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09:24: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研究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在該學科研究生碩士點的建設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對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實踐進行反思,旨在提高研究生論文質量。
[關鍵詞] 生物化學;論文質量;醫學院校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8(a)-119-02
Study on the degree thesis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ents in medical couege
FU Xinhua, YANG Xiaoyun, WANG Shouxu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ve an important station in biochemistry development. We reflected the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raining in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si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hesis quality;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
當前我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從而加大了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規模的年平均增長率是26.9%。在此形勢下,如何調整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已成為各大高校研究生教育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因此探討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是造就高層次人才的渠道之一,如何加強對醫學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監控,保證培養質量,是目前高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建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教學督導制度及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質量監控,是保障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1-2]。
1 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實際培養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對研究生培養環節的監控不到位
長期以來,研究生培養多注重對結果的評價,以研究成果、畢業論文和就業狀況等來衡量研究生培養的優劣,而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監管不足。
1.2 導師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指導投入不足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增多,導師整體負荷增大,師生間的直接互動減少,加之導師工作忙,事務多,時間和精力投入都難以到位,以致出現一些研究生培養“放羊”現象,如課題未經論證、開題報告時間滯后、畢業論文答辯匆忙等,從而制約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3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有下滑趨勢
招生規模擴大以后,導師壓力增大,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高質量的完成學位論文,造成同年畢業的研究生論文質量良莠不齊。
2 提高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
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而學位論文能全面衡量研究生的綜合水平。其中,論文選題和開題的嚴格把關是學位論文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保證和提高學位論文質量至關重要[3-4]。本文分析了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論文各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其質量監控的具體措施。
2.1 美國研究生教育模式
美國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重要地位,19世紀以來,美國以培養大學教師和高水平研究人才為研究生教育目標。研究生教育便擔負起培養各學科高級研究人才的任務。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美國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美國研究生教育始終保持較高的整體質量、宏觀質量和體系質量[3]。
目前美國研究生教育的評估力量主要來源于社會和高校自身,且以社會評估為主。內部評估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從招生、課程學習、科學研究、中期考核、考試、論文寫作、答辯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4]。美國通常采用高校(系、科)評分的方法評價高校質量,通過評價高等院校的實際辦學水平及在大學群與社會中的相對地位來促進其質量提升。培養過程有規范性要求,并嚴格按計劃和程序實行淘汰[5]。
2.2 提高我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論文質量的建議
根據我國的研究生培養目標,研究生應當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引起教育界及社會各界的關注[6]。質量管理系統的功能是對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系統的具體組織與執行,它直接決定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系統功能的發揮。
2.2.1 研究生培養中期考核培養過程的督導包括導師遴選、培養條件、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的監督、檢查,重點是中期考核。實施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中期考核未達標者,可給予一定形式的警示,令其限期達標。
2.2.2 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培養方案與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審查與督導審查與督查是督導工作的重點。一方面對其培養方案進行審查,另一方面查閱所選學位點的研究生培養計劃,重點審查其培養目標是否合適,課程設置與安排是否合理等。
2.2.3 加強教學與管理研究生部加強學籍管理、宏觀管理、質量檢查與評估等工作,全面監督課程設置、教學實施、成績考核、論文評審、學位答辯等工作。
2.2.4 學位論文質量監控是重中之重學位論文監控包括開題報告、論文把關、質量評定、論文質量等級及學位授予。督導的重點是檢查畢業論文質量,進一步完善論文“盲審”制度能更好地確保畢業論文質量。①開題報告質量監控:開題報告是提高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開題報告重點檢查文獻是否滿足論文課題的要求、有無書面報告書等。中期的學術報告或階段總結重點檢查論文進展情況、后期計劃、存在問題及指導小組人員的評議意見,以促進論文質量的提高。②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是評估研究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與督導。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重點是檢查論文質量,協助研究生部對論文進行質量抽查,將該部分論文送予外校專家進行雙盲審查,查閱專家評審意見,并參加論文答辯會,提出意見,供導師、管理部門參考和質量抽查,從而保證論文質量。
2.2.5 開展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導師的督導工作著重從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學術活動、學術交流、學位論文質量與論文答辯等方面對導師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本文通過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存在問題的分析,圍繞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從控制的重點、手段和主體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實施研究生培養質量監督控制的相關措施,以期對研究生培養工作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沈嵐,劉新平,藥立波.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10(6):701-702.
[2]蒲云,代寧,王永杰,等.談創造性拔尖人才成長規律-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調查啟示[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4):12-15.
[3]郭巖,劉愛華.優化研究生課程評價,保障培養質量[J].高教研究,2005, 29:48-49.
[4]王則溫,章麗萍,張君.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建設高水平學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11):29-31.
[5]湯磊.醫學碩士生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實證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4,3(1):47.
[6]路凡.醫學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8(1):85-86.
