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6: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研成果轉化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市場經濟;科研成果;科學管理
市場經濟中,創新性的科學管理的定義為,將從前沒有發生過的關于生產的條件和要素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將他們運用到實際生產中的一套完整體系,從字面上理解創新就是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所以創新性的科學管理是一種系統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它是通過創新性的管理,重新組合系統和功能的過程,以達到創造企業經濟效益新高度的一門管理科學。創新性的的科學管理應完全的符合市場的導向和需要,對企業的功能和資源進行有機的控制協調,用最小的消耗創造最大的利潤,所謂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就是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作為工具,對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每個環節與要點進行管理,將各項指標如,經濟效益,科研成果,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從而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效益,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了我國企業各行業間的激烈角逐,這種角逐,已不再僅限于傳統產品上,而是逐漸的轉移到了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了,所以只有企業成功的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才會產生大的效益,但是,在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進行科研成果轉化時尚做不到有效轉化,沒有體現出來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戰略高度,所以必須引入創新性的科學管理來監督運行整個轉化過程,對提高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 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對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意義
1.1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對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過程,提升其市場價值
企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過程非常繁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第二條,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企業進行成果轉化,合理地分配人力、財力、物力,提高現有資源使用效率,用有限的投入取得多而高效的產品,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利用創新性的科學管理理念監督運行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的全過程,可以更為合理的利用資源配置,將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市場效益最大化。
1.2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將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布局
將經濟成果轉化為商品,并批量化生產是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必然過程,因為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才能產生巨大的效益,科研成果的轉化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各個環節,如科研成果轉化的,對象,途徑、方式方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環節決定了科研成果能否真正的轉化為經濟成果。因此,利用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就能夠有效的對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的途徑保駕護航,比如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可以將科研成果在市場有迫切需求時,應準確的把握時機,將科研成果變為商品,這就是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對于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有效指導作用與保障。
2 實施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運用創新性的科學管理的主要問題
2.1企業缺乏成果轉化意識和創新性的科學管理觀念
現階段,企業經營者缺乏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功過的意識表現為,首先,將經營生產當作企業的主要生產目標,而對于科研成果的轉化多帶來的效益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兩種企業生存發展的形式等同對待,其次只重視場產品的市場效益,而對科研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產品的價值是市場需求決定的,這個產品的研發成本是要從以后的產品投入市場后扣除才是盈利成本,所以企業追求高的盈利能力,必須降低研發成本,再次缺乏創新性的科學管理觀念,當前,我國部分企業的科研部門,對于技術的熱衷程度已經超越了此產品的性價比,使研發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市場的不認可,這就說明,如果不遵循市場,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不符合市場的產品研發,就會造成產品應用面窄,而得不到推廣。
2.2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的投入和產出難以系統計量
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的應用在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過程中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衡量科研投入的指標應當分解為,科研人員的數量,專業化程度,科研經費,與引進的科研技術等,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種全面的指標來衡量,產品研發的投入和產出,因為只是在投入科研研發中可以反復使用,并沒有產生損耗,所以講知識進行商品化計量就會有困難,對其進行投入和產出就更不會有意義。
3 科研成果轉化經濟成果實施創新性的科學管理的對策
企業應該轉變思想,積極樹立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制度用來保障企業實施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經濟成果,以促進企業的效益最大化和市場占有率,盡最大努力轉化科研成果,實現其價值。
3.1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制度樹立企業主體意識、市場意識
企業在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而批量生產成為商品時,其就擁有商品的使用權和經營權,它就成為轉化科研成果后的最大受益者,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不單是研發的活動,他的最終目的為創效益型的商業活動。為企業創造效益,是企業轉化科研成果的最終目的,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的主要依據為它的成功投入能夠為企業帶來多大的市場效益,為企業創造多大的利潤,與此同時,企業承擔了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任務,但是企業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此外,利用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制度樹立市場意識,才能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由生產、管理,直至市場營銷的都貫穿起來,這也是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制度樹立企業主體意識、并服務市場的精髓所在。
3.2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將產學研有機結合,形成互助優勢
影響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因素很多,如:科技體制、科技實力、科技投入及產品壽命周期、營銷管理等因素。由于企業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只注重諸多因素中的某一環節。因此,建立產學研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既可以降低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成本,并減少風險,實踐證明,經過多年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事例,通過創新性的科學管理有機的將產學研相結合是提升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重要途徑。
3.3建立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利用創新性的科學管理的機制
企業要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時,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更重要的是企業內部應實施有效的創新性的科學管理機制,以機制來保證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益。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具有戰略性、綜合性、權變性和非程序性等特點,與傳統技術管理相比,更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技術經濟型的轉變,從傳統技術管理型向創新性的科學管理型轉變,可有效消除技術與經濟兩分離的弊端。創新性的科學管理機制要作為企業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的核心內容之一,融入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的組織管理機制和科學決策機制中,促進對科研成果轉化的規范化管理,從而降低風險,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價值。此外,還應建立相應的內部配套機制,作為創新性的科學管理機制的必要支撐,如激勵機制、人才機制、約束機制、投資機制、競爭機制等。企業應按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要求,突破過去條塊分割的局限,從深層次上系統地解決管理體制和成果轉化機制的問題,力爭建成一個實用、高效、系統的企業科研成果轉化運行機制。
企業要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價值,必須大力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運用創新性的科學管理方式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切實發展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價值,確保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工作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譚浩邦,左小德.價值經營[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馬驍.淺談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J].吉林農業,2015(04)
[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
