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3-07-11 16:2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70-03
南京市浦口區位于南京市西北部,處于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核心區,區域面積913.75 km2,耕地2.79萬hm2,林木覆蓋率達37.58%,常住總人口74.94萬人,戶籍總人口64.28萬人,戶籍鄉村總人口72 827人。全區下轄江浦、泰山、沿江、頂山、湯泉、橋林、盤城、星甸、永寧等9個街道辦事處和湯泉農場、老山林場2個區管國有農林場圃。
近年來,浦口區以創新農業業態為動力,以促進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為抓手,以休閑農業提檔升級為重點,立足區位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推動農業與旅游業、文化、生態、健康等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預計2016年全區休閑農業接待游客246.58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7.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5%和4.79%。2016年11月,浦口區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市、縣)”[1-2]。
1 浦口區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成效
1.1 以美麗田園為韻,打造南京休閑農業精品景點
近年來,浦口區在發展休閑農業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突出以鄉村自然風貌為重點,遵循生態美村、改造靚村、旅游興村的思路,力求特色化,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村一景。
1.1.1 打造市級農家樂專業村。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著力建設集特色產業、田園觀光、農家美食等為一體的農家樂,形成了落橋、聯合、瓦殿、九華、大埝和侯沖村(社區)在內的6個“市農家樂專業村”。
1.1.2 強力推進美麗鄉村“珍珠村”建設。力求特色化,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村一景,形成了江浦街道白馬村山村風貌型景點的“老山不老村”和桃園靜谷;湯泉街道瓦殿村文化挖掘型的景點“楚韻花香”;星甸街道田園風光型景點的九華村“九華茶坊”和水鄉風情型景點的“山貢里人家”;永寧街道知青文化生活型景點“知青故里”、休閑體驗型景點的“水墨大埝”、賞荷觀光休閑型景點的“西埂蓮鄉”;盤城街道落橋村產業帶動型的“葡萄莊園”以及橋林街道石磧村水鄉特色型景點“芳香草甸”等“十顆珍珠”,以及永寧滁河風光帶的田園美景型“河岸花?!?、雨發生態園的四季大地花壇、麥浦生態園櫻花園、望月農莊海棠園等,彰顯了浦口生態資源魅力和靈性的鄉間美景。
1.1.3 休閑農業景點精彩紛呈。目前全區現有的各類農莊、農園53家,總投資達16.8億元,農莊、農園從業人員3 358人,帶動農戶數7 746戶;有接待能力的休閑觀光農業經營主體單位45家,可供餐位人數10 496人、可供住宿床位1 398張,其中有國家級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5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景點5個、市級休閑農業勝景46個和10個美麗鄉村“珍珠村”。永寧聯合村入選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村,永寧滁河濕地景觀榮獲南京市“十大最具魅力休閑農業景點,雨發生態園為市“十大最具人氣”休閑農業景點,侯沖風景區為市“十大最高人文底蘊休閑農業景點”,水墨大埝農家樂專業村、浦口萬成生態園、浦口望月海棠主題園為市“十大最具原生態休閑農業景點”,這些多樣的休閑農業景點和“十顆珍珠”初步形成了以觀光、體驗、休閑、美食、度假為主的產業格局,推動了傳統農業轉型,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吸引著市民紛紛到浦口區休閑觀光,體驗快樂[3-4]。
1.2 以農耕文化為魂,實施創意農業發展
1.2.1 創意農業嘉年華活動模式。農業不只是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文化。2014年,雨發生態園大力推進南京農業嘉年華園建設,重點打造了雨發“一館三區四園八景”,突出“都市農業、多彩生活”的活動主題,第十屆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落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浦口區雨發生態園),這是南京繼成功舉辦9屆農業嘉年華后新一輪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盛會,活動期間歷時15 d,共接待游客31.3萬人次,直接經營收入達3 180萬元。在2015年成功舉辦首屆雨發農業嘉年華的基礎上,2016年在雨發生態園成功舉辦了第十二屆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浦口分會場暨2016中國“天空之城”嘉年華活動,活動期間共接待游客 20.8萬人,實現經營收入1 126萬元。
1.2.2 創意美麗鄉村“珍珠村”建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西埂蓮鄉創意荷園等創意農業,西埂蓮鄉創意荷園自2016年6月25日舉辦開園儀式以來,社會反響良好,荷花盛開時,景區日均接待量在3 000人次左右,景區全年游客接待量約20萬人,門票、營業點銷售收入約150萬元,自有品牌“西埂蓮鄉”牌特色農產品銷售收入約200萬元。
1.2.3 打造農業大地景觀。永寧街道在張圩等社區通過規模種植油菜,精心塑造區域農業色塊和季節色帶,發展滁河北岸“萬畝油菜一片花,笑臉迎接你、我、他”的農業大地景觀,在整個“油菜花?!敝腥谌肓寺浼t橋、凌波橋、荷塘月色、清泉石流、夢驛飛鷺等景觀點,并設置有趣味競技場、滁河沿岸草坪活動區、特色農產品展銷區、果蔬采摘區等4個功能性區域,成為市民春季踏青賞花、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好去處。各休閑農莊、觀光農業園也結合自身產業特點,打造了荷文化長廊、茶文化長廊、瓜果文化長廊、石文化長廊、孔府學堂、幸福大“蓮”歡等,向城市游客展示各具特色的創意文化產品,為休閑農業發展提升帶來了濃厚的文化色彩。如赭落山茶園與文化結合,挖掘了茶文化內涵,推出了“茶文化主題園”活動,成為江蘇省首家茶文化基地,帶動了當地333.33 hm2近1 000戶農戶茶葉種植發展,成為浦口區傳統農業轉型發展的亮點。
1.3 以生態農業為基,打造特色休閑農業品牌
1.3.1 發展“一村一品”。2014年7月和2016年7月,盤城街道落橋社區(滁河灣葡萄)和湯泉街道(“湯泉”牌苗木)先后榮膺第四批和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稱號。星甸九華村等被省農委授予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湯泉瓦殿村、永寧大橋村、星甸后圩村和盤城渡橋村、落橋村等5個村成為為市級“一村一品”專業村。全區現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產業特色的專業鎮2個(湯泉街道苗木專業鎮、盤城街道葡萄專業鎮)、專業村23個。
1.3.2 著力開展休閑農業示范企業創建。2013年12月,雨發生態農業園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稱號;2014年南京林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創建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四星級示范企業”;2015年11月,雨發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示范企業”稱號;2016年,江蘇格冠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四星級企業,創建相關材料已經上報中國旅游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
