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3: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發展機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迅猛發展,提供了以前人們難以想象的變革世界、開拓世界的嶄新手段和無窮力量,極大地影響了人類生產、生活、消費等諸多方面,也為文化的開發、傳播、消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積累深厚,文化類型極其豐富,文化資源難以估價。但由于地域、交通、傳播等多方局限,價值大多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甚至有的瀕于消亡。而以數字技術革命為代表的高科技進步,為激活文化資源實現空前規模的產業整合準備了條件?,F在許多發達國家在完成了通信、傳媒、信息產業的第一次制度創新后,正在進行第,文化內容的填充,發展與信息產業相關的文化產業,正在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制定知識經濟時代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及進行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在這方面,我國匯入世界潮流也正當其時。我國在“十五”期間擬投入40億元開發軟件產業,傳媒業正在成為我國第四大產業,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對接更有了現實可能性。
據有關統計,我國每年文化市場消費可達4800億元,而現在我們的文化產品市場實際份額只有1800億元,國際文化資本看好我國的廣闊市場。200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500億美元,成為世界引資第一大國。這些資本雖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電信和農業,但隨著資本形式在新時期發生的重大變化,有的已從單一的貨幣資本轉化為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今年我國將在市場經濟和旅游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允許美日德三國投資旅游業,上海將和美國某公司合作,共同設計興建和經營國內首家世界級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這些當然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機遇,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通過合資、參股方式大量注入國際文化資本,甚至徹底購買、兼并國內較有實力或前景的文化產業,我們的版權經市場轉換可能為外國所有。另外,他們通過雄厚財力和優越條件,吸引國人為其打工,按照好萊塢等國外模式“包裝”中國題材文化產品,再以本土化打入中國市場,贏得巨額收入的同時,也勢必將國外文化價值觀滲入國內。面對國家文化安全的巨大考驗,我們應在啟動“搶救和保護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工程”的基礎上,盡快制定中國文化資源保護法。而這些只有通過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來完成。從國內民間投資來看,其份額已接近國有經濟投資。如果將這部分資本吸引轉移到文化產業中來,必將使其能量得以釋放??梢娢幕a業的確立,也為國內外資本增值開辟了新的渠道,也從根本上消除了文化產業的資本瓶頸制約。
文化資源一旦與科技等產業融合嫁接,就會顯露出巨大經濟意義,成為一種新經濟資源進入經濟開發中心地帶,實現關聯度極高的拉動效應。文化產業在美國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在英國的平均發展是整個經濟增長率的近兩倍,在日本已達到其汽車工業的產值。這種新經濟資源的轉化和實現過程,就是通過文化作為要素在其它產業的滲入融合,或發生漸變,實現優化升級,或發生質變,成為新的產業形態和產業分支,使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打破行業界限完成重組。以新的內容和賣點進入以網絡業為主的科技產業市場,誕生了信息文化產業;以新的產品和服務進入旅游市場,形成了旅游文化產業;將游戲與娛樂注入到教育中,改變舊的知識傳播方式,創造了新型的教育娛樂產業;加大體育健身的娛樂開發力度,實現體育娛樂產業質變;以文化品位、設計、策劃進入城市規劃、建筑、裝潢、廣告、環衛環保、標志制作、汽車美容、美容美發、形體塑造、大眾攝影、環藝、工業設計等為主的形象領域,甚至餐飲、花卉等服務業,完成文化與物質的互動。從更深層次說,經濟制度的變更,經濟戰略的提出,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方向和方式的選擇,都有文化因素在發揮著驅動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說,文化產業是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因此,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戶外運動產業;發展機遇;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2)03—0034—04
Abstract: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of the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as subject,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empirical research, the system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of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basis of this,it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market, breed the market, normative market innov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outdoor sports industry and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outdoor sports industry;development counter; measures
