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公司經營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保險市場現狀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金融行業在政策上,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管理,這讓作為金融重要分支的保險業,也受到了更大的挑戰。現在已經不再僅僅是外國保險公司,躋身中國保險業市場的簡單層面,已經開始出現外國保險公司,占據中國保險業市場重要比例的嚴重問題。
2.我國保險公司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協同效應可以讓多樣性經營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價值,外國正是看中這一機遇,在不斷進行金融發展改革的過程中,完善并實現了對保險公司的金融集團化經營。甚至多次修改或是廢除金融管理法例,開通保險等金融業的混合式經營模式,而且外國的保險公司,在這些創新性的金融改革過程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與此相對,我國經濟市場的保險行業,在這種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卻明顯出現了由于管理模式陳舊,帶來的發展障礙。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整個保險市場當中,外國保險公司或者是外資保險公司,已經占據了我國很大一部分的市場比例,這個比例的比重,甚至可能隨時危及到我國保險公司的生存。為了讓我國保險公司,能夠在保險市場發展前景看好的時期,減緩受到外國保險公司的競爭沖擊,急需我國保險公司進行經營模式創新,以求企業的穩定與長遠發展。
二、現階段我國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以及國內保險公司急需進行金融集團化經營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現階段我國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們拿國內效益較好的保險公司,與國外效益較好的保險公司進行實力對比,可以發現:競爭力弱的原因,不僅僅是反映在簡單的數字差距方面,還體現在管理模式層次上的差距。筆者總結了現階段我國保險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1)金融經營結構單一;(2)服務類型陳腐傳統;(3)金融經營范圍狹窄。
2.國內保險公司進行金融集團化經營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為了在日益開放的保險市場大環境下謀求更穩定、更長遠的發展,我國保險公司需要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在堅持可持續發展作為指導方針的基礎上,適時進行經營模式調整,做好與國外優秀保險公司經營模式的比較,積極學習國外保險公司在金融集團化經營模式上可以為我所用的經營方式,揚長避短,制定一套符合我保險公司發展的經營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保險公司,在面對國內保險市場不斷擴張開放的大趨勢下,可以不受外資保險公司影響,提升自身競爭實力,獲得穩定、長遠的發展。
三、對我國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化經營模式的探討
我國保險公司金融經營結構單一問題,會直接導致保險公司自身抗風險能力偏低;而對于我國保險公司服務類型陳腐傳統問題,不僅僅會讓國內保險公司,由于無法滿足現在保險客戶的實際需求,喪失營銷機會,還會讓保險客戶質疑保險的風險承擔能力;最后對于我國保險公司金融經營范圍狹窄的問題,會讓保險公司風險分攤能力偏弱。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大量書籍文獻,總結以下幾點建議措施。
1.正視自身經營模式上的優缺點,積極學習國外優秀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
積極培養招收,具有先進保險金融集團化管理知識的人才,具體操作方法靈活多樣,不僅可以跟大學簽訂定向人才培養的合作項目,及時吸收,具有保險金融集團化經營管理方面知識的專業人員;還可以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最新管理知識的講座學習;而且還可以采取國外實地學習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在保險公司進行金融集團化管理知識接收過程中,注意揚長避短,需要堅持所有知識的學習,必須是在以保險行業作為經營主體的基礎之上;同時要結合各分屬公司的實際情況特點,進行切合企業發展的集團化管理;在實際采取集團化管理的過程中,要方式靈活,即可以結合擇優收購的方式,也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特點,選擇并購一些經營其他金融類型的小型保險公司,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母公司,需要制定合適的管理方針,這樣才能實現目標一致,分工明確的統一綜合性管理;除了上面兩種方式,還可以在外地或小地區,建立分公司,力圖實現:在大方針指導下的自主性活動,能夠為公司擴寬經營項目、增加利潤效益的目的。
2.根據我國對保險行業的政策,制定符合我國保險公司的金融化經營方針
需要根據我國對保險行業的政策,制定符合我國保險公司的金融化經營方針,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保險公司,由于過度重視集團化經營的表面性,而造成的經營主業混亂,成本爆表等問題。我們知道:我國對金融業已經擴寬經營范圍,允許各金融公司進行多樣化的金融活動。為此,很多國內優秀的保險公司,都在嘗試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在人壽保險公司開辦銀行以后,有很多國內的保險公司,先后在不違背國家,對保險行業經營管理標準的基礎上,積極開辦銀行,進行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活動,來加強自身資金的流通渠道。甚至有些保險公司,還有效地進行了業務滲透,取長補短,像平安保險公司,甚至采取了直接上市的方法,來進行資金的融取,實現金融業務有效融合的目的。
3.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加強并擴展業務合作,避免我國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化經營流于表面
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明確金融集團意義:金融集團主要是指那些有多個子公司,由控股母公司來進行經營管理控制,至少從事銀行、證券,或者保險三種經濟金融業務當中的兩種的多元化金融業務公司群體。在堅定金融集團化管理指導意義的基礎上,研究保險公司產品的功能,增強其金融性。不僅可以根據數據,分析尋找客戶需求量大的產品,進行功能性增強;還可以采取實地調查,或者網絡問卷的方法,調查并總結,保險公司金融集團旗下所有區域客戶的需求特點,然后根據各地區特點,“量身定做”適合該地區客戶需求的保險業務項目。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加強,各金融業務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及行業業務范圍的自我約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由于母公司管理的不完善不到位,所導致的業務松散問題;也可以在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化管理過程中,實現業務的獨立監管,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發生資金分配不均,分攤不當等原因,帶來的集團組織泡沫化經營問題,實現有效化解保險公司金融集團,由于業務多樣化而潛在金融管理風險問題的目的。
4.加強國家對保險行業經營體制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
對于那些已經采用保險金融集團化,進行經營管理的保險企業,應該通過政策扶持等方式,挖掘并實現保險企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等傳統效益的最大化,權衡利弊,結合立法手段,完善那些進行金融集團化經營管理的保險公司在法律層面的地位問題,盡量為那些已經采用保險金融集團化,進行經營管理的保險企業,營造一個好的活動環境,并鼓勵保險監管部門對國內各大保險公司,進行積極研究,試圖找到一個與時俱進的創新性監管方式,力求將那些集團化經營管理的保險公司,可能遭受的風險程度降到最低。
5.經營方式科學、規范化,避免出現金融集團化管理分割與金雞獨立問題
(一)由人壽保險或財產保險公司經營健康保險的形式
1.保險公司事業部形式。即保險公司設立專門的健康保險部來經營健康保險的形式。健康保險事業部一般充分享有產品的開發權、業務拓展權、市場推動權和利益分配權,與公司的其他部門形成相互、單獨核算的關系,構成公司相對獨立的業務體系,是公司健康保險的實際經營者和管理者。其優勢在于: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充分照顧到健康保險的特點以進行專業化經營,有利于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廣和風險控制,以及專業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從而有助于業務經營規模的擴大和利潤的實現。同時,又可以共享保險公司的資源如銷售網絡、技術優勢等。其不足為:健康保險的推廣需要其他職能部門如營銷部門、客戶服務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因此,業務的開展會受制于其他部門的發展水平和投入規模,不利于業務規模的最大化,且與公司其他業務的沖突會降低健康保險的經營效率。
2.附加壽險(產險)形式。即將健康保險業務附加于壽險或產險業務上進行經營的形式。這種經營形式的優勢在于:經營初期成本較低,可以有效地利用保險公司的共享資源,如營銷網絡、管理人員、技術開發數據等。其不足為:此種方式不可避免地將健康保險定位在壽險或產險的輔助和從屬地位上,而壽險業務的內在特征和經營規律都與健康保險業務完全不同,產險業務的保險標的性質與法規適用也不同于健康保險,因此,兩種業務經營理念上的沖突和矛盾將不利于健康保險業務的專業化經營和管理,且由于業務的開展要分拆到壽險(產險)公司的各職能部門,有關業務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較差,因此,業務規模難以擴大,質量不易控制。
3.保險公司子公司形式。即保險公司以設立子公司的形式來專門經營健康保險。其優勢為:由于已經具備了相當獨立的組織體系,且實行內部的子公司化管理,因此,能夠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經營。同時,可以充分共享保險公司的現有資源;子公司在設立上前期投入較小,一般無需另行申報、獲取執照,業務的開展可迅速達成。其不足表現在:子公司的組建需要一定的技術、人才、資金條件,有一定難度,同時,需要與母公司協調關系,因此在經營觀念上存在矛盾。
(二)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形式
