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19:49: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理論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法公認為商務英語已成為中國外語界20年的研究熱點,但存在研究方向過于集中,質量不高的問題[1]10。商務英語教學是商務英語的實施手段。王關富,徐偉指出,中國的商務英語教學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被稱之為外貿英語課程開始的[2]。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在研究數量、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需對目前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狀況,做比較完整的回顧和總結。本文分析了國內過去15年中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基本狀況和特點,揭示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不同視角和存在的問題,指出該領域研究的前景和趨勢,以期能幫助業內人士從總體上把握商務英語教學研究過程,并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二、研究范圍和對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務英語的研究方向應以交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為主,包括商務應用語言學,國際商務文化學,商務翻譯學,跨文化商務交際學和國際商務國情學。其中商務應用語言學應主要研究商務語言,商務英語教育學和商務話語研究三個方面。商務外語教育研究包括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商務英語測試研究和商務英語教師發展[3]11。從國際上看,王立非,李琳對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數據庫的論文檢索,發現在18篇有關商務英語的論文中,有56%的論文主題是關于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為發現和把握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情況,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間發表在5種主要外語核心期刊上的關于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論文,并從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了這五種期刊上刊載的相關論文,以免疏漏。這五種主要外語期刊包括《外語與外語教學》、《山東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界》和《外語電化教學》,共統計出該領域研究論文33篇(見表1)作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現狀及特點
回顧國內過去15年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可以發現:
(一)研究趨勢
從總體上看(見表1),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呈現出比較平均的變化趨勢,的總量不大,僅在2005和2009年分別達到6篇,2005至2009年間共20篇,占該領域總數的60%多。劉法公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設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使得商務英語作為獨立的學科首次被承認,迎來對商務英語,尤其是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1]11。
(二)研究內容
從研究內容看(見表2),可以概括為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占總數的42%),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占21%),寫作課程的教學實踐(27%),商務英語教學理據和學科建設(24%)為主;其中前三個方面大多從微觀角度出發,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運用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與網絡教學手段,來實現商務英語教學目標的。這與商務英語的學科定位是分不開的,商務英語應歸屬于應用語言學學科[4]70。另外,對商務英語的學科建設,學科內涵,發展路徑以及對教學設計的影響等宏觀層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這也反映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瓶頸,在于商務英語研究的學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
(三)研究方法
從研究方法看(見表3),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占64%,實證研究在最近幾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穩步的增長,說明實證研究方法應逐步為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者所接納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漸趨于理性化,從早年的以理論研究為主發展到近幾年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論文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從本文統計的33篇商務英語教學論文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是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過去15年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論文中一半是關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如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多媒體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成為該領域研究的重點和主流。張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設計方法,在商務英語課程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指出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探討了任務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當中的實際應用,并嘗試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學模式,即:基礎知識鋪墊,前期任務導入,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學習討論,真實語料點評和書面匯報總結[6]。雷春林闡述了內容教學法(CBI)的五種主要模式在商務英語教學的應用[7]。柳青軍在商務英語口譯課程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3P口譯教學模式,即Preparing(譯前準備)、Performing(現場口譯)和Packaging(譯后總結)三個階段[8]78。周芹芹探討了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實踐的相關問題[9]25。申相德,李國俊探討了一種利用網絡和計算機手段進行電子商務英語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并通過調查問卷評價了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10]。趙學旻提出建立項目網絡協作學習與多媒體輔助課堂相整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嘗試營建一種虛擬商務學習環境,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學習者的商務能力,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認可了這種整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11]36。趙淑容從需求分析的視角發現,情景教學方法應用于商務英語教學,對目的需求和學習需求的滿足均有較大貢獻[12]71。王林海,孫寧認為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真實語篇習得商務英語體裁的結構特征,并通過行動研究進行了驗證[13]42。王立非,李琳建議商務英語課程改革應將專業內容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形成全新的機輔化內容教學模式,加強課程群建設[3]14。同年,王立非和黃湘琪將這種機輔化內容教學模式,應用到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系統中[14]。