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護理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因此學習中醫護理首先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護理的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辯證施護。辯證的方法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辯證、衛氣營血辨證、六經辨證和病因病機辯證。中醫護理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重于冶”的原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說,中醫護理強調人是一個以臟腑、經絡、氣血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強調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對其進行辯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獲取病情、個體狀況、心理、社會環境等信息,應用中醫八綱辯證的方法加以分析、歸納,確立病人的證型及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
1.2中醫護理操作:中醫護理操作是臨床護理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專業服務的關鍵環節。護理人員只有熟練掌握各??谱o理的操作技術,不斷提高專業實踐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只有穩、準、快、好地完成各項??谱o理操作技術,才能減輕病人痛苦,為病人提供程序化、規范化、人性化的中醫護理專業服務。我院中醫護理操作有艾灸、針刺、耳穴壓豆、穴位注射、中藥灌腸、中藥霧化、中藥熏洗、穴位埋豆等,由護理部制定護理小課堂的學習計劃,并對中醫護理操作進行考核,以達到人人過關的目的。
1.3中醫護理文書:護理文書是從患者入院建立護理文書之時起,到整理歸檔之前。中醫護理文書的書寫要求規范,使用中醫術語,時間要求在4h內,由當班護士完成。填寫包括望、聞問、切四診的情況,中醫護理評估單書寫也應規范,年齡要寫實足年齡,中西醫診斷要完整,24節氣要準確,跌倒風險評估等內容。我院在護理小課堂中由授課人講解中醫護理文書的書寫規范,并結合院中抽查的實際病例,教會大家判斷正確寫法,以提高護理質量。
1.4中醫適宜技術:中醫適宜技術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適合在臨床或社區推廣。護士掌握中醫藥適宜技術,不僅可在臨床中做健康教育所用,而且在社區護理時也可教會居民這些方法。因此,我院護理小課堂每年都有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培訓計劃,并多次舉辦過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技能比賽,使此項技能得到較好的傳承與發展。
1.5中醫急癥適宜技術:中醫急救具有較長的歷史淵源,中醫在急救中也應發揮優勢,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貢獻力量。我院護理小課堂精心準備,組織學習暈厥、抽搐等中醫急救護理技術,教會護士及時處理。暈厥的患者在急救時掐人中穴,在大椎穴上刺血拔罐,也可艾溫灸、刮痧、放血等,提高中醫護理搶救水平。
1.6中藥基礎知識:中醫中藥息息相關,中醫醫院的護士更應掌握重要基礎知識,以便為患者提供用中藥指導。我院在護理小課堂中邀請藥學部專家來授課,講解各類中藥的藥理知識、中藥煎服的要點、藥膳養生、特殊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等,護士掌握這些中藥的基礎知識,完善了用藥護理,讓患者更加安全。
1.7中醫藥文化:中醫護理離不開中醫藥文化建設,我院護理小課堂專門修訂了《中醫之美》的文化讀本,熏陶護士的文化氛圍,提高護士的道德情操,讓護士認識到中醫是美的學問。中醫理論和諧、對稱、雅致;中醫語言言而有文,神韻盎然;中醫的藥物出于自然,來自天然;中醫的方劑祛病療疾,療效卓然……中醫之美啟迪著護士去追求人世間的真、善、美。
2體會
2.1為優質護理服務加分:應用護理小課堂,使護士學到了中醫護理的內容,逐漸參悟中醫的精髓,同時也為正在實行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加分,患者在濃濃的中草藥香氣中減輕疼痛,恢復健康。再則,中醫護理辯證施護,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強的護理服務,更加有針對性,符合優質護理服務的要求,凸顯中醫護理靈活多樣、簡便有效的優勢特點。
2.2提高了團隊的協作精神:護理小課堂時間設計合理,只有短短的半個小時,既可集中護士的精力,也不過多占用護士的休息時間,在這種氛圍中,充電的效果自然優于從前,便于護士勞逸結合式的學習。參加過的護士可向值班護士傳達學習內容,增強了護士之間的情誼,提高了護理團隊的協作精神。
關鍵詞:中醫護理;培訓;視頻技術
中醫護理操作是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內容,隨著近年來中醫學知識的推廣,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由于中醫護理操作相對繁雜,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豐富的中醫基礎知識才能充分掌握,因此傳統的培訓方案往往培訓時間較長,效果較差。隨著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應用,多媒體視頻教學逐漸被臨床所采納,本文就視頻技術在中醫護理操作培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間麗水市中醫院接受中醫護理培訓的60名護理人員,年齡20~24歲,平均(21.7±0.4)歲,學歷包括大專57人,本科3人,職稱包括護士52人,護師8人。根據培訓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人,兩組護士在一般資料比較上無顯著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護士仍采用傳統培訓模式,安排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指導;觀察組護士則利用視頻技術進行培訓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2.1建立中醫護理培訓團隊
