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定量分析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車輛;風險;評價指標;研究
一、選擇恰當實用的評價方法
目前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很多,大體可分為定性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對分析對象的車輛運行潛在危險狀況進行系統、細致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其車輛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做出大致評估。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識別最危險的車輛運行安全事件,難以給出車輛運行安全風險等級。
2.半定量分析方法
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將對象的危險狀況表示為某種形式的分度值,從而區分出不同對象的事故危險程度。半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確定可能發生的事故的相對危險性,同時可以評估事故發生的概率和頻率,并根據結果比較不同的方案。
3.定量分析方法
目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致可分為精確定量分析與模糊定量分析兩類。精確定量分析方法以計算機建立車輛運行模型,進行運行情況模擬,運算量大。模糊綜合評估方法是將模糊理論與綜合評估方法相結合,通過評定系統各因素對安全(不安全)的隸屬程度情況來綜合評定系統安全狀況,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結果。
二、全面分析安全風險影響指標因素
1.人的因素分析
駕駛員是交通安全中的主體和能動因素,其責任事故的發生主要是在行車過程中反應、分析和操作三個環節上出現了錯誤。對交通事故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生理、心理狀況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違章行走、違章操作、違章裝載、違章行使;對他人的交通動態及道路變化、氣候變化、車況變化觀察疏忽或采取措施不當等。
2.車輛因素分析
車輛是交通出行的工具和載體,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參與者”,是道路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交通安全有密切的關系。其風險因素除了包括: 車型、車齡、車況、使用性質、安全防護性能等方面。
3.道路環境因素分析
環境因素涵蓋范圍較廣,從任務性質、執行任務的時間特征、行駛區域的氣候天氣情況、地形地勢、道路交通狀況等。這些因素不僅影響車輛操控通行,還影響駕駛員和乘車人員的心態行為, 是事故發生的關鍵誘因。
三、獲取準確度高的指標權重
指標相對重要性的度量值稱為權重或權系數??茖W、合理地確定指標的權重,才能確保評估結果的可靠性與正確性。目前,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有十幾種,依照權重計算時原始數據的來源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即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及組合賦權法。先明確各因素相互重要程度或對主事件的影響程度,然后通過數學方法的計算得到權重值。
四、構建實用可行的安全風險評估模型
根據風險評估方法的分析,根據車輛運行安全風險評估的實際情況,確定選用模糊安全評估方法構建模型。
(1)建立綜合因素的評估集合。將表明某系統安全狀況且具有特定屬性的因素(V1,V2,…,Vp)的全體稱作綜合因素評估集合V:V=(V1,V2,…,Vp);
(2)分配各評估因素的權重。每個因素都從某一方面表達了系統的安全狀況,但影響程度有所不同。根據影響程度,對其配以不同的權重:
設系統中各因素為:V1,V2,…,Vp,各自分配的權重為:a1,a2,…,ap(0≤ai≤1),∑ai=1,設A為綜合權重分配集合,則:A=(a1,a2,…,ap);
(3)建立子因素的評估集合Vi。由于因素Vi還受到各子因素v1,v2,…,vk的影響,所以子因素評估集合寫成:Vi=(v1,v2,…,vk);
(4)分配各子因素的權重。設各子因素為:v1,v2,…,vk,各子因素分配的權重為:u1,u2,…,uk,則子因素權重分配集合為u=(u1,u2,…,uk);
(5)建立評估矩陣。請專家對各因素進行評分;
設隸屬關系矩陣為Ri,則:
(6)各因素評估矩陣Bi:Bi=Ai·Ri
(7)綜合評估矩陣B:B=[B1B2…Bn]T
(8)總評估矩陣C:C=A·B(A為綜合權重分配集合)
(9)系統的總得分f:f=C·St(St為綜合評估集合V的級別分值)
(10)按照綜合評估系統的安全等級確定系統的狀態。
通過對基本步驟的分析,可以得出安全評估的主體模型為:
Bi=Ai·Ri
Bi——某一參評對象的模糊合成值;
關鍵詞 風險評估;故障樹;最小割集算法;風險緩解
中圖分類號 TB4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1-0128-03
