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2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網絡輿情監管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9-0207-01
輿情指的是社會輿論,狹義上指的是圍繞中介性社會事項的發生和發展,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民眾對該事項所持有的政治態度。在網絡的環境下,社會輿情的表現形式就是網絡輿情,其通過互聯網表達和傳播各種不同情緒、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它具有自由性和限制性、匿名性和外顯性、突發性和多變性、時事性和交互性、少數性和分散性等特點。高校網絡輿情一般以校園網站、論壇、QQ、博客等為載體,根據學生學習、工作、生活身邊發生的事件作為客體,針對同一事件產生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從而形成一定的輿論陣地。在比較寬松的網絡言論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加入了網絡的大熔爐,高校在進行言論引導中就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網絡,保持網絡輿論陣地的純潔性,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實施網絡輿情的存在的困難
(一)高校學生的年齡特點:大學生處于情商易激動的時期,心智尚未成熟,遇到問題或者挫折,心里調試較慢,容易受煽動,便通過網絡方式宣泄對社會、對學校、對他人的不滿情緒。網絡輿情成為了某些學生發泄不良情緒的陣地。
(二)網絡監管預警機制有待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可以監測校內群體教師和學生對于公共事件、熱點問題的討論,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員應該對熱點事件進行積極引導,避免釀成突發事件,對學校口碑的評論,比如學校形象、教學質量、學生管理等,但是在監管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需要不斷完善。
(三)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薄弱。主要是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專職較少,兼職較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行政任務和教學任務的壓力下,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當成了兼職,對學生思想的監管、人格的培養、行為的引導也欠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待于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改進。
(四)校園文化開展參差不齊。由于每個高校的硬件設施、領導文化建設重視程度、機構管理健全模式及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差異性。有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聲有色,有些高校校園沉默不已。學生通過網絡看到了各高校文化建設的情況,隨之而來是學生的自豪感和失落感,這不利于做好學生的穩定工作。
二、高校網絡輿情實施的措施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網絡道德建設。針對大學生年齡特點,在加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必須要加強大學生思想網絡道德建設,在虛擬的網絡中,通過輔導員日常生活和任課老師德育課上的教導,使學生遵守正確使用網絡的各項法律法規,提高安全健康使用網絡的意識。
(二)建立校園網絡預警機制,明確網絡監管員的職責。大學生發表言論、表達思想動態的重要陣地是高校校園網絡。因此,高校網絡監管員要加強常規檢測與突發事件監測。網絡管理員要多關注學生日常網絡輿情的動態,提高觀察的敏銳性,發現有苗頭、針對性或者指向性的問題,甚至出現謾罵、煽動、“一邊倒”的不良言論,應該與發帖者溝通,弄清發帖意圖,爭取發帖者能主動刪帖,清除影響。突發事件的監管主要是針對校園發生的時的網絡輿情監管及應對。主要包括在事件發生時,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重點加強監測力度,大范圍收集輿情信息,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
(三)建立校園網絡監管監察隊。高校負責校園網絡監管的教師一人之力難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監察學生網絡的動態。所以,高校培養一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力的校園網絡評論員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網絡監管員要對學生隊伍進行全方面的培訓,確保學生對學校的規章制度、對相應的法律規定有一定的認識,培養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和身份把高校網絡輿情的導向引導向積極、健康和向上的方向,維護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集體利益。
(四)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打造文化型的教育人才引導學生自我教育。高校黨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輔導員是高校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積極打造成文化型的教育人才,加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速到,廣泛吸取人文和社科類知識的養料,使自身的教育能力與文化內涵實現完美的統一,使學生能夠追求崇高的信仰,崇尚科學,塑造健康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教育新氛圍。高校網絡輿情對于傳統校園文化健康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要打造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高校應有機的將網絡輿情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規劃中,開展以網絡為基礎的文化教育和主題活動,將網絡輿情與校報、廣播、電視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結合形成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營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氛圍。
[參考文獻]
[1]李尚旗.高校網絡輿情的作用及其管理[J].學術論壇,2011(2).
[2]王欣.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分析[J].考試周刊,2010(35).
[3]張彬慧,畢瑩.高校網絡輿情的特征及應對[J].科技向導,2010(06).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 微博; 傳播; 中小型高校;重視中小型高校網絡輿情;
本文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院級科研項目(編號11zy073)之一1 高校網絡高校網絡輿情是輿情在高校網絡傳播的特殊形態,是指在校園網絡空間內師生對社會及校園現象和問題的觀點、態度和建議的集合,并且通過互聯網表達和傳播,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校園范圍,一向為全社會所關注。高校網絡輿情是中國教育體制改革轉型期間興起的新詞匯,其主體是高校師生,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群體;其傳播平臺渠道十分廣泛,涉及高校新聞網、高校BBS、貼吧、網絡論壇、博客、社交網站、即時通訊工具(QQ、MSN)、公共電子信箱、微博、播客、維基、RSS聚合新聞、網上調查和簽名、網絡新聞及跟帖等多種形式;內容主要包括和師生自身利益相關的校園管理事務和學習工作情況、生活情感交流,以及對社會問題和國家大事的關注等。高校網絡輿情傳遞著師生的情緒態度,表達著他們的觀點立場,在網絡空間里經過有規律的整合和沖突形成了特殊的輿論場。近年來高校網絡輿情也受到學界的關注,就筆者目前搜集整理到的論文成果來看,主要論述了高校網絡輿情的概念(以內涵為主,外延的研究有待加強)、產生原因和內容特點、傳播規律和管理現象、引導和控制、以及技術架構問題。仔細研讀后發現實證研究較少,而且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體系,缺乏深刻的觀點和實踐經驗,有待進一步的完善補缺。多數論文研究的客體是籠統的“高?!?,基本沒有對中小型高校網絡輿情傳播的研究成果,筆者就自己在中小型高校的工作經驗來看認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進一步促進這類高校信息化的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的構成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大校,也包括各類中小型高校,一流的教育事業需要各種規模類型的學校共生互補,滿足各類型學生的需要。中國的區域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差距也很大,發展中小型高校正是目前高等教育多樣化的要求。一般認為中小型高校是指在校生在15000人以下,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少,地理面積較小,有著較強的地域和專業特色;例舉北京地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資格的89所院校中,中小型高校約占一半多,[1]可見國家對發展中小型高校的重視和社會的需求程度。目前中小型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平臺建設存在很多不足,其傳播效果也受到了影響,需要有關部門吸取各方經驗,加強校園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根據自身情況采取合適的傳播平臺,在全媒體網絡傳播環境下提高自身的網絡文化建設水平。