由保險公司專門進行健康保險經營的形式的優勢在于:經營者的積極性較高,可以使公司專心圍繞健康保險業務進行經營決策,徹底改變健康保險業務依附、從屬于壽險或產險業務的狀況,充分實現健康險業務的專業化經營,容易擴大業務規模,提高業務經營質量。而劣勢在于:無法分享其他保險公司的資源,籌建成本較高,且經營初期成本較大。依所有權形式的不同,健康保險公司可以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相互保險公司等組織形式。
依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建立的健康保險公司,其優勢在于:其一,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能夠建立起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有利于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并且由于同業競爭激烈,更能開發新險種,并采用相適應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其二,容易籌集巨額資金。健康保險公司業務的拓展是以償付能力即自有資本為基礎的,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資本來源以支撐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其三,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規模經營,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且能夠通過上市進一步實行風險的轉移和分散,符合健康保險的經營需要。其四,資金實力雄厚,便于網羅和培養人才,滿足健康保險經營的技術需要,如產品設計、風險選擇、分保安排、賠款處理等。其五,采取確定保費制,使投保人保費負擔確定,符合現代保險的特征和投保人的需要,為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便利。其劣勢在于:其一,業務經營的利潤壓力大,因此,容易導致公司經營的短視和短期行為,加大經營風險。其二,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在承保限制上較多,不利于保護投保人利益。其三,不利于防范和控制道德風險。健康險是道德風險頻發的業務,據美國GAO的報告,健康保險賠付金額的10%是保險欺詐,而在我國,有關政府部門估計這一比例至少為30%.
依相互保險公司形式建立的健康保險公司,其優勢在于:其一,相互保險公司的投保人同時為保險人,社員的利益也即被保險人的利益,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保險中保險人的不當經營和被保險人的欺詐行為,比較適用于健康保險這種道德風險較大的業務。其二,保險費內不包括預期利潤,所有資產和盈余皆用于被保險人的福利和保障,保險成本相對較低,保險費低廉,為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人們尋求健康保險保障提供了機會。其三,投保人可以參與公司盈余部分的分配,有利于鼓勵投保人關心保險經營。其四,由于社員具有穩定性的特征,因此公司較為注重長遠利益,不易出現短期行為。其劣勢在于:其一,資金籌集不易,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有限。因此,在市場競爭中,與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常處于不利地位。其二,保費采用課賦制,如遇經營不善,無法獲得足額的賠償。
(三)合作性質的健康保險組織
依合作社的形式建立的健康保險組織,一般表現為生產者合作社,即由醫療機構或醫療服務人員組織起來,為大眾提供醫療與健康保險服務。如美國的藍十字、藍盾和健康維護組織。其建立可采取多種形式,如社區團體組織發起,由參保成員選出代表,組成理事會進行管理,自辦醫院,雇傭醫生;由醫療保險公司組織發起;由醫療服務提供者即醫生或醫院發起和管理。由于保險人直接介入醫療服務過程,故使得傳統的商業健康險業務經營中的保險公司、被保人、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三角關系轉變為醫療機構(保險公司)與被保人的雙向關系,使單純的事后賠付改變為包括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在內的綜合經營機制。其優勢在于:其一,合作社屬于社團法人,是非營利機構,故保費較為低廉,能解決低收入階層的健康保險保障問題,另外,在經營中產生的利潤基本上用于為社員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有助于政府全民保健社會目標的實現;其二,可以有效地防范供方風險,有利于控制醫療費用,提高利潤;其三,有助于減少逆選擇行為帶來的損失,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確保大多數被保險人的正常利益;其四,投保人無需尋找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且能夠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其劣勢在于:對被保險人而言,醫療服務受限,選擇面變??;籌資能力弱,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我國健康保險經營形式的選擇
(一)我國現行健康保險經營形式的分析[3][4]
目前,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全部開展了健康保險業務,其經營形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附加壽險形式,這是健康保險發展初期各家壽險公司普遍采用的經營形式。這種經營形式下,保險公司并沒有明確的健康險經營目標,開展健康險主要是為了配合壽險業務的發展,險種多為壽險業務的附加險,條款責任簡單,契約操作容易,風險管理上實行簡單控制。二是壽險公司事業部形式。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推出為契機,我國第一個健康保險部于1996年7月在平安保險公司成立,此后,中國人壽、泰康、太平洋保險公司等也相繼成立健康保險部,組建了專業化的健康保險人才隊伍,初步實現了健康保險業務的獨立運作和專業化管理。但由于各公司對健康險的認識還沒有完全統一,健康險盡管設立了健康保險部,但不配備專業管理人員,不嚴格按照健康險風險控制流程進行風險控制的現象屢有發生,因此一些公司的健康險發展狀況不容樂觀。
由于以上兩種經營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將健康保險定位于壽險的從屬和輔助地位,以管理壽險的方式來管理健康險,忽視了健康保險的內在特征,違背了其經營規律,因此,都難以實現健康險業務的健康持久發展。
(二)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經營形式的選擇[5]
由于各種健康保險的經營形式各具特點,有利有弊,沒有普遍適用的健康保險經營形式,因此我國健康保險經營形式的選擇應注意:一方面,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應當根據健康保險所面臨的內外部條件選擇相應的最佳經營形式;另一方面,各種經營形式并非一成不變,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以適應健康保險的發展需要。目前,我國健康保險經營形式的選擇應采取的具體措施為:
1.進一步促進現有保險公司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經營
根據《保險法》修正案,財產保險公司也可以進入商業健康保險領域,因此,我國以后會存在人壽保險公司以及財產保險公司共同經營健康保險的狀況。由于健康保險業務獨特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復雜性,因此要求進行專業化的管理,即在數據的搜集和累積、產品定價、利潤核算、風險評估方法、理賠管理、客戶服務內容及方式以及醫院合作與管理、銷售方式等方面都應該建立相應的經營手段和風險管理方式,而這又必須以獨立的組織架構和專業化的管理體系作保證。
獨立、完善的組織架構是各項政令及專業化管理措施順暢實施的通道,是專業化經營的組織保證。這種獨立性體現在不同的層面上,可以是保險公司的專業子公司,也可以是保險公司事業部,但無論如何,都要賦予它獨立的業務管理權和相當程度的人事任免權和利益分配權,對健康險的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培訓、銷售、業務管理、風險控制等各個環節實行統一而全面的管理,構成公司健康保險的產品制作中心、風險控制中心、技術支援中心、市場推動中心和利潤產生中心。
在管理體系上,健康保險事業部或子公司應有獨立的產品開發部門,負責市場調研、險種的開發和設計、費率的厘定、條款擬定;業務管理部,負責核保、理賠、保全等業務規則的制訂、實施、檢查以及與醫院的合作和管理;市場推動部,負責業務的市場推動、激勵、銷售的策劃、人員的培訓以及輔助銷售渠道的開拓等。同時,事業部或子公司還應充分共享公司的資源,如銷售渠道、技術優勢和信息平臺等。如在銷售渠道上,除了在適當的地區建立自己的機構和隊伍以外,還應充分利用公司原有的直接銷售網絡,并輔助以健康保險銷售資格的管理與銷售人員的培訓。
2.盡快設立專業化的健康保險公司
專業化健康保險公司可以將全部精力用于健康保險業務的經營,在健康保險經營方式、風險控制方法、精算體系、保險公司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合作、經驗數據的處理、產品設計和定價、產品的營銷等方面進行更加專業化的研究和嘗試,推動健康保險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加大健康保險的發展規模,進而提升我國健康保險行業的專業化水平。另外,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設立,將有效地促進健康保險市場的競爭,刺激原有公司加快健康保險體系的改造和專業化發展,從而提升我國健康保險行業的經營水平。
3.從實際出發,適度發展相互形式的健康保險公司
當前我國國民保險意識普遍不強,人口素質尚待提高,誠信制度缺位,在健康保險的經營上存在嚴重的被保險人道德風險和欺詐行為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秩序的混亂,而相互形式的健康保險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相互保險公司的相互性主要體現在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管理方面,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道德風險和欺詐行為的發生,同時其非營利性的經營目的使其更好地體現健康保險服務的社會公共性,因此在實踐上應盡快嘗試。
4.積極探索合作社性質的健康保險組織建立的可能性
