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09: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行業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本文從介紹企業價值理論和估值方法入手,運用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法以及中國工商銀行基本面和財務分析,綜合運用相對估值法對中國工商銀行總體投資價值進行評估,通過綜合比較,得出工商銀行投資價值的結論。
關鍵詞 中國工商銀行 投資價值 相對估值法
一、企業價值理論與估值方法概述
(一)企業價值理論。國外理論基本出發點都是評估企業的預期現金流和折現率、經營業績和市場能力。主要有約翰???怂沟膬r值資本理論主張主觀價值理論;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MM理論闡述企業價值和資本價值的關系,認為企業的價值由其全部的盈利能力決定而與資本結構無關。國內理論通常認為企業價值與盈利能力,財務風險、持續發展能力相關。
(二)企業價值估計方法。企業估值目的就是分析企業的公平市場價值進而進行合理的投資分析和經營管理。企業價值分析法一般有兩個:一是相對價值估計法;二是絕對價值估計法。相對價值法指的是市盈率法、市凈率法等比較簡單通用的方法,利用類似企業的市場價來確定目標企業價值。絕對估值法需要估計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和資本成本。
由價值理論可知,企業的內在價值主要是由其自身盈利能力決定,同時受財務風險、發展潛力的影響。由估值方法可知,不論是相對價值法還是絕對價值法,都用到宏觀和行業分析以及企業自身分析。因此,對于中國工商銀行的價值分析,本文主要從宏觀環境分析、行業分析以及工行基本面分析入手,采用相對估值法對其價值進行分析。
二、宏觀環境以及銀行行業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
1.中國經濟總體發展狀況
宏觀經濟走向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長期走勢,GDP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長期來看上市公司的價值變化應與GDP變化一直。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為上市公司發展提供基礎。1998年開始,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至2007年到達頂峰,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GDP增長率下滑,伴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2009年以后經濟增長保持穩定,增長速度仍顯著高于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勢頭強勁。這就為我國銀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通貨膨脹程度
通貨膨脹程度通常表現為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持續普遍上漲的程度。通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被認為是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最重要指標之一。適當的通脹可以刺激股價的上漲,有利于經濟繁榮和企業發展。自1995年以來,我國CPI指數持續穩定上升,通貨膨脹溫和穩定,這使得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有一定的提升,對證券市場會有一個好的預期。從而有利于銀行業的發展。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財政、貨幣政策可以影響本國的投資市場,良好的財政、貨幣政策有利于促進GDP增長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我國的財政貨幣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財政政策方面,中央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擴大內需刺激國內經濟的發展。貨幣政策方面,全年5次降息,8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充分調整產業結構,穩定市場,及時阻止全球金融危機在中國的蔓延為以后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二)銀行行業分析
銀行是經營金融資產和負債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特殊的企業,對于經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由于經營產品的特殊性,呈現特有的特征。
1.銀行業的生命周期
每個行業都要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過程,主要包括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發展階段。不同行業的四個發展階段長短不同,對銀行業而言,成長期和成熟期相對較長,西方發達國家銀行業已經進入成長期后期和成熟期。而我國市場開放程度較低,制度相對不完善,業務相對局限,處于成長初期。隨著我國加入WTO,不斷推進利率市場進程,銀行業技術不斷提高,成長能力較強,市場容量和潛力巨大。處于成長期的行業投資回報率較高,該時期也被稱為投資機會時期。
2.銀行業競爭結構
行業競爭格局源于行業內部競爭結構,一般由同業競爭者、供求雙方、替代產品、潛在入侵者共同決定。銀行業是以提供金融服務為最終產品的特殊行業,行業集中度較高,雖有來著外資、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競爭,但工農中建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仍處于較高壟斷地位。國家政策使得銀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替代產品競爭力不強。根據2010年各商業銀行資產財務數據,工農中建、交通、浦發、深發、華夏、民生和廣發總資產占整個銀行業總資產的一半以上,其中工商銀行更為突出,占銀行業資產的11%??梢姡y行業的壟斷程度較高,價值較為穩定。
3.市場供求與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銀行業也趨于國際化,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拓展海外業務,銀行集傳統存貸業務、支付、匯兌,金融服務于一身提高競爭力。截止2005年,網上銀行客戶已超過3000萬,截止2009年底我國有千余家境外行,境外分行遍布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我國銀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中國工商銀行投資價值分析
(一)中國工商銀行基本面分析
中國工商銀行是我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獨資銀行,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06年10月在上海香港同時掛牌。2009年中國工商銀行名列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第8位,連續五次入圍美國《財富》全球500強,2011年全球500強企業排名87。工商銀行擁有最大的客戶群,業務量大,品種豐富,基本覆蓋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的所有金融產品。
資產負債方面, 2010年底,工行總資產為10.81萬億,比上年增長12.33%,股東權益比上年增加25.38%。2011年底,總資產為15.47萬,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3%,股東權益比上年增加36.66%??梢姽ば匈Y產業務明顯增加,企業價值明顯增加。盈利能力方面,截止2011年,凈利潤為2084.45億元,比2010年增加了25.55%;營業收入為4752.1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6.08%;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同比達到兩位數增長水平,這主要得益于市場拓展、產品創新、風險管理、信貸投放力度的加大。現金流量方面,工行一直保持較高的現金流量,保證其穩定的經營,對于金融市場穩定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相對價值估計
相對價值估計法包含市盈率分析法和市凈率分析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市盈率方法。市盈率法是指以行業平均市盈率來估計企業價值,假設平均市盈率所反映的企業績效是合理而正確的,用此估價同行業的某企業股票價值。本文采用2012年4月11日12家主要商業銀行的股價和市盈率統計,行業平均股價為7.054,平均市盈率為6.77,而工行的股價為4.29,市盈率為7.2,工行的股價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市盈率略高于平均水平。根據市盈率定價模型,按照上市銀行的平均市盈率計算,工商銀行股票的理論價值應為: ,即6.77 0.6=4.06。按照2012年4月11日上證A股平均市盈率為14.13倍計算,工商銀行股票的理論價值應為:14.13 0.6=8.48。
工行銀行的市盈率略高于上市銀行的平均水平,但明顯低于上市銀行平均水平,由于工商銀行的流通市值較大,目前處于國內商業銀行的龍頭地位,加之銀行行業的營利率比較穩定,工商銀行的市盈率應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而高于銀行的平均水平。本文認為,工商銀行的股票理論價值應在4.06-8.48元之間且接近于上限??梢?,截止2012年4月11日,工行的股價仍處于低位水平,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宏觀經濟背景還是從行業發展狀況,都有利于工商銀行繼續發展,此外,從其當前股價反映的價值情況來看,工行仍有很大的投資價值。
參考文獻:
[1]程小虎.我國上市銀行財務分析與評價研究.中國商界.2008(8):26-27.
[2]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4:56-82.
[3]王紀全.劉全勝和張曉燕.中國上市銀行競爭力實證分析.金融研究.2005(12):96-10.
