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時間:2023-07-13 16:29: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徑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龐大的網民數量決定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網絡生活具有自主性、虛擬性等特征,網民對信息的選擇是一種自主的選擇,因此,探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徑,對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功用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學生網絡生活的教育模式,這一模式具有其特殊的功用。
(一)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提升功用。一些高校在積極探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然而隨著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各種問題逐漸凸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要求圍繞大學生的網絡生活進行,關注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實際需求。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看,教育素材來源于大學生所熟悉的生活,讓大學生樂于主動參與其中,注意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延續性。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來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注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大學生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使大學生能夠客觀理性地對待網絡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促進其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長和個性成熟。因此,這一模式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具有顯著提升的功用。
(二)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具有即時引導功用。當今的大學校園里,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在為大學生打開一扇便利之門的同時,也產生了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一系列負面效應,引起人們對這一現象的高度重視,治理各種網絡問題的措施和方法應運而生。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融人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即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大學生網絡生活的指導。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全部內容都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各種形態呈現在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中,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這一模式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具有即時引導的功用。
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構成
構成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要素具體包括高校教師、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網絡媒體等。
1.高校教師。高校教師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參與者、引導者,這里主要包括學生輔導員、校園網站管理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計算機公共課教師以及學校行政人員等。高校教師在整個生活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離開了高校教師的活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無法構建。
2.大學生。大學生,這里主要指大學生網民,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高校教師進行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效果的體現者。離開了大學生,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不可能存在。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大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作用,不僅完成從知到行的轉化,而且反作用于高校教師和網絡虛擬環境。
3.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里主要是指高校教師利用網絡生活對大學生施加影響的內容。除包括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外,還包括網絡道德教育、網絡心理教育等內容。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僅以文字等常見的知識形態出現,而且以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形態,融入到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中。
4.網絡媒介。網絡媒介,這里指互聯網媒介。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網絡媒介是高校教師與大學生之間進行雙邊活動的主要中介,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與其他媒介不同,網絡媒介除具有一般媒介的載體作用外,還形成一種虛擬的生活環境,這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影響極大。
三、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構建
構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將其要素統一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即以高校教師為主導、以大學生為主體、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中心、以網絡為載體。
(一)以高校教師為主導。高校教師應成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啟發者,引領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否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教育目標就無法實現。因此,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要以高校教師為主導。以高校教師為主導,一是要調動高校教師的積極性。高校教師積極性的提高,是其主導作用得以發揮的動力。二是要提升高校教師的素質。高校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其主導作用得以發揮的前提。
(二)以大學生為主體。在網絡生活中,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空前的凸顯。構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以大學生為主體,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網絡生活的虛擬實踐體驗、情感融化和事理說服來點燃其內心的閃光點。以大學生為主體,一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雖然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基于虛擬網絡空問的教育活動,但教育對象仍是現實中的人。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從大學生思想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深入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科學確定教育目標;其次,依據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同時綜合考慮網絡生活環境、時間等其他因素,正確選擇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二是要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可使其通過自我修養而自我發展。
(三)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中心。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的教育模式。因此,構建這一模式,必須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中心。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中心,一是要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人到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中去。二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以網絡信息各種傳播形態出現。
(四)以網絡為載體。網絡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共同載體,它既承載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承載著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內容,構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必須要以網絡為載體。
以網絡為載體,一是要注意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首先,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其次,要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盡可能減少網絡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強化規范與引導,完善校園網絡建設。
【參考文獻】
[1]李伍峰.網絡時代的輿論宣傳工作[J].信息網絡安全,2006(3).