關鍵詞 研究生學位論文 網絡評審系統 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學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請博碩學位,學位論文評閱工作量相對較大。由于中醫藥專業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勻的局限性,X大學論文送審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為主。
1 中醫藥院校學位論文評審的特點
從全國范圍看,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較少,且中醫藥大學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單位的中醫學、中藥學專業發展與中醫藥院校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論文評審很難在省內找到一定數量的評閱專家。論文評審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來,X大學論文送審院校主要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等高校。
中醫藥院校的專業領域較為獨特,隨著近年來交流的不斷增進,中醫藥相關學科專家數量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總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間的指導教師大多互相熟識。論文評閱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銳的看法,也很少會給論文不通過。因此,作為研究生學位部門管理人員,亟需尋求一個更為合理的、有效的論文評價方法。
2 傳統論文評閱的弊端
2.1 評審過程繁瑣
傳統學位論文評閱的方法主要是,X大學隨機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將抽到的論文隱去作者和導師信息,編號,記錄好編號對應的作者,將論文送至復印社打印。提前與送審院校研究生處聯系,將打印好的論文郵寄至送審院校研究生處,送審院校研究生處領取論文,按論文方向將論文分發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書將論文發放至相關專業專家評閱,專家評閱論文后返給各研究生秘書,研究生秘書返回所在學校研究生處學位辦,學位辦將評審完畢的論文評閱意見書郵寄回X大學研究生處。整個工作十分龐大而復雜。很多學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論文,郵寄的論文如涉及專業過多,或涉及專業在不同校區、不同醫院過多,很多學校不愿意接收論文。特別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論文評閱意見書返回延誤。加上往返快遞時間,一般最快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②
2.2 論文評審費用高
送審論文需要印刷,1本碩士論文印刷價格大約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論文印刷價格大約為100元左右,郵寄費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費在每本50元左右。這些費用占論文評審費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費巨大。③
2.3 論文評審時間集中,工作壓力大
從全國中醫藥院???,學生多在3月份提交論文,很多導師在提交論文前,會臨時提出一些修改意見,盡管學校有論文提交截止時間,但礙于導師情面,很多學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論文。由于每個學校都需要將研究生的論文送到外校審閱,且各個學校發放論文評閱意見書的時間都為四五月,這一期間,全國的研究生處工作都比較繁忙。很多學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論文。特別是很多學校同時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論文,這無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處學位辦的工作壓力。因此,學校在選取發放盲審論文比例時,不太放心選取過多學生的論文,怕給自己、給他人造成工作負擔。由此可看出,這種工作方法,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束縛了學校發放論文的熱情。
3 采用網絡評審的優勢
3.1 網絡評審簡介
現代計算機快速發展為網絡評審體系提供了技術保障。網絡評審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利用互聯網將更多的相關領域專家納入論文評審專家行列,且學生的論文可以快速呈現到專家面前,同時,利用WEB程序開發技術,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論文評閱方法。最大限度地對論文保密、對評閱專家信息保密,較傳統評審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網絡評審節省資源,降低費用
傳統評審方法,需要將送審的論文印刷,郵寄至送審單位(多為外省份)。通過快遞公司郵寄論文,通過快遞公司取論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而采用網絡審閱,環保、快速、省心,優勢明顯。
3.3 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基礎材料收集好,只需給評閱專家網址(或二維碼)、賬戶、密碼,專家即可在網絡端審閱論文,不受辦公環境制約,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評審結果,便于安排答辯
專家審閱論文過程中,可隨時提出評審意見,待論文評閱完成后提交論文評閱結果,學生收到評閱反饋意見后可及時修改論文,管理單位可隨時了解評閱情況,以盡快通知各學科、各學院,各學院可根據反饋結果合理安排答辯時間。
3.5 建立評審專家庫
網絡評審經過幾年發展,管理單位可對評審專家建立評審專家庫。今后,管理部門可直接與專家交流、溝通,不再走傳統的研究生處、各學院研究生秘書、專家這一繁瑣的工作流程,直接同專家面對面建立關系,評閱論文。專家庫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選取更多院校、更合適的專家評審論文。
3.6 利于數據分析,指導管理者調整政策
網絡評閱論文,數據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觀掌握各年度論文評閱情況,有利于論文評閱工作的總結,及時調整下一年度的論文評閱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網絡評審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1 年齡大的專家不習慣
年齡大的專家接觸網絡相對偏少,對網絡評審工作還不適應。這要求我們開發更為清晰、便捷的網絡論文評審系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如不習慣網絡評閱,可在線打印學生論文及論文評閱意見書。
4.2 電子版論文暫不能實現快速標注服務
紙質版論文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標注,網絡評閱論文暫時無法隨意標記。目前可采取在線打印的方案解決,未來盡快實現一種簡單、方便、快捷的網絡標注服務。
4.3 網絡評閱論文對軟硬件有一定要求
網絡評閱論文對專家使用的電腦系統、瀏覽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還不夠完善。論文評閱使用說明書的編寫上,盡可能地把所有能考慮到的問題匯總編入。
4.4 培養用戶習慣
目前國內采用網絡評閱論文的學校還非常少,特別是中醫藥院校,尚處于未開發階段。X大學尚未接到網絡送審的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論文。由此可見,中醫藥院校的評審專家,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網絡評審。
4.5 電子支付
專家評閱論文后,填寫論文評閱專家費用領取單,由X大學研究生處學位辦審核無誤后直接支付。目前正與技術人員協作開發,爭取未來可通過支付寶應用來支付評審費。
4.6 網上簽名和蓋章
網上簽名已無技術障礙,電子蓋章相對困難。目前的想法是,在線打印后,蓋章,傳真回X大學研究生處。
遠程網絡論文評審工作才剛剛起步,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未來,論文評審工作將會變得越來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訊作者:王洪峰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40204070YY)
注釋
① 張德勤,龔道華,楊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網上評閱的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紅.學位論文盲審區域合作的實踐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呂向前.研究生學位上評審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3(6):27.
