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勞動教育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其實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已經為我們作出了回答。他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連續發表了《學做一個人》(1925年)、《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行是知之始》(1927年)、《教學做合一》(1927年)、《在勞力上勞心》(1927年)、《手腦相長歌》(1931年)等文章。在這些文章中,陶行知先生就明確指出:舊的教育與社會、實踐人為地割裂開來,其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使讀書人“心里想和口里念,而手不做”,成了用腦不用手的半殘廢;教師“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對這種教育,陶行知一方面強烈地反對,并號召要革書呆子的命;另一方面指出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理論是實踐的總結與指導。他的口號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嘆的是,時隔這么多年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鏡頭一:十來個高中生打掃幾個平米的包干區,往往在聊天、追逐、打鬧,幾分鐘的事,半個小時還完不成。鏡頭二:每到周末高中住校生回家時,往往是大包小包的,里面裝的大部分是臟的衣服、鞋子甚至是襪子。鏡頭三:走進一間學生宿舍,一股臭氣撲鼻而來,被子不疊、衣服亂放……這些現象應該不是個例,而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筆者認為,陶行知先生所闡述的豐富、精湛而又實際的勞動教育思想,對我們當前的高中生勞動教育有很大的啟示。
一、加強勞動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勞動需要心理,增強教育的可接受性
陶行知先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他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強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同時,他力主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1931年,他在《手腦相長歌》中寫道:“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毕壬倪@些有關勞動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的闡述,是一種全新的思想,對當時青少年的勞動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為我們當前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現在的高中生對待勞動教育問題普遍存在著茫然感和不知覺性,存在著怕苦、怕累、輕視厭惡勞動的思想情感。雖說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勞動教育的目的認識不清。因此,我們必須在這個方面加大教育的力度。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就勞動教育的目的、意義進行討論,把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專題,以主題班會、團隊活動等形式來進行教育,激發學生勞動的需要心理,以達到自覺接受教育的效果。
二、寓教育于具體的勞動之中,以勞促教
毋庸諱言,當今高中生勞動教育的一個嚴重弊端,就是在教育過程中忽視了“做”,這與陶先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思想是完全相悖的?!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特別強調學生要在“做中學、做中教”,而關鍵是“做”。陶行知先生認為“過勞動的生活便是受勞動的教育”。他所辦的學校,學生入學后,都必須參加生產勞動。如曉莊師范學生上午大部分時間是學習、閱讀,下午主要是從事具體的勞動。包括建校勞動、美化學校環境、從事工農業生產勞動、學生自我服務勞動等。這給我們現在的勞動教育一個很大的啟發,那就是——勞動教育必須在勞動中進行。任何脫離具體勞動的勞動教育都是紙上談兵,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當然,時代不同了,在勞動的內容上應有所區別。我們現在主要是要求學生進行一些自我服務的勞動和學校公益勞動。比方說,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一般性的勞動技能的訓練、交流和競賽,如疊衣服、釘紐扣、整理內宿、植樹、公共衛生的打掃等。
三、教師身體力行,以“行”取勝
