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29: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技術創新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規模鐵路建設需要對技術創新機理和規律有進一步認識和研究。通過文獻研究,本文結合典型案例和半結構訪談,分析面向鐵路工程的技術創新影響因素及其關系,提出研究假設,并以參與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各主體為問卷調查對象,運用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需求、環境、資源和管理對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績效有明顯影響;需求具有引領作用,環境具有調節作用,資源起基礎性支撐作用,管理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概念模型,并得出相關啟示。
關鍵詞:
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作用機理;結構方程模型
以青藏鐵路、高速鐵路和重載鐵路為代表的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取得顯著成效,標志著我國鐵路工程技術整體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1-3]。伴隨鐵路的快速發展,我國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鐵路設計、建造、運營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建立中國鐵路技術體系,走出一條鐵路發展的成功之路??偨Y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實踐,特別是高原鐵路、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等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成功經驗,清晰界定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內涵,探討其作用機理,對于提高我國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績效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內涵界定
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是以鐵路工程為依托,以鐵路工程實踐問題或行業共性問題為需求,通過技術攻關、技術集成和試驗開發等手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采用合理的管理機制和模式,集合優勢力量聯合攻關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并最終實現鐵路工程目標的過程。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涉及資源、信息、組織等眾多要素,其內涵較豐富。(1)起點是工程需求。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首要目的是解決工程實踐中的技術難題,有需求才有創新,需求拉動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成果接受工程實踐檢驗。另外,鐵路主管部門從行業發展角度提出鐵路行業技術體系和技術創新系統規劃,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市場競爭等需求必須結合工程實際需求共同落實到鐵路工程中。(2)重點是新技術應用。鐵路工程具有明確的工程目標,同時又受環境、資源等因素限制,其技術創新主要包括技術研究、試驗開發及科研成果應用等內容,重點在于實現工程目標所必須的新技術應用,即如何將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新技術成功應用到工程實踐中。(3)過程是多主體協同。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是一個分階段實施的動態過程。前期決策階段需要進行技術藍圖設想和技術方案策劃,包括行業共性技術問題以及具體工程項目的實際問題,在工程實施中進行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勘察設計階段需要提出設計方案,并提出相應技術指標,通過技術評審對不同技術方案進行擇優;施工階段是技術創新最密集的階段,需要各技術創新主體在鐵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協同合作,研究解決工程實際中的技術難題。
2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影響因素與研究假設
2.1影響因素分析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成敗不僅取決于技術方案和創新環境,更與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組織和管理密切相關。績效可視為技術創新結果,這里將其作為技術創新成果評定的方式。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很多,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索。一般認為企業層面技術創新的成敗與市場、文化、戰略、組織、管理、資源、制度、信息等非技術因素密切相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且這些因素的互動和協同起關鍵作用。一般認為工程層面技術創新特點體現在需求衍生性、時間約束性、多主體參與性、風險復雜性、技術集成性和收益模糊性,是各類創新主體技術創新成果的集成過程?;阼F路工程技術創新內涵、文獻調研及專家訪談,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績效的關鍵影響因素包括工程需求、環境,資源(資金、人才、信息)和管理(組織、激勵、協調)等,按性質歸納為工程需求、環境因素、資源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大類。
(1)工程需求工程需求是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活動的起點,也是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動力源泉。工程需求包括鐵路工程本身對工程技術、工程質量、工程材料、建設工期等方面的直接需求,還包括工程組織中各參與方自身發展的長遠需求及國家宏觀層面的需求,需求隨著鐵路工程的推進不斷調整和變化。直接需求是解決鐵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突破關鍵技術,開展技術創新時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各種創新手段實現工程目標。長遠需求是為鐵路行業發展解決重大共性技術問題,通過重大鐵路工程的建設引領鐵路建設技術的潮流,提升鐵路建設水平,為國家增強在鐵路技術方面的話語權和鐵路技術體系的輸出創造條件。這種技術創新是自發、主動的行為,有益于自身發展,不僅能降低工程成本,而且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中最具能動性的因素,通過實施有效管理,可以促進技術創新績效的大幅提升。結合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實踐,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組織、激勵和協調等。①組織。技術創新是有組織的創造性活動,組織形式直接影響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活動的績效。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組織系統運行良好的標志是各類建筑企業的技術創新動機、創新行為、創新成效、技術創新動機之間形成一個正循環,各主體的創新動機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不斷加強。在鐵路工程技術創新過程中,各參與主體技術創新動機及利益實現途徑均具有較大差別,如果各類技術創新主體的創新動機和利益實現途徑彼此相悖,那么各參與方之間不可能形成合力,不僅會造成工程技術創新成效的降低,而且會導致技術創新偏離預期方向,最終導致技術創新目標難以實現。因此,建立有效的運轉機制來規制與激發技術創新參與主體,使各創新主體能夠自覺圍繞工程目標開展協同創新,是確保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成功的關鍵因素。②協調。正確處理組織內外各種關系,為組織正常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離不開協調。協調是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網絡綜合集成管理的核心任務,也是統籌技術創新目標、進度、標準,協調各參與主體利益的關鍵問題,更是確保鐵路工程技術創新高效進行的重要支撐。