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勞動教育對小學生的意義
時間:2023-07-11 16:20: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對小學生的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貫徹落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少工委轉發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意見的通知》(x教思〔2017〕x號)精神和我市創建“xx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的工作部署,切實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練學生意志品質,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現就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綜合教育實踐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充分認識開展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中小學生綜合教育實踐活動,不是簡單的課堂教學活動,而是對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的有效融入。各地各學校要深刻認識中小學生參加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中強化、在家庭中硬化、在
社會中深化,讓廣大中小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參加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機會,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二、足額落實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時間
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市直屬各學校要根據《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少工委轉發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每學年組織相對固定的年級段學生,集中一段學生(小學1-3天、初中3-5天)到學生綜合實
踐基地開展學工、學農、生命安全教育、節能環保教育等專題教育活動”的要求,安排社會實踐活動教學計劃,將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三、切實做好綜合教育實踐活動安全工作
在開展勞動教育特別是校外勞動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重視勞動前的安全教育,做好勞動保護,做到周密計劃、組織到位,將學生的安全貫穿到每一細節。要認真檢查活動場地
、宿舍、食堂等,排除安全隱患,做到慎之又慎,確保零安全事故。
四、不斷完善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督導評價體系
學生到綜合實踐基地參加教育,已列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市、縣(市、區)指標體系中,是創建“xx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重要指標。各地各學校要建立學生社會實踐評價制度,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的情況記
入素質評價檔案,并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一、主要目標
1.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全縣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良好勞動習慣和積極勞動態度的形成,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形成統籌資源,課程完善,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2.堅持思想引領。中小學勞動教育既要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要通過勞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堅持系統整合。要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
4.堅持體驗為先。要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堅持適當適度。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做好勞動保護,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三、關鍵環節
6.落實相關課程。要根據國家規定,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用技術課程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開足開好。要明確并保證勞動教育課時,義務教育階段三到九年級在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勞動與技術教育課,高中階段執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課時可視情況相對集中。、兩個實踐基地要充分發揮學校勞動教育的示范引領作用。各校要以兩個基地的勞動教育為依托,結合實際在地方和學校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其他學科也應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7.開展校內勞動。要在學校日常支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有條件的學??蛇m當開展養殖項目,幼兒園創建種植角和養殖角。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勞動意識。
8.組織校外勞動。要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學前、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綜合實踐基地和其他社會資源,結合研學旅行、環境保護、團隊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城鄉學生交流,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城鎮學??山Y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農村學??山Y合實際情況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幫助家長進行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
9.鼓勵家務勞動。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學校應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要密切家校聯系,轉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懂得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四、完善保障
10.加強統籌協調。校長是學校勞動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統籌安排,確保勞動教育的時間、師資、經費、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學校要成立領導機構,加強校內統籌,既要發揮班主任、任課教師的積極性,也要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的作用。要發揮家長學校加強校外協調,積極借助家庭、社會力量,共同關心支持勞動教育。
