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14:0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建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建模越來越受到重視。模型思想對于學生學習數學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建模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建模教學的開展,注重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要。本文將嘗試分析現行小學數學“數學建?!苯讨写嬖诘膯栴},從而找到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
一、數學建模思想及其意義
數學建模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是運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并"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手段,其對于學生學習數學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首先,通過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能力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思維更為發散,反應更加敏捷。其次,由于數學建模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相對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習效果。同時因為數學建模最主要的意義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數學建模思想,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建模在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存在問題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由于數學建模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領域,因此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對于什么是數學建模,如何讓學生了解建模思想,如何讓學生能夠使用建模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存在模糊的地方,對于學生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即數學建模教學的課堂效果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例如教師在講解“線段圖”時并沒有將其作為數學模型來考慮,而僅僅是講解知識點讓學生掌握畫線段圖的能力,而沒有對其進行數學模型思想的滲透。這就難免會導致教學難以獲得良好的收效。教學環節單一陳舊。課程導入,知識點講解,練習鞏固,課堂總結,這種傳統而單一的課堂形式已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即使教授的內容是數學建模這一相對新穎的概念,枯燥的環節也很難帶來實際的收效。再者,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使用課本上的例題進行講解,而沒有運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進行舉例和引導,這既與數學建模的思想相悖,又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原因分析
造成數學建模在實際教學中難以有效開展的最主要原因,我認為是教師自身的建模思想相對薄弱。一些教師教學中大多依賴于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新概念沒有認真學習掌握,也沒有觀摩其他人的教學,導致自身的教學沒有得到更新,沒有相關的教學經驗,在目標設計、方法選擇、事例選取等方面也就難以滿足教學要求,從而導致建模教學效果差。
三、數學建模教學方法探討
1、創設生活化情境
要想充分利用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首先還是要考慮到小學生的數學基礎以及其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創設出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對于小學生掌握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選取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與事例,例如:植樹問題,站隊問題,分配問題等等。通過這樣學生們熟知的問題進行數學建模的講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其積極性,而且因為易于理解,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得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模型建立的過程
實踐是最為直接的教學方式,也是最易于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方式。在數學建模的教學中也是如此,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模型的構建當中,引導其積極地進行思考,結合老師總結出的數學模型可以更為直觀具體的傳授給學生。例如植樹問題,要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上栽種樹木,每隔10米栽一棵(兩端要栽),問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樹。學生很容易得出100÷10=10(棵)的錯誤結論。而若想糾正學生這一錯誤結論,單純的講解遠不如利用數學模型直觀且簡明易懂。讓學生通過“線段圖”幫助其進行思考,總結出一般規律后在較短的距離上進行驗證,從而最終建立起建立一條線段兩端栽樹的問題的數學模型:棵數=間隔數+1。這樣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數學模型建立的過程中的方法,不僅有利于其更好的了解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利于培養其利用數學模型進行思考的能力,為更深層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任何學科最終的意義都是作用于生活實際,數學建模的教學也是如此。運用數學模型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模型,還可以使其學以致用,培養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模型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應教授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方法,更應該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其將理論落實到實踐的能力。建立數學模型實際上就是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恰當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通過合理的分析,列出正確的數學表達式,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例如::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麥田。底是250m,高是84m,共收小麥14.7噸。這塊麥田有多少公頃?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激起學生興趣,使其不斷調動起已有知識,理解題意,找出相關數據,然后利用數學模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S=ah,其中a=250m,h=84m,從而得出S=250*84=21000(平方米)的結論。類似這樣通過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感受數學模型的實際作用,增強利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加入數學模型的方法和思想的教育是必要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已不僅僅滿足于書本知識的書面考查,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思維及實際運用的能力。而數學建模能夠打破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并注重思維培養與實際運用。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注重數學模型的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到數學模型的構建活動中,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數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李祥立.數學教育:澳門教育文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劉勛達.小學數學模型思想及培養策略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13
什么是數學模型?何為數學建模?這是我們首先要理解的概念。
“數學模型一般是實際事物的一種數學簡化……使用數學語言描述的事物就稱為數學模型?!备_切地說,“數學模型就是對于一個特定的對象為了一個特定目標,根據特有的內在規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簡化假設,運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得到的一個數學結構。數學結構可以是數學公式,算法、表格、圖示等。”①課程標準中說:“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數等都是基本的數學模型?!边@是就“數與代數”這部分內容中列舉的數學模型的外延。
“數學建模”在課程標準中解釋得比較詳細:“從現實生活或者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是建立模型的出發點;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求出模型的結果并討論結果的意義,是求解模型的過程?!弊x了這段話老師們肯定會說:我們在教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不就是這樣嗎?只不過數學問題是現成的,我們已經提供給學生了,關鍵是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步驟,準確列出分步算式、綜合算式或方程,再算出結果,檢驗后寫上答語。是的,這是數學建模與解模過程的一部分,但這里的數學模型已經預設了,一般不需要學生“從現實生活或者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我們沒有了數學建模的出發點,所以這樣的教學便稱不上是數學建模的教學。
數學建模就是用數學語言描述實際現象的過程。這里的實際現象既包涵具體的自然現象,如自由落體現象,也包涵抽象的現象,如顧客對某種商品所取的價值傾向。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態、內在機制的描述,也包括預測、試驗和解釋實際現象等內容。具體地說:建立教學模型的過程,是把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簡化、抽象為合理的數學結構的過程。因此,“數學建模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是運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劃并‘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手段。”②由此可見數學建模一般有這樣幾個過程:1、模型準備;2、模型假設;3、模型建立;4、模型求解;5、模型分析;6、模型檢驗;7、模型應用。③
那么,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體會建模過程,樹立模型思想呢?
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數學知識、技能水平都比較低。所以,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體會建模過程、樹立模型思想勢必要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進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水平,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通過合作與努力能夠成功建模的生活問題,讓學生來體會、研究。
