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2: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教學成果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從2008年正式在民政部登記注冊以來,重點對為紡織行業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以及紡織教育戰線上的優秀教師和學生進行獎勵,在教育獎勵方面主要由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承擔具體的工作。
倪陽生坦言:“在多年走訪的過程中,很多高校表示,在他們心中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中國紡織界的諾貝爾’,可想而知這項獎勵在教師和學生心中的分量?!?/p>
記者跟隨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以及紡織服裝教育學會領導和秘書處已經連續兩年對獲獎的教師、學生和教學成果深入到學校一線進行走訪。真正感受到紡織院校的師生對紡織行業的熱愛和他們對一線教學工作的滿腔熱情。在2013年對獲獎代表進行走訪之前,記者專訪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倪陽生,重點對紡織之光教育獎勵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中國紡織》:“紡織之光”教育獎經歷了怎樣的成長與變革?
倪陽生:自2008年開始,啟動了7所學校的學生獎和教師獎評選,2009年增加了教學成果的評審,教學成果的評選影響面更廣。紡織教育教學成果獎每年評審,采取不同層次院校間隔評審的方法,即一次為本科院校,下一次為職業院校,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繼2010年增加到8所院校之后,2012年又增加了3所院校,分別是在四川大學、江南大學和清華大學進行的學生獎評審工作。
在教育獎方面,我們的工作力度重點放在教學成果和教學改革上。配合教學成果的評審工作,做教學改革的立項。從2010年開始,教學改革立項等基礎工作逐步開展。但教學改革從立項到真正取得成果需要5-6年的時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育獎勵工作一直都是圍繞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展開,最終受益的將是用人單位。同時,我們也要在教育獎勵工作的過程中,使每個捐資人的錢都用在實處。
《中國紡織》:在大專院校的眾多獎勵中,“紡織之光”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倪陽生:這些年,紡織行業快速發展,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人才的素質能否適應行業的發展,也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教學成果、獎教金、獎學金的評選對尊重知識、尊重教師、尊重創造,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各參評院校都非常重視“紡織之光”教育獎。以教學成果為例,雖然“紡織之光”獎勵不是政府獎勵,但在東華大學等高校,都看做省部級的獎勵。在紡織院校中對“紡織之光”都是比較認可的。在獎教金和獎學金方面,在原有的8所部屬院校中,也同樣把“紡織之光”等同于政府獎。
《中國紡織》:“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在評審過程中有什么特色?
倪陽生:教學成果獎是鼓勵教師,特別是鼓勵一線的教師,投身教學改革的工作,并且把各學校一些好的做法進行總結,以成果的形式來表現。評審工作以網評打分為主要評分手段,在網評的過程中,請到全國各地300多名專家,每個項目都要經過50~60人來打分。并且,對自己所在院校的項目采取回避。對于第一完成人是一線教師的項目,就能夠得到3分的加分。這明顯區別于其他更加傾向院士或校長掛帥的評審工作,這充分體現我們鼓勵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工作重點。
《中國紡織》:在2013年的教育獎走訪中,學生獎和教師獎的走訪重點是什么?
倪陽生:2013年紡織之光學生獎擴大了評審范圍,從原來的8所院校擴到11所院校,新增的3所院校為清華大學、江南大學和四川大學,四川大學今年有1名學生獲得了學生特別獎,在加入行業大家庭的第一年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所以學生獎的走訪重點放在四川大學的學生獲獎代表。另外,2013年的訪談工作,還將重點對其他兩個獲得特別獎的浙江理工大學和東華大學的獲獎學生進行采訪。
今年將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之光教師獎獲獎者進行重點走訪,獲獎教師都具有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品質,學風嚴謹、勇于創新、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努力從事教學建設和科學研究,在各自崗位取得顯著成績。東華大學陳南梁同志獲得2012年度紡織之光教師特別獎,今年將作為重點宣傳,同時我們也將重點走訪北京服裝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的獲獎教師對其在紡織教學和科研中做出突出貢獻進行采訪,以推動紡織行業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發展。
《中國紡織》:教育教學成果獎的重點走訪方向是什么?