戶外運動是與城市生活相區別的一種生活形態。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日益加大,現有居住環境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于高質量生活的追求,他們開始希望體驗一種更貼近自然的生活形態。戶外運動因其健康、綠色的運動理念而備受人們推崇,成為時下流行的一種休閑健身項目。關于戶外運動定義的界定,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戶外運動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場地,活動內容與自然界緊密結合,帶有挑戰性和探險性的體育活動項目群,其活動內容主要分為水、陸、空三大類,具體包括登山、攀巖、遠足、山地穿越、野營、
收稿日期:2011—12—02
基金項目:上海市體育局2011年決策咨詢課題。
作者簡介:朱江華(1977— ),男,碩士,研究方向大眾體育管理。
作者單位:東華大學體育部,上海 201620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
溯溪、漂流、荒島生存、山地自行車、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羽翼滑翔、獨木舟、騎馬等。
戶外運動的迅猛發展直接帶動相關市場的發展,新興的戶外運動產業逐漸形成。戶外運動產業是以戶外運動項目及其相關產品或服務為經營對象的一切經濟活動單元構成的集合和結構體系,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人們對戶外運動的需要發展到一定規模和層次以后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戶外運動產業具體包括戶外比賽或活動的商業運作、運動隊的投入與產出、戶外運動無形資產的開發、戶外運動用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與戶外運動相關的餐飲、旅游、運輸、廣告贊助等其他系統的經營等多個方面。
1 長三角地區戶外運動產業概況
長三角地區是由浙江、江蘇和上海兩省一市的22個相對富裕的城市所組成的復合性區域。當前,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首位經濟核心區。隨著長三角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為其參與體育消費提供良好的物質保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選擇戶外運動作為休閑健身的項目,戶外運動產業市場加速擴大。近年來,長三角地區戶外運動俱樂部的增長速度非??臁U{查顯示,截至2010年底長三角地區各類戶外俱樂部約有400多家,會員數萬人,僅上海地區注冊登記的從事戶外運動的俱樂部就達130多家。隨著戶外運動的迅速發展和普及,長三角地區的戶外用品業也正在形成規模,相關產業集聚步伐加快,以寧波寧海的登山杖制造業為例,僅2010年的年產值就達4.36億元,全面帶動了寧海休閑體育健身器材業、鄉村旅游業及民俗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
2 長三角地區發展戶外運動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2.1 長三角地區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機遇
2.1.1 經濟優勢
關鍵詞:草產業;發展機遇;挑戰
1 草產業發展的機遇分析
1.1 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畜牧業發展對草產品的需求帶來的機遇
面對日趨嚴重的生態問題,國家制定實施了天然草地植被恢復和保護、草地生態保護和建設以及退牧還草等項目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地區的草產業和畜牧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隨著草地畜牧產業的不斷發展,對牧草產品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并且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草產品市場。水富縣自然環境優異,具備生產有著高產牧草產品的良好條件,地區除了本縣的畜牧業養殖使用之外,對外市場需求十分廣闊。隨著國內外對優質牧草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將會為地區草產業發展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1.2 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科學技術始終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是推動草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草地畜牧業的發展關鍵在于科學技術。地區廣大草地工作者在長期的草地生產和科學研究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和生產經驗,積極培育全新的牧草品種,建立完善的草地病蟲害防控措施,對退化草地進行改善,為地區草地畜牧產業的發展不斷注入全新的活力,更為地區草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 草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分析
2.1 牧草品種退化嚴重和草產品加工面臨的挑戰
牧草品種退化成為制約草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品質優良和適應性良好的牧草品種是發展高效草產業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牧草品種選育和推廣過程中還需要我們進一步作出研究。此外,在選擇了優良品種之后,還需要針對不同氣候環境、土壤條件進行品種之間的組合,將不同生長周期、不同空間分布和不同土壤條件牧草品種進行科學組合,保證能夠充分利用光照資源和熱量養分,給牧草高效利用奠定堅實基礎。草產品加工是以實現經濟效益為基本前提,現階段我國和地區草產品加工技術還比較落后。牧草加工技術包含了收獲、干燥處理、加工、貯藏和運輸等各個環節,每一個生產環節都會對草產品質量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強化對草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究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2 科技儲備不足和草地建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云南省草業科學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對草業的研究范圍,研究內容和研究深度等方面依然存在比較大的局限性,技術儲備比較缺乏,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占全省草地面積將近一半左右的退化草地改良技術,天然草地科學合理利用技術,高產優質人工草建設規劃和種植利用技術,草產品深加工技術,新型牧草品種培育技術,毒草消除技術等和現代化草業科技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未來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完善和提高。