二、夯實“四基”,提升素養。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所以新課程標準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痹诮M織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與訓練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夯實了這些基礎,學生對進一步學習數學才有信心與興趣,其數學素養的發展與提升才成為可能。
三、課中滲透,感悟模型。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許多直觀或貼近生活的實例中進行有效地綜合比較,抽象出它們所具有的共性,再用數學的語言或符號等進行概括,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知的過程就是數學建模的過程。例如教學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時,通過大量的實例使學生從中抽象出它們的共性是: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最終用數學符號概括出:a÷b=a/b(b≠0)的結論。
四、重點訓練,體會建模。數學建模的過程是一個綜合運用的過程,所以我們重點訓練的基礎內容很多。如計算,包括估算與口算;分析數量間的關系等等。如果學生相關的能力沒有訓練到位,將影響學生體會數學建模的過程??v觀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比較容易組織幫助學生建立的數學模型是簡易方程。因此,在學習了這部分內容以后,我們便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數學建模,樹立模型思想了。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家中的收支結余問題、找規律填數問題等等。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經歷完整的數學建模的過程,要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表達解模過程,可以是列式解答,也可以是小論文。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以后,一定要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建模的成功及數學模型思想的生活價值,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與興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問題解決;影響因素;認知工具;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2-0042-06
引言
問題解決是一個高級的認知過程,它可以在內部知識表征的基礎上與其他認知過程(如抽象、決策、推理和分析等)相互作用。問題解決是數學教育的核心,使用有效的認知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國內外研究發現,很多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應用題解題困難,而在當前我國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中無法實現一對一個性化教學與輔導。因此,認知工具作為擴充人類思維和方便問題解決過程的智能伙伴開始出現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F有關于認知工具的研究多是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科知識特點設計認知工具。較少有研究是針對問題解決中的影響因素,研究如何運用有效的認知工具輔助教師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诖爽F狀,本文從問題解決的角度對認知工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為支持、指引、擴充使用者思維過程的認知工具可以是任何一種計算機軟件、技術設備、媒體系或環境、認知策略以及一些其他輔助學習的工具,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擴充人類的思維過程,提高思維能力;促進人的高級認知心理加工過程:方便了學習者的問題解決過程。本文以小學數學應用題為例,分析了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般影響因素,并針對影響因素,歸納了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可以參考選擇的認知工具。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問題解決的認知工具模型,并提出相關設計原則,希望為今后設計開發者從新的視角研究認知工具提供借鑒。
一 認知工具概述
1.認知工具的界定與分類
認知工具的概念來自認知心理學領域,認知心理學是以信息加工觀點為核心的,所以認知工具可以理解成是促進信息加工過程的工具。由于地域分布、研究興趣和視角上的千差萬別,不同的研究者對認知工具有不同的界定。Pea(1985)定義認知工具為:“任何幫助超越大腦限制的媒介,例如在記憶、思維活動、學習和問題解決方面?!盌erry認為認知工具是一種支持、指引、擴充使用者思維過程的心智模式和計算機設備。Liu及其合作者Williams、Pedersen等人從問題解決的角度,認為認知工具是學習者在具體的認知過程中與問題解決的特殊階段具有或多或少聯系的計算機技術。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Jonassen將認知工具定義為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可用于幫助學習者發展批判性思維與高階思維的工具或學習環境。從Jonassen的觀點出發,認知工具不是某種新產品,而是對某些計算機軟件的重新歸類。
綜合以上學者對認知工具的界定可以看出,認知工具可以是有形的(如鉛筆、黑板、投影等)也可以是無形的(如一系列的認知策略),這使認知工具的概念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本文是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背景下,關注的焦點是認知工具在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中的運用,因而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狹義的認知工具。從問題解決的視角將其界定為:幫助學習者突破思維局限,減輕認知負荷,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能力的計算機軟件工具。
一個計算機軟件或系能否成為促進學習者高級思維能力的認知工具有其固有的評判標準。Jonassen提出了用以鑒別一個軟件工具是否可作為認知工具的9項標準,即:計算機化;現成的應用軟件;用戶(在經濟上)可承擔;可用于表示知識;可泛化(可用于不同領域);可支持批判性思維;學習可遷移;簡單而功能強大的知識表示形式;易學易用。認知工具的種類有很多,國內外學者對其分類方法也各不相同。國內有學者提出將認知工具劃分為可視化工具、建模工具、績效支持工具及知識管理工具四大類。Jonassen從計算機的角度將認知工具分為八類:數據庫、電子表格、語義網絡、專家系、超媒體軟件、會議系、協作學習環境等。國外有關認知工具的分類主要依據Jonassen的觀點,提出認知工具按功能分為五大類:
(1)語義組織工具:可幫助學習者表達各觀點間的語義關系,包括數據庫、語義網絡等;
(2)動態建模工具:用于描述各觀點間的動態關系,包括電子表格、專家系、系建模、微觀世界等;
(3)信息解釋工具:包括有意義的信息搜索工具、概念可視化軟件等;
(4)知識建構工具:如多媒體知識庫;
(5)交流協作工具:如聊天室、計算機會議等。
2.研究現狀
國外對認知工具的研究相對比較成熟,目前已有大量的相關文獻和著作。Hogle提出將游戲作為教學中的認知工具,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Stephan John研究了超媒體學習環境中認知工具的本質。Min Liu研究了超媒體環境中認知工具的使用模式。WENLI CHEN等提出掌上電腦可以用來支持、指引和延伸學生在課堂內外的思維過程。KostasLavidas等將電子表格作為一種認知工具,研究了電子表格對數學故事問題的影響。Jonassen等對認知工具的定義、分類、標準和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軟件系已經被當做認知工具應用到小學數學領域,如ARITHPRO系通過模擬學生解一步加減應用題來試圖推斷學生發生錯誤的原因,ANIMATE系幫助學生構建應用題的網絡圖,LIM-G系能自動解答學生用自然語言輸入的一步幾何應用題。這些都可以作為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認知工具。
國外以計算機為主要認知工具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其中不同階段的教學形式、理論基礎和研究重點如表1所示:
相比較而言,我國對認知工具的研究起步較晚,最早在是在1996年張宇容提出促進學習的認知工具??傮w看來,國內對認知工具的研究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多媒體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的學習環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背景下認知工具的介紹及其應用;網絡環境下學科認知工具設計與開發;教學中使用認知工具的案例分析。這基本上與國外的研究方向和脈絡一致。在對其理論探討的同時,也逐漸重視環境的創設和技術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我國對認知工具的應用研究還于初級階段,但思維導圖作為認知工具在國內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二 影響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的一般因素分析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用自然語言描述的,學生解題的過程不僅涉及數學知識,還涉及語言知識和一些生活常識。所以學生解題時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進入假設的問
題情境,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數學思維推理解決問題,這勢必會使學生產生認知負荷,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質量。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歸納總結出了影響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的五大因素:問題表征、工作記憶、試題難度和類型、視空間能力、情感因素。
1.問題表征
表征是問題解決的開始。對問題做出什么樣的表征,這種表征是否適宜,對問題解決有直接影響。錯誤的表征會導致錯誤的結果,而正確的表征可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生在處理不同類型的應用題時會選擇不同的表征策略。不同的表征策略會對學生成績產生不同的影響。常用的表征策略有兩種:直接轉換策略(direct translation strategy)和問題模型策略(problem--model strategy)。直接轉換策略強調對題目中的數字和關鍵詞進行加工,而問題模型策略則強調對題目中問題情境和問題中條件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構情境模型。二者的根本區別是前者注重量的推理,后者注重質的推理。馮虹等根據眼動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會更多的使用問題模型策略進行問題解決,他們不再滿足于表征題目的“關系詞”和“數字”等表面信息,而是會更關注于題目所描繪的情境。陳英和等在研究中指出,成功的問題解決者傾向于使用問題模型策略,不良問題解決者傾向于使用直接轉換策略。而且,當學生學會使用問題模型策略時,他們解題的錯誤率會明顯降低。
學生解題時選擇的表征類型也是影響問題表征的因素之一。董妍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小學生應用題的表征方式有復述內容、圖式表征、圖片表征、直譯表征、語義結構分析等,成功解題者在圖式表征、直譯表征和語義結構分析表征下的成績顯著優于不成功解題者。此外,學生對問題的表征水平也可以影響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研究發現,表征水平越高,學生在問題解決上的成績越好,且表征水平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不斷提高。同時,題目難度會影響學生的表征水平。
2.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簡稱WM)的概念是Baddeley和Hitch在分析記憶信息三級加工模型中的短時記憶的基礎上提出的。工作記憶是一個有限的記憶系和重要的心理加工資源。它的測量指標之一是工作記憶容量(working memorycapacity)。眾多研究表明,工作記憶容量與數學問題解決有著緊密了聯系。Hitch等針對數困生的研究發現,數學學習困難是由于儲存數字的工作記憶容量不足造成的,工作記憶容量不足可能是數學學習困難的根本原因。宋廣文等人探討了工作記憶對學生幾何應用題解決的影響,結果表明:工作記憶容量的主效應顯著,容量高者成績好。