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協調機制的作用體現在:一是實現技術創新各參與主體的合理分工與有效協作;二是約束與激勵參與主體的技術創新行為,避免信息不對稱而產生道德風險;三是有效消除成員之間的目標沖突、任務沖突、利益沖突,增進合作伙伴的信任與理解,提高合作效率;四是確保技術創新信息傳遞的實效性、真實性、流暢性和完備性。③激勵。與其他工程活動相比,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同樣需要激勵。首先,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成果蘊含無形的知識、方法,創新成果運用到鐵路工程才能體現價值,這些知識和方法可以被合作單位掌握,來分享知識帶來的收益。由于復制知識比創造知識更容易,所以復制者可以在投入較少經費的情況下得到收益,需要采取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益分配等激勵措施,保障技術創新主體對創新成果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其次,技術創新從投入到產生創新收益的時間間隔較長,需要經過選題論證、關鍵技術攻關、評審驗收等環節,這些環節往往沒有收益補償,因此,需要進行必要的資金投入和補償。第三,技術創新具有不確定性,采用一種新的施工工藝或者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與技術成熟的方案相比,往往不確定性較高,這種不確定性有時會造成創新的失敗。這些特征和特性影響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需要進行有效激勵。
(3)資源因素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資源要素是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重要保障。技術創新過程是復雜的系統資源整合過程,實現協同創新的首要困難便是資源的限制。鐵路工程技術創新需根據工程需求及技術創新現狀,充分利用、整合技術創新網絡的創新資源,將技術相關企業、優勢互補的制造企業或科技型企業集團納入技術創新網絡,充分發揮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在創新人才與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技術創新合力,共同解決工程技術難題,在研發過程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此外,建立科技成果共享制度,在實現協同創新的同時,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收益放大優勢。
(4)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宏觀政策和市場環境,對技術創新績效具有重要影響。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在宏觀政策的指導下開展,宏觀政策導向直接影響鐵路工程技術的發展方向。同時政府為鐵路工程提供信息和指導,降低參與方的交易成本,提升市場運行效率。站在整個行業的視角,對鐵路技術創新進行系統規劃,調動全國鐵路相關領域創新要素的有效整合。通過大力推進鐵路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創新成果與創新績效之間搭建橋梁。通過政策措施,實現創新激勵、信息共享、成果保護。在鐵路主管部門的主導和統一組織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集中優秀科研力量,采用先進技術裝備,圍繞重大鐵路技術課題開展科研攻關,突破了一大批技術難題。鐵路工程技術創新還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市場競爭推動鐵路工程的各參與方提升技術創新績效。當前鐵路建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鐵路工程參與方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爭取市場份額和實現盈利目標,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以確保效益,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鞏固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
2.2研究假設提出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實施過程受需求、管理、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創新績效能夠衡量工程目標和創新成果的實現程度,通過影響因素與績效之間的作用關系研究、探尋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內部機理。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動力是什么,哪些手段可推動其實施,其發展的基礎、支撐是什么,在不同的環境下是否有不同的作用,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問題。由此提出一個描述需求、管理、資源、環境因素與技術創新績效關系的研究假設,如圖1所示。
3研究方案設計及實證研究
3.1方案設計
3.1.1問卷設計為驗證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影響因素與績效關系的研究假設,進行問卷設計。根據相關文獻分析并結合鐵路工程的特點提出問卷的測量指標。調查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工程項目參與人及鐵路技術創新項目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環境、資源、管理及績效的相關測量量表;第三部分是問卷補充及建議。為了驗證研究假設,采用5級李克特量表打分,其中“1”代表“強烈反對、最小值或零頻率”,“5”代表“完全同意、最大值或高頻率”。為減少因答卷者不能理解問題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問卷在設計過程中廣泛聽取企業界與學術界專家意見,并對問卷進行預測試,對問卷的表述與措辭反復修改完善,盡量避免題項難以理解或表達含糊不清。
3.1.2數據采集為保證問卷覆蓋面,使調查具有代表性,問卷調查對象來自參與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活動的各個主體,主要是參與高速鐵路和重載鐵路建設與管理的各單位,包括政府機關(原鐵道部科技司工程管理中心)、業主單位(上海鐵路局、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高等院校(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科研院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原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設計單位(中鐵第三勘察設計院、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施工單位(中鐵五局、中鐵七局、中鐵十六局)和材料設備供應商(原中國南車、原中國北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要求答卷者具有10年以上的鐵路工程工作經歷,且在訪談時不帶任何角色設定,依據自身知識和經驗判斷。
3.2描述性統計與信度分析
3.2.1問卷回收情況與描述性統計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進行,受訪專家通過電子郵件或郵寄方式反饋問卷,共反饋問卷118份,經過整理和鑒別,得到有效問卷104份。對有效問卷與無效問卷對應專家所在的單位性質進行了t檢驗,分別為p=0.22和p=0.29,反映出問卷在單位和主體上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就樣本數目而言,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所需的樣本數要求為樣本數與模型中欲估計的參數差大于50,并認為樣本數至少在100~150間才適合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因此所搜集的樣本數(N=104)是適當的。
3.2.2可靠性分析數據的信度是衡量測量項目數據質量的重要指標。采用SPSS19.0對收回的104份有效問卷進行可靠性分析(信度分析),本次調查的Cronbach′sα值為0.878,所評估項目的標準化Cronbach′sα值為0.873,大于0.8,調查量表的信度較好。
3.3假設檢驗運用Amos軟件進行結構方程建模與分析,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驗證觀察變量與潛在變量的關系,以及潛在變量的相互關系,即對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進行參數估計,并分析數據擬合結果。主要擬合指標包括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適配度指數(GFI)、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增值適配指數(IFI)、比較適配指數(CFI)等。一般,CMIN/DF小于5、RMSEA低于0.08,表示模型可以接受,且GFI值、IFI值、CFI值介于0與1之間,越接近1表示適配度越佳。