巴塞爾新協議對改革創新中的 國際銀行業的促進作用
自1999年6月新巴塞爾協議征求意見稿出臺以來,國際銀行業給予普遍關注與重視。近期,我國由正式行使職能的金融權威機構――中國銀監會,以第二號公告形式,就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公開征求中國銀行業的意見,顯示了我國銀行與國際接軌的具體行動,同時也看出,我國銀行監管逐漸規范、完善,銀行改革開放在逐漸加快。與過去協議相比,新巴塞爾協議的內容更為廣泛,更加全面而實際的反映了國際銀行業發展的需求與進步。巴塞爾協議已經對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起到規范、監督與強化的推進作用,而新協議的即將實施與推廣,將會從更深層次與更廣范圍,進一步推進與促進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與創新。
首先在于巴塞爾新協議的國際化完整性。從1988年巴塞爾協議到至今的巴塞爾新協議,國際化的更新舉措使得國際銀行業的發展更具有一套完整化、國際性的資本充足率標準;而隨著實踐和實際運用的摸索與經驗,為防范和化解銀行業的風險,維護銀行體系的穩定作用,尤其是面對全球經濟金融形式、趨勢乃至格局的變化,原協議的滯后性以及一些缺陷,不僅直接制約了一些國家區域銀行業的發展,并且也不利于國際銀行業的改革創新發展,對各國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有所影響。經過努力探索、協商與調查,巴塞爾委員會于1998年開始著手制定新協議,廣泛關注各國銀行金融發展的實際需要,先后在1999年6月和2001年1月,兩次新的征求意見稿,不僅得到各國監管當局和銀行界的積極評價與反饋,也得到學術界努力調研的予以配合討論,以及高度評價,在綜合各方意見,經過長時間的討論論證之后,巴塞爾委員會最終在2002年底頒布了新協議的正式稿,并預定于2005年在10國集團內部正式開始實施。這不僅表現了國際銀行監管與規范發展的全面、積極以及妥善有效,而且也預示新協議國際化的廣泛性,促進新協議的完整、真實、有效,時間周期、全面程度以及國際廣泛,都使新協議更加完整、科學與合理。
其次在于巴塞爾新協議務實化的實際性。巴塞爾委員會經過多年國際銀行的實踐檢驗,已經意識到,僅通過最低資本金規定無法保障與實現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因此,在過去協議的基礎上提出新協議資本金的新規定與設想,其不僅延續了原有資本充足率的標準,使國際銀行監管連續性有體現,并且對相配套的銀行風險資產評估有新的規定;而且新協議除了補充完善了表內業務原有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資本外,還增加了操作風險資本要求,建議銀行以20%的資金來防范操作風險,進而使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或風險管理更加實際有效。同時還特別強化了資本充足率的監督機制、市場透明度和市場紀律的要求,不僅使銀行監管當局的監管更加有依據,而且還使市場參與者能夠有效估計銀行風險管理狀況和清償能力,使銀行監管更加務實而實際。新協議對銀行風險的評估更精確、更全面,以最低資本規定、監管當局的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構成新協議的主旨。
再次在于巴塞爾新協議的標準化操作性。新協議的最大更新在于提出了一整套內部框架,其中包括銀行對信用風險的內部測量、銀行對內部評級的每一等級違約概率;新協議所考慮的資本要求,不僅取決于某一種資產的單一風險的特性,而且還考慮了各種資產風險的相互關系,并指定出了處理傳統證券化下的具體風險的標準;新協議還對銀行其它風險的資本要求,主要集中在對操作風險的控制,并提出信用風險的內部評級法的初級法和高級法;新協議在四個領域制定了更為具體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內容,其中包括適用范圍、資本構成、風險暴露的評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資本充足率,從而使監管當局可以及早干預防范銀行風險的發生并采取迅速補救措施。國際銀行業的風險防范規范化、科學化、統一化、標準化,將更有利于國際銀行業的改革、創新與發展。
巴塞爾新協議對開放接軌中我國銀行業的警示
巴塞爾新協議對于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既是契機,也是挑戰;尤其是面對我國加入WTO之后,銀行業改革開放的逐漸加快與加速,新協議為我國商業銀行學習借鑒,不斷補充完善經營管理理念、方式和技術,無疑是提供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但是我們更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與壓力。因為新協議框架的設計主要是以市場經濟體制下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術為標準的,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銀行業的管理水平、資金管理的效率以及銀行發展的軟件和硬件,不僅與西方發達國家具有明顯的差異,更難以在短期內達到巴塞爾新協議的標準。
其一是新協議的宗旨是通過指定風險敏感度高的資本框架,推進銀行業的安全和穩健,核心是強化風險和管理的理念。而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一直是在政府政策色彩保護下的資產規模效益,對資產效率的發揮、資產的運用、資產的質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各種問題,在經營管理中過多的關注市場占有率,忽視資產質量的要求。其二是新協議繼續強調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強化操作風險管理,增強了風險的敏感度。因此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由于制度、機制以及效率的不匹配及不協調使得市場效率受到制約、約束,這不僅加大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的難度與合理性和規范性,更使得我國商業銀行資本不足的問題愈加明顯和突出,進一步拉大了國內商業銀行與國際商業銀行的差距,在WTO逐漸開放的競爭過程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急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資產質量、拓展資本補充渠道。其三是新協議針對信用風險提出了一整套循序漸進的方法,采用信用模型法計量監管資本,這些方法不僅反映了銀行業信用風險的最新進展、技術支持以及評級數據要求,具有相當大的前瞻性。
巴塞爾新協議對變化調整中的國際銀行業的前景預期
當前國際與國別經濟環境的困境,投資與信貸的收縮趨勢,將不利于銀行資產與信貸結構的調整;不良貸款狀況的嚴重性直接影響銀行根基三信――信譽、信用、信貸,進而加大銀行風險與改革阻力;銀行規避風險與防范危機,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意義十分深遠,全球銀行業在不景氣中進行改革任務緊迫而艱巨。當前國際銀行業面對動蕩且風險上升的經濟金融形勢,主要風險表現為國際金融矛盾危機凸顯,因此加強銀行監管迫在眉睫,各國金融當局應繼續努力加強金融監管穩定銀行體系??鐕Y本流動,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炒作會加大國別區域金融穩定的不平衡性,引致發達國家銀行體系資金流動的大規模游移,經濟衰退和危機國家區域資金的大規模撤離,都將影響全球或區域銀行體系的不穩定;經濟結構性調整所要求與相應的銀行結構調整,及不良貸款處理的艱巨和敏感都可能形成新的導火索,引起包括銀行業在內的金融動蕩和危機。全球銀行業作為整體不可能倒閉,但困境是現實緊迫問題。而銀行體系的過度動蕩,則可能導致一個國家陷入“破產”的境地,這就是為什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研究對“破產”國家救助的新課題。金融監管中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國際金融管理的僵化。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時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貨幣兌換和國際收支的調節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已經不能適應國際資本變化的需要,加強金融監管與國際收支平衡成為緊迫的課題。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銀行業的處境愈加艱難,但改革、創新與發展始終是銀行業的主要目標與方向,并伴隨巴塞爾新協議的逐漸實施,國際銀行業的發展前景既有希望,也有挑戰,并是經濟相對穩定或拉動經濟復蘇重要的因素。展望未來,國際銀行的超級規模將不斷擴大,銀行業進一步傾向于混業交叉發展,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各類金融機構的購并和競爭,必然導致更多的超級強大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出現,國際大銀行規模效益將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化,產生新的飛躍和巨變。而國際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和創新水平將不斷強化,銀行業在資產規模擴大基礎上,將不斷推進資產種類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化。全球銀行業的競爭將進一步促進產品、客戶、網絡的聯動發展和效益整合,資本資產質量將進一步提升和優化。而國際銀行業的重要突破在于高新技術應用和經營效益不斷增強,銀行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國際大銀行總資產近年來平均以1―2萬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加快交易速度,提升經營效益是全球各家銀行的不懈追求。高科技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支持這些發展趨勢的實現,將有利于銀行規模效益的進一步強化,支持與保障混業經營的趨勢,核心業務和專業非核心業務的分拆與專業化的同時發展,但區域與國別的差異短期將難以消除,機構的購并重組和業務整合分拆將會推進經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國內商業銀行要通過認識差異化戰略的核心所在,差異化的發展中間業務,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提升競爭力。
一、目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不足
從目前市場環境來看,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存在著爆發式增長的機遇,無論是業務品種和收入總額都有較大發展,但我們一定要認清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存在的不足,以便“對癥下藥”。
1.現有的中間業務多屬于勞動密集型且服務手段單一
總體上現有中間業務品種的知識技術含量較低,盈利能力差,投入不足,新產品開發效率低。國內商業銀行在降低市場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的優勢尚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國內商業銀行遠沒有利用其在金融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為客戶提供高層次的服務。業務品種居于傳統,類似于代收水電費、電話費等業務,屬于勞動密集型品種,銀行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獲得的收益率十分微薄。而諸如提供遠期外匯買賣、資信調查、企業信用等級評估等一些與現代金融發展相適應的高知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中間業務則很缺乏。
我國從1993年開始實行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的嚴格分業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內商業銀行推出跨領域、綜合性、多方位的中間業務產品,限制了中間業務集約水平和檔次的提高。但應該看到這種限制在逐步的放寬,混業經營也將是國內銀行業發展的趨勢。在目前的條件下,商業銀行要在政策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集思廣益、不斷根據客戶需求推陳出新,提高中間業務產品的內涵和附加值,提供差異化服務,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2.發展目標不夠明確
發展中間業務應該將盈利最大化作為中間業務管理遵循的最高原則,應該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國內商業銀行在最初發展中間業務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中間業務作為吸收存款、吸引客戶的一種手段,而不是作為一種商品推出,市場效應差。隨著中間業務的迅速發展,中間業務開始受到廣泛而高度的重視,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制定中間業務的發展目標。應該看到,中間業務已經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一起被稱為商業銀行業務的三大支柱,并將在商業銀行的未來競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間業務的發展減輕了資本金對銀行業務的限制,帶來了穩定的高額收益,降低了經營風險,提高了競爭力,各家商業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制定明確的中間業務發展目標。