11.加強師資建設。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骨干教師培養等方面,對勞動教育教師同等對待,要廣開渠道、開門辦學,聘請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對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組織勞動教育教研活動,開展教學競賽,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
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的形態和名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皠趧优c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兩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兩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征。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煉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關注學生發展為本的,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和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圃盒K_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而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哪些特點呢?據專家介紹,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
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準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紤]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新課程確立了勞動、家教、技術、職業準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準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
1 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助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黨對農村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村從貧窮逐漸走向富裕。飽受知識貧乏的農村人期盼后代人不再是時代的落伍者,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上大學這唯一的出路上。一部分青少年學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輕視體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者的現象。有些人不愿參加社會勞動,連自我服務的勞動也不愿干。農村中小學校更是在升學率、優秀率上拼命做文章,至于培養出來的人是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思考甚少。忽視了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扭曲了智育發展,使得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實踐與創新能力十分薄弱。讓學生到社會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艱苦樸素的集體中去,學會求知,嘗嘗艱辛,觸摸社會跳動的脈搏,體會人類生存條件,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現在我們在學生中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光憑在課堂上進行一些空洞的理論說教,憑給學生念幾篇所謂感人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顯然已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熱愛勞動、艱苦奮斗、集體主義精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也只有通過學生在參加學校組織的系列勤工儉學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對“八榮八恥”的深刻理解和體會也只能讓學生在從事勤工儉學活動去理解其真正的內涵。勤工儉學勞動教育基地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能教育和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是將理論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農村經濟的橋梁。讓學生到工廠聽聽機器轟鳴,看看師傅發憤圖強的拼搏精神,他們的心靈深處會留下難忘的印象;“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一個小學生橫豎都能背誦的詩句,現在又有幾個中學生能夠正真的理解和體會,所以他們可以隨便亂倒飯菜,他們根本不懂得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道理,因此讓學生到學校農場參加勤工儉學活動體驗一次勞動,嘗嘗勞動的艱辛,聽一下農作物生長過程的說明,他們才懂得成果來之不易;讓他們爬山采一次藥,使他們懂得不畏艱險的人才能達到頂峰;讓他們種一棵樹,并確保其根深葉茂的歷程,使他們懂得在樹下乘涼的快意和成才的歡樂;讓學生參加一次夏(冬)令營活動,領略祖國秀麗山川、歷史名城,感悟大自然和高新科技的奧秘,使他們懂得只有強國,才能興家,從而樹立“為國家之崛起而奮讀書”的道理,也就是說讓學生從小就參加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2 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現在在中小學生中相當一部分人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雖然他們生長在農村,但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一切都是大人包辦代替,在小學生中不會做家務、不會洗手絹的大有人在,初中生不會使用鐵鍬、鋤頭、的學生不低于60%,更區分不了韭菜和蔥,高中生連簡單的照明燈頭都不會接,這些不能不說與我們學校教育有一定的關系。素質教育的實施,除了在課堂上和校園內進行一些教育教學活動以外,還有大量社會知識、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在校園內是無法完成的,勤工儉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在課堂上無法掌握的東西。
學生通過勤工儉學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這要根據學校條件和學生年齡而定。對高中學生來說,根據所學知識除必要的實驗室實踐外,要與校辦勞動教育基地結合起來,讓他們走出教室去了解社會,培養他們融入社會的意識,讓他們有新鮮感,并進行必要的操作,使他們融匯在校學習的知識,從實踐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對于初中生而言,組織學生到社會,到基地去學習勞動技術課,激發他們對某種知識的興趣愛好,并形成一定的勞動技能,從而慢慢形成好鉆研的習慣。對待小學生,要從愛做家務事教育開始,到勞動實踐基地和勤工儉學菜地拔拔草,給小苗松松土,學習移栽小苗等,進而培養他們獨立完成某一項勞動任務的能力??傊?,要創造環境,讓他們學有所獲,做有所感,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3 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長期以來,我們單一的教育結構實際上是我們的教育忽視了占絕大多數的學生。作為農村學校,培養的學生,大多數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未來的農村。
