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5 15:10: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與生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學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要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先讓學生從生活中找角,并引導學生如何從生活中找到角,歸納角的特征,抽象概括角的概念,讓學生發現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教學直角的初步認識時,找出生活中的直角,并且用直角板來尋找生活中的直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的特點以及作用,從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角、生活中處處有直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身邊就有數學,增加了數學的親和力,激發了兒童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身臨其境學數學,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適當地做一些處理,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我組織學生利用“我是小小售貨員”的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把枯燥的數學問題生活化、情景化,使學生樂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內化。
又例如:在教學“噸”的認識時,我也考慮到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教材一開始就提示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例:橋梁的載重量,火車皮的載重量,再看一袋米的重量,找出“噸”和“千克”的關系。為了讓學生體會一噸的重量,我設計了這樣的數學游戲:請你估計一下老師的重量;請你估計我們小朋友的重量;現在請你去抱抱你的好朋友,感覺一下他的重量;有興趣的小朋友也可以來體驗一下老師50千克的重量。剛才我們體驗了25千克的重量,你感覺怎樣?一噸等于幾千克?要幾個小朋友這樣的重量?(請班級里40個小朋友站起來)這么多小朋友的體重加起來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的重量。為了讓學生體會一噸的重量,我在這里創設了一個“估計——體驗——概念”的數學實踐游戲。從一開始的估計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重量的研究中來。
再讓學生去抱抱他的好朋友,讓學生在一種很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感受一個大概25千克小朋友的重量,再引申到1000千克的重量就是這樣的40個小朋友的重量。在這樣一個游戲活動過程中學生已經建立了“噸”的概念,這樣一個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無法體驗、無法感受的概念量化。
三、讓數學學習回歸社會生活,體會數學植根于生活。
知識源于實踐,更應用于實踐。結合新學的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數學問題,接受周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樂趣。 1、設計應用練習
例如面積計算公式教學完成后,我結合生活中的裝修問題——現代家庭幾乎都遇到過裝修問題,但學生很少參與這項“家庭大事”——讓學生畫出居室的簡面圖(只是草圖),要求學生幫助家長測量后計算家里的實際居住面積。如果房高統一為2.5米,(忽略門窗所占面積)要刷立邦漆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工錢10元,應付多少工錢?每大桶立邦漆350元,能刷60平方米,刷完整個居室立邦漆大約要花多少元?共付多少元裝修款?
這樣一系列的練習,既使學生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也能與家長一起參與這項“家庭大事”,從而加強了家庭責任感和使命感。
2、開展應用活動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很注重知識的傳授,在利用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練習題來鞏固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應付考試當然也綽綽有余。但這種教學方式很少注重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忽略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學生不知道這些知識是怎樣來的;不知道這些知識與生活有什么聯系;不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不少教師和學生都感嘆數學很枯燥無味,調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數學其實并沒有我們說的那樣難,只要教師有心設計,讓數學融入生活,并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教師的導演下去體驗生活,從體驗中獲取數學知識并應用于生活,那數學將會從一個枯燥無味的學科變成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有用的學科。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內容有較強的實用性,當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新知識的引入幾乎都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圖文并茂,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墒呛芏嘟處熯€是新教材,老方法,不讓機會給學生去做,去探究,去體驗,去獲取知識,忽視了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忽略了新教材編排的意圖,使新教材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找準每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創設兩者相結合的情境導入新課,或者進行新課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你導演的情境中親身經歷、切身體驗,學習數學。
例如:在“行程問題”的教學中,如果直接講有很多學生不一定明白,不如把常見的行程問題分成幾類,給學生布置好本課的學習任務,放學生到跑道上去上一節室外課。①相遇問題:分別讓學生在直道和環形跑道上演示此問題,其他學生觀看、思考(起點、終點、時間、路程的關系)、總結,并現場開個總結會馬上把這類問題的關鍵知識點總結出來。②帶著相同的要求體驗追及問題:把班上學生一快一慢組合成一個小組,讓學生在環形跑道上讓兩個學生同時起跑,到快的同學又追到慢的同學為止,讓其他學生數數兩位同學分別跑了幾圈,通過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很容易知道,快的同學多跑了一圈。③在搞清楚了前面兩類基本的行程問題的基礎上,體驗相遇再相遇問題:分別在直道和環形跑道上讓學生相向而行,相遇兩次,讓所有學生計算他們走的路程和時間是多少?是什么關系?……經過這些一系列的實際體驗活動,學生對行程問題中的這些基本問題理解恐怕比教師站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的效果要好吧。
又如:在學習《統計》時,就以班級學生的各種情況進行教學,讓學生統計班級男生和女生人數及比例;統計各個年齡段的人數及比例;統計上次檢測全班各個分數段的人數;算出各個小組的平均分、方差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成績好……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來了,干勁來了,個個都投入到學習中,畫表格,收集數據,作統計圖……且教師可作要求:如果有什么不會的小組交流或問教師,一定要把這個“本事”學會,經歷了這樣一個親身體驗的過程,學生不僅學會這個知識點,經歷了探究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而且培養了他們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是有用的。
總之,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即要精心設計,讓數學更有生活的氣息,更要把學習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地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體驗中學習數學,相信師生都會體驗到有趣的數學、有用的數學。