3.品種開發盲目、管理分散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的時間比較短,曾出現靠增加收費業務范圍、提高收費比例,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的現象,而沒有去深入地了解市場、了解客戶真正需求。沒有專門經營管理中間業務的綜合部門,產品開發處于自發、盲目、單項開發、分散管理的發展狀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為創新而創新的現象。
4.差異化缺乏一致性和連貫性
缺乏統一長久的產品創新規劃,往往新產品在剛剛推出時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但是由于沒有及時進行功能完善與更新,很快就被其他銀行效仿,產品的優勢和競爭力迅速下降,甚至徹底喪失。
5.缺乏相關高素質人才
新興的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業務,具有集人才、技術、機構、網絡、信息、資金和信譽于一體的特征,是金融領域的高技術產業。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大批知識面廣、實踐經驗豐富的復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備金融、法律、財會、稅收等專業知識的中高級人才。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和儲備嚴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隊伍。
6.科技手段有待提高
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銀行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資金轉移的綜合聯機分時處理,“電子銀行”已十分普及。我國商業銀行盡管一直堅持科技興行戰略,但由于中間業務對科技含量的要求高于傳統業務,其總體科技手段運用、信息化程度仍偏低,如現金管理業務基于技術和安全原因,仍集中在現金收付款、資金歸集、收付等基礎性的缺乏個性化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很少為客戶提供高層次服務,投融資、咨詢等更未涉及。國際業務仍然缺乏高效、快捷的結算、支付系統。
二、商業銀行發展差異化中間業務的緊迫性
1.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入世承諾的逐步兌現,國內商業銀行不僅面臨著國內對手的激烈競爭,已經進入或者正準備進入國內市場外資銀行憑借自身的品牌優勢、先進管理經驗、高效的服務、創新的產品也已經對國內商業銀行構成了競爭壓力。國內銀行業也將從壟斷競爭逐步轉變為完全競爭,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同質性。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要求國內商業銀行通過差異化戰略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能夠脫穎而出,樹立品牌效應,并且不斷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創新,保持差異化,保持領先優勢。
與此同時,地方性商業銀行不斷發展壯大,已經開始向全國市場進軍,不斷突破區域限制。例如北京銀行、渤海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已經成為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主力軍。隨著金融政策的調整,商業銀行準入制度逐漸放寬,將會有一大批商業銀行加入到激烈競爭中。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盡快就各自的中間業務采取差異化的戰略,從戰略的高度,研究制定中間業務的發展規劃。圍繞差異化創造出不對稱競爭,在某一項或幾項業務上創造出各自的特色,樹立品牌效應,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一定程度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在動態上保證領先優勢。以差異化戰略發展中間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必要途徑。
2.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銀行業早已是買方市場,客戶有足夠的權利選擇自己偏好的銀行。這就要求國內商業銀行的差異化戰略不僅能夠區別于競爭對手,更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且能夠給客戶帶來增值的享受,為客戶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
3.避免惡性競爭
差異化戰略創造出“不同”,由于客戶對其特有產品或服務的偏愛和忠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對價格的敏感度,使銀行避開簡單的價格競爭,更避免了互相殺價的惡性競爭。
現在商業銀行爭論較多的是關系營銷和業務營銷的關系,關系營銷在業務初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建立牢固的客戶關系離不開業務營銷。業務營銷的本質就是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實現在深層次上鞏固了銀企合作關系,更從根本上避免了商業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
總之,中間業務的特點決定了中間業務在所有的銀行業務中是最有條件實施差異化戰略的,同時,國內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機遇,發展潛能巨大。
三、中間業務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基本策略
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中間業務時,應把握逐步推進、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以品牌建設推動業務發展的原則。應當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不同的發展階段,確立不同的發展重點。
1.宏觀戰略:
第一、充分分析現有市場環境、發展前景,依據自身目前在行業內的位置來制訂銀行的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也就是要做到定位差異化。這種戰略的制訂尤其要注重長短期目標相結合:首先要有長遠的規劃、發展的戰略、最終目標。同時要結合市場隨時出現的新情況、新機遇,隨時調整短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與測重點。短期目標是實現長期目標的手段,是要隨著市場環境與機遇的變化而調整的,短期目標的制訂要服從于長期目標的要求。
第二、國內商業銀行要對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充分論證后,發揮優勢,尋找差異化戰略的目標客戶群體。依據這部分客戶群體的需求來提供差異化的產品,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瞄準具有“超前意識”客戶的“超前需求”,商業銀行提供了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超前產品”;反過來這種“超前產品”又為商業銀行吸引來新的“超前客戶”。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求國內商業銀行在差異化的道路上不能停滯,要不斷探索、不斷突破,要堅持走創新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老客戶的忠誠度的同時,不斷吸引新客戶。
2.具體舉措:
第一、大多數國內商業銀行在短時間內仍然要大力鞏固和拓展傳統的中間業務,發展那些客戶基礎廣泛、收入比重大和低風險的業務。如代收代付、保管、保險、證券、基金銷售、傳統結算、結售匯等中間業務。在不增加經營成本的前提下,穩步擴展市場規模,引進先進的電子技術和經營理念,不斷提高中間業務的服務水平,能夠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以客戶滿意為發展目標,做到方便、安全、高效和快捷。
第二、進一步提高各自特有的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的中間業務的服務水平,依據客戶需求和市場的發展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向客戶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和服務,保持自身的領先優勢,在宏觀上做到定位差異化。
第三、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逐步加大風險度高的信用性、融資性業務發展的力度,如擔保、承諾、備用信用證等;同時進一步擴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規模,如遠期結售匯等。加大對新興領域的涉足力度等,為進一步開拓新的市場創造條件,實現產品差異化
第四、對于不同地區的客戶實施細分,經濟發達地區應注重國際結算、個人理財、企業財務顧問、集團理財產品、基金、交易類業務、證券等新興的附加值高的中間業務發展;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更多地把資源有效地投入到國內結算、代收代付、銀行卡等傳統業務方面,努力拓展高層次的理財服務,有效做到目標客戶差異化。
第五、在分階段、分步驟發展中間業務的同時,要堅持品牌戰略,通過品牌建設推動中間業務的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變的效果,最終實現品牌差異化戰略。
在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新形勢下,在機構投資者日益壯大,并逐漸成為市場主力的情況下,發展債券市場已經成為完善市場結構的必然選擇。近幾年,我國的債券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債券總量只占GDP的 24%,相比國際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還很小,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債市無論是市場規模、債券品種,還是市場發育程度,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表現為市場規模過小,品種過少,市場參與者單一,債券流動性差,市場體系不完善,相關制度不健全。
截至2002年2月,國債余額約為14000億元,金融債券余額接近 8400億元,全部為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發行的準政策性債券;作為企業債券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債券,在我國的規模較小,余額800億元,僅為國債余額的5%,為同期股票市值的近2%,隨著國債和金融債券規模的不斷增加(見上圖),相對而言,企業債券的規模還在不斷的下降。即便是規模少之又少的企業債券,也全部為大型優質國有企業所發,具有準國債性質。
造成企業債券市場如此不發達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是一級市場嚴格受管制,企業更喜歡股權融資,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不足等。除此之外,債券承諾了還本付息,對收益的滿意程度和還本付息能力的綜合評價是投資債券的前提。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信用評級市場的不發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本文僅就信用評級存在的問題及其與企業債券的發展間的相互影響進行探討。
二、造成評級市場不發達的主要原因
1.受債券品種缺陷的影響,信用評級的地位難以確立
在我國目前企業債券市場十分不發達的情況下,企業債券發行申報復雜、審批漫長、額度控制等措施嚴重制約了企業債券的發行,發行債券的企業幾乎全部為大型優質企業,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債券,信用等級全部為AAA級,因此,債券評級意義不是很大,評級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為滿足主管部門的要求,評級地位的重要性很難確立。
2.利率限制的影響使信用評級失去了意義
按照《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的規定,企業債券發行利率按照不超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的40%為上限由人民銀行審批。在銀行利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為了增加債券的吸引力,企業債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上要達到規定的利率上限,這就減弱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給企業發行債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使債券信用評級失去了意義。因為,無論信用等級的高低,企業債券利率水平基本一致,在融資成本和收益的決定方面,資信評級無論對發行人還是投資人都失去了意義,發行人評級的積極性受到制約,投資人對信用評級的需求被弱化。
