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愛弱勢群體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弱勢群體;特俗服務;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7-0112-02
弱勢群體,也叫社會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其主要包括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病患、失業者、貧困者、下崗職工。而今年來隨著中國快速地城鎮化,農民工也被納入弱勢群體的概念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弱勢群體既有物質方面的追求,也有精神層次的追求,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弱勢群體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鼓勵和關愛。作為社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本館深刻意識到在目前社會環境下精神層次的探索是對未來穩定社會環境、培養下一代的基礎。而具體則體現在讓弱勢群體到良好的環境去讀書,去拓闊視野,從知識上充實自己。而對未成年人、兒童的啟蒙教育,圖書館則肩負著更長遠的意義。
一、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必要性
1.關懷弱勢群體的讀書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我國未成年人的數量約有人口基數的19%,少年兒童的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而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在如今信息化高速發達的時代不免會感到迷茫與困惑,如何培養少年兒童的正確價值觀和讀書習慣是圖書館服務管理的重點。而另一方面老年人約占人口基數的10%,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僅僅是子女的責任,作為圖書館應該關注老年人的健康閱讀生活,并提供一個場所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某些殘疾人、下崗工人,作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具有物質生活欠缺、精神迷茫等特征,積極推動滿足其精神面貌也是本館的工作重心。所以圖書館為弱勢群體的特殊服務必須得到重視,因為正是這些形形的人群組成了我們的社會。
2.堅持公益原則,為弱勢群體服務。在《圖書館服務宣言》中:“圖書館在服務與管理中體現人文關懷。圖書館致力于消除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的困難,為全體讀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惫鎴D書館應向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服務。這一要點不能以性別、職業、身體差異、年齡差異為借口,應更人性化地為全體公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快捷、人性化的讀書環境。作為文化氣息濃厚的公共場所,圖書館應充分考慮讀者的特殊需求,如提供人性化的咨詢服務、寬敞明亮的閱覽室,空調、網絡等設施則保障了讀書者對舒適環境的需求,簡化并有效的借閱流程則方便弱勢群體將書本帶回家。各種活動的舉辦,有效提高了社會各層人士對讀書的濃厚興趣。
二、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具體措施
1.公益圖書館的收費。弱勢群體在財富、社會地位、知識、生存能力等社會資源的占有上存在不足,處于劣勢,他們的生活質量在物質上得不到保證。而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收費則增加了甚至抹殺了弱勢群體的讀書欲望,如何降低甚至減免收費,是圖書館的天職,更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圖書館是公益機構,早于20世紀90年代,我館已意識到社會弱勢群體的特殊性,并積極開展為福利院老人送書、在節假日組織少年兒童讀書日等活動,開展在鄉鎮周邊地區為農民送去相關農業書刊、提供講解等服務。而如今隨著國家政策對弱勢群體的著重關注,圖書館也已經幾乎是零門檻為社會公民進行服務,所以從收費管理上,可以說如今的圖書館幾乎可以免費地為所有弱勢群體服務,并且我館積極開展相關服務的宣傳教育,對我館員工進行服務培訓,使得熱忱服務成為我館最重要的人文標志之一。
2.增強服務意識。圖書館面對弱勢群體的特殊情況,也應有特殊的服務特色。首先要對弱勢群體的心理進行分析,在服務態度和語言表達方面,一定要熱情謙和,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提供一些上門服務、閱讀服務等等。從硬件設施來講,圖書館應該建立無障礙通道,備有輪椅等設備,在書庫的走道設計上要保證殘疾人的方便,并且提供網絡、電腦等現代化設備,盡一切能力去完善圖書館的建設。在軟實力上,應積極主動組織各種專題講座、培訓班,不僅僅在讀書中使弱勢群體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更是要全方面地針對各種人群的不同需要,合乎各種人群的利益去組織活動。要讓弱勢群體在這樣一個積極向上、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解決切身問題,增加活動交流心得,增強生存的信心。
3.圖書館員工的素質。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應具有樂觀積極、樂于助人等特質,人與人的交流中能夠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相關專業的培訓則是良好提供服務的基礎,如何劃分、分析具體弱勢群體的切身精神狀態,并加以引導,介紹其閱讀相關書籍也是評判一個圖書管理員業務熟練的標準。今天少年兒童的精神狀態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國家庭結構的特殊構成特點,少年兒童可能背負太多的升學壓力,課外培訓等活動也使少年兒童精神負擔甚重。圖書館應針對少年兒童活潑好動、興趣廣泛的特性,對少年兒童的圖書進行詳盡分類,并提供建議供學生參考,培養少年兒童的讀書習慣,在未經引導下的少年兒童可能對大千世界有些迷茫,正確引導學生的讀書興趣,可以防止學生誤入歧途。我館更是推薦少年兒童多讀經典著作,從經典中讀歷史、讀人文,并且盡量避免選擇那些枯燥無味的經典文學著作,從而讓少年兒童以讀故事的心態,去了解人文歷史,在娛樂中學習知識,潛移默化地讓少年兒童覺得讀書是有趣的,而不是父母、老師安排的任務,讓學生自發地去讀書。
圖書館員工的素質不僅體現在人性化的服務,也應更好地拓展自身的社會洞察力,在不同領域做出不同的成績。比如在少年兒童的閱讀生活上,以上建議以少年兒童作為圖書閱覽的參與對象,對其特征進行了分析。同樣在其他社會弱勢群體,如農民工這一群體,也需要更詳盡的分析和作為。農民工這一名詞是我國工業發展的產物,農民離開家鄉來到縣城去尋求物質的豐收,而據我館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農民工的心態以及相關復雜的家庭環境情況更加值得關注,農民工帶來的子弟更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不同于城里的孩子,農民工子弟大多害羞,并且意識到與城鎮孩子的差別,我們應當一視同仁地對待農民工的子弟,并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讓他們得到社會的關注和關愛。