倪陽生:在教學成果方面,2012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教育教學成果經獎勵評審委員會審定,聯合會批準,授獎項目共82項,其中:教學成果一等獎12項;教學成果二等獎23項;教學成果三等獎47項。獲獎項目涵蓋面比較廣,也已經匯編成冊,12個一等獎共10所學校,今年將重點對其中的6所獲獎院校進行采訪。重點走訪的院校集中在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揚州職業大學、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和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中國紡織》:今年啟動了對獲獎學生的追蹤工作,這項工作的目的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有哪些?
倪陽生:實施“紡織之光”教育獎獲獎代表跟蹤調查,是行業掌握培養人才質量狀況的一種有效途徑。重點了解曾經獲得學生獎的學生是否還在從事紡織行業,同時掌握紡織之光教育獎獲獎代表的就業狀況,了解了就業市場的基本行情。
他從教24年來,懷揣夢想,砥礪前行;師德高尚,為人師表;立德樹人,愛崗敬業;扎根一線,潛心研究;用心育人,無私奉獻;治學嚴謹,業績顯著。始終堅持用一顆平常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成為學生成長中的貴人,堅守夢想,積極進取,在平凡的教師工作崗位上,譜寫出不平凡的教學人生。
他長期致力于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改革與實踐,帶領廣大一線教師突破專業發展瓶頸,通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幫助廣大一線教師實現從優秀走向卓越,不僅為基礎教育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師范生,而且也為基礎教育培養一大批卓越教師,為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也取得了顯著業績。2014年獲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獲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獲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018年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實現了我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零的突破,2019年他榮獲首屆“最美教師”“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他的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果曾應邀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首屆華人數學教育大會進行展示與交流,在國內小學數學教育界具有廣泛影響。
1972年,他出生于一個偏遠山村,1992年7月他考上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1996年8月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教學夢想,就選擇從事普師專業的教學工作,擔任普師96級6班的班主任,開始培養第一屆中師學歷的小學教師,他用心教學、潛心育人,大膽創新班級管理模式,在實踐中探索“楊輝三角”目標管理模式,取得優異成效,1998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所帶班級也被評為“優秀班集體”。
一個大學教師引領一批小學教師成長,并不罕見,但是,一個大學教師與一批小學教師協同發展,帶領全國范圍內的廣大一線教師共同成長,他既能給大學生上課,也能給小學生上課,既能上大學的理論課,也能上小學的數學課,既能做大學教師,也能做小學校長,既培養了在校大學生,也培養了在職教師,真正成長為高校的“雙師型”教師,這在國內并不多見,他還能像小學數學名師一樣活躍在全國各地小學數學的舞臺上,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先生給予很高的評價。
關鍵詞: 高校教學研究 質量保障體系 基礎環節 中心工作
高校的中心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培育的中心環節是教學,因此高校必須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開展教學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教學研究工作,充分發揮其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促進我校教學改革,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我校于2004年6月制定了《長江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對于項目的申請與評審、項目經費的劃撥、項目過程的管理、項目的結題驗收、成果的使用與獎勵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自2004年以來,我校每年開展教學研究項目的申報立項,截至今年,已獲批立項省級教研項目77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69項。在近兩屆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1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6項,獲獎數量在省屬院校中居于前列。
我校在教學研究中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為了進一步地保證教學研究質量,提高教學質量,還應在抓好教學研究立項工作、強化過程管理、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努力。
一、抓好教學研究立項工作是保障研究質量的基礎環節
高校教學工作涉及面廣,既包括課堂理論教學,又涵蓋實驗、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既包括優化課程體系與改革課程內容的課程建設,又包括調整與優化專業結構的專業建設;既包括教育教學理論的探討,又包括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在如此廣泛的教學工作領域內,有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探索,這些問題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研究的內容。
教學研究立項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應遵循以下相關原則。
第一,要考慮研究的目的性。教學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發現與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必須圍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目的明確、具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第二,要考慮研究的創新性。為了更好地解決現有的問題,因此所進行的教學研究應屬于創新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補前人研究的空白,或屬于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有所發展。