【關鍵詞】中小學生; 消費心理
一、問題的提出
心理學理論認為,目的和需要決定人的動機,有什么樣的目的和需要,便會有什么樣的行動。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消費已經成為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而這種現象也直接或間接的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到中小學生思想觀念,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中也出現了許多不良現象和有待規范的不良行為。例如一場生日聚會,要選在高級酒店、手機、衣服、日用品等非名牌不用等等,中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發展期,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建立,需要良好的引導。因此,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培養良好的消費觀念,這對于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過程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遼寧省營口市區所屬中小學生共計230名。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219份,回收率為95.2%;其中有效問卷為209份,有效率為95.4%。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編《營口市中小學生消費問題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3.研究結果
(1)中小學生消費現狀的調查。通過對高檔商品在中小學生中的人均占有率、中小學生每月的人均消費水平調查顯示,在營口地區的中小學生中,對于名牌服裝等商品的人均占有率達到68%,其中城市高于農村;而中小學生月人均消費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名學生的月支出金額達到了家庭平均收入的30%多。其中城市中小學生的人均消費水平及高檔商品占有率要明顯高于農村。
(2)中小學生消費心理的調查。通過對中小學生消費過程中的從眾心理、攀比心理、虛榮心理進行調查,結果如下:大約有52.51%的學生會存在從眾心理,大約34.73%的學生存在攀比心理;大約12.06%的學生認為高檔商品會為自己帶來優越感。
(3)中小學生消費教育的調查。針對中小學生消費過程中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面態度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76.5%的家庭認為,生活環境好了,給孩子多花點錢是應該的;80%以上的中小學校沒有開設過針對消費觀和理財觀念的教育活動;而更有約72%以上的社會民眾認為,“賺錢就是為了給孩子花的,什么時候花,怎么花完全是個人的事與別人無關”。
三、結論
1.目前營口地區中小學生中存在高消費現象
2.價值觀教育、消費教育及理財教育缺失是形成高消費現象的主要原因
(1)不健康的消費心理是造成高消費行為的主要原因。
第一,從眾心理。“流行”無處不在,在跟隨“潮流”的過程中展示個性是支配他們消費的一種普遍心理。第二,攀比心理。在這種心態引導下,中小學生這種攀比消費的心理形成了不斷膨脹的物質要求與尚未獨立的經濟地位之間的矛盾,從而造成了心理發展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第三,虛榮心理。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懷有自我價值顯示消費心理,希望通過對高檔商品的擁有來顯示其生活的優越感,獲得別人的尊重,甚至妄想獲得友情。
(2)大眾傳媒機構的誤導和侵蝕。在現代社會里,各種媒體信息以無孔不入的方式,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蜂擁而至的資訊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是樂于被他們所接納的,但正是這鋪天蓋地而來的各類信息讓他們應接不暇,從而難分良莠。
(3)家庭消費教育觀念的誤導。中小學生大多是家中的獨子,是家長的希望和未來很多家長都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憶苦思甜”,不想讓孩子“吃苦”,他們總是認為“既然給得起,那為什么不給孩子最好的?”因此,無法理性的對待孩子的消費要求。
(4)學校消費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對學生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因此,雖然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受社會風氣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但中小學生學校教育中的消費教育也應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但很多學校往往把目光放在了升學率的提高上,進而忽略了對大多數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消費能力的培養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四、意見與建議
中小學生的高消費行為不僅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親人之間的感情,給家庭倫理道德建設帶來負面效應,甚至扭曲了校園人際關系,增加了學校教育的難度,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對中小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的消費觀念是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密切相關的,因此,高消費行為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 弘揚傳統美德,將節儉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建立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
有調查表明,在當代中小學生中,對傳統美德的信奉下降最大的是“勤儉節約”,對中小學生加強節儉教育既是對傳統美德的弘揚,也是消費教育的繼續。但是消費教育不應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合理便用零用錢,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珍惜。學校更應當在廣泛開展節儉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讓學生通過體驗勞動的艱辛,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慣。利用節儉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開拓出行為訓練的主線貫穿于整個消費教育之中。
2.推行理財教育
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成人教條式的道德說教對他們來說過于空洞和抽象,而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里,他們獲得知識的來源越來越多,這使得其個體性、主體性和自主選擇性明顯得高,進而對約束性道德教育表現出強烈的抵觸情緒。以真實有效的理財教育和理財活動的開展,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消費和理財觀念就更能為中小學生所接受。
3.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三方合力,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
