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6 02:0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課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在激發興趣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边_爾文小時候曾是一個平庸的孩子,因為他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學家;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功的起點是他對電腦網絡的癡迷;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笨梢?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興趣是創新的啟動器,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興趣會促使你產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會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主動積極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創造。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不妨創設情境教學;或者巧設疑問,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來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就要勤于積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設計問題、情境,善于駕馭語言技巧,將引人入勝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動活潑的奇聞趣事、漫畫、圖片等通過電化教學手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可能帶著愉快、高漲的情緒去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去探求。要鼓勵學生表現與眾不同的創見,提倡個性化發展,對學生提出的不合理的問題應采取寬容的態度,這種教學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在這方面,教師要善動腦子,肯動腦子,舍得下功夫,做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激活課堂教學,進而改變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的狀況。學生愛學了,課堂活躍了,師生融洽了,成績提高了??梢?只要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啟發誘導,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使學生愛學習,促使學生產生創造意識。
二、在巧妙設疑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提出問題,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就要承擔授業、解惑的責任了。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通過引導,激勵學生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當學生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要鼓勵學生質疑,向教師提問題,要學要問,學問學問,有問才有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而不是單純地被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質疑和學生提問,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會增強教學效果。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自身的認識情況,通過質疑來讓學生思考問題,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恰恰是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謂方法和學習需求,解決好這些問題正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教育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程序,引導學生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把握好教材的內容。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苯處熃虒W要善于設疑,巧妙設疑,聯系學生實際,啟發喚醒,鼓勵學生參與質疑,幫助學生分析,觀察想象,還要抓住時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
三、興趣活動與小論文比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中組織興趣活動與小論文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足的缺陷。
興趣活動可以就一門課的內容來組織如“政治理論研究小組”、“思想政治課學習小組”等。也可以就某個專題的探討組建興趣活動小組,如“法律問題研究小組”、“人生問題研究小組”、“道德問題研究小組”、“學習方法研究小組”等。興趣活動小組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小論文比賽是就大家所關心的某個社會熱點問題開展的論文比賽。論文比賽要有計劃、有安排,包括比賽次數、比賽比賽內容、比賽形式等都應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教師對學生的論文比賽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包括課題選擇和設計的方法、資料收集的方法、資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論文撰寫與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興趣活動和小論文比賽的作用:一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所學的內容運用于實際生活;二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進同學間和師生間的團結和友誼。興趣活動和論文比賽的組織簡單易行,值得每一個政治教師積極組織和開展。
四、聯系實際,重視實踐
目前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課沒有用,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課時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的原則,向學生闡述與思想政治內容有關的當前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引進黨的方針政策;引進我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材料、新觀點、新問題;引進社會生活中的軼聞趣事,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用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要把沸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來,讓“大社會”走進“小課堂”。例如講授“祖國統一”時,我為學生補充近幾年勢力分裂祖國的一系列活動,以及我國《國家法》的制定時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活動的本質。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興趣;培養
多年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都是傳統式的照本宣科,屬于應試教育的范疇。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根本目標在于探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學生對所學課程興趣調查的總的情況來看,政治課排名是比較靠后的,但在有的學校,排名比較靠前,這主要同該校的政治教師水平有關;而在同樣的師生條件下,對政治課的興趣往往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它強調發揮學生創新潛能的個性發展,捕捉促使學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長點并加以引導,使其升華為一種有益于社會的行為模式,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1]。
一、開展中學思想政治興趣活動的意義
