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2: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區域經濟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區域經濟增長
從經濟總量上看,我國改革開放后實行的效率優先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呈現逐步上升態勢,從1980年的51.13%上升到2005年的59.63%,提高了8.5個百分點;而同期中西部地區則分別下降了6.76和1.74個百分點。應該說,從改革開放到1999年中國區域政策的重心是經濟增長或者說是注重效率,非均衡的區域發展戰略在推動全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拉大了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區域經濟差距;而1999年開始實施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改變中西部地區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作用暫時沒有充分發揮。
(二)地方保護主義
從總體上看,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形成的東部與中西部間的資源---加工型垂直分工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變。面對利益的雙重流失,在分權式改革體制下,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中西部地方政府紛紛采取資源轉換戰略,竭力控制本地區初級資源產品的直接輸出比重,提高其深加工程度,企圖把產品的貿易結構重心轉移到中間制成品和最終制成品的輸出上來,延長初級資源產品產業鏈,發揮區域乘數效應,推動經濟增長。但中西部地區工業基礎較差,在中間制成品和最終制成品方面同東部地區競爭很難獲得優勢。于是,中西部地區想方設法防止“肥水”外流,限制某些東部地區產品進口,保護自身幼稚產業,實現產業結構高度化。因此,以“關、卡、封”為特征的地方保護主義便席卷各區域。
(三)地區產業結構趨同
中西部地區為了改變在區域分工中處于劣勢地位的格局,集中投資于那些價高利大的加工產品,由此導致一些加工工業項目的重復引進和重復建設,形成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的趨勢。大多數省份都將汽車、電子、機械和石化等列為“九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其中,將汽車列為支柱產業的省區市有22個,而且整車是絕大多數省份發展的重點;將機械工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省份有16個;將化工工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省份有16個,大部分又以石化為重點;有24個省份將電子工業列為支柱產業,其中又以通訊設備、計算機、電子音像等作為發展的重點;有14個省份將冶金工業作為支柱產業。
二、中國區域經濟關系變遷的啟示與政策含義
(一)區域發展戰略決定區域分工,并進而主導區域經濟發展軌跡。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分工格局具有路徑依賴性,必須充分考慮前期發展戰略及業已形成的區域分工格局,即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必須兼顧垂直型產品分工和要素分工。
(二)正確處理經濟效率與區域公平的關系。從區域經濟發展的社會效應來看,區域公平問題的解決,可以使區域經濟之間保持適當的競爭協作能力,減輕由于區域差距過大給經濟、社會帶來的震蕩和不確定性。
關鍵詞:現代支付系統 資金流量 區域經濟 關系
引言
社會資金流動可以影響和反映經濟狀況。區域經濟的運行狀況最終都會通過銀行體系的資金流動反映出來,央行現代支付清算系統作為我國金融運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它所提供的資金運行數據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地區的資金運行情況,也必然是對區域經濟運行狀況的真實反映。
通過對一個地區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與區域經濟運行關系的分析研究,可以找出二者內在規律性的聯系,為研究支付系統資金流量的變動對區域經濟運行狀況和未來發展的影響提供分析依據,實現由央行支付系統對區域經濟運行狀況的動態監控、實時分析與超前預測的功能,為央行貨幣政策的制定、政策工具的選擇提供前瞻性、預測性的決策依據。
經濟變量指標與模型構建方法選擇
(一)分析指標與數學模型構建方法選擇
人民銀行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真實地反映一個地區資金運行和經濟活動的狀況,必然會在GDP、CPI等經濟指標上得到反映。為尋找現代支付系統資金流量數據變動與區域經濟運行狀態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的聯系,本文以中國人民銀行鞍山中心支行支付清算系統資金流量變動與鞍山地區經濟指標數據變動關系為研究對象,選擇反映鞍山地區消費、投資、服務等經濟活動的主要經濟指標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等主要指標,分別構建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與區域GDP、CPI、固定資產投資額變動關系的數學模型。
分析認為,在較長的時期內,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與GDP、CPI等經濟指標的變動不可能存在直接的線性關系,即使存在線性關系,也僅可能存在于局部的時段之中。用線性回歸方法分析支付系統資金流動與經濟運行的變動關系,不會真正反映變量之間的趨勢關系。為更好地體現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與經濟指標變動的趨勢關系,在分析中選擇非線性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以使分析的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提高模型的預測精度和預測時限,使構建的模型更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二)數學模型構建工具的選擇
在變量關系分析的方法中,本文選擇1stOpt(First Optimization)軟件。在做回歸分析時,該軟件可以自動從其函數庫中尋找最佳的回歸函數,避免人為選擇函數的缺陷。該軟件在非線性回歸、曲線擬合、非線性模型參數估算求解等方面功能強大,有智能擬合功能,并可根據問題的類型自動選擇相應的算法。
在變量關系分析和回歸數學模型建立后,應用1stOpt軟件自動提供的相關統計檢驗數據,即可對模型可靠性進行判斷。判定系數是回歸的誤差平方和與總誤差平方和之比,是衡量擬合函數優劣的指標。通過檢驗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和判定系數等,可以分析模型中的變量關系,判斷模型所提供的指標預測值與實際值的擬合優度,驗證數學模型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央行支付系統資金流與區域經濟關系分析
