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教育的相關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極為深淵。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教育思想與方法的合理性,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成長的健康與否。作為當代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責任,通過提升自身素質,強化自身隊伍建設,為當代中學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優良的指導,促進家庭教育的和諧發展,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教師隊伍;家庭教育;指導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272-01
家庭教育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不僅僅給予了兒女生命,他們還必須要承擔起教育和管理子女的責任,規范子女的行為習慣,提升子女的道德修養,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完善的人格。但是,我國家庭教育目前還存在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通過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是中學學校管理者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必須要得到高度重視。
一、優化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錯位和社會文化的多元化導致了“教子難”現象。特別是一部分家庭教育方法不當,關于親子情感與行為的困惑日益嚴重,幾i一年甚至幾百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受到嚴重挑戰,給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增強家庭教育實效,滿足家長需求,已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家庭教育研究部門和廣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而家長學校指導教師的職責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家庭教育的知識傳授、問題咨詢、信息服務、活動組織等指導活動,以科學的方法幫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所以,提高對家庭教育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指導教師隊伍,對于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尤為重要。
二、建設適應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教師隊伍的對策
在家庭教育事業方面,如果想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對于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以及家庭教育的內涵建設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家庭的教育質量還有一定的要求。
為了實現家庭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家庭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進行相應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幾點措施。
1.加強中學家長學校專職指導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工作
在整個家庭教育中,中學的班主任以及相關的管理人員對家長起到一個指導作用,所以,要想家庭教育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家長進行專業化的培訓。
(1)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對家庭教育指導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教育部門應該將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培訓添加到整體的培訓中,為指導老師制定一系列的適合的培訓計劃,將中學學校等專業機構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使得整個培訓計劃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最終幫助家庭指導老師提高教學的能力以及轉換教育觀念,進而能夠順利的進行家庭教育。幫助家庭教育的指導老師能夠明確教育的目標,在新形式的培訓下充實自己。最終,要將家庭教育等相關的內容寫到中學的相關教材中,幫助一些相關人員的進修。
(2)中學學校應該在現有的資源下為老師提高專業的學習機會,并且鼓勵老師積極的參與其中,進而能夠不斷的提高家庭教育中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中學學校應該將家庭教育的有關內容適當的引入到中學的教學中,使得中學的老師和學生能夠對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比如,可以在中學的課程中設置一節“班主任工作”的課程,使得中學的學生能夠與家庭教育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對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在中學學校中開設專業的家庭教育研究課,為家庭教育的指導人員和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有利的工作環境。
(3)將家庭教育作為一個考核要點來對中學學校的教學水平進行考核,可以在整個縣或者市內定期的舉辦關于家庭教育指導的優秀評選活動,對一些表現突出者進行表揚,同時還促進了中學老師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積極性。
2.做好中學家長學校兼職指導教師的遴選和聘任工作
在整個家庭教育中,兼職指導老師也是其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因為兼職指導老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幫助指導老師打開教學的視野和格局。兼職指導老師主要是指由中學學校聘請的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權威以及指導能力的老師,可以是一些家庭教育的專家也可以是一些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員。當然對于兼職指導老師的聘請,需要一個嚴格的聘任標準和遴選程序。這樣才能夠保證兼職老師的專業性。
(1)聘任標準
首先,作為家庭教育的兼職指導老師要對家庭教育這份事業充滿熱忱,能夠將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對這份工作充滿責任和奉獻精神;其次,在家庭教育中要對家庭教育的觀念以及方法進行科學的使用和普及,能夠為學生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做指導,幫助家長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幫助家長制定系列的人才培養方法;最后,要在家庭教育的開展過程中還能夠不斷的進行研究,進而能夠不斷的優化家庭教育的方式,使得家庭教育能夠真正的取得效果。
(2)遴選程序
首先針對家庭教育中薄弱的地方進行一些初步人選的擬定,然后對這些初步人選進行一些相關知識和能力的考試和評估,最后,確定聘任的人員并與其簽訂相關的勞動合同,頒發聘任書,同時在相關的教育部門進行備案。中學的家庭教育想要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那么離不開一個綜合素質高的指導老師的隊伍,所以要保證指導老師的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夠在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的同時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在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理論內容的講授,還要主要實踐的技術要領,使得家長在多方面的素質都能夠提升,進而為學生創建一個具有和諧文化的家庭環境。然而,針對家庭教育所提出的這些要求,能夠真正達到這個水平的人少之又少,進而使得家庭教育不能夠落實到位,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對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隊伍建設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三、結束語
本文首先對家庭教育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接著對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的相關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中學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育現狀;教育問題;政策建議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教學教育改革工作得以如火如荼的進行,家庭教育作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對于促進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闡述,并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加強我國家庭教育改革、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我國家庭教育現狀
作為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支柱,相較于學校教育而言,我國的家庭教育發展極為不合理。就教育的行政部門和管理部門而言,其將教育過程中過多的規劃、領導、管理和監督等工作都集中在了校園內部,過分地強調校園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反的,家庭教育卻并未得到相應的重視程度,長期以來對家庭教育的忽視使得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問題。
