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3: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分析企業經營風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常態;經營風險
一、我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
(一)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二)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三)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2014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四)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五)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2014以后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六)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后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七)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八)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二、新常態下企業經營管理面臨的風險因素分析
(一)自然環境的各種變化作用于企業的是水災、火災、地震、臺風等引起非常性的破壞,既定的經營目標、財務目標無法實現等。
(二)企業的社會經濟環境包括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同行業競爭、通貨膨脹、市場季節性變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整和變動等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經濟組織,為了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企業就必須面向市場,獨立決策,這樣就會增加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風險。當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時,往往會對企業的籌資、投資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產生極大影響;當市場經濟繁榮和衰退交替出現周期性變化,會使企業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不斷地變化,給企業籌資、投資管理帶來諸多困難,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通貨的膨脹必然出現社會商品物價全面上漲,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或商品銷售的困難;同時通貨膨脹往往也會引起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造成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
(三)法律環境的變化也是誘發企業經營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改革開放使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依法治國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要建成一套完善的法規制度,仍需要有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因此,現階段已有的法律法規,就有可能需要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訂,這種調整、修訂的不確定性將對經營者的理財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由于法律不完善、執法觀念差,也會使企業承受亂攤派、亂收費等不應有的社會負擔,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降低了盈利水平。
(四)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經營機制的不完善同樣會產生企業的經營風險,如企業經營者由于專業知識差,業務水平低,缺乏應有的管理能力,或者調查研究不夠,掌握信息不充分等,同樣會造成決策失誤、管理混亂,使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企業對經營風險的認識程度不足,防范手段不力等,也會使經營風險發生或加大。經營者在哪些情況下需要規避風險,是企業必須做出的重要決策,否則承受或規避不當又會引起新的更大風險。
關鍵詞:經營風險;會計信息;八項準備;披露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企業必須嚴格遵守《會計法》和國家財經法規,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這是防范和減少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是從會計信息質量的角度來分析如何防范、自留及披露企業經營風險的。
1 通過會計信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在企業進行經營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風險存在,有些風險是必須直接面對,無法逃避的,比如說在應收賬款收不回方面,會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不靈,那么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將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困擾。此時,企業就可以利用會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將這種可能性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減少企業的風險度?;膺@方面的風險,需要會計部門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來保證企業盡量的減少這方面的損失,所采取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1 實行客戶動態管理。在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內部在對客戶資料進行管理方面,基本都是各自獨立掌握,每個部門或者業務員對于自己的客戶都進行獨立管理,自己的客戶自己負責,自己管理,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信息比較分散,沒有統一的管理,而且對于信息的完整度方面沒有統一的規劃,由于時間的積累還容易造成丟失或是遺忘,由此導致了大量的應收賬款被遺忘的情況發生。在信息化如此發達的今天,對于客戶的信息管理應該實行動態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彼此監督,按照一定的劃分標準將客戶分成不同的等級,然后針對每個等級的客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那些與企業主動結束合作關系、欠款量較大的、應付的賬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沒有到賬、在未付款期間其自身發生重大變故的客戶,要及時的掌握他們的動態,將他們作為動態管理的重點,可以在等級里將其標記為高危狀態,對他們要應用特別的措施來進行管理,防止管理漏洞給企業帶來難以想象的后果。