中學思想政治課開展課外興趣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外活動通常以學生為主,由學生當“主角”,教師一般只是從旁指導。學生不僅是活動的參加者,而且是活動的組織者,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自己主動學習的環境和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權,動手、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認識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獨立思考、鉆研和創造的精神。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2)有利于全面實現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任務,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第一,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和教材內容的限制,有些問題無法具體化和深入化,只有通過課外活動來彌補和延伸。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將知識用于實踐,能更好地理解、鞏固和運用課堂知識。通過閱讀報刊和課外書籍,參加各種報告會、座談會。廣泛吸收新知識、新信息,擴大知識面,使課堂知識得到豐富和深化。特別是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能大大開闊眼界,擴大知識視野,拓寬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第二,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學生實踐的機會少,理論與實踐不易統一,而課外活動正好彌補課堂教學的這種不足。課外活動給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天地。學生通過課外活動走出課堂,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實際中去,有更多的機會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在活動中,學生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主體,他們自覺運用馬列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尋求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從知識向能力的轉化[2]。
第三,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課外活動能使學生接觸實際,了解社會,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書本上不能解決的問題,糾正學生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認識和錯誤思想。課外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好形式。在一些具體的活動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或迷惑,及時加以彌補和予以消除。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紀律性,增強了同學問的團結友愛,增強了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課外活動能使學生把自己的學習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增強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們的世界觀發生深刻的變化,加速思想覺悟的提高。
二、中學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1.指導小論文活動的方法
小論文活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課外活動。它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理論與現實問題的能力。它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觀察社會、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創造能力[3]。
(1)小論文的特點
1)小論文的寫作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小論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內外多種形式“協同作戰”的結果,即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的結果。
2)小論文是中學生分析和認識社會問題的重要形式。中學生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實踐的、理論的和思想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通過課堂教學得到了認識,有的則要通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的理論去獨立地分析和認識,而小論文便是學生運用觀點和方法較系統地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嘗試。
2.指導興趣小組的方法
中學思想政治課興趣小組是以興趣為紐帶,按自愿原則組織起來共同探討有關思想政治方面內容的學習小組,如哲學興趣小組、經濟學興趣小組、政治學興趣小組、法學興趣小組、國際知識興趣小組等等。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符合青少年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想政治課學習骨干。在課堂教學里。學生的天賦、愛好、特長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卻可以表現得很明顯,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2)重視興趣的激發。興趣小組雖然是以興趣為紐帶組織起來的,但仍有一個鞏固和深化興趣的問題,仍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以為興趣小組反正是有興趣的同學組成的,可以不考慮趣味性,像對待成年人那樣去對待中學生,那么很可能原來有興趣的同學也會變成沒有興趣了[4]。
3.要注意因材施教
興趣小組成員與其他同學相比,一般基礎較好。因此,教師在安排講座、社會調查和小論文活動時。應相應提高要求,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教師應舍得花大力氣精心指導尖子和骨干,推動全班同學一起提高。不過,興趣小組的成員水平也不是劃一的,有的同學有濃厚的興趣,但基礎條件卻并不怎么好,教師更應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成長??傊?,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5]。
三、結語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實現中學政治教育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林紫靜.淺談中學思想政治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121-122.
[2]齊淑紅.淺談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116.
[3]李代榮.淺談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65-66.
關鍵詞:“三貼近”,政治教學
如何使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怎樣使我們的政治課堂變得生動自然,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已經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使學生最有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我們政治教師探索的課題。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貫徹好政治教學的“三貼近”原則,真正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些老師總是依賴于以前的知識底子,備課時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結果是一節課下來嗓子累的疼,學生學得累,課堂氣憤死,自己也覺得沒勁,缺乏成就感。而要想使自己的課讓學生喜歡就必須下大力氣做好“三貼近”,這個過程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然而貫徹好了“三貼近原則”又會使你的授課變得輕松,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隨之而來的就是課堂的陶醉和享受了。
去年我剛接高一新生時,第一節課我沒有給他們講具體教學內容,而是做了一個調查:“同學們是否喜歡政治,并寫出你的理由。”當我看到同學們的回答時,我非常驚訝,有80%的同學不喜歡政治。理由也諸多教育論文教育論文,例如:“我不喜歡我們的政治老師”“我討厭背東西”“對政治不感興趣,很難理解”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學們對政治學科不感興趣,而其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廣大政治教師總是停留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沒有很好的貫徹新課程改革內容,沒有很好的貫徹“三貼近”原則。