(一)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與GDP的關系分析
本文選取鞍山地區2005-2010年各季度GDP和資金流入、流出數據,以資金流入為自變量 ,資金流出為自變量 ,GDP為因變量 ,分別建立GDP與資金流量關系的回歸模型。綜合考慮資金流入、資金流出與GDP之間的關系。以資金流入為自變量x,資金流出為自變量y,以GDP為因變量z,利用原始統計數據進行回歸分析。過程如下:
1.建立回歸函數(Function)?;貧w函數表達式如下:
(1)
其中:
p1=-222885674.677786
p2=43620292.2325612
p3=-1529694.89546332
p4=-45923157.2209361
p5=4596412.76860699
p6=-127078.913882198
p7=1.18673301994105
p8=-0.102129850103149
p9=0.491814043272979
2.模型檢驗。模型的相關檢驗指標值如下:
均方殘差的平方根:
RMSE=381566.673597007
誤差平方和:SSE=3203048780797.47
相關系數:R=0.925347163401678
判定系數:R2=0.856267372815531
可見,資金流入、資金流出與經濟變量GDP存在高度相關關系,模型擬合優度超過85%,說明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對GDP的影響程度和模型可信度都較高。
3.模型輸出結果。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GDP原始值與擬合值比較接近,相對誤差較小。
(二)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與區域CPI的關系分析
數據采用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的月度數據,由于CPI為指數,資金流量是絕對額,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為使CPI與資金流量之間具有可比性,對資金流入、資金流出數據也按照CPI指數計算方法進行處理,得到資金流入、資金流出與上一年對應月份的同比指數。
由于GDP指標的變動與經濟周期具有同步性,而CPI指標則滯后于經濟周期,鑒于支付系統資金流量的實時性,筆者判斷,CPI應滯后于資金流量的變動。為更好地反映CPI指標與支付系統資金流量的變動關系,本文按同樣的方法,通過試建模型的方式,分別建立CPI指標與支付系統資金流量之間的同步、滯后1期、滯后2期、滯后3期和滯后4期的數學模型,從而找到最優的模型。以資金流入為自變量 ,資金流出為自變量 ,CPI為因變量 ,利用原始統計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為便于分析,文章只將各試建模型(各具體模型省略)的相關檢驗指標值進行比較分析。
1.各試建模型相關檢驗指標值的比較。將CPI指標與支付系統資金流量之間的同步、滯后1期、滯后2期、滯后3期和滯后4期的數學模型的相關檢驗指標值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模型的相關系數和判定系數從同步模型到滯后2期模型均逐漸增大,而從滯后3期模型以后又逐漸減小,在滯后2期模型中相關系數和判斷系數均達到最大,同時,檢驗指標RMSE與SSE均達到最小,說明滯后2期的回歸模型為最優模型。且CPI與資金流入、資金流出存在較高的相關關系,模型擬合優度超過76%,說明支付系統資金流量變動對CPI的影響程度和模型可信度都較高。
2.CPI滯后2期的回歸模型分析。回歸函數(Function)如下:
(2)
其中:
p1=-63.4307940985736
p2=185.316019605293
p3=36.5993379232602
p4=-23.3878196624305
p5=0.0797788401655272
p6=0.814308022886185
p7=0.465698725617774
p8=-0.209987288736149
p9=0.00061460169507114
p10=4.76887737987535E-7
模型輸出結果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珻PI原始值與擬合值相差不大,相對誤差較小。
滯后2期模型的預測驗證。將2011年6月資金流入同比指數114.7425、資金流出同比指數121.0469代入滯后2期的回歸模型,計算可得2011年8月CPI預測值為101.59055234536,與2011年8月CPI指數真實值104.2相比較,相對誤差為2.5%。
結論
首先,GDP、CPI等區域經濟指標與支付系統資金流入、資金流出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說明區域經濟運行狀況受到支付系統資金流入和資金流出的共同影響,且影響程度較高。
其次,滯后2期的CPI與資金流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說明支付系統資金流動對滯后2期的CPI影響程度較高,且模型的可信度較高。
再次,分別從GDP原始值、CPI原始值與其擬合值的對比圖(圖1和圖2)可以看出,除個別時期外,經濟指標GDP、CPI的原始值與其擬合值較為接近,相對誤差較小,表明通過央行支付系統資金流模型對經濟變動的預測精度較高。
分析模型變量關系可以看出,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的資金流(資金流入、資金流出)與區域經濟運行的GDP、CPI等經濟指標之間都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模型的擬合優度也都處于較高的水平。表明央行現代支付清算系統的資金流動與區域經濟運行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央行支付清算系統的資金流動對區域經濟運行狀態的影響程度較高。
本文的研究,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行利用現代支付清算系統即時的資金流變動分析和預測區域乃至全國經濟運行狀態及其變化趨勢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可為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執行貨幣政策和窗口指導,為各級政府制定、調整和執行相關經濟政策提供實時、有效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冷雪.CPI與我國宏觀經濟變量關系的實證分析.中國外資,2011(2)
2.趙曉雷,申海波.上海GDP三大要素的貢獻度和相關性研究.財經研究,2004(1)
3.湯戈于,溫 .我國貨幣數據與名義GDP的相關性研究及在貨幣政策中的運用.海南金融,2005(11)
關鍵詞:區域經濟;區域職教;區域職教共同體;關系