[4]牛斌,何真,白成云.[J].山西農業科學,2015(03)
[5]冀純國,霍曉明.淺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0)
[6]張梅申,王慧軍.科技成果轉化的長效機制及實例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1(02)
[7]陳偉民,焦子雋,葉浩,湯紅東,陳金鳳.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J].貴州農業科學,206(01)
本文作者:李強董建國工作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特點教育科研成果是在大量占有資料、廣泛進行調查研究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經過創造性的智力加工和反復實踐而得出,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的帶有增值意義的知識產品[1]。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指教育科研成果為人們或社會所接受、理解、掌握,成為人們或社會的觀念與知識體系,并應用于實踐,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2]同自然科學成果及其它社會科學成果的轉化相比,教育研究成果的轉化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轉化的滲透性和滯后性。教育科研成果要通過服務于教育實踐,往往要有一個較長的滲透、轉化過程。其效益也具有滯后性,要通過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來間接體現。特別是理論形式的成果要以改變人的觀念、調整人的思路、培養人的能力為前提,需要通過具體化為可操作的措施或者以整體觀念同化為個人和社會的教育思想、觀念,通過滲透在個人和社會的教育言談和行為中,才能發揮出效益和價值。2、轉化的選擇性和創造性。任何教育科學研究都是針對特定的研究對象和問題,其成果都是對一定歷史條件下具體教育對象和問題的抽象概括、客觀反映或解決辦法,具有歷史具體性。成果轉化時,教育實踐者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問題和成果所適用的對象與范圍,對成果內容進行選擇性的轉化。轉化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問題并進行反饋或研究,對成果進行不斷驗證和完善,推動使研究成果得到創新和發展。3、轉化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教育科研會產生基礎性、應用性、開發性等不同類型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論形態和技術形態兩種存在形態及標準、法規、方法、教學設備、產品、軟件等不同載體形式。轉化過程也體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可能是政策制度方面,也可能是教育行為方面,還可以是課程與設備方面的。4、轉化的不確定性和評價模糊性。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教育實踐受教育研究成果轉化干預后的演變,并不一定完全按研究者、轉化者設定的軌跡精確地達到預期的結果[3]。教育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教育勞動成果的很多方面往往不直接表現為經濟增長和效益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益難以精確計算,往往只能模糊處理,并具有較大的主觀性。成果轉化效益評價的模糊性也是影響教育工作者對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性的一個原因。(二)影響教育科研基地成果轉化的主要因素教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到教育實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教育科研成果本身、教育實踐的特點、教育主體、傳播手段和媒介,組織管理、社會環境等是主要的制約因素[4]。具體就教育科學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轉化問題而言,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如下。1、教育科研成果本身的類型與特點在職業院校設立的教育科學省級學科研究基地的研究課題,主要是立足職業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展的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也有針對職業教育宏觀發展開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研究。因此,獲得的成果在形式上具有多樣性,在操作性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成果可能是法規、標準、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理論專著,有些則可能是實驗報告、建設方案、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儀器、聲像制品、軟件產品等。這些成果在存在形態上可歸并為知識形式和技術形態兩個層次:主要以理論概括性存在的成果為知識形態層次,主要以實施細則、方案、技術、產品等可操作形態存在的成果為技術形態層次。不同的成果類型和層次,轉化的難易程度和轉化過程、轉化手段也不盡相同。教育科研成果本身的針對性和創新性也會影響其關注度和轉化程度。針對職業教育實踐問題的研究成果,因其能指導解決具體的問題,往往更能夠受到人們的青睞。而與教育實踐脫節的研究成果,就難以找到生根發芽的土壤,不會有轉化的市場。成果具有創新性,能用新的理論、新的視角、新的方法指導或解決具體問題,轉化的程度會更高,效益也會更大。當然,成果創新性在轉化應用時有一個適度問題,創新的成果與教育實踐之間應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要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才可能轉化為實踐。過分超前或距離太大而不能被廣大教師接受時,成果轉化的艱巨性就不言而喻。2、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求教育實踐是教育科研成果作用的對象,教育實踐的需求影響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不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求,迫切需要借助于教育科研成果的指導來進行改革和創新。在這一背景下,人們對教育科研的針對性,對成果轉化的時間和效益要求就顯得更加迫切,甚至出現教育科研過分追求“短、平、快”的現象,這在另一方面有可能影響到教育科研的深度,影響到對成果轉化效益的客觀評價。3、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態度和水平教育主體是教育教學的決定性因素,對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同樣起著決定作用。在教育科研和成果轉化中,涉及的教育主體包括教育科研人員、教育行政人員、一線教師。他們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態度,對教育科研工作和成果轉化工作的認識,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水平都對成果轉化有著重要影響。教育科研人員對成果的性質、功能、特點、適用對象和范圍最了解,他們主動地傳播科研成果,指導教育改革,能產生良好的轉化效果。教育行政人員是教育政策的決策者、執行者、監督者和管理者。主要是對成果進行鑒別,確定成果的作用對象和范圍,提供人、財、物保障,出臺政策和制度,促進成果的應用。一線教師是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最關鍵要素,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的最終實施者。教師對新的研究成果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和能力結構,如果缺乏適當的知識結構,無法同化和順應新的研究成果,就無法實現成果的轉化。以上三類主體各盡其責,相互合作是成果順利轉化的必要條件。4、傳播渠道和手段暢通的傳播渠道、有效的傳播媒介和手段能擴大教育科研成果的關注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成果的內容、實質和應用前景,從而促進成果的轉化。教育科研成果應選擇最能體現其價值,并容易被傳播的載體和媒介形式存在。除了學術論文、專著、普及讀物外,聲像制品、技術方案、計算機軟件、教學儀器設備等成果載體都具有易讀、易用、易傳播的特點。除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外,互聯網絡是一種新興的傳播渠道,此外,各種會議如學術研討會、成果鑒定會、現場觀摩會、經驗交流會、新聞會等也是有效的傳播途徑。5、社會大環境和價值觀念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和價值觀念等都影響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安定的政治環境為教育主體提供穩定的社會秩序、工作使命感、積極改革的精神動力。良好的經濟環境能為教育科研成果轉化提供物質基礎和財力保障,保證教育工作者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價值觀念有助于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正確對待研究成果的效益,加速成果的傳播和轉化。6、管理體制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能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約束、激勵機制,促使成果轉化持續、有效地進行。
在高職院校設立的教育科學研究基地,要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必須結合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特點,探索完善教育科研管理體制,建立科學的教育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以聚集科研成果轉化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切實推動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質量的真正提升。(一)成果轉化的保障機制建設1、完善組織和管理體制建立歸口管理的職能機構。要在研究基地成立對教育科研和成果轉化負責的職能組織,并制定基地的成果轉化績效指標??梢栽诳萍脊芾聿块T成立專門小組或指定專人負責成果轉化工作,其職責包括:制定基地成果轉化的目標和規劃;制定評價、考核、獎勵制度;完善運行機制;組織成果轉化培訓;拓寬成果推廣渠道,維護信息系統;組織成果鑒定與推廣;管理專項資金,協調資源;負責成果轉化人員的考核、評估等。完善了管理體制和職能,有助于基地匯聚各種有利因素,協調成果轉化各相關方的責、權、利關系,充分調動教師和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持續促進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省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對基地成果轉化工作的管理,制定考核目標,加強引導和管理,完善管理和激勵制度。2、建立穩定的多渠道經費投入機制上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大對課題經費資助力度,特別是要扶持明確了成果轉化目標和任務的課題;建立研究基地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劃撥和動態管理制度,根據年度績效考核結果進行資金的獎勵或追加?;爻闪m椈穑糜诨爻晒D化平臺建設和日常運轉;資助成果轉化專項課題。建立跨單位的合作基金,由合作院校和科研單位共同籌資,對有重大轉化價值的成果進行合作轉化。3、建立開放的信息交流平臺基地建立成果轉化信息系統。建立各種成果及轉化情況的數據庫,進行動態跟蹤和及時更新,并注重利用網絡這種新媒體對校內外進行積極地傳播、推廣;各種成果交流會議等學術交流動態、通知;接收網絡調查和反饋信息。建立開放的數據接口,與上級管理部門和合作單位共享成果信息。4、建立緊密的聯動協作機制。建立校內和校際的成果轉化聯動系統和協作機制。校內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部門為成果推廣提供便利條件,并積極引入對本部門工作有指導、借鑒作用的成果內容,提高教學、管理、服務水平。合作院校和單位之間的校際聯動協作機制,通過成果共享、責任共擔、合作雙贏來建立和維持,以推動各方在教學實驗班組織、實踐場所提供、成果鑒定、經濟交流等各種具體工作上的協作。5、建立持續的成果轉化培訓機制基地定期組織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的相關培訓。進一步增強各類教育人員的科研意識和轉化意識,提高轉化、推廣的能力,以此推動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在教育科研成果指導下不斷提升水平,開創新局面。