3 發展草產業的對策分析
3.1 強化領導,明確責任
把發展草產業作為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穩定畜牧業生產、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列入鄉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在各年全市草原建設工作會議后,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實行一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主要領導要定期親自研究、親自過問,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明確責任到人,各鄉鎮也相繼成立了草原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將發展草產業工作列入各村實績考核目標,實行量化考核管理。在充分發揮各村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政府部門應該在良種、細管上狠下功夫,認真抓好人工草地各項服務工作,切實把服務送到牧民手中,努力提高草地產量,使人工種草項目真正起到提質增效作用。
3.2 健全制度,強化草原監測工作
在發展草產業過程中,總結種植經驗,大膽創新機制,積極鼓勵牧民群眾參與種草工作,為今后的牧業發展和牧民群眾增收奠定堅實基礎。為切實加強草原生態補獎工作的監管力度,縣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制定了《水富縣草原載畜量核定標準及辦法》、《水富縣禁牧管理辦法》、《水富縣草畜平衡管理辦法》、《水富縣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水富縣村級草管員管理辦法》、《水富縣草原管理管理辦法》,并在全縣4鎮22個行政村(社區)聘用22名村級草原管護員,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部門草原動態監管、禁牧管理、草畜平衡p畜計劃、畜種結構優化、后續產業培育、資金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職責,明確了廣大人民群眾執行禁牧、草畜平衡等方面的義務,確保草原“禁得住”、牲畜“減得下” 、監管“抓得實”、 資金“用得好”。根據市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工作要求,今年我縣加強了人工種草的監測與生態監測體系的建設和草原資源與生態監測的管理工作,不斷提高草原資源監測工作的技術水平,及時對當地的草原生產能力、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監測,為開展草原保護與建設的各項工作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蔣高明,吳光磊,程達,鄭延海,劉美珍,李彩虹.生態草業的特色產業體系與設計:以正藍旗為例[J].科學通報,2016(02)
作者簡介:唐正勇,男,(1974.12-),漢族,籍貫云南省水富縣,畜牧師,研究方向為草原建設。
關鍵詞:經濟時代;地質勘查產業;產業經濟
地質勘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國許多行業的生產都離不開地質勘查。近年來,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我國地質勘查產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經濟時代的到來,是時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地質勘查產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地質勘查產業需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積極的做出調整,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升地質勘查產業經濟。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對地質勘查產業產生的影響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給地質勘查產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阻礙了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當前的時代背景給我國的地質勘查產業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在2013年以后,礦產資源價格非常不穩定,給礦產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的礦產企業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特別是一些中小型礦產企業出現了倒閉的情況。由于礦產行業的不景氣,地質勘查產業的業務量也在持續下降,業務量的降低帶來的是地質勘查產業收益的降低。雖然地質勘查產業的收益降低,但是支出卻沒有降低,這種情況給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二)為現代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經濟發展新常態給地質勘查產業帶來的影響是雙面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地質勘查產業受到了很大的壓力,迫使地質勘查產業做出積極地調整,在這樣的情況,給地質勘查產業也帶來了新的生機。許多的地方勘查單位利用事業單位改革的機會,在事業單位內部建設了企業管理制度。這種制度上的改變,是時代壓力作用的結果,同時,這種改變會給地質勘查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對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從這一點上看,經濟發展新常態也給地質勘查產業帶來了許多的發展機遇,具有非常明顯的兩面性。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建議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地質勘查產業必須要積極的做出調整,改變發展思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革。
