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0: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手術室護理綜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手術室護士及麻醉師接送患者時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核對患者身份、手術名稱、手術標識以免出現差錯?!妒中g安全核查表》的應用要求是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患者離開手術室前由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巡回護士三方共同核對患者身份、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患者去向等,確保了患者安全。
2保持每一張接送患者的平車性能完好
手術結束將平車靠近手術床調整同等高度,踩好腳剎。麻醉師護患者頭部,一人搬起患者身體一側,另一人將過床易放于患者身體下至少1/2處,放平患者,輕推患者身體穩妥至平車。拉上床檔,巡回護士推床頭,患者腳在前,頭在后以便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3嚴格執行
“三查八對”制度輸血前巡回護士與麻醉醫師共同核對患者姓名、輸血號、住院號、血型、交叉配血試驗及采血日期、血制品類別、血量,檢查輸血袋包裝是否完整、有無凝塊、溶血等,無誤后方可輸入。雙方在合血單簽字。輸血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輸血反應,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輸血完畢,血袋冷藏保存24h備查。
4高頻電刀的安全使用
使用電刀時選擇合適的功率,以能夠達到切割組織和止血為目的的最小功率為宜。在使用高頻電刀時將負極板粘貼在肌肉豐厚、無瘢痕、無癤腫、離手術區較近>30cm以上,位置正確,緊貼患者皮膚,接觸面積不小于65cm2。患者身體不能接觸手術床的金屬部位,不佩戴金屬飾品以免電灼傷。保持手術床單干燥。消毒時,若被消毒液浸濕需及時更換,避免電灼傷。高頻電刀在使用時會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時會著火。酒精消毒待其干燥后方可使用電刀。據文獻報道,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手術中使用電刀,有灼傷心肌導致心搏驟停的可能[3]。因此,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一般不能使用高頻電刀,建議使用雙極電凝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5防切口感染
加強無菌觀念,熟練無菌技術,嚴格執行遵守常規制度。手術室建筑流程合理,環境清潔。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各種器械包外有6項指示膠帶,內有消毒指示卡,顏色變黑均勻一致才能使用。接臺手術應先做無菌手術,再做污染手術。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超過4h切口周圍要加蓋治療巾。2.6正確管理病理標本防止病理標本遺失手術中切下的小病理標本,由巡回護士即刻留于病理袋內,貼上標簽,注明患者姓名、科室、住院號、病理名稱。手術中取下的標本應妥善保管,待手術結束后裝入標本袋內倒取10%福爾馬林固定液完全浸沒標本,將標本袋口的密封條封閉嚴實。任何標本未經醫生許可不得私自丟棄,防止錯送、漏送、貽誤診斷現象。術中快速冰凍建立登記本,巡回護士與手術醫生核對標簽、病理檢查單、標本送檢登記本一致,及時送檢病理科,電話通知的冰凍切片結果應由主管醫生接聽并簽字確認等防止標本遺失或弄錯。
目的:探討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手術中的應用。方法:為急診手術患者提供圍手術期全程優質護理服務。結果:急診手術患者得到了更為全面的護理服務,感受到了人性關懷的溫暖,強化了護理人員優質服務意識。結論:手術室急診手術優質護理的開展,促進了急診手術護理向有計劃的、整體的、科學的工作程序化發展,為急診手術患者的搶救提供優質專業的護理服務,提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
關鍵詞:手術室; 優質護理服務; 急診手術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38-02
急診手術患者病情復雜、危重、發展快,患者無思想準備,容易出現緊張焦慮、血壓急劇升高、心率失常等一系列應激反應[1]。我院手術室從2011年1月開始對急診手術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急診手術患者得到了更為全面的優質護理服務,感受到了人性關懷的溫暖,提高手術護理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手術室行急診手術共871例,其中普外235例,骨科218例,婦產科418例,年齡在1歲5個月~83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病情急,大多對手術有焦慮恐懼心理。
2 方法
對急診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為急診手術患者提供圍手術期全程優質護理服務。
2.1 術前訪視
2.1.1 術前快速收集患者資料: 巡回護士到病房接患者時要快速認真閱讀患者的病歷,了解手術患者的基本資料。
2.1.2 術前做好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 當患者或家屬存在激動、暴躁、不知所措等行為表現時,手術室護士要及時、有效地緩解或消除這些不良情緒,讓患者的情緒能盡快穩定下來,理智平靜地接受手術[2],在手術室門外設立閱讀區,為門外等候的家屬準備開水、報紙雜志以及健康教育資料等,減少等候的焦慮。
2.2 術中護理