徐珺,史興松以《商務溝通》英語實踐課建設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術設計,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進行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實踐方法和教學效果[15]70。從以上商務英語教學論文的研究內容來看,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有二個特點:其一,重實踐,重應用;以內容教學法,行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真實語料和任務教學法為研究對象,這充分說明了商務英語以應用語言學為學科基礎的特點;其二,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相結合,反映了商務英語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突出語言交際能力,把語言與商務有機結合的特點。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國際交往的增加,商務英語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語,成為了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個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學研究已經歷了語域分析階段、修辭或篇章分析階段、目標情景分析階段、技能分析階段,進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為中心的研究階段[16]。但是,從上述主要的商務英語教學論文研究內容中,除趙淑容外,應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論文數量,仍然不多。
(二)各種教學理論在不同商務類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已有嘗試,但仍有很大發展余地。國內外教學理論的發展和交叉學科理論的引進對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這些教學理論大大豐富了商務英語教學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設計形式,教學互動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改變了教師的角色。這些嘗試已在各類英語語言技能課程出現。陳平應用語篇體裁分析理論,提出了外貿英語寫作教學的新思路[17]。付美榕圍繞LCCI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規范,提出簡便得體的結構,通俗自然的詞句和平和委婉的語氣是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重點[18]。羅健認為商務英語寫作課程應教授如何在商務寫作中體現商務英語自身獨特的文體特征,并通過案例對比分析,探討用文體學的方法教商務英語寫作這一新的途徑[19]。李傳芳認為交際語言測試是從交際教學法發展起來的,不僅僅測試語言知識,而把測試的重點放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上[20]。王美玲從在中國和芬蘭大學生之間進行的國際電子郵件交流項目入手,探討改革和完善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的有關問題[21]35。劉森林探討了國際談判商務英語教學發展的方向和問題[22]。阮績智把商務英語寫作課程設計視為基于知識的、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的過程,并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提出課程的基本設計框架及教學模式[23]。張海森運用WebQuest教學模式,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視角,探討了《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5]71。蔡莉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作了例析,明確了學生在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貿英語寫作課程教學中詞塊在的優勢,認為以詞塊為單位進行的產出性題型訓練教學法,有助于商務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25]。柳青軍論述了商務英語口譯課程應在商務環境中對語言能力培養進行的教學過程組織與實施,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式和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8]78。周芹芹從建構主義出發,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提倡體驗式學習[9]25。提出教學的基本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作為組織者和指導者,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王菲以網絡連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提出創建商務英語教學生態系統,構建非線性的商務英語知識網絡,從而達到商務英語教學效果的最佳化[26]37。趙淑容以需求理論為基礎,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討了情景教學如何應用于商務英語教學,可以有效強化學習者主體參與,拉近了商務英語教學與目標情景實際間的距離[12]71。趙學旻借鑒了建構主義理論和基于項目的學習理論,以此為理據,提出了建立項目式網絡協作學習與多媒體輔助課堂相整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新模式,試圖解決目前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過于強調語言知識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等問題[11]37。王林海,孫寧依照體裁教學法,設計了閱讀真實英文商務信函體裁教學法課堂活動[13]42。曾利沙利用語境參數理論,對商務英語時文翻譯中概念語義嬗變的理據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寬了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理論和方法[27]。綜上所述,這些教學理論主要有語篇體裁分析法、交際教學法、建構主義、情景教學法以及項目教學法,應用到的課程類型有:寫作,翻譯,口語和閱讀和商務技能。可以發現,商務英語教學的理論依據基礎包括有專門用途英語理據,應用語言學理據,功能語言學理據和語言經濟學理據[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務英語課程類型中,商務類寫作占27%,遠遠超過了讀說、詞匯和翻譯類課程,這也是未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務英語課程設計的各個環節整理(課程目標與原則,教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測試與課程評價)有了相應的變化。商務英語課程的任務既包括了在商務情景下語言技能的培養,也有商務知識的傳播。所以這類課程的各個環節的設計應有別于傳統的英語教學,但又不能完全脫離傳統的英語教學,應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梳理。從課前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原則的設定,到課設計安排和實施方法,到課后的測試和課程評價,都有一定的研究。陳焰討論了交際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商務英語教學應側重交際能力的培養,應遵循任務導向原則(task-oriented)和學生導向原則(students-oriented)[28]。蔡蕓評價了浸泡式商務英語課程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效果[29]。陳堅林以交際法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為立足點,提出了編制商務英語立體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議[30]。李傳芳介紹了BEC交際口語測試的內容與形式,建議加強話語運用和交際策略的實踐研究以提高我國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20]63。阮績智討論了商務英語及其課程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該課程的目標和三個層次分項目標,并闡述課程教學應遵循的原則:重視商務背景知識、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有機結合;以英語為本,注重語言基礎,培養運用能力;強化語言綜合能力,突出聽說技能訓練;注重教材的真實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交際法的教學原則[31]。李郁等探討了商務英語專業口譯課程教學與考試的改革,并提出時效性,開放性和科學性的改革原則[32]。王美玲肯定了電子郵件在寫作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進電子郵件項目實施和完善后續項目設計的方案[21]35。張海森對《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的設計,任務,步驟、資源和評價都有詳細的說明[5]71。鮑文等認為商務英語課程可進行適當整合,應進一步完善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注重素質教育等[33]。周芹芹從商務英語自主學習課程設計,教學實施管理,課程教學的評價等方面提出多媒體自主學習模式的優勢和特色[9]25。王菲指出開展基于網絡連接主義的商務英語教學設計,有時代特征,符合商務英語知識的學習特征,是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學設計對象不是傳統的教學步驟,而是一種“商務英語教學生態系統”,具有互動、變化和多維的特征;教學設計原則應是注重學科化和集成化,創設商務英語知識節點和信息源,交互性。趙淑容通過三個國際商務英語情景教學案例,說明了情景教學的目的、設計、實施和評價過程[12]71。莫再樹,孫文娟分析回顧了國內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建設的發展過程,總結了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建設的四大特點和六大問題,對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建設的現狀做了比較完整的歸納和思考[34]。徐珺、史興松將任務教學法分為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三個步驟,以《商務溝通》為例,展示了學習任務的設立、實施和評價過程[15]71。
