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1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用風險的典型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匹茨堡大學的運籌學專家T.L.Satty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創立的一種對不同層次中相關因素的權重賦值的分析方法。它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個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人的判斷以決定決策諸因素相對重要性總的順序。
二、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首先,對己經建立的層次結構進行簡化,用A,B1到B4,C1到C16對層次結構中的各指標進行簡化標號,得到以下層次結構圖。接下來就對小額信貸信用風險評估模型指標體系建立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具體數值,采用1~9標度方法,標度方法主觀性較強,專家打分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將不同專家的評分加權平均,以便獲得較為科學合理的判斷數值。以下是各層判斷矩陣,并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各自權重。對個人信息B1,職業特征B2,經濟況B3,社會關系B4構造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因此,該模型的一致性得到檢驗通過。對文化程度C1,年齡C2,婚姻狀況C3,戶籍狀況C4,信用記錄C5,房產情況C6,個人年收入C7,信用卡最高額度C8,詳細住址C9,單位性質C10,擔任職務C11,從業年限C12,行業風險C13,家庭聯系人C14,工作聯系人C15,朋友聯系人C16,構造判斷矩陣過程同上。由此,評分模型的各指標權重及綜合權重確定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于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影響因素而言,相對較重要的指標有信用記錄,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達到18.5%;房產情況和個人年收入,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均達到14.52%。相對重要性較低的指標有從業年限和行業風險,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均只有0.91%;朋友聯系人,占整個綜合權重的比例僅有1.9%;詳細地址和擔任職務,在整個綜合權重中的占比均未達到3%。
三、建立信用評分表
根據以上評分表,對小額信貸申請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分,然后再根據得分情況列出與之相對應的貸款決定。在此設定,75分以上的客戶可直接取得授信資格,具體授信金額按照客戶提交的資料予以確定;55~75分的客戶,由風險管理人員進行資料核實,通過電話調查、實地征信等方式進行進一步分析,由此來確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額度;55分以下的客戶直接評分拒貸。由于客戶資料的保密性,所獲得數據相對不多,不便于用大數據量進行統計分析,故而抽取幾個典型的現實案例,來驗證該評分模型的有效性。
四、實際案例分析
案例:王女士,個體,法人,下面對她進行評分,具體結果見表4。實際情況:王女士因購買原材料需要申請貸款15萬元,最終因其提供的聯系人均與其為同一工作單位,風險管理人員以風險過于集中為由,批下實際額度為6萬元。這個案例從一定程度上證明該模型有效。
五、結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摘 要: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日益成熟以及經濟舞弊案件的增加,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架構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機制與過程保證。而實踐也逐步證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需要沿著企業經營風險存在的路徑設計才能有效保證企業的持續健康經營、財務安全和信息真實,其中的“風險評估”要素更是貫穿始終地聯系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本文首先回顧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意義和聯系,引出對基于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的分析。然后抽取企業經營風險中的一角——信用風險來具體分析風險對企業帶來的價值損害。針對信用風險的后果和控制,以實務中“中鋼集團與山西中宇之間40億財務黑洞”的交易業務為分析案例,先是就案例層面介紹信用風險的危害覆蓋面和牽連性,以案例所在環境論述其內部控制應該如何基于信用風險的管理而設計和執行;再以案例中的教訓回歸整個組織層面,簡單給出了企業關于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相應建議。
關鍵詞 :經營風險;風險評估;風險管理;信用風險;價值損害;預付款模式;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25-0169-03
當市場經濟進入中國后,國內各種類型的企業蓬勃發展,一夜春筍的蔓延之勢從實體產業到虛擬金融,利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股東財富最大化等,這些經營目標幾乎是每個企業逐鹿商海的標桿。風險,也就是企業的經營風險,必然是如影相隨的,那么在實現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從我國國情來看,權責發生制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已少見,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受到空前的關注,但企業的生產運營模式較西方發達國家還不夠精細化、規范化,總體的盈利模式較為粗放地趨向“以此養彼”、“滾動盈利”,甚至“空手套白狼”的運營模式,因此資金流的周轉和回籠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顯得,尤為至關重要,一旦在主營業務的交易過程中,受到資金侵占而導致現金流斷裂,這種風險的損害程度對企業幾乎有著“生死一朝夕”的影響。所以,我國企業針對信用風險所作出的管理和控制,是其業務可持續健康運營的關鍵之一。
實務中,信用風險就是指企業間產生墊付和賒欠交易協議后,協議“言出不行”帶來的價值損失和連帶后果。隨著企業交易規模的增大、交易間的牽連逾緊,這種價值損失的經濟后果也愈發嚴重,資金或存貨因信用協議崩毀而受到預期以外的侵占后,影響范圍可以從降低毛利,到拖累上下游交易,到連累同期業務,甚至拖垮整個企業。在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既體現內部控制從上到下的貫徹執行,也強調內部控制從下到上參與設計、反饋意見以及“倒逼”機制。內控的執行過程也是沿著風險的流向實施的,為風險信息的收集與披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說,風險是內控設計與執行的關鍵導向,而內部控制執行的基本作用和根本目的也是控制風險。那么針對信用風險的路徑,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應該如何設計和展開執行呢?下面,我們結合央企中國中鋼集團(以下簡稱中鋼集團)與山西民營企業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中宇)在兩年間數比交易所形成的巨額資金往來的例子,簡單分析一下基于信用風險的內部控制應該怎么樣展開。