上海區管自動化系統是支持空中交通管制的專用電子系統。通過該系統,空中交通管制員能夠對華東高空空域內的航空器進行有序的航行活動管理。隨著航班量和系統運行年限的增長,自動化系統的故障率不斷上升,如果不及時處理,將直接危險飛行安全。針對該問題,設備維護人員定期對自動化系統進行風險評估,及時識別風險源,并確定應對策略。
許多風險評估方法采用專家分析法的方式,該類方法是基于經驗的,缺乏可靠的依據。而本文采用的故障樹分析法可以對系統故障進行建模,然后通過歷史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風險發生概率,并找出系統的故障模式,這樣得出的結果更接近實際運行情況。
1 故障樹分析法簡述
1.1 概述
故障樹分析法(FauIt Tree Analysis,FTA)是一種演繹分析法,該方法采用樹狀結構,以系統不希望發生的頂事件作為目標,從頂事件逐級向下分析,直至所要求的分析深度,最深層原因事件被稱為底事件。該方法主要可分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1.2 定性分析
故障樹的定性分析是通過求故障樹的最小割集,得到頂事件的全部故障模式,以發現目標系統的最薄弱環節或關鍵部位,集中力量對最小割集所發現的關鍵部位進行強化,找出控制事故的可行方案。在故障樹分析法中,割集是指故障樹中一些底事件的集合,而最小割集是指在某個割集中任意去掉一個底事件,余下的底事件集合無法構成割集,那么這類割集被稱為最小割集。常用的方法是Fussel-Vesely算法(下行法)。
1.3 定量分析
故障樹的定量分析就是在給定各底事件發生概率的基礎上,計算頂事件和中間事件的發生概率、底事件重要度等參數。在具體計算時時,可分析的變量有很多,這里,我們只給出本文應用的內容,即如何通過最小割集算法,計算頂事件的發生概率,基本步驟如下:
2 上海區管自動化系統簡介
上海區域管制中心的自動化系統為雙冗余結構,系統具備多雷達處理、飛行計劃處理、告警處理、旁路雷達處理、記錄、回放等功能,目前已為上海區管/終端扇區、虹橋/浦東塔臺以及合肥地區的業務運行提供保障。
3 基于故障樹分析法的上海區管自動化系統風險評估應用
整個評估流程的詳細步驟如下:1)故障樹建模:繪制故障樹,并在故障樹中確定底事件概率;2)定性分析:通過故障樹的最小割集,得到頂事件的全部故障模式,并定性分析底事件;3)定量分析:先確定底事件發生概率,通過最小割集算法推導最小割集發生概率,最后計算頂事件發生概率;4)風險評價和緩解:確定風險等級,制定風險減緩措施。
3.1 故障樹建模
上海區管自動化系統故障種類有很多,本文選取最典型故障作為頂事件構建故障樹(圖1),所有“底事件”(表1),以此為頂事件展開后的節點能夠覆蓋常用設備(元件)故障類型。
進一步,為了計算,需要確定故障率數據。從理論上講,故障發生概率應為任一瞬間發生的可能性,是一無量綱值。但從工程實踐出發,我們采用計算頻率的辦法來代替概率的計算,即計算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的倒數。
由于歷史數據統計的是總故障次數,因此計算的底事件概率是對樣本數求均值后的結果。另外對于x5事件,由于無法計算數據,因此我們給定一個經驗值為0.05。
3.2 定性分析
故障樹的定性分析就是要研究系統故障模式(最小割集)。通過首先Fussel-Vesely算法我們可以求得故障樹的全部最小割集:{x1,x5},{x1,x6},{x1,x7},{x1,x8},{x1,x9},{x2,x5},{x2,x6},{x2,x7},{x2,x8},{x2,x9},{x3,x5},{x3,x6},{x3,x7},{x3,x8},{x3,x9},{x4,x5},{x4,x6},{x4,x7},{x4,x8},{x4,x9},{x10},{x11}。這22個最小割集代表了22種故障模式。其中,“x10”和“x11”是一階最小割集事件,屬于結構重要性最高的。該類事件一旦產生,將直接引起頂事件的發生,而其他底事件都處于二階最小割集中。
3.3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據最小割集算法計算頂事件(包括中間事件)的發生概率。3.2節已經求出了全部最小割集,接下來由公式(1)就可求得每個最小割集的概率P(yi),其中,yi={x1,x2,…,xm}為第i個最小割集yi,Pi為底事件xi的發生概率,計算出最小割集概率值:y1~y22。
另一個影響單席位正常使用的重要故障是顯示設備無法提供使用。包括BARCO,EIZO顯示器,故障率僅次于單席位主系統軟/硬件故障。
3.4 風險評價和緩解
風險評估的主要目的不是根據故障樹分析法確定風險故障概率值的大小,而是通過計算概率值確定風險等級。本文根據計算的整體概率范圍制定了一個風險等級劃分表,如表4。
從表4可知,該風險處于第4等級,屬于風險程度比較高的,因此必須對其采取風險緩解措施,根據前面故障樹分析法的分析,可從底事件著手,采取相對的緩解措施:如對于DS-10硬件故障除了及時維修外,也可以先期更換電源和風扇來預防故障發生,對軟件故障可采用安裝補丁等方法來降低故障率。
4 結束語
本文以上海區管自動化系統最常見的單席位故障為案例,構建相應的故障樹,通過對實際的統計數據的整理,對故障樹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量化地計算出相應的風險值,并提出相應的風險緩解措施。
今后,對該評估法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考慮這樣幾個方面:1)擴大樹的廣度和深度,將其應用于更多的故障類型;2)可與過去使用的專家分析評估法及其他的主流評估方法進行對比,評價方法的性能。
參考文獻
[1]陳文峰等.歐洲貓-X系統管制操作手冊[Z].上海:民航華東空管局,2004.