二、我國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1.家長教育觀念滯后
現階段,我國多數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觀念存在較大的偏差,一方面,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就要從小抓起,于是不斷地增加孩子學習負擔,使孩子沒有個人的生活和娛樂空間,久而久之,使得青少年出現了逆反心理,拉大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較多家長為了了解孩子的個人成長情況,而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導致了青少年與家長之間出現了較多的心理隔閡,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2.家庭結構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家長在家庭成員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基于孩子較高的期望值并經常將自家的子女同其他家庭的子女進行對比,使得青少年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以曾經相比現階段我國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電腦、手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拉大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并減少了青少年與家長的溝通,使得家長不能及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狀況,為家庭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3.“學?;爆F象嚴重
作為目前我國家庭教育中最明顯的問題,家庭教育的“學?;遍L期以來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相關要求,部分家長則將孩子送入課外補習班,為本就具有沉重的學業負擔的青少年帶來了更大的學習任務和心理壓力,嚴重阻礙了強少年的健康成長。
三、解決我國家庭教育中相關問題的建議
1.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需要根據現階段青少年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針對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結合青少年的發展需要對其展開相關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家長需要擺脫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切實了解青少年自身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幫助其解決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和問題。
2.完善家庭教育體制
完善家庭教育體制是解決現階段我國家庭教育中出現問題的主要手段。以往的家庭教育工作都是家長依據自身的想法和教育觀念對孩子進行主觀性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通常忽略了青少年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基于上述原因,相關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將家長的教育工作納入自身的青少年工作體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使家長能夠客觀地看待和處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從而幫助青少年的茁壯、健康成長。
3.加強與退休教育干部的合作
最為教育資源的人才寶庫,我國離休、退休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能夠準確把握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狀況,因此,現代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需要與離退休的老一代教育干部進行合作,通過虛心向其學習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的相關想法及完善家長自身的教育觀念,及時掌握青少年的成長狀況,從而使得青少年能夠理解家長的意圖并拉緊其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并針對教育觀念之后和家庭結構變化等問題,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家庭教育體制以及加強與退休教育干部合作等方面為我國家庭教育提出了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梢?,未來加強我國家庭教育的建設工作對于促進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農村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張成建.中小學生家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李楊,任金濤.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保障體系現狀與展望[J].成人教育,2012,11(15):54-57
(一)全國各地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與成績
近五年來大多數地區采取了措施,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普遍開展了“共享藍天”等關愛行動,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對貧困家庭進行濟困扶助和指導服務。
1.黨政領導對流動、留守兒童工作重視,形成多部門合作的工作格局
相比于對其他人群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很多省份對流動、留守兒童的重視程度最高,均建立了黨政領導、多部門合作的工作格局。如云南省、黑龍江省婦聯均組織協調十余家相關部門聯合下發“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的相關文件。甘肅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總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將涉及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教育、民政等16個政府相關部門全部納入,各地均建立了留守兒童工作領導機構和工作制度,構建了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司法五大關護網絡。
2.探索校外托管機構建設,深化“家長”模式
調查發現,在陣地保障上,各省積極籌措資金用于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場所的建設。如:2010年,安徽省政府將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建設納入全省33項民生工程,計劃3年在全省2萬所農村小學、1308個鄉鎮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在服務模式上,“托管家園”和“媽媽”成為開展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主要模式。如:湖北省開展了“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其中實施了“11135工程”,即開通1條留守流動兒童維權服務熱線,創辦10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創建100個留守兒童服務站,招募30000名“愛心媽媽”,安裝50000部親情電話。重慶市、杭州市、長春市均開展了“家長”行動,參與家庭數萬乃至數十萬。北京市西城區創新活動形式,將不同年齡段的未入園流動兒童組織起來成立了“四環游戲小組”。2007年廣東省開展了“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志愿行動”,2010年該活動建立健全項目各種標識要素和行動規則,建立活動長期開展的網絡平臺和愛心父母的支持系統。
3.動員各方力量,做好困境兒童教育、救助工作
調查發現,家庭教育工作專項經費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各省積極募集資金用于流動、留守及其他困境兒童的幫扶工作。廣東省幫扶困境兒童總數40萬人次,幫扶款1.5億元。黑龍江省共開展關愛活動4000余次,募集資金(物資)約5千萬元,救助兒童5萬余名。
4.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全面提升監護人素質及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和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涉及的人群主要是三類:管理者、指導者和家長。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為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和管理水平,開展了針對特殊群體的培訓工作。如:云南省舉辦了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示范家長學校管理人員培訓。重慶市舉辦了首期爭創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示范校骨干培訓。黑龍江省建立了30所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注重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咨詢、指導。北京市豐臺區在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成立了全市首家流動人口子女(家長)法制學校,將流動人口子女及其家長同時列為法制學校宣傳教育對象。
(二)全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問題與不足
1.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政策不斷完善,但對政策落實的力度不足
