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0: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學護理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幾年來,筆者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組織領導下,運用計算機技術,對中醫學學術標準化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本文就中醫學標準化的發展進程及其重要作用簡述如下:
1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是1983年由衛生部中醫司組織編寫,并于1989年7月1日在全國各級各類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試行的《中醫內、外、婦、兒科常見病81個病證的診斷療效標準》基礎上,經國家技術監督局認定,1991年6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皹藴省卑ㄖ嗅t內、外、婦、兒、眼、耳、鼻、喉、肛腸、皮膚、骨傷等九個科,共406個病證的診斷療效標準。
“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執行。這個“標準”對中醫各科常見病的病證名、證候分類、診斷依據與療效評定均作了規范,有利于中醫學術概念的統一,有利于中醫診療效果的驗證、總結與交流。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為中醫醫療、教學、科研提供了權威性的規范和客觀的依據,是中醫學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將對中醫學術的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 中醫內科急癥診療規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腦病、胸痹、熱病、厥脫、脾胃、多臟衰竭等九個中醫急癥協作組編制了《中醫內科急癥診療規范》(第一輯),1989年10月定稿,1990年7月1日在全國試行。在此基礎上,又經過修改和補充,編寫了《中醫內科急癥診療規范》,于1994年3月1日起在全國各級各類中醫醫院試行。這個“規范”反映了中醫治療危急重癥的診斷、療效判定的規范化成果,提出了對危急重癥的搶救治療原則和具體方案,統一了認識,建立了準則,為中醫內科急癥的臨床療效評估、搶救成活率統計、療效總結、經驗交流等,提供了依據。這個“規范”在學術上繼承和發展了中醫治療急性病的特色和優勢,在臨床上改變了那種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病”的偏見,扭轉了中醫急診陣地萎縮的趨勢,提高了中醫藥治療急性病的臨床療效。根據有關資料統計,1994年全國中醫醫院治療急診病人占病人總數的35.3%,其中省級中醫醫院為36.54%,地(市)級中醫醫院為35.39%,縣級醫院為33.98%,中醫急診人數有了明顯提高。
3 中醫病案書寫規范
1991年5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中醫病案書寫規范》,并在全國中醫醫院試行。此“規范”首次規定了“中醫病案首頁格式”和病案書寫規范,突出了中醫學術特色,體現了中醫理論和病案內容的完整結合,是中醫學術在大量臨床治療實踐中的不斷繼承、論證、總結與發展?!爸嗅t病案”是中醫醫療機構業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培養和考核臨床醫師基礎知識、技術水平以及上級醫師指導作用的重要資料,是衡量一個中醫醫院醫、教、研水平和管理質量的依據。特別是“中醫病案首頁”在中醫技術標準化工作中,成為大量的、統一的、規范的臨床醫療信息源,為中醫臨床醫療信息的收集、傳播、應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礎。
4 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術思想的精髓,是指導中醫臨床診斷治療的基礎。所謂“辨證”,就是對病人表現的證候進行辨別并確立診斷。因此“證候”既是中醫疾病診斷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醫學特有的診斷概念。1982年在長春召開的第二次全國中醫整理研究會上提出《中醫證候規范》,1984年中醫病證規范研究第一次會議提出《病、證、癥的規范》,1986年第二次會議又提出修改草案,1987年歐陽琦發表《中醫病名診斷規范初稿(附證候規范)》,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1990年鄧鐵濤發表《中醫證候規范》,這些都為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創造了條件。
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的研究列為重點科研項目,1994年通過國家局鑒定,評為國際先進水平,同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11月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為國家標準,1996年1月起在全國執行。該標準對中醫病證的分類原則和編碼方法作了嚴格的規定,并確立了以《中醫病名與證候名并列診斷》作為中醫疾病診斷的辨證格式。原衛生部陳敏章部長在國家標準新聞會上指出:《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是中醫界的巨大突破,同時也是繼承和發揚中醫學術的范例?!皹藴省奔壤^承了中醫傳統,又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代碼化,大大促進了中醫信息事業的發展,為中醫信息事業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5 中醫護理常規、護理文件書寫、技術操作規程
此項規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加快中醫學術標準化進程中,制定的又一個重要的中醫醫療技術標準。這個標準始于1984年,經反復論證、修訂后,于1993年6月正式頒布,并在全國試行。標準全面提出了中醫內、外、婦、兒、肛腸、皮膚、針灸、骨傷、腫瘤、眼、耳鼻喉及口腔科的護理常規;制定了急診病人一般護理常規;制定了中醫護理文件書寫的規格、內容、要求和考核標準,規定了體溫單、醫囑本、危重病人護理記錄、危重病人護理計劃、病室報告、中醫護理病歷的標準,以及20余種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程。這個標準反映了目前我國中醫護理學水平,突出了中醫辨證施護特色,規范了對中醫醫院護理工作的要求?!皹藴省睆睦碚撋虾图夹g上,發展和提高了中醫護理內容,為中醫護理人員的崗前、崗位培訓提供了實用教材,為中醫護理的臨床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學的、權威的、實用的、統一的法規,為中醫護理學科的建設奠定了基本框架。
中醫歷來醫護不分家,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其基本理論同樣是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吨袊o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明確指出,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展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所占比例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中醫護理技術正面臨著繼承和發展的危機,服務領域逐漸萎縮,特色和優勢逐步淡化,從而明顯影響了中醫護理在疾病治療康復中的作用,進一步影響了中醫護理學科的建設發展和創新這一珍貴的歷史遺產, 認識中醫護理的特色護理, 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作出更大的貢獻。