一方面,健康保險中的供方風險一直構成健康保險管理上的難題,而我國由于醫療服務環境不規范,醫療償付機制不合理,醫療機構普遍缺乏費用控制意識,對傳統的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構成了巨大威脅;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在經濟發展中的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以及伴隨而來的收入分配不均,使得廣大農村、欠發達地區以及部分城鎮的居民經濟負擔能力仍然有限,不可能購買費率過高的營利性健康保險業務來獲取保障。而合作社性質的健康保險組織可以解決以上問題。在此種健康保險組織中,可以實行醫療服務供方與保險方的一體化,從而控制醫療費用和供方風險,而其合作性及非營利性使其能夠滿足低收人人群的需要。因此,政府應積極鼓勵其發展,以解決特殊地區和群體的健康保險保障問題,而保險公司也應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積極探討介入此種經營方式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陳滔。健康保險[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鄒根寶。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馮乃憲。論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J].保險研究,2002,(1):34-35.
一、實現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保險公司要想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立足并求得發展,必須從根本上掘棄過去那種“鋪攤子、上規模、高速度”的傳統落后的經營思想,在經營方式上進行徹底變革。即在經營方式上實現外延式向內涵式,粗放式向集約化方式的根本轉變。完成經營方式的兩個轉變:一是必須妥善處理好速度和效益的關系。堅定不移地走集約型和效益為中心的路子,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優化險種結構,提高業務增長的質量和經濟效益上來,把效益為先,穩健經營的方針落實在加強科學管理和轉化經營機制的基礎上來。對此,在經營管理中,要重視把提高承保質量與劃分危險單位,防范道德風險,搞好防災防損密切結合,把降低成本費用與加強財務管理密切結合,為中小型保險公司經營效益和資本積累的雙提高奠定基礎;二是必須通過創新和加快技術進步走內涵式的發展路子。近幾年,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在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創新的力度還遠遠不夠,產品設計單一,承保技術落后,管理方式陳舊,服務水平不高的局面仍然沒有明顯改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堅持不斷的創新和推動技術進步,才能增強中小保險公司的活力和外部競爭力。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培養一個創新激勵機制和環境,才能使中小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始終處于一個充滿活力的過程中。
建立業界的聯合協作體 建立業界的聯合、協作體是解決中小型保險公司發展障礙的另一個有效途徑。聯合體可采用合營不合資的方式,聯合體內的成員公司具有獨立經營權,相互之間是獨立的經營實體,但聯合體的發展目標應保持一致,在研究協商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業務發展戰略,管理模式和業務經營機制及相應的企業文化和識別標志。聯合體成員之間應相互協作,相互成員公司的有關業務,如檢驗,理賠以及在成員公司之間建立大項目高風險業務共保和分?;セ莺献麝P系。同時,在聯合體內建立統一的信息資料庫和培訓機制,負責給各成員公司進行業務培訓和信息資料的收集工作,以降低各成員公司在這方面的成本開支。
采用聯合體的形式,在不改變保險市場原有中小型保險公司主體結構條件下,一方面可間接地擴大中小型保險公司的資本規模,承保能力、償付能力和再保險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間接提高聯合體內各成員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人才技術水平及工作效率。由于聯合體充分采用了共享管理要素和信息資料的方式,因此,它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營效益和消除市場經營風險方面對各成員公司起著積極的意義。
加快國際化進程 為了增強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競爭實力,迎接我國保險市場開放帶來的挑戰,必須加快中小型保險公司的國際化進程,將市場國際化作為中小型保險公司業務發展戰略的方向,在市場監管、組織制度和管理手段上盡快與國際保險市場的慣例接軌。同時,把中小保險公司的注意力真正引向市場,在完善保險市場體系的基礎上,培育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企業。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則。
一是在產業政策上放寬中小型保險公司的合資限制,使外資保險公司以合資方式加入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經營,這是加快中小保險公司國際化進程的有效途徑。由于國外知名保險公司在資金,管理水平和人才技術方面有著中小型保險公司不可相比的實力,其已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機制、營銷和服務方式以及承保技術為國際保險市場所通用,并在國際保險市場處于領先的水平,因此,采取合資的方式,利用知名外資保險公司的管理技術、經營機制和國際化經營經驗,來加快中小保險公司的國際化發展,對中小保險公司完善自身的經營管理機制,鍛煉培養國際型的專業人才,提高其進入國際保險市場的素質和能力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從而為中小保險公司的國際化以及在此基礎為我國保險市場融入國際保險市場起著重要催化效應。
二是國家應采取具體措施鼓勵和支持中小保險公司走出國門,積極開展國際競爭,通過競爭來熟悉國際保險企業的通行做法和市場監管辦法,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在起步階段,同樣以選擇與外資保險公司合資的方式為主。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再到境外設立全資子公司。在地區選擇方面,可先到較為熟悉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然后再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拓展。此外,適當引進管理人才是加快國際化進程的又一個有效途徑。
二、放寬、鼓勵資產和資本經營
在現代國際保險市場,保險公司的資產和資本經營已成為一種廣泛的趨勢,它的運作不僅優化了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更為重要的是驅動著保險產業組織,通過資產和資本運作來提高自身現有經營效益、業務規模和償付能力,從而以此為基礎來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經營境界。因此,同其他產業一樣,保險業的資產和資本經營是現代保險業發展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忽視它的存在和抑制它的發展只能禁錮保險業自身的發展空間。目前,從控制和穩定金融運作機制方面考慮,國家對保險業的資金和資本經營采取嚴格的限制性產業政策。但這種政策給經濟發展和保險業所帶來的障礙已日益凸現,不僅嚴重抑制了我國保險市場化的過程,而且也使保險市場中最重要的要素――市場主體喪失了內在的發展動力,從而使保險市場和保險產業效率大為降低。因此,改革現行的產業政策,已成為包括管理層在內的業內、外人士的共識。而從穩定市場運行機制、保護市場秩序等方面考慮,在確立放寬中小型保險公司資產和資本經營政策這個大原則的基礎上,在具體步驟上,則應采取穩妥、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放寬資產、資本經營限制政策。在放寬過程中,切忌實施“全面開花”,走向另一個極端的“一刀切”的產業政策。根據目前中小型保險公司在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可在以下方面放寬資產和資本經營的限制:
1、采取適當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中小型保險公司引進外資,利用合資方式,使中小型保險公司擺脫目前在資金、規模和人才技術方面的困境。同時,進一步考慮吸收非保險業外資資本,將引進外資的領域和規模進一步擴大。
2、打破向保險公司投資的區域限制和產業限制,吸引社會資金按利潤規律的原則流向保險業。同時,進一步放寬民營資本加入保險業的限制。但第一步應將其限制在股份制保險公司的范圍內。
3、采取可行的方式,鼓勵各中小保險公司開展重組和兼并。同時,可允許保險公司對現有資產部分或全面地變賣,從而使得保險產業現有資源的配置盡可能地達到優化
4、鼓勵經營管理水平高、業務發展較快的中小型保險公司對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經營效益差、業務發展緩慢的公司進行收購。同時,放寬非保險產業對保險公司的收購政策,以實現整體經濟的結構優化和資源配置。
5、放寬個人禁入政策,允許保險公司內部管理人員和職工持股。
6、鼓勵有條件的股份制保險公司上市,拓寬籌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
三、實行專業化的產業政策
由于我省農業保險基礎非常好,所以我省不需再成立專業的農業保險公司。整個農業保險的經營應該政府主導的商業保險公司和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共同經營。
(1)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發揮其合作經營的優勢。它的運行是采用公司為主導,保險社互相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經營模式。具體的運行是先以農戶按家庭作為會員成立保險社,保險由保險社和相互保險公司以共保的形式承保。這些保險費扣除大災準備金后,按50%的比例由保險公司和保險社各自留存,當發生賠付時也按照這樣的比例由保險公司和保險社共同支付。在墾區保險費來源于國家財政,墾區以及農戶;在非墾區要依據農業保險委員會的規定由地方財政,省級財政以及農戶進行分擔。經營的農業保險產品也要經過農業保險委員會批準和備案。
(2)其他商業財產保險公司積極向農業保險委員申請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廣大農區,農戶分散、規模較小、缺少組織能力,由商業保險公司承保比較有利。黑龍江財產保險市場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大地財產保險公司等都擁有廣泛的保險機構,可以利用各自網點優勢,積極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由于近年我省農民人均收入在不斷提高,購買力增強,各保險公司可通過其涉農險種,獲得稅收方面優惠,積累客戶,從而帶動其它產品的銷售,做到以險養險,從而減輕財政負擔。
這些商業保險公司在經營農業保險的產品上,主要經營中國農業保險委員會設計的基本險種,必須采用其規定的費率,也可以自行開發新農業保險險種,但必須經黑龍江農業保險委員會審查和批準,備案后才可以出售。商業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可以通過其人進行展業、核保、理賠,也可以通過指定的中介機構向農戶銷售保險。另外還必須按照規定從保險費中提取一定比例做為巨災準備金。