3.試題難度和類型
試題的難度和類型也是學生問題解決過程的不可輕視的影響因素之一。試題難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對題目的問題表征、學生的解題動機和興趣。有些學生遇到較難題目可能會由于產生畏懼心理而影響問題解決過程。馮虹等在研究中把代數應用題分為規則問題和不規則問題。他們認為規則問題是完整的應用題,不規則問題是有多余條件的、缺少條件或是缺少問題的應用題。有關研究表明,學生對題目中隱含條件的識別將會直接影響學生解題的正確率。Sweller等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認為,解題者解帶有多余信息的題目時會感覺到更加困難,原因在于解題者必須對兩種信息進行加工,一種是正確解題所必需的信息,另一種是多余信息。
4.視空間能力
視空間能力是人類智能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在空間視覺化(visualization)和空間定向(orientation)因素上所表現出的差異是個體空間能力差異中最穩定的特性之一。研究表明,視空間能力是影響數學應用題解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間能力越高,數學解題水平也越高;場認知方式與數學問題解決關系密切,學生場獨立性越強,數學解題水平越高。
5.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包含解題動機、興趣、壓力、爭強欲望等。大量研究表明,動機是影響數學應用題解題的眾多因素之一。宋廣文等在研究中分析了數優生和數困生的解題動機與應用題成績的關系,結果表明,兩種類型的學生在數學解題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
以上是學生在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時可能存在或遇到的內在或外在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在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比如題目的類型和難度可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問題表征。學生在信息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認知負荷也會使學生的解題動機和熱情大大降低。
三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中的認知I-具研究與設計
1.小學數學中的認知工具
不同學科的認知工具在使用目的和結構特點上均有不同。與其他教學領域相比,認知工具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Heid(1997)曾在研究中列舉出數學教學中常見的認知工具,如計算機代數系computer algebra systems(CAS)――有助于使用者對符號、圖形和數字及其中的邏輯進行表征;基于計算機模擬的微觀世界和動態幾何工具,可以幫助學習者表達和研究數學問題;基于技術的實驗裝置。CBL
(calculator-based laboratory devices)、
MBL(microcomputer-based laboratory devices)使學生更容易收集和分析真實世界的數據;圖形計算器graphing calculators(GC),使用學生更容易分析圖形結果。
本文根據認知工具的評判標準以及Jonassen對認知工具的分類,針對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影響因素,幫助學生選擇不同的認知工具類型,并舉出現有的符合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和小學生操作水平的具體認知工具以供參考,如表2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每一種影響因素都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認知工具支持。而且很多認知工具都呈現出同時具備多種功能的情況。為了讓學生更有效的解決比較復雜的綜合應用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認知工具進行相應的教學和輔導,進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動態建模工具和語義組織工具幫助學生進行問題表征。動態建模工具允許學習者參加超出他們范圍的認知活動,如模擬動畫、虛擬現實。通過對具體問題的真實模擬,讓學生構建情境模型或對象,并通過操作模型驗證參數,幫助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力。常見的動態建模工具有幾何畫板、圖形計算器(GC)、MP-Lab等。以MP-Lab(Multi-Purpose Laboratory,萬用拼圖實驗室)為例,它是專為開展小學數學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而設計的數學學習情境建構平臺。采用拼圖而非畫圖的模式,向師生提供包括作圖、拼圖、變形、背景圖片、文字編輯等功能。利用MP-Lab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解決情境,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體會數學概念的含義,有助于學生更高效的解決問題。語義組織工具也可以幫助學生的問題表征,它能夠支持
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元認知過程,如圖示、思維導圖。通過連線、歸類以及表格化等形式對相關的數學元素進行可視化表征,幫助學生把握概念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思維的培養。使用語義組織工具,可以有效解決小學生在應用題方面存在的問題表征障礙,幫助學生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的問題表征水平。
工作記憶作為問題解決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可以用主要采用語義組織工具支持。語義組織工具能使人腦內部的圖式認知結構實現可視化,如概念圖。這些圖式是概念以及它們在存儲在記憶中的相互關系的空間表征。使用語義組織工具可以減少由于工作記憶容量有限產生的認知負荷。學生在面對題干較長的應用題時,可能會不知如何下手。題目中的冗余信息不只對學生問題表征產生干擾,也為學生的工作記憶造成一定的負擔。教師可以通過語義組織工具幫助學生畫概念圖或語義網絡分析圖,把題干中的數學概念抽象出來并進行分類,同類概念可用圓圈,有聯系的概念可用短線連接。以三角形為例,它的概念圖如圖1所示。概念圖或語義網絡圖可以相對減少工作記憶的負擔,促進問題快速而準確地解決。語義網絡程序是基于計算機的可視化工具,常見的工具軟件有SemNet,Learning Tool,Inspiration,MindMapper。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其他幫助分擔認知負荷的工具,如計數器和計算器通過幫助學生簡化機械性的運算而減輕工作記憶中的壓力,以促進問題解決。
視空間能力與問題表征有一定的聯系,空間能力越高,學生采用視覺一空間表征的程度越高,其中采用圖式表征的程度越高,數學解題水平也越高。這樣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動態建模工具或語義組織工具。還可以利用信息解釋工具和知識建構工具通過多媒體知識庫進行信息搜索,為綜合類應用題呈現各種媒體資源,如呈現各種圖片資源、播放有關的視頻或音頻及動畫資源,促進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關于影響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可采用動態建模工具或交流協作工具幫助學生學習,這類認知工具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思維形式的過渡,支持和促進其對抽象數學概念的意義建構,同時也為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增添樂趣。交流協作工具支持同步或異步交流,是一個良好的促進協作學習、思維過程以及知識結果共享的平臺。如QQ、論壇、博客,學生可以信息進行群體探討式學習;或是結合畫面性,進行有主題的討論,如聊天室、在線電子畫板。學生通過交流與協作找出盲點,解決不同程度的難題,進而增加學生的解題興趣。此外,國內已經出現多種與小學數學相關的計算機軟件,如語音計算器Voice Calculator、小學數學伴侶、小學數學練習機、幾何圖霸等。這些軟件界面友好、操作性強,而且易學易用,比較適合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這些工具軟件都可以為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過程提供相應的幫助。
2.基于問題解決的認知工具模型架構及其設計原則
現有小學數學工具軟件多是從學科教學的角度研發的,在支持學生問題解決方面還有所欠缺。有些認知工具在功能上還比較局限,如概念圖作為一種語義組織工具,雖然在幫助學生實現問題表征、減輕認知負荷等方面功能非常完備,但卻不能方便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學生需要有一種功能強大,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支持學生的問題解決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發展的工具。筆者從這一需求出發,設計了基于問題解決的認知工具架構模型,為相關的設計開發者從問題解決的角度研發工具提供參考。如圖2所示。
基于問題解決的認知工具應該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為學習者提供解題方案,幫助學生構建問題情境模型,使問題直觀化、可視化。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交流協作找出問題的盲點并及時解決。系中的各個模塊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提示與指導。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同時,在超媒體環境的支持下,學生采用超鏈接找到與自主探究學習的相關資源,并使用工具進行模擬、制作和探索,從而達到積累大量表象材料、增強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目的。具體來說,基于問題解決的認知工具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1)可視化原則。將內部認知結構可視化,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并對知識進行表述,減輕學習者的認知負荷。有助于學習者進行問題表征,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梢栽鰪娛褂谜叩乃季S廣度和清晰度,幫助學生整理、分析和組織知識,制作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能力。
(2)情境性原則。能夠實現情境再現,使學習者處于問題解決的情境,有助于學生建構思維模型,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通過文字、聲音、動畫、圖形圖像等多種形式,直觀、形象地模擬各種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數學知識的產生、變化過程,激發小學生求知愿望和學習興趣。
(3)交互性原則。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探索的空間,促進學生的探索與交流,有效實現人機、人人交互。幫助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以清晰的思路組織語言,積極展示自己的觀點,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時能夠提供關于學生完成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不僅提供“對”或者“錯”的信息,還能夠提供怎樣修改錯誤的建議信息。
(4)趣味性原則。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可以主動、輕松、持久地集中學習。從學習者的年齡和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以游戲、故事、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改變題目形式的單一化,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習過程變得更生動、更有趣。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思想;數學建模;認知結構;學習觀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信息加工理論為核心,研究人的心智活動為機制的心理學,又被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對一切認知或認知過程進行研究,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和言語等[1]。當代認知心理學主要用來探究新知識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的信息加工過程中關于學習的認識觀。而這一認識觀在學習中體現較突出的即為數學建模,它是通過信息加工理論對現實問題運用數學思想加以簡化和假設而得到的數學結構。本文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將“認知心理學”的思想融入現實問題的處理,結合教學案例,并提出建立良好數學認知結構以及數學學習觀的原則和方法,進一步證實認知心理學思想在數學建模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分析
