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2: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端午節改進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珍妮?凱利和茅國權合譯的《圍城》英譯本自問世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同學者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作者通過對《圍城》英譯本的研究后發現譯文中確實存在一些值得討論的地方。本文將對隱喻翻譯個例進行探討和研究,分析譯者在翻譯時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語境等因素提出改進的譯文以供參考。
關鍵詞:《圍城》;隱喻;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2
錢鐘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圍城》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其英譯本由珍妮?凱利(Jeanne Kelly)和茅國權(Nathan K.Mao)合作完成,并引起了文學界和翻譯學界的關注。總的來說,譯文質量是比較讓人滿意的。但每位讀者在面對相同事物時做出的反應和對相同文字表達的理解都存在差異,所以衡量譯文質量的標準也是不同的。并且譯者在翻譯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包括自身或外界因素在內的各種因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一個完美的、人人都滿意的譯文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任何譯文都有修改和討論的空間。作者在對《圍城》英譯本進行研究時也的確注意到其中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值得討論的地方,同時還存在誤譯的情況。作者將具體針對《圍城》英譯本中幾個隱喻的翻譯進行辨析,并提出自己的拙見。
例1.鴻漸吻她,把這句話有效地截斷,然后說:“你今天真是顆酸葡萄?!?/p>
He kissed her,effectively cutting off her sentence,and said,“You sure are a sour grape today.”
說到“酸葡萄”,人們往往會很自然的聯想到《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只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美味可口的葡萄,卻用盡一切辦法嘗試了幾次都始終不能如愿將它們摘下來。最后狐貍無可奈何地放棄了葡萄,離開時邊走邊自我安慰道:“葡萄還沒有成熟,不好吃,還是酸的?!比藗兺ǔS眠@則諺語來形容一個人貶低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尋找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自我安慰。隨著《伊索寓言》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這則故事被中國人所熟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諺語也經常被人們運用到日常交際之中。由于隱喻“酸葡萄”在英文中有與其完美對應的表達,所以看似最理想的翻譯策略是采取直譯的方法,保留原文的喻體,直接將“酸葡萄”直譯為“sour grapes”。
然而,雖然漢語和英語中存在對應的表達,但如果我們認真研究上下文會發現原文中的“酸葡萄”包含了其他的意思。通過對語境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白此處“酸葡萄”并非《伊索寓言》故事中的原意,即指某人貶低自己不能得到的東西。原文隱喻中的“酸”在漢語中有著嫉妒和妒忌的含義。同時根據上下文還可以明確“葡萄”并非局限于字面意思代表一種水果,而是指人。于是,“酸葡萄”的含義發生的改變,用來代表嫉妒的女人,形容孫柔嘉容易嫉妒的性格。因此,作者認為將該隱喻直譯成“sour grapes”并不是十分妥當。因為在英語中sour帶有脾氣壞的、不友好的等含義,但和嫉妒并不相關。相比之下,如將原文隱喻翻譯成“jealous grape”似乎更加貼切和準確。一方面,由于中英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將“酸”的隱喻含義“嫉妒”直接表達出來有助于英文讀者的理解。另一方面,喻體“葡萄”的保留使得譯文與前文中與“葡萄”有關的隱喻保持一致,確保了文章的連貫性。
例2.鴻漸道:“我最慚愧了,這次我什么事都沒有做,真是飯桶。”
Hung-chien said,“I’m the biggest disgrace.I didn’t do a thing this time.I was just a ‘rice-bucket’”.
例3.我不像三妹,我知道自己是個飯桶。
I’m not like Third Sister.I know I’m useless.
譯者在處理例2和例3中的詞語“飯桶”時,根據語境的不同分別采取了翻譯策略。例2中,譯者選擇保留原文的喻體,將“飯桶”直譯成“rice-bucket”。雖然在譯文中添加了單引號提示目標讀者此處“rice-bucket”不只是字面意思那么簡單,但并沒有對此多做任何說明。“飯桶”一詞在《圍城》中出現了多次。第一次出現時譯者同樣采用了直譯的方法,但通過腳注的形式對其進行了解釋。作者推測譯者在例2中省略了注釋可能是因為前文已經做過解釋并且他們認為目標讀者能夠記住其含義。然而,對于此類帶有濃厚中國文化特色的詞語,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很難在僅僅出現過一次的情況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原文中并沒有重要和特殊的句式或結構使得譯者必須原封不動地保留原文的風貌,所以譯者仍可以選用其他恰當的翻譯策略。例3中“飯桶”的翻譯與例2卻截然不同,譯者采取了意譯的方法將其譯為“useless(無用的)”。譯文雖然將原文的含義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但卻省略了原文中的喻體“飯桶”,使得譯文失去了原文本來的風貌。作者認為可以將這兩個例句中的隱喻“飯桶”譯作“fathead”。首先,“Fathead”是一個英語中常用的俚語,有笨蛋、傻瓜之意,將其運用到譯文中可以與“飯桶”在原文中起到相同的效果。其次,兩個例句中對“飯桶”的處理或犧牲隱喻的含義或犧牲隱喻的喻體,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原文的特色。而“fathead”的喻體雖然與原文不同,但喻意相似。雖然與原文并非完美的對等,但仍可以體現隱喻的魅力,最大程度地確保英語讀者在品味譯文時能夠體會到原文帶給中文讀者的感受。因此,相比之下作者建議將兩個例句中的中文隱喻“飯桶”翻譯成“fathead”更為合適和恰當。
例4.我想這迷湯灌錯了耳朵,便不客氣把聽筒掛上了。
I thought all that rice gruel was being poured down the wrong ear,so I very rudely hung up on her.
Note: “rice gruel” means sweet and flattering words.When “rice gruel is poured down the wrong ear,” it means the flattery has not achieved its desired effect and has possibly backfired,or it has been said to the wrong person.
