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業行業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外資銀行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各自的優勢可使中外資銀行雙方互惠互利。中資銀行的具體優勢,在于其對本地市場的深刻認識、架構完善的關系網絡、廣泛的客戶基礎以及遍布各地的分支機構,具備國內市場的分銷能力。在人民幣資金來源方面中資銀行也占據著絕對優勢。這些優勢確保了中資銀行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保持國內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傳統的銀行產品和服務方面。外資銀行的優勢,在于其可提供具有境外分銷能力的全球網絡、先進的技術以及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這些優勢使外資銀行能夠運用高效率的管理技術,創造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并且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
合作的前景
就中期而言,中外資銀行加強合作有著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中國股票市場的市值已經躍居亞洲第二位,并仍將高速成長。這將為股票承銷和交易業務帶來眾多的合作機會。不難想象,具有領導地位的國內銀行將與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展開緊密合作,充分發揮其龐大客戶基礎的杠桿效應,并把握中國股票市場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商機。
企業和地方政府日益增長的融資需要,在一段時期內也將導致國內債務市場的不斷發育。在這一領域,外資銀行可就簡單債券、結構性債務、資產證券化等眾多產品的策劃、包裝和操作,發揮其專業優勢;而中資銀行可發揮自身強大的人民幣資產實力和龐大的分銷網絡的優勢。
另外,隨著國內利率機制的市場化和人民幣的最終可自由兌換,對于諸如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等市場風險加強管理的需求將日益增加,并將導致以人民幣為標的的衍生金融產品的發展。這要求外資銀行分享其技術上的專業知識,并由中資銀行提供市場流通性。
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較,中國的儲蓄率是相當高的(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而且現有儲蓄存量也十分巨大。隨著對銀行存款以外的金融產品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更多投資工具的逐步出現,中外資銀行有很好的機會來共同開發和交叉營銷基金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同樣,這種合作是基于外資銀行的專業技術和中資銀行零售渠道的緊密結合。
鑒于中國金融系統不良資產的巨大存量,中外銀行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這一領域進行合作的空間也將是非常廣闊的。(摘自2006年7月12日中國金融界網)
相關鏈接
外資入股案例
?2004年,新橋收購深圳發展銀行。
?同年,匯豐入股交通銀行。
?2005年3月25日,ING銀行簽約北京銀行,購買其19.9%的股權。
?2005年6月,美國銀行以25億美元入股建設銀行,新加坡淡馬錫以14億美元入股建設銀行。
?2005年8月,蘇格蘭銀行以31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10%的股份。
我國銀行機構的現狀是,大型商業銀行有四五家,中型商業銀行有十余家,小型商業銀行有上百家。這個規模格局與許多國家的情形基本上接近,即在按規模劃分的數目上呈現“三角形”或“金字塔”格局。
這種格局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小型銀行機構數目相對眾多,一是因為進入門檻相對低,二是因為分散在廣泛地區,三是因為它們中僅僅有少數能壯大進入大中型銀行行列。
大型銀行通常是全國性甚至高度國際化的機構。它們在成立之初通常就承擔了綜合性全國性的功能,并與一國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的財政部門有著密切聯系。
中型銀行在發展之初往往有濃厚的區域或行業背景,并能依托所在區域或行業背景優勢取得快速增長。其中的佼佼者或能壯大成為大型銀行。
就這些銀行機構所擁有的資產或存貸業務量指標來看,它們的分布格局也呈現出類似特點,即“倒三角形”或“倒金字塔”:大銀行在全國銀行總資產或存貸業務總量中占據較大份額,中型銀行占據相對較小的份額,小型銀行合計起來也僅占一個還要小的份額。
這種分布格局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自然規律的體現。在自然界,高海拔的山峰總是少數。有統計說,地球上80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僅有14座(亦說24座,連同非獨立山峰在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25座,60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則有數千座,再低海拔的山峰則數以萬計十萬計甚至不計其數。大多數社會經濟現象與自然現象一樣都有相通相似性。
一個問題是,能否從上述銀行業機構分布的情況推論出銀行業的競爭性或壟斷性的程度?回答是既可以也不可以。說可以,是因為判斷競爭性的基本標準是同一個行業中是否有著至少兩個以上的經營者,而我國銀行業的機構分布情況顯然符合這個判斷標準;說不可以,是因為應當對“同一個行業”這個說法作進一步的細分和鑒別,以便弄清楚各個經營者的相互關系。
在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幾大國有銀行往往也被叫做“專業銀行”,這個叫法本身就體現了當時不讓這些銀行從事相同業務并避免相互競爭的政策意圖。在這個意義上,不能簡單地說,只要有多家銀行存在,它們之間就必然有競爭。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指出,并不是說銀行機構之間都必須有著面對面的直接競爭,而且這種競爭越多越好。如果一個行業是完全競爭的,那么,該行業內各個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基本上是無差別的,它們之間的競爭主要依靠打價格戰的手段。價格戰的通常結果是,“一敗一勝”或“兩敗俱傷”。20世紀90年代,國內幾大“專業銀行”陸續“越界”展開經營,在同一城市相互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大家都“高息攬存”,而這就是價格戰。
國內外經驗都表明,價格戰會無止境地抬高銀行經營成本,促使一些銀行鋌而走險,讓它們最后必然因所承擔和所累積的風險過高而不得不倒閉。更重要的是,價格戰的最終結果是給整個銀行體系帶來嚴重的不穩定的影響。