教育科研人員要樹立服務教育決策、服務教育實踐的觀念,關心自己研究成果對教育實踐的作用和價值,并指導它在實踐中的應用。教育行政人員要樹立依靠科研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的意識,推動成果融入決策和管理之中。教師要樹立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質量的觀念,積極學習和轉化科研成果,提高教學質量。(二)成果轉化的動力機制建設1、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在成果轉化上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從精神和物質上,對成果轉化團隊和個人進行有效激勵。對于基地參與研究的教師或管理人員而言,政策激勵是調動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關鍵因素。成果轉化可能比發表課題研究成果的周期更長,短期內更不易得到顯性的收獲或成就。在科研成果發表、出版、評獎、資助、業務考核,特別是專業技術職務評定與晉升,榮譽稱號的評選等方面,對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及有關人員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合理的傾斜。要完善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管理制度,成果轉化產生的經濟收益,基地除了扣除合理的管理費用外,應允許研究和轉化人員享有、分配或使用。要建立研究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資助成果轉化工作。對于具有重大推廣價值,但需要進一步開發轉化,以形成技術方案或產品的成果,立項專門的成果轉化項目,保障經費,并強化管理。對成果轉化工作本身進行立項研究,不斷創新理論和機制,轉變思路和途徑,科學推動成果轉化工作。2、建立適度的競爭機制建立課題導向和市場導向相結合的競爭機制。通過優先立項或重點資助成果創新性強、針對性強、轉化效益大的研究課題,以課題為引導激發研究者針對熱點問題,深入研究,形成創新性成果,從而提高轉化的價值和可能性。要保障一線教學和管理人員在教學、管理實踐中產生的成果有機會從后臺走到前臺,得到重視和轉化扶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成果所有人引入第三方投入人、財、物資源,合作開展研究,進行成果的后續開發、轉化和推廣。面向市場同時也可以促使學校的研究者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質量,提高轉化的效率和效益。3、建立反饋調節機制??蒲谐晒D化具有創造性的特點,有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動態過程。研究者與成果應用者要有互動反饋的過程,在研究與應用之間形成一個雙向調節的運行機制。轉化過程中的信息要不斷反饋給研究者,研究者據此完善、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新的研究結果也及時傳送給轉化的過程,才能使轉化更迅速、效果更顯著。(三)成果轉化的約束機制建設1、建立嚴格的成果評審機制建立科學的選題機制和嚴格的科研成果評審機制,從選題開始,就突出急待解決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對成果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審。科研課題結題或成果鑒定時,要嚴格審視成果取得的過程和依據,對成果轉化價值進行科學的預測,防止那些轉化可能性或效益不大的成果在轉化時占用過多的資源,確保那些有重大轉化價值的成果能得到應用的重視和支持。2、探索科學的轉化效益評估體系如前所述,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益有滯后性,效益評價具有模糊性,而且主觀性較強,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轉化工作的評價、考核和激勵,需要探索建立起盡量客觀、科學的評估體系。要更多地從研究成果是否指導教育實踐者轉變了教學觀念和行為、改進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決策與管理水平、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等輸出指標來考察轉化效益。要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更多地以調查問卷、測量量表、現場訪談等更為科學的調查評測方式來獲得效益評估依據,并通過對多種評估指標加權處理來形成評估結論。教育科研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基地需要在建設和管理中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對成果轉化工作本身的科學研究,不斷完善科研管理體制,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盡快建立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推動基地和本區域教育科研工作和成果轉化工作不斷向前邁進
關鍵詞:科研成果;市場化;分析
科研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活動中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它除了具有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以外,還應該具備實用價值,并且實用價值應該是其核心價值。但我國目前的科研成果往往欠缺實用價值,科研成果市場化率非常低,而且途徑單一。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加強對于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視,加快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步伐,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科研成果市場化的現狀
1.科研成果市場化的周期長、轉化率過低。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如何轉化,是長期以來困擾社會科學界的一個問題。社會科學是一種知識形態的潛在的生產力,能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這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特別是對基礎理論研究是否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不同的理解。但由于科研成果的誕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其市場化的轉化也隨之復雜,這就使其轉化周期長,效率低。
2.科研成果市場化的途徑單一、專業性不強??茖W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的具體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1、以公開出版發行的方式面示學術界與社會。這是社會科學成果的轉化和推廣的最主要、最常見的形式;2、以內部報告的形式,為黨和國家、政府部門、地方省市和企業的決策提供政策依據和正確的理論方法,服務于社會;3以在學術研討會議上發言或提交論文的方式,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學科發展;4、以學術評價、評論的方式,向學術界和社會介紹和闡釋社會科學成果的研究內容。然而這些途徑往往很少和實際相聯系,而且過于形式化,不具有專業性。
二、制約科研成果市場化的因素
1.缺乏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意識??蒲胁块T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源頭,其主觀意愿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決定因素。長期以來,科研部門十分重視理論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缺乏對科技成果市場化的重視。而且一些科研機構缺乏獎勵機制,無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以及將科研成果市場化的主動性。因此,必須要加強科研人員的培訓,使科研人員從意識上重視科研成果的市場化。
2.科研成果與現實需求不相適應。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科研體制仍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科研項目和研究方向均由上級主管部門下達、制定,導致科研項目缺乏針對性、與市場相分離。 另外,科研部門的理論性探索比較多,實踐性研究比較少,研究多側重于技術領域的前沿和高新,研究過程缺乏市場調研和企業的參與,較少關注市場需求和經濟效應??蒲胁块T與企業、市場信息不對稱,致使產生的成果或先進有余而實用性不足,難以滿足現實需要。
3.一些科研人員缺乏相應的實踐素養。有些科研人員只是重視理論學習以及理論研究,無法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使科研成果缺乏向市場化轉變的可操作性。因此,科研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質。
三、促進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措施
1.轉變思想觀念,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首先,科研部門的領導需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對科技成果轉化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自覺樹立高校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思想,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實驗室建設協同發展。同時科研人員要樹立正確的科研價值觀,改變從事科研是為了發論文、提職稱的錯誤觀念。重新審視科研的目的,充分認識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實現科技成果的社會價值與科研人員人生價值的最大統一。
2.結合現實需求,構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機制。首先,科研過程要注重市場導向。目前很多科研部門在選擇科研項目時,很少考慮市場需求。然而為了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化,就必須從項目源頭入手重視市場需求、吸收企業參與研究,搭建部門與企業的溝通渠道,鼓勵科研人員積極與企業聯合,定期交流,掌握市場動態。除此之外,成果鑒定過程中也要完善工業性試驗,使科技成果具備實用性、新穎性、效益性及理論上的科學性。只有把市場需求與學科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使科研過程與生產效益緊密結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性、實用性和效益性,科技成果轉化才能成功。其次要積極利用技術中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四、結語
楊振寧曾說過:“中國已經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最復雜的技術,如衛星和火箭技術,但中國最失敗的地方,是沒有學會怎樣把科技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利益”??萍汲晒D化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高校作為科技成果的重要發源地,提高其科技成果轉化率,可為國家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提供有力支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效保證。
但目前我國的科研成果市場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市場化的過程十分的漫長,缺乏效率,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重視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大學和科研機構等是科技成果發明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主要力量,因此這些部門要更加重視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在尊重市場自的前提下,要提高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從而進一步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胡秋靖;淺述科技成果轉化的含義、構成和特點[J]管理觀察;2009(14).
