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2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物理常見電功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解答電學圖像問題需要認真審題,理解題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破題。實踐表明,很多學生遇到電學圖像問題,一時難以找到突破口。針對這一現象,筆者結合自身授課經驗,對初中物理常見的電學圖像問題進行分門別類,展示相關習題的解題過程,這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啟發,避免其在以后的解題中走彎路。
一、U-I圖像問題例講
相對來說,U-I圖像是初中物理電學圖像中較為容易的一類圖像。該類圖像中縱、橫坐標分別表示電壓、電流值。由R=U/I可知,圖線的傾角越大,對應的電阻值就越大。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U-I圖像問題的解題思路,教師應注重與學生一起回顧歐姆定律,使學生牢固掌握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能夠熟練地運用公式求解未知參數。如圖1所示,1、2分別表示電阻R1、R2的U-I圖像,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習題結合U-I圖像,考查學生對電阻串聯與并聯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因此,解答該題需要學生充分挖掘圖像中的隱含條件,并注重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1]。其中,構建歐姆定律與圖線的聯系是解題的關鍵。另外,學生還需要明白兩電阻并聯后的阻值與任意電阻值的大小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推導。圖1表示的是U-I圖像,由R=U/I可知,當電流大小相等時,電壓高的對應大電阻,則R1>R2。兩電阻串聯后的阻值會大于任意電阻,并聯后會小于任意電阻,所以在同一電壓下,電阻串聯對應的電流最小,對應區域Ⅲ,并聯對應的電流最大,對應區域Ⅰ。綜上分析,C項正確。
二、I-R圖像問題例講
I-R圖像在初中物理中較為常見。分析該圖像類問題仍需運用歐姆定律,由U=IR可知,圖像中I值與R值的乘積表示的是某電學元件兩端的電壓。認識到這一點后,學生還需要掌握電路圖分析知識,搞清楚要研究的電學元件與其他電學元件以及整個電路圖之間的關系,尤其明確電路圖中電壓表、電流表測量的是哪一個電學元件的電壓、電流。例如,使用圖2(a)中的電路進行實驗,其中電源電壓恒為4.5V,更換5個定值電阻Rx,得到I-Rx的圖像,如圖2(b)所示,則()。A.實驗研究的是電流與電壓的關系B.實驗中電壓表的示數2V保持不變C.滑動變阻器的變化范圍為4~20ΩD.將Rx從5Ω換成10Ω后,應左移滑片P圖2(b)表示的是I-Rx的圖像,因此,實驗研究的是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分別取圖2(b)中的點(5,0.5)、點(25,0.1),可知其乘積為2.5V保持不變。電壓表測量的是Rx兩端的電壓,保持2.5V不變,電源電壓恒為4.5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4.5V-2.5V=2V。電流表測量的是干路電流,因此,電流最大、最小分別對應滑動變阻器的最小、最大阻值,最小阻值為2V/0.5A=4Ω,最大阻值為2V/0.1A=10Ω。將Rx從5Ω換成10Ω后,分得的電壓增大,因此,要想保持電壓不變,應將滑片右移。綜上分析,C項正確。
三、I-U圖像問題例講
I-U圖像與U-I圖像不同,其縱軸表示電流值,橫軸表示電壓值。由R=U/I可知,1/R=I/U,因此圖線的傾角越大,對應的R的阻值越小,這一點應和U-I圖像區分開。另外,為使學生掌握該類問題的分析思路,遇到相關問題能夠迅速破題,教師應在講解相關例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總結,使其認識到解答該類問題需要結合電路圖,靈活運用上述結論。如圖3(a)所示,保持電路的電壓不變,在將開關S閉合,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從右端滑到左端的過程中,R1、R2的I-U關系圖像如圖3(b)所示,則()該問題涉及的電路圖較為復雜,分析時應明確電表的作用,抓住變與不變的量,而后結合圖像進行分析。為提高學生的聽課滿意度,教師可圍繞相關問題與學生互動,指引其盡快找到解題思路[2]。電壓表V1、V2分別測量R1、R2兩端電壓,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滑動變阻器滑片P從右向左滑動的過程中,電路中的電阻變小,電流變大,V1的示數變大,V2的示數變小,因此,A、B分別表示的是R2、R1的I-U關系圖像。兩電壓表示數之和與電源電壓相等,當R1的電壓為4V時,由圖線A可知,此時R2的電壓為14V,則電源電壓為18V。R1的大小不變,在圖線B中取點(4,0.2),則其阻值大小為4V/0.2A=20Ω。R2的電流最小時,阻值達到最大,由圖線A可知,其最小電流為0.2A,此時的電壓為14V,則阻值為14V/0.2A=70Ω。綜上分析,B項正確。