1.2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應收賬款回收。在應收賬款的回收方面,要引起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對于信用風險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要有所控制。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權力與職責要劃分明確,做到互相監督,互相配合。一般情況下,在較大的企業內部,都應該有相應的信用部門的設置,主管經營和主管財務的部門之間要明確自身的職權范圍,做到相互制約,相互發展,對于在給客戶提供信用額度方面,一定要按照相關的規范程序層層審批,不得,嚴格按照規章辦事,完善內部的控制制度,以確保應收賬款的回收。
1.3 進行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對于沒有現金付款的客戶,從賒賬開始,就應將其具體的信息情況備注在對客戶進行動態管理的系統內,直到應收的賬款結清期間,都要對其進行跟蹤管理,定期的對其進行還款提醒,而且還應該對客戶的狀態有所了解,防止客戶發生意外而賬款無從追討的情況發生,以此來確保逾期賬款最低發生率。通過這項管理服務,可以有效的減少或者避免逾期賬款發生的可能性,而且在此過程中,如果發現客戶的企業出現危機或者其他無償還能力發生的前兆,應該積極的采取有效額追討措施,防止發生應收賬款壞賬的危機。
2 通過會計信息自留企業經營風險
對于企業難以化解的經營風險,企業只能“兜著走”。這類風險主要包括: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存貨市價下跌的損失,短期投資市價低于成本的損失,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以及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低于可孰回金額的損失。對于這部分損失,我國新會計制度采取了計提“八項準備”的會計處理方法。《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作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計提“八項準備”是一次資產夯實的舉措,擠出了按過去會計制度“合法”存在的水分,是與國際會計準則協調的重要一步?!鞍隧棞蕚洹闭叩某雠_,壓縮了上市公司通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的空間。同時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文件還規定:“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應對上市公司所作的估計和處理是否恰當作出判斷,并恰當地表示審計意見?!睆亩股鲜泄镜呢攧請蟾娓鎸嵉胤从彻镜呢攧諣顩r和經營成果,也同時有效的防范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3 通過會計信息披露企業經營風險
傳統的會計披露已不能完全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判斷,企業要充分披露其經營風險,尚須關注以下四個問題:
3.1 R&D信息及披露。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企業在研究和開發(R&D)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動當今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R&D在企業未來業務提升中的重要性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而我國由于當前尚無關于R&D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專門化規定,上市公司對R&D活動的披露僅在利潤表的管理費用項目與其他費用項目一并列示,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年R&D支出數額,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投資者無法對公司革新活動可能產生的未來收益進行客觀有效的評估,同時也對企業未來的經營風險難以判斷。
3.2 揭示重大財務事項的信息。通過會計報表和表外注釋的披露,充分揭示承諾事項,或有關事項和期后事項,并逐項詳細說明其概況以反映對企業未來財務和經營成果的重大影響,使信息使用者作了正確決策,對企業經營風險作出正確估計。
此外,對于那些無法在對外的財務報表中加以揭示的風險,如投資風險,應在企業內部報表上對這類風險予以披露。在企業項目決策報告中應增加風險分析的專門風險分析項目。
綜上所述,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帶動下,經常會有一些帶有風險性的行為出現,從古至今的規律就是,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利益與風險并存,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那么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質量將會在企業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會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企業只有掌握好會計信息質量的控制,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才能在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中獲利。
參考文獻
一、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特征和評判指標設置原則
所謂金融企業經營風險,是指金融企業產生經營危機的可能性。具體講,是指造成金融企業資金呆滯損失,債務支付困難,擠兌存款,財務壓力沉重,造成嚴重資不抵債而危及生存的可能性。經營風險與經營危機之間是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關系,如果經營風險不能予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累積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產生經營危機。作為一個經濟范疇,金融企業經營風險及其運動變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體性。它是對金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風險狀況的總體性評價。二是層次性。它是由多層次構成的,既包括貸款經營風險,也包括投資經營風險,還包括存款經營風險、中間業務經營風險等。三是共振性。金融企業風險具有較明顯的共振特性,金融企業某些分支機構經營風險的惡化,往往會引致整個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大或惡化;一個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惡化,又會引起其他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大或惡化,因而金融界將金融風險稱之為“愛滋病”。四是動態性。它是運動變化的,即隨著金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時空、政策、措施變化而發生變化,既有可能變大而惡化,也有可能變小而良化。
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通過統計指標來反映,而統計指標的設置又必須服從于金融企業經營風險及其運動變化的特殊規律性。我認為,設置綜合評判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統計指標體系,應當遵循以下四項原則:一是完備性原則。從整體性和層次性出發,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地反映金融企業的經營風險程度,評價指標體系在空間上要成為一個系統,包括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各個主要方面;在時間上要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不僅要從各個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反映出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現狀,更要反映出該系統動態變化的經營風險態勢。二是定量為主原則。應具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并以定量分析為主,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體,由復雜到簡明,在科學分析和定量計算的基礎上,最終形成對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直觀結論。三是可比性。評價指標既要便于進行縱向比較,也要便于進行橫向比較;既要可用以進行時序比較分析,也要可用來進行金融企業之間、同一金融企業的分行(支行)之間的比較分析。四是可行性。金融企業經營風險指標體系應該簡單明了,所要求的數據資料能夠及時、完整、準確地取得,計量評價上要簡便易行。
