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3: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詞鑒賞;優化整合
一直以來,古典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詩詞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古詩詞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思考,展現了古人的愛恨情愁,語言凝練、情感含蓄雋永、意境朦朧,但又因為時間久遠、遠離當前的社會生活等特點,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理解古詩詞時興致不高,出現陌生化的趨勢。同時,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上存在的不足,也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學習的低效化?;诖?,筆者試圖在群文閱讀背景下,圍繞古詩詞教學,就高中古詩詞教學優化整合策略展開探究。
一、當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古詩詞閱讀教學普遍存在賞析碎片化、訓練模式化、教材單一化的問題,導致了古詩詞教學的低效化。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高,總是依賴“教師口若懸河地講,自己一心做筆記”的方式進行學習,禁錮了思維,難以理解詩歌中含蓄的情感,更談不上學習古詩詞的思維發展。
1賞析碎片化,限制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古詩詞鑒賞的方法都存在單一乏味的弊病,基本上是教師按照教參提供的資料來進行講授:先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接著逐字逐句解釋古詩大意。另外,教師多采取單篇單賞的模式展開,缺乏必要的系統性,以致教師向學生灌輸預先準備好的知識,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成了被動接受的客體。這種碎片化的賞析,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材單一化,訓練模式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每本教材雖然都經過了科學論證、嚴格考量,卻無法回避教材內容和教學時間的限制這一現實問題。在統編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編排普遍呈現出單人單篇、題材單一的特點。這種單人單篇、題材單一的詩歌篇目編排,使得學生的古詩詞學習內容受限,也難以讓學生獲得真實、美好的詩歌體驗。在傳統的古詩詞鑒賞訓練上,為了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古詩詞模塊的得分,教師首先會為學生總結同一類題型的特點,并給出一個相對固定的答題模式;接著,讓學生按照既定的答題模式進行作答;最后在題海戰術中鞏固,實現短期內提高古詩詞鑒賞得分的目標。這種訓練模式限制了學生獨立鑒賞思維與審美鑒賞能力的發展。
二、古詩詞教學優化整合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古典詩歌教學也進入了探索與改革的時期,不少教師用盡渾身解數來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不管新課改如何改革,都應以課本為原點,走出課本鏈接課外,優化整合課內外資源。針對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嘗試從群文閱讀的角度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和必修4進行合理調整,優化整合?!叭何拈喿x”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教師圍繞同一個議題,選擇多個相關文本開展教學活動。王君說:“整合教學對師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綜合抽象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等思維能力都是最好的訓練?!保?]基于此,筆者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古詩詞教學探究:賞析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詩詞,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賞析同一詩人相同題材的詩詞,打破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慣常思維;賞析同一詩人同一風格的詩詞,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來閱讀詩詞。
1賞析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詩詞,在對比學習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古詩詞領域,每個著名的詩人基本都有其固有的標簽??吹教諟Y明,學生就會想到恬淡閑適;看到李白,學生就會想到浪漫飄逸;看到杜甫,學生就會想到憂國憂民。而教材編寫的初衷,恰恰應該是通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詩人。但是,人本身是復雜多變的,同一詩人在面對不同的境遇時,其詩歌作品的風格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如果局限于詩人相同風格的作品,就會在客觀上限制學生的學習內容,無法讓學生全面地認識詩人。群文閱讀的優化整合,恰能彌補這個不足。因此,筆者從群文閱讀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4第二單元柳永、辛棄疾和李清照的詞作。在柳永詞作的教學上,筆者在完成教材內《望海潮》和《雨霖鈴》的基礎上,課外增加了《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锻3薄芬桓牧酪酝耐窦s風格,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局面以后,經過真宗、仁宗兩朝休養生息后的繁榮、太平景象,與《雨霖鈴》《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形成對比。在辛棄疾詞作的教學上,筆者在教學《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基礎上,補充了《青玉案?元夕》和《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補充的兩首詞作均為婉約詞,與辛棄疾常見的豪放風格截然不同。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課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都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品,最能體現李清照的寫作風格與情感。