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2: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開源軟件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知識正以幾何級倍數爆炸式增長,但其質量良莠不齊,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在終身教育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建設可以滿足人們不同時期不同方面學習需求的多種類別和形式的教育資源。開放教育資源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特征,通過網絡載體實現共享,為學習者提供了便利。因此,網絡上各種開放的教育資源應運而生,開放教育資源建設在世界范圍內也如火如荼地開展。
一、開放教育資源的內涵與分類
“開放教育資源”這一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會議指出:“開放教育資源是指那些基于非商業性目的,通過信息通訊技術來向有關對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閱、應用或修改的各種開放性教育類資源?!爆F在被學術界廣泛應用的“開放教育資源”的一個定義則是“免費、公開提供給教育者、學生、自學者的、可反復使用于教學、學習和研究的數字化材料”。
開放教育資源正式開始于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件計劃。然而,隨著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開放教育資源認識的不斷深入,開放教育資源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變化,除了最初的開放課件,還包括了內容管理軟件、內容開發工具、開放協議及其他一些有助于資源獲取與利用的工具、技術等。對此,國內外均有專家與學者進行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開放教育資源包括學習資源(如課件、內容模塊、學習對象、學習支持與評價工具、在線學習社區等)、支持教師的資源(如能夠支持教師創造、修改并使用開放教育資源的工具與資源、教師培訓材料以及一些促進教學的工具等)以及質量保證的資源。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開放教育資源的類型
盡管目前學者們尚未形成關于開放教育資源統一而又明確的定義,然而他們的理解卻包含了一些共性:第一,開放教育資源不僅包括開放性的課程材料與課程內容,還包括學習管理軟件、學習發展工具、在線學習小組等能夠促進學習與交互的教學技術與工具。第二,開放教育資源是提供給教師、學生與自學者的數字化的高質量的資源,旨在支持更多人有機會獲取這些優質資源,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提高資源的使用與共享率。第三,開放并不意味著免費和放棄著作權,開放指的是遵循一定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的開放,因此開放協議也是開放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
通過對歐美一些國家開放教育資源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我們可將開放教育資源的組織和實施架構劃分為五個基本組成部分:開放的標準和協議、開源的工具和軟件、開放的課程管理平臺、開放獲取的內容、開放的共享聯盟。這五部分分別針對開放教育資源中必須要解決的五個問題:一是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的技術標準和版權問題;二是選擇創建教學資源所需要的技術工具問題;三是數字化課程資源的管理與整合平臺;四是基于資源標準而創建的各類實質性的教學資源;五是資源建設過程中的校際合作與共享機制問題。這五個部分相互依存與作用,從細節至實施,共同構建了“開放教育資源”的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
(一)開放的標準與協議
數字化資源的交流與共享首先需要遵循統一的規格和協議。開放的標準與協議主要是指各種用于終身教育資源建設的工具性軟件的使用協議、內容的版權處理協議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技術標準等,是在開放教育資源建設中實現內容性資源、技術性工具之間的交流與互用以及解決各種版權法律問題的基礎。相關協議包括:GNU Public License,Creative Commons License,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和SCORM等。目前被廣泛采用的知識共享協議是Creative Commons,該協議目前已經有了中國大陸本地化的版本,在“知識共享@中國大陸”(http://.cn/)網站上有詳細的介紹。該協議包括六套核心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為保證條款的清晰解釋,網站還在每一條協議后面附了具體的應用實例。
表1 美國大學創建的開源軟件項目
類型 項目名稱 主要參與院校 開源協議
網絡門戶 uPortal JA-SIG高校聯盟 BSD
單點登錄 CAS 由耶魯大學創建,屬于JA-SIG高校聯盟 BSD
課程管理系統 Sakai 印第安納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4所大學 ECL
Pachyderm 200所美國大學和博物館組成的新媒體協會 Apache
EduCommons 猶他州立大學 CPL
Manhattan VC 西新英格蘭學院 CPL
電子檔案 OSPI 明尼蘇達大學等 ECL
資源庫 DSpace 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 GPL
Fedora 康奈爾大學、弗吉尼亞大學 ECL
應用工具 Chandler 開源應用程序基金會 CCL
UW Calendar 華盛頓大學 BSD
LionShare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GPL
校務管理 Kuali 印第安納大學、夏威夷大學 ECL
安全認證 Shibboleth Internet院校聯盟 Apache
Pubcookie 華盛頓大學、威斯康辛大學 Apache
Signet 斯坦福大學,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 GPL