(四)商務英語學科體系構建和學科定位的研究為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門學科的發展需要系統的理論支持和研究路徑。目前關于商務英語的學科基礎、學科定位、特點及其研究對象的研究,為商務英語的教學與研究明確了方向。陳建平與聶利亞指出商務英語可定位為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門下的一個分支,其學科基礎是語言學,包括專門用途英語理據,功能主義語言學理據和語言經濟學理據,并涉及跨學科研究[4]70。提出商務英語教學研究應運用語言學、語言經濟學和教育學等理論,研究對象應包括商務英語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與教材內容與評價,以及師資培養等。王立非,李琳則認為商務外語可以分別從屬于外國語言文學或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3]10。商務外語已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已具備理論體系、研究領域、跨學科研究方法和專門從業人員等特征。對商務外語的專業地位、教學要求、課程設置以及課程改革路徑,二位學者也提出自己的見解。
五、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通過研讀這些論文,本文發現商務英語教學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應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才能幫助我們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數量
商務英語教學類研究論文的數量不足,雖然最近幾年在部分高校,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立了商務英語研究學會,但在外語教學類主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量,與其他外語教學研究的成果還無法比擬。
(二)研究內容
研究的內容大多還集中在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某種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上,理論研究偏多,商務英語的本質決定了商務英語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課題,需要大量的實證研究。
(三)教學理論與教學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務英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沒有考慮到國內國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論與教學模式的實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對象
從研究的對象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但對其他研究對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職學生,社會培訓等各層次英語學習者。
(五)研究范圍
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課程主要是“英語+商務”類型,即以英語語言技能培養為主,以商務知識學習為輔,如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翻譯(口譯為多),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閱讀和詞匯。對以英語為載體的商務課程的教學研究數量和深度嚴重不足。另外,不同課型所需的不同教學模式和教學支持,以及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研究仍需繼續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從以上對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論文的分析,該領域的研究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還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認為,該領域的研究可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一)研究內容
在研究內容上,涉及的范圍會越來越廣,研究者可以從商務英語的定位,教學理念的創新,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進,尤其是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實證研究將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商務英語教學的研究。商務英語的實用性特點決定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應以實證研究為主,但傳統英語教學理論和相關學科理論在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應用也不容忽視??傊?,要不斷豐富研究的類型,要把應用研究、解決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作為研究的重要任務。
(三)研究對象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本學期要重點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學習課程改革專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四個基本任務,特別是要認真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六個基本理念",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快信息技術學習進程。組織本教研組全體外語教師學好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能熟練運用基本信息技術,從而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組織有關教師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設計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組織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等。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外語教育教學論文。
二、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我校教研組要積極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
3、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本學期英語學科教研工作,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課改完善和深化學科教學常規,組織教師參加課改理論學習和培訓,組織課改研究課和專題研討等系列活動,以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1、本學期要重點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學習課程改革專著《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明確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四個基本任務,特別是要認真學習和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六個基本理念",并用這些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快信息技術學習進程。組織本教研組全體外語教師學好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能熟練運用基本信息技術,從而推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組織有關教師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設計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組織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等。