案例簡述: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是一家以鐵礦石貿易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每年數千萬噸的鐵礦石貿易是其收益的主要來源。山西中宇是一家注冊資本僅2000萬元的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高縣鎮的一家主營鋼鐵產銷的民營企業。然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鋼集團從2007年就開始和山西中宇進行貿易往來,并在當年5月一口氣簽訂長達5年包銷合作協議。協議源自中鋼聽信山西中宇給出“每月20萬噸”喜人產量,就這樣,通過預付款項的渠道,鋼鐵貿易商中鋼集團就將自己與民營鋼廠山西中宇綁在了一起。然而,協議幾乎一直無法如期實現,山西中宇的產能一直處于困境,拖延減產交付卻仍收取預付款。截止2008年3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山西中宇向中鋼集團累計發貨僅28億元,而中鋼集團共計向山西中宇付款則超過54億元!截止2009年底,占用資金巨額已達38億元,算上中鋼集團為救助山西中宇而通過委托方收購中宇股權所支付的資金,這筆爛賬已經攀至40億元。這個巨大的“黑洞”不僅使中鋼集團計劃三年的上市計劃陷入停滯,中鋼的其他項目也因此而運營資金不足,導致利潤不斷下滑,最后,中鋼集團不得已從世界500強354名一下子跌出,兵敗如山倒于民營鋼鐵企業山西中宇。
案例中,中鋼集團在山西中宇這個泥洼中的越陷越深是否真的無法避免呢?我們不妨回到這項業務的第一筆交易的開端,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及內外部環境:過去十年間,中國鋼鐵行業是重工業中利潤率并不高的行業,中鋼集團受持股于國資委,從事經濟技術合作,雖有興盛之時,但利潤增速已經在逐步放緩,中鋼集團曾一度拿不到大型鋼企的外包業務,大部分的客戶都是民營中小型企業,因為只有缺乏資金實力和融資困難的中小型民營企業才愿意把鋼材包銷給中鋼。處于如此薄弱參差的客戶環境下,各種風險是一觸即發的,但中鋼集團對此的態度則非常消極,公司治理傾向于“人治”,對于當時有合作傾向的山西中宇、河北縱橫等這樣的民營企業,對其公司治理情況、管理層品行、生產經營能力以及財務狀況的考察流于形式,管理層在做決策前幾乎對上述方面不作關注,在未經董事會的批準下,為了表面的可觀盈利鋌而走險,簽下和山西中宇的相關交易。這種典型的管理層逾越內部控制的做法更反映出中鋼的內部控制環境相當粗糙,當時對外公布的組織架構圖更讓我們看到,中鋼內設的審計監察部的報告路徑是先向經營管理層報告,再到達董事會和監事會,這讓內審部門和內部控制體系幾乎是流于形式。反觀當時的山西中宇,一直處于邊建設邊生產邊開拓市場的狀態下,諸多手續不齊全,環境評價未通過、排污許可不達標。同時其用于生產的很多新建設備質量并不好,高爐中很多設備不配套,高爐耗材超標運行。中宇生產所需要的鐵礦石幾乎全部依靠從連云港、天津港運輸而來,產品的綜合成本與沿海鋼企相比,還要貴100元/噸。它還從開始經營就兩頭欠債,既向原材料供應商賒賬,還要求下游客戶打預付款。如此“二等殘廢”的民營企業居然能這么輕而易舉地就一步步大量占據央企中鋼集團資金,可見,在協議簽訂前后,中鋼集團對于這筆交易的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督都是無效的,幾乎可以說每一步都是架空的。從這樣的內外背景看來,其實,中鋼集團的這次“泥足深陷”是由第一筆墊付資金信用風險和隨后的財務風險所造成的連環巨大價值損害,但這些風險本該可以相應的內部控制程序管理和控制的。
COSO于1992年頒布了一個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普遍原則的內部控制框架,受到世界上很多組織的稱贊并接受,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也是以此為向導編制。根據COSO框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的要素歸納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大方面。。
在此,我們可以對于像案例中包含信用風險的應收預付賬款業務的控制流程具體展開。首先,在確定該項業務交易,尤其是期限較長且金額巨大的合作伙伴前,必須根據企業自身的控制目標和承受能力來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相關信息,包括候選合作伙伴的生產運營能力、實際財務狀況(包括盈利質量和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管理層誠信和長期信用狀況,結合業務行情等實際情況來進行風險評估,全面如實上報董事局后確定合作伙伴。在業務簽訂的款項、金額額度、項目壽命、附加條件以及授信程度等方面,要明確不相容職務的授權審批層級,不能僅由某一管理層包攬。在項目簽訂后,控制工作也不能松懈,要在業務交易的整個協議壽命中如期對預算、運營和績效等進行考核分析,明確風險預警標準。最后面對交易中涉及的所有工作管理人員,要保持信息的暢通,以便必要溝通或檢舉舞弊可以得到保障。時刻保持對風險信息的警惕和應急預案的處理是貫穿整項業務交易始終的,這樣可做到一路高效地完成業務交易甚至撥亂返正。
案例實務中,既然企業的大多數風險都是暴露在業務流程中的,那么通過業務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是可以管理這些風險的,這時的風險管理控制方案則落實到內部控制上了。在鐵礦鋼材貿易中,預付款模式是廣泛被鋼廠和貿易商采用的,主要用于對貿易商合同的約束,有時貿易商也能獲得一定優惠??v觀行情,既然預付款的模式在業內如此盛行常見,當中必定隱含著較大的信用風險以及連帶的財務風險,則對于這種常見的高風險交易類型,內部控制應該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中鋼集團作為鋼鐵行業的央企很是應該也必須對這種交易類型制定全面合理可執行的、針對企業內對外預付款交易的控制程序,從性質和金額上,將對應的內控程序嚴格貫穿于該項交易。面對“20億換100多億年銷售收入”的大餡餅,中鋼集團的管理層不應該只顧唯利是圖的草率簽下協議,面對期限為5年、第一筆預付款就達20億的交易,中鋼集團應該對山西中宇的生產運營能力、過往市場交易和綜合財務狀況進行實地觀察和調研。其實只要中鋼集團稍加調查,就能察覺與山西中宇的墊款交易是一筆危險的生意,隨時會發生巨額呆賬并引發牽連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2006年4月,山西中宇的前身山西宇晉曽遭國家稅務總局處罰,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山西宇晉與其大股東投資的另一家企業山西宇進鑄造冶煉公司交易,通過虛開發票和隱瞞銷售收入逃繳稅款,國家稅務總局要求補稅6.31億元,罰款1.4億元,加收滯納金3.82億元,合計11.53億元。如果能實地調查,諸如手續不全、設備劣質、成本高企和管理不善等嚴重不良狀況也必定是顯而易見的,這樣中鋼就不會作出如此危險的交易決策。與此同時,中鋼集團內部應該對一定額度的交易的授權和監督作出明確的規定和反饋,制造良好的控制環境,董事局的決策和內審部門的執行不能流于形式。在整個國內鋼鐵行業中,都知道預付款模式雖然可以獲取比較優惠的價格,但也都默認預付款一般不能超過鋼材產品的價格。而中鋼一口氣付出的20億元,是風險非常大的做法,不禁讓人懷疑是管理層當局為了當期利潤而可能已經跳過董事局或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了。即便是交易簽訂后,中鋼集團也也可以通過內部控制體系來及時撥亂返正,而不是泥足深陷,任由資金像滾雪球那樣不斷被侵占以致成為中鋼集團的一大“毒瘤”。中鋼集團應該有風險意識,保持內外信息的溝通,接受內部監督的評價,對每一階段的單筆交易都進行預算控制和盈利反饋,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應急預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企業,哪怕是央企,也同樣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面臨各種日益趨增的各種風險,市場化程度越高,企業風險的表現和影響就越普遍。如今,事過境遷,但中鋼集團必須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反省自身,不僅僅在信用風險的相關業務上,而是在企業整個經營層面上,應該如何建立風險意識,一改當初內部控制嚴重失效的巨大缺陷,從人、物、資金及信息方面重點加強內控管理。完善用人制度,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嚴格執行財產保全控制,確保企業資產完整和利潤最大化;嚴格資金授權批準制度,認真執行企業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會計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完善內部審計的獨立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振川.現代企業風險價值管理問題探討.會計研究.2004.3
[2] 杜曉玲.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3] 丁玉書.企業財務活動中的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
[4] 李玉環.內部控制中的風險評估[J].會計之友,2008.