理想的狀態是,銀行業內部既要有競爭,又要避免價格戰之類的惡性競爭、過度競爭。從國內外經驗看,維持銀行業適度競爭、健康發展的基本途徑有三:進入控制,產權流動,特色經營。
進入控制包括政策準入和行業壁壘。政府監管當局必須為銀行業進入者設立最低門檻,符合條件者才能發放執業牌照。另一方面,不能將進入控制完全寄托于政策限制,因為政策限制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行業壁壘也是一個可行之策,即銀行業現有經營機構應當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尤其通過分支機構的廣泛設置等手段促使潛在的進入者和競爭者面臨高昂的進入成本。
產權流動是銀行業內機構整合重組的必要條件。市場經濟背景下,競爭的過度性和白熱化客觀上都在呼喚著并購重組。如果沒有產權的流動性,并購重組要么不可能,要么困難重重。而產權的流動性一定以產權的分散性和可交易性為前提。在這方面,我國銀行業機構還面臨許多調整改革發展的任務。
特色經營是差別化發展戰略的體現,是高級競爭,也是銀行機構可持續發展之基礎。特色經營可以有多種含義,既包括銀行產品的個性特點、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也包括銀行服務的細分和綜合化。特色經營的成就必須體現在銀行客戶的識別和認可上,形成客戶的認同效應和持續跟隨效應。對銀行機構來說,一旦在顯著程度和規模上獲得了客戶的認同,自己也就獲得了一定的定價權。也就是說,這種定價權實質上來自于客戶對自己其他選擇的主動放棄,是銀行經營優勢的體現,不屬于特許權壟斷。
近年來,許多國內銀行事實上都高度重視發展特色經營,不斷創新,開拓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促使國內銀行服務業有極大改觀,從過去比較單一簡陋的服務格局演進到目前相當多樣化的并有一定精細性的服務格局。這是國內銀行業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所出現的積極的、值得慶喜的進步。
但是,也應該看到,與國外一些同類機構相比較,我國許多銀行的特色經營仍需要繼續發展和提高,在產品、服務和品牌效應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同時,還應該看到,在銀行業經營格局的調整進程中應遵循“自然分工”原則,即不強求政策主導,也不強化政策限制,更多地發揮銀行機構自身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在這方面,尤其應當注意防范一些中小型銀行機構因追求雷同化高速擴張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到本世紀初,美國有一家地方銀行利用當時經濟景氣帶來的好機會,實行了超高速擴張的發展戰略。這家名為“華盛頓互助”的機構開始時僅僅為一家儲貸合作社類型的機構,在獲得商業銀行執照后很快就開始了跨地域的擴張,從西海岸一路奔向東海岸,到本世紀之初,儼然擠入美國前十大銀行之列。該機構也有一定的經營特色,即吸收眾多中小個人客戶儲蓄,大量發放分期償還住房貸款。在次貸危機爆發后,這家銀行遭遇前所未見的資金周轉困難,不得不破產清算。華盛頓互助銀行的倒閉既是次貸危機的一個后果,也是后來金融危機加劇的一個因素。
物流銀行業務的全稱是物流銀行質押貸款業務,簡稱物流銀行,是指銀行以市場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強且符合質押品要求的商品質押作為授信條件,運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銀行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有機結合,向公司客戶提供集融資、結算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的銀行綜合服務業務。
(一)物流銀行業務的特征。1.物流銀行業務的業務特征。物流銀行業務是一般動產質押業務的升華,與一般的動產質押業務的業務特征相比,具有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遠程化和廣泛性的特點。標準化是指物流產品的質量和包裝標準都以國家標準和協議約定的標準由物流公司驗收;規范化則指所有動產質押品都按統一、規范的質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確保質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點主要指所有的質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有關業務管理人員都可通過互聯網,檢查質押品的情況;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確保了該行在全國各地開展異地業務,并能保證資金快速匯劃和物流及時運送,因此,此業務具有遠程化的特征;而廣泛性是指該業務服務客戶可是大、中、小型各類企業,既可以是制造業,也可以是流通業,總之只要這些企業具有符合條件的物流產品,銀行都可以提供此項服務。2.物流銀行業務的信用特征。物流銀行業務能為需要資金的企業提供數倍于原有交易規模的信用額度,這種業務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應。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銀行業務中的保證金比率為三分之一計算,對于一般的流通企業來說,物流銀行業務可以使其銷售額擴大了近50%,商品周轉時間縮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個銷售網絡全面采用物流銀行業務,對于生產商來說,將使其整體銷售額擴大50%左右。3.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特征。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具有復雜性、多樣性、難測量性和難控制性的特點。這主要是由質押商品的授信條件本身所決定的。
(二)物流銀行業務的創新點與銀行風險。物流銀行業務可為企業提供部分產品裝卸、儲存、運輸、銷售流通費用,而這些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50%,同時還會減少約占整個生產過程90%的物流時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該業務打破了的傳統思維方式,為商業銀行獲取更大的市場和利潤回報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也創新地引用物流(動產)質押來解決部分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因為物流銀行業務服務的對象比較特別。物流銀行業務的服務對象為缺少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卻擁有較多流動資產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難以滿足現行銀行融資中的擔保條件。物流銀行業務相對于傳統思維方式下的抵押貸款的不同之處也正是這項業務本身的創新點,對于銀行來說,這種創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銀行資產的非市場風險。