3.3.1假設H1的檢驗假設H1試圖說明工程需求與績效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從模型的擬合結果來看,CMIN/DF為1.475<5,RMSEA為0.051<0.08,GFI為0.714,IFI為0.789,CFI為0.778,均接近0.80,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合理,說明模型有效。從路徑系數來看,工程需求對績效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89,P小于0.001,說明工程需求對績效與管理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假設H1獲得支持。
3.3.2假設H2的檢驗假設H2試圖說明技術創新管理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從模型的擬合結果來看,CMIN/DF為1.874<5,RMSEA為0.072<0.08,GFI為0.798,IFI為0.774,CFI為0.764,均接近0.80,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合理,說明模型有效。從路徑系數來看,技術創新管理對績效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41,P小于0.001,假設H2獲得支持。
3.3.3假設H3的檢驗假設H3試圖說明技術創新資源與績效的關系,如圖4所示。從模型的擬合結果來看,CMIN/DF為1.776<5,RMSEA為0.077<0.08,GFI為0.767,IFI為0.742,CFI為0.730,均接近0.80,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合理,說明模型有效。從模型擬合結果來看,技術創新資源對績效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63,P<0.001,說明資源對績效與管理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假設H3獲得支持。
3.3.4假設H4的檢驗假設H4檢驗技術創新環境對需求、管理、資源和技術創新績效關系的影響。主要采用分組處理方式,將干擾變量依群組做情境區分,依據環境特征對樣本進行分組處理。環境變量主要考慮市場環境,分為高市場動蕩和低市場動蕩兩種。在高市場動蕩、低市場動蕩環境下分別構建與前述假設相同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模型分析結構見表2。由此可見,環境在技術創新需求、管理、資源與績效之間均存在影響,假設H4獲得支持。
4研究結果與討論
通過實證研究,驗證在高速鐵路、重載鐵路建設與管理實踐中,鐵路工程需求、環境、資源和管理等因素與技術創新績效的作用關系。工程需求、環境、資源和管理因素對技術創新績效產生明顯影響,且這些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工程需求具有引領作用,鐵路工程以工程需求為導向,需求既是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活動的起點,也是其重要動力源泉。技術創新管理具有推動作用,實施技術創新管理,不僅可以促進組織的有效運行,明確各參與主體利益及風險分配、權責劃分等,同時建立良好的激勵與協調機制,強化過程監督與反饋,有利于技術創新目標更好地實現。技術創新資源具有支撐作用,資源是技術創新開展的基礎并為技術創新提供經費與物力支持,人力資源是其中關鍵,信息則對技術創新效率有重要作用。技術創新環境對技術創新績效有調節作用,鐵路工程的創新環境涉及宏觀政策、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等,是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實施過程的一系列約束條件,既可以阻礙技術創新也可以促進技術創新,影響技術創新實現的速度與績效。由此,提出基于高速鐵路與重載鐵路的鐵路工程技術創新作用機理概念模型,在工程需求的引領下,構建技術創新組織,通過科研立項、技術研發、聯合攻關等技術創新活動,取得技術創新成果,經評定驗收、推廣應用,實現工程化,從而形成技術創新績效。工程需求的牽引力、管理的推動力、資源的支撐力、環境的影響力共同促進技術創新績效與水平的提升。鐵路工程技術創新作用機理概念模型,即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四力模型”,如圖5所示。
5相關啟示
為進一步提升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績效與水平,結合我國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現狀與經驗,從環境、資源、管理等方面著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其中,特別強調堅持技術創新行業統籌,搭建面向鐵路工程的技術創新平臺,發揮核心企業的主導作用,構建激勵相融動態反饋的管控體系,調動各方技術創新動力與積極性,注重技術創新過程監管與第三方評審制度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成果轉化,從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實現鐵路工程的可持續創新。
(1)堅持技術創新行業統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堅持技術創新行業統籌,是鐵路行業的成功經驗。中央政府及鐵路主管部門在制定行業規劃和技術政策、激勵企業技術創新、整合各方資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形成市場優勢、資金優勢和聯合優勢,可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應繼續加強鐵路科技宏觀管理,密切跟蹤世界鐵路科技發展趨勢,制定鐵路科技發展規劃、技術政策,確定鐵路行業重大、關鍵性和共性技術領域,組織開展自主創新,引領鐵路科技發展。應通過政府采購和加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資金投入等方式,引導和支持鐵路裝備制造企業和設計施工企業加快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的步伐。應緊緊圍繞運輸和建設的重大需求,統一安排技術創新的重點課題,組織科研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協調科研資金和資源,推廣應用自主創新成果。大型鐵路企業應在行業統籌下制定技術創新戰略,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科技攻關,為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做好儲備和鋪墊。
(2)搭建面向鐵路工程的技術創新平臺鐵路工程是一個復雜系統,應在明確其外部環境和內部構成的基礎上,各參與方協同合作,共同完成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工作。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開展應以工程項目為依托,以需求為引領,建立以項目業主為核心、各創新主體共同參與的技術創新網絡組織,搭建面向鐵路工程的技術創新平臺。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既是全面提高科技實力和進行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措施,也是開拓鐵路科技新領域、發展前沿科學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保障,有利于高效配置、綜合集成全社會的創新資源。構建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平臺,應堅持政府統籌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并充分發揮核心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其組織、管理的主導作用,協調各方關系,理順各方責任和義務,均衡各方利益,更好地推動鐵路工程技術創新。
(3)構建激勵相容動態反饋的管控體系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是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聯結的有機整體,各參與方的創新動力與積極性的調動、激發,是工程技術創新的一塊短板。因此,應建立健全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動力機制,從文化、制度等方面調動鐵路工程技術創新參與方的積極性,創造良好技術創新氛圍,重視、鼓勵與支持技術創新;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獎勵制度,激勵參與主體積極創新;開展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的相關學習培訓活動,激發參與主體的創新思維,提高參與主體的創新能力。同時,應加強技術創新評估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設,建立由第三方評審、過程監管為核心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鐵路工程技術創新監管體系,與動力機制共同形成激勵相容動態反饋的管控體系,保障技術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