[5]毛新述,楊有紅.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國會計學會2009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09,5.
[6] 董月超.從COSO框架報告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異同.審計研究,2009.
[7]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國會計網.http://canet.com.cn/wenyuan/gsgl/glll/200807/18-16787.html
[8] 基于“大”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中華會計網校.http:// chinaacc.com/new/287_297/2009_12_4_ch2114261842190022928.shtml
[9] 中鋼跌出世界500強:敗于風險控制.鳳凰網財經.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20717/6768825.shtml
論文摘要:如何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文列舉了英國巴克萊銀行與我國民生銀行風險管理的成功案例,并對二者的風險管理經驗進行分析,旨在對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有所啟迪。
美國花旗銀行主席及總裁沃爾特威斯頓有一句名言:“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銀行間競爭的日趨激烈、銀行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寬和規模的不斷膨脹,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日趨多樣化與復雜化,某些高風險業務所帶來的風險有可能在轉瞬間葬送整個銀行。然而作為經濟的核心,金融大廈的坍塌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動蕩。
當前,如何把握風險與利潤、風險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使銀行既不承受過大的風險,又能保持適當的發展,是每個處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的銀行經營者必須深思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由于風險管理不善致使銀行經營失敗的情況頻頻發生,然而也不乏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的銀行。就讓我們走進這些中外銀行,分享它們的成功經驗。
一、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
巴克萊銀行是英國的四大銀行之一,在英國設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經營業務。近十幾年以來,巴克萊銀行十分注重不斷拓展其業務的廣度和深度,資產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在巴克萊銀行各項業務快速拓展的過程中,成功的風險管理為其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構造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
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銀行一樣,巴克萊銀行具有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不僅如此,在這一系統內,對風險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確,而且職責清晰。具體來說,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業務條線負責人負責識別和管理業務線條的風險;風險總監負責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分類風險主管及其團隊負責風險控制框架的建立與監控;業務風險團隊負責協助業務條線負責人識別并管理其總體業務風險;內部審計獨立地檢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環境。完善清晰的結構與權責明確的分工為防范風險布下了天羅地網,為巴克萊銀行成功進行風險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風險偏好體系——保證業績,控制風險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巴克萊銀行一直在內部使用風險偏好體系。風險偏好體系的具體方法是,通過未來三年的業務規劃,估計收益波動的可能性及實現這些業務規劃的資本需求,將這些與目標資本比率、紅利等因素相對比,并將這些結果轉化為每個主要業務板塊規劃的風險容量。風險偏好的數值要通過估計集團對宏觀經濟事件的敏感性來進行驗證(這種估計是利用壓力測試和情景模擬來完成的)。巴克萊銀行集團信用風險總監安德魯·布魯斯認為,巴克萊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幾年來通過建立風險偏好體系,加強限額管理,強化了經濟資本在集團內部的運用。而風險偏好體系的運用也是國際活躍的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普遍經驗。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先進,數據充分
與其他銀行一樣,信用風險是巴克萊銀行最大的風險。據統計,巴克萊銀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經濟資本被配置到各業務條線的信用風險上。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巴克萊銀行主要利用五步風險管理程序(即指導、評估、控制、報告、管理和分析)以及基于COSO的內部控制體系來進行。巴克萊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較為成熟,主要利用自己的歷史數據和其他外部信息,通過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系統來對借貸者、交易對手以及零售客戶進行評級。與此同時,巴克萊也采用一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和評級工具,當然這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及評級工具必須經過巴克萊銀行的相關驗證。
二、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
民生銀行是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于1996年。在我國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今天,民生銀行卻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風險管理道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民生銀行如何應對日益多樣化的信用風險。
(一)重視貸前調查——充分檢驗,防范風險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是廣州地區唯一實行“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的銀行。當年廣東南海華光集團騙貸屢屢得逞,“洗劫”了廣州數家銀行近74億元人民幣。然而該集團存在的風險卻無法逃過民生銀行的火眼金睛。
南海華光集團曾向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申請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當廣州分行收到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資料后,立即進入其受理貸款申請的檢測達標通道,這第一道關卡就是大名鼎鼎的“預授信申報公示”。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是廣州分行2002年上半年剛剛推出的新制度,目的就是為化解一些常見的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風險。其實這套制度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當銀行接到授信申請時,在銀行內部網站上將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材料進行為期7日的“公示”,廣而告之,廣泛征求意見,聽取群眾的呼聲。預授信制度不但大大節省了支行具體經辦人員實地貸前調查的工作量,而且使調查渠道更為廣泛、通達,使授信通道更為透明、民主、公開,很難出現漏網之魚,為自身保護提供了安全綠色屏障。南海華光集團的申請也正是在公示期間,由于該行員工們陸續提供的華光集團的相關信息顯示出其眾多漏洞,經有關部門認真分析核實后,而被多票否決,實現了防患風險于未然。
(二)加強貸后檢查——重視結果,更重過程