在中國經濟社會跨入健康發展的今天,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現實因素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經濟區域,也形成了各具特點的區域經濟。眾所周知,在當代新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也在一定意義上需以區域的教育為基礎,尤其是區域的職業教育。然而區域職業教育因其專業設置、培養人才的規格總是與區域經濟有著很大的關聯,而且這種關聯還具有一定的對應性和直接性,因而可以認為區域的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關系較之區域的普通教育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更具有現實的促進意義。特別是在區域塊狀經濟明顯的地區,與這塊狀經濟相對應的職業教育,可以說是直接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然而,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逐步趨向于多元化,出現了公辦、社會辦、個私辦并存的局面,區域職業教育的聯系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也因之相對于普通教育來講要顯得弱一些。為此建立區域職教共同體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對于區域經濟來說,其意義也就更為直接和實際。本文試圖從職教與經濟的關系出發,進一步探討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之關系,從而為正確處理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職業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當今世界,競爭激烈,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核心。因此,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教育與人才培養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關鍵所在,也是通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和關鍵所在。也正是因為如此,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同樣應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中擔負起其神圣的歷史使命。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是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和培訓人的職業能力的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職業教育是各類教育中與經濟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其關鍵就在于要正確處理好職業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職業教育與經濟是何關系,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怎樣才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直接關系到職業教育的前途和命運。2004年6月,教育部等7部委在江蘇南京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務委員陳至立在會上強調,對發展職業教育的認識要有新高度,工作要上新水平,努力開拓新局面。在談到發展職業教育認識要有新高度時則指出,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工作,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呼喚職業教育大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產業競爭力,必須以職業教育為基礎;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必須依靠職業教育……。這給我們進一步正確認識職業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正確處理好職業教育與經濟的關系,真正落實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須從全局出發,大局著眼,把職業教育的發展放到經濟社會這個整體中考慮,確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業教育的意識。無論是從構建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還是從培養、造就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方面看,都要求我們應該將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密切聯系起來,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的融合度,與之形成一個緊密的統一體,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也只有這樣,職業教育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二、區域職教共同體是新經濟條件下區域職教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組織創新
教育單位作為社會的一種專司教育職能的專門機構,其職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按一定社會的需要和要求培養和造就一定規格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從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二是教育過程本身以及教育實現的結果使受教育者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能力,并得到一種需要的滿足和人生的享受。從上述意義出發,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社會目的性職能和個體目的性職能。在現實社會中,各級各類教育單位(主要是指學校)在上述兩個共同職能的前提下無疑有著各自具體的相對獨特的職能。從這一概念分類來看,職業教育的功能主要是社會目的。然而問題是:(1)職業教育不能也無法無視教育的個體。(2)職業教育的社會目的由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要求往往不可能達到相當的吻合,因而其社會目的也就往往難以現實化、徹底化和終極化。由此,在當代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升的條件下,既有的職業教育單位(即各級各類有明顯專業取向的職業學校)難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生發展的需要,因而在現實的職業教育領域,一種由數個職業學校聯結而成的超學校教育組織形態也因此悄然出現。從國際教育視野范圍來看,類似的教育組織形態早已存在。這種由數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教育單位組合而成的教育功能性組織機構就是所謂的教育共同體。