在這個例句中,詞語“迷湯”被譯成了“rice gruel(米湯)”,并同時添加了腳注作為解釋。然而,顯然譯者將漢語中的“迷湯”和“米湯”相互混淆了。“迷”和“米”在讀音上僅有音調的不同,在字形上的區別也只是是否添加了偏旁“辶”。雖然兩個詞語的讀音和形態都十分相似,但意思卻大相徑庭。在《圍城》的英譯本中將“迷湯”譯為“米湯”的情況出現了兩次,可見并不是譯者的一時疏忽,而是一個明顯的誤譯。所幸譯者對于整句話的理解并沒有出現較大的偏差,并且在腳注里比較清楚地解釋了隱喻的含義及適合的語境。即便如此,這樣的誤譯會導致英文讀者接受到錯誤的信息,即在漢語中“米湯(rice gruel)”不僅可以指一種食物,還暗指甜言蜜語和奉承別人的話。針對這例誤譯,作者建議將原譯文改為“magic potion”或“honey words”。將其譯為“magic potion(魔法藥水)”的策略較傾向于直譯。雖然譯文與原文不完全對應,但其與原文隱喻喻體的基本特性大致相同,目標讀者能夠通過譯文聯想到原文作者所想表達的喻意。而另一個參考譯文“honey words”中用“honey(蜂蜜)”這一喻體來形容討好別人的奉承話也較為恰當。
例5.李梅亭多喝了幾杯酒,人全活過來,適才不過是立春時的爬蟲,現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蟲了。他向孫小姐問長問短,講了許多風話。
After a few glasses of wine,Li Mei-t’ing had fully revived.Where before he had been but an insect of early spring,now he was an insect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time.He plied Miss Sun with questions and made all sorts of silly comments.
錢鐘書先生用“立春時的爬蟲”和“端午左右的爬蟲”為讀者生動地描繪了小說中李梅亭這個人物在喝酒前和喝酒后狀態的差別。在喝酒前,他動作斯文如同初春時節剛蘇醒過來的昆蟲一般,而喝酒之后他興奮的精神狀態又有如端午節時的昆蟲,充滿活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蛟S是因為珍妮?凱利和茅國權兩位譯者都對中國文化十分熟悉,所以在翻譯“端午”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帶有濃厚中國文化特色的詞語,因而在并沒有對它進行任何進一步的解釋或補充說明。然而他們忽略了并不是所有英文讀者都和他們一樣具備中國文化的相關知識。由于缺乏對端午節的基本了解,目標讀者要想在不得到任何額外信息的情況下完整地領會該隱喻的含義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不了解端午節是在什么時候,便不知道端午節的爬蟲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也就更無從得知酒后像“端午左右的爬蟲”一般的李梅亭是什么狀態的了。因此,如果能夠在原譯文中添加端午節的具體時間則更能完美地再現作者的修辭手法和原文的風采。
總的來說,作者認為由珍妮?凱利和茅國權翻譯的《圍城》英譯本雖然在一些文字的處理上存在問題和不足,但并不影響他們合力完成的譯本成為經典之作。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圍城》及其英譯本的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Jeanne Kelly,Nathan K.Mao,Fortress Besieged.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
[2]陸文虎,《諸版本》,《深圳晚報》,2007年7月16日,P.B15。
[3]呂冰,“《圍城》英譯本幽默翻譯的一些問題”,《考試周刊》2008年第47期,P.210-212。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德育課程;對接
思考來自于一學生的清明節日記:清明節到了,老師讓了解清明節來歷與習俗。問媽媽,媽媽不知道;問爸爸,爸爸不清楚;爺爺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帶全家去上墳??缮蠅灂r看到的是香火彌漫,點香磕頭的場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悶。(節選)
日記引發深思: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就是本民族、本國文化的傳承,這可以保留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特色。今年,國務院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被列入國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結,另一方面也是社會對傳統文化回歸的呼喚。可是由于多年來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漠視,加之西方節日文化的沖擊,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是一無所知。傳統節日的淡化,傳統文化的斷層,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瓣P注傳統節日文化,留住我們的根”這一工程顯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縱里尋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指出:“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钡拇_,節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歡度歲時節令,我們的孩子每年都反復參與節日的活動,節日期間豐富多彩的習俗風尚,人們的衣食住行,民族的傳統藝術,以及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人際之間的各種情感,都會在兒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現,這種強烈的文化氛圍,以及其中蘊含著的道德資源,在新時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開發并利用好這些資源,將有助于提高小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正確組織、引導學生開展節日活動,既可以與傳統的優秀文化緊密聯系,弘揚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規范教育實現生活化、大眾化、行動化,體現時代精神。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經典詩文、獨特情趣。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開展尋根活動,培養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是對接的前提。
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三個一活動:開展一次調查活動,探究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師生共同擬訂傳統節日研究調查方案。內容可涉及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傳說、經典詩文等。通過小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鄉村、社區,實地調查走訪,通過報刊、廣播、影視、圖書館、互聯網、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寫出傳統節日的調查報告。開展一次知識競賽,比一比誰了解的習俗多;開展一次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在誦讀中與節日親密接觸,親密對話。
另外,學校應積極開展傳統節日文化的系列宣傳,利用國旗下講話、班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展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報、制作展板、通過紅領巾廣播在校內進行宣傳,告訴學生節日的來歷,古人流傳下的習俗,好的活動建議等,激發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頭活水來
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這些節日中所蘊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
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國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節在大多學生的眼中是“一個心情比較沉重的日子”、“懷念與悲傷的日子”,認為清明節就是“祭掃先祖墓地的日子”、“許多烈士為國家犧牲,要紀念他們”。除此之外所蘊含的豐富寓意,卻一無所知。
為了讓學生了解清明,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分析了清明節人文精神應有兩個層面:一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二是維護新生。如果把清明僅看成掃墓的節日,是一種偏見。清明節的活動還有郊游踏青、蕩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風箏等等親近自然、張揚生命力的活動。為此,學校開展了系列德育實踐活動:
①追尋清明文化,搜集資料,了解清明節的由來;各地的清明節習俗;有關清明節的傳說、故事;背誦一首以上有關清明的詩。
②郊外踏青,開展拔河、踢毽子、蕩秋千、打羽毛球等親近自然、張揚生命力的活動。
③跟隨家人祭祖、掃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經歷等;關注祭祖、掃墓活動中的現象、習俗;談談自己對清明節各種習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為文化傳統可繼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動應破除的?