[2]胡鈺.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
[3]繆建.對高校實行實名制的幾點思考[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高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被淡化,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指導思想過于功利化,優先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教學方式過于僵硬,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充斥著空洞的說教,缺少耐心的疏導和啟發。這些問題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高。另外,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比較復雜,受到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且呈現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現象。因此,面對當前這一復雜問題,加強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探索,不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而且還能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奠定思想基礎。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雖屬于不同學科,但是教育目的存在交叉現象,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進而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另外,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密切,兩者相互促進。因此,高校教育過程中將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綜上所述,能夠清楚地看到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但是十分有必要,而且確實可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途徑探討
(1)教育觀念方面
高校教師教學活動實踐中應轉變觀念。首先,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重要意義;其次,理清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關系,即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反之,心理健康教育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高校教師應全面把握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態,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另外,教師還應能明確區分思想與心理問題,并對通過學生的外在表現進行綜合分析,進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時地輔導學生。
(2)教育內容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內容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應適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注重向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延伸。例如,可以將心理健康知識納入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吸收思想政治相關知識,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3)教育方式方面
(a)利用課堂教學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
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教師在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應有針對性地分析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知識討論中,使其養成正確、健康的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觀念;其次,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設有關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以此實現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結合。
(b)利用計算機網絡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
21世紀是信息社會,計算機網絡已經深入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應善于借助計算機技術,不斷探索兩者結合的新思路?;ヂ摼W具有很大的虛擬性、隱蔽性、平等性和自由性,學生在互聯網面前能夠比較自由、大膽的表達自己的郁悶、煩惱等,能夠自由地釋放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同時,互聯網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各種觀點交流的真實性大大提高,因此教師實際工作過程中應善于利用互聯網,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進而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與心理狀況,有的放矢的對學生提高教育指導或咨詢工作。例如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網站或QQ群等方式,在網上為學生提供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詢,打破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
總之,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結合,不但改善了傳統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增強了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與真實性,提高了教學活動效率。要求教師努力尋找計算機技術和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點,通過構建網絡教育體系實現兩者的結合。
(c)發揮校園文化的載體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
校園文化較為突出的優點在于其具有強大的載體功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應注重利用這一載體功能。因為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它不僅能緩解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中產生的壓力,還能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能夠養成較好的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素養,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此,高校教師應善于利用學校舉行的各類活動,舉行有關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詢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減輕學生思想與心理上的壓力,使學生盡早走出陰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進而塑造積極向上的完美人格。
三、結束語
關鍵詞: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理論性的說教,但是這種教育形式已經相對落后,所以發揮網絡優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基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為了一項重要議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媒體教育手段不斷涌現,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教學形式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不斷下降,而很多高校和教師基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所以基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增強實效性的相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主要是依賴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傳統載體,具有內容固定、語境晦澀、話語嚴肅、趣味性差等特點,而網絡則是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參與性等新時代特征,雖然網絡教育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但是與現實教育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也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1.思政政治教育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