[2] 夏季;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之機制創新[J]當代經濟;2009(18).
[3] 周光遠;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探討[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1(04).
關鍵詞:科研成果;創新教育;高等教育
一、引言
現代大學之父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年)是德國近代著名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較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他提出的“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原則至今仍被推崇為大學治學的指導思想[1]。洪堡的這一教育思想使現代大學具有了教學與科研的雙重職能;又賦予了大學科研的基本特征:與教學相統一,與人才培養相結合。
當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現代的教育理念改變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法。因此,在高校中,科研成果轉化對高校的教學、創新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蒲写龠M教學,教學需要科研。高校教師參加科研活動可以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使科研視野更寬廣、科研思維更靈活。通過科研項目的實施,教師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綜合實力得到增強;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本學科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介紹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二、科研成果轉化對高校教學、創新教育的意義
科研成果的轉化對高校教學、創新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是提高教學質量、優化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科研服務于教學的需要。
1、提升學校競爭力
課程是教學的科目和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1]。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轉化為教學資源,不僅可以豐富課程建設的資源,還可以促進課程的質量和數量的提高。尤其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高校課程資源,是增加選修課、提高課程質量的有效方式。選修課的數量與課程的質量決定了創新人才發展的空間。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資源,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解決現代高校中存在的理論陳舊與知識脫節的問題,還能夠解決社會生產中的焦點問題和學生頭腦中的熱點問題。學生不但學習到了理論知識、技能技巧,還在科研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到了科學研究方法、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提高,成功的機會就會增大。這樣就會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聲譽,申請就讀這所學校的學生就會增多,而校方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擇優錄取,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可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可以提高學科與專業的含金量,形成自己的特色,進而提升整個學校的競爭力,使學校在強大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提高教師學術水平
現今的教育理念提倡創新,反對經驗,提倡懷疑,反對權威[2]。因此,教師就要在現實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善于學習,不斷充電。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資源,要求教師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帶入課堂中,并能對不同的知識進行整合,對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及時的修正和補充, 在一定的范圍內加以完善,從而逐步提高了教師的學術水平。實施創新教育,要求教師運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與觀點進行教學,把前沿的科研知識與技能應用于教學之中。這一過程是一個嚴密的思維過程,需要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它有助于培養、提高教師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進行更有效地高水平科研活動。
3、為創新教育開拓新路徑
創新教育的過程,是培養人才、提高素質的過程[3]??蒲谐晒霓D化應用于創新教育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艱苦奮斗、鍥而不舍的人格力量。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引入科研項目,可以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從一定意義上看,通過最新科研成果轉化而培養出的人才更適合于社會,更容易被社會所接受。因此,高校中將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最終能夠實現科研與教育的真正統一。
三、高??蒲谐晒D化的現狀
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高質量的課程資源,甚至在創新教育中發揮其舉足輕重的作用,離這一理想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首先,一些高校領導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意識似乎并不強,甚至只是把成果轉化理解為轉化為技術力量,推廣和應用到企業中去,而對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資源考慮較少,更無法通過制度、規范來保障這種科研成果轉化的實施。
其次,目前高校教師考核指標體系存在缺陷,加之高校缺乏相關政策的鼓勵,導致部分教師不愿意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很多教師、科研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科研成果轉化的意義,無法擺正科研服務教學的觀念,因而對科研成果向教學領域的轉化不抱積極態度。有的教師雖然愿意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可是由于缺乏引導,科研成果轉化形式單一,容易造成知識資源的浪費。
四、具體措施
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體現在怎樣在教學內容、教材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引入科研成果,以及如何在這一過程實施中,將大學生的創新教育貫穿其中。
1、教學內容中引入科研成果
課堂教學上,教師通過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與學生互動,講授科技前沿成果和科學研究方法,并及時將課題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課后,教師可以將科研成果,如學術論文,作為參考資料提供給學生閱讀思考,充實了課程建設的教學材料。這樣不僅課程內容豐富,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師的科研成果很多是系列性的,具有很強的繼承性,其覆蓋范圍廣、綜合性強、難度大。如果將這類科研成果直接照搬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會難以接受,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挫敗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選題上,教師應選一些相對較為獨立、內容不太復雜、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又具有一定完整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科研成果,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在實踐教學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環節與科研課題直接結合,是科研融入教學的很好體現。因為科研課題涉及專業知識領域的新問題,研究性較強,因此,學生在對問題進行研究后,能夠對學科知識有整體的認識。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與其他同學,甚至是與研究生互相交流,能夠更深刻了解課題相關的系列成果,進一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在設計過程中,不再盲目,還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蒲许椖繎玫秸n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中,課題內容既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又具有可行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寬了學生的科研視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創新性,還能夠給學生科研自信心,為以后的科研創新打下一定基礎。
在創新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可以吸收對科研課題感興趣的學生參加進來,使之結合相關科研項目,學習收集、整理研究數據,參加學術討論,讓他們較早掌握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為后續專業知識的學習夯實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參加科研活動,也有利于拓展本科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教材建設中引入科研成果
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支撐,教材是教師專業知識轉化的重要體現。高質量的教材直接反映出編著者對專業知識的前瞻性和嚴謹的科學思維邏輯[4]。因此,高校應鼓勵教師精選課程內容、加強實際應用、突出新理論、編寫適合高等教育特點的教材。