關鍵詞:雙導師制;專業學位;教學方式;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編號:SDYY15034;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立項資助,編號:C-2015Y0501-123。
G643;TQ0-4
Abstract:Dual-tutor syste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education quality of full 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the case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ree aspects in the education of dual-tuto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s,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sis systems.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Keywods:dual-tutor system;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teaching methods;course system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本科院校擴招規模越來越大,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普及并進入大眾化階段,提高高等教育的培養質量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涌現,職業劃分變的越來越細,職業的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新要求,國家對于人才的培養作出了調整,教育部決定自2009年起,擴大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范圍,逐漸提高應用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中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進行了科學定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在文件中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校內校外雙導師制”的教學要求。雙導師制是一種校內與校外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該模式下,校內培養是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以化工類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例,從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及論文三個方面對校內培養進行了探索研究,對目前校內培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課程體系建設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課程是最基礎的一方面,相關課程學習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必經之路[1]。目前,由于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剛剛起步,在課程體系建設上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方面,課程設置與學術型碩士基本類似,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性與應用性的特色體現不夠;另一方面,課程體系設置重理論輕實踐,缺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應用性課程。因此出現學生進入實習企業后,所學理論與實際工程項目脫節的現象。
針對目前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及建議:
(1)課程應根據培養方向靈活設置。例如,根據青島科技大學化工方向發展的特點,化工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主要有化工過程系統工程、化學反應工程、傳質與分離工程、清潔生產技術與工藝、精細化工和資源能源化工等六個方向,在這六個培養方向上可以靈活設置課程。如化工過程系統工程方向主要課程有化工過程模擬、化工過程最優化及化工O計與技術經濟等課程,化學反應工程方向主要課程有高等化學反應工程等課程,傳質與分離工程方向主要課程有高等傳遞過程及傳質與分離等課程。根據培養方向靈活設置課程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自主選擇需要學習的課程,提高學習效率。
(2)建設學科交叉式課程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學科間的界限變的越來越模糊,因此建設學科交叉式課程體系已成為一種趨勢。目前很多學校已經實現跨學院選課,但是這種交叉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學科間的有機融合與滲透。建設學科交叉式課程體系應根據學科間內在的聯系性與整體性,構建跨學科多層次的課程體系[2]。
(3)設置專門的實踐課程。目前很多高校在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缺少綜合實踐的課程,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開設專門的實踐課,以實際的工程項目為案例,從工程實際出發,讓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一個化工工程項目中會涉及如工藝設計、設備的設計與核算以及車間布置等多方面的知識,學生通過對項目的探索能夠從中學到很多工程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4)課程設置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于東紅等[3]指出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自我迷失的根源在于對其職業性缺乏認識。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因此在設置課程時應關注企業對職業的需求和變化趨勢,針對職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式,強化實踐性,淡化學術性,注重培養學生高層次的職業技能,使學生進入企業后能迅速適應崗位的需求。同時,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根據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整合教學資源,搭建具有實踐性和先進性的課程體系,提高研究生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
教育部對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提出了“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的要求,但在實際日常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仍以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模式進行講授,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忽略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重在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授課老師應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弱化學術性,在課堂上引入工程案例,讓學生參與其中,以實踐的方式訓練學生,增強研究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以青島科技大學化工過程模擬課程的講解為例,在講授過程中不再講解化工過程模擬的理論基礎部分,而是采用國際上最流行的大型化工流程模擬軟件Aspen Plus 對工程實踐問題進行模擬教學,在講解模擬工程實踐問題的同時,提供研究生親自操作軟件的機會,加強教與學的互動性,激發研究生對工程實踐問題的思考,提高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于教學評價與考核,對學生而言,應改變傳統的單一考試形式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樣化的考核形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例如,在以考試考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可以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同時根據考核結果給予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對于授課教師而言,通過述職以及學生民主評議的方式進行對老師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職務晉升、年終考評、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4]。通過考核及獎勵制度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同r也能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使教與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質量。
三、論文及評價體系建設
學位論文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是三年學習成果的集中體現,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但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及評價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論文應用性與實踐性不強、創新性不大、評價體系等同于學術型碩士等等。因此構建合理有效的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及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論文研究,本文從論文選題、論文內容及論文寫作三個方面提出要求:
(1)學位論文選題應具有應用性。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工程應用背景,因此課題應從企業實際生產中來,旨在解決實際中的工程問題或技術難題。
(2)學位論文內容應有一定的創新性與先進性,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化工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內容可以涉及新工藝的開發與研究、新催化劑的研制、新產品的研制、工業廢氣及廢水的處理工藝設計等。
(3)論文寫作及相關工作的量化標準應進一步細化。論文寫作是論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研究生教育中培養的重點,因此還需對論文寫作及相關工作的量化標準進一步細化。例如,對專業碩士研究生工作的考核不只包括論文研究,還應根據在企業的實踐情況綜合評定,對于未參加實踐或未通過實踐考核的專業碩士研究生不允許申請論文答辯[5]。
對于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價應與學術型研究生區別開,在評審中應將論文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性與創新性放在首位。從重點大學聘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對學位申請者的學位論文實行“盲評”,使評審專家做出公正的評價。還應增設“再評審”環節,評審專家給出修改意見,學生修改后,應進行第二次評審,確保學位論文質量。在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四、結語
雙導師制是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制上的創新,在雙導師制的教學體制下可以培養出實踐型與應用型人才,實行雙導師制是大勢所趨。但由于這種教學體制初步形成,在某些方面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雙導師制中校內培養環節,從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及論文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對目前校內培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但真正發揮雙導師制的作用,使其在人才培養上大放光彩,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將其完善。
參考文獻:
[1]葛學彬.構建“三位一體”培養體系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J].高教論壇,2012,07:109-112.