四、P-R圖像問題例講
初中物理學習中有時會遇到P-R圖像。初中階段有關電功率的計算公式有P=UI,P=I2R,解答P-R圖像問題需要搞清楚兩個計算公式的區別以及適用的物理情境。其中,前者適用范圍較廣,而后者主要用于求解純電阻的電功率。不僅如此,解題時還需要將其和歐姆定律聯系起來,結合圖像中給出的特殊點加以突破。如圖4(a)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為20Ω。閉合開關后,滑動變阻器的功率與其接入電路電阻的P-R圖像如圖4(b)所示,則R1和圖中P0的值分別為()。電路中的電阻為純電阻,P=I2R,取圖線的最高點,可知0.9W=I2×10Ω,則I=0.3A,此時其兩端的電壓U=IR=0.3A×10Ω=3V,而電源電壓恒為6V,則此時R1上的電壓為3V,R1的阻值為3V/0.3A=10Ω。當R2的阻值為5Ω時,對應的電流為6V/(10Ω+5Ω)=0.4A,則對應的功率P=0.4A×0.4A×5Ω=0.8W。綜上分析,B項正確。
五、P-U圖像問題例講
在解答初中物理有關P-U圖像問題時,學生應認真分析給出的電路圖,搞清楚各電器元件之間的串并聯關系,充分利用圖像中給出的參數,靈活運用歐姆定律相關知識,求解未知參數。如圖5(a)所示,電路圖中的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將開關閉合后,將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從b端向a端滑動,R2消耗的電功率和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5(b)所示,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圖5(b)表明,當R2兩端電壓分別為2V、5V時對應的電功率為0.8W、0.5W,由I=P/U可知,對應的電流分別為0.4A、0.1A。圖5(a)表明,兩個電阻是串聯關系,則電源電壓U=IR1+UR2,U=0.4A×R1+2V,U=0.1A×R1+5V,解得U=6V,R1=10Ω。R2最大阻值對應滑片在a端,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1A,電壓為5V,則R1=5V/0.1A=50Ω。當滑片在b端時,電路中的電流達到最大為6V/10Ω=0.6A,因此,電流表的變化范圍為0.1~0.6A。由P=UI可知,要想電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則對應電路中的電流應最大,此時P=6V×0.6A=3.6W。綜上分析,D項說法錯誤。
六、?U-?I圖像問題例講
?U-?I圖像在初中物理中不常見。該類問題難度較大,不僅需要掌握相關電路圖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充分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搞清楚參數變化的內在聯系。在如圖6(a)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12V始終不變,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電表示數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中,V1、V2兩電壓表示數變化量?U和電流表示數變化量?I之間的關系如圖6(b)中的①②直線,則()。A.R0=10Ω,R2=20ΩB.電流表從0.1A增大到0.2A時,R0電功率變為0.6WC.電流表為0.1A,R1消耗的電功率為0.9WD.向右滑動P時,兩電壓表示數均增大由電路圖6(a)可知,V1測量的是R2、R1的電壓之和,V2測量的是R2兩端電壓,電源電壓保持不變,所以?U2=?IR2,R0兩端電壓的變化量?U0=?U1=?IR0。由圖6(b)可知,取?I=0.1A時,?U1=2V,?U2=1V,則R0=?U1/?I=2V/0.1A=20Ω,R2=?U2/?I=1V/0.1A=10Ω;電流表示數從0.1A增大到0.2A時,由電功率計算公式可知,R0電功率變化為(I22-I12)R0=0.03×20=0.6W;電流表測量的是干路電流,當其電流為0.1A時,則電路中的總電阻R=12V/0.1A=120Ω,所以R1對應的阻值為R-R0-R1=120Ω-20Ω-10Ω=90Ω,R1消耗的電功率為0.1A×0.1A×90Ω=0.9W。向右滑動P時,電路中的電阻增大,電流減小,R0分壓減小。因此,V1示數增大,V2示數減小。綜上分析,B、C兩項正確。結語電學圖像在初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相關問題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一定要求。為使學生更好地突破該類問題,教師應為學生深入講解相關知識,幫助其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并做好例題的優選與精講,使學生掌握不同電學圖像的突破思路,促進其解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德文.初中物理電學常見題型例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2):84-85.