(3)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和經營農險的商業保險公司都可以根據業務情況向農業保險委員會申請補貼。這種補貼主要是經營管理費用的補貼,補貼多少取決于保險費的收入,但除些以外經營農險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農業保險管理委員會要對保險人提供農業再保險支持作為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再保險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保險發展的有力保障。
組織監管
在整個農業保險體系中,政府不但要引導還要實施嚴格的監管。監管機構就是農業保險委員會,保監會與各級政府。
1、對于農業保險經營主體,以農養險部分實施監管,以避免其打著農業保險的旗號偷稅漏稅。這塊的監管主要由地方政府來負責。
2、對于農業保險費補貼的發放實施監管,要保證發放到位。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地方會扣發上級部門下發的補貼,這就需要上級政府部門做到有效的監管,可以通過專項帳戶的方法來控制。
3、對于險種的設置及費率的厘定要實行審批制,做到有效監管。這個問題的監管就由保監會來負責,保監會必須認真審核每一個險種,以真正做到有利于農戶。
(一)管理體制方面的挑戰與先進的外資公司相比,中資公司的內部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后,還不能較好地適應高度競爭性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一點已從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方面比較明顯地表現出來,要使中資保險公司在5年過渡期結束時達到外資公司現在的成本水平,5年內,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成本費用率平均每年要下降3%左右,這是一個相當嚴峻的挑戰,需要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對現行的管理體制作出艱苦的改革工作才能達到。
(二)經營機制方面的挑戰分業經營以來,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經營機制進行了多次重大改革,為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根本好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著眼于中國加入WTO后的國際性、競爭性的保險市場,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現行的經營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在公司考核指標體系、成本管理、資金運用等方面,還需要做大量工作。
(三)人才培養和使用方面的挑戰中國保險市場開放后,在不長的一段時期內,外資公司在數量上將會超過中資公司,保險專業人才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中資公司在險種設計、精算技術、經營管理手段方面,與先進的外資公司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還缺少大量的專業人才。國有獨資保險公司也面臨著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穩住人才、培養人才的新課題。為了迎接加入WTO帶來的挑戰,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必須制定能夠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發展要求的人才戰略,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四)保險技術方面的挑戰20世紀的最后10年,全球經濟發生的一個革命性變化就是網絡經濟的興起。近幾年,西方各大跨國保險公司把電子網絡技術的應用作為保險經營技術升級的主要途徑,并且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保險市場開放后,保險網絡化經營有可能成為外資公司競爭優勢的重要方面,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在使用網絡技術改造傳統的經營方式過程中,將面臨著長期的挑戰。
二、國有獨資保險公司改革和發展的幾個問題
(一)改革現行管理體制,實現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管理體制的轉變
1,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指出,“股權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除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企業外,要積極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公司”。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必須以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大膽探索公司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改革的新途徑,通過增資、擴股、企業并購、股份制改造等多種形式推進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基礎性的制度創新。多元化、網絡式持股結構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現階段管理體制改革的較好選擇。多元化、網絡式持股,一方面是指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那些在國民經濟體系中起支柱性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之間相互持股,激勵這些企業為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創造保源,同時也可以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提高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另一方面是指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那些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大型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持股,以此探索“銀保合一”的新型經營模式,充分運用和依托金融機構的優勢挖掘保源。
2,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但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尚未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規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這種組織制度上的缺陷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內控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信息系統長期低效率運行的主要制度根源。擺脫這種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實貫徹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盡快建立并完善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按照總、分公司授權經營模式,對現行的管理構架結構進行戰略性改組。
3,全面改革各級公司的部門設置,打破以險種劃分部門的陳舊格局,按照以功能設立部門的原則,形成與新的承保人制度和核保核賠制度相適應的公司組織管理形式,促進保險管理的專業化和保險服務的規范化。
(二)改革經營機制,實現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經營機制的轉變
1,在經營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持以效益為中心,強化效益為先的經營原則,加強成本意識,向管理要效益。當前,從國際保險市場的情況看,許多外資公司的承保利潤率趨于零,甚至是負值,但仍然存在經營利潤,而中資保險公司盡管維持著相當高的承保利潤率,但經營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入世后,在統一的國際保險市場中,在統一的保險經營規則制約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外資保險公司直接承保利潤的量差將會越來越小。只有通過加強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加大資本經營力度,才有可能降低開放市場條件下承保利潤下降的趨勢。
2,加大資本經營力度,拓寬資金運用渠道,提高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逐步實現由單純的業務經營轉向業務經營和資本經營并重的經營方式轉變。隨著外資保險公司的大量進入,保險資金準入資本市場將是大勢所趨。我國現行的《保險法》也有必要加以修改,逐步放寬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從保險資金加入同業拆借市場到保險資金以證券投資基金的方式進入股市,直到允許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證券市場。
3,改革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現行考核指標體系,建立新的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業務結構調整。目前,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基層單位重保費、輕服務,重展業、輕管理,重速度、輕效益的現象相當普遍,這一現象的產生與沿襲過去的帶有計劃色彩的考核指標體系休戚相關。入世后,必須徹底改革這種不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準確評價經營管理勞動的質和量的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引進并建立公司等級考評制度,對各級分公司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
(三)改革人事制度,實現人力資源科學化管理