在教育社會學中,教育共同體的概念主要地是使用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教育組織體系內部一些教育主體在教育活動中的組合。如學生的組合、教師的組合、教師與學生的組合,還有教師與教育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和學生的組合。我們認為系統內部的概念是完全可以借用在同質系統構成的較大的系統中,這時教育共同體就可以用來指整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教育部門、機構、單位的組合。本文所述的區域職教共同體就是指職業教育領域中的這種教育共同體,指的是某一經濟區域中的這種教育共同體。
區域職教共同體的建立不但在理論上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符合教育理論的基本邏輯,在實踐上也是符合教育的現實運行和發展的。它的出現,是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區域職教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功能和作用的需要。
三、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
教育是經濟社會運行、發展的基礎,同時經濟社會的發展又影響促進著教育的運行和發展,這在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中表現得尤為直接和明顯,也尤為現實和具體。職業教育的特點,從其出發點和目的來講,都是直接地具體地指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在當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區域職業教育最現實的明確的任務,因而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可從兩者固有的內在聯系和關系的特點上得以體現。
從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內在聯系方面看,由于區域職業教育總是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來設置的(這不僅包括各種不同專業特點的學校的設置,而且還包括各學校專業的設置,甚至課程的設置),因此可以這么說,區域的職業教育只有這么做,也應當這么做,才有生存、發展的良好條件和空間。這尤其是在基于義務教育基礎上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的今天,更是如此。一個極其重要的現實問題,即學生的畢業和就業問題,正是這種直接的密切相互制約關系的一個明證。特別是在地方經濟和地方塊狀經濟相對發展和明顯的地區,這種區域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的相對依賴關系,表現得更為明顯。在有些地方,職業教育幾乎就是按照所謂的“訂單式”方式來設置和安排的,這種模式在當前以及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可以認為是區域職業教育良性運行和穩妥發展的一個現實范式。實際上,在許多地方尤其是在區域非國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職業教育幾乎自始至終與區域經濟的運行發展一體地聯系在一起。企業辦學校,行業辦學校自不用說,即使是獨立的職業教育,其專業的設置、課程的設置、師資的來源、師資隊伍的結構、教學的途徑和方式、教學的實踐環節以及教學見習、畢業實習直至學生的畢業考核、畢業分配也往往與具體的企業相聯系、相掛鉤。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區域職業教育運行和發展的一個具體規律性的特征,兩者之間確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內涵。
當然,與區域職業教育相對直接和具體地依附于區域經濟的同時,區域經濟也現實地直接地以區域職業教育為一定的基礎。這不僅表現在其后續人才的培養、儲備上,既有人才的培訓、提高上,還表現在企業與區域經濟的運行和發展上,創造力與競爭力的提升上,信息的獲取、整理和應用上,甚至表現在區域經濟的格局、品質和品位上,區域經濟的開發程度、文明程度和文化內涵上。
作為區域職業教育功能和效能的組合體,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正是從上述兩個方面表現出來的,而且由于區域職教共同體的組織特點、智能特點、機制特點、運作特點等,使得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更具有社會性、全面性、直接性和效能性。
社會性:主要是指區域職教共同體較之單個的區域職業教育機構有著明顯的社會組織上的特征,即它是以一種具有明顯社會化特征的社會組織形式參與經濟社會的運行與發展過程之中的。
全面性:區域職教共同體是由區域內眾多的職業教育機構組成的,因而它不再是單一的專業或相對具有明顯特征的專業系統來與區域經濟社會發生聯系,而是以各種專業的整體組成來與區域的經濟社會發生聯系,因而具有全面性。
直接性:區域職教共同體從其職能上看,除了協調各職業教育機構統籌各職業教育單位的資源以外,還能整合各職業教育機構的需要,代表各職業教育機構直接與區域經濟社會溝通,起著一種直接的中介作用。
效能性:區域的各職業技術教育機構,由于其畢竟是教育機構,因此其主要效能還是培養人,通過培養人為區域經濟社會運行和發展服務,因而它的效能最直接和現實地落實在人才的培養上。而區域職教共同體它本身是一個專司教學職能的機構,它的效能可以超越這一點,在關聯區域經濟社會的運行和發展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這種社會性、全面性、直接性和效能性的關系,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才能逐步形成、鞏固和持續發展。
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形成有著十分現實和具體的客觀基礎,即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離不開知識的支撐和創造力的激勵,同時教育的發展也必須以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基礎,因而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內在必然性。
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鞏固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需要雙方在上述客觀的基礎上,不斷地積極互動才能實現。這種互動不僅僅表現在頻率上、距離上、幅度上,還表現在關聯的深度上。
關鍵詞: 港口物流;區域經濟;協整;誤差修正模型
中圖分類號:U65;F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2-0174-030 引言