1879年,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發明白熾燈,開創了家庭用電時代.現代家庭中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家用電器.它讓人類在黑夜中擁有光明,在寒冬中擁有溫暖,在炎夏中擁有清涼……家用電器使人們從繁重、瑣碎、費時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為人類創造了更為舒適優美、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條件,已成為現代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家用電器的范圍,各國不盡相同,世界上尚未形成統一的家用電器分類法,但就我們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識而言,按照人類使用能量的形式,可以把生活中常用的家用電器分為兩大類:
第一大類是全熱類,這類用電器工作時是把電能轉化為內能,它們都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的.其中有一類是電熱器,人們利用的是它把電能轉化成的內能,如生活中人們常用的加熱設備:電飯鍋、電熱水器、電水壺、電烤箱、電熱毯、電熨斗、電烙鐵等;另一類是照明電器,人們利用的是它獲得的內能(它工作時是先把消耗的電能轉化為內能,然后又把獲得內能中的一部分轉化為光能),如人們常用的照明電器:小燈泡、白熾燈,但它們的電能轉化為光能的效率比較低,一般只有10℅;為了高效、節能和環保,人們又發明了節能燈、“LED”燈等新型照明燈具.
第二大類是非全電熱類,這類用電器人們有的是利用它工作時把電能轉化成的機械能.它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工作的,即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如人們常用的電風扇、吸塵器、抽油煙機、機械式洗衣機等;有的是利用它工作時把電能轉化成的內能和機械能,如我們常見的電吹風、家用豆漿機、烘手器等.
下面就以近兩年來全國部分省市在中考試題中出現的以電器為背景的試題,舉例加以說明.
例1 一個額定電壓為12V的小型電動機正常工作時,測得通過電動機的電流是0.5A,工作10min,電流做功為
J,在這10min內該電動機線圈產生的熱量是360J,則電動機線圈的電阻是
Ω.
解析 利用W=UIt計算出電流做功為3600J,再利用公式Q=I 2Rt可求出電動機線圈的電阻是2.4Ω.
說明 因為電動機消耗的電能并不是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是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所以求電動機線圈的電阻R只能用公式Q=I 2Rt來求,而不能用其他公式計算.
例2 下列各用電器均標有“220V 60W”字樣,它們正常工作相同的時間,發熱最多的用電器是(?。?
A.電視機
B.電風扇
C.電熱毯
D.電燈
解析 題目中的四個用電器在正常工作時,電功率相同,通電時間也相同,它們消耗的電能相等,但只有電熱毯是把消耗的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其余三個用電器的電能并不是全部轉化為內能,所以,電熱毯發熱最多,應選C.
例3 如圖1所示,是電飯鍋內部電路的簡圖,它有“高溫燒煮”和“保溫”兩擋,由溫控開關S自動控制.做飯時,先按下S溫控開關按鈕,當達到設定溫度(飯已煮熟)時,按鈕會自動彈起.圖1中,甲為電飯鍋的實物,乙為它內部電路簡圖,銘牌如圖丙所示,請你解答以下問題:
(1)當溫控開關S閉合后,電飯鍋處于“高溫燒煮”擋還是“保溫”擋?
(2)R1的阻值.
(3)保溫時R1的實際功率.