【關鍵詞】傳媒市場化;弱勢群體;媒介話語權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傳媒業逐步步入產業化,然而,人們似乎更多的只是看到了其正面影響和光明的一面,而未對其負面的影響加以深入的思考。用西方政治經濟學派的觀點來看,傳媒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從來就沒有給一般的社會大眾帶來福音,綜觀西方大眾傳播業的發展,大眾傳播領域出現了商業化、私有化之后,就以市場原則取代了公共服務原則,大眾傳播業作為文化業部門而不是公共服務機構的角色也就日益凸現。①我國的情況雖然與西方不同,但是傳媒市場化的發展也給受眾的利益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是對于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弱勢群體。
一、傳媒市場化及其影響
1、大眾媒介的話語霸權與商業利益
從字面上來看,話語不過是對于事物的論述,任何大眾,只要具備言語能力,都可以擁有話語權。但是,由于經濟條件和經濟地位所導致的階級沖突以至階級統治,使得話語也要依照一定程序說出口,這個程序包括受到控制、挑選、組織和分配。而話語所包含的對事物的價值判斷,以及構成陳述的邏輯、句法、語義等都是由權勢提供的,因此,出現話語霸權問題。②
媒介組織,是指專門從事大眾傳播活動以滿足社會需要的社會單位或機構。大眾傳播媒介利用先進的傳播技術,通過傳播直接、正式的信息,在大眾心目中樹起無可替代的權威。大眾傳播媒介的話語霸權一直存在,只是隨著傳媒市場化的深入,其背后的商業利益成為媒體利用話語霸權實行控制的最大驅動力,傳媒競爭的加劇使媒體想盡各種辦法吸引受眾的眼球,以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2、傳媒娛樂化趨勢
在近二十年來我國傳媒改革的進程中,伴隨著傳媒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產業性質日益凸顯,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媒介大眾化、市場化浪潮的勃興,媒介市場與信息消費觀念的興起,我國傳媒業在新聞理念、大眾傳播理念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都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媒介實務上最為重要的影響就是催生了一股傳媒娛樂化的熱潮。③
其實,娛樂本無可厚非,娛樂是現代緊張生活的調節劑,也是大眾媒體的一項重要功能。然而,一些媒體卻為了激發受眾的欲望、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而提供娛樂,或為了娛樂削弱了媒體首要的告知、解釋新聞的功能,說到底還是受到經濟利益的驅動。在這樣一個泛娛樂的時代,傳媒熱衷于把所有的節目和時段都以“娛樂”的形式加以包裝,傳媒的娛樂化趨勢愈演愈烈。
二、傳媒市場化對弱勢群體利益的損害
所謂弱勢群體,按有關學者的歸納,就是“相對于主流群體而言,他們在政治上無權勢,缺少社會支持網絡,經濟上日益貧困,文化心理與自身價值不被認同,自信心低落。”④傳統意義上,弱勢群體主要是指老弱病殘者和無勞動能力的依賴人群,但那些在勞動市場和生活資源、機會分配中由于競爭力較弱、綜合能力較低而受到不平等對待的群體,如婦女、非城市人口、農村貧困人口和失業、下崗人員等,也被納入到弱勢群體的體系中來。
弱勢群體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根據社會學的社會支持理論,社會支持的主體結構是一個由國家支持子系統、群體支持子系統和個體支持子系統組成的結構系統,媒體在此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保護和援助弱勢群體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因為媒體通過專門渠道的報道和宣傳,可以激發起社會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喚起包括弱勢群體人員在內的全體公民的維權意識,以及對不公正現象的憎恨心理和對社會公平的強烈愿望。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弱勢群體由于在社會組織、經濟、文化資源的占有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一方面他們無法主動獲取暢通的渠道接近媒介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另一方面,隨著傳媒市場化浪潮的進一步加強,促使媒介將注意力更加偏離他們,繼而轉向能為其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的“強勢群體”或“精英群體”。此外,即便媒體對弱勢群體進行了關注,也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不盡如人意甚至違背了新聞職業道德的地方,應引起人們的深思。
1、在信息面前的不平等導致話語權的缺失
從人類社會有信息傳播開始,信息傳播權力的擁有和行使就不是平均地掌握在每一個社會成員手中。而媒介的市場化進一步造成了公眾在信息面前的不平等。出于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傳媒在很大程度上過分依賴發行與廣告收入,如此一來,幾乎所有媒介在受眾定位時,都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轉向收入較高、消費能力較強、社會地位較高的群體,而收入少、消費能力弱、社會地位低的廣大弱勢群體就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大眾傳媒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排斥,使他們基本上處于失語的狀態,導致話語權的缺失。
所謂話語權,是指每一個公民都有出于對個體自己或整個社會發展的形勢考慮,將自己的訴求、建議和意見通過大眾傳媒表達出來的權利。由于大眾傳播媒介在現代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當一個群體無法通暢地向社會表達自我時,實際上也就是失去了其話語權而無法確立在社會中的地位。
2、弱勢群體置于被娛樂的處境
上面談到了在傳媒市場化下弱勢群體失語的現實,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大眾傳媒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只是這種關注在傳媒娛樂化趨勢愈演愈烈的當下,違背了媒體的初衷以及對其報道的真正意義所在。媒介市場化的問題也正在于走向市場的媒體把受眾看作消費者,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著力于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媒體違背了基本的道德原則以及新聞職業道德,放棄了本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拿一些媒體對農民工的報道來看,總是處于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且以負面報道為多,不能做到冷靜客觀,取而代之的是娛樂化、冷漠化的報道。傳媒市場化下,媒體為了追求“眼球效應”,甚至不惜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而將他們的形象任意地歪曲,同時,媒體努力從各種信息中提取娛樂的元素,一味地迎合受眾的低級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喪失了媒體本應擔負起的責任。
3、媒體“越位”,“代表”弱勢群體說話
在傳媒市場化浪潮的推動下,媒介逐漸引入商業機制,以追逐利潤為目標,將受眾看作是消費個體,而且由于電視的收視率和報紙的發行量等受眾規模直接關系到媒介的商業廣告的利潤,因而媒介還經常采用收買受眾的方式來擴大其在受眾中的影響,這種對于受眾的收買方式之一就是把自己打扮成社會公眾的代言人,他們經常強行代表社會公眾發言。⑤
不可否認,弱勢群體相對于一般的公眾,擁有更少的接近媒體自我表達的機會和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媒體可以代而行其權。眾所周知,媒介說話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利益,一些媒體為了自己的“賣點”而大肆炒作,這不僅沒有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反而是對其利益的損害。