然而李清照雖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但也有豪氣沖天的豪放作品,如《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該詞一反李清照之常態,沒有絲毫閨閣氣,格調高遠、意境廣闊,通體渾成,更將詞人的經歷和感受與莊、騷結合起來,飄逸清奇而又意味深厚。把李清照的這首豪放詞和婉約詞放一起鑒賞,能讓學生看到一個剛柔并濟的女詩人形象。選擇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作品,實現群文整合,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詩詞積累,幫助學生跳出對詩人原有的認識,以全新的視角來觀照詩人,激發學生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看到一個真實而立體的詩人形象。人都有多面特質,詩人也不例外。詩人的內心思想是豐富而多彩的,對世界的思考更是多層而復雜的。不同的詩作,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2賞析同一詩人相同題材的詩詞,拓展學生鑒賞古詩詞的固有路子
為了便于理解和學習,后人依據古代詩人所描寫的生活內涵和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將古詩詞分成思鄉懷人詩、送別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征戰詩、詠史懷古詩、托物言志詩、愛情閨怨詩和人生哲理詩等類。一般來說,同一題材的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對比較集中而固定。如思鄉懷遠詩,或表現羈旅愁思,或表現思念親友,或表達征人思鄉,又或者是表達國破家亡的悲涼。而同一題材卻不同主題的詩詞相對較少。如果能通過同一題材而主題思想不同的詩詞來開闊學生鑒賞詩詞的思路,則不僅能讓學生循著鑒賞古詩詞優良的傳統品讀,還能讓學生在常規的古詩詞鑒賞中,拓寬鑒賞古詩詞的固有路子。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單元李白和杜甫的作品教學為例。教學李白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在學習課內《蜀道難》的基礎上補充課外的《送友人入蜀》,引導學生針對兩首詩展開對比學習。兩首詩都是寫蜀道,但因其背景和對象不同,表達的側重點也表現出不同。兩首詩都是從蜀道的“傳說”“見說”入題,著力虛擬夸說蜀道神奇迷離的色彩,突出蜀道的難和險;不同的是,一個是實寫,一個是夸張?!端陀讶巳胧瘛分塾凇八蛣e”,歸結于“入蜀”,從詩歌的主旨考慮,不宜夸說、渲染蜀道之險與難;而《蜀道難》著意于“難”,寓情于“憂”,極寫蜀道開辟之苦,行路之難,留居之險。在這兩首詩中,虛寫凸顯李白的藝術張力,眼見則顯示了李白的情感表現力。送別之情,勸慰之意,都展現了青蓮居士的詩仙魅力。教學杜甫的作品時,筆者選取了課內的《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和《登高》三首詩。筆者在前面組詩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兩首,讓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這兩組詩的格調和主題。在上述三首古詩中,《登高》最能體現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我們將其放在組詩學習的最后,幫助學生理解、感悟、總結杜甫的詩歌風格。這就拓寬了古詩詞鑒賞的新途徑。群文閱讀視域下,同一詩人相同題材的詩詞,能映射出詩歌的深層內涵,使教學縱橫互補,詩仙、詩圣的詩作便是例證。
3賞析同一詩人同一風格的詩詞,引導學生用相應的情愫來閱讀詩詞
每一位詩人都具有屬于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比如詩仙李白,他的風格特點是豪邁飄逸,屬于浪漫主義;詩圣杜甫的風格特點是沉郁頓挫,屬于現實主義;白居易的風格特點是通俗易懂等。而大多數作品呈現出來的共同風格,就可以被認為是詩人的主要風格特點。把握詩人的主要風格特點,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詩人,更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內容,用適當的情愫來閱讀詩詞。以蘇軾詩詞作品教學為例,筆者從群文閱讀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4第二單元蘇軾的詞作。蘇軾樂觀曠達,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品讀蘇軾的豪放詞是進一步認識蘇軾的良好媒介。教材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風格豪放,兩首詞都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的作品。前者通過“大江”“亂石”“驚濤”等雄壯有力的意象來展示富有氣魄的畫面,表達了詞人超脫、曠達的胸襟;后者借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達了作者灑脫、放達的人生態度,更寄予了蘇軾對自己在政治上所遭際遇的憤懣。在學習這兩首詞的基礎上,教師還可帶入課外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此篇亦是蘇軾謫居黃州期間所作。蘇軾借“白頭翁”自比,寫出了詞人在人生的江海里遨游,不畏風雨、樂觀坦蕩的人生態度。統觀三首詞,學生可以看到一個飽受生活風雨卻依然堅強、樂觀的蘇軾。群文閱讀下的高中古詩詞優化整合策略可讓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迎刃而解。當然,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古詩詞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把控能力以及詩詞素養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針對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結合新課程標準和群文閱讀的相關要求,優化整合課內課外的資源,做到課內為主、課外豐富,用群文閱讀的方法,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閱讀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中語文;古詩詞;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海洋中, 古詩詞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充分的體現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從遙遠的古代開始,我國對古詩詞的教學就很重視,以至到了經歷了五千年后日新月異的今天,古詩詞仍作為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文化素養;另一方面也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揮巨大作用。