解析 (1)電飯鍋處于高溫還是低溫檔,取決于它的電功率.電功率大時,它就是高溫燒煮,電功率小時,它就處于保溫狀態;家用電器是用在家庭電路中的,而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V,在初中階段,為了使問題簡化,如果沒有特別的說明,我們都認為它是個定值,根據電功率的P=■公式可知,在電壓不變時,電路中電阻小,電功率就大,電路中電阻大,電功率就??;當溫控開關S閉合時,R2被短路,電路中只有R1(電路如圖2所示),此時電飯鍋的功率大;當溫控開關斷開時,電阻R1和R2串聯(電路如圖3所示),電路中的總電阻是R1+R2,此時電飯鍋的功率?。凰詼乜亻_關閉合時,電飯鍋處于“高溫燒煮擋”.
(2)根據銘牌上高溫燒煮功率是880W,而此時電路中只有R1,把數值代入公式P=■,880W=■,所以,R1=55Ω.
(3)電飯鍋處于保溫時,保溫開關斷開,電路為R1和R2串聯,有
P總=UI,44W=220V×I,I=0.2A.
所以R1的實際功率
P實=I 2R1=(0.2A)2×55Ω=2.2W.
說明 電飯鍋處于高溫擋,是指它相同時間內放出熱量多,而電飯鍋工作又是把電能轉化為內能的用電器,所以電飯鍋處于高溫擋時,相同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即它的電功率大;家用電器是在家庭電路中使用的,我們為了使問題簡化,如果沒有特別說明,一般情況下,都認為家庭電路中用電器工作電壓都為220V,所以無論電飯鍋是高溫擋還是低溫擋,它兩端的電壓是不變的,是一個220V的定值.把I=■代入P=UI可得P=■,這個公式及它的兩個變形公式R=■和U=■,用它們來解決家庭電路中有關問題時,常常比較方便.
例4 如圖4為某電熱水器的電路圖,R1為發熱板,當熱水器處于加熱狀態時,水迅速被加熱;達到預定溫度后,S自動切換到另一擋,處于保溫狀態.
(1)說明S分別接a、b時,熱水器對應的工作狀態.
(2)若熱水器加熱時的功率為550W,保溫時發熱板的功率為88W,求電阻R2.
我們知道,電功率的計算公式有四種形式:①定義式:P=W/t。②普適式:P=UI,由歐姆定律導出的。③式P=I2R。④式P=U2/R。由于公式多,學生在解題時就特別茫然,不知道選哪一個。實際上方法很簡單,解決電功率問題的基本方法是一定要讀準題中的已知量,最基本的方法是已知什么用什么。
一、公式基本用法
初中階段對于電動機的電路只能用P=W/t或P=UI,一般情況下,根據題中的條件多用P=UI。除了電動機的電路,電功率的四個公式可以通用。那么如何恰當選擇公式呢?
(1)定義式:P=W/t。已知P、W、t中的任意兩個物理量,求第三個物理量。這樣就有了另外兩個公式W=Pt和t=W/p。使用這三個公式時應注意公式中單位的對應關系。一般有兩種對應關系:①電功的單位千瓦時,功率的單位千瓦,時間的單位小時,這三個單位是對應的。②電功的單位焦耳、功率的單位瓦特、時間的單位秒,這三個單位是對應的。如果不是以上兩種對應關系,則應注意單位的互化。
例題:近日閩江兩岸燈光夜景改造工程完工,江濱夜景更加美麗,又節能環保。其中尤溪洲大橋換上了約3000盞新型LED燈,燈的功率由原來的28W變成了13W。若這些夜景燈每天工作3h,則一個月(按30天計算)節省的電能( )kW?h,節省下的電能可使額定功率為1000W的電熱水壺正常工作( )h。答案:4.05×103,4.05×103。
(2)普適式:P=UI。一般有兩種用法:①已知U、I求P。②已知P額、U額,求I額,I額=P額/U額 。注意題中有正常發光或正常工作這樣的關鍵字,或者由題中條件能準確判斷出用電器是正常工作的,這種情況一般用這個公式。
例題:一個“12V、6W”的小燈泡,如果接在36V電源上,為使其正常發光,需串聯一個( )Ω的電阻,該電阻消耗的功率是( )W。
答案:①必須串聯一個48Ω的電阻。②電阻消耗的功率為12W。
(3)P=I2R一般有三種用法:①已知I,R求P。②已知P,R求I。③兩個電阻(或兩燈)串聯比較實際功率P1∶P2 = R1∶R2。
(4)P=U2/R一般有三種用法:①已知U、R、P中的兩個,求另一個。公式的具體形式分別是:P=U2/R、R= U額2/P額、U2 =PR。②并聯P1∶P2 = R2∶R1。③同一個用電器P實∶P額 =U2實∶U2額。
若是兩用電器并聯求功率,一般用P=U2/R較方便。若是兩者串聯求其中一個用電器的功率,一般用P=I2R較方便。
下面是公式用法綜合舉例。例題:甲乙兩只普通照明燈泡的銘牌標有“220V、25W”和“220V、100W”,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燈的實際功率一定是25W。B.乙燈接在110V的電路中,它的實際功率為50W。C.兩燈均正常發光時,甲燈燈絲電阻大。D.兩燈均正常發光時,乙燈消耗的電能多。答案為C。