三、傳媒市場化下對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
1、使弱勢群體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福柯認為,“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通過話語而獲得的,任何脫離話語的事物都不存在,人與世界的關系是一種話語關系,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某些成規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并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⑥當農民工、困難群眾等弱勢群體無法通過大眾媒體發出自己聲音的時候,他們的話語空間就受到限制,話語長期被遮蓋、誤解和扭曲,加之敏感、脆弱的心理,很容易造成與社會的對立以致暴力、自殺等失范行為,成為社會潛藏的危機。作為現代傳媒的受眾,他們應該有平等利用傳媒的權利以實現自己的主張和話語陳述。因此,扭轉弱勢群體的話語弱勢,使其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政府、媒體以及弱勢群體自身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應該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引導媒體對弱勢群體進行關注,必要時可用法律的形式對弱勢群體的媒體話語權進行有效保護。其次,要提高弱勢群體的個人素質和知識水平,培養弱勢群體的媒介素養,主動充分地運用各種媒體傳達利益訴求,同時,也要強化弱勢群體的相關法律意識,維護自身的權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媒體要搞好對弱勢群體的報道工作,弱勢群體理應成為大眾傳媒關注乃至關愛的對象。作為全社會的守望者,大眾傳媒身負重任,其任務之一就是要積極改變弱勢群體在信息擁有量與媒體資源使用上的弱勢地位,為他們盡可能多地提供實際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努力幫助他們有效地使用媒介表達意見、訴求利益。
2、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簡言之,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主要表現為強調人的價值、人的尊嚴,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權益,把對人性的根本關懷作為最終要義。人文關懷,不僅是傳媒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傳媒進步與成熟的重要標志。媒體是公眾輿論的代言人,是社會良知的守護者,新聞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和專業水準,提倡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尤其在對弱勢群體的報道中更要加強人文關懷,提倡以平等對話的方式報道新聞,洋溢對人性的美好追求,努力地關愛他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
參考文獻
①郝雨,《傳媒市場化對受眾的威脅——從西方傳播政治經濟學得到的一些啟示》,《新聞記者》,2004(10)
②李巖:《媒介批評:立場、范疇、命題、方式》,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52
③鄭根成:《傳媒載道——傳媒倫理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27
④張和清、向榮、高萬紅:《弱勢群體的聲音與社會的介入》,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1
⑤郝雨:《媒介批評與理論原創》,上海三聯出版社,2009:53
⑥王治河:《??隆罚辖逃霭嫔?,1999:159
進一步完善我辦弱勢群體人員的長效,切實做好城鎮貧困居民“低保”工作,積極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互助等事業,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從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出發,加大社區弱勢群體人員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的力度,以解決社區弱勢群體人員的生活實際問題為重點,努力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幫、難有所救”。
二、基本制度
1、建立弱勢群體分類。將符合條件的弱勢群體分為A、B、C三類,登記造冊,發放困難家庭幫困卡,憑卡領取政府補助、臨時救濟、捐贈衣物調劑以及其他救助方式等。低保人員、五保戶列為A類,實施政府正?;a助機制;傷殘無勞動力、孤寡老人、大病重病戶列為B類,作為進入低保、五保的后續人員;目前無工作但有工作能力的特困職工、殘疾人員、病災戶列為C類,實施臨時救助。通過對不同對象的分類管理使辦事處的弱勢群體管理工作層次分明,為今后人員的變化動態管理建立了基礎,促進社區弱勢群體管理和服務工作進一步科學化。
2、建立弱勢群體救助基金配套制度。社區五保戶、低保戶、特困職工、殘疾人員、孤寡老人、病災戶的正常救助與臨時救助資金,辦事處承擔70%,社區承擔30%,專戶儲存、??顚S?。
3、建立弱勢群體的日常認定制度。凡符合弱勢群體條件的人員,可隨時向戶口所在社區提出書面申請,經初審合格,張榜公示后,按月上報認定。社區居民小組長、居民代表作為弱勢群體工作監督員,對弱勢群體人員審批管理、救助金撥付發放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收集、反饋有關意見和建議。
4、建立弱勢群體的年審制度。辦事處民政辦每年對轄區弱勢群體人員逐戶上門調查了解,將符合條件的人員,集中登記審核,進行年審,對符合條件的,加蓋年審印章。
5、建立弱勢群體的管理與服務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弱勢群體工作列入年度社區目標考核范圍,建立弱勢群體社區管理目標責任制,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落實任務,責任到人,力爭大部分弱勢群體通過社區能實現救濟、幫扶和就業。辦事處對社區實施跟蹤考核,對完成目標任務好、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因工作不力而未完成任務的,要追究責任。
6、建立弱勢群體的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定期入戶調查機制,隨時了解低保戶情況。明確社區、辦事處各自在受理、審核、公示、審批弱勢群體的工作職責及工作時限。對不依法履行職責、未嚴守工作程序,超越法定時限、法定權限或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認定等行為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弱勢群體的管理和服務
弱勢群體的管理與服務要按照“廣覆蓋、社會化、可持續”的原則。在社會目標上,要達到公平和大多數人的基本權利;經濟目標上要達到收支方面的可持續性和對經濟增長的激勵作用;政治目標上要達到不同人群利益關系的平衡及其連續性。
一是實行總量控制,堅持動態管理。切實做到管理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標準有升有降,真正實現動態管理意義下的應管盡管。