從黨政與家庭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文件來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工作組織形式、內容都進一步明晰,從宏觀的關愛支持趨向對家長的直接指導。但從實際工作成績來看,尚未全面體現政策指導的內容。當前的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以關愛、幫扶等活動為主,真正開展對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較少,政策落實的力度不足。流動、留守兒童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多發群體,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關愛和管教的不足。因此增強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責任意識、關愛孩子的情感,掌握教養技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盡管當前相關政策文件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和幫助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增強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基層開展的活動多是直接針對流動、留守兒童的關愛、幫扶活動,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動、留守兒童的困境,但是這些治標不治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救助活動對于龐大的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無異于杯水車薪。而且在采取“家長”、“留守兒童托管”措施的地區,一些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更加安心地將孩子交給托管機構,沒有后顧之憂地外出打工,甚至連春節都不與孩子團聚,與活動的初衷出現了背離。因此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在抓政策制定的同時,還要抓政策的落實,抓效果的評估;變指導性文件為可執行的目標任務,并確保有效的保障措施。
2.管理系統有待完善,缺乏統籌安排
(1)各管理部門缺少協調溝通
目前中央多個部門,如教育部、民政部、婦聯、關工委等,都在參與全國的家庭教育工作。多部門管理的格局,有助于從多角度開展工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體系,讓家庭教育工作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發展。但是目前各個部門之間缺少完善的溝通協調機制,合作還僅限于一起指導文件、開展調研的層面,在具體的管理和指導工作上大多是依托各自的體系展開,沒有系統的分工,經常出現一些工作重復做、一些工作沒人做的局面。相互之間也缺少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影響了指導工作的成效。
(2)地方的管理體系、管理政策仍需完善目前各地都出臺了一些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服務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過于籠統,沒有明確責任部門和具體的工作內容,考核評價也不規范,工作人員也沒有接受過專門培訓,大多是教育或婦聯部門的工作人員兼職搞家教指導工作。家教指導工作任務重,難度大,由于缺少強有力的推進機構和專業人員,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的進展比較緩慢。
3.指導機構數量不足,指導陣地有待開發
(1)針對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數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由于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往往更需要個性化的指導服務,目前針對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的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與此同時,留守、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的質量普遍不高,持續發展困難。例如,廣東反映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指導工作普遍存在缺經費、缺場地、缺師資、組織家長學習難的“三缺一難”現象。山東也強調針對留守兒童的家長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內容不夠科學規范,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經費不足、人員缺少培訓也是困擾其他各省市家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目前經費困難一方面是和國家投入的經費總量不足有關系,另一個原因是流動、留守兒童的工作經費往往用于活動室的建設、疾病救助、助學等方面,真正用于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經費非常少,嚴重制約了指導服務和人員培訓工作的開展。
(2)社區和企業在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的作用有待加強據本次調查研究統計,全國目前已建立幼兒園、中小學校家長學校35萬所,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主要陣地,但受資源和工作體系的制約,各類家長學校在開展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指導服務時存在不便。同時,在校學生不能覆蓋所有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社區、企業組織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本應更具優勢,但目前建立的街道、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僅有5萬所,企業的參與率更低,這和實際的需要還相差太遠。
4.指導服務的對象主體存在易位,指導服務的針對性不足
(1)實際工作中未體現“家長”的主體地位每種教育活動都有其特定的指導對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對象是指新婚夫婦、孕婦、18歲以下兒童的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家長”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主體,而當前實際工作中主要指導服務的主體是“兒童”。其原因之一是針對家長的指導服務難度要大得多,面臨著很多的實際問題,如人員分散不易組織,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需求各不相同,培訓周期長、見效慢等。
(2)流動、留守兒童中的低齡和大齡群體更易被忽視從留守、流動兒童的年齡結構來看,在全部留守兒童中,0-5周歲的占27.07%,6~14周歲的占55.37%,15~17周歲的占17.56%;在全部流動兒童中,0~5周歲的占27.97%,6~14周歲的占44.43%,15~17周歲的占27.59%[4]。可見,學齡前及義務教育后的流動、留守兒童數約占到全體流動、留守兒童總數的一半。然而,這部分兒童及其家庭往往不是中、小學家長學校能夠覆蓋服務的對象。他們的家庭教育又不容忽視,就學齡前兒童而言,早期家庭教育決定了其生長發育、認知發展、情感及社會性等諸多方面;就義務教育后兒童而言,求學與就業中的諸多問題均亟待解決,同時,有數據表明這些大齡流動兒童已成為犯罪高發人群,他們的家庭教育亟待加強。
(3)流動、留守兒童是需要被區別對待的兩個群體流動、留守兒童同樣是受人口流動產生的群體,但其境遇的改變及因此帶來的一系列生活和心理的改變卻截然不同。有研究比較了兩類人群其環境資源的不同,同時兩類兒童的家庭互動模式也不同,其家庭功能及由此產生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截然不同。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一般活動并沒有將兩類家庭區分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僅把“流動”和“留守”視作兩個連續的“詞匯”。
5.指導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1)活動流于形式,專業性不足在調查中,我們看到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指導服務呈現出一種“過節性”重視的狀態,只有在過重要節日時,或政府出臺了相關文件時才開展活動,其他時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淺層原因是針對家長的指導服務難度較大,深層原因是指導人員的非專業化問題。中國從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人員以非專業人員居多,工作人員往往缺少流動、留守家庭指導服務方面的培訓,不知道指導工作如何開展,因此流動、留守兒童工作的內容上體現出重對兒童的“情感補償”,輕對家長的“效能訓練”的特點。因此,投入專業工作隊伍、進行人員的專業化培訓、開展專業指導服務項目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基礎。
(2)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研究不對接在調查中,很少有地區提及開展過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庭的相關工作與實踐研究。同時,本研究發現在目前發表的相關文獻中,一般僅限于對問題的研究及一般性建議,很少有對干預及其效果的研究。理論與實踐存在差距,這是今后實踐和研究工作需要提升的空間。
二、對中國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思考與建議
1.對政策文件落實的建議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政策的制定既要考慮政策的全面性,又要考慮政策的實踐指導價值。從政策的文本分析和各省的實踐情況來看,當前政策存在兩大落實難點。
第一,引導和幫助留守、流動兒童家長的責任意識,提高其能力水平。這一點從近十年的政策來看是在不斷的明晰并愈加強調,但在落實中的關愛活動多、直接指導少。原因可能在于指導者的能力不足及指導服務渠道不暢。因此在政策落實中首先要加強對指導者能力的建設、理順對家長開展指導的渠道,如加強在勞動力轉移中的家庭教育指導,以及對學校、社區、企業單位等社會支持網絡的建設。另外,各地在制定家庭教育發展規劃時要制定配套的評估標準,切實推進政策的落實及對政策效果的評估,保證各項指導工作的完成。