中圖分類號:TB3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壓力管道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化工、石油,冶金,醫藥等各工業生產領域和在輸送危險液體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壓力管道如果出現泄漏或者斷裂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損失,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種種原因,例如管理不力,法規不完善,尤其是我國的科技水平還處于相當落后的水平,我國壓力管道普遍缺陷重重,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以最少的成本降低壓力管道缺陷帶來的風險,一直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本文就壓力管道缺陷檢驗的幾種主要方法和敏感區域的確定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并對壓力管道的風險評估進行初步的探討。
1 缺陷檢驗
壓力管道的安全關鍵在于敏感區域的確定,而壓力管道的各種技術文件,存儲或流通流體的性質與危害性,歷史經驗的積累,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敏感區域需要考慮的因素。只有對敏感區域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對壓力管道的缺陷檢驗做到有的放矢。
1.1 宏觀缺陷檢查
在線檢驗一般從發生事故可能性比較大的位置,或造成后果比較嚴重的部位進行檢驗,在管道在運行傳送流體的情況下,觀察管道是否有泄漏的情況;絕熱層是否有磨損或者掉落的情況;檢查管道防腐層是否有破損的現象;是我們進行宏觀缺陷檢查的重點。
在實際檢驗工作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管道有沒有彎曲變形,閥門、法蘭,支吊架等基礎設施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對腐蝕、泄漏的部位進行標注,并將結果記錄在單線圖上,以方便后續檢驗工作的開展和檢驗審核。
1.2 厚度缺陷檢驗
厚度缺陷檢驗是通過對壁厚的測試,發現可能存在缺陷的部位,確定敏感區域。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對于易受沖刷的部位、有明顯腐蝕老化的部位、可能積液的部位、管徑明顯發生變化的部位等,以抽查的方式進行定點壁厚測試,如果發現異常點,應在異常點附近進行檢驗,確定異常部位的大小;特別要注意的是,測定的點數要滿足檢驗判斷準則的需要,
1.3 表面缺陷監測
表面缺陷監測一般是采用磁粉檢測或滲透檢測方法,對敏感區域的表面和近表面進行檢驗。通常情況下,應對以下敏感區域進行表面缺陷監測:宏觀檢查中發現裂紋的部位、焊縫咬邊部位、焊縫修磨部位、絕熱層破損的部位、應力集中的部位、腐蝕環境中的管道等。
1.4 內部缺陷監測
內部缺陷檢測主要是采用超聲波或射線的方法對敏感區域進行檢測,以確定其內部是否存在危險性缺陷。檢測的敏感區域主要是焊接接頭和使用中發生泄漏的部位,支吊架損壞的部位等。
總之,在缺陷檢驗過程中,應嚴格按上述原則確定檢驗的敏感區域,采用合適的檢驗檢測方法,確定管道的安全狀況,以便以后的檢驗維護。
2風險評估
根據多年來的事故原因統計表明,大部分的經濟損失只有少部分是因為使用高風險設備引起的,因此對所有的設備都進行一般性檢驗,檢驗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但如果對在用的壓力管道不進行一般的常規檢驗,而是對管道進行風險評估,綜合考慮管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發生事故后造成的損失程度,將壓力管道的的風險劃分等級,合理的安排高風險管道和低風險管道的檢驗和維修投入,在確保管道的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以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成果。
RBI分析方法就是我們想要使用的方法,因為采用RBI方法能使檢驗管道的費用合理分配,直接降低檢驗管道的費用,能對管道的風險進行排序,使我們對高風險管道進行重點檢驗,從而大大降低壓力管道的風險,給人們的生命財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重要保障,所以下面對RBI方法在管道風險評估方面做簡單的探討。
RBI分析方法有三種: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在管道風險分析方面都有著各自的特點,現介紹如下:
2.1 定性分析
定性的方法雖然簡單,便于應用,用來對壓力管道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嚴重性進行評定并用風險矩陣表示風險,但它所產生的結論是比較保守的理論。定性分析可以在壓力管道風險顯示方面比在風險評估方面發揮更大的,所以我們一般將其用作風險顯示的手段。它能夠迅速的將壓力管道的風險等級進行排隊,為我們進一步做風險分析提供方便。
2.2 半定量分析
半定量RBI評估較定性分析考慮的因素多一些,但需要的壓力管道的相關數據也不多,其壓力管道的數據采集和風險后果計算是對管道分類進行簡化計算,而不是對管道的流量進行詳細計算,評價的成本較低。半定量方法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得到壓力管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嚴重性,例如,問答、選擇、估算。半定量分析方法同樣也可以采用風險矩陣的方式表示壓力管道可能出現的風險,對于風險評估的精度要求能滿足,所以半定量方法得到許多國家的青睞并欲與發展。