(一)加強自身的風險意識在過去一些年中,由于時代的需要,地質勘查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在短短幾年中,已經躋身為我國的重點行列,地質勘查產業獲得的成績,給行業帶來了很強的成就感。但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這種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礦產行業業務量的下降,給地質勘查產業帶來了很強的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地質勘查產業必須要認清當前的形勢,認識到這種情況是時展的必然方向,要接受這個嚴峻的事實。地質勘查產業要提升自己的風險意識,做好經濟持續下跌的打算。地質勘查產業要放棄一些分散式的產權,提升自己的抗風險能力,降低新時代給地質勘查產業帶來的不良影響,保證地質勘查產業可以更好地立足于當前社會。
(二)做好頂層規劃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市場出現了更多的變數,各種風險明顯的增加,為了可以更好地抵御這些風險,保證地質勘查產業可以穩定的發展,各級管理部門根據當前的實際狀況,對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路徑進行合理的規劃,并且要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尤其是政府部門,更是要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職能作用,對當前的市場形態進行合理的預測,給予地質勘查產業更多的意見和建議,為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國家政府部門要在合理的范圍內,一些優惠政策,給地質勘查產業創造更加有力的發展條件,地質勘查產業自身也要認清當前的形勢,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遇,加速地質勘查產業內部的調整和改革,由傳統的產業形式逐漸地向現代企業靠攏。地質勘查產業要積極地把各種先進的發展理念融入自己的產業結構中,比如綠色理念、生態理念等,利用產業結構的調整,來提升地質勘查產業的發展速度,重新煥發生機。
(三)推動跨行業發展市場行情和經濟狀況總是起起伏伏,飄忽不定,在我國的歷史上,出現了多次的經濟放緩時期,在這些時期,行業雖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是相應的,時代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動力。在壓力的作用下,行業會被迫地做出改變和調整,積極地進行轉型,使行業當前的狀態與社會的發展方向保持一致,提升行業自足的穩定性,這種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行業發展的一種有力體現形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形態也在不斷地進行革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地質勘查行業要充分的對之前的市場變化情況進行借鑒和分析,抓住時代帶來的重大機遇,努力的進行轉型,實現跨行業發展,在保證地質勘查行業穩定的基礎上,積極地尋求突破。在地質勘查行業轉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資金,這個因素會對地質勘查行業的轉型造成很大的阻礙,為了消除資金不足產生的不良影響,地質勘查行業要找到轉型的重點位置,找準突破口,在金融業上下功夫,實現跨行業的發展。金融業可以吸納大量的資金,而且還可以在開展的過程中,獲取大量的收益。地質勘查行業可以根據金融業的這個特點,發展金融產業,在解決自身資金不足問題的同時,獲取更多的行業收益,這樣可以有效地實現行業的轉型,通過這樣的跨行業發展方式,資金已經不能成為地質勘查行業轉型的掣肘,而會成為行業轉型的一大助力和要素。為了幫助行業實現這樣的跨行業發展目標,我國的政府部門在這方面開展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行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地質勘查企業要成立專門的投資公司,并且要成為投資公司的股東,這樣可以獲得資金的使用權和調配權,有助于實現企業的轉型;另外,地質勘查行業可以向國家申請,成立專門的地質勘查銀行,給行業的轉型帶來更多的資金支持。
關鍵詞:競爭優勢 休閑產業 提升
隨著休閑與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休閑正逐步從“邊緣角色”變成“時代主角”,休閑產業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極大地促進了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及地方經濟的發展。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休閑產業的競爭并不僅僅局限于資源基礎,也需要面臨市場需求、產業結構、外部環境等各方面的競爭壓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休閑產業的協調發展,提升產業能級,本文以“競爭優勢”為研究切入點,選取波特鉆石模型為理論基礎,從產業內外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挖掘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要素,構建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評價體系,總結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途徑。
理論研究回顧