二、解決電功率綜合問題的基本步驟
①明確電路的連接關系,哪個元件與哪個元件串聯或并聯,哪個元件被短路,哪個用電器是正常工作的,并在解題時寫出。②弄清引起電路連接關系變化的原因是開關的斷開、閉合,還是滑動變阻器滑動引起變化。③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測的是哪部分電路的電壓和電流。④利用串、并聯的特點列式,抓住電路中的不變量(如電源電壓不變或電阻不變)求解。
三、學會總結解題規律及技巧
(1)運用電能表銘牌求電功率的題基本解題思路如下:先用W=n/N求出消耗的電能,再用P=W/t求P。如果需求U實,可借助用電器銘牌求電阻R= U額2/P額,再用U2 =PR求U實。
例題:如圖所示(圖略)是某型號電熱水壺銘牌,壺中裝有1.8L溫度為20℃的水,求:①將水燒開,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②若在電熱水壺工作時,標有“3000r/kW?h”的電能表在1min內轉了50轉,電路的實際電壓是多少?③不計熱損失,此時燒開一壺水大約需要多少時間?答案:①6.048×105J,②200V,③604.8s。
(2)家庭電路中電飯煲、熱水器、電褥子等用電器高溫檔、低溫檔一般用P=U2/R確定。例題:一臺電烤箱的銘牌如下:額定電壓:220V;額定功率:高溫檔 1100W、低溫檔440W;電源頻率:50Hz. 其內部簡化電路如圖所示(圖略),R1和R2均為電熱絲。求:①電烤箱在高溫檔正常工作15min所消耗的電能;②電烤箱在低溫檔正常工作時,R2的阻值是多少?答案:①9.9×105J。②66Ω。
初中生接觸物理學科時間不長,對許多物理現象和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而教材上對這些知識介紹的理論性和系統性都很強,所以學生不好理解和掌握。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家庭、學校、社會條件的制約,見識淺,知識少,理解起來更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多年的農村物理的教學中,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做了一些實驗,通過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現象和概念,效果比較好。
我的具體做法是:
實驗一: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時本文由收集整理,我們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可以使物體產生形變。對課本上舉的例子,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如果力作用在硬度比較大的物體上,還能使物體產生形變嗎?這個結論具有普遍性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做的:取一個裝滿紅色水的玻璃瓶子,在瓶塞上插一細管子,在管外與水面等高處栓一細線做記號,然后用力壓瓶子,明顯看到細管子里的水上升,這個效果明顯,學生記憶深刻,對力的作用效果也就理解了。
實驗二:浮力是浸在液體里的物體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的壓力差產生的。那么,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就一定會受到液體的浮力嗎?我們來做如下實驗:取一個塑料礦泉水瓶子,把底和蓋子去掉,倒置后,往里面放上一個乒乓球,再往里倒水,發現乒乓球并不浮起來,如用蓋子或手把瓶口一堵,乒乓球就立即浮起來了。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就明白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要受到浮力,在它的底部也必須有液體。如果事先用膠把一個木塊粘在燒杯底部,然后往燒杯里倒入水,木塊就不受浮力,自然不會浮起來,這樣學生就能深刻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了。
第一、有效鞏固書本知識.