江蘇位于我國東部沿海開放帶和黃金水道長江的交匯處,地理位置上濱江臨海,境內河網交錯,水運業十分發達,是我國水運業最發達的省份,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2011年,全省GDP總量達到48604億元。與此同時,全省港口物流產業也在迅猛發展中,2011年全省港口吞吐量達到18億噸。那么,江蘇的區域經濟與港口物流產業之間是怎樣相互影響的?是否存在某種因果聯系?本文擬采用江蘇省1990-2010年的數據對江蘇省港口物流產業規模和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1 文獻述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的加速,港口與腹地的區域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也發生改變。國內外學者對港口與區域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主要圍繞:①港口與區域經濟區位的關系;②港口與經濟腹地的關系及其實證;③港口腹地與城市發展關系;④港口經濟腹地與地理空間變化及經濟腹地劃分;⑤港口體系建設五個方面[1]。港口與區域經濟關系研究既有從定性劃分角度的研究,又有從定量分析劃分角度的研究。如劉東英、賈美霞(2009)對河北港口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分析[2]。如張樹艷(2009年)對沿海港口物流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研究[3]。謝京辭(2011年)對山東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關系進行研究[4]。王耀中、黎謐(2009)對中國沿海港口物流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研究[5]。謝衛奇用動態模型研究了港口對區域經濟的動態影響[6]。楊華雄(2004)、周桂良和毛麗娜(2009)的港口物流對腹地經濟推動機理進行研究[7]。封學軍(2004)、周桂良和毛麗娜(2009)、王基建和姚巍等對腹地經濟對港口物流的發展機理進行了研究[8]。李晶,呂靖等對腹地經濟發展對港口吞吐量影響的動態進行研究[9]。李正鋒(2009)研究了連云港港口物流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整關系[10]。畢蕾、馬龍飛(2009)等港口與臨港城市經濟的協整關系[11]。
這些研究主要是從某個港口的數據來分析港口與腹地區域經濟的關系,以某個省份的所有港口來定量分析與研究港口物流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文獻難得一見。因此本文以江蘇港口物流為例用定量的方式來探究該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利用統計資料,采取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對港口物流與江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2 研究設計
2.1 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研究港口物流與江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就需要恰當的指標來建立分析模型。港口是通過運輸和倉儲來完成貨物的空間位移和時間位移,從而形成了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需要。港口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規模大小的最重要的指標,它是反映港口生產經營活動成果的重要數據,它的流向構成、數量構成和物理分類構成是港口在地區間水上交通運輸鏈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的最直接體現,也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的量化參考依據。因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港口貨物吞吐量作為衡量港口物流規模的指標。本文港口貨物吞吐量包含了全省范圍內的沿江、沿海和內河的所有內貿和外貿港口。
江蘇區域經濟發展內容十分豐富和廣泛,可選擇的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指標來較多。GDP是反應某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勞務的貨幣價值的指標。它包括了該地區全部的經濟活動,能夠準確反映本區域經濟活動的整體規模。因此本文選擇了GDP作為衡量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指標。
本文選取1990—2010年的年度數據全部來源于歷年《江蘇統計年鑒》,且對數據序列取自然對數以消除序列的異方差。
2.2 計量方法模型分析 本文依據江蘇全省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的相關變量指標數據,首先對港口貨物吞吐量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然后對兩個序列進行協整檢驗,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確定兩者之間的關系,最后探討并確定兩者之間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均衡關系模型。下面對本文采用的計量方法進行闡述[12]。
首先,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因為Granger檢驗方法前提要求被因果檢驗的時間序列是平穩序列。時間序列平穩性的是常用單位根檢驗的方法。本文采用的是由Mackinnon (1990)改進的ADF檢驗的臨界值。即如果規定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大于建立在OLS上的t統計檢驗值γ,則y序列具有單位根,就可以認定y序列是不平穩的。這時對其一階差分序列和二階差分序列以及更高差分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直到取得一組穩定的序列為止。
其次,對經過檢驗的平穩序列進行協整性分析。因果關系檢驗要求被檢驗序列具有協整性。為檢驗兩變量X、Y是否協整,采用EG檢驗。序列Xi和Yi如果都是n階單整的,可以用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進行回歸,即得到方程:
yt=A+Bxt+εt
若方程的殘差估計值E是平穩的,則可以認為序列X 和序列Y具有協整關系。
再次,進行格蘭杰檢驗。格蘭杰檢驗是通過受約束的F檢驗完成的。如果F>Fa(m,n-k),則拒絕原假設,認為X是Y的格蘭杰原因。同樣來驗證Y是否是X的格蘭杰原因。
關鍵詞:科技創新;區域經濟增長;動態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453-01