每次考試后,學校各年級按照慣例都要召開學生家長會。往常,我跟家長們講得大多是孩子在校的成績、表現、家長如何配合好老師督促孩子學習以及注意校外安全等等。本學期我接任了一個新班,發現班級里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淡薄,自我服務、衛生意識比較差,六年級的學生,課桌椅卻經常是彎彎扭扭,東西存放也亂七八糟。便想到了要對學生進行自我服務的養成教育,利用家長會的契機要求家長配合老師重視孩子這方面的教育。為了更有說服力和針對性,我向學生發放了一份《學生家務勞動情況調查表》,內容涉及洗衣、做飯、洗碗、整理自己房間、打掃衛生、幫家長購物等多個方面。還留了一空白行讓學生針對自己實際填寫。發放時,為了讓學生填寫正確,我對每一項的填寫都作了說明,并一再強調要如實填寫。
第二天,組長按時把調查表收了上來。從中我得到了如下的統計數據:其中六年級三班班46人,除3人弄丟了沒上交外其余43人中,在節假日經常洗衣的有2人,經常做飯的有3人,經常洗碗的有5人,經常整理房間的有4人,經常打掃房間衛生也只有4人。從整個統計來看經常做家務的學生只占11.5%,而偶爾做一點家務的約占51.5%,從來不做家務的約占37%。
二、問題分析
本人以為通過這一張統計表暴露的問題值得我們探討和思考。
1、家長“現實”的價值取向導致對孩子期望的不合理性
家長們愿望是很現實的,特別是農村留守孩子的家長。因為深感勞動的艱辛,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常把到廠里上班或種田等作為反面教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不好好學習,將來也會跟我一樣去種田”。同時家長們普遍認為,要獲得理想的職業必須有高學歷,因此他們對孩子的學歷要求也很高,絕大多數學生家長對孩子的發展定位就是:考大學(考一本,將來讀研究生更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非體力的)。
在家長們看來,惟有讀書學習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能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就萬事大吉,會不會干活無所謂。他們說:“只要你好好學習,我們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洗衣做飯等家務活一概不用你管?!薄霸趦刃纳钐幘鸵詾楹⒆討幸稽c無所謂,大不了我當個‘高級保姆’”,“懶僅僅是可能變‘蟲’的問題,而分數卻是關系到將來是否成‘龍’的問題”。家長認為讓孩子勞動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為了使孩子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不但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插手,就連一些最簡單的生活自理性的事務也由家長代勞。據初步調查,有65%的家長不支持孩子參加公益勞動,有65.9%的家長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從來不要求孩子做家務。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勞動往往讓位于學習。
2、學生勞動習慣培養的忽視導致學生勞動觀念意識的淡薄
關于學生做家務的事,近日在瀏覽《中國文明網》時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對孩子進行家務勞動教育同樣重要》,文章提到:“現在進入獨生子女時代,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做家務,不會做家務,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刻苦學習和獨立自主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平日受到爺爺輩過分的溺愛,就如同將一棵樹苗種在花盆里,它的高度、粗細都會受到空間和環境的限制。
綜上所述:這一現象真的值得引起我們所有的學生家長和我們老師深思,我們絕不能放棄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勞動意識的培養和勞動技能培訓和提高,要注重長期、全面的素質教育,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p>
3、教師的急功近利導致教育心態和行為上出現偏頗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素質教育也好,新課改也好,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著“重智輕德、重智輕能”、“以分數衡量學生一切”的傾向。新課程把勞動與技術教育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的一個學習領域之后,實際上勞技教育處于空白狀態?!敖虒W質量是學校和教師的生命線”這一“緊箍咒”套得老師們頭昏眼花,綜合實踐活動課往往是“語文、數學”的代名詞。如此追求“分數”輕實踐鍛煉的學校教育加上家長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勞動觀念淡薄,不會做家務或不肯做家務是必然的。從而也折射出了我們教育的急功近利。
三、思考與建議
一次不經意的調查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面對充滿競爭的21世紀,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小皇帝”怎能適應?看似一個簡單的德育問題其實更涉及到能力的培養問題。這其中固然有許多原因,家庭的、社會的,但作為學校教育層面來說,我們不禁要問: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自理、熱愛勞動,形成積極生活態度為主要目標的勞技教育怎么了?
