲得藝術品所能提供的珍貴經驗。學會如何去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同時著眼于人的基本素質的提高。
審美教育即是我們通常說的美育,或叫做美感教育。美育是實踐性的美學。(轉第73頁)(接第75頁)美育從廣義上講是通過藝術和現實的多種途徑來進行審美活動。而學校的審美教育是狹義的美育,但同時也是實施美育的重點對象。因為在校青少年和兒童正處于身心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最容易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良好審美觀的早日形成,從而能以高尚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去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同時學校本身就有音樂、美術等美育內容的學科,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審美活動。由于音樂和其他藝術不同,它不是思想的痕跡,而是意志本身的痕跡,所以,音樂的作用比其他藝術的作用都要大而且深刻。音樂是一門極富感情表達和感情力量的藝術,人們通過有目的地參與音樂教育活動,就能激發出人類心靈深處的感情火花??梢?,沒有音樂教育的參與,美育的任務是很難完成的,音樂教育只有和美育相結合,才能發揮它應有的教育價值;而美育也必須和音樂教育相結合,才能全面實現它的教育功能。
美育和音樂教育同屬于意識形態,同屬上層建筑,它們都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它們都以人為服務對象,都承受著教育科學原理的指導,都必須通過人的心理活動來完成,都需要經過聯想、想象、興趣、意志、情感、記憶等心理過程,都以形象思維為感受的基本前提。通過這些心理活動過程就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不斷積累得到升華提高,使睿智的審美批評成為發掘藝術作品的意味的典型方式。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理解力,便可使他們更好地把握藝術的意義,更充分地意識藝術潛在的意味,學會欣賞藝術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以達到豐富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審美能力更強,生活更有價值,精神追求得到更大的滿足。這樣,就可以使青少年學會欣賞藝術和理解藝術,最終將會變成藝術的熱愛者。
當我們的學生一旦熟悉和進入那些高質量的藝術品中,而且掌握了欣賞其審美價值的技能,就不會對音樂、藝術無動于衷,覺得它們可有可無了。音樂、藝術是一種能激起很高級的審美經驗的人造物,這種經驗是一種愉悅的、豐富的和見識深刻的經驗。可以設想,當一個社會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有機會、有能力欣賞人類迄今創造出來的和思考出來的最優秀的作品,這個社會定會出現一種極為祥和、寬容、進取、健康的新氣象。
可見,音樂教育與美育的結合,不僅必要,而且很有可能。這種結合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交緣重疊,而是實質性的功能上的強化。從美育的角度來講,通過音樂教育這一重要分支的實踐使之達到存在價值的全面體現,而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通過審美因素的體現和吸收,將是一種尋根求源性的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而不至于對待美育教育停留在只追求直接的效果而不求間接的效果;只知技法的傳授和學習而不知精神修養,使青少年學會賞識自然和藝術之美,學會應用其美以改進生活的方式,感化其美以陶冶高尚的精神。我們要引導青少年按照美的標準,正確對待和處理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和衣著儀表,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審美觀,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跨世紀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8.
[2]卓菲婭·麗莎著,于潤洋譯.論音樂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10.
【關鍵詞】《外國舞蹈史》,美育,價值研究
一、《外國舞蹈史》課程滲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是黑格爾美學的中心思想。這個定義強調了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統一,也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而舞蹈的本質也正是內容與形式二者完美的統一,通過肢體動作的不斷變化創造了美感,是一門情感表現藝術。在舞蹈基礎理論教育中,關于審美的部分涉及到學生對于舞蹈美的認識深度和對于舞蹈藝術的掌握程度。在課程中對外國舞蹈類型及舞美風格加以研究,在授課過程中貫徹以“美”帶論的總體原則,結合實際課堂需求和舞蹈史論發展進行研究,對課程具備的高雅之美(芭蕾藝術)、自由之美(現代舞藝術)、多元之美(外國其他風格舞蹈藝術)加以研究,為學生提供了審美體驗的平臺。在欣賞美的同時結合自身實踐,將美感收獲與美育實踐二者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表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創作美的綜合能力?!锻鈬璧甘贰氛n程滲透美育教育不僅僅要結合舞蹈史論發展狀況進行研究,更需要結合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外國舞蹈史》課堂教學滲透美育教育的教育新模式
(一)激發學生審美創造力