1.建立科學的人事考核和人才選用機制,將真正的德才兼備的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人事考核不僅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考核結果不僅與工資晉級、分配系數掛鉤,而且成為員工職務晉升和崗位調整的重要依據。而現實的問題在于,現行人事考核制度的某些不足和局限性,使考核工作難當大任。表現在:(1)傳統國有企業常用的“評比式”的考核辦法,在本質上與計劃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難適應現代商業性保險公司人事考評工作;(2)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基本上是采用了國家公務員的考核辦法,主要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對員工進行考核,不盡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3)目前,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通常采用的是定量型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正性、客觀性。為使人事考核工作更具有公正性、客觀性,更好地發揮其功能,人事考核應導入一些新的理念,引進一些新的方法。
2.建立競爭、激勵和淘汰機制,調動經營管理者和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對現代企業來說,建立利益激勵機制實屬必要,但引進淘汰機制也不可或缺。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引進淘汰機制更有必要?,F階段,要進一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促進公司內部經營機制轉換;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推行競聘制、試聘制和聘任制;開展雙向選擇,優化勞動組合,實行試崗、待崗和下崗制度;加大減員增效的改革力度,積極推行勞動合同制,探索有償辭退等行之有效的新辦法。用工制度改革過程中應把人員精減與機構精減并重。此外,還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徹底破除現行的司員等級工資制,引進并建立能評價員工勞動質和量的分配考核指標體系,真正建立起員工收入與個人工作業績掛鉤的分配機制。在公司經營管理層引進“分類考核、經理年工資、末位淘汰”的績效考核體系。在這些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可以先搞試點,逐步推開。
3.加強人員培訓和基礎性的制度研究,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目前,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解決人才需求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企業內部培養;二是從社會上招聘。通過這兩個途徑獲得的人才都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不僅要培訓保險專業知識,而且要進行外語、法律、計算機等基礎知識的培訓,但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在這一方面的工作還比較薄弱。人事管理應以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通過不斷培訓,挖掘員工的潛能,培養出一大批適應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近期和未來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A性的制度研究對一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而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基礎性的制度研究工作,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深入開展。
從國內保險公司組織機構形式和職能分配看,多數是實行總、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作為最基層經營單位,其主要職能是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是保險公司運營系統的終端和服務窗口,是保險公司微觀經營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險公司業務收入和利潤的直接來源,其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保險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直接反映保險公司的形象和發展水平。加強基層保險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層公司業務發展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對于夯實保險公司發展的基礎、實現良好的經營業績至關重要。
一、基層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經營理念上,發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經營過程中,為了保證完成保費計劃指標,基層公司領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費計劃上,理賠管理、服務舉措、內部建設等方面工作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業務發展屈服于管理的問題比較突出。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而尚欠規范的市場環境,基層公司在處理速度和效益的關系上存在觀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輕效益,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控制水平不高,部分業務質量較差,為完成保費任務不計成本地承保一些賠付率高、連年虧損的業務,經營效益水平低,制約了保險公司的快速健康發展和壯大。
(二)在市場開拓思路上,業務領域狹窄,產品創新力度小,銷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隨著我國市場的日益發展,國民經濟所有制結構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險公司的業務領域沒有跟上形勢的變化,大、大項目仍然是各公司競相爭奪的焦點,存在巨大市場潛力的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和地域廣闊的保險市場幾乎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從各保險公司產品結構看,部分市場需求接近飽和的傳統產品仍然是基層公司的主要保費收入來源,產品結構雷同、單一,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基層公司對新產品開發推廣的積極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興保險市場領域亟待加強開發。在銷售渠道上,雖然擴大了營銷業務和專、兼職業務,但在管理上沒有建立落實相應的制度,比較混亂。
(三)在市場競爭上,表現為“三高一低”的違規經營行為仍然是部分基層保險公司競爭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部分專、兼職機構和個人人受自身經濟利益的驅動,違反保險監管部門的規定抬高手續費;部分基層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不計成本地采取高返還、高手續費、高傭金、降低費率等違規手段招攬業務,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保險市場的惡性價格競爭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和保險公司的社會形象,影響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損害了被保險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四)在服務水平上,技術含量較低,仍然存在過分依賴關系和人情的現象?;鶎庸驹谡箻I過程中,主要依靠業務人員的“關系網”拉業務,或者是通過大量招聘營銷員的“人海戰術”開拓市場,保險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誤導消費,坑害被保險人利益等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業務人員忽視消費者心理狀態而采取死纏濫打的推銷方式?;鶎颖kU公司的“人海戰術”和“關系業務”的過度膨脹,使國民對保險的作用產生誤解,有的甚至產生反感情緒和厭惡心理,不利于培育國民的保險意識,損害了保險業的社會聲譽和保險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另外,基層公司在理賠服務過程中,有的為了穩固與大客戶的關系不講原則地進行人情賠付或通融賠付,有的為了個人或小集體的利益進行人情賠付和搞假賠款,而對一些非關系客戶另眼相待,服務態度和質量差,違背保險經營的損失補償原則和最大誠信原則。
(五)在保險隊伍建設上,干部職工主人翁意識減弱,企業文化氛圍不濃,團隊協作精神不強?;鶎庸绢I導班子為了各自一時的政績和小集體的利益,短期行為突出,當公司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發生沖突時,過多地考慮自身的利益和職位,缺乏大局觀念和長遠發展的意識。在對員工管理方面,多為簡單的“一包一掛”(包保費任務、掛費用),忽視了對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考核。對公司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忽視對員工的經營理念、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在“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下,基層公司業務人員和營銷人員過分地注重自身的經濟收入,沒有把從事保險工作當作終身的事業,缺乏主人翁意識,缺乏愛司愛崗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基層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中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國內保險市場,沒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場運行規則。改革開放以來,國內保險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保險業務快速增長,保險市場不斷發展,保險立法不斷健全。但與保險業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保險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主體較少,市場壟斷程度較高,市場競爭層次較低,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尚未形成,價值在保險市場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發揮,國民保險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這種尚欠完善的保險市場環境下,市場供給大于需求,傳統市場領域趨向飽和而導致競爭激烈,新興市場領域因國民收入水平和行業發展水平的差異較大而沒有形成規模需求效應。直接經營業務和面向市場的保險公司基層單位受各自計劃任務的壓力和經濟利益的驅動,在市場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的情況下,難以避免地導致經營管理中的短期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