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環保袋;閱讀先進人物或事跡,撰寫的讀后感。
實踐的收獲令孩子們興奮:交流中,他們發現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是唯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傳統佳節;誦讀會上,一首首描寫清明、春天的詩詞在朗朗傳誦;辯論會上,對于迷信習俗的辯駁,錚錚有理;體驗日記中,對于清明節的認識和感悟具體深刻。
正因為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清明節的內涵不僅是緬懷故人,還有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味;不僅要傳承尊老愛幼的孝文化,還要弘揚珍愛生命、呵護自然、維護環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國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師、家長的引導下,孩子們過了一個文化內涵深厚的清明節,與傳統節日文化親密接觸,既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鍛煉了能力,心靈也受到了一次洗禮。
又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后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愿去死也不愿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總把新桃換舊符
比較洋節日,一些傳統節日對中小學生缺乏吸引力,春節和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之所以今天被國人看淡,與這這些節日大多來源于農業文明,與祭祖、驅鬼、借節日填飽肚子等聯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這種文化淵源和傳統形式也使得中國傳統節日歡快的氣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這與富裕起來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悅的現代中國人顯得有些不協調。
隨著經濟的發展,節日本身也應該發展。無論是元宵節也好,重陽節也好,它們都與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應該跟著我們的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動形式要多樣。要結合時令,組織各種類型的班際、校際活動,利用探究課、社會實踐、校班會,充分整合校園、社區、家庭、社會資源,開展大量的主題式、探究式、體驗式、尋根式節日文化活動,引領學生走進傳統節日,過傳統節日。
其次,可發揮家庭、社區、學校三方力量,共同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在傳統節慶之際,組織學生、家長、社區人士過傳統節日。如元宵節學做元宵,制燈籠,猜燈謎;端午節講屈原愛國故事、進行劃船比賽、拔河健身運動;重陽節進行敬老愛老活動。
四、千樹萬樹梨花開
繼承傳統不等于匍匐在傳統腳下,更不能把民族節日與外來節日對立起來。要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傳統節日習俗,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同時又要以開放的心態吸納外來文化精華,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和尊重理解多樣文化的胸懷。
加強傳統文化內涵的發掘,創新節日文化內涵。如就春節期間是否該禁鞭展開辯論,就重陽節是否和母親節父親節進行整合向有關部門提出研究報告,并嘗試過一個推陳出新的傳統節日。
通過調查訪問、專題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節的由來和文化習俗,嘗試過西方洋節。通過專家講座,調查訪問等方式探究中國節日不敵洋節的原由,寫出調查報告,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學 語文 生活化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082-01
1 中學語文中“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首先,現階段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語文教學的課程活動選擇過于單一,只是在語文課堂上增加了部分教學場景,并未添加實質性的教學內容,難以真正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的語言學習時,沒有給學生創設巧妙的學習情景,也沒有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在進行資料收集時,采取應付的態度只是簡單的從網絡或書籍上進行摘錄,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上,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應用到素材的誦讀上,忽略對素材的研究和討論,并且一旦課程結束之后,學生往往不再重視收集的素材將其丟棄。此外,現在中學語文的學習內容安排上單一,只是簡單的對收集的材料進行討論,然后進行作文創作,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語文教師在語文課題的選擇上不夠合理,為了應付語文教學目標的硬性要求,往往選擇一些學生比較陌生的課題進行研究,比如追尋人類起源、探索人類未知,導致學生難以取得實質性的學習成果,只能采用讀寫的方式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下降,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
其次,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沒有認識到生活化教學設計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教師作為教學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推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進程具有推動作用,此外,教師的綜合能力、課堂掌控能力、課堂教學引導能力和教學水平對課程教學的開展都是不可忽視的推進因素。通過對當前語文教師的調查發現,語文教師在綜合性教學方面存在以下問題,其一,忽視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新課標要求語文學習強調多層次、多層面知識的融合,而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課程的開展時,只是象征性的開展幾個代表性活動,采取走形式的方式開展相關教研活動,通過表面工作應付上級的調查。還有部分語文教師根本沒有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只是對學生提出象征性的建議,讓學生自己進行研究探討;其二,語文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單純的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加強知識與能力的聯系,難以滿足學生對學習資源的需求,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語文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還不夠,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乏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中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
