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生活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生活;審美
最近,教育部宣布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是生活的重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其實就是在促進學生的生活體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以提升審美素養是語文學科特點的要求和學生審美素養提升的要求。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通過優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也是學校語文學科教學的需要。通過生活化閱讀教學來提升高中生的審美素養,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更準確地評價作品。高中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作用特別明顯。下面我來談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提升審美素養的幾點策略。
一、理論知識準備
了解一些生活化閱讀及與美學相關的基本理論。
(一)生活化理論德國哲學家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理論”。這一理論對現代教學有著極為豐富的啟示。它成為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盡可能地貼近生活并且熱愛生活。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思想,陶行知全面學習了杜威老師的實用主義理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親身實踐,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理論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二)實踐美學理論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馬克思強調實踐論。他的實踐美學理論把實踐看作“人的感性活動”,“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在馬克思看來,人最基礎的實踐活動是物質生產勞動,勞動最終決定著包括藝術、審美活動在內的精神生產活動和人的一切其他實踐活動。我國當代的實踐美學主要是指以實踐論為哲學基礎構建起來的美學學說。王國維先生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
二、選擇生活化與審美元素兼具的閱讀文本
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推薦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質兼美的閱讀材料。同時又尊重學生個體生活的差異,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趣味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在閱讀實踐中獲得真實的數據,進行客觀、深入的研究。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兼顧生活化與審美元素。教師推薦生活化閱讀材料,可與課內教材文本內容同步。比如在教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二《林黛玉進賈府》時,推薦學生閱讀曹雪芹的《紅樓夢》,觀賞經典影視劇《紅樓夢》。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曹雪芹借林黛玉的眼睛來展現賈府的建筑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學生從《紅樓夢》中尋找更多展現出來的賈府的建筑環境和社會環境,拓展補充,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人物命運和環境間聯系的思考。教師推薦生活化閱讀材料,還可與課內文本體裁樣式同步。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第一個板塊“向青春舉杯”中選擇了一系列現當代詩歌,例如舒婷的《致橡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戴望舒的《雨巷》等,教師在教這一板塊時,推薦中國現當代詩歌主要流派的代表作,例如朦朧詩派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現代派戴望舒的《尋夢者》,新月派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讓學生通過大量誦讀現當代詩歌,感受詩歌的審美趣味(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教師推薦生活化閱讀材料,不應局限于課堂,還可以聯系時事、新聞、綜藝影視等生活中的熱點,進行課外的拓展。
關鍵詞: 農村幼兒教育 花木文化 自然教育
我園地處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嘉澤。濃郁的花木氛圍,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陶冶了人的審美情趣,幼兒教育發展了人的鑒賞能力。依托這一地方優勢教育資源,我園認真探討,潛心鉆研,摸索出了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教育活動體系。
一、利用花木文化優勢,賦予幼兒新的教育內容
1.開辟花木實踐基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我園幼兒大部分是農民子女,對花木的種植栽培有小小的認識,我就請當地在種植方面能力強的農民對幼兒進行講解,還根據不同年齡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分別設立了不同的學習專題:例如:“花木的認識”、“花木的種植”、“花木的扦插”、“花木嫁接”、“花木剪枝的學問”、“花木的管理”等。在確立了學習專題之后,我園勞動特色教育就轟轟烈烈地開展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要解決勞動場所的問題。我園內有一塊空地,我們便將它開辟為勞動實踐基地,命名為“花木實驗基地”,并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各個班分別認養了其中的一塊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小朋友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踐基地上開墾、種植、管理,從而在勞動中體驗到勞動帶來的苦樂酸甜。