隨著新課改的廣泛推行,大部分教師積極創新教學策略, 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由死記硬背變為以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的意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情操。為適應現代教學的革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巨大魅力,對現行的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創新教學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現有的高考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教師之間素質的參差不齊, 致使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實踐中暴露出一些被忽視的問題。第一,為了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而要求學生只背誦那些經常在試卷中出現的部分句子, 造成了學生僅僅記住簡單的文字組合而不能對詩詞進行全面的理解, 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出現理解偏差, 不能進入作者營造出的意境。第二, 現行的高考制度對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分數面前,教師不得不放棄學生的長遠發展, 在詩詞鑒賞時運用的統一、固定的模式而缺乏創新。第三,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 常常都是往屏幕前一站自顧自的講解, 忽略了下面學生的聽課情況,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使得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高。第四,有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只是簡單的將板書內容搬到屏幕上, 而缺乏與詩詞對應的圖片、聲音和動畫,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效用,致使其起不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
二、關于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的策略實踐
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關注古詩詞的背景
古詩詞由于其在形式上短小精辟而內容卻異常的豐富, 它們往往都表現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就是對詩人的生存環境以及古詩詞創作時的社會背景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描述講解, 以便學生快速進入詩詞所包含的精神內涵, 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 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時,一方面,蘇軾與當時變法的王安石有不同的政治主張, 主動要求外放, 他曾要求調任到離其兄較近的地方為官,以便兄弟經常聚會。而直到蘇軾創作此篇佳作那個中秋, 蘇軾依然和蘇轍天各一方。在天清月朗的中秋,蘇軾想起離異多年的弟弟, 心緒高漲, 揮筆寫下這篇名作;另一方面, 蘇軾本人性格豪放、氣質浪漫,并心懷遠大的政治抱負。雖然蘇軾懷才不遇,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在這首詞中仍然表達了蘇軾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月亮自身具有浪漫色彩并充滿了想象,可讓人想到團圓的美好生活, 同時也讓人聯想到蘇軾光明磊落的人格。通過背景的介紹, 在分析作品時學生就可以發揮想象力,融入詩詞的意境中,幫助學生的正確理解,同時還可以加深記憶。
2.教學要充分體現古詩詞的情景再現
將篇幅較小的詩詞展現出其所蘊含的壯闊情景, 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學習傳統古詩詞文化中。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對詩詞進行誦讀, 通過充分調動人體的五官而觸發出學生的情緒, 漸入詩詞的情景。其次,教師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在課前準備做課件時,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文字、聲音、圖片與動畫的綜合效果吸引學生發散思維,快速領悟詩詞所表現的情景。比如,在講解杜甫《蜀相》時,可以在課件中插入與草堂相關的圖片并用一種深沉聲音的介紹杜甫的人生經歷了, 從而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氣氛,使學生投入其中,讓學生主動的探求詩詞的意境。而在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可以選取《送別》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輕緩的旋律中進行想象, 感受作者的意境。
3.對古詩詞進行詩詞對比
由于每首古詩詞的創作者的生長背景、喜好個性、人生際遇等都不盡相同,從而導致在創作時就表現出各不相同的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創作者的風格以及同一創作者而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對比教學, 達到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舉個例子說,在學習由李煜創作的《望江南》時就可以插入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將兩者進行對比。前者的創作背景是在作者由國君淪為階下囚后創作的, 詩中描寫了睡夢中重溫舊時生活的歡樂以及夢醒后現實的殘酷, 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生活的懷戀;而后者則是詩人杜甫在經歷游離失所的生活之后, 為在成都西郭草堂有了安身的處所而感到的欣喜之情, 詩中對草堂附近春意盎然的景色進行了描寫, 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兩首風格迥異的詩詞,是由兩個人生經歷完全不同的作者創作的, 致使兩首詩詞表達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三、結語