2.2.1 安全的護理: 做好三方安全核查,正確使用各種儀器設備,熟練地配合麻醉和手術,手術未結束前的任何時候都要集中精力,防范自身傷害、醫療糾紛和差錯事故的發生[3],保證每一臺手術順利完成。
2.2.2 妥善安置: 協助醫生快速擺好患者手術,骨隆突處墊以棉墊,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盡量保持其功能位置。
2.2.3 溫暖護理: 控制好手術間的溫度和濕度,術中腹腔和傷口沖洗液加溫,以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和減少體溫過冷對機體的刺激。
2.2.4 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權: 避免不必要的身體部位暴露,除消毒范圍外的肌膚及時遮蓋,尊重患者,保護其隱私不受侵犯,不能談論、泄露特異性感染的患者的病情。
2.2.5 術中心理護理:手術中要隨時關注患者,給予患者持續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清醒的患者要適時告知手術進展情況并做好安撫工作,如遇到生命體征異常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地處理,切忌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引起患者的緊張。
2.3 術后護理
2.3.1 手術結束后:巡回護士不要急于去做清理等工作,要和麻醉師同時守護在患者身邊,妥善固定各種導管,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患者的清潔、保暖。全麻患者清醒后簡單告知患者手術已順利完成,與麻醉醫師一起將患者送回病房,告知術后的注意事項并做好交接。
2.3.2 術后隨訪,完善護理程序: 詢問患者的一般情況,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了解患者術后的感受,同時針對患者出現的不適給予相應的解釋和安慰。
3 體會
3.1 轉變護理理念:學習、領會“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精神,提高“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認知度,做到人人知曉,人人參與[4]。通過多種形式幫助護士認識服務態度的重要性,特別是急診手術,而且多在夜間,急診手術患者的病情是緊急的,甚至危重的,患者進入手術室應及時得到手術治療。學會換位思考,能站在患者、家屬、醫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讓患者、家屬、醫生真切感受到優質服務。
3.2 完善制度:我們要檢查急診工作中的各個流程,重新審查各項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等,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3.3 做好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 要及時有效地給予心理疏導,可適當運用肢體語言,讓患者感受溫暖與關愛,盡量多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使其樹立康復的信心[5]。
3.4 為手術醫生提供個性化溫馨護理服務: 手術室的護理服務有雙重性特點,為手術患者服務的同時,更多的是在為手術醫生提供服務,而且兩者是相關聯的。洗手護士根據手術病情及損傷部位和性質,與手術醫生進行術前溝通,了解術中可能使用的特殊儀器與設備,對易出汗的醫生備吸汗巾,需要護目鏡的備護目鏡。營造和諧手術團隊,手術結束后提供休息進餐的地方,備有干糧、牛奶等,對手術醫生人文關懷,鼓勵支持年輕手術醫生的成長,相互尊重理解。
參考文獻
[1] 王文莉,黃月笑,鐘淑玲. 循正手術室護理在手術室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6):312-313.
[2] 徐金粉,沈國梯 優質護理在重刨患者急診手術中的開展及效果 中國現代醫生[J]2013,3,51(9):59-61.
[3] 徐連生,陳娟,朱荷輝.手術室護士應對急診手術的危害與預[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3,(2):56-57.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R567.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823-01
壓力又稱為應激或緊張,是個體對任何需求做出的非特異性反應。工作壓力是工作環境的要求與人的反應能力之間的不平衡知覺所致,當人體不能從各方面應對或減輕工作壓力源時,就出現了工作壓力。而壓力源則指對身體施加影響而促進非特異性全身應激發的各種因素。手術室作為醫院的高風險科室,護理人員的責任重大,護士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精神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壓力過大會降低工作效率,還可導致心身疾病,如身心耗竭綜合癥,焦慮,憂郁等?,F對手術室護士壓力產生的原因及應對綜述如下。
1 手術室護士主要壓力源
1.1心理壓力源,主要來自職業本身的特殊性,手術室面對疾病復雜,年齡不一,文化背景不同等各種各樣的人群,護理服務具有高風險性。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法律知識的普及,患者在就診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醫療保健水平的要求也隨之增高。手術室工作節奏快,有很多不可預測和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著手術結局,稍有不慎極易引發醫療糾紛,這些都加重了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壓力,導致不良情緒的發生。