1.3.3 全力開展休閑農業示范區(點)創建。近年來,浦口區還大力實施了“五萬工程”(萬畝茶園、萬畝葡萄園、萬畝水產養殖區、萬畝老山森林體驗區、萬畝高產良田示范區或萬畝油菜花海觀光區),突出自然生態主題,進一步整合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形成了一批國家級旅游示范點、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和市級各類休閑農業勝景,構筑了浦口區生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永寧街道聯合社區榮獲“2014年江蘇最具魅力休閑鄉村”稱號,2016年9月,永寧街道侯沖社區躋身全國23個“2016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之“歷史古村”行列。湯泉陳莊村陳莊自然村、江浦華光社區響堂自然村、永寧侯沖社區、盤城落橋社區等被授予“2013南京最美鄉村”稱號。2016年11月15日,浦口區榮獲“2016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稱號,成為國家農業部2016年認定的74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之一。近日,永寧街道聯合社區被省農委授予“2016年首批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稱號。
1.4 挖掘人文稟賦,做強休閑農業節慶品牌
1.4.1 擦亮引領全國休閑農業金字招牌――“南京農業嘉年華”。2014年,“南京農業嘉年華園”暨第十彌泄?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落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浦口區雨發生態園。2015―2016年,雨發生態園又連續舉辦了2屆雨發農業嘉年華,讓市民親身感受從城市到農村、從公園到農園、從美景到美食、從室內展館到生態園區、從簡單購買到互動體驗的轉變。2016年在雨發生態園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浦口分會場暨2016中國“天空之城”嘉年華活動中,67架動力傘攜國旗同時升空的編隊飛行表演成功申創了大世界基尼斯“規模最大的動力傘空中編隊飛行”紀錄。
1.4.2 打造南京市民休閑“夏都”。作為南京市“四季之都”休閑農業游專題活動品牌,浦口區連續舉辦了6屆南京“夏之韻”休閑農業游和系列主題活動。從“茶文化之旅”“沐浴老山風”到“百里滁河溢香地”,相繼舉辦了苗木節、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蓮花藝術節、青蝦節和垂釣節、蓮藕文化旅游節和兩屆望月海棠節等,讓市民在炎炎夏日找到了避暑納涼的好去處,使浦口區成為南京市民休閑“夏都”。
1.4.3 創新浦口盤城葡萄采摘節舉辦模式。在連續舉辦浦口區5屆盤城葡萄采摘節的基礎上,2016年8月6―21日,以“盛夏葡萄香,盤城歡樂行”為主題成功舉辦了浦口區第六屆盤城葡萄采摘節,舉行了“休閑盤城”電商平臺啟動儀式,活動期間共接待游客13.6萬人次,累計銷售各類農產品9 100 t,累計收入1.092億元。
1.5 拓展全媒體多渠道宣傳,擴大休閑農業市場推廣
在與南京電視臺打造全新欄目《周末生態行》與南京市廣播電視“十大名牌專欄”《三農時空》《金陵t望》期刊等電視雜志媒體合作的經驗基礎上,又將宣傳觸角延伸到地鐵、社區及都市圈人群。打造了地鐵十號線“農業嘉年華”專列;設計主題海報覆蓋主城居民社區;通過《南京日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主流報媒版面宣傳以及投放專題夾頁;與新浪微博“南京”“浦口”以及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互動活動信息;通過整合浦口區休閑農業資源推出“天剪一個浦口”“春季賞花休閑游”等導游圖及攝影大賽,推介精品旅游線路;組織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的當家人連線采訪或走進南京經濟廣播直播間《美麗鄉村行?周末去哪兒》專題欄目,在黃金時間內向聽眾預報本周最值得一去的休閑農業景點,最值得一看的花情、果情、鄉情;組織有關休閑農業企業及人員參加南京休閑農業進上?;顒雍烷L三角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博覽會,進行現場推介。有效地提升了休閑農業產業影響力、產品知名度和社會認知度。
2 存在的問題
一是生產與經營管理方式較為粗放,農莊和農園農業產品的開發品位不高,缺乏旅游農業拳頭產品,特色不夠突出,農莊及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二是上級財政專項資金引導扶持休閑農業重點項目較少;三是農莊和農園自我包裝宣傳推介力度不夠;四是農莊的開發和建設與現有政策規定出現不一致現象,尤其是休閑觀光農業必要的附屬設施建設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發展。
3 對策
浦口區將以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的成功創建為契機,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為導向,以規范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重點,充分利用區域內的山水資源、人文景觀、鄉村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推動全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2020年,全區休閑農業接待游客人數365萬人次,年遞增11.9%,綜合收入達8.67億元,年遞增3.5%;新建市級農家樂專業村2個,新增農家樂經營戶60戶;申報創建全國和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個。
3.1 確立方針,正確引導
一是結合實際,確立重點。結合現有條件,以延伸現有休閑觀光景點發展休閑農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區域環境美化,增加休閑農業內容;結合農業科技園區,拓展園區功能布局,發展成為科普基地和觀光休閑景點;結合名人名居名藝名產和民俗文化的弘揚,豐富休閑農業的內涵。二是因地制宜,逐步推進。根據各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結合農村城鎮化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推進,重點進行示范引導,避免盲目開發、無序開發和破壞性開發,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三是政府引導,多方融資。政府只對基礎設施和公益產業實行資金補助,主要通過政策進行引導,鼓勵民間多方投資。創新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多方支持、充滿活力的發展格局。
3.2 落實規劃,推進良性發展