二、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特殊規律性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原則,綜合評判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指標體系應包括五個層次共12項指標。
第一層次,主要從金融企業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受危險之間所能承擔資產價值損失的能力角度來考察和反映經營風險程度??梢杂觅Y本風險率指標來表現和反映:
P1=E1/M1×100%
P1表示資本風險率,E1表示資本總額,M1表示風險權重資產總額。P1的數值越大,表明該金融企業所能夠直接承擔其風險權重資產價值損失的能力就越大,經營風險程度也就相對越低。
第二層次,主要從金融企業及時支付債務的能力角度來考察和反映經營風險程度。可以用3個指標來表現和評價。
(1)備付金率。其計算公式為:
(2)P2=E2/M2×100%
P2表示備付金率;E2表示備付金,包括存放央行款項與庫存現金,分支行的備付金中還應包括存放在系統內的非約期上存資金;M2表示各項存款余額。P2的數值越大,表示金融企業的支付能力越強,支付風險程度相對越低。
(2)速動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P3=E3/M3×100%
P3表示速動比率;E3表示速動資產余額,包括存放央行款項、庫存現金、可以隨時變現的有價證券、可以用來再貼現而未貼現的未到期商業票據,分支行的速動資產中還應包括存放系統內的非約期上存資金;E3表示流動負債。P3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的資產速動能力越強,對集中性支付和突發性巨額支付的承受能力和應付能力也越強,支付風險程度也相對越低。
(3)備付息率。其計算公式為:
P4=E4/M4×100%
P4表示備付息率,E4表示定期存款應付息結余數,M4表示各種定期存款從存入日到統計日應計提的應付利息合計數。P4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支付利息的后備能力越強,支付風險程度也就相對越低。
第三層次,主要從金融企業的信用風險即貸款和投資不能收回本息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角度來考察和反映經營風險程度??梢杂?個指標來表現和評價。
(1)貸款風險度。其計算公式為:
(2)P5=E5/M5×100%
P5表示貸款風險度,E5表示風險權重貸款額,M5表示全部貸款余額。P5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貸款資產風險越大,經營風險程度也就相對越高;反之,則相對越低。
(2)投資風險度。其計算公式為:
P6=E6/M6×100%
P6表示投資風險度,E6表示風險權重投資額,M6表示全部投資余額。P6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投資資產風險越大,經營風險程度也就相對越高;反之,則相對越低。
(3)本息拖欠率。其計算公式為:
P7=E7/M7×100%
P7表示貸款本息拖欠率,E7表示不能按期收回的貸款本金和利息余額,M7表示全部貸款本金和被拖欠的貸款利息余額。P7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貸款本息被拖欠越嚴重,經營風險程度也就相對越高;反之,則相對越低。
第四層次,主要從金融企業的金融資產配置結構風險角度來考察和反映經營風險程度??梢杂?個指標來表現和評價。
(1)貸款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P8=E8/M8×100%
P8表示貸款比率,E8表示全部貸款余額,M8表示全部資產余額。P8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資產配置越集中于貸款,經營風險也就相對越集中;反之,則相對越分散。
(2)拆出資金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P9=E9/M8×100%
P9表示拆出資金比率,E9表示拆出資金余額。P9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的金融資產配置于拆出資金相對越多,經營風險也就相對越集中;反之,則相對越分散。
(3)投資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P10=E10/M8×100%
P10表示投資比率,E10表示投資余額。P10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的金融資產配置于投資相對越多,經營風險也就相對越集中;反之,則相對越分散。
(4)存貸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P11=E11/M9×100%
P11表示存貸比率,E11表示全部貸款余額,M9表示全部存款余額。P11的數值越大,表明金融企業的信貸資金自給能力相對越低,或存款資金用于貸款相對越多,經營風險程度相對越高;反之,則相對越低。
第五層次,從資產負債配置的利率風險角度來考察和反映經營風險程度??梢杂美曙L險度來表現和評價:
P12=E12/M10×100%
P12表示利率風險度,E12表示利率敏感性資產余額,M10表示利率敏感性負債余額。P12的數值越大,表明利率風險度越高,經營風險也就相對越大;反之,則相對越小。[NextPage]
三、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綜合評判方法
從上述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合評價的指標體系中可以看出,它屬于一種多指標的綜合統計評價;上述這些評價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和指標既有一定的層次性,又有一定的互補性。同時,評價經營風險的實質性意義,在于及時正確把握其運動變化的態勢特征,以便適時采取切實有效的化解措施。因此,在綜合評價上不宜單純采用加權綜合系數進行靜態分析的方法,應當采用加權綜合系數進行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大小的綜合評價方法。將與經營風險程度相關的五個層次12項指標的報告期指標值與設定的比較標準值進行比較得出指數,繼而采用公式計算經營風險綜合指數(公式略)。
2、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程度運動變化特征的評價方法??梢酝ㄟ^經營風險程度差異率來反映。
四、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預警機制
建立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預警機制,對于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預警機制應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例):
1、制定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評制、反映制度,并將這些職能落實到有關調統部門。
2、金融企業如國有商業銀行的支行統計部門依據經營風險程度的評判指標體系和辦法,對有關指標進行統計和綜合評價,判明經營風險程度及運行態勢特征,進行運行變化成因分析,整理編制成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報表和統計報告,及時報市地分行和央行縣級支行及本行有關行長。國有商業銀行地、省分行編制全轄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報表和統計報告,及時上報上級行和同級央行及本行行長,央行各級分行編制本區域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報表和統計報告,按時報送上級行及本行行長,國有商業銀行總行編制全行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統計報表和統計報告,及時報送央行總行及本行行長。從而,為金融企業各級組織及時提供經營風險運行態勢信息,適時采取相應對策和措施。