遴選具有扎實中醫理論基礎和操作技巧的護士5~6名組成中醫護理培訓團隊,團隊負責中醫護理操作培訓大綱和評分準則的制定。培訓團隊定期對培訓進度進行調查,了解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指導方針,收集護士及患者對中醫護理操作的培訓及建議,根據建議進行調整和改進。在培訓開始前,由培訓團隊進行帶教老師的挑選,帶教老師的工作直接匯報給培訓團隊,由培訓團隊進行整體培訓工作的調配,根據階段性的培訓結果進行下一階段培訓方向的調整,為帶教老師提供建議和方向。
1.2.2制定規程由培訓團隊
通過角色互換、親身體驗、互相操作等方法了解中醫護理操作培訓中的要點,對操作的步驟進行充分理解和調整,為培訓護士提供最人性化的培訓流程。通過組內討論制定統一的培訓流程,在護理部審批通過的情況下初步錄制中醫護理操作視頻,團隊成員內部討論修改,確保用品齊全、患者隱私保護妥當,操作流程合格,無重復動作,操作定位及手法準確,正反面教材均有充分體現,交付測試團隊,了解該視頻的培訓效果,時間為1個月,收集反饋意見,對視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流程視頻嚴格遵循護理部及培訓團隊討論得出的操作流程,以分段法錄制,用遠鏡頭拍攝充分體現整體操作過程,穴位等需要局部體現的精細環節則用近鏡頭拍攝,確保穴位位置一目了然,視頻中的字幕、配樂等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烘托操作重點,最終整合成一套完整的中醫護理操作培訓流程視頻,內容包括中藥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藥塌漬等。
1.2.3培訓過程
帶教老師除了安排學生跟隨學習和課外理論學習外,采用當場實際操作和視頻播放相結合的方式展開中醫護理操作培訓,培訓過程中以視頻中的內容為主,詳細示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學生不清楚的地方可反復觀看培訓視頻,在實際練習中針對學生不熟練、不清楚的地方進行重點練習,培訓視頻每個學生發放一份,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增強理論知識和視頻教學視頻的學習,在集中培訓結束后,帶教老師可根據學生個體需求不同,針對性進行強化練習,對各個步驟進行分步講解,尤其是對于穴位的選擇、手法動作、手法標準及注意事項等內容的說明,要求帶教老師必須熟練掌握各項操作內容,與視頻操作相符,避免動作走形。
1.3評價方法
由護理部統一安排考核,內容包括中醫理論、中醫基礎護理、中醫情志護理、按摩推拿及辯證施護等內容,每項考核均以百分制計分,分值越高責說明護士的培訓效果越好。由培訓團隊制定滿意度調查問卷,采用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的形式了解護士對培訓模式的滿意度,問卷不記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以P<0.05視為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士的中醫護理操作培訓考核結果比較
觀察組護士的中醫理論、中藥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藥塌漬的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護士對培訓模式滿意度調查的比較
觀察組護士對培訓模式滿意度達到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P<0.05)。
3討論
3.1中醫護理操作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中醫護理操作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因此護士的學習速度和學習效果受到中醫基礎理論掌握程度的影響,即使在培訓的同時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也會因為進度不同而影響學習效果,尤其是西醫護理院校畢業的護士,在該方面的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3]。在傳統的帶教模式中,帶教老師現場操作現場說明,對學生的操作手法進行指導,一對一的培訓雖然具有個性化的優勢,但局限性較強,帶教老師不可能根據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進度來進行教學,因此學生在學習操作時往往一知半解,而課后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時又缺乏標準的參照。此外,帶教老師的操作、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差異,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導致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3.2視頻技術在中醫護理培訓中的意義
利用視頻技術的可重復性、全面性,可以充分的為學生提供學習依據,在課外時間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也可以參照視頻加深記憶,避免了帶教老師和學生不同步的問題。培訓團隊在視頻拍攝的過程中,也是對中醫護理手法的一個規范,避免了長期形成的陋習對學生的影響,為學生和帶教老師提供了一個標準的參考。教學視頻能夠永久保存,這對于以后的中醫護理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