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發展水平,增強發展動力。我省科技創新正處于新的發展起點,創新驅動發展已經進入到攻堅克難的階段。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14338.5億元,增長10.1%,完成財政收入2357.1億元,增長1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81元。全年共立項下達各類省級科技計劃2095項,省財政科技撥款4.075億元,其中重點以上項目占75%。爭取國家科技項目906項,其中重大項目98項,獲批經費8.4億元。當前我省經濟發展勢頭較好,特別是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對依靠科技進步來改良工藝、改進產品、更新設備資源、降低能耗,提高生產率上,都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科技創新能力概述
科技創新能力主要是依托區域創新主體,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優勢企業等,實現對知識向產品和服務的轉換能力,特別是在新技術的創造、應用和推廣上,實現對各相關主體間的協調與統一,從而實現科學創新能力對整個區域經濟投入與產出的帶動作用。其內涵主要包括:一是科技創新與生產力的關系發展,生產力的提升是建立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并在其推動下實現對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從其系統來看具有綜合性,特別是對于區域高校、科研機構的依托,實現對知識經濟的快速轉換,企業和政府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也需要從政策上、資金投入上給予必要的支撐;三是表現為科技創新的開放性特征,對于系統功能的實現依賴于各主體要素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累加,只有在全面協調各要素關系前提下,實現對自身創新資源的彌補和完善,從而提升整體科技創新能力水平。
二、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表現
從經濟增長理論來看,科技創新更體現對勞動效率的促進作用,新古典增長理論將外生技術進步轉變為“內生化”,并從長期的增長與收益中來促進經濟總量的提升。其表現在:一是知識外溢現象帶動了經濟的增長,特別是技術性知識在生產中的轉換,能夠從降低成本中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進收益增加。Romer在其經濟增長模型中對知識進行劃分,普通知識具有外在經濟效應,而特別知識具有內在經濟效應,從而得出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知識的積累來實現;二是人力資本的累積效應促進經濟增長,人力資本主要是教育、培訓、實踐經驗等知識,運用到生產關系中,特別強調教育和培訓在人力資本中的主要作用;三是科技模仿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促進,對于技術成果的轉移過程,模仿是后進者借助于合法手段來提高技術的有效途徑,如中等發達國家模仿發達國家的生產技術來促進本國技術水平的提升,以縮短與發達國家間的技術差距,從而增強了本國的技術競爭力,同時,對于區際科技創新來說也是如此。四是研發(R&D)活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科技進步是建立在研發基礎上的,特別是對于企業來說,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加大必要的研發投資,從而實現對技術創新和專利的發明,由此而產生的推進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主要源自研發投資,再逐步演化為創新激勵,從而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同步增長。
三、推進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
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從其內涵上是對各產業部門的綜合與協調,而區域經濟增長模式是各類因素相互結合和實現協調的前提條件,對于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來說,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
1.從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來優化區域科技創新
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各產業間建立關聯的基本方式,其貢獻的大小取決于產業結構構成,以及各產業部門間的相互協調關系。從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來看,首先是需求結構分析,從社會總購買力在各產業結構中的分配上,來明確各產業的投入比例、中間需求和最終需求之間的關系,社會消費與投資的關系、投資水平與產業結構的關系等,再次是對資源供給結構分析,主要從資本的分配上、人力資源的開發上、以及區域自然資源的稟賦上來進行分析;再次是科技因素,特別是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和能力,新技術的發展方向等;最后是區域經濟關系與國內、國際經濟關系的影響,包括進出口貿易關系、外資及外國先進技術的引進等。由此可見,對于產業結構與科技創新的關系來說,一方面利用科技創新來不斷優化市場資源配置關系,以促進對新興產業的推動;另一方面借助于科技創新活動來開發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新產品,從新舊產業更替中改進產業結構;同時,科技創新還能夠從社會分工的深化中,提升專業化程度。
2.從經濟增長模式上來優化區域科技創新
區域經濟增長是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進的結果,對于經濟增長方式來說,經濟學從內涵式擴大再生產,到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兩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外延式是在基于生產要素質量、生產技術、勞動效率不變的前提下,增加生產要素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而內涵式則是通過科學管理,來優化各生產要素的質量和效益,從而實現對生產技術和規模的提升。為此,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中,對于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加大投入要素來增長,而集約式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科技進步,以及從人力資源的開發上來提升產品數量和質量。從其本質來看是與經濟學的本質觀點是一致的。