3、實行經營風險稽核檢查制度。金融企業各級組織的統調部門和稽核部門要切實做好對下級組織經營風險的統計檢查與稽核工作,確保經營風險統計預警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央行及其分支行的調統部門和稽核部門也要加強對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的統計檢查與稽核工作,以進一步增強金融風險監管的及時性、普遍性和有效性。
4、施行經營風險的數據統計、評價和反映的分級首長負責制和經濟責任制,確保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統計預警信息產生與傳遞的正常化和規范化。
五、幾個相關問題的補充說明
1、適用范圍。本統計預警方法適用于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總行及其分支行、信用社的經營風險程度的綜合評判和預警,也適用于商業銀行總行及其分支行、信用社對經營風險運行態勢的自我評價和預警。
2、比較標準。對商業銀行總行、信用社的經營風險評價指標的比較標準,要由中央銀行總行規定,信用社的比較標準應高于商業銀行,因信用社規模小而抗風險能力差;對商業銀行分支行的經營風險評價指標的比較標準,應由商業銀行總行規定。
關鍵詞:企業 經營風險 管理與控制
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也已步入攻堅階段,國家連續出臺減稅、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等相關政策,這一系列舉措被中小企業充分利用,抓住有利時機,拓寬經營渠道,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但是在世界經濟變幻莫測的今天,如何做好經營風險控制,適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利用好國家出臺的有利政策,是中小企業乃至大型國企所不能回避的問題。
近年來,企業風險管理已經普及到大中小企業,在各企業均建立有風險管理機構,設立專門風險管理人員、風險管理顧問等,風險管理機構與企業的計劃、財務、審計等部門一樣,已經成為企業中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共同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而努力。
一、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分析
企業的經營風險包括自然風險、社會經濟環境風險和企業內的經營管理風險等,對企業經營風險因素的分析是風險辨識的前提,也是企業制定規避風險管理策略的依據。
自然環境的各種變化作用于企業的是水災、火災、地震、臺風等引起非常性的破壞,既定的經營目標、財務目標無法實現等。
企業的社會經濟環境包括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同行業競爭、通貨膨脹、市場季節性變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整和變動等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經濟組織,為了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企業就必須面向市場,獨立決策,這樣就會增加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風險。當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時,往往會對企業的籌資、投資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產生極大影響;當市場經濟繁榮和衰退交替出現周期性變化,會使企業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不斷地變化,給企業籌資、投資管理帶來諸多困難,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通貨的萎縮必然出現社會商品物價全面上漲,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或商品銷售的困難。同時通貨膨脹往往也會引起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造成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
法律環境的變化也是誘發企業經營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改革開放使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依法治國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要建成一套完善的法規制度,仍需要有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因此現階段已有的法律法規,就有可能需要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訂,這種調整、修訂的不確定性將對經營者的理財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由于法律不完善、執法觀念差,也會使企業承受亂攤派、亂收費等不應有的社會負擔,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降低了盈利水平。
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經營機制的不完善同樣會產生企業的經營風險,如企業經營者由于專業知識差、業務水平低,缺乏應有的管理能力,或者調查研究不夠、掌握信息不充分等,同樣會造成決策失誤、管理混亂,使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企業對經營風險的認識程度不足、防范手段不力等,也會使經營風險發生或加大。經營者在哪些情況下需要規避風險,是企業必須做出的重要決策,否則承受或規避不當又會引起新的更大風險。
二、企業經營風險的可控性與風險管理
1.企業經營風險的可控性
風險是不確定的損失,這種不確定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對它的變化全然不知。人們可以通過認識并掌握客觀變化規律,對其發生的概率及其所造成的損失程度作出主觀判斷,從而對風險的發生進行預測和評估,并采取措施控制客觀條件的變化,使風險發生的客觀條件不成就或者不完全成就,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損失程度。所以說,風險是可以控制的。在風險面前,人并非完全束手無策,人們完全可能也可以通過選擇適當的管理手段,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造成的現實損失。風險的這種可控性,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前提。
2.企業經營風險管理
(1)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含義及其分類
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風險管理泛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管理活動。狹義風險管理是指企業用系統的、規范的、專業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識別、預測、評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處置,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它包含內控環境、內控策劃、實施與運行、監測評價與持續改進、信息交流與反饋等五大方面內容,并通過建立規范的內控模式,形成系統的、透明的、文件化的風險管理平臺,實施對企業風險的管理。
依據風險產生的原因,企業風險管理分為市場風險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法律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管理、道德風險管理等。