3.3視頻技術教學提高了中醫護理操作培訓的效果
從本次研究數據來看,觀察組護士的中醫理論、中藥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藥塌漬的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從護理操作上來說,護士能夠從視頻中學到更標準、規范的操作動作,對于不理解、不熟練的地方也可以跟隨帶教老師進行強化練習,充分的實現了課堂、課余時間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3.4視頻技術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滿意度
從調查來看,觀察組護士對培訓模式滿意度達到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說明視頻教學更符合護士的學習需求,護士能夠在課外時間也接觸到護理操作的學習內容,加速了學習進度,提高了學習效果,視頻技術生動的傳達方法也更符合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獲得了護士們的一致認可。
參考文獻
[1]賀霞,蔣谷芬,彭麗麗,等.我院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培訓的探討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1,17(4):139.
[2]李佳.中醫院護士的中醫內涵培養探究[J].中醫藥導報,2013,19(3):123.
[3]張廣清,羅麗霞,葉鳳梅,等.中醫護理操作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0,17(6):66.
[4]張慧珍.兒科護理技能教學探討[J].當代護士,2005(9):84-85.
【關鍵詞】 中醫高等教育;課程設置;教學體系;教學模式
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是護理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在多年的教學和實踐中我們獲得了許多經驗,但從中也發現了中醫護理課程的設置從課程設置內容到學時安排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許多問題。為此,在實踐及研究中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護理學中醫護理課程的設置進行研究。
1 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根據護理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醫護理課程設置在護理學專業教學的專業課程中只占總學時的0.5%。但由于我校是高等中醫院校,在中醫護理課程設置過少,不足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中醫護理的相關知識,尤其是沒有設置中醫護理的臨床課程,學生對中醫臨床疾病無法認識,更談不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了。
調查中88.85%以上的學生反映:(1)中醫護理臨床實踐課程學時太少,不能系統了解中醫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相關知識,學時應增加;(2)30個學時全部為授課,沒有實踐教學課程及討論,不利于學生對中醫臨床疾病感性認識的增加;(3)應在現有中醫護理基礎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中醫護理臨床專業必修課,讓護理學專業學生都進行學習,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是必要的。此外,在調查中有89%以上的同學希望學習中醫護理的實踐操作,如針灸、推拿、按摩等基礎性的中醫學特色技能訓練,更能突出中醫院校護理本科生的特色,不僅能提高護理技能,更能在人才競爭中成為有特色的專業人才,更具有特色性和競爭力,更有效的培養全方位的護理專業人才。
我院護理學專業課程設置方面與其他中醫院校的明顯不同之處在于:(1)中醫護理基礎課程開設僅2門,學時數過少;(2)沒有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并且中醫護理基礎的實踐操作課程不完全沒有專門的系統的中醫護理技能操作課程不完美沒有專門的系統的中醫護理技能操作作室和相應的教學指導;(3)沒有設置中醫臨床護理課程,理論和實際難以結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脫節”的狀況,在研究中我們認為由于沒有開設中醫臨床護理課程,實習生在醫院實習過程中就沒有優勢可言,尤其在中醫院實習更感中醫臨床知識匱乏。還由于我院中醫護理課程開設時間不長,沒有足夠多的中醫護理教學資源,因此學生在中醫護理方面知識相對薄弱。
從大環境下看,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為落后。因此國內本科護理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應向護理教育水平發達國家學習,同時也要立足本國實際情況,我們更需要正確樹立本科護理學專業培養目標,在正確護理教育觀的指導下,綜合教材、師資、教學條件、教學水平等因素來逐步發展。
2 目前對護理學專業中醫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