3.評級機構的權威性是制約自身發展的主要障礙
由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做假現象屢禁不絕,因而評級機構的形象在公眾心目中權威性很難確立,評級結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很大影響,評級市場難以發展。在評級市場較小的情況下,評級機構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很難長進,評級結果也難以得到市場檢驗,從而抑制了評級機構業務的開展以及評級結果權威性的確立。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很難形成像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等具有國際知名的評級公司,投資人很難根據評估結果對債券進行判斷選擇,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
4.制度缺陷限制了評級公司的業務發展
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是企業債券發行的重要條件之一,而作為企業債券之一的可轉換企業債券,主管部門卻沒有對信用評級提出要求,無論前兩年發行的還是近期發行的可轉換企業債券(如機場轉債、陽光轉債等),均未進行債券的信用評級??赊D換債券既然是企業債券的一種,而企業債券要求必須評級,為什么可轉換債券可以不評級?此外,可轉換債券的履約能力如何衡量?隨著金融市場結構的變化,企業將考慮融資手段多樣化,可轉換債券的市場逐漸增大,但由于可轉換債券不評級,評級市場失去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失去了原本不多的業務機會。任何新興產業的成長均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在我國信用體系不發達、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評級主體不會積極主動要求對其進行評級。對于評級行業的生存與發展,政府的扶持顯得異常重要。在我國評級行業發展的進程中,不僅沒有優惠政策,相反由于制度的偏差,還失去了原本應該存在的市場。不對可轉換企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不僅是評級機構的損失,也影響到可轉換債券的規范化運作及發展,進而影響到債券市場的發展。
5.投資者風險教育不足也阻礙了評級事業的發展
受我國證券市場運行及發展不規范的影響和熏陶,投資者風險意識弱化。理性的投資者和對績優藍籌股的投資難以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而“PT”、“ST”的投機卻賺得盆盈缽滿。所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一般很少考慮收益與風險的關系,對于債券的選擇,很可能只考慮收益而不考慮風險,信用評級的作用由此被弱化,影響了評級業的發展。
三、企業債券與信用評級業發展構想
(一)做大債券市場
1.用利率水平的高低來量化債券風險的大小
只有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券的發行成為可能,同時,不同級別債券的發行,必須以利率市場化為基礎。(1)債券是利率產品,沒有債券,就推不出利率產品。利率市場化是發展債券的前提,也是相互促進的因果關系。(2)債券市場上永遠都存在著價值投資者和風險投資者兩大類。不同風險程度的債券,收益水平不同,投資者將根據自己的對風險好惡而進行不同的選擇。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國債的票面利率,并不會影響國債的發行。(3)有利于降低國債發行的成本,減少中央財政的負擔,真正發揮國債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作用。(4)根據風險大小,合理拉開不同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將吸引不同類別的投資者,增加整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和吸引力。
2.發債資格和額度的確立應由審批制向核準制轉變繼而向注冊制轉變
世界各國證券主管機關對債券發行都采取審核制度,審核方式主要有兩種:核準制和注冊制。注冊制是指發行人在準備發行債券時,必須將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主管機關呈報并申請注冊。證券主管機關的職責是依據信息公開原則,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至于發行人營業性質,發行人財力、素質及發展前景,發行數量與價格等實質條件均不作為發行審核要件。證券主管機關無權對債券發行行為及債券本身做出價值判斷。申報文件提交后,在法定期間內,主管機關若無異議,申請即自動生效。在注冊制下,發行人的發行權無須由主管機關批準。核準制是按照“實質管理原則”,由主管機關規定若干核準條件,按核準條件審查許可后,債券方可發行。發行人在發行債券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狀況,而且還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管理機關規定的必備條件,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債券發行申請。證券主管機關除了進行注冊制所需求的形式審查外。還對發行人的營業性質,發行人財力、素質及發展前景,發行數量與價格等條件進行實質審核,并由此做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實質條件的價值判斷。在核準制下,發行人的發行權由審核機構以法定方式授予。
在核準制下,雖然沒有了發債額度的限制,凡符合發債規定標準的債券均可獲得批準,債券能否發行完全取決于債券自身的條件,但由于要經主管機關的批準,而主管機關不僅要考慮債券是否符合規定標準,還必須考慮資本市場的整體狀況。如我國目前股票發行雖由二級審批制轉為核準制,并承諾符合一家批準一家,但自2001年7月以來,由于股票市場表現不佳,股票發行量銳減。因此,在核準制下,企業債券的發行不可能完全取決于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情況以及是否符合發債條件。
而注冊制是一種完全市場化的發行方式,只要企業公布的材料真實,只要有市場需求,債券隨時可以發行。但注冊制不僅對投資人的要求較高,要求投資人有較高的分析能力和價值判斷水平,并能夠根據債券發行人公布的資料、評判風險和收益是否對等,風險溢價是否合理,對市場的規范化運作也有較高要求,所以注冊制通常適用于發達的證券市場;而核準制較適用于證券市場歷史不長、投資者素質有待提高的國家和地區。為使債券的發行更加市場化,核準制應向注冊制過渡,但必須要求評級公司和承銷商相互制約,共同完成債券的定價以及承擔幫助投資者分析判斷債券的投資價值的責任。
再者,還應降低企業發債資格的標準,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更多的公司發行債券,同時應允許非保證或抵押債券即信用債券的發行。降低企業發債標準,允許低級別債券的發行,既有利于資信評估業業務的開展,也可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行。因為當發債主體聘請評級公司對其即將發行的債券進行信用評級時,由于擔心評級結果不符合審批要求,故要求評級公司保證評級結果達到一定級別,否則不評或評后不付費用,致使評級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如果債券的發行不受信用級別的限制,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券資金成本不同,即可大大提高債券的發行規模,增加投資人的選擇范圍,又有利于評級業務的規范化。
為了實現向注冊制的轉變,我認為應當取消額度規模限制。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其需要資金量的多少也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傳統的審批制卻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雖然這種制度有利于國家的宏觀凋控,但卻不能及時的滿足企業的需要,大大降低了企業發行債券的積極性。
而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拓寬了企業的融資空間,也增加了投資者的選擇和對投資效果的評判,因此企業在融資時必須既考慮融資成本又要滿足投資者對資本最大化的投資需求。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說,公司發行股票是在稀釋所有者收益,而公司發行債券卻是在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擴大所有者收益,這對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有相當好的作用。并且企業在發行債券后,存在著資金的使用成本問題,客觀上要求公司提高資金使用卑。而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得到資金并不需要承擔使用成本,因此很多公司只要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寧愿把資金沉淀在銀行也不愿意投資于生產領域,以避免造成資金的浪費。在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中,股權融資成本低的錯誤觀念將會被市場所修正,進而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緩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就業難題的主要渠道。從投入產出效果看,每單位投資可提供的就業崗位,第三產業是最大的,說明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就業吸納能力極大。與西方發達國家和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平均吸收就業勞動力的比重仍然很低。從長遠看,大力發展教育、文化等服務業,有利于創造更多新就業機會,滿足各種層次人力資源的就業需求。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服務業具有需求收入彈性高、發展潛力巨大、環境污染小的特點,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源泉。因此,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咨詢、信息服務、科技開發、商務服務、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是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保障。為工農業提供中間服務的金融、物流、批發、各類專業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素質和運行質量?,F代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對服務業本身,而且對提升其他產業競爭力,改善我國投資環境將發揮重要的推動力作用。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也是服務業發展的過程。服務業的繁榮,有利于增強城市的服務功能、集聚水平和輻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現代服務業涌現出很多新業態、新模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當今世界,服務貿易方興未艾,服務產業轉移加快,服務領域國際合作潛力很大。服務業發展程度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內容。
服務業融資的瓶頸
我國服務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與國外橫向比較,其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不僅低于發達國家,甚至還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僅如此,而且服務業內部結構落后,傳統服務業比重過高,新興服務業發展不足??傮w上仍處于傳統服務業為主體的結構。這一結果與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當前我國金融政策在促進新興服務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我國已相繼建立起了主板、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中國證監會2001年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將行業分為13個門類,其中有7個門類屬于服務業。但是我國不僅主板而且連中小企業板、創業板都對上市門檻的要求過高,如公司資本金要求、持續盈利能力等。因此上市的企業,選擇發行的企業都是過了初創期,經營穩定效益良好,而那些急需用錢的初創型企業反倒是無法融資。這樣上市的企業無疑與創業板高成長、高風險的定義相沖突。對大多數中小服務企業來說,由于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規模往往較小,且無很好的經營業績,故很難通過上市融資。事實上很多很優秀的小企業,并沒有連續三年的盈利紀錄,甚至經營時間不到一年,但它的發展前景卻非常好,投資者也會愿意去投資。