(2)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風險和利潤(回報)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彼此不能分離。它們猶如一對孿生兄弟,緊密相連,相互作用。就同一事項而言,其風險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因行為人的控制措施不同,從而導致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實際發生的損失不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主體經營的產品,大多數情況下是趨同的,同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風險管理能力或風險經營水平的競爭。風險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其支付的風險成本相對較低,獲得高收益的比較優勢明顯,意味著其獲利相對豐厚,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風險是未來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只有符合一定條件之后,這種可能的損失才轉化成為現實的損失。風險管理過程,其實就是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濟的過程,是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所建立的一種機制。這種機制,不僅可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實際造成的損失,還有利于保障企業安全穩健運行,避免毀滅性風險發生。
(3)企業經營風險控制的“度”
企業存在一天,經營風險也必然跟隨一天,每一個經營環節都有可能發生風險。筆者認為。管理并控制企業經營風險,其目的并不是為了要完全消除企業的風險,事實上,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企業管理并控制風險的意義在于對經營風險有一個明確的識別和評估,以至于能夠采取措施將其有可能產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圍內,把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風險管理與其他管理一樣,管理控制措施也需要“適度”,需要平衡好風險與收益兩者之間的關系。因為,風險只是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其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損失是不確定的。如果控制過度,風險的控制成本可能大于風險造成的損失,得不償失。不僅如此,過度控制還可能影響效率,阻礙業務發展,從而最終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相反,如果控制不力,風險頻繁發生,不僅增加了風險成本的支出,降低了獲利回報。而且,風險發生將耗廢企業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尤其是重大風險,經營管理者需要進行一系列危機處理,很難集中精力一心一意謀發展。風險發生還會對企業的聲譽造成一定負面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若風險不被及時發現和有效控制,風險將在持續存在中擴大,其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將是毀滅性的,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p>
風險控制措施適度,首先,要求人們對經營風險的種類和大小有正確的認識,在風險識別、預測、評估和分析等方面,力求做到全面、真實、準確。這是適度控制的基礎和前提。其次,要求風險控制的措施具有針對性,直接指向風險點,有效地遏制風險的發生和控制風險造成的損失。在實務中,要注意糾正“管理層控制過度、操作層控制不力”的偏向。
三、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所處的生存環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復雜。我們周圍充斥著大量的經濟預測,而經濟學家的工作之一也是對經濟形勢進行大致判斷。但是預測并不能使我們有效應對風險和危機,尤其當某些風險引發的危機破壞性足夠大的時候。專注于專業化發展的企業,可能會有很多優勢。比如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能產生效益的生產環節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然而生物進化的歷史表明,單一性是一種危險的形態,非常脆弱。因此,企業在有能力發展多元化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去涉足不同的行業,適當增加企業戰略業務單元的數量。
參考文獻:
[1]波特,陳小悅等譯.《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5.
關鍵詞:企業;經營風險;成因;控制措施
企業作為市場運行過程的一份子,其基于市場的發展而不斷進步,但也在市場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式各樣的經營風險。因此,給企業的市場經營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使得企業的穩定運行面臨著一定危險。但是,高風險與高收益是并存的。因此,企業在追尋高匯報的同時應該處理好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充分認識到風險對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正確認識到風險對企業既有危險也有動力,應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具體成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此實現企業經營的效益最大化。
一、企業經營風險的概述
企業經營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在具體經營過程中所有面對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致使企業的營業利潤或者企業資金受損,最終導致企業投資者的預期效益無法實現。目前,我國研究者普遍認為企業經營分先主要包括采購風險、生產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這幾種。而從企業的具體生產過程來探討,企業經營風險又可以分為決策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和人員風險這幾種。
二、企業經營風險的具體成因
基于我國目前企業的經營現狀來看,我國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共同形成。1.缺乏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當前我國部分的企業都缺乏對風險管理的正確認識,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很不到位,主觀隨意性太大,在進行風險管理時依靠的也僅僅是個人的主觀臆斷和工作經驗。這樣的風險管理認識使得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上時,無法做出科學、正確的判斷,進而對風險的應對措施也就存在偏頗,無法有效地規避市場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由于企業管理者缺乏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使得很多企業過于追求眼前利益,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有些企業即便設置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但是由于管理者的風險管理意識較低,該管理機構的真正作用并未完全發揮出來,企業風險的管理也止于形式而已。2.缺乏健全的內控管理機制。企業內部的內控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企業經營風險的管控缺乏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也給企業風險的形成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另外,很多企業甚至都沒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沒有建立健全的內控管理機制,使得董事會和其他管理機構的職責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員工的工作行為規范性較低、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滯后,無形之中也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3.