關于休閑產業,馬惠娣認為,“休閑產業是指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物質的與精神的)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特別是以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為龍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休閑產業是休閑經濟的核心和基礎,休閑產業的規模及效益從某種程度而言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休閑經濟的發展水平。發展休閑產業對于優化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城市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于產業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所提出的“鉆石體系”成為目前分析產業競爭優勢的經典模型。波特指出,真正能持續以價值形式體現的競爭優勢,來自于各戰略要素優勢的價值轉化與傳遞。產業競爭優勢來源于戰略要素的動態匹配,將戰略要素的內在價值,通過在價值鏈中的轉化與傳遞,實現為競爭優勢。從宏觀層面上看,產業競爭優勢取決于資源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和輔助產業狀況、戰略結構四個基本要素和政府行為、發展機遇兩個輔助要素。
休閑產業競爭優勢構建模型
區域休閑產業的發展過程其實質上是休閑產業各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逐漸提高的過程。其中,休閑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基礎,是組合運用各項生產要素創造價值的過程;休閑市場的推廣和營銷是重點,是協調運用經濟的、文化的、心理的、公共關系等手段,實現和提升休閑產品價值的過程;政府對休閑產業應提供政策優惠、資金支持和信息服務,盡可能創造休閑產業迅速發展的良好平臺。波特的鉆石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雙向強化的系統,即其中任何一項因素的效果必然影響到另一項狀態。擁有“鉆石體系”的每一項因素并不必然等于擁有競爭優勢,只有當這些因素交錯運用形成自我強化、自我發展的系統時,才能真正形成競爭優勢。
(一)要素稟賦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產業的要素稟賦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級要素。基本要素指先天擁有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等要素;高級要素指通過投資和發展而創造的要素,如高科技、熟練勞動力等。波特認為,在國際競爭中,隨著科技的進步,產業發展要取得競爭優勢,其高級要素比基本要素更為重要。
對于休閑產業而言,基本要素包括各類地形地貌、風景資源和民族風情等,而高級要素主要包括現代技術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等。休閑產業的資源稟賦的實質主要指的是休閑資源的類型、結構、數量、質量,而這些正是開發休閑資源和設計休閑項目的條件,它反映了休閑產品的生產價值和生產成本。休閑產業的資源稟賦只是構成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基礎,隨著全球范圍休閑產業的大發展,休閑資源在決定區域休閑產業實力方面的影響作用有所下降,而資金要素、智力要素、技術要素卻在一定程度地影響休閑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二)需求狀況
需求狀況主要包括需求結構、規模、成長率、購買者的壓力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休閑服務的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為休閑產業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波特認為,擴大市場需求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有利于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和服務水平,也有利于在國際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同時,還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休閑產業是一個開放性的產業,休閑產業的需求不同于一般的傳統產業,一些休閑產品在開發初期可能就會成為國際市場化的產品。休閑市場需求的壓力不僅來自國內,還來自國際,特別是能比其它行業更早地接受國際市場的挑戰,這種挑戰使休閑經營者必須不斷提高,使企業的設施和服務等方面趨于國際化水準。
(三)相關產業
任何產業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需要其他相關產業配套協調。產業結構是否平衡,是否適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是決定一個產業能否快速發展,凸顯產業實力的關鍵因素。休閑產業的發展,需要包括食、住、行、娛、購、通訊等基礎設施的配套發展,要增加一地休閑產業的競爭優勢,就要從食、住、行、購、娛等相關產業入手,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發展休閑產業需要取得相關產業和部門的支持。一方面,各行業各部門要發揮自身優勢,重視休閑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擴大休閑產業的競爭核心,特別是打造高品位的休閑精品項目。另一方面,就狹義的產業角度而言,交通、旅行社、飯店和旅游商品是休閑產業的支柱產業。相關配套產業是實現區域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不可缺少的輔助條件,只有完善這四大支柱產業,才能使休閑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充分發揮,從總體上提高當地休閑產業的競爭能力。
(四)戰略結構與競爭
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況包括企業的形成與組織管理方式、競爭激烈程度、創新與企業家才能等。波特認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不斷更新產品,提高效率,以取得持久、獨特的競爭優勢。因此,休閑企業的數量、規模、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等也會影響區域休閑產業的競爭力的大小。對外開放程度越高,競爭越激烈,越能促進休閑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形成產業競爭優勢。經過激烈競爭鍛煉的企業往往更加成熟,更具有國際競爭力,更容易在國際競爭中取勝。
(五)政府行為
休閑產業的發展受政府政策的影響很大,政府對休閑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地休閑產業的發展狀況。政府行為對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當地政府對某一產業的扶持,可以增強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場行為的不確定性和政府了解信息的不完全性,很可能導致政府干預失效甚至失誤,反而使產業競爭力下降。政府制定的科學合理的產業目標、投資政策、開放政策等是發展休閑產業的基本條件,積極的政策對提高休閑產業的競爭力十分必要。