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護理本科生的全能性較高,中醫和西醫的護理基礎技能都應該扎實掌握的多功能性人才,因而,學習中醫基礎的積極越來越高,中醫護理技能是中醫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具有療效確切,簡便易行、適應范圍廣的特點;也是臨床工作的基礎,也是中醫護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并且,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希望能進一步得到中醫護理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專業技能的提升,通過學習和訓練后能運用中醫護理專業知識獨立完整中醫護理操作。我們確立了本科護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護理科研能力的、符合國內外人才市場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這對中醫院校護理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實現“厚基礎,寬口徑”的教育方針,對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的中醫基礎課程進行了如下改革,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也存在明顯不足。
增加《中醫學基礎》課程,涵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方劑等課程內容。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后具備一定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但由于學時數過少,不能系統深入學習以上課程內容,因此護理本科生中醫護理基礎相對薄弱,在臨床應用能力也略顯不足。
中醫內科護理是中醫臨床各科護理的基礎,因此我們也把《中醫內科護理學》課程探索式的設置為選修課。兩年來,《中醫內科護理學》共開設5個班級,選修人次400人之多,護理學專業學生占70%以上。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79.2%的學生認為開設中醫內科護理學非常有必要,且77.7%的學生認為學習這門課程對中醫臨床護理的認知度有一定提高,關鍵是學習了中醫內科護理,具備從事中醫臨床護理的基本能力?!吨嗅t內科護理學》的開設,彌補了中醫臨床護理知識的空白,對中醫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并具備一定的中醫臨床護理工作能力。
3 對我院護理學專業中醫護理課程設置體系的設想
護理學專業中醫課程應與西醫院校課程設置有共性,更應體現護理學專業特征及傳統醫學的特色。經過調研和分析,并結合本校本科生的培養方案對中醫課程的設置有這樣的設想。
4 對目前護理學專業中醫課程設置的幾點建議
中醫整體觀念更能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與現代醫學整體護理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在護理學專業的課程中增加中醫護理課程的分量是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發展的。針對護理學專業中醫課程設置,筆者有以下建議。表1 我院護理學專業中醫護理課程設置體系注:學時數均為理論課+實踐課
4.1 優化課程結構設置 積極推進學校與醫院間的合作,建立醫、教、研的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各類人才培養[1]。根據我校本??婆囵B方案原則及課程設置的規定,在必修課設置中,增加中醫護理技能操作、臨床見習課程,其中包含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護理基礎技能的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應以《中醫內科護理學》為基礎,開設中醫臨床護理學科課程或中醫臨床病癥護理,以及中醫護理的基礎技能操作,并開設具有中醫特色的針灸推拿護理。
4.2 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加大臨床見習課程力度,增加臨床見習機會。加強實驗室建設,綜合實驗病房,既能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又能彌補因不能直接接觸患者難以掌握中醫臨床護理要點的不足,也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訓練條件。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得到提高,由被動接受逐漸向主動學習轉變。我們還應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密切學校教育和臨床教學之間的配合,改進教學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保持和發揚中醫院校護理本科的優勢[3]。
4.3 增加中醫臨床課程 如將中醫內科護理學或中醫臨床病癥護理學設置成專業必修課,彌補學生中醫臨床護理知識的欠缺,且能突出中醫護理特色。并根據學生特長和興趣愛好,開設與此相關的選修課和基礎技能課程,注重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彌補因課時不夠不能接觸患者,難以掌握護理要點的不足。
4.4 整合重復的課程或教學內容 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如《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中中醫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與《護理學基礎》中護理文件的書寫進行整合。在臨床見習、技能操作過程中,應由理論授課教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共同完成,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整體護理實施程序。
4.5 選擇或編寫合適教材 現使用的教材在內容及難度上均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和對知識的渴求程度。因此應選擇內容較好,編排合理的中醫護理教材。若沒有合適教材,可以召集教學經驗豐富,知識掌握全面,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按照統編教材的編寫要求,結合專業特色、相關教學、臨床經驗、現代護理理念及新設備新技術的運用等內容,自行編寫中醫護理教材。