3、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全體英語老師要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外語教育教學論文。
二、狠抓教學常規落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我校教研組要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
3、抓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教學。本學期初一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小學英語教材,基本上達到了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但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現象,初一教師要及早摸清情況,根據我校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中小學銜接教學。
4、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三、加強初三畢業班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
組織初三英語教師認真學習《大綱》和《中考說明》,扎扎實實教好第一遍,要在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
四、其他工作
1、精心組織,認真輔導,組織初三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
關鍵詞:英語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136-02
說到英語教學研究,不少英語教師有一種神秘的感覺,以為“研究”只是專家、學者才能干的事,對一個教師可望而不可及。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研究”說到底是動腦筋,是人人都有能力進行的分析、推理和判斷的思維過程。但是,不是動動腦筋就完全是英語教學研究了。英語教學研究是以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為武器,以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英語教學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認識活動。本文主要探究英語教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形式以及研究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 英語教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有利于學生發展
英語教師做研究,直接針對的是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直接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發展的需要。江蘇省洋思中學就是在總結教改實驗的基礎上成就了“洋思現象”?!罢n堂上教師幾乎成了‘啞巴’,每節課上教師‘只能講幾分鐘’,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學或學生同伴之間互學”,課堂上學生是駕駛員,教師是引橋或路標,引領學生走上學習的高速公路,實現了從師本走向生本的歷史性跨越,促進學生有效發展。
1.2有利于教師發展
英語教師做研究,能理解、掌握、學習運用新的英語教育理念和新的英語教學方法,形成英語教學研究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降低教學心理負荷,減輕教學勞動強度,構建自我反思意識,形成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獲得成功的愉悅,體現人生價值,推動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在當今社會,我們有理由把“讀書、研究、合作”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大主題,我們不僅要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來經營,還要把教師作為一種專業來研究,更要把教師作為一種崇高的事業去追求。
1.3促進學校發展
教師做研究能促進學校發展主體(學生和教師)的發展,提高學校教學工作的效率,形成研究型的教師團隊,構建校內專家隊伍,形成內聚力和輻射力,優化學校的社會形象,形成更積極的學校――家長關系。
1.4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我國的新課改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走過13個春秋,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通過教科研,才能解決問題,推進新課改,從而促進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2 英語教學研究的方法
英語教師做研究,一開始的時候只是英語教育現象的記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敘事,也有初步的英語教學經驗總結,然而要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就必須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如:調查法、反思法、比較法、系統法、控制性、信息法等。就反思法而言,反思法是杜威于1933年提出的,指的是“教師要思考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考慮達到教學目標的其它方法”,換言之,反思法是教師改變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方式,擺脫過時的觀念和過時的教學方法束縛的教學研究方法,它的整個過程為“查知―確定―判斷―變革―行動”,符合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
3 英語教學研究的形式
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主要有校本教研、英語教學實驗研究、英語教學理論研究以及常規英語教學研究等類型。由于理論研究大多由專業研究人員進行,因此我們英語老師主要進行校本教研、英語教學實驗研究和常規英語教學研究。
3.1教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種以促進學校的發展主體(學生、教師)的全面、終身發展為目的,以為了實現以上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呈現的需要研究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學校的工作主體(教師)為研究主體,基于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學校組織與支持,專家引導和協助,社會各種力量支持和參與的教學研究活動。
校本教研的程序通常為:學校組織―制定計劃―專家引領―發現與分析問題―確定解決方案―開展具體的校本教研活動―總結反思―開展新一輪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全校教師。
校本教研需專家引領,如果校內沒有專家應采取“請進來”或“走出去”的方式。
校本教研中發現與分析的問題主要是發現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或關鍵性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本質原因,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再按計劃采取行動研究方法開展校本教研,最后進行總結反思。在一輪校本教研結束時,要進行科學的分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新一輪的校本教研作好準備。
3.2英語教學實驗研究(課題研究)
所謂實驗,就是在正式開始做某些事情之前的嘗試性活動。英語教學實驗是為了解決某一教育問題,提出一定的理論假設,開展有計劃、有控制性的嘗試性英語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對嘗試性英語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分析,探索英語教育規律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英語教學實驗研究也稱為英語課題研究。
英語教學實驗研究首先應確定選題,選題就是選擇問題,或者叫選擇課題,選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3.2.1選題的價值
即所選的問題是否具有普遍的教育教學價值,其它學校和老師是否面臨同樣的問題,問題是否有代表性。筆者于2010年選取《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申報當年的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此課題被成功立項并按期結題。選題的原因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并豐富了當今人類獲取、傳遞、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也徹底地改變了當今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已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也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3.2.2選題的方向