第三,要考慮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有先進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合理、周詳、具體的實施計劃,突出的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具備關鍵性的研究條件。如果僅僅是有好的立意,而缺乏有利的條件,就很難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第四,要考慮預期成果的實踐性。研究成果最終將運用于教學實踐,在評審項目是否予以立項時應充分考慮其預期成果是否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否在近期內能夠推廣應用,能否直接產生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
我校教務處于每年上半年根據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當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立項工作的通知安排,按照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長江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發通知的形式向各教學單位和相關管理部門下發立項通知,然后組織評審專家按照評審指標對于提交的申請書進行評審。
二、強化教學研究過程管理是保障研究質量的中心工作
1.制訂合理的教學研究計劃是強化過程管理的前提
一方面,教學研究項目從予以立項、著手研究到結題驗收是一項周期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學研究的目的在于運用于教學實踐,因此,一般可以將研究周期規定為2―3年。
教學研究項目的管理應實行項目負責人制,由負責人對項目的內容設計、研究計劃、人員分工安排、中期匯報、結題驗收、成果申報、經費使用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負責。
2.劃撥充足的教學研究經費是強化過程管理的保證
為了保證教學研究順利實施,應由學校設立教學研究項目專項經費,資助立項項目的研究。為了保證研究經費的使用與管理落到實處,應實行嚴格的經費管理制度。
長江大學平均每年劃撥萬余元經費用于資助教學研究項目,每個省級教學研究項目資助10000元,每個校級教學研究項目資助5000元。項目立項通知下發后,項目經費即由學校向項目所在單位劃撥。項目經費由項目所在單位管理,經費開支實行項目負責人、單位主管財務的領導簽字報銷制度,教務處負責檢查考核。項目經費實行??顚S?其支出嚴格按計劃使用。經費分三次劃撥,第一次在予以立項后劃撥,第二次在中期檢查后劃撥,第三次在結題驗收后劃撥。經費的劃撥將嚴格按照其檢查驗收的結果而定。
3.實施嚴格的檢查驗收制度是強化過程管理的關鍵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項目管理,還必須實施嚴格的檢查驗收制度。
長江大學每年九月份以教務處下發通知的形式,要求研究期已滿的教學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和研究期未滿的教學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分別在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好相應的結題材料和中期檢查材料。參加結題驗收者需提交結題報告和支撐其結題報告的附件材料。結題報告的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國內外同類研究情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成果論述及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參加中期檢查者需提交中期檢查報告和支撐其中期檢查報告的附件材料。中期檢查報告內容包括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已取得的階段研究成果、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經費使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研究期已滿的教學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因特殊原因欲延期結題,需提交《長江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延期結題申請表》,但必須參加項目研究中期檢查。
每年十二月份由教務處聘請具有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成立專門的教學研究項目評審小組,對于申請結題驗收的項目和參加中期檢查的項目進行評審。
對于申請結題驗收的項目,評審小組主要是在認真審閱項目結題報告的基礎上,聽取各項目負責人的匯報與答辯,綜合評價其研究完成情況,經評議和無記名投票形式給出相應的評審結果。評審結果分為三類,其一為通過驗收鑒定,其二為予以結題,其三為不予結題。通過驗收鑒定者除了劃撥完其剩余經費外,還給予一定的工作量,其中省級教研項目給予200學時工作量,校級教研項目給予120學時工作量;予以結題者僅僅劃撥完其剩余經費;不予結題者除了終止其剩余經費的劃撥,兩年內不再接受其負責人的教學研究項目立項申請。
自2004年以來,在對于申請結題驗收的項目進行評審中,共有67項通過驗收鑒定,79項予以結題,12項不予結題。
對于參加中期檢查的項目,評審小組主要是在認真審閱項目中期檢查報告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評審結果。評審結果分為兩類,其一為通過中期檢查,其二為不通過中期檢查。通過者劃撥其第二批經費,不通過者將順延至下次檢查,不予以劃撥第二批經費。
三、做好教學研究成果獎勵與應用工作是保障研究質量的重要環節
在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進行教學成果申報與評獎工作的同時,努力完善校內的教學成果評獎制度。根據教學研究項目的研究周期,學校每四年評選一次校級教學成果獎。凡是通過驗收鑒定的教研成果,以及由本校教師任第一主編,公開出版且在教學中至少被兩屆學生使用過的教材,均可申報。申報材料包括申報表、成果鑒定證書、總結報告和相應的背景材料。教務處組織學校教學委員會對申報成果進行認真研究,在成果主要完成人匯報、答辯的基礎上,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評選。成果主要完成人的匯報采用PPT形式進行,著重介紹成果主要內容、創新點及應用情況。2004年我校評選出校級教學成果獎48項,其等獎5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26項。2008年我校評選出校級教學成果獎57項,其等獎6項,一等獎22項,二等獎29項。
教學研究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是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有了這一環節,教學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推動教學質量上臺階的作用。我校校長張昌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學科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09年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成果探索出開展多學科產學研合作教育進入教育理念、進入人才培養方案、進入教學實踐過程、進入教學管理的指導思想,構建了以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組織為紐帶,以落實“四進入”為基礎,以互惠雙贏為杠桿,以基地建設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的多學科產學研合作教育運行機制,從思想觀念、制度建設上保證合作教育順利實施,達到了合作教育互惠雙贏的目的,實現了合作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教務處處長張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2005年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成果構建了完善的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形成了與政策和制度配套的激勵機制、督導機制、信息反饋機制和畢業生質量調查與監測的跟蹤機制。以該成果為指導,學校構建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的建立。