1、要全面、常態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將此作為學校辦學水平評估的一個必查內容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最有生命活力的課程,是最能凸現學校特色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當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還存在著不平衡現象,特別是勞動與技術教育更是在可有可無的“邊緣”狀態。為了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得到長足發展,全面常態地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建議在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未來發展重要性的認識的同時,制定措施,有效落實,并在辦學水平評估時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把該課程作為教學督查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效的督查、評價能促使學校領導、教師重視該學科的發展。
2、勞動教育需要在勞技教育中實踐,也需要在其它學科中滲透
學校的勞動與技術教育不但要教給學生自我服務勞動的基本技能,還要開展公益勞動、家政和職業體驗等方面的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的情感,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并向其他學科滲透。例如,在思品課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可以向學生進行勞動觀點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認識水平,指出學生的勞動行為方式;在數學課中結合應用題滲透勞動教育。在強調勞動教育的多學科滲透和多渠道實施的同時,努力發揮勞動教育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親近勞動與技術世界的積極情感、良好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3、家校合作,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自理能力
什么是勞動?要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學習也是勞動,是腦力勞動,但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是永遠離不開腦力和體力勞動的,為了獨立自主,我們要引導孩子參加必須的體力勞動,比如適當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公益意識。
不要讓我們的家長給予孩子過于精心的呵護,而缺乏必要的勞動鍛煉和生活磨練。大量記錄表明:從小干活的孩子較有才干,充滿自信。美國心理學家威特蘭從40年代開始對490名男孩子跟蹤調研40年,結果表明:除去智力、家庭收入、種族背景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外,常做家務的孩子比很少干家務的要幸福得多。
一、在勞動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
開展勞技教育,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也是使中學教育從“升學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又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人的全面發展就是各方面的和諧發展,而勞動教育就是架起德、智、體、美的橋梁。一方面,通過勞技課,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形成勞動習慣。同時,從心理學角度看,勞技教育能促進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這是因為人的認識發展與技能發展是相互統一的。在素質教育基地勞動實踐中,對學生進行種植、養殖、飼養等傳統農業勞動技能教育和木工、金工、鉗工等基本操作技能教育。工藝制作與造型,設立陶藝、雕刻、盆景、插花、布藝、編織、剪紙等工藝制作。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既磨練了思想,掌握了一些勞動、生活的本領,同時也開發了智力。這些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還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之美。通過系統的勞動教育,使學生學到了不少生產知識,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養成了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勤儉節約的思想,為畢業后的就業打下了基礎。學生在這樣活躍的環境中成長,個性、興趣和愛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對學生中學階段的素質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在軍訓中磨練堅強意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素質教育基地中,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人生活體驗教育。如隊列訓練、野外生存拉練越野、軍事五項訓練、遇險救助等;學習國防法規、軍事常識,組織參觀軍事營區等。在這里,勞動基地安排的一切訓練內容、實踐項目、生活起居都是學員學習的內容。勞動基地軍訓訓練課程一般安排三天,三天的軍訓是艱苦的,沒有堅強的毅志力是堅持不下來的,特別對目前的獨生子女來說,在家里的嬌生慣養、在學校老師的百般呵護,已經讓學員養成一種依賴習性,遇到挫折不知所措的性格,因此,軍訓訓練以嚴格的紀律要求、嚴格的訓練出發,培養學員吃苦耐勞的精神。
艱苦的訓練可以煅煉人的意志能力,特別是軍姿定型,要有足夠的意志力與耐力,才能屹立不倒;整齊的步伐訓練讓其腰酸背疼腿麻木,令其感受到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人生哲理。往往第一天下來,學員就受不了,一躺在床上就痛苦不堪。為了讓學員能在短短的五天活動中安定下來,第一天晚上安排“制度學習與拉唱軍歌”,讓其進一步了解軍旅生活的重要性,只有嚴格的紀律要求,才能煅煉自我。作為軍人是神圣的,他代表著一個國家、代表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只有艱苦的訓練,才能維護這神圣的職責。
三、在內務整理中煅煉學員自理能力。
關鍵詞: 音樂教學 德育滲透 歌曲教學 音樂知識 音樂欣賞
德育在教學工作中占首要位置,它是各科教學不可缺少的主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比起班級教育、團隊活動、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等其他間接途徑,具有明顯的優越性。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將德育滲透于音樂教學中的藝術問題。音樂教學一般包括歌曲、音樂知識和音樂欣賞三部分,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就滲透在這三部分之中。
一、在歌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藝術