2011年微軟公司在招聘畢業大學生時,給面試人員出了這樣一道題:假如有800個形狀、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一個球比其他球重,給你一個天平,請問你可以至少用幾次就可以保證找出這個較重的球?面試者中不乏名牌大學的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可竟無一人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回答上來。其實,后來他們知道這只是一道小學六年級“找次品”題目的變形。
(一)問題轉化,認知策略
我們知道,要從800個球中找到較重的一個球這一問題如果直接運用推理思想應該會很困難,如果我們運用“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一認知策略,問題就會變得具體可行。于是,提出如下分解問題。問題1.對3個球進行實驗操作[2]。問題2.對5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3.對9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4.對4、6、7、8個球進行實驗操作。問題5.如何得到最佳分配方法。
(二)模型分析,優化策略
通過問題1和問題2,我們知道從3個球和5個球中找次品,最少并且保證找到次品的分配方法是將球分成3份。但這一結論只是我們對實驗操作的感知策略。為了尋找策略,我們設計了問題3,對于9個球的最佳分配方法也是分為3份。因此我們得到結論:在“找次品”過程中,結合天平每次只能比較2份這一特點,重球只可能在天平一端或者第3份中,同時,為了保證最少找到,9個球均分3份是最好的方法。能被3除盡的球我們得到均分這一優化策略,對于不能均分的球怎么分配?于是我們設計了問題4,通過問題4我們得到結論:找次品時,盡量均分為3份,若不能均分要求每份盡量一樣,可以多1個或少1個。通過問題解決,我們建立新的認知結構:2~3個球,1次;3+1~32個球,2次;32+1~33個球,3次;……
(三)模型轉化,歸納策略
通過將新的認知結構運用到生活實踐,我們知道800在36~37之間,所以我們得到800個球若要保證最少分配次數是7次。在認知心理學中,信息的具體表征和加工過程即為編碼。編碼并不被人們所覺察,它往往以“刺激”的形式表現為知覺以及思想。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固有的知識經驗、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概況能力將為數學建模中能力的提高產生重要的意義。
二、數學建模中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
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是認知心理學的兩個基本概念[3]。數學是人類在認識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成果,它起源于現實生活,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并用來解決現實問題。它要求人們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空間思維能力,并通過感知、記憶、理解數形關系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認知模型或者思維模式。這種認知模型通常以“圖式”的形式存在于客體的頭腦,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提取支配。
(一)我國數學建模的現狀
《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模型思想這一核心概念的引入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向。其實,數學建模方面的文章最早出自1982年張景中教授論文“洗衣服的數學”以及“壘磚問題”。雖然數學建模思想遍布國內外,但是真正將數學建模融入教學,從生活事件中抽取數學素材卻很難。數學建模思想注重知識應用,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加工信息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方式內化形成客體自身的“事物結構”,其不僅具有解釋、判斷、預見功能,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4]。
(二)結合認知心理學思想,如何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
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形成有效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數學的知識結構是前人在總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大綱、教材的形式呈現,并通過語言、數字、符號等形式詳細記述的。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將教材中的知識簡約化為特定的語言文字符號的過程叫作客體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中,智力活動起了重要作用。復雜的知識結構體系、內心體驗以及有限的信息加工容量讓我們不得不針對內外部的有效信息進行篩選。這一過程中,“注意”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在進行信息加工時,只有將知識結構與智力活動相結合,增加“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才能夠形成有效的數學認知結構。根據不同構造方式,形成有利認知結構。數學的知識結構遵循循序漸進規律,并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準確性,它是形成不同認知結構的基礎。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則是通過積累和加工而來,即使數學的知識結構一樣,不同的人仍然會形成不同的認知結構。這一特點取決于客體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因此若要形成有利認知結構,必須遵循知識發展一般規律,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和順序性,考慮知識的積累,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認知心理學思想下的數學學習觀
學習是學習者已知的、所碰到的信息和他們在學習時所做的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5]。如何將數學知識變為個體的知識,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即如何將數學的認知結構吸收為個體的認知結構,即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觀,這一課題成為許多研究者關注的對象。那么怎樣學習才能夠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或者怎樣才能構建有效的數學模型,接下來我們將根據認知心理學知識,提出數學學習觀的構建原則和方法。
(一)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
加工過程學習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通過提取已有“圖式”將新輸入的信息與頭腦中已存儲的信息進行有效聯系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6]??墒?,當客體對于已有“圖式”不知如何使用,或者當遇到可以利用“圖式”去解決的問題時不知道去提取相應的知識,學習過程便變得僵化、不知變通。譬如,案例中,即使大部分學生都學習了“找次品”這部分內容,卻只能用來解決比較明確的教材性問題,對于實際生活問題卻很難解決。學習應該是“雙向產生式”的信息加工過程,數學的靈活性在這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習時應遵循有效記憶策略,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有聯系的其他知識結合記憶,形成“流動”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案例中,求800個球中較重球的最少次數,可以先從簡單問題出發,對3個球和5個球進行分析,猜測并驗證出一般分配方法。這一過程需要有效提取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擬合構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增強知識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
(二)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層次化、條理化的認知結構
如果頭腦中僅有“雙向產生式”的認知結構,當遇到問題時,很難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條件。頭腦中數以萬計“知識組塊”必須形成一個系統,一個可以大大提高檢索、提取效率的層次結構網絡。如案例,在尋找最佳分配方案時,我們可以把8個球中找次品的所有分配情況都羅列出來。這樣做,打破了“定勢”的限制,而以最少稱量次數為線索來重新構造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發散思維水平,使知識結構更加具有層次化、條理化。在學習過程中,隨著頭腦中信息量的增多,層次結構網絡也會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加強記憶的有效保持,鞏固抽象知識與具體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使思維在抽象和現實之間靈活轉化。而這一過程的優化策略是有效練習。
(三)良好數學學習觀應該具有有效的思維策略
要想形成有效的數學學習觀,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頭腦中還必須要形成有層次的思維策略,以便大腦在學習和信息加工過程中,策略性思維能夠有效加以引導和把控。通過調節高層策略知識與底層描述性及程序性知識之間的轉換,不斷反思頭腦思維策略是否恰當進而做出調整和優化。譬如,在案例中,思維經過轉化策略、尋找策略、優化策略、歸納總結四個過程,由一般特殊一般問題的求解也是思維由高層向底層再向高層轉換的層次性的體現。
在思維策略訓練時,我們應重視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度。底層思維策略主要以學科知識的形式存在于頭腦,它的遷移性較強,能夠與各種同學科問題緊密結合。因此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利用已有條件和問題明確思維方向,提取并調用相關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
另外,有效思維訓練還必須做到“熟練”,對于課堂需要識記的東西要提前預習并及時復習,對于同類型題目,找出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組建知識層次結構,有效練習同類型題目,提高解難題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總之,認知心理學思想融入數學建模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數學建模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4]。數學建模的過程即為已有信息經過智力加工編碼而形成心理產物,這一過程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系統和思維操作系統。因此,要想提高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促進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除了教師的引導、學校的重視外,學生自身在認知結構、信息構建、思維策略、訓練方式等方面也應提出新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劉勛,吳艷紅,李興珊,蔣毅.認知心理學:理解腦、心智和行為的基石[J].學科發展,2011,26(6):620-621.
[2]陳曉虎.淺談在找次品教學中優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教研爭鳴,2014,12(1):151.
[3]管鵬.形成良好數學認知結構的認知心理學原則[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18(2):40-45.
[4]羅苗.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科技教育創新,2010,121(19):250.