從2月中旬起,組織局科技管理科和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全體干部職工分2個工作小組,抽樣調查40家以上民營科技企業,對直接從事工程技術工作2年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重點調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情況和培訓需求,掌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動態情況,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庫,確定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培訓的內容和重點,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建立組織,加強領導
建立健全區科技局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培訓領導小組,按照區委區政府和市科技局的統一部署,及時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統籌安排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創業素質培訓工作,加強指導、檢查和督促,確保全年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
三、結合實際,分類培訓
根據我區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所學專業、從事的行業和培訓需求各不相同等實際情況,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分為企業家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工程技術人員、技術藍領以及新辦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等四個層次,重點實施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更新和創新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科技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使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業務培訓和學歷再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全年培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150人次以上,切實提高我區工程技術人員的素質。
(一)組織參加省市培訓
要按照省市的統一安排,及時組織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省市舉辦的符合我區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需求的各類培訓班、專題講座和論壇,如11月份的省高新技術論壇和各種遠程教育等,確保參加省市培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50名以上。
(二)組織開展區級培訓
根據我區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舉辦專利知識產權、企業信息化、技術創新等培訓班5期以上,達到培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100名以上。
1、舉辦專利知識產權保護講座。結合3月份的“專利服務月”活動,邀請省知識產權局專家舉辦一次專利知識產權保護講座,以增強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專利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專利開發、引進、實施的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2、舉辦鈣產業技術創新講座。結合5月份舉辦“*鈣產業論壇”的同時,邀請國內高校院所知名專家舉辦一次鈣產業技術創新講座,加強鈣產業技術創新,做大做強我區鈣產業。
3、舉辦企業信息化培訓班。在9月份和11月份分別舉辦二期企業信息化培訓班,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信息化技術應用、網上技術市場、工業科技110和科工會平臺實務等培訓,提高企業應用網上技術市場、工業科技110和科工會平臺開展引進技術創新、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的能力和企業信息化技術水平。
4、派員外出學習培訓。在4月份外出邀請高校院所專家參與“*鈣產業論壇”和8月份外出邀請高校院所專家參與*“科工會”的同時,分二期組織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帶著企業技術難題到高校院所和對口專業大企業考察、學習和培訓,解決企業具體技術難題,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
5、專家入企培訓指導。一是在5月份舉辦“*鈣產業論壇”和9月份舉辦*“科工會”的同時,分二期邀請高校院所和大企業的專家到企業進行現場培訓指導。二是組織4次區10支科技服務隊專家入企實地培訓指導活動。通過專家有針對性的開展面對面、手拉手的現場技術培訓指導和科技信息交流等,促進和幫助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關鍵詞:石油工程;技術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TU7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7-00-01
一、石油工程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合理的創新機制:因為我國石油工程的服務體系還沒有完全構成,運行的機制也過于滯后,這就對技術的創新及發展有了制約的作用。這是由于通過石油工程執行創新技術時過多的據現在了研發部門的內部,沒有一個合理的研究體系,并且更多的是以調整性局面和過渡性局面的技術進行改革,導致了科研機構嚴重缺少活力,無法將科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調動起來,對市場沒有競爭能力。
(二)市場反應能力遲緩:當今中國的石油工程雖然在特色技術上有著一定的發展,但是石油工程的整體科研技術實力與世界發達國家得到程度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尖端技術上的差距更是巨大。除此之外,我國對于石油行業的技術創新沒有科學有效的管理研發流程,對于市場信息管理以及決策方面也存在著誤差,著大大的阻礙了石油行業對于市場的反應能力以及降低了管理效率。滯后的信息處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慢節奏的市場調節能力,市場反應的靈活性較低。
(三)對于科技資源沒有整合能力,也增加了人才的矛盾:我國石油工程在科技資源體系上結構性具有一定的矛盾,因為由于以往經濟制度的影響,致使科技資源在反復和封閉的進行使用,構成了資源的擴散、效率降低、無法發揮技術服務對石油工程的加快作用,組織了創新能力的提升。并且,我國的科技發展型人才在素質方面明顯不足,初級和中級的人才過多,高級的人才過少,可以掌控世界前端科技的人才嚴重缺失,人才出現了繼承性局面,沒有綜合性和創新性。
(四)工程技術在研發方面投入不足:近幾年來,我國在石油工程的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雖然有了上升,可是從研發的強度來看投入的并不明顯,并且同世界級別的石油工程,在發展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差距。為了處理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有國家對于技術的投入都加大了力度,而且就投入的程度來看呈現了穩步提高的局面,這樣來看,我國石油工程的技術相對投入的較少,無法滿足技術創新的需求,對石油工程的有效發展起到了阻礙的作用。
(五)在推廣方面就新技術和新產品來看具有不足之處:石油工程在技術服務體制里,技術的研究具有關鍵性位置,可是對于我國石油工程的發展,從技術成果推廣的角度方面來看重視度不夠,而且商業化水準過低,無法達成產業化的擴大,而且單單就技術成果來看,有些是階段性成果,有些還是發展性成果,其余的就是處在具體的生產及應用性的成果,無法通過知識對技術引進和借鑒來為技術創新提供一個正常的市場氛圍。
二、石油工程技術創新策略