2.3 定量分析
對壓力管道定量RBI評估方法考慮的因素最多,所需要的基礎數據也最多,如壓力管道的工藝流程數據,歷年維修檢修記錄,設計資料等,從而獲得最準確的評估結果。定量方法可以根據壓力管道的類型從通用事故頻率數據庫中得出所預計的破壞規模的通用事故頻率;可以根據管道的實際情況,確定管道的各種因子,然后根據公式求出壓力管道實際事故的頻率、事故的后果、壓力管道風險。定量RBI評估在這三種風險評估分析技術里是最科學合理的,也是未來壓力管道風險評估的技術發展趨勢,但因為其繁雜的先期準備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
由上可以看出RBI的壓力管道檢驗技術是風險評估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經過風險評估后,我們可以把檢驗重點放在高風險的壓力管道上,也可以適當的對低風險管道進行檢驗,從而在保證管道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RBI技術對壓力管道評價的安全性、經濟性以及潛在的失效風險作了全面的考慮,它首先對壓力管道的風險進行有效排序,然后在風險可接受準則可接受的范圍內確定高風險壓力管道,并且利用風險驅動因素得出具有針對性的檢驗策略。RBI技術相比于傳統的檢驗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如:提高壓力管道的安全、可靠、有效性,減少成本,縮短檢修時間,延長檢修周期。
3結語
我國在管道缺陷檢驗和風險評估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原有成績上繼續努力,學習先進的檢驗手段和風險評估方法,爭取以最少的成本保證壓力管道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劉展,王智平.俞樹榮,等.RBI在壓力管道風險管理中的應用[C].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院,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2005中國第二屆城市與工業安全國際會議論文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281-285.
論文關鍵詞:定量分析;管理會計;運用定量
1 定量分析法的定義及重要性
定量分析法亦稱“數量分析法”。是運用運籌學、概率論和微積分等現代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等各種現代化計算工具對與預測目標有關的歷史數據,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并建立預測分析的數學模型,揭示影響預測目標各有關變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系,根據求解數學模型得到的結果,進一步分析考慮相關的非定量因素并作出預測結論的專門方法。屬于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這類方法主要適用于預測具備較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管理會計為適應企業管理,更注重用高等數學和現代數學方法來“武裝”自己,朝著定量化的方向發展。用其精確性、科學性來決策消除某些直覺性和隨意性。
2 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特點
2.1 定量分析法具有科學性和精確性
管理會計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理論體系逐步完善。尤其是依賴于現代數學技術發展起來的區別于傳統財務會計方法的定量分析工具,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一門與財務會計并駕齊驅的學科,它的主要職能作用是籌劃未來,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資料,定量分析法偏重于數量方面的分析,嚴密地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地掌握情況,正確進行最優管理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有用的資料,它的科學性及精確性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贊賞。
2.2 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具有局限性
(1)客觀的經濟情況千變萬化,影響定量分析法的運用。
雖然管理會計逐漸發展完善了一些定量分析工具,它們把所涉及的變量與變量以及變量與目標之間的關系,用數學模型將數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然后按照預測的前提條件,計算出結果。但對客觀經濟變化缺乏應變能力,如果其主要問題把握不好,會嚴重影響預測、決策的結果。
(2)為保證定量分析法質量,需花費大量成本。
定量分析法耗時費力,也更為嚴格,有時需要使用復雜的數學模型。只有保證數據和假設的質量,才能保證定量分析法的質量。這就要求企業為了保證定量分析法的運用,收集大量符合質量標準的數據。但現實中存在著企業現有信息搜集措施不能滿足這些工具的需要的情況,企業需花費高額成本來進行信息搜集。當信息搜集成本太高時企業就會拒絕采用,從而導致了這些工具的應用成了紙上談兵。
