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畢業設計重點解決問題
時間:2023-07-13 16:30: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畢業設計重點解決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方高校;機械工程;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049-03
對方高校如何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地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教學與科研、生產有機結合,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創新人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1,2]。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實際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結果也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3,4]。本文以山東建筑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為例,主要研究地方高校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實踐教學環節的構建,以及實踐教學改革措施,為培養具有機械產品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生產組織管理及經營能力的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
一、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國內眾多開設機械工程專業高校的調查研究后發現,我國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機械工程專業的大多數本科畢業生將直接進入生產一線,從事機械產品設計、制造、生產組織管理等實際工作。因此,地方高校機械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的,較系統地掌握機械工程專業寬廣的技術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機械工程專業應用能力,能從事機械產品研發、設計、制造,以及組織管理和市場經營工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機械工程專業的教學特點,圍繞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采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提出了“四層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八膶印笔侵富A知識培養層、專業知識培養層、創新能力培養層和工程能力培養層,“七模塊”是指基礎實踐模塊、專業實踐模塊、創新訓練模塊、科研訓練模塊、工程認知實踐模塊、工程項目實踐模塊和工程崗位實踐模塊,7個實踐教學模塊下設有25個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八膶悠吣K”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在學生必修的154學分中,7個實踐教學模塊共計61學分,其中,科研創新訓練是8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占必修學分的40%。
“四層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學生為主體,在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平臺上,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改善校內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依托行業、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和實習基地,教學現場由校內向校外或生產現場延伸,推行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4個層次的實踐培養模式、7個不同實踐教學模塊、25個實踐教學環節都是建立在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的基礎上的。
三、實踐教學內容
根據機械行業對本科人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結合山東建筑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辦學特色及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建立包括從基礎知識實踐到專業實踐、從創新訓練到科研訓練、從工程認知實踐到工程崗位實踐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包括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校內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包括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創新訓練和科研訓練四個模塊。各模塊內容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技能訓練、創新訓練,以及參加各類科技項目和競賽等?;A實踐模塊下設物理實驗、電工電子實驗、力學實驗等認知實驗、演示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專業實踐模塊包括機械原理零件實驗、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實驗、單片機實驗、PLC實驗、計算機輔助繪圖實驗、互換性與精密測量技術實驗、金屬切削原理實驗、材料成型實驗、測試技術實驗等認知實驗、演示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以及各專業課程的綜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和綜合實驗周等。創新訓練模塊包括機構組合創新實驗、機械系統創新實驗、機電系統創新設計實驗、PLC控制系統設計實驗、單片機控制系統設計實驗??蒲杏柧毮K包括學生申報的SRP創新項目,以及學生參加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創新訓練等。校內實踐教學將在不斷完善基礎性實驗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的比例,同時,進一步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實踐和利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校外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包括工程認知實習、工程實踐課程實驗、企業講座、工程實踐課程設計、暑期實踐、工程實訓、畢業設計、認證實訓、工程創新實踐、生產實習等10個實踐教學環節。下面主要介紹了6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內容。(1)工程認知實習。了解企業文化、管理、工作流程等,目的是建立大機械的整體概念,了解機械制造企業的構成要素、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各部門生產特點和運行特點,同時,進一步了解專業特點,增加專業認可度。重點了解企業的設施、設備、組織結構、工作流程、管理規范、運營管理內容、先進制造技術以及機械工程發展趨勢等。(2)工程實踐課程實驗。通過深入企業了解工程實際問題及技術數據,然后在實驗室建立實驗系統,運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既加深對所學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3)工程實踐課程設計。由校企雙方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安排學生深入企業開展工程實踐問題的調查與分析,根據每門課程實踐教學要求,結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綜合提煉出課程設計題目,并把課程設計題目與企業的工程實際緊密相結合,采用實際工程數據,提出設計方案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方案。(4)工程實訓。在企業導師指導下,學生以項目組成員的身份參加企業承擔的實際工程項目的研究,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承擔部分項目的設計,了解和掌握工程項目的立項目的、申報途徑、研發思路、運行機制與管理辦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5)畢業設計。以企業的實際課題為依托,采取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的雙導師制。結合企業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改造、產品開發等相關內容,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選定畢業設計題目。學生針對具體畢業設計題目在企業進行設計,最后提交設計報告。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系統了解所在企業產品的生產流程、關鍵技術、工藝裝備、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以及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6)生產實習。深入到企業的產、供、銷等部門,跟班進行生產實習。詳細了解企業崗位操作規程及相關管理規程等,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工廠生產設備、運行管理、環境保護等相關法規,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由此獲得對企業管理的深刻認識。
以上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環節相互穿插、相互銜接地進行,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四、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為了有效地實施“四層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體現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的作用,需要進行如下實踐教學改革。
1.調整實踐教學計劃,更新與優化現有實踐教學內容。改變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的現狀,制定獨立的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增加實驗、實習、實訓教學學時數,增加跨學科、綜合型、設計型實驗項目,使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占總實驗的80%以上,將課程群內的實驗整合為更加系統合理的實驗課程,提高實踐教學效率。
2.結合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實驗室、實習基地的具體情況,編寫具有特色的系列實踐指導材料。實踐指導材料是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載體和保障,在現有實驗教學資料的基礎上編寫與實踐教學配套的系列教材。
3.結合教師科研項目、企業產品開發、技術革新、工藝改造等實際課題開展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開展項目教學法、現場實訓法、課題研究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工程實例教學法等,將本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新技術引入實踐教學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4.進一步開放實驗室,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在滿足多層次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各實驗室保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12個小時,除了負責正常課程的基本實驗外,還對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課外實驗選題,同時為學生自帶課題及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5.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最大優勢就是為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廣闊的校內外實習和實踐基地。因此,與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或者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外實踐基地是產學研合作教育要解決的一個硬件條件。
6.與企業聯合指導畢業設計。通過畢業設計,學生能夠將本專業課程體系內所有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用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實施學校與企業的雙導師制,選派一批優秀畢業班學生到企業、科研院所進行畢業設計,直接參與實際課題或工程項目,由企業導師進行指導。企業導師不僅幫助指導畢業設計,還著重向學生介紹企業迅速發展的形勢和需求,以及企業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要求。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不是簡單的學習,而是結合企業工程實際進行綜合知識的學習與實踐。
7.設置自主個性化科研創新學分。通過在教學計劃中設置自主個性化科研創新學分,使學生自覺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及素質拓展活動,同時,學?;驅W院也可舉辦各種課外科技活動和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題目來源可由教師命題或學生自行選題,啟發學生發現自己身邊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機械方面的問題,提出創新題目,對學生進行創新構思和設計方法培訓,使學生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到產品制作過程進行了全過程的綜合知識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8.針對實踐教學環節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和評價指標。實施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多方聯合辦學,建立多方參與的專業建設理事會,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根據社會需要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完善課程驗收制度,對兩年驗收期內的所有課程進行公開考核評價;建立健全畢業設計動態監控制度,對畢業設計過程中的題目認定、師生雙選、中期檢查、畢業答辯、資料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管理與監控。并將這些動態教學管理制度拓展至整個實踐教學過程。
五、結論
根據學校自身學科特色和優勢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產學研合作教育背景下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四層七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相匹配的實踐教學環節,推進人才培養與企業相結合的模式,利用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專家參與實踐教學,從而培養出高質量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機械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袁云沛.高等工程教育產學研合作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3):10-30.