二是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對現代服務業的金融支持相對不足
銀行的信貸體系基本都是對應于傳統服務業,而對新興服務業缺失相應的歷史數據作為評級基礎,人才以及評級技術也很缺乏。另外,服務產業覆蓋面很廣,既有傳統的貿易行業,也有新興的軟件服務業,這些行業的盈利模式以及現金流分布并不相同,所以需要銀行進一步細分,并制定相應的政策。這些因素也使得銀行不愿參與服務性企業的融資。
三是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項內容都取得不小的成績。支付系統已形成以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以商業銀行行內資金清算系統為基礎,同城票據交換所和清算系統以及外幣清算系統、銀行卡支付系統并存的格局,同時,支付結算體系引入了實時全額結算機制和債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機制。
但我國目前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仍有繼續改進的余地。我國還需完加快社會信用制度法律建設,構建誠信社會。建立反洗錢法律制度,遏制和打擊各種洗錢犯罪,維護金融穩定。研究有關金融創新的法律制度,鼓勵和規范金融創新。對一些跨行業和跨市場的金融創新產品,加強監管協調,推動制度化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建立。
加強服務業金融創新
服務業投融資問題一直以來是服務行業發展的瓶頸。金融體系各部門應結合國家產業發展戰略,深入研究其盈利模式和風險特點,進行融資產品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不斷拓展服務產業融資產品和信貸模式。
完善服務業信貸管理體系,健全信貸營銷和激勵約束機制
創新服務業信貸產品,滿足服務業企業個性化資金需求。金融機構要根據服務業企業不同的生產周期、市場特征和資金需求,創新信貸業務產品,實現金融服務的專業化、特色化和多樣化。對信譽度高、資產質量良好的成長型服務業企業,可采取公開統一授信的方式,適度擴大授權授信額度,積極推行倉單質押、訂單融資、應收賬款托管和對公客戶活期存款賬戶透支等特定資產項下信貸業務品種,支持其做大做強;對信譽良好、收益穩定的服務業主,可適度發放企業主創業貸款或提供具有一定透支額度的貸記卡等金融服務;對市場波動較大的服務業企業,可以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財產抵押質押的方式提供可循環使用的信貸資金額度扶持;對中小型服務業企業和業主,適應其短、少、頻的資金需求特點,可在適當增加動產、不動產抵押質押及財產權利質押等信貸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開發中小企業或業主聯戶聯保貸款業務。
降低資本市場進入門檻,積極引進風險投資
主板面對的是已經培育成熟的大中型企業,創業板面對的是正處于成長中的富有潛力的企業,但是在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中對發行條件規定的門檻過高,不利于增加服務行業企業上市融資,因此從有利于服務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應適當放寬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同時,還應處理好主板與創業板間的互動,對于在創業板中發展較好、經營穩定的企業可以到主板申請在上市。
另外可以發展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投向于那些不具備上市資格的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無需企業的資產抵押擔保。風險投資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參與投資,其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所投資的企業盡快成熟,取得上市資格,從而使資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風險投資基金就可以通過證券市場轉讓股權而收回資金,繼續投向其它風險企業。引入風險投資,一方面可使企業獲得所需資金,另一方面可使企業改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制度,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逐步建立了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公司體制。
加強金融業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金融服務平臺
主要是推進征信體系建設。應繼續擴大信息采集面,加大非銀行信息的采集力度;擴大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使用范圍,提高征信系統服務水平;積極推動我市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繼續開展中小企業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信息服務功能;全面推動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服務企業的信用評級工作;加強和規范應收賬款融資管理,推進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順利開展,在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日常業務正常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收費權質押貸款范圍擴大到城市供水、供熱、公交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對具有一定還貸能力的水利開發項目和城市環保項目,逐步探索開辦以項目收益權或收費權為質押的貸款業務,促進公共服務業加快發展。
1.受債券品種缺陷的影響,信用評級的地位難以確立
在我國目前企業債券市場十分不發達的情況下,企業債券發行申報復雜、審批漫長、額度控制等措施嚴重制約了企業債券的發行,發行債券的企業幾乎全部為大型優質企業,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證券
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債券,信用等級全部為AAA級,因此,債券評級意義不是很大,評級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為滿足主管部門的要求,評級地位的重要性很難確立。
2.利率限制的影響使信用評級失去了意義
按照《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的規定,企業債券發行利率按照不超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的40%為上限由人民銀行審批。在銀行利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為了增加債券的吸引力,企業債券的利率水平基
本上要達到規定的利率上限,這就減弱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給企業發行債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使債券信用評級失去了意義。因為,無論信用等級的高低,企業債券利率水平基本一致,在融資成本
和收益的決定方面,資信評級無論對發行人還是投資人都失去了意義,發行人評級的積極性受到制約,投資人對信用評級的需求被弱化。
3.評級機構的權威性是制約自身發展的主要障礙
由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做假現象屢禁不絕,因而評級機構的形象在公眾心目中權威性很難確立,評級結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很大影響,評級市場難以發展。在評級市場
較小的情況下,評級機構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很難長進,評級結果也難以得到市場檢驗,從而抑制了評級機構業務的開展以及評級結果權威性的確立。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很難形成像標準普爾公司、穆
迪投資服務公司等具有國際知名的評級公司,投資人很難根據評估結果對債券進行判斷選擇,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
4.制度缺陷限制了評級公司的業務發展
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是企業債券發行的重要條件之一,而作為企業債券之一的可轉換企業債券,主管部門卻沒有對信用評級提出要求,無論前兩年發行的還是近期發行的可轉換企業債券(如機場轉債
、陽光轉債等),均未進行債券的信用評級??赊D換債券既然是企業債券的一種,而企業債券要求必須評級,為什么可轉換債券可以不評級?此外,可轉換債券的履約能力如何衡量?隨著金融市場結構
的變化,企業將考慮融資手段多樣化,可轉換債券的市場逐漸增大,但由于可轉換債券不評級,評級市場失去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失去了原本不多的業務機會。任何新興產業的成長均離不開政府部門的
支持,在我國信用體系不發達、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評級主體不會積極主動要求對其進行評級。對于評級行業的生存與發展,政府的扶持顯得異常重要。在我國評級行業發展的進程中,不僅沒有
優惠政策,相反由于制度的偏差,還失去了原本應該存在的市場。不對可轉換企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不僅是評級機構的損失,也影響到可轉換債券的規范化運作及發展,進而影響到債券市場的發展。
5.投資者風險教育不足也阻礙了評級事業的發展
受我國證券市場運行及發展不規范的影響和熏陶,投資者風險意識弱化。理性的投資者和對績優藍籌股的投資難以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而“PT”、“ST”的投機卻賺得盆盈缽滿。所以,投資者在
進行投資選擇時,一般很少考慮收益與風險的關系,對于債券的選擇,很可能只考慮收益而不考慮風險,信用評級的作用由此被弱化,影響了評級業的發展。
二、中國債券市場不發達的狀況及其原因
在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新形勢下,在機構投資者日益壯大,并逐漸成為市場主力的情況下,發展債券市場已經成為完善市場結構的必然選擇。近幾年,我國的債券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
債券總量只占GDP的24%,相比國際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還很小,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債市無論是市場規模、債券品種,還是市場發育程度,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表現為市場規模過小,
品種過少,市場參與者單一,債券流動性差,市場體系不完善,相關制度不健全。
截至2002年2月,國債余額約為14000億元,金融債券余額接近8400億元,全部為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發行的準政策性債券;作為企業債券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債券,在我
國的規模較小,余額800億元,僅為國債余額的5%,為同期股票市值的近2%,隨著國債和金融債券規模的不斷增加(見上圖),相對而言,企業債券的規模還在不斷的下降。即便是規模少之又少的企業
債券,也全部為大型優質國有企業所發,具有準國債性質。
造成企業債券市場如此不發達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是一級市場嚴格受管制,企業更喜歡股權融資,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不足等。除此之外,債券承諾了還本付息,對收益的滿意程度和還本付息能力的
綜合評價是投資債券的前提。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信用評級市場的不發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本文僅就信用評級存在的問題及其與企業債券的發展間的相互影響進行探討。
三、企業債券與信用評級業發展構想
(一)做大債券市場
1.用利率水平的高低來量化債券風險的大小
只有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券的發行成為可能,同時,不同級別債券的發行,必須以利率市場化為基礎。(1)債券是利率產品,沒有債券,就推不出利率產品。利率市場
化是發展債券的前提,也是相互促進的因果關系。(2)債券市場上永遠都存在著價值投資者和風險投資者兩大類。不同風險程度的債券,收益水平不同,投資者將根據自己的對風險好惡而進行不同的選
擇。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國債的票面利率,并不會影響國債的發行。(3)有利于降低國債發行的成本,減少中央財政的負擔,真正發揮國債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作用。(4)根據風險大小,合理拉
