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6: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的基礎知識入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筆試學科 成績分析
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是中醫專業從業者的入門考試,是對從事中醫醫師工作者所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也是檢驗醫學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醫師資格考試制度的不斷完善和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滿足醫學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對某中醫院校2011―2013年三屆畢業生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筆試成績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學校教師教學和考試制度改革提供參考。
一、基本資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提供的某中醫學院2011―2013年三屆畢業生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綜合筆試學科成績分析報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軟件對考生的學科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包括總成績、通過率、學科平均成績、學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認知層次劃分的平均成績、不同認知層次的平均掌握程度,并分別與全國院校進行對比分析。
三、結果
1.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基本情況。
2011―2013年,參加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人數逐年增加,學校報考人數從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學??忌煽兤骄趾屯ㄟ^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1―2013年,學校和全國的考生平均分和通過率逐年遞增,詳見表1。
表1 某中醫學院畢業生2011―2013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基本情況
2.三門科目部分平均成績情況。
近三年,學??忌闹嗅t基礎知識、公共知識、臨床知識考試成績平均分均高于全國考生水平,且考試成績整體呈逐年遞增趨勢,詳見表2。
表2 某中醫學院畢業生2011―2013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中醫基礎知識、公共知識、臨床知識平均分的基本情況
三、討論
1.考試整體情況評價。
近三年,我??忌嗅t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總成績平均分、通過率、三門科目部分平均成績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國考生水平。這充分說明我校中醫學專業教學質量整體水平較高,學生基本功扎實,中醫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較為系統和熟練。
2.加強醫學公用知識教育。
通過對我校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成績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我??忌仓R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顯低于中醫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成績起伏較大。這進一步顯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識教育方面的不足,也為我們下一步對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教學大綱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的相關規定,我校將積極推動人文社會學科與中醫學的交叉滲透。主動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開拓各種渠道,實現中醫學專業各門課程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對接。
3.改革考試形式和考試管理制度。
鑒于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重要性,學校應該定期分析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結果,對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和反饋,并將其靈活運用于中醫學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把教師的教學、學生的考試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巧妙聯系起來,使他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關鍵詞】中醫基礎理論;說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1-0132-03
Abstract:
Keywords:
說課是指任課教師對所任課程的理解,系統而概括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設想、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通過流利的語言,在有限的時間里向教學研究人員、領導、同行闡述某一課程的教學過程,重點闡述教什么,教學對象是誰,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情況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筆者對高職高專針推專業《中醫基礎理論》說課的設計,主要從七個方面闡述,即說教材、說目標、說學情、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說教學過程、說重點及難點的處理、說體會,現介紹如下。
1說教材
11教材概況我校大專針灸推拿專業一年級學生使用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選用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呂文亮、徐宜兵,出版單位為人民衛生出版社,供高職高專中醫學、針推等專業使用。
12本門課程的地位和作用《中醫基礎理論》是關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學科,也是闡釋和介紹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課程。是學習中醫類各專業的入門課、必修課和主干課。