[2]韓毅.工科院校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15-35.
[3]李和平,肖忠躍,羅淑平,等.產學研合作創新教育提升高校工科教學質量的探索[J].井岡山大學學報,2009,30(6):112-116.
[4]李天生,徐慧.產學研合作提升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模式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17):1-3.
[5]李東霄,常景玲.“產學研”合作教育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學術月刊,2011,(3):96-99.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
我國的工業設計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辦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迅速發展與壯大,根據教育部2005年的最新統計,全國共有230所本科院校設有工業設計專業,且在工科類專業中列第8位,大大超過了絕大多數傳統專業,體現了社會對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高職教育如何在大眾教育背景下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設計專門人才,是工業設計教育面臨的挑戰之一。培養多層次設計人才是工業設計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設計教育發展與改革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我院工業設計專業是2001年申辦的,隸屬于汽車學院,2002年正式招生。為了依托汽車產業發展,使人才培養模式及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體系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嘗試,認為應依托行業特色,以能力為本位,使能力培養與模塊化課程體系直接對應,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高職院校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工業設計的概念1980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11次年會上對工業設計做出了權威的定義:“就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在上述工業產品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工業設計師為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也屬于工業設計的范疇。”由此可見,工業設計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十分廣泛的專業,狹義的工業設計指產品設計,廣義的工業設計指以產品設計為中心,同時兼顧視覺傳達設計與環境設計。
工業設計人才的結構層次我國工業設計業(狹義的工業設計)各崗位的人才包括:高層設計管理、策劃人員、設計人員(研發設計師或稱原創設計師)、助理設計人員(繪圖員、二次設計人員和市場調研員)、技術人員(產品模型或樣機制作、樣機組裝、質檢員)。通過對國內外產品設計研發中心的研究與分析,對上述人才的需求比例為1∶5∶10(見圖1)。這表明我國工業設計業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
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專業簡介》對高職工業設計的培養目標規定為:培養在設計領域運用現代化的表現手段,從事工業產品造型的開發及相關視覺傳達設計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通過對工業設計人才結構層次的分析,結合市場對工業設計人才的需求與我院特色,我們將工業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確定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專業設計理論與先進的設計思想,能熟練運用現代化表現手段的高技能應用型輔助設計專門人才,能在汽車行業與企事業單位的設計部門從事汽車用品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包括平面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和企業形象設計)以及與汽車行業相關的企業形象設計與策劃等工作。
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
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能力本位(簡稱CBE),是在加拿大、美國興起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以能力為基礎,其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通過有代表性的企業專家組成的課程開發委員會,制定能力分解表(課程開發表),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后考核是否達到了這些能力的要求。
能力目標根據國際上的相關調查和研究,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除了必備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外,還應具備10項技能:(1)具有優秀的畫草圖和徒手作畫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制作模型的技能。(3)具有優秀的表達能力及與人交往的技巧。(4)具有很好的形態方面的鑒賞力,對正負空間的架構有敏銳的感受能力。(5)能夠完成從草圖到三維渲染一應俱全的設計表現圖。(6)對產品從設計制造到走向市場的全過程有足夠的了解。(7)在設計流程的時間安排上十分精確。(8)必須掌握一種矢量繪圖軟件(如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和一種像素繪圖軟件(如Photoshop)。(9)至少能夠使用一種三維造型軟件,高級一些的如PRO/E、ALIAS、CATIA,層次較低的如SOLIDWORKS、Rhino3D、3DS MAX等。(10)至少能夠使用一種二維繪圖軟件(如AUTOCAD、MASTERCAM或VELLUM)。能力分解圖如圖2所示。
以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專業人才的培養。結合工業設計畢業生應具備的10項基本能力和能力分解表,可將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分為五個課程群,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1)工業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群。包括設計素描、色彩設計和造型基礎(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三門課程,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基礎造型能力,解決造型觀念問題。(2)工業設計表達課程群。包括平面設計表達(設計速寫與表現技法)、工程制圖、攝影技術與應用、模型制作和綜合設計表達等課程,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基本表達技能,學會如何組合資源為表達目的服務。(3)工業設計工程課程群。包括設計材料與加工工藝、工業設計機械基礎、金工實習等課程,目的是解決基本科學原理與制造技術基礎知識的問題。(4)工業設計理論課程群。包括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程序與方法、人機工程學、工業設計史和設計心理學等課程,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工業設計的概念、設計理論和工業設計的歷史與發展趨勢,掌握產品設計的基本程序。(5)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群。包括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和工程設計等課程。按照課程目的,應當把這些課程歸入其他課程群中,但計算機輔助設計已經成為設計師的必備技能之一,因此將其獨立出來。