2.1借助學生生活實際開展語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而不是在課堂上的單純的講授語文理論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家庭和學校是其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為此,中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和學習開展語文教學,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生活,領悟所學文章的真正內涵,感受生活的美好。比如,在給學生講授關于“十八歲和其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并讓其在閱讀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要求其在課下與父母進行一次談心,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2利用自然資源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始終是圍繞著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展開的,也就是說,語文本身就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其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所以,在開展語文生活化教學中,可以結合自然生活,以現實生活實際向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把語文教學融合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中。比如,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諸如高山、河流、森林、水庫、果園等,讓學生在學習中走出課堂,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去欣賞和觀察大自然,在自然界中親身感受和體驗,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并據此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想法,或者以寫作的方式進行展現,通過這種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有效結合,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另一方面則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在生活中敢于創新,不斷發現自我。
2.3借助人文性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善于發現語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充分利用人文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理解和領會民俗民情,增強活動的有效性,比如,在寫作“寫出真實情感”的作為時,教師可以結合《離騷》的學習,讓學生在端午節期間,自己去搜集各種民俗活動,并通過各種途徑去查詢端午節的來源和寓意等,讓學生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和討論,最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對其進行引導,向其開展愛國主義,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與此同時,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知識的各個細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結語
中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對提高和改善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將實踐活動與課文教材進行有效結合,以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減輕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楊佑燕.中學語文生活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 段落翻譯 復習策略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文段落的翻譯滲透了較多中國元素,而且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給廣大考生帶來不少尷尬和無奈。盡管翻譯出來了,但支離破碎,譯文不能準確表達原意,正確率不高,可見在較短的時間里要提高翻譯水平不是一件易事。筆者輔導過四級考試多年,認為考生只要具備相應的語法能力,增加詞匯量,正確運用翻譯技能于不斷翻譯實踐過程中,提高翻譯能力指日可待。
1.依綱把握翻譯復習的范圍
根據考綱相關規定,了解翻譯的范圍所涉及的內容,即著重關注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中文長度為140至160個漢字的篇章段落,研究已考段落的翻譯難點和易錯表達。例如在已考段落中,涉及深圳特區城市建設、清明節、春節紅包、中國烹飪、中國結、中國茶、月餅、中國農業、黃河、中國的姓氏、讀書的重要性、教育公平和投資、開發核能等主題,主要內容包括教育、傳統節日、城市建設、中國獨特文化等。除了已經考到的節日外,還有中秋節、勞動節、國慶節、七巧節、重陽節、端午節等沒有考到,可以作為重點復習內容。例如歷史朝代的變遷和重大歷史事件,中國特有的文化傳承和科技成果(例如四大發明、科舉考試、詩歌、能工巧匠、科學名人、教育名人(如孔子)、中醫中藥和針灸推拿、武術和功夫、十二生肖、歷法、八仙傳說和嫦娥,建筑風格(胡同和四合院)、中國宗教情況(如佛教),文學、音樂作品(例如古代、近代、代現代經典文學作品和作家,西游記等)及工藝品(如青銅器、瓷器、陶瓷、剪紙、刺繡、景泰藍、唐三彩、文房四寶、中國畫、版畫、木刻、石刻、竹刻、微雕、貝雕畫、玉雕、漆雕、象牙雕刻、泥人、宮燈、花燈等)、中國特色餐飲(如菜系特色、茶、烤鴨、餃子、餛飩、月餅、粽子、饅頭、麻餅,中國的餐具筷子等)、文藝和民間歌舞(例如秧歌、皮影、編鐘、舞龍,相聲雜技,劇種如京劇、川劇變臉等),旅游名勝歷史來由和旅游業發展(例如都江堰、兵馬俑、絲綢之路、長城、四大高山和大佛、石窟、歷史名城如西安、南京、瓷都景德鎮,有名的陵墓、大熊貓保護地等)、中國的誠信和法制體系建設、城市化建設和會展博覽會、中國的教育公正、職業培訓、就業和收入分配,醫療和養老、房地產和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話題都是比較重要的,需要考生經常關注英文網站、報紙雜志、電視電臺的相關英文信息主動學習和練習。
2.掃除詞匯和表達障礙
由于翻譯中充滿中國元素,掌握一定量的專業詞匯非常重要,以下是考生比較容易出錯的詞匯翻譯。
中國書法(Chinese calligraphy)、四大發明(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青銅器(bronze ware)、武林高手(top martial artist)、 四合院(courtyard)、 傳統節日(traditional holidays)、文明搖籃(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財神爺(the God of Wealth,科舉制度(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兵馬俑(Terra(cotta Warriors)、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 七夕節(Double Seventh Day)、菜系(the eight major Chinese cuisines)、 舞龍燈(dragon lantern dance)、年夜飯(Lunar New Year reunion dinner)、 唐三彩(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中國水墨畫(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 城市化(urbanization)、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綜合國力(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針灸推拿(acupuncture,medical massage)、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等。常見句型的翻譯,例如:差別很大(vary considerably in ...)、對……至關重要(be vital for ...)、 深受……歡迎(be popular with ...)、隨著……發展(with the development of ...,對……有重要意義(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 決不(in no way ...)、從長遠來看(in the long run ...)、 達到(reach the climax)。
3.運用翻譯技巧正確傳達原意
在翻譯時要注意到兩種語言在詞法和句法表達上的不同之處,在保持原文內容不變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直譯與意譯翻譯技巧正確傳達意思。直譯和意譯是兩種最重要的翻譯方法??忌ㄟ^翻譯實踐可以更多地認識什么時候采用直譯、什么時候采用意譯,以及在運用直譯與意譯時應該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則和應該注意的問題,其最終目標是通過廣泛練習達到提高翻譯能力及水平的目的。必要時應采用變通手段,例如分譯、合譯、增詞、減詞、詞類轉換、主被動語態的轉換等方法翻譯,還要注意的是在句子結構中經常會運用各類從句、非謂語結構、強調句、短語、插入語、虛擬語氣、倒裝句、省略等語法現象。