1.2 手術室特殊的工作環境,目前血源性傳播疾病如乙肝,艾滋病,性病的發病率上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與血液,體液密切接觸,增加了職業暴露的危險性,亦加重了護士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而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工作質量和患者安全。
1.3 工作超負荷,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的護士缺編,致使護士工作繁忙,每2個護士每天要做4-5臺手術,多時可達7-8臺,連臺和加班現象十分嚴重,每日的疲勞積聚難以恢復,導致過度疲勞綜合癥,其軀體化癥狀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1.4 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眾多的人際沖突,護理工作中人際關系錯綜復雜,處理不好會陷入人際沖突的困境。其次,管理者的不予支持和醫生的不滿意都會使其感到不被接納,降低了歸屬感,因而出現心理壓力。手術室內人際關系包括了醫護關系,護際關系,護患關系。醫護關系因為醫護之間角色要求不同,同時由于護士成就感低,導致在手術配合過程中容易出現矛盾,人際關系比較緊張,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情緒和工作,尤其是護患關系處理不好,往往會發生護患糾紛。
1.5 在綜合性醫院管理中的重視度,由于護理收費低廉,社會上重醫輕護觀念使護士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護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嚴重挫傷了護士的自尊心。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得不到勞動付出后應得的合理報酬,醫院管理層忽視護士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惡性循環。
2 減少手術室護士壓力源的對策
2.1 加強專科業務的學習,提高整體業務水平。隨著外科手術的發展,新的儀器設備的不斷出現,對手術室護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技能以適應外科手術的發展需要。對此我院已陸續派護士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學習,通過逐步培養使手術室護士配合手術的業務能力與外科高新精尖手術技術同步發展。通過崗位培訓,參加繼續教育,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每個人都必須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上遵循操作規程。護士長不定期地進行跟班,發現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因業務能力造成的工作壓力。
2.2 改善手術室的工作環境,為護理人員提供溫馨工作氛圍。護士的不良心理是誘發各種護理差錯的嚴格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所以,作為手術室護士長應該積極為護士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要尊重和理解護士,關心護理人員的生活及各種需求,從而調動護士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護士都有一個發揮才華的舞臺,使護士在良好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勤奮工作,克服不利于工作的心理障礙,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德。
2.3 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手術室工作有其特殊性,管理者應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數量,減輕因長期加班和高勞動強度導致的疲憊和精神壓力。根據每日手術數量及時調整人員,實行彈性排班,避免忙閑不均,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分層使用護理人員,注意能力高低搭配,性格互補,對工作起指導作用。這樣既能保證手術的配合質量,又可減少因工作不熟或疏忽造成忙碌和體力浪費,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2.4 嚴格崗位工作人選,由于受手術室工作性質制約和環境的影響,手術室護士應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身體素質。上崗前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專題教育,端正工作態度,樹立奉獻精神。同時要加強護士的職業法律意識,在尊重,維護患者權利同時,強化自我保護能力。
2.5增強手術室護士的心理調適能力。加強素質訓練,提高對職業壓力的適應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尋求疏導不良心理情緒的方式。由于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大,上臺時間長,體力和腦力消耗較大,平時要加強身體功能鍛煉,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容對待各種壓力源,減輕壓力帶來的身心損害。管理者要給護士營造一種寬松,愉悅,團結,奮進的工作氛圍,培養縝密,熱情,精細,頑強,幽默的工作團隊,通過具體心理減壓措施,如定期組織運動比賽,野外郊游,文藝表演等,放松心情,緩解壓力。