3 運用定量分析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因定量分析法在管理會計中的重要性,也就對我們在運用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方法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運用定量分析法,我們就需要對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在運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網絡時代定量分析法的發展方向加以研究,從而提高運用定量分析法的能力。
(1)重視模型運用的前提。
通常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把模型運用和結果計算放在首位,忽視模型運用的前提分析與結果計算的取數過程,以致誤入照搬照套的歧途。比之于結果計算,取數過程和明確模型前提條件更為重要,更能指導實務。作為模型運用的前提條件是否存在,決定了模型的可運用性。因為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前提條件,條件符合對模型是正確的,若條件不符合,模型可能不正確,或者誤差太大,沒有應用價值。所以,會計人員在應用模型時一定搞清楚模型的前提條件。
(2)應注重取數過程。在經濟行為分析中,與結果計算相比,取數分析過程更為重要。如果取得的數據不正確,即使應用非常完善的模型進行計算,結果也是不正確的;所以在定量分析時應注意:①進行模型的理論前提與現實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較分析,從而確定選用的模型或對計算結果的可能修正;②在遵從取數的一般過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確定取數的方法以及取數的分析方法;③對取得的數據進行確定性、可靠性評價,進而確定所取數據中存在的風險因素;④對模型中運用的數據,凡存在不確定性的因素,應提出控制措施。確實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須對取數進行風險值測定,并調整取數的大小。
4 網絡時代定量分析法的發展
風險意味著損失或者機遇,具有不確定性。項目建設風險一旦發生,會對時間、費用、范圍或質量目標,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過程:
(1)風險管理計劃編制。
風險管理計劃編制過程描述如何為項目處理和執行風險管理活動。
(2)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的目標是識別和確定項目風險、風險的基本特性以及對項目的影響。
(3)風險定性分析。
風險定性分析包括對已識別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
(4)風險定量分析。
定量地分析風險對項目目標的影響,對不確定因素提供了一種量化的方法,以幫助做出恰當的決策。
(5)風險應對計劃編制。
針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對于未知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計劃、制定措施,提高項目成功的機會。
(6)風險監控。
對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并根據需要進行應對策略的調整,保證風險計劃的執行,并評價這些計劃對減輕風險的有效性。
2建湖縣基本情況及項目概況
建湖縣地處蘇北里下河腹部北部地區,境內地勢低洼,溝河縱橫,有大小溝河3000條左右,水系網絡密布;地面高程在0.8~3.0m之間,全縣平均高程為1.6m,是蘇北里下河地區三大洼地之一。2011年,建湖縣投入約250萬元建設了重點河道視頻監控系統以及防汛防旱移動指揮系統。系統建成后,在室內可以用電腦終端,室外可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訪問縣防汛防旱指揮系統,獲取實時水位、雨量及重點河道的視頻信息。2011年,建湖縣梅雨期降雨量與2006年大汛之年相仿,由于新建防汛防旱指揮系統與近幾年興建的工程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縣未發生明顯的洪澇災害。
3風險識別及處理
在項目建設前期注重項目建設的風險管理。在項目正式開工前,召開專門會議,制定項目的風險管理計劃,確立處理和控制風險的方法論,對團隊成員的風險職責進行分配。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召開風險識別會議,水利局所有科室負責人、所有參加過類似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以及系統的使用方參與會議。利用頭腦風暴法、風險檢查表法,對項目建設不同時期的風險進行識別、分類和排序,形成項目的風險登記單,初步確定項目建設不同時期的各種潛在風險。召開專題座談,對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對風險進行等級評定,更新項目登記單上的風險排序;采用決策樹技術進行定量分析,量化不同的風險對項目建設的影響程度,按照定量計算出來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排序形成風險登記單,分析風險發展的趨勢;在項目實施階段,對風險緊密監控,及時調整應對措施。由此,本項目的主要風險及采取的措施如下所述。
(1)設計風險。