寫作小常識: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教學 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痹趥鹘y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新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進行了“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數學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生活,才能使學生們不再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新奇、有趣的,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使數學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也要經歷以下過程:生活問題――數學問題――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生活化”與“數學化”的結合,要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生活化情境,尤其是要尋找適合學生的、能體現數學知識生活原型的學習材料,避免人工化和虛幻化傾向。教學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熱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能解決學生思想中的問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我們常說數學在生活中,但生活卻不全是數學,數學與生活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生活是感性的、具體的,數學卻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數學符號時,才可能被稱之為數學。在倡導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今天,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區別。不認識到這種區別,一味把數學生活化,一定程度上會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正確認識。為此,我們應當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數學課所應該有的“數學味”。
二、用生活化實例引入數學概念
教材中所涉及的數學概念都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都有著各自的實際背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從實際問題去引入概念,抽象出概念,使現實問題數學化。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去領略發現的過程,培養其應用數學的興趣。而不要簡單地把由“實際問題”引入數學概念看成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在引入數學概念之后,也有必要對所依托的實際問題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三、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習了統計圖表以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
3、寫數學小論文和日記:如在學了多邊形的知識后,讓學生寫一寫《生活中的瓷磚》,學了一次函數后,讓學生寫一寫《我們身邊的課桌椅》等。數學論文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應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數學日記寫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感受與得失,反映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與困惑,便于師生間更好的交流。
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1 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1.1 發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學習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并要求學生發表學習心得,上臺演講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1.2 發掘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包括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校園、家庭、社會環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2 使教學過程生活化
2.1 導入的生活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 ,學生 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我們在導入時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
2.2 例題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難盡善盡美地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我們經常結合 自己的教學狀況,對教材中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不感興趣的內容及其情節和數據做適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我將例題變成一道聯系班級實際的應用題:“在舉行的拔河比賽中,規定每隊勝一場得二分,負一場得一分,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O分,那么我們班的勝負場數應分別是多少?”由于學生親身體驗了拔河 比賽的全過程,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很快就投入到討論問題的氛圍中。
2.3 練習的生活化:“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把練習生活化。在講述函數內容時,我編寫了以下練習:二中計劃購置一批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 5800元,現有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購買 1O臺以上,從第 11臺開始每臺按 7O 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擇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3 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1 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習了統計圖表以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3.2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
3.3 寫數學小論文和日記:如在學了多邊形的知識后,讓學生寫一寫《生活中的瓷磚》,學了一次函數后,讓學生寫一寫《我們身邊的課桌椅》等。數學論文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應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數學日記寫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感受與得失,反映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與困惑,便于師生間更好的交流。
論文摘要:我國數學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封鬧性,普遍注重“純粹”技能技巧的訓練和題型教學.脫離社會生活實際,即使一些數學技能較好的學生面對現實的數學問題也常常感到困難..數學應該是一個過程,一種活動,學數學更重要的是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融于生活、走進生活.才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論文關鍵詞:數學生活教學策略
一、數學融于生活的必要性
課標中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笔侵溉巳四塬@得必需的數學.數學應滿足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能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坝袃r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學習數學是重要的,將數學融于生活更是必要的。