2.6 加強職業防護。提高防護意識,認真洗手并加強防護用具的使用,在接觸血液,體液的同時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重視醫療職業防護行為的訓練,是保障醫療職業防護的基本條件。在手術室導致醫務人員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險因素的損傷最多見應加強防護工作,規范安全技術操作流程,針刺傷傷害是可以避免和減少的。醫院管理者應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在工作中進行督導,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是減少職業損傷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手術室護士;自身防護
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和搶救的重要場所,工作量大面廣任務重、節奏快、所擔風險大。手術室護士承擔的是特殊的工作任務,處于獨特的工作環境中,如何加強手術室護士的自身防護,現綜述如下:
1 潛在危害
1.1 物理性危害 手術中使用吸引器、電刀、電鉆、麻醉機、監護儀等發出噪音,可引起心煩、易怒、疲憊感。使用C臂機術中透視造影,長期受放射線照射可引起以造血組織損害為主的放射性損傷,也可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造成先天性畸形、流產、死胎、不育癥。使用電器設備、鈥激光不當導致觸電、灼傷。洗手護士長時間站立促發腰肌勞損及大隱靜脈曲張。
1.2 化學性危害 使用揮發性液體全麻藥、電刀燒灼組織產生的煙霧、關節置換術中骨水泥的異味、低溫等離子消毒的環氧乙烷氣體、浸泡標本的福爾馬林、浸泡器械的戊二醛、外科洗手的皮膚消毒液,長期接觸這些化學性物品,可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
1.3 生物性危害 手術室不但是銳器傷的高??剖叶抑苯咏佑|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皮膚、粘膜,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幾率高。
1.4 心理危害 手術室護士每天配合不同的手術醫師及麻醉師工作,既要處理護患關系又要處理醫護關系,人際關系壓力大;每臺手術都要做好查對清點工作,精神壓力大;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新技術新業務不斷開展,工作壓力大。
1.5 法律糾紛 時展了,人們的法律維權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醫療糾紛逐漸多。對書寫護理記錄單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不到位,侵犯患者的隱私權知情權,患者入手術室后忽視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責任心不強,在患者面前談論與手術無關話題,都可促發醫患糾紛。
2 防護措施
2.1 工作中做到說話輕、操作輕、走路輕。合理設定儀器的各項設置,酌情淘汰噪音大的陳舊性設備。定期更換保養器械車車輪,需使用C臂機的手術盡量安排在有鉛墻的手術間。參加人員穿好防護衣帽,頸圍,術中盡量減少照射次數。參加有X線照射的手術護士定期輪換,妊娠期禁止參與。洗手護士可穿彈力襪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2.2 麻醉前認真檢測麻醉機,保持性能完好,正確連接排污設備。揮發性液體現配現用,減少空氣污染。電刀選擇恰當的模式及功率,及時用吸引器吸除煙霧,減少煙霧產生。用真空離心攪拌法減少攪拌骨水泥產生的異味。更換下來的環氧乙烷瓶用水沖洗后置入醫療垃圾袋中焚燒處置。掌握各種化學消毒劑的性能及配置方法,如不慎濺入眼內或皮膚立即用水沖洗,戊二醛浸泡的器械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紗布擦干后使用。甲醛盛放在有蓋容器內,標本袋要密封,及時送檢。
2.3 術前訪視病人了解各項化驗結果,對乙肝、梅毒、丙肝等抗原陽性病人做好防護,嚴防銳器傷的發生。如不慎發生銳器傷,立即擠出血液,流動水沖洗傷口,碘伏消毒創面,上報感染科,按銳器傷應急預案流程處理。
2.4 加強責任心,轉變服務理念,保持良好心態,學習溝通技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處理好護患、醫護、麻護關系。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掌握儀器的使用及保養方法,提高業務水平。
2.5 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法律法規,保護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生命健康權,關心愛護患者。術前認真準備手術所需器械物品,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搶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輸血制度)。掌握各種擺放方法,杜絕因擺放不當所致壓瘡、肢體功能受損。正確放置電刀的電極板,防止局部燙傷。手術標本妥善管理,防丟失混淆致溶。搬運病人動作協調一致,護送病人途中注意保暖,做好交接班工作。規范自己的語言,工作中不談論與手術無關話題。正確記錄各種護理記錄單,病人體內植入物品時,將合格證的護理聯貼在護理記錄單反面,病歷專用聯、醫師檔案聯交到手術醫師手中。
3 體 會
手術室是高危科室,手術室護士既要提高自身素質,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又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保護自身安全。醫院管理者在重視護理質量的同時,重視護士的各種壓力,采取相應措施緩解護士的壓力,維護護士的心理健康,對減少護患糾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手術;低體溫;預防;護理