[5]周燕.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鸵还澱n而言,學生的數學學致經歷“生活問題數學化――構建數學模型――數學實踐運用”三個階段。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教學理念的偏差,導致生活化數學教學狹隘、膚淺,制約著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提升生活化數學課堂的實效性,是當務之急。
一、生活問題數學化,要防止“形式過場”,關注數學體驗
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是生活化數學課堂中引入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有的教師只重視生活化的外在形式,忽略學生對生活問題數學化的體驗。因此,在生活問題數學化過程中,切忌走過場,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問題的生成、形成“再創造”過程,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數學化探究體驗,增強學生的探究動力。
首先,生活問題要具有挑戰性。只有讓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情境中經歷生活問題數學化過程,他們才能獲取豐富的數學化體驗。例如在教學“兩位數筆算加減法”時,如果這樣引入新課:出示本校課外興趣小組外出參觀人數的信息――男生12人,女生35人。讓學生提出問題,引出12+35、35-12加減法算式。如果這樣教學則顯得平淡,學生體驗必然蒼白。如果改變為:出示本校課外興趣小組外出參觀人數的信息――男生12人,女生35人。問:“如果學校給每位學生一瓶礦泉水,學校準備3件(48瓶)礦泉水,夠發嗎?我們該怎么思考?”學生經過討論認為,可以先求出學生總人數,再比較,引出加法算式:12+35。還可以先把48瓶礦泉水發給男生每人一瓶,算出剩下的瓶數,再與女生人數比較,引出減法算式:48-35。或把48瓶礦泉水先發給女生每人一瓶,再將剩下的瓶數與男生比較,引出減法算式:48-12。這樣的新課引入從“學校準備的礦泉水是否夠發”這一富有挑戰性的生活情境入手,引領學生主動將生活問題提煉成“先求總人數”或“先求剩余數”再進行比較的數學問題,進而用抽象的算式表示出來,由于學生充分體驗了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思考過程,所以豐富了學生的數學化體驗。
其次,數學化要突出探究過程。在生活問題數學化過程中,教師主觀地指令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會擠縮數學探究空間而沖淡學生的數學化體驗,導致數學化過程脫節,只有探究的“形”,沒有探究的“味”。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時,教師提出:我們明白了什么叫長方形的周長,下面請大家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賀年卡,量出它的長和寬,算算它的周長是多少?表面上聯系了賀年卡這一生活問題進行教學,實際上學生并不知道賀年卡里的生活問題是什么,以及這個生活問題是怎樣抽象成長方形的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正是由于教師強行讓學生參與數學化過程,導致學生對數學化體驗不深刻。因此,要把數學問題的探究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切地體驗數學化過程。就上例而言,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長方形周長計算問題的提出過程:(1)猜一猜。如果給長方形賀年卡鑲花邊,應該從老師提供的三種長度不同尺寸的彩帶中選擇哪種長度的彩帶最節???(2)議一議。要準備確定、選擇彩帶的尺寸,要研究哪些數學問題?要收集哪些數據?從而引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數學問題。這樣,把從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生成過程,就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化體驗。
二、數學模型的構建,要防止“時髦景象”,關注數學思考
引導學生調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數學,進而建構數學,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的老師片面追求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時髦景象,把生活化看成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的必備“新式武器”,未能擺正生活化教學與數學構建兩者之間存在的手段與目標的關系,很少思考甚至根本沒有考慮學生對本課數學知識的建構是否需要引入生活素材,如果需要,該調用哪些生活經驗,什么時候開展生活化教學較為有效、科學,導致生活化的數學建構隨意化。因此,生活化建模要正確理解、準確把握生活化教學與數學建模的關系,精選生活模型,把握出示時機,以促進學生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有效提高生活化數學教學的效果。
首先,要識別生活模型的數學意義。數學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并非所有的生活模型都與數學模型的本質相通,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生活模型都具有數學意義。隨意引入不具有數學意義的生活模型,往往會適得其反,干擾學生對數學模型的建立。例如,在教學“倒數”的概念時,教師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倒”(指物體上下部分的位置顛倒)、動手玩“倒”(把書本、筆盒等東西倒過來)后,提出把1/2、8/5的分子、分母倒過來,從而揭示倒數的概念。學生在練習時提出8的倒數是8,因為8的上下兩部分倒過來,還是8;還有的學生提出2 5沒有倒數,因為沒有辦法把上下兩部分倒過來……學生之所以對倒數的概念建構不準確,主要原因是教師聯系生活引入的是與倒數這一數學概念本質非一致的生活模型,以偏概全,適得其反,干擾了學生對倒數的本質內涵(兩個數相乘積為1)的正確理解。因此,數學建模并非一定要從生活化入手,即使需要調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建構數學,也要從有利于學生觸摸數學概念本質的高度出發,認真審視、恰當選擇具有數學意義的生活模型,力求與數學模型本質一致,才能發揮生活模型的啟思功能。
其次,要把握生活模型的引入時機。引入生活模型,最終是為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服務的。這就決定了應根據學生的數學建構需要來確定生活模型的引入時機。無視學生的認知需要,為體現生活化教學而不擇時機地呈現生活化素材,必將弱化數學問題的思考價值。例如,在教學簡算題:“168-99”時,很多教師都注重引入購物付款的經驗:“媽媽有168元錢,購買皮鞋99元,付100元,找回多少錢?”何時引入購物付款的生活經驗才恰當呢?只有當學生對168-99的簡便算法經歷數學化的獨立思考,出現眾說紛紜或迷惑不解時,再引入付款購物經驗,為學生的數學思考指點迷津,才能讓學生豁然開朗,才能體現啟思的價值。因此,在數學建模中,生活化教學只有建立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把握引入時機,才能做到實在、有效。
三、數學的實踐運用,要防止“徘徊不前”,關注實踐提升
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數學練習是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應用技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老師在組織數學鞏固練習時,忽略了生活實踐的層次性,把數學模型的實踐運用過程,簡單地看成前一階段建立數學模型所依托的生活實例的重復,把提煉出的數學模型的運用又回落到了課始的生活問題中,兩個階段的“生活化”處于同一水平,學生的數學思維、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升。事實上,數學模型的實踐運用,不僅是數學模型的感性運用,而且是一種創造性運用,應讓學生在解決新的、難的問題中拓展數學思維,進一步防止生活化情境反復徘徊,停滯不前,以提升生活化的實踐運用水平。特別要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要注意情境變換。也就是從教學情境入手,通過創設不同于建立數學模型所依托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新的問題情境中運用初步建立的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由表及里,理性認識數學概念的外延,把握數學內在本質,增強對數學本質的認識。例如,教學用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時,課始創設工程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建立1÷(1/a+1/b)的抽象數學模型后,可以設計相遇問題、進出水問題、做衣服問題等情境,讓學生在不斷變換的生活化情境中拓展思維并解決問題,就能增強學生對用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模型的理解,建立具有更為一般意義的數學模型。
其次,要講究難度提升。也就是要提升生活化的思維層次,讓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生活情境中,打破思維定式,洞察其中的數學問題,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錘煉數學智能。例如教學“平均分”,在感性認識階段都是幫助學生從“幾個物體”中引入并理解“平均分”的,而且平均分的結果每份都是整個數。在鞏固練習的生活化實踐中,可能通過提升數學問題的結果每份都是整個數。在鞏固練習的生活實踐中,可以通過提升數學問題的思維難度,幫助學生擺脫平均分的對象是“幾個物體”、平均分的結果“都是整個數”等狹隘經驗的束縛,深化對平均分的認識。為此,可設計如下實踐性問題:(1)5個蘋果可以平均分給4個人嗎?怎樣平均分?(2)一塊年糕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平均分嗎?怎樣平均分?這樣創設高于前一階段的生活化情境,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激活數學思維,拓展學習領域,提升數學智慧。
生活化數學課堂要以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提升實踐能力為歸宿。在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導入階段,要強化數學體驗的獲取;在建立數學模型的探究階段,要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數學模型運用的練習階段,要講究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建構既有生活味又有數學味的數學課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
摘 要:基本活動經驗是在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在統計和概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全過程,體驗到數據分析的經驗積累都向著不確定思維方式的感悟,但是在不確定中又蘊含著一定的規律,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感悟,幫助學生積累數據隨機性經驗,形成較為穩定的關于統計與概率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數學活動經驗;數據分析;讀圖表
基本活動經驗是在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净顒咏涷灢煌诨A知識,它是隱性的,屬于緘默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有助于學生建模,形成較為穩定的思維模式,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智慧。那么,在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一、讓學生經歷數據分析過程,積累統計活動經驗
“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必須讓學生經歷數據分析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親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的全過程。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依賴于經驗的累積,需要讓學生在統計過程中親歷數據形成的每一步,從而使學生理解、體會數據中蘊涵的信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據進行判斷、分析問題,使學生會選擇適當的方法與策略解決問題。
例如:在統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統計“一個家庭一周丟棄垃圾袋的數量”,也可以統計“校門口的車流量”。
@樣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使學生在一次次經歷數據收集與分析的活動中,積累統計活動經驗,逐步體會到生活中充滿著大量的數據,收集數據再通過分析做出合理決策。逐步樹立數據與分析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利用數據進行決策,有利于學生數據分析意識的形成,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統計方法,真正豐富他們的統計經驗。
二、讓學生經歷讀圖表的過程,積累讀圖表的活動經驗
義務教育數學教科書對統計與概率是按照螺旋上升的體系編排的,每一冊中都有統計內容的學習,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有關統計圖表的教學。在統計圖表教學方面,課標要求學生能正確讀圖,看懂簡單的信息后,能夠進一步挖掘圖意,通過推測找出圖表中蘊藏的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經歷了統計圖表這一完整的學習過程,為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積累更為廣泛的數據分析經驗。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折線統計圖”時,讓學生認真地讀圖后,讀出圖中所反映的信息,而且讓學生體驗、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優勢:既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又能夠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去推測未來的溫度變化情況。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讀圖的過程,感受到折線統計圖中蘊含了很多的信息,體會到數據是隨機的,但是通過整理這些隨機的數據,會發現這些數據有了一些規律,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根據規律我們可以做出預測和判斷。
三、讓學生經歷數據的隨機過程,積累概率的活動經驗
數據的隨機,就是指收集數據過程中每次得到的都是不可預見的,沒有規律。但是,數據多了,讓學生進行分類匯總數據,并進行分析歸納后,又總能找到一些規律。因此,在教學“統計與概率”這部分內容時,要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感悟,幫助學生積累數據隨機性經驗。
例如:三年級“可能性”教學,可以分兩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初步感知。
教師出示一個盒子,向學生說明:里面放5個白球,任意摸一個,摸出的是什么球?