組織教學在具體教學中,如何將這五個課程群合理安排在工業設計課程體系中,而不使每個課程群孤立呢?在課程教學當中,筆者采取了以下措施:為保證教學體系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從新生入學開始(因為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每個學期或者每個學年構建以幾個基礎課程圍繞一個課程設計組成的課程循環(暫稱為“課程環”),在每個課程環內建成相互支撐的小系統,重點解決一個層次的設計問題。課程環從低級到高級呈螺旋式上升,不同課程環之間的課程保留一定的重復內容。這種方式將三年的總課程系統分解成若干個相對完整的小系統,學生讀完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就能獲得解決該層次設計問題所涉及的主要知識和能力。以06工業設計教學計劃為例,大一第一學期的《工程制圖》與第二學期的《CAD輔助設計》兩門課程圍繞第二學期的《制圖CAD測繪》課程設計構成一個課程循環,解決機械零件圖紙繪制等問題;大一第一學期的《平面構成》與第二學期的《色彩構成》、《字體與標志設計》和第三學期的《視覺傳達設計》等課程圍繞《VI課堂設計》形成一個課程循環;《CAD制圖測繪》課程循環與第四學期的《工業設計機械基礎》等課程圍繞《機械產品設計》形成一個課程循環;第五學期的《產品造型設計》是對整個教學的一個總結,為畢業設計打下基礎。
能力考核全面的考試觀既要解決“考什么”的問題,又要解決“如何考”的問題。在考核內容方面,技能考核應結合國家職業工種技能鑒定的教學要求,要求學生畢業時獲得“雙證”(我院確定為CAD繪圖員中級證書),其他課程考核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目標要求,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素質。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根據考核科目的特點,可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如開卷、閉卷、筆試、口試、操作、論文、報告與答辯等。在評價主體選擇上,既要有校內教師,又要有校外專家;既要有他評,又要有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最終構成以能力為本位的考核新模式,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能與作業態度相結合,筆試、口試與操作相結合,開卷與閉卷相結合,課程考核與課程設計考核相結合,校內教師評價與企業、社會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教育部連續三次召開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研討會,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道路”的發展思路,指出“產學研結合是高職高專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導性方向”,將產學合作教育的重要性提到關系高職教育的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之后,國務院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第十條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并規定高職院校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時間不得少于半年。這樣,產學合作教育以政府法規的方式確定下來并開始具體實施。
“2.3+0.7”人才培養模式“三明治”教育模式最早是英國提出來的,即實踐——理論——實踐。學生入學后,先到工廠企業進行一年的工業訓練,然后回校學至三年的書本理論知識,最后一年再去工廠企業實習。這種1+2+1或1+3+1的循環教育方式稱之為“三明治”模式。我院將這種教育模式加以改變,創建了“2.3+0.7”的人才培養模式,即2.3年在校學習,0.7年在企業參加實踐。
校內產學合作 校內產學合作模式是一種需要高投入,實用性強,并融教學、科研、產業開發與人才培養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促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推動學校教學和科研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實現學??茖W技術的產業化,因此是高職院校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香港理工學院創建的工業中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建的工業實訓中心等,都是校內開展產學合作教育模式的典范,并取得了很好的經驗。筆者所在學院為確保學生實驗實訓教學環節的落實,為給學生提供經常性的實驗實訓機會,更好地開展產學研合作,實施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建立了工業設計工藝室和交點工作室等實驗實訓基地。工業設計工藝室建設于2004年,主要承擔立體構成、機械產品課程設計、產品模型設計與制作、產品造型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等實驗實訓;交點工作室建設于2005年,對內是一個實習基地,對外是一家設計公司。學院憑借這個平臺和窗口,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各種設計大賽,有針對性地承接各種設計業務,并將其穿插在教學體系中,可以是課堂設計題目、課程設計題目,也可以是畢業設計題目,擺脫了過多的虛擬設計,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特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設計能力。
走產學研結合之路任重道遠產學研結合是高職高專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導性方向,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與整合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通過多化樣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競爭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以何種組織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是所有高職院校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整個工業設計教育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實施產學研結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努力探索,如交點工作室如何運作,如何才能使其在教學中發揮指導作用,而不是單純作為商業化的設計公司或企業,如何尋求校企合作的途徑,開展更廣泛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等等,都需要認真研究,大膽實踐,可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關鍵詞:模擬電子技術;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思路與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195-02
一、引言
模擬電子技術是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主干課程。充分考慮本課程理論性強、公式推導多、電路分析方法靈活多變、計算復雜、概念難于理解和掌握等特點,在繼承傳統嚴謹與系統的教育模式基礎上,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并探索與實踐在有限的課程學時內,將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涉及的重要基礎理論、基本原理及工程設計理念傳授給學生的創新方法與手段。當前在教學手段上,采用PPT等電子化教學形式基本實現對電子器件的性能、模擬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及設計方法的描述,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涉及復雜的公式推導、多變的電路設計、抽象的工程理念,是一門具有教學難度的專業基礎課。因此,希望通過課程建設,將課程知識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點通過仿真環節進行形象的課堂演示,并結合“科研案例教學”及“課外項目”等教學形式形成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秉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不僅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工程應用實踐能力。針對上述問題,課程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改革與實踐,不僅是每位從事本課程教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更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在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時期,更加凸顯了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學內容與建設目標