[2]鄒香云,程宜.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繼續教育,2014,11:38-39.
關鍵詞:儀器儀表工程;專業碩士;校企合作;聯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86-02
一、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特點
按著國家確立的儀器儀表專業領域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創新能力的培養對研究生教育至關重要。結合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實際,國內有學者提出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影響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有:知識結構、實踐環節、科學方法、個性培養、管理工作[1];也有學者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提出,培養具有創新活力的未來工程師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未來工程師應該依靠工程師與科學家共同培養。應該探索工程型科學家與科研型工程師合理配比的雙師型師資結構[2]。西方發達國家與國內創新教育有所不同,譬如美國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特點可概括為:重視基礎理論,強化學科間滲透;注重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有具體的學術標準和良好的學術氛圍;學術自治和社會監督[3]。為了保證實現培養目標的同時,突出專業研究生實踐開發特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和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共同啟動了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針對儀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業務素質培養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集中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為確保研究生具備從事本專業設計開發所必需的扎實理論基礎和優化知識結構,結合實際建立了一套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第二,為確保研究生歷經嚴格的專業訓練以提升其研發能力,建立了嚴格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第三,為確保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建立了高效的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二、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事關研究生培養質量。根據國家儀器儀表工程碩士學位標準,為了保證學習基礎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前沿技術與現實需求結合的培養特色,構建課程體系要明確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即掌握儀器儀表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工程技術,了解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國際上的學術動態,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能較熟練運用相關專業技術從事儀器儀表工程開發或實際應用。要求學位獲得者掌握所從事工程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門知識,具有解決儀器儀表工程領域實踐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在明確辦學定位基礎上,結合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研究確定課程體系。具體課程規劃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必修環節和選修課四個模塊。按著培養方案要求每人修業不低于30學分,該課程體系突出現代傳感技術、光電檢測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四大研究方向。研究生可以根據自身研究方向自行選定選修課程,也可以根據課題需求和自身愛好跨專業選課,研究生有權自由選擇集中修業或跨學年修業。研究生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并榮獲獎勵的可以置換智能儀器設計實踐學分。
三、“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
針對儀器儀表專業領域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歷經探索形成了以研究生為主體、導師為引領、平臺為基礎、項目為依托“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
第一,突出研究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研究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創新設計的主體,更是受教育的主體。其知識結構、理論基礎、思維模式、實踐技能等內在素質和研究態度、工作熱情、勤奮程度等外在體現都是決定學位論文質量的內在因素,這些都需要導師對其研究生有充分的了解并經常予以高度關注。為此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采用了雙導師制,研究生在校理論學習期間,主要由高校的導師負責理論學習指導和綜合素質考核,進入企業從事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由企業的導師負責指導開發實踐。無論校內還是校外均以任務化管理的方式提供給研究生最大化的自由度和獨立研發空間。事實證明,這更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創新思維。
第二,充分發揮導師的引領作用。雙導師作為創新培養體系的特征體現,在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導學”關系,導師即要當好向導,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使學生在探索創新的路上不至于迷茫;導師又要當好伴侶,從思想層面上陪伴著學生,使學生在攀登科學高峰的進程中不感到寂寞和孤單。目前儀器儀表專業聘請校內導師12人、企業兼職導師5人,采取兩種選配方式:其一是由校內教授擔任主導師,企業高級工程師為副導師;其二是由企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導師,校內年輕的副教授擔任副導師。無論哪種方式,主導師都要負責培養計劃的制訂并提供論文研究課題,副導師配合主導師完成對研究生的指導任務。雙導師配備原則主要考慮主副導師是否有深入合作研究的背景,是否能夠真正形成理論研究與實踐開發兩者優勢互補。除此之外,有計劃地引進和培養青年后備人才,將青年博士列入后備導師團隊,形成導師梯隊。近五年本學科引進博士5人,在職培養博士7人,在讀博士12人,這些對于強化導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第三,加強平臺基礎建設,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平臺為研究生研究課題和創新實驗提供實驗條件。目前儀器儀表專業主要依托油氣田控制與動態監測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和黑龍江省高校校企共建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儀表工程研發中心,并與大慶油田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共建研究生創新設計培養基地。
第四,依托重大研究課題并結合生產實際精選研究生論文研究項目。校企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都是源于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自然基金、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計劃項目等課題。其主體研究方向面向油田生產測井及計量儀器儀表的現代傳感器研制。
四、“一個面向、三個結合”,實踐創新能力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為了提高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建立了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與措施,突出體現一個面向、三個結合為特色的校企聯合兩段式教育培養模式。其中,一個面向特指儀器儀表專業研究生論文選題面向油田生產實際;三個結合特指具體研究開發與本專業研究方向密切結合、與高級別科研項目密切結合、與先進實驗裝置密切結合。校企聯合兩段式教育形式上體現為理論學習階段在校內,實踐開發階段在企業。校企聯合兩段式教育的內涵要充分利用儀器儀表工程學科特有優勢,發揮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的作用,按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與油田生產測試及標準計量密切結合的儀器儀表研發課題密切結合,形成儀器儀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校企聯合共同培養的教育模式。