總之, 數目眾多的古詩詞代表著傳統文化精華和經典, 高中語文教學中賞析古詩詞鑒賞活動正是一種提高綜合素質的文化活動。面對正值青春年華的高中生,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以及思維方式都不一樣,致使每個人對同一首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實踐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加強古詩詞的背誦,多了解典故和古代文言文的字詞解析。為較好實現高中古詩詞的教學,教師要結合新時代的需求,積極創新, 重點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意境以及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素質教育理念;古詩詞多元教學;策略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3-0102-01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多元教學的探討也進一步深化。多元智力是一道多彩的光譜,其觀照下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更加五彩斑斕。古詩詞鑒賞綜合性強,更應該研究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的多元教學策略與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論思考教學方式,讓教學活動更多元、有趣,也讓不同智能取向的學生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一、吟誦品讀法
在進行詩詞教學時,教師一般都會注意抓住詩詞便于誦讀的特點,借助于外在的聲音或動作行為增強內在記憶的質量。但如果僅有單一的聲音上的記憶而沒有意義上的建構,顯然缺乏深度,不符合閱讀信息解讀的基本要求。吟誦品讀法結合了吟誦和品讀兩種形式,強調兩種閱讀行為的有機參與,并側重品讀的過程,即是強調對閱讀材料的內在信息的獲取。
1.示范吟誦品讀。唐孔穎達《毛詩序》說:“動聲曰吟,長言曰詠,作詩必歌,故言吟詠性情?!闭f明詩歌透過自然的聲調或是結合音樂產生抒感、陶養性靈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吟誦教學。學生誦讀古詩的通病是急于成誦,這就不利于感悟與理解。教師可從讀詩的節奏訓練人手示范吟讀,或按音節劃分節奏,或按語意劃分節奏,也就是說在朗讀時停頓的單位可以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音節或意義。
2.自我吟誦品讀。有些好詩本身就是詩人一唱三嘆吟出來的,讀者只有在反復的吟讀中方能真切體驗出詩人的復雜情感。教師在示范吟誦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伴隨樂曲在自我吟誦品讀中體驗情感,語意表達加上旋律伴奏,可凸現出一個立體的情感世界,學生沉醉于這樣的情感世界,更易體驗出作者的豐富情感。
3.集體吟誦品讀。即是在初步感悟的基礎上多次地反復地讀,而且是多人多式樣地讀。通過不同的讀法,品味和感悟出詩中蘊涵的不同情感:諸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激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是豪放,岳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壯,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婉。有些詩作中宣泄的情感與我們的學生有些距離,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使學生情感與詩人對接。
二、感知積累法
這種教學方式的心理過程是借助多次反復,對文本內容不斷強化記憶,使個體知識與文本語言在反復多次的接觸、溝通中,逐步形成學生個人的獨特“領悟”?!盀槲闹涝谟诤穹e而薄發”,傳統語文教學十分重視經典文本的感知積累。
1.在誦讀訓練中感知積累?!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表明了誦讀之于積累的重要性。新版語文教材大大充實了古詩詞的背誦篇幅,高考命題明確要考古代詩詞名句,就連中央電視臺舉辦歌手大獎賽的綜合素質考核也屢屢出現古代詩詞填空題。海外學人劉銘紹先生認為:讀詩“除了復古,別無他法”,“復古之意,乃背誦也”。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背誦掌握古代經典詩詞。
2.在語文教學中感知積累。語文教學還要重視教學中的積累,如學習《雨中登泰山》,吟誦杜甫的《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睂W習《勸學》,體味漢樂府詩《長歌行》中的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學習《〈指南錄〉后序》,背誦《過零丁洋》或岳飛的詞《滿江紅》;學習《南州六月荔枝丹》,將白居易的《荔枝圖序》抄錄給學生。寫《春蠶賦》,練習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可提供李商隱的詩《無題》,使學生在吟誦過程中體味“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品格,將物的生物特征與人的精神品德聯系在一起,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寫法和主題。
三、引用化用法
此法是指導學生在書面或口頭語言中,引用或者化用古詩詞名言警句,以增強語言表現力的一種方法。從《詩經》《楚辭》《漢樂府》到唐詩宋詞,許多美妙的詩詞名句至今仍為人稱道。引用或化用這些詩句,可以使文章生輝、令談吐煥彩,達到引人入勝的境地。
1.以品詩引發說寫動機。學會欣賞,才能進行模仿。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去觀察思考別人是怎樣借古詩詞表情達意的,王國維治學的三境界說就是成功的先例。由此引發學生說寫的動機:品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學生會在有形的畫面中領略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這一哲理;品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會感受到社會歷史的變遷。
2.以仿詩落實說寫訓練。賞析只是準備,動手仿寫,斟字酌句,才見寫作功底。這方面大詩人李白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他特別推崇崔灝的《黃鶴樓》,并仿作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盡管比原作多了一些斧鑿而少了一絲空靈,但仍被世人公認為李詩七律之冠,可見在仿寫中學習古詩詞也是可行的。當然要求學生像李白一樣仿寫整首詩未必現實,仿寫個別句子或句式卻不難做到。如學習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我讓學生仿寫曲的前兩句,于是就有了“枯枝敗葉殘花,竹籬院落農家,”和“青萍綠水嫩鴨,竹籬茅舍人家”等對稱的句子。