1.教學內容。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主要介紹電子信息系統的組成、半導體器件的特性、各種模擬電路在系統中的作用、放大電路的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標、分析和設計計算等。通過學習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電路及分析設計方法和應用,使學生建立起系統觀念、工程觀念、科技進步觀念和創新觀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工程實踐能力,使課程在提高學生總體素質上起著重要作用。當前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常用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基礎、多級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放大電路的頻率效應、放大電路中的反饋、信號的運算和處理、信號的產生和信號的變換、功率放大電路、直流電源等;通過上述教學內容,著重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典型放大電路的分析設計方法,提高學生對電子電路的綜合認知能力和分析設計能力的統一。
2.建設目標。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和手段,在現有教學內容基礎上,形成生動形象的PPT電子文檔,以更好地描述電子電路的組成、分析、設計與計算,信號的產生、變換與處理過程;將電路與信號分析的關鍵環節和關鍵點通過仿真環節,形成CAI課件,使學生掌握半導體器件的特性、基本電路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并通過形象的課堂演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結合科研實例及課外項目等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和深化課堂上學到的有關電子電路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原理;充分利用學校的BP網絡資源構建學習網站,保持教案的選編和課程知識信息的更新,針對學習中常見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網絡互動。最終通過課程建設,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三、重點解決的教學問題
1.實驗與實踐問題。本課程理論性強、公式推導多,較難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課程中的一些難點,包括半導體器件的特性、各種模擬電路在系統中的作用;放大電路的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標、分析和設計計算;放大電路的頻率效應;放大電路中的反饋、信號的運算和處理、信號的產生和信號的變換等。由于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環節分離,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若采取理論和與仿真演示驗證、案例教學并重的方法,并結合課外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解決課程教W難點,同時容易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印象。對提高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2.網絡資源與教學問題。網絡作為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及時快速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良好作用,因此進行課程網站建設并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和功能,如將部分習題的ewb仿真,電子課件的更新、學生常見問題的問答,定期進行師生互動等在網絡上實現。使學生形象方式練習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深刻領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建設思路與方案
1.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綜合考慮相關課程的協調與配合。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避免與前期課程簡單的重復,對前期課程的交叉點、復合面,結合本課程的需要做必要的論述,引導學生綜合利用前期基礎知識,分析與解決新的問題。首先強調通過實例仿真演示鞏固理論知識,驗證設計方法,提高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中,針對課程難點和部分例題,在保證傳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利用仿真軟件,編寫相應理論及實驗驗證程序,形成仿真實驗CAI課件,進行仿真演示,實現理論教學與仿真演示驗證的有機結合。其次,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逐步滲入教師的科研案例,增強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學術性和實踐性,將教師的科研成果進行課堂演示,鼓勵學生在科研實踐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實現將課程中的物理概念、數學概念與實際的工程概念有機地結合。
2.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克服課堂教學抽象、難懂的缺點,需要在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表現形式上進行重點建設和改革。力求教育規律的科學性與講課的藝術性相結合,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富有生氣。教學方法上:前期通過形象化的成果引導學生去了解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的中間過程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變被動式灌輸為主動式學習;后期通過課程仿真演示等環節,鼓勵學生進行研究型的學習,從而為高年級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打下基礎。教學手段上: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采用電子課件和課堂板書相結合的方法,并逐步加大電子課件和演示環境的比重,使學生更多地受益于現代教學方式。課堂上的互動教學,形式多樣、深淺不同的習題及課外項目等教學手段以適應不同潛質的學生。
3.師資隊伍建設。目前該課程的教師隊伍中主要以中青年博士為主,建設目標是使授課教師每年的課堂評估成績和教學效果獲優;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引領,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課堂講課評比競賽活動,參加多種與課程建設有關的校內外培訓;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出國研修,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學習和借鑒國外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雙語教學;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承擔國家科研項目。
五、結束語
課程建設的探討和實踐,迫切要求教師在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思考和改革,包括課程教學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理解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升理論方法掌握能力;師資隊伍上,實現教學質量團隊中的每個成員不僅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而且是科研第一線的學術骨干;發展方向上,不斷把模擬電子技術發展的新動向、新技術有機的結合到課堂教學之中,使課程教學內容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
參考文獻:
[1]任英玉,王萍,李斌,范娟,孫彪.“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質量提升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6,38(2).
[2]陳亦文,涂娟.基于工程背景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模式[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34(3).