(六)發展機遇
機遇是一種隨機因素,但從世界各國的產業競爭結果來看,機遇確實是在產業競爭優勢的構建中產生了一定影響。從產業系統的角度來看,產業外部環境構成了休閑產業發展的支持系統。休閑產業若沒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則已有的發展成果會變成存量而停止不前,休閑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梢姡l展機遇也是影響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休閑產業競爭優勢評價原則
產業競爭優勢在早期的研究成果中,都特別強調比較優勢理論,一是資源稟賦成本的比較優勢;二是資源稟賦的產品的比較優勢,通過要素稟賦來獲得價格優勢。然而,隨著休閑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發展休閑產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資源稟賦已不是決定產業競爭的唯一條件。休閑產業的復雜性、關聯性、波動性,決定了我們必須重新研究對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構成及評價體系,從產業的競爭實力和競爭潛力等不同角度來進行全面評價。
(一)系統性
傳統的觀光旅游業的統計數據主要包括景區景點數量、資源等級、旅游者的國籍、停留時間、出游目的等,而實際上,休閑產業是一個集多要素于一體的復雜系統,是一個有著高關聯度的復合型產業。城市休閑產業的競爭優勢與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在研究評價體系時,不僅注意到影響休閑產業的直接因素,而且還要考慮到影響休閑產業發展的間接因素。并注意各層次指標與整體休閑產業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以及指標之間的系統平衡及內部結構。
(二)層次性
依據不同的研究思路,衡量產業競爭優勢可以有不同的評價體系和指標。為盡量考慮統計上的可行性,便于量化、搜集、選擇指標,將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評價體系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主要為產業發展實力,第二個層級主要為產業發展潛力,第三個層級主要為產業發展相關環境及要素。其中,第一層級的指標主要反映當地休閑產業的現階段表現,主要以現有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第二層級的指標主要用于反映影響競爭優勢形成的因素,主要從資源稟賦、相關基礎等方面進行評價;第三層級的環境性評價主要反映休閑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條件。
(三)前瞻性
各城市休閑產業發展的現狀、潛力不同,目前的評價體系既需要反映當地休閑產業的產出,又需要與未來的發展相銜接。特別是在國際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休閑產業發展必將與國際接軌。因此,休閑產業的競爭優勢評價體系應體現符合國際休閑時代消費潮流的前瞻性導向,以引領各地休閑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城市休閑產業競爭優勢培育途徑
在國際化大背景下,城市間的競爭主要體現為地區間資源汲取能力和產業發展環境的競爭,根本在于各產業發展能力的競爭。城市要發展,必須首先依據比較優勢尋找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定位,而后再通過相關途徑提升競爭優勢,推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能力主要體現在增強產業空間集聚能力、提高產業組織成長能力、推進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
(一)增強休閑產業的要素集聚能力
各城市要增強休閑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必須首先推進產業要素的聚集,這是發展休閑產業的直接動力,也是增強休閑經濟輻射帶動作用的物質基礎。因此,應首先推進產業資本與人力資本的聚集及其結構優化,善于把行政推動與市場拉動有機結合起來,從深化改革入手,營造良好的休閑創業環境。重點是增強對各類高素質人才和技術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唯有如此, 才能與國際化的休閑產業的發展保持同步甚至超前發展。
(二)發揮休閑產業的集群發展優勢
提高經濟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水平,形成產業聚集優勢和規模效益,這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產業集群作為一種區域組織形式,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并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經濟富有活力的地區都是產業集群比較發達的區域,這一現象引起了國內外學界、政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休閑產業集群是休閑經濟空間發展的必然過程和提升區域休閑產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國各地區休閑產業集群現象正在快速推進,各地應積極借助產業集群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立足區位和資源特點,按照比較優勢合理選擇市場定位、發展目標,以推動休閑產業集聚的健康發展和休閑產業競爭力的提高。
休閑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集聚,市場力量的作用并不明顯,因而政府應著力于產業集聚的環境營造、環境治理和文化氛圍的創新上。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創造一個開放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制定一種公平的、高效率的競爭規則,鼓勵集群區內休閑企業的創新與合作,建立嚴格的懲罰約束制度和質量監測制度;注重外資的驅動力量。
(三)提高休閑產業組織成長能力