2 目前主流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平臺分析
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平臺主要有高校新聞網、高校BBS、百度貼吧、網絡論壇、博客、社交網站、即時通訊工具(QQ、MSN)、微博,還有對高校來學生來說非主流的如電子郵件、維基、聚合新聞、網絡新聞跟帖等其他輿情傳播渠道,這些平臺各有優劣,在目前的媒體融合時代應該是互補共生、相輔相成的關系,還未到互相取代的地步。
2.1 高校BBS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網絡輿情傳播平臺,歷史較長影響較大的如北大未名站和水木清華站,最高在線人數曾經突破了兩萬人,一直以來是其校內師生發表言論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場地,即使最近幾年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仍然是其校內重要的信息平臺和互動媒介。高校BBS內容來源的顯著特點是以校園原創為主,轉載自其它網站的內容較少。BBS也被人稱為高校網絡輿情的“晴雨表”,交互性強,信息傳播量大,傳播迅速且范圍廣,超文本多樣化傳播。但是有很多中小型高校并沒有投入力量建設運營校園BBS,一些學校在運行了一段時間以后又關閉了BBS,主要原因在于BBS是簡易性注冊使用,匿名性發帖,使用者發言的門檻較低,造成言論監管的難度加大;BBS的發言貼十分集中,如有負面事件的渲染則“滾雪球”效應波及校內外,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另外開辦一個機制完善、技術成熟、運行順暢的BBS需要的成本對中小型高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例舉北大未名BBS[2],它最初架設在IBM捐贈的S/390大型機上,價值約800萬美元,后來架設在64位×86的服務器上,軟件也是北大投入人員進行改進的,站務委員會成員設有總監、常任站務、技術站務、發展站務、美工站務與賬戶管理員等職位,且北大校長兼任站長(用戶名PKU),委員會有16個分區且都有任命區務人員管理各討論區,每個討論區有一到三位版主直接對區務負責,未名站還設立了仲裁委員會專門處理管理糾紛,未名站同時開放了近千個討論版面,分布在各分區之下,北大官方還利用未名站的軟件硬件設施建立了校長信箱版塊,來溝通校內管理各項事務。經過十多年發展,北大未名現在是北大校方正式批準開放的官方BBS,和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站一樣在高校網絡輿情傳播事業中備受矚目,代表了中國高校的網絡社群文化。而對于資金人力有限的中小型高校來說,設立專門的建設資金和部門來組建一個成熟的有效的BBS,成本高昂且阻力重重。一些中小型高校開辦了校內BBS之后因為管理運營不善,并未收到良好的網絡輿情引導傳播效果,最后漸漸沉寂成了“死站”,不得不關閉;更多的學校是因為擔心BBS發言本身的簡便性和隱匿性造成“言多必失”,開辦BBS之后可能會有不利的負面言論影響學校形象,故而干脆將網絡輿情傳播的途徑推給社會網站,如貼吧和社交網等;一些學校建立的官方BBS公布的是校方的新聞,辦成了另一個校園網,這樣學生的參與度很低;也有一些大學生自己開辦的BBS,以學生用戶為主,而學校和教師很少參與;因此如何把信息交流和參與人群統一到一個平臺是高校需要考慮的問題。
2.2 SNS社交網站
Web2.0時代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網絡生活帶來了變革,繼BBS之后,社交網站(SNS)成為高校學生聚集的又一個網絡輿情集中地。社交網站基本有交友類SNS、商務類SNS、以及校園類SNS,其中校園類以人人網(原名校內網)為代表。根據筆者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生的調查 ,絕大多數班級同學都選擇在人人網上注冊交流信息。人人網2005年建立時(當時還是校內網)要求擁有特定大學、IP地址以及校園電子郵箱的用戶才可以注冊成為會員,這種辦法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用戶的網絡社交的安全性,用戶順利通過注冊以后可以撰寫日志、上傳共享、簽名留言,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在人人網上上傳了自己的真實照片,還可以運用RSS訂閱機制運營個人的社交網絡。人人網融合了網絡校友錄、博客、QQ空間等多種網絡社交平臺,其開放性比起BBS相對封閉的環境,對于吸引用戶培養使用習慣更有效果。這類SNS網站最特色之處在于以用戶為中心,以關系為紐帶形成網狀結構傳播信息,這和傳統的博客類和BBS網站以內容為中心組織版塊傳播信息是不同的,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路促使了用戶對網絡內容的貢獻。SNS添加了各類有趣的應用程序,如“開心農場”、“偷菜”、“搶車位”等,給用戶提供了多元的互動體驗,也贏得了青年大學生的青睞。有分析認為SNS網絡整合了傳統網絡類型信息來源、休閑娛樂、真實身份的社會交往和網絡自我價值的實現功能,參與者由于使用的是自己的真實信息,和傳統的聊天室和BBS隱匿發言方式不同,促進個人努力地在社交網上去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面,增強了之間的交互性和活躍程度,建設了一個更加真實穩定的人際關系網絡。當然SNS網站并不是一個完美的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平臺,最根本原因在于商業網站缺乏學校的有效監管和引導,信息缺乏權威性和指導性;雖然用戶數量較多,但是就單個學校而言往往比不上校園局域網內的絕對用戶數量;而學校內部網站的信息是公開集中的、成體系的,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思想引導、文化建設、價值觀傳遞說,校園官方網站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即使社交網站發展的如火如荼,中小型高校可以吸收其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和優秀的技術成果,加快自己的校園網絡交流平臺的建設,提高功能性和易用性,優化用戶服務,而不是徹底將這些工作推向社交網站,自身進步才會有競爭力,依賴于外力都不會長久。
2.3 貼吧
百度貼吧在高校學生中也頗為風行,特別是一些沒有開辦BBS的高校學生尤為追捧。筆者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百度的貼吧3進行了調研,在線人數和發帖人數都很可觀(有主題7777個,貼子143169篇),用戶一般來自本校的各個院系、專業以及年級。但是貼吧沒有統一的發言動機和有效組織,發言跟帖多數是無意識的跟風,主題和回應者都比較隨意散漫,隨意灌水的不在少數,有些帖子并沒有實際意義,有價值的信息較少。大多數以各高校名稱命名的貼吧多是學生自發建立,所在高校并沒有管理與審核的權限,老師們也很少光顧。吧民可以隨意信息,由于缺乏把關人的監管,一些人在貼吧散布不良信息,渲染負面情緒,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高校環境的穩定。貼吧是完全屬于學生的公共領域,幾乎脫離了學校的監管,并非合適的校園網絡輿情傳播平臺,是在沒有相關的表達渠道之下的無奈選擇,并非長久良計。
2.4 微博
目前微博是最受關注的網絡輿情傳播平臺,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聚合了媒體、社交、應用平臺,滿足了用戶對海量即時信息以及網絡社交和個性化應用的需求。2011年12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2011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2011年的網絡貼文數量大大高于往年,而且事件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微博發帖數量;根據IRI統計[3],微博已超過論壇,由去年的第三大輿情源頭上升為第二大輿情源頭,中國發生的幾乎所有熱點事件,都會在微博得到有效傳播,輿情在經過微博傳播后,一般會發生變異、放大,微博引領輿論的特征日益明顯;微博用戶數量的增加、網民登錄網站方式的改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中國輿論場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轉移;微博具有“自媒體“的特征,人人都可以借助微博隨時隨地用電腦或者移動終端發消息,每個人都參與分享和交流,使信息流通更自由。2010年被稱為“中國微博元年”,據不完全統計[4],微博用戶將近7500萬人;騰訊微博宣布其用戶數超過2億,新浪微博宣布其用戶數超過1.4億;據2011年5月28日于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微博大會的信息,中國微博用戶已達2.3億人;這些龐大的數字提示著我們網絡輿情傳播格局新的變化,也對高校引導校園網絡輿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博具備成為高校網絡輿情傳播主要載體的客觀和主觀條件。高校學生電腦和手機普及率相當高,各校都比較重視校園網的鋪設,上網條件便利,高校學生使用手機上網越來越多,發微博的人數也在增加;高校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強,對網絡輿情本身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評論,部分學生也保留著對社會和國家事務的思考,利用微博發表評論引起他人的圍觀關注,進而形成輿情。微博最核心的功能是信息的和獲取,雖然網絡上BBS、論壇、博客等都可以實現這一功能,但是微博是最便捷、交互性最強、成本最低的平臺。微博者沒有時間、空間、格式的限制,只要有終端(手機、電腦、IPAD等等)都可以隨意上傳內容,這點非常符合現代人的快捷的生活節奏、碎片式的情感表達方式、渴望交流卻又止步于生活壓力的現狀,所以受到廣泛追捧。即使是不喜歡發帖的微博使用者而言,在別人的言論里總會找到自己關注的信息,而且微博認證鼓勵實名,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微博人如果被認可,也會成為其他人鎖定的信息提供者。微博是借助即時信息建構的信息系統,傳統的傳播平臺沒有這種渠道價值,微博平臺既能提供即時信息,接收者又可以在信息中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部分。當前微博一般有字數限制,140字左右雖然不能進行深度剖析,但是微博有上傳圖片的功能,也可以把長成圖片上傳至微博,或者在微博上貼出原網址鏈接,實現兩個平合傳播。字數的限制是因為微博很多時候是在移動終端(如手機)上使用的,這就對字數有了規定,未來是否會取消這個限制完全有可能,微博就成為了一個定制的社區首頁,超越了傳統的SNS、博客、論壇的功能。