例1:中國剪紙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明朝和清朝時期特別流行。
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which was particularly widesprea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使用定語從句)
例2:隨著技術和安全措施的改進,發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換句話說,核能是可以安全開發和利用的。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afety measures,the possibility of nuclear accidents can definitely be minimized.In other words,the nuclear energy can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safely.(用被動語態翻譯)
例3:中國剪紙在世界各地很受歡迎,經常被用作饋贈外國友人的禮物。
關鍵詞:體驗營銷;企業;應用
一、體驗營銷的涵義 中國
體驗營銷應該說很早就出現在企業的經營活動過程中,比如先嘗后買就是典型的體驗營銷的具體運用,不過那只是早期簡單的體驗營銷的應用。真正對體驗營銷的研究是在1998年,由美國戰略地平線咨詢有限合作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派恩和吉爾摩首先提出,他們認為體驗營銷是“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理念?!奔s瑟夫·派恩指出:“所謂體驗是指人們用一種本質上個性化的方式來度過一段時光,并從中獲得一系列值得回憶的事件。”波恩特·施密特在《體驗式營銷》中則認為:“體驗是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圍繞消費者創造的值得回憶的活動?!庇纱丝梢?,他們認為體驗是一種無形的、有價值的、使人產生知識、情感的經濟商品,消費者在消費時兼具理性和感性,因此研究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后的體驗是有效實施體驗營銷的關鍵。
著名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則認為:“體驗營銷就是通過讓目標顧客觀摩、聆聽、試用產品,使其親身體驗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讓顧客實際感知產品或服務的品質和性能,從而促使顧客在對品牌和產品確認價值、產生信賴后,自動貼近該產品,成為忠誠的客戶?!?/p>
通過上面的分析,筆者認為體驗營銷就是企業圍繞顧客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由顧客參與的體驗活動,通過顧客的親身感受,使顧客感知商品和服務的性能、品質,從而對商品產生信賴和情感,并積極主動地購買商品,成為該商品的忠實客戶。
二、體驗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區別
體驗營銷作為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與傳統營銷相比較,有其鮮明的特征,與傳統營銷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企業關注的焦點不同。傳統營銷關注的是消費者獲得的利益,注重產品和服務本身的特色及其給消費者帶來的功效,企業通過銷售產品獲得利益;體驗營銷關注的是消費者的情感體驗,注重產品和服務帶給消費者的情感、感受、創造性認知行為和社會特性等體驗,企業通過向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有價值的體驗而獲取利潤。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我們很難分清娃哈哈純凈水和樂百事純凈水到底哪個更解渴、更有營養。消費者在選擇某種產品時,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喜好,以及對某種產品的態度和對該企業產品的認可度,更加關注的是精神層面和文化層面的追求,更強調產品帶給他們有意義的留念和回憶。體驗營銷中更強調消費者所能感知和感受到的一種難忘的、美好的體驗,強調一種被感知的效果。
2.對消費者的認識不同。在傳統營銷理念下,假設消費者都是理性的,認為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會按照理性的決策過程去完成購買活動,從需求認知、收集信息、評價各種產品、作出購買決策、實現購買行為五個階段去完成一次產品的購買活動。但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的購買遠沒有這么復雜。體驗營銷認為消費者是理性和感性的綜合體,消費者在感性和理性的綜合作用下,購買行為的產生既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在特定情景刺激下而產生的沖動性行為,更多的時候往往憑借自己以往的購物經驗,在瞬間就可以完成購買活動。在產品宣傳與信息同樣重要的時代,只有那些能真正刺激顧客感官,打動顧客內心,并且能為顧客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體驗,才會使顧客感受到強烈的震撼,才能獲取顧客的認同和支持,使顧客接受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3.消費者在營銷活動中的地位不同。在傳統營銷中,顧客是被動地接受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企業營銷行為實際上是圍繞著企業的產品。因為傳統營銷更側重于產品的分類,側重于產品的特色和功效,側重于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定位,企業主要還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營銷組合策略。而在體驗營銷中,顧客既是體驗的接受者,又是體驗的參與實施者,真正地體現了顧客導向的理念。因為在體驗營銷中,企業不僅關注消費者對消費結果是否滿意,更加關注消費者對消費過程是否滿意,更加強調怎樣使消費者獲得積極的、難忘的真實體驗。因此體驗營銷是真正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積極為消費者策劃體驗主題,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獲取真實的感受。
在星巴克,人們不僅僅是品嘗星巴克的咖啡,而是對星巴克的體驗。感受煮咖啡的絲絲的聲音,感受咖啡的醇厚香濃口味以及輕松的星巴克音樂、店員的真誠微笑服務,這種洋溢著浪漫情調的氛圍、輕松溫馨氣氛是星巴克成功的關鍵。因為星巴克咖啡館所營造的氛圍是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本位,帶有一種浪漫情調的文化。在星巴克咖啡館里,強調的不再是咖啡,而是一種社會交往的體驗,是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
4.對產品和競爭的認識不同。在傳統營銷觀念中,企業提供給顧客最重要的是核心產品,認為核心產品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某種利益,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是消費者追求的根本利益;但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情況下,體驗營銷認為在能夠滿足消費者基本需要的同時,給消費者提供各種附加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更重要,更加強調產品帶給消費者的附加利益。由于對產品的認識不同,所以兩種營銷觀念對競爭的看法也不一樣,在體驗營銷者眼中,麥當勞不僅在與其他任何形式的快餐店競爭,還與各種“速食店”和“消磨時間的地方”競爭。企業競爭考慮的不是孤立的產品,而是考慮每個產品是否適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以及能否提供相應的生活體驗。
三、體驗營銷在企業中的運用