企業內控管理水平較低。我國市場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企業,其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也不高。其財務管理能力也有所欠缺,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不高、企業內控水平較低,這些原因都使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面對更多的管理風險、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另外,由于部分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不夠合理,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到位,極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非常大的風險。4.信息的不對稱性。信息時代的來臨和大數據社會的發展,使得企業對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和企業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的影響,我國很多企業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外來信息的不對稱,這種信息是天生的、外在的,不是由企業內部人員形成、擴散的,這種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極低,企業一旦使用了錯誤的信息制定了錯誤的決策,極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破產的風險。另一種是企業內部的不對稱信息,這主要是由于企業內控管理水平較低和企業信息傳播速度較慢所引起的,其信息不對稱性主要體現在一線工作人員與管理層兩者之間,一線工作人員的業務信息無法真實、準確的傳遞到管理層中,就無法真實體現出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也就無法為企業管理層的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限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有效控制企業經營風險的措施
1.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企業決策者的風險意識作為企業風險防控的基礎,只有其具有較高的風險防范意識,才能使得各項企業風險防控措施有效地開展,才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企業決策者應該充分發揮出帶有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防控意識,將風險防控意識融入到日常各項工作當中去,主動搞好企業風險防控工作。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該充分重視企業風險防控工作,樹立正確的風險防控觀念,時刻保持警惕的態度來面對各項可能影響到企業發展的風險,并判斷各類風險可能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做出合理的決策,以此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2.加強對企業的內控管理力度。良好的企業內部管理環境是有效實施各項企業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前提,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風險預測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企業在強化企業經營風險防控時,應該加強對企業內部的管控力度,實施行之有效的內控管理系統,以此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全體員工也應該參與到企業的內控管理當中來,做好相應的內控管理工作。因此,企業管理人員應該依據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來完善企業內控流程,強化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加強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力度,充分將內控管理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融合在一起,以此保證全體員工的工作行為的規范性和合理性,進而降低企業日常工作當中帶來的經營風險。3.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企業應該在風險形成之處就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以此降低企業的不良損失。可見,企業經營風險把控的關鍵就是在企業的風險預測管理及防范工作上。因此,企業管理人員應該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規范企業全體員工的風險管理行為,并為風險的防控提供切實可行的制度依據。同時,在風險管理制度當中,企業還應該制定完善的緊急預案,盡早規避風險管理給企業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另外,企業還應該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由專門的高素質人才進行管理,并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以此保證風險管理機制功能的充分發揮。4.加強對外部信息的收集與管理。企業作為市場運行當中的一小部分,其運營的好壞與市場發展的好壞具有直接的聯系,良好的市場發展能有效推動企業的高速發展,復雜的市場環境能給企業的穩定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另外,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也會給企業的風險控制工作帶來難度。因此,為了保證企業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實施,企業應該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規律和趨勢,加強對企業外部信息的收集與管理,對行業信息和對手信息以及利好信息予以全面的收集,并進行合理、有效地分析,以此為企業決策層制定行之有效的發展方針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另外,由于我國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力度加大,企業管理者應高度關注國家政策的頒布和法規的變化,以此為企業調整經營策略做好信息準備,保證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的步調一致性。
四、結語
總之,由于經營風險對企業的發展具有致命的影響,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通過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內部管控力度、健全內控管理制度和加強信息收集與管理來提升企業自身對經營風險的應對能力,分析和評估出經營風險的類別與可能對企業產生的影響,進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防控,這樣就能使企業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白宇 單位: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邵永華.企業經營風險內部控制措施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5,(12):132.