數學的結果的呈現形式往往是一些經過精心組織的、條理清晰的數學結構.它們雖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卻割斷了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幾乎完全沒有了產生與發展的痕跡。如果教師僅僅把數學結果作為課堂上的內容,學生的參與就只能是被動的,很難找到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空間,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就成了空談比如,教師在講授七年級下的第2章《圖形的變換》時,倘若只是純粹地介紹平移變換、旋轉變換的概念,學生必定很難理解。如果將平移變換與平時生活中的纜車的運動、生產線上的產品的移動相聯系,旋轉變換與鐘面上時針、分針的運動相結合,我想學生必定能通過生活中這種典型的數學模型.充分理解平移變換、旋轉變換的概念。只有將數學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將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的數學相結合,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二、現狀分析
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但迫于升學的壓力,現在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存在很多的弊端。不少學校、教師與家長重視的不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是學習的結果.說直白點還是更看重考試分數。
1.學習方式以被動為主
表現之一是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很少通過自己的活動與時間來獲取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的活動很少。另一表現是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和意見的機會。這樣的教學過程很難使學生達到真正的理解,只是純粹地接受教科書上的知識點。中小學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一般都是獨立于學生生活的“外來物”,是一個封閉的“知識體系”,只是由抽象的符號所構成的一系列客觀數學事實(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這種沒有與生活聯系的數學猶如一潭死水.沒有生機,沒有與生活聯系的數學學習更是枯燥乏味。
2.學習評價單一。
現在對學習數學的評價還是以考試的形式為主,以學生考試的分數為標準。對學生而言,他們的強烈感受就是考試次數多.考題和考卷的分量重,考試難度大,導致他們根本沒有空余時間去思考,學習數學的目的就變成了解題,而不是將書本上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數學就失去了興趣,成了一臺考試的機器。
三、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在生活中體會數學。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的知識.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場景中去。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新理念的數學教學也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創設生活情境,可以從他們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探索新知識。
2.在課堂訓練中體驗“生活化”
數學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數學課堂教學應該著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貼近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作出決策的能力.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真正認識到數學能力與現實問題之間的密切聯系.
比如在講授“比例線段”時,我有意把學生帶到廣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廣場邊的旗桿的高。如何測量?學生開始討論,想辦法,正當學生議論紛紛的時候,我取來了一根長2米的竹竿.筆直地插在操場上。我啟發學生思考:如果桿長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測旗桿高的辦法嗎?一位學生搶答道:這時旗桿的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我馬上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想法.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分別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旗桿的影長及竹竿的長度,算出了旗桿的高度。接著,我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桿高的公式嗎?”于是得出:竹竿長:竹竿影長=旗桿高:旗桿影長或竹竿長:旗桿高=竹竿影長:旗桿影長……學生意猶未盡,完全沉醉于探討活動中,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我有意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運用。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目的是培養學生多用數學眼光看問題,多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
關鍵詞:《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P63~64例1、例2及練一練。
2、教材結構、地位及作用:
本課教學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部分內容可分為兩層來安排教學。第一層:認識列舉法。第二層:學會列舉。即:例1作為本單元教學的起始,讓學生初步體會按一定順序列舉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然后通過例2的教學,進一步突出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時需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最后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獨立解決問題,幫助他們鞏固認識、加深體會。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分析問題的條理性和嚴密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特點靈活選用策略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在知識儲備上,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在思維方式上,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與經驗,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論文,但抽象思維一般都還處于無序狀態,通過學習,使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范化。
三、設計理念
1、貼近生活,激發興趣?!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對于小學生而言,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觸摸到的或者間接看見、聽說的事物,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設計中,我在不改變教材的設計意圖的同時,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真正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需求聯系起來,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自主參與,親歷過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主動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本節課教學設計,我力求“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關注學生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的學習,更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