第二,從新的政策文件看,強調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向困境兒童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這一提法對政府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來講,對于成人進行的教育旨在提升生活品質,屬于支持性公共服務。但對于流動家庭而言,它牽涉到社會的發展并對個體的生存狀態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個別省份已經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地區發展的戰略部署,為實現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如何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是需要政府、研究者及實踐工作者共同解決的難題。
2.對組織管理的建議
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涉及人群分布廣、層級多、差異大,完全由一個部門承擔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現有資源和體系上都不現實,由各級婦聯、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合推進的工作模式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還會保持,因此目前的重點是繼續完善這種工作模式。第一,政府應提升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合理設立家庭教育職能部門,加強對家庭教育特別是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監督和管理。第二,科學分工,根據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需要和各部門的優勢合理劃分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和指導人群,實現人群的全覆蓋和各項指導內容的全落實。第三,建立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婦聯、教育等部門雖然有分工,但是在各項工作上經常有交集,因此有必要建立溝通機制,如定期召開各部門參與的工作會,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第四,完善基層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政策,注意理順上下級關系。第五,嘗試以項目化運作的方式,建立橫向的業務聯系,打破以往工作運行以“體制內”進行的傳統方式。
3.對健全指導服務陣地的建議
加強街道、社區、企業家庭教育指導力量,完善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網絡,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導者素養;發揮社區功能,幫助流動家庭提升家庭外社會資本;利用社區活動中心、遠程教育網等資源,宣傳家庭教育知識,提供多元化的指導服務;建立穩定的專家隊伍、師資隊伍及志愿者隊伍,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加強企業的社會服務意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參與度。
4.對指導服務活動的建議
活動的最大價值在于它的切實效果,而活動的針對性即對問題的明晰是保證活動效果的前提。在家庭教育指導的層面上,應確立以家長為主體的意識,幫助家長轉變觀念,與孩子建立起一種平等的相互尊重、理解、雙向溝通的親子關系;加強對學齡期前后流動、留守兒童家庭的家庭教育狀況的研究和指導;有針對性地研究和解決不同群體面臨的問題。如:為學齡前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提供營養、保健、認知發展、情感及社會性等培養與教育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大齡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提供法律、社交、職業規劃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留守女童的家庭提供安全教育、權益保護、青春期教育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流動兒童家庭提供社會融合指導服務;為留守兒童家庭提供親子溝通指導服務等。
5.對指導服務專業化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銜接
1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銜接現狀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引導家庭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引導家庭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教育觀念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以致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錯誤的教育觀念。例如,部分家庭家長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無法正常實施對學生的家庭教育,以致他們對學生思想教育漠不關心、任其發展,最終導致學生形成孤僻和偏執的不良性格;部分家庭教育過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均無條件的滿足,導致學生產生自私自利的價值觀念等等。其次,在教育目標方面,沒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導,許多家庭教育的目標也存在著偏差。例如,部分家庭教育過分強調追逐物質利益和經濟利益,導致學生在與同學、朋友甚至親人的相處中均以財富的多少為衡量標準,使他們不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再次,在教育方法方面,部分家庭的教育方法同樣存在著不合理、不科學的現象。有的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學生的教育更多地采用權威式的管教方法,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和引導教育,以致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真正起到實際效果。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未能實現充分溝通和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與家庭教育實現充分的溝通和配合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據統計,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只有不到三成的家長曾與高校輔導員或者教師有過溝通和交流,還有近三成的家長自學生步入大學以后就從未實施過任何管教措施。形成這樣缺少溝通和配合的局面,既有高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家長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高校教育者對家庭教育的作用存在著錯誤認識,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關聯性較小,家庭教育無法對學生的思政政治素養形成直接影響,從而也就忽略了與家庭的溝通和配合。另外一方面,家長也存在著錯誤認識。有的家長認為學生既然已經進入大學學習,就標志著學生已經成年,對于他們的教育和管理屬于高校的職責范圍,家長無須進行過多參與。還有的家長認為管教孩子屬于自己家庭的內部事務,不需要外人參與,這些錯誤的認識也直接阻礙了家庭與高校的溝通和配合。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銜接的路徑探析
2.1加強溝通渠道建設,增進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加強溝通渠道建設,就是要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了解、雙向溝通,從而增進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銜接和配合。高??梢愿鶕虒W經驗和實際情況,定期舉辦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集體或者個別的交流活動。例如,高??梢栽谛律鷪蟮饺雽W時或者每個學期期末,舉辦學校和家長的溝通交流會,在讓家長了解學校各方面教育工作的同時,也可以讓學校了解和掌握家長對家庭教育與高校教育相互配合的認識和看法以及家長實際采取的家庭教育措施等事項。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積極利用網絡通信技術,搭建網絡溝通交流平臺,增進學校和家庭之間溝通的便捷性和及時性。例如,高校各個院系可以建立單獨的官方網頁,不僅能夠對外展示學校風貌和信息,也便于家長及時了解學校各項教學活動;學校各年級輔導員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家長qq群或微信群,實現實時與家長進行教育溝通等。
2.2加強高校制度建設,促進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互銜接
高校建立和完善各項相關制度,對于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互銜接也十分必要。一是,建立和完善資金保障制度。資金保障制度是高校開展包括與家庭教育相互銜接在內的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學校不僅要制定資金籌措制度,確保教育活動經費的充足,還應該制定資金使用制度,確保相關資金不被挪用。二是,建立和完善招聘錄用制度。嚴格制定招聘流程、錄用標準以及任職資格等事項,確保教師和輔導員既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和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家校教育合作理念和業務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考評制度。將家校教育合作作為考核教師和輔導員的一項重要指標,從根本上促進和提高家校教育合作的開展。
2.3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保障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