目前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大都存在著過分依賴大客戶、貸款授信額度過于集中的問題,從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來看,這種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做法無疑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市場和信用風險。以某上市銀行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戶貸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達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銀行指引標準。銀行借助于物流企業的規范性和整體實力,開展“物流銀行業務”業務,就能調整資產結構降低授信風險,確保貸款資金安全,而且銀行還突破區域限制與外地的生產商發生聯系,拓展了銀行的業務范圍,在此基礎之上開拓和發展一批優質的新客戶群體,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資產的收益性。
二、物流銀行業務發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業發展為物流銀行業務發展帶來的機遇。物流銀行服務的對象中多數為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商貿企業,這些企業大都缺乏土地、廠房、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來抵押,因此難以滿足貸款擔保條件而常常遭遇融資困境,但他們擁有較多的諸如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或經銷商品等流動性資產,而物流銀行業務可以以此類資產為抵押為企業提高信用,甚至還可以把處于運輸過程中的流動物資作質押,比如廠方發給經銷商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整個都可以被質押。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對GDP和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已分別達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貸資產中,中小企業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說,國有部門利用了70%以上的銀行信貸,而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卻不到30%。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空間也為物流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機遇。
(二)我國物流業發展使得物流銀行業務發展前景廣闊。擁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經濟活力的物流區域和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國的物流市場潛力和發展都非常看好。我國當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20%左右,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強中的400多家企業在華進行了投資,這其中90%左右的外資企業都選擇了物流外包,占中國市場全部物流外包企業總數的70%。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對物流外包的認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不斷呈現增長趨勢。當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為600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今后幾年年均增長率將達25%,良好的市場發展使得我國的物流銀行業務前景廣闊。
三、物流銀行業務的發展現狀
作為我國金融產品創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銀行業務被廣東發展銀行最早正式推出,這項業務在推出之時得到了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全力支持,廣東發展銀行在全國10個城市進行了試點推廣,其階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銀行業務成為了受許多企業歡迎的一種有效的理財工具,在開展此項業務最初的半年間廣東發展銀行已向20多家企業提供了該項服務,業務總金額過40億元。2005年廣發銀行通過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等物流公司,已與一汽貿易總公司、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有限責任公司、嘉里糧油商務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集團)公司進行全面物流銀行業務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經銷商和10000名終端用戶,并帶來存款近20億元。
在北方地區,自2004年山東省的煙臺海通物流的一筆1500萬元的倉單質押融資開始后,山東省的許多物流公司(中儲青島公司、中外運青島公司、博遠、環魯、煙臺海通、臨沂立晨等公司)主動聯系銀行和客戶,在銀行的支持下物流銀行業務得以展開,其中臨沂立晨公司已為山東新光紡織、百華鞋業、華祥塑料、力健糧油、卡特重工、魯南紙業等生產企業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務,2005年融資額為1682萬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銀行”業務的功能為生產企業融資2000萬美元。
從全國來看,目前已經有多家銀行開展了物流銀行業務,走在該項業務最前沿的銀行有:廣發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他們為客戶提供的動產質押融資的服務越來越多??傮w上來說,我國物流銀行業務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非理性定價、操作不夠規范、業務品種相對較少、服務意識淡薄,尤其是國有大銀行對此項業務的重視不夠。