圍手術期體溫<36°C;稱為體溫過低。有文獻報道,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50%~70%。由于加溫設備缺乏和工作人員相關知識的缺乏,致使手術患者的低體溫問題長期以來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被忽視,影響手術患者的安全和康復。術中低體溫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針對造成術中低體溫的原因如何進行有效預防是圍手術期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F對手術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及護理干預進行如下綜述。
1 發生術中低體溫的危險因素
1.1 患者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中。有研究指出,在19℃~21℃的手術環境下,至少有50%的患者會出現低體溫引。手術室的適宜溫度為22℃~25℃。由于手術人員手術時出汗多,以致要求較低的室溫才會感覺舒適,而此時的室溫可使患者體溫下降。室溫小于21℃時患者散熱明顯增加,體溫小于36℃,老人和小兒散熱增加更為明顯。近年來,隨著對手術室空氣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大多數手術室都采用空氣凈化層流設備,因為手術室快速的空氣對流容易導致患者體溫下降。
1.2 術前用冷消毒液消毒皮膚。消毒液揮發時帶走皮膚表層大量熱量,同時,消毒時過多、過長時間地暴露身體,可致散熱增加,造成患者體溫下降。
1.3 有研究發現,對于使用大量沖洗液的手術(如腹腔鏡、關節鏡)來說,室溫沖洗液可以將沖洗部位周圍的溫度降低1O°C左右,局部的低體溫能通過血液循環導致機體的核心溫度下降。術中用大量室溫沖洗液沖洗體腔或切口,使切口周圍敷料、手術床潮濕,均可使患者處于低溫環境。大手術體腔(胸腹腔1長時間開放暴露,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縮,熱量丟失,體溫下降。
1.4 失血性休克或術中需要大量輸液輸血的危重患者,由靜脈快速輸人大量與手術間等溫的液體或庫存血,則對患者機體中體液產生“冷稀釋”作用。有文獻報道,成人靜脈輸入1L環境溫度下的液體或IU4°C的血液可降低平均體溫0.25℃。
1.5 全身麻醉手術時間超過3h。一般手術時間超過2h,都可引起患者體溫下降。麻醉劑的使用既損害中樞溫度調節,又影響周圍溫度調節,尤其全身麻醉阻斷了身體大部分的神經傳導,因而機體較難隨環境溫度的變化來調節體溫,易受環境溫度影響而出現體溫下降,尤其是麻醉誘導后150min的低溫較明顯。
1.6 年齡及其他因素可引起老年患者體溫調節障礙,包括肌肉量減少,靜息肌張力降低,體表面積與體重之比升高,皮膚血管收縮反應減退及心血管儲備有限。小兒由于體表面積與體重之比相對較大,散熱較快,且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有效調節和保持恒溫能力差,故在手術期更易發生低體溫。當出現創傷、腦損傷、燒傷或伴有嚴重感染、甲狀腺功能異常、過度瘦弱等情況時,更容易出現圍術期低體溫㈣?;颊咭蚩謶?、緊張、焦慮等情緒波動,使血液重新分布,影響回心血量和微循環,術中易致低體溫。
2 低體溫對機體造成的危害
2.1 增加切口感染機會體溫下降可引起術后寒戰,組織耗氧量增加,低溫下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增加,不利于氧的釋放,體溫每降低1℃ ,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增加5.7% ,故容易造成組織缺氧。低溫患者的白細胞介素生成減少,中性粒細胞吞噬能力下降和血漿皮質醇增高,促使體內促炎癥細胞因子和抗炎癥細胞因子的平衡失調,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增加了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發生。
2.2 凝血功能障礙體溫降低可使循環血流減慢,血中血小板數減少,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使凝血功能受到抑制,手術中出血量增多,嚴重者可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生。
2. 3 增加心血管并發癥低體溫可使肺血管對缺氧的反應性降低,通氣/血流kL(V/Q)失調而導致缺氧加重。Frank等研究指出,術中低體溫可增加心輸出量,從而增加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生。此外,低體溫可引起低鉀,寒戰也顯著增加圍術期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加重了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
2.4 藥物代謝延遲影響術后恢復 低溫可降低代謝率和氧的供給,體溫每降低I~C,約降低機體需氧量7%。低溫會使麻醉藥物在體內代謝時間緩慢,延長麻醉藥物作用的時間,使患者術后清醒時間延長,易發生呼吸抑制、嘔吐、誤吸等意外。
2.5 其他危害有研究表明 低溫患者死亡率高于體溫正常者,尤其是創傷嚴重者,在ICU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低溫持續2h有24%的患者死亡,而同等條件體溫正?;颊叩乃劳雎蕜t為4%,低溫還會導致呼吸抑制,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由于術中低溫會發生寒戰,可加重患者的不適感。以上幾種因素導致術后治療受影響,術后恢復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痛苦和經濟壓力,浪費醫療資源。
3 護理措施
臨床實踐表明,單一的保溫方法并不能降低手術低體溫的發生率,為了保證患者安全地渡過手術期,避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必須采取綜合性保溫措施以維持同手術期體溫穩定㈣。采用以下幾種護理方法能有效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