具體操作上,第一,堅持論文選題與油田生產實際相結合。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與大慶油田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共建研究生創新設計培養基地,因此,只有選擇面向油田生產實際與儀器儀表工程相結合的課題,才能將研究生真正置于校企聯合培養教育模式之中。第二,研究生要深入導師科研團隊參與高級別項目研究: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中雙導師制的具體落實,集中體現在對于研究生的教育培養,而雙導師之間的分工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對于研究生而言,必須深入導師科研團隊參與高級別項目研究,才能以更加寬闊的視野面對技術領域高深問題,在實踐中更有效地鍛煉和培養自身的科研開發能力,快速提升思維能力。第三,研究生要深入開發現場親歷創新實踐。只有深入開發現場才能深入了解企業需求,進而才能進一步實踐創新。測試的核心技術是傳感器技術,油田測試領域的傳感器有其鮮明的特色,必須在苛刻的尺寸限制下實現井下各參數的測量,必須適應井下的惡劣環境。因此,只有深入企業了解生產實際,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傳感技術及儀器研究,以提高測試水平,更好地為油田開發服務。否則,其研究成果將無法與生產實際對接,自然也無法參與創新設計。
通過三年儀器儀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及合作企業的生產實際,尋求出一條有效路徑,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目標;構建了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明確了以研究生為主體、導師為引領、平臺為基礎、項目為依托“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突出體現儀器儀表專業研究面向油田生產實際、與本專業研究方向密切結合、與高級別科研項目密切結合、與先進實驗裝置密切結合的提高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手段與措施。盡管因合作企業突出的行業特點和自身的企業文化,致使該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更多體現出個性化的特征,但仍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今后,將繼續深入研究和不斷實踐,使得接續研究成果有更加廣泛的應用性。
參考文獻:
[1]高潔,王斌.理工科研究生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新觀察,2009,(9).
[2]王鈺,康妮,劉惠琴.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3]張莉,柴寶芬.美國研究生培養模式解讀[J].現代教育科學,2010,(1).
收稿日期:2013-10-05
作者簡介:劉祥樓(1963―),男,黑龍江訥河人,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多維信息處理、生物識別及虛擬儀器工程研究。
校企聯合培養依托行業發展,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線,通過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零距離”實踐教學體系、與市場“零距離”接軌的教材體系和基于就業需求的“零距離”素質拓展培養體系,培養接地氣的高素質行業人才。問世以來,不僅對各國經濟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學生就業的適應性。通過借鑒國外成功模式,我國高校與企業積極探索和發展了多種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例如:大學科技園、校辦企業、國家產學研工程、“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和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等,聯合培養本科人才、工程碩士、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廳的支持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國防科大)與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時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復合材料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探索聯合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全日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在高校,課題研究在企業)、合辦工程碩士研究生班、合作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的模式和方法。筆者正是該創新基地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現作為教員,對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實踐,有些微體會。
一、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聯合培養共贏的基礎
校企聯合培養追求“高校一企業一學生”共贏的目標。理論上,共贏目標的愿景無限美好,但實際上國內外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贏”必須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基礎。深度融合,則“共贏”枝繁葉茂;不然,則空空如也。
根據邢素麗等人的論述,產學研深度融合應包括:(1)需融學科和產業、學問和技術、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內涵于一體;(2)需融高??蒲?、企業課題、國家和省課題內涵于一體;(3)需融高校學科優勢、企業需求內涵于一體;(4)需融新技術、新需求、新理論、新應用內涵于一體。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基礎上,以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為平臺,發揮校企各自優勢,促進不同領域、不同范疇、不同層次等之間的融合,為研究生營造創新環境、激活創新動力、提升創新水平、增強創新能力。
國防科大與時代新材料,以共同研發兆瓦級復合材料葉片為契機,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實現共贏。兆瓦級復合材料葉片研發需要解決四大關鍵技術:氣動布局、結構、制備和全尺寸測試。氣動布局直接關系葉片捕捉風能的效率和風能的利用率;合理的結構設計是確保葉片安全運行20年的保證;葉片效能的最終實現,關鍵在于如何制備出質量穩定的兆瓦級復合材料風電葉片,難點包括模具設計與制備、工藝設計與實現、制備控制與效率等,稍有不慎,整個葉片制備失敗或質量差下,動輒就是百萬級別的經濟損失;制備完成后,在國際認證機構(例如船級社)的監視下,完成全尺寸靜力測試和疲勞測試考核,才能獲得市場準人資格。
國防科大充分利用自己氣動設計、結構設計、大尺寸復合材料整體成型制備和大型構件全尺寸測試等方面的學科優勢,結合時代新材資金、場地和人力,共同研發了1.5~4.0MW、低風速型、超長型、海上超大型等多款兆瓦級復合材料風電葉片并實現產業化,目前相關產品巳在國內外50多個風場裝機運行,為國家新能源戰略計劃做出了重大貢獻。該項目校企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筆者)全程參與了兆瓦級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氣動設計、結構設計、成型制備和全尺寸測試的所有工作,涉及空氣動力學、結構力學、復合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復合材料學、流變學、熱力學、化學等多學科知識,理論知識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同時以超大型碳纖維復合材料風電葉片為研究背景,針對結構設計和成型制備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機制,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SCI源刊8篇,EI源刊6篇),申請國家發明10余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順利完成博士畢業論文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支撐了2項科技鑒定成果。高校一企業一學生三方共贏,其根本原因就是校企合一,深度融合!