1.寓情感與歌詞中,進行思想熏陶,凈化學生的心靈。對于一節音樂課來說,不僅要使學生唱出旋律,而且要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含義,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演唱歌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覺得學生只有從心里面真正地感受到所要表達的感情,才能完美地演唱歌曲。我在實際教學中,非常重視這一環節。如教學《小小太陽不是我》時,為了給同學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在新課導言中,用幾幅內容不同的畫面,進行對比啟發教育學生不做家庭中的小太陽,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做好生活的主人。又如教學《賣報歌》時,我通過講解進行新舊社會對比:舊社會的小孩子到上學的年齡,不能去讀書,為了生活,只能當童工,又累又餓;有的背著木箱子,到處奔跑,為人家擦皮鞋,有的赤著腳賣報。還有的父母為了生存不得不賣孩子,卻又不忍離別的痛苦。學生聽到此都流出了眼淚,受到了一次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我讓學生談了自己的生活是怎樣的幸福,又讓學生說說自己做了哪些不該做的事,大家爭先恐后地發言。然后,我要求學生帶著感情演唱這首歌曲,學生唱得認真而有感情,特別是唱到最后一句“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時,他們的歌聲是那樣的堅定激昂,相信這首歌對學生會有一定的啟示。
2.在感受和理解歌詞思想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和理解歌曲后便進入正式的“唱”,教師的范唱起著一定的作用,因為學生剛剛對歌曲產生興趣,自然急于聽到歌曲的旋律,所以教師要以優美而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歌曲,體現出青少年歡快活潑的情緒,使他們產生像老師那樣美美地唱上一曲的欲望。在理解美和感受美的基礎上產生旋律的美,使學生心靈得以凈化,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
二、在音樂知識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藝術
對中學生來說,初學樂理,確實有些難度,也枯燥,及時啟發引導學生,結果會截然不同。
1.選擇具有深刻道理的發聲練習。發聲練習,是每堂音樂課不可缺少的步驟,有助于學生正確用嗓,然而實踐證明,單一的發聲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倦之感,起不到引導發聲的作用。面對這一現狀,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這一環節進行了改善。為了使學生感興趣,并從中得到啟示,我注重從這一角度進行選曲。如三年級學習常識“符點音符”時,我選用了歌曲《歌聲與微笑》,曲子雖然很短,然而旋律聽起來卻像動畫片中小動物的音樂節奏,富有趣味性和兒童天真爛漫的特點。在用“a”音唱同旋律時,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了符點音符及聲音持續的長短。在學習符點音符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受到了思想教育,而且掌握了音樂知識,更啟示他們戒驕戒躁,端正學習態度,積極進取。
2.在德育中滲透知識性。學生往往喜歡唱歌不喜歡學習樂理,而樂理知識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怎么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德育中滲透知識性。如在教學生打節奏時,我通過口讀順口溜,用打擊樂器打出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既教育了學生熱愛勞動,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在音樂欣賞中滲透德育教育
中學生對音樂欣賞是比較感興趣的,當他們聽到一首優美的樂曲時他會立刻說:“好聽?!边@種欣賞僅是一種直覺的感性的反應,要讓學生真正懂得欣賞音樂,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提高鑒賞力,培養他們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鑒別。教師的方法得當且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并從實際出發,學生在欣賞課中必將受益匪淺。
四、給學生表現與實踐的機會
學生有新的想法和創作了新的內容時,都希望在同學們面前展示一下。因此要給學生表現與實踐的機會。
1.特長展示。當學習了一首新歌曲時,讓學生表演自己的演唱特長,還可以展示學生的演奏特長、跳舞特長、表演特長等。
2.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音樂教材中有的歌曲孩子會唱,你可以先讓他展示一下,如果沒有錯誤的話,可以讓他當一回“小老師”,領同學們唱歌。
五、做學生的朋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完全由教師擺布,任教師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轉變教學觀念的重要一條就是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和同學們一起游戲、一起唱、一起表演。
激發和引導學生從旋律中感受音樂的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欣賞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完整地聽歌曲,更是通過欣賞課讓其掌握欣賞的正確方法。如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曲時,為了使學生真正用心去理解這個曲子,在欣賞之前,我給學生講了國歌的由來及其產生背景,告訴他們今天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用無數個戰士的鮮血換來的,是用英雄的身軀筑成的,同時用幻燈和電視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同學們的思想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可以說滿載著一種激情、一種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欣賞這首歌曲,便很容易接受斗爭到底的信念,頑強不屈的毅力,甚至有的同學在聽的過程中會聯想到戰火紛飛的年代。長時間這樣鍛煉,學生逐漸感受到一首歌曲的精妙之處,感人之處,久而久之便產生自己的欣賞觀點,掌握欣賞方法。通過欣賞,學生開發智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開闊音樂視野,從中獲得廣泛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
德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培養,不但提高了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思想境界,還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想象力和審美力,使學生具有“五自”能力(自強、自理、自護、自立、自學),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音樂教師應該認真研究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藝術,努力發揮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熱愛音樂,寓德育于音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潘小英.淺談德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1).