在小朋友的辛勤勞動下,我們實踐基地上的花木一派欣欣向榮。小朋友看著自己種植的花木這么好,每個人的小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幾年里,小朋友在這塊小小的“自留地”上忙碌著,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獲得了花木種植和栽培的學問和技能,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勞動的情感。
2.利用園內外綠色資源,開展幼兒環保教育。
我園地處嘉澤,這里處處綠樹成蔭,季季花開不敗。我們著手利用有利資源開展環保教育,我們與遠近聞名的“藝林園”、“大樹園”、“夏溪鎮花木市場”、“紫薇園”等單位進行聯系,將其設立為我園的實踐基地,小朋友定期到這些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時小朋友總會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會問:“老師,這棵樹怎么會這么高、這么粗呢?”有的會問:“老師,這棵樹的樹葉怎么是紅色的呢?”在每次參觀時,小朋友的身影總是活躍在其中,他們還會向旁人宣傳環保的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開展環保活動。
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其對幼兒園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發揮著潛在的作用。我們積極開發園內文化資源讓幼兒園的每一棵樹、每一片綠地、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對小朋友的環境品德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幼兒園內還設立了環保崗位并輪流值日,小朋友個個都有自己的勞動服務崗位,爭當“護綠小衛士”。當看到有人亂扔紙屑雜物等違反等行為進行監督批評,小朋友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們從班級和幼兒園兩個不同的層面,從營建班級文化入手,每個幼兒積極創建富有特色的幼兒小陣地,種植角、衛生角、常規角、環保星星榜等獨特的幼兒小陣地大放異彩,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圍,小朋友在各個小陣地的建設和維護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勞動體驗中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勞動體驗中,小朋友不僅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花木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奧秘無窮。在種植和栽培中,我們請來農民專家們引導幼兒開展科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引導幼兒們細心觀察,發現問題,開展實驗,深入探究,在小課題研究中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和科學素養。幼兒在小課題研究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和問題,他們深入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拓寬幼兒活動外延,豐富活動內涵,賦予活動新的活力
幼兒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們因地制宜,不斷地尋找幼兒教育的切入點,尋找花木文化與幼兒活動的結合點。我們將花木文化與日常的班級活動相結合,為幼兒活動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嘗試開展了以花木文化為主題的幼兒活動,實踐證明,這樣的特色活動豐富了幼兒活動的內涵,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例如:“一日花木營銷員”讓小朋友體驗營銷的樂趣;“花木服裝設計展”讓小小設計師們美美地“秀”了一把;“我是小小園藝師”展示了隊員們盆景制作的卓越才能……這樣的幼兒活動真正走進了小朋友的生活,賦予了農村幼兒們活動新的生命力,真正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真諦。
三、利用花木文化,充分整合并善用家長資源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時期,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因此,從幼兒階段開始實踐養成教育對幼兒的終生發展有益。
一、家、園、社會三合力的養成教育
在養成教育過程中,保持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觀念一致,保持家長和班級教師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及孩子家庭內部要求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否則,會使孩子無所適從,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探索實踐過程中在三位一體的家園共育方面的做法如下。
知——通過外請專家講座、園本家長學校培訓、養成教育觀念學習,讓家長認識到養成教育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明確幼兒時期養成教育的細則內容。
參——請家長積極參與家庭生活養成教育和協助幼兒園的養成教育活動,例如問養成教育卷調查、“大手牽小手”親子活動、勞動教育、禮儀寶寶評比等。
推——通過養成專題宣傳欄、養成課題階段性回饋會、清潔社區、“我愛幼兒園”“養成行為宣讀”等活動,將養成教育推向社區和社會,不斷傳播推廣。
二、重視養成教育環境對幼兒的熏陶
攜手家庭和幼兒園從以下三個方面注重環境熏陶。
(一)人文德育環境
要求家長、教師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身言行去感染孩子、引導孩子。在家庭和幼兒園內實行5S管理法,培養家長和教師從他律走向自律,成為孩子行為模仿的典范。
(二)生活禮儀環境
家長和教師要求幼兒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說話有禮貌、做事講文明、有秩序,做到心中有事、眼中有人,那么平時家長和教師自己就應該隨時隨地做到,言行一致,身先垂范;再如,家長和教師自己脫下的外套,不隨意放在椅子上、桌子上,而且放在隱蔽的固定地點,折疊整齊。那么在要求孩子隨時把脫下的外套掛好、物品放置好,幼兒就容易做到。家長和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只有家長和教師從自身做起,注重言傳身教,才能率先垂范,給幼兒樹立良好的示范。
(三)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的創造中從以下三方面營造和實施:(1)和諧家庭、和諧幼兒園團隊的打造(2)家園共同營造良好教育氛圍(3)多以正面引導和鼓勵性的教育,讓孩子大膽實踐養成行為。引導家長和教師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多用賞識教育。對于幼兒好的行為表現,家長、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當幼兒的某種行為每次出現都不能獲得成人的肯定時,幼兒就會有所反思:“為什么老師沒有表揚我,是不是我這樣做不對?”為了獲得成人的肯定,幼兒會嘗試自己糾正。