雖然我國以前在高校與家庭合作教育方面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措施,但只是倡導性質的措施,并不具備嚴格的約束力,學校和家長在是否實施、如何實施教育合作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選擇空間,這也就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鑒于此種形勢,教育部門等相關機構有必要在調查研究當前家校教育合作實際開展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詳細制定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方案,明確規定高校與家長各自實施家校教育合作的權利和義務,逐步實現家校教育合作的法律化和規范化。
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的相關研究涉及教育、經濟、職業、階層等方面,也是多方研究的熱點問題。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尤其豐富。
(一)經濟學的研究
關于家庭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的相關研究,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人力資本理論。資本概念本身是經濟學術語,人力資本的概念是與物質資本的概念相對的,它把人也看作是一種資本形式,因此也可以帶來利潤,這種利潤體現為人可以在未來獲得收入。而教育則被認為是人力資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徑,教育可以通過轉化成人力資本的形式而為教育投入帶來收益,并且教育投入也能夠對經濟增長產生促進作用。人力資本理論從提高收入水平的角度解釋了家庭教育投入的動因。美國學者貝克爾關于教育投入的研究中,運用消費行為理論對教育投資效用進行了解釋。其研究分析了家庭人口的生育行為和投資決策,在此基礎上創建了孩子數量質量替論。國外有關家庭經濟背景因素對子女教育獲得影響的研究發現,子女在從低教育階段向高教育階段轉變的過程中,家庭背景因素的作用會越來越小,這表明,家庭因素對子女的初級教育階段影響大,而對子女的高級教育階段影響小。并且在大多數國家,收入水平對于教育獲得有影響,通過對較長時期相關數據的對比研究發現,這一影響呈現出日益加強的趨勢,而且反過來教育對于收入水平也有顯著影響,兩者之間關系是相互作用的。而教育經濟學同樣關注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的相關關系。教育經濟學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社會,美國的舒爾茨、貝克爾、英國的維澤等的論述,為現代西方教育經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教育經濟學與人力資本理論不同,主要是教育經濟學側重宏觀角度的研究,其關注的主要問題包括:整體上來看,教育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個體上來看,個人的教育投資和收益以及收益率;另外還關注教育同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之間的關系等等。經驗研究層面上,經濟學大多數從宏觀層面的角度,運用理論模型尤其是明瑟收入函數模型等經驗研究方法,通過量化分析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經濟學比較注重從宏觀整體上進行研究,例如,對于農村的教育與收入分配的關系,有研究利用中國農村1993—2007年的數據,從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兩個方面考察了教育與農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差異與收入不平等之間表現為正相關關系,即隨著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收入水平也逐步增加,表現為受教育年限的差別越大則其收入水平的差距也越大。這表明當前我國農村整體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對農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模式還沒越過倒“U”形的臨界點,仍處于它的左邊。受教育水平不同體現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不平等則導致了收入的不平等。這一結果與國外多數研究的結論相同,我國農村教育不平等程度的上升也惡化了農村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狀況。經濟學對于教育投入與收入的代際流動的研究表明,教育投入可以促進收入的代際流動。在教育投入與收入的代際流動研究中,由于收入是定距變量,收入的代際流動主要通過計算父代與子代收入的相關系數或者回歸系數來衡量代際流動性。對于代際收入流動性的測量大多運用回歸方程?;貧w方程中的回歸系數β稱為收入的代際彈性系數。還可以用收入的代際彈性系數計算代際收入流動系數。代際收入的相關性越大,代際收入的流動性就越小。國內外實證研究均顯示教育投入對代際收入流動性有影響。首先,西方國家研究結果表明教育對代際流動的凈效應在30%~40%,而我國的一些研究顯示教育對代際流動的解釋力度在10%左右;其次,不同時間、地區以及不同性別、收入、職業等方面,教育對收入流動性的影響也不同;再次,不同階段的教育促進代際收入流動的作用不同,早期教育的作用大于后期高等教育的作用;最后,延長教育年限對代際收入流動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但是教育擴張和教育機會增加并不必然帶來代際收入流動性的提升。對于城鎮和農村的教育與收入流動性分別進行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有研究利用數據資料,通過收入代際繼承性和流動性指數、收入代際彈性系數等指標分析了我國城鎮居民收入代際流動的特點,探討了教育對收入代際流動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存在較為明顯的代際傳遞效應,多數城鎮居民的下一代依然滯留在與父親相同的收入組群里。研究同時表明,教育對促進代際收入流動性有重要作用。而韓軍輝對農村居民的研究發現,在控制了子女的相關屬性變量后,子女收入受父親收入影響較大,說明我國農村地區代際收入流動性較小,也呈現出一定的代際繼承性。對于城鎮和農村的收入流動性進行對比研究中,方鳴等研究認為,目前我國居民的代際收入流動性較差,存在比較明顯的收入代際傳遞現象,城鎮居民的代際收入彈性高于農村居民的代際收入彈性。處于收入兩端的城鄉居民的代際收入流動性低,而代際教育傳遞是代際收入傳遞的主要途徑。龍翠紅等使用調查數據資料,通過建立模型實證估算2009年的代際收入彈性,其結果整體約為0.6,城市和農村分別為0.8和0.5。該結果表明,與已有國家的相關研究相比,我國的代際收入彈性偏高,家庭因素對子代收入的影響仍然很大。進一步地從教育、健康等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幾個方面研究代際收入流動性的內在傳遞機制,結果表明,人力資本對我國的代際收入傳遞起到了重要作用,社會資本的影響也很顯著。嚴斌劍等基于微觀調查數據資料,采用拓展的對數收入模型,研究了我國城鄉代際收入流動性的變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城鎮的代際收入彈性呈現倒“U”形變化,近些年來城鎮的代際收入彈性雖有下降,但仍高于農村,城鄉間該影響仍存在較大差異。在城鎮,受教育程度對子女收入的影響比較穩定,有逐漸增強的趨勢。而農村的受教育程度影響情況則有一個變化,早期有波動,近年來受教育程度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大,并趨于穩定;受教育程度對子代收入有較大影響。教育投入與代際收入流動之間的關系可能是一種非線性的關系,即對于不同收入群體來說,教育投入發生作用的機制及程度可能不同。有研究表明,高收入群體的代際收入彈性系數更大,加入子女教育變量后,父母收入對子女收入的影響減少了,這說明高收入群體的高代際相關很可能是通過對子女教育的投資實現的,接受教育對高收入子女群體代際流動的促進作用更大。而郭叢斌等的研究則表明,城鎮居民收入代際流動性低,代際收入傳遞效應明顯,而教育投入最有利于促進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向上流動。在加入了時間變量以后,結果表明教育投入對于促進低收入群體家庭子女向上流動的作用隨著市場化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明顯。
(二)社會學的研究
社會學的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的研究多是教育投入與社會分層地位方面的,并且理論分析的偏多。社會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投入與社會分層之間的關系上,很多研究提出,人力資本是影響社會分層的重要因素。當代社會正在經歷著變革,社會流動加劇,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人口流動模式發生了變化,人力資本水平的作用正在增強,人力資本在社會分層中的作用日益顯著,因而教育投入對社會階層結構變化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重。家庭教育投入影響社會地位的形成,而社會地位也影響家庭的教育投入。研究家庭教育投入與社會地位之間的關系,需要先測量階層地位。對于階層地位的測量,一般運用主觀與客觀指標相結合的方法,主觀指標主要是職業聲望,即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獲得社會成員對于不同職業的聲望評價,從而構建職業聲望等級,客觀指標包括收入、權力等。另外對于代際階層地位流動的測量,可以使用流動表格來考察不同社會階層間流動的絕對概率和相對概率。流動表格是一個矩陣,能夠詳細描述各種社會地位之間的流動關系,并可以在加入時間維度后得到代際社會流動的動態結構。社會學家也提出了各種流動系數,如代際繼承性系數又稱不流動系數、代際流動距離等,試圖用數字描述社會階層流動的狀況。社會學的研究認為,社會地位影響家庭教育投入。有研究認為,雖然改革開放促進了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且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的提高,家庭的教育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不同家庭的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不同,他們的教育投入也不相同。而對于家庭教育投入大小不同的原因,有研究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影響家庭教育投資支出水平的主要因素:家庭收入、家庭文化環境、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子女年齡、子女學習質量(可看作投資收益)、地區教育狀況。投資收益是影響家庭投入多少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決定家庭教育投資收益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投資支出水平、子女年齡、人均GDP、家庭文化環境、地區教育狀況。同樣,家庭教育投入也反過來影響社會地位的形成。家庭的教育投入能獲得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從經濟效益上來看,家庭教育投入越多,獲得的教育程度就越高,就越容易得到就業機會,預期的就業收入也就越高。