由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要是依賴思想政治教材,所以理論性比較強、實踐性不足,致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顯著的理論性、政治性特征,這樣的教育內容顯然很難在網絡環境下得到有效開展,也很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接觸新事物、新思想的途徑非常便捷,所以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和個性化素質更容易受到網絡多元思潮的影響。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味堅持傳統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只會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加封閉,逐步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反感。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沒有實現有效互動
無論在何種教育環境下,高效的教育活動都需要進行多方互動,在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人際關系。但是長期以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要是教師進行單向性的知識灌輸,教師占據教育主體性地位,學生通常只會被動地聽講和學習,學生的話語權利容易被剝奪,從而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多方互動。而在網絡教育環境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獲取更多的話語主動權,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方式和互動形式也更加豐富。但是,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也容易讓學生偏離正確的學習軌跡,很多學生習慣于在網絡環境下玩游戲,涉獵新奇事物和思想,反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學習興趣和互動熱情。
3.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創新
基于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很多高校積極運用了網絡教育方式,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創新,一些學校的網絡教育方案缺乏足夠的適應性,很多學生反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仍舊枯燥、乏味,缺乏時代氣息和吸引力,所以迫切需要進行教育創新,融入更多的時代精神和流行元素,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限制,否則即便是借助網絡手段開展思政教育活動,也很難實現有效的突破和發展。
二、基于網絡開展思想政政治實效性教育的有效對策
1.融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網絡教學內容
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德育和價值觀念引導為目標的,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面向學生,宣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因此,高校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生活化教育,積極融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網絡教學內容。在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意識形態,所以教師在制訂網絡教育方案時,要善于調查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個性差異,積極制訂差異化的網絡教育內容,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針對性。一方面,高校教師要善于結合網絡的優勢功能和特征,搜集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將其與教材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進行有效結合,實現教育內容的優化、提煉和整理;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要重視傳統教育內容與網絡教育內容的融合、創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當中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2.構建適合多方互動的網絡對話機制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師是課堂的絕對權威,所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方對話機制并未有效建立,尤其是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時,單向灌輸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枯燥,學生在思想課堂學習中常常處于尷尬境地。而在網絡教育環境下,師生之間的對話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生的話語權在不斷增多,多方互動更具便利性,這為多方教學互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對話優勢,積極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話語氛圍,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充分尊重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的話語表達權利,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
3.加強網絡教學與育人手段的創新
為了適應網絡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要求、新挑穡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教師要積極引入最新的網絡教學手段,加強新媒體教學載體的運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積極運用最新的網絡溝通工具,在教學與溝通實踐中多應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型對話手段,借助互聯網思維來提升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對學生的網絡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監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加強熱點教育思維的運用,實現理論教育與社會時事熱點教育的有機結合。高校要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積極構建新的教育內容,并通過網絡手段進行共享,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鑒別力,豐富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體驗和對話體驗。
4.提高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
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與交流,需要雙方能夠更好地駕馭和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在網絡環境下增強教學與學習自覺意識、主動意識,提高師生對話效率,所以高校首先要為教師和學生創設良好的信息化素質教育氛圍,讓他們懂得如何在網絡環境中趨利避害。其次,由于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個性化差異比較大,所以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統一、單向的對話機制,要充分借助網絡技術手段,了解大學生的心理、思想、行為狀況等個性差異,然后制訂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體現對教育對象的充分尊重。最后,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對自身的信息化素質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及時彌補自身的信息化素質缺陷,這樣才能緊跟網絡教育的時代步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總之,在網絡環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會面臨很多的機遇與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與載體需要加強創新和轉變,積極搭建基于網絡的新的教育平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網絡教育載體、手段之間的整合,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來,凸顯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其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周 炯.論微時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3).
一、基于微博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分析
(一)互動范圍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微博互動模式后,其相應的互動范圍也進一步延伸,從實際課堂走向了虛擬課堂,并收獲了較好的效果。在開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后,高校教師可以通過虛擬微博平臺與學生暢所欲言的交流,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模式,經過不斷與學生交流,從中總結經驗來提高實踐工作。互動范圍從實踐課堂走向虛擬平臺,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互動內容
由于微博屬于網絡虛擬平臺,使用者可以充分的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變化,通過文字語言或者影音方式來抒發內心感受,釋放身心壓力,是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交流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與學生開展虛擬交流,可以從情感、社交、信息等方面進行互動,保證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涵蓋學生各方面需求,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學生排憂解難,幫助學生走出思想誤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