而科研成果是教師對本專業領域知識的深刻理解,經過教師的整合、精選,可以將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在內容上,充實了教材內涵,有利于教材更好地闡述難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論,突出重點,體現了專業知識的前沿性,反映了教師的科學思維方法;在質量上,明確了教材的教學目標,強化了對學生學習思維的鍛煉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適用性更強。做到個體教學與科研的真正結合,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
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材,進行教材建設,能夠更好地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不僅有益于教學,有利于人才培養,其成果也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課程建設中引入科研成果
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重視科研和教學的關系,還體現在將科研成果引入到課程建設中。只有通過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才能培養出一支既能搞科學研究,又能從事教學的師資隊伍。而師資隊伍建設又是課程建設的關鍵。課程質量指標中包括對教師職稱、年齡、學位學歷、科研成果、與課程相關獲獎情況的審核。師資隊伍建設中,要求教師愛崗敬業、重視教學、具備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這正與科研上形成的學術團隊特點相吻合。這支教師隊伍專業知識相互融合、補充,梯隊層次明確,具有良好的科研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競爭力強。而教師在進行科研活動后,會對專業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建設,能夠在教學內容和教材建設上提供持續、深入的支持。以此打造出來的精品課程,內容豐富、新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更大程度地激發,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得到了促進,教師和學生均能受益,教學質量能得到提升。由此可見,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到課程建設中,既可以豐富教學,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又鍛煉了教師隊伍,提升了學校的實力。在教學中促進科研的發展,在科研中解決教學中的專業問題,取得教學與科研的雙豐收。
五、構建科研成果向高校教學、創新教育轉化的保障機制
政策和運行機制可以激勵、保障轉化工作的有效進行。首先,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的導向政策。改變當前高??蒲泄ぷ髦匾暲碚撗芯?,輕視應用研究;重視立項、報獎,輕視應用、推廣;重視論文數量,輕視論文質量的狀況[5]。引導科研為教學改革服務,引導教師正確選題,做到科研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才能使研究出來的成果順利引入教學、引入創新教育中。
其次,教師是教育活動中最為活躍和關鍵的因素,是否能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雖然鼓勵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但在教學考核評審和教師的技術職稱評定方面卻沒有明確體現。教師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甚至有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發生,教學與科研脫節。因此,高校領導應該考慮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帶來的實際績效,將其作為教學考核評審和高校教師評定職稱的依據。以此激勵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自覺、主動、有意識地將自己在相關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學生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科研信息,拓寬知識視野,鍛煉創新實踐能力。
六、結束語
將科研成果轉化到高校教學、創新教育中,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教師應積極參與到科研成果轉化的研究實施中,實現“教學帶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循環,使科研成果的轉化和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最終實現教育與科研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王建明等. 從課程建設視角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江蘇高教。2007(3),pp:84-86.
[2]劉建春. 從課程建設視角探討科研成果引入教學的保障機制,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8(4),pp:72-73.
[3]胡弼成等. 高??蒲谐晒c課程資源,江蘇高教。2006(2),pp:69-71.
[4]李艷霞等. 科研成果轉化為綜合性實驗項目的研究與實踐,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2(3),pp:66-68.
關鍵詞:科研院校;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
現如今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產出量大,然而,真正投入到市場生產應用中的卻不多見。這與科學技術與成果之間的轉化問題有密切的關系。如果科學技術不能成功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那么就會阻礙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進程。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來進行技術與成果之間的有效轉化是科學院所需要面臨的問題。以下針對科研院所中的科研技術與成果轉化之間存在的脫鉤現象進行研究,從而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通過分析建立科學院所的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的有效性,以及建立科學院所的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的策略,解決科學院所科研技術與成果轉化之間的問題,把科研成果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當中。
1 技術轉移與技術轉化之間存在的問題
1.1 院投資企業研發投入不足
科研院所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了應用研究、開發研究以及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務工作等,科學院所中的院投資企業是重要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很多企業的生產專利技術產品都來源于科學院所的研究成果,所以如果院投資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就會影響科學院所合計成果的轉移轉化。企業多半以購買專利權或者是提成方式與研究院所合作共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一但院投資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研究的成果就無法通過企業的購買而進行轉化。院投資企業有多數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如果科技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轉化,那么就會形成科研成果轉化不成生產力的局面??蒲性核粩嗉訌娦轮R新理論和新原理的探索,挖掘更多的院投資企業,注重科技成果直接應用于生產實踐的研究,為更多的企業贏得競爭力。
1.2 科研院所無法提供企業科技創新優勢
目前很多的科研院所采取的是科研成果在技術轉讓時才去公平交易的平臺,這種方式并沒有讓企業享受到優先的購買權,在具體的政策實施過程中也沒有考慮到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的優勢。使得科研院所無法提供企業創新優勢。再者有些研究院所與讓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缺乏長效機制,企業并不能及時的掌握院所研究的最新動態,院所也無法了解到企業所需的科研要求。長此以往院企業并不能利用創新資源來獲取更多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缺乏院所的有效政策支持,企業的管理和生產依賴不到科研院所,就會破壞院企之間的合作關系??蒲性核目萍汲晒D讓也沒有受到專業管理,規范化管理滯后,無法給企業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不能讓企業取得地區科技成果創新的優勢。
1.3 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缺乏長效激勵機制
雖然很多科研院所與企業都有合作關系,但是這種合作關系缺乏人內在的驅動力,并沒有長效激勵機制作為后盾?,F階段的科研院所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形式雖然比較到位,但是院企合作缺乏有效的管理,相應的合作機制沒有得到健全和完善。再加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進入到院企工作,由于政策等原因并不能進行賺取勞務費,沒有利益的驅動,科研人員缺乏研究的動力和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實現實際上的院企合作共贏目標。一旦院企合作關系受到破壞,那么相關的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就不能有效地開展,從來影響了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會影響到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研究院所和企業都應該重視這些問題,并且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制定長效激勵機制,鞏固院企合作關系。
2 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有效性分析