[2]陳書清.初中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1,(07).
【關鍵詞】高中語文 素質教育 基本途徑
一、素質教育的提出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其整體素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現素質教育”定義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能夠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還能夠為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但是作為一名當代的高中教師要明確,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二、開展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
1.開展德育教學。開展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創新性地將德育教學融入到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德育比智育更為重要,因為德育比較差的學生將來即使擁有先進的科學知識也不能夠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甚至比那些沒有先進知識的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更加大。
2.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優化學生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但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實踐能力等,使學生得到全面的能力提高。
3.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作為我們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身素養;注重學生的智力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開拓能力及其思考能力;注重學生的體育教育,有利于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內心世界;注重學生的美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注重學生的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為社會的發展出一份力。
三、開展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1.注重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確是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教師的引導作用也不可忽視。因此,在開展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因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是素質教育順利開展的保障。
首先,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開展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的源泉動力,因為只有高中語文教師摒棄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才能夠確保整個教學工作的教學理念發生本質的變化,從而使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發生變化,實現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其次,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以及道德素養。一方面,我們從教師的學科素養來說,教師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身懷高超的演講技巧以及課堂駕馭能力,加上和藹可親的教學態度,才能夠更好地向學生傳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另一方面,我們從教師的德育素養來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甚至是學生終身的學習榜樣。換言之,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直接且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夠培養出道德出眾的學生。
2.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在語文教學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弊鳛橐粋€中學教師,其課堂語言僅僅具有具體性、嚴謹性和精練性是不夠的,因而我們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具有充足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包括了注意力的集中、認知的活躍、情緒的振奮、意志的努力、行為的投入等等。新課程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注重煥發學生生命的活力,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新課程教學策略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
一、勞動技術教育的現狀
1.勞技課尚未登上“大雅之堂”,沒有開設勞技課的學校還很多。有的學校雖然把勞技課納入了教學計劃,也排上了課程表,但沒有確定專、兼職教師,也不要求教師備勞技課,勞技課往往改上數學、語文、英語。
2.家長越俎代庖。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孩子將來能上大學,把孩子必要的包括自我服務性勞動全包下來,個別家長還到學校替學生做值日。為了使孩子將來有出息,大小家務活家長全攬了。
3.勞動委員“地位低”,“勞動紅花”貶值。某班班干部選舉揭曉,唯勞動委員不愿走馬上任。說:“誰不知道,勞動委員屬安慰性質,在班委中地位最低?!崩侠罴业莫毶亮练艑W后戴著小紅花一蹦一跳回到家里,其母上前扯下小紅花摔在地上,說:“真是個榆木疙瘩腦袋!人家學習上爭第一名,你卻只會出笨力?!?/p>
4.勞技教育被扭曲,勞動被作為懲罰的手段。有些學校的個別教師,對違紀學生實行勞動體罰。某教師立下班規:哪位同學曠課一天,罰他值日一周;損壞桌凳、玻璃,罰他打掃一周廁所;打架斗毆,罰澆半學期花圃。這種所謂的“勞動教育”,往往使學生錯誤地把勞動視為“勞動改造”,對勞動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甚至鄙視、厭惡勞動。
二、忽視勞技教育的后果
1.自立能力差?!叭缃竦暮⒆诱鎽校 辈簧偌议L常為此怨氣滿腹,但仍“樂為子孫做馬?!?,使孩子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挑吃懶惰的不良習慣,成了生活上的弱者?,F在孩子到了十三四歲連疊被子都不會,連內褲、襪子都不洗,連家常便飯都不會做的比比皆是。孩子進了大學還需父母輪流打掃寢室的怪事也屢見不鮮。