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學研究質量保障體系,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保證教學研究質量的重要舉措。長江大學在今后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將繼續從抓立項、過程管理、成果推廣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不斷提高教學研究質量。
參考文獻:
[1]余謹.教學研究課題立項的思考[J].廣西高教研究,1996,(2).
[2]李復政.加強教學研究成果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1,(2).
一、教師以傳道授業本位角色定位,轉變教學理念
化學科目屬于理工科的主要科目之一,其知識的邏輯性與形象性結合得相較于文科專業來說更為緊密。因此,在當前化學課程學習中,知識點的量大且相對來說需要一定的邏輯推斷能力,教師往往在注重繁重的教學任務與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能力。換言之,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可能因為化學課程的難度導致初次學習中理解深度不夠,而無法達到教師教學任務預定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難度與情緒,轉變在課堂中師道尊嚴的威嚴師長角色,通過營造較為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遇到學習內容的理解障礙時,能主動思考,并主動向教師提出,以便實現教學相長過程中的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效果。
二、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
如上所述,化學科目的學習相較于文科學習,具有邏輯性與形象性知識緊密結合的特征。課堂知識的量大,且邏輯性較強,學生如果需要在短期內消化所學知識并有所反饋與領悟,就需要通過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方式,充分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化學科目的學習來說是必要條件,是化學課程學習的基礎條件。自主學習,不僅僅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是學生學習品質的主要特征,學生學習品質的養成,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完整人格的開始,更是充分發掘學生獨立學習潛能的開始。
教師在傳道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性學習品質的養成,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不要急于求成,對所有學生給予均等的受教條件,注重長期的教學效果而非僅僅通過記憶得到的短期速成式教學結果。教師應善于通過培養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真正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下的長期教學成效。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化學科目具有的邏輯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從理解問題的角度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任何一個環節的不同均可以理解為創新,鼓勵學生從思維到知識的創新,這幾乎是教育成果的最高層次,也是教師從傳道到授業的教育層次的進一步推進。積極、主動地學習,往往會產生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通過產生疑問—解決疑問的思維路徑去拓深化學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好奇之心作為天性,產生疑問則成為好奇之心的必然結果,創新思維則在疑問中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產生,通過有效指導下的思考訓練就能夠對知識體系進行掌握,這本就是教育存在的意義。教師注重化學知識體系的傳授,也要注重在傳道授業過程中學生反饋出思考模式,有效地指導學生思維模式的科學化與創造性,得到的將不僅僅是一個好的化學成績這個簡單直接到過于幼稚的教學成果,還將對學生今后的各科學習產生良好的可持續思維培養。
課堂之上,教師通過化學知識的體系化,培養學習的樂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進行創新性思考,讓學生在“高峰體驗中”不斷產生內在的學習原動力,促進學生不斷探索,主動發展。讓學生從生活、生產的實際中去歸納,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四、教師需要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成果
專業教師會對所教授課程進行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師往往會對教學內容爛熟于心,化學課程的內容隨著教材內容的更新,重點略有不同,教師備課往往更加注重科學教學方式的設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高效的教學成效?,F代多媒體技術早已走入課堂,即配合文字內容,以更為直觀的圖像、聲音加強知識的可接受性,實現有效化學知識講授模式下的深層次掌握與吸收。教師不斷地探索與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予教于學,采用豐富的手段和多樣化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參于課堂學習,并敢于積極發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并最終實現高效的教學成果。一般來說,在化學課堂教學內容呈現的基礎上,階段式問題的提出用來激發學生的探索式思考,通過課堂討論實現多共性問題的提出,另外,結合化學學科內容的實驗性,通過實驗演示方式更容易讓學生主動參與思考,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
以有效課堂教學內容為載體,合理地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及構建合作式學習等課堂教學,將使高效的課堂教學成果在以教學相長、師生雙贏為目標下予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慶濤.高效課堂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2]段棟苗.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探索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王賽中.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4]梁青.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3.