關鍵詞:企業 ;經營風險 ;防范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 A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 可能發生或遇到的與企業經營有關的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進一步建立, 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競爭主體。在市場經濟中,風險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客觀存在的,對企業的盈虧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要完全消除風險是不現實的。 因此,研究經營風險,管理和防范經營風險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我國企業在經營風險管理與控制上存在的問題
1.企業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防范組織
在國外一些大公司里, 公司設有專門的風險防范管理機構。在這些設立的風險防范管理機構中,大多數人員都是兼職的, 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公司部門主管以上人員和公司外聘顧問組成。 這樣的組織結構保證了企業在面臨風險時的反應速度和效率, 從而確保了對風險事件的成功防范和及時化解。而在我國的企業里,基本上看不到這樣的組織結構存在。在很多中國企業家的眼里,企業經營風險是無法預測和無法管理的, 因此他們不可能為此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 當然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準備。 另外,我國目前正處于體制轉軌階段,各種制度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2.盲目地追求投資信貸和生產經營規模
一些企業由于短期行為思想作怪, 他們只盯住市場暫時熱銷的產品,對市場發展的趨勢不深入研究,不著力開發技術含量較高的,有長遠市場前景的新產品。從而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不講效益地追求投資信貸,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加大。
3.內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力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資產、財務管理的重要依據。但我國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 但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缺乏可行的操作細節,缺乏可行的實施方案,缺乏具體的落實環節,一樣達不到內部控制的目標。最終導致控制力度弱化,企業經營風險擴大,資產損失也就在所難免了。
4.企業賒銷比重大,應收賬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國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 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 同時, 由于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登記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占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二、加強企業經營風險的管理與防范策略
1.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增強風險識別能力。
對于我國企業來說, 風險防范意識差是企業陷入經營危機的重要原因。只有樹立風險意識,企業才能主動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經營風險。樹立風險意識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的途徑解決。 在經營者樹立風險意識的前提下通過有效方式教育企業員工, 務必讓員工認識到風險的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等特點,讓所有員工都明白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加強對風險的識別,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量級的風險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其管理策略有:第一,規避風險策略:考慮到風險的存在與發生的可能性,事先采取措施回避風險因素, 或主動放棄和拒絕實施某項可能導致風險損失的方案。 第二,分散風險策略:企業在經營和投資過程中將風險分散到彼此獨立、 關聯度較小的不同
性質、 不同類別的業務、 或不同的證券品種和其他合約上,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其中某些業務或證券、期貨合約出現風險時,其他收益不受影響,把風險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圍之內。 第三,轉移風險策略:通過合法交易方式和業務手段,將風險盡可能轉移出去。 第四,控制風險策略:在承擔風險時,加強對風險因素變化的關注,出現風險爆發征兆或實際發生時,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風險惡化,爭取化解風險,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
2.加大企業改革力度 ,盡快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依據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按照價值規律、 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其具有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特征。以解決長期以來企業管理存在集體決策集體負責, 實際上無人負責的問題,并能保證企業自覺地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下,尋找生存發展壯大的機會。另外,國際社會特別重視企業制度、法規方面的完善程度,這樣,實行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的企業,才會得到國外有關方面源源不斷的投資,這對加快企業發展非常有利。
3.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及風險控制系統
科學的組織結構是控制企業經營風險的基本條件
企業在進行組織設計時, 確保組織內信息得到及時的反饋;確保組織內各個部門和人員責任清晰、權利明確;確保組織內有風險反應機構和專門的授權。如此一來,組織內信息通暢、權責清晰,一旦發生任何風險先兆均能得到及時的關注和妥善的處理, 而不至于造成真正的風險損失。 同時積極發揮會計、審計等專業人員的作用,及時發現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偏差。
此外,還必須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只能防范風險,不能轉嫁、承擔、化解或分散風險。 對于企業經營活動中發生概率較大,且企業能夠承擔控制成本的風險,要力求通過企業自身的控制系統, 并依托以財務會計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體系予以控制。對于發生概率較小,或控制成本較大的風險, 則應在加強管理、 增強自身素質的基礎上,降低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程度。
4.做好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和追蹤分析
及時完整地進行原始記錄,包括賒銷條件、應收賬款形成日期、用戶付款的日期、目前尚欠款數額等情況。 通過這些信息檢查用戶是否突破信用額度, 掌握用戶已過信用期限的債務,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同時,應收賬款形成后企業就面臨按期足額收回的問題。為防患于未然,有必要對賒購者的經營情況、償付能力進行追蹤分析,及時了解客戶現金的持有量與調劑程度能否滿足兌現的需要。 重點放在掛賬金額大、掛賬時間長、經營狀況差的客戶,以防形成壞賬,減少經營風險。
5.增強企業創新意識,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如果企業沒有創新,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就必然會落后,難逃滅亡的厄運。因此企業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控制企業風險。
四、結束語
正是因為風險的存在,風險管理和防范才成為必要。防范企業經營風險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 它需要企業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參與。企業必須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切實采取風險防范措施, 認識和分析企業整體目標及各活動層目標,以及影響這些目標實現的內在和外在因素、發生的概率及可能的后果,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使企業獲得長遠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占鳳.論企業經營風險管理[J].湖北社會科學,2004,(10).