(二)基層保險公司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高,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基層公司在制定年度業務發展計劃指標時,缺乏對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保險市場發展水平等因素的,下達的計劃指標難免簡單化和針對性不強,導致基層公司完成保費任務的壓力過大而盲目追求業務發展規模,業務質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違規經營,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2.基層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對保險市場開發沒有長遠的計劃和措施,著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興市場開發和新的保險產品推廣上,因為市場對保險的認知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并且要求保險公司進行大量的宣傳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層公司考慮到投入大、收效慢而喪失了積極性,遇到困難就退縮,新興保險市場開發工作難以展開。3.基層公司內控制度不健全,統一法人制度執行不力,貫徹落實上級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層公司對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根據形勢的變化健全和完善內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現實操作性,形同虛設,使管理工作無章可循而出現混亂的局面。部分基層公司統一法人意識不強,對上級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賠、規范經營、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權行為和違規行為時有發生。4.管理技術落后。部分基層公司化水平較低,運用電子化管理的認識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還大量依賴和使用手工操作,給管理工作的精細化造成障礙。
(三)基層保險公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據調查,部分基層公司業務人員90%以上沒有接受過正規的保險專業知識,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差。對員工培訓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沒有長期性的計劃。當前,基層公司大部分業務員依靠經驗和關系網展業,對保險的職能和作用認識不清,缺乏市場營銷、風險管理等學科知識的支持,承保理賠工作技術含量低,服務水平停滯不前,對公司的戰略、經營理念、經營管理辦法,以及多項改革措施和公司發展前景缺乏足夠的了解。也有相當一部分基層公司高管人員不完全具備職業經理人的素質,對于發展戰略、經營目標、市場營銷、成本核算、人力資源配置、考核機制、統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職能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綜合靈活地加以運用。
三、提高基層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層保險公司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保險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認真并解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和不足,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不斷實施新的競爭戰略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一)轉變經營觀念,變粗放式經營為集約化經營。我國加入WTO后,國內保險公司發展已經面臨各方面的挑戰?;鶎颖kU公司過去那種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鶎颖kU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樹立成本效益觀念,苦練內功,以增強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實力為中心,實現公司業務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長,不斷發展壯大。在業務發展戰略上,要深入調查了解當地發展情況,認真分析市場變化,不斷市場動態,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場潛力,以先進的經營理念、靈活的展業方式、豐富的保險產品、優質的保險服務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業務快速、持續、健康發展。要不斷和借鑒同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增強發展的后勁。基層保險公司領導班子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避免經營管理中的短期行為,堅持依法依規經營,加強公司各項管理和基礎建設,為公司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二)加快創新步伐,提升市場競爭力。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提高競爭實力的客觀要求。要加快產品創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加大宣傳和投入力度,努力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不斷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徹底擺脫業務發展依賴于傳統險種的束縛。基層保險公司在業務發展戰略上,對我國國民經濟所有制結構發生的變化要有充分的認識,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國有大上,應充分挖掘個體、私營經濟和廣大市場的潛力,充分利用保險人、經紀人等中介機構資源,培養一批忠誠于公司、職業道德素質高的營銷隊伍,完善落實好營銷員管理制度、人管理制度、經紀人管理制度,開辟新的業務發展渠道。要加快服務創新,創新服務的內涵和形式。基層保險公司要突破保險服務僅限于承保和理賠的局限,強化對客戶的延伸服務,倡導增值服務和跟蹤服務。加強對承保前的風險評估和承保后的風險管理,對客戶提出全面合理的風險防范建議,既有利于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經營效益。
關鍵詞:資產負債管理;資金運用;投資匹配
一、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特點
由于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只允許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短期意外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業務范圍和保險的特性,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具有如下特點:
(一)資金來源的廣泛性
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保費和資本金。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人口眾多,經濟增長速度快,促進了我國財產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費規模的迅速擴大,保險資金越來越多,且來源廣泛,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保險資金不僅來自于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而且大量的保險資金來自于個人;從產業來說,財產保險資金來自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從構成來看,保險資金主要由資本金、責任準備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等)、總準備金、保險儲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構成。
(二)資金性質的負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將保險定義為:“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保險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睆谋kU的定義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是來自保費收入,收取保費在前,承擔保險責任在后。即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生效后,根據未來保險事故發生與否,決定了是否承擔賠付責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費資金具有明顯的負債性特點。從保險資金的構成來看,除資本金和總準備金外,其他都屬于負債。
(三)對外負債的短期性
從經營范圍可以看出,財產保險公司除工程險等少數險種有可能保險期限較長之外,其他險種的保險期限都不超過一年;與此同時,財產保險公司可能的支出將在保險期限內完全明確。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險種的責任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這就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負債大部分在一年內,具有明顯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險資產的流動性
財產保險公司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成本支出時間的滯后性和金額的不確定性,及負債的短期性,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負債支出的時間的不確定性。為保證保險責任的及時承擔,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財產保險公司必須保持資產的高流動性,以防止債務產生的財務“黑洞”導致公司無法繼續經營或破產。