[3]羅銘,朱天橋,趙建勛,姚若玉.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問題導引式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
關鍵詞:“梯進式軟件工廠”教學模式;基礎階梯;提高階梯;完善階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根據教育部“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的指示,許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都開展了積極的探索,構建了如“工作室”、“軟件工廠項目”等各具特點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也吸取兄弟院校和印度IT教育的經驗,探索、構建了梯進式“軟體工廠”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一模式的特點,是專業課程教學的全程實踐和階梯推進。 根據目前行業對軟件人才的市場需求以及定位,我們在專業課程的選取及開設順序上進行了探討,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特點,將專業課程的教學安排成五個學期。從第一個學期起,模擬“軟體工廠”以就實訓方式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模擬到現實的思路,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基礎、提高、完善三級階梯,基礎階梯又分為三段實施。這樣三梯五段的教學與訓練安排,使學生隨著學習進程一步一個階梯順利地邁向實際工作的真實境地。
1基礎階梯
這一階梯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編程邏輯能力、面向對象的編程能力和數據庫操作能力、C/S模式的軟件開發能力和B/S模式的軟件開發能力。在這一階梯,我們使用經過簡化的實際軟件項目貫穿整個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學邊做,直到完成最后一個項目。這一階梯又分為三段安排。
(1) 第一學期為第一段。重點培養學生的編程邏輯能力和面向對象的編程能力。為此,我們開發了對應這些能力的專業課程模塊,給出本學期要完成的兩個模擬項目:庫存管理系統和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這兩個項目的都是基于控制臺應用程序的,數據保存在文本文件之中,其中庫存管理系統是教學項目中的一個,本學期的專業課都圍繞該項目展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為一個學生實訓項目,學生在平時的單元實訓和最后的綜合實訓,都是圍繞該項目進行實踐。同時,一開學就由專業任課老師在班上組建一個模擬軟件公司,對班上的學生分組,每組3~4人組成一個項目團隊,在每個項目團隊中模擬軟件公司組織機構模式選出項目經理,然后由項目經理任命該團隊中其他成員的角色,具體的角色有系統分析員、程序員和測試員。系統分析員負責項目需求的分析和項目的設計,程序員負責程序的開發,測試員負責項目的測試。
需要說明的是,①由于項目團隊的成員有限,而作為一個真實的軟件公司,里面有許多的角色,所以學生只承擔與軟件技術有關的角色,并且一個學生可以承擔多個角色,如項目經理以及系統分析員。②項目團隊的成員并不是按軟件公司的要求只做他所承擔角色的工作,他所做的工作是對他所承擔角色要完成的工作任務進行質量把關,例如,項目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完成一部分項目的分析與設計,然后由系統分析員對這個工作進行質量把關。③由于在這個階段,學生剛開始專業知識的學習,還不能做項目分析、項目設計和測試數據設計。所以,這個學期對學生的要求比較低,由實訓教師給出部分項目文檔,剩余部分則由學生“依葫蘆畫瓢”完成,學生按照項目文檔的要求編寫和測試程序,這個階段的項目也不需要實際應用,學生只需要能編寫出該系統的要使用的類、處理好該系統的編程邏輯和把數據存儲放到一個文本文件即可。項目完成后,接下來就是進行項目驗收,驗收按如下過程執行,首先由項目組成員展示項目,然后由其他項目組成員和實訓教師提問,最后根據項目的完成情況、演示情況和成員答辯情況對項目組成員進行評分。
(2) 第二學期為第二段。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C/S模式軟件的開發能力和數據庫的操作能力。為此,我們開設了對應這些能力的專業課程模塊,提供了兩個基于C/S模式模擬項目:超市管理系統和圖書管理系統。這兩個項目的數據需要存放到數據庫中,其中超市管理系統是教學項目,圖書管理系統是學生實訓項目。在上學期已有模擬軟件公司和項目開發團隊的基礎上,對項目團隊新增了一個角色――數據庫設計員,數據庫設計員負責數據庫的設計;雖然學生已有一個學期的項目開發經驗,但是剛開始學數據庫方面的知識,所以在本階段,除數據庫設計文檔主要由實訓老師給出外,其他的項目文檔由項目團隊完成。這個階段,學生一開學就必須編寫項目開發計劃并按照計劃完成項目中各個時間段的工作。設計出來的項目也不需要實際應用,學生只需要能編寫出該系統要求使用的類,處理好系統的編程邏輯,設計完成系統的用戶界面,并通過用戶界面實現對數據庫的各種操作即可。項目完成后的驗收繼續按照上學期的驗收過程執行。
(3) 第三學期為第三段。重點培養學生B/S模式軟件的開發能力。為此,我們開設了對應這些能力的專業課程模塊,提供了兩個模擬項目:網上玩具店和在線圖書館,網上玩具店是教學項目,在線圖書館是學生實訓項目。在上學期已有的模擬軟件公司和項目開發團隊的基礎上,對項目團隊新增了一個新的角色――網站架構師,網站架構師負責網站的總體架構設計。雖然學生項目開發經驗越來越豐富,但是網站設計知識才開始學,所以在本階段,除架構網站的文檔由實訓老師給出外,其他的項目文檔由項目團隊完成。這個階段,學生一開學就必須編寫項目開發計劃并按照計劃完成項目中的各個時間段的工作。設計出來的項目不需要實際應用,學生只需要能編寫出該系統要求使用的類,處理好系統的編程邏輯,構建好網站,并通過網站界面實現對數據庫的各種操作即可。項目完成后的驗收繼續按照上學期的驗收過程執行。
基礎階梯學習目標實現后,學生們就掌握了軟件開發的各項基本技能,并可以獨立編程。
2提高階梯
這一階梯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如何提高軟件的質量和改善軟件開發方法(即提高軟件的開發效率)。為此,我們開設了對應這些能力的專業課程模塊,提供了兩個完整的真實的軟件項目:維克遠程教育系統和株洲團購網,維克遠程教育系統是教學項目,株洲團購網是學生實訓項目。這一階梯安排在第四學期進行。通過前面階梯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實現一個完整的項目,但他們所完成的項目質量離軟件企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項目的可維護性較差、可移植性較差、可重用性較低;學生還沒有建立起軟件方法學的概念,程序開發效率低,所以在這一階梯,應幫助學生重點解決上述問題。我們繼續沿用以前的模擬軟件公司和項目團隊,但在角色上,新增了質量經理這一角色,質量經理負責項目的開發質量。這個階梯的文檔完全由學生去完成。學生一開學就必須編寫項目開發計劃并按照計劃完成項目中的各個時間段的工作。項目設計要求比較高,要根據實際系統的需求運作,在設計系統的過程中,強調系統的軟件架構,至少要設計成三層架構模式,即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庫層。項目完成后的驗收繼續按照上學期的驗收過程執行。
3完善階梯
這一階梯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開發真實項目的能力和承擔真實項目角色的能力。這一階梯安排在第五學期進行。在這個階梯,學生已經進入到畢業設計階段了,為了讓學生體驗真實的軟件環境、面對真實的軟件客戶,按照真實的軟件開發流程去開發真實的軟件項目,我們學院成立了“華騰軟件工作室”,工作室是按照軟件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崗位要求設置的,經常有企業的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設計師跟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并指導學生開發項目。在這個階梯,學生可以到外面承接項目開發任務,也可以開發工作室承接的項目。每個項目團隊除了項目經理、質量經理、系統分析師、程序員、測試員外,還有技術支持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負責項目的技術培訓和安裝維護。學生在這樣一個真實的開發團隊中,主要從事程序員、測試員和技術支持工程師的角色,但他們通過了解項目文檔以及和項目經理、質量經理、系統分析師的溝通交流,也會積累不少這方面的經驗。這個階梯跟以前不同的是,他們除做項目文檔外,還需要做項目畢業設計論文;項目設計要求很高,即要按照用戶的需求把項目開發出來。項目完成后,項目驗收上也有所不同,是由項目客戶驗收,由客戶給出評價意見和修改意見。
4實踐效果
我們自2003年起開始探索梯進式“軟件工廠”教學模式,在六年的實踐中,這一模式由于它的全程實踐和階梯推進,顯示出了明顯的優越性。
4.1全程的任務帶動,使學習具有不竭的動力
專業課程學習一開始,所學的每一項知識和技能就都是為著完成當前任務的需要。為用而學,即學即用,不學好就做不好手中的工作,完不成所承擔的角色任務,使學生從完成項目任務的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就“迫”使學生不能不從一開始就認真地學習每一項知識和技能。任務隨著階梯推進相繼提出,就使學生始終保持不竭的學習動力。
4.2全程操作檢驗,使所學知識技能扎實過關