SNS網的核心功能是對人際網絡的維護,以人際關系為核心;微博則一方面延展了網絡人際關系,用戶間的好友關系在使用微博前已經存在并得以在微博平臺里繼續,并且微博提供給了好友即時信息互動的功能;另一方面微博是以信息價值為核心的,微博主和粉絲之間是以信息為連接紐帶的,雙 方的互動形成了一個個以微博主為中心的不是很緊密的網絡,形成或大或小的圈子。微博使用者最關注的是博主的信息,或者是其的信息對自己有價值,或者微博主本身身份吸引了自己的關注,雙方的互動都以信息為中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純粹以人際關系為中心。這一點也頗為適合高校官方運用引導校園輿情,因為只有的信息對學生有價值,才會贏得大家的關注和參與熱情,而不是因循守舊的照搬通知條文來運營微博,必須了解學生的信息需求,確定什么是對他們有價值的,才能贏得長久的生命力,如何有效引導監管高校學生的微博是需要高校管理者去思考的。
2.5 其它平臺
高校學生還經常使用的網絡輿情傳播平臺還包括高校新聞網、網絡論壇、博客、即時通訊工具(QQ、MSN)、電子郵件、播客、微博、維基、RSS聚合新聞、網上調查和簽名、網絡新聞及跟帖等,本文不再一一贅述。在Web2.0時代,中小型高校要與時俱進地認識到網絡輿情對學生的正面影響,這是學生們表達感情意見的平臺,更是高校管理者了解學生的窗口。網絡輿情得到正確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校環境是個既封閉又開放的小社會,學生剛剛脫離家庭進入高校心理上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應,網絡輿情傳播平臺可以幫助他們早些克服交往障礙,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從網絡到現實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校園網絡輿情中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和學生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校方應該及時在微博上公布相關信息并和學生進行互動,這樣既消除了學生的疑問,也可以增進情感的交流,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學生也可以通過微博即時向校方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校方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學校的整體建設。
3 以微博為契機促進中小型高校網絡輿情的良性傳播
中小型高校普遍意識到了校園新聞網的建設,這是目前官方新聞的主要平臺,也被看做是對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對外界也起到了一個對外宣傳的窗口作用;但是只是抓校園新聞網的建設是不夠的,目前大多數中小型高校的校園網都只是簡單學校新聞,缺乏深入的報道,也沒有精品版塊,談不上特色;其實很多中小型高校的規模不大,但是專業設置上都頗有特色,這點從學校校名就可以看出,如何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引導校園輿情并且體現學校特色,很多學校還沒有深入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導致校園官網互動性差和個落后,內容單調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校建設校園網絡輿情傳播平臺要注重學術性和教育性的統一,在微博中也要多多宣傳本校的學術成果情況和學校的專業特色。
綜合各種因素,筆者認為中小型高校在人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專門開設部門和投入資金自行開發網絡輿情傳播平臺是有困難的,也難以獲得支持,就目前的情況看微博是最適合的校園網絡輿情傳播平臺,成本低而互動性好,隨時隨地方便互動監管信息;學校在具體運作時同樣也要進行統一的組織和規劃,對負責人員明確工作職責,提高師生的媒介素養水平;一旦有負面的消息,不能沿襲采取封鎖消息、堵塞關閉輿情傳播平臺的工作方式,要第一時間按準備好應急方案,疏導的效果好于打壓,逐漸提高高校的輿情危機管理水平。高校教師和管理者除了自己的專業研究和日常工作,要加強網絡技術和應用方面知識的學習更新,這樣在問題出現時才可以應時而動,不會造成消息反饋處理的滯后;否則在微博式裂變傳播的網絡環境中,輿情的傳播是極容易被放大而成為校園焦點甚至全社會的熱點。作為高校的管理方,要建立起完善的輿情監測、分析、預警和引導機制,要吸取一些高校輿情處理案例的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如最近的復旦大學學生黃山驢友事件、清華大學“真維斯”樓、河北大學“我爸是李剛”事件中就充分考驗了高校的危機處理能力;還要加強和其他高校的輿情工作的互動交流,也可以和新浪網建立的中國高校微博協會整合的成員建立關系,互通有無,改進工作。
著名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認為,傳播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媒介自身,而不是媒介的內容。這句話雖有爭議,卻深刻地適應網絡時代的傳播現狀,即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傳播平臺發生變革,不僅僅是在內容方面的,更在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傳播習慣。在人人有手機的高校,手機突破了時空、電腦終端的限制,可以讓人在第一時間傳遞信息,這正給微博的使用提供了支持。作為中小型高校更是要利用好微博這一契機來促進本校的網絡輿情傳播事業,在媒介融合的時代綜合運用各種新媒體來引導輿情,并在校園網的主頁開辟專門的輿情傳播版塊,做到講究方法,疏導結合,抓好網絡思想陣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 關鍵詞 】 網群建設;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安全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Baoding University
Liu Jin-song Chai Wen-lei Zhang Bin
(Network Center,Hebei University HebeiBaoding 071002)
【 Abstract 】 The university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ltur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learning knowledg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also make the ideological field multivariate, diversit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re further exposed, to the culture of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to offer new task. Baoding City complies with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ulture in the University, took a series of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Bao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 Keywords 】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network culture; safety of network culture
1 高校網群建設
高校網群建設通過數字化、多媒體、全時性傳播,實現跨越高校物理界限,了不同形態的高校校園文化間的信息壁壘,形成了教學、學習討論、資料搜尋、日常交往、生活服務、學生管理等多種功能的網上文化集合體。在高校網群中,符號、圖像、音頻、視頻等,都已經成為高校師生之間以及高校與社會之間交流與溝通的有效工具。
網群建設內容廣泛、樣式豐富、載體先進、風格多樣。它包括新聞、動漫、網絡游戲、網絡音樂、網絡文學、網絡論壇等,還包括網上傳播的各種信息、網絡視頻、網絡技術的應用、網絡的教育、培訓、網絡出版等。高校網站資源不僅是宣傳學校形象、宣傳學校理念的窗口,也是全方位便利師生、服務社會的門戶。一所大學的網站建設水平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大學的精神、文化、科研、教學、服務等諸多領域的社會與國際形象。此外,不斷建立貼近教學科研、貼近干部師生、貼近校園實際,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針對性,具有時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網站資源,形成學生們樂于接受網站形象、樂于利用網站資源、樂于通過網絡成長的新局面,使校園積極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領校園輿論的主陣地。