三、積極開展養成教育的課題研究
習慣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行為傾向。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積極開展養成教育的途徑探索中,課題研究從三個方面開展并深入:1.養成教育的生活化2.養成教育的游戲化3.養成教育的全程化。如何理解呢?教育中一日活動皆課程。家長和教師要堅持在每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每個活動中滲透養成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始終如一,持之以恒。
養成教育的生活化——行為習慣培養的生活化,堅持養成教育的每日培養。
養成教育的游戲化——在親子互動、體育、音樂、語言等各領域中滲透。
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培養的全程化,注重在園、在家、在社會的實踐。
在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家園共育注重挖掘孩子內部的原動力,堅持正面鼓勵教育,內心引導幼兒。幼兒具有持久性差,易于轉移和喜歡聽夸贊的特點。因此,養成教育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并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加強反復訓練,耐心引導,達到長期培養的目的。經過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
1.幼兒的成長
學會了關愛和互助;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習慣的養成行為得到長足進步。
2.教師的成長
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家園共育開展養成教育過程當中,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教師團隊也在成長。實踐證明,教師們的禮儀形象越來越好了,專業技能也提升了,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鉆研,越來越有活力、正向著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隊伍邁進。
3.家長的成長
在三位一體的養成教育互動中,家長看到孩子們的可喜變化;在家長學校中,家長們也在成長,越來越喜歡上家長學校,越來越理解幼兒園和老師們的工作和要求。
養成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養成教育抓得好不好,影響幼兒的一生。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受益終生。家園共育開展養成教育實踐工作使家長的教師都深刻體會到,落實《指南》的過程是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是提高管理水平、保教質量的過程。
一、指導思想
以xxx總書記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全教和全國德育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德育工作思路和要點,加大德育創新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命戰爭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強化學生個體,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探索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規律與方法,完善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以科研帶隊伍,突出特色,務求實效,探索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過程管,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結合學習貫徹全教和全國德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學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達到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堅持德育領先,樹立全員育人意識,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挖掘新的德育工作增長點,確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過程,努力發揮德育在學校工作中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要求全員在工作確定德育目標,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做到有機滲透,在新的實踐中實現德國育工作新的創新發展,建立學校德育工作及活動的流程體系,優化管理環節,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為基礎的師德教育為保證,以生活化、社會化為基本形式,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個性心理品質,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主動發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礎。
(二)突出校園文化建設,強化行為養成教育
學校在“雙全學校建設的基礎上,乘勢而上,以完善日常評比機制,規范學生個體行為,發揮先進集體的示范作用為重點,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學生個體與群體的行為自律,文明規范上見實效,從開學第二周起,以規范教師護導,學生值勤工作形成風景線為起點,營造校園文化建設的氛圍。
1、完善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凈化,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培養學生文明素質,形成良好校風,加強班級環境建設,優化班級文化氛圍。
2、構筑師生、學生間和諧和的人際空間,倡導人與人之間真誠、友善、團結、合作、尊重、愛護。
開展道德風景線,風景點建設(校門區風景線,間操風景線,放學路隊風景線,綠色通道,花海世界風景點,值周師生風景點,課間活動風景點)
(三)、加大德育科研指導,促進研究成果轉化
鞏固科研成果,進一步壯大德育科研隊伍,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力爭出新成果,上新水平,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落實德育總體目標,以遞進性,分層性原則,改革教學與活動方法,落實不同年齡階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識,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學生達應社會的能力。