著力推進《浦口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總體規劃(2016―2025年)》的實施,一是主動對接江北新區大發展契機乘勢而為,重點在山南山北的街道進一步完善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布局,成為“市民休閑、農民賺錢、城鄉互動發展”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和滁河風光帶建設規劃的指導下,把沿滁街道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單位的分布、布局、交通串聯、景點設計等融入區美麗鄉村與滁河風光帶建設發展中去,打破目前相對割裂、分離的狀態,整合全區農業旅游資源,在扮靚滁河沿岸的同時,使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相得益彰、相互增色;三是以開展村莊環境整治為抓手,著力打造美麗鄉村,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村莊環境整治相結合,堅持分類整治、突出重點,發動群眾共建共享,同步拓展觀光、休閑功能,重點對有文化、可旅游的村莊進行包裝塑造,積極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建設農家樂專業村,帶動形成一批集生產、服務、消費、體驗于一體的新型村莊。
3.3 突出特色,提升檔次水平
發展休閑農業旅游應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農業技術和農業成果,注重農莊、農園、農家樂以及美麗鄉村“珍珠村”的特色化,堅持差異性發展,設計出富有創意,具有多種類型、風格的參與性活動和產品,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是提升“茶文化、荷文化”產業園內涵,重點打造九華茶文化園基地、聯合荷文化基地等建設,拓展觀光休驗和認識學習等功能;二是進一步提高漁業精品園水平,重點打造永寧三合圩、星甸后圩現代漁業精品園區和麗銘農莊、強蕾農莊的休閑漁業;三是做響農業嘉年華品牌,重點打造雨發生態園農業嘉年華主題園建設,促進農業與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壯大現代農業園區優勢,重點打造林大、麥浦、中德、格冠等生態園建設,通過注入“休閑”功能,打造兼顧農業生產、科技示范、科普教育、農事體驗、餐飲度假等功能相結合的休閑農業園區;五是全力打造“十顆珍珠”美麗鄉村、農民幸福家園。遵循“生態美村、改造靚村、旅游興村”的思路,將“十顆珍珠”打造與村莊環境整治、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特色主導產業、生態休閑旅游等有機結合,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花”“一戶一特”。突出創意農業開發,為游客特別提供度假休憩、游樂、體驗、就餐、住宿等服務內容,滿足游客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的田園生活的需求。
3.4 強化扶持,典型引導
一是保證休閑農業用地。吸引“三資”開發休閑農業,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休閑農業項目用地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租用農戶土地,也可以農戶用承包地參與入股,采取保底分紅、定額分工、按股分紅等多種方式,增加農民土地收益。二是對旅游農業經營戶實行稅收優惠。對已營業的旅游農業經營戶,經稅務部門核準,積極實行最優惠征收政策。三是加大財政對休閑農業的投入。堅持項目帶動戰略,以民間的現有休閑農業發展為基礎和民間投資為主體,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以社會投入為主進行休閑農業建設,進一步促進浦口區休閑農業提檔升級。
3.5 加大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休閑農業場所的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明晰的路標指示和完備的停車場。參照相關規范標準,改善住宿、餐飲、娛樂、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等服務設施,使休閑場所的衛生條件達到公共衛生標準,實現垃圾凈化、環境美化、村容綠化。加強休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建設,在動植物新品種引進、現代種養技術示范、設施農業生產設備、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為拓展農業功能創造條件,使消費者“乘興而來、放心休閑、滿意而歸”。
3.6 擴大宣傳,規范發展
為擴大游客市場,休閑農業旅游地要增加營銷投入。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如網站、微信、微博、廣播、電視、報紙等進行宣傳促銷。利用節慶假日和舉辦展會、推介會等活動進行宣傳。打造一批有影響的休閑農業知名品牌和節慶活動,提升產業影響力、社會認知度和產品知名度,引領休閑消費熱點的形成,提高浦口區休閑農業發展水平和經濟社會效益。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與周邊景點、景區相結合,擴大旅游市場,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高度重視飲食衛生、公共安全、服務標準、環境保護等公共利益,通過制定標準、加強管理、培育品牌、引導行業自律等多種方式,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注重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加強培訓,提高員工技能和服務意識,并通過各種激勵手段帶動員工服務水平跟上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
4 參考文獻
[1] 王樹進,陳宇峰.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空間相關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13(9):38-45.
[2] 郭煥成,呂明偉.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地理,2008(4):640-645.
>> 連云港旅游業發展基本條件分析 “一帶一路”下連云港的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施 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析連云港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開封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韶關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竹島建設現狀及管理模式研究 平昌縣旅游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關于內蒙古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惠州市濱海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民族地區旅游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崇禮縣滑雪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舟山旅游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鄂爾多斯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災后重建背景下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武漢市紅色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連云港地區加拿大一枝黃花發生現狀及防治對策 連云港市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植物檢疫工作現狀及今后發展對策 連云港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周永廣.旅游業環境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7:45-46,237-238.