開不同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將吸引不同類別的投資者,增加整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和吸引力。
2.發債資格和額度的確立應由審批制向核準制轉變繼而向注冊制轉變
世界各國證券主管機關對債券發行都采取審核制度,審核方式主要有兩種:核準制和注冊制。注冊制是指發行人在準備發行債券時,必須將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主管機關呈報并
申請注冊。證券主管機關的職責是依據信息公開原則,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至于發行人營業性質,發行人財力、素質及發展前景,發行數量與價格等實質條件均
不作為發行審核要件。證券主管機關無權對債券發行行為及債券本身做出價值判斷。申報文件提交后,在法定期間內,主管機關若無異議,申請即自動生效。在注冊制下,發行人的發行權無須由主管機
關批準。核準制是按照“實質管理原則”,由主管機關規定若干核準條件,按核準條件審查許可后,債券方可發行。發行人在發行債券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狀況,而且還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
證券管理機關規定的必備條件,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債券發行申請。證券主管機關除了進行注冊制所需求的形式審查外。還對發行人的營業性質,發行人財力、素質及發展前景,發
行數量與價格等條件進行實質審核,并由此做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實質條件的價值判斷。在核準制下,發行人的發行權由審核機構以法定方式授予。
在核準制下,雖然沒有了發債額度的限制,凡符合發債規定標準的債券均可獲得批準,債券能否發行完全取決于債券自身的條件,但由于要經主管機關的批準,而主管機關不僅要考慮債券是否符合
規定標準,還必須考慮資本市場的整體狀況。如我國目前股票發行雖由二級審批制轉為核準制,并承諾符合一家批準一家,但自2001年7月以來,由于股票市場表現不佳,股票發行量銳減。因此,在核準
制下,企業債券的發行不可能完全取決于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情況以及是否符合發債條件。
而注冊制是一種完全市場化的發行方式,只要企業公布的材料真實,只要有市場需求,債券隨時可以發行。但注冊制不僅對投資人的要求較高,要求投資人有較高的分析能力和價值判斷水平,并能
夠根據債券發行人公布的資料、評判風險和收益是否對等,風險溢價是否合理,對市場的規范化運作也有較高要求,所以注冊制通常適用于發達的證券市場;而核準制較適用于證券市場歷史不長、投資
者素質有待提高的國家和地區。為使債券的發行更加市場化,核準制應向注冊制過渡,但必須要求評級公司和承銷商相互制約,共同完成債券的定價以及承擔幫助投資者分析判斷債券的投資價值的責任
。
再者,還應降低企業發債資格的標準,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更多的公司發行債券,同時應允許非保證或抵押債券即信用債券的發行。降低企業發債標準,允許低級別債券的發行,既
有利于資信評估業業務的開展,也可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行。因為當發債主體聘請評級公司對其即將發行的債券進行信用評級時,由于擔心評級結果不符合審批要求,故要求評級公司保證評級結果達到
一定級別,否則不評或評后不付費用,致使評級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如果債券的發行不受信用級別的限制,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券資金成本不同,即可大大提高債券的發行規模,增加投資人的選擇范圍,
又有利于評級業務的規范化。
為了實現向注冊制的轉變,我認為應當取消額度規模限制。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其需要資金量的多少也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傳統的審批制卻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雖然這種制度有利于國家的宏
觀凋控,但卻不能及時的滿足企業的需要,大大降低了企業發行債券的積極性。
而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拓寬了企業的融資空間,也增加了投資者的選擇和對投資效果的評判,因此企業在融資時必須既考慮融資成本又要滿足投資者對資本最大化的投資需求。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說
,公司發行股票是在稀釋所有者收益,而公司發行債券卻是在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擴大所有者收益,這對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有相當好的作用。并且企業在發行債券后,存在著資金的使用成本
問題,客觀上要求公司提高資金使用卑。而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得到資金并不需要承擔使用成本,因此很多公司只要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寧愿把資金沉淀在銀行也不愿意投資于生產領域,以避免造成資金
的浪費。在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中,股權融資成本低的錯誤觀念將會被市場所修正,進而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3.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債券交易市場
由于企業債券規模小,加之非市場化的利率上限的限制,制約了投資者投資債券的積極性;而且,目前我國債券形成了參與債券投資的個人和機構共分天下的格局,兩者在交易數量和交易方式上都
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樣兩者之間的交易很難順利進行。因此只有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債券交易市場,才能為企業發行債券提供充足的資金;只有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債券交易市場,才能對債券交易進行有效
的監管,降低投資者購買債券的風險。為此,筆者主張取消對法人購買企業債券的限制,允許更多的法人利用自有資金投資債券市場。
4.設立債權人大會
設立債權人大會,并賦予債權人大會相應的權利,可避免公司內部人損害債券人利益;特別是當公司的重大決議與債權人利益相關時,應規定必須通過債權人大會方可生效。債權人大會常設代表或
機構可由評級公司項目負責人或評級人員擔任,定期對企業運作和資金投向進行監督,對企業的重大決策進行分析,并定期或不定期向債權人大會匯報,這樣可使債權人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二)規范信用評級
1.規范資信評級機構,建立風險賠償機制
資信評級機構應對自己負責評定的企業債券負風險連帶責任,對自己在評級過程中的重大遺漏、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對債權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錯,提
高評級質量,增加投資者對評級結果的信任度,提高資信評估公司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促進評估公司的發展及知名晶牌的確立。
2.全面披露評級結果
資信評級機構應對投資者全面披露整個評估過程,包括但不僅限于評估方法、重要數據和非數據化描述,以使投資人對信用評級結果的可信度進行分析判斷,從而決定投資策略。
3.資信評級機構可以采用多種組織結構的形式
評級機構既可設立為公司制,也可實行合伙制,并且以合伙制作為發展方向。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可加強評級機構間的競爭,公司制清晰的產權制度、規范的運作機制與合伙制無限責任制可給債權人
以最大保護,可促進評級行業的良性競爭,使評級機構的運作更加規范,風險賠償制度得以落實。
4.實行評級回訪制度
資信評級機構應建立定期的評級回訪制度,及時公布回訪信息,揭示債券風險,分析風險變化的原因,杜絕債務人逃逸債務責任的事項發生,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5.以獨立董事身份進入公司董事會
資信評級機構的有關人員以獨立董事的身份進入公司董事會,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廣大債權人負責的一個重大舉措。當評級公司的有關人員能夠以獨立董事的身份了解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狀況,
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時,就可以獲得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和信息,避免因公司資料的虛假性和重大決策人失誤對債權人造成侵害。
6.加強發行人與投資人教育
由于資信評估在中國還屬于新興事物,而且目前發行上市的企業債券全部為AAA級,從未出現過違約事項,因此投資者很少考慮債券的履約能力。當企業債券的發行完全市場化后,對投資人信用知識
進行普及和風險教育將非常重要,這樣可避免債券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和非理性操作,減少中小投資者的操作失誤和投資風險。
7.建立健全信用制度
我國的信用市場處于一種分割狀況,沒有形成統一管理和控制的信用檔案和信用系統,對評級主體的資料可靠性、債務狀況和以往的信用狀況難以作出真實評價。所以,培育信用文化,建立全國統
一、銀行業的競爭新格局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
1.外資銀行的優勢將迫使市場份額重新分割。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資銀行穩步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將從業務領域到空間范圍與我國商業銀行展開全方位競爭。把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與外資銀行相比較,外資銀行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一是在資本規模、資產質量方面,外資銀行一般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較高的盈利水平。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國際大銀行強強聯合,掀起銀行并購浪潮,出現了一批“航空母艦”式的銀行集團。而且,外資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遠遠低于中資銀行,資本收益率卻遠高于中資銀行,如美國花旗集團資產總額高達7000多億美元,相當于我國國有銀行的資產總和。二是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方面,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建立發展起來的,他們按照國際慣例經營管理,采取混業經營,如信貸、投資甚至證券業務,利用多種渠道獲得盈利以彌補某方面的虧損。同時,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息科技手段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適時和個性化服務。三是在業務發展方面,外資銀行在金融創新、創造金融工具、發展新業務及采用高科技服務手段方面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對客戶進行個性化服務,而且擁有遍及世界的機構網絡體系,能實現國內外聯行資金的自由劃撥,可憑借快捷的資訊渠道為客戶提供全球24小時金融市場的跟蹤服務。這種技術優勢、服務手段的現代化及其派生的服務優勢對中資銀行構成強有力的挑戰。四是外資銀行相對寬松的人文環境和激勵機制,有利于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具有相對簡單而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相對完善的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另外,外資銀行普遍重視教育投入,培訓體制較為健全,員工學習培訓機會較多。外資銀行將憑借著上述優勢,把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部分優質客戶吸引到自己的旗下。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下大力氣研究、學習外資銀行的經驗,揚長避短,在競爭中快速成長。