1、搞好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科研小組,每位班主任要認定科研課題,制定計劃,開展實驗,積累經驗,轉化成果,總結提高,爭取學期末出有力度的科研成果。
抓好具有我校特色的以發展教育為主導的創新教育實驗的德育研究,適應信息社會發展,以校園網建設為重點,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與提高德育活動實效的研究,讓學生感受“數字化社會”的發展趨勢。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為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搞好學生群體與個體心理輔導,建立班級學生心理分析檔案,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增強社會以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加強課外活動小組的管理,開展主題活動課的研究,指導學生社會調查,展示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全面技能,做好活動小組輔導教師的培訓,提高工作,課外活動小組做到“四有”(有活動計劃,有備課,有總結,有成果)積極參加各級組織各項競賽活動,本學期進行活動成果展示活動。
(四)完善德育網絡,建立開放型德育新體制
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開放型德育新體制。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重新認定家長委員會名單,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請家委會代表參與學校管理建立學生反饋表,建立校長熱線,共商育人大計,溝通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完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開展雙體日小隊社會實踐活動,服務社會奉獻愛心。
重視勞動教育,增強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習慣,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動,開展“一日家長”實踐勞動,(低年級不讓父母為心,以自我服務勞動,中年級孝敬父母,學習家務勞動,高年級在家長指導下做一日小家長)期末各班評選出勞動小能手。
(五)全面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加強隊伍建設,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通過學習研討在德育管理與實施中,處理三個關系:
1、主導與主體關系:注重學生自主管理,自行設計,自我教育。
2、放手與放任關系:提倡教師精心管理,精心設計,精心教育。
3、指揮與指導關系:指揮得當,指導到位,活而不亂,管而不死。
改革整體化的管理方法,注重班級特色發展,通過重心下放在德育管理實施中,增強四個意識:
1、集體意識:愛學校,愛班級,維護集體榮譽,為集體增長增光。
2、課程意識:重視并認真上好每一門,每一節課,達標創優。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備課;自動機與生產線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一、項目教學法分析
項目教學法是教師將授課內容寓于項目中,輔助和引導學生實施和完成項目,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在學生完成這一項目時,教師也同時完成了教學內容。
項目教學法解決了許多教學法的難題。教學法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主,但實際上教師自導自演的狀況十分普遍。但這一切都會因項目教學法而大為改觀。項目教學法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教師只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輔助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其中便可得到充分發揮。
二、項目教學法在自動機與生產線課程中的應用
高職教育是特殊的高等教育,高職學生有別于高中生和大學本科生,他們的教學目標有很強的職業導向性,其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實施模式應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對于利用項目教學法備課的關鍵在于能夠合理的創設教學情境,只有創設的教學情境學生感興趣,學生才會自主進行學習和發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而不能將知識僅僅局限于一門課程,只有精心的準備才能面對學生的層層“發難”,否則難以達到項目教學的目的。而我認為采用項目教學法有效的備課有下面幾點尤為重要:(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2)合理舍棄,突出重點;(3)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努力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情景化、動態化;(4)選好教學的切入點(問題),問題的設計要體現出探究性、開放性和自主性。
三、項目教學法能力提升
在自動機與生產線這門課程中有效的運用項目教學法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對于教師來說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生產線的實際生產過程,而不是閉門造車自己憑空想象,同時要求教師能夠將生產場景完整的體現出來還要面對學生的層層“發難”,這就迫使教師必須了解關于生產線的相關知識,而不僅僅局限有本門課程中,那么久需要教師能在課前精心做好準備工作。在課前備課固然很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課前備課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的準備,他同時是教師思想和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
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備課、授課,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授課,通過師生共同完成項目,使得師生共同取得了進步。
參考文獻:
[1]莫寧.有效備課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教育教學雜志,2008(08).
[2]王萍.項目教學法在專業課程中的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30).