[3] 熊元斌.旅游業、政府主導與公共營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9:63-68.
[4] 周海燕.連云港水晶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模式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4, 12(4):99-101.
作者簡介:
袁榕,女,四川省自貢市人,淮海工學院商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營銷管理;
李輝,淮海工學院商學院;
徐戴辰,淮海工學院商學院;
關鍵詞:寶應 有機農業 發展 對策
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土壤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有機食品也逐漸被認識并日益受到消費者親睞。寶應縣作為全國首家“國家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形成了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有機農業的較為典型的經驗。研究表明,寶應有基礎、有條件,也有市場前景推動有機農業產業化開發。
1 國內外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分析
1.1 國內外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有機農業于20世紀20年源于德國和瑞士,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羅代爾(Rodale)建立“羅代爾農場”,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規?;袡C農場。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紛紛建立有機農場,有機食品市場初步形成。進入21世紀,不少發展中國家加入有機食品生產和出口的行列。根據最近FiBL和iFOAM對160個國家進行調查(數據截止2010年),全球有機農業土地為3700萬公頃(包括轉換期土地),有機認證的土地面積占全球所有農業用地面積的0.9%,有機認證面積最大的國家依次為澳大利亞、阿根廷和美國[1]。
國內有機農業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業大學和原國家環保局(現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相繼開始有機食品的科研工作;截止2011年11月,我國已頒發有機產品認證8655張,獲得認證的有機生產面積達200萬公頃,有機轉換面積44萬公頃,80個單位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考核。
1.2 有機食品市場前景分析 在歐美等發達地區,有機產品的需求正持續增長。根據“有機觀察”的數據,2010年全球有機食品和飲料銷售額達到590億美元,是2010年的3倍以上(2010年為179億美元)[3]。對有機產品的需求集中在北美和歐洲,構成了全球有機消費的96%。發達國家銷售的有機食品,近60%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有機食品正成為發展中國家出口創匯的新興產業。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逐步認知和親睞,國內市場潛力巨大,2010年,國內市場額達13億美元。消費有機食品已成為未來國際國內市場的趨勢,有機食品市場前景廣闊。
2 寶應縣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2.1 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2.1.1 組織網絡機構健全。成立有機食品發展領導小組,組建有機食品辦公室,列入政府職能序列??h人大、政協定期審議、調研有機農業工作情況。相關部門和各鎮分別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形成了縣、鎮、部門聯動的組織網絡。
2.1.2 規劃和標準體系較為完善。2003年,寶應率先在全國編制、評審和實施《有機食品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運西、東蕩、中部三大有機產業園區。同時,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研究制定出有機稻米、有機藕、有機蟹、有機鴨和有機專用肥五大省級標準。
2.1.3 技術服務和政策配套體系基本形成。組建縣生態辦、部門、鎮和基地四級有機食品生產技術服務體系。成立有機種植、有機畜禽養殖、有機水產養殖、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灌排水系和生產資料供應等六個服務小組,編印《有機食品生產指南》,指導基地有機食品生產。出臺《關于加快國家有機食品基地縣建設、打造“生態寶應”的工作意見》,設立50萬元生態基金和200萬元有機食品基地建設風險基金,完善土地流轉、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
2.1.4 有機農業發展初具規模。延伸有機產業鏈條,打造有機生產、加工、檢測、集散和觀光五大基地。建成有機農業園區22個,總面積10.8萬畝,擁有有機食品品牌35個,涵蓋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產5大類12個品種;建成江蘇省首個有機農業開發區——寶應湖有機農業開發區并獲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有機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合作籌建“中國有機產品交易中心”;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通過國家認監委組織的評審。有機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寶應農業的產業升級,也帶動了旅游、觀光、休閑等三產的發展,通過發展濕地生態觀光和有機農業休閑旅游,2011年實現旅游收入12億元。
2.1.5 有機農業成為招商引資載體。編制30多個有機招商項目,在縣網站上。以中國寶應荷藕節和國內相關經貿洽談活動為平臺,開展對外推介,尋求對外合作,先后有國內外多批客商來寶考察洽談,寶泰米業、興泰農牧等一批企業相繼落戶。
2.2 優勢與困難
關鍵詞 京津冀協同發展 環首都城市 農業區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1河北省環京津生態休閑農業區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1.1涿州市生態休閑農業區建設情況
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門。東臨固安,西接淶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隸屬于河北保定市??偯娣e742.5平方千米。臨近北京,地處北京大經濟圈緊密層,位于京、津、保三角區中心地帶。截止至2010年12月,涿州市全市戶籍總人口約為64.55萬人。全境地處太行山前傾斜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69.4米,最低海拔19.8米,地面坡降1/660左右。地貌形態受拒馬河沖積影響,南北各有二級階地,高差2-4米不等。
(1)涿州市建設生態休閑農業區的有利條件:
①生態農業資源與產品豐富;
②旅游開發優勢較為明顯;
③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旅游開發條件。
(2)涿州市生態休閑農業區建設的發展現狀:
①發展迅速,效益逐年提高;
②對生態休閑農業的認識逐漸深化。
1.2淶水縣生態休閑農業區建設情況
淶水縣,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東麓北端,總面積為1650.5平方公里(247.6萬畝),轄7鎮8鄉,人口34萬(2013年末)。淶水縣東界涿州,高碑店,南與定興,易縣為鄰,西與淶源、涿鹿、蔚縣交界,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房山區相接,與北京接壤110公里,距北京市中心9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170公里,距保定市中心75公里。2013年淶水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9.4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9.2%。