護理學專業中醫課程的科學化設置有利于課程體系的優化及教學任務更高質量的完成,更有利于培養適合現代護理學科發展新趨勢的、帶有傳統醫學特色的為祖國醫學走向世界奠定基礎的新型護理本科人才。因此,我們應在今后的護理學專業教學中積極推廣和應用。
5 討論
我國護理學專業起步較晚,由其是本科護理學專業,在加快其發展速度的同時,又要考慮到教材、師資以及國內教育、醫療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科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要基于對護理學深層次的理解,因遵循科學的課程設置規律,體現我院護理學專業課程設置特點,同時也要符合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強化專業意識、夯實專業基礎、加強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原則[5]。合理的課程設置應該有良好的師資作保證,因此在優化課程設置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護理專業師資的培養,讓教師教給學生最準確、最豐富、最實用的護理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孫國華.我國中醫教育發展概況及趨勢分析.中醫教育,2000,7(11):89-90.
2 雷煒.醫學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醫學教育探索,2007,6(11):1026-1027,1037.
3 尤黎明,汪建平.對中國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1999,34(12):741-743.
如何有效的構建有中醫特色的中醫護理診斷體系成為了我國中醫護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來我院進行中醫就診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研究組患者在中醫護理診斷體系下進行中醫護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其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來我院進行中醫就診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4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患 17例;患者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 (47.8±2.4) 歲.40例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性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 (47.6±2.7) 歲。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分析法,對國內外相關護理診斷的資料進行統計研究,并結合中醫護理的特色,構建出中醫護理診斷體系.實驗組的護理人員首先需對中醫護理診斷體系的相關內容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熟知各項護理診斷標準,隨后再對研究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對照組的護理人員不經過學習,直接進行中醫護理。護理結束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上述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的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護理,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5%,組間滿意度對比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中醫護理就是在中醫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拔罐、按摩、針灸、中藥熏洗、刮痧等多種中醫傳統治療方式[2].目前許多中醫治療診所或治療機構對醫護人員的分工不明確,醫生常常身兼數職,代替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目前我國的中醫護理診斷依然存在著應用不規范、臨床不認可的問題。因此,當前中醫護理臨床實踐中,急需結合我國中醫護理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規范的中醫護理診斷體系,來增進中醫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護理規范及自身護理評判,提升中醫護理的質量,同時為我國中醫護理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促進我國中醫護理的研究及教育發展.
中醫護理診斷體系的建立首先必須了解中醫護理的相關護理特點。西醫護理講求"以患者為中心",更加注重對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護理,而中醫護理主要是體現"整體觀",將具有整體性的人與自然、社會等周邊環境形成統一,融合成一個整體。
在這個整體中各個組成部分具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作用,當人體與周邊環境達到平衡統一時,人體就能保持身體健康,若平衡被打破就易引起各種疾病的發生。此外,在人體內部,各個系統之間也組成了一個整體,各系統之間相互協調,統一發展,使各項身體機能均能保持正常.