2.經營將面臨嚴峻考驗。從2002年1月1日開始,我國銀行業正式推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管理,實行符合國際標準的審慎會計制度。商業銀行必須按照貸款質量五級分類所確定的資產風險程度,足額提取呆賬準備金。提取不足的,不得進行稅后利潤分配;對按審慎會計制度核算,資本充足率低于8%的,限期采取措施補足資本金。同時要求上市銀行按規定向社會公眾公布資產負債等重大經營信息,非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向所在服務地區披露信息。由于不良資產多年沉積,加上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形成有效的資本金補充機制,新的會計制度的推行,盡管有5年過渡時期,但大多數銀行的盈利將會大幅度下降或出現虧損,個別銀行有可能發生資不抵債。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采取積極應對措施,解決經營中出現的問題。
3.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和積累,各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服務手段和業務品種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同時,面對影響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走向以及加入WTO后所面臨的政策環境和競爭格局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注重發展質量,打造銀行品牌和價值,展開更加激烈的市場份額和優質客戶競爭。積極角逐參與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2002年國家將加大重點項目的投放力度,而對重點工程及其相關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對國家重點技改項目的貸款等,也將成為各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在區域競爭上,表現在加大對中心城市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大型城市的市場競爭力度。許多銀行已出臺重點城市的發展戰略,對經濟金融資源豐富的大城市予以特別支持。在行業競爭上,表現為對國民經濟亮點行業積極介入,如房地產、汽車、高新技術、傳統進出口業等。在客戶的競爭上,名牌優質企業將成為爭奪的重點。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除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競爭外,還應認真總結經驗,確立和完善發展策略。
4.經營風險日益增大。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隨著改革的推進和深化,經濟運行機制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主要是市場供求結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由供給制約轉向需求制約,經濟波動的周期由計劃周期轉向商業周期。由于經濟運行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銷售困難,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國民經濟生活中的系統性風險增大。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增長之后的大調整時期,經濟增長的速度放慢,結構和效益有待改善,社會平均利潤率降低。這將深刻地影響到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方式和盈利能力,使銀行業原有的經營優勢逐步喪失。從國內金融環境來看,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的到位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自1997年9月以來,我國在金融方面出現了新的變化。由于連續的物價負增長及其對企業生產發展、經濟效益和投資信心的不利影響,使金融運行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緊縮現象。通貨緊縮對商業銀行的直接影響就是各層次貨幣供應量增速偏低和金融深化過程放慢,這導致銀行負債業務資金來源減少。特別是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在國有商業銀行普遍惜貸和企業投資信心不足的情況下,由于派生存款的減少使其存款負債業務的增長面臨較嚴重的困難。同時,由于大中型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企業改革滯后、效益低下和負債率較高,使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發展中累積的不良資產迅速攀升,這種局面在短期內尚難以改變。而股份制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中儲蓄存款占比很小,資金來源穩定性差,加大了經營風險。
5.國有商業銀行將改革步伐加快。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調整步伐的加快,國有商業銀行在控制和消化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電子化和金融產品創新、機制和效率等方面已經開始了一系列新舉措,同時,進行減員增效,逐步從盈利能力低的欠發達地區機構退出等,必將提升國有銀行的競爭力,從而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形成壓力。
6.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弱點日見顯現。由于競爭的范圍和方式不斷擴展,新型中小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和困難逐步增加。由于平均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業務開拓的難度越來越大,業務經營重點被局限于傳統的存貸款和結算領域。受歷史原因、機構網點、市場信譽等方面的限制,股份制商業銀行組織存款的能力有限,在市場競爭中業務發展受到限制。金融產品仍缺乏特色,業務仍顯單一,經營范圍較為狹窄,金融服務尚未完全貼近中小企業和居民個人,與國有商業銀行的規模優勢、網點優勢相比明顯處于相對劣勢地位。同時,創新能力不高、拓展市場能力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內部控制有待加強,因內控不力而引發經營風險的現象時有發生。競爭的結果將導致中小商業銀行在利潤和收益上付出代價。
二、正確的市場定位是優質發展的前提
任何企業只有正確的市場定位才能得到優質的發展。那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應該是什么,在理論界曾經有過許多觀點,比較突出的說法是應辦成“市民銀行”,重點服務于中小企業。但是目前的商業銀行在其發展策略和經營模式中并沒有明確地看到這一特點,這是由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決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伊始,正值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股份制銀行為迅速發展,同時利用國有銀行效率、服務質量不高等弊端以及自身靈活的機制迅速強占市場,但在經濟策略和管理上簡單比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模式,在業務拓展上也基本雷同。從目前情況看,股份制商業銀行選擇大的優質客戶無疑是正確的,這是在市場經濟還不很成熟的情況下股份制商業銀行根據自身初級階段發展的需要而確立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推進和外資銀行的沖擊下,股份制商業銀行從現有的市場中取得較大份額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客戶和銀行為了自身的發展,需要更多地自主選擇合作對象,股份制商業銀行被大的優質客戶選擇合作的可能性將逐步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實力難以給大的優質客戶在短期內提供大量融資,即使能夠提供大量融資也可能造成資產過度集中而不利于分散風險,進而受到監管當局的干預,其結果是銀企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合作。在結算上特別是國際結算無論從水平還是在效率上難以滿足大的優質客戶的需要,難以給大的優質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咨詢等中間業務服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有鑒于此,筆者認為,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全面審視金融市場的發展總體趨勢,比較自身的,優劣勢,走自己發展的道路,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應由強占市場逐步轉移到注重培育自己的客戶
股份制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個總的趨勢,或者說是發展的主要道路。但是對于每一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確立自身的市場定位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股份制商業銀行既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環境、金融業務發展的空間,也要結合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確定重點服務或者合作對象,不能“一刀切”。既可以重點與大的優質企業合作,或者重點與高科技企業合作,甚至重點與農業開發或者加工企業合作,同時有選擇地與優質中小企業合作。因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市場秩序的不規范等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信譽度不高,風險較大,因此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中小企業上,只能發掘和培育優質客戶,要充分估計各種風險,力爭使收益最大,風險最小。
筆者認為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需要有別于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其主要精力應逐步從放在搶市場轉移到開拓市場上,各中小商業銀行應加快通過提高服務水平,自主地選擇和增植客戶。在發展中形成自己的客戶群體和特色,從而穩定地確立自己在銀行業的地位。
2.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宜選擇特色型和追隨型并重的市場定位策略
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策略的主要方法是銀行根據自身特點和核心業務、金融產品、主要客戶群以及主要競爭地等進行選擇、確定競爭要素的最佳組合,以達到銀行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佳利用。按金融機構總體競爭體系的特點來劃分,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策略有兩類:追隨型市場定位策略和特色型市場定位策略。追隨型市場定位策略的核心內容是商業銀行在相當長時期內,采取與其競爭對手特別是比自己實力強的競爭對手相同或相似的競爭體系。運用追隨型策略,就會在金融產品或服務提供上,在目標客戶選擇上以及主要競爭地確定上,不斷靠近或模仿對手的競爭手段,在市場上表現為多家銀行趨同的現象。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發展初期市場定位雷同,大都采用此種追隨型市場定位策略。特色型市場定位策略是商業銀行在相當長時期內建立和實施與其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體系,在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方式、目標客戶選擇和主要競爭地的確定上都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特性,其特色成為吸引客戶的關注,攫取市場份額的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
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宜單純采用追隨型市場定位策略,否則就意味著該銀行的總體競爭體系與其競爭對手相同,表明該銀行必須占據其競爭對手所有的競爭資源,在商業銀行業務全面交叉的情況下,必將產生低水平的競爭且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可能占據上風。在現代金融市場上,金融資源都不是無限的,特別是我國對外資銀行開放的今天,即使是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國有銀行也只能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業務領域內做到領先地位。因此,沒有一家銀行可以將所有的領域或產品服務都變為自己的核心業務定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由于金融資源的有限性和專門技術資源的稀缺性,只能部分或階段性采取追隨型市場定位策略。