學生:肯定是白球。
教師:為什么呀?
學生:因為里面都是白球。
第二個環節:理性認識。
在裝有4個黃球4個白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10次,將摸的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師:觀察這張表格,如果摸一次,是不是一定能摸到黃球?
生1:是。每組都有人摸出了黃球。
生2:看表格上記錄可以看出,我們不一定能摸到黃球,因為里面有白球,也可能摸出的是白球呀。
師:說得有理有據,看來第幾次摸到黃球能不能提前確定?
生:不能。
師:是的。像這樣第幾次摸到黃球不確定,但一直這樣摸,總會摸到黃球,咱們就把這種情況叫做有可能摸到黃球。
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能不能摸到黃球都有自己的想法,學生的理解和教師期待的數學實際是有一定距離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反映出學生思考問題不夠深入,只是看到了表象,獲得的活動經驗是比較片面的。在上面的教學片段中,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去觀察、辨析、比較,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直接經驗,有效地促使學生學會思考。
我們嚴格要求教師遵守學校工作制度,規范自我的教學行為,尤其是對教學常規工作常抓不懈。教導處繼續加強教學“六認真”工作的監督與檢查,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后進生的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測等都提出了更為細致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導處主任師德自我鑒定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教導處主任師德自我鑒定1本學期,教導處在市教育局和校長室的正確領導下,貫徹市教研室工作計劃,全面落實學校工作意見,以生為本,以實踐有效教學為主題,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加強教師業務素質培訓,努力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加大常規教學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一、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理論能指導教育實踐,能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加強業務學習,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1、進取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各科課程標準和《義務教育法》,認真學習,認真做筆記。
領悟新課改精神、新課程理念,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各教研組根據本組實際情景搜集有關教學理論,組織教師學習,用理論來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同時和學校教科室聯合邀請市教科室領導來校作教科研講座,提高廣大教師的教科研理論水平,使廣大教師能運用理論知識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2、進取開展教研活動。
(1)、進取組織參加校內外研討課。
第3周我校全體語文教師一齊聽了培本實驗小學支教教師顧輝輝上的四年級語文研討課《開天辟地》。課前,語文教研組長與主講教師就教案進行研討,然后進入課堂第一線進行聽課,課后再認真修整。公開課后,全校教師對這一堂課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大大提高了各教師對上課與評課的認識。第14周,校內舉行第二次研討課由查艷虹教師執教的三年級數學研討課《認識分數》。作為參加工作剛一年的教師,查教師教學認真,敢于大膽創新,又虛心好學。從課前的教學設計、課上的教學操作、課后的教學反思,都認真對待,值得讓大多教師去反思、去借鑒。一節研討課,得到了全校領導教師的一致好評。與此同時,作為我校數學骨干教師的教導主任王惠康也在17周上了一節六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的示范課,得到了全體數學教師的好評。
在以上舉行的幾次教研活動中,從研討課前的聽課、教學準備到課后的評課及鑒定上,我們教導處都認真組織,精心籌備,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盡量提高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
(2)、努力開展教學研討會。教導處每月組織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教學研討會,由教導處及教研組長主持,就教學中遇到的某些教學難點的突破展開學習討論。如:低年級的識認教學、二年級的寫話的訓練、三年級的作文起步、五年級的解方程、六年級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和如何讓學生簡便學英語、記單詞等,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各位教師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我的意見看法。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了教師們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本事。
(3)、學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教師互相聽課。校長、教導處及各教研組長以身作則,在全校掀起了聽課熱潮。大家實實在在地研究課堂教學微觀領域經常面臨的問題,發表見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組的凝聚力和科研本事。
3、理論指導實踐。
學校對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活動、團體備課、教師的聽課作了具體要求,對教師的上課、備課、聽課、教學隨筆或反思也作了具體的要求,讓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
二、強化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常規是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準則,良好的管理體制是我們順利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始終抓實抓好。重點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常規,促進管理更加規范
。本學期我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法規意識,加強課程計劃的執行和管理,做到了“開齊、上足、教好”,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本學期加強了查課力度,也加大了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進一步加強了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核。尤其是市教研室12月4日來我校進行教學調研后,對我校的教學六認真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提議,我們立刻制定了整改意見,并立刻在教學工作中加以落實。
(1)抓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們把電子備課改為手寫備課,同時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大家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本學期教導處對各教師的教案檢查了四次。每次檢查后,教導處都認真鑒定,如實反饋,促使教師改正缺點,發揚優點。
(2)抓上課。上課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上好一節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繼續加強聽課,采用隨堂聽課制度,促使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盡可能把的時間留給學生,提高了課堂效率。
(3)抓作業批改。本學期學校對教師的作業批改善行了新的考評辦法,提高作業批改的要求,加大了激勵措施。教導處對各科作業批改情景抽查了四次,但大多數學生作業書寫不規范,書寫習慣也不是很好,作業本不夠整潔。而少數任課教師每次的作業布置也不盡人意,批改不夠認真及時,馬虎應付;作業量少而簡,有的甚至文不對題,沒有布置相應資料的作業。為此,我們針對這些情景,對每一位教師提出不一樣的整改要求,并用書面的形式通知教師,下次檢查時重點看改正的情景??墒牵蟛糠纸處熯€是認真的,能夠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認真處理,及時讓學生輔導改正。
(4)抓課后輔導。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加強課后輔導,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習的職責心。
(5)抓教后反思?!墩n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使自我的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可見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學反思也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我校要求教師課后要及時進行反思,并對反思進行具體要求,以書面、小組等形式進行教學反思,到達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目的。
2、加強畢業班的教學管理力度。
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無不從畢業班展現出來。自上學期以來,學校提高對畢業班科任的要求,同時又給予支持鼓勵。本學期先后召開了4次畢業班教師會議,一次畢業班家長會,從思想上讓提高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把對班對校的熱愛轉化為學習動力。加強了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增強了學校的教育合力。
3、加強質量監控的力度。
本學期一開學,教導處就對部分年級進行了摸底性的質量抽測,根據抽測中發現的問題召開了任課教師會議,幫忙他們找出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教學中改正的方法;尤其是在期中考試以后,發現全校數學學科中普遍存在著計算正確率低下的現象,所以我們在全體數學教師中開展了如何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研究,全體教師各抒己見,說出了自我的的想法和做法,改變了過去相互埋怨的現象,經過努力,在期終考試中有了明顯的改觀。
三、進取開展各項評比及展示活動
為了為青年教師供給展示風采的舞臺,打造一支理念新、教藝精、底蘊厚的創新型教師隊伍。本學期,我校組織了以“有效課堂”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先以教研組為單位,每人上一節研究課,每組推選出一名教師參加校級評課。周弄潮、趙丹教師參加了市“百節評優課”,獲得三等獎;查艷虹教師參加了昆山市五年以內教齡數學教師會課比賽獲三等獎,俞婭教師參加路北片音樂青年教師會教三等獎;由查艷虹輔導的徐志浩、黃冬金輔導教師輔導的周濤分別獲得“小數報杯數學文化傳播活動”二等獎和三等獎。另外在1月4日我校還舉行了5年以內教齡的青年教師賽課活動,使廣大年輕教師得到了一次鍛煉。
四、存在問題及構想
教導處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是一句空口號,它需要以扎實而創新的日常工作為基礎。在工作中我們也感到一些問題的存在,如教師的業務提高問題;怎樣促使“問題班級”的轉化;怎樣才能更好實現分層次遞進教學,全面提高學生本事;怎樣使團體備課落到實處等。下學期我們的設想是把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再扎實一些,創造性一些,創新求實,穩步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
回首過去,成績有所提高,應對未來,倍感壓力很大,我們相信,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大力支持下,應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將進一步樹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勤奮工作,講究實效,為石牌小學,為石牌的人民譜寫教育新篇!