3.1 術前對患者充分評估,注重心理護理術前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手術方式、麻醉方式、心理狀況、皮膚的完整性、營養狀況來評估手術期間是否有發生體溫下降的可能性,并制定保溫措施,記錄基礎體溫。加強手術前的心理疏導,以預防低體溫,同時通過訪視時面對面交流,可消除患者對手術室和工作人員的陌生感,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患者因為精神因素而對冷刺激的閾值下降。
關鍵詞:骨科手術;切口感染;預防措施
近年來,伴隨著國內醫療事業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健康醫療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隨之增長,因此,骨科矯形、脊柱固定以及關節置換等重建、修復的治療也有了較大的進展,患者在手術完成以后,能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自身身體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但是由于骨科手術的特殊性(如常需放置植入物),稍不注意,可能會發生骨科手術后切口感染,且后果常較嚴重[2]。因此采取科學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有效地預防骨科手術后切口感染極為重要,現綜述如下。
1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手術環境管理
1.1降低手術室細菌指數,優化空氣質量
手術中空氣污染的外源性細菌是所有細菌的主體部分。對于手術中的空氣細菌含量而言,它與手術時間長短、手術間內人員多少密不可分。相關數據調查表明,在手術中沒有參觀人員的時候,它的手術感染率是相對較低的[3]。依據有關報道,手術室內如果出現細菌數量在手術過程中有顯著變化的情況,那么在手術初期階段細菌降落數量最大[4]。在手術結束以后,細菌指數會出現另一個高峰期。由此可見,人員流動是影響手術室內細菌指數增減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應切實規劃好手術室環境的管理模式,在每次進行手術之前,應提前對手術設備進行消毒處理,而手術器械的清理,應盡量放在手術完成以后[5]。相關研究表明,手術接臺場次越多,空氣中細菌數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長[6]。因此,醫院相關部門應該根據手術臺數的多少合理地安排手術室的使用情況,避免同一手術間短期進行多臺手術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1.2加強手術室溫度管理
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22~25℃。由于在手術中患者體溫一旦出現明顯下降情況,常常會直接導致其免疫功能下降,妨礙患者中性粒細胞趨化,還會導致其血管收縮,從而降低患者身體局部組織氧分壓,最終致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發生手術切口感染。所以,在患者手術中后期,應盡量為其采取保溫舉措,盡可能減少手術所耗時間,保持患者正常體溫。特殊情況下,可以用恒溫箱內的溫熱鹽水(37~38℃)對患者傷口進行沖洗,或者是采用保溫墊為其保暖[7]。
1.3加強手術周邊以及手術室內環境管理
手術中,應盡可能避免患者發生交叉性感染的機會。醫院內的手術室一般很多,接待的科室以及患者也相對較多,手術室內外空氣的對接流通,會直接導致空氣中懸浮細菌的增加。所以針對手術室內環境以及周邊環境的衛生管理顯得極其重要[8]。對此,最好的方法是對無菌手術患者和有傷口感染的患者進行分開管理,禁止手術醫生從感染手術間走進無菌手術間。參觀人員應與手術人員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最好維持在30cm以上[9]。
2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手術人員管理
2.1加強患者管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對引起其機體抵抗力下降的因素進行積極有效的控制。為患者做好手術區域內準備,重視患者手術切口部位的護理。在手術前,應對患者手術區域內的皮膚進行清理工作,減少患者皮膚表面細菌數量。據有關報道得出,清理皮膚的時間和手術時間的距離應最大程度縮減,并避免損傷皮膚,因此,去除毛發、清潔皮膚是預防切口感染必不可少的舉措[10]。對于急診手術而言,特別是開放性傷口來說,手術前應提前對患者的創口進行處理,盡可能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發生概率。重視患者手術切口部位的保護,在手術視野皮膚粘貼無菌保護薄膜,可以預防細菌在術中進入傷口或者是附近毛發污垢、皮脂腺分泌物的污染而引發的傷口感染。為有效降低感染幾率,手術巾使用時間超過4h后,應進行更換或加蓋干燥的無菌巾[11]。而對于骨科傷口的清洗,倡導高壓、變壓沖洗,并應有針對性選擇合適的沖洗液,采用0.5%碘伏較生理鹽水清潔患者傷口效果更佳,必要時用聚維酮碘沖洗。
2.2加強醫護人員管理
手術前,巡回護士應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安慰及鼓勵患者,對其給出適當性指導意見,盡量減少患者手術期間的恐懼和不安。另外,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手術健康教育,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避免患者在手術期間,由于恐懼等延長手術時間,或致使手術失誤的情況發生。針對不同外科醫生手術習性應建立相關檔案咨詢庫,依據不同外科手術醫師的手術習慣,增設醫療器械設備等,可以增進手術室護士與手術醫師配合的默契性,能更好地幫助患者完成手術[12]。
2.3加強消毒管理