高校網群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具有多側角度、多層次的特點,它的建設和發展既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明確目標,又要有系統的理論觀點和有序的可操作性。高校網群建設的主要任務在于管理和規范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培養校園網絡行為主體特別是學生健康向上、積極理性的網絡自律行為,以主流文化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建立和諧有序的校園網絡環境,確保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2 高校網絡文化安全
高校網絡文化是高等學校在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基于計算機與通信技術創造的一切財富和精神的總和。高校網絡文化是以校園文化為依托,以高校校園為空間,以學生、教師為主體,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為物質基礎,以數字化互動媒體為載體,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群體文化,它是通過網絡進行信息溝通的行為方式及其道德和規范的總和;是一種新型的校園文化,它包括所有與網絡直接相關的校園文化部分,自然而然地體現和反映了高校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與否、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如何。
高校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高校師生在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平臺上,由于長期交流所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念、思維特點、行為方式和精神風貌等。它以整個群體共同的價值觀念為核心,不僅包括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物質實體,還包括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法律、制度和言行規范等制度體系。而網絡文化安全是指保證高校網群及網絡文化系統正常運轉并免受不良內容侵害,維護高校教學科研正常有序發展,指導高校學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為專業學習提供服務,指導學生在復雜、多元的虛擬世界中堅持穩定健康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
3 高校網群建設與網絡文化安全防控體系
3.1 構建新型網絡文化陣地,形成正確輿論導向
要形成高校網群,構建獨特的數字校園網絡文化環境。高校網群可以包括內網、外網兩個部分,學校網、部門網、學生社區和學生個人網頁等多個層次。內網應用于校內的管理和服務,外網則面向社會開放,向社會展示學校發展最新情況。要通過相關鏈接,把多個層次的網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數字校園網絡文化環境。要積極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積極性,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的、富于時代特色且貼近師生生活的網上文化。
充分運用網絡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以正確、積極、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設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防止和抵制各種消極輿論、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對師生的影響和滲透。要在學校局域網上開辟紅色網站、網頁,堅持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在網上積極宣傳先進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2 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并完善輿情匯集和研判機制
必須建立高校網絡輿情收集、分析和處理機制。通過網絡信息監管、輿情采編、輿情調查和分析,及時掌握網上動態,為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提供網上信息參考。高校必須建立統一協調、反應靈敏、高效暢通的輿情收集、處理機制,一旦發現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的問題,馬上做出反應,針對問題主動出擊、正面引導,形成強大的正面輿論強勢,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通過判斷輿情信息的變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態勢,預測其走向,揭示問題的實質所在,找出這此問題形成的根木原因,提出解決問題、引導輿論的對策建議。要注重進行深入輿論信息的挖掘統計和分析工作,從中找出有害信息分布的規律、網站、重點時段和重點IP地址段,根據有害信息的蔓延規律和分布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封堵,做到危機輿情預防為主,并進行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主動出擊。
3.3 建立應急預案增強高校網絡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構建校園網絡信息預防與應急處置體系,努力形成校園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機制。要落實安全技術防范措施,實現與保定市公安部門網絡安全報警處置中心的接入,建立網絡安全聯網預警機制,提高對網絡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防止校園網絡被不法分子利用,確保校園網安全。
3.4 建立高校專管部門和使用部門緊密配合、職責分明的網絡管理體系
高校網絡管理中心應成為學校網絡管理的專管部門,由學校主要領導直接分管。主要負責校園主干網的規劃與建設、校園網站建設、IP地址管理、校園網絡技術維護、網絡安全和保密工作、網絡事件應急處置、上網行為日志記錄留存、網絡技術人員和網絡應用人員的培訓等。此外,為了有效控制網絡不文明行為在校園網絡上的產生和擴大,高校可以考慮實名上網的建議,從管理機制上為凈化校園網絡環境做出貢獻。
校辦、學生處等相關機構應分別承擔校園網站的新聞類、公告類信息和辦公平臺管理。建立學生類信息、網絡文化建設、網上宣傳協調、師生上網行為管理、不良信息監控、網絡輿情監察、網上輿論引導等管理責任。學校其他網絡使用部門,均要切實增強政治敏感性,主動地協助有關部門管理好校園網絡。
加強對IP地址的基礎管理。目前,各高校的師生電腦大多一律實行實名登記制度。各高校要依托現有網絡,對機房網絡進行技術改造,用交換機替代機房二級路由,對學生機房和教師電腦進行校園網內網IP規劃,并部署相應的上網行為管理設備。做到學校所有電腦實行認證上網,做到所有數據精確定位到全校所有的電腦終端和個人用戶。
加強對校園網絡BBS的規范和管理。堅決、嚴格實行校園網絡用戶實名注冊制度,做到校外用戶只能瀏覽不能貼文。要通過IP地址實名登記、BBS實名注冊登記、網絡賬號登記和操作權限管理等多種手段加強對用戶的監管。
加強對學校二級域名和子網的管理和監控。對于危害網絡安全的域名和子網要進行及時隔離和查處,防止校園網絡犯罪事件的發生。要加強統一協調,努力形成領導重視、專兼結合、師生參與、共同抵御網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機制。
3.5 網絡文化安全策略
運用技術手段加強高校網群有害信息技術防控體系建設。對進入校園網的信息內容要能采集、能識別、能有效的阻止網絡有害信息進入,可以采用地址庫過濾和內容分析結合的方法以及語意識別分析技術和協作過濾技術。硬件設備接入的方法主要有主干網接入和旁路偵聽兩種方式,主干網接入可直接屏蔽檢測到的有害信息進入網絡;旁路偵聽主要采用數據包干擾的方式阻止有害信息進入。
通過在校園網出口設置高性能防火墻,對核心服務進行入侵檢測,并通過上網身份認證保證校內用戶接入的身份識別,并對出口訪問日志保留3個月等策略,對學校主題網站定期進行漏洞掃描。通過在主干網部署網管系統對全校的骨干網以上的網絡設備與主服務器進行網絡監控;對“垃圾”郵件過濾與提示;在校區中心節點部署機房網絡監控系統對機房進行視頻、空調、UPS、門禁等進行實時監控。在學生宿舍區實行IP-MAC地址綁定策略等,嚴格從技術手段上保證校園網絡的物理系統安全。
病毒告警。組建網絡安全和防病毒服務系統,由補丁分發管理系統和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兩部分組成。補丁管理平臺對校園網內用戶的計算機進行集中的安全補丁更新等服務,保證校園網內所有的計算機不會成為安全的漏洞。通過公共的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為校園網內備感染病毒的用戶進行病毒庫的安裝及自動的安全修復。
4 結束語
保定高校網群與網絡文化建設,要充分挖掘保定高校內部潛力,整合優化各類網站和媒體資源,形成保定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平臺。深化網絡文明建設,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發展網絡文化技術,推進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加強網絡文化隊伍建設,提高依法、科學管理水平。打造保定網絡文化建設和安全管理品牌的措施對策,促進保定市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確保保定市文化信息的安全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為保定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的網上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 吳燕.高校網絡文化的建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0.