什么是“三貼近原則”呢?《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高中學生群體的原則,注重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三貼近原則是高中新課改的課程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和理念。三貼近原則不僅是思想政治教材編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和亮點,而且是我們廣大政治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如果能將這一指導思想運用于我們的課堂,那么你的課會大放異彩,會受到學生的喜歡,會受到老師的好評。
讓我們來具體看一下“三貼近原則”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一、貼近實際
“貼近實際”就是貼近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貼近實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說明理論,最終提高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思想政治課要貼近實際主要是貼近社會實際,體現時代性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模塊內容體現了社會生活的實際,從必修課程到選修課程,從教材形式到教材內容都是從社會生活入手,聯系社會生活實際。
聯系社會實際要求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貫徹時事政治的
摘要保證。因此,每個中國公民,都應當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自覺地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利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對學生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要想貫徹好“貼近實際”這一原則我們廣大政治教師就要深刻理解課本知識,經常在生活中關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財經頻道、文藝頻道、法制頻道、科教頻道,經常上網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事政治。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聯系,形成貼近實際的教學案例。組織學生學習時事政治,進行時事政治競賽。
二、貼近學生
“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思想政治課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現狀,了解學生思維、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的貼近學生,比如在《經濟生活》的教學過程中,講到貨幣、信用卡這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回憶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從學生的生活體驗談起,使學生感到經濟就我們身邊,學生也就覺得學習經濟生活有關知識是有用的,這時自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密切聯系學生,多接觸學生,同學生聊天和談心,在非常寬松的氛圍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在研究學生的基礎上,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內涵,把教材內容和社會、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哲學生活》中講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要讓學生說出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他們是怎么解決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為什么的得到解決或沒有得到解決?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教育論文教育論文,使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活動設計,要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所見所聞出發,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認識,這容易使學生產生認同感,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樣的教學貼近學生,學生才感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
三、貼近生活
“貼近生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新課程教學實踐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當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思想政治課必修的四個模塊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哲學生活、文化生活,每個模塊都帶有“生活”二字,這完全可以體現出政治教材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這說明思想政治課是扎根于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密切貫徹“貼近生活”原則,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比如《經濟生活》新時代的勞動者,勞動和就業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我們必須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面對當前我國的就業壓力,我們應該怎么辦?可以舉行職業生涯策劃活動,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結合自己的實際設計自己的發展道路,設計自己的就業理想,通過這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干勁。
“三貼近”原則說起來只有三個字,真正要貫徹好并不簡單,但做起來需要很多步驟。
首先,備課要做好“三貼近”原則。要做好這一點,主要是在于“備學生”這一環節。備學生是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狀況和知識架構,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此作為我們備課尋找事例的出發點,作為我們語言設計的出發點,作為我們邏輯結構設計的出發點。做好以上工作,也就尋找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再就是“備教法”。教師要研究學習方法,給學生學法指導,使學生在眾多的課程當中,學會總結,學會學習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其次,講課時要做好“三貼近”原則。備課要做好“三貼近”原則,同樣講課時也要做好“三貼近”原則,備課是準備,講課是實施,落實的怎樣教育論文教育論文,關鍵看實施的情況。要做好這一點需要做到:
1.語言要生動,要做到抑揚頓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許多專家的課為什么會被人們喜歡,主要在于其語言方面的魅力。
2.教態要生動。毫不夸張的說,講課實際上就是表演,不光要有語言,還要有動作。比如說,手勢、面部表情、適當的調侃、與學生的交流等。
3.課堂要民主。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唱獨角戲,應該適當和適度地把講臺讓給學生,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讓學生能有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機會,這也是目前社會上倡導的人才的八種能力的重要能力。這就要求,師生平等,課堂上要民主,讓學生充分表達其觀點,教師予以點評,不要以教師的身份強加給學生觀點。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提問。
再次,輔導和練習要做好“三貼近”原則。課堂上和課后要有適當的練習和輔導,練習題要符合學生知識水平。輔導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做好輔導。
總之,我認為,一位政治教師的課是否得到學生的喜歡,是否得到同行們的認可。以及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師,貫徹好“三貼近”原則是重中之重,是關鍵之所在。“三貼近”原則要時刻貫穿在我們的政治課堂中。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學 交往能力
自人類產生以后,人際交往就成了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增強,許多生活、學習、工作越來越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密切合作,人與人之間要達到密切合作,必須要有密切的人際關系,否則所從事的工作將會處于失敗之地,正如美國著名演說家卡耐基的一個獨特觀點講道:“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除了他的專業技術水平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他的人際關系。”可見人際關系對一個人的事業成敗有著直接影響。因此,為了使學生將來能取得事業成功,對社會作出應有貢獻,教育工作者要把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作為重要工作