建湖縣防汛防旱指揮決策系統工程項目2011年初立項,整體設計僅用了1個月時間就倉促公開招標。由于設計用時太短,招標文件對具體測站和監控點的位置僅精確到鎮(區)。測站和監控點位置不能確定,影響了設備接電難度以及光纖架設的路線。為解決此風險,及時召集水利局、站點所在鄉(鎮)水利站、施工單位、供電部門、光纖提供商等召開溝通會,共同討論并確定測站和監控點的具體點位,并由建設處、施工單位、供電部門、光纖提供商簽字確認,作為合同的附件。測站和監控點具體點位的確定,保證了項目建設的有序進行,沒有造成返工,按照預先進度完成了合同。
(2)施工管理風險。
由于水利局工作的特殊性,汛期各類防汛防旱應急事件較多、人力資源緊張,針對這種情況,提前測算項目實施所需的人力資源,制訂人力資源計劃,由分管局長專門負責。有了人力資源保證,即使在項目后期,上級領導要求加快進度來確保2011年汛期項目能完全發揮效益,也能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得到了局領導和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3)分包風險。
項目涉及1400多根線桿架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及資金去協調地方矛盾,經過對自制和外購的方案對比分析后,決定將光纖架設外包給當地移動公司。由于施工隊伍是省內統一調配,其人員和進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當地移動公司的控制,對項目的進度有極大風險。經過對該風險進行較為完善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和移動公司簽訂外包協議之后,同當地移動公司、設計部門、線路施工單位共同制定光纖架設工程的進度安排,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確保了光纖架設按照既定計劃如期完工。
4結論
方法是可以較好的實現項目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關鍵詞:風險控制與管理 風險分析 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X820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項目的風險貫穿于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存在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海洋工程屬于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在海洋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中如何通過合理的評估方法進行風險識別,使用有效和科學的風險管理手段進行風險管控尤為重要。本文以荔灣3-1項目為例,結合本項目的特點,闡述項目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0.項目概述和風險特點
南海深水天然氣工程荔灣3-1項目是中國目前最大、水深最深的海上氣田,位于南海東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距香港東南約 250公里,水深約1350米至 1500米。在190米水深處建設一座約30000噸的導管架和約32000噸的中心平臺,通過6"海底管線連接1350米至1500米水深處的海底采油設施,通過30"海底管線將天然氣輸送至位于珠海高欄島的陸地終端。本項目的開發示意圖如下:
圖1:荔灣3-1項目開發示意圖
1.項目風險分析
根據上述項目的特點,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風險進行評估,項目的風險分析評估分為五個步驟:
1)風險管理過程啟動
首先是建立項目風險評估的總體框架,為后續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及設計應對措施等工作奠定基礎。主要包括建立項目風險評估團隊,識別風險評估指標以及定義風險可能性與后果尺度等內容。
表3 :項目風險可能性尺度表
2)風險識別
本項目利用頭腦風暴法、項目團隊集中討論、歷史數據分析、訪談、行業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風險進行識別,建立風險清單。本項目風險清單的建立結合了本公司工程建設項目的一些典型風險,并借鑒國內外項目風險管理的最佳實踐,通過全面的風險識別供識別出項目風險約400條。
3)風險分析
在風險識別之后,項目團隊對識別出的風險事項進行風險分析。本項目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風險分析方法,其中定性風險分析方法采用風險因素取值評定法和風險矩陣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擬法。
本項目定性風險分析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和準則,確定風險的概率和影響。通過采用邀請相關人員召開會議或進行訪談等方式對風險進行評估。項目組根據自身習慣和情況,確定哪種風險概率和后果的組合可被評定為哪種風險等級,如高風險、中等風險和低風險,并分別賦予其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序,最后將識別出的各種風險納入風險矩陣中。本項目結合了國際最佳實踐的做法后采用5×5矩陣,并將風險等級劃分為四級,分別為:關鍵風險、 重大風險、中等風險和可接受風險,具體劃分如表 6 所示:
表6:風險等級劃分表
本項目的定量風險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對項目的成本和進度進行分析,其中進度風險分析采用 PDM 進度計劃作為模型,成本風險分析采用 WBS 作為模型。因費用分析為公司保密內容不便敘述,圖2為項目進度定量分析的風險因素龍卷風圖。