總之,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能夠采取多元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徹底改變了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及機械操練的模式,從而在活動中構建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情感交流、多維互動的局面,讓學生多種感官并用,通過感知、實踐、體驗和參與,習得古詩詞,掌握古詩詞。
參考文獻
一、提升學生對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必要性
古詩詞從本質上來說主要是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載體,傳承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年前的悠久歷史文化,同時也蘊含著博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眼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種網絡文化、快餐文化應運而生,這些浮躁的氣氛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給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對于這種這會環境,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責無旁貸,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水平,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一生都受益匪淺。
二、初中語文教學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
1.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要想保證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多了解一些文學典籍,增加文學底蘊,提升自身的古典文學修養,使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只有不斷的為自己充電,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們的注意,保證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把古詩詞講透,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2.創新教學觀念
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改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的錯誤思想,將學生在作為教學主體,并時刻注意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自身扮演的角色。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熱情。
3.注意學生對內容的把握
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對詩詞內容的把握,⑹詞進行合理分類。例如按詩人的性格分為憂心于天下的杜甫,灑脫的詩仙李白,隱居山水的陶淵明等;按詩詞類型分為送別詩、懷古詩、思鄉詩、邊塞詩等。在保證對詩詞背景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具體的講解,讓學生為以后的古詩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能夠靈活的對詩詞進行分類,將特殊案例單獨記憶,鼓勵學生從詩詞的具體內容入手,牢牢掌握各類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如講解李煜的《相見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詞所描寫的具體內容,然后再換個角度分析當時的描寫背景,這樣才進一步的體會到詩人離鄉去國的N心之痛,以及身為亡國之君的哀思之痛。
4.培養學生品析詩詞的語言能力
(1)教會學生學會分析詩詞的修辭運用,并能夠理解其表達的含義,主要是從一些妙處著手。例如在分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古詩中的“茅店”、“雞聲”等處,以便于從這些富有特點的景物中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在賞析古詩的時候多從詩詞的運用技巧和語言風格加以深入分析。
(3)鼓勵學生多讀品析詩詞節奏、音韻等。使學生能夠從詩歌的表達方式來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心境。找準詩詞的關鍵句,分析其中動、靜結合的含義和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知識不要講解的太深奧,言簡意賅,鼓勵學生多接觸些常識性的典故,以便更好的品味詩詞中抒發的情感。與此同時從多個角度剖析詩歌語言的各種技巧,理解每種修辭手法運用的目的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和最終效果。
5.培養學生賞析詩詞表達技巧、藝術手法的能力
(1)讓學生熟練掌握擬人、比喻、夸張、雙關、反復、對比、通感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保證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的判斷詩詞的表達方式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還是直抒胸臆。
(2)第二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想象、烘托、白描、映襯、渲染、先聲奪人、虛實相映、動靜結合等各種表達技巧。
(3)多開展相關訓練,鍛煉學生學會分析詩人的總體思路是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還是先景后情。從而能更加準確的判斷詩人所使用的的是何種手法技巧,然后進一步結合詩句闡釋使用這種技巧的原因,以及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詞講究的是“情景交融”,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分析歸納方法,從詩意中解讀意象,在意境中分析景物,把握好相關規律,從多個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曉燕. 誦讀闡釋感悟深化――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教師,2011(1):61.