1 護理整體觀念是中醫護理指導思想
中醫護理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有兩大特點, 一是整體觀, 二是辨證施治。中醫護理本身是中醫治療的一部分, 因而他必須在中醫理法方藥理論指導下進行。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并和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同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它們既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又互助互用, 互相制約, 維持了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 構建了系統的中醫護理整體觀念。
2 中醫護理模式與整體護理有機結合
中醫護理的框架結構, 是現代生物, 生理, 心理, 社會護理模式的一個有機整體, 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活動, 在治療護理中, 既要祛邪, 又要扶正, 通過調整機體功能狀態, 達到防病治病, 增進健康的目的, 以人為本的中醫整體護理, 辨證施護模式是中醫護理的基本內涵。
3 中醫護理技術, 特色, 優勢
3. 1 中醫護理的理論優勢
動態平衡的整體健康觀, 中醫學認為, 人體的生命活動是機體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 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維持的一種動態的, 相對平衡的過程, 平衡失調就會導致器質性功能性疾病。所以在治療護理時, 必須考慮影響平衡的相關因素, 通過調整機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護理疾病的目的, 同時預防、康復和養生保健。這些重視調動機體調節和康復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體現了其科學性和先進性, 符合現代科學一體化趨勢。
3. 2 中醫護理方法優勢
中醫學對疾病的治療包括藥物和非藥物療法, 運用內治和外治進行整體綜合調節和治療,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具有器具簡單, 操作方便, 適用范用廣, 療效快等特點, 在服藥護理中根據人體氣血盛衰變化, 八綱辨證確定服藥的溫度, 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的服藥原則, 以提高藥力等等。非藥物法即針灸, 推拿, 拔火罐, 刮痧, 熱熨, 熏洗和氣功等等, 針灸, 推拿既是治療技術, 又是護理技術, 掌握針灸, 推拿療法是中醫護理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 是現代中醫的治療護理的重要內容。
3. 3 中醫護理養生保健優勢
養護統一, 寓護于養的護理方式, 養生是中醫學重要內容之一, 是研究增強體質, 預防疾病, 以達到延年益壽, 盡終其天年的理論和方法。中醫學歷經數千年的實踐和積累, 形成了一套以天人合一, 形神統一, 動靜結合為主的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理論。根據藥食同源的理論, 開發食療, 可達到祛病健身, 延緩衰老, 調節機制等多種功能, 針對老年人, 婦女以及亞健康狀態人群, 采用氣功, 太極拳, 自我按摩等中醫養生保健方法, 提出重視養生, 調節精氣, 防御邪氣是中醫學養生保健的主導思想, 也是現代人值得借鑒和維護的養生方法。
3. 4 中醫護理的操作優勢
中醫護理的方便性, 實用性是其他護理無法比擬的, 因此就擁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諸如針灸術, 推拿術, 按摩術, 拔罐術, 刮痧術, 敷藥術, 貼藥術, 冷凍術,熏洗術, 耳穴壓豆, 太極拳, 五禽戲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運用。
4 中醫護理質量提高的前提與關鍵是護理人員素質
中醫學專業主要課程 主要有醫古文、英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內經選讀、傷寒論選讀、金匱要略選讀、溫病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檢體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等。
中醫學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各級綜合性醫院等部門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醫療、制藥、美容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醫療/護理/衛生;
2 制藥/生物工程;
3 美容/保健;
4 新能源;
5 娛樂/休閑/體育。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中醫師、美容師、理療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中醫師;
2 美容師;
3 理療師;
4 護士;
5 健康管理師。
中醫學專業培養技能 1.掌握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理論;
2.掌握中藥方劑學基本理論知識;
3.掌握與中醫學有關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醫學的基本知識;
4.具有較熟練和準確運用四診八綱、理法方藥進行辨證論治的基本能力和對急重病癥進行初步處理的能力;
5.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關鍵詞:多元互動教學;中醫護理學;教學改革
中醫護理學是醫學院校教育必修課程之一,涵蓋了中醫學的主干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中醫護理等都包含其中,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護理學員對該學科興趣濃厚,如何讓護理學生理解相對生疏的中醫理論知識,強化學生中醫護理操作能力是中醫護理教學的關鍵問題。因此,鑒于《中醫護理學》學科復雜、知識豐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適應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擬逐步引入多元互動教學法,以達到教學改革的良好效果,適應新形勢下高級護理人才培養的需求。
1多元互動教學法簡述
多元互動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的特點,以學生準確掌握知識為目標而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分解然后自主組合而成新教學方法的總稱。多元互動教學法將“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式個性化學習”,把學習地點、空間、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1,2],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內容,提高臨床綜合能力。
2多元互動教學法建構
根據《中醫護理學》不同章節的內容,我們擬采取理論講授法、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從多方面考核學員的基礎知識理解度、實踐能力、臨床綜合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2.1理論講授結合詩歌改編