[關鍵詞]房地產業 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耦合度修正模型
[中圖分類號] F293.3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2-329-2
1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住環境的改善直接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舊城改造、城市化建設離不開房地產業的發展,投資環境優化、城市競爭力提高同樣需要房地產業的支撐。通過對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關系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理順房地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各自脈絡的同時,理清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邏輯關系,從而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理論框架幫助決策者理清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
2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定性分析
房地產業對區域經濟有直接拉動作用,主要體現在房地產業的投資效應對地方就業的拉動和對地方財稅等支持。同時房地產業對區域的經濟也有一定的負作用,比如房地產泡沫常常為區域經濟帶來很大的風險,房地產投資不足又常常會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通過總結以往的文獻我們可以得出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之間存在如下關系(表1)。
3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的定量分析
在定量評價方法中,我們整合了比較歸納法、相互比較法、數學模型法,形成一個系統評價方法。
3.1數值定量比較法
在對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分析中,我們首先用比較歸納法和相互比較法,對房地產系統、區域經濟系統及二者之間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
3.2定量模型綜合評價法
(1)定量評價指標體系選取。
(2)基于系統性原則,房地產業的定量分析中我們選取三個方面來衡量房地產業:房地產投資狀況、房地產產值狀況、房地產就業狀況。再根據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原則選取二級指標;在區域經濟的定量分析中我們選取三個方面來衡量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消費水平、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3)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計算。通過綜合評價函數求出兩個系統的整體發展水平,計算公式為:
其中χi為房地產業系統各指標的標準化值,yj為區域經濟系統各指標的標準化值,wi、wj分別為相關權重,f(χ)、g(y)分別為房地產業系統和區域經濟。
(4)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度。我們將物理學中的方法應用到經濟分析中來,用上述方法來對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性進行分析得出耦合度模型,表示為:
這一模型直接形成一個量化結果,通過數值來反應系統之間的協調度。
(5)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度修正模型。評價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情況時,在考慮二者的耦合度的前提下還要分析它們各自的發展程度,因此需要對模型進行一個必要的修正, 將衡量房地產業和區域經濟狀況的總變量引入模型,形成一個新的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方式如下:
其中E為耦合度;F為耦合協調度;W綜合反應了房地產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水平數。
(6)房地產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定量標準。對于綜合衡量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度修正模型,結合二者的F值、f(x)與g(y)三個具體數值進行了細分,列出如下標準(表2)。
4湖南省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性定量分析
4.1湖南省房地產業發展速度與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協調性分析
在房地產發展速度與區域經濟協調分析中選取房地產增加值、GDP、房地產增加值/GDP、房地產增加值增長率/GDP增長率、房地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率這六個指標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分析得出:房地產業占GDP的比重為3%左右,由此可知,湖南省房地產業的發展尚有很大空間。
4.2房地產業投資與區域經濟總量協調性分析
根據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的理論分析,我們選取房地產投資/GDP的比值進行相互比較分析,從整體而言,湖南省房地產投資水平是比較高的(見圖1)。
4.3房地產價格與區域居民收入水平協調性分析
在分析湖南省房地產價格與區域居民收入水平的協調性時,我們選取湖南省房價收入比這個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5結語
本文首先對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進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礎上得出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即可能相互促進,也可能會相互抑制,其二者之間的理想狀態是保持一種協調關系。其次,根據定性分析構成的理論基礎通過數據分析法和耦合度修正模型對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關系進行量化;最后,以湖南省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得出湖南省房地產業存在較大發展空間,房地產業發展速度滯后于區域經濟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 周誠.土地經濟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79-89.