要培養中小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絕不能單單只靠某一方的力量,這是需要學校、家庭和會的相互支持、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來共同完成。因此,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才能達到對學生進行消費教育,培養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效果。
4. 干預作用由政府職能部門執行
面對無孔不入的現代傳媒形式和信息來源,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都無法時時刻刻為中小學生建立起“保護屏”。這就要求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擔負起“過濾及凈化”的職責,還孩子們一方晴空,切實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吳增強:學校心理輔導通論:原理@方法@實務 2004
[2]尹世杰:關于消費教育的幾個問題 [期刊論文] -消費經濟2004(01)
1 充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顯示: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濃厚的興趣能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最優化的教學,通過適時的啟發誘導,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刺激他們心靈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培養他們的創造欲望與意愿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將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基礎目標之一。
如在教學“泥團捏塑造型”時,為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的導入情境是向學生展示一組由往屆學生捏塑的各類小動物造型,作品生動、形象、活潑可愛。學生瞪大了眼睛,感到萬分驚訝,議論紛紛:“真像!”“真好看!”“誰做的?”“怎么做出來的?”一連串的贊嘆和問題冒了出來。筆者立即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適時進行激發:“只要注意捏塑的步驟和技巧,我相信你們的作品會更好?!睂W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以后,學生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在接下來的捏塑過程中,筆者邊指導邊鼓勵,學生則認真仔細,捏塑的作品非常成功。
2 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創造性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和智力特點,挖掘教材本身的創造性因素。筆者在平常的教學中非常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這些因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如“有趣的線體造型”實踐課,教材的要求是提供相同的材料,要求學生完成一個作品。但是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只是模仿老師,完成的作品往往雷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一次,筆者依據五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特點,嘗試改變教學實踐,事先準備多種造型,從視覺上讓學生感受到各種造型的愉悅,引導學生產生遐想,同時又激勵每個學生盡情發揮,自己進行造型設計,在造型結構、作品意境等方面進行自主創造。結果學生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形式各異、造型獨特的作品。
3 教師要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培養學生的實踐性
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習和創造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交互式”教學模式,通過激勵、探索、創新來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平等、自主、和諧的氛圍中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同時掌握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強化協作精神,增強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例如在“柳條編織”的教學中,按照“授受式”教學模式,教師先講解制作步驟及要求,然后學生按要求操作。筆者改變這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力設計造型,再動手付諸實踐。如此一來,創新意愿異常強烈,不同的制作方案異彩紛呈,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極大的釋放。
4 在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勞動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美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科學地與其他學科進行橫向聯系或跨學科的體系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把各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知識和技能的遷移,提升他們的創造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通過多學科的知識滲透引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5 走出課堂,發揮學生的技術實用性
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很有限的,而組織勞動技術興趣小組,讓學生走出校門,觀察、了解社會,開闊視野,獲取信息,是激發學生技術實用性的有效途徑。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筆者以學生的興趣與意愿為依據組建勞技興趣小組。有的小組成員發現馬路上、校園里到處都是廢棄的塑料飲料瓶,于是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廢物利用,制作了各種插花容器,有花盆、花瓶、花籃、筆筒和各種裝飾物;有的小組成員利用瓜子殼、花生殼等制作了許多壁畫,裝飾教室、寢室和走廊,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更是發揮了創造能力。
一、忽視勞動教育帶來的不良后果
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的勞動“答卷”一直令人擔憂。各種傳媒不斷報道有關當代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的現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學錄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會自己掛帳子,許多大學生在入學前沒有親手洗過一件衣服。
某縣婦聯對該縣一所重點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測試,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占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汽爐的占67%。