理論講授法是最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自有班級授課制以來,這種教學方法就以其高效簡捷的特點最為廣泛地被應用于教學。通過教師對理論的講解,對重點、難點的解析,使學生對中醫學基礎知識產生全面的整體印象。由于護理學員課程設置的關系,對于中醫概念如氣、陰陽、五行等概念感覺生疏,難以理解,在《中醫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理論講授法主要用于中醫學基礎概念的解析和中醫護理方法發展過程的簡述,是其他教學方法應用的基礎,但同時對教師要求較高,理論講授力求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為此針對護理學員的特點,改編了詩歌,以幫助學員更好的理解內容。如學習氣的特點:物質性和變動性。我們改編了詩歌“你見,或者(看)不見,氣就在那里,無處不在。你動,或者不動,氣都在流逝,一息不?!阈?,或者不信,氣就在你的身體里,不舍不棄……”學員讀了這首詩,對氣的特性理解的較為深刻,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2.2傳統板書繪圖法
板書書寫是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的關鍵,尤其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基本功扎實與否,思維是否縝密的直接體現。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便捷使用,傳統板書教學開始逐漸弱化,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甚至忘記書寫板書。合理的板書設計和多媒體效果結合對上好一節課非常重要,且中醫教學內容具有其特殊性,理論抽象,言語描述往往不能完全體現本意。在講述中醫基礎理論部分“精、氣、血、津、液”章節和“藏象學說”章節應用板書圖示和多媒體結合的方法。通過圖示板書,學生從總體上可以把握中醫學中的“形”和“神”的關系,“精氣血津液”和“神”的關系,理解為什么“精血同源”,為什么“津血同源”,氣化對于物質轉換的重要性,氣化對于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如圖1所示?!安叵髮W說”中如“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之間的關系,通過圖示,學員很容易理解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發揮,要依賴心血、心陰對心神的營養和滋潤作用,心血是精神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如圖2所示。圖示板書很容易調動學生的主觀直覺,有利于學生的感知,啟發學生的思維,對于概念理解充分,記憶更加深刻,與多媒體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將案例研究的邏輯和范式引入到案例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教學組織、引導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授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及有效應用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3-4]。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部分的“病因”和中醫診斷學部分的望診、舌診、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內容時,分別采取文學案例(病因)、圖片案例(望診、舌診)、文字案例(八綱辨證)和多媒體案例(臟腑辨證)三類案例。學生課前預習教材內容,分發典型案例為自學材料,通過課堂隨機提問,學生分組討論,最后教師講解總結的方式,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如病因“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和臨床意義,選取“范進中舉喜而發狂”,“林黛玉豆蔻年華香消玉殞”,“諸葛亮罵死王司徒,諸葛亮三氣周瑜”和“唐婉思念陸游,怏怏而終;陸游精通養生,八十身猶健”的古典文學案例,讓學生理解“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的、強烈的、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所能調節的范圍,使氣機紊亂,才能致病。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回憶故事情節,學生能夠分析案例人物的性格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興趣較高,討論的內容和深度都符合教學的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對中醫學“形神合一”的理論認識更加深刻。案例教學課堂氣氛活躍,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還可以提高學生橫向、縱向的聯系能力和中醫辨證思維能力。
2.4Mindmap教學法
思維導圖(MindMap)由英國心理學家TonvBuzan1970年提出,在編寫的《思維導圖》一書中他指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5]。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思維導圖理論日漸成熟,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關注。思維導圖具有讓思維可視化、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啟發聯想力與創造力和開啟大腦無限潛能等優點,被譽為21世紀全球性的思維工具。鑒于中醫護理學課程學時緊湊,內容繁多的特點,我們在講述中藥學和方劑學內容時采用Mindmap教學方法,在多媒體課件中將中藥的四氣、五味、用藥禁忌及煎服方法等中藥學基本知識以Mindmap形式展現出來,并要求學生學完本次課后將常用中藥的性能,使用和煎服方法畫一張Mindmap,促進了學生的課后復習,提高了課堂學習績效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2.5情景模擬教學法
情景模擬教學是指教師創設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接近實際工作或生活的場景,由醫學生在這種場景中分別擔任不同角色,教師進行指導、分析并做出最后總結的一種虛擬實踐性培訓方法。其優點是將角色扮演,對話練習和情景教學融合為一體[6]。我們將中醫應用護理方法和中醫臨床病癥護理結合,選取“呃逆”“中風”“腹瀉”等癥,編寫臨床情景劇本,學生分角色扮演??己藘热萆婕爸嗅t學診斷,辨證,護理措施,健康宣教,并進行毫針、灸法、拔罐或耳針等一項技術的操作。既能考察學生對護理技能的掌握,又能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該教學方法是對前面教學內容的總結,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中醫護理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對臨床問題的綜合處理能力。
3多元互動教學法實施意義
由于中醫護理學內容豐富和涉及學科繁多的特點,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護理崗位職業能力,是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合作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培養綜合型、高技能型護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古扎力努爾•尼扎木丁,尼力帕爾•阿力木,阿依恒•曲庫爾汗.評估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醫學生耳鼻喉科實習過程中的教學效益[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7):83-85.