(三)互動功能
微博作為交流平臺,其互動功能是多種多樣,學生隨時可以通過微博來了解最近就業信息、心理動態疏導、學業知識等多方面內容,互動功能不僅能夠加深師生之間情感聯系,增強雙方之間信任感,也能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發展軌道,促進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方面能夠順利開展,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四)互動對象
通過微博師生之間不僅可以有效開展交流,還可以將學生家長、各高校納入交流范圍,從多方面進行交流,保證學生思想動態能夠實時被家長和教師所掌握,確保他們成長軌道健康向上。
二、基于微博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趨勢得到了顯著增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平臺的幫助下,已經從原有的課堂工作性質向實際生活化轉變,通過虛擬網絡平臺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秘性和嚴肅性蛻變,真正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更好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將社會上負面新聞降到最低,保證學生思想動態切實落到實處,并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實施多方位互動模式促進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交流方式可以通過建立多方模式,通過討論群組進行討論,在虛擬的網絡平臺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通過師生間友好交流來獲取實踐工作,并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真正將學生作為教育重心來開展。隨著經濟形式的快速發展,學生社會認知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必然會產生相應的思想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將會使學生發展方向偏離正確軌道,對社會以及人生產生悲觀消極的看法,影響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因此通過采取微博多方位互動模式,來引導學生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基于微博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措施
(一)將微博文化融入校園文化,重新構建校園文化格局
微博作為一種媒體平臺,引發的學習生活方式已經被廣泛接受和認可,并作為一種特定文化,在校園內廣泛傳播,學生在微博文化熏陶下不僅加深了自身文化,也促進了校園文化。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會消失一種文化,引進另一種文化,不管學生是否愿意,傳統的校園文化格局已經被微博文化所打破,進而成為新興文化方式。通過微博文化引入到校園格局中,互動模式將得以健康發展,構建格局也必然加快步伐。
(二)轉變教育理念,充分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服務模式
在信息爆炸的現代化社會,各個行業需要處理眾多的信息與數據。而大數據在各個行業的使用,能夠將眾多的信息進行快速的歸類整理,產生良好的信息處理效果。目前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著廣泛的使用,它能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但同時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從大數據帶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方面,做深入的研究探討。
二、大數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產生的影響
(1)網絡信息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科技、移動設備的迅速發展,普通大眾獲得信息更加方便與快捷。眾多媒體在網絡上對那些具有不良影響的信息與個人進行炒作,以達到獲得關注的目的。目前的在校大學生追求時尚潮流,對那些新事物新信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他們缺乏主觀的判斷力,不能夠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進行鑒別與挑選,所以面對各種信息時候會出現盲目選擇與接受的情況。如今的網絡信息時代,各種網絡信息的傳播更加開放、自由、多元與便捷,而各種不正確的價值觀與負面信息也對學生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為學生提供便捷搜索知識的渠道,也會將歐美發達國家各種腐敗信息輸送到學生的頭腦中。西方國家的“信息侵略”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使整個社會不良風氣盛行。
(2)大數據提供全新的政治教育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改革,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要的教學對象。對于高校大數據而言,大數據分為學生接受信息所產生的數據、教學過程中的相關數據,而對這些數據的處理需要將教與學整合起來。在教與學的數據分析過程中,是學生逐漸掌握學習規律與方法,掌握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將教學課件制作成視頻數據。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課件,使學生逐步掌握所要學習的思想政治內容。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接受,不應該通過枯燥的背誦與閱讀來完成;而要將抽象的思想政治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數據,學生通過數據采集工作能夠準確掌握那些非量化的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專業的素養,還要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最后還需要有準確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路徑
(1)提升信息素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綜合素質,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與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該對自身所負責工作范圍的信息實時更新,同時高校自身也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內容與管理水準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對信息的獲取接受能力、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的基本職業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主要工作范圍仍舊是: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其他信息的獲取接受能力、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只是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2)建立系統性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庫”
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庫”的建立,對搜集學生思想政治數據掌握學生思想政治,具有極大幫助。我們只有對學生的真實特點、價值觀傾向、心理健康現狀等進行科學分析探究,才能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思想政治教育數據收集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要建立大數據信息搜集與研究平臺,將圖書館、教務處、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結合起來,形成廣泛的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網絡;其次是將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進行聯合,通過開展網絡調查、專題活動等,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活動進行搜集與分析。以上兩種思想政治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完成學生思想政治內容的統計分析工作。
(3)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需要具有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參與。只有教師的政治信息素養不斷提升,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真正落到實處。目前政治教育教師不僅要具有專業的思想政治價值觀與教育觀,而且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將教學內容數據化。所以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備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在價值密度低的大數據庫中抽取有用信息,找到與學生學習數據的相關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思想政治,會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微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3 ― 0147 ― 02