四、我國物流銀行業務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引導各類主體加入物流銀行業務市場。各類金融機構應該在物流銀行業務市場發展的戰略分析上,根據自己面臨的市場機會和威脅來比較分析自身發展該項業務的優劣勢,不能盲目的開展和發展此項業務。從可提供物流銀行業務的金融主體來看,有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金融機構在物流銀行業務上可采用積極的市場擴張戰略。目前物流銀行業務已經在國內貨幣市場開創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業務的主要金融機構為商業銀行,而物流公司、擔保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此項業務的競爭中來,作為分食者的各類金融主體的增加將會使物流銀行業務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二)物流銀行業務營銷策略。目前我國的倉單質押處于起步階段,單項融資額過低導致銀行、物流企業的操作成本升高,影響了銀行和物流企業開展這項業務的積極性,這也就是目前市場競爭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隨著蘇州地區制造業和物流的發展,倉單質押的利潤率肯定會提高,隨著融資額的擴大,將會產生規模效應,效益將會逐步增加。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對于這項業務的貸方——中小企業來說,由于當前整個市場的信用體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的融資方式難以利用,所以質押監管對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在此情況下中小企業將愿意為倉單質押付出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積極擴張的營銷策略有利于在該業務的起步階段去撇取市場高利潤和擴大市場的占有率。商業銀行開展物流銀行業務,要以生產商、經銷商和物流商的需要為中心構建市場平臺,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場平臺,則是銀行必須在經營理念上重視的問題,銀行還必須與物流企業保持良好的關系,山東省臨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銀行”業務融資2000萬美元的出現就是在于銀行做好了客戶市場的拓展工作,和鄰近地的物流企業保持了較好的合作關系。此外,銀行必須設立科學的業務審批制度,廣發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強調“物流銀行業務是一項新業務,為有效規避風險,銀行對企業的審批相對嚴格”。但是這種審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過高,更不能對中小客戶帶有歧視性,審批要求和制度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在具體的業務審批中應該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反對一刀切的作風。
(三)拓展的物流銀行業務的服務種類。限于我國的市場環境和法規政策,目前銀行可以開展的業務品種主要有:倉單質押、動產質押、動產質押授信、保兌倉等,因此,銀行打破傳統思想,吸收海外經驗,根據生產商、經銷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斷的開拓新的產品,圍繞物流、資金流和物權的轉移實現服務創新。在較強風險控制的同時,在盡可能的和諧金融生態環境下提供給企業量身定做的產品,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創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應。
(四)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控制。①.對物流銀行業務開展的風險控制主要集中在對融資企業和擔保物流企業的風險識別上。我國目前的多數商業銀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業信息庫,還沒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企業融資準入標準,還不完全具備市場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能力,因此“物流銀行業務”業務在執行時還有注意警惕道德風險的出現。在進行項目篩選時應該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銀行業務”針對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二是商貿企業所經營的產品必須是市場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好的產品,如煤炭、油、鋼材、手機等;三是所選擇的物流公司必須實力雄厚、管理規范、擁有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業申請該項業務,則還要求它的產品銷售比較穩定,業務發展迅速,而且擁有比較成熟的分銷網絡。只有符合上述條件,銀行才有可能為其開展“物流銀行業務”服務。比如在廣東佛山的家電、布匹、原材料、鋼材和塑料等市場上有一大批競爭力強、產品銷售順暢、價格比較穩定的生產企業和商貿企業,這些企業的特性都是“物流銀行業務”選擇的方向。據了解,目前廣發行佛山分行已經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調、一家紡織企業、一家陶瓷企業和一些貿易、進出口公司等生產企業和物流公司開展了“物流銀行業務”業務合作,這些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都比較暢銷、價格比較穩定。同時,廣發行在審貸時,一般選取行業市場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產品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好的生產商合作,同時也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實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為控制好信貸風險。②.注意對物流公司和企業抵押資產的風險控制。雖然在物流銀行業務過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業在中間做擔保后,生產企業直接從銀行手中獲得信用,但購進的原材料必須存放在由銀行指定的物流公司倉庫里,這樣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資產的滅失風險。此外,我國目前管理規范、實力雄厚的物流公司還非常缺乏,多數物流企業的配運網絡還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統還比較落后,難以滿足物流銀行業務中銀行對抵押資產的實時監管、快速反應的嚴格要求,因此,銀行在注意加強對抵押資產實控性的同時,還有注意對物流企業進行風險識別:其一是物流銀行業務所針對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其二是商貿企業做經營的產品必須是市場暢銷、價格波動幅度小、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的產品,如煤炭、油、鋼材、手機等;其三是所選擇的物流公司必須是實力比較雄厚、管理規范的物流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峰,物流銀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金融創新,華東經濟管理,2006年6期