[5]俞柳杰,杭月明,盛春榮等.構建高效教學模式 促進課堂轉型發展——小學初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1,(4):72-74.
[6]張明.高效課堂實施障礙與改進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1,(11):53-55.
[7]張家姿.化學高效課堂—七步教學法實施總結[D].河南大學,2012.
華德學院占地總面積62萬余平方米,現擁有7個二級學院;擁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4個學科門類,29個本科專業,其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通信工程”學科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學科,“交通運輸”專業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專任教師近600人,在校生近10000人。截止2011年底,學院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近6000萬元,紙質藏書近80萬冊,建有校內實驗實訓室144間,還同多家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聯建校外實訓基地70處。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育人特色突出,教師隊伍是由理論知識深厚的學者和實際操作技能強的工程師組成,其中來自哈工大的師資約占教師總人數的60%,是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的優秀教師團隊。2007年11月我院有兩項成果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3月我院有兩項成果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以來,在省內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中已獲得的10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中,我院獲得其中5項;2011年11所同類院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其中學院獲得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至此,共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體現出華德學院專職教師已經具有了較高的教學研究水平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另外,華德學院注重素質教育,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文明修身與禮儀等納入學院必修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學院堅持在教學上理論適度,強化實踐指導技能強,讓學生“就業有技術,創業有能力,發展有潛力”。自2005年以來,華德師生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大賽上屢獲佳績,累計達770余項,在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獎項近600項,在各級文、體賽事中獲獎近180項。
華德學院面臨激烈競爭,堅決實施“陽光招生”,靠自律誠信樹立形象,靠質量特色打造品牌。在社會高考生源不斷減少的嚴峻形勢下,華德學院仍以連年的高分錄取、高報到率招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0年6月30日,光明日報以《從“金杯”到“口碑”》對學院依法誠信辦學和科學民主管理進行了整版的報道。
作為“黑龍江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先進工作站”、“黑龍江省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和“黑龍江省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評估優秀學?!?,華德學院學生“就業范圍廣、單位層次高、簽約穩定”,樹立了華德就業品牌。畢業生進入角色快、業務上手快、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社會和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接近100%。學院實行“訂單”、“聯合”、“按需”人才培養模式,大力開展政、校、企合作,與全國20余家人才中心及數百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長期而密切的聯系,并與多家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百余個穩固的就業基地。
作為教育部批準的“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學院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新知識、新技術培訓,先后為本省中職學校培訓骨干教師數千人,完成培訓任務量占全省中職師資培訓人數總和的50%—54%;為省企事業單位培訓職工3000余人;承擔國家級中職骨干教師培訓任務,培養骨干教師近500人。為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優勢,與中職學校銜接合作,開設應用電子技術、汽車維修技術、焊接技術、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等相關專業“2+1”的培養模式,為當地政府、企事業及在職人員和學生創建一個廣受贊譽的教育平臺。作為中華職教社黑龍江省分社的合作支撐院校,學院曾組織免費培訓,來支持省職教社以農民工轉移培訓為重點的溫暖工程。