[2]李雪雁.多元互動式教學方式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4,42(20):22223.
[3]陳學妍,王昭.案例教學實效性較低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6):136-138.
[4]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5]趙航.基于“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5(3):284-290.
[關鍵詞] 中醫;康復;瘥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48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2(b)-087-02
瘥,病也;瘥后,泛指病愈后恢復期。瘥后如調攝不當,極易引起復發?!秱摗分兴^的食復和勞復,就是由于調護不當而引起的疾病復發。因此,對于疾病初愈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如何注意生活起居和正確調理飲食,重視其臟腑功能的恢復和情志調護,配合康復訓練,使疾病不再復發,達到康復的目的。
1中醫康復護理原則
1.1 養生護理原則
養生護理要遵循“形神兼養”的原則,中醫養神采用養形調神,以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來調和瘥后機體陰陽氣血的運行,促進身體康復。在實施中,把調攝精神與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中醫護理原則相結合,制定出康復護理計劃。
1.2綜合護理原則
綜合護理原則主要是針對瘥后不同的證候進行綜合施護,遵循急則護標、緩則護本的原則,根據輕重、緩急、病程長短等不同情況,制定康復護理計劃。
1.3整體護理原則
整體護理原則是以中醫基礎理論中的整體觀念為基礎,對康復對象進行身心全面的護理。
1.3.1順應四時氣候變化護理: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瘥后康復護理必須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給予患者適當的護理。
1.3.2適應社會環境護理:中醫學認為,人與社會是統一的整體,護士應對瘥后康復對象的社會環境各方面因素有所了解,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情志護理。
1.3.3注重身、心全方面護理: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對瘥后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不僅要仔細觀察患者的五官、形體、舌脈等外在變化,以了解和判斷臟腑的功能變化,而且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情志變化,以擬定出相應的康復護理措施。
1.4 因人、因證、因病程護理原則
1.4.1因人施護:護理時要根據瘥后患者的身體素質、行為習慣、病情輕重、殘疾程度、文化水平、經濟條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復護理措施。
1.4.2因證施護:根據瘥后康復對象所患病證的不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4.3 因病程施護:主要是指康復對象在瘥后的不同時期,應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以適應不同階段的護理要求。
2中醫康復護理的辨證施護
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中醫康復學常用的辨證方法是在八綱辨證的基礎上,采用氣血津液辨證和臟腑辨證的方法,以確定證候。根據康復護理對象、康復目的制定康復護理措施及施護內容進行辨證施護。
2.1老年病證
2.1.1 康復目的:恢復老年人腦力功能。
2.1.2 康復措施:飲食療法、心理療法、作業療法。
2.1.3 施護內容:飲食護理、情志護理。
2.2 殘疾病證
2.2.1 康復目的:減輕癥狀、恢復功能。
2.2.2 康復措施:功能訓練、情志心理療法。
2.2.3 施護內容:指導功能訓練、情志護理。
2.3精神病癥
2.3.1 康復目的:恢復心神功能。
2.3.2 康復措施:娛樂療法、體育療法、情志心理療法。
2.3.3 施護內容:指導娛樂療法、體育療法、情志護理。
2.4慢性病證
2.4.1 康復目的:恢復臟腑功能。
2.4.2 康復措施:飲食療法、氣功、針灸、中藥治療。
2.4.3 施護內容:指導氣功、飲食護理、服藥護理[1]。
3中醫的傳統康復護理方法
傳統康復護理的方法,除遵循一般住院患者的常規護理方法之外,還應在起居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以及運動護理方面突出康復期護理特點。
3.1起居護理
起居護理主要是指患者在恢復期的生活環境和日常生活,必須保持安靜整潔,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使患者心情舒暢,安心養病。
3.2飲食護理
中醫飲食康復護理的原則是以食代藥,食藥并重,強調以合理的飲食調養配合疾病的治療,促進瘥后機體早日康復。
3.3心理康復護理
心理康復護理是通過治神、調神、護神、醫心等治療與護理手段,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訓練的一種方法。
3.4運動康復護理法
運動康復護理法是對康復患者的行走、活動的護理,應按照康復治療的規程進行。要合理安排休息與運動,掌握動靜結合的原則,做適當的運動健身,對康復功能訓練進行指導與護理[2]。
4康復功能訓練護理
4.1根據病證訓練護理
對康復患者的功能訓練,要根據病證或傷殘情況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護士要指導和配合功能訓練,使患者盡快能夠生活自理,獲得勞動的能力,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4.2生活能力訓練護理
為了使傷殘人員盡快獨立生活和工作,在康復期就應進行生活能力的訓練,如起床、穿衣、洗臉、漱口、吃飯、解大小便等。
在對瘥后患者進行康復護理中,筆者運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理論,配合傳統的康復訓練和養生方法,以減輕疾病損傷帶來的后果;使瘥后機體功能和精神情志盡量恢復到患病前的健康狀態,并防止疾病再次復發;使瘥后患者能夠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付艷濤. 實用中西醫護理學[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6.
[2]劉茂祥.神經內科常見病的中西醫診療[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4:189-198.