資源來源:根據網絡資源整理。
表2 其他國家大學主持的開源軟件項目
類型 國別 項目名稱 主要參與院校 開源協議
課程管理系統 澳洲 MOODLE 科廷技術大學 GPL
LAMS 馬克奎恩大學 GPL
英國 Bodinton 利茲大學、牛津大學 Apache
加拿大 Atutor 多倫多大學、梅隆基金會 GPL
瑞士 OLAT 蘇黎世大學 Apache
芬蘭 Fle3 海森克藝術與設計大學 GPL
瑞典 Learnloop 哥德堡大學維多利亞大學 GPL
比利時 Dokeos 15所大學參與開發 GPL
奧地利 E-Lecture 格拉茲大學 GPL
比利時 Claroline 盧威天主教大學 GPL
德國 UniOpenPlatform 哈根大學 GPL
資源庫 英國 E-Prints 南安普頓大學 GPL
新西蘭 Greenstone 威克特大學 GPL
資源來源:根據網絡資源整理。
圖2 開放教育資源的基本結構
(二)開源的工具與軟件
“開源的工具與軟件”是指通過免費提供開放源代碼軟件的方式來促進開放教育資源的開發、傳播、交流與共享。由于開放教育資源屬于數字化資源,傳播途徑是Internet,制作、存儲、、瀏覽或使用這些開放教育資源必然涉及各種軟件的應用。使用商業軟件肯定會增加開放教育資源的傳播成本,而且也與開放教育資源所崇尚的開放、免費的理念不相符。因此,與開放教育資源迂曲同工的“開放源代碼軟件”則成為最佳選擇,承擔起技術上輔助開放教育資源發展的重任。開源的工具與軟件所提供的開源軟件數量眾多,功能強大,從資源的制作、編輯、存儲,到資源的交流、傳播,可謂應用盡有。
近年來,伴隨著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為彌補制作工具與軟件之需求,越來越多的國外高校開始合作開發各種用于教學資源建設、管理與共享的開源軟件系統(見表1、表2),主要包括校園門戶系統、課程管理系統、數字資源庫系統和身份認證系統等。
這些開放源代碼的軟件為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使整個教學資源的建設能夠在一種開放和共享的狀態下健康發展,無須受到各種商業因素的制約和顯示。這樣,從理念、實施到最終的技術展現,都主要依靠教育機構自己的力量來完成,使教學資源的建設與交流始終能夠按照開放教育資源的精神和理解來實施。這為開放教育資源建設的未來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開放的課程管理平臺
課程管理系統是一種專門用于網絡教學或混合式學習的軟件平臺,通常具備創建、存儲、和管理網絡課程等功能(見表3),是終身教育資源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
表3 課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
系統功能 主要內容
管理工具 用戶注冊、賬號管理、身份認證、課程登陸認證和課程注冊等
課程設計 課程模版、定制外觀和風格、課件標準兼容、教學設計工具、教學內容共享
課件制作 教學大綱、日程/課程進度安排、異步/離線閱讀工具
師生交流 討論區、文件交換、E-mail、在線刊物、實時聊天、視頻交流和電子白板等
課程傳遞 課程管理、教師幫助、成績評定、學生跟蹤、自動測驗和計分
學生參與 分組學習、自我測驗、學生社區、電子檔案夾
實踐表明,建立課程管理系統突破了以往單獨和分散建設教學資源庫的局限,有利于同化資源結構、資源格式和技術標準,便于教學資源的統一、集中管理和廣泛傳播,有利于教學資源內容的及時更新,有利于提高教師參與資源建設的積極性。
(四)開放存儲的教育資源
有了工具與平臺,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建設并向各類學習者開放存儲的具體的教育資源,包括直接與教學相關的資源(教學講義、練習和閱讀資料等)、電子課件(符合各種技術標準的學件和課件)、資源庫(文字、音頻和視頻資料的集合)等。除各種常規性教學資源建設外,尤其要注重教學視頻資源的建設與共享。隨著基于網絡的視頻點播與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數字攝錄技術和設備的普遍應用,使得視頻資源的錄制與傳播成本大幅下降,這就直接推動了開放教育資源建設從文本資源為主向視頻資源方向發展。為此,我們要大力倡導和鼓勵教育名師用播客、網上直播、錄影等新媒體科技錄下他們的授課,讓學生能通過電腦或下載至手機突破教師的墻框,以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
(五)開放的共享聯盟
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僅憑單個機構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在此情況下,加強合作,利用聯盟的方式來建設和共享教育資源是一種切實有效的途徑。聯盟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地區性的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聯盟,跨地域的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聯盟,單純傳播性的開放教育資源聯盟。
(六)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
以上述五部分為基礎,我們可以構建起一個基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開放性、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建設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模式
在以開放的標準與協議和開源的工具與軟件為基礎,將教學資源統一于開放的課程管理平臺之中。利用平臺和開放的共享聯盟為組織機制,利用Internet的交互性資源共享特點,可以將平臺中的開放存取的內容向其他聯盟成員開放,同時,其他聯盟成員也遵循類似機制進行交流與共享教學資源,最終形成一個基于開放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網絡。
三、結語
終身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需要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最終建立并完善真正符合終身教育理念、適應學習者需求和我國數字化終身教育資源的建設模式。
參考文獻
[1]焦建利,賈義敏.國際開放教育資源典型案例:一個研究計劃[J].現代教育技術,2011(1).
[2]劉冠華,胡樹紅.從MIT OCW評估結果報告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J].中國電化教育,2010(10).