課程設置中,初中物理的課程是每周三節課.這三節課的教學是非常緊湊的.如何才能即鞏固書本知識,又不霸占學生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呢?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每周花四十分鐘時間進行物理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一定程度可以鞏固學生對相應內容的學習.比如以蘇科版為例,一周三節課可以完成《歐姆定律》的學習,其中包括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得出歐姆定律,歐姆定律公式的簡單應用,應用伏安法測定值電阻,對這些內容的掌握學生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還有很多學生應用不熟練,知識中還存在一定的疑惑點.比如學生對探究電流和電壓、電阻關系實驗過程中,電路故障的分析還存在問題.再比如學生用伏安法測電阻時,對小燈泡電阻的測量還沒進行,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再把學生帶進實驗室,讓學生再次進行實驗,并嘗試實驗中常見的電路故障等.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的鞏固學生的原有知識,并結合實驗活動解決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疑惑點.
第二、適當拓展書本知識.
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初中階段的學生之間已經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僅僅是知識基礎上面的差異,還有思維習慣、學習習慣、思維方向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一部分學生不能滿足于課堂活動帶給他們的知識量和技能難度.這時,必須幫助一部分學生拓展適當的內容,這些內容應該源于教材,而又適當的高于教材.不僅可以滿足讓學生對原有知識得到進一步深化,還能幫助學生拓展學生思維深度和敏捷度.比如,學生學完蒸發快慢受溫度高低、蒸發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的影響以后,可以進一步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你覺得還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的拋出,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思考的興趣.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這個環節作為學生的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研究和實驗,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收集自己生活中的經驗,結合學生對蒸發的理解,思考并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其他影響因素.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學生的提升的過程.學生課后的探究過程更是學生對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能力提升的過程.
第三、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社會城市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活動范圍,限制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教師如何能充分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適當的布置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取代紙筆作業的單調性、重復性,另一方面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從學生的參與度和完成質量上提升了學生的課余活動的價值.就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可以開發很多這樣的活動,比如學習杠桿平衡條件好以后,可以請學生的回去研究桿秤的工作原理,如桿秤精確度的影響因素,桿秤的測量范圍的確定,等等.大部分城市學生的家里并沒有桿秤,也可以布置學生制作一把桿秤,比一比學生制作的桿秤哪個更精確,更實用.這樣的學生課余生活中充滿物理活動,物理活動中充滿了物理知識,不僅提升了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程度,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第四、充分提升應用能力.
從物理走向社會,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物理的學習,對他們的生活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能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這時教師布置的實踐活動就要更具有實用價值,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技能.教學過程中,物理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不僅為了更好服務于學生的考試,還為了服務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就初中物理教學環節而言,這些應用技能是比較豐富的,關鍵有待于教師的積極開發和研究.比如電學部分,在確保學生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有很多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學習電功率的過程中,在學生知道P=W/t以后,要讓學生試著利用家中的電能表測量出某一用電器的實際功率.這個測量的過程,不僅是對電能表測電能知識的鞏固和提升,也是對電功率知識的實踐.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再次鞏固了對計時工具的使用,并通過計算得出某些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在多次測量時會發現,測量出的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都有較大的差距,對這些差距的分析,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學生會發現電能測量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并想辦法減小誤差,而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也很難達到實際理想中的220 V,在學生的分析過程中,學生也會發現輸電線中會損損耗一部分電能.