(一)創建和完善技術創新機制:技術創新屬于石油工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要通過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的管理,依靠完善的技術創新機制進行建設。通過企業的真實狀況,將重點的技術領域擴大,不斷研發新型技術,構成技術階梯,將技術的優點持續轉換成繼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競爭優勢。
(二)培養一批以市場為導向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作為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以及經濟發展命脈的關鍵產業,石油工程要想實現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人員的努力與智慧。為了打造石油工程的技術創新,就要培養一支以市場為導向的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重視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變化導向作用,在進行資源能源優化配置的同時,要面向國內外的市場。提升技術人才的服務、管理以及技術等能力,培養有核心競爭能力以及經濟實力的石油工程人才隊伍。除此之外,技術創新還要通過多種手段來提高與培養,做到內涵與外延的充分結合,將企業的綜合實力作為著力點。加大對于高素質人才隊伍的研究與培訓,與科研高校聯合,打造科研高校的人才培養基地。
(三)加大投入技術創新能力:為了達成石油工程的技術創新,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這包含了政治的投入和資金的投入,將科技創新的融資力度不斷加大,將融資渠道不斷加大,構成一個多元化的融資體系,為了技術的創新能力提供合理的技術及資金的支持。
(四)將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想要達成石油工程技術的創新,就要提升綜合市場的整體能力和競爭能力,要將人力資源的管理放在關鍵的位置,透過創建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達成對人力資源的創新配置。積極的提升員工的福利待遇,讓員工對企業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從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創新里。
(五)創建寬泛的企業內外部的信息交流平臺:要不斷創辦國內外的科技交流、合作的會議,實行開放式科研,強化部門之間的合作精神,確保技術成果朝著商品化、產品化的合理轉變,在境外建立研發部門,通過合理的管理制度,讓技術的研發可以更具有寬泛性和世界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對于逐漸發展的石油工程創新技術來講,不管是對于國內市場的戰斗,還是對于國際市場的戰斗,我國的石油工程技術都一定要加大力度,在分析完石油工程的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以石油工程的技術創新的問題現狀之后,本文針對中國石油工程的特點提出了相對應的策略。但是如何實現石油行業的技術創新依然是當今石油技術人員需要下大力氣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
參考文獻:
[1]劉炳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實施技術創新戰略研究(一)[J].石油科技論壇,2003
[2]李慶華.基于設備運行可靠性的石油化工企業設備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3
進行技術創新時需要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因此需要提高對石油工程技術的相應投入,包括資金投入、政策支持、人力資源配置等。該措施的具體方式為先完善技術創新的投入體系、管理體制,保障投入的資源達到最大化的利用,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并對風險進行管理,從各個方面豐富科技創新的融資方式并擴大融資范圍,使其融資形式更加豐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險,技術創新即能夠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及人力物力的配合,更好的實現技術創新。
二、完善技術創新體制
技術創新作為石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也屬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因此需要對管理體制進行完善與優化,保障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穩定。具體方法為先調查并掌握企業的各項因素,包括工程技術水平、內部組織結構、人員配置、財務狀況等,組織專業人員構建技術創新的核心。根據企業調查分析的結果制定出核心技術的結構,確認技術創新的側重點,循序漸進的開發新技術,提高主要技術水平,優化適用技術,緊跟現代技術發展的潮流,學習或者引進先進技術,逐步將創新技術、核心技術及特色的作用發揮出來,并以此為基礎不斷的將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綜合實力及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三、建立技術團隊
技術的創新需要許多技術人員進行共同合作,投入大量物力后才能實現。技術人員的水平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高素質的技術團隊,并以市場需求作為指導方向,參考現代國際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市場,將各類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優化資源整合,并通過定期進行培訓、學習及組織交流活動及外派人才學習的方式使技術創新人員的技能水平、科研技術、服務質量、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等,有一個質的飛躍,并將其轉化為經濟創造力及綜合競爭力。另外培訓時,培訓學習的內容除了技術方面的知識外,還需要加強思想認識教育,培養技術人員的創新意識及責任精神,使之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積極的進行技術革新的研究工作并開拓創新思路。
四、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的水平直接關系到人員的工作效率及是否能夠最大化的將其能力發揮出來,對企業綜合實力的影響巨大。因此需要對其予以高度的重視,完善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度,對各個項目及工作崗位均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先對本企業的人力資本,包括人員的數量、學歷、經驗水平、技術特點及個人特征等,盡行全面的盤查,根據上述信息對人員配置進行合理的計劃安排,是各個技術人員都能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在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科研環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使之更有信任感、歸屬感,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調動起工作的積極性。
五、注重技術與商業價值的轉換
加強對于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學習,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技術交流活動,并依此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各個部門也需要相互合作、積極配合,保持良好的默契,將新型的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進行實際的生產,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發揮出新型科技的實質意義及作用。
六、總結
【關鍵詞】機械工程;技術;創新
1機械工程內涵概述
機械設備是各項生產事業的必備基礎工具。從功能可以將其分為粉碎機械、動力機械化、物料搬運與交通運輸機械等;從機械服務對象可分為化工機械、農業機械、紡織機械與礦山機械等;從工作原理可將機械分為透平機械、熱力機械、流體機械與仿生機械等。隨著社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機械工業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伴隨現代化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機械工業是科學技術物化的基礎,該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必須靠高新技術的突破來實現,而機械工程學科領域正是技術創新的基地。
2技術創新的方法――TRIZ