即所選擇的問題是否符合中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否是未來中學英語發展需要先期解決的問題。
3.2.3選題的創新
即所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具有創新性,我們可選擇別人沒有研究過的問題。也可以選擇原有課題,通過實驗,對原有理論進行創新。作為英語教師,發現學科“減負”的新途徑就是一種創新。筆者主持的200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課改理念下高中英語多層次遞進式閱讀教學模式實驗與研究》成功結題,該課題從分層教學的角度針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減負”另劈新徑。
3.2.4選題的可行
即所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否可行,提出的問題是否可以解決。比如我國從2011年開始加大教育投入,拿出GDP的4%用于教育事業,那么這塊增大了的蛋糕如何分配就是個問題,是多往薄弱學校投入“雪中送炭”,還是多往優質學校投入“錦上添花”呢?不過這個問題不是我們英語老師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通過政策來解決,是決策者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無法研究和解決。
課題選定后就應進行實驗課題實施,課題實施可分為以下階段:①編制實施方案。課題被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立項后即應啟動實施方案的編制,實施方案應該按照實驗周期從實驗的開題到實驗結束的整個過程設計,實驗周期常分為前期實驗階段、中期攻堅階段和結題評估階段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應編制相應的實驗目標與實驗措施。②組織實驗開題。進行實驗開題就是要向實驗老師詳細介紹教學實驗的背景、實驗目的以及實驗要求等,使實驗老師能夠準確地理解實驗,以確保實驗的順利實施。③進行實驗教師培訓。為確保全體實驗教師全面了解實驗,尤其是實驗教學的要求,避免一些非控制性的變量影響實驗,開題報告會結束后,課題組應及時組織實驗教師培訓。④開展實驗教學。開展實驗教學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是實驗進入實施階段的關鍵,將對實驗數據的科學性產生直接影響。課題組應該要求實驗教師盡快從其現行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過渡到實驗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課題組還要提醒實驗老師:實現教學方法過渡的過程越短,實驗教學與實驗假設的正相關度就越高,實驗假設就越有可能通過實驗教學得到驗證。課題組必須要求每位實驗老師寫好典型課例教學設計,上好教學實驗課,做好課堂實錄和教學反思,必要的時候邀請課題組全體成員聽課并在課后進行體現實驗教學思想的有針對性的評課。課題組還應以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實驗教學進行動態的監控,以保證實驗過程確實是按照課題實施方案的設計在進行,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以保證刺激變量的刺激確實能形成反應變量,同時也保證反應變量的反應確實來自刺激變量。⑤進行階段總結。為保證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按照課題實施方案進行,課題組應及時進行實驗階段總結,對成功的經驗及時進行推廣。⑥進行實驗修正。針對階段總結發現的問題,課題組應及時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根據對策對教學實驗進行必要的修正。⑦撰寫實驗教學論文。全體實驗教師在開展教學實驗的過程中應深入研究實驗,特別是實驗基本理論、實驗假設的理論基礎等,不斷總結實驗教學,總結成功的經驗,發現新的成果,并將這些研究撰寫成實驗教學論文,一是促使自己對實驗進行深度的思考,二是與其他實驗教師進行交流,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實驗思想,更好地組織和開展實驗教學。⑧編制階段性實驗報告。階段性實驗報告應該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明確下一階段的實驗方向。
⑨編制實驗結題報告。實驗結題報告主要說明實驗的過程與結論。
3.3常規英語教學研究
常規英語教學研究主要有說課和評課兩種形式。說課是授課教師面對同行或專家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進行評價和改進的一種教研形式。首先由說課人說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教學方法以及學習策略。接著評課人對說課內容進行評議、討論和切磋,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最后說課人參考評價意見,修改完善原來的教學設計,以便更好的上課。評課是在教師作課后,聽課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分析評價的教學研究形式,它集思廣益、操作簡單、運用方便,是一種普通使用的英語教學研究形式。評課應注意以下兩點:
3.3.1評課的原則
①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又稱提高性原則。英語教學評價應以改善英語教學,促進英語教師發展并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發展性教師評價是目前評價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們應積極倡導,從而規避評價的功利性。
②學習性原則。學習性原則又稱借鑒性原則或實踐性原則。聽課評課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們可學習借鑒別人成功的英語教學經驗,結合自己班的具體學情在日常教學中創造性的應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③尊重性原則。尊重性原則又稱平等性原則,要從相互尊重的角度出發,平等虔誠地交流意見,不得進行人身攻擊,應對授課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④研究性原則。研究性原則又稱反思性原則,應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評價手段等進行研究和反思,總結成功與不足。
⑤多元性原則。多元性原則集中表現在評價者的多元性、評價方式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多元性等等。課堂評價既要有專家評價、領導評價、同行互評和學生評價,更要有教師自己評價;評價方式應包含評價量表式評價、對話式評價、研討式評價等;評價內容既要關注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功底,更要關注教學效果。
3.3.2評課的要素
①教學目標?;A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體到每一課的教學目標都應與課程總目標保持和諧統一。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要求恰當,教學緊扣主題,能恰當地注意思想教育和個性品質的培養。
②教材處理。教師要從實現英語教學需要出發,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英語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大膽的、適當的、創新式的取舍和整合。做到教學內容正確充實,分量適當,思想性強,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反映學科前沿,突出重點,難點處理得當,層次清楚,結構合理。
③教學程序。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必須做到程序合理,妥善安排教學活動。
④教學方法和手段。因課制宜,選擇有效的英語教學策略和方法,注意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機整合,合理高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⑤教學基本功。語言清晰、精練、確切、生動;板書工整、設計合理;教態自然、親切,能靈活駕馭課堂。
⑥教學效果。課堂講授感染力強,能當好平等中的首席,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當面檢查面廣,目標達成度高。
4 英語教研成果表現形式
英語教研成果表現形式一般有:教學論文、調查報告、教學經驗總結、教學實驗報告等。其中教學論文的格式為: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緒論―正文―結論―參考書目;調查報告的格式為:題目―導言―主體―討論或建議―結論―參考資料等;教學經驗總結的格式為:題目―引言―正文―結尾―附錄等;教學實驗報告的格式為:題目―單位―作者―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附錄和參考文獻等。
5 結語
教科研的根是苦的,但長出的葉子是綠的,開出的花是香的,結出的果是甜的。作為當下的英語教師,只有傾力打造有學校特色的教科研平臺,才能為英語教學插上隱形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 化學專業師范生 教育科研 能力 師范教育 科研方法