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將理論和實踐融合在一起進行,實際上是使學習過程同時成為了學習效果的檢驗過程。所學的知識技能到實際操作中一檢驗,立即就能發現問題,隨即再學再練,及時補缺,保證所學知識技能步步過關、扎實牢固。
4.3全程的階梯推進,使學習由淺入深、水到渠成
教學內容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模擬到現實的學習階梯安排,學習一段鞏固一段,由舊知到新知、由已知到未知,使學生入門容易、提高順暢、漸趨完善,由淺入深地達成最終學習目標。
4.4全程的“工廠”作業,使學生養成員工品質
在兩年半的“軟件工廠”式的專業課程教學中,采用軟件企業的管理模式,讓學生承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長時間參與項目開發的全過程,學生專業品質得到了較多的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對軟件工廠中的崗位和所承擔的角色有了越來越深的理解。學生以項目團隊的形式去完成項目,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在“軟件工廠”中,學生取得了經驗,了解了實際項目的實施過程,養成了軟件企業員工的基本品質,避免了等到畢業后才開始“知識重構”,很容易實現跟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學生“零距離”上崗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5結語
梯進式“軟件工廠”教學模式的實施,提高了我校軟件專業的教學質量。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使他們一上班就能頂崗工作,不少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成為了業務骨干。
參考文獻:
【關鍵詞】金屬切削原理 刀具 課程教學 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12-0025-02
【Abstract】Based on the four years’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has analysed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has carried out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s from five respects. The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arouse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teaching aims have bee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Key words】Principles of metal cutting Cutters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是研究金屬切削變形過程及規律,探索刀具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的一門技術科學;是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選修課。[1、2]要求學生通過金屬切削過程中的切削變形、切削力、切削熱及切削溫度、刀具磨損、磨削基本原理、刀具切削角度對切削過程的影響等基本理論的學習,掌握刀具材料選擇、刀具幾何形狀設計、合理切削用量擬訂、專用刀具設計等基本技能,為后續的金屬切削機床、機械制造工藝學等課程學習和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
近年來,為了適應理工科教學改革,本課程學時縮減到32學時。由于本課程涉及機械制圖、金屬物理學、金屬工藝學、力學、熱學、化學、彈塑性理論等相關學科,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加之課堂教學缺少必要的實物,學生普遍感到不少課程內容不易理解和掌握。對此,筆者在四年的教學工作中,對如何提高本課程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進行了不斷地思考與探索,并通過教學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
一、緊扣大綱,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課程采用了《金屬切削原理》和《金屬切削刀具》兩本教材,教學大綱規定了16章節教學內容。要在32學時內完成如此多的內容,必須針對教學目標恰當分配課時并合理調整內容。例如,將刀具基本定義、刀具材料、金屬切削變形過程、刀具磨損、刀具合理幾何參數的確定、磨削、車刀設計、孔加工刀具、銑刀等重點內容安排2~4學時講授,其它內容安排1學時講授;將刀具基本定義中的刀具標注角度的換算調至車刀設計中講解,將刀具材料中的涂層刀具融合到如何改善高速鋼刀具切削性能中講解;將干切削、化學涂層、物理涂層、數控刀具等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來,使學生及時了解本學科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擴寬其知識面。[3]
與此同時,為了使學生掌握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針對每一章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兼顧一般。對于重點和難點內容的講解做到基本概念清晰、基本理論透徹、基本方法易懂,直至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章節講授開始時,首先介紹該章節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心中有數;該章節講授結束時,用一定時間進行總結,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如第一章“基本定義”,其重點是切削用量的基本定義和刀具的幾何參數,難點是刀具標注角度在參考系中的角度標注方法,特別是在正交平面參考系中的標注。
二、把握目標,理論密切聯系實際。
《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是理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培養計劃安排,在本課程開講之前,學生已經進行了金工實習,通過鑄工、鍛工、車工、鉗工等不同工種的培訓,基本熟悉了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和機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初步具備選擇加工方法、進行加工分析和制定工藝規程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在車床上加工不同零件,對切削加工有了很深的感性認識。因此,課堂上結合金工實習講解切削理論是提高學生知識程度的有效方法。
結合金工實習中鋁制零件的制造過程,即鑄造毛坯車削外圓鏜削內孔插削鍵槽銑削外齒,在引導學生讀懂零件圖的同時,通過分析獲取零件預定幾何形狀、準確尺寸、表面質量的途徑,介紹相關切削加工的概念;通過外圓車削中為什么要“對刀”,分析刀具安裝位置的高低對實際加工刀具角度的影響;通過金屬切屑的形狀來判斷切削過程平穩性;通過切削用量的不同來觀察表面質量、刀具磨損;通過加工過程中切削液的使用來介紹其功能和作用;通過不同機床使用不同刀具來介紹車刀、孔加工刀具、銑刀等各種刀具的實際應用。如此等等內容的講述,還可以結合學生金工實習照片的展示,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解答他們實踐中的疑惑。
利用刀具模型來介紹刀具形態結構和幾何參數。[4]如普通車刀切削部位具有“三面兩刃一尖”的特征,并結合其在正交平面內的投影,介紹不同角度的定義;利用先進刀具模型,如75°大切深強力外圓車刀,介紹刀具幾何角度的合理選擇及結構優化,即通過卷屑槽、負倒棱、直線過渡刃、刀尖圓弧過渡、負刃傾角、修光刃等改變刀具幾何參數的多重途徑在實際刀具制造中的應用。
利用CAD/CAE軟件演示分析金屬切削過程。如利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刀具三維模型,通過選擇不同視角,觀看其在不同平面內的投影,讓學生容易明白各個角度的位置;利用ansys軟件對金屬切削過程進行動態仿真,通過應力、應變以及溫度變化的動態顯示,使學生能更容易接受知識點。
三、突出優勢,精心制作教學課件。
采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具有知識形象化、課堂生動化、增大課堂教學信息、便于課后學生復習等優勢,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5]因此,必須優質制作多媒體課件和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應以精品教材為藍本,以教學內容為主線,合理安排講解的邏輯順序,并且還要收集大量的素材來豐富課件,做到課件內容充實、頁面色彩悅目、圖像清晰、聲音柔和,通過實物顯示和實況播放,彌補學生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的不足,重點解決教學中比較抽象難懂的問題。多媒體課件文字不宜過多,應充分利用圖片、動畫和視頻等素材使講課內容形象化、生動化。如介紹切削用量三要素時,可采用切削加工視頻;講解刃傾角對切屑流向的影響時,可結合gif動畫演示。注重使用不同的色彩或標記,注明講授重點、難點及與教材安排不一致的內容,留給學生做課堂筆記的機會。