2.任文超,從“物資銀行”到“物流銀行”,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年9期
3.向群,物流銀行:助力中小物流企業速效解困,中外物流,2006年6期
4.彭永芳,“物流銀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科學與管理,2005年2期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銀行業 影響
近年來,利率市場化成為國內金融行業的熱詞。一般而言,利率市場化包括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中央銀行通過間接調控的方式影響市場利率兩個方面的內容。眾所周知,利率市場化能夠讓金融交易主體享有決定利率的權利。如今,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其引起了我國銀行業的生存環境和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這種巨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一、利率市場化有利于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和革新
第一,利率市場化將加快我國銀行業健全的內部定價機制的形成的步伐。利率市場化,使得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商業銀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利率定價問題。可以說,利率定價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成本、贏利和市場競爭力。由于競爭的存在,我國銀行逐漸由量向質轉變,隨之改變的,也包括其經營理念、發展定位、經營策略等。我國銀行業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精確計算其經營成本,預測預期收益,從而確定合理的市場價格,對銀行的資金進行有效的引導。
第二,利率市場化大大增加了銀行進行產品創新的可能性,其競爭力也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利率管制時期,我國銀行沒有自主定價權,完全受制于中央銀行規定的利率,金融創新受到極大的阻礙。利率市場化后,我國銀行業通過利差收入的增長來彌補利差收入的下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然而,如今,我國銀行業享有了議價的權力,通過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新的、有利的因素,進行金融創新,使得這種新因素成為現實。這種新的理財產品的開發,不僅適應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也增加了中間業務收入,并且使得銀行的經營風險大大的降低,整個金融環境的改變,讓銀行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也極大的提高,將大大爭強其市場競爭力。
第三,利率市場化實施以后,我國銀行的經營將會變得更加透明、更為規范。我國銀行業行為的透明,主要體現在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個人。銀行與企業之間。在利率市場化之后,我國銀行業將更加以自身的綜合實力和經營中的效益為基礎來確定其吸收存款的價格。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逐漸公開、透明的貸款價格,這樣就會讓競爭的環境更加公平,貸款的集體性占有,使得銀行交易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第四,利率市場化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增長,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優化我國銀行業的宏觀環境。迄今為止,世界上大多發達國家都實施了利率市場化改革,諸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了利率自由化的步伐,它們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充分表面,利率的市場化將極大的推動經濟的發展。通過整個市場的供求來確定利率,能夠精確的反映國內對資金的需求現狀,提高投資的自量,也使得地下金融活動受到重創。
二、利率市場化在我國銀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阻礙作用
首先,使我國銀行業發生危機的風險大大提高。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驗顯示,銀行發生危機的風險與實際利率的變動呈現出亦步亦趨的規律,迄今為止,世界上很多國家,如美、日等,在推動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發生危機的風險都變得非常之高。而我國銀行長久以來,過分依賴中央銀行規定的利率,造成在利率改革的浪潮中變得滯后,從而面臨著生死考驗,最終有可能導致整個銀行業陷入危機之中。
其次,使得銀行的經營成本大大增加。雖然,利率的市場化讓我國商業銀行享有利率自主決定的權利,但是,這也嚴重的挑戰和考驗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能力。利率市場化后,資金成本、存貸費用、貸款的目標收益率、風險性、期限、資金所投入行業的發展前景等,都成為我國銀行考慮的因素,其經營的難道無疑會相應增加,所需的成本也會大大提高。另外,利率市場化后,銀行業的競爭市場上可能出現惡性競爭,比如有些商業銀行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可能會通過提高存款利率等極端手段,進一步抬高銀行資金的平均成本。同時,利差收入的縮小,讓銀行的經營更加困難。
最后,利率市場化將使得我國銀行業信貸風險增大。一方面,公開競爭的環境可能使得銀行競相提高存款利率,以此來擴大存款規模。誠然,銀行利率的上調可以為銀行吸收很多的存款,但是銀行的放貸壓力也隨之增加,不斷增加的融資成本讓銀行不得不采取冒險的手段,將資金投放到高風險、高收入行業,從而使不良資產比例迅速增加。另一方面,“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會隨著信貸膨脹的惡化而出現,進一步加大銀行的經營風險,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的境地。而一旦這些高危行業出現泡沫,信貸危機便無可避免。