1.情感式營銷策略。最早把情感引入營銷理論中的是美國的巴里·費格教授。他認為“形象與情感是營銷世界的力量源泉”。情感式營銷策略就是通過各種營銷活動為消費者創造情感的體驗,從而誘發、觸動消費者的內心感受,促進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情感營銷的關鍵是要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以情打動消費者,觸動消費者的內心感受,為消費者創造積極的情感體驗。情感營銷中要注意尋找導致消費者情感變化的因素,掌握消費者消費態度的形成規律,真正了解刺激消費者情感變化的主要因素,以及怎樣在營銷活動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方法促使消費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從而激發消費者的積極情感,并融入到具體的情景中,促進營銷活動的順利進行。情感營銷的一個經典例子就是哈根達斯公司,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哈根達斯總是把產品與浪漫情感聯系在一起,并為之進行宣傳,如著名的廣告語“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就把情感與產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打動了不少戀愛中的消費者,正是由于哈根達斯在產品中融入了 消費者對情感的需要,盡管價格昂貴,但仍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2.節日文化營銷策略。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傳統的節日觀念和文化觀念對人們的消費行為具有無形的影響。節日不僅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還深刻地影響著人們消費行為的變化;文化更是影響人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期間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那么企業就可以在端午節期間利用傳統文化中的消費習俗,結合現代的消費需求專門策劃創造出相應的營銷模式,像各地舉辦的龍舟大賽,既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又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蘊含其中,使得文化和節日能夠有機地結合,使消費者參與并體驗龍舟大賽的樂趣,同時又加深了消費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這種把節日和文化有機地統—起來的營銷模式,對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
3.美化營銷策略。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消費需求理論中,把追求美的需要作為人們的最高需求。美是人們生活中一種重要的價值尺度。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與背景不同,對于美的要求也不同,這種不同的要求也反映在消費行為中。比如有的消費者對商品的精美包裝、奇異的造型外觀以及優雅的購物環境特別看重,在購買商品時往往通過對商品美感的追求選擇自身的購買行為,對于這樣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售貨現場的精心布置,使消費者置身于優美的環境中,促進消費者的愉悅購買。另外一些商品則是能夠為消費者創造美的需要。近年來,一些化妝品店或時裝店會聘請一名到十幾名形象設計專家,他們根據顧客氣質、性格、身體、容貌、愛好和經濟條件等具體情況,為顧客的購買行為出謀劃策,提出建議或指導,為顧客設計整體形象打扮方案,很好地促進各類化妝品與服裝的銷售,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對美的需要和追求。
4.個性營銷策略。由于更多的年輕人、越來越追求個性化,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可以開辟富有創意的雙向溝通的銷售渠道。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增強消費者參與的成就感,進而增加產品的銷售?!靶那楣适隆钡某晒﹂_發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僅從產品本身而言,“心情”是一種以蜜豆奶和水果混合口味的飲料,難以在激烈競爭的飲料市場突出個性特征,但統—公司將產品定位在13—18歲的年輕消費者,用個性化的定位訴求——心情飲料,靈活地為“心情故事”預留一塊征文空地,鼓勵消費者勾勒屬于自己的心情故事,使消費者成為包裝和廣告片上的主角,于是“心情故事”就在年輕人的積極參與和互動中迅速流行開來。
5.服務營銷策略。在產品質量差距逐漸縮小、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良好的服務越發凸顯出強大的優勢。在銷售賣場,營業員優質、高效的服務會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營業員良好的服務態度也經常會打動消費者,促使顧客進行購買。除此之外,良好的售后服務也是為企業贏得顧客的重要方式。海爾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范,福州有—位顧客購買的海爾冰箱出了故障,當天就打電話到海爾的售后維修部,希望廠方能在半月之內派人維修,豈料第二天就有該公司的維修人員連夜乘飛機趕來維修,冰箱故障很快排除了,維修人員連杯茶水也沒喝。用戶十分感動,在維修回單上寫下:“我要告訴所有的人,讓他們都來購買海爾冰箱”。正是由于海爾提供了優良的售后服務,征服了廣大消費者的心,使得海爾冰箱以及海爾的其他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6.環境營銷策略。良好的購物環境能夠使人心情舒暢,樂在其中。寬敞、整潔、明亮的店堂環境,優雅輕松的背景音樂,這些都會迎合現代人的文化消費需求,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情趣。比如有的商場會根據不同的季節對環境布置進行調整,在炎熱的夏季更多采用藍色系列,使消費者在商場購物時從視覺上感到涼爽,而在冬季則采用暖色調系列讓消費者感到溫暖。這些雖然是非常小的調整,但可以使消費者更好地感受到企業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企業對消費者的關注和重視。在布置優雅的環境中購物,不僅能夠仔細挑選到稱心如意的商品,而且也是一種愉悅的享受。
四、企業運用體驗營銷的注意事項
1.設計好的體驗活動,注重顧客的心理感受。企業應該精心設計顧客體驗的活動內容,要為顧客提供有價值的且與眾不同的體驗內容,換句話說,就是要為顧客提供的體驗活動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在設計顧客體驗時,要關注體驗活動中的每個細節,避免出現各種意外情況,以免給顧客造成不良的影響和負面感受。因為在體驗營銷中,顧客的心理感受是營銷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在每次營銷體驗的設計中,都必須關注顧客的內心感受,以顧客為中心來開展各種體驗活動,在體驗活動中突出顧客至上的原則,真正把顧客當作上帝。
2.在服務中融入更多體驗成分,注重與顧客的雙向溝通??茖W技術的發展使得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同類產品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各企業都更加重視服務的差異化,以此突出企業產品的特色和競爭優勢。但由于服務本身的特殊性,服務也更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所以在服務中增加體驗成分可以更好地突出企業產品的差異化,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同時要重視與顧客的雙向溝通和交流,了解顧客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而且也才能培養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
3.為顧客量身定制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由于越來越多的年輕^,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從而也影響到他們在消費領域的消費模式。企業可以通過對產品和服務的定制,使其產品價值礙以提升,同時也使產品的價值與顧客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吻合。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選擇特殊顧客群,為他們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更好地滿足特殊顧客的需求。