因此,在中醫護理中必須要了解人體與周邊環境、人體內部的協調發展的原理,從整體出發,通過護理使患者的內外環境均達到平衡。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在中醫護理中也講究辨證施護,在進行護理時以辨證為基礎,詳細了解患者具體情況,分析出影響患者治療的相關因素,對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使得護理措施手段更加合理,在辨證治療和護理下更利于提高治療效果。在中醫護理中也講求心理護理,從中醫的整體觀原則來看,患者的情緒也會對身體的相關器官造成很大影響,進而造成機體內環境的平衡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另外,西醫護理中較為注重對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而中醫護理中對疾病的防范意識更高,因此,在中醫護理中,"養生之道"被運用于臨床護理當中,讓患者從整體上改善身體機能,不僅治療了已有疾病,還能對相關疾病進行預防,其臨床實踐也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認可。
中醫護理診斷體系的建立必須有較為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做指導,而我國的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中醫護理診斷與中醫基礎知識聯系緊密,"四診八綱""辨證施治"均是護理診斷體系建立過程中可以用到的理論依據[3];國外護理診斷體系建立較早,且已經具有一定的實踐基礎,為我國中醫護理診斷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參考依據;此外,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中醫研究當中,各大醫學院正為我國儲備著大量的中醫護理人才;此外,在我國中醫護理診斷體系的構建探索中,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在中醫護理診斷的定義、總體分類、體系的表述方式等相關內容的研究上取得了較大進展,成果顯著[4].因此,從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兩方面綜合考慮,我國中醫護理診斷體系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構建環境。
另外,在本次研究以80例中醫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在中醫護理診斷體系下進行中醫護理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0%,采用常規中醫護理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5%,組間滿意度對比差異明顯,P<0.05.在中醫護理體系的之下,護理人員更加明確自身職責,中醫護理診斷有了更加規范統一的標準,并能顯現中醫護理的特色,更加符合我國中醫護理的實際操作,護理的質量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本次研究結果說明了中醫護理診斷體系的構建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構建中醫護理診斷體系具有可行性,使中醫護理診斷更加規范,并具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化的專業術語來促進中醫護理在世界范圍內相關護理平臺上的交流,使我國中醫護理特色能夠走向國外,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書華,王紅梅,王傳鳳,等。中醫護理環節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護理學報,2014,6(3):18-20.
[2]楊亞,戴新娟。中醫護理診斷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21(11):34-36.
[3]齊桂。中醫臨床護理標準體系構建[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2.
[4]張廣清,林美珍,葉紅,等。中醫護理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管理雜志,2013,12(6):840-842.
[5]晏利姣。中醫醫院護士中醫藥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6]李艷波,趙云卉,李玲,等。論中醫護理與西醫護理的異同[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3(12):189-191.
[7]劉偉。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1.
1臨床資料
抽查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骨科出院病歷護理記錄按衛生部關于《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通知和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中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為標準、進行質量評價、其中不合格的護理記錄307份、占23.93%。
2結果
見表1。