三、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作為我國經濟核心的銀行業,其作用已經日益體現著資本無窮的力量。雖然利息的上調帶給我國銀行業諸多壓力,增加了信貸風險,加大銀行同國外銀行競爭的壓力,但是也給我過銀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經濟貿易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國銀行業更應該抓住機遇,迎難而上,使得我國銀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唐旭一.金融理論前沿課題[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2]王廷科.人民幣利率上調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影響[J].中國金融,2004;22
摩根大通10月12日公布三季報顯示,盈利同比增長34%至57.1億美元,盈利和收入水平均好于市場預期,且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富國銀行的財報——其第三季度營收增長8.1%,盈利同比增長22%至49.4億美元——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美國銀行業肇始于2008年的“驚魂”已然稍定。
這部分要得益于外部環境的改善:美國住房市場走出低谷,抵押貸款增長;美聯儲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活躍債券交易市場;甚至大西洋對岸的歐洲也間接施予了援手——他們的經濟狀況如此糟糕,導致大筆避險資金回流美國。
然而,美國銀行業“刮骨療毒”式變革的作用亦不可忽視?!敖鹑谖C后,他們果斷處置了大量‘有毒’資產;根據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優化業務組合,保留盈利能力高的核心業務,出售或關閉大量高風險且盈利能力差的業務;進行大幅裁員,部分銀行過去一年內裁掉5%的雇員,控制差旅費和辦公經費,大幅壓縮運營支出;盡量采用庭外和解的方式,化解法律訴訟以輕裝上陣。這些行動均為現在的復蘇打下了基礎?!辈ㄊ款D咨詢公司(BCG)大中華區合伙人梁國權說。
同時,各大銀行普遍強化風險控制、增強內部透明度,避免涉及自己缺乏深刻理解的業務,這些內控舉措無法直接增加盈利,但能幫助他們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在梁國權看來,美國銀行業最壞的時點已經過去,“行業正處于業績反彈的過程中,現在的盈利水平是可以持續的”。
關鍵詞:銀行業 非息收入 ROA 盈利模式 商貸通
盈利模式簡單來講就是“How do banks make money?”的問題,找到銀行業績增長的動因。銀行業的收入一般劃分為凈利息收入與非息收入。凈利息收入主要是受凈息差與生息資產規模的影響,這部分業務占用銀行絕大部分的資本金。目前我國上市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占比80%,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是依靠生息資產規模的擴張。
本文第一部分考察了中國銀行業非息收入的現狀,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國、香港銀行業非息收入占比提升的原因,第三部分詳細闡述了我國銀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一、中國銀行業非息收入占比在提高
隨著中間業務擴張,中國銀行業非息收入占比開始逐步提升。招行從05年的8.61%上升到2010年的16.56%,工行從05年的6.65%上升到2010年的19.34%。
銀行非息收入主要是指那些不需要大量生息資本就可以完成的業務。這些業務的特點是依靠銀行作為金融樞紐地位,資金融通的特殊地位來完成的。
國內非息收入主要是手續費收入及傭金收入:
1.銀行卡手續費:信用卡POS業務,一卡通
2.結算與清算手續費:國際貿易結匯業務,公司業務往來結算業務
3.服務手續費:保險、發行債券、基金收入、證券交易收入
4.信貸承諾及貸款業務傭金:委托貸款手續費、環信貸額度
5.托管及其他受托業務傭金:托管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保險公司、托管企業年金、托管合資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
6.投資銀行業務:債券、融券的發行
國外銀行業的非息收入:除了傳統的上面業務外,還有資產證券化服務的收入,資產管理的咨詢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經紀業務,保險業務,兼并重組業務。
經過分析招行和工行的財務報表,發現從中間業務分項占比看,招行的銀行卡業務(30%)、服務(25%)占比較大;工行的理財業務(20%)、投行業務(16%)、資金清算業務(19%)占比較大。從各個非息收入業務的增速來看,招行的銀行卡業務、信貸承諾及貸款業務傭金增速較快;工行的銀行卡業務、理財業務、資產托管增速較快。
二、美國、香港銀行業非息收入占比提升的原因
美國銀行業凈利息收入占比從1980年的80%逐步下降到1999年的57%,非息收入占比從20%逐步上升到1999年的43%。原因有三:
1.在凈息差保持在3%-4%之間的前提下,美國銀行業的生息資產增速從原來的15%下降到10%以下
2.美國銀行業在29-33年經濟危機后被實行了分業經營,每個洲不能跨區經營的嚴厲管制。但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到來,銀行業的監管開始放松,1999年的Gramm-Leach-Bliley(GLB) Act打破了分業經營的限制,允許銀行設立投資銀行,經營證券經紀業務。美國銀行業的投行收入,證券經紀收入,保險業務收入,兼并收購等新興業務得到了大幅提升。
3.美國金融創新中出現的資產證券化,帶來了從賺取貸款利息收入到賺取資產證券化手續費收入的重大轉變,這會進一步提升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香港銀行業凈利息收入占比從2003年的75%逐步下滑到2007年的56%,非息收入占比從2003年的25%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44%。
香港上市銀行在2003年其他營業利潤增速150%,傭金及其手續費交易收入增長18%。對其他營業利潤增長貢獻最大的是保險承保業務和商業理財業務,例如恒生銀行此塊業務增速達90.1%。香港銀行業的凈息差是逐步從2.29%下滑到1.84%,而生息資產的維持在10%-15%的水平上,導致凈利息收入的占比不斷下滑。
三、中國銀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1.從理論上講,提高資產收益率
銀行利潤=資產*平均資產收益率=股權(E)*平均資產收益率(ROA)*財務杠桿(A/E)。股權資本既定的條件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限制了可運用的最大杠桿倍數(A/E),進而限制了A 的擴張速度,所以ROA 決定了內生補充資本的能力。
例如,如果有兩家銀行A和B,ROA=1%,在資產規模增長10%的情況下,如果A公司的ROA提升10BP,即ROA=1.1%,那么可實現凈利潤增長21%,遠高于10%的增長。
提高ROA的途徑:
1)提高生息資產的周轉速度
2)發展不占用資本的非息收入
中國銀行業的ROAA是遠低于美國和香港。與香港銀行業相比,雖然中國銀行業的凈息差(NIM)較高,但是具有顯著偏低的非利息收入,最終使ROAA處于低水平。與美國銀行業相比,雖然中國銀行業的凈息差(NIM)較低,但是美國銀行業的-高收益、高風險決定了其成本較高,最終導致ROAA才高45到50個BP。