產業組織理論認為:“企業是效率驅動之下的經濟活動成本最小化組織”。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企業成長的動力。要提高休閑產業的組織成長能力,首先必須提高企業組織的成長能力,特別是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是休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加就業崗位、休閑項目創新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地應特別重視休閑創業,鼓勵發展家庭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等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制定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促進條件成熟的中小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優化企業結構方面,政府應積極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 鼓勵民營資本介入休閑產業, 努力形成適度集中與適度分散相統一的股權結構。同時,強化同業競爭,推進休閑行業管理體制創新, 減少基于政府管制的行政性壁壘, 為強化同業競爭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適應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
(四)優化休閑產業發展環境
休閑產業的發展要求各類市場主體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下,展開規范有序的競爭。在此過程中,應規范政府行為,注重政府權力的約束,推行行政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依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企業登記制度的改革,認真總結休閑項目的市場化運作經驗。
由于休閑產業是綜合性極強的產業,涉及到多部門的交叉,因此,可以參考國外一些休閑城市的成功經驗,由政府出面統籌協調,建立有效的協調領導機制,從資金、管理、產業政策等方面加以大力扶植,加強與商貿、交通、農林、水利、文化、公安、工商、建設、稅務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時解決各類問題,創造有利于休閑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投資環境和市場環境。
除了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對于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維護行業健康,創造有序的經營環境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行業組織的“服務、自律、協調、監督”作用日益重要。各種行業協會應該制定嚴格完善的行業規約,加大行業監督、管理力度,協助政府部門制止和打擊擾亂經營秩序行為。同時,還要自覺維護行業內部的合作友好、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增強全局合作意識和企業的凝聚力。
結論
根據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休閑產業的競爭優勢源于資源稟賦、市場需求、相關產業、戰略結構、政府行為、發展機遇六大要素。我國具備發展休閑產業良好的資源條件及市場發展潛力,產業規模日益擴大,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休閑時代的來臨,不僅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產業結構,也帶來了一個嶄新的休閑城市發展模式。增強休閑產業要素集聚能力,發揮休閑產業集群優勢,提高休閑產業組織成長能力,優化休閑產業發展環境,是積極推動我國休閑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也是培育我國休閑產業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馬惠娣.休閑: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2.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發展機遇:對口支援向長期合作轉變
《四川黨的建設》:4月29日-4月30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考察,雙方簽署了《廣東一四川經濟社會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提出“建立兩省合作交流長效機制”,即以廣東對口援建汶川為基礎,推進對口支援向長期合作轉變。有媒體報道說,這是四川迎接后重建時代來臨而做出的一個戰略性動作。您對此有何評價?
盛毅:這是我省繼續深入推進災后重建與擴大開放結合的重大戰略舉措,體現了四川抓住災后重建機遇擴大開放的強烈意識和戰略思維。在前期援建基礎上,與援建方建立全面和長期的合作關系,變單方援建為雙方合作互利互惠,變一方支持為雙方優勢互補共促發展,將有力地推動合作雙方邁上新臺階。尤其是在產業合作方面,我省將不僅積極承接對口援建省(市)的產業轉移,而且有條件在合作框架協議指導下促進兩省的產業對接和互動,進一步拓展生產要素配置空間,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我認為,與廣東的全面戰略合作_只是眾多合作中的一個,與其他援建省(市)的戰略合作也會陸續推出。
《四川黨的建設》:時下,有些人擔心,一旦災后重建結束,投資動力減弱,四川經濟發展勢頭勢必受到影響。您認為災后重建投資動力減弱,我省經濟發展態勢會出現一個大起大落的局面嗎?
盛毅:我認為不會出現大起大落。雖然在災后重建時期,用于災后重建的投資占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較高,尤其六大重災區,重建投資占有很高比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很明顯的。隨著災后重建的結束,投資雖然會大幅減少,但不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太大影響。概括起來說,雖然投資增長速度放慢了,但投資結構改變了,產業投資的比重上升,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增強,如果再加上災后重建使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明顯改善、開放程度明顯提高等因素影響,投入產出比會進一步提高。
發展潛力:承接產業轉移蘊含極大的機遇
《四川黨的建設》:您剛才提到四川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那么,請問后重建時代來臨之后,四川還有哪些有利條件,哪些發展機遇呢?