一、指導思想
以江書記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全教和全國德育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德育工作思路和要點,加大德育創新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命戰爭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強化學生個體,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探索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規律與方法,完善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以科研帶隊伍,突出特色,務求實效,探索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過程管,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結合學習貫徹全教和全國德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學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達到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堅持德育領先,樹立全員育人意識,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挖掘新的德育工作增長點,確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過程,努力發揮德育在學校工作中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要求全員在工作確定德育目標,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做到有機滲透,在新的實踐中實現德國育工作新的創新發展,建立學校德育工作及活動的流程體系,優化管理環節,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為基礎的師德教育為保證,以生活化、社會化為基本形式,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個性心理品質,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主動發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礎。
1、校級管理
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管理網絡,校長——教導處——年級組——班級,黨支部——工會——少先大隊——少先中隊,家長委員會——家長,建立班主任工作檔案,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考核班主任工作,定期公布考核結果,德育工作的日常管理由教導處、少先大隊部負責,由值周教師值周生監督具體執行。班級的紀律、衛生、文明程度全部納入教師的量化考核之中。
2、年級管理
年級組要依據學??傮w計劃內,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年級德育工作計劃,開展體現年級特色的教育活動,學年組長要及時協調組內工作,每月底要召集一次碰頭會,小結學年組內工作情況,具體安排下月工作要點。
3、班級管理
班主任要制定班級工作計劃,開展班級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晨讀、晨訓、班會和隊會的作用。
制定班級激勵機制,完善班級光榮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級的好人好事,建立學生個人《成長冊》
加強班級日常管理,落實班級值勤制度,強化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利用學校開展的各項評比活動,把養成教育落到每位學生身上,規范學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風。
(二)突出校園文化建設,強化行為養成教育
學校在“雙全學校建設的基礎上,乘勢而上,以完善日常評比機制,規范學生個體行為,發揮先進集體的示范作用為重點,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學生個體與群體的行為自律,文明規范上見實效,從開學第二周起,以規范教師護導,學生值勤工作形成風景線為起點,營造校園文化建設的氛圍。
1、完善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凈化,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培養學生文明素質,形成良好校風,加強班級環境建設,優化班級文化氛圍。
2、構筑師生、學生間和諧和的人際空間,倡導人與人之間真誠、友善、團結、合作、尊重、愛護。
開展道德風景線,風景點建設(校門區風景線,間操風景線,放學路隊風景線,綠色通道,花海世界風景點,值周師生風景點,課間活動風景點)
3、深入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加強校級、年級、班級***護導值勤,分層推進,分段達標,實現七個達標,即升旗儀式,校內外文明禮貌,一日行為規范,課內外行為,間操及課外活動,眼保健操,清潔衛生和身心健康等七個方面設立監督崗。加強管理,履行職責,評比表彰禮儀班,文明班,期末評先出文明小標兵。
規范升旗要求,優化升旗氛圍,點評升旗面貌,評選最佳升旗手,升旗式。
三、加大德育科研指導,促進研究成果轉化
鞏固科研成果,進一步壯大德育科研隊伍,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力爭出新成果,上新水平,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落實德育總體目標,以遞進性,分層性原則,改革教學與活動方法,落實不同年齡階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識,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學生達應社會的能力。
1、搞好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科研小組,每位班主任要認定科研課題,制定計劃,開展實驗,積累經驗,轉化成果,總結提高,爭取學期末出有力度的科研成果。
抓好具有我校特色的以發展教育為主導的創新教育實驗的德育研究,適應信息社會發展,以校園網建設為重點,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與提高德育活動實效的研究,讓學生感受“數字化社會”的發展趨勢。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為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搞好學生群體與個體心理輔導,建立班級學生心理分析檔案,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增強社會以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加強課外活動小組的管理,開展主題活動課的研究,指導學生社會調查,展示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全面技能,做好活動小組輔導教師的培訓,提高工作,課外活動小組做到“四有”(有活動計劃,有備課,有總結,有成果)積極參加各級組織各項競賽活動,本學期進行活動成果展示活動。
(四)完善德育網絡,建立開放型德育新體制