盡管貸前調查與貸中審查至關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款項貸出后就“一勞永逸”,貸后管理也絕對不可小覷。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主管風險控制的副行長趙繼臣說,在杭州分行,風險控制高于業務發展。銀行不良資產反映的是結果,但產生卻是在過程,因此對于分行來講,過程控制重于結果控制,注重貸后管理是保證信貸資產質量的基礎和關鍵。
杭州分行曾為杭州某企業貸款400萬元人民幣,然而該企業的兩幢房產早在2003年9月就被法院查封,分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于是分行組織相關人員多次與借款人、保證人聯系,制訂清收措施。經過各項艱苦努力的工作和與當事人談判,終于在貸款到期前一天全額收回了400萬元貸款的本息。
另外,在對湖州某集團有限公司的續授信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在生產經營、銷售渠道及財務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檢查人員隨即向分行貸審會提出了不能給予其續授信的理由,果斷退出,避免了后來其他貸款行因來不及收貸而最終采取法律補救手段情況的發生。檢查過程中,杭州分行還了解到安吉某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存在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分行配合支行幾次到安吉,與企業和政府聯系落實分期還款計劃,并積極爭取到了總行的支持,分三期收回了全部貸款本息??梢娫谫J款業務中,過程控制至關重要。杭州分行正是通過貸后管理,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將風險“扼殺于搖籃中”。
(三)培養風險意識——認識到位,團結一心
民生銀行的一位領導曾說過,“銀行經營同質化趨勢很強,民生銀行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靠的是員工們工作拼搏、熱情、堅韌、執著?!笔鞘裁戳α抗奈杓钪裆鷨T工?我們應該看到,民生銀行尤為注重員工隊伍業務培訓、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通過多樣化、實用化、層次化的培訓方式,生動活潑地為員工的實際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強化了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規范了他們的業務操作,對真正做到按章辦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正所謂意識決定行動,有了正確的積極的思想做后盾,才有了廣大員工在風險防范方面更強的行動力。在高度風險意識熏陶下,風險防范觀念深入到了每一位民生銀行員工的內心,使風險防范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成為民生企業文化的重要靈魂。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中外銀行成功案例帶來的啟迪
(一)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
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是有效實現風險管理的前提。外資銀行大多具備獨立的內部監督機制,其內部監督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并實行垂直管理。分支機構的內部監督部門往往與本級機構相互獨立,或者在分支機構不設內部監督部門,內部監督的職責直接由總行的內部監督部門實施。
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是外資銀行成熟風險管理系統的典型。再來看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2004年,民生銀行華北、華東和華南授信評審中心——風險管理的核心機構,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評審人員“直系”隸屬于總行,是總行的“嫡親”,而與分行沒有任何血緣——人事和經濟利益聯系,這使得總分行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審貸分離”,從制度上避免了由基層行領導者的長官意志可能帶來的授信業務經營性風險。實踐表明,民生銀行的獨立評審與區域授信評審中tk,等制度非常成功。
(二)完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操作規章制度是銀行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保證。銀行業務人員由于受自身素質和外界條件的影響,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約束,在進行風險評價和判定時,難免會帶有個人傾向,造成判定結果有失公正。通過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嚴密的規章制度,能夠使銀行員工避免主觀主義和隨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風險。
巴克萊銀行作為一家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牌銀行,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十分完善與周密。在民生銀行,各項內控制度建設也緊隨業務的發展步步推進。一筆信貸業務,從貸前調查到評審,從放款到貸后管理,直至最后的責任追究,分行都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制度,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商業銀行信用評級體系建設
建立與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的重要舉措。信用評級體系往往獨立于信貸和審批部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肩負著對客戶的信用調查、征信、信用檔案管理、信用記錄監控等職能。信用管理部門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戶信用分析報告,是銀行的信貸決策機構決定能否給予授信的依據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貸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做出的信用監控報告,更是銀行衡量信用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
巴克萊銀行經過長期發展,其內部信用評級體系已經較為成熟,并且擁有較為充分的歷史數據,為其測量與防范信用風險提供了保障。在我國,盡管銀行信用評級體系與發達國家尚存在差距,但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例如民生銀行對申請授信的客戶進行內部信用評級,并以此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依據。在數據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銀行也走在全國同業中的前列。該行率先采用全國數據大集中的模式,將全行所有業務的數據處理集中在總行,為業務拓展與風險管理奠定了基礎。
(四)樹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不能回避風險,只能管理風險。實踐證明,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靈魂,只有將風險管理從高深的理論變為所有從業人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風險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必須貫徹到全行全員,貫徹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也就是說,銀行的每位員工在做每一筆業務時都應考慮到風險因素,貫徹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終把控制風險與創造利潤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經過長時間發展,風險管理觀念在大多數外資銀行早已深人人心。而對民生銀行來說,正是由于民生銀行上下都把風險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級行領導反復強調其重要性,使得員工達成共識,才使民生銀行在風險管理進程中碩果累累。
(五)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起來的金融運作新模式,代表著傳統金融業變革和創新的方向。中國作為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基本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自其誕生以來,便呈直線上升的趨勢迅速發展,而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為載體,受市場環境支配,必然會存在自身相應的存在風險。相對于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剛剛興起,還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在一些領域存在野蠻發展的特點,毋庸置疑行業風險自然會存在。