據北京市家教會對某小學一個班的調查,該班44名學生中,家長每天給整理書包的占39%,家長給洗手絹的占66%,家長給洗腳的占52.3%;家長給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答卷”,使我們不得不憂慮,勞動這種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素質,中華民族最為優良的品質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與侵蝕。結果,許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欠缺。從種種調查報告和現實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勞動觀念正日趨淡薄,對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誤區。問題出在孩子身上,責任應在家長身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長思想上的偏差,忽視了勞動教育而產生的嚴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視勞動教育,致使孩子與勞動人民的感情上發生扭曲,不尊重勞動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體力勞動者的壞思想。某小學校的一個孩子課間不慎將眼鏡掉入便坑中,急得沒辦法。一位工友用手從便坑中幫她掏出來,還給了她。沒想到她轉身就走了,連個謝字也沒有。同學問她,你怎么不好好謝謝人家?她居然說:“謝什么,她就是干這個的?!?/p>
沒有經歷過勞動磨煉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他們不愛惜勞動成果,不知道這些勞動成果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愛護東西,浪費現象相當嚴重。
分析今天在豐盈的物質生活氛圍中成長的一代,許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質,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缺少勞動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勞動教育,不是一家一戶的問題,它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決不可掉以輕心。
二、勞動在青少年成長中的作用
勞動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質。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秀品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只有在勞動實踐中,才能培養孩子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養成勤儉、艱苦樸素的好作風。勞動能鍛煉孩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力,促進身心健康。勞動能培養孩子勤快、主動的工作態度,有利于形成對集體、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勞動能培養孩子自立、自理、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和進取精神。
勞動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活,不愿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學習并不能排除孩子參加勞動。因為勞動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環,促進生理的新陳代謝過程,調節大腦疲勞,有利于大腦發育。在勞動中,孩子雙手的活動有益于左右腦的開發,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勞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分析、判斷、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聯小學的許衛東和張永義,在他們十一、二歲時早晨起來要幫家里燒飯,但又想利用燒飯的時間看書,有時讀書入了迷,忘了熄火,飯就燒糊了。為了解決看書和燒飯兩不誤這個難題,這兩個孩子一起研制了一個飯熟報訊器。它是利用杠桿原理制成的,一頭是裝了米和水的鍋,一頭是相當重量的沙罐。當飯熟時氣體蒸發,重量減輕,沙罐下垂接通電源,電鈴便自動報警。如果人在外面,聽不到電鈴的聲音,報訊器還可以自動將爐門關閉。這項成果,在湖南省舉辦的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這是勞動能激發孩子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的生動一例。
勞動可使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勞動,養成勞動習慣是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勞動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創造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他們明白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靈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的團結、安定,使家庭氣氛和諧。每一位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做合格的家庭成員,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做父母的勞動強度,而且也是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過勞動,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即在外關心同學、老師,在家關心父母、長輩,長大成家后才能關心妻子、丈夫。這對現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
三、學習發達國家家教經驗,走出家庭勞動教育誤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勞動之美德
據有關方面對各國小學生每日勞動時間的統計,美國為72分鐘,韓國為42分鐘,法國為36分鐘,英國為30分鐘,中國只有12分鐘。德國的法律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汽車和菜園里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另據報載,美國和加拿大有17個城市每年舉辦“鐵孩子運動會”參賽者是7至14歲的少兒,比賽內容是連續進行長距離游泳、騎車、越野和長跑。每年均有成千上萬的父母帶著孩子前往報名參賽,角逐“鐵孩子”的桂冠。無獨有偶,日本中學普遍設有一門鍛煉課程,即在嚴冬組織學生身著短褲進行戶外長跑,旨地培養孩子鋼鐵般的意志。
這些生活富裕的國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開眼界。相比之下,我們身邊的孩子未免被嬌寵得過了頭。然而,眼下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過于嬌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勞,經受不了困難和挫折的考驗。這實在怨不得他人,從72分鐘比12分鐘的數字里,就不難得出,責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該是父母警醒的時候了,做父母的應充分認識到,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要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素質,從小就應給其創造磨煉的機會。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不是個簡單的習慣問題,從長遠來看是一個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大問題。一代青年如果不愛勞動,將后患無窮。古代巴比倫的消亡,與其民族好吃懶做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可等閑視之。決不能說說重要,做做次要,過后全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