[2] 陸貴芹. 簡議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J]. 文理導航,2011(16):55.
[3] 楊振春.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J]. 學周刊,2015(11).
[4] 劉詩. 詩歌鑒賞試題分析及其教學建議――以高考語文湖北卷(2005-2014年)為例[J]. 基礎教育研究,2015(03).
[5] 彭麗娜. 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J]. 才智,2015(18).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方法;探究
中國的古典詩詞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詩歌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以至于人們提起詩歌必然會說“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提到詞一定會想到宋詞,而隨著文學發展樣式的多樣化,詩詞也淡化在人們的視野中,很多學生對詩詞的了解也大多源自教材,這一種普遍現象而非個人的不自覺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中語文古今詩詞教學。
一、高中語文古今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認知觀念的偏差和誤區影響到高中語文詩詞教學
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古典詩詞永遠是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余光中就曾經這樣評價李白:“酒下豪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釀成月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本唧w到高中教學中出現了師生偏向于古典詩詞的教學而不重視現代詩歌教學的現象,無論是教師的個人喜好,還是學生的興趣愛好,都使高中語文詩詞教學存在認知不平衡的現象。
2.高中語文教材選錄古詩詞和現代詩歌的比例不平衡
這是教材本身的客觀原因,在人教版高中語文的教材中僅在第一冊選錄了現代詩歌,而古詩詞卻貫穿了整個高中教材。在高考中很多地區的語文試卷中古代詩詞較之于現代詩歌而言考到的頻率相對較大,古詩詞多以賞析為主,其分值相對較大;現代詩歌考試則多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分值相對較低,出現了有的地區甚至不考現代詩歌的現象。這使得高中語文詩詞教學被動地朝著考試的方向發展,而不重視詩歌整體鑒賞的現狀。
3.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到高中語文古今詩詞的教學
首先,一些教師由于學習的方向的原因,對古典詩詞的教學比較擅長,而對現代詩歌的知識卻不甚了解,對現代詩歌認知的水平有限。很多教師可能在語文教學的其他方面比較感興趣或是相對擅長,而對于現代詩歌沒有興趣或是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會直接地影響到現代詩歌教學的水平。其次,部分高中語文教師非科班出身的現象,也會影響高中現代詩歌的教學,由于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在教學中也沒有補充自己的業務知識,造成相關教學水平的缺失,而他們的教學勢必會給高中語文的教學活動帶來影響。另外,高中語文教師的文學審美能力也會影響到詩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注重詩詞的內容和形式而不從審美認知的角度開展教學也會影響詩詞教學的質量。
二、高中語文古今詩詞教學的方法探究
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無論是古典詩詞教學還是現代詩歌教學都應該予以同樣的重視,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也是學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不應該為考試而教學、為教學本身而教學,而應該從專業的角度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眾所周知,詩詞是語言高度濃縮的精華所在,無論古今詩詞都具備這樣的特質,中國古代詩詞的含蓄委婉、清新典雅,現代詩歌的無拘無束、自由灑脫都值得肯定和欣賞。高中語文教學中古代詩詞是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應該全方位地進行相關講解,而現代詩歌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難點,但是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了解現代詩歌的基本知識,學習現代詩歌創作的方法。
現代詩歌教學不同于古代詩詞的教學。古代詩歌中不乏很多的優秀作品,在古代詩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詩歌的韻律、修辭、句子翻譯等方面來把握詩歌的學習,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深切地領悟詩句意思,進而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而在現代詩歌教學中教師主要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知詩歌創作的情感。例如,在學習舒婷的《致橡樹》時,應主要從作者的思想情感入手,感受其自由、獨立、自信的人格魅力。而縱觀古今詩詞,意境的營造是建構詩歌創作的活的靈魂,無論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無論是戴望舒的《雨巷》還是鄭愁予的《錯誤》,其中所營造出來的意象或是優美或是浪漫,都值得仔細的品讀和鑒賞,詩人對意境的向往和營造自古使然,所以在高中古今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詩歌意境的講解。
綜上所述,無論是中國古典的詩詞還是現代意義上的詩歌創作,它們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值得認可的。如果說近體詩是“帶著鐐銬的舞蹈”,那么現代詩則是“自由者的歌唱”,詩歌的產生使得文學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息和典雅氣質。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全面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古代到現代,從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識,感受不同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蘇艷.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D].蘇州大學,2011.