13教材內容教材的內容共有九章34節,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了中醫學的基本概念、中醫學的學術特色、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概況以及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哲學基礎主要闡述了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第三章藏象主要闡述了五臟心、肝、脾、肺、腎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與形、竅、志、液的關系;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臟腑之間的關系。第四章精氣血津液主要闡述了精、氣、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生理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五章經絡學說主要闡述了經絡的基本概念,十二正經的命名、走向、交接規律、分布規律、流注次序以及循行部位;奇經八脈的概念、生理特點、循行部位和功能。第六章體質主要闡述了中醫體質的概念、體質的生理變化、體質的分類、體質學說的應用。第七章病因主要闡述了導致疾病發生的各種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類為外感病因包括六和癘氣,第二類為內傷病因包括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第三類為病理產物性病因包括痰飲、瘀血和結石,第四類其他病因。第八章病機主要闡述了發病、基本病機、疾病演變。第九章養生、防治及康復原則主要闡述了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如何進行養生,如何防止疾病,得病后要遵循那些治療原則和康復原則。
14教材特色 突出重要的知識點,不求全面;突出基本概念,不做深入闡述;突出對成熟理論的介紹,對未有定論、學術見解不一的觀點不做介紹;這三個突出適合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大專的學習時間只有三年,本科有五年,所以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求泛泛而談,以適度、必需、夠用為原則;同時本教材重視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材中增加了知識鏈接、課堂互動模塊,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教材還有網絡增值服務,包括模擬試題、教學案例、擴展閱讀資料等,有利于學生拓展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和知識運用能力。
15教材的不足本教材的部分概念不準確,比如肺主宣發肅降,本應該是肺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本教材中卻寫為肺的生理功能,不利于學生對肺主宣發肅降的理解。還有章節編排不合理,比如在哲學基礎中分為三節,第一節精氣學說學生最難理解,第二節陰陽學說學生最容易理解,第三節五行學說難易適中,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講解,學生不容易接受,本人講課時先講陰陽學說,然后五行學說,最后精氣學說,由易到難,有利于學生接受。
2說目標
21知識目標知識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掌握目標,第二理解目標,第三了解目標。
第一掌握目標,主要有概念,內容。概念包括陰陽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精氣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經絡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基本概念、病機的基本概念、治則的基本概念。內容包括陰陽的基本內容、五行的基本內容、藏象的基本內容、精氣血津液的基本內容、經絡的基本內容、病因的基本內容、病機的基本內容、治則的基本內容。
第二理解目標,主要包括一分布,兩應用,三個致病特點,四大功能。一分部是指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在人體的循行部位。兩應用是指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三個致病特點是指六的致病特點、七情的致病特點、癘氣的致病特點。四大功能是指五臟(心、肝、脾、肺、腎)的基本功能,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基本功能,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了解目標,主要包括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體質學說、疾病的預防等。
2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正確運用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藏象、經絡、病因病機、體質等闡述人體生理、病理現象。
23素質目標樹立中醫學思維,堅信中醫,熱愛中醫,具有良好的醫學道德,提高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3說學情
31教學對象筆者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剛從高中畢業的高中生,他們已經有豐富的基礎知識,但是他們的高考分數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很好的掌握學習方法。對于剛步大學的新生,他們對專業的學習都有興趣,但是興趣不夠足,原因是專業前景不明確,或者說他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并不了解。
32學習態度剛步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的學習態度是熱情的,認真的。因為他們對新學科感到很神秘,人本性就有探索精神,他們很想知道這門學科是研究什么的。
4說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1教學方法根據本門課程以理論為主的特點,采用的教學方法為一講,二練,三討論。一講是指直接講授法,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可以直接接受相關的知識點,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授課方法;二練是指案例教學法,舉出臨床典型案例,讓學生在分析案例時,熟練運用所學知識點;三討論是指討論教學法,是通過對重點知識的討論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人的生理現象、病理現象等,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42教學手段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本門課程相結合,主要體現在多媒體、教學視頻、互聯網等方面。
5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五步:一退,二進,三回顧,四布置,五預告。一退是指每堂課在講新的內容前,用兩到三分鐘回顧上節課的重點,幫助學生對上節課重點內容進行復習記憶。二進是指每堂課的主要部分,即每節課要講的新的內容,用時大約30min;三回顧是指講完新的內容后,要給學生把本節課的重點進行總結回顧,用時4min;四布置是指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課后復習,用時1min;五預告是指提前告知學生下一節課所講的重點內容是什么,讓學生查找與重點內容相關的醫學進展。
6重點難點