來抓,思想政治課教師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我簡單談一下我的做法。
一、把培養學生樹立交往意識始終貫穿于思想政治課教學中
人際交往能力,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外,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培養鍛煉起來的,我們知道,人的意識對人的行為有支配作用,要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人際交往能力,需要個體有意識的去和別人交往。在觀實生活中,許多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愿和別人主動交往,即沒有人際交往意識。因此,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把培養學生交往意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貫穿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始終,讓學生腦袋里時時刻刻有交往意識,有交往欲望。這就有利于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去和別人交往,從而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二、在政治課學習興趣小組中培養學生交往能力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相比,除了重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外,仍然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思想政治課教師通常會在班上設立政治課學習興趣小組,并且每個小組由一定數量的學生組成。學生參加到政治課學習興趣小組,互相經常接觸,研究學習,探討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過,在分政治學習興趣小組時,應該考慮到有意識地把善交往的學生和不善交往的學生分在一起,這樣有利于善交往的學生帶動不善交往的學生。
三、在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交往能力
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目標,很多方面都是通過問題討論達到。問題討論指的是由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發表不同見解,最終達成共識的活動。這是人與人交往溝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大力利用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具體可以這樣做:一是在上某一教學內容時,大力利用教材上的“各抒己見”、“七嘴八舌”、“練習與探究題”讓學生討論,發表自己見解。二是教師設問或學生提問進行討論,如果學生經常舉行問題討論,學生之間溝通多了,人際交往能力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四、在心得交流中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精神指引下,七年級思想政治課教材中設置了“心得點滴”欄目,它要求學生在學這一課后,寫心得點滴。筆者認為這個欄目的設置有許多好處,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把課堂小結的任務交給學生,另一方面有利于檢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領會程度,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小論文的寫作水平。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把各自的心得點滴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因為通過談心得體會,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了解、互相溝通。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經常讓學生寫心得點滴,并面對面口頭交流。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607
【原刊頁號】45~46.54
【分 類 號】G382
【分 類 名】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
【復印期號】200612
【作 者】劉云
【作者簡介】劉云,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摘 要 題】探究與創新
【正 文】
研究性學習是21世紀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的推進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克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弊端。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課程式研究性學習(課程計劃規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每周3課時);二是學科滲透式研究性學習(課程標準規定占10%左右)。本文談到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均指的是第二種實施方式,其實施過程一般包括“研讀教材——課題設計——課題研究——成果展評”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由若干個環節組成。其構成見下面的模式框架圖(師生活動策略)。
一、研讀教材,提出問題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研讀教材階段,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和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必須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讀懂教材,實現“三自一提出”(即自讀教材、自由質疑、自主歸納,提出有待研究的問題)。如高一思想政治第六課《銀行與儲蓄者》的教學,便可指導學生自讀教材、自由質疑、自主歸納,找出重點、難點、疑點。在此基礎上,學生歸納整理本課知識結構,并列表比較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性質和職能,債券和股票的異同,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的異同,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異同等;同時,提出若干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銀行與國家、企業、個人的關系如何?存款儲蓄是不是越多越好?居民收入增多了如何投資理財?等等。
二、分析問題,形成課題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設計階段,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需要研究的問題,形成研究課題。如在《銀行與儲蓄者》一課的學習中,有教師以新聞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這是自1996年以來連續8次降息后的第一次上調利率”為背景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如下問題:①中國人民銀行運用利率手段,上調存貸款利率對社會經濟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②存貸款利率上調之后我們應如何投資理財?學生通過分析、討論、研究,便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占有的信息資料、人際關系資源條件等選定有研究價值且自己能完成研究任務的問題,形成《銀行存貸款利率上調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家庭投資方案設計》等研究課題。
三、課題研究,形成成果
課題研究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性階段,由組建課題小組、制定研究方案、搜集處理信息、成果表述四個環節組成。具體實施過程如前面模式框架圖所示。
第一個環節是組建課題研究小組。學生根據課題研究情況,以共同興趣、樂于合作、特長互補為原則組建課題小組,并推選出小組長。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做好協調工作,提醒學生在自愿組合時,要注意把擅長社交、寫作和電腦操作的同學進行合理搭配。
第二個環節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主要是對課題研究結果進行預測,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設計研究方案。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增強研究的計劃性、自覺性和責任感。因為學生在結果預測、活動計劃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較薄弱,需要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共同設計研究方案。