二、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性
從以上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特點可以看出,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的風險不僅來自于經營的保險業務本身,同時與保險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在當前財產保險行業發展迅速,競爭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將直接決定公司經營的成敗與否。因此,保險公司應該加強自身資產負債管理,提高資產的盈利能力和流動性,保證各項債務按時支付。
(一)資產負債管理的概念
資產負債管理,從狹義的角度理解,為針對某類負債產品的特點形成的資產結構,實行業務條塊上的匹配;從廣義的角度理解,資產負債管理屬于風險管理的范疇,它從整個企業的目標和戰略出發,考慮償付能力、流動性和法律約束等外部條件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組織體系和技術,動態地解決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匹配問題以及企業層面的財務控制,以保證企業運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動性的實現。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管理是通過了解保險公司的業務特點為出發點,進而合理分析其資產、負債,并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的匹配關系,以保證企業運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金的流動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財產保險公司實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意義
財產保險風險發生的時點的不確定性和賠付金額的不確定性,導致了財產保險公司負債發生的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支付金額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財產保險公司利用資產負債管理,加強自身資產負債的管理,以合理化解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從資產負債管理的角度來看,財產險公司經營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公司業務發展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取決于資產負債管理的好壞。只有資產負債管理做好了,財產保險公司才能保護股東及廣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證國家金融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因此,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對公司、行業、社會均具有深遠的意義。
1.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需要
保險,是一種風險預防和轉移的工具,它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一旦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意外損失或約定事件,保險人按約定補償被保險人的損失或給付相應的保險金額。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風險轉移的成功與否。目前,財產保險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承保利潤不斷下降,有的險種甚至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在這種情況下,財產保險公司要想充分發揮保險風險轉嫁的作用,就必須通過做好資產負債管理,提高資產的盈利能力,以滿足廣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主動適應保險監管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保險監管由市場行為監管逐步向償付能力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并重的方向發展,并將最終轉變為償付能力監管。償付能力的監管,就是要求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償還債務的能力,其外在表現為保險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高于保險監管機構要求的最低償付能力,而實際償付能力等于認可凈資產,認可凈資產等于認可資產減認可負債。根據目前保監會的償付能力監管的規定,公司負債全部為認可負債,而資產則根據資產的風險狀況和變現能力按比例認可,保險公司要想提高認可凈資產的比例,就必須在實際經營中提高資產的認可率。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可以利用資產負債管理,通過將資產配置到認可率高的資產上,提高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滿足監管機構對償付能力的要求。
3.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降低財務風險的需要
財產保險公司積累的資金主要來源是資本金和責任準備金。責任準備金是保險公司為保證被保險人的利益,保證未來能夠及時償付,而從保費收入中提取的準備金。由于保險公司作為經營風險的公司,風險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時風險發生具有不確定性,這決定了保險公司賠付時間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為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安排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提高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為此,財產保險公司有必要通過改造管理流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合理提高保險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保證公司的健康運行。
4.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改善保險企業經營成果的需要
隨著保險經營主體的不斷增加,保險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財產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在不斷下降,甚至有的險種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經成為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大難題。這就要求財產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和資產收益率,最大限度發揮資產運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經營結果,提高公司競爭實力和企業價值。
三、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模式及原則
(一)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的選擇
資產負債管理包括以負債為主導和以資產為主導兩種模式。以負債為主導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強調的是從負債的觀點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即根據負債的特點安排資產的期限、結構比例等,針對不同保險產品的負債要求,包括期限、風險、出險頻率、流動性等的要求,制定相應的資產投資組合。以資產為主導的資產負債模式,強調的是從資產的觀點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資金運用的情況調整負債結構,也就是針對不同的資產組合,調整產品銷售的品種、規模等。
由于目前我國財產保險行業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每家保險公司業務增長速度較快,保險的特性決定了保險公司成本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成本的滯后意味著資金的滯留,為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提供了可能。同時,由于保險公司主要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在保險處于快速發展期的我國,保險公司應更加關注主營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原則上要求資金運用滿足保險發展和保險負債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階段,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應采取負債為主的資產管理模式,根據保險產品或保險業務的整體風險狀況來決定資產配置情況。
(二)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原則
根據保險公司資產的特點,充分考慮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實際情況,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不僅要遵循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則,而且要充分考慮財產保險行業的特點。
1.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則
財產保險公司與其他很多公司一樣,在資產負債管理中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總量平衡的原則。就是要求資金的來源與資金運用在規模上的相對平衡和對稱,保持資產與負債總量上的相對平衡,這里要求的平衡是資產負債總量的動態平衡。
(2)結構對稱原則。結構對稱是一種動態的資產結構與負債結構的相互對稱與統一平衡,即根據資產負債的期限差異進行布局,長期負債用于長期資產的投資,短期負債用于短期資產的投資,而短期負債中的長期穩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長期資產的投資,并根據外部經濟條件和內部經營情況的變化進行動態的資產結構調整。