除此以外還能獲得非經濟效益,主要包括獲得更高教育的機會、更好的生活質量以及抑制貧困的代際傳遞等。社會學研究也關注教育投入與代際階層地位流動的關系。社會學在這一研究中把教育投入轉換成了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是影響代際階層地位流動的重要因素,父代對子代的教育投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子代成年后的收入水平。相關研究表明,微觀上,當低收入家庭的父代不能夠對子代的教育進行充分的投資時,父代與子代收入的相關性就會更高,代際階層地位流動性就低。并且主要是父代對子代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資決定了收入的相關性。宏觀上,國家可以通過公共教育的支出影響家庭人力資本的獲取,繼而影響整個社會代際收入的流動性,進而影響代際階層地位的流動性。有研究在分析長期貧困的原因時指出,貧困的代際傳遞是主要原因。研究利用相關數據資料,通過與非貧困家庭對比,認為農村貧困家庭的代際收入彈性大,收入流動性較差。貧困家庭的子女收入對父母收入的依賴性更強。貧困家庭子女容易受到上一代經濟和社會劣勢的影響,貧困家庭父輩與子輩在受教育水平、就業狀況等方面處于明顯劣勢。農村貧困家庭貧困的代際傳遞明顯。另有研究通過實證調查,認為有些地區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居民的代際職業流動總體水平較高。個人文化程度、個人初次就業時的年齡和父親的職業、母親的干部身份對代際職業流動都有影響。農村居民要想獲得農民以外的職業,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雖然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成正比關系,但并不是教育投入越多越好。宏觀上國家教育投入的脫貧效應有邊際遞減的趨勢,因此微觀上家庭的教育投入也應該有一個拐點,也會表現出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因此家庭教育投入應該是適度的。家庭教育投資取決于家庭對該項投資的利潤預期和機會成本預期。如果家庭教育投資積極、學習勤奮則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反之,則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收益遞減。社會資源的稀缺性及先行者的相對獨占性、馬太效應和贏者通吃的原則等是形成這一規律的客觀原因。
(三)社會學和經濟學研究視角的比較
社會學和經濟學在各自的領域對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的關系進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在關注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結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兩種視角的主要差異如下:
1.核心變量與測量指標的差異兩個學科關于代際社會流動研究的主要差別在于其關注的核心變量不同。社會學主要運用職業和社會地位指標,而經濟學主要運用工資和收入指標。這些指標分別衡量了個人在社會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側面,因而兩個學科提供的關于社會地位代際流動的信息是相互補充且不可替代的。
2.研究方法的差異社會學研究中使用的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是非連續變量,即是以定類和定序變量為主,其首要難題在于依據職業性質進行合理的分類。過粗的分類造成類別內異質性過大,而過細的分類則造成統計學上的困難。相對而言,經濟學使用的收入為連續變量,即為定距變量,代際收入彈性對于社會流動的解釋相對簡單。但是較難回答代際流動中存在的“異質性”問題。如不同收入群體的代際收入關系可能完全不同,使用一個回歸系數或相關系數的方法,可能會掩蓋一些重要信息從而造成測量誤差。另外,相同收入群體的內部也可能存在異質性,這些因素都可能使收入相同的群體具有完全不同的代際收入關系。
二、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與子代收入水平的相關研究
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之間有一定的相關關系,那么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與子代收入水平之間的相關有什么特征呢?
(一)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有限
關于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有不同的觀點。有研究認為,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并沒有顯著的區別,教育投入占其家庭支出的比例都在增長,并且教育投入與其家庭收入是成反比的,其家庭的收入越高,則教育投入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就越低。在追求更高層次的教育時,不同家庭不會因收入的高低而影響教育投入的數量。例如,有研究調查了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家庭教育投資過程中,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對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響,但直接影響并不顯著,只有當家庭經濟狀況達到相當水平時,家庭才會決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時,一定的經濟狀況并不對家庭的教育投資選擇產生較大的后果。但是更多的研究則認為,低收入家庭由于貧困,對教育投入偏少。不僅總額偏少,而且所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也偏低。
(二)低收入家庭子代收入偏低
以往有關研究對高、中、低等不同收入家庭子女的學業和就業狀況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發現,在學業方面,低收入家庭子女畢業于全國排名很好或較好高校的比例低于高收入家庭子女,畢業于全國排名中等偏下高校的比例在各類收入家庭中是最高的,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異的比例也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在就業方面,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學畢業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前的等待時間明顯長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低收入家庭大學畢業的子女進入黨政機關的比例略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進入企業的比例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但進入企業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更多是進入了競爭性行業,進入壟斷性行業的比例又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在工作的穩定性方面,低收入家庭子女固定或長期合同工的比例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業相對而言更不穩定。因此,不同收入家庭存在著收入代際傳遞的現象。關于收入代際傳遞的原因,相關的解釋有:
(1)如果父母的收入高,就能為子女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甚至能夠幫助子女找到好工作,進而獲得高收入;如果父母的收入低,就很難為子女創造好的生活條件以及幫助子女找到好工作,這是對收入的直接影響。
(2)如果父母的收入高,就可以增加家庭的教育投入,加大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資,提高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子女的教育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獲得高收入的工作機會,反之亦然。
(3)如果父母的收入高,可能由于其個人能力強或是家庭背景好,這一點也可傳遞給子女,子女的能力強或者家庭背景好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收入;如果父母的收入低,傳遞給子女的也是低收入。子女的收入水平主要取決于子女本身的人力資本狀況,而人力資本狀況非常依賴于其父母的收入水平和人力資本狀況。因此收入水平也是可以代際傳遞的。
(三)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相關研究
以往的相關研究認為,家庭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密切相關。教育收益率會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有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大學收益和大學收益率明顯低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有研究利用入戶調查數據,通過考察我國高、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收益,發現雖然各個收入層次家庭的子女收入都會隨著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但是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受教育程度相對中、高收入家庭子女較低。與此同時,在同等學歷下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收入相對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也較低。原因在于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更難獲得進入壟斷性行業等高收入行業的機會,因此,教育收益率的差別還在于就業的差別。總之,總結以往有關家庭教育投入與子代收入水平的相關研究的特點,得出:
(1)視角上,經濟學的研究多于社會學的研究,宏觀社會層面的研究多于微觀家庭層面的研究;
(2)內容上,較多關注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而對于教育投入怎樣影響收入水平的研究較少;經濟學較多地研究教育投入與收入水平的關系,而社會學較多地研究教育水平與階層地位的關系;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支持;特殊教育