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通常是兩段式,即課程學習階段在高校進行,完成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學位論文培養階段在企業進行,參與企業科研項目,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階段,如果沒有產學研深度融合,博士生難以順利完成學位論文研究。困難主要是人、財、物三方面的保障問題,此問題對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尤為突出。博士生在企業進行課題研究,往往是單槍匹馬,企業的性質決定了難以給博士生配備助手,而很多論文的實驗研究是必須有幫手才能完成。比如,我們采用光學測試系統監測大型風電葉片極限載荷下的變形,需要十幾個助手才能完成,在企業往往一個助手都沒有,如果不是深度合作,此類實驗就無法完成。此外,材料學科開展研究通常需要購買大量的原材料,購買原材料的資金誰出,如果沒有明確,學生就不知所然,如果高校出,學生只能通過高校購買平臺進行購買,來回奔波,疲于奔命,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假設企業出資,如果需要層層審批和控制,以學生一己之力,難以協調。因此,校企聯合培養,深度合作,解決博士生資金和資金使用問題,是保證其論文課題順利開展的前提。
二、雙導師制是校企聯合培養成功的保障
校企聯合培養,采取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即由校方導師與企方導師組成導師組共同指導研究生。校方導師為主導師,企方導師為副導師。校企聯合培養課題論文階段在企業完成,這種雙導師制,很好地解決了導師隨時指導、監督和協調的難題,可以確保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順利完成論文研究。
兩導師的分工,有專家提出,選題確定后,由企方導師負責工作安排、現場學術指導、學位論文的初審;校方導師根據研究生論文題目及培養人才的需要,負責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定、學術指導、論文審閱與組織論文答辯等工作。校企雙方導師及時交流,共同解決在創新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學生每月按時向校企雙方導師匯報工作學習情況,雙方導師填寫《指導情況記錄表》,及時指導學生。這樣,既保證了研究生培養要求,又充分發揮企業優勢,加強科研實際訓練,提高研究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以親身經歷而言,兩導師的分工,筆者有不同的看法。企方導師的精力首先是以企業為主,負責企業的各種任務,目前令人尷尬的情況是:企方導師根本無暇顧及學生論文的指導,更別談負責工作安排、現場學術指導和學位論文的初審。因此,筆者認為,校方導師不僅要負責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定、學術指導、論文審閱與組織論文答辯等工作,還要負責工作安排。這肯定有人會問,如果這樣是不是就不需要企方導師了?答案是當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只是角色定位應該是負責人、財、物的協調,保證學生論文的順利開展。人、財、物的協調對于學生開展論文工作至關重要,而且對于企方導師來說,往往易如反掌。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具有高度的自覺性,每周或每月定期向校方導師匯報論文進展情況,完全可以做到積極主動,這樣校方導師綜合研究的學術和應用價值,與學生一起討論制定研究方案、工作安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高效可行。
雙導師制是一種很好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但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分工,才能保障校企聯合培養的成功,否則,就是紙上談兵,空談誤人。
三、完備的創新平臺是校企聯合培養可行的前提條件
有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基礎、雙導師制度的保障,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是否可行,還取決于一個重要條件一一完備的創新平臺。
國防科大與時代新材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行之有效,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時代新材擁有一個新材料檢測中心,該中心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研究所需的多數檢測設備和系統,即便是需要搭建平臺,該中心也能快速完成。筆者博士論文涉及的實驗和檢測,幾乎都是在該中心完成。假設時代新材沒有該檢測中心,即使是簡單的力學性能測試都需要在高校完成,那么學生必然疲于奔波,留給論文研究和項目開發的時間還會剩多少?因此,一個開展論文課題研究所需的創新平臺,對于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實在是太必要了!如果沒有,筆者建議不要輕易提校企聯合培養,高校和導師要慎之又慎,以免誤人子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雙導師制給予保障,企業擁有開展論文課題研究的創新平臺,才能實現高校一企業一研究生的共贏。
摘要:針對當前我國基本教育體制還并不十分完善,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仍處在一個積極研究和探索當中的現狀,分析了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及質量保障過程中中遇到的困難,提出了就師資隊伍、生源質量、教育手段、畢業論文四個方面具有實施意義的建議,以期完善和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內部保障機制和外部保障機制,實現高質量的研究生輸出。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專業實踐;教育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4-0080-02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中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5)中指出:2014年全國研究生有1847689人,接近185萬人,比2013年增加五萬多人,增長率為3.00%,在校研究生中,學術學位碩士生有929872人,占比為50.33%,專業學位碩士生有605141人,占比為33.17%。隨著研究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的經費投入也不斷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研究生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高校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保障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的因素是復雜的,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選拔、教育、管理、畢業等各個環節都影響到研究生的輸出質量。而這些環節能否做好由高校的管理體系、監督體系、教育體系、考核體系是否完善決定。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提高師資隊伍質量、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嚴控學生輸入輸出關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理解及發展現狀
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是以提高學生整體質量為目標,運用系統的方法,嚴格控制高校招生、教學、考核、論文答辯、就業反饋等各個環節,實現高質量研究生人才的輸出。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側重于對研究生“專業”上的質量保障,突出其在“專業”上保障的特殊性,致力于保障輸出的研究生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創新性。雖然我國各高校和研究生教育部門都積極的致力于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各改革工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研究生質量保障制度還并不十分完善。各高校需建立一套適合本校自身特色的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保障體系。目前國外的研究生教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保障體系,美國是世界上研究生教育體系最完整、最規范且具有多樣化和靈活性的國家。其與開放的教育教學模式、管理手段、評估制度密不可分。我國當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處在一個發展時期,找出我國高校在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方式、生源質量問題、管理體系制度、評估機制等方面與美國之間的差異和不足,將會對我國現有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模式起到良好的學習啟發個借鑒效果。