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網上“刷信用”、“刷評價”的行為仍然盛行,這便使得網絡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會受到影響。此外,部分互聯網平臺缺乏長期的數據積累,風險計量模型的科學性也有待驗證。所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依舊存在。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增加,近年來也發生了部分平臺卷款跑路的風險事件。
(二)法律監管風險?,F有法律規則仍未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屬性作出明確定位,互聯網企業尤其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業務活動,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或規章對業務進行有效的規范。謬誤與真理只有一步之遙。機構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觸碰法律“底線”:一個是不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另一個是不能非法集資。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產品設計和運作模式略有改變,就可能“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觸碰“底線”。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的同時,但不允許碰觸這兩個底線。
(三)流動性風險?;ヂ摼W金融領域一直在探索提高支付賬戶的活躍度,第三方支付投身到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著資金期限錯配的風險因素,一旦貨幣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擠兌,進而引發流動性風險。
(四)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難度較高?;ヂ摼W金融當中的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的交易和支付過程均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上完成,交易的虛擬化使金融業務失去時間和地理的限制,交易對象變得模糊,交易過程更加不透明,金融風險形式更加多樣化。由于被監管者和監管者之間信息不對稱, 金融監管機構難以準確了解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實際情況, 難以針對可能的金融風險采取切實有效的金融監管手段。
(五)信息泄露風險?;ヂ摼W金融的一大基礎是在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個人交易數據的敏感信息很容易被廣泛收集,對客戶賬戶安全和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目前客戶的信息數據丟失出現了不少案例,交易平臺并沒有在傳輸、存儲、使用、銷毀等方面建立個人隱私保護的完整機制,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風險。
(六)互聯網金融存在技術風險。計算機病毒可通過互聯網快速擴散與傳染;此外,計算機操作系統本身就存在漏洞,且層出不窮,這就給利用互聯網竊取別人隱私的黑客提供了溫床。當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投資或融資業務時,也就將個人信息及資產暴露于互聯網風險之前。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從計算機本身的漏洞到資金周轉的滯留;從管理方面的不足到監管體制的不健全,每個互聯網金融階段都存在風險,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是投資者最應該做的事,也是必須考慮到的因素。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舉措
(一)普識體系?;ヂ摼W金融并未改變金融的投資放貸、支付清算等功能與屬性,并未超越現有金融體系的范圍,本質上仍是金融市場的一種模式創新;應提高人們對包含技術風險、信用風險、運營風險、法律監管風險以及其他風險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認識。
(二)網絡安全體系?;ヂ摼W金融在技術選擇、系統性的安全、技術支持方面皆存在較高的風險。因此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管理,既要增強網絡防護能力,以阻止網絡黑客的惡意攻擊和計算機病毒的入侵,保證互聯網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不受影響,又要完善互聯網用戶的身份認證系統,將非法互聯網用戶隔離在互聯網金融的網絡體系之外,限制它們的非法訪問。
(三)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我國個人征信系統建設,以央行征信系統的基礎數據為依據,以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數據為補充,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統一信用評價機制和信用管理辦法,同時將企業的信用評級機制引入進來,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此外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 傳統金融機構有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 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通過與它們的合作,打通信用評級渠道,來更好地服務平臺和自身的用戶。
四、國內模式各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風控方法
(一)少量的純信用模式。依托線上數據做征信,單筆借款金額相對較少,借款人數相對較多,可以分攤風險。目前國內的拍拍貸,在線上貸款的投入和業務比重較大,主要是采用個人網上社交、消費和身份信息進行綜合評分,確定信用。但這種模式并不能覆蓋當前中國的信用環境,而且違約成本不高,追索成本卻很大,所以不具備大面積實踐的可能性。
(二)資產抵押模式。即為在平臺上較為常見的房產、車輛抵押、甚至是部分流動性較好的動產質押。國內P2P平臺宜信的宜房貸、宜車貸就是抵押貸款的典型。這些業務傳統銀行也在做,只不過銀行有更為嚴格的客戶準入和審核體系,覆蓋不了所有的需求。P2P平臺做這部分業務的風險相對更高,而且固定資產變現還會面臨市場價格波動、產權歸屬以及處置較慢等現實難題。
(三)風險準備金模式。各個平臺的提取方法不一,有按照利潤提取,有按照交易規模提取,這就為平臺日常的運轉增加了一層保障,以人人貸為首的平臺都有準備金的嚴格提取管理方式。此種方式弊病為,需要覆蓋前期的平臺盈利,倘若出現大筆不良貸款,準備金也會捉襟見肘。
【關鍵詞】轉口貿易;跨境融資;信貸風險
隨著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不斷拓展以及外匯局加強對轉口貿易項下的外匯收支管理,人民幣轉口貿易業務快速增長。
轉口貿易人民幣跨境融資在為境內企業緩解流動資金壓力的同時,也容易成為異常資金跨境流動的新渠道,由于轉口貿易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其背后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
一、典型案例
某CQ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Q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是由香港A集團和國內B集團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本4635萬美元(已全部到位)。為配合公司MES項目研發,CO公司通過某市多家商業銀行開出轉口貿易項下人民幣信用證,進口氫化棕櫚梗脂、棕桐油以及電解銅。對應出口合同交易方為香港和馬來西亞的數家公司等。近期,CQ公司已建成的一條年產5萬噸MES生產線在六次試車后,由于生產工藝不穩定未能量產,加上外部資金鏈斷裂,導致公司出現了嚴重的債務危機,各家銀行陸續到期的信用證無法按期收款。該事件發生后,相關債權銀行積極與CQ公司溝通,采取相應措施,以抵押物為切人點,力爭使企業籌集資金補足保證金,將陸續到期的敞口信用證變成低風險,確保權益最大化。
二、案例原因分析
根據政策規定,企業一旦確定使用轉口貿易方式開展業務,其結算方式有“先支后收”和“先收后支”兩種?!跋戎Ш笫铡睂χ修D商而言需先墊付資金;“先收后支”對最終進口商而言也需先墊付資金,若中轉商或最終進口商任何一方出現資金短缺,都將影響轉口貿易的順利實現,解決的途徑則是加入銀行信用,即通過先期開出銀行信用證,滿足中轉商不先行墊付資金的需求,同時根據最終進口商銀行開出的信用證,中轉商順利實現貨物所有權轉移至最終進口商,并以收入匯款來償付信用證,進而完成轉口貿易全流程。因此,無論“先支后收”還是“先收后支”,一旦加入銀行信用,轉口貿易兩種結算方式實際就成為一種先收款后付款的“先收后支”模式。 在對上述典型案例進行認真梳理和分析后,不難發現,銀企在共同策劃轉口貿易人民幣業務運作上,極有可能隱藏或掩蓋了很多致命的風險隱患,最終導致銀行被迫墊付人民幣開證資金。