一、微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微文化是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而逐漸興起的以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為代表的一種新興文化載體。作為一種新興起的社會現象,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內容簡潔明了。微文化內容簡潔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微”字上,比如微信朋友圈有字數限制,微視頻有分鐘數限制等。這種呈“碎片化”的信息形式更適合于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可以充分的利用起零碎的時間(如:排隊、等車,等等)來獲取信息。第二,信息共享便捷靈活。在微文化的世界中人與人的信息互動、交流、共享更快捷靈活。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及特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在黨和政府的正確指揮下,由高校具體負責,按照思想道德的發展規律。對高校學生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教育內容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教育內容豐富多樣,主要包括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多個方面。第二,教育途徑較多。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只是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社會實踐。還應該抓住主流文化、新興媒體等與時俱進的新途徑。發揮各種不同途徑的優勢,更好的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三)微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文化發展的一種新興形態,它以其獨特的方式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微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微文化作為文化發展的一個大背景,未免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觀點、方式、途徑等方面都產生影響,與之相對,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效果,也會對微文化的產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二、微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動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
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預先積累其所需資料,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座等各種形式,將自己搜索的信息以言傳身教的形式,來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以此來促進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改變。高校教師提前搜索整理的信息優勢便決定了其在授課地的過程中占有絕對的地位。與之相反,大學生由于信息量的匱乏只能被動的接受。高校教師的話語權優勢、信息量的優勢都代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而現時代處于微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大學生被大量的信息包圍,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教育者就不再具有信息占有上的優勢,這就動搖了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
(二)沖擊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大量信息使高校學生難以辨別,對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如今,微文化還只是一種非主流意識的文化,它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一方面,微文化具有健康、向上的一面,能夠豐富主流文化的內容;另一方面,微文化也具有背離主流文化的層面,對主流文化的傳播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甚至有些時候還會以其消極和頹廢的一面來與主流文化相抗衡。在我國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擔負著弘揚主旋律的任務,其內容一般包括:宣傳主流人物、傳播主流文化。微文化時代的到來,其多元性的傳播方式一般都是側重在“微”這一字眼上?!拔⒚瘛蓖际菬嶂杂谛∈录?,并且努力將其放大,這在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主流文化的地位,強化非主流的中心地位。這種不良的傾向,對整思想意識確立期的高校學生來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經意間就會使其形成主流文化“去中心化”的思想意識,嚴重者甚至會拒絕主流價值觀的教育,這就嚴重的沖擊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三)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管理難度
在微文化的時代下,信息的傳播的快速性以及不可控制性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微文化的迅速興起和廣泛傳播是以互聯網技術的充分發展為依托的。當今時代,互聯網以其驚人的速度進入了千家萬戶。與之相適應,作為互聯網的依賴者微文化的迅速流傳使得“微民”這一社會群體也迅速擴大。高校大學生無疑是這一新興的社會群體“微民”的主力軍。由于網絡信息紛繁復雜,良莠不齊,而且人人都可以通過無線終端消息。并且微文化以其“裂變傳播”(即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形式)的信息傳播形式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同時也激發了高校學生想要表達自己話語權的欲望。如果這快速傳播的信息是積極的,符合主流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就會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但傳播出來的信息是消極的,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是被有意虛造的,一旦在學生中廣泛傳播,就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傊诨ヂ摼W快速發展的微時代條件下如何改善信息源以及信息的“零控制”局面、如何監管信息的質量和傳播是值得{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長期思考的問題。
三、微文化時代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應對對策
(一)增強高校師生對微文化的認知
正所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認識到位了才能夠更好的指導我們的行動。同樣道理,對微文化只有我們徹底的在思想深處接受它并予以高度的重視,它才能夠為我們所用,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所用。要利用起這一新興媒介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必須提高各高校師生對微文化的認識,使其認識到我們已經進入微文化的時代,同時引起對微文化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視。據一項調查可知,很多高校都開通了官方微博,關注的大學生人數也不少,但是學生對此卻無太多的期待,這足以說明微文化已經進入了高校管理工作領域,但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高校教師還沒有充分的利用微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所以利用微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從思想上認知它,并重視其積極作用是關鍵。其次,對于微文化思想認知是第一步,思想認識上去了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即“微素質”。眾所周知,微文化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逐漸興起的,所以就要求高校師生具備一定的互聯網基礎知識,對社會的關注意識與參與精神以及學習態度與辨別能力。據一項調查可知,高校教師尤其是一些老教師會覺得上網、發微博微信是一件很復雜的事,對此望而卻步,退避三舍。這一態度是不利于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的。只有保持著一顆終生學習的態度,才能夠縮小與學生之間的代溝,借用網絡這一媒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優化微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除了思想上的認知之外還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選擇上的科學性。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理想與現實結合。當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在總體上符合了理想與現實相結合這一特點。但有時也會出現過多強調理想而忽略現實情況這一問題。例如,微文化時代是一個人人都想表達自己人人都愿意表達自己的時代,那么如果課堂上過多的強調社會、整體而忽略了大學生這一能動性的客觀存在就會導致大學生的參與感迅速降低,不利于學生工作的開展。毫無疑問,強調整體以及社會價值是正確的,但如果過分強調,忽視學生這一能動性的客體,就會與微文化強調個體獨立性這一影響相反。所以在微文化下,這種教育方式應當適當的做出調整,否則就會受到大學生的普遍排斥。