對一般低保家庭,在認真落實低保政策的前提下,做好其收入情況跟蹤統計、管理和就業再就業工作。對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根據其年齡、特長、健康狀況,再結合工作的需要,給每個勞動對象都定好勞動工種和勞動崗位,并進行登記造冊,目前主要工種有社區的衛生管理、綠化養護、治安巡邏等。每季度對低保人員參加服務的次數和質量進行統計考核,將考核結果上墻公布。對表現突出的低保人員給予表彰和適當獎勵,并免費提供就業培訓,向用人單位推薦就業;對不服社區安排,連續2次無故不參加社區公益勞動的低保人員,將減半發給當月保障金,連續三個月不參加勞動的,取消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并在半年內不得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低保對象再就業,對積極再就業的低保對象,就業以后,可繼續享受1-3個月的低保補助。
對家中有重病及重癥殘患者,或因其子女正在接受義務教育,且學費明顯超過家庭負擔能力,以及夫妻雙下崗并需要供養無收入的高齡老人的家庭,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并視其具體困難程度確定臨時補助額度。探索建立限期保障辦法,根據居民家庭狀況和勞動能力狀況,實施限期保障,明確保障期間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到期即可終止低保待遇。
妥善解決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難問題,各社區要根據調查登記狀況,認真組織一次全面核查工作,對特困老人逐一核實,對符合低保條件的特困老人,要確保低保政策全面落實,做到應保盡保,不漏一戶一人。對五保戶供養狀況要做好摸底調查,切實落實五保供養政策,針對五保老人高齡多病的情況,要重視解決其基本醫療問題。對于不符合低保和五保供養條件,生活確實處于特困狀態的老人,要區分不同的情況,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對有贍養能力而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進行法制與道德教育,實行司法調解,簽訂贍養協議,切實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一些“女兒戶”老人在喪失勞動能力后陷入特困的情況,要對這些老人的女兒宣傳《老年法》,使她們認識到女兒同樣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落實老年人的供養問題;對無依無靠、生活難以自理的特困老人,各社區要組織開展定期走訪、幫扶活動,嚴防老年人因生活無法自理、生病無人照顧而死亡,甚至死后無人知曉的極端事件發生;對于因病因災致貧的特困老人,要盡量列入臨時社會救濟對象,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對特困老人的醫療救助活動,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對由特困老人撫養、在中小學就讀的孫子女,要幫助協調教育部門減免其學習費用,使他們不致于因貧輟學。
二是狠抓社區配套資金的到位。低保人員低保金以及臨時困難補助資金的來源渠道,以辦事處與社區三七承擔的方式籌集,資金發放到位之前,社區配套資金必須提前到位,社區配套資金不落實將從預留款中扣除。救助救濟資金采取“街管居用”方式,獨立帳戶、??顚S?,由社區申請,經民政、分管領導、行政主要領導簽字后劃撥,堅持“嚴格支出,加大收入,控制缺口”的原則。捐贈款物由辦事處根據災情和實際需求,統籌平衡、統一調撥分配,發放救災捐贈款物應堅持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等程序,做到帳目清楚、手續完備、制度健全,并向社會公布。民政辦公室應加強對低保資金及其他臨時救助錢物的經常性檢查監督,確保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三是加強弱勢群體的基礎管理。將救助弱勢群體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抓好抓實,建立動態性弱勢群體人員檔案,做到“家庭情況清、身體狀況清、就業現狀清、職業技能清、就業愿望清”,同時建立弱勢群體增減變化臺帳和月報制度。做好弱勢群體人員分類資格審查工作,做到嚴格把關,不虛報,不瞞報。嚴格進行家庭收入調查,核實保障對象的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規范申請、評審和資金發放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四是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對弱勢群體,不僅要從政治上愛護,從制度上保證,從生活上關心,更要從素質上提高,加強引導和扶持,幫助樹立自力更生的意識,培訓其自力更生的能力,促使其自謀生路。改進扶持方法,改生活救助為生產援助,使扶貧方式由現金和實物援助為主轉變為培育自我發展能力的援助為主,擴大在技術、項目、培訓、生產和銷售等方面的有效援助。
五是形成全社會關注弱殘的氛圍。財政為弱勢群體提供的保障只能解決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他們的醫療、住房等具體經濟困難還難以由政府統包。要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使他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開展“送溫暖”、“一幫一”結對等扶貧幫困活動,深入持久地把救助特困家庭的工作做好,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將扶貧幫困納入各社區目標管理內容。同時,大力宣傳表彰助弱濟困的好人好事,動員全社會力量都來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
六是全面實施再就業專項援助行動。
1、弱勢群體可享受以下再就業免費服務項目:(1)提供政策咨詢;(2)提供一次面對面、個性化的職業指導;(3)提供三次基本符合條件的勞動力市場就業信息;(4)提供一次減(免)費技能培訓機會;(5)提供二次免費求職登記;(6)提供各項勞動保障事務服務。
2、弱勢群體可享受下列再就業援助:(1)通過勞動力市場,促進有一定市場就業能力的弱勢群體競爭就業。勞動保障服務所要充分發揮信息采集員隊伍作用,廣泛采集有效崗位信息,常年滾動儲備200個左右崗位,只要“不挑不揀”,提供及時上崗;鼓勵具備資質條件的社會辦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崗位,幫助弱勢群體實現再就業。
(2)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幫扶弱勢群體實現再就業。對由政府投資形成的公益性崗位和街道、社區居委會開發的社區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弱勢群體就業。同時加強現有公益性崗位管理,對出現的空余崗位,及時補充弱勢群體再就業。
(3)對愿意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弱勢群體,提供優惠扶持政策:一是憑《再就業優惠證》,享受國家規定的稅費減免政策;二是對已領取《營業執照》從事自謀職業的,可享受創業小額貼息貸款優惠政策。三是對在社區內自謀職業的,對添置生產經營性用具確有困難的,給予500元的實物幫扶。
(4)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幫助弱勢群體實現再就業。加大宣傳力度,動員辦事處廣大黨員干部和社會力量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幫助弱勢群體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尋找就業門路,想方設法幫助弱勢群體實現再就業。
四、保證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辦事處成立弱勢群體管理和服務領導小組,由辦事處黨政領導任組長,民政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民政辦公室、勞動保障服務所、各社區組成,辦公室設在民政辦公室,具體負責弱勢群體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進一步做好我辦弱勢群體人員生活保障工作,通過調整保障范圍,嚴格審批程序,實現應管盡管目標,全面落實社會救助制度,這既符合廣大困難群眾的根本利益,又維護社會的穩定,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因此,各社區和相關部門一定要從講政治、講大局、講穩定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弱勢群體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高質量、高標準做好此項工作。