教導處主任師德自我鑒定2一、教導處工作理念
教導處工作三個要:學生要有學號、管理要有創新、導教要抓基礎學生知教三必須:必須說普通話、必須寫規范、必須做樂學者
二、本學期工作心得
非心不教、非博不導
三、回顧與鑒定
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我繼續堅持國家教育方針的正確指向,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景,努力開拓新的工作局面,立足“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做教師助手、成教師知己”的思想,教導處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積累了寶貴的成長經驗,為打造更優化、更高效、更諧和的教導處工作奠定了基礎。
1、開辟“學號”利用前景,促進學生素質提高
在本學期學生學號的利用方面,仍然發揮了它的便捷、快速的特點,提高了教學操作過程的工作效率。在成績錄入、學籍統計中節儉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不足之處亦顯,從運用情景看,教師或同學對學號的認識猶顯淺薄,沒能深入心中。其主要原因是其功用的單一性。
據此分析,我們有必要在目前時機的基礎上,延伸學號功能,將其與學生綜合素質的評估牽起手來,以方便、靈活的特點帶動具體活動的開展,與素質教育完美接軌,這是接下來的工作中必須研究的。
2.打造“雙非”應用理念,探索教學管理創新“雙非”的教導理念是本學期我的教導工作心得,即“非心不教、非博不導”。
隨著教導處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充分了解與掌握學校實際師資水平及教學本事情景下,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教導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心域視界。對教師的指教,不“用心”無以指“向”;不“專心”無以談“教”;不“精心”無以為“服”。所謂之“非心不教”。而不博學,則無以為“引”;不博識,則無以為“匡”;不博精,則無以論“導”。所謂之“非博不導”。
本學期我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資料,將必要的、必須的理論知識深入而又細致的進行了把握,同時擴展學習資料相互融通,結合工作實際對“備課”、“作業”、“學生鑒定”、“教學方法”等資料展開問題調查與匯總,找出目前存在的根本性癥結,同時,模擬了創新工作的措施。
以備課為例:本期我采用了“三查”的方式(個人自查、組查、教導處查)使所有教師對自我的教案優劣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認識,在這一過程的觀察中,我借鑒外校“組備課”的經驗,嘗試性地鑒定出以“啟案”為藍本的備課過程的構思,大致鏈條是“演說書備啟案反饋”。為今后的工作改善供給了清晰的思路。
3.重視“基礎”教學底線,確保學生拙壯成長
教學工作的主體是學生,作為一名小學生未來成長的前景根在“基礎“。在對教師的教學引導中,我一向堅持從課堂做起、面向全體,要放開課堂,要關注學生,要重理解、重活動、重實效,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為本,進取探討個性的、高效的教學形為。于此,在本學期我在“淡化分數、綜合鑒定”方面加強了思考,從實際工作中重新建立起正確的教學引導方向,草擬了學生鑒定的基本框架,具體實踐的回歸已在準備之中。
4.學生知教三必須
普通話
我的感觸是(師生):都能說的話,又是都說不起的話
規范
我的感觸是(生):不是都能寫好,可是都能好好寫
樂學者
我的感觸是(師):“對牛彈琴”要投入,只待來日多產奶
感想:
“三必須”工作的實踐,必須與具體活動巧妙銜接,才能切實落到實處。
四、展望
打造出科學、和諧、務實、高效的教導環境。力為:出名校重在出名師,出名師貴在出名生。揚我個性,加速發展!
__市__小學教導處
__-06-22
教導處主任師德自我鑒定3半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縣教研室的工作計劃,根據本學年的工作特點,立足我校實際,全面深化素質教育,以育人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進取推進課程改革,充分發揮“協調、組織、檢查、管理”等功能,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切實加強各學科的教學研究和業務上的指導與檢查,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我校的教學水平有了必須的提高。同時發揮教導處的教育科研作用,將我校的教科研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一、加強理論學習,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改革
本學期中,我校教導處多次組織全體教師團體備課,就教學中的問題共同商討,并學習新課標理念,潛移默化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并逐步落實到了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改變了因循守舊、經驗式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以新課程標準來指導和規范我們的工作,為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加強教學工作的指導與檢查,規范教學過程
認真工作是衡量一位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本事最基本的尺度,更是對學生是否負責最直接的體現。我校教導處和各教研組加強聯系,密切配合,經常性地對部分教師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信息和填寫工作檢查表。在這五個環節中主要抓好備課和上課兩個環節,努力引導教師把功夫下在備課上,本事顯在課堂里。
1、備課:平時做到組內互相交流,同年級共同研究團體備課,各教研組長把關,杜絕了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并根據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景確定如何有效的備課。
本學期進行了備課改革,將備課的中心轉移到備學生上去,加強備課的針對性。期中考試后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從檢查情景看,各科目的備課情景較好。在期中工作分析匯報會上,教導處能起到導航作用,指出了在閱卷、作文批閱中的不足,表揚了一批在教學業務上有創新的教師,業務認真的教師,交流了他們的工作方法和業務特色。
2、上課:一方面,在各位教師認真備課的基礎上,狠抓質量,向35分鐘要效益,做到精講多練,改變以往重視知識傳授,忽視本事培養的做法,使學生進取主動地學習,從整體上看效果明顯,各學科教學質量都有了大面積的提高。
教導處盡量每周親臨教室聽課,及時了解和掌握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并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忙。另一方面,進取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公開課,給青年教師展示的平臺,給全校教師指引課改的方向,并組織有成效的評課,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3、抓好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工作:經過隨機柚查和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景,及時鑒定,反饋給任課教師,真正掌握等一手材料,在期中時組織部分學生進行教育訪談,了解學生的作業負擔。
進取開展聽課評課活動,要求教師聽課16節以上。
4、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全面開展學生的閱讀活動,開學初將閱讀書目發到每個班級,注重落實。
5、做好期末檢測的各項工作,及時進行成績統計和分析,并做到每位教師寫出失分原因,以此來調整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成績得到提高。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整體水平和教學本事
1、加強教研組建設,實行教研組長負責制,各位組長訂好計劃,組織學習各學科教育叢書和新教材調整意見,進取探索各種教學模式,開展各項活動,使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提到提高。
2、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做好新教師的考核工作,加強對他們的指導,多給他們開課的機會,使他們的教育教學本事都有了必須的提高。
3、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養,給他們定任務、壓擔子,在科組活動上,要求他們上一堂示范課,供其他教師學習,使他們迅速成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加強教學管理,深化素質教育
我校教導處認真安排課程表、管好課程表,認真執行課程計劃,開齊上足各類學科,異常加強對一些小學科的課程執行的管理,使課程執行計劃得到了保證。
總之,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校教導處的工作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但也存在著?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蛔?,晤U墻匝4從啪裎?,进一步g髁⑿判?,理清思铝P懷鮒氐?,窃栜工做崿讲究蕯厂,努力开创孤山学校教育的新局?