美育教育屬于美學研究的范圍,也是美學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锻鈬璧甘贰氛n程在授課過程中由理論概念、作品鑒賞與舞蹈實踐三大部分組成,核心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審美鑒賞力,從而激發學生是審美創造力。讓學生了解外國舞蹈的同時加入相關舞蹈的文化,如民族活動、神話故事,讓學生通過視頻資料感受外國舞蹈藝術之美。加以提升學生的感知明銳度,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都有明顯作用。美育的終極目標“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并從而豐富人的審美情趣,發展人的審美理想和美的創造力,使人最終能自覺乃至自然地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客觀世界和重塑主觀世界,使每個人都以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自由的人為目標?!币虼思ぐl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才是《外國舞蹈史》課程美育的核心,審美創作力的實現也正是建立在審美感受力與審美鑒賞力的基礎之上,三者唯有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舞蹈美育。
(二)創建民主平等的課堂管理機制
舞蹈美育的原則是以人為關懷為起點,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關注到學生需要的,滿足學生的需求進行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上課不再是一種學習過程,而是一種美的享受。教師在教學過程需要身體力行的傳遞舞蹈理論知識與技術技巧,更需要以淵博學識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工作直接決定了舞蹈教育的成敗,因此教師不僅要備好課還需要做到語言美、形象美、板書美等。
(三)立體全方位模式教學
舞蹈是一切藝術之母,要想通過舞蹈教育來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僅單一方面的訓練是不能滿足的?!锻鈬璧甘贰肥谡n過程中不僅僅要讓學生了解掌握外國舞蹈的歷史與文化,還要讓學生多方位的從視覺、感覺與動覺去感受外國舞蹈的魅力所在。視覺即作品欣賞。在講授該時期舞蹈作品的歷史背景、人物與故事情節之時通過多媒體將該作品以視頻的形式欣賞,讓學生從視覺角度充分享受感官上的盛宴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觀后感,進行“百家爭鳴”式的討論。感覺即心得體會。撰寫心得體會主要是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及表達的能力,這是也是欣賞作品后的思考與總結。動覺即舞蹈實踐。舞蹈美育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解放身體充分發揮舞蹈藝術的美育功能。舞蹈是身體的藝術,也是通過肢體來傳情達意的,因此唯有解放身體才能全面發揮舞蹈美育的功能。
(四)廣泛涉及多元文化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多元化的相互交融,舞蹈的傳播與交流已不局限于地區,舞蹈教育更是應當尊重并承認世界各國地區的不同文化群體。在講授《外國舞蹈史》課程內容時也應秉承文化學的角度來學習舞蹈、賞析舞蹈,例如在講授芭蕾舞時,介紹同時期的作品可借鑒中外的經典芭蕾舞作品進行分析與總結,通過對比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芭蕾舞之美。
(五)引入高雅藝術進校園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課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促進學生陶冶情操,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高校要大力支持并落實校園文化建設,使舞蹈藝術貫穿于課堂內外,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除了校園演出活動外,學校應大力引進一些高雅、經典的藝術演出或講座走進校園,例如經典古典芭蕾舞作品《天鵝湖》或國內外一流的現代舞團,讓學生零距離地去感受外國舞蹈藝術的魅力,相信舞蹈美育的功能也會逐步顯現。
三、關于《外國舞蹈史》課程美育教材建設的構想
目前關于大學生舞蹈美育出版的教材數量較少,適用性不強。因此當前舞蹈教材建設首要關注的是舞蹈美育中“育”的問題,舞蹈教材傳遞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與技能,更是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锻鈬璧甘贰氛n程選用的參考教材是歐建平教授的《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朱立仁教授的《西方芭蕾史綱》與劉青弋教授的《現代舞史綱》。這幾本教材出版時間較近,印刷版次較多,系統性強,使用率較高,對舞蹈美育基本實現其內涵與功能?!锻鈬璧甘芳白髌疯b賞》通過“來龍去脈”“邏輯定義”等傳遞文化理論知識,“舞蹈個案”以作品鑒賞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但“舞蹈個案”的直觀體驗性較弱,教材中基本是以文字與圖片的形式對舞蹈作品進行介紹,教師在課下備課收集相關作品影視資料難度較大,多涉及到外國舞蹈版權問題很難將最新的外國舞蹈視頻呈現在課堂上,因此許多舞蹈美育的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發揮最大的價值。教材中對于藝術創作實踐部分也是難以滿足美育課程的要求。舞蹈藝術的媒介是人的肢體動作,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外國舞蹈史》美育課程必須落實到學生的身體力行中去。舞蹈美育教材發展至今已取得了較多成就,但與其他藝術相比舞蹈美育體系建設起步較晚,未來充滿機遇也要迎接挑戰。這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更是舞蹈學科發展的有力保障。舞蹈美育教材的建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斷的建設與發展。
四、結語
關鍵詞:幼兒舞蹈教育;美育功能