對于重點的處理,主要采用五步法:一剖,二析,三總結,四強調,五歌訣。一剖是對重要知識點的解剖,比如陰陽的概念,陰陽是指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1]。把這個概念剖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自然界中,第二部分是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第三部分是這些事物或現象具有對立性,第四部分是這些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二析是對剖開的每一部分進行分析。三總結是對重點知識的總結,很多重點知識太多,紛繁復雜,學生很難背誦,這時要給學生總結,比如在講病機時,陰陽失調的臨床表現有很多,學生很難記住,也不好理解,通過總結幫助學生記憶,陽偏勝的臨床表現可以總結為熱、紅、數、干、亂,熱指身熱,紅指面紅、目赤、尿黃,數指脈數,干指大便干結,小便短少,口干舌燥,亂指心煩,甚者出現神昏譫語。四強調是指強調重點知識對以后學習各門課程的重要性,如陰陽學說,《中醫診斷學》強調“察色按脈,先別陰陽”[2],《中藥學》中每味藥物要分陰陽,《方劑》中每首方劑要分陰陽,臨床各科的各種疾病的證候要分陰陽,比如《中醫內科》的黃疸,要分陰黃和陽黃。五歌訣,通過編寫歌訣,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一些知識點,比如陰陽學說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可以編為“陽主熱來陰主寒,陰陽寒熱想周全,想不周全要人命,想的周全賽神仙。”對難點的處理,主要采用兩步法:一補、二簡。難點是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點,產生難點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所儲備的知識不能解釋他所面對的知識點,所以需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同時需簡化知識點,把抽象的、晦澀的、深奧的知識點變成具體的、易懂的、淺顯的知識點,讓學生容易學習。
7體會
在十年的教學中,筆者的體會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堂課講的好與不好,精彩與不精彩,和平時的積累有著密切關系,同時還需博學廣識,與時俱進;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作為老師既要講授正確的知識,同時也要教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44
中圖分類號:R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12-0096-02
《中醫學》是我國西醫院校的重要教學課程。西醫高等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的目標是使西醫學系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理解不同醫學體系對生命的認知差異,初步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拓臨床思維,豐富診療手段。我國西醫院校開展《中醫學》教學已經20余年,但對其教學效果較少進行調查總結,尤其是有關學生對教學評估的研究更少。為此,筆者以臨床專業七年制學生作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期對《中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為今后《中醫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提供參考。
1 評估內容
2011-2012年,筆者選取首都醫科大學2008級和2009級臨床專業七年制學生120名,使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學習《中醫學》課程反饋調查。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填寫無記名的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您學習《中醫學》課程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您對《中醫學》理論授課和見習授課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您對《中醫學》今后的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有何建議?”等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認真思考后如實回答。120份問卷調查表全部收回。
2 評估結果
2.1 學習《中醫學》的收獲
2.1.1 收獲一般(大致了解) 55名(45.8%)學生認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中醫有了一個整體、概念上的認識,大致了解了中醫學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了解了中醫學的主要特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到中醫與西醫屬于不同體系,《中醫學》的學習有助于開放思維。
2.1.2 收獲較大(深刻了解) 47名(39.2%)學生認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有了較深的了解。認識到中醫把人還原于自然中,是自然奧秘的體現;感受到中醫學的文化精髓,學會了另一種醫學思維;認為學習《中醫學》對西醫的學習有很多啟發,并嘗試在學習過程中尋找中西醫的共通之處。
2.1.3 收獲很大(理論聯系實際) 18名(15.0%)學生認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系統學習了中醫理論,學會了用辨證的方法看問題,并能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以聯系到實際。
2.2 對《中醫學》教學方式的滿意程度
2.2.1 很不滿意 19名(15.9%)的學生感到很不滿意,認為理論課不夠有趣,過于枯燥,缺少中藥的見習。
2.2.2 不太滿意 79名(65.8%)的學生感到不太滿意,認為理論課程太少,只學到了膚淺的知識,沒能深入學習;見習時帶教老師少,每組學生人數太多,動手實踐的機會較少,不能很好地觀察患者,缺少與患者交流的機會;見習時的患者不夠多,帶教老師對學生講解有限。
2.2.3 比較滿意 22名(18.3%)的學生認為理論授課覆蓋面廣,理論課帶教老師準備充分,講解較為透徹。
2.3 對《中醫學》教學方式改進的建議
基于目前《中醫學》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學生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①適當增加課時,將現行教材中文言文描述的內容用更淺顯的語言加以解釋,以方便準確理解;②理論授課時在課件內增加和豐富圖片內容,以幫助記憶;③增加一些典型病例的討論,以提高課堂的活躍性;④多講解具體實用的知識,并采用更易理解的方式;⑤理論授課時不用太泛,應結合具體情況重點講解;⑥增加見習課帶教老師,以便學生能多參與臨床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⑦增加見習的形式,除門診帶教外,還可讓學生參與中醫會診、病例討論等;⑧增加中藥見習次數,以真正掌握中藥的性能;⑨中醫與我國中華文化息息相關,講課過程中可穿插介紹中醫與中國文化的深厚聯系。
3 對教學模式調整的建議
從上述學生的反饋意見可以看出,目前《中醫學》教學模式存在較多問題,學生滿意度不太高。由于現行西醫院校課程設置的安排,《中醫學》課時數很難增多,因此,如何調整和改進《中醫學》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獲,是今后《中醫學》教學改革的方向。