近年來,特殊教育工作者越來越發現傳統的學校教育在特殊教育領域出現了很多弊端與不足,家庭是社會的核心單位,同時家庭更是特殊需要兒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單位。同時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家庭教育。由于其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大部分特殊兒童大量的時間都是待在家里與父母共同度過的,父母對其實施的補救措施和教育直接關系到他未來的康復情況及后續發展。相關的研究開始出現,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家庭的和諧,影響特殊兒童的健康發展,了解目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情況能夠有效的反映目前社會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有效的投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一、庭教育與及家庭支持
(1)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是特殊教育的組成部分,三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對于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家庭教育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家庭教育早已存在,最有影響力的是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家庭教育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學科。而特殊需要兒童由于其身心的缺陷與障礙,他們比正常兒童更需要家庭教育。特殊需要兒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環境中對身心異常兒童進行的教育,包括兩種形式:由特殊教育教師或其他專業人員進行個別教學和輔導,對象是因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到校學習的學齡特殊需要兒童和學齡前特殊需要兒童,同時為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由家長或其他家庭成員對特殊需要兒童進行教育和訓練,其重點在于通過兒童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習慣,配合學校做好兒童的教育教學工作。
(2)家庭支持是社會生態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微觀支持系統。家庭支持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包括家庭資源、家庭的關系、家庭功能、生命周期等內容。家庭資源方面設計到家庭的特征、家庭背景、家庭規模、家庭的形式、家庭成員的個人特征。家庭資源在家庭支持系統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包括物質資源與精神方面的支持,涉及到特殊需要兒童的生存的各個方面和學習方面。家庭關系是指存在家庭中的各種關系,例如夫妻關系、親子系統、兄弟姐妹系統,不過還要包括家庭以外的親戚、社團、同事、社區人員、專業人員的系統。近年來,親子關系的協調已經成為普通家庭和諧的重要方面,對于特殊需要兒童來說,這是關系到他們的身心發展是否良好的重要方面。
二、家庭教育及家庭支持的原因
(1)家長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家庭作為特殊兒童的生理發育和身心養護的主要場所,家長也是老師,也可以并且應該支持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長擁有自己的教養方式,同時有他們自己一套運用于校外學習情境的課程和教學風格,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家庭教育。因此,如果特殊需要兒童想要獲得校內外充分的潛在的學習體驗,就需要家長和教師之間緊密合作。
(2)家長對兒童的學習情況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在專業人員試圖幫助兒童學習的時候,經常向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教師比家長更關心兒童。
(3)家庭可能是特殊需要兒童教育中唯一的一個成人團隊,在持續教育的所有進程中:在兒童教育生活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專業人員。我們應該樹立以一種持久的、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4)家庭比任何人都更好地了解兒童的某些方面,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每年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限,校外時間可能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促成他們興趣的培養、動機的形成、習慣的養成、紀律與規則的訓練。需求的產生以及健康狀態的保持甚至憂慮及壓力的出現等。
三、中國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現狀
要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就必須考慮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制約因素和存在的客觀困難。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制約因素包括家長的自身素質、對子女的態度以及家庭的經濟狀況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在這幾方面都不容樂觀:
(1)家長的素質及文化修養有待提高。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父母,他們是特殊需要兒童的啟蒙老師,是與兒童朝夕相處的人,了解兒童所有的習慣與愛好,為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能。然而家長的素質及文化修養顯得尤為重要。家長自身素質的高低,是直接關系著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目前,我們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無法接觸專業的特殊教育理論,沒有科學的、合適的教育方法,文化素質低等這些因素成為特殊需要兒童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2)家長的教育態度不積極、教養方式有待改變。在特殊需要兒童家庭中,親子關系成為重點。很多研究都表明,特殊兒童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環境的剝奪而致使兒童早期經驗的缺乏,如缺乏母愛、缺乏社會性接觸、缺乏有益于智力發展的感官刺激等
(3)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同時,其他服務機構對家庭教育的支持不夠,而已有的支持也是散漫的、無組織的支持,缺乏指導或統一的指導。
四、開展家庭教育與家庭支持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特殊需要兒童家長的特殊教育理論的學習。家長通過學習理論,可以了解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就不會盲目的采取不當方法與措施教育兒童。同時家長多參加相關的培訓與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可以制定合適的家庭教育計劃,傳授文化知識,幫助兒童更好的融入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中。
(2)改變家長的不良態度。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態度是一個重要的素。加大傳媒的宣傳,教育部門要向家長講授對特殊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從而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子女教育。
(3)幫助解決特殊需要兒童家庭經濟能力低的情況,主要是指解這些家庭家長的就業問題,這樣提高他們的家庭收入,提供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所需的費用。
(4)相關教育部分積極配合。整合資源,發揮醫療衛生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學校、幼兒園、福利企事業單位、殘疾人活動場所等現有機構、設施和人員的作用,將對特殊需要兒童家庭支持納入社區建設和基層衛生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左玉婷,盧珊,周蕓蕓,曹夢希.孤獨癥兒童家長親職壓力及焦慮抑郁狀況――融合教育與特殊教育機構的比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
【關 鍵 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5)03-0020-02
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存在的問題
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但是由于“家庭教育”這一名詞沒有準確的界定,同時也沒有相關書籍或專家明確指出家庭教育應該怎么教?家庭教育的內容具體是什么?家庭教育應該怎樣適應于基礎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實施就會與學校教育產生矛盾。
1. 家庭教育中的理念與學校教育中的理念相沖突。家庭教育是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所實施的教育,由于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就會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現象:過度溺愛或過度嚴厲。在基礎教育階段,孩子們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F在的家庭教育存在著這種現象:家長們過多地溺愛孩子,包攬孩子的事情,不讓孩子自己穿衣、疊被,認為這些都是小的事情,自己順便幫忙一下就好,也有的家長認為這些事情等到孩子再大一點再讓他做。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發展的。學校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為祖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學校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孩子們在學校中接受到的知識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卻得不到認同,這是不利于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的。