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舞蹈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藝術載體。舞蹈教育在現代化的幼兒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舞蹈自身獨有的藝術特征決定了舞蹈教育的美育屬性和美育功能。舞蹈教育本身就是進行美育的一種直觀的藝術教育形式。如何正確認識幼兒舞蹈教育中的美育功能,怎樣才能有效實現幼兒舞蹈教育的美育目標,都是幼兒舞蹈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幼兒舞蹈教育中美育的具體功能
(一)提升幼兒對世界的認識和感知能力
舞蹈藝術對外傳達的是一種舞蹈形象和一種舞蹈情感,需要舞者具備較高的思想內涵和生活感悟。即便是簡單的幼兒舞蹈,也是對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模仿和再現,需要幼兒具備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高超的模仿能力才能順利完成。同時,舞蹈表演還需要舞者對舞蹈本身有著透徹的感受和領悟。所以幼兒舞蹈教師也要對學生提出舞之以情的要求,讓幼兒盡己所能地去理解和感悟舞蹈動作的含義和包含期間的情緒。這就有效提高了幼兒觀察生活、認識世界的感知能力。
(二)增強幼兒的學習記憶力和創造能力
記憶能力是所有學科課程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記憶力在人腦中的作用相當于留聲機和錄影機,是一種把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儲存起來的機能。但是記憶力并不能對存儲于大腦的信息進行任何轉換或再創造。在原有信息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物體的智力或創造力在這一點上和記憶力就有所區別。而且存放在大腦中的信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模糊,記憶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在記憶力異常強盛的幼兒學習時期,舞蹈教師不但要注重對幼兒記憶能力的培養,還要鍛煉幼兒觀察生活、獨立思考的創新能力,幫助記憶力的持久保持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改變幼兒的形體狀態和生長方向
幼兒的模樣和體態大多遺傳自父母,但是形體的塑造卻可以通過后天的修正得到重塑。舞蹈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追求形體的健康和美觀,要求開發身體各個部位的軟度和開度,講求肢體的協調和敏捷。所以幼兒舞蹈教學可以通過舞蹈訓練來幫助處于發育初期的幼兒在骨骼生長時保持形體發育的勻稱和健美。延展、伸屈和跳躍等舞蹈動作有利于鍛煉幼兒的平衡感,踢腿、劈叉、壓腳背等舞蹈動作有利于糾正幼兒的腿形,避免八字腳和羅圈腿等病態的長勢,脖頸、肩膀、腰肢等部位的舞蹈動作有利于拉直幼兒的脊椎形狀,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站立姿勢和坐姿,能夠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經過了舞蹈教學形體培養的幼兒在體質和氣質方面會明顯優于其他同齡的孩童。
(四)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良好品德
作為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蹈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基本審美能力。舞蹈原本就強調人體動作的藝術美感,具有動態美學的教育性質。在學生學習舞蹈動作,完成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培養起了較高的藝術審美能力和結合自身經歷和經驗積累而成的美學觀念。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帶動心靈的凈化,幫助幼兒明辨真善美和假惡丑是幼兒舞蹈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比如,幼兒舞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絢麗的民族服飾,播放優美的民族舞蹈視頻來勾起學生們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再利用學生對各個民族多彩文化的好奇心來培養其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幼兒舞蹈教育中美育的實現途徑
(一)完善幼兒舞蹈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
在舞蹈教育普及較早的西方社會,已經具備并實施著成熟而完善的舞蹈教育課程體系。有些文化藝術發展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甚至制定和出臺了舞蹈教育不同階段的課程標準和與之相應的規章制度,并且將其付諸了幼兒教育的美育實踐。在西方的發達國家社會中,舞蹈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美育的現代化藝術潮流。中國也應該是順應這種舞蹈教育的發展趨勢,改善和健全當前舞蹈教育的課程體系。在大力推動和實行舞蹈教育的同時建立起一套專門針對幼兒美育的舞蹈課程。在完善舞蹈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幼兒園校的實際情況和幼兒學習教育的特殊性,充分考慮到幼兒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開設因材施教、科學合理的幼兒舞蹈課程。
(二)充分把握幼兒的生理情況和心理特點