作為黑龍江省政府《高教強省建設規劃》“1115”工程重點建設的民辦高校、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研究會教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單位,華德學院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強化服務社會功能”的發展戰略。2009年成立華德教科集團,與蘭西縣委縣政府合作,共建蘭榆華德教科園(占地43公頃)。該園是蘭西縣委縣政府“五園一帶”發展規劃與哈爾濱市“北躍 南拓 中興 強縣”發展戰略接軌的重點項目之一。2011年,經與蘭西縣政府協商,決定加強政府、學院、企業的合作,啟動“華德蘭榆教科園”建設規劃。同年4月,為了解決蘭西縣亞麻產業發展的技術問題,提高亞麻生產科技含量,以華德學院服裝系、藝術系的技術力量為基礎組建了“黑龍江華德亞麻藝術與工藝研究所”,開展亞麻藝術與工藝研究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2007年教育部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首次把教學團隊建設作為保證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教學能力及教師素養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鼓勵高校創建高質量的教學團隊。所謂教學團隊,是指“由技能互補、分工明確、愿意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和責任,并協同合作的少數教師組合的團隊”[1]。教學團隊是基于教學目標的特定群體,其價值追求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并促進團隊教師自身的發展和進步[2]。教學團隊建設的目的是通過建立團隊合作機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其預期效果是使一大批高校中青年教師及其所教授的大學生直接受益[3]。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隨著該“工程”的推進,教學團隊建設逐漸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工作之一。
心理學家坎貝爾指出,個人成就的大小是能力和激勵的函數[4]。激勵機制是指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而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在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激勵機制影響到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影響到團隊成員的專業發展和專業成就,對教學團隊競爭力的提升、團隊業務水平的提高,以及團隊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高職教學團隊建設激勵機制存在哪些問題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該如何改進呢?本文對這一問題開展研究。
二、高職教學團隊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學團隊缺乏激勵機制。
據錢雪調查,部分院校為了獲得教學團隊的榮譽或稱謂,熱衷于教學團隊的申請,而疏于團隊建設和管理,所組建的團隊成員也多是臨時拼湊的“拉郎配”。學校或相關部門沒有把教學團隊建設列入學?;虿块T發展的整體規劃中,沒有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教學團隊建設流于形式。如一位被調查的教學團隊負責人稱:“教學團隊只是一個虛化的組織而已,沒有真正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案,更談不上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了,教師都不愿主動參與教學團隊,就算參與了,也沒有實質性的合作,只是掛個名而已。”[5]缺乏激勵機制,教學團隊如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和競爭力,教學團隊成了一個擺設。
(二)激勵方式單一,重物質獎勵,輕精神獎勵。
激勵的方式有多種,包括精神激勵、薪酬激勵、榮譽激勵、工作激勵等。部分教學團隊雖然建有激勵機制,但往往重物質獎勵,輕精神獎勵[6],存在激勵方式單一等問題。具體地說,這些團隊的激勵制度,只是規定了不同級別的論文、項目、獎項的獎勵積分或獎勵金額,而對于榮譽激勵、職稱晉升、培訓進修等激勵方式卻未曾體現。激勵機制更多地成了“瓜分”經費的細則,而無關教學團隊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部分激勵機制透明度不夠,某些方面缺乏公平。
雖然部分教學團隊已經具有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但是利益分配存在不合理因素,成員無法從團隊報酬中獲得合理報酬。譬如,論資排輩是高職教學團隊分配獎勵時約定俗成的標準,學校在獎勵教學成果時,通常只獎勵教學團隊的帶頭人,而不考慮團隊成員。在團體內部進行利益分配時,如論文署名、榮譽稱號分配、獎金分配、進修培訓等,也往往傾向于職稱較高的教師或與團隊帶頭人關系較好的成員,忽略付出較多的其他團隊成員,尤其是忽略年輕老師。此種做法不能做到利益公平分配,嚴重挫傷部分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不利于高績效教學團隊的建設[7]。另外,有研究者指出,在獎勵分配時,“平均主義”、“大鍋飯”等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機會主義的產生,嚴重影響教師的積極性。[8]
(四)激勵機制忽視學生培養。
教學團隊不同于科研團隊,教學團隊建設目標是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而衡量教學團隊建設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學生的培養質量,尤其是注重一線崗位工作能力培養高職院校,更應把學生的培養質量作為團隊成員獎勵分配的重要參考之一。然而,當前絕大多數教學團隊的激勵機制,規定了教師的項目、論文、獲獎等獎勵情況,而無視學生的培養質量。