[3]馮運華.中醫護理優勢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03,18(4):320,F003.
摘要: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將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有效實施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定量表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和生活質量;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M測評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結論: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實施,可明顯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慢性肺心病;中西醫結合;焦慮;抑郁;生活質量;滿意度;護理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系中老年呼吸系統常見病和多發?。?],中醫屬“痰飲”、“喘證”。有文獻報道[2],50%~60%的冬季住院患者均系中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颊哂捎陂L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導致呼吸困難,肺功能損害日漸加重,甚至并發肝腫大、消化系統瘀血、全身凹陷性水腫等不適,常因勞力性心累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積極系統的治療與護理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收集了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了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入住本院呼吸內科的100例慢性肺心臟病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53~84歲,平均年齡(62.1±19.3)歲;病程4~20年,平均(11.5±6.1)年;其中,合并II型糖尿病13例,高血壓病21例,帕金森氏病3例。排除患有精神類疾患及語言表達障礙者。
1.2方法
將入選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病史、年齡、性別、治療方案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給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疾病病情觀察、健康宣教以及合并癥的觀察與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1.2.1病情觀察與辨證施護
(1)密切觀察患者意識與病情變化。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嗜睡或譫妄、定向障礙、興奮或反應遲鈍、晝睡夜醒、雙手撲翼樣震顫以及球結膜充血水腫等早期肺性腦病癥候群,一旦出現以上癥狀之一,應及時報告醫師并積極配合搶救處理;若患者自覺心悸、胸悶不適或呼吸困難加重,應考慮是否并發心衰,立即給予坐位或半坐臥位,低流量吸氧,準確執行醫囑,嚴格記錄24h出入液量;若患者血壓下降,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應觀察其是否出現脫證。
(2)咳嗽咳痰與呼吸的觀察。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肺主氣”[3],慢性肺心病患者多伴有舌質暗淡唇青紫、胸悶氣促、呼吸困難以及咳嗽咳痰等氣血不足表現。我們首先要察看患者咳聲大小、持續時間、痰量、痰色及性狀,以判斷患者咳嗽咳痰的難易程度和呼吸道是否通暢,一旦出現痰液黏稠或咳嗽無力而不能有效排痰時,及時給予中西藥物氧氣霧化吸入,協助患者翻身叩背,并置患者于舒適下進行引流,以達到稀釋痰液、促使痰栓脫落而排痰順暢的目的[4]。其次,我們還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節律、頻率、深淺度及呼吸音變化。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患者不同的呼吸狀態和不同的癥候群判斷疾病的虛實:呼吸深大氣促,提示酸中毒,中醫屬實喘;虛喘見于呼吸中樞受抑制致呼吸淺慢;病員出現呼吸困難、重度紫紺提示小支氣管痙攣;吸氣性呼吸困難考慮呼吸道梗阻;點頭樣呼吸或嘆息樣呼吸提示呼吸中樞衰竭。我們要根據患者疾病的虛實,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有針對性的中西醫結合綜合干預措施。
(3)舌象的觀察。密切觀察患者舌質、顏色與舌下筋脈變化,可及時掌握患者是否存在氣滯血瘀、心氣虧虛等心肺功能變化。一旦患者舌質呈暗紫,舌邊瘀點瘀斑,舌下筋絡增粗,則可能氣滯血脈瘀阻加重,可給予肺俞穴處拔火罐、艾灸以及低流量氧氣吸入等,以使其氣滯血瘀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并保持呼吸順暢;一旦出現舌光苔剝,要著重觀察是否發生缺鉀等電解質紊亂,及時匯報主管醫生,為進一步治療提供準確信息。
(4)脈象的觀察。注意觀察脈的沉浮、遲數、洪細與強弱等,可及時判斷病情變化。若脈細澀,則心陽不振,氣血不暢;脈遲或細數、結代者,考慮心陰血虛。一旦患者脈象異常,立即給予吸氧的同時,給予針灸三陰交、肺俞、心俞、內關及神門等,達到強心、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目的。
1.2.2氧療護理
據文獻報道[5-6],慢性肺心病患者以1~2L/min的氧流量,持續吸入15h以上25%~29%的氧氣,即可有效控制肺動脈高壓的發展,減輕呼吸困難癥狀,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氧療作為治療肺心病的一種主要手段,我們要反復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持續低流量吸氧的目的,嚴格把握吸氧濃度和流量,囑其勿擅自加大氧流量;及時觀察患者缺氧癥狀有無改善,如口唇、指趾末端、皮膚及鞏膜顏色,必要時遵醫囑給予50%酒精濕化瓶過濾氧氣,以降低肺泡表面張力,改善通氣功能。
1.2.3生活護理
做好晨晚間護理,保持病室清潔安靜,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室內流暢的空氣,室溫控制在23℃左右,濕度控制在55%左右,并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因感冒加重病情;限制探視,保證患者足夠的休息時間;協助患者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將常用物品放置在其方便取用的地方,盡量減少患者體力消耗及其活動量;做好口腔護理,及時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口鼻腔清潔和呼吸道通暢;協助患者采取正確以減少心臟負擔,增加肺活量,緩解患者呼吸困難;定時協助翻身扣背,預防壓瘡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1.2.4飲食指導