醫院感染是當今世界公共衛生關注的重點。醫護人員正確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傳播的保護措施,也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環節之一。醫護人員的雙手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媒介。據報道[13]醫護人員通過手傳播細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護士的各項工作中,手的清潔是預防和控制獲得性感染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環節。加強手衛生的管理、提高手衛生質量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尤其對衛生情況相對較差的城鎮醫院更為重要。
3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手術器械管理
3.1加強手術器械實行規范化管理
假如器械設備的管理沒有達到指定標準,消毒供應室沒有實行嚴格的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步驟,則無法確保手術患者的醫療安全。運用科學的檢測模式,最大程度地確保防止切口感染的滅菌效果。在手術器械中,耐熱、耐濕以及耐高溫的應該采取壓力蒸汽滅菌的方式,嚴格遵守一次性用品要一次性使用的準則規范[14]。所以在骨科手術開始之前,醫護人員應切實檢查好手術器械的包裝是否有破損或者潮濕等,判斷滅菌效果。尤其是相對貴重的手術器械設備,在實行手術前護士應再次認真核對器械設備型號[15-16]。
3.2儀器無菌防護措施
對于骨科手術中X光攝片時,應切實采取正確的無菌防護措施,C型臂X光機球管應用無菌防護套套好,防止儀器上殘留的細菌落入傷口而引發術后切口感染[17-18]。
3.3建立并完善外來器械、設備管理制度
制定嚴格規范的外來器械設備管理制度,嚴防外來物品的帶入,例如器械商帶來的器械設備外包裝等,盡量減少手術中的空氣細菌污染。嚴格檢查外來器械、設備的質量問題,術前由手術醫師或器械護士認真檢查器械、設備的性能,并應增強消毒供應室對手術器械、設備包裝滅菌的規范化管理[19]。對每一件器械、設備在包裝前進行清潔質量檢驗;對于經過高溫滅菌后的外來器械應該進行生物監測,以保障清潔質量以及滅菌質量[20]。
4結語
為了降低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手術前應該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醫務人員應在接到手術通知的第一時間內,對患者身體機能、營養狀況進行相關評估。仔細察看患者身體狀況,引發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根據患者要進行手術的部位以及手術方式等,積極配備好相關設備以及手術物品,用高壓蒸汽進行滅菌。同時,醫院相關部門還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加強手術器械實行規范化管理、儀器無菌防護、建立并完善外來器械及設備管理制度,做好手術人員管理,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
作者:韋遠華 李水蓮 單位:廣西南寧市橫縣中醫醫院
參考文獻
[1]鄭玲娣,許瑛,宋柏杉.96例骨科術后傷口感染危險因素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2):2547-2549.
[2]涂國霞,鄭鳳環,吳艷媛.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4,4(12):410-411.
[3]楊久順.淺談骨科手術切口的感染與預防[J].中國衛生產業,2012,2(6):119.
[4]李忠菊.術前術中預防骨科感染的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6):19-20.
[5]周瑜.手術前皮膚準備的改進與切口感染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8):1792-1793.
[6]龔喜雪,盧梅芳.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92.
[7]林野,熊輝,王小啓,等.心臟外科術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的外科治療[J].中華外科雜志,2014,52(8):589-592.
[8]胡瓊梅.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衛生產業,2014,3(2):38.
[9]宋昭君,張為華,倪衛東.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原因分析與對策[J].重慶醫學,2012,40(35):3636-3637.
[10]蔡建芬,李曉麗.護理干預對手術室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1):70-73.
[11]楊久順.淺談骨科手術切口的感染與預防[J].中國衛生產業,2012,2(6):119.
[12]許艾珍,譚愛平,陳秋輝.骨科手術過程中護理配合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96-97.
[13]王惠.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研究及手術室護理對策[J].中國校醫,2013,27(9):688-690.
[14]劉穎,張艷萍,李淑婷.手術室護理在骨科無菌手術的應用分析及對切口感染的影響[J].現代養生,2014,16(4):242-243.
[15]任華.骨科手術清創沖洗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22-524.
[16]張芬菊.手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4):634-635.
[17]龔喜雪,盧梅芳.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91-92.
[18]周興飛.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3(1):79-80.