3.1 增加帶教老師
中醫學理論較為抽象,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興趣。既往七年制臨床專業學生的見習一般為8~10名學生配1名帶教老師,學生動手機會較少。因此,增加帶教老師可以增加學生接觸患者的機會。建議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使學生參與中醫門診、中醫病房會診及參觀中藥房,以有效保證每個學生見習次數和學時,滿足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
3.2 改進教學模式
學習風格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的習慣性學習方式和傾向。當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時,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熟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了解不同學習風格的優勢與缺陷,因此,應根據其學習風格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臨床見習時,可根據科室帶教師資情況,將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合理分組見習,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
3.3 加強網站建設
《中醫學》作為首都醫科大學的精品課程,首都醫科大學的教學網站上提供了較多的中醫藥在線學習內容,今后應進一步豐富在線教學內容,建設多個學習模塊,如教學課程、教學參考及中醫科普等,加入適當的教學圖片、圖譜、動畫及教學錄像等資料。其中,教學課程模塊包括教案、課件、復習題及重點講解等,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教學參考模塊包括課程相關的參考文獻,可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觸類旁通;中醫科普模塊包括基礎知識、預防保健、中醫入門等內容,可增加學生對中醫的興趣。另外,應開設討論專區,為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平臺。
3.4 密切結合臨床
盡量增加臨床見習時間,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臨床。如讓學生參與望、聞、問、切的中醫辨證全過程,親自與患者溝通交流,以鍛煉其溝通能力和觀察能力;另外,教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由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提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通過對相似病例的比較,增強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
3.5 充實中醫文化教學
在《中醫學》教學中穿插介紹中醫現代研究技術與方法,以及中醫與西醫的聯系與區別,拓寬學生的科研思路,增加學生對中醫的學習興趣。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適當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使學生理解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初步奠定學習傳統文化的基礎,幫助學生理解中醫理論,掌握中醫學的精髓。
4 結語
本研究通過調查首都醫科大學七年制臨床專業學生對《中醫學》教學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中醫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建議。筆者認為,通過多途徑改進《中醫學》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增強臨床信心,激發學生對中醫藥基礎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辦公軟件;教學
1.計算機文化基礎的課程內容
計算機文化課是多數學校的必修課,其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Office、網絡等幾個部分。[1]Office部分包括Word、Excel和Power-
Point三個部分,其中又以前兩個部分為主要內容。
如今的學生已經對Office系列軟件有了一定了解,但僅僅在課堂上講授課本內容,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2]
而且簡單的講授無法突出重點,更無法達到學生對重點、難點部分的學習要求。因此,需要對Office部分的重點、難點做出精確的界定。在課堂上以各種形式著重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2.Office系列軟件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及處置
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的確定,主要通過教師的經驗和調查的方式得到。為此,依照筆者的教學經驗歸納了教學的難點(見表1)。
依照課前調查,筆者還發現了學生對Word中格式的分類并不清楚。這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的安排提出的新的挑戰,為此筆者將此作為課程的重點內容。
針對重點、難點,教師可依照經驗,采用集中講授、將教學時間安排在注意力高峰等手段。為此,筆者準備針對以上重點、難點拍攝了4個微課程,并準備用于課堂教學。目前已經拍攝了3個,這3個微課程的基本信息見表2。
3.課堂教學效果
在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前,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學效果大受影響。為了調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使用以前班級完成上機操作的時間與完成微課程學習學生的操作時間作對比,選擇了2014級和2015級兩個年級同專業的學生。上機課上考查完成目標各種操作的時間。因為目前學生僅僅學習了一個微課程,所以僅考查目錄的建立這一操作。最終完成操作的,2014級包含學生39人,2015級41人。學生完成操作時間對比見表3。
對兩個樣本進行異方差假設的t檢驗,得到p值為2.09×10-14,兩個樣本在完成操作時間上有顯著差異。因此可以得到結論,學生在完成了針對重點的微課程學習后,完成操作的時間顯著縮短??紤]到在同年級學生間組織教學對比的難度較大,盡管兩個年級學生在知識掌握上可能存在差異,但是因為僅僅相差一個年級,這種差異已經降低到了最小。
本文從教學經驗和學生調查入手,確定Word軟件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針對這些難點和重點進行了設計。采用微課程作為教學手段,在不影響教學過程而且盡量降低學生間差異的情況下,對完成新方法學習的學生和未完成的學生,調查上機完成操作的時間。結果表明,針對重點、難點的設計和方法,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較為顯著,為此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使用這種方法。
參考文獻:
[1]王 潔.基于CCAI的“計算機文化基礎”研究性學習系統構建與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3(06):117―121.