一、通過反復誦讀,促使學生領悟詩文情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碧K軾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笨梢姡b讀是學好古詩文的重要途徑,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學生能感知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在抑揚頓挫、輕重舒緩中領悟情感。這真正體現了“文章不是無情物,誦讀更能起共鳴”。
古詩文的美感首先來自于音律,而篇章中的歡快、沉郁等韻律節奏的變化,都反映了作者的內在情韻。為把情感領悟與誦讀體會結合在一起,我在教學時,會特別安排詩歌朗讀課,促使學生不斷去斟酌朗讀的節奏,思考是否準確傳遞出了詩句的情感。如我上古詩《蜀道難》一課時,開頭兩句“噫吁劍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蘊藏怎樣的情感?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噫吁喊”是驚異之辭,是對蜀道之高的驚嘆?!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顯出情緒之激昂?!班嬗鹾?!危乎高哉!”,感嘆詞的連接使用,是詩人在激情的沖動下隨口吐出的,它包含著巨大充沛的感情力量,在這一聲驚呼中,讓人感覺到蜀道的高峻、艱險,充分表現了詩人吐納山川的寬廣胸懷。經過我的引導及學生的積極討論,有學生用深感驚訝和無限感嘆的語調朗讀了一遍,頓時有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得到了全班熱烈的掌聲。
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文,無不是千古佳作。吟誦這樣的杰出之作,在聲音唇齒之間給人無窮的回味,獲得審美體驗。而這一切,單憑教師理性分析是無法讓學生感悟到的。以往“教師講的多、學生讀的少”的教學方法必然會降低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倘若離開了讀,學生和作者心靈的碰撞,對文本的“感受、領悟、體驗”都將無從談起。只有反復吟誦,才能感受詩文韻律之美,才能激發學生審美情趣,促使學生領悟詩詞表達的情感。
二、品味語言,領會詩文的意境美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活動應落實到語言層面上。在古詩文教學方面提出:“根據語境揣度語句含義,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币虼?,在新課程標準中,我認為應重視對詩文語言的品讀,領會詩歌意境。
在新課程中,我們的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總是引導學生抓準重點詞語展開豐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的圖景。品味詩歌語言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抓住“詩眼”。詩眼是詩中最凝練、最準確的傳遞主旨的字句,讀透詩眼,能快速地領會詩人的情感,在語言中品味古詩的表現力。如王維《山居秋暝》首聯一個“空”字寫出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營造出清幽澄凈的境界,“空”字不僅描繪山村的寂靜空曠,而且借以抒發淡泊歸隱的情懷。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細細品讀語言的精妙,調動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領會詩文意境美,才能領悟作者情感所在。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 文本解讀 文本措施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的含義和作用
(一)文本解讀的含義
文本解讀是一個文學審美和文學接受的過程,閱讀者運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知識對文本進行詮釋和豐富。在進行文本解讀時,閱讀者可以運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對既定的期待視野進行突破,使文本的生命意義蘇醒,如果沒有閱讀者的心理活動,文本只能以一個外在的事物形態存在。在進行解讀的過程中,閱讀者需要進入到文本中,和隱藏在文本中的作者通過文字進行交流和溝通,同時閱讀者不能只是一個旁觀者,還需要在解讀中加入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經歷,這種解讀方法可以使文本解讀的水平得到提高。
(二)文本解讀的作用
1.生成性
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已成事實的解讀體系和解讀思想,使人可以心安理得地使用,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已成事實的思想和當今的時代無法完全融合,需要對文本進行新的意義探究和詮釋。文本解讀的過程和情緒、心境、時代、閱讀者等因素有關,所以在進行文本解讀時,需要重閱讀者理解文本的意義,從作者的本意中找到坐標,使文本的解讀意義不產生隔閡的同時又具有新的意義。進行文本解讀時需要將那些遮蔽的外衣去除,將文本的意義清晰地顯現出來,需要進行創造性的詮釋和理解。文本解讀只有在生生不息的建構和拓展的過程中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2.體驗性