2.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分工不明確,加大孩子負擔。中國教育有一種極其不好的現象:只有上重點小學才可以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工作應聘單位也是擇優錄取重點學校的學生。這種層層遞級的模式使得許多家長著急與心慌,都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點,導致升學負擔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孩子們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上各種輔導班,而中國輔導班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輔導班應該是服務于學習教育的,是對學生學校教育的補充,可是現在的輔導班卻以單獨的個體存在,輔導班里的教學內容都是由個個輔導機構自己決定的,與學校教育關聯不夠緊密。輔導班和學校各教各的,沒有明確分工,導致學生重復學習,浪費學生時間,更主要的是重復聽著和學校相同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降低。調查發現,由于上輔導班耗費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使學生的心情受到影響,產生厭學情緒。
3. 家庭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科學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為家長,由于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樣,對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有些家長對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掌握不多,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順序也了解不夠,導致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出現很多問題。比如,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不了解孩子的特長,盲目地培養孩子。還有些家長只顧數量不顧質量,一味讓孩子做題,很多小學生反映自己晚上做作業要做到十一二點,不是因為學校老師布置的多,而是因為父母買的習題多或者是培訓班的題目多。教育部、衛生部在1979年12月6日頒布的《中小學生衛生工作暫行規定(草案)》中規定學生每日睡眠時間應保證:小學生10小時,所以小學生應該保證晚上9點鐘之前就應該睡覺。①日本醫學界也有相應的研究,如果人在一天中睡覺比正常睡眠時間少4小時,反應能力就會下降45%。家長們必須掌握有關知識,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盲目跟風和打疲勞戰。
4. 家長榜樣示范不利,學校教育難度加大。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孩子在學校的時間一天只有6個小時,其余18個小時都是與家長們在一起,家長比老師對于孩子的影響都要大,所以家長們的言行舉止、脾氣習慣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②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說是說做是做,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學會尊重,學會關心,自己卻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沒有效果的,因為小學生處于模仿階段,看到的比聽到的更容易受到孩子的注意,他們一般都會去學習家長們所做的事情,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還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信奉棒下出孝子,對孩子使用暴力,致使孩子從小就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會在校園中欺負同學。當孩子受到家長的不良行為與習慣影響或者學習家長的不良行為與習慣時,老師對于這種行為習慣的糾正難度是特別大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好好約束自己。
二、家庭教育成為學?;A教育合力的措施
家庭教育的不和諧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巨大影響,也必然會影響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狀況?,F針對上述家庭教育出現的諸多問題,提出以下措施:
1. 學校與家長實現雙向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動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基礎教育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學校(班主任)、家庭要明確分工,統一認識,協同步調,加強合作。學校應該告訴家長孩子缺什么,家長去補,家長也要告訴老師家長的疑難,老師提供建議與幫助。③這是學校與家長能達到的最佳狀態。只有全面了解了學生的動態,家長和學校才可以更有利地幫助學生學習與生活。學校與家長的聯系除了現在常用的電話和短信形式,還可以采用其他新穎的形式:創建家校溝通網站,開通家校熱線,編發《家校通訊》、組織家長沙龍等。
2. 學校給家長們的家庭教育提供意見參考,避免家庭教育走入誤區?,F代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有法律的規范、科學的指導、現代技術的支持。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一直屬于原生態,沒有任何科學方法指導,導致家庭教育一直在誤區之中徘徊,只注重智力開發、文化學習,而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也就是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學校有必要擔負起指導家庭教育的重任。由于獨生子女居多,孩子被過度溺愛嬌寵的事件屢有發生,如孩子的零花錢,吃的、用的太好,造成孩子奢侈浪費攀比;家長多度服侍孩子,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等。由于家長們沒有相關知識支撐,所以這些現象是家長們所沒有預料或想象到的。這時,就需要學校給予家長們相關建議,開展一些相關的交流會,向家長傳授教育的相關知識,及時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習慣,避免家庭教育走入誤區。
3. 家長們要嚴格自律,做好榜樣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最初的行為往往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楷模。因此,父母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得做到?,F在的孩子公平公正的意識非常強,只有父母自己做到了之后要求孩子做,孩子才會心服口服,不然孩子們會質問:為什么你讓我做你自己卻不做的。同時,父母以正確行為的演示比對孩子說教多少遍都有用。因為父母的榜樣示范對于孩子而言是最具體形象的。另外,家長要說話算數,答應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兌現不了的不要輕易許諾。如果家長經常說話不算話,就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次數過多,可能家長的話就會被孩子完全不當一回事,還談什么教育孩子呢。再者,如果作為家長經常說話不算話,孩子也會下意識地效仿,對自己說出的話不負責任,久之便會成為他的一種不良習慣。如果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沒有兌現諾言,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是非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示范比任何教師教的都重要。
4. 社會要重視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社會化程度。家庭教育要想發展起來,光靠學校與家長們的合作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與幫忙。首先,要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知識的知曉率,讓家庭教育理念滲透到每一個家庭之中。其次,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為家長們提供一些建議,幫助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中的疑難。由于家庭教育的重視度還沒有得到充分提高,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重視,我們應該去發展一些公益性的早期家庭指導服務。第三,要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只有有了專業的人才,家庭教育工作隊伍才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培養專業人才最好和最便捷的通道就是高校開設相關專業。第四,政府要積極宣傳家庭教育。積極組織活動向全體市民宣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確開展家庭教育。只有讓社會市民了解到了政府的重視度,家長們才會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了,才會成為基礎教育的有效合力。
總之,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家庭教育體系一定會越來越完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家庭教育要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學校也要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聯系配合,形成合力。
注釋:
①孫瑛潔.淺析農村基礎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響[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5).
②彭睿.家庭教育現狀的分析與對策[J].當代青年研究,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