2.依靠規模模式走到盡頭,小微貸款享受長尾效應
依靠銀行業資產快速增長來獲取盈利的模式會隨著外因(資本監管)、內因(經濟增長、融資方式)的雙重作用而走到盡頭。
金融危機過后,全球金融監管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改革,改革的宗旨是進一步提升銀行的安全,提高銀行資本質量與資本數量。無論是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還是系統性銀行追加1%的資本要求,或者是逆經濟周期的緩沖資本,最終導致的效果就是銀行業資本要求提高,資本需求會限制銀行業生息資產的擴張。
通過借鑒日本,臺灣,香港的經濟發展的歷史,能夠看到中國潛在GDP增速的下滑,或許會到8%-9%的程度。經濟潛在增速的下降,信貸增速也會相應下降。這會導致銀行業生息資產增速的相應下滑。
2010年底政府提出“社會融資總量”這個指標,要求2011年M2增速16%,但是并沒有給出全年信貸增速具體是多少,而是由社會融資總量來代替。這一做法本身暗含著銀行信貸融資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了較快發展。
雖然貸款總量增速會放緩,但是具體的細分領域依然會有較高速增長。最有可能的是民生商貸通業務。小微企業貸款屬于一片藍海,辦理商貸通業務的企業70%沒有獲得過貸款。同時,小微企業貸款收益率也要高于中大型企業貸款。
3.非息收入占比繼續提升,上限低于40%
目前我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占比處于20%左右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理財產品、銀行卡中的信用卡業務會成為非息收入增長的動力。
而我國銀行業與香港、美國相比,最大特點是分業經營。銀行業不能經營投行業務,證券經紀業務,保險業務,兼并重組業務等。因此,在銀行業分業經營的前提下,我國銀行業非息收入占比很難達到40%的水平。
(1)銀行理財產品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2011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占非息收入的比例達到10%。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普益財富的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規模達到了8.25萬億。在2007年銀行業理財產品才不到0.9萬億。
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井噴式的增長主要原因:
1)當前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儲蓄資金選擇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2)股市與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即使當前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集中在3-5%,考慮到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儲蓄資金傾向于選擇相對安全的理財產于CPI來講還是處于負利率的情況
3)緩解銀行存貸比考核壓力
4)銀行占據了較大的客戶優勢與渠道優勢
短期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增速會有所回落。2011年6月24日銀監會規范了銀行理財產品中有關融資類的產品,因為融資類產品的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吸引力會有下降。隨著未來通貨膨脹見頂,貨幣政策由偏緊轉向觀察期,負利率會逐漸好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設立存款利率上限保護銀行過度競爭的初衷已不復存在,顯然銀行能夠承擔高于存款利率的存款成本,利率市場化改革會加快進度。
長期來看,銀行的理財產品需要擺脫目前種類單一(幾乎都是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模式,以客戶的收益和風險特征為前提,設計出符合客戶自身利益的豐富理財產品。提高自身管理運營能力和加深對客戶分析力度是取得理財產品市場的根本出路。
(2)信用卡領域需精耕細作
從國外銀行業發展的經歷看,主要是存在兩種盈利模式:
1)美國美信銀行(MBNA)模式:
以利差收益為主――即從未償還信貸余額的利息收入上賺錢。將目標客戶鎖定為具有較高信用素質和消費潛力的專業化人士,并通過刺激持卡人增加單卡的透支額來賺取利差收益,屬于傳統經營模式。
2)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模式:
通過向商家收取回傭(返點)的創新盈利模式成功實現了銀行輕資產運營和規?;瘮U張。其核心是刺激消費者購買(而不是貸款),然后通過規?;陌l卡量和收集大量客戶消費信息為商家提供有針對性的促銷渠道,進而賺取返點收益。這種模式會形成網絡效應,有較高的進入壁壘;從長尾效應來看,市場容量會更大;較少的占用銀行資本金,更多的利用銀行營銷渠道與市場地位。
2003年是中國信用卡元年。據統計顯示,2003年全國信用卡發卡量僅有300萬張。然后各家銀行開始了“跑馬圈地”的規模擴張。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2.42億張,同比增長25.7%,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增速有些放緩。
現階段中國消費還是以量入為出為主流,借貸消費增速會處于低水平。從未來3-5年來看,“80”后的收入明顯增加,“90”后逐步進入到工作崗位中來,而這兩代人使用信用卡消費的依賴性要強于“70”后的那一代人。我們覺得,在前面敘述的兩種信用卡盈利模式中,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模式會更適合中國的國情。一方面中國居民使用信貸消費的習慣沒有養成,那么通過賺取利差的方式就不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在于經過前期的規模擴張,各家銀行有了規模效應。如果能夠與商家合作,以擴大持卡人的消費額度賺取更多回傭為目標,這樣不僅利用了規模效應,而且還能較少的占用表內資本。
未來各家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關鍵點在于盈利點與活卡率,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累積發卡量。
參考文獻:
[1] Rober De Young and Tara Rice.“How do banks make money?”.2004/4Q.Economic Perspective
[2]胡慶康.《現代貨幣銀行學教程(第三版)》.2006/08.復旦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信用社 電子銀行 發展策略