[2] 周丹.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2008,6.
[3] 姚偉鈞,彭桂芳.構建網絡文化安全的理論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
[4] 唐軍棟,尹洪菊,王雙.高校網絡文化安全解析[J].新西部,2011,4.
[5] 于東江,王建林.網絡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安全建設[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6.
[5] 曲青山.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J] .理論前沿,2009,9.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1年度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保定高校網群建設與網絡文化安全管理研究”(項目編號:201102215)研究成果。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意識;安全教育
近幾年,中國的網民數量高速增長,而其中占比重較大的是學生群體,尤其是高校的大學生,他們是網民中最活躍的群體。隨著大量自媒體的出現,很多大學生已經習慣了在網絡上發表一些個人主張、利益訴求等,這些行為給目前的網絡輿情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一些西方意識形態內容也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慢慢滲透進來,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誤導。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并利用好網絡輿情引導的特殊性,讓網絡輿情在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和認同,堅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和蔓延,才能把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意識形態安全是保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各大高校都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積極開展高校網絡輿情的監控以及大學生思想方面的引導和培養,使得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墒请S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暴露出一些弊端和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西方意識形態的長期滲透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政治主張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同時也使得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更趨于‘短兵相接’,各種思想文化的交鋒愈加頻繁激烈?!薄?〕隨著網絡信息資源的泛濫,新時代的大學生越來越容易在網絡上瀏覽到各種類型的信息。而西方國家憑借其網絡技術優勢在全世界網絡范圍內傳播其所謂的價值觀,并在網絡上大肆宣傳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用這樣的方式來扭曲我國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滲透來達到其目的。西方國家不僅從未放棄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滲透,而且變得更加隱蔽、極具欺騙性。國內也不乏一些網絡名人為了自身利益甘愿做西方國家的“幫手”,吹捧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并抹黑中國。更有甚者抓住一些個別的小事件進行惡意傳播,通過扭曲事實、煽風點火等方式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政治化,這些網絡內容都會給新時代的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帶來負面的影響。這樣的網絡小事件時有發生,如果一旦快速傳播,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給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二)大學生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認識不足
近年來網紅和網絡名人數量暴增,不僅帶來了大量的經濟利益,也充斥著各種功利主義思想,這樣的網絡環境很容易讓當代大學生對信仰逐漸淡化,并投入到追逐功利的網絡環境當中,形成錯誤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判斷。長此以往,大學生容易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也缺乏參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積極性,容易形成抵觸情緒。大學生如果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認識不足,就容易受到西方敵對勢力的思想滲透和侵蝕,被西方錯誤的價值觀影響,并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變得疏離和抵觸,不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社會主義的發展。
(三)大學生容易被社會負面因素影響
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生態環境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轉型調整的時候必然會出現社會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情況,這種發展可能會帶來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同時這種變化也會帶來一定的社會階層矛盾,這些都是社會發展、格局轉型的必然結果。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抓住這些事件開始興風作浪,為了個人的權益傳播一些不利于社會穩定的負面消息。而在大學生所接觸的網絡環境和網絡資源中,信息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當大學生遇到這些在網絡上傳播真真假假的社會負面消息時,他們同情弱者、嫉惡如仇的心理很容易就被調動起來,被一些惡意編排、夸大、曲解的簡單事件激發出負面情緒,最后造成不當的言論和行為,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這樣負面的網絡輿情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不利于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
二、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徑
從上面提到的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不難看出,目前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已經十分激烈,尤其是西方各國敵對勢力,憑借其網絡優勢和科技優勢一直在對我國大學生群體進行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滲透。高校是直接面對這種網絡意識形態沖擊的第一陣地,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找出能夠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途徑方法,來提高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概括,只有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才能避免由于大學生思想不成熟帶來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大學生只有加強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才能夠提高認知度,避免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襲,提高自身抵抗力。高校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重要陣地,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首要場所,對大學生形成主流意識形態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高校開設的思政課程,是培養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渠道。目前各高校也正在推進所有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舉措,可以讓大學生在所有課程學習的同時加強思政教育,充分了解西方意識形態,剖析其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危害,這將對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要采取網上、網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
以往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都是采用線下教學的方式,利用傳統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采用網上教學的方式慢慢變成主流。但網上進行安全教育工作時,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把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掛在網站的顯著位置就可以了,還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各種媒體資源,結合視頻、圖像、聲音和各種動畫效果,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地理解和吸收,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要提醒學生上網的注意事項和風險,并對大學生進行文明上網的安全教育,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加強和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的監管
要做好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加強輿情引導,建立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打造良性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傳統教育和網絡教育相結合;加強道德教育,強化自律機制”。〔2〕要做好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的監管。及時了解大學生上網時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整體思想動態情況進行判斷,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對大學生錯誤的網絡行為和言論進行指引并疏導大學生的負面情緒,盡可能地降低負面網絡輿情信息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消除網絡輿情危機,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而且“高校需要主動把握網絡輿情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特征,積極開展網絡輿情治理。適應輿情事件的多元動態演變特點,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直面事件和問題的新型媒體發言人制度”。〔3〕學校方面還要有明確的應急處理方案,在產生不良后果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對熱點輿情信息進行處理。比如:通過官方通告的方式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避免被有心人利用;設置應急處理方法數據庫,通過借鑒和參考數據庫中的案例和處理方法來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做好大學生的情緒疏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呂薇洲.網絡信息時代維護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的思路和對策[J].中國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3(4):48.