3缺陷原因分
3.1對中醫護理記錄認識不足
中醫護理首先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獲得臨床有關資料、并對有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整理進行記錄?,F由于護理資源相對不足,在中醫醫院工作的護士大多數是西醫專業的護士,對中醫理論知識缺乏,對中醫護理認識不足。
3.2對中醫護理知識掌握膚淺
由于我院的護理人員90%是西醫護士,對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醫辨證知識掌握甚少,從思想上沒有認識到中醫護理也要依據四診八綱、節氣變化及個體差異來進行辨證施護,有的只是生搬硬套一系列中醫詞句,結果有的措施并不符合患者病情,從而影響了護理效果。
3.3記錄缺乏中醫辨證施護內容
有的護理記錄中從頭到尾沒有中醫辨證施護內容,完全按照西醫護理進行記錄。
3.4記錄缺乏真實性
主要表現在字跡潦草、簡化、涂改、刀刮、修補,不按照規定修改等現象,為力求記錄的整潔美觀,存在一個人的筆跡完成多個人的護理記錄等情況。如記錄中描述“患者外出,病情不詳”,而體溫單相應時間內仍有體溫、脈搏、呼吸的繪制。
3.5記錄缺乏準確性和完整性
由于有的護士法律意識淡簿,有的記錄不是以實際觀察測量得來的信息進行記錄而是憑主觀的想象來書寫記錄,有的是提前記錄,所以護理記錄就會出現漏記,補記,與患者病情嚴重不符的現象。如一股骨骨折的患者,因臥床未解大便3天,而護理記錄單上則是每日大便一次。護理記錄不準確,不能為醫師提供有效的治療依據,為醫療糾紛埋下了隱患。
3.6記錄缺乏功能鍛煉的連續性
主要原因是護士只注重臨床護理操作,未及時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指導記錄或記錄中未體現功能鍛煉由被動至主動循序漸進的鍛煉過程。
3.7記錄缺乏一致性
由于護理人力不足,護理人員承當著大量的治療護理工作,加之護士專業水平有限,經驗不足以及醫護雙方在收集患者資料過程中信息來源的誤差[2],特別是在搶救患者時醫師下達口頭醫囑,搶救結束后未及時記錄,醫護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導致醫療記錄與護理記錄不一致.護士與護士之間記錄也存在不一致性。
4干預對策
4.1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及技能操作培訓
首先對全院護士進行中醫相關基礎知識培訓,采取中西醫護理相結合使全院護理人員從觀念上轉變,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以點帶面,從理論到臨床,請中醫醫師和中醫護士指導西醫護士,正確運用中醫術語,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辨證施護,提高業務水平,通過學習,目前我院護理人員的辨證施護水平已有明顯提高。
4.2注重培養護士的法律意識
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護理有人不僅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還必須有依法施護的法律意識,因此,為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我們在繼續教育中廣泛開展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舉辦講座,請醫務科進行醫療糾紛事故案例分析,從法律角度來認識糾紛事故發生的原因,并用法律手段進行解決。
4.3加強護理記錄質量管理
護理部組織護理質量控制組人員每月定期、不定期下科室抽查運行中的護理記錄或通過夜查房檢查危重患者的護理記錄,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對全院出院患者的病歷進行系統的考核,杜絕不合格的病歷歸檔。對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分類歸納、總結分析,查找原因,及時反饋給責任護士,并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進行整改。
4.4規范護理記錄書寫標準
規范的護理記錄是患者獲得救治的真實反映,是評價治療效果的科學依據,同時又是醫療護理糾紛處理中的法律依據。按照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通知和云南省衛生廳關于《云南省表格式護理文書書寫的要求》的標準要求,進一步規范護理記錄書寫,遵照科學性、及時性、客觀性、真實性、完整性、連續性,突出中醫辨證施護的原則,要求護士病情有變化、發現護理問題、特殊檢查、治療用藥及手術前后隨時記,危重患者重點觀察重點記。自相矛盾,含糊其辭的記錄不能有[3],嚴格執行護理記錄書寫規范。
4.5加強醫護溝通確保醫護記錄一致
要加強護士工作責任心,主動和醫師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的第一手材料,醫護信息得到及時交流,及時核對醫護記錄以保證記錄中要求執行的準確性[4],確保護理記錄和醫療記錄一致。
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可以發現:調查對象共有526名,而526名(100.00%)學生均認為中醫護理學專業的學習內容不夠全面、教學方式不夠理想。其中,有117名(22.24%)學生還希望學習中醫飲食及情志護理知識,有231名(43.92%)學生希望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有97名(18.44%)學生希望學習中醫美容知識,有81名(15.40%)學生希望學習經絡腧穴知識。具體數據詳見表1.