第三個環節是學生分工協作,帶著問題分頭收集信息,研究處理信息資料。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環節,也是學生在研究中去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失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充當咨詢者,為學生提供知識和方法咨詢;充當協調者,協調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充當監督者,督促學生嚴格執行研究計劃,扎實推進研究工作。
第四個環節是匯總資料,形成并表述研究成果。教師要事先與學生商量并確定課題研究最終的成果表述形式。如政治小論文、調查報告、課件、光盤、板報、展板、模型等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成果表述的有效形式。這樣,就可使學生在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后始終對研究的主體、內容、方式、過程有清晰明確的了解,便于最終研究成果的形成。
四、成果展評,升華延伸
高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成果展評階段,由成果展示、綜合評價、課后延伸三個環節組成,是學生實現自身研究價值、共享研究成果的過程。
成果展示環節一般在課堂上完成,形式可以是論文答辯、成果報告會、辯論會、小型展覽、小品匯報演出以及自編報紙、刊物的展示、交流等等。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各年級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取不同的交流展示形式。例如,高一年級可舉行《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研討會、《家庭投資理財計劃》展覽、《市場誠信面面觀》小品匯演、《高中生消費觀念現狀調查》報告會等;高二、高三年級可采取《用發展觀點看中國世界年》——2005年輝煌成就報告會、《中國和諧社會建設情況》匯報會、《中國民主法制建設》成果展等等。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初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必修課程,對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但是初中政治課的教學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在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等方面都與課程改革的要求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的有效性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能否更好的得到貫徹落實的關鍵所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
以往思想政治課教學總讓學生有一種“干巴巴說教”的感覺。學生的這種“評價”確實指出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弊端。為什么一門針對性這么強的課程卻讓學生認為是“說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師上課時仍沿襲那種“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這種照本宣科或漫無邊際胡扯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為了改變教師“說教”,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來說,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來說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單元之后,我就要求學生結合現時生活寫篇小論文。在指導學生寫小論文時,主要是抓“近、深”兩字。所謂的“近”指注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分析自己身邊的事物、問題,然后結合所學的知識撰寫出較有新意的小論文。由于要求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這樣,既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所謂的,“深”則是指引導學生對所述問題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學生受主觀因素的限制,往往對問題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談,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極動腦,仔細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質。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使其積極思維,又能增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能提高其寫的技巧。這種小論文的教學實踐過程既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消除了“說教”的這種感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了知、行、意的統一。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能否發揮主導作用,是學生主體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中學政治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探究狀態。
1.問題啟發,激發學生質疑興趣。
開展有效教學,課堂上必須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各種有效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在中學政治教學過程中,問題啟發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問題啟發,是指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首先閱讀教材,并在閱讀中自主發現問題,從教材內容中提煉出本節課的知識點、疑點和難點;也可以是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來啟發學生去思考發現。
2.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解決一般性問題。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初步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指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是樂于向疑難挑戰的,若能通過教師的幫助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學生就會真實地感受自主探究的樂趣,進而養成樂于挑戰的習慣。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將全班學生按照同質異構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展開競賽,通過競賽培養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小組之間敢于競爭,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
3.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解決普遍性問題。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來合作探究。我的做法是發揮各小組骨干學生的帶頭作用,鼓勵各小組學生各抒己見,通過爭論尋求合適的答案。
三、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爭強好勝是青少年普遍的一種心理反映,也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動力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討論爭辯,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任何想法,決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挖苦指責,而應盡量找出閃光點,給予肯定。例如,在講七年級上冊的《身邊的誘惑之游戲機的誘惑》時,我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以電子游戲的利與弊為主題,進行探討。學生認為,好的游戲可以提高心智,開啟思維;不好的游戲就會損害身心,有礙于思想健康。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討之后,學生們得出最后結論:面對這種誘惑要合理計劃控制自己、節制自己,學生們對此結論也心服口服。這種討論教學法,不僅有一定的教育性、針對性,而且還在討論中充分地調動了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就理解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利用社會大課堂,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論文摘要】中學思想政治課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課難以實現其真正教學效用。因而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農村政治教學實踐之中顯得尤其迫切,這將在教學方式、教學氣氛、教學互動以及學生成果得到尊重幾個方面帶來顯著的變化。