〔2〕劉娜,張麗麗.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政教育引導[J].新聞戰線,2016(14):114.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當代大學生校內媒介接觸行為特點校內輿論環境影響研究”(20082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趙明,男,江漢大學校報編輯部編輯,主要從事新聞出版與傳播學研究。
摘 要:網絡時代下,要充分認識校園網絡媒體的特點和對校園輿論的影響,通過網絡媒體開展對校園輿論的有效引導,牢牢地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動權,構建起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園輿論環境。
關鍵詞:高校網絡媒體;校園輿論;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5-0156-03
網絡作為新興媒體,以其傳播快、信息量大、覆蓋廣、交互性強等特點,已成為報紙、廣播、電視外極為重要的第四媒體。據調查,當代大學生最經常接觸的媒體就是網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進行溝通和交流,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發表觀點的重要媒介。高校網絡媒體作為校園里的一個主要媒體和重要信息源,發揮著宣傳、引導和活躍校園文化的作用。要掌握高校校園輿論的主動權,必須充分認識網絡媒體的特點及其對校園輿論的影響作用,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占據網上輿論的制高點,成為引導和影響校園輿論的重要力量,讓其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校園和諧、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
一、高校網絡媒體特點概況
(一)高校網絡媒體的概念
高校網絡媒體主要有新聞網站、各學院、部門網站、各專題網站,還有BBS論壇等。各網站信息的受高校宣傳部門監管,由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和維護。從目前國內各高校網站來看,校園網絡媒體全面展示了學習、工作、文娛活動等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校園里涵蓋范圍最廣、最受歡迎的主流媒體之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高校網絡媒體的特點
校園網絡媒體與其他傳統媒體相比,有著較大的傳播優勢,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傳播迅速。通過數字化傳播,不受時空限制,信息上網時用戶就可同時使用。二是傳播范圍廣。網絡可以不分地域、疆界,互連互通世界各地。三是內容豐富。網絡可以不限量隨時貯存和傳播信息。四是檢索方便。用戶可以需要隨時隨地查詢,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五是多媒體傳播方式。網絡媒體可以用文字、圖像、聲音等組合方式,構建多媒體化傳播平臺。六是交互性。網絡媒體的用戶不僅僅是接收信息的受眾,也可能是者,具有很強的參與性。
(三)高校網絡媒體的功能
高校網絡媒體貼近師生生活,成為校園輿論導向、新聞傳播、宣傳教育的重要媒介,成為師生學習、工作的重要平臺。如開設學科專業網站,可以對課本、課堂知識予以豐富和補充,以更好地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就業信息網站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BBS論壇以網絡的虛擬性幫助大學生宣泄情感,有效地解除郁悶,掃除心理障礙。
作為校園內重要媒體,網絡媒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輿論引導的有效載體,擔負著宣傳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二、高校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影響
高校網絡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參與校園生活、溝通信息的平臺,成為大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校園媒體,拓展了傳統輿論空間,對整體校園輿論產生重要影響,如何利用其對校園輿論的積極影響,化解消極影響;如何加強建設,利用好網絡媒體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高校校園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積極影響
1.據調查顯示,筆者所在學校學生通過校園網了解學校信息的占比76.84%,這些新聞信息往往主要被轉載到校園BBS論壇進行討論,47.25%的人經常在BBS論壇發言,對遇到的問題表達意見。校園BBS論壇為在校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臺,也成為釋放不良情緒的最佳途徑,同時校園BBS等網絡平臺使大學生的意愿意見得到真實、充分的表達。
2.校園網絡媒體成為學生自由表達意愿意見的平臺,也使得高校管理者能及時對正確言論予以支持和肯定,對涉及影響社會與學校穩定的傳聞、流言作出及時的回應和解釋,對少數學生的模糊認識,進行引導,以增強校園輿論引導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感染性,從而促進校園和諧氛圍建設。
3.通過校園網絡媒體,利用網絡的開放性與交互性強的特點,把校內外各方面熱門話題,以“議題設置”的方式放到BBS等網絡媒體上,把學生注意力引導到特定的方向,幫助他們提高認識,使網絡媒體在輿論導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高校校園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消極影響
1.校園網絡媒體能夠強化輿論影響,形成良性校園輿論環境,促進學校工作,但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受社會思潮影響,使學生在校園BBS論壇等網絡平臺上發些宣泄型、非理性情緒的言論,擾亂校園視聽,使網絡媒體成為一把“雙刃劍”,對高校校園輿論產生消極影響。
2.學生在校園網絡媒體上談論的主體泛化、觀點分散,不利于校園輿論的控制和引導。網絡環境下,用戶可以非實名注冊登錄,隨時言論信息,成為輿論的制造者,社會及校內外熱點問題所引發的各種各樣的討論觀點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有所反映。加上網絡媒體的傳播特性,使得類似傳統媒體“把關人”的把關作用被大大削弱,這樣也就增加了高校對校園輿論引導的難度。
3.通過校園網絡媒體,學生對學校工作中的不足發表意見與建議,但網絡輿論容易被放大,學校的解釋與回應往往得不到理解與支持,加上網絡傳播的迅捷與開放性,容易引發社會關注,造成學校工作的被動,甚至形象的受損。此外,網絡媒體作為校園新興媒體,受一定條件限制,使其在傳播形式和內容上很難緊貼時代的發展,與大學生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使得高校對校園輿論的導向能力產生不足。
三、高校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有效引導
(一)高校網絡媒體引導校園輿論的原則
高校網絡媒體在引導校園輿論時,應按照道德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有效引導。在對網絡媒體的管理上,首先,要堅持理性的引導原則,將校園網絡輿論帶入到理性的道德層面;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大學生表達言論的權利和自由,并從學生校園學習、生活需求上出發,盡量滿足其輿論訴求。在實際層面引導中,一是要以正面回應為原則,對具體問題主動分析和評價,而不要采取消極回避態度。并通過誘導,以懇切而恰當的語言將網絡輿論加以正確引導;二是要以針對性為原則,即對不同類的信息使用不同的引導策略。對于意見性的信息,要將兩面道理都放在校園網絡媒體上,采用“兩面說”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甄別,以獲得正確的結論。
(二)高校網絡媒體有效引導校園輿論的方法
1.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黨的十召開后,在新形勢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利用好校園網絡媒體引導校園輿論,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
一是要加強網絡媒體的建設。要建設好校園新聞網站、校園BBS論壇等主要媒體,開通學校官方微博,豐富各媒體資訊內容,以形成影響力,在校園網絡輿論引導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可建設專門的高校思政教育網站,將思政教育內容放到網上。如江漢大學開通了“延安精神研究”網站,傳播紅色文化同時,起到了一定的育人作用??梢酝ㄟ^建構網上文化精品庫,如詩詞、攝影鑒賞、藝術作品展示等,對學生進行優秀文化的熏陶教育。還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媒體,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江漢大學通過校園網及BBS論壇開展活動標識設計征集、新生征文等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同時,對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是要做好輿情分析,加強網評力度,以營造健康輿論氛圍。要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和關注焦點,掌握校園輿情信息,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校園網絡輿情收集與分析隊伍,以便輿情動態全面把握,在引導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在廣泛收集網絡評論信息基礎上,經整理成文,提供給學校管理者,為學校管理提供參考。另外,為增強網評力度,可組建評論員隊伍,應由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干部組成,及時對國內外社會重大時事及校內外事件進行評論。同時,針對重點、熱點問題,組織采寫一批說服力強、有深度的評論文章,放在網絡上,引導評論導向,對校園輿論提供良好引導。