3、尊重差異,分層施教。“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壞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的設計,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大膽的預設,根據預設的情況,靈活選擇了不同的教學策略,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發展他們的個性小學數學論文,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四、目標預設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預設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
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能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有條理地一一列舉,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五、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表格。
六、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設計思路:本節課的教學力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策略的價值,促使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設計思路是:創設情境,感知策略——合作探究,體驗策略——比較反思,感悟策略——運用拓展,形成策略——總結反思,內化策略。
(一)創設情境,感知策略
1、問題引入:用1、2、3這幾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把組成的三位數按照一定的順序一個不漏地列舉出來,這在數學上叫一一列舉。(板書:一一列舉)一一列舉也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常用的一種策略。
【設計意圖:導學的藝術在于喚醒。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正式學習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但在他們的知識經驗中已模糊地經歷過類似的方法,只是還沒有建立起一種完整的數學模型。所以在課的引入部分,創設用不同數字組成三位數的問題情境喚醒了他們頭腦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下面的探究過程做好心理準備和認知鋪墊?!?/p>
(二)合作探究,體驗策略
第一層:教學例1 (簡單列舉)
1、情景創設,呈現問題。
出示情境圖,王大叔 :“我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花圃。”
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明確:花圃是長方形的小學數學論文,周長是18米。
呈現問題: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設計意圖:將教材中的“圍羊圈”改成“圍花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p>
2、動手操作,交流圍法。
提出要求:周長是18米的長方形花圃可以怎樣圍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試一試。(提示:可以圍一圍、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并與生交流。
提問:你是怎樣圍的?圍成的長方形花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學生匯報,課件相機出示圍成的4種不同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一方面使學生明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圍法,需要有條理地一一列舉。】
3、填表列舉,解決問題。
談話:長方形的周長是18米,說明長與寬的和是多少?(9米)
師:你能把這些圍法一個不漏地列舉出來并填寫在表中嗎?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一、師德方面
身為教師,我深深認識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多年來,始終具有明確的政治目標,較好的品德修養,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教書育人的思想,積極實踐“三個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思想素養,熱愛、關心全體學生,對學生的教育能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每天堅持早到晚歸,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轉化后進學生,從來沒有從事過有償家教甘于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絕對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學生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較好的教師形象
二、教學工作
在教學上,我近幾年一直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上,本人能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相互聯系,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能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及時反饋,及時鞏固能利用課堂及課間時間,不失時機的做好課后輔導和提優補差工作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加強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而且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我十分注重自身的“言傳身教”,嚴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能始終以熱愛學生為突破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合作和諧的課堂氣氛做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做到以表揚為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研究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充分的發展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班主任工作
四、指導青年教師
近幾年來,我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指導工作,關心他們的成長,承擔培養青年教師的義務,指導他們的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傳、幫、帶,青年教師邵有良老師進步很快,各方面有所提高2006--2008年青年教師邵有良老師撰寫的多篇論文都獲得了較好的獎項,指導他上的課也獲得了一致好評
五、取得成績
從教11年,我在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善于進行教學研究,積累教學經驗,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2.“優質課”評比2007年3月,我在縣第六期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班組織的“構建有效課堂,體現學科特色”為主題的實踐課比賽中榮獲三等獎;2009年5月,在小學數學骨干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我榮獲三等獎;2008年12月,我在實小協作區研訓活動中
上了一節縣級公開課,并得到了一致好評;2008年12月,我在南京市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班實踐活動期間,開設了一節研究性觀摩課,受到在場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3.撰寫教學論文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篇教學設計獲省三等獎近幾年來,我撰寫的多篇論文都在縣論文評比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5.考核評定2007,2008年我兩次被高淳縣考核委員會評定為優秀等次
6.教科研活動2005年7月被高淳縣教育規劃課題《針對小學生的個性,有效進行數學學習》聘為課題組組員;2005年2月被高淳縣教育規劃課題《農村小學家校和諧關系的研究》聘為課題組組員;2005年7月被江蘇省教育學會課題《農村小學家校和諧關系的研究》聘為課題組組員2008年,我主持的高淳縣教育科學規劃第一期個人課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能的策略研究》順利結題2009年,我主持的高淳縣教育科學規劃第二期個人課題《數學猜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也即將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