目前農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初中生學習思想政治課,往往覺得抽象難懂,枯燥乏味,根據筆者這些年的教學以及對其它同類學校的觀察,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1、農村中學目前基本上還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幾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法,教學法單調、照本宣科,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越來越感到無益又無味。2、長期以來。教師滯于理論說教,不和國內外大事緊密聯系,不重視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缺少身邊大事的討論,逐漸使學生感到厭煩,喪失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3、考試題目設置不夠合理。考試制度改革后,考題主要是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考題的主要內容是來自于城市生活、城市建設、經濟等一些方面,涉及農村生活方面的考題較少,因此對于我們這些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感到比較陌生,考試時只會做一些書上有的答案,這樣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學習質量。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緊迫形勢以及隨之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農村思想政治課如何做到與時俱進,優化教學內容和形式。增強教學的實效,這是每個農村政治教師必須思考和實踐的新課題。筆者認為,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政治課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構架理論與實際的橋梁,把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融于有情有趣的案例、事件或故事中,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提高政治教學的實效。如此,要想改變農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現狀,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果,使得農村思想政治教學能營造好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需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農村政治教學實踐之中。為了更好了實現二者的結合,筆者認為需要幾個方面的轉變:
第一,必須更新現有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改變照本宣章、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徹底改變教學為考試服務這一傳統的錯誤理念。前幾年國家實施的農遠工程中,很多農村中小學都安置了廣播衛視,購置了電腦設置了多媒體教室并連上了因特網,為改善教學環境、使用計算機教學提供了條件,但由于大多數農村中學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不會使用電腦不會上網更不會做課件,因而認為計算機教學無用,導致大量的多媒體教室閑置,電腦成為一種擺設。
第二,鼓勵初中政治教師及時“充電”。不斷擴大其知識面,開拓視野,更新知識結構,多和城市中學交流討論,多參與教學研討活動,積極主動引進城市教學新思想、新方式。慶幸的是,時至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大力推進,年輕教師的大量補充,在農村中小學大力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可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式。
第三,政治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利用現代技術構建新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討論國內外大事,并積極參與農村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的討論。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亦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已經開展多年了,但到目前為止,廣大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仍然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種種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的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一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這種教學實際上就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與學方式,與傳統的農村政治教學有著迥然的區別,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轉貼于
一、教學方式大為改變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虛擬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去。因此政治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一些真實的模擬環境,充分利用因特網去搜集一些豐富多彩的時政材料,將一些能反映理論問題的社會熱點與教材知識結合起來,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思想政治課內容設計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容集為一體,實現教學內容的直觀化和形象化,激發和維持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
二、教學氣氛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思考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善惡觀的過程,利用一些有趣味性有意義的材料來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展現生活畫面,讓學生在生活中思考,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乃至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學習的學習興趣。
三、優秀的課件得以展現
信息技術環境中,課件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課件制作的好壞,決定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課件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低年級的學生保持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但其機械記憶、形象思維卻占較大優勢,因而要側重選用一些有聲有色、形象生動的課件素材;高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相對趨于穩定,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要高一些,可制作一些有利于啟發和誘導思維的課件,以培養學生歸納與演繹、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
由上論述可知,鑒于思想政治課教育在中學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關鍵性作用,因而一堂吸引人的思想政治課尤其顯得重要。若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農村政治教學之中,一定會大大提高農村政治教學的效果。真正發揮其教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
[2]周梅,利用網絡信息傳媒技術優化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J].林區教學,2007(8-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