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是一種新型的成果轉移轉化方式,科研院所通過建立試驗田,一方面可以讓企業享受到科研成果帶來的便捷,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能實現科研技術與科研成果轉化的目標。建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對于企業和科研院所都是有益的,為所企的共同利益的實現打下了基礎。
3 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的策略
3.1 根據研究成果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點
不同種類的科研院所的研究任務各不相同,想要建立科研院所的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就需要根據研究院所的成果種類來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由點到面。通過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看到試點的效果,再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工作,如此才能防止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夭折,防止科研成果不能投入到市場的情況發生。如研究農業成果,可以在小地區建立試點,看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效果,再根據轉移轉化效果來考慮要不要大面積推廣,看看研究成果是否有效,是否能夠提高生產力等,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驗點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認識不清科研成果而進行大范圍的投入轉化,導致資金的浪費和人力、物力的缺損。
3.2 推進所企深度合作
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最常見的途徑是通過企業的合作,企業購買院所研究成果的形式M行研究成果的轉移轉化,所以想要實現院所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就必須推進所企的深度合作。科研院所可以根據科研成果交易平臺共建、科研項目共擔、研究資源共用、研究產品共創、研究成果共享的要求來推進和深化所企合作??蒲性核芯康目蒲谐晒梢栽趹焙献髦械钠髽I建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讓企業投資一部分基金作為試驗田的建設基金,如果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結果可行,那么再聯合院所、企業、國家科研部等大力的推廣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著眼于企業與院所的共同利益,首先通過建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來檢驗科研成果。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強化所企雙方的戰略合作框架,深化所企合作的具體領域。每一項科研成果都必要考慮所企的共同利益,如此才能達到共贏的局面。
3.3 強化項目,互惠共贏
想要建立科研院所的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就必須要強化校企合作研究的項目,達到互惠共贏的目的。對于所起聯合研究項目的申報以及所企共同建設的交易平臺給予足夠的關注,實時跟蹤研究進度??蒲性核獦O力爭取獲得省級以上重大項目和平臺立項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同時注重科技服務和成果示范等項目的工作,讓所企合作中的企業優先享受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應用。科研院所可以在試驗田的企業中進行專門的支持引導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等轉化應用和實施工作,從而促進科技成果在企業中的轉化,讓科研成果產品的推廣開展得到保障。
3.4 加科研院所技術研發能力
建立科研院所的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首要前提是科研院所有進組的成果可以進行轉移轉化。如果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不高,那么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多,所以科研院所要加強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讓院所能夠產出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且通過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這一方法,實現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提高生產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最終目標。想要加強科研院所技術研發能力,可以進一步整合科研院所的各部分研究力量,加強科研人員的研發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科研人員的自主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其成果轉移平臺功能,協同企業促進科研成果的產出和轉移轉化。
4 結語
總的來說,科研院所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充分了解建立成果轉移轉化試驗田的有效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就能促進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提高院所科研能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B. 中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管理機制探索[D]. 東南大學, 2015.
[2]馬寧, 王寒風. 政府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用中的案例研究――以蘇州、寧波為例[J].
現代交際, 2015(5):143-145.
[3]馬文良. 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試驗田”[J]. 中關村, 2015(9):48-51.
[4]徐大飛, 王偉明, 殷敏. 農業科技的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機制研究--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 2014, 42(5):431-433.
關鍵詞: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市場推廣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一、引言
市場推廣是指企業為擴大產品市場份額,提高產品銷量和知名度,而將有關產品或服務的信息傳遞給目標消費者,激發和強化其購買動機,并促使這種購買動機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電力系統有一定的封閉性,電力科研單位進行市場推廣的思路很難擴展,找不到合理的科研成果推廣模式;再者,電力科研單位面向的市場比較固定,導致了電力科研單位的一部分科研成果難以得到推廣,也就難以得到增值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增加,影響了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針對其特殊性,對電力科研單位市場推廣的研究尤為重要。
二、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市場推廣的形式
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形式日益多樣化,如研發人員直接推廣,設立專門部門推廣,通過科技產業園區集中推廣,委托中介服務機構進行推廣,通過科技成果現場推廣會議進行推廣,基于信息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推廣信息平臺進行推廣等。而由于電力科研單位存在特殊性,一些推廣形式并不符合當前電力科研單位的實際情況。例如,受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管理機制影響,研發人員不能將個人成果直接推廣;大部分電力科研單位并未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科研成果推廣;電力科研單位的科研領域固定且有限,難以大批量投入科技產業園區集中推廣等等。從當前我國電力科研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適合我國電力科研單位實際情況的科研成果市場推廣模式有以下幾種。
(1)設立專門部門進行成果推廣
很多電力科研單位針對科研成果轉化專門設立了類似于成果推廣、科研開發、技術轉移等科研管理職能部門,這些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能是向社會和企業宣傳、展示和推廣電力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并在與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成果合作過程中代表電力科研單位進行合同談判、合同審查和簽訂等工作。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市場推廣不僅可以提升電力科研單位的整體形象,也可以對產品進行更好的評估和完善。
(2)委托中介機構進行成果推廣
科研中介機構進行成果推廣是一種應市場需求而生的推廣方式。通過中介方的中介,不僅可以為成果生產方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免除企業因找不到合適技術和成果的煩惱。另一方面,技術研發和生產應用是科研單位和企業各自的優勢,而他們對成果轉讓或技術許可等貿易活動規則及其談判技巧一般都疏于掌握和應用,通過中介方專業化的推廣中介服務,可以有效解決電力科研單位和其他企業在直接談判中出現的僵局和困難,進而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3)多元化的推廣轉化載體
由于科研成果推廣和轉化的日趨普遍,科研成果推廣的載體也日益多元化。例如,電力科研單位可開展科研成果現場推廣會議,集成果展示與促進合作為目的,是科研成果推廣方與轉化方最直接、最及時的交流方式,有一定的專業針對性,可專門針對電力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但這種會議往往因為投資費用高而受眾有限。
隨著信息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科研成果推廣信息平臺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推廣方式,如國家科技成果網、國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臺等。電力科研單位也可以設立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廣平臺,對電力系統的科研成果進行登記和推介。以科研成果推廣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優化了推廣轉化工作的宣傳手段,搭建了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快速推廣與轉化的社會溝通橋梁,有一定的實踐可操作性。