肺心病患者由于胃腸道瘀血,大多伴有食欲不振,不思飲食。中醫學認為[7]“腎主水”、“咸傷腎”,故在飲食指導上,我們應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低鹽、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的飲食,少食生冷油膩食物,以防寒濕生痰、便秘腹脹而加重呼吸困難;避免高糖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不易咯出。
1.2.5特殊藥物治療的觀察與護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往往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多、咳痰不凈且二氧化碳潴留,應慎用鎮靜劑、麻醉劑以及催眠等藥物,當必須使用時,我們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減弱等臨床表現;在遵醫囑準確使用洋地黃類藥物之前,需詳細詢問用藥史,并密切觀察藥物毒副反應;使用利尿劑類藥物過程中,要預防低氯、低鉀性堿中毒致缺氧進一步加重,以及過度脫水致血液濃縮、痰液黏稠而排痰更加不易等不良反應。
1.2.6中醫情志護理
情志護理的重點是避免情志失度。中醫學認為[8]“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復、經久不愈以及對疾病的不了解,易急躁緊張、恐懼、思慮過度甚至悲觀失望,常常對治療產生抵觸情緒。我們要重視患者情志護理,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情緒變化,對有心理障礙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心理疏導[9],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并讓治療成功好轉的患者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信心,避免其憂思過度情志失調,以積極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護理。
1.2.7肺功能鍛煉指導
根據患者病情有目的地指導有效的肺功能鍛煉,可獲得最佳呼吸功能,發掘呼吸功能潛力,增加呼吸運動效率,從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指導患者調整呼吸,用鼻腔吸氣,然后屏氣5s,再用嘴將肺內的氣體緩慢呼出。每天練習5~10次,每次練習30min。肺功能鍛煉的同時協助拍背排痰,可及時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氣功能。
1.3評分方法
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定量表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和生活質量情況;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測評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3討論
慢性肺心病因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而致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右心衰竭,從中醫學角度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因肺腎脾等三臟虛弱引發機體正氣不足,當外邪入侵時易出現風寒風濕、痰飲滯留且心氣受損,屬“肺脹”、“咳嗽”、“痰飲”、“喘證”等本虛標實之證范疇[10]。該病病程較長,易感風寒、肺傷氣弱、痰飲留滯而反復發作,急性加重且經久難愈,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心悸胸悶喘息及呼吸困難等不適,嚴重限制了日常活動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顯著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此外,有研究顯示[11-12],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因病痛長期折磨而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往往會導致患者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過旺,心率加快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中醫理論認為,若“怒、喜、思、憂、悲、驚、恐”等七情情志過激,將導致患者心血耗損過度,氣血紊亂,臟腑功能失調致血脈阻滯[13]。本研究以中醫學相關理論為指導,在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個體化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給予“以情勝情”的心理干預與情志護理,調節患者全身經絡及腑臟陰陽平衡,達到“喜勝憂”的效果,減輕或消除患者憂思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以最佳心態配合治療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評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由此可見,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規護理雖然也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其效果遠低于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產生的效果。因此,中西醫結合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實施,能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態,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呂勝琴,左曉蓉.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干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9):1101-1102.