2.不尊重勞動人民。工人緊張繁忙八小時,農民面向黃土背朝天。是他們辛勤的汗水,平凡的勞動使我們的衣食住行得以保證。然而有些學生卻嫌棄勞動人民,說他們“黑、臟、傻、粗”。某重點高中一位女生,其父和叔父均在礦區工作。“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礦區放假,其叔父、嬸母到她家做客,中午吃飯她說啥不肯入座,獨自跑到外面的飯館里吃。晚上看電視,眾人正看到熱鬧處,她上前將電視機關掉??腿俗吆?,她嘟嚷著說:“窩囊廢,來這干啥哩?”
一、目前的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1.德育內容過于陳舊
德育內容是指用來形成學生品德的社會思想的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范的綜合,其內容涵蓋了各個方面,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所以,德育內容非常廣泛,給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使其在德育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在進行理想教育時,過分關注學生大學理想的教育,將考大學作為其唯一的理想,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高中生正處于青年期,喜歡張揚個性,獨立意識較強,教師這種德育方法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進行愛國教育時,講解的都是一些老套的愛國故事,觀看一些已經過時的影片,使學生缺乏興趣,對教師的話總是表面應付,實際完全沒有聽進去。這些都會使德育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達不到預期的德育目標。
2.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較低
教師在德育工作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對德育工作能否有效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高中教學中,德育工作一般由班主任承擔,這就會導致一些問題的產生,比如說:班主任日常工作較多,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文化課的教授和處理班務上,分配給德育工作的時間較少,有的時候一個月才開展一次德育工作,由于相隔時間較長,使得德育工作對學生的教育意義難以得到增強。而且,大部分高中班主任所學的專業都是英語、數學或者語文,并非專業的德育人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大都是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看法為準,專業性不強,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無法給予有效的解決,甚至還會給學生造成誤區,無法讓學生做到真正的理解。
3.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影響德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卻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有的班主任認為學生就應該聽從其所給的建議,不應該反駁,覺得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學生好,這就使學生由德育工作的主體轉為德育的受體,只能被動地去接受,并不能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不僅無法達到德育的教育效果,嚴重的還會導致師生之間產生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德育工作的發展,也給學生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途徑
1.選擇能夠達到新課改要求的德育內容
新課改的要求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所以,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選擇一些時代性較強的、有文化內涵的、能夠起到強烈教育意義的,而且能使學生感興趣的德育內容,這樣才能使德育工作發揮其自身價值,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發展。另外,理論上的教育遠遠沒有實踐中的教育效果好,高中班主任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者開設第二課堂,使學生成為德育過程中的工作主體,使學生的道德修養在耳濡目染、親身體會中獲得提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加強班主任的德育培訓
就班主任而言,在不影響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德育的次數,在注重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心理的發展,對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這樣才能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四有”人才;就學校而言,要加強對班主任德育知識方面的培訓,比如說:可以開展學術交流會,讓班主任之間相互交流經驗,并借鑒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德育成果,豐富自身的德育理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派遣班主任出國進修,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使班主任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專業的指導,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前,要明確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性格特點,還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運用恰當的方法來進行德育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真誠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做到“對癥下藥”。在此過程中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說對一些比較內向敏感的學生,語氣盡量委婉,做到循循善誘;對于性格開朗、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采用“開門見山”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題。教師所要格外注意的是要把握說話的分寸,既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要樹立一定的威信,這樣才能使德育的教育效果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