圖2:項目風險因素龍卷風圖
4)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措施采用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控制、風險自擔四種策略。本項目風險應對措施的識別主要由項目團隊各專業相關人員進行,部分借助專家來完成。本項目主要采用項目團隊集中討論、訪談各專業相關人員及外部咨詢專家、行業調研方法制定風險應對措施。
在制定了風險應對措施之后,對采取應對措施后的殘余風險進行分析,如果殘余風險仍然不可接受,則需要重新制定風險應對措施,最終保證殘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范圍內。 最后,在確定了風險應對措施和殘余風險可接受的情況下,將風險應對措施,風險責任部門或人員,以及殘余風險描述,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存檔。
2.項目風險控制與管理
項目的風險管理最重要的環節為風險的監測、控制和執行,將分析評估出的項目風險和應對措施真正貫徹執行下去,使風險管理融入到項目日常運作流程中,形成項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同時針對風險的變化性在項目全生命周期里持續對項目工作進行監督以及尋找新風險和變化的風險。為此,本項目引入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加強風險管理過程和動態管理,達到順利實現項目目標。
項目的風險管理流程
圖3:項目風險管理流程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引入
工程項目的風險種類復雜、風險影響程度各異,并且可能互相轉化。因此,項目風險必須按照緊急程度、影響程度進行細分,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層次、有重點的進行風險應對,形成梯度管理。如果采用手工管理,將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并且不利于風險跟蹤和責任落實。采用風險信息管理系統后主要優點有以下幾點:
a)有利于梯度控制――分類檢索方便
利用風險信息管理系統后,風險管理工作可以輕松實現大量風險的評估、量化、分類及應對監控。
b)便于風險跟蹤和預警提示――風險提示清晰
風險應對的關鍵是重點風險控制措施及時有效,提示風險不被遺忘。由于本項目的施工地點分散、人員不集中,如果手工操作,要做到對各項風險控制措施及時跟蹤、及時反饋將比較困難。提示性風險就更容易被忽視,“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可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溝通便捷、自動提示作用。
c)有利于責任落實――公開透明
由于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資源開放性和共享性,本項目把風險管理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保證了風險管理的時效性,風險管理很重要的一點是全員參與,為此引入“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后項目組全體員工根據職責和分工劃分為四種角色:風險登記人、風險責任人、風險審核人、風險人,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操作界面如下:
圖4: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操作界面
關鍵詞:故障樹 故障樹分析 故障診斷
中圖分類號:U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078-02
1 故障樹分析方法概述
1.1 故障樹分析法簡介
故障樹定性分析就是將致命性故障或災難性危險等產生的原因由樹干到樹枝逐級細化,進而分析致命性故障或災難性危險與其產生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而找出所有可能的風險因素。故障樹定量分析是由下至上依據底層事件發生的概率以及邏輯門關系,算出系統總事故的概率,并且還能將底層事件風險依據概率大小排序,并針對性確定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其一般流程為:選擇頂事件+構造故障樹+定性識別出導致頂事件發生的所有底層事件+定量分析計算頂事件發生概率及底事件的重要度+提出各種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案。
在軌道車輛工程中,可運用故障樹分析車輛已暴露的故障,進而獲得影響車輛正常工作的關鍵要素,并進行針對性質量控制,也可以在車輛研制的初始階段對其進行建樹分析,進而確定設計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
1.2 故障樹的建立
在故障樹分析中,位于故障樹頂端的是故障樹分析的目標和關心的結果事件,定義為“頂事件”,將所分析系統的各種故障和失效、不正常情況等定義為“故障事件”,用“成功事件”定義所分析系統各種正常狀態和完好情況。將位于頂事件與底事件之間的中問結果事件定義為中間事件。常用的符號包括事件符號、邏輯門符號和轉移符號等。
在建立故障樹前,首先要對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系統的設計、制造、安裝調整、使用運行、維修保養等方面的技術文件和數據資料等都要被分析和研究。除了要考慮系統本身的因素外,還要考慮人為因素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對系統及單元的功能和失效以及人為因素及環境因素,應給予明確的定義。在故障樹分析中,將由單元本身引起的事件稱為“一次事件”,將由人的因素或環境條件引起的事件稱為“二次事件”。建立故障樹的具體步驟如下。