自古以來,師者皆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根本職責。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備教育科研素質。作為即將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高校師范生,應意識到教育科研與教學的辯證統一關系,重視對自身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從而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為進一步了解化學專業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的基本情況,筆者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
1 概念簡介
1.1教育科研意識
科研意識是指積極從事科研工作的動力,潛心捕捉和研究問題的探求欲,是科研素質的基礎。教育科研意識則是指教師對教育活動的有意識的探索和革新,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教育活動的自覺性,是對從事的教育活動的一種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它既表現為行為主體對教育環境的主動適應,也表現為行為主體對環境的積極影響與改造。
1.2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具體指教師應當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論知識,具有收集利用文獻資料、開發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具有開拓精神、探究勇氣、嚴謹的治學作風等。
2 化學專業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現狀的調查
2.1調查目的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化學專業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現狀,分析形成此現狀的原因,探索提高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的途徑與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和研究要求,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
2.2調查對象
以東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和安徽師范大學6所師范高校2008級化學專業本科生為調查對象。于2012年3月以信件郵寄方式向以上六所師范高校投放調查問卷,每所高校隨機抽取50人,共300人施測。剔除不合格和不完整的問卷,實際回收有效問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6.67%。
3 調查問卷的統計與分析
3.1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與看法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師范生對進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科研對提高教學和自我發展的作用具有比較深刻全面的認識。這為提高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3.2教育教學期刊、書籍閱讀情況
經常閱讀教育教學期刊書籍可以提高教育科研意識,開拓教育視野,增強寫作能力。但從表2的數據不難看出,當前師范生的閱讀情況并不十分理想,仍有超過40%的師范生沒能形成經常閱讀的良好習慣。這種情況對提高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十分不利。
3.3教育科研意識與積極性情況
3.3.1教育科研意識
表3數據顯示,超過77%的師范生對新舊教材進行過對比分析。在閱讀教育教學相關文獻時,超過65%的師范生能夠有意識地在文獻中尋找科研的切入點。在化學實驗方面,超過73%的師范生喜歡改進實驗,超過82%的師范生喜歡對化學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反?,F象進行思考并希望能夠找出原因。這些數據表明,無論是在教材研究、理論研究還是化學實驗研究等方面,師范生都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但調查數據還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師范生曾針對某一教育問題制定研究計劃。這說明大多數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僅停留在思想層面,未能落實到行動。這也正是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
3.3.2教育科研積極性
表4的統計顯示,超過73%的師范生喜歡與其他教師或同學共同進行教育科研活動,這表明大多數師范生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愿。統計數據還顯示,在實習期間,超過77%的師范生能夠有意識地對任教班級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進行調查分析;超過76%的師范生能夠清楚了解教學或者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有超過86%的師范生能夠對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思考,并希望找到解決的辦法。這些數據表明,化學專業師范生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積極性。強烈的教育科研意愿與積極性是師范生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增強教育科研能力,實施教育科研行動的思想基礎,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4對教育科研理論知識與方法的掌握情況
扎實的理論基礎是提高能力的必然條件。因此,對教育科研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個人的教育科研能力。表5的數據顯示,大多數師范生并不十分清楚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要求。表6的數據顯示,大多數師范生熟練掌握的教育科研方法僅限于調查法和文獻法。以上的調查結果表明化學專業師范生對教育科研理論知識及方法的掌握情況并不樂觀,這將嚴重影響師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3.5教育科研能力情況
表7的數據顯示,在參與調查的290名師范生中,參與過教育論文寫作研究的學生占34.48%,曾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教育教學論文的學生占31.03%,能夠和基本能夠獨自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僅占16.55%和25.86%。以上數據表明,當前化學專業師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十分薄弱,迫切需要相關的專業培訓,以便將來能夠在工作崗位上順利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3.6現狀成因調查
表8數據顯示,大多數師范生認為制約其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的原因主要有3點:學校教育科研氛圍不夠濃厚,影響教育科研的開展;學校沒有提供參與教育科研的機會;科研與課程學習、教學工作分離,難以兼顧。數據還顯示,超過一半的師范生認為就讀學校關于教育科研知識和方法的培訓不夠完善。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師范生將形成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現狀的主要原因歸結于學校。這樣的調查結果不僅說明廣大師范高校在對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方面仍存在欠缺,同時也反映出大多數師范生還不能夠從自我角度出發,認真審視形成自身現狀的根本原因。這也將對提高師范生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產生不良影響。
4 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從問卷調查的綜合情況來看,關于化學專業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現狀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對進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意義具有深刻的認識。
(2)具有比較強烈的教育科研意愿與積極性。
(3)具有較強教育科研意識,實踐中未能實施。
(4)教育、教學期刊書籍的閱讀情況不理想。
(5)掌握的教育科研理論知識和方法不夠豐富、扎實,科研能力較差。
4.2建議
針對以上結論,筆者對廣大師范院校提出以下建議:
(1)開設化學文獻課,提高師范生文獻閱讀數量與水平。
(2)開設化學教育科研培訓課,扎實師范生教育科研理論基礎,提高操作能力。
(3)成立化學實驗創新小組,增強師范生實驗科研能力,開拓論文選題空間。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學科教學知識;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06-0091-04