上述幾種科研成果市場推廣形式,可以相互融合和借鑒,可以在發揮各種方式優勢的基礎上相互配合應用,從而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共同促進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
三、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市場推廣的模式
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市場推廣模式包括四個方面:市場調查和分析、產品規劃與管理、終端建設與人員管理以及宣傳與推廣。
(1)市場調查與分析
對于電力科研單位而言,要進行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首先也應該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對電力科研單位自身的情況進行總結,調查科研成果潛在的競爭對手的相關信息,掌握可能合作對象,包括生產企業、中介機構等單位的情況,分析和調研科研成果所在市場的需求度,為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做好充足的準備。
(2)有效的產品規劃與管理
在電力科研單位中,目前可進行推廣轉化的科研成果大致分為兩類:技術和產品共存的高端產品以及小部分技術創新、與企業合作可快速進行市場推廣的產品。技術和產品共存的高端產品目前需求量較大,為合作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由于目前電力科研單位的體制限制,使得電力科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無法分享這部分收益,降低了電力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盡管產品已經投入市場,但并沒有為電力科研單位帶來收益,因此這部分產品的市場推廣還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小部分技術創新、與企業合作可快速進行市場推廣的產品市場則很容易被打開,一是由于很多企業可自行生產產品,加之電力科研單位的技術權威性,合作模式較為成熟;二是科研成果的技術市場比較成熟,只要完成剩余部分技術的開發,產品便可快速投入市場。但是,由于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電力科研單位的利潤分成比率較高,而且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受到一些政策的制約,所以有些企業沒有與電力科研單位合作的意愿。因此在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市場推廣的過程中,應該針對這部分產品進行策劃分析,首先開拓合作市場,通過減少利益分成等方式促進與企業的合作,形成穩定的合作模式,從而推動產品的增值轉化與市場推廣。
(3)終端建設與人員管理
對于電力科研單位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科研成果的終端可以理解為購買科研成果的生產廠商或運用其技術的企業,包括對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的包裝和宣傳等硬終端,以及市場推廣人員素質的提升、企業形象的塑造等軟終端。在進行終端建設時,需對市場推廣人員進行培訓和管理,使其在掌握市場推廣專業技術之余,對推廣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需要有效的人員管理機制,保證市場推廣人員和科研人員的有效管理,達到塑造電力科研單位形象的目的,從而促進其科研成果市場推廣的順利完成。
(4)宣傳與推廣
有效的宣傳已經成為促進產品生產銷售并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企業或產品發展的催化劑,在提高企業社會地位的同時可以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信息服務,也接受市場和需求方的監督。另一方面,可以明顯地看出各部門的階段成果,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使更多的人在宣傳推廣活動中獲益。電力科研單位在對科研成果進行宣傳與推廣時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是應注重電力科研單位品牌的宣傳。由于電力系統相對封閉,面向的市場又相對固定,所以許多電力科研單位的品牌效應還不明顯,很多電力科研單位不重視對其品牌的宣傳。所以對于如何打造品牌、維護品牌的問題,是擺在電力科研單位面前的一個問題。
二是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理念。電力科研單位在進行產品或技術的市場推廣的過程中要建設和宣傳自己獨特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培養員工和目標客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建立起與客戶的信賴和依賴關系。
三是創建宣傳平臺。電力科研單位可以在電力系統內或面向社會創建以宣傳最新科研成果為目標的宣傳平臺,如“某電科院(電網)科研成果網”、“某電科院(電網)科研成果信息服務平臺”等。
四、總結
電力科研單位擁有多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在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增值的市場推廣方面有很多亟待推陳出新的方面。具體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1)成立相關部門或小組進行市場推廣
在進行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之前,電力科研單位應成立相關部門或小組負責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活動,或者選擇現有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其他部門協調工作。這不僅可以體現電力科研單位對科研成果轉化增值的重視程度,也可以調動科研人員及其他職能部門人員的工作過積極性。
(2)進行科研成果市場調查與宣傳推廣活動
在進行科研成果的市場推廣時,首先應進行市場調查,包括對政策環境、經濟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的調查等;在符合市場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地對產品進行包裝和規劃,提高產品的可觀性;同時應進行對科研成果和電力科研單位的宣傳推廣活動,以達到擴大企業知名度、樹立企業形象、促進產品銷售的目的。
(3)強化對產品后續服務的重視程度
科研成果推廣后,仍需重視成果技術的完善工作,特別是成果轉化中的非技術工作。在科研成果的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很難全面考慮到其應用效果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推廣之后還必須認真分析成果轉化在技術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相關的因素,考慮安排對工藝和相關技術進一步完善的工作。推廣之后的后續服務不僅對本次推廣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可能對以后的推廣活動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忠儒.我國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現狀及其對策[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0,31(2):36-39.
[2]劉長威.高校科技成果推廣方式分析[J].科技與創新,2009(01):30-32.
關鍵詞:醫學院校 成果轉化 問題 對策
科研成果轉化是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其它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活動;是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主要形式,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萍汲掷m發展的需要。醫藥行業的科研成果轉化具有高標準、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等特點,一方面企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另一方面高校大量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成果數量多、轉化效率低、項目推廣難”,已成為長期困擾醫學院??蒲邪l展的重大難題。
1.醫學院??蒲谐晒D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醫學院校科研成果轉化涉及研究平臺、技術水平、管理體制、評價機制、資金投入、市場運行等眾多方面,整體轉化效率低,其主要問題可概括為四個脫節。
1.1科技研發目標與醫藥市場的需求相脫節
醫學院校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是新產品、新技術的主要研發來源之一,但醫藥類科技成果要想作為一種商品進入流通領域,就必須具備應用價值,具有現時可用性。目前,醫學院校的科研活動主要瞄準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從立項到結題均由科技主管部門依據專家評審意見確定,對于市場或醫藥企業的需求考慮不多。由此決定了醫學院校的科技研發目標偏重理論性、基礎性據統計,高??蒲谢顒幼⒅匚墨I調查,忽視專利和市場調查[1]。使研發出的科研成果無法滿足醫藥企業市場需要,直接導致上、下游銜接困難。
1.2科技評價體系與社會經濟的要求相脫節
科技評價體系往往對科技研發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目前,我國高校中普遍采用的科技評價體系主要以研究項目的級別、科研經費的數額、的數量與質量、科技成果獲獎的等級等為基本指標,成果轉化工作在科技評價體系中體現不足甚至完全沒有得到體現。使得醫學院校在科研活動中存在著“重學術、輕技術,重發現、輕發明,重水平、輕效益”的現象,科技人員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不高,所從事的研究內容與社會經濟的迫切需求不相適應。
1.3科技成果的先進性與成熟性相脫節
醫藥科技成果轉化要求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效益性、成熟性與實用性,中試階段作為研發和生產的中間環節,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醫學院校的科研經費額度一般僅夠維持實驗室階段研究,難以滿足中試需求,而中試經費一方面難以納入科研活動范疇得到科研經費支持,另一方面也難以納入企業生產活動,從而獲得企業的經費支持。其中試資金處于科研經費和企業生產性投入之間的“真空”地帶,高校產出的大量科研成果盡管具有較明顯的先進性,卻難以進入中試階段的檢驗,成果成熟性的不足限制了科研成果進入企業和市場的通暢性。
1.4轉化應用開發與資本市場的投入相脫節