4.精心設計體驗環境,最大限度地讓顧客獲得愉悅的體驗。在體驗營銷中,顧客購物時的體驗已成為決定顧客是否購買產品的重要因素,因此,營銷人員在實施體驗營銷時,要精心布置體驗的環境,設計特定的體驗情景,在特定情景下創造一種協同效應將顧客的感覺、情感、行為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使顧客享受更多的樂趣。畢竟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最終是面對終端消費者,現代消費者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本身,而是購物的樂趣,也就是憑借他們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來獲得享受。環境的布置不只是在賣場寫上“體驗中心”等字樣,產品的陳列位置、服務人員的親切問候、背景音樂、店堂廣告物或其他可以觸動顧客五官感覺的賣場魅力,都應該顯現出來。比如星巴克就認為自己出售的不只是咖啡,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驗,所以星巴克在環境設計中就通過起居式風格的家具擺設和裝修,高雅的色調,熱情得體的服務,濃濃的咖啡,精美的咖啡器具,以及輕柔的音樂、考究的咖啡制作工藝,為消費者烘托出一種典雅悠閑的“星巴克情調”。由于星巴克努力營造的“第三空間”環境,為社會白領和精英階層提供了一個可以放松心情,擺脫繁忙工作事務的稍事休息或約會的地點,滿足了他們情感交流的心理需要。因此,盡管星巴克的咖啡價格不菲,但依然成為社會白領和精英的追求。
5.設計體驗主題,讓顧客參與其中。實施體驗營銷之前必須根據企業的營銷目標設計一個體驗主題,然后以主題為導向設計相應的主題場景。所有的體驗活動都必須圍繞主題展開,圍繞顧客的某種體驗來進行,使顧客能夠從中獲得特殊的體驗經歷。在主題情景的設計中盡可能把顧客當作活動的主體,讓顧客真正參與、融入到體驗活動中,并且盡可能使顧客獲得企業所設計的體驗目標。通過體驗使顧客對品牌產生情感寄托,從而成為品牌的忠誠顧客。當初蒙牛牛奶進入深圳市場的時候,就是用試喝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蒙牛牛奶的產品特征,很多顧客試喝了蒙牛牛奶后,感覺蒙牛牛奶真的很濃、很香、很純,然后才開始去買蒙牛牛奶。蒙牛乳業公司在產品的推廣中就是讓消費者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品嘗,真正做到讓顧客參與其中,進而才會帶動蒙牛牛奶在深圳市場的銷售。
參考文獻
B,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體驗經濟[M],夏業良,魯煒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波恩特·H,施密特,體驗式營銷[M],張愉等譯,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1
鄭銳洪,體驗營銷的實施模式與成功要素研究[J],企業經濟,2008,(6)
葉小娟,基于消費者需求的體驗營銷戰略探析叨,市場論壇,2009,(1)
關鍵詞:國際文化;國際文化理解教育;幼兒園教育;幼兒禮儀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4-0068-01
在幼兒教育中,及早對幼兒進行國際理解教育,讓幼兒了解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習俗、傳統及文化知識,可以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讓幼兒及早學會尊重、接納不同國家的禮儀,感受各國文化禮儀的魅力,及早接觸世界文化。那么,如何有效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課程,促進幼兒的禮儀發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論述。
一、營造國際理解教育的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重要的,尤其是幼兒,環境對幼兒的心理、認知的影響更是潤物無聲的。因此,幼兒教育要充分利用環境對幼兒的熏陶作用,通過對幼兒園外部設施以及教室內環境的布置,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國際理解教育的熏陶和感染,讓幼兒的多種感官感受到世界各國的不同禮儀,較早地接受各國的禮儀教育。比如,把各國友人見面時的禮節制成圖片,懸掛在教室外的長廊上,學生每天都可以看到。日久天長,這些禮節就會在幼兒腦中形成烙印,從而對幼兒的行為有了良性的影響,讓幼兒自幼養成尊重他人的好習慣。還可以在每天晨操時播放不同國家的兒歌,或根據節奏編排學生喜歡的舞蹈,幫助他們識別和記憶這些國家的風俗習慣。
二、在活動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
活動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之一,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因素,刺激幼兒多種感官,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盡情地展示自己,讓幼兒充分享受學習、認知帶來的無窮樂趣,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比如幼兒特別喜歡“過家家”,老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在活動中滲透各國的問候禮儀和就餐禮儀,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異國文化。同時,老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的傳統節日時間,向幼兒滲透各國的節日、禮儀知識。例如,我國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那么國外有哪些國家過感恩節和圣誕節,并舉行哪些活動來慶祝?通過比較,學生對各國的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選擇性地設置國際理解教育內容課程
幼兒的年齡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涿兰~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所以,在設置國際理解教育內容課程時,要全面考慮兒童的興趣,選擇那些能多方位刺激兒童感官、兒童感興趣的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比如嬰小班的幼兒對活動的畫面和悅耳的聲音感興趣,因此,可以把各國的習俗、舞蹈、建筑、景點等通過flas的形式播放給孩子,強化他們對各國文化習俗的認知。還可以播放各國的兒歌,伴隨著音樂節奏,和孩子們一起載歌載舞,在愉悅的氛圍中讓幼兒感受到異國風情。
中高班幼兒對事物的認知程度較高,可以讓他們了解各國的國旗文化、標志性建筑、童話故事、著名作家等。根據特點,把各國的文化習俗、傳統節日等分成不同類型,將其制成精美的圖片,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并定時舉行識記比賽,從而鞏固學生的認知成果。
很多學生對世界各國的國旗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以比賽的方式將國旗文化定為授課內容,向幼兒講解不同國家制作國旗的故事,通過國旗來認知這個國家的文化,進而更多地了解其傳統禮儀、風土人情、民族文化等。
四、利用文化差異,強化國際理解教育
各國傳統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各國的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國際禮儀教育。例如,哪些國家過春節,各國的國慶日分別是什么時間,在某些傳統節日中,人們會穿什么樣的服飾,采用什么樣的慶祝方式,中國的春節和國外的圣誕節有什么區別。老師可以通過現場模擬的方式,讓學生扮演角色,以幼兒較為熟悉的美食、服飾、音樂、舞蹈為主要內容,讓幼兒親自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的獨特氣息。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讓孩子們在參與中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五、善于總結經驗,不斷追求進步
幼兒園中進行國際理解教育是一種新生事物,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及時總結經驗,把日常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活動視頻及教師制作的教學掛圖,及時儲備起來,以便下次利用。同時,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和改進,使其更符合兒童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教師要把課堂中一些好的做法記錄下來,在教研活動中和其他教師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共同探討更好的教學方式。若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供大家共同學習和提高,則更為理想。
總之,幼兒園國際文化理解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還需不斷改進和完善。隨著我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這種教育越來越彰顯其重要性。我們要在原有教育實踐基礎上,將國際理解教育的內容更加細化,使教育方式更靈活,使教學活動更豐富。
參考文獻:
[1]王世光,邱德芹.社會科學教科書中的異域文化――以國際理解教育為視角的考察[J].教育學報,2010(05).