1946年,俄國學者阿利赫舒列爾(G.S.Altshuller)和他的同事最先提出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理論及基本方法,可以普遍適用于新出現的發明問題,協助人們獲得這些發明問題的最有效解?,F在,國際上已經對超過250萬項出色的專利進行過研究,大大充實了TRIZ的理論和方法體系。TRIZ理論有效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它是基于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而非是盲目的創新。實踐證明,TRIZ理論可明顯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并最終得到高質量的創新成果。
試錯法、發散思維法、聯想法等傳統的創新方法,是TRIZ理論出現之前人們進行發明創造采用的主要方法。與這些傳統方法相比,TRIZ創新法有不少優點,如該體系中總結了創新的規律性,使創新過程的方向感增強,提高了創新效率,有助于預測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同時,TRIZ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推廣性和普適性。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TRIZ方法形成了自身比較完善的體系,并在多個行業得到應用。
技術系統進化理論是TRIZ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該理論主要有8大進化法則,這些法則可以用來預測技術系統,產生并加強創新工具。這8大法則是:(1)技術系統的S曲線進化法則;(2)提高理想度法則;(3)子系統的不均衡進化法則;(4)動態性和可控性進化法則;(5)增加集成度再進行簡化的法則;(6)子系統協調性進化法則;(7)向微觀級和增加場應用的法則;(8)減少人工介入的進化法則。TRIZ法通常用于機械技術概念設計階段,針對研發過程提供先進的創新理論、方法及多學科的知識背景,運用軟件平臺引導設計者系統化地分析問題、分解矛盾。自創立以來,TRIZ增加了一系列工具,如,沖突矩陣、ARIZ、AFD、物質――場分析、ISQ、DE、8種演化類型40個創新原理,39個工程技術特性,物理學、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知識庫等。這些工具為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基礎,從而使TRIZ的實際應用具有可行性。但是TRIZ方法并沒有提供如何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現成思路,因此在實踐中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3機械工程技術創新模式
技術創新模式指借助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開發生產新的機械設備,提供新的服務。技術創新的模式可以根據技術創新的動力源、創新的內容、創新的重要性和幅度、技術創新的方法等劃分為以下幾類:
3.1合作創新模式
機械工程技術的合作創新模式是指企業、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之間聯合開展的創新活動。合作創新多出現于新興技術和高新技術領域,以共享資源或效益為前提,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和合作期限,合作各方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協商投入,共同參與,分擔風險。企業、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創新是國內外機械工程技術創新的重要模式。
3.2自主創新模式
機械工程技術的自主創新是來源于組織內部的技術突破,通過獨立的研究開發活動,獲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其成果通常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意味著在研究開發方面獨一無二的貢獻。自主創新可以擺脫技術引進和模仿造成的依賴性,其根本是占據技術領域的主動權。
3.3模仿創新模式
機械工程技術的模仿創新即通過模仿并改進已有技術而進行的創新活動,是對率先進入市場的機械產品進行改造再創新,即首先掌握被模仿產品的技術訣竅,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創意,超過原來的技術水平,使新技術更具市場競爭力。模仿創新的優勢是能夠大量節約研發和市場費用,降低投資風險,但是這一模式具有較強的技術跟隨性。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不斷增強,專利制度也在繼續完善,通過這種模式獲得效益顯著的新技術越來越困難。
4構造有利于實現技術創新的機制
圍繞一項技術創新項目所要的開展活動非常多,例如,設計項目方案,協調多方力量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對技術創新項目進行風險控制,對創新人員進行有效激勵以保證項目成功實施,以及對技術創新效果進行績效考核等。技術創新機制是一系列動力、規則和程序組成的復雜系統,核心為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該機制包括投融資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等基本機制及眾多子機制,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
4.1投融資機制
科技是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但科技的發展絕不是孤立的,財政、金融、稅收、貿易等相關政策共同作用才能促進技術創新蓬勃發展。因此,在制定機械工程技術創新計劃時,一定要有財政、金融、稅收、貿易等方面政策意見的參與和協調,使所制定的技術創新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4.2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是指技術創新逐步展開的規范化過程,它通常包含3個運行循環;(1)生產的物質流循環;(2)科技的信息流循環;(3)資金流循環。技術創新就是在這3個循環同時進行、互相配合中完成的。
4.3激勵機制
機械工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是管理者與研發人員(激勵主客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流,達成協調的過程。就利益隸屬而言,技術創新項目的管理者和研發人員是相互獨立的,因此激勵要依據實現雙方利益目標這一原則進行。
4.4考核機制
在考核機制中,要建立考核原則,設計考核的流程和具體考核指標,明確負責人及其責任??己说臄祿⒉淮硪磺?,它可能只是某些潛在管理問題的表象,關鍵在于技術創新項目管理部門如何綜合分析考核的數據結果,并以此作為技術創新機制管理的切入點,才能體現考核機制最有價值的意義。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是解放和發展現代生產力的根本途徑,開展技術創新的關鍵內容之一就在于建立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
5結語
機械工業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各類機械工程企業均應繼續強化技術更新改造,有效提升機械產品現代化技術含量,科學推行產品研發更新,促進我國經濟建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桂英.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8.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創新與發展
一、我國土建工程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土木工程業事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F如今土木工程在實踐和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無論是結構力學分析還是結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結構的施工工藝,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高層大跨結構方面的成就更是令世人矚目。然而,我國土建工程技術仍存在許多問題,在項目建設工程中,常會出現工程結構位移、變形、滲漏水、剛度和強度不足、斷面尺寸不精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將會嚴重影響到整個土建工程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人為原因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外,便是由于施工技術存在不足導致的。
二、土建工程技術的重要性