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時,必須熟悉其使用性能,了解相關設備的操作,精通各應用軟件的使用,研究其表現形式,防止實物、模型不能展現出來,動畫、視頻不能正常放映等問題出現,確保教學內容及安排正常進行,完好地體現教學思路;必須注重把握時間,合理控制節奏,防止因信息量加大,造成學生思維跟不上,降低教學效果。
四、不拘一格,多種教法靈活運用。
堅持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途徑。本課程以講授法為主,其它教學方法為輔,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和黑板板書講授教學內容。
一是采用引入法,即講授新章節時,以一個實例引入課程內容。如“在車床上以60m/min的切削速度精加工如圖所示的零件,已知零件材料為45號鋼,試選用合理的刀具材料”,由此展開刀具材料的講授。
二是采用提問法,即結合講解內容,因勢利導向學生發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講解車刀主偏角的大小對切削力三個分力影響時,向學生提出“加工細長軸時,為什么選擇大的主偏角?”,由此引導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認真思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采用討論法,即針對某一問題開展討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根據切削液的分類及作用機理,引導學生針對不同工件材料、加工方法和刀具材料,開展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切削液的課堂討論。
四是采用對比法,即通過直觀性強的列表比較各相關因素的影響程度。[6]如切削力主要受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刀具材料的影響,具體影響程度采用表格形式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
此外,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如介紹直角切削和斜角切削時,以課堂演示削鉛筆為例,讓學生親自體會兩種方式在用力上的不同。
五、注重實效,教學密切聯系科研。
教學和科研是現代高校的基本職能。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努力開展科研工作,促使專業課程教學與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相得益彰,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筆者課堂講授時有意結合自己參與的科研項目,向學生介紹了刀具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如聯系船式旋耕埋草機項目的研制,重點介紹了一種新型旋耕埋草刀輥,如圖1所示。該刀輥與圓柱銑刀結構(如圖2所示)相似,工作原理相同。刀輥帶動各刀具連續轉動,以較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土壤;由于該刀輥呈多刀多刃切削,刀刃總長度大,具有提高生產率和刀具使用壽命等銑削特點。同時,該刀輥具備大螺旋角、容屑空間大、開有分屑槽等高效銑刀的合理結構。
圖1 旋耕埋草刀輥圖2 圓柱銑刀
以此科研實例作為比較案例進行講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探討問題的主動性和深度都有所提高,有利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強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科研意識。
以上是我對《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課程實踐教學的總結和體會。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日曜.金屬切削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樂兌謙.金屬切削刀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 張春紅.《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課程的教改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10(5):203~204
4 陸曉星.《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課程實踐性教學初探[J].科技資訊,2009(11):153~154
關鍵詞: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260-02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各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整體。具體包括實踐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管理和條件等要素。狹義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則是指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即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教學內容體系。通常在教學中我們對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從狹義來理解的,也就是說與理論教學相對的實踐教學[1]。每次實踐教學的經驗與成果對以后的實踐教學和系部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建立實踐教學檔案是必不可少的。
眾所周知,信息化已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它在各個領域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成了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實踐教學的檔案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實現實踐教學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充分發揮其為專業的師生服務應有的作用。
一、專業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是指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高校實踐教學檔案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是同一種教學信息的存貯、檢索、管理形式和載體變化的過程[2]。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教學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采用計算機技術處理和保存檔案信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方式,進一步提高檔案的利用價值,為高校的教學改革服務,已經成為教學檔案管理必然的發展趨勢。伴隨著信息量的不斷遞增,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創新高校檔案管理模式,是高校檔案管理工作者應當關注的問題。
1.實踐教學檔案管理的規范化能促進教學的日益規范化。信息技術強大的數據儲存功能和完善的數據庫系統為教學檔案管理的高效、規范、準確與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大大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實踐教學檔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將各種實踐教學資料按照教學管理目錄進行分檔歸類管理,特別是電子數據的易保存、易核對的特點,有利于對電子數據進行及時更新和修改,保證整個實踐教學資料規范管理。同時有助于檢查實踐教學及其活動過程的工作是否完善,對現在的理論教學進程起到隨時的監控作用,并根據監督的結果進行及時的補缺填漏、揚長去短[3]。
2.實踐教學檔案的充分利用,能豐富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完善的實踐教學檔案管理的信息系統,能夠滿足學生、學校和社會不同群體對檔案的需求,只要權限許可,通過檔案的信息檢索、查找,就能實現高校教學檔案資源的共享。將各種資料、數據以電子數據的方式存貯,并借助電腦進行加工整理,加大了教學內容信息量,同時可以將各種動作和要領攝錄下來,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視頻技術和網絡工具向學生展示,使整個枯燥的講解變成了精彩的多媒體演示。將室外教學和室內教學、現場演示和視頻展示有機地結合起來,滿足學生對現代職業技能學習的要求。