(1)生態休閑農業建設規劃完整。淶水縣生態休閑旅游在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指導規劃的指導下,通過詳細謀劃,細心調研,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態旅游產業布局,通過增加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形成了“兩核”“兩區”“兩鎮”“一水”“一帶”“一圓”的完整布局規劃。其中,兩核是指淶水縣城、野三坡;兩區是指經濟開發區、新興產業示范區;兩鎮是指天鵝湖歐式風情小鎮、一渡溫泉新新小鎮;一水是指拒馬河水岸景觀;一帶是指京贊路沿線觀光旅游產業帶;一園是指森林公園。
(2)生態農業生產的附加價值仍很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雖然生態農業生產給淶水縣相關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由于生態農業產品的品種單一,仍然大量集中在農村土特產,鮮活產品等方面,附加價值極低。又由于北方地區生態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造成了生態農業在季節上的不可持續,這些都需要通過大力開發生態農業高附加值產品來解決。
2河北省環首都生態休閑農業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2.1統一思想,樹立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
將生態休閑農業作為一種可以永續利用資源、綠色環保的產業形態,既要保證農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和生活環境的持續改善,又要增強民眾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力爭將生態休閑農業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盡可能低的程度。
2.2生態同保,河北環首都生態休閑農業區統籌規劃設計
要將生態休閑農業作為促進區域分工協作和城鄉統籌發展的切入點,以生態環境一體的空間結構為導向,基于各自市場需求、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差異化的生態休閑空間。
2.3差異互補,低碳科技創新與服務支撐
對于北京和天津兩個城市化水平高、經濟發展快速的地區,著重發展以低碳、生物、智能、信息等高新技術主導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生態休閑農莊。對于位于河北省的河北省環首都生態休閑農業區區域,則適宜以現代設施、循環模式和優新品種主導發展精品型生態農業觀光園,以提升生態休閑農業的經濟價值。
一、大慶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
《大慶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2015-2020)》中也明確:“建設大慶美麗鄉村,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動大慶市農村向“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麗鄉村發展,使農村地區成為農民和諧宜居的幸福家園、致富增收的就業田園和市民向往的休閑樂園。
根據大慶市農委的統計,大慶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大慶市休閑觀光農業的年接待人數為200萬人次,年收入達到了5億元。根據大慶市旅游局提供的《大慶市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及規劃》可以看出,近年來大慶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硬件設施”相當不錯。大慶市擁有63萬公頃耕地、70萬公頃草原、27萬公頃天然水面、64萬公頃濕地,是東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畜產品基地和水產品基地。
目前,大慶市依托特色景觀、設施農業、民俗風情、沿江文化等優勢資源,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以八井子、大同鎮等為代表的果蔬采摘游,紅旗林場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代表的森林旅游,蓮花湖、衍福寺景區等為代表的沿江旅游,當奈濕地、鶴鳴湖為代表的濕地旅游,阿木塔蒙古風情城、吉禾民族賽馬為代表的民俗風情旅游,連環湖、北國溫泉為代表的溫泉度假旅游,紅驥鄉情園、銀浪生態園為代表的農牧旅游等鄉村旅游景區,都對游客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帶動周邊餐飲、住宿、商貿等配套設施建設和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
二、大慶市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優勢
(一)大慶市觀光農業資源豐富
大慶市農業觀光游可分為:溫泉旅游度假區、濕地旅游觀光區、少數民族風情園、觀光農業園。
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是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它擁有濕地草原、水域湖泊和蘆葦草甸共3萬畝。大慶市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將“濕地”、“溫泉”兩張牌打得不錯。
九道溝滿族風情園,是國家AAA級景區,主打少數民族風情游。
色氏濕地人家旅游度假村,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地處林甸縣三合鄉勝利村,水面面積4萬平方米,陸岸上面積3萬平方米。設有射箭場、游泳池、采摘園、水上迷宮、文化展覽室、康體健身房、美食居等場所。
五星溫泉旅游度假村。主要由“室內溫泉區”、“水上動感娛樂區”、“五行養生區”、“心靈養護區”、“豪華休息大廳”、“家庭式酒店公寓”、“特色演藝廳”和“綠色美食養生餐廳”板塊組成,共有14個溫泉池。
當奈濕地人居生態村,重點建設千畝經濟園區,建設完成大棚215棟、溫室50棟,進一步發展特色種植,開發休閑采摘旅游項目。同時,當地發揮地域和資源優勢,發展以旅游業和畜牧業為重點的主導產業,形成牧、游、農、漁、葦多元結構的農業觀光體系。
八井子觀光農業園,打造“品味鄉村”之旅這一品牌,推動觀光農業向縱深方向發展。共有旅游景點十二處,分別是采摘園、民俗園、八井子農業科技主題公園、李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井鄉坑烤部落村寨、遠航廣場、原味蔬菜小區等,達到了“一園一景”,“一點一品”,“一線一特”,既滿足了游客對農業、農村的好奇心,又增強了吸引力。
龍鳳鐵東村特色餐飲。鐵東村借助瀕臨龍鳳濕地、大慶東站及客運樞紐站的地緣優勢,快速發展鄉村特色餐飲旅游業。目前,鐵東村發展鄉村旅游餐館30余家,年收入290萬元。
(二)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休閑農業的基本概念是利用農村的設備與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業自然環境、農業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質,并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摘、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間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樂。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根據農業部對全國13.5萬家典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農民占其從業人員的92.4%,其土地產出率每畝接近12000元,是全國農業用地平均產出率的6.2倍,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人均產值5.41萬元,是同期全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2.75倍。
按照農業部對全國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收入與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算出大慶市經營休閑農業人口的人均收入:大慶市上一年的農民人均收入為13766元,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人均產值應該是13766×2.75=37856.5元。