信息技術學科經歷了十余年,學科建設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關于怎樣上好信息技術課的討論。如關于信息技術課“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些問題,既涉及教育、教學理論又涉及具體的教學方法,并且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跟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有密切的關系,那么,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怎樣的專業知識結構呢?本文從學科教學知識的角度來談談如何促進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學科教學知識概念及后續演繹
20世紀80年代,舒爾曼(ShuLmanl率先提出了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簡稱PCK。他認為傳統的教師知識結構只重視專業學科知識和一般的教學法知識,忽略了教師作為一門像醫生、律師那樣的專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這種知識是在復雜的教學工作中使用的,并且有別于單純的學科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知識,他認為“學科教學知識”是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的“混合體”。
關于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20世紀90年代開始,受建構主義思潮的影響,科克倫等人從動態角度將舒爾曼的靜態“學科教學知識”概念改造為“學科教學認知”(Pedagogical ContentKnowing,簡稱PCKgl,并將其定義為“教師對一般教學法、學科內容、學生特征和學習情境等知識的綜合理解”。在科克倫看來,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必然離不開教師的主動建構和反思,是教師在已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學生、教學環境重組而成的,是多種知識的有機組合。教師知識包括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教學情境性知識和關于學生的知識,而學科教學知識則是以上四種知識的“交匯融合”。此后,學科教學知識日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關注的焦點。
從PCK的概念及后續演繹可以看出PCK的形成是教師個體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動建構并逐步形成的,具有整體性、情境性、實踐性、階段性和緘默性等特點。其概念的核心內涵是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如何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可學的知識,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基于學科教學知識的研修活動實踐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個體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的,教師的日常研修,如理論學習、教學反思等是促進教師形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受教師的受教育程度、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環境等因素制約。因此,培訓和一定的環境壓力是促進學科教學知識形成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如觀摩、區域化研修、專業引領以及各種評比等。本文從區域化研修活動的角度來談談如何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
1.找準切入點,確定研修目標
我市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專業結構比較復雜,教師之間教學的一般知識和學科知識掌握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不高,在大市各類評比中成績不理想,針對這一現象,從2007年起,我們開始關注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問題,并開展了基于學科教學知識的教師培訓的課題研究。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是以教學的一般知識、學科內容知識、學生的知識和教學情境的知識等為基礎,其中教學的一般知識和學科內容知識起到關鍵的作用,基于我市信息技術教師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以“學科內容知識”(教什么)和“教學的一般知識”(怎樣教)為培訓內容的切入點,通過區域化研修活動,對全市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培訓,以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
2.著眼基礎性,設計研修主題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是建立在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基礎上,融合了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技術性學科,它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通俗地說,就是為教師提供了“教什么”和“怎樣教”的方法指導,而學科教學知識正是“教什么”與“怎樣教”知識的混合體,因此,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培訓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為此,我們確定從教學設計和教學技術的角度著手,設計研修主題(見圖1)。
上述模塊,涵蓋了學科教學知識的各個組成部分,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是學科教學知識的基礎。如“任務設計與實施”的主題,涉及學科內容的知識、學生的知識、教學情境的知識和學科教學的一般知識的綜合運用。
3.突出實踐性,設計實施方案
學科教學知識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知識,學科研修活動是教學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必須有利于促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因此,優化研修活動的模式,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開展高質量的學科研修活動顯得尤其重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我們總結了研修活動的過程模式,如圖2所示。
上述研修活動的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包括活動準備階段、現場展示階段、交流研討階段和反思總結階段。以高中信息技術“任務設計和實施”為主題的研修活動為例。
(1)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夯實學科教學知識的基礎
在理論學習方面,主要安排兩個環節,一是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根據教研員提供的跟主題相關的理論方面的參考文獻,進行自主學習,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二是在交流研討階段,教研員或學科名師針對主題與教師的教學設計案例作專題講座,如與本主題相關的理論主要包括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現代學習理論等,通過系統化的理論學習,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全員參與教學設計,展現學科教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各種知識的交叉融合,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因此,根據研修活動的主題選擇合適的課例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修活動中,在考慮教學進度的基礎上,選擇了高中的多媒體教學內容――《flash綜合課》,由于是綜合課,教師有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自和靈活性,能充分體現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活動準備階段,要求每一位教師根據《nash綜合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教學任務,包括教學任務分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以及任務實施的過程和環節目標等。
(3)通過現場展示與交流,分
享學科教學知識的經驗