1.買賣合同內容簡單,虛構真實貿易背景,開證與實際貨權轉移不對等
如某商業銀行一筆以轉口貿易人民幣背景開立的90天遠期進口信用證項下,信片j證申請人即借款人CQ公司,信用證受益人即供貨商香港M公司,最終進口商香港N公司。進口租船提單顯示發貨人為香港M公司,提單標示的貨物通知方為香港N公司。單據貨物所有權的轉移方向為:香港M公司一香港N公司一中國cQ公司一香港N公司。借款人CQ公司實際并未與生產國供貨商即香港M公司發生貨權交易關系,銀行對中國CQ公司的轉口貿易人民幣開證,實際上信用主體是香港N公司。該信用證的風險在于信用主體錯位,CQ公司極有可能以假合同虛構貿易背景,造成了合同開證與實際貨權轉移不對等,一旦香港N公司資金鏈斷裂,到期信用證銀行必須墊付。
可以看到,企業通過虛假的轉口貿易先從境外收取轉口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收入,再通過其他方式(如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協議付款、預收延付等)延長對外支付期限,最終達到境外融資的日的。雖然《關于明確跨境人民幣業務相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1]145號)明確規定:境內結算銀行在辦理轉口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時應進行真實性審核。但實際操作中,由于轉口貿易“兩頭在外”、資金流與貨物流脫節,銀行在辦理轉口貿易資金收付時,難以準確獲取相對應的物流信息,僅能審核合同、發票等表面單據的合理性與真實性,而這些表面單據極易偽造,故轉口貿易交易是否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難以查證,為少數企業通過轉口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實現境外融資套利提供了便利渠道。
2.銀行審核信用證條款流于形式
對于真實貿易背景的信用證,對條款內容的描述是相當嚴謹和慎重的,這關系到貨款和產品質量。但在轉口貿易人民幣融資性開證中,一般只要求合同、發票、裝箱單等商業票據,不要求收益人提品檢驗證書、產地證、保險單等重要單據,有的連海運提單都沒有,只有簡單的貨物收據,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部經辦人員雖熟悉國際慣例、精通業務,但對客戶的基本情況、資信情況不甚了解,信用證條款審核只流于表面,而且轉口貿易運作方式的特殊性使經辦人員更加難以把握。
3.以新還舊滾動開證,企業存在信用風險
據分析,CQ公司極有可能利用在多家銀行滾動式開證來維持資金周轉,用新證融資歸還舊證,無形中制造轉口貿易正常運轉的假象,騙取多家銀行的信任。由于人民幣轉口貿易信用證不受額度限制,可以開立更多的遠期信用證,以此變相籌措資金,形成“遠證即融”。據了解,該市多家商業銀行為CQ公司開出了90至360天不等的人民幣遠期信用證,如果企業套現資金虧損或流動資金狀況不好或轉口貿易的上下游企業出現資金問題,都會導致該轉口商資金鏈有斷裂的可能,具有很大的信用風險。
4.相應的人民幣資金監管制度尚不健全
匯發『2011]11號文規定轉口貿易收入需納入待核查賬戶管理、相應外匯收入應在企業進行相應轉口貿易對外支付后方可結匯或劃轉,轉口貿易價差超過20%的,企業還須經當地外匯局核準后方可結匯或劃轉使用。貨物貿易外匯改革也將超期限、超金額的轉口貿易作為企業必須履行的義務性報告內容。但對于跨境人民幣結算管理而言,日前除了禁止交叉幣種結算外基本沒有限制,跨境人民幣結算相對寬松的政策,激發轄內轉口貿易項下人民幣結算量猛增,客觀上存在企業通過轉口貿易人民幣結算來逃避外匯監管,實現異常資金流人的可能。
同時,RCPMIS系統無法直接監測轉口貿易資金收付情況,需要配合國際收支申報系統,導出數據進行人工篩選,資金監管存在一定的困難,極有可能由于交易過程中收支不對等且交易背景的真實性把握難度較大,使轉口貿易成為違規資金流出人的通道。
綜上所述,從轉口貿易形式界定到實際業務操作,其產生信用風險不外乎內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在企業:主要是借款人經營計劃無法實施而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借款人有意占用銀行資金或套現融資或蓄意欺詐等;內部原因在銀行:主要是所掌握的借款人信息不全面或不真實,在利益驅動下,對無貿易背景的轉口信用證項下潛在的支付風險認識不足、對信用證融資及還款資金監控不力等。
三、對策建議
人民幣轉口貿易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加快人民幣“走出去”步伐,企業作為一個利益主體,熱衷于做轉口貿易有其合理的需求。因此,為應對風險而采取的政策規范,應是合理的、適度的,并應根據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對策措施。
1.企業防控風險策略
企業對自身經營風險有著天然的避害心理,因此要通過市場手段加以引導。如銀行可根據國際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適時提高或降低開證保證金比例,密切關注資金收付情況并及時給予提示,對一些創新組合產品組織企業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企業認識風險和規避風險的能力。
2.銀行防控風險策略
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是商業銀行防范轉口貿易人民幣信用證風險的基本策略。
一是加強開證前的審單工作,主要對信用證條款的轉口貿易背景進行審核,特別對開證金額超出企業正常業務需求、交易價格、付款期限不盡合理的更要嚴格審查;二是對異常情況如企業短期內頻繁開出同種類型、金額較大的人民幣遠期信用證,要及時向人民銀行報告。
近日,渭南銀監分局對轄區內農村信用社貸款五級分類試點工作情況進行了模擬檢查,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待改進,以促進農村信用社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全面展開。
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風險分類認識不到位??陀^上講,由于當前農信社幾乎獨占了農村金融市場,加之國家金融政策的傾斜,使其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有所淡化。農信社人員參差不齊的業務素質,也使其開展風險分類工作的動力明顯不足。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包括理念、定義、操作工具、程序、標準在內的一整套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求分類人員不但要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較豐富的信貸管理經驗,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財務、法律、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分類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專業知識欠缺,工作多年沒有進行過崗位輪換。從試點社貸款五級分類結果可以看出,分類人員對核心定義理解不準,主觀感性判斷取代財務非財務因素分析是導致分類結果不準確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主觀方面講,“四種擔心”影響了開展風險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即擔心影響信用社的形象,擔心影響已取得的階段性改革成果,擔心會對信用社的利潤分配產生影響,擔心風險分類影響央行票據兌付。諸多的因素及顧慮,使得當前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工作存在“三多一少”的現象,即號召動員多,會議安排布置多,制度定得多,落實得少。
風險分類操作未能有效解決風險暴露阻力問題。試點縣農信社五級分類工作的程序是:信貸人員提出初步意見―信用社審查小組認定―聯社審核小組認定。由于農信社包括社主任在內的信貸人員只有三四人,而管轄客戶一般都有四五百戶,收貸收息任務很重,又與自身經濟利益掛鉤,客戶面廣、人多、交通工具落后因素的制約,使得信貸人員自顧不暇,存在信息不對稱,而農信社一級的貸款分類評定,信貸人員意見占主導,這就難免造成貸款分類評定不夠全面和準確。何況,聯社對信用社新發放貸款形成逾期,按逾期貸款額0.5‰進行處罰的規定,又使社內信貸人員彼此之間在界定貸款形態時,為了不影響彼此的經濟利益而放松審查標準。
分類基礎工作薄弱。一是貸款三查資料不完整。貸款合同要素不全,貸前調查報告不翔實,客戶財務信息不連續,借新還舊、展期手續不規范,擔保手續不完整,“三查”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尚不同程度地存在,很難準確反映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使得農戶貸款分類理由不夠充分,缺乏說服力。
二是信用戶信用評定未能與分類工作緊密結合。有的貸戶三四年不按期歸還貸款,信用等級評定還是優良甚至優秀。
三是分類資料內容前后不一致。表現在有的檔案資料中借款人借款時間前后不一致、借款人經濟情況描述前后不一致、分類控制卡與分類認定表的分類結果前后不一致。
四是不會運用已有的財務信息指導分類結果。如有的借款人財務報表反映其連續三年利潤逐年減少,而且報告期現金流量為負數,但分類理由描述還是經營正常、預計能按時還本付息,分類結果為正常。