隨著土建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土建工程的規模越來越大。因此,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促進土建施工技術的發展,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技術?,F階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進步,一方面給技術創新的經濟和管理基礎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技術實現創新又反過來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進步。但是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行業技術創新水平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技術創新作為土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以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就必須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強化企業的實力與競爭力,推動企業施工技術的不斷改良與創新,同時積極將建筑施工技術創新的成果應用到實際中去。
三、土建產業技術創新的方法
3.1 土建產業創新過程的人才管理
企業技術中心應是技術創新的基本組織機構,其體系包括決策層、咨詢層、管理層和執行層。這些組織機構對于土建工程產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策層應是企業技術中心的技術委員會,對企業的科技發展政策、研究開發方向和對集團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及超前性的重大科技開發項目、重大引進技術、設備的立項和執行,起決策、立法咨詢和監督的作用。咨詢層是由眾多專家構成的,其作用是探討新的技術規劃,提出新的設計方案。管理層是很重要的,主要負責整個生產過程的管理,運籌整個企業的生產轉換,技術創新。執行層負責貫徹落實企業的技術創新規劃和計劃,并結合各成員企業的實際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和成果產業化活動。這些機構進行有效的管理之后,還應該進行整體的人才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重視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推動技術創新工作。土建施工企業必須牢固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人才就是發展后勁的觀念,積極落實人才隊伍的培養工作。不僅如此,還要在企業招聘的過程中把握人才,能夠慧眼識英,學歷僅僅是考慮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在于人才的創新能力。企業要穩定和吸收一大批勝任新形勢下技術創新工作的骨干力量,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人員的管理還包括培養大家的創新意識,使得人們的創新思想跟上企業的技術創新步伐。
3.2 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制
企業要進行技術革新,首先必須要有合理完整的技術創新體制,這樣才能統籌企業的技術創新。這一體制的制定必須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長期的規劃與探討,在了解了市場的動向,國家的政策、同行的優勢等多方面條件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與編寫,經過一些列的探討與審核才能通過,保證思路清晰與完整。只有具備了完善的技術創新體制才能夠對企業的整體創新發展進行指導,以促進土建產業創新與發展。
3.3 利用社會的創新資源
土建產業企業要進行技術的創新,就要充分利用社會的科技創新資源,大力開展產學研結合, 補充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其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有一部分土建施工企業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的,只是,企業還沒有這種創新理念,研究的深度還不夠。但是,社會上卻有很多相關方面的研究,在土建行業來看是可以被運用的。我國眾多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卻在土建施工的一些方面有獨到的研究。這些研究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是可以被很好地應用的。
此外, 這些單位一般都有許多科技信息渠道, 能及時了解到國際土建方面的最新發展水平, 所以, 土建企業應該時刻把握這一信息,建立相關的企業信息部門,或成立專門的外聘專家委員會, 并就有些科技創新項目與這些單位開展聯合攻關,這樣展開合作就可以更進一步的促進土建企業的技術創新。
3.4 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目前,一些企業之所以不愿意進行技術創新,較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缺少相關的技術研發資金。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對資金問題負起責任,對土建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支持,設置多個鼓勵項目,如資金補貼、專家咨詢、項目管理等,這樣的支持對于企業的創新是十分有動力的,尤其是進行資金的補貼,政府在企業進行創新時給予資金的投入,減少了企業的預算,有利于企業本身的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有有資金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多渠道的融資。例如設立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多渠道、多形式籌集技術創新資金。企業所屬單位或成員企業應按上一年產值的一定比例提取技術創新基金。
3.5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應用
在土建工程施工過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應用能夠顯著增強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同時對地下水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加強地基的安全性和穩固性、延長其使用壽命,改善混凝土的性質,增強建筑物保溫、耐火、耐腐蝕的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這項技術主要應用于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堅固性,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目前比較常用的種類有:聚合物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浸漬高分子混凝土以及碳纖維材料復合混凝土等。
土工復合材料。該材料目前在土建工程建設中應用較為廣泛,因為土工織物具有耐腐蝕和耐微生物侵蝕的優勢,所以該技術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土體,提高土體的強度、改良土體性質等。該技術常用于水利設施和環境保護工程、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等方面。
高分子化學灌漿材料。該材料的應用時間較短,是一項新興的技術。因為其化學性能上的優勢,所以在對建筑物,特別是水利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滲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高分子化學灌漿材料主要有環氧樹脂類灌漿材料、聚氨酯類灌漿材料和甲基丙烯酸酯類灌漿材料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整體水平離世界先進水平尚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土建工程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能夠結合著我國土建工程的實際發展狀況,積極創新施工技術,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國先進的施工技術,將其運用到我國的土建施工中。
參考文獻:
[1] 梁雄,土建工程的施工技術創新及其應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
【關鍵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技術;創新
1引言