二、討論
根據本文的調查顯示,所有的學生均高度認可了中醫護理課程,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認為現階段的中醫護理課程內容不夠全面,教學的方式、手段不夠新穎,因此,中醫護理教學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本文下面將根據中醫護理教學現狀,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1)大力擴展教學內容在《中醫護理學》課本設計中,多增加養生保健、中醫美容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習單元,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護理學習興趣,以便學生更為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
(2)改變教學方式傳統式教學方式是以課本、學生、教師三方面為主,老師將課本中的知識通過黑板的模式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也并不能更為全面的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因此,教學方式上的變更是勢在必行的。例如:教師準備更為多樣化的教學工具,像人體針灸模型、多媒體播音系統、按摩床等,教師在一邊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利用教學工具進行更深一步的講解,如:護理操作性動作示范。這樣的做法,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還使得教學形式更為直觀和形象。
(3)改善教學環境。高職院校應專門為護理系的學生建立實習基地,并與醫院模式相結合,形成新型的院校聯合的教學形式。學生在充分學習了理論基礎知識之后,將其分配至實習基地,給予臨床實習。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護理能力。
(4)轉變教學觀念。傳統式的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觀念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應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多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古板知識給學生,這樣的做法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傳授中醫飲食護理的同時,教師可以圍繞著學生常見病癥進行討論,并和學生一起制定出具體的飲食調護方法;在普及病癥原理和中藥知識的同時,可以引用書籍或電影中的病亡片段創設教學情境,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因肺癆而死,這說明了中醫中的“憂悲傷肺”原理,那么,若在林黛玉發病初期,該用哪種中藥進行調理才更為有效呢?這種創設性問題的拋出,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整節課堂的活躍度。
中醫藥學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斗爭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的影響和指導下,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藥理論,濃縮了整個中醫學術體系的精華,其獨特的理論體系一直指導著中醫的臨床、科研各個方面。
作為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護理學,它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預防、保健、康復等醫療活動,對病人及老、弱、幼、殘加以照料,并施以獨立的護理技術,以保護人類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幾千年來在保障我國人民健康事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醫護理學綜合運用中醫的陰陽五行、四診八綱、臟象經絡及病因、病機、中藥基礎知識、預防學等內容,結合西醫學、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形成了中醫護理的獨特理論體系。綜觀中醫護理學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中醫護理理論的形成、發展與中醫臨床的關系非常密切,與中醫臨床的治療相輔相成,中醫的臨床的治療離不開中醫的護理,即治護一體。從浩如煙海的古典醫籍和歷代醫家的治療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問題。
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至西漢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醫學巨著。它總結了古代的醫學成就和治療經驗,運用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系統闡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護理等問題,如《素問·藏氣法時論篇》說:“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強調了在治療疾病用藥的同時,附以飲食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有影響的一部臨床醫學巨著,該書不僅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也為臨床辨證施護開了先河。張仲景極為重視治療中的護理,如桂枝湯方后,注明要“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服令一時許”,使病人微微汗出。強調飲食護理在治療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五臟病食忌、四時食忌及合食禁忌等,明確指出飲食也應辨證。
隋朝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關于各種疾病的病因、病機、癥狀的醫學巨著,其中還大量論述了各種疾病在治療時的護理。如外科腸吻合術后,“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做強糜食之,百日后乃可進飯耳。飽食者,令人腸痛決漏”。
宋、金、元時期涌現了大批重視情志護理及心理調護的醫家。如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還記載:“脫肛,大腸熱甚也,用酸漿水煎三五沸,稍熱滌洗三五度,次以苦劑堅之,則愈”。吳有性的《溫疫論》的“癘氣”說,反映了當時防治急性熱病的豐富經驗和理論知識?!罢撌场薄罢擄嫛薄罢{理法”三篇專論中,詳細論述了溫疫病的治療護理要求,如“時疫有首尾能食者,此邪不傳胃,切不可絕其飲食,但不宜過食耳”,對如何及時補充津液,提出了重要的護理方法,如“大渴思飲冰水及冷飲,無論四時,嗜可量與”,但“能飲一升,止與半升,寧使少傾再飲”,而對內熱煩渴者,應給“梨汁、藕汁、蔗漿、西瓜可備不時之需”。是溫病治療護理極其寶貴的經驗。由此可見,歷代醫家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必輔以相應的護理,以提高治療的效果。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