一要集中開展駐村入戶調研工作。按照縣委安排,局機關領導干部近期要深系村、幫扶戶集中開展駐村入戶調研工作。從現在起到春節前,每名領導干部駐村入戶不得少于4次,在幫扶戶家中住宿調研不得少于1次。并適時由村、村包抓領導組織各村25戶幫扶戶開展座談交流,聽取他們對幫扶活動的意見建議。活動結束后,局辦公室將如實匯總調研情況報送縣委活動辦公室。
二要切實抓好弱勢群眾幫扶工作。局機關全體領導干部要著眼解決困難群眾脫貧難、過冬難、五保戶看病難等問題,從最需要幫扶的貧困人群、從應該關愛的留守兒童、最應該關注的農村五保戶等弱勢群體幫扶做起。在我局前期留守兒童、失獨老人、困難群眾摸底的基礎上,及時與鎮村進行對接,每名領導干部至少要幫扶其中一戶,幫助他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三要認真抓好節前安全排查。局機關全體領導干部在節前要深系村逐戶排查群眾(尤其是留守兒童及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取暖設施安全情況,并做好造冊登記,杜絕煤氣中毒等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要幫助制定增收措施。局機關全體領導干部要重點圍繞農民收入現狀分析、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內容,深系村、幫扶戶,坐上炕頭與村組干部及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交流,要帶著信息,帶著責任,從農民的角度、農民的立場總結近幾年促進農民增收的典型經驗,探討制約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和問題,研究提出促進農民增收的建議和措施,積極幫助村組制定好2014年發展規劃,為促進農民增收服好務、盡好責,推動活動見成效。
學校春節活動總結
為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自覺實踐“XXXXX”重要思想,切實重視人民群眾和廣大青年,特別是為經濟困難學生、農村貧困青年、下崗青年、進城務工青年、流浪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少年兒童等有特殊困難的群體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弘揚團結友愛、扶貧幫困的道德風尚,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敬老院,我團支部于在20XX年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20XX年2月8日,在我支部團支書的組織下以及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下,我們到蘇州虎丘區橫塘敬老院進行走訪慰問活動,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的活動,與老人們度過快樂的一天,同時讓廣大同學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學習,獻出了愛心,調動了同學們的熱情,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我們的前往,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歡迎,不大的院子里坐滿了老人??粗^發花白的爺爺奶奶們,大家都有種說不出的激動。大家都盡心為老人們表演節目,有些沒節目的同學,就在臺下為老人們捶背按摩,有的還給老人剪指甲?;蛟S是我們的熱情點燃了老人們的激情,一位老爺爺也上臺為我們表演了他的拿手節目,還有位老奶奶講了對我們的寄語,她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我們大家都牢牢記下老人的話,心里很是感動。
在活動過程中,不斷有老人給我們提出意見與建議,例如,節目應該多些與老人有關的,老人愛好的,還有就是不太濃的方言節目老人無法聽懂等等??傊?,就是活動應多位老人考慮,這樣才不失活動的意義。并且老人們希望我們可以經常來這和他們互動,拉拉家常,不要因活動而活動。
通過這次活動,給老人帶去快樂和慰問的同時,也讓我們同學們更加懂得如何去照顧老人,關心老人,如何盡自己的能力去讓老人開心;也讓我們明白當代大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繼承傳統美德,積極參與到實踐之中,獻出愛心溫暖社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和關心他人。
學校春節活動總結
活動主題:嚴冬送溫暖,愛心促和諧,關愛弱勢群體,發揚雷鋒精神。
活動時間:20xx年12月23日
活動地點:津港里社區
參加成員:
為了響應學校團委開展主題團日活動的號召,充分發揮團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將雷鋒精神深入貫徹到青年學生群體中,深化中學生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激勵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志愿精神,充滿愛心、關愛老人、孝敬老人,尊敬師長,積極向上,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展現志達學子的良好形象和一流的的素質。我班團支部在20XX年12月23日參與了嚴冬送溫暖,愛心促和諧,關愛弱勢群體,發揚雷鋒精神為主題的團日活動。
活動的準備工作:
1、召開團支委會議,討論活動計劃,初步確定活動方案。
2、召開團支部全體團員會議,廣泛收集團員們對活動方案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3、向校團委溝通匯報,最終確定活動計劃。
4、與學校附近社區聯系,確定送愛心的低保戶孤寡老人。
5、到超市購買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作為慰問禮品。
6、確定慰問領隊發言人,打好慰問腹稿。
活動的主要流程:
20xx年12月23日中午,高一七班團員代表拿著早已準備好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須品在津港里社區集合,準備參加嚴冬送溫暖,愛心促和諧,關愛弱勢群體,發揚雷鋒精神為主題的團日活動。人員到齊后在社區管理人員的帶領下到了孤老戶加進行慰問。慰問結束后,全體團員有序的返回了學校
活動意義和收獲:
通過活動可以表達我們對老人們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他們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青春的短暫,激勵了我們,讓我們更好的利用時間,在短暫的青春中創造不平凡的人生,也讓我們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悅,更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更有責任和義務發揚這一傳統美德,這次活動使志愿者們了解了老人們的晚年生活,也給老人們帶去了歡樂。提高并培養了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德意識,也是同學們從老人身上學會了很多東西,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僅僅知道占有,而是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用心去溫暖他人,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
日月更迭,相信不變的是我們對老人的那份真誠的祝福,今后的我們會盡可能多的去關心這些老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愛的火花將照亮這美麗和諧的社會!