三是要發揮校報等傳統媒體優勢與網絡媒體形成互補,輔助引導校園輿論。校報、校園廣播、電視臺等校園媒體與網絡在傳播規律上有所區別,可以采取各有側重的宣傳策略,在時間上、內容上互相配合、呼應。新聞網及時消息,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對于校內新聞事件,校園新聞網、BBS論壇、微博等網絡媒體要把握話語主導權,在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及時消除各種不實言辭的破壞性;校報可以跟進策劃深度報道及專題報道,為大學生提供全面、正確的信息,對于校園網絡上的正確輿論,逐步放大加強,加強正面宣傳,為促進學校發展提供良好的輿論保障。
2.管理好校園BBS論壇
校園BBS論壇是高校網絡媒體中最開放、互動性最強的區域,也是校園網絡輿論的主要來源,因而要做好校園BBS的管理工作是進行校園輿論有效引導的最重要途徑。
首先,要制定一套校園BBS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規則和安全運行條款,并從具體操作層面制定相關的BBS論壇注冊、信息規定及監察和管理辦法,等等,以確保校園網絡輿論的正常發展。同時,要配備BBS論壇的專職管理員,應由具備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職工擔任,還可以從學生中選拔一些素質較高的學生干部擔任兼職管理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BBS管理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網絡論壇熱點話題的正確導向,引導輿論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
其次,論壇管理員可以在論壇上主動設置議題,圍繞校園熱點話題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發揮好學生管理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以學生自身的認識角度積極與論壇成員就熱點話題進行交流,給予適當引導。在這種網絡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注意講好“兩面理”。即不回避一些有矛盾、爭議的話題,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通過講“兩面理”,讓有著較高教育水平的大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的觀點。這樣,也可以避免因光講“一面理”的說教而產生的學生抵觸情緒。管理員通過主動、積極的交流予以引導,確保了網絡輿論的健康和積極向上。
最后,要從技術上做好校園BBS監控。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能控制網絡信息的技術與軟件,要防止類似“黑客”等非法用戶利用BBS軟件及網絡漏洞,破壞網絡BBS論壇安全,篡改或不良信息。要及時升級BBS軟件,從源頭上斷絕網絡安全漏洞。此外,對于信息的管理,要使用技術手段進行過濾。使含有不良信息及制造誹謗、謠言的帖子通過設定“關鍵詞”的方式運用計算機技術自動過濾,使其無法上網。以完善的技術手段作保障,確保校園BBS論壇的健康與純潔。
3.做好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目前,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存在著有害信息污染、侵犯知識產權、人際情感疏離以及道德認知偏差等方面問題,必須做好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讓學生文明使用網絡,從而實現高校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有效引導。
首先,要制定網絡道德教育規劃,通過在校開設網絡文化與網絡倫理方面的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制定網絡道德規范,使大學生在校使用網絡時,能夠遵守規范,防止散布謠言、危害網絡安全等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既從教育與規范上對大學生予以網絡道德教育的引導。
其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容易出現逃避現實、麻痹自己及誠實信用缺失等網絡倫理問題,同時對于網絡輿論,有一種盲從心理,必須通過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養,以避免因不健康的心理帶來的網絡道德失范的行為。
最后,要提高大學生在使用網絡中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意識。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就要教育大學生對待各種網絡信息要認真鑒別,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要被各種信息所湮沒,要有意識提高自己的信息識別能力,抵制且不散布網絡不良信息。同時,要通過教育宣傳讓大學生樹立起責任意識,自覺地遵守網絡有關法律法規,做一名守紀守法的網絡使用者。
四、結 語
目前,高校傳統媒體對校園輿論的引導已顯示出較大的局限性,網絡使信息流通的開放性大為增強。如何發揮好校園網、校園BBS論壇、微博等網絡新媒體在校園輿論中的作用,對校園輿論進行正確而有效的引導,是網絡時代下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服務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因而,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校園網絡媒體的特點和對校園輿論的影響,創新宣傳工作的模式與方法,利用好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通過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管理好校園論壇、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等工作,從而營造健康向上的和諧校園輿論環境,增強校園凝聚力,牢牢把握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動權,形成共同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以培養和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王玲玲.大學生網絡輿論特征及其引導[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06(5).
關鍵詞:網絡思政教育;應急教育;突發事件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勢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高校應除在校級報紙雜志、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傳統媒體外,充分利用校園官網、校園論壇、校園微博、校園微信、“紅色網站”等網絡媒體進行思政教育,并可以運用網絡思政教育進行突發事件的應急教育。藉由網絡,思政教育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介入,盡可能減少甚至消除給大學生思想帶來的不良影響。高校在優化思政教育的同時,促進應急教育的實施。關于網絡思政教育在高校應急教育中的運用,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監控校園網絡輿情,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抵制不良、消極信息
監控與引導高校網絡輿情,可以從以下三項工作展開:
一是監控網絡輿情,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并維護校園安全。高校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關注,可以了解與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監控,在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情形下,及時跟進消極信息的走勢,對消極信息進行預警,找出異常情況產生的源頭,發現大學生的消極情緒,對異常學生進行線上以及線下的情緒疏導,從而幫助大學生擺脫消極心理狀態,使大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實現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目的。
二是通過監控網絡輿情,促進高校改善管理措施。高校改善管理中薄弱環節的存在,對于突發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遏止作用。高校通過對網絡輿情的收集,可以了解學生對高校管理各方面的需求,依照學生的需求改善管理,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
三是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作用,引導大學生自我管理,進行網絡輿情的自我監管。這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幫助大學生抵制消極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學生明辨是非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自行接受應急教育。
二、發揮校園微信、微博等網絡思政平臺在突發事件中的應急教育功用
大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微信、微博等媒體,各高校都已經建立或者正在籌備建立各自的官方微信、微博,這些官方微信、微博已成為高校各類校園資訊的渠道之一。網絡思政教育的載體為微信、微博,其信息更新速度及傳播較快,獲取信息方式較便捷,互動性也較強。目前,絕大部分高校的官方微信、微博平臺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主要是宣傳特色校園文化以及一些娛樂性的內容,并沒有借此平臺進行應急教育。此外,微博一直都是網絡謠言的集散地。高校官方微信、微博應該藉由其天然優勢,更多地承擔思政教育,尤其是應急教育任務。在突發事件發生后,高校官方微信、微博應及時政府、相關部門、媒體、學校具體部門的辟謠信息,告訴學生不要聽信謠言、不要慌亂;同時,或者轉發針對突發事件的積極向上的報道,傳播正能量,將應急教育整合進網絡思政平臺,開辟基于網絡思政平臺的大學生應急教育的新途徑。