科技成果進入市場通常需要經歷基礎研究、轉化與應用開發、商業化生產三個主要階段,發達國家對成果的基礎研究、轉化與應用開發、商業化生產三者的經費投入之比一般為1:10:100,而我國的比例約為1:0.7:100[1],這使醫學院校的許多成果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轉化應用開發與資本市場投入的脫節,難以實現醫學院校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的“無縫隙”對接。科技成果缺乏“孵化”過程嚴重制約著醫學科學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2.醫學院校成果轉化困難的“瓶頸”
目前醫學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模式主要包括: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是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等轉讓給醫藥及相關生產企業,或者以技術為生產要素,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通過企業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上述轉化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難以操作,操作困難的“瓶頸”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企業的合作信心
企業追求的是“短平快”項目,希望科技成果是拿過來就能直接用于批量生產,能在短期內獲得利潤并收回投資的項目,對投入大、風險大的一些創新成果并不青睞。而醫學院校的科技成果往往缺少“孵化”的過程,科技成果是實驗室產品,技術轉讓后企業仍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財力和時間,來解決技術從實驗室轉向批量生產所面臨的各種中試環節及工藝技術問題。此外,對于醫藥產品,成果“孵化”可能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周期,這種高額投入、長周期的“孵化”,增大了企業承擔成果轉化的風險,影響了企業投資的信心。
2.2企業投資的目的性
一些企業把科技成果轉化當作圈錢的手段,利用醫學院校先進的科技成果,申請國家各類基金,或采用證券行業的理念來運作風險投資,炒作企業概念。這種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而是為了投機,其結果只能使許多具有良好產業化潛能的科研成果“胎死腹中”。而研發方為了重新利用該成果,往往只能支付更高的費用進行“贖回”,不僅造成成果轉化半途而費,延長了轉化時間,更增加了高校與企業間的不信任感。
2.3企業的技術力量與判斷能力
我國當前多數醫藥企業技術研發能力仍較薄弱,由于醫藥產業具有很強的技術依賴性,受讓企業很難單純依靠自身力量掌握和不斷改進引入的科研成果,而當研發方實現成果轉化后,技術售后服務的積極性降低,這也將增加企業吸收、轉化科技成果的難度和后續發展的不確定性,并進而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減弱。擁有了高技術不等于擁有了高利潤,企業必須有能力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市場預期進行準確判斷,才有可能實現與高校的雙贏目標。當前,許多企業由于對國內外醫學科研發展現狀和趨勢缺乏了解,片面追求高技術,在對高校科技成果的可行性進行論證時,無法對科技成果的預期收益能力做出準確判斷,從而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風險,影響了投資信心。
2.4院校承受風險的能力
企業通常采用“交鑰匙”的合作方式,要求科研方將科技成果直接送到生產線上,并負責全部的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這種方式周期長、限制多,增加了院校作為研發方的風險,使其在與企業合作時顧慮重重。而在具體轉化合同的執行過程中,經常出現繁雜的法律糾紛和許多無法預見的預算外開支,也使得合同履行步履維艱。
3.醫科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
3.1堅持“頂天立地”的科研方向,提升科技成果的實用性和效益性
科研工作應該堅持“頂天立地”的方向。所謂“頂天”,就是要高度重視現代科學和技術前沿的研究,圍繞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創造高水平成果;所謂“立地”,就是要高度重視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切實解決發展實踐中存在的大量科技問題。醫藥產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密切相關,醫學院校產出的科研成果既應瞄準前沿,不斷提升整體研究水平,更應立足實用,切實解決實際問題。高??蒲腥藛T也應擺正位置,更新觀念,從過去的以個人興趣為導向轉變為以市場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面向企業、面向市場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增強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與實用價值,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3.2完善應用研究的評估體系,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質量和動力保障
現有的科技成果評估體系,主要采用同行專家評議的辦法,重視科技論文的發表,重視成果被國際國內同行的認可程度,更適合于基礎研究,而對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成果,還不能充分體現其實用特性。因此,必須不斷完善科研成果的評價機制和評估體系,重視成果經濟效益的評價指標,以成果轉化程度和產業化程度作為主要依據和衡量標準。同時,通過政策轉變,引導科研人員改變固有觀念,提倡科研為社會服務,鼓勵高校研究人員積極參與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為高??萍汲晒D化提供質量保障和不竭動力。
3.3建立多元化和社會化的風險投資體系,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性
醫學院校在科技開發工作中,對具有創新性思路和良好應用前景的項目,應采用委托研究、合作研究等多種方式,積極促進院校與企業的結合,研發目標與市場的結合,資本市場與成果技術的結合。通過建立多元化和社會化的風險投資體系,爭取資本市場與技術市場的早期對接,加強“孵化器”建設,不斷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促進其產業化。資本的早期介入可以促使企業加強對院??萍汲晒氖袌稣{研與論證,準確判斷成果的市場潛力;資本的早期介入還可以彌補院校研發經費的不足,縮短科技成果的成熟期,有利于加速成果早日走向市場、產生效益;資本的早期介入也有利于生產企業獲得較高的轉化收益,本著“誰投資誰受益”以及“高風險高回報”的原則,均衡技術、資本、市場三方的利益與風險。多元化和社會化風險投資體系的建立,可以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中介機構和投融資機構的自身優勢,實現資源和利益共享,解決信息資源條塊分割,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降低成果轉化風險,是解決醫學成果轉化“瓶頸”問題的關鍵。
3.4建立“學研產”相結合的校企聯合機制,提高院??萍汲晒霓D化能力
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高??萍汲晒霓D化率普遍高達40%~50%以上,對其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創了“技術許可辦公室(OTL)”模式,科研人員定期與企業代表交流,了解其需求。在成果轉化過程中,企業還邀請科研人員擔當顧問,及時對技術進行改進。正是這種有效的對接、轉化機制,使斯坦福大學近30年來的知識產權收益高達5億美元[3]。借鑒國外高校的成功經驗,目前國內醫學院校先后與企業合作,建立了眾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大學科技園等,不僅充分發揮了院校在技術和人才資源方面的優勢,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培養了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也進一步促進了資本與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研發與商業化生產的銜接,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了有力條件[3]。這種“學研產”相結合的校企聯合機制值得進一步推廣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賦予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和科學內涵。
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20%,產業化不到5%,而發達國家技術轉移高達40%~50%,其原因與科技成果評價“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政策環境不完善,轉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和缺乏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密切相關[4]。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依然存在體制不完善,合作模式不合理和缺乏人才培養等問題。我們認為醫學院校,首先應逐步形成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將科技成果轉化業績作為評價開發類科技人員的重要內容,保證從事技術開發與從事基礎研究的研究人員具有同等學術待遇;其次是加強財政金融對產學研合作的支持,健全風險投資體制,完善產學研合作項目的稅收優惠和貼息貸款政策;醫學院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必須在改革創新的基礎上,研發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成果,走出困境,推向市場,從而提升醫學院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最終實現成果有效轉化,獲得最大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謝克昌.提高高??萍紕撔潞统晒D化能力的建設與思考.中國科技產業,2005,5:46-47
[2]麥均洪.高??萍汲晒D化模式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5,7(5):73-77
[3]任媛.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在何方.中國知識產權報,2009-05-27
[4]劉京麗.關于高校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的幾點思考.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3):93-94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