近年來西方政治學界興起了“協商民主”理論的研究熱潮,其重要原因在于,以往以選舉(票決)民主為核心的傳統西方民主理論,已經不能滿足今天人們日益增長的民主訴求。在民主化潮流的激蕩下,人們希望在政府決策、政府施政、政府監督、社會治理等各個環節上都有更多的參與權。西方的“協商民主”與我們的政治協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的政治協商制度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而西方的“協商民主”還剛剛處在理論研究和局部實踐階段。所以我說過一句話,在民主政治的問題上,我們既要向人家學習,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據李君如文)
以房養老新模式已經破題
我國過去就有“兒女養老”的傳統理念,近年又有了存錢養老、社會保障養老的“票子養老”,這是否足夠應對中國的養老問題呢?還不夠。由浙江大學教授柴效武等主編的這套《以房養老研究》系列叢書提出養老思想,為我國老人增添了“房子養老”這一新的養老模式,并對此組織了全面系統而深入的探討,力求使得億萬老年人能生活得更為安逸與幸福。我認為這個研究很有經濟意義與社會意義。
以房養老作為一個涉及廣泛的領域和全新的理念,可以派生的產品頗多。其中“反向抵押貸款”是以房養老理念實施的一個重要模式。希望學術界與政府部門、養老保障機構、金融機構、房產企業等各個方面通力合作,認真進行本課題的可行性論證,設計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反向抵押貸款產品,更好加強我國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據厲以寧文)
關注第三次思想解放:從經濟人走向和諧人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目標就是要把原來的經濟人轉化為和諧人,使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要追求精神生活;在追求物質的同時,精神層面能夠平衡。這樣,人和人之間取得和諧,人和自然間也取得和諧,人和自我間也能夠取得和諧。可以這么說,真正的解放思想,推動新的科學發展觀,推動以政治體制改革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以人為本的目標,真正使每個人都成為全面自由發展的和諧人。(據周瑞金文)
現代的成長和傳統的被發明
“傳統的發明”和“現代的成長”也顯示了一種學術智慧:并非在“傳統”之后才有了“現代”,恰恰相反,我們是因為有了“現代”而發生“傳統”――現代人所說的“傳統”是為“現代”而生的,因為惟有“現代”才能賦予“傳統”的意義;“傳統”只有通過“現代”才能獲得自身的規定,而且惟有當“傳統”與“現代”相聯系和對應時,它才可以被我們思考和把握。那種死去的過去,例如像婦女纏足這樣的陋習,就是死去了的過去,它曾經是傳統,但現在它已不是什么傳統。因為它既沒有現在,更沒有將來。(據鄭杭生文)
吸收外來文化需通過特定社會文化機制
從唐宋之際中國思想轉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進入類似中國這樣具有自身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它不僅需要時間(佛教的中國化及宋明理學的形成過程前后經歷了近千年),更需要通過特定社會文化機制,才能使之由外來變為內在,才能逐步與本土文化相會通。這種特定的社會文化機制很多,但主要不外乎兩點:其一,要有某種社會力量作為涵化、整合、會通的主體,進行長期的、艱苦的工作。其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必須找到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生長點,并加以培植和灌溉,使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能夠真正結出新的果實。換言之,照單全收、全部引進肯定行不通,必須要有一個“中國化”的過程。
當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當然要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思想文化,但必須同時強調自己的本根。套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要有中國特色、中國風度和中國氣派。(據徐洪興文)
雙周熱評
收割玉米要辦“砍伐證”?
由頭: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為了禁燒秸稈,要求農民繳納押金辦理“砍伐證”、“準運證”。此事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次日該鎮已采取改正措施并加快退還押金。
觀點一:“砍伐證”、“準運證”、“ 放倒證”的出現實際上是農民的話語權、決定權太小的結果。如不采取有效手段,也許還會有干部選擇寧愿得罪農民,也要用最簡潔的方法完成上級任務,最終受到傷害的仍將是農民的利益。
觀點二:政府部門作任何工作都得符合實際,貼近生活,公務人員要躬于身,言于行,下到田間了解情況,調查研究,不能成天坐在辦公室玩弄文字游戲,關起門來造證。
點評:政府要為農民做好服務,不要總有權力沖動。
“錯字干部”丟官是小題大做嗎?
由頭:四川巴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何政簽批的中秋節放假通知將“中秋節”錯寫成“端午節”,后經巴中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該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停職反省。對綜合科科長、副科長作出免職的處理決定。
觀點一:現在很多地方對干部的管理不是太嚴格了,而是太寬松了,導致了不少問題的發生。四川巴中讓錯字干部丟官的處理并無不妥,反倒是非常負責任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效法。
觀點二:在文山會海沒有得到有效整治、紅頭文件沒有得到有序規范之時,這種連小學生都會發現的錯誤還會“層出不窮”。他們的丟官,只能說是文件過濫的“犧牲品”。
點評:讓問責成為制度,干部作風才能真正改進。
十?一黃金周也要取消?
由頭:盤點改革“以小長假取代黃金周”的假日改革,有旅行社統計數字證明:4個小黃金周的出游人數只有“五?一”長假的八成左右,得出結論“新休假方案未達到目標”;而力挺假日改革的專家蔡繼明則稱小長假弘揚了傳統文化,已達到預期目標,此外還建議取消十一長假。
觀點一:評價改革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關鍵得看改革的預期目標是什么。以增加公眾的休假福利、休閑質量和閑暇時間為核心,要讓公眾感覺休假時間比過去更充分,休閑質量比過去高了許多。假日改革應以人為本,旅游收入、弘揚傳統文化等等只能是改革的附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