論文摘要:本文中概述了探究性教學的意義與現狀,總結了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主要實現方法,并且針對不同的方法給出了例證。此外,文章從實際工作的角度為物理教師的具體引導過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絕大多數的初中學生都反映過初中物理始終是初中階段最為難學的一門課目,具體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很多學生都指出,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大桎梏就是傳統的教學方法,當前的初中教育環境中,很多教師仍舊熱衷于單方面的向學生們灌輸現有的結論性知識,而在教學工作中忽略了引導環節,缺乏對自然現象的探究與思考,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傳授,忽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見的情況是教師為中心,教師陳述,學生接受,學生們機械的憶定理、概念、甚至記憶實驗的操作步驟與結論。由于初中物理的教學現狀,新一輪教改過程中,“探究”這一命題就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探究性學習具體是指一種革新性的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與傳統的物理教學的本質區別在于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單純傳授結論性知識,而是極可能為學生們提供豐富多彩的研究與創新的環境,探究性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去質疑、調查、探究與思考。
1探究性教學的實現方法
1.1合理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12~15歲這一年齡段的初中學生而言,強制性記憶并不是合理的教學方法。成功的教育應該是著力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古人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們的強烈求知欲,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真理源于思考,思考始于發現,發現則是與情境關聯的。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情境帶來的幫助,同過合理的教學手段,用課本插圖、幻燈片、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片段等等素材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現象中包含的物理學,以及物理學和諧的本質,并且培養學生們探究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具體的設置一些教學情境,例如:結合學生們的課余生活與實際社會生產,來介紹的一些自然、生活中與課堂教學課題有關的新穎、奇異的現象,通過小故事、俗語諺語、黑板掛圖、歇后語、錄音錄像、演示實驗等方法來生動形象地再現教學內容所針對的物理現象。任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觀察某一現象,并且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問題,進而提出對現象的認識與疑惑,分析現象與待學習的課題之間的關系,令學生們產生非常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探究動機,自發的尋求問題的答案。簡單舉例,在學習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課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就可以通過設置情境加強學生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演示一段視頻:一位氣功大師平躺在地面,在身上壓上一塊大石頭。教師可以提問:氣功大師身上承受的壓力又多大?然后,氣功大師的助手用大鐵錘用力打擊石板,這時大師身上受到的壓力將會如何變化?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大師會不會受傷?最后讓學生看到石板碎裂而氣功大師仍然安然無恙。視頻中的情境雖然符合現實情況,但是和學生原有的物理知識儲備存在沖突:身上放著一塊大石,并且被用力擊打大師怎么不會受傷?合理的情境強化了學生們解“奇”的積極性,讓學生興趣倍增。 轉貼于
1.2合理進行引導,增強師生互動
探究性教學要以問題作為導向,學生在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獲取,學生們逐漸回到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起引導的作用。學生們的興趣要與自然現象關聯,提問的方式是引導學生思考的有效手段。設置問體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一個問題有不同問法,更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的任務是將問題與教學內容進行關聯;保證問題集中、明確、有啟發性、有層次,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問題難易要適中,讓學生感覺“跳起來能摘到果子”。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測小燈泡電功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用哪些儀器進行測量?如何連接電路?路端電壓、路中電流有什么要求?如何控制電路通斷?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怎樣?要使3.8V的小燈泡發光,要用幾節干電池?如何使用可變電阻?經過思考與討論,學生們逐步設計電路,而這種方式引導的記憶效果是比較好的。
2物理教師的具體引導過程
教師應以問題做紐帶,恰當的指導學生從直觀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后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將其解決。合理引導學生們回憶問題的相關現象,將已有知識儲備和探究的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對有關因素、無關因素加以區分,對問題提出合理的猜想與假設。通過具體討論,選擇最佳的實驗方案,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準確收集實驗數據,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通過不同的實驗現象獲取大量數據,進而對有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概括,最終得出實驗結論,驗證自己之前提出的假設與猜想??茖W的探究過程包括“發現問題,假設與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操作,收集數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總結”這七個要素。探究性教學的過程是通過針對性的操作體現出來的,探究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形式由探究內容確定,根據內容的不同,采用適宜的探究方式,具體的操作過程則可以包含多個乃至全部要素。例如: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技能的學習,可采用教師提供有關知識和背景材料或指導閱讀課文---討論與操作---得出結論---應用反思的探究方式。