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開放型德育新體制。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重新認定家長委員會名單,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請家委會代表參與學校管理建立學生反饋表,建立校長熱線,共商育人大計,溝通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完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開展雙體日小隊社會實踐活動,服務社會奉獻愛心。
重視勞動教育,增強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習慣,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動,開展“一日家長”實踐勞動,(低年級不讓父母為心,以自我服務勞動,中年級孝敬父母,學習家務勞動,高年級在家長指導下做一日小家長)期末各班評選出勞動小能手。
(五)全面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德育教師隊伍是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關鍵,堅持班主任輔導員例會制,加強班主任培訓,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鼓勵年青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競賽活動。
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通過學習研討在德育管理與實施中,處理三個關系:
1、主導與主體關系:注重學生自主管理,自行設計,自我教育。
2、放手與放任關系:提倡教師精心管理,精心設計,精心教育。
3、指揮與指導關系:指揮得當,指導到位,活而不亂,管而不死。
改革整體化的管理方法,注重班級特色發展,通過重心下放在德育管理實施中,增強四個意識:
1、集體意識:愛學校,愛班級,維護集體榮譽,為集體增長增光。
2、課程意識:重視并認真上好每一門,每一節課,達標創優。
3、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遵守學校的各
項規章制度,以法規范行為。
4、責任意識:做事要有責任心,學習要有責任心,待人要有責任心,對自己負責對老師負責,對父母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國家負責。
四、工作安排
本學期以“情系祖國,做新世紀的小主人”為主題,通過學校少先大隊,創造性開展讀書,演講,演唱,主題升旗式,知識競賽,主題班隊會,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活動,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
三月份:開展“雷鋒與我同行”奉獻活動,做“一日家長”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用雷鋒精神鼓舞自己,用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培養學生自我服務意識,學做父母、老師的小幫手。
四月份:1、開展“校園手拉手”幫助特困生活動。
2、開展“學日常規”競賽活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學生,在社會做好公民。
五月份:1、開展“勞動最光榮”主題隊會活動。
2、在各項活動中開展“尋找我的榜樣”爭做校園十星活動,使全校形成“比學趕幫”良好氛圍。
【關鍵詞】德育 綜合 思想政治 教育
每一個聽到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詞的人的反應都是這樣的:政治啊,就是洗腦說教嘛。好無聊,好枯燥。包括很多中學生,在說起上政治課的時候,都是一副這種課有什么好玩的表情。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種新奇的案例,精美的圖片所吸引而不是教材本身。那么,思想政治課程就真的像大家所反映出的一樣,沒有用處,毫無意義嗎?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課程在中學教育中所承擔的是任何一個學科都無法企及的。
首先,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承擔著主要的德育和倫理教育的主要工作。相比班主任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科教育任務就無時無刻不滲透著道德品質的影響。從家庭倫理,家庭教育到社會倫理,社會公德,在進行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更多的是教育學生如何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存在著道德上的硬傷,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可能變成一堂枯燥無味的理論課。那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來說,就是畸形的。現在大部分人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錯誤認識主要都是由于受到升學壓力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實施的時候,更多的是注意理論灌輸,而忽視了一個思維的發散性。相對于高中而言,初中的知識點更加淺顯和生活化,那么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加注意的是學生如何能將知識和日常的生活聯系起來,重視的是學生如何能夠適應成為一個優質的“社會人”。培養學生自主地認識世界,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僅是數理學科的主要任務,在思想政治學科的課堂上同樣得到體現。
第二,對于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除了因為在傳統認知中是主要的德育工作的承擔者之外,在學習過程中所進行的生命教育,誠信教育等方面具有主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歷史、地理等學科的不同之處不僅僅在于學習內容的不同,更多的在于在知識教育的同時,結合相應的知識教育,進行著生命教育、誠信教育等方面的素質教育的教育內容。拿現在使用的教材(科教版)的內容來看,與之相結合的包含著環境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和誠信教育的內容。這些教育內容是其他任何一個單一學科都不可能同時承擔的。教育內容之復雜、教育內容的重要性和綜合性,是其他的文科性學科都無法與之相媲美的。在學生普遍對于現在的班會課都不以為然或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充滿趣味的班會課少得可憐的情況下,與生活,與時事,與情感教育結合更為緊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就無可厚非地成為學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進行有目的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誠信教育的主要推力,對于落實生命教育、誠信教育等素質教育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內容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人文知識學科,其內容包含著生物、地理、歷史等其他單一學科的主要知識精髓。就初中的教材來看,除了我們通常認為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化學的知識之外,還主要包含著地理學、生物學、民族學等方面的內容,相當于是各個主要學科的一個大整合。比起歷史等單一學科來說,綜合性更強,更加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整體認識世界的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