幼兒時期的學生,身體和心靈這兩方面的成長和發展都尚未健全,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準確把握住幼兒的身心狀態,以便更好地發揮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從幼兒的生理方面來看,幼齡孩童處于剛剛進入身體成長的萌芽階段,運動神經和肌肉群體的發育還不夠健全,肢體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對較差,所以舞蹈教師要盡量選擇符合幼兒身體素質基本情況,自然簡單、重復且變化少的舞蹈動作來進行教授。幼兒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活潑好動,所以舞蹈教師可以多選擇一些節奏短促有力、旋律輕松明快的音樂來作為舞蹈伴奏。從幼兒的心理方面來看,孩子們的好奇心往往都很重,總是喜歡模仿和幻想。所以舞蹈教師可以采用童話故事和科學幻想等形式來進行舞蹈的動作設計,利用幼兒的模仿心理來強化舞蹈學習的直觀感受。
(三)注意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只有讓幼兒對舞蹈產生持久的興趣,將注意力放在舞蹈學習上,才能保證舞蹈教學的學習效率和幼兒在完成舞蹈作品時的表現力。所以,幼兒舞蹈教師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實際的舞蹈教學中將幼兒對舞蹈的愛好轉變成學習的持久動力,調動起幼兒學習舞蹈的熱情和積極性。在舞蹈教學課堂上,幼兒舞蹈教師可以用做游戲、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來勾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從舞蹈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和快樂。
(四)創造和提供更多舞臺表演的實踐機會
舞蹈教育的最終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舞蹈的知識技巧以外,還要讓學生具有獨立完成舞蹈作品的表演能力。所以舞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盡量多地登臺表演,在觀眾面前從容優雅地完成舞蹈藝術的展現。幼兒舞蹈教育也不例外。而且,幼兒的表現欲原本就比成人要重,只需要觀賞者的一點點鼓勵和贊揚就能夠勇敢地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幼兒舞蹈教師就要在幼兒的這種表現欲消退之前多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舞臺表演的實踐機會。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各種藝術宣傳平臺,整合各種藝術傳播資源,組織或建立一些與舞蹈藝術相關的實踐團體或活動中心,舉辦或參加一些與藝術教育相關的文藝演出或舞蹈比賽。讓幼兒參與到各式各樣與舞蹈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以此實現幼兒舞蹈教育美育功能,是幼兒舞蹈教師承擔起藝術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培養舞蹈藝術繼承人和建設和諧文明社會的最終體現。
結束語
幼兒舞蹈教育中的美育可以提高幼兒認知世界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改善幼兒形體的生長趨勢,使幼兒具備基本的審美能力和思想品德。要想充分發揮出幼兒舞蹈教學的美育功能,就必須要健全幼兒舞蹈教育的課程體系,把握幼兒健康的身心狀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為其創造更多登臺實踐的機會。(作者單位: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舞蹈藝術的美育“內涵”
舞蹈藝術教育,是構成大學院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教育功能、特點及本質皆體現于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舞蹈藝術教育,以培養學生藝術欣賞力、提高參與能力為宗旨,以完成獨特的舞蹈藝術魅力、傳達美好情感的美育為作用。大學學子對美的追求及向往,通過舞蹈教育達成“欣賞美”“創造美”“表現美”的精神需求。我校開設《舞蹈欣賞與實踐》等舞蹈藝術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審美水平,通過自身由外而內“形神共修”,實現舞蹈教育的核心內涵。舞蹈藝術教育,為高校美育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其特有的審美內涵無可替代。對處于人生最佳成長期的大學生進行舞蹈藝術教育,能令其于體能及形體等層面達到良好的狀態,令其追求外在美的同時審視內心,追求精神美的共通。大學在校生,是富有浪漫情懷的“理想主義”、對美汲汲追求的群體。而舞蹈藝術教育,恰好符合其對美的追求、感受、學習及實現的愉悅體驗過程。通過舞蹈藝術教育,大學生的體態更趨健美,舉止愈加優雅。舞蹈美育能陶冶情操,提升藝術審美水平,提高品德、組織紀律性及集體榮譽感。舞蹈藝術教育,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其特有的美育功能無可取替。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
舞蹈藝術的審美本質為“認知活動”。為人們欣賞舞蹈表演油然而生的精神活動及情感體驗,對舞蹈作品“感受”“體驗”及“理解”的過程,即為舞蹈藝術的審美特性??善溆钟袆e于普通意義的“認知活動”,它是獨特的對“舞蹈作品”的“認知活動”,其通過對舞蹈作品的欣賞,了解了舞蹈塑造的“藝術形象”及所呈現的人物思想與社會生活,并對舞蹈作者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知,欣賞過程經觀賞者產生的審美詮釋進行了二次創作。下面,就其舞蹈藝術的“審美特性”進行扼要闡述。
舞蹈藝術外化的“動作性”審美動作性,為舞蹈藝術的第一特征,舞蹈藝術形象,為“直覺性藝術”,其主要藝術特性體現于表象外化的“動作性”。舞蹈藝術中“氛圍”“情調”的渲染,“情節”“事件”的發展,“性格”“情感”“思想”的人物體現,矛盾沖突、意境生成等系列情節的推進,這些在影視里只需用語言表達的一切,在舞蹈藝術中便需要用“肢體動作”所構成的“語言”進行連貫性的發展完成。人體的舞蹈動作,為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為何將舞蹈判定為“動作性”的根本。舞蹈藝術“動作性”特點,也是其區別于“音樂”“美術”等非舞蹈藝術形式的本質。舞蹈的生命是“動”,由舞蹈藝術本質角度,“動作性”為人類內心情感外化的展現形式,具有獨特的美學意義。