三、高職教學團隊激勵機制問題的歸因分析
(一)教學類成果的不易量化。
與科研成果易于量化不同,教學成果多不易量化。高職教學中,雖然也有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教學獎勵、教改項目、質量工程等,但真正反映教學過程的日常教學及教學效果不易量化出來。因而導致了教學團隊獎勵分配時的“教學效果好的與教學效果差的”一個樣、“付出多的與付出少的”一個樣,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并可能產生一些不關注教學而熱衷于申請項目、獎勵的“精致的逐利者”。這是激勵機制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
(二)重科研、輕教學的職稱評價傾向。
有學者曾指出,目前的教學團隊依然處在比較尷尬的境地。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的教學是處于首要地位的,但由于教師的職稱評聘等都和科研成果緊密掛鉤,老師為了評職稱,不得不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科研上,而對教學則采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對待。無論團隊負責人、還是團隊成員對教學團隊建設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部分學校雖然也采取了一些激勵措施,比如提供經費支持,把教學成果納入績效評價中,但是總體來說還存在諸多問題,激勵效果并不明顯[9]。正是由于此種職稱評價機制,導致部分教學團隊沒有制定激勵機制,部分教學團隊雖然制定了激勵機制,但激勵方式單一或者執行不到位等問題仍存在。
(三)對激勵機制的片面認知。
前文已指出,激勵機制是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而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它有一套完整的方法體系和管理體系。激勵包括精神激勵、薪酬激勵、榮譽激勵、工作激勵等形式,亦可分為有形激勵和無形激勵。有形激勵手段指物質等經濟性激勵手段,它是基礎。無形激勵手段指地位、權利、成就感、社會認同等非經濟性激勵手段,無形激勵手段是根本。實施激勵時,應將有形激勵和無形激勵相結合,并逐步過渡到以無形激勵手段為主。然而當前的高職教學團隊激勵機制,由于相關主體對激勵機制的認知不到位,導致本該形式多樣的激勵,變成單純的物質獎勵,形式單一。
(四)激勵制度制定過程不夠公開、公平。
激勵機制設計要遵守“直觀和公開、公平合理原則、按需激勵原則”等[10]。然而部分高職教學團隊在制定激勵機制時,常常是參考科研團隊的獎勵條款,稍作修改即成,或者是由少數幾個人設計制定,而沒有征求全體團隊成員的意見。此法設計出的激勵機制,非但不夠公開、透明,無法按需激勵,更可能出現有悖公平的現象。
四、高職教學團隊激勵機制問題的對策
(一)努力探索教學成果量化標準。
教學成果量化是指依據特定的標準和方法,對不同類型的教學成果進行數量化表征,將性質不同的成果同質化對待,便于績效評估。解決高職教學團隊乃至普通高校教學團隊激勵機制問題的關鍵就是研制科學的教學成果量化標準。高職教學團隊應結合本校實際,研制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成果量化標準。在高職教學成果量化過程中,除去關照“教學論文、教學專著、教材、教學課題、質量工程、教學成果獎”外,還應考慮“競賽輔導、學生評教”等學生因素。另外,各緯度需制定科學的量化等級,并賦予不同的分值權重。
(二)對激勵機制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想很好地解決高職教學團隊激勵機制問題,需要相關主體對“激勵機制”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首先,高職院校或教學團隊負責人應意識到激勵機制對于教學團隊健康發展的意義與價值。其次,激勵機制設計者對激勵機制應有系統認知。缺乏對激勵機制本體的系統性了解,很難設計出科學完善的激勵機制。第三,團隊成員對激勵機制也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對本單位激勵機制的了解,一可調動自己參與教學改革和教學團隊建設的積極性;二可對激勵機制提出建設性意見或建議。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實踐環節;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朱紅耕(1956-),男,江蘇鹽城人,揚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周濟人(1965-),男,江蘇江陰人,揚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江蘇?揚州?225009)
基金項目:本文系揚州大學教改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3-0090-02
在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不斷攀升、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得到高度重視的形勢下,大學理論教學及學生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等,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企業、家長和學生的重視,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展開競爭的焦點之一。[1]優秀的師資隊伍、合理的課程設置、先進的實驗設備、面向社會的實踐教學、科學的教學管理、完善的質量監控等環節都是評價教學成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依據。積極開展研究性實踐教學,激發創新欲望,培養創新意識,在實驗、實習、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中提高學生理論設計與開展實驗的能力,運用專業理論和現代工程技術等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發現并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和有效溝通的能力,才能培養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復合性人才。[2]