農業專家認為,大慶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不僅可以改變農村的面貌,還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縮減城鄉差距。有利于農村產業的融合和發展,這也是大慶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重點提到的內容之一。
三、大慶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對策
(一)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無論是現代示范區規劃還是旅游部門的規劃,共同提到了“美麗鄉村旅游”,這也說明了“美麗鄉村旅游”迎來了發展良機。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是現代農業的兩個子課題,大慶市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是:把鄉村旅游納入解決農村問題、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范疇。
同時,堅持以市場經濟思路發展“美麗鄉村旅游”項目,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和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和建設,改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鄉村旅游規模。
在美麗鄉村發展方向上注重發掘項目的個性化和文化內涵。充分調研、科學規劃、創新觀念,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引導“農家樂”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藝”的方向發展,注重突出農村生活特點,強化鄉土氛圍。
(二)完善景區基礎設施
旅游可以促使大慶經濟轉型。政府需要做好大慶市旅游統籌和規劃的工作,聘請各方面的專家團隊,對大慶市的旅游資源和發展目標進行整體梳理,做好大慶市旅游發展規劃,有序推進旅游發展,哪些區塊可以開發觀光游,哪些區塊可以開發體驗游,徹底改變目前各自為戰,零散經營,無序競爭的現狀。
其次,政府應該做好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如道路、標識、給排水工程的建設。并且做好九道溝滿族風情園、色氏濕地人家旅游度假村、八井子觀光農業園、林甸北方溫泉歡樂谷、紅旗林場瑞鶴莊園和阿木塔蒙古風情島等景區的投資建設,促進景區提檔升級。
大慶市還對各縣區尤其是涉及鄉村旅游景區主要交通道路、通往主要景區的路口、市內主要交通站點、城市出入口等處,按照標準選址建設旅游道路交通標識和城市旅游導覽圖。
(三)謀劃三條旅游產業帶
林薩讓溫泉產業帶。將依托林甸至薩爾圖區的地熱溫泉旅游資源,以林甸鎮綜合服務區、黃牛場物流產業區、花園鎮休閑商務區、鶴鳴湖休閑旅游區、四季青鎮溫泉果菜產業區、讓胡路區星火溫泉度假村、薩爾圖區黑魚湖旅游區等溫泉產業聚集區為節點,建設獨具特色的林(甸)―薩(爾圖)―讓(胡路)溫泉產業經濟帶。
環連環湖旅游產業帶。積極推進環連環湖及周邊地區旅游開發,建設以連環湖為核心,周邊村鎮融為一體的特色湖泊郊野公園,打造環連環湖旅游度假區。
大慶市肇源縣沿江旅游經濟產業觀光帶。選址在肇源縣松花江――嫩江沿岸,依托松花江國堤建設,以堤頂路為主軸,串聯沿岸白金寶遺址、望海屯古城遺址、出河店古戰場遺址、衍福寺、八家河、蓮花湖、西海濕地等景點,以水鄉田園景觀營造、歷史遺址公園開發、文化歷史符號活化為重點,創新文化、美麗鄉村旅游產品,開展自駕游等多種休閑娛樂方式,打造沿江歷史文化度假帶。
關鍵詞: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阜平大棗
一、應用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的基礎
近年來,休閑觀光農業已經發展成為集休閑觀光、農耕體驗、休閑療養于一體的新型農產品體驗營銷模式,結合地理位置優勢,以當地農作物名、特、優的條件為基礎進行生產并以此吸引消費者。休閑觀光農業通過體驗營銷模式可以塑造鮮明的地域及農產品品牌形象,為消費者提供深層次的消費體驗。保定市阜平大棗正是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優良的品質,應用體驗營銷模式,發展其休閑觀光農業。
(一)阜平地理位置優越
地理位置決定著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的開發條件與整體發展方向。保定市阜平縣的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阜平縣位于環首都經濟圈內,地處兩省四市九縣交匯處,北距首都北京275km,南距省會石家莊110km,西距佛教圣地五臺山78km,東距古城保定140km,被譽為“冀晉咽喉”“畿西屏障”。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2016年河北省旅發大會的舉辦,2017年雄安新區的建設,阜平縣隸屬保定、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日漸顯現。
(二)阜平大棗文化底蘊深厚
阜平大棗在阜平縣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種植歷史悠久,棗鄉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清代,阜平大棗便成為向康熙皇帝上貢的珍品;抗戰時期,大棗作為戰士們生活中的高級營養品,獲得了“阜平大棗甲天下”的美譽;20世紀80年代,阜平縣就享有“中國大棗第一鄉”的美譽。
(三)阜平大棗品質優良
阜平縣屬與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在55O~790mm,且降水相對集中,光照條件好,無霜期長,有利于大棗的規律性生產,同時阜平縣地形以山地為主,土壤為褐土,適宜大棗的種植。阜平大棗以婆棗為主,其特點為皮薄、肉厚、個大、核小,營養價值豐富。阜平大棗曾榮獲1990年河北省林業廳“優質產品”稱號,1994年全國首屆林業名特稀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1997年河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1999年昆明世界博覽會金獎,2000獲年封“中國大棗特產之鄉”,2002年樂陵全國紅棗交易會金獎,2007年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2009年5月被河北省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大棗十強縣”,2009年9月阜平大棗取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并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棗”。
二、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的應用現狀
(一)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3年初,走訪阜平。2013年2月,《關于支持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及阜平縣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出臺,阜平縣獲得了年均3億元的扶貧資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融資得到了財政支持與技術支撐,阜平縣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在此之后迅速發展。阜平縣根據當地特有的旅游文化資源,開展以“棗樹認領”“綠野仙蹤之棗山尋寶”活動為主的農業觀光游,吸引了城市游客前來。同時組織“棗園觀光”“大棗采摘”“大棗文化論壇”等系列主題活動,依托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活動,充分展現棗鄉特色、棗文化,吸引了眾多城市消費者報名參與。
(二)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存在的問題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目前休閑觀光農業開發建設資金緊張。像阜平縣這樣的貧困地區,資金缺乏是旅游資源開發的最大瓶頸。阜平大棗休閑觀光農業開發依然以民資為主,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同時,休閑觀光農業開發中便利的交通條件十分重要,是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手段。阜平縣的地形以山區為主,交通不便,即使有再好的山水休閑資源,也很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與游玩。