盛毅:我首先要說的是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這是一個極大的發展機遇。我省近幾年工業快速增長,得益于工業企業數量的大量增加,其中相當部分來自于承接產業轉移;第二個機遇是西部大開發進入新十年后,西部發展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我省還有可能作為西部重點發展地區享受特殊的政策支持:第三個機遇是災后重建之后,我們落后地區的發展能力提升了,我們與援建單位的合作更加密切深入了,不僅已有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而且有利于挖掘這些地區的潛力:第四個機遇就是戰略性資源的開發,我國已經進入新一輪經濟發展周期,工業化還是發展的主導,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才開始加速,對能源、礦產需求加大,我們有著豐富的水能、礦產資源,在今后的開發中,必然對資金、企業形成更大的吸引力,也會吸引更多的產業就地落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五個機遇是我國正在推動以外需拉動為主的經濟向內外需協調拉動的經濟轉變,擴大內需,主要還是在中西部地區,相對而言,四川市場潛力大,工業化進程處于中西部偏前的位置。此外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過去欠賬多需要加快彌補,再加上四川擁有科技、人才、國防科技工業等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潛力很大。
發展途徑:力促產業結構升級
《四川黨的建設》:要搶抓機遇,充分釋放四川優勢,應該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才能實現?
盛毅:如何培育未來增長動力,增強后重建時代的發展后勁,早已列入我省高層領導的戰略考慮內容。去年年底,我們也有幸受省發改委委托,承擔了“后災后重建時期四川省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思路與對策研究”。由于課題完成時間比較短,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只是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我們認為,增強下一階段四川經濟發展后勁,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堅持促進投資較快增長的信心不動搖。要更加注重投資結構優化,使投資重點轉向能夠提高增長質量的領域,能夠提高投入產出比的領域:更加注重投資領域拓展,使投資項目能夠不斷增多;更加注重廣大群眾的利益,使投資的收益能讓廣大群眾分享。
堅持加快工業發展的力度不減弱。要以國家和省級開發區為主體,以工業集中區為輔助,全面構建工業集中發展、集群發展、集約發展的格局。要從各地發展階段出發,有意識地引導工業企業選擇投資區域,逐步形成區域合理分工格局。要把自主創新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有效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集聚,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堅持將民營經濟作為主體進行培育。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增加投入,促進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努力改變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放寬壟斷行業、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商品批發和現代物流等領域的投資限制。要完善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一、“互聯網+”為文化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
1.互聯網技術激發文化消費意愿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 應用使得我國逐步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理念。在互聯網時代下,各種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出現與應用更是為信息獲取提供了穩定的媒介,專業人員能夠利用各種大數據技術來把握人們的文化消費意愿,進而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文化產品的創新。 2.互聯網技術消除了文化產業各領域的壁壘文化產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產業,其在發展的歷史沿革中,各個領域之間的界限十分清晰,各個行業主管部門之間呈現出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比如:傳統的報紙期刊、圖書、電視、電影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界限,分屬于不同的領導機關。當前,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延伸和拓展,使得各種文化產品門類之間形成了以內容為中心,相對完整的網絡開發營銷系統,互相之間緊密聯系,上下游角色轉換自如。不同的媒介信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實現無差別傳輸與轉換,比如,紙質書、有聲書、視頻、電影、體驗式公園等等,可以從一個內容實現全形態、全介質貫通。在“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文字編輯能力,還需要掌握攝影、視頻、編輯、剪輯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保障文化產業融合工作的順利推進。
二、“互聯網+”時代下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1.產業基礎較薄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我國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推介處于“原生態”狀態,優秀的文化傳統資源優勢并未充分轉化成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文藝演出、語言文化、圖書出版等文化領域面臨著“文化赤字”;對于中國文化形象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視了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新和改造。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文化產業的產值占 GDP的比重大約在10%左右,美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的12%;日本文化產業規模在2000年就已經超過當年日本汽車工業的產值,占GDP比重的17%;而近鄰韓國在制定了文化發展5年計劃后,文化產業也一躍成為主導產業,其產值已達到5%。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 我國當前文化產業增加值為3000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的3%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產業結構不合理
雖然“互聯網+”時代下我國文化產業突破了傳統發展的怪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實際的發展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樣會受到一些制約因素的影響,產業結構的不均衡、不合理嚴重制約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幅員遼闊,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使得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也呈現出極度的不平衡。比如,以內蒙古為例,當地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和文化資源,但受經濟發展的局限,缺乏系統規劃和資金投入,呈現方式簡單粗放,其文化產業增加值始終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下。“互聯網+”時代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較大的困境,對文化產業的重視不夠、開發能力受限,未能從實際情況出發,缺乏文化產業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使得在產業結構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