關鍵詞:圍手術期;低體溫;預防;護理對策
近年來,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發生低體溫的現象越來越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中心體溫低于36℃稱為低體溫,有研究表明大約有50%的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中心體溫低于36℃[1]。低體溫的發生會給患者造成凝血功能障礙、機體免疫力降低、麻醉蘇醒時間延遲、增加心血管系統并發癥、增加傷口感染率等一系列的不利影響,因此如何避免或減少手術患者低體溫的發生,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是手術室護士的重要研究課題[2]。本文將對圍術期影響低體溫的因素及圍術期中預防患者低體溫的策略作如下綜述。
1造成低體溫的因素
1.1麻醉的影響 麻醉期間物抑制中樞性體溫調節反應,降低體溫調節反應的閾值及的擴血管作用及肌松藥對寒顫反應的抑制都可引起患者體溫的降低。
1.2 環境溫度的影響 手術室的室溫一般控制在22℃~24℃,以便為術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可減少微生物的繁殖。有研究顯示室溫>32℃時體溫>38℃,室溫
1.3輸液和輸血 術中輸入未加溫的液體和庫血,據報道在室溫下輸入1單位4℃冷凍庫血或1 L室溫下的晶體可使體溫下降0.25℃,500ml庫存血在5~10min被輸入人體會使體溫降低O.5~1℃。
1.4室溫沖洗液 有學者研究發現對于使用大量沖洗液的手術來說,室溫沖洗液可以將沖洗部位周圍的溫度降低10°左右,而局部的低體溫能通過血液循環導致機體的核心體溫下降。
1.5年齡對體溫的影響 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低,體溫調節功能差,體溫下降的發生率也較高,嬰幼兒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體溫易隨室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更容易發生圍術期低體溫。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給患者的分級級別顯示,患者分級越高,其發生低體溫的幾率越高[3]。
1.6產熱不足 術前禁食使機體釋放化學能減少,產熱減少;慢性消耗性患者的體溫調控能力不足,機體代謝率下降。
1.7其他 如在進行術野皮膚消毒時,消毒劑在體表揮發帶走機體大量熱量可導致體溫下降;此外,手術時間長,開放的手術創面以及暴露的臟器散熱導致熱量丟失也不容忽視。
2 預防低體溫的策略
2.1覆蓋物 通過非手術區遮蓋覆蓋物有研究顯示可減少30%的熱量丟失,但這種改善并不隨覆蓋物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因此在非手術區須給患者遮蓋嚴密,尤其是頸肩及雙腳等部位,盡量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
2.2 室溫 手術室應具備良好的室溫控制設備,潔凈手術室溫度應在22℃~24℃;相對濕度為40%~60%。應預先調節室溫在適宜范圍,給患者適當遮蓋保暖后再降室溫,以使患者感覺舒適。
2.3使用變溫裝置 可使用電熱毯及變溫毯進行加溫。電熱毯:在手術前將電熱毯鋪在手術床上,在電熱毯上面鋪一層橡皮布和布單,防止漏電,患者睡在電熱毯上,術中根據需要隨時調節適宜溫度,使用時需嚴密檢測患者背部體溫,防止燙傷的發生[4]。循環水毯:術前將循環水毯鋪在手術床上,患者睡在水毯上,通過調節水毯的溫度而調節患者體溫,水毯溫度可調節在30~41℃。充氣式保溫毯:充氣式保溫毯通過對體表施加一定溫度的高對流氣體,加上四肢用保溫毯纏繞,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膚溫度,減少體內熱量向外周轉移;另一方面隔除體表熱量向周圍環境擴散,有效預防了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是目前較新的保暖措施。
2.4熱水袋 通過將熱水袋放置在血流豐富的部位(如腋窩)來為患者加溫。這種方法簡單但缺乏效率而又危險。缺乏效率是因為作用面積太小,危險的是,易引起局部組織的損傷。因此手術患者應該慎用。
2.5使用加溫的液體 對所有可以加溫的液體進行加溫后再進行輸注。輸入體內的液體和血液制品加溫至37℃,可以預防低體溫的發生。研究表明,液體或血液制品加溫至36~37℃是安全、舒適的,且對藥液成分無影響[5]。體腔沖洗可帶走大量熱量,應使用溫箱將沖洗液加溫至37℃左右,避免體內過多熱量散失。
總之,圍術期低體溫是手術患者經常發生的現象,已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應當重視對患者體溫監測,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適當的保溫以維持體溫正常,從而防止低體溫的發生,從而避免對患者的諸多不利影響,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王素云.護理措施對預防圍手術期患者低體溫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4,(5):332-332.
[2]劉旭.圍手術期低體溫預防的護理進展[J].醫藥前沿,2012,02(17):268-269.
[3]岳聯勤.圍手術期手術患者低體溫的預防及控制措施[J].醫藥前沿,2012,02(9):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