2.缺乏整體統一規劃
現階段休閑農業還是以鄉村企業、農民自主開發為主,缺乏統一規劃。與此同時休閑觀光農業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仍不健全,相關部門在管理上沒有確定一致的標準。以阜平大棗為例,雖然資源優勢明顯,可開發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較多,但是整體休閑觀光農業仍處于粗放經營階段,在開發建設上具有明顯的隨意性、無序性和盲目性。
3.經營管理理念落后
專業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務人員的缺乏制約著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許多鄉村旅游地的經營者和服務人員,大多沒有受到過正規的專業培訓,對旅游項目的特色、環境、服務等不關注,同時,鄉村旅游地開發模式單一,雷同化傾向明顯,管理人員缺乏對鄉村旅游經營的深層認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阜平縣農村的中老年人群是經營服務隊伍的“主力軍”,缺乏專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服務隊伍,降低了阜平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彈性與續航能力,成為制約阜平大棗“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更進一步的一大瓶頸。
4.缺乏品牌效應
休閑觀光農業品牌構建過程中,需要依托當地文化打造地方農產品品牌,將特色自然景觀與濃厚的地域文化相結合至關重要。阜平大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這些都是其主要組成部分。最受城市旅游者青睞的就是蘊于其中的鄉味、農味和泥土味。然而目前,阜平縣除了“阜平大棗”這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外,現有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遠低于河南的“好想你”大棗、新疆的“樓蘭蜜語”大棗等品牌,文化底蘊優勢尚未凸顯,品牌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品牌效應。
三、休閑觀光農業體驗營銷模式發展對策
(一)加強政府保障作用
加強政府保障,需要政府不斷完善落實稅收和補助政策,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是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基礎推動力。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轉型,政府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開發阜平縣鄉村旅游項目,對新辦的鄉村旅游企業,采取免稅扶持等政策,加大交通、水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改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二)進行統一規劃、科學引導
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必須依據統一規劃、有序開發、合理布局以及持續利用的原則進行合理開發,相關部門需要出臺協調一致的管理標準。阜平縣應當依托當地農業發展基礎、旅游資源條件和自然生態環境,將粗放經營改變為集約化經營,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產品特色,科學合理制定發展方案,按照民俗特點、地域特點,合理定位旅游特色,豐富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堅決保護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行業規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加強行業規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服務隊伍,實現服務標準化。阜平縣休閑觀光農業需要培養并引進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和服務隊伍,組織人員到專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進修學習,要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提高其業務水平,各旅游企業還應通過各項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意識,樹立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促進休閑觀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注重品牌建設,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文化是品牌創建和經營的精神動力,把文化與品牌結合,有利于增強本土特色農產品的文化內涵。阜平大棗在進行品牌創建和經營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當地歷史和本土風情進行市場開發、產品推廣,促進阜平大棗的文化傳播和品牌塑造共同發展。同時,阜平縣需要進一步延長大棗產業鏈,發展大棗文化產業,可借鑒唐縣的發展經驗,成立紅棗文化研究會、紅棗文化博物館等,通過文學、攝影、藝術品等形式,展示當地悠久的“棗文化”底蘊,用“特色文化”帶動“優勢產業”的發展,還可以開展“金秋大棗節”“鮮棗采摘節”等系列活動,增加鮮棗銷量的同時,不斷帶動地方休閑旅游業的發展。
(五)整合體驗營銷渠道,加強情感體驗
電子商務有降低交易成本、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等諸多優點,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現有銷售渠道,是大棗等農產品營銷發展的新方向。目前,阜平縣增加了對“線上營銷”的重視,開展“電商扶貧”專項計劃,已經與電商阿里巴巴開展合作,以“政府引導+企業運營+淘寶支持”的模式為主,開設“特色中國•阜平館”,建立阜平大棗網上“集市”,現已擁有主營大棗銷售的網店22家,并開通“阜平大棗網”,設立“產業發展”“供求信息”“技術交流”等實用板塊,電子商務發展初具成效。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可以與旅游結合,通過營銷“體驗”,將農業、生態、休閑和娛樂等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王曉麗,閆賢賢.休閑農業的品牌構建與發展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農業經濟,2016(12):57-59.
[2]王麗麗,王錦旺,蔡麗紅.河北省休閑農業發展研究——以環首都經濟圈為視角[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3):109-114.
[3]劉鵬.阜平縣大棗產業發展對策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3):35-37.
[4]張宇,李穩穩,張琪.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保定市縣域地標產品O2O模式研究——以阜平大棗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6(4):490,492.
[5]張桂海.阜平大棗產業發展優勢分析[J].現代農村科技,2016(1):75.
[6]董佳蘋.阜平縣大棗產業扶貧現狀及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5.
[7]高峰.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的開發[J].湖北農業科學,2014(24):6163-6168.
[8]董佳蘋,梁山.基于扶貧的阜平大棗產業道斯矩陣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8):75-77.