關鍵詞:財務內控;防范;經營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1
一、現代企業財務內控對經營風險防范作用
(一)有利于防范決策風險。企業財務內控主要是由信息和溝通為載體來管理企業的內部財務,其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確保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加強企業財務內控制,可以保障企業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并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使企業會計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在一定程度上對經營風險起到了防范作用,避免了企業管理層不正當干預會計工作,確保各項會計法規制度得以落實到位,提高了企業管理決策的正確性,預防和防止企業出現大的虧損現象。
(二)有利于防范法律風險。企業財務內控能為企業經營提供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并確保國家財經紀律得以切實遵守。包括對企業經營目標的確定,對經營風險的評估,同時執制定相應的策略排除或者降低風險。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遵循《公司法》、《合同法》、《會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強化財務內控功能,通過定性與定量相互結合,執制定相應的策略確保企業的各項經營行為和財務活動均合法,從而有利于對風險的綜合評估和有效規避法律風險,最終實現將風險降到最低。
(三)有利于防范資產流失風險。企業財務內控能夠對企業資金的流向做出詳細的核算與審核,并及時發現和堵塞財務管理各種錯誤和弊端。企業財務內控在建立健全財務內控制度的基礎上,通過監督和控制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可以有效避免資產損失、浪費等問題發生,從而確保企業資產安全完整,杜絕侵占國有資產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特別企業在投資的過程中,要對市場進行一定深度的拓展研究,如果缺少專業知識的指導的情況下盲目投資,就有可能會造成資金的損失風險。
(四)有利于防范壞賬風險。企業財務內控可以向管理層及時反映財務信息,以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防止資金流失的現象發生。財務部門應當加強對往來款項進行實時跟進,嚴格執行財務內控制度,加大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力度,盡量減少呆賬、壞賬的產生,利用賬齡分析、催收賬款等手段,避免由于資金損失和資金回收期延長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五)為企業經營提供優質的內部環境。企業的經營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成果,而經營活動都要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中,企業提供清晰的職責劃分,正確的經營理念需要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從而有效減少或者避免經營風險的發生。
二、我國企業財務內控存在的問題
(一)建立內部控制的意識薄弱。目前有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不愿意把精力過多的投入在內部控制方面,因為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不能直接體現出經濟效益,而且其間接的效益的體現也需要經過很長一段的時間。
(二)無法實現信息及時共享和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F在很多企業內部,沒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缺少及時性、有效性的管理效率和決策,對于各種信息也無法及時進行了解和分享,從而導致很多信息的來源和口徑無法達成一致,因此在進行決策時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三)缺乏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有一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形同虛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卻沒有一套系統和完整的風險評估以及防范系統,使得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中無法起到相應的作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流于形式,無法及時的進行評估和規避風險,而不能真正起到預防經營風險的作用。
(四)缺乏健全的監督機制。很多企業對于監督機制發現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沒有相應的內控監督機制進行監督,存在著監督內容不具體、監督方式不靈活等現象,無法實現其正常的執行程序,使監督與懲罰相互脫節,無法實現監督機制的權威性。
三、加強企業財務內控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措施
(一)完善企業財務內控基礎工作。首先,對企業各項會計處理事項的審批人及其審批范圍和責任進行明確規定,制定和落實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其次,嚴格規定會計憑證、賬簿、財務報表等編制流程,規范財務業務處理流程。再次,會計部門應當通過執行稽核制度,及時糾正稽核中發現的核算疏忽、錯誤進行,有效防范核算工作中出現的人為差錯和舞弊現象,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最后通過建立定額管理制度、財產清查制度等,規范會計核算基礎工作,為會計核算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財務內控組織結構。合理的組織機構是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的基礎,并且清晰明確的職位層次以及有效的協作體系是該機構應當具有的。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罰,對于表現突出的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獎勵,并堅持做到財務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以此來促進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只有建立并完善內控管理責任制,把財務內控落實到位,才能更好地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三)有利于防范職業道德風險。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關系著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貫徹執行,因為執行財務內控制度的主體是企業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他們是財務內控的全面落實提供堅實保障。企業應當重視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教育和培訓等形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財務隊伍,增強他們對企業經營的責任感。
(四)嚴格財務監督,充分發揮財務內控作用。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通過強化內部財務監督,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機構應增強經營風險防范意識,通過經營性財務收支審計、經營效益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及時發現內控制度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并對財務內控制度進行科學、客觀評價,從而強化企業自我完善和自我約束的力度;其次,工商、稅務、財政、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應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嚴厲查處企業違法亂紀行為;再次,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使其客觀、公正的審查驗證企業財務報表的合法性、一致性。此外,還應加大社會媒體對企業違法違紀經營行為進行及時、全面曝光,發揮企業財務活動的監督力度。
參考文獻:
[1]彭樹英.加強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途徑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