舞蹈藝術的內在“抒情性”審美抒情性,為舞蹈藝術的第二特征。關于舞蹈的“抒情性”,《詩經•大序》內早有表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我們看出古代時人們已然利用舞蹈抒感。舞蹈藝術內在本質屬性,以優美舞蹈動作形態表達。此外,若想通過舞蹈動作清晰明了地表達某些語言文字包含的意義與內容,通常是無法實現的。但是,某些語言無法表達的復雜情感,以人體動作卻可完全體現。因此,當人的精神世界與豐富復雜的內心情感無法以語言及其他藝術形態進行表達時,以人體外化動作性將其內在“抒情性”充分顯現,就成為舞蹈藝術極其關鍵的審美特征。
舞蹈藝術的“綜合性”綜合性,為舞蹈藝術的第三特征。舞蹈藝術,其主要表現形態是以人體動作為媒介。同時“音樂”“美術”“詩歌”等在舞蹈生成之初即不離不棄,為構成其藝術形式的主要因素。舞蹈藝術將“音樂”“文學”“美術”“戲劇”“建筑”等藝術形式及對大自然“生靈”的模仿皆融入至舞蹈動作中來,使舞蹈藝術形態表現呈豐富、多元化的“綜合性”方向發展。
舞蹈藝術在大學生中的美育功能
舞蹈藝術教育,對提高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稍囅胍幌?,若高校沒有了舞蹈藝術教育,體態美缺失的學生,就會令校園少了幾許流動的雅蘊。一如專家所言,無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樣,缺少了舞蹈藝術教育的陶冶,大學生追求美的愿望便會有所缺失,全面發展必然遭受挑戰與缺憾。所以,討論舞蹈教育重要性的關鍵,主要是為了促進高校做好舞蹈教育工作,充分發揮舞蹈藝術的美育功能。
外化“形體與氣質”的培養舞蹈訓練,首先受益的是個體的“形體”與“氣質”。人的頸、肩、胸、腰、手臂、腿足構成了整體形態,人的情感、品質結合軀體線條,通過整體姿態呈現于觀者。形體美,為人外在美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人第一眼的眼緣,直觀顯現著青春的“活力”“靈動”“美感”。形體,可體現人的生活態度及思想。美的形體,體現了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此外,優美的形態、強健的軀體可對人的內心產生影響。早在古代,孔子就極力主張以音樂、舞蹈模式、修飾人的儀容舉止陶冶人的情操,促進外在、內在美兼備雙修,令形、神和諧統一。近代,西方發達國家,將舞蹈教育作為提高素質的主要手段之一。首先,采取交際舞訓練,教年輕人懂得禮節及儀表;其次,經芭蕾舞學習,實現形體的優雅、挺拔及秀美。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舞蹈活動的形體訓練,既可獲得體能及完美身材,又能鍛煉意志、增進信心、塑造出高雅氣質。
內在“心理素質”的培養舞蹈藝術,是通過音樂、神情及不斷變化的人體形態實現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其通過大腦形象思維模式結合情感體驗來實現審美過程。從生理角度來說,大腦左、右兩區分別為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彼此聯系而又分工不同。左腦主要為“閱讀”“理解”“語言”“數學計算”等功能;右腦主要為“時空概念”“調動情感情緒”“形象感知”“藝術欣賞”等功能。舞蹈可極大地促進人的“想象力”“幻想力”等聯想功能,于舞蹈藝術體驗中,使“發散性思維”獲得長遠發展,因而推動“創造性思維”及“技能”的不斷提高,促進身心健康。在舞蹈藝術教育中,學生在領悟基本的舞蹈動作基礎上,通過對“音樂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以優美的肢體替代語言宣泄情緒,釋放情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傾瀉了大學生因學習生活所帶來的煩躁、壓力,緩解了學生的抑郁情緒,由此可知,舞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效用。#p#分頁標題#e#
對“審美能力”的培養舞蹈融入了“美好向往”、大眾對“真善美的汲汲追求”,使舞蹈藝術感染力具有凈化心靈與陶冶情操的教育效應。舞蹈藝術教育活動能教會學生以優美的“肢體語言”對美好事物進行“贊美”與“歌頌”。以豐富的舞蹈語言顯現學生的“愉悅”“煩惱”,能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給予的“風”“雨”“生靈”“日升”“日落”。此外,在培養學生自編自導、組織歌舞表演能力和舞蹈素材選取上,要依主題經“認知”“理解”、適合“時代特點”等因素,才能讓學生的“才能”“情感”“智慧”以“舞蹈藝術”為宣泄口,激發其審美創造興趣,提高“審美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文明步伐的加快,大眾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為了順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學生務必要具有較高的社交水平,加之高校是大學生們建立人脈的最佳時機,能否與同學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對大學生未來走向社會亦有深遠影響。此外,各大高校對大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亦越來越關注。舞蹈藝術教育,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愜意、舒適的氛圍,使舞者于優美旋律及舞蹈中,促進彼此愉悅的交流。此時舞蹈脫離了其藝術審美范疇,充分發揮了其溝通學生和社會的媒介效用。舞蹈活動,以動感形象與優美旋律惑誘大眾的視覺,誘感心理反應,實現了視覺、聽覺及內心的愉悅體驗。在此和諧美好的氛圍里,大眾既能獲得美的享受,又能促進交流、擴大交際。