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應選擇特色型和追隨型相結合的定位策略,這種市場定位策略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支撐特色型市場定位策略的核心業務應多元化。由于銀行競爭日益激烈,商業銀行以單一核心業務為支撐的特色型市場定位策略而謀取競爭優勢的有效性正在日益減弱。從世界銀行業發展趨勢看,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伴隨資本市場發展而出現了金融“脫媒”程度的逐步加深,將促使股份制商業銀行都須具有較多的核心業務優勢才能爭取競爭的主動性。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金融市場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商業銀行更加不能輕易坐失由于政策變化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任何市場定位機會和新核心業務培植的可能。因此,要深入進行市場研究,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尋求有利自己優質發展的市場定位策略。第二,適當地采用兩者相結合的市場定位形式,加大創新力度,將獨特的專門服務技術和產品優勢融入與競爭對手相似的競爭業務中形成與眾不同的市場定位策略,走特色銀行發展之路。
3.在發展規模上應以效益為核心決定股份制銀行規模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股份制商業銀行有著廣闊發展前景。我國各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利于促進各地經濟發展、滿足各地不同的金融需求、增強區域經濟聯合。從世界各國的銀行制度看,區域性商業銀行的建立和發展幾乎是一種普遍現象。在日本,區域性商業銀行幾乎是都市銀行的6倍,前者向大的上市公司提供14%的短期貸款,向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更多。在美國,15000多家銀行中,州銀行占70%以上。即使在實行分支行制的英國,地方性銀行也占有重要地位。區域性商業銀行的建立,可以發揮一方金融服務一方經濟的優勢,更能體現規模效益。雖然股份制中小銀行向全國乃至海外的擴張是其自身發展的必然,是規模擴張的必由之路,但股份制商業銀行短時期內似不應太急于搞外延擴張,而應把重點放在為區域經濟服務上,應先區域而后全國,做到漸次推進,穩步發展。要注重發展質量,特別是要加強與同業合作,以彌補規模小的不足。雖然銀行的發展是由小而大的漸進發展過程,未來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必然要擴大,但是不管規模大小如何,關鍵要有經濟效益,要優質發展,避免走國有銀行以前的老路,大規模低效益,還不如小規模高效益。
三、金融創新是優質發展的基礎
縱觀銀行業的發展歷史,各項業務的飛躍發展無不是以金融創新為支撐,每一次金融浪潮的涌起都是以金融創新為手段。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管理層應率先轉變觀念,盡管由于規模小、力量較為薄弱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必須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和經營思路,盡快采取有利于金融創新、增強提升競爭活力的政策措施。應該建立創新中心,完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集中一批高素質人員專司市場研究,對新產品的市場定位、市場潛力、產品成本、重點客戶等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客戶提交的理財意向和同業競爭環境、社會經濟環境、政策環境等進行可行性判斷,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的開發和業務創新。
1.組織機構創新。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從更高、更深的層次進行組織機構創新。一是改變按行政區劃設置分支機構的現狀,實行按經濟區劃、效益最大化原則或重點中心城市原則,有選擇地建立若干核心機構,逐步形成運轉高效、設置合理、權責對等的結構模式。
2.業務品種創新。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善于借鑒和吸收國外銀行及國內金融同業的先進經驗,根據客戶需求開發設計金融創新產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名牌戰略,努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要大力拓展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結算以及基金托管、保險等新型業務品種,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積極開拓外向型客戶的外匯調劑、外匯買賣、利率匯率保值、遠期結售匯等業務,使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長期的利益。在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時,首先,要遵循靈活性原則,即新產品一定要適應客戶需求,要貼近百姓生活,對百姓更實惠,更方便適用,以增強新產品進入市場后的競爭力。其次,要堅持新穎性原則,即新產品在名稱、業務操作方法和辦理手續等方面必須比過去的產品更先進、更新穎,要以新生事物的姿態出現在百姓面前。第三是貫徹效益性原則,即新產品問世后必須在能吸引客戶的前提下,有利于銀行增加自身收入和提高經濟效益。第四是產品創新要結合企業文化建設,使產品打上自己企業文化的烙印,便于客戶區別和識別。第五是在人類開始邁入網絡化新經濟的條件下,在進行產品創新時,還要十分注意順應交易網絡化和設計人性化的時代要求。
3.市場營銷金融創新。開發金融創新業務及產品,股份制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狀況,制定適宜的市場營銷策略,通過明確市場定位、細分目標市場,推出適銷對路的金融創新產品,并改善金融創新產品的售后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金融需求。要充分發揮總行一級法人的優勢,盡快建立起各級產品營銷體系。針對我國現階段金融創新過程中自主創新項目少的實際情況,根據自身競爭力優勢綜合考慮,注意引進、吸收和消化外資銀行業已成熟、回報較高的金融創新產品,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媒體和自主營銷推介新型產品,樹立富有特色的“金融品牌”形象。
4.經營理念創新。要創新服務觀念,從“坐商”向“行商”轉變。要創新信貸投放觀念,由重企業有形資產向重無形資產轉變。要創新企業商品觀念,由重一般性商品生產服務向重高新技術產品生產服務轉變。要創新營銷觀念,貸款對象由重大型企業向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和消費貸款并重轉變。
5.金融科技創新。隨著網絡和電子技術不斷應用于銀行業務領域,全球銀行業已從傳統銀行時代逐步進入“超級銀行”時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更加依賴于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比爾·蓋茨曾預言,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商業銀行行將成為在21世紀滅絕的恐龍”。也曾有人預言,在2005年前未能開展網絡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將面臨被迫“出局”的危險。因此,在以網絡應用為核心的數字化時代,網絡銀行將日益成為全球金融市場一種全新的銀行經營交易方式,網絡銀行的構建和發展也已成為商業銀行由于能否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市場制高點的關鍵,并成為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重中之重。
6.人力資源創新。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人員結構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個是年齡比較輕;另一個是大多都是從社會其他部門和行業特別是從國有商業銀行引進來的,有的經營網點人員幾乎全部都是如此,自己培養的極少。這對我們來說,既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一個發展到相當規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和人才選拔機制,僅靠從外部引進人才是不行的。特別是當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時,我們引進人才的路子自然就窄了,那時候再著手培養自己的人才,恐怕為時晚矣。所以,從現在起,就要抓緊搞好人才的培養,努力創造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全面提高員工隊伍的綜合素質,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特別能戰斗的人才隊伍,以不斷適應環境與制度變遷的需要,不斷適應科技發展與金融創新的需要。提高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市場開拓能力、市場應變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增強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的能力、增強盈利能力,等等,一切最終都要歸結于優秀的人才。有了持續供給的人力資源,才有可能最終實現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7.企業文化創新?,F代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精神和企業理念為核心,凝聚企業員工是屬感,統一價值取向,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從國內外著名大公司成功的案例都可以看出,成功的企業都具有鮮明而又獨特的文化,并且在企業發展中的獨特作用正在越來越強烈地表現出來。良好的企業文化對外是一面旗幟,對內是一種強大的號召力、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和輻射力,對一個企業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企業具有長久發展的生命力和活力的精神力量,是企業的靈魂和特征。構建有特色的企業文化,也就是要把先進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融入、滲透到先進的經營管理體制中去,通過先進的經營管理體制折射出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心態,反映出員工的價值取向,激發員工的巨大熱情,培育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員工在創造社會價值和企業價值中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和增強企業的內在凝聚力,最終形成具有鮮明文化特色和深厚精神底蘊的經營管理體制,從而構成核心競爭力。
四、國際化是優質發展的途徑
世界經濟一體化極大地推動了銀行業國際化的發展。隨著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和變化,股份制商業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限制將大大減少,參與海外競爭的機會大大增強,這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要贏得入世帶來的競爭和挑戰,必須實施國際化改造。
1.國際化改造。要按照國際一流商業銀行的標準和規范,對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理念、管理體制、風險控制、激勵機制、創新能力以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進行有計劃的全面改造,實現與國際接軌。要參照國際一流商業銀行成功的管理經驗,充分研究和吸納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對銀行經營管理所進行的全面診斷及其意見,積極穩妥地推進經營管理體制改革,規范業務操作和風險控制流程。
2.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動網絡。國外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大都有本國跨國銀行作為其金融后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配合默契。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拓展自身國際業務時也可借鑒外資銀行的經驗,支持中國的跨國企業發展,加強跨國公司與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緊密聯系,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實現金融優勢、產業優勢和貿易優勢的互補。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也應加強聯系,從在世界主要金融貿易中心設立機構,逐步發展至建立全球性的營運網絡,建立相應的中國銀行業海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