(3)償還期對稱的原則。償還期對稱的原則又稱資產分配原則或速度對稱原則,其主要內容為:資金運用應根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資產與負債的償還期應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最好是能保證資產和負債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標替代,總體效用平衡的原則。資產負債管理要求資產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目標,但這三個目標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隨著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動性較高往往盈利能力較弱,但安全性較高。目標替代原則是指在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個經營目標或方針上進行合理選擇和組合,相互替代,盡可能實現三者的均衡,而使總效用最優。這里的總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綜合構成的。
2.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需要考慮的特殊因素
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范圍為財產保險及意外健康險業務,保險期限較短,保險事故發生較為頻繁,使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需要考慮如下特殊因素:
(1)財產保險公司負債的特點。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范圍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負債以短期負債為主,為保證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必須具備較高的流動性。
(2)險種結構及不同業務的現金凈流量。目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經營范圍為財產保險業務、短期意外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在具體險種上包括財產保險、車輛保險、責任險、建工險等,不同險種由于保險標的和責任范圍不同,其風險狀況、出險頻率及損失可能產生的金額大小也不一樣,對賠付資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車輛險業務對賠付資金的要求相對其他財產險業務高,因為車輛屬于移動的標的,事故發生較為頻繁,出險的頻率較高,導致賠付的頻率也高,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財產保險業務的出險頻率低,但由于保險金額大,一旦發生保險事故,要求的賠償金額大。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公司的業務結構、險種類別,以保證償付責任的及時兌現。
(3)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中國保監會通過認可凈資產與要求的最低償付能力的比較結果,來判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險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償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對資產的認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對資產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償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證公司的償付能力能夠滿足監管的需要。四、財產保險公司資產的組成及投資的重要性
從產業性質來看,財產保險公司屬于金融服務企業,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屬于第三產業,同時屬于金融企業。第三產業從資產結構上看,具有固定資產占比相對小的特點,財產保險公司也一樣,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時,財產保險公司又屬于金融企業,金融業的特點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積聚了大量的保費收入,對資金運用的要求較高。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投資性資產(銀行存款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可用于投資的資產所占的比重高,資金運用的需求旺盛。資金運用已經成為財產保險公司中與保險業務經營同樣重要的經營活動,客觀要求保險公司不斷提高資金運用水平,加強投資資產的管理,關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為財產保險公司及財產保險行業整體實力提升做出貢獻。
五、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與資產負債管理
目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保費規模增長快,但由于保險主體的增加,競爭特別激烈,承保利潤率在不斷下降,有的險種甚至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同時,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公司,本身對公司實力的要求高。財產保險公司實力的提高,取決于保險業務經營和資金運用兩方面,且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這也是符合國際財產保險行業發展規律的。在國外,財產保險公司承保業務的賠付率均接近100%,利潤主要來自保費資金運用產生的投資收益。因此,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應加強資金運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對公司的貢獻,提高經濟實力。為使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滿足資產負債管理的要求,財產保險公司應對公司負債進行深入的分析,緊密聯系公司業務發展情況,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品種等。
(一)根據負債的特點配置投資的久期
財產保險公司是典型的負債經營的公司,且其保費資金大部分屬于短期負債資金。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安排投資前,應根據保費資金在公司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在考慮負債資金占比的同時,財產保險公司應預測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據盈利能力的不同及發展的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的投資組合和投資期限。當預測財產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經營具有盈利能力時,意味著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基本不會動用資本金,公司應將資本金配置到期限較長,收益較高的投資上去;同時根據預測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凈流量,將盈利積累的資金也配置到期限較長的投資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將日常經營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資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動性強的資金上,以保證公司履行保險責任的及時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業務結構,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狀況、出險頻率配置投資
如前所述,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產品種類多,且不同種類的保險產品具有不同的風險特點、出險頻率及對賠付金額的要求等特點,因此,同一收入規模的公司對投資組合的要求差異較大。如以車險經營為主的公司,要求投資的流動性高;以財產險業務為主的公司,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相對較低,但對金額的要求可能較大,一旦保險事故發生,對資金總量要求較大,要求投資的整體變現能力強。因此,財產保險公司應根據產品的特點配置投資,合理確定投資組合及投資期限。
財產保險公司應根據大數法則的要求,充分考慮不同險種的出險概率和平均償付金額,合理分析單一險種債務平均償還期,進而計算出公司險種所要求的整體保險業務負債的償還期,并根據償還期對稱的原則的要求,配置投資資產的償還期限??梢酝ㄟ^計算平均流動率來判斷投資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動率等于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動率大于1,則表示資產的運用過度,應根據負債的具體類別,縮短投資的期限;反之,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應適當提高長期資產的比重,以保證平均流動率維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動率時,最好對時間進行分段處理,如將期限分為3個月、6個月、1年等,分段越多,計算結果的運用越合理,資產期限與負債期限越匹配。
(三)根據公司不同發展階段對償付能力的要求,選擇不同認可率的投資組合
根據中國保監會對財產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的要求,不同資產的認可比率是不一樣的,認可比率的不同,對公司實際償付能力的影響較大。同時,由于法定的償付能力要求與公司的業務規模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公司投資資產的認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如在公司業務的起步階段,由于公司資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慮公司資產的認可率,可以只考慮流動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去配置投資。但當公司業務規模較大,資本金處于不十分充足的時候,就必須將投資配置在認可率高的資產上。因此,財產保險公司的投資配置需要充分考慮公司的發展階段,及不同階段對償付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