[9]王樹進,陳宇峰.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空間相關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9):38-45.
[10]武瑞營.河北省鄉村休閑旅游可持續發展探究[J].農業經濟,2013(5):22-23.
[11]王帥帥,劉曉東,趙邦宏.河北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2(4):147-149.
一、農業和旅游產業融合對于一產和三產的優勢互補分析
通過將農業和旅游業融合建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對接協作關系,不僅能夠發展各有優勢,同時對于兩個產業的融合,發揮農業的區位優越和資源豐富,充分利用旅游業的市場廣闊的優勢,通過地方政府的搭橋和旅行社的宣傳推介,實現兩個產業的優勢互補有著積極意義。
1.農業和旅游的結合能完善農業產業結構并加快農業旅游的升級
發展農業旅游對于農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帶動農業周邊的住宿、餐飲、乃至交通設施和購物等相關產業的升級發展都有重要作用。通過農業和旅游的融合,以及旅游人群的帶動作用可促進地方基礎設施的改造和發展,同時參觀帶動效應可以促進投資環境的改善,對生活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完善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農業和旅游的升級可以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農業和旅游的結合,能夠推動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結合,其中旅游業的發展涉及到眾多子行業,諸如交通、基礎設施、餐飲等部門,而這些產業的發展反過來對于推動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又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旅游發展的標準化和信息化對于帶動農業的發展,提供農業技術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對于兩個產業知名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旅游品牌具有集聚效應和帶動效應,同時其對外宣傳的能量不容小覷,同時旅游者對于產業品牌的認同度也比較高,通過對于旅游品牌的宣傳間接帶動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鑄造精品旅游品牌,產生巨大的產業凝聚力,從而帶動農業的品牌的行程,繼而發展和繁榮農業產業。
二、關于反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幾點思考
雖然目前我國的生態農業發展面臨諸如缺乏長遠戰略意識、專業人才匱乏和資金籌集困難等方面的問題,但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新業態旅游形式的不斷出現,農業旅游必將成為未來旅游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因此對于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路,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1.制定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規劃
使得產業取得長遠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規劃意識,不能隨意發展,強化農業旅游的品牌意識,制定品牌戰略,做出精品,并且根據產業的優勢和特性,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將農業旅游和當地農業發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不斷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2.必須明確保護的生態環境原則,通過基礎設施的接待能力和環境承載力的測算,核定生態旅游景區的游客接待能力,在此基礎上控制來訪游客的規模,生態旅游產業本身是體驗旅游,發展的是體驗經濟,如果環境一旦破壞而且短期之內難以恢復,體驗必將無從考慮,因此一旦游客規模長時間超過本地的環境承載力, 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游客體驗程度的下降, 導致基礎被破壞將不利于區域生態農業旅游產業的長遠發展。因此, 要嚴格遵循“開發服從于保護”的原則, 因此在開發之初就要預先確定好保護好農村傳統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應對措施, 并備好危機預案以確保農業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
3.明確農業旅游發展的總體思路,針對農業旅游發展的優勢和不利因素,實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業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同時以市場定位為基礎,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優勢,同時針對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優勢產業,制定具體的優勢旅游產品,搶抓機遇,整合資源,擴大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生產,同時構建科學的營銷組織不斷提升農業旅游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4.開展農業旅游營銷創新戰略,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促進當地農業旅游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展示當地休閑農業的整體品牌,并通過媒體和網絡等對當地生態農業項目進行集中報道,創新主體性的旅游節慶活動吸引游客,同時配合目的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名牌營銷活動;另外積極嘗試農業旅游營銷的聯動機制,協調區域農業發展。
5.根據區域優勢選準定位,并且針對目標客戶群開展針對性的宣傳。要想實現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的效益最大化和投資回報,必然要根據本區域的生態農業定位找準客戶群進行目標宣傳,因此努力擴大生態農業旅游的吸引半徑的最佳辦法就是宣傳促銷,生態農業旅游區要改變宣傳策略, 轉變經營觀念,必須重視區域的包裝和策劃,并且制定科學的宣傳計劃, 針對目標客戶的進行精準促銷。并且在宣傳中廣泛利用現代傳媒,并且和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及政府旅游部分合作,加強農業旅游品牌的宣傳和推介。
6.營造生態農業旅游的良好內外部環境。首先是完善外部基礎設施建設,妥善處理好生態農業園區的硬件建設方面,重點是公共設施建設方面,改善諸如用水用電、道路等方面的建設,與此同時也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是完善農業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當地市場秩序管理,打擊非法營運及宰客行為,維護當地良好的市場秩序的同時樹立旅游品牌。最后是制定當地農業生態旅游發展質量管理體系和管理標準,規范管理,提高營運水平,為創建知名農業旅游品牌準備。
三、結語
生態農業旅游對于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對農業產業本身催生的經濟效益亦不可估量,在推動生態觀光的過程中,通過旅游帶動科技和信息的傳播推動農業向高端產業鏈的深層發展,通過最大限度的發揮經濟效益,集約資源,合理利用農業產業園區的原生態資源,促進農業向現代化復合型農業轉變,通過生產示范和游客的旅游觀光,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大舉提升區域經濟面貌,產生重大的農業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實現農業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所謀求的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無憂回歸自然的生活體驗方式,代表更多的是一種嶄新的模式——將農業和旅游完美結合催生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張鳳云,山東省休閑農業園區發展狀況及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 2009(9).
[2]劉宇鵬, 李秀江. 河北省農業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06, (2): 219.
[3]朱惠蘭,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 2010(6).
[4]農業旅游、農家樂服務規范(審定稿)[S]. 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