結語
探究性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們在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與障礙是,能夠合理假設,從實踐工作中分析獲取正確答案。將探究性學習融入到日常物理教學工作中,可以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掌握物理學中的概念與規律,并加以合理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從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僅習得了物理知識,訓練了基本技能,同時還能通過探究性學習來提升科學素養,強化創新意識。因此,為了推進初中物理的教學改革,探究性學習的轉變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一、測量型實驗
(一)直接測量型
考查內容主要有:1.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溫度計讀數時視線的要求,刻度尺的記錄結果,天平的調節,不同測量工具共同使用時的要求等。2.測量工具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條件。這類試題主要都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其中制作原理決定了使用的要求和適用的范圍。例如: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是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從這個原理可以看出,彈簧的示數表示的是彈簧受到的拉力,從而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物體受到的拉力。而要想測出重力或滑動摩擦力還要根據二力平衡。這樣就能夠理解測量滑動摩擦力時,為什么物體要水平放置,拉力方向要水平,物體要做勻速直線運動的要求??梢娎斫鉁y量工具的制作原理對理解物理實驗有重要影響。
直接測量型實驗主要針對一些常用物理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讀數方法等,而這些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已逐步滲入,常用物理測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平時有目的的多練習,解題時認真細心即可。
(二)間接測量型
1.用刻度尺、秒表測平均速度。2.用天平、量筒測物質密度。3.用刻度尺、彈簧測力計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4.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5.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功率。這五個實驗都涉及諸多的物理測量工具的使用,同時也具有相應的實驗原理:⑴物體通過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測量實驗原理是v=s/t;(2)測物質密度的實驗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3)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原理主要是η=W有/W總、W=F?S及二力平衡;(4)測電阻的實驗原理是歐姆定律I=U/R的推導式R=U/I;(5)測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的原理有兩種:伏安法的實驗原理即為P=U?I,電能表、秒表測電功率實驗的原理即為P=W/t。
二、演示型實驗
這類實驗主要有氣體液化實驗、真空鈴實驗、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液體對容器壁和底的壓強實驗、覆杯實驗、浮力產生的原因實驗、單擺和滾擺實驗、擴散現象、分子引力實驗、電磁感應等等??疾閮热葜饕校?.根據實驗裝置的圖文信息,說明研究什么;2.通過觀察現象并根據實驗現象或數據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三、探究型實驗
探究型實驗根據目的又可分為兩類:
1.建立概念的實驗。此類實驗有: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不同種物質吸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水果電池電壓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長是否有關、機械效率的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等。
2.通過一些實驗現象,探索并總結物理規律。包括探究固體的熔化過程、探究水的沸騰、探究碘的升華和凝華過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電流與電壓及電阻的關系。
掌握好這類實驗可采用總結歸類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總結不同物理量的測量方法、判斷方法和判斷依據。例如:浮力的測量方法中有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等,導體電阻大小的計算和判斷方法、電流放出熱量多少的判斷方法、磁性強弱的判斷方法及判斷依據等。
2.注重控制變量法探究實驗過程的寫法及要求。不同的實驗控制方法相同但控制手段不同,要注意區別不同知識體系的實驗控制手段的總結。例如:速度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從同一高度下滑,機械效率中額外功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同樣的動滑輪等等。
3.注重對實驗現象及測量數據的分析方法的總結。對于不同的課題要求實驗結論的分析方法也不同,但有規律可循。
四、操作型實驗
所謂“操作”,就是實際動手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進行實驗的準備階段是對每一種儀器的“調整或調節”。其次就是布置儀器,原則是“簡單、清楚、便于控制和觀測”。以電學實驗為例:把需要讀數的放在正前方,需要操作的,如開關、滑動變阻器等放在右手邊,不需要動的,如電源、待測電阻等放在左手邊,然后根據電路圖進行實物連圖,先大回路,后小回路,先外部,后電源;盡量連線不交叉,能用短導線的不用長導線;接線要接在接線柱上,不能幾根導線的一端脫離接線柱打一個結;最后接電源,開關要保持斷開狀態。例如:組成串并聯電路、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等。其中包括測量型實驗和探究型實驗中有實驗步驟的實驗。此類實驗主要考查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相對比較簡單。
五、開放、設計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