3.加強實踐教學檔案管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實踐教學檔案管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激發創新精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如學生在酒店實踐教學環節中,從親自動手的過程中,掌握了基本技能的操作手段,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理解和實際操作的應用,提高了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水平,就可以自覺地去發現問題,對酒店服務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大膽的猜想,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見解并付諸實施,能更好的促進酒店服務業的良好發展。
二、當前專業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不夠高,不能勝任現代檔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檔案管理現代化需要高管理水平和高素質的專業化檔案人才隊伍。但從檔案管理人員狀況來看,檔案管理現代化意識不強,普遍缺少現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識和缺乏操作現代化設備的技能,導致檔案工作依然停留在建檔、管檔、看檔的水平上,不能從信息化的角度去提高檔案管理水平。有些地方還是停留在保存紙質檔案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的檔案管理更是缺乏。另外,很少有專職的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人員,通常是由教學秘書兼任,而檔案管理工作十分煩瑣,這自然影響到對實踐教學檔案的有效利用。
2.領導不夠重視,缺乏對實踐教學檔案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缺乏認識。從現今的現狀來看,很多的學校的領導對實踐教學的檔案管理僅僅是停留在應付教學評估的層面上,通常是在評估檢查組來臨時隨便拿幾個紙質的實踐教學檔案應付評審組成員,對實踐教學檔案的重視管理程度不夠,對實踐教學檔案的信息化的更是欠缺戰略性的眼光。
3.缺乏必要的財力物力支撐。要把實踐教學檔案信息化需要有大量的財力物力的投入。首先是用于檔案信息化軟硬件設備及輔助設施的投入,但現實是用于這方面的經費緊缺,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加強,因而要實現實踐教學檔案的信息化便無從談起。另外,檔案信息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共享,而且建成的數據庫在與外界網站聯網時很少從信息安全的角度考慮,未采取保密措施和檔案數據庫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4]。
4.實踐教學的檔案歸檔制度不健全、不系統。系統、完整是實踐教學檔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完整的檔案材料,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歷史、延續歷史,否則只能是一些支離破碎的記憶。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文件材料收集不及時,從而導致材料遺漏、材料收集不全面、不系統。二是各種教學檔案中的記錄不一致。比如,統計數據出處甚多,不一致現象嚴重。三是收集、歸檔制度未能落實到教學、科研等各個環節。如在實踐教學檔案積累中,實踐教學日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全面、準確、具體地反映教學情況,包括實踐教學課程安排的形式、實踐教學內容和效果、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動手能力、實踐教學的進程、實踐教學單位反映意見、存在的問題等等。四是實踐教學檔案的編研工作滯后,很多院校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5.許多實踐教學的檔案應當信息化的而沒有信息化或者是信息化的資源相對分散。由于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因而存在著一些教師不能把應該電子化的檔案電子化,還有的教師對檔案電子化認識不足,沒有及時把應該電子化的檔案電子化,這就給檔案館工作人員加重了工作負擔,遲滯了教學檔案信息化的進程,甚至丟失掉珍貴的檔案資料。另外,隨著教學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設,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公文,這些都需要及時、準確、有效地被檔案管理系統所接收,但是很多教學檔案館的檔案管理系統無法與學校的整體自動化系統兼容,其結果是各部門產生的越來越多的電子文件資源分散在各個部門,致使信息化檔案接收的任務變得越來越重,那些電子文件資源不能在檔案館保存和共享。
三、實現專業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徑
1.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機構,健全相關的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實踐教學檔案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把它納入教學計劃、規劃、教學管理制度及其各級人員的管理責任制中,作為考核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標準之一。首先是領導要重視實踐教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對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實踐教學管理工作要落實到專門有人負責,同時擬定出相關的制度,便于規范化管理。專業教師應該嚴格遵循相關的制度,及時對相關實踐教學資料和內容進行信息化歸檔,要求資料翔實完整。檔案管理人員更要重視對實踐教學資料的信息化管理,明確自己的責任,嚴格按照規范和標準對相關資料進行編碼、輸入、貯存、借出歸還登記。同時對部分內容進行有效的保密工作。
2.加大對檔案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檔案信息化必要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做到檔案管理信息化裝備的現代化。加快硬件設施建設,實現裝備和技術的現代化即實現實踐教學檔案信息的數字化、實踐教學檔案工作的網絡化、實踐教學檔案管理技術的自動化[5]。
3.提高實踐教學檔案人員的專業素質。教學檔案管理人員是系部的重要資源,在檔案工作中應高度重視人的因素,必須盡快培養出既懂專業知識,又懂信息技術,具有綜合工作能力的信息專業人才和新型的高層次管理人才,為加速檔案管理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因此,檔案工作人員首先需要提高科學素質,熟練掌握檔案專業知識,時刻關注檔案管理的新動向、新趨勢,掌握一定的檔案現代化管理知識,不斷更新管理技術和方法;其次是努力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人文素質、政治素質和具備較強的責任感,這是做好檔案工作的根本保證。
4.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和科技技術推進實踐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抓好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盡快建立實踐教學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實踐教學檔案業務工作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起資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對于專業而言,相關技能操作與運用,實習基地的基本情況,以往學生的實踐表現等一系列的信息必須趕緊建立一個內容全面方便可查的信息數據庫,可為學校節約不少的信息搜集費用,同時將不可控因素盡量降到最低。只有加快檔案數據庫建設,盡快形成數據規模,使計算機檢索系統實用化,才能對館藏檔案信息作進一步深入開發,從而提高師生的實踐教與學的能力。當前,應重點解決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廣泛開展檔案的文件級著錄標引并錄入微機,以建立檢索系統為突破口,實現實踐教學檔案信息的深入開發利用,實現實踐教學檔案由實體管理向信息管理轉變。
參考文獻:
[1]呂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
[2]劉萍,楊俊.高校教學檔案信息化管理分析[J].管理觀察,2009,(5).
[3]姜翠峰.淺析高校體育教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