【關鍵詞】數理統計;教學改革;醫學實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時代,醫學信息的正確收集、整理和分析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以及衛生經濟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稊道斫y計》作為醫學院校學生建立統計分析思維的入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對臨床工作和調查研究進行科學的整理,有利于對多種渠道獲取的醫學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在醫藥學領域應用數學方法,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能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新一代醫學生是我們的責任。
《數理統計》是我校中醫、藥學專業、檢驗專業的一門必修課,課程立足隨機現象出現的規律,利用概率論和統計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醫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但這門課要求學生不但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概率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為增強學生數據信息的處理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合格的醫學實用型人材,我們對這門課進行了教學改革,以下是我們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1改革課程教法,培養應用能力
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醫、藥學專業的學生生源與普通高校的生源質量的差異也起來越明顯,由于學生中女生比例偏大,且多數文化基礎課較差,尤其是數學水平參差不齊,這給《數理統計》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傳統的統一課型、學內容、統一進度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
為了提高辦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生能熟練使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我們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現以PBL教學法為例進行分析。PBL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把學生置于依據現實而構建的情境中,并讓學生成為該情景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學習解決該問題所需的知識,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老師把實際生活問題作為教學材料,采用提問的方式,不斷地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索,最終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選取醫學實踐中的真實案例,查找資料,找出案例可能涉及到的問題,做到心里有數。案例交給學生后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小組擬定出問題解決的方案,教師及時總結點評。
比如:南陽及周邊地區15家醫院聯合對心肌梗死搶救治療后的患者進行了隨訪調查,其隨訪調查的部分資料如下表所示:
根據這些資料,可提出如下幾個問題:(1)出院后第一年死亡率與以后幾年的死亡率是否有顯著性差別?(2)2年生存率是多少?3年生存率是多少?(3)如果有患者中斷了隨訪,中斷隨訪的患者如何進行統計分析?怎樣的隨訪才算有效?