行業貸款風險關注不夠。試點縣農信社分類理由描述顯示,信貸人員對客戶的評價,主要著眼于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對企業所處的行業、產業情況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對客戶行業、產業政策的分析,對國家限制性行業貸款的風險認識不足。如對中小型電解鋁企業、小型造紙廠,只看到眼下該類企業給當地及農信社帶來的利益,缺乏著眼長遠、防范風險的應對舉措。
企業在他行的貸款風險未能足夠重視。如某電廠基本結算戶在縣農行,至檢查日,農行貸款余額為2250萬元,貸款五級分類結果為可疑。而同時在某農信社貸款39萬元的五級分類結果定為正常就不很妥當。
電子化建設不到位。貸款風險五級分類是一個動態的信貸風險管理系統,要求對借款人的資料數據進行長期的積累和分析,對計算機的運用要求較高,而目前農信社對分類系統軟件的研發滯后,分類以手工為主,由于戶多、額小、面廣、清分人員少,分類的質量及動態監測受到一定影響。
全面有效推進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農信社各級管理部門應努力提高對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認真研究當前基層農信社開展風險分類工作的所思所慮,因勢利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將風險分類當作基礎性、日常性工作來抓。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專業素質。一是加強分類基礎知識和分類原理的培訓。使分類人員能夠全面準確掌握貸款風險分類的內涵,把握核心定義的實質,正確理解貸款風險分類特征與分類結果的關系。二是加強對分類工具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使分類人員掌握財務分析方法、現金流量計算方法、擔保分析方法,以及非財務因素等內容,提升分類人員的知識層次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確保分類結果的準確性。三是加強制度辦法的培訓。四是收集整理典型案例,指導分類工作開展。
加強制度建設。省聯社應根據指導原則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每一級別的亞層次分類標準,把自由裁量空間限制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統一標準,縮減差異,提高準確性。同時,可借鑒英美法系的案例法,賦予典型案例一定的規范化效力,用典型案例來規范和引導分類工作。
嚴格分類標準和程序。一是嚴格分類標準。分類人員要正確理解和掌握貸款風險分類的核心定義、分類政策和標準,并結合各類貸款的特征及財務因素、現金流量、擔保分析和非財務因素分析,正確判斷貸款風險類別。二是規范操作。分類人員要嚴格按照分類標準,組織分析討論,確定初分結果,按權限及審查審批的基本程序對貸款進行分類。杜絕一人操作、隨意調整、缺程序、逆程序等違規操作行為。
強化分類基礎管理工作。首先,要在系統內建立健全貸款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貸款管理責任制,健全貸款“三查”制度。將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納入高級管理人員任期責任考核范圍和清分人員的季度、年度工作考核范圍,強化分類人員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其次,做好四個結合,即分類工作與信用戶評定相結合,分類工作與發揮已有信貸資料作用相結合,分類工作與完善信貸基礎管理相結合,分類工作與貸款清收相結合。尤其要加大對擔保責任的追究力度。
關鍵詞:進口貿易;風險;防范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F7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0-00-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推進與改革開放的深入,為我國的進口貿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國進口貿易經濟增長速度逐漸加快。但在現實生活中,進口貿易在發展的過程中潛在著很多風險問題,使得進口貿易企業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進口貿易中存在的風險與防范措施進行有效性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
一、針對我國進口貿易發展現狀的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與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為我國的進口貿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2010年,我國的進口總值達到2048億美元,同比增長45%。當前我國進口貿易發展的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逐漸向平衡的方向發展,對外貿易順差逐漸減少;二是我國進口貿易的地理分布逐步向均衡化的方向發展進口貿易增幅最多的貿易伙伴是俄羅斯、巴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三是我國支持加工貿易的優化升級將會成為政策的重點,在2010年,我國的加工貿易進口額達到268.8億美元,比同期增長74%。
二、針對進口貿易存在風險的研究
(一)風險之一——進口貿易中的合同條款風險。進口貿易中的合同條款風險的主要表現是:在進出口貿易中簽訂的外貿合同中的條款內容是履行合同的根本依據,所以在簽訂合同時,進口方需要仔細權衡其中潛在的風險,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但在實際的進口貿易中,人們將更多地注意力放在價格這一條款中,對于檢驗條款則很少涉及。在很多進口貿易風險中,很多合同條款都是商品的檢驗條款訂立不清晰或者漏訂立檢驗條款,從而導致進口貿易出現經濟風險。
(二)風險之二——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的主要表現是:信用風險的內容主要包括支付結算過程中的銀行信用與商業信用所潛藏的風險和合同條款中的信用風險。其中合同條款中的信用風險是指進口貿易的客戶不遵循雙方簽訂的合同條約中所約定的事項,不依法履行合同條寬中的法定義務,使得合同不能按時執行所帶來的風險。
(三)風險之三——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的主要表現是:在進出口貿易進行的過程中,由于外匯匯率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動給交易雙方所帶來的經濟與政策風險就是所謂的匯率風險,其內容包括經濟風險、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其中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外匯匯率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動,從而引起進口貿易企業的價值出現不同幅度的變動,這是預期經營利益的外匯風險。交易風險是指從國際經濟合同簽約之日到債權債務清償結束這段時間之內,由于合同所選擇的外幣與本幣之間的匯率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動,而使得進口貿易的交易所使用的本幣價值出現不同幅度的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會計風險是指在進口貿易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外匯匯率發生變動對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產生的不利影響,其內容包括資產負債表的風險與損益表的風險。
(四)風險之四——進口貿易中的政策風險。進口貿易中的政策風險的主要表現是: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的穩定性與否將會直接影響與這個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的企業與國家的經濟利益。政策風險在進口貿易中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各個國家的法律法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不發達區域與發達區域的地區差異、國際貿易組織的條令以及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等。這些因素在客觀世界具有不可控制性,進口貿易企業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因此,這給進口貿易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與政治風險。
(五)風險之五——進口貿易中的價格風險。進口貿易中的價格風險的主要表現是:進口貿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面臨的價格風險是指進口貿易企業受到市場價格的漲停影響而出現的一種潛在性的經營風險。市場中供求關系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市場中資金、外匯、生產資料以及勞動服務價格的變動,其中潛在的風險比比皆是。其中價格、利率以及匯率之間的變動是具有單一性質的,其發生變動的原因有可能是多種因素聯合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中一種共同因素所引起的。