三、質量保障措施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綜合了內部保障機制和外部保障機制兩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就師資隊伍、生源質量、教育手段、畢業論文四個方面具有實施意義的建議。
1.師資隊伍。在研究生的培養中,研究生導師承擔著重要使命。專業學位研究生強調對研究生專業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導師的科研方向,學術能力,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態度都對研究生的培育有重要的影響。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w系中,師資隊伍的質量及導師的選擇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①確保導師質量。確保導師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確保研究生的質量。導師的學術能力、教學態度、道德品格等個人綜合素質都對研究生的培養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導師首先應該具備的條件是教學思想和教學品德上的職責。其次導師應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豐富的科研經驗,較高的科學范疇學術水平,關注專業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技術前沿。最后,導師要有符合自己學術特色和學術能力的專業方向供學生選擇,并在本學科的專業領域里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培養應用型研究生。②加強青年導師培養。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需要注重對青年導師的選拔,為導師團隊注入新興的推動力。青年老師在科研上具有更高的創新性和積極性,一方面為研究生教育隊伍引入新活力,同時也增加了青年導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上的動力。高校應創造機會組織和鼓勵青年導師到科研機構交流學習,提高導師在學術上的積極性,在科研上的創造性,促進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有新興的,有才干的,教學思維先進且高效的導師團隊。③強化導師績效考核和管理機制。落實動態管理。建立導師資格年度審核制,實行評聘分離、動態管理,有效促進競爭,做到有上有下、有進有出,從制度上破除導師資格終身制。增加研究生培養中雙導師制、校內外導師制或導師組制的普及實施。
2.生源質量。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優質人才的輸出,我國招生時缺乏靈活性,強調資格審查。因報名者多于計劃,錄取重視聯考成績,面試流于形式。專業學位研究生保障體系注重的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在入學質量關上,應改革現有的按考試成績擇優錄取機制,加大高校研究生自主招生的權限,優化招生計劃。
3.完善教育手段。①營造科研氛圍,強化學術要求。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是建設校園文化,高等學校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科建設中,應緊緊圍以繞培養學生科研創新實踐能力為根本而展開。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應為學生創造機會,積極舉辦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鼓勵研究生參加相關專業領域學術報告會,學習先進技術。②保證嚴謹的學風。建立良好的學風,無論是學習、科研還是畢業論文,都必須嚴格杜絕學術腐敗。教學管理機構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權限,加強校園學風建設,杜絕學術腐敗,對科研作假,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同時規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定期進行專業實踐匯報,導師對研究生進行新一輪的專業實踐重點內容規劃,為學生指明道路。③課程教學及考核上的改革。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提供學生選擇跨越本專業的學科領域。在教學方式上采用專題實踐,情景模擬、學生試講等方式;在教學工具上不斷更新先進的專業設備,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專業實踐保障。在考核方式上應著重考察研究生的專業能力,變卷面考試為實踐操作、課程設計、學術匯報等形式。
4.畢業論文。①重視選題、開題環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在培養環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開題環節是對研究生論文整體內容和方向的定位。論文選題應有明確的專業背景。論文課題確定以后,研究生需撰寫一份包含了課題的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涉及的技術和研究的意義的開題報告。高校組織開題環節的答辯工作,審查開題報告的人員必須含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對研究生的課題進行一個可行性、創新性、前沿性的評估,并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反饋給研究生。②加強中期檢查力度。為了掌握學生課題研究內容和進度,督促學生努力工作,使其能夠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學位論文,學生要定期就論文進展情況向導師做匯報,導師應督促學生論文撰寫進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定期檢查并簽字確認。學科指導小組制定中期檢查制度,學生匯報已完成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參加的科研學術情況,遇到的問題和后期的難點,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和問題的解決思路,小組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改進,確保培養質量。③豐富評閱和答辯制度。論文評閱環節和答辯環節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審查工作的最后環節。實行研究生上評審。對于網上評閱意見極差的畢業論文進行嚴格復查,若存在嚴重問題則延緩其論文答辯。在答辯環節,擔任評委的專家在相應專業領域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成就,答辯委員會主席由本校專家擔任。邀請若干相關領域的學生代表,加大群眾監督力度。最終專家評委通過匿名投票的方式表決,若全員通過,則該研究生畢業論文通過。
四、總結
當代高校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完善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應緊緊圍繞保障研究生專業實踐能力展開,做到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把好生源關,改革科學課程設置,嚴控論文階段管理,抓好學位論文質量。不斷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的培養計劃,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編研組.中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5)[R].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3).