第二,傳統教育與新媒體教育相結合。傳統教育涵蓋了高校學生的專業課、基礎課、技能課等等,同時也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愛國主義的教育等內容。著眼現時代,我們都處于微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在這一氛圍中每個個體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同時是信息的接受者,那么如何發送以及如何傳播積極有益的信息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高校教育應該著力于在傳統教育之外適當開展新媒體素質的教育,引導學生逐漸具備能夠在網絡信息海樣中很快獲取有益信息,主動屏蔽虛假信息,同時又能輕松進行轉發和擴散。所以開設新媒體教育,有利于提高到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充分利用微文化中的新媒體、新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是依托互聯網尤其是個人便攜移動設備的普及發展起來的,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抓住這些新媒體的優勢并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會大大提高其實效性。
第一,發揮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已經普遍的存在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通過微博這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與學生的溝通,在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的同時又能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具有即時性?,F如今,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重視微博這種形式,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像力。
第二,借助微電影、微公益等新形式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了適應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微電影、微小說以其內容精煉、閱讀方便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是尤其是大學生的喜愛。一部短暫的微電影,雖然放映時間不長,但卻會帶來超出我們想象的思想震懾力。所以,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這種形式,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傳播正能量。這對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無疑幫助極大。
〔參 考 文 獻〕
〔1〕尹冬梅,等.學習輔導:高校學生工作的新內容〔J〕.思想理論教育,2006,(07).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隊伍建設
對于我們的大學生來說,對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相關研究表明: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除此之外,對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以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都具有非常深遠的戰略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對大學生實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保證。那么,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自身素質建設
正所謂:打鐵還要自身硬。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自身綜合素質不過硬,那么何談對我們的大學生實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呢?基于此種情況,高校首先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進行教育,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引導他們全心全意的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其次,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具體到這一點,高校主要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培訓等方式進行。通過這些方式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如此以來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才能夠更好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高校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進行社會實踐教育??梢越M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深入到社會、企業、部隊或其它兄弟學校的一線,去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出現的新情況,并根據這些新情況實施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這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均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管理制度建設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離不開相關的制度,事實上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不健全的。不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管理制度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是非常不利的?;诖朔N情況,我們首先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內部管理制度建設。比如,科學培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在培養和提拔干部人員的時候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一定的提拔標準,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晉升機制等。其次,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要想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我們必須要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比如,出國培訓,到外校培訓亦或是進行校本培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主要負責的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同時去參加相關的教育培訓。所以,必須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對何人何時具備何種資格才能參加培訓必須要制定一個嚴格的標準,以免給大家造成一種負面心理影響,不利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和諧與穩定。最后,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工作效率如何我們必須要建立健全一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績效考核制度,但是其中也不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對于這些存在的問題各高校必須要逐步健全,從而建立一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上述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整體建設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協調機制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主要呈現出一種動態發展的狀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人員組成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每年可能會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加入,也可能有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離職。這一切對于我們的高校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何能夠把握好這種動態的平衡,讓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始終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狀態,始終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整體水平是我們高校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認為,高校必須要建立一個協調機制。比如,有骨干教師由于考博等原因暫時離職,我們必須要盡快的從校內其它教師中選拔和培養相應數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補上,亦或是從其它學校引進一些骨干教師來彌補這一空缺。除此之外,高校每年還需要招聘一些較高學歷、較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不斷提升學校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始終處于高水平狀態。對于這一切高校都必須要建立一個具體的協調機制,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始終處于動態平衡和發展的狀態。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自身素質建設,相關管理制度建設以及協調機制建設。只要能夠有效做到上述三點,相信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要積極采取相關措施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作者簡介:
1.盧霖(1983.10-),女,遼寧大連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輔導員,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