一、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分析
實踐教學是對課堂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科生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綜合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內容,有室內實驗,也有室外實習,有些在校內進行,還有一些在校外現場展開。實踐教學環節較多,牽涉面廣,首先需要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依賴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豐富經驗和精心準備,需要學生的全力配合,離不開實驗室的配合和實習基地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后勤部門的有力保障。
目前,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不足:[3]
1.教學任務多,重視程度低
對于指導教師而言,雖然實踐教學每學期都在進行,積累了較多的教學經驗,但是,由于實習對象在動態變化,如新生變成老生、老生變成畢業生,即使是同一批學生,實踐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如教學方式、實習環境和實習地點都在變化,從課程實驗進入到了綜合實習,從理論教學進入到了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從室內走向室外,從校園走向工地。因此,在實踐教學環節容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更新教學觀念,開展實踐性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具體問題拿出具體辦法,采取合適措施加以解決。由于高校教師需同時承擔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多重任務,面臨研究生、本科生和計劃外教學的多重壓力。相對于其他科研和教學活動,開展研究性實踐教學,在獲得經費、成果表彰、精力投入等方面明顯處于劣勢。
2.實踐形式多,有機聯系少
本科生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設計環節;實習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有多種類型,可能在室內、室外、校內或校外進行,包括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綜合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多個環節,時間長度從一個課時到數周,最長可達一個學期。課程實驗一般由實驗師負責,按單個實驗進行教學,但常規的多,創新的少,驗證的多,自行設計的少,規定的多,自主選擇的少;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根據學生人數多少,由一個或多個教師完成,每個教師各負責若干學生,對學生的要求和質量控制存在較大的差異;認識實習和綜合實習最復雜,雖然在教學計劃中有明確安排,但通常是由不同教研室的教師共同完成,在時間安排、實習路線、實習內容、實習要求、實結和成績評定等方面最不容易協調和統一。由于實習教學耗時多,工作量偏少,通常是一個班級配備2名指導教師,實習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和宿食問題是頭等大事,占據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實習結束后,學生只要如期提交實習報告,實習就宣告結束,對實習效果和完成質量等問題跟蹤較少。
3.被動學習多,積極性不高
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們大多是被動接受知識。實習之前沒有充分做好準備,實習過程中由于人數多和時間有限,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主動提問的情況較少,不同實踐教學之間的內容銜接和有機結合缺失,未能充分發揮實習經費、實習資源的效能,未能開展實質性的研究性教學,難以調動學生們主動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難以達到預想的實習效果。
二、實踐環節開展研究性教學的探索
在開展研究性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措施和方法,促進在實踐環節中開展研究性教學,并開創了多種研究性實踐教學的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4,5]
1.采取的主要措施與方法
(1)從教學計劃修訂和教學大綱的編寫入手,在保證主要理論教學內容不減少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實踐教學學分,增加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課時。從實踐教學的設計、指導、培養以及實踐效果出發,全過程探索實踐性教學環節中開展研究性教學和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關鍵因素。
(2)充分利用有限的實踐教學經費,設立研究性實踐教學基金,開展研究性實踐教學的嘗試,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提供優先和保障機制,調動師生開展研究性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實踐性教學改革和創新;從教學安排、制度保障和質量內控等方面入手,提高和改進實踐教學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