學校春節活動總結
為開展“百萬中小學生春節感恩活動”,切實培養學生尊敬長輩,感恩親情的良好行為品質,在寒假到來之時,我校積極開展“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感恩教育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1、放假時學校做了“致家長的一封信”,在信中,除要求學生家長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注意假期安全等內容外,還特別要求家長加強對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強對孩子個性養成的教育,教育孩子要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做有良知的人,樹立起以后努力工作,回報社會,匯報父母的信念
2、布置學生注意積極參加春節期間的大拜年,賞花燈等傳統民俗活動。
3、開展感恩留言活動,按教育局要求,我們正在放假,就以校訊通的形式將要求發至學生家長手機上,學生家長督促學生上“文明網”完成任務。
4、開展“一日幫父母做事”活動,要求學生每天幫父母做一件事,開學后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談幫父母做事的典型事實,并談切身體會。
“希望樂園”項目是希望工程功能延伸工作,是團市委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按照“資助服務、愛心傳播、志愿行動”三位一體的戰略要求,針對弱勢青少年群體面臨的生活缺助、學業缺輔、情感缺慰等實際問題,借用希望工程平臺、整合志愿者力量,開展希望課堂、真情相伴、小小才藝、自護指導、感恩教育、溫馨呵護等經?;顒拥墓骓椖俊?/p>
一、科學調研,確?!跋M麡穲@”項目定位準確
團市委聯合相關部門以農村小學為重點,對農村青少年特別是貧困青少年、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等弱勢青少年群體課外活動現狀進行了調查,就設立“希望樂園”項目準確定位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農村貧困青少年、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等弱勢青少年群體存在課余文化生活單一、缺乏科學有效引導,與父母聚少離多、親情溝通較少等突出問題。為促進弱勢青少年群體健康成長,團市委本著“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黨政分憂解難,搭建公益服務平臺、關注青少年弱勢群體,發揮共青團服務職能、更好地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設立原則,秉承“真情關愛、幸福成長”的服務理念,努力達到“基層支持、家長放心、學生滿意”的定位目標,開展設立了“希望樂園”項目,實現希望工程創新發展。
二、制定標準,確?!跋M麡穲@”項目規范推進
“希望樂園”項目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標準、運行管理、考核評估嚴格執行《“希望樂園”社會公益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地點選擇上,要求是農村貧困青少年、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比較集中的學校,能夠提供50-100平方的場地和桌椅,能夠開放開展希望課堂、真情相伴、小小才藝、自護指導、感恩教育、溫馨呵護等經常,并能負責“希望樂園”的日常運轉;籌資渠道上,“希望樂園”資金來源是上級資金支持、鎮級配套與合理引入市場機制、吸引更多社會愛心力量贊助相結合,每個“希望樂園”項目經費不少于3萬元,其中鎮街負責提供至少1萬元的日常維護費用;設計規范上,統一命名為真情關愛、幸福成長“希望樂園”,并出臺實施方案、政策支持、宣傳引導等相關文件,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豐富服務項目類別,確保項目規范化推進。
三、強化服務,確?!跋M麡穲@”項目工作實效
我們立足農村貧困青少年、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等弱勢青少年群體的實際需求,結合社會各類志愿服務職能,對“希望樂園”項目服務功能進行了精心設計。針對課余文化生活單一、缺乏科學有效引導的問題,我們開展希望課堂和小小才藝服務,配備課桌、圖書、文具等學習用品,組織學生們開展讀書交流、計算機和互聯網知識培訓、課后作業等,教授文體特長,定期開展文體活動,幫助學生們全面發展;針對與父母聚少離多、親情溝通較少的問題,我們開展真情相伴、溫馨呵護和自護指導服務,通過配備的電話和網絡視頻,使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之間進行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聘請責任心強、有心理輔導經驗的大學生村官、團干部或小學教職工擔任心理輔導員,為孩子們提供心理、生活和學習等多方面呵護,并結合“健康直通車”和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開展,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大中專學生志愿者到“希望樂園”開展安全教育等各種形式的自護指導服務;我們還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組織社會愛心人士和青年企業家與弱勢青少年群體結對,建立愛心捐贈長效機制,以此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
四、爭取支持,夯實“希望樂園”項目工作基礎
為確保“希望樂園”項目順利實施,我們主動加強協調配合,努力爭取財政、教育以及當地黨委政府部門工作支持,共同推進深入開展。我們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對接溝通,爭取工作場所、專項資金的支持,設立學校免費提供50-100平方的場地和桌椅,開放開展經常,并負責“希望樂園”的日常運轉,專項資金由鎮街負責提供至少1萬元的日常維護費用;我們重視親情溝通工作,受到學生家長的普遍歡迎和高度贊揚,通過各種遠程通訊設備,增進孩子與父母或者臨時監護人之間感情,并暢通溝通渠道,收集征求家長、學生和愛心人士對“希望樂園”項目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我們積極整合社會資源,與志愿者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開展課外素質教育、心理咨詢、自護教育等服務活動,提升學生們綜合素質,并計劃在寒暑假聯系相關高校學生社團,開展真情相伴、小小才藝、溫馨呵護等服務活動,將“希望樂園”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農村留守兒童獲取外界輿論的途徑大致有三:一是與農村外聯系較密切的外出務工者、教師等;二是電視新聞、廣播和網絡等媒體的報道;三是當他們自身外出求學或求職時,他們即成為社會輿論的直接受眾;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留守兒童并不甚了解其自身于社會輿論中所呈現的形象,很多孩子甚至并不知曉“留守兒童”這一概念的含義,遑論其所指即為他們本身。“留守兒童”問題可謂“農民工”問題一個并發的社會現象,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越來越多農民工曝露于大眾眼前,新聞媒體由此及彼,更將那些遺留在農村未被父母帶入城市并與之共同生活的孩子們引入公眾視野。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許多公益團體自發地組織起許多留守兒童愛心幫扶活動,從生活和教育上提供幫助,但這些幫助大多局限于物質資助層面。