1.2.1 確定頂事件
通常將所分析系統最不希望發生的致命性故障或災難性危險作為該系統故障樹分析的頂事件。因此,對一個系統而言,頂事件并不唯一,可以有多個。任何需要分析的系統故障或災難性危險,只要是可以分解且有明確定義,則都可以作為該系統故障樹的頂事件。
1.2.2 確定其他層級事件
確定了系統的頂事件之后,把頂事件作為起始端向下建立故障樹。先是找出導致頂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直接原因,將其作為第一級中間事件。用相應的事件符號表示第一級中間事件,再選取恰當的能表達中間事件與上一級事件邏輯關系的邏輯門符號連接中間事件與上一級事件。依此逐級向下建立故障樹,直到找出所有能夠引起系統故障的無法再向下追究的原因為止,將最末層事件作為底事件,至此,建樹完成。
1.2.3 需注意的問題
建立故障樹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通常采用以系統的功能為主線來確立故障樹各層級事件進而建立完整故障樹,建樹過程始終按照演繹的邏輯進行。同時要注意到復雜系統通常有多個流程分支,主流程不唯一,因此在建樹時要依據具體系統情況而定。
二是在建立故障樹前要合理地選取和設定所分析系統及單元(部件)的邊界條件。所謂邊界條件是指系統和單元(部件)的若干變動參數,參數設定合理,將有助于在建故障樹過程中抓住主線和明確范圍。
三是故障樹各層級事件的定義要精確唯一,不易造成歧義。
四是故障樹各層級事件間有清楚、嚴謹的邏輯關系。
五是應注意邏輯多余事件的刪減,盡量簡化故障樹,且故障樹應便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故障樹定性分析實例
故障樹定性分析某型軌道客車系統的目的是要找出該型軌道客車故障的全部可能原因,并定性地識別該型軌道客車系統設計、制造、安裝調整、使用運行、維修保養等方面的薄弱環節。
在用故障樹定性分析某型軌道客車系統時,最為關心的是最小割集,即導致頂事件發生的必要而充分的底事件的集合。僅當最小割集包含的底事件都同時存在時則頂事件發生,或者是只要最下割集中有任何一個事件不發生,則頂事件不發生――最小割集的性質。如果系統出現了故障事件,則必然至少有一個最小割集發生。系統的一種故障模式可以用一個最小割集表示,系統的故障譜即可以表示為全體最小割集。因此,防止所有最小割集發生是保證頂事件不發生的可靠措施。在軌道客車的設計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最小割集發生的概率,在軌道客車的運轉中要努力確保不使最小割集發生。
3 故障樹定量分析實例
故障樹定量分析某型軌道客車系統的任務是,在已知底事件發生概率的條件下,利用故障樹作為計算模型,求解出頂事件即某型軌道客車系統故障或失效發生的概率,從而可以評估出該軌道客車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及風險性。
假定故障樹的頂事件及相互獨立的全部底事件均只有“不發生”和“發生”,亦即“正?!焙汀肮收稀眱煞N狀態,則根據底事件發生的概率,由下往上按故障樹的邏輯結構逐級運算即可求得頂事件發生的概率。
其中底事件發生概率的定量分析來源于單元或部件失效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分析。失效數據是故障樹定量分析的基礎,直接影響系統可靠性、安全性及風險性分析的精確性和適用性。由于來源于壽命試驗產生的失效數據受到財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數據來源很少。而來源于生產現場的壽命試驗,雖然條件現成、真實,失效數據來源多,但受限于不夠重視現場失效數據的搜集,或者失效數據丟失,或者失效數據記錄不完整或不正確。目前,失效數據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可靠性定量分析和風險評估的一個難點問題,因此要建立失效數據庫是一個長期且重要的任務,要十分重視對軌道客車系統單元或部件失效數據的收集和統計。
4 故障樹分析法的注意事項
故障樹分析是由一個或多個不希望發生的頂事件開始,向下逐級分析導致頂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和潛在原因的方法。在運用故障樹分析軌道客車系統時,需要根據故障樹分析的特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無論是進行定性還是定量故障樹分析,在建立故障樹時,都應盡量確保故障樹完整、準確,以使故障樹不會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該型軌道客車事故樹分析的過程中,采用了由熟悉該型軌道車輛系統的多個工程師共同參與建樹的方法,實踐證明這種由多個工程師共同參與建樹的方法相比于由一個人建立起來的故障樹更為有效、完整和準確。二是常用故障樹的定性分析法進行系統故障診斷,因此在故障樹分析過程中可先求出最小割集,并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將割集排序,進而依據最小割集的階數進行故障診斷。三是故障樹的定量分析法常用于對系統進行安全性分析。通過自上而下的指標分配,可確定對于各底事件的安全性要求指標。通過自下而上的計算,可用于對頂事件的安全性要求進行驗證。因此各底事件概率的準確性將影響故障樹定量分析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俞秀蓮,程曉卿,秦勇,等.基于可靠性的城軌車輛預防性維修優化模型[J].計算機仿真,2014(2):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