關鍵詞:藝術教育 審美素質 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213-01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藝術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推行以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顯出來,在此背景下,研究藝術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分析藝術教育與審美素質之間的關系,對于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和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均有著重要的意義。藝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審美素質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審美素質對于擴大藝術教育的影響,是使其融入人們的行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此外,藝術教育與審美素質之間有著很強的一致性,這集中體現在藝術感受與審美感受的融合性上。基于以上認識,本文將對藝術教育和審美素質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
1 藝術教育是養成審美素質的重要途徑
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藝術教育也不例外,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美育的范圍并不限于幾個科目,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沒有與美育無關的”。而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實施途徑,對于發掘各個學科中的美育潛力,以及提升美育有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審美素養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涉及因素也十分廣泛,個人閱歷、社會人文環境、學校教育、家庭影響等等均是影響一個人審美素養的重要因素,而校園生活作為高校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形成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
作為美育的重要實現形式,高校藝術教育是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形成形象思維能力,啟發其思想,誘發其審美創造,挖掘其藝術潛能,同時通過科學的藝術教育方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審美原理、方法和理論,進而提升其對美的鑒賞能力,均是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2 審美素質促進藝術教育影響最大化
藝術教育的功能不僅僅局限于培養人的審美素質,它對促進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智力、知能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然而,從本質上說,藝術教育是審美的教育,審美功能仍然是藝術教育最本質的功能,益智和輔德的功能是藝術教育的派生功能,藝術教育對人們道德、智力的積極影響是間接的也是整體的,而在這一影響的實現過程中,審美素質是一種重要的介質。
通過藝術教育,學生的感官和心理得到積極的影響,在形成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自主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同時,學生還獲得了愉悅的審美體驗和優秀藝術的熏陶,可以說藝術教育并不是專門的、狹隘的藝術技巧教育和藝術理論教育,而是一種全面提升人的藝術素養和優化人的心理、思想的教育。審美素質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產物,也并不僅僅是審美理論知識和藝術技能的簡單組合,同時也包含積極的社會感知、積極的情感積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和諧而完整的心理結構。
正是因為審美素質內容的廣泛性、完整性和系統性,藝術教育中無需刻意雜糅道德教育、益智教育,便可在這些方面乃至更多領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影響力??梢哉f,藝術教育只需較好地完成培養學生審美素養這一任務,便可將其積極的、正面的影響滲透到德育、智育領域,實現更大的影響力。
3 藝術教育與審美素質的一致性
藝術體驗與審美體驗有融合性,藝術和審美都需要情感的介入,整體化的思維模式,藝術的審美素質需要在藝術教育中得到提升,在藝術教育中,教師引導學生以一種感性的、整體的方式,與自然景色和作品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共鳴,共同創造一種感受美和體驗美的情境,以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獲得更豐富的體驗,達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和統一。在藝術教育的開展中,學生的創造潛力在及后天的相互作用下,教學的有效互動中,得到不斷的挖掘,藝術教育與審美素質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體驗式的融合,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性得到有效的發揮,在具有人性化、個性化、開放性的藝術教育課堂中,學生的聰明才智和特長才藝得到充分的培養和提升。可以說,藝術體驗與審美體驗是密不可分的,同時產生協調發展的。
3.1 情感的融合性
情感需要是一種人類特有的高級感情現象,其特點表現出內隱、穩定,并帶有先天性,代表了人類的基本的社會性的需要,也是在不同的階段、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自我價值的追求。