(六)風險之六——進口貿易中的市場變動風險。進口貿易中的市場變動風險的重要表現是:當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中的需求與供給關系發生巨大變化時,市場中的商品價格隨之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就是所謂的市場變動風險。進口貿易的交易價格是在合同中規定的,但外部的市場價格卻是不斷變動的。當進口商品的市場價格大幅上升時,會給我國的進口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針對進口貿易防范風險的措施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合同風險。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合同風險,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采取措施明確進出口貿易合同的特殊性與重要意義,這種合同所包含的特征是合同的主體營業地位于不同的地區或者國家,同時也具有普通買賣合同所具有的共性;二是要在簽訂進口貿易合同之前,要對我國有關進出口貿易的法律法規以及交易方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國際慣例進行有效性了解與掌握;三是要采取措施嚴格把握進口貿易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比如說要盡力爭取進口貿易合同文本內容的起草,盡量避免其中出現不利于我方的合同條款內容,同時要嚴格審查進口貿易合同簽訂人的簽約資格,可以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出示有關法律資料以證明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二)措施之二——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信用風險,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要采取措施設置國際進出口貿易的信用管理部門,對進出口的企業信息資源進行統一的整理,并對企業的信息類型與企業等級進行有效性劃分;二是要采取措施督促進口貿易企業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客戶資料檔案,并時時將客戶的最新信息資料進行更新,為以后的進口貿易提供專業科學的數據信息;三是要采取措施謹慎地制定開證條款內容,并強化對國外出口貿易企業的資信狀況的調查,并選擇資信較好的出口貿易企業作為交易對象,從而爭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用風險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四是要采取措施強化銀行與進出口貿易企業之間的聯系,將信用風險盡量避免在付款行動之前。
(三)措施之三——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需要到以下五點:一是要采取措施在進口貿易合同中的價格條款中增加訂貨幣的綜合保值的相關內容;二是要科學選擇進口貿易中的計價結算的貨幣,而我國的進口貿易企業要盡量選擇軟通貨作為貿易進行中的計價結算貨幣;三是要采取措施正確使用金融衍生的工具,比如說外匯期權與遠期的結售匯;四是要采取措施正確使用銀行貿易中的融資產品,比如說福費廷、貼現與押匯等;五是要采取措施為貨幣進行保值,即使用市場價值相對穩定的貨幣作為進口貿易合同的貨幣保值,其保值方式的內容包括外匯保值條款、黃金保值條款以及調價保值條款等。
(四)措施之四——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市場風險。要有效防范進口貿易中的市場風險,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強進口貿易企業對市場風險的認識,并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以及先進的對外貿易相關知識對國際國內市場中的價格變化的走勢與規律性有效性研究;二是要采取措施在進口貿易合同條款中加入價格變動的內容,并對市場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性研究,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三是要在進口貿易企業進行進口貿易中時,選擇銀行信用的方式,其內容包括國際綜合性的保理業務、信用證結算方法等。
(五)措施之五——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性的風險預警報告機制。要制定政策性的風險預警報告機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這種政策性的風險預警報告機制是針對國際市場中潛在的政策性風險而存在的,進口貿易企業一旦遭遇反傾銷、技術壁壘以及反補貼調查,就可以將有關情況上報到上級部門,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他進口貿易企業承受更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有助于進口貿易企業采取統一行動來降低經濟損失;二是針對我國國內的政策性的貿易風險,進口貿易企業需要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升自身產品的質量與品質,提升自身產品的附加值以增強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的企業競爭力,同時要在貿易雙方簽訂合同時增加一些價格相關的附加條款,以應對國內政策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六)措施之六——采取措施科學選擇進口貿易中的供貨商。要科學選擇進口貿易中的供貨商,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充分明確在現實的進口貿易中科學選擇進口貿易的供貨商,有助于降低因為交易失敗所帶來的經理損失;二是要在選擇供貨商之前,對產品在市場中的價格與質量以及供應商的品質進行系統化地研究,從中選出產品質量高、價格適中、市場信用高的企業作為產品的供貨商;三是要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構建供貨商的信息數據庫,經過外部廣泛地調查與內部系統化地調查,從中挖掘潛在的產品供貨商,并根據現有的數據信息時時進行更新,其內容包括產品供應商的資金狀況、經營能力、政治背景、信用狀況等。
(七)措施之七——采取措施有效擴大進口貿易區域分布。要有效擴大進口貿易區域的分布,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采取措施對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對該產品的供求關系狀況進行有效性研究,選擇政治經濟相對穩定的國家與區域的企業作為交易方;二是要針對當前本企業對產品的需求與貿易方國家的軍事與經濟文化發展狀況,適當擴大進口貿易的分布范圍,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分散國家宏觀政策與戰爭所帶來的風險。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與中國的入世,我國進口貿易事業逐漸發展起來,進口貿易的交易額逐漸增加,經濟增長速度逐步加快,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但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國的進口貿易需要面對來自外匯風險、信用風險、政治風險、合同條款風險以及宏觀經濟風險等一系列的風險,為進口貿易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進口貿易存在的風險與防范措施的研究,是當前人們熱衷研究的一大課題。
參考文獻:
[1]宮桓剛,屈麗英.中國進口貿易風險分析——來自遼寧的典型案例[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06).
[2]朱文麗.進口遠期信用證風險及其防范探析[J].新疆金融,2008(09).
[3]戴一兵.淺談進口業務中對賣方風險的規避[J].對外經貿實務,2009(05).
[4]王炯.淺談進口業務中對賣方風險的規避[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5]王耀寧,張強.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策略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1).
[6]劉宏宇,王伯仁.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幾點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06).
[7]張志.淺析國際貿易風險管理[J].中國市場,2008(28).
[8]馬媛.對外貿易風險的成因與防范[J].統計與決策,2008(19).
[9]許廣聲,黃志忠.進出口貿易風險的防御之道[J].大經貿,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