[2] Kim,Kyung-Hwan.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 rastrueture Finance [J].Urban Studies,1997(10):1597-1620.
[3] Y.C.Raymond.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etionF lows and GDP: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Construetion Management and Eeonomies.1997(15):
371-376.
[4] M.Ball,T.Morrison.Housing Investment Fluetuation: An Intemational Com Parison.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utting Edge[J]De Partment Land Eeonomy,University of Aberdeen.1995(9):l-2.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區域經濟一體化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地經濟不斷地在突破國界限制,在全球尋求資源配置,全球化條件下,各國、各地區的之間的經濟關系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之間的關系也在深化,既有矛盾也有統一,本文試著分析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相互關系。
關于經濟全球化的界定,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說法,大部分人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貿易、投資、金融等經濟行為在全球范圍的大規?;顒樱a要素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自由流動、合理配置與重組,是世界各國經濟高度相互依賴、相互融合的表現。或者更準確地概括為指參加多邊談判或磋商的相關國家和地區經濟團體,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有關經濟貿易協議并按照共同制定的協商原則,實行整體運行的世界性經濟貿易組織或者經濟體系。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復雜的,推動世界經濟總體增長,提高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資源,促進國際投資方面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也帶來了負面效應,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一方面也對傳統的價值觀念提出了挑戰,如果處理不當,會為經濟全球化付出代價的。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相鄰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圍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維護既有的、實現未來的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通過簽訂某種政府間條約或協定,制定和規范共同的行動準則,協調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國政府一定授權的共同機構,進行長期和穩定的超國家的經濟調節,達成和實現經濟的甚至是政治的聯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區域市場,降低了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搜尋成本。另外一體化的區域經濟由于各個方面的相似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違約風險。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之間的區別。經濟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跨國經濟,資本和市場的國際化,以及市場機制作用的推動,是市場機制其主導作用的過程,經濟全球化則是通過市場機制把世界各國聯結在一起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則以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均衡和有序發展為目標,在政府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推行區域經濟一體化措施、實現一體化目標,是國家期主導作用的過程,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通過國家對國家的談判把那些愿意參加一體化結盟的國家聯結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場的狀態下,風險是很難規避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風險;而在經濟區域化的狀態下,風險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一體化的區域經濟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資源配置的成本,降低違約風險。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都是由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決定的,兩者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經濟全球化刺激、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向更高形式發展,又不斷地沖破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框架限制。全球化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驅動力,經濟全球化通過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增進區域經濟組織間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全球化的促進作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經濟全球化準備了條件。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國家分工的深化,加強了區域內部各加盟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了各加盟國的經濟發展,再此基礎上通過強化跨國公司的貿易功能,必然進一步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產生。區域經濟一體化使集團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所以特定區域外的國家要想獲得競爭力,就要通過跨國公司進行直接投資。區域經濟一體化下的貿易制度也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相比較來說,區域經濟對經濟全球化的阻礙作用比較明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的合作組織如北美自由貿易、歐盟等發展完善。各加盟國對區域經濟依賴性加強,再加上區域對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大的競爭局面,同時也導致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區域經濟也制造了貿易壁壘。如區域經濟組織的排他性與全球化背景下的多邊貿易體制之間就存在隔閡。區域經濟是為了實現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區域內部成員之間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經濟全球化則是為消除全球經濟間的貿易壁壘努力,區域經濟在這一方面與之出現矛盾,區域經濟以地域為名為貿易提供一種新的保護手段,這種保護手段對于區域外的成員來說就是阻礙他們之間相互合作的貿易壁壘。區域經濟強化了其內部產品的競爭力,對區域外的產品采取了比較嚴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組織其他區域或國家的產品進入。這一行為,滿足了區域內的經濟發展,但是對與經濟全球化來說,則傷害了全球經濟之間平等合作的基礎,加大了國與國或區域與區域之間對話的難度,妨礙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從長遠利益來,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的順利發展。
總之,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之間的矛盾是存在的,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又是對立統一的。兩者之間還存在著漫長的過渡時期,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會慢慢形成互補。兩者之間雖然實施途徑相異,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都為企業創作了統一的市場環境,為世界各地的商務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兩者的相互作用必然會影響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兩者之間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相輔相成,在全球化不斷向前發展的情況下,必然會克服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最終推動全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陽國亮:試論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其相互關系.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10)
[2]鄭明慧: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經濟論壇,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