根據WTO協議,我國金融業己于2006年底全面對外開放,銀行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尤其是近幾年,全國各地商業銀行遍地開花,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業的競爭。而信息化時代助推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使得銀行借助電子商務平臺來突破傳統業務模式,從而拓寬銀行業務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一、電子商務與銀行業務發展
信息技術推動了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而基于電子商務平臺,CTC,BTC和BTB等電子商務模式應運而生,其給眾多傳統業務帶來了顛覆性的挑戰,更是一種機遇,如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商城,以及京東、凡客、卓越等,都是非常好的典例。對于銀行業而言,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給競爭激烈的銀行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無限商機。體現在:一是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信息技術與銀行業務緊密結合的產物,電子銀行有著低廉的成本和廣闊的前景。二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全新的競爭規則。電子商務時代,網絡經濟大行其道,電子銀行開辟并發展了網絡市場,同時網絡競爭的公平性、成本的低廉化等為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三是有助于個性化創新能力的提高。基于電子商務平臺,金融創新氛圍更易形成,包括銀行產品的創新、業務渠道創新等。
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終端設備的豐富化、網絡資源的便捷化、資費政策的低端化等促進了電子銀行業務迅猛發展,可以說電子銀行的產生得益于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即金融產品依托虛擬網絡和實體終端,以電子商務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針對電子銀行業務的未來發展,現對其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作一具體剖析。
機遇:電子商務是未來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它給銀行業帶來了多方面的機遇。首先,相對于傳統銀行業務而言,電子銀行業務的營運成本和服務價格具有較大優勢,比如存取款、查詢、轉賬等銀行基礎業務基本可以通過自助終端實現,同時網上支付功能、轉賬業務等個性化業務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其次,通過網絡的對接,不僅暢銷了客戶的選擇渠道,而且能明顯提升市場反應速度,尤其是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網絡溝通的優勢進一步突顯,如貸款申請、轉賬實時查詢等。最后,通過網絡平臺,最大化的凸顯了銀行業務辦理的低廉化和便捷化,因為電子銀行業務能實現自動化處理,而且基于豐富的移動設備,以及廣覆蓋的網絡平臺,實現實時實地處理銀行業務并不是難事,巨大的網絡市場給銀行、企業、個人等都帶來了便利。
挑戰:電子商務平臺給銀行業務發展帶來了許多機遇,但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環境,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一是網絡安全問題。雖然電子銀行業務給眾多客戶帶來了便利,但是網絡安全問題導致了案件頻發,比如木馬病毒、黑客入侵等使得有些人對使用電子銀行望而卻步。同時,現今移動設備的易丟失性及公眾網絡的安全性同樣讓人有所不放心。二是產品缺乏創新。在我國相對嚴格的金融監管體系下,銀行金融產品的同質性較高,創新性不足,如各大行的電子銀行業務基本雷同,而電子銀行業務多是借助網絡平臺來完成傳統銀行業務的辦理,真正的創新能力不足,包括產品的種類、功能等。三是風險管控不強。基于開放的電子商務平臺,電子銀行業務是存在風險的,而客戶對風險的感知決定了是否使用這一產品。對于銀行而言,現今投訴日益增多,主要是由于網上銀行規范性不足、相關法規等不健全,這較大程度上體現了銀行監管缺失或不夠,也間接說明了銀行風險管控能力不強。
三、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銀行業務發展
電子商務是未來發展趨勢,銀行業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電子銀行業務,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通過更好的整合資源,促進電子銀行業務快速發展,對于拓寬銀行業務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一是樹立電子銀行安全屏障。安全問題是電子銀行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如果不能保證業務資金安全,電子銀行就是擺設,更何談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在當前形勢下,必須對電子銀行業務的技術性風險管理給予高度重視,必須健全網上銀行業務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確保硬件、軟件產品及論證、加密、安全傳輸技術、用戶接口標準等進行規范化,同時通過業務員及時告知客戶在客戶端操作時的主要網絡風險,并建立風險承諾賠償機制,贏得客戶信任。
二是創新電子銀行產品功能種類。隨著金融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簡單的技術加業務的創新方式已經過時,智能化是電子銀行產品的重要趨勢。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十分迅速,但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不高,產品的功能類別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金融創新不斷豐富產品功能類別,并通過考慮安全性、便捷化等配套措施的改進提升產品的吸引力。
三是強化風險管控意識。電子銀行的開放性必然帶來一定的風險,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時必須以最大化規避客戶風險為基準點,具體做法有:強化客戶風險意識、信息技術保障、風險預估,以及通過銀行業監管進一步規范化網上銀行等方式。只有通過不斷強化風險管控,我國電子銀行業務才能獲得較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兵家,朱曉娜.我國商業銀行電子商務水平及其特征[J]. 技術經濟,2013,(05).
[2]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電子銀行部課題組,顧建綱,孫晶. 商業銀行電子商務業務發展戰略[J].金融論壇,2012,(09).
[3]許興.商業銀行發展電子商務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