1991年,我國召開納米科技發展戰略研討會,制定了發展戰略對策。十多年來,我國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我國納米材料領域的工作者們也以孜孜不倦的探索,推動著納米材料這門學科不斷地前進。這其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學者――劉飛博士。
科研,瞄準前沿
一位年僅三十幾歲的學者、一連串前沿成果,劉飛博士稱得起“年輕有為”。然而,與大多數年輕人不同,劉飛博士一心一意地埋首于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工作,不沾浮躁之風。在這條道路上,他潛心向前,以“學習”的態度行于斯、研于斯,在一維納米材料的制備、表征與物性研究的領域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首先,在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MPCVD)設備中,劉飛使用α―Fe2O3(0001)為基底,以N2和H2為反應氣源,首次制備出垂直于基底生長的Fe3O4納米金字塔陣列。這種新型Fm04納米材料的陣列很可能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密度信息存儲中有著潛在的應用,其結果發表在高水平學術雜志AdvMater上。
其次,在單溫管式爐設備中,劉飛使用熱蒸發冷凝沉積技術在較低的生長溫度(
與此同時,劉飛利用真空下高溫碳熱還原法,首次制備出了大面積垂直于si基底生長的單晶的Boron納米線和納米管。掃描電子顯微技術(SEM)研究表明所制備出的硼納米線的長度為5um,平均直徑為30nm。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TEM)和元素維度分布譜技術(ElementMapping)的研究結果都證明所獲得的硼納米材料具有完美的單晶四方結構,它們的生長方向為[001]。電子能量損失譜技術(EELS)研究結果也表明納米線中硼元素的同時使用開爾文探針技術(KelvlnProbe)首次測試出Boron納米材料的功函數為4.4eV。并利用改裝后的SEM系統中的在位物性測試技術對單根硼納米線的電導率和場發射特性進行了一系列系統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單根硼納米線的電導率為1-8×10-3(n?cm)-1,其開啟電場為5.1v/μm,閾值電場為115V/μm;在保持場發射電流為1.05μA的一小時穩定性測試中,單根硼納米線的電流波動性低于22%并且當電場強度提高到59~74V/μm,單根硼納米線的場發射電流密度更是達到了2X105-4×105A/cm2,這完全可以滿足場發射領域的需要。由于Boron一維納米材料具有高熔點(2300℃)、高電導率,并且具有獨特的“三芯鍵”結構以及優良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所以這種新型納米材料的發現以及進一步研究很有可能為納米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領域。相關科研成果分別發表在知名科學雜志AdvancedMaterla/sc和Uitramzcroscopy上,并由世界上著名的德國的“Nanowerk”網站和國內知名的“科學網”網站分別進行了“Spotlight”報導和專題報導。
除此以外,劉飛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實現了對不同形貌AIN納米結構(納米棒,納米錐和納米火山口)垂直陣列的可控生長。為了研究其納米結構場發射特性的影響因素,劉飛對比了不同形貌氮化鋁陣列的場發射特性。實驗結果表明,氮化鋁火山口陣列具有最好的場發射特性表現,其閾值電場為7.2V/μm,場發射電流的穩定性測試表明其電流波動小于4%。同時,所有三種氮化鋁納米結構陣列都具有和其他很多具有優良冷陰極納米材料相比擬的場發射特性,這表明其在未來的場發射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結果已發表在ChinesePhysicsB等雜志上。
未來,戰機握在手中
學習和實踐中,劉飛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科研方法和理念,解決了很多工程實際應用的問題,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并獲得一項國家專利。他是成功的,當然,成功之人自有成功之道。
1995年9月,劉飛邁入吉林大學的校門,考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四年的本科學習,劉飛以他的聰明和勤奮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認可,連續三年獲得“人民獎學金”,并于1999年獲“系優秀學生”稱號。同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卻并不滿足于自己當時的所學,或許是源于心底的那一份母校情結,劉飛選擇留在吉林大學進行碩士研究,在材料科學學院攻讀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碩士學習期間,劉飛在于文學教授的指導下進行了磁控濺射生長巨磁阻多層膜的研究工作,并于2002年7月完成碩士論文《Cu/Fe多層膜的表面、界面微結構研究》,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其論文獲得學校研究生論文比賽優勝獎,這位年輕的碩士研究生充分展露了他在科研領域的才華。
2002年9月,劉飛考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師從于高鴻鈞研究員,攻讀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2005年9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并于2004年獲得“所長優秀獎學金”、2006年獲得中國真空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學金。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捷徑,正因為艱難才去登攀,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年輕的劉飛博士沒有止步于一點點的成績,在科學之路上,他選擇一路向前。自2005年9月,劉飛博士在中山大學理工學院的顯示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工作以來,包括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期間,他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委――廣東省聯合基金重點基金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一項、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一項,并且參與了多項國家“973”和“863”項目,共發表了學術論文(SCI、EI和ISTP收錄)二十余篇。
自此,在外人看來,他的人生似乎已經進入康莊大道了,然而,“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國際上風起云涌的科技發展愈來愈強烈地吸引著他的目光,視線的開闊,令他在學術上有了大幅的前進。目前,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等4項國家和地方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在他的主持下緊鑼密鼓地展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