在現場教學展示階段,我們安排了兩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上公開課,一位是奉化市級高中信息技術教壇新秀,另一位是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兩位教師在課前進行了試教,并安排了部分骨干教師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兩節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差異性。另外,在上課前還安排了兩位老師進行說課,充分聽取同行的意見和建議,因此,通過這種形式的公開課,對于促進上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同行教師通過觀摩、交流研討等,也能從中得到啟發,分享學科教學知識。
(4)總結與反思,促進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離不開教學反思。在研修活動中,通過專家針對典型的教學設計案例的剖析,使每位教師更加明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指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上課教師通過交流研討、點評、反思以及后續的行為跟進,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業務水平。
上述所有過程性的資料均上傳到學科網絡研修平臺,進行共享、交流。圖3是在研修活動網絡平臺積累的過程性資源的部分截圖。
這次研修活動歷時2個多月,與學科教學知識緊密結合,并能通過網絡平臺共享資源,無論是上課教師還是其他教師均能在活動中受益。
4.關注發展性,開展多元評價
根據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階段性的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開展多元評價,從而激勵教師更加重視學科教學知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在評價方面,結合研修主題,對不同階段的教師開展不同形式的評比。如對處于學科教學知識形成初期階段的教師,在開展了“教學前期分析”的專題研修活動后,組織教師開展“教材解讀”、“說課”和“教學設計”等比賽:對學科教學知識充實階段的教師,在經歷了“情境教學”、“任務設計與實施”、“命題技術”和“課堂調控技術”等專題研修后,組織開展了教師的“命題”競賽、中青年教師教學論壇、任務設計比賽和評課比賽等:針對全體教師,開展教師教學論文、案例評比、課堂教學評比、教壇新秀評比等。通過各類評比,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形成。
三、實踐效果與反思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如同建筑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于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從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梢哉f,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其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后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么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后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和區別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4.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5.課題研究的目標
6.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7.課題研究的過程
8.課題研究的方法
9.預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參考文獻
四、課題開題報告撰寫規范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后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著必然的、照應的聯系,不能游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后,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采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閱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課題研 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們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著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系,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采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采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范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圍繞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理論和知識,積極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學校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為職業學校進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借鑒的實踐模型。
創新精神是指人的綜合性的積極穩定的創造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因循守舊而積極求新的精神,是驅動外顯創新行為的內隱動力。人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精神為基礎,沒有創精神便沒有人的一切創新活動。因此人類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理論知識、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支撐性理論也就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理論支撐行動,科學的理論是科學研究的保證。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么目標?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研究目標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師:通過研究希望獲得某一(些)教育教學規律,落實在知識產品上,表現為教師教育知識的增長,教育經驗的豐富,教育方法的創新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等。
2.學生:通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培養人才的目標,落實在學生的身上,表現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
3.學校:通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學校教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目標,落實在學校工作過程中,表現在學校的效益上。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將研究題目依據研究目標展開、細化為若干小問題。課題越大,內容越多,越要具體,研究范圍較大的課題應列出各子課題的內容。
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例如:《初中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的開題報告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并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后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要有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么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兩種方法。比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采用個案法等等。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余的感覺。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帶來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教學論文、專著、影像資料(含課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學具、學生作品等。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么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于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十)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