通過案例將理論教學與實際問題結合越來,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不過案例教學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該教學法雖然在提高學生能力方面的優勢明顯,但它只是對醫學實踐中的某個方面或某種特定類型的問題進行分析,它不能代替系統的理論教學。案例教法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扎實的理論知識才是討論的基礎,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教學環境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現代化特別是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已是大勢所趨。對大學生而言,《數理統計》知識點多,教學內容難于掌握,如果借助圖文并茂的CAI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教學手段將更加直觀、生動、多樣。另外隨著醫學統計軟件的日益完善和廣泛應用,原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計算出結果的內容,現在使用統計軟件瞬間就能準確地計算出來,極大地方便了醫學統計學的教學。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雖然統計軟件包的使用為熟悉統計基本原理和統計方法的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對于那些統計概念不清,不能正確選擇統計方法的用戶來講將會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傊还蹸AI課件多么直觀生動,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語文魅力卻是無法被替代的,教師在課堂上的靈活發揮、隨機應變、融會貫通也是任何課件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只有把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醫學實踐。
3采行彈性化課堂教學
所謂課程的彈性化是針對以往課程的單一化與僵化的缺失而提出來的。它主張課程的實施要留有伸縮余地,使教師和學生有自主教學的機會。事實上,以一種僵化刻板的課程實施于所有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生身上,是不科學的,同時也是行不通的,這有違教育原理,因此,"因人制宜"、"因時制宜"是今天我們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原則。我們在課表及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伸縮性,在教學方式和學業成績評定方面也采取多元化標準,以便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4聯系醫學實際,注重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資格考試;西醫內科學;PBL教學;
西醫內科學是中醫類專業課中現代醫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F階段高職高專院校的中醫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為三年制???,對西醫內科學的相關內容(包括傳染病學)有所涉及,在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中占有10%的比重。故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可顯著提高執業資格考試的得分率,從而有利于醫學生取得執業資格。
《西醫內科學》為一門臨床專業課,是各中醫類專業醫學生應掌握的最基本的課程之一,要求掌握內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能在畢業時承擔適當的臨床職責,而課堂教學則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通過對西醫內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以此來提升教學活動的開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內容既需要對教學病例的選擇有效運用,也需對多媒體技術積極落實,以此來實現對現有教學方式的優化升級,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讓教學活動的開展成效得以顯著提升。研究者在開展西醫內科學教學時,結合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要求與PBL教學法,對高職中醫專業進行改革嘗試,總結分析如下。
1.教材選取,確定大綱
目前執業醫師資格證考試過關率的高低已經成為判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指標之一,且執考是每一個從事醫生職業必須的入門考試,故教學內容要根據其需妥而定。在大綱制定及修改時,根據國家考試中心所確定的內容,并不斷補充修訂。課程安排要考慮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特點與要求,就教學內容而言,常見病、多發病是教學重點,這是以后臨床工作所需要的,也是執業醫師考試的重點,但僅掌握這部分內容,又達不到所要求的成績。就考試范圍的設定而言,要求全面覆蓋,涉及到考試大綱的全部內容,涉及到每一個病種并合理分布。
我校選用的《西醫內科學》教材為李相中、李廣元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年5月第二版,此教材為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學類專業用教材。內容結合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結合PBL教學法的實際需要,選定教學內容(表1),修訂教學大綱。
2.結合執業資格考試要求,把握重點內容
盡管執業醫師考試覆蓋面很全,沒有明確的重點,在講解疾病過程中,要結合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西醫內科學考試歷年真題,對各種題型逐一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復習、總結本次課的重難點。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發病的關鍵機制如胃炎、胃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關系,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治療中首選的藥物等要重點強調,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在見習過程中親身體會,從而加深印象。對于這些知識,要反復提醒,同時在平時考試過程中也要適當突出。
3.教學組織與PBL教學法