[2]禹曉玲.肺心病患者焦慮心理及護理對策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3(3):259-260.
[3]黃麗萍.慢性肺心病的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4):329-330.
[4]朱永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護理[J].中國中醫藥訊,2011,3(16):369.
[5]汪曄,潘銀芳.長期家庭氧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BODE指數的影響[J].浙江預防醫學,2015,8(10):76-78.
[6]姚成芹,姚成花.淺談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當代臨床醫刊,2015,4(28):1306.
[7]陳霞.中醫情志護理在老年性肺心病患者護理中的體會[J].新中醫,2013,45(6):1401-1042.
[8]呂珍鳳.淺談情志護理在整體護理中的作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33(2):284-285.
[9]雷蓉,龍霖,趙莉,等.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對食道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5,3(30):394-397.
[10]李建生.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012版)[J].中醫雜志,2012,53(12):1075-1077.
[11]阿爾孜姑麗•阿不都熱西提.心理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5):301.
[12]李金蘭.心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7-8.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a)-165-02
中醫護理學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國際護理界的關注。中醫護理教育是以傳統醫學文化為依托、以中醫學整體觀理論為指導、以辨證施護為中心,著力培養在臨證護理、情志護理、飲食護理、技術操作以及衛生保健、疾病預防、控制感染等方面都能體現“以人為本,天人相應”指導思想的中醫護理專業隊伍[1]?,F行的中醫護理教育體系所培養的學生是否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是否愿意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在護理崗位上能否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是值得中醫護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筆者對此于2007年1月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探討中醫護理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1 調查對象、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為某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專業本科4年級學生,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內容為專業認知情況、課程結構、教學手段、實訓安排和師資等情況。調查采取匿名問卷形式,并抽取了其中15名學生進行專題小組座談。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問卷70份,有效率100%。調查對象中女生56人,男生14人。
2 結果與分析
筆者查閱了2000年以來中醫護理類專業的主要期刊,并利用互聯網進行主題詞搜索,再結合調查結果對所獲資料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結果如下:
2.1 關于專業選擇
將護理專業作為第一志愿者8人(11.4%),第二志愿者37人(52.9%),第三志愿者3人(4.3%),服從分配者22人(31.4%)。填寫專業時對專業性質很不了解者9人(12.9%),不了解者18人(25.7%),比較了解者29人(41.4%),僅14人(20%)表示很了解。
2.2 關于專業思想
調查顯示,對中醫護理學有一定了解的53人(占75.7%)。100%的被調查者認為,“中醫理論與技能同現代整體護理程序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中醫特色教學是中醫藥院校護理專業的優勢”。喜愛護理專業、畢業后愿意從事護理工作的58人(占82.9%),認為自己將來能開展中醫護理的27人(占38.6%)。在專題座談中,有的學生提到,盡管自己剛進校時對中醫護理的前景充滿信心,但當了解到有些情況并非盡人意時,便影響了其學習熱情,以致無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有的三甲醫院住院部的中醫護理技能操作不是由護理人員完成,而是由醫生操作等等。
這說明,相當的學生專業思想較為鞏固,對中醫護理有一定認知度,對目前的中醫護理教育特色優勢持贊同態度,且對中醫護理的現狀與發展前景較為樂觀,但也有部分學生因中醫護理在現實中的不利因素而對職業前景感到茫然甚至悲觀。
2.3 關于護理教學
調查顯示,認為專業課教學中突出中醫特色的47人(占67.1%),僅有12人認為自己已初步掌握了針灸、推拿、拔罐、敷貼、刮痧和熏洗等操作技能(占17.2%)。訪談發現,這除了與學生專業思想不牢固有關外,現行的教學計劃安排也存在一定問題。
目前,護理本科專業大多屬于中西醫結合下的護理專業,中西醫課程比例分別為10.3%和25.26%,公共課程占21.35%,人文社科占14.69%,護理專業課程僅占了28.41%。這一課程構成比反映出,人文課和公共課課時過多(合計超過30%),護理專業課程雖然占到了28.41%,但從教學內容上看,還是沿用醫學分科體系,側重于醫學知識傳授,護理知識則顯得零散、重復,中醫護理內容更是薄弱。加之大多數院校采取的是中西醫兩套課程體系授課,因此重復內容較多,公共衛生類課程較少,不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中醫護理強調“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觀念;在醫學基礎和護理專業的理論課與實踐課安排方面,實踐教學的比重不足1/3,基礎課――臨床課――畢業實習的三段式教學使課堂講授與臨床教學不能很好地銜接,使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2]。
2.4 關于師資結構
調查結果反映出我國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護理專業的師資隊伍與高等中醫護理教育發展不相適應。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師資則更顯匱乏,且師資結構不夠合理,中醫藥專業和西醫護理專業教師擔任中醫護理專業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中醫護理教育是擴大知識面、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就業壓力的“法寶”已得到了學生的認同,且各院校在專業思想和特色優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針對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本文提出如下對策:
3.1 加強招生專業宣傳,轉變社會對中醫護理的認知觀念
中醫學歷來強調“三分治,七分養”,所謂“養”的具體實施就屬于護理范疇,它包括生活起居、飲食調養、舒暢情志、用藥護理、康復鍛煉和傳統技術等。中醫護理在預防、治療和康復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傳統觀念認為,護理工作社會地位低下,是低學歷、低技能、簡單瑣碎的服務性工作(甚至有人認為推拿、保健按摩是非正當職業),這勢必影響學生的高考志愿選擇,并會影響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的確立。因此,應加強招生宣傳,強調護理工作的社會意義與職業價值,突出宣傳中醫護理的重要性??蛇x擇一些典型故事對中醫護理進行重點介紹,以增加感染力,讓公眾了解中醫護理的特點和專業所長,減少學生報考志愿時的盲目性。
3.2 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專業觀和就業觀
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是培養合格護理人才的重要保證。專業思想教育不但要在新生入學教育上體現,更需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要通過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他們具有基礎扎實、眼界開闊、專業能力提升快、能長足發展的優勢,發展前景廣闊。同時,也要指出護理本科生的共性問題,如普遍存在不愿離開大城市到基層、找不準自己的定位、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攀比心態。通過生動的護理實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樹立職業榮譽感,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
此外,還可將中醫護理特色優勢貫穿于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自豪感,并結合當前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對中醫護理需求的增長來鞏固專業思想。社區衛生服務是為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減少殘障等服務在內的整體健康服務,這為簡便易行、價廉安全、療效確定的中醫護理技能的優勢發揮提供了機會。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學生可選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
3.3 調整教學計劃,適應社會發展
針對目前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不太合理的現狀,筆者建議有必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
(1)調整醫學類課程與護理類課程的結構比例。護理專業與醫學既密不可分,又相對獨立,其課程設置不能是醫學專業課程的翻版或縮小,教學內容應有自己的特點,能體現護理專業的特色,尤其應突出技能的訓練。
(2)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中醫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必須加強課間見習和畢業實習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做出護理診斷和制定護理計劃,以對所學的理論知識不斷深化。此外,實習基地的選擇與實習過程的安排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樹立也會產生影響。因為臨床見習和實習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驗證,而是通過對患者的護理使學生建立責任感、義務感和同情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形成正向的值觀和積極的職業態度。
(3)調整中西醫課程比例,加大中醫藥類課程的比重,突出中醫藥護理本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
(4)適當增加人文知識和有關職業道德、行業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學學時,提高學生的禮儀素養。
(5)教材是制約中醫藥院校護理本科專業發展的一個瓶頸,而編寫具有中醫特色的教材不是一個學校或一個單位所能完成的,建議教育部、衛生部組織有關教育專家協作攻關,材內容和教材編寫格式,形成一套系統的、符合現代醫學的護理專業教材[3]。
3.4 加強中醫護理師資隊伍的建設
為人師表,必備其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及專業態度對學生可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由西醫護理專業或中醫專業的教師擔任中醫護理的教學工作,則很難準確地將中醫學的思想內容與整體護理的內容融會貫通。因此,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養具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的師資是中醫護理教育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提高中醫藥院校護理專業師資的學歷水平。目前,中醫藥院校的護理教師已基本具備了本科學歷,但具備碩士學位的護理人才則寥寥無幾。這一問題若不得到足夠重視,必將影響本來起步就較晚的中醫護理專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中醫藥院校的本科護理教育目前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突出中醫護理特色,又與現代護理的先進理念接軌,使學生掌握更多、更實用的理論和技能,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只有用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揚長避短,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的優勢和特色,才能最終實現中醫護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建平,王巖梅,黃錚.中醫護理教育發展與思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3(3):251-252.
[2]陳耀璋,許以秀,唐鳳鳴,等.適應醫學模式轉變 改革護理專業教育的探討[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4,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