二、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
(一)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心理的積極影響少
消極影響多基本上,新聞受訪對象均是由媒體自行選擇的。作為受訪對象的留守兒童大多都是思維意識尚未發展成熟的低齡兒童。面對媒體記者各式各樣的采訪技巧,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辨認和抉擇,更多的是基于本能地進行回答。然而,記者并未意識到其采訪行為及選擇性報道會對兒童心理產生影響。正、負面向的報道分別會形成正負面向的評價,正、負面向的評價又會分別形成正、負面向的激勵。消極影響具體表現為自卑、孤僻、自閉、沉默、消極、厭惡學習、調皮、紀律差、暴力、不懂事等方面和沒有夢想。經濟的弱勢和家庭關愛的缺失極易誘發留守兒童產生自卑心理,而“意外的”外來關心會讓這些毫無準備的留守兒童長期處于“受助于人”的被動地位,從而促使自卑的形成。新聞媒體在傳播內容的選取以造成新聞效應為目的,故不可避免會對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進行夸大表現,以期形成強烈的社會反響。于此,“留守兒童”一稱謂不僅強化他們的自卑感,還容易讓他們形成社交恐懼癥,其危害自不待言。留守兒童的自卑性格并非其自身選擇,而是由于客觀環境所致。雖然他們排斥與外界接觸,心里卻期望得到關注。但在夸大的社會負面評價中,他們沒有與媒體相抗衡的話語權,而被迫以消極應對。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的消極影響遠遠大于其積極影響。通過問卷分析,筆者發現社會對于留守兒童的評價處于一種偏負面的狀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形:(1)少數人處于十分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態,中立評價居多,負面評價為少。(2)多數人處于一般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態,正面評價、中立評價和負面評價持平。(3)多數人處于偶爾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態,評價搖擺不定,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但總的來說,中立評價為多,負面評價與正面評價基本持平。(4)少數人處于不了解留守兒童的狀態,中立評價為主。以下為調研基地問卷分析結果:1.廣西大學問卷分析結果。我們在廣西大學發放50份問卷,回收43份。被訪大學生中,77%認為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7%認為其是問題兒童,16%認為他們和普通兒童一樣。2.無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對留守兒童群體印象,西南民族大學問卷分析結果。我們在西南民族大學隨機發放了300份問卷,經統計受訪大學生中140人無留守經歷,其中45%來自城鎮,55%來自農村。其中來自城鎮的無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對留守兒童群體的印象72%的認為是弱勢群體,9%的認為是問題兒童,9%的認為和其他兒童一樣。來自農村的無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對留守兒童群體的印象62%的認為是弱勢群體,9%的認為是問題兒童,29%的認為和其他兒童一樣。3.成都市社會人員問卷分析結果。我們在成都市人民公園隨機訪問,被訪女性中103人無留守經歷,其中有22%的人認為留守兒童孤僻,6%的人認為留守兒童暴力,23%的人認為留守兒童獨立,23%的人認為留守兒童懂事,7%的人認為留守兒童厭學,15%的人認為留守兒童敏感,5%的認為留守兒童成績差,0%的人回答其它,0%的人無回答。被訪男性中74人無留守經歷,其中有25%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孤僻,7%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暴力,21%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獨立,16%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懂事,6%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厭學,14%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敏感,6%的答案認為留守兒童成績差,0%的答案回答其它,0%的答案無回答。
(二)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過程持續長久
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這些孩子在“留守”、“非留守”和“流動狀態”之間變換,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脫離“留守兒童”群體,而是作為“曾經有過留守經歷的人”進入社會。筆者將這個過程為四種模式:一是小學階段進入社會,二是中學階段進入社會,三是高中階段進入社會,四是大學階段進入社會?;诮巧D換,他們從社會輿論的邊緣受眾進而成為直接受眾。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和網絡漸漸得到普及,留守兒童亦開始偏離邊緣位置而向中心位置邁進。結合對留守的中小學生、以及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其他社會人員的調查,筆者發現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心理的直接影響在于其自身的選擇性承受。小學、初中生普遍低齡,其心智有待發展。對于紛繁復雜的社會輿論評價,他們本身難以具備相應的能力去辨別該接受何種評價及如何接受;相較于前者,高中生漸漸開始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識和思維能力,主觀上他們對現成的社會輿論評價有了相應的理解,因此可以初步確定他們該接受何種評價及如何接受;對于有過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及其他社會人員,他們有獨立的思維能力。雖然社會輿論難以在此階段對他們發揮影響力,但他們仍難以擺脫前兩階段既已形成的心理影響。雖然新聞媒體的本職是承擔社會責任,但是現代媒體已不可避免地具有逐利性。因此,新聞媒體漸漸趨于以新聞效應和經濟效益為導向來選取傳播角度。而對于社會輿論的形成,新聞媒體有著強大的話語權。在留守兒童的報道中,它表現為媒體更傾向于將留守兒童整體刻畫為一個以負面評價為主的整齊劃一的片面形象,而忽視了留守兒童群體之間的個體差異。這種呈現極易使受眾形成扁平刻板的印象,從而對留守兒童形成社會輿論式的偏見,同時又會反作用于留守兒童身上,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三、消除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心理的消極影響之法律控制