感情的表達要依靠藝術形式,藝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感情的表現,這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的表現,所有藝術的表現都要滲透著情感與思想的元素,學生在獲得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會使情感得到升華,并逐漸如何運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和交流自己的情感,提升藝術的表現和創造能力,審美體驗的形成要經過欣賞、描述、探究、反思等活動,對各種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情感意蘊進行融合,從而實現整體把握的目標。
3.2 認知的融合性
認知包括三個不同的水平:感覺、知覺和思維,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在感覺階段中,外界的信息通過感官被主體接受,這時得到的是生動、具體的印象,但也是事物個別的、表面的、非本質的特征,謂之感性意象。在知覺階段中,感覺在神經系統和大腦中的生理活動中作名詞解釋時,(意指人和動物通過感官獲取事物基本屬性(或部分屬性)信息的一種能力時),它又為人類的知覺和其他更進一步復雜化的認識活動提供了基礎。如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在思維階段中,思維和聯想在審美活動中大大擴展了心理空間,增強了審美感受和藝術感染力。
在這些不同的階段中,又有三種不同性質的認識:感性認識、知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藝術體驗和審美體驗一起進行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形成了一個和諧整體,使感性、知性、理性的特點得到融合。
4 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和審美素質之間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藝術教育的實施與審美素質的養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審美素質的存在對于提升藝術教育的成效又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藝術教育在本質上也是審美的教育,因而藝術教育和審美素質有著一定的融合性。為了提升藝術教育的成效和影響力,我們應充分利用好藝術教育和審美素質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迪.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的新思考[J].神州,2012(26):100.
[2] 劉藝鋒.審美理念的提升及親歷審美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學研究,2012(10):19-20.
[3] 陳義華.讓藝術教育“活”起來[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2(12):49.
通過學生的美術作品展示及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講評來實施審美教育。在學生的作業中通過眼、腦、手協調一致的科學訓練,升華審美和知覺,進而發現美的規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心情發揮和調動藝術個性的機會,鼓勵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敏銳視覺進行觀察來發現美。用個性化的記憶、思考、分析、想象、感悟在腦海中的意象,盡心盡力發揮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和想象力,使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美術創作中,按照美的規律性,塑造美的形象,讓學生在發現與創作中,不斷獲得藝術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二、在高中美術教育中實施美育的三個層次
在繁雜而豐富的美育內容和多變而具體的美的形式中,教師需列出符合學生認識過程的美育序列,即美育過程的三個層次:了解美的知識、掌握美的技能和創造美的形象,使美育實施于高中美術教育的全過程。
1.學習美的知識,就是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基礎美感,并通過視覺、聽覺產生美感心理的認識階段。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視覺藝術的認識和初步理解,提高他們對美術學科的濃厚興趣。學習美的知識,就是教師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美術,為什么要學美術,怎樣來學美術等問題。教師要學生熟悉各種美術作品的分類方法,各種美術技能技巧的要求,主要特征和基本原理,認識美術與美育的關系以及美術對我們文化素質的影響,理解藝術美與自然美引起的美感心理反應等。
2.掌握美的技能,屬于美感反映的實踐階段。學生美術的技能訓練過程包括指導學生觀察分析特定客觀事物、組織內容、確定主題、使用工具和材料、掌握制作方法以及進行寫生、臨摹、述寫等系列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可以通過恰當地運用點、線、面、色來表現具象形體美或抽象形式美。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筆者一貫重視視覺、動覺的訓練,提高表象能力,這種視覺和動覺的實踐過程能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深化審美感受,培養學生借助自我視覺和動覺功能,表達各自審美感覺和建立審美知覺的正常次序,從而達到我們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有關實施美育方面的重要內容和教學任務。
【關鍵詞】音樂教育;美育功能;感情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221-01
一、藝術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反應
在以前的社會中,音樂具有社會意識形態的屬性。音樂憑借著音波的震動而產生的聲音,是審美意識的表現。音樂教育也屬于文化的一種,能使人產生美妙的感覺,陶冶人的情操。它的主要的特征有:
(一)情感性。音樂是一可以抒發感情的藝術。我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只要用心投入,就會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處?,F在很多的大學也都開設音樂鑒賞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氣質,培養學生們的文化情感。在藝術欣賞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富有情感,如果缺少了情感就相當于失去了靈魂,所以說,音樂教育是否成功,就要看是否投入了情感在里面,因此,情感在藝術欣賞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要判斷這首歌是否好聽,能否引起我們的共鳴,就要看這首歌是否有感情在里面。人們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可以通過情感的抒發來產生積極思想,對人生的感悟或許也有著重要影響。
(二)技能性。在音樂教育中,技能性的培養是很重要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的教育,如果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的話,那么對以后的音樂學習就會增加困難;音樂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學科,音樂教育應該強調對技巧的學習。音樂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疲憊的時候,聽一下舒緩的音樂,就可能會感受到舒服一點;在很煩躁的時候,聽一下安靜的音樂,就可以放松情感。所以說,音樂是可以給人正能量的。
(三)形象性。藝術是具有形象的,如果藝術中缺少了形象的話,那么也就稱不上是真正的藝術了。因此,在教授一門藝術的時候,一定要講解其具有的生動形象性,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地理解藝術的要素。音樂的藝術形象性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音樂是一種美妙的東西,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那么它所代表的事物就相當于是其中的感情,這樣抒發的感情可能會更具體一些。音樂教育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東西,我們現在都能夠接觸到音樂,現實生活中隨處都存在音樂。
二、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樂教育美育功能的核心是讓學生們擁有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通過讓同學感受音樂的律動來感覺到美的存在,感知生活的美麗,讓人們在無形中接受著美好的事物,通過在音樂上感受美,從而在生活上創造美。
(一)樹立審美的意識,以美現真。音樂是通過對人們視覺上、聽覺上的沖擊來達到傳播某種精神、某種社會現象的目的,激發人們內心的共鳴。在快節奏的社會過程中,人們往往過于追求效率,卻忘了追求生活的質量,失去了去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更別說去創造美的能力。聽音樂是人們想要放松時的重要工具,人們在歌聲里體會到美麗的存在;人們在歌詞里接受正能量的熏陶,讓人們對于生活更加的充滿希望、期待。音樂教育作為培養人們審美意識的重要方式,已經與人們生活產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因為音樂,人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美麗,發現美的存在,在音樂中盡情的享受,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因此,音樂教育可以樹立人們的審美意識,以美現真。
(二)提高良好品質,以美積善。音樂非常具有感染力,音樂通過音樂人的編寫以及專業歌手的演唱,以良好的表現力對社會的某種精神進行傳播,讓人們接受著社會的正能量。音樂教育是老師通過傳授自己對音樂理解的技巧來培養人們的情操,人們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能夠在音樂中體會到不一樣的力量。比如?;丶铱纯?、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等歌曲教育了無數的人,弘揚了尊老愛幼的中華優秀傳統精神。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理論知識,讓人們擁有音樂技巧,而是讓他們發現社會的美好、生活的真諦。
(三)激發創新思維,以美激智??茖W認證,人們的腦袋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是人們的數據模擬庫,通過對某種數據的分析,來達到思考的目的。左腦發達的人,對于數據就會特別敏感,腦袋運轉速度也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音樂教育可以通過對音律、音韻等等的識別來使人的大腦高速運轉起來,長期下來,可以培養人們思考的能力,激發人們的智力潛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人們接受藝術教育的重要選擇之一。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人各方面的表達能力,因此,音樂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其中,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有利于培養人們的高尚品格、提高人們的思想情操與道德修養、開發人們的大腦。
參考文獻:
[1]劉冰.淺析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文學教育(中),2010(02).
[2]謝聰.淺析音樂教育中的美育[J].科技信息,2009(35).
[3]謝聰.高師音樂教學方法研探[J].科技信息,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