在我國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對于提升生態質量、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我國很多區域中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因此,要利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來徹底改善這種環境。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為出發點,真正地了解其規劃定位與內涵,對于當前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創新提供有利的支持。
2規劃定位與內涵概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主要明確規定了自然資源管理者職責、用途與修復工作要領等,從而給我國山水林天草湖整體修復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按照具體情況做出有效的修復,并且可以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就是實現國土空間格局的優化、遏制,更好地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使生態環境得到修復,促進環境質量的提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過程中,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思想為出發點,對于我國的部分地區開發過度、生態功能損失等情況進行修復處理,利用科學合理地規劃設計,同時選擇更加合適的生物與化學修復處理措施,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水平【1】。
3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創新面臨的問題
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該項工作開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理論方法與技術研究亟待加強
目前的生態修復理論研究比較滯后,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對各個地區所開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等大型項目實際情況分析可以發現,各個地區并沒有認識到生態修復的重要性,對于各項重點工程項目的分項目落實缺乏嚴格執行,使生態系統關系和作用規律的掌握比較有限,最終的生態修復質量難以提升。
3.2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和相關標準亟待建立
目前,在我國各個地區生態修復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技術協調不合理、銜接不順暢或出現矛盾的情況。國土空間修復技術對于很多行業和學科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有著比較嚴重的跨區域、跨領域的問題,考慮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順利進行,還需要指導相應的部門和機構全面開展國土空間修復技術的研究,逐步進行各項功能的規劃和評價,研發先進的修復技術,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3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亟待推進
從長期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最大程度上需要全面地應用土地、礦產、水等自然資源,在生態修復項目的規劃設計環節,沒有綜合分析生物的習性特點,對于生物棲息、通道等方面的分析也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一些大型基礎項目在建設施工環節應用大量的機械設備和混凝土施工材料,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使生物體系缺乏連續性,生物多樣性持續減少、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變得更差。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以及生態材料及新裝備的應用有著直接的關系【2】。
3.4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創新科研平臺亟待搭建
從多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生態修復技術是施工單位開展修復的基礎,這些技術很多都是施工單位所提供的,在該項目結束之后,很難再次承接類似的工程項目,導致出現“封存”的現象,技術交流和創新嚴重不足。從國家層面來分析,沒有相應的機構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發,國家也沒有形成社會開放技術創新平臺,導致國土空間修復技術依然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技術設備與材料的創新研究嚴重不足,導致了最終的生態修復技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4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的創新對策
深入研究和推廣國土空間修復工程技術,要充分掌握各個地區國土空間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以及規律性,確定國土空間修復環節中的工作重點與未來發展方向,分析新技術、新設備與新工藝的應用情況,給國家的生態修復研究技術提供重要的支持,全面提升技術研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推動整個國土空間修復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4.1建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技術創新體系與標準
根據目前所實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要對國土空間生態系統進行全面性、整體性的管理與維護,要實現區域生態環境修復的綜合性治理,就需要對國土空間修復工程類型進行總結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標準和系統,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的優勢,促進生態環境盡快恢復,給人們的生活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3】。
4.2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需要,建立完善的整治中心、土地創新技術中心,要考慮到山水林田湖草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出國家相關部門的組織、引領、服務與橋梁等紐帶作用,通過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技術創新和發展,形成更加協調與融合的創新局面。同時,還應該建設完善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中心,實現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的建設,達到創新技術的合理研發和應用,最終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順利進行,全面改善生態環境的質量水平,以促進我國生態效益的全面提升。
4.3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在不斷地實現科技創新的技術上,需要盡量縮短技術創新的周期,同時,還需要結合各個區域內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分析,經過深入的篩查和選擇,建立具備創新思路的生態修復體系,達到全面的技術提升,建立更加高效的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形成更具創新性的技術成果,以推動生態修復領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實現綜合水平的切實提升。4.4開展生態修復領域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了解技術的發展形勢,從而可以把握國際上新技術的創新動態,給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的創新提供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整體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深化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積極進行技術的交流和創新,全面提升生態修復技術水平,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