廣泛的體驗包括了人類的一切情感體驗和自身的經驗。文本具有體驗性是指閱讀者在進行文學解讀中需要“以身體之,以心驗之”。進行文本解讀不僅需要以個人的直接感受對文本的語言符號和文本的意義進行詮釋,還需要喚醒內心深處的靈魂,激發人類的情感,對文本中所隱藏的生命價值或者是情感體驗進行詮釋。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因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中的問題
1.詩歌文本解讀思維過度的自由
詩歌文本的解讀思維由傳統單一性向多向性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思維沒有科學的遞進性,對文本進行想當然地胡亂解讀。過度自由的解讀會使詩歌教學沒有側重點,忽略文本的特點,形成流水線式的隨意詮釋。
2.詩歌文本解讀思維缺乏層次
文本是一個語言符號系統,首先應從這個層次進行解讀,這是文本解讀的第一層。第二層則是審美意象層,詩歌具有審美性,使閱讀者在進行解讀的過程中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中,第三層是意蘊文化層,在進行解讀時,萬萬不可忽略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
(二)問題的成因
1.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是語文工具觀的一種表現,語文具有語言交際的作用,可是如果將這一作用夸大,便會對詩歌文本的解讀造成困擾。應試教育要求在文本的解讀中突出“修辭”、“表現語法”等內容,而對文本中的直覺、靈感、經驗、情感等產生了忽略,使詩歌的解讀只停留在寫法、內容、結構的層次,使詩歌文本成為了技術化訓練的文本,忽略了詩歌中所包含的感情萌動和生命氣息。在應試教育下的詩歌文本解讀是技能化的機械解讀,無法將自己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和文化內涵體現出來。
2.教師自身原因
教師自身的解讀能力欠缺造成了解讀高中詩歌文本的缺陷,很多教師在詩歌的教學中沒有自己的見解,多是以語文參考書作為依據,但有的參考書中的內容是錯誤的,所以在無形之中教師將錯誤的信息傳達給了學生。部分教師沒有將語文教育當做自己的事業,而只是單純作為謀生的手段,使教師在進行詩歌文本解讀時缺少動力,只是膚淺地完成詩歌文本的解讀。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的措施
(一)文本措施
1.深化詩歌文本的意義
超越詩歌文本是對詩歌文本的意義進行敞開和構建,進行重新創造的過程。當詩歌的內容出現在閱讀者的眼前,閱讀者應抓住詩歌文本中所包含的意義,從而進行進一步的深化解讀,將詩歌文本作為媒介,通過詩歌文本觀察和了解意識形態和文化,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對詩歌進行解讀,體會詩歌在不同背景下、不同角度中的多種意義。深化詩歌文本的學術意義。
2.挖掘詩歌文本的內涵
詩歌文本是一種先在的存在物,是師生進行交流溝通的依據和平臺。首先要清楚詩歌文體的結構,詩歌由內外兩種形式組成。首先詩歌是一種語言形式,是一種獨特的生命精神的流動和感情的宣泄,是生命力的一種體現。同時詩歌是一種語言符號系統,可以對世界進行高度凝練的反映,但是在反映時會運用一些手法,使詩歌在有限的語言中反映無限的世界,用最簡潔的語言傳達最大的信息內容。詩歌將一些內在的情感隱藏在了語言內,只有立足于詩歌文本,對詩歌文本的內在情感和外在語言進行了解和掌握才能更貼近詩歌文本的本質。
(二)教學措施
1.教師措施
(1)教師提高自身的素養。①教師在進行詩歌文本解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交流和對話,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文本進行對話;②教師如果要對詩歌文本進行自如的解讀,需要增加閱讀量,開拓視野,并且在進行閱讀的同時要深入思考,為詩歌文本的解讀做準備。
(2)教師指導。①教師進行詩歌文本的涵詠示范;②教師在進行詩歌文本解讀時應提倡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③教師在進行詩歌文本解讀時應對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意義進行深度的探究。
2.學生措施
(1)情感涌動。學生必須在進行詩歌文本解讀時使自己的內心情感涌動,在所營造的氣氛中和作者進行交流和對話,進一步地了解詩歌的真正涵義。
(2)開闊視野。學生需要開闊自身的知識視野,進行大量課外書的閱讀,只有擁有了大量的知識后才可以在進行詩歌解讀時有所得。語
參考文獻
[1]何智慧.文本細讀與高中現代詩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0.
[2]桑仁敏.發掘中國古典詩歌之美――淺談高中古詩鑒賞教學[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