PBL的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PBL教學法優勢明顯: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從教師自我思維轉向學生群體思維;從追求學習的結果轉向注重學習的過程;從教師的“一言堂”轉向學生的“群論臺”。在講授時就需要大量的臨床病案,在講解每章節某個疾病之前,按PBL教學法將設計好的病案先提前下發至學生進行討論。教學過程為:展示需要討論的病案,按臨床實際與資格考試要求設計的內容包括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與其他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預防等7大部分進行討論,之后再強調授課重難點、需要掌握的內容等,在教學過程中,邊講解、邊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講解。每堂課均結合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歷年真題,復習本次課的重難點。待講解完畢后再次回顧該病案,分析病案以達到鞏固的目的。研究者將PBL教學法應用到《西醫內科學》的教學中,是對《西醫內科學》教學改革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4.教學效果
通過組織教學,運用問卷調查法對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發出問卷121張,收回問卷113張,空白或答題不完整8張,問卷總體有效,結果統計見表2。
5.分析總結
在問卷調查中,對基本知識點掌握促進程度包括是否是否貼近臨床與資格考試、加深理解與記憶兩方面;對臨床綜合分析思維促進程度包括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兩方面進行分析,效果闡述如下:
5.1貼近臨床與資格考試以執業醫師為導向的PBL教學法在《西醫內科學》的應用,使學生上課時就能夠輕松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點,有目的地學習資格考試的理論知識、積極思考,在既緊張又充滿趣味的課堂和實訓中掌握基礎知識、操作技能與辨證思維能力。這樣使學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更扎實地掌握考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能貼近資質考試的要求。
5.2加深理解與記憶使用PBL教學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有關問題盡可能多的當場暴露,能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便于記憶,學生的記憶牢固性較高。
5.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創造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本領。在《西醫內科學》教學中使用本教學法,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4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通過學生為主體對一些臨床問題及病案進行分析討論,反復對學生進行臨床醫療的模擬和實踐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活躍思維、強化所學知識都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關于肝硬化疾病診斷的方法,臨床學習中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從病史、癥狀、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幾個方面去獨立地分析、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PBL教學法在《西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了教學狀況,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之能盡快的融入臨床,起到了由理論到臨床的完好過渡作用。
【關鍵詞】英語語言學基礎教程 內容簡介 特色
Review of Basic Course Book in English Linguistics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and reviews the text book Basic Course Book in English Linguistics co-edited chiefly by professor Wang Yang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Liu Qingyu. It is publish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in 2012. The book aims to meet the urgent need of the basic course in linguistics mainly given to English majors in colleges located in west of China. The book makes a general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of linguistic theories together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es in lingusitics.
Key Words: Basic Course Book in English Linguistics; review; features
2012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揚教授、劉清玉副教授主編的《英語語言學基礎教程》。該書主要是針對一般本科院校和西部地區高校本科學生編制的。編者以教育部外語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基本依據,參考和借鑒了大量國內外同類教材并結合了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經驗編撰而成。此教程在注重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學的基本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與時俱進,適當地介紹了過去五十年來語言學幾個主要領域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將對該書的主要內容及特色進行簡要評介,以饗讀者。
一、內容簡介
《英語語言學基礎教程》一書全文用英語編寫,共十章,每章包括課文和練習,對英語語言學理論基礎知識的十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
第一章語言,內容包括語言的定義、語言的結構特征、語言的功能和語言的起源。全章編寫語言簡潔流暢,由淺入深。首先提出問題“What is language?”來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的學習興趣并思考什么是語言。然后又列舉出了對語言的不同定義進行比較以打開學生的思維和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比較鑒別和科學地思考。然后通過對各種錯誤理解的實例分析和否定,引入了目前最受語言學家們贊同的對語言的定義是“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并對其中的關鍵詞,如“system”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human communication” 進行了科學生動的舉例分析。在介紹到語言的結構特征和語言的功能時,編者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內。如,在談到語言的施為功能時,舉出了中國人在看見別人打破碗碟時常用的話“歲歲平安”。