三、管理校園論壇,建立“網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進行疏導
大部分高校的校園論壇采用實名注冊制,以便高校對大學生的信息進行源頭管理,及時控制校園論壇里散布的消極信息。實名注冊制也有弊端,一定程度上,一些大學生不敢在校園論壇上說實話,轉而向更隱蔽的網絡論壇、貼吧上言論。此時,可以通過建立高校思政人員引領的大學生組成“網絡”進行網絡輿情監控,定期了解大學生在校園論壇外的其他網絡論壇、貼吧的動態,發現大學生消極情緒后發帖疏導。尤其是發生突發事件后,“網絡”針對性地發帖疏導穩定大學生情緒。在“網絡”運作時,以不侵犯大學生個人隱私為原則,有禮有節,把握好度,以此贏得大學生的信任,從而順利進行應急教育。
四、運用及建立“紅色網站”,在傳統思政教育中加入應急教育項目
“紅色網站”以其獨特的內容,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凹t色網站”的內容獨特,其主要以輔助理論學習和時事新聞為主,以此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凹t色網站”應該與時俱進,以正確處理突發事件中體現的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學習并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同時,也宣揚了處理突發事件的正確方式,一箭雙雕,將應急教育巧妙地結合“紅色網站”的網絡思政教育。
通過以上四方面,高校可以將網絡思政教育運用于高校應急教育中,以此作為培養大學生的方法之一,引導當代大學生積極健康成長。
關鍵詞: 高校網絡輿論 引導工作機制 網絡管理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指出:“信息是和權力并進而和政治息息相關。隨著我們進入信息政治的時代,這種關系會越來越深?!蓖瑫r,“電子計算機對政治體系帶來了難以數計的沖擊。那些集中化的大型電子計算機也許將增加國家對個人的控制能力,但非集中的、小型的電子計算機網絡卻會加強個人的力量”。[1]托夫勒的分析充分反映出網絡平臺對人類社會深遠的政治影響,這些影響首先反映在網絡平臺最前線的公共陣地——網絡輿論上。
一
一般性研究表明,互聯網使用情況與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高度相關,青年人、高學歷者一般更易接受也更便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正在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他們年紀輕、學歷高,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是最容易接受網絡平臺的群體,因而也是最易受到網絡輿論影響的群體。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的突變期和價值體系的調整形成的關鍵階段,網絡輿論強大的思想牽引力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發展與變化產生巨大作用,如何正確認識網絡輿論,建立并完善科學的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已成為網絡時代賦予教育者的緊迫任務。
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尚處于摸索階段,相應體制尚不健全,高校網絡管理情況不容樂觀,其主要體現出以下問題:一是網絡管理的制度建設嚴重滯后,雖然少數高校已出臺了一些有關的管理制度,用以約束大學生的網上行為,但更多的高校仍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來制定相關規章制度,高校網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盲點較多;二是網絡管理的軟硬機制不夠協調,在具體管理中既存在重視技術輕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又有重網絡文化的建設卻缺乏堅強的技術保障的案例,教育與管理一手硬、一手軟;三是網絡管理的運行機制落后,各網絡工作部門各自為戰,信息、資源無法實現共享,校內網絡工作無法形成合力,既浪費大量行政資源,又無法有效實現大學生網絡輿論科學引導的目標。
二
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必須探索一條結合思想政治工作和網絡技術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管理體系,建立高校內部跨部門網絡工作綜合聯動機制。
1.加速校園網絡規范的建設,使高校網絡管理工作有規可依。在國外,許多高校都制定了要求師生嚴格遵守的一般性校園網絡使用規范,我國高校應該吸取相關經驗,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制定相應的《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學生宿舍網絡管理條例》、《大學生網絡文明公約》等規章制度,為校園網絡管理和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提供有效的規范性支撐。
2.探索合理的網絡信息審查機制。首先,要探索建立校園網絡信息監控制度,對大學生網絡輿論中的錯誤認識進行正面引導,同時針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時勢問題建立跟蹤、交流并集中解答的輿論疏導機制;其次,針對校園內部網絡探索專人管理維護制度、用戶IP地址綁定制度等監管、維護機制,層層落實管理責任和自律機制;最后,利用校園學生社團網站,積極推廣校園文明行為規范,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學生干部作用,宣傳、引導大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
3.充分重視校園論壇(BBS)的輿論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校園論壇是高校校內便捷的信息平臺和溝通交流渠道,也是重要的校園輿論集散地。校園論壇是高校內部最主要的輿論集散平臺,是校內網絡輿情的第一線,因此高校論壇的管理工作是大學生輿論引導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校園論壇的輿論引導工作,首先要堅持及時引導原則,BBS中輿論的形成非常迅速,一個焦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有可能迅速點燃論壇熱情,掌控論壇輿論導向。因此針對校內論壇中的典型輿論,網絡管理人員務必迅速定位、認真分析并及時采取對策,積極進行引導。其次,要堅持對等討論的引導原則,BBS的特點是討論自由、平等,如果網絡管理人員以教師的身份通過生硬的教條強行將觀點施加給論壇中的大學生,不但不會起到輿論導向作用,反而會激起大學生的反叛情緒,即使是正確的觀點、意見也很難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同。因此工作人員必須改變居高臨下的角色觀念,根據網絡社會“主體間性”特點以平等、誠懇的態度交流、討論各種問題,實現網絡輿論的正確導向。最后,加強校園論壇管理責任制的落實,保障論壇在健康的輿論環境下進行理性的討論。其中一要明確論壇章程,規范并公開論壇規則,賦予論壇依據規則合理編輯、轉移、刪除的權限,并針對違規者提出相應的警告和制裁;二要落實版主責任制,明確版主的具體權利與義務;三要探索校園用戶實名登記制度,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的責任意識,促成虛擬網絡符號主體與本體間高度的道德自律的實現。
4.由校領導牽頭成立校園網絡管理工作跨部門指揮領導機構,確立高校網絡工作的綜合管理機制。高校要建立由學校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由黨委辦公室、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門、網絡信息部門、安全保衛部門及各教學院系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網絡工作領導機構綜合協調高校網絡管理工作和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確保網絡工作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教育內容、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提升網絡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思想性、實效性。同時圍繞指揮領導機構打造高校網絡工作的綜合管理機制,細化工作環節,規范工作流程,把關校園網絡工作的各個環節,細致分工、明確責任,從高校實際出發,協調各部門利用各種資源實現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效能的提升。
5.探索高校網絡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細化危機應急處理流程。對突發性網絡事件全程監控、定時反饋、即時引導,既要在第一時間實施介入,有效控制事件范圍,又要保持與高校網絡指揮機構、兄弟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及公共安全部門的聯系,做到全面引導、系統控制,把突發性網絡事件的沖擊控制在最小的范圍,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校園秩序的穩定保駕護航。
6.加強高校網站的建設,將高校網站建設成為校內信息最權威的平臺和大學生網絡學習的重要資源?,F階段,許多高校對其網站建設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其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部分高校網站信息少、更新慢,學生很難從中找到詳細的資料和信息;其二,部分高校只片面強調網站的信息功能,將校園網站打造成單向度的信息工具,忽略了校園網站其他功能的挖掘,既無法成為信息的交流與反饋網絡渠道,又無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生活、學習上的在線幫助與服務。
7.在建立、健全高校內部網絡輿論引導的工作機制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將大學生網絡輿論植入其社會土壤中。因為有效把握大學生對公共事務的評價準則才能為有效引導大學生網絡輿論創造前提條件,從而依托全社會的力量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打造跨部門的綜合性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