(一)社會輿論對留守兒童之消極影響中的法律問題
公民有權他人拒絕傳播有關其隱私的信息。我國《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未成年人有隱私權、生存權、發展權以及人格尊嚴并給予優先保護。然而,多數媒體在對留守兒童群體進行報道時都剝奪了留守兒童的話語權,剝奪了留守兒童“是否公開隱私”的決定權。他們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卻處于嚴重的話語權缺失狀態,他們有表達言語的權利,但是卻很少被傾聽。法律對此的困境就在于:新聞自由以及公民隱私權的邊界究竟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憲法》第三十五條雖賦予了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但權利的行使并非絕對無限制的。這種自由必須建立在不得妨礙他人的權利和自由、不違反國家承認的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目的之基礎上。在留守兒童報道問題上,媒體應該端正報道的目的,注重兒童權益的保護,打破單純地追求新聞效應和經濟效益的思維誤區。
(二)對社會輿論的法律控制方式
1.法律控制方式的必要性分析。新聞自由和公民的隱私權是一對相對立的概念,兩者的矛盾時常不可調和。新聞自由是國家的“第四權”,但新聞自由的泛濫又容易跨越言論自由的邊界,從而對公民的隱私權造成侵害。許多國家對新聞均有專門立法,例如英國就有《官方保密法》、《版權法》、《誹謗法》等憲法性法律;日本《憲法》第21條規定:“報紙除有害于公共利益和法律禁止的場合外,享有報道、評論的完全自由,其中包括對禁令批評的自由”。這些國家的做法,就是劃定一個新聞報道的“”,即在諸多影響社會效益的情形設定法律后果,強化新聞媒體的媒體責任,尤其體現在弱勢群體上。故通過法律的方法規制社會輿論,實現對留守兒童心理的保護實屬必要。2.社會輿論法律控制之建議。我國新聞領域并沒有專門的新聞法,而相關立法如《出版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法規也并對記者的采訪工作有詳細和可操作性的規則。在部門規章層面,僅有的一部《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確立了記者證制度,即新聞記者在法律范圍內,得自由發表其言論,但也并沒有明確言論自由和采訪對象權利保護的界限。雖然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制定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來規范記者的采訪行為,但由于缺乏強制力故也沒有實際的法律效果。如何做到保證新聞自由,又有效限制社會輿論成了最關鍵的問題。社會輿論的形態屬于不特定民眾的言論集合,具有群體性和抽象性。以犧牲公民自由權的方式直接禁止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做法,實際上是不合理的。故筆者認為,法律對輿論的規制需視情況而定,例如可以規定非出現某一具體的損害法益事由,特定公民的言論不受法律規制;在輿論生產者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范圍內,對其言論進行一定的限制;同時,筆者還建議,應當明確記者的采訪行為及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等相應的法律后果,不再單純地依靠道德約束的方式。具體如下:(1)以保護弱勢群體、尊重弱勢群體為原則,要求要到真實、客觀。(2)提高相關新聞客觀性、真實性的審查標準。(3)對嚴重不真實、不客觀的報道追究媒體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4)對于記者證的取得要求增加道德考察并建立定期道德考核制度,以保證記者隊伍的道德素質。
四、法律控制之外的多元路徑
(一)正確引導社會大眾看待留守兒童的心態
在媒體責任缺失的當下,報道失真已司空見慣。在留守兒童上,此現象尤為嚴重。一方面,新聞媒體應端正對待弱勢群體的看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另一方面,社會大眾自身也要培養鑒別新聞的能力,正確發表言論,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工作
歧視知覺比對兒童的影響比貧困更值得關注。經濟條件的改善使農村貧困問題得以緩解,然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則日益凸顯。因此,筆者還呼吁,留守兒童的父母須關注他們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長。父母在日常生活應與留守兒童保持交流和聯系,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保證孩子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學校亦應承擔其責任。筆者建議,學校應當保證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道德素質,有條件的學校應當配備專業的心理教師,開設專門的心理疏導課程;同時,社會在關懷留守兒童時,要尋求一種恰當的方式,以平等的心態對待留守兒童,保護留守兒童的人格尊嚴。
(三)調整不平衡的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消除留守兒童現象
要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把好經濟關。國家要制定相關政策,調整不平衡的產業結構,一方面推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拓寬農村在農村的就業渠道;另一方面,按照需求層次,培養勞務型、技術型以及勞務技術兼備型人才,降低企業對純粹勞務性農民工的需求。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