第二章語言學系統地介紹了英語語言學研究的范圍、英語語言學研究的基本區別特征以及英語語言學與英語語言的教與學。在本章,編者借鑒和沿用了目前國內外比較權威的語言學教材中對語言學的分類,將語言學分為微觀語言學和宏觀語言學。微觀語言又劃分為語音學、音位學、詞形學、詞匯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幾個方面。宏觀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學與社會學、語言學與心理學、語言學與計算機、語言學與文化等語言學外諸領域的關系。在介紹目前英語語言學研究中必須注意的幾個基本區別特征時,編者除了介紹言語能力與言語行為的區別特征、語言與言語的區別特征、共時語言學與歷時語言學的區別特征、描寫語言學與規定式語言學的區別特征、言語與文字的區別特征、現代語言學與傳統語法的區別特征外,還引入了戴煒棟對英語語言學的研究結果:現代英語語言學是描述性的,不是規定性的;語言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是語言,而不是文字; 現代英語語言學與傳統英語語法的不同在于它不強制套用基于拉丁語的英語語法結構。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這幾章中,編者對英語語音學、英語音系學、英語詞匯學、英語句法學、英語語義學等幾個分支進行了系統而詳細的講解分析。由于在本部分中出現了許多讓人難以理解和把握、容易混淆的英語語言學研究中的術語,如音素、音位和音位變體;詞素和詞素變體;傳統句法分析、結構句法分析、生成句法分析、功能句法分析等等。編者沒有像其他教材那樣直接引用英文原著中的句子,而是用更加簡明扼要易懂的語言重新表述,并巧妙地運用了圖、表對這些術語的特征進行了對比,深入淺出,讓讀者和學生能一目了然,輕松區別和掌握,并且應用到英語學習和研究之中。例如該教材中的表4.1,Features Between Phone, Phoneme and Allophones.;表4.2 Distinctive Feature Matrix for English Consonant Phonemes. 在介紹超音段中重音的作用時,編者舉出 “He did not kiss his wife last night.”來向讀者解說,重讀詞句中不同的詞,該句的語義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注重編寫語言的簡潔性和示例內容的趣味性的同時,編者還很注重內容的新穎。在這個部分,編者向讀者介紹了最新的國際音標研究成果,即2005年的最新修訂版國際音標表。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分別介紹了英語語用學中語境與意義的關系、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以及第二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的動機。在這個部分,編者在舉例部分導入了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國家文化相關的內容。例如,“陰”“陽”“牧童”“牛仔”,中醫中的“寒”和“上火” “鬼” “吸血鬼”“龍”“神”“上帝”等等。編者對來自不同文化有的一些事物進行了比較介紹,并引導讀者思考在翻譯和學語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在第十章介紹語言習得中的中介語和二語言學習動因時,編者展示了二語學習動機的最新成果,如Saville-Troike(Saville-Troike 2006)提出的二語學習動機構成的五個構成部分:Significant goal or need; Desire to attain the goal; perception that learning L2 is relevant to fulfilling the goal or meeting the need; Belief in the likely success or failure of learning L2; Value of potential outcomes/rewards.
此外,該書還包括五個附錄資料,分別是語言學學習網址、語言學專業學術期刊、語言學學習參考書目、語言學常規考試題型和語言學常用術語表。全書末尾也附有詞條譯名和索引,便于對語言學感興趣和想進一步學習語言學的學生和讀者查詢。
二、本書特色
綜觀全書,與國內外同類教材相比較,該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1.繼承了其他教材的優點,對英語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其內容幾乎涉及了英語語言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和分支。
2.編寫目標明確,主要是針對一般本科院校和西部地區高校本科學生編制的。因此,該書編寫用語簡潔、流暢,適合一般本科學生閱讀。
3,容量適度,平均每章正文內容在十頁左右,在教學中教師原則上可以在規定課時內完成全書的教學內容。
4. 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實踐應用,注重突出各章節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書中將重要的,難以理解的語言學概念和專用術語用粗體黑字標寫,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地關注到該章學習重點,便于預習和復習。
5.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可讀性,選材新穎。既包括語言學傳統上的內容,又引入了近幾年來語言學研究中的一些熱點內容和成果。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每章開頭編者都以提問的方式引入該章將要系統介紹的語言學概念或理論,并輔以生動有趣的范例、圖表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
6.注重課后習題設計的實踐性。課后習題設計是該教材的一大亮點。與以往的教材偏重論述習題的做法不同,此教材的習題設計重點考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形式多樣化,選題多元化。既有針對本章內容的填空題,選擇題,也有針對該章所學的重要語言學專業術語進行解釋和辨析的題。學生可以根據對該章內容的學習,較輕松地完成這些課后習題。通過完成這些習題,學生能夠在掌握該章重要內容的同時,對語言學考試題型設計和學習方向有所了解,對有志考研的學生來說,也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
當然,該教材由于充分考慮到篇幅的限制和課堂教學需要的可行性,對英語語言學理論的深度的要求有所降低。但瑕不掩瑜,作為一般英語語言學基礎知識入門教材,該教程已能滿足一般本科學生對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的需要。總的來說,這本《英語語言學基礎教程》可以被視為目前為止最切合一般本科院校和西部地區高校英語本科學生實際需求的一本教材。相信該書能因全面的理論覆蓋和新穎有趣的內容,更好地激發讀者和學生對理論性較強、理解和掌握較難的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生和讀者在學完該書后,能夠掌握英語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并對英語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最新學術成果有基本了解,為今后開展進一步的語言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