教導處主任師德自我鑒定4一學期來,我們以教科研為突破口,以落實素質化教育目標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本事為出發點,在校長室領導下,在鄉教研處的支持下,圍繞“科研興校、質量立?!钡墓ぷ魉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拓進取。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下頭作教學工作鑒定如下:
一、常規管理規范合理。
學校工作抓得實,常規工作才會規范化,一學期來,我們以縣教研室的《縉云縣教師教學工作常規》為學校常規工作的準繩,有重點地抓好常規工作。加強教研組的建設。
1.抓教研組長的學習。
定期召集組長理論學習、聽課、評課;賦于組長職責,讓他們帶動全組的教師開展互聽、互學、互研活動,提高每一位教師的素質。
2.抓課前教案檢查制度。
不定期檢查教師的教案,督促每一位教師切實做好本職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組織了兩次全面的常規檢查。
3.做好課堂教學評估。
協同教師就如何“減負增效”、“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效率”進行全面深入的討論與研究。本學期,校領導、教研組長到課堂聽課均在25節以上。
4.做好教學質量評估工作。
教導處認真做好后進生的期中、期末試卷分析工作,并建立完備的后進生檔案,以點帶面,抓全校的質量的提高。
經過努力,現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能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本事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二、教研成績突出。
本學期我校教研工作在語文教研組的市級課題《小學語文“探疑求新、主動發展”教學模式的研究》、數學教研組的縣級課題《小學數學“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帶動下,經過全校教師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教師論文獲獎縣級以上8人次:
陳建秋教師的生勞論文《向雙手要創新》獲中央教科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征文活動二等獎;張叔陽教師的體育論文獲市三等獎、縣一等獎;陳建秋教師的生勞論文獲縣一等獎;徐遠敏教師的體育論文獲縣二等獎;王春麗、徐銀仙、丁海潮教師的作文論文分別獲縣二等獎、縣三等獎。
2、教師教案、教學設計獲獎縣級以上4人次:
徐遠敏教師的體育教案獲市三等獎、縣二等獎;徐遠敏、張叔陽教師的數學教學設計分獲縣二等獎、縣三等獎。
3、教學本事競賽獲獎縣級以上3人次:
張叔陽教師參加縣教導主任上課比賽獲優秀獎;丁海潮教師參加思品優質課獲縣二等獎;王春麗教師參加語文閱讀教學優質課獲縣二等獎。
三、青年教師成長迅速。
一向以來,對于青年教師,我們給他們壓擔子,也予以他們機會如:聽課——青年教師優先、嚴要求、在肯定其優點的同時多提不足;外出學習——青年教師優先;縣教研室組織的各項觀摩課讓好學的青年教師參加;縣外的活動,更是讓青年教師參加。經過幾年的努力,現我校的青年教師均函授或自考即將畢業,并在縣、市級的比賽中頻頻獲獎。本學期的學區教壇新秀評比中,我校王春麗、張叔陽、陳建秋、丁海潮四位教師出線,這在同類學校中是出類拔萃的。
四、教學質量穩步前進。
學校教育是以培養高質量的學生為目標。我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好成績,其歸宿就是為更好地質量服務。為提高學校的質量: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建立了教學質量獎勵制度,精心組織好校內的教研活動,經常性地開展學生競賽,促學校質量的提高。一學期來,我校教師樂教苦教、學生愛學好學,現學校已消除了“落后班”,學校質量提高較快。
五、學生輕負擔、全面發展。
創造性的人才觀,需要我們在創新性和開拓性上下功夫,重視讓學生有足夠的自我支配時間發展自身的興趣愛好,構成自我的本事和特長,就是我們所想的,也就是我們所做的。
1.組織各類比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本學期,我們配合學校組織了達標運動會、書畫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樣,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了,更又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2.第二課堂全面開花。
各種興趣小組管理規范,教師認真負責。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如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在縣中小學生比賽中獲得一等獎1人次、二等獎6人次、三等獎5人次;舞蹈興趣小組的節目多次在鄉演出獲得好評,并在縣比賽中獲二等獎4人次;常識興趣小組在縣三小比賽中獲二等獎1人次、獲二等獎2人次。
一學期來,我校的教學工作獲得長足的提高,相信今后,在校長室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學工作必須會大踏步向前!
教導處主任師德自我鑒定5俗話說“陽光總在風雨后”,在經歷了六月的暴風驟雨之后,最終迎來了炎炎夏日。在這七月流火的季節里,20__年上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圓滿畫上了句號。在此,就我校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向上級領導作以簡單鑒定。
一、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完成情景。
在縣教育局基教站、教研室和學校行政的領導下,教導室按照學期初工作計劃,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著眼未來,面向全體,整體優化,個性鮮明”這一素質教育總目標,扎實穩步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1、三月份依照上級精神如期開學。
2、四月開始按“兩項督導評估”的要求完成了“控輟保學”工作,使輟學率控制在0.3%以內,同時認真對照《迎檢細則》順利地完成了“教育兩項督導評估”迎市檢和省檢有關備查材料和數據統計的工作任務。
3、完善和制訂了新的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和獎罰條例,使教育教學常規更加正規化和科學化。
4、中青年教師已基本完成了普通話及信息技術高級培訓學習。
5、組織開展了全鄉性的教學競賽活動,進取組織本校部分教師赴外校參觀學習,吸取先進經驗。
6、派出近3人參加了省市教研室組織的語文教學公開課觀摩活動。
7、進取踴躍地參加了各種論文評比,教育局組織的縣級各項師生競賽活動。
8、加強對教職工的政治、業務學習,并認真進行查評。
9、嚴格有序地進行了畢業會考及肄業班期末統考。
10、每月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籃球對抗賽,既鍛煉了教師們的體魄,又提高了男女球隊隊員的球技。
二、校本培訓和教研活動開展情景。
本學期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加強對教研組活動的管理,做到時間、資料、主持人早落實,并多次組織觀看了新課程、新理念教學光碟,以及組織了中青年教師進行教師業務素質培訓和復習,教導處每次進行督促檢查。學校教研組正在確定學校核心課題,準備上報縣教研室以核心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并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做好了教研組活動記錄。本學期每位教師堅持每月聽、評2—4節課,每月在學校內進行交流。
三、培養學生素質活動開展情景。
1、為了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各項素質,本學期進行了鄉級作文、書法、繪畫及全鄉小學語數素質知識競賽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特長生教育,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2、在各班自評的基礎上,每周對各班按《禮貌班級評比制度》進行了評獎。
經過值周教師的每周情景檢查,每周評選出了3名禮貌班級并進行了獎勵。同時每周各班還進行了“十星級”評比活動
3、在3——6年級中開展了詩文背誦活動及《我的祖國》讀書征文活動,激發了學生學語文、愛祖國的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本事。
4、“六一”節進行了全鄉小學、幼兒文藝匯演活動,結合幼兒才藝展示與少先隊活動,有力地展示了我校師生的精神風貌。
四、教育教學成績小結。
1、從一至四年級看,教學成績有所提高。
因為從統考試題的難度與靈活性來看,都比往年加大了,異常是數學靈活性較大,從各年級的平均成績分析,及格率在75%以上,優秀率堅持在30%左右。從六年級成績初步排行來看,我校由于畢業班教師們的辛勤和努力,估計能進入縣前6名。
2、從對全鄉教師的政治、業務、教案、作業等工作檢查來看,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是可貴的,工作職責心、工作本事是很強的。
異常是中青年教師,大部分都認真地對各自科目的業務知識進行了系統復習,為迎接全市小學教師業務考試做好準備。
3、參加教育局各項活動進取踴躍而又嚴肅認真,異常是青年教師唐蘭鳳、黃金蓮、楊興連等,她們為了搞好本期三獨比賽與學生防震抗災演講賽,總是廢寢忘食地做了充分準備,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
同時廣大教師不厭其煩地書寫業務筆記與課后札記,交流心得,既耐心又虛心地向有經驗的同行請教,并且本期還增加了幾位教師博客愛好者,在網絡中盡情探討教學經驗。
4、因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鄉學校的社會效應也在提高,在今年的一、三中農村班的招生中,一中準備在我鄉六年級錄取3名,三中也準備錄取3名以上。
六、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1、教師隊伍的老化問題是一個十分突出的但又難以迅速解決的問題,增添教學一線的新生力量已迫在眉睫。
2、教師獨立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獨立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本事有待提高。
3、教研組本學期雖然活動能正常開展,但如何提高每位教師的自覺性,提高校本教研活動的質量,讓本校教研工作步入常態發展,還需花費很多的精力。
4、學校急需補充英語專職教師1—2名,以彌補我校英語教學成績遠遠落后于其他學科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