[3]毛美娟,汪維富.國家精品課程與國外開放網絡課程的學習資源比較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 (3).
[4]王龍.開放教育資源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再思考――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開放課件項目關閉的警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1).
[5]趙國棟,姜中皎.高校“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模式與發展趨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3).
[6]王龍.回顧與展望:開放教育資源的七年之癢[J].開放教育研究,2009(2).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市州數字化終身教育資源建設模式研究”(XJK012CCG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趙偉斌(1986―),男,湖南湘潭人,助理講師,現供職于湘潭廣播電視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終身教育。
【關鍵詞】職業教育資源 數字化 服務平臺 高職圖書館
一、高職圖書館數字化職業教育資源服務平臺設計理念
共知、共建、共管、開放、共享。共知是共享的協作基礎,共建是實現共享的重要途徑,共管是共享的有效保障,開放是共享發揮效能的必要方式。共享理念是貫穿于共知、共建、共管、開放服務的主線,是圖書館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圖書館追求社會核心價值的最終目標。
整合職業院校館藏優質信息資源,提高區域內用戶獲取數字化職業教育資源的能力,滿足用戶多層次、個性化的信息需求,便于任何學習型用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行任何求問,都能夠便捷獲得區域圖書館擁有的數字化職教資源。圖書館用戶的信息行為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依據各種渠道對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向用戶提供和推薦相關信息的一種服務,應成為網站的發展方向和追求目標[1]。
高職圖書館服務平臺設計體現風格獨特、主題明快、人文底蘊深厚、界面友好、交互智能。
二、高職圖書館資源服務平臺的框架模型與建設方案
主要立足區域內各職業院校圖書館自行加大本校品牌專業、特色學科群職教資源的建設力度,中文MARC機讀標準、電子資源組織標準,通過Z39.50協議,在OPAC2.0系統環境下,對現有館藏中品牌專業、特色學科群的各型職教資源、素材,以及專業群參考資源,進行甄選歸類,加快各館職教品牌專業、特色學科群職教資源的數據挖掘與共享建設,注重數字化品牌專業、特色學科群職教資源的系統化組織,并能友好地歸集于區域性職教資源共享平臺,使之集群管理。區域性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平臺的框架模型,如圖1所示:
三、高職圖書館服務平臺技術與應用功能
(一) 服務平臺技術
以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應用的GLIS數字資源服務平臺為例,館際業務(館際互借,資源共享)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業務、數據共享、館際互借服務,有效避免單點故障。Web Service是完全基于基于SOAP協議、XML、XSD的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應用程序的新平臺。能夠兼容多個系統平臺,在跨防火墻的通信,集成應用程序等方面有極大好處,是解決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問題的最好方式。
GLIS系統內建支持多館、多媒體資源管理,易于實現區域圖書館各館的數字化資源聚合存儲和統一檢索服務。使區域內有獨立服務器的圖書館由原來的文獻資料原保存單位,轉換為一個為本地區提供知識服務的資源平臺。對于資源有限的圖書館(如社區圖書室)都可以一個獨立圖書館的身份通過互連網委托高校館或區域成員館管理。
服務平臺,采用B/S結構+J2EE結構[2],支持多種層面的負載均衡和系統級群集方案,可以通過Internet訪問管理系統,打破區域限制和節省資金。使得可以使用互連網的地方都可以開展圖書館業務管理與館際資源協作共享。有優勢的館可以成立數據資源保障中心。為本區域圖書館提供數據上傳、下載服務,達到共建共享,提高區域資源利用率。
全文檢索技術,優化了Oracle關系檢索、B-tree 索引檢索等不足,更好地發揮了模糊搜索,關聯搜索等方面的卓越性能。支持UTF-8 ,從根本上解決了多語言文獻的原語種著錄問題,解決了維、柯、哈文的字體顯示與處理。
(二) 服務平臺應用功能
在南通紡織技術學院圖書館、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館領導關心下,館際技術合作緊密,南通紡織技術學院圖書館技術部同仁發揮其優勢,協助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初步構建了以讀者或身份認證數據庫、知識數據庫、資源數據庫為基礎,凸顯七個應用功能(教學資源共享功能、科研資源共享功能、在線館務管理功能、服務評價功能、書評交流功能、咨詢功能、移動短信服務功能)的服務平臺。
高職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構建區域數字化職教資源數據共享中心,為用戶提供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空間,區域內圖書館加強技術協同、服務協同,解決本館或館際間數據異構、數據差異問題,并向網絡用戶提供統一的數據訪問接口,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實現按需教育,提高他們對共享教育信息資源的質量、效率、準確率需求。在服務平臺的運用中,區域內協作館加強平臺實時交流系統的完善與應用。利用系統交流組件以及廣泛應用的QQ、MSN等實時交流軟件強化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交流職能發揮,從而促進區域圖書館資源的合理且充分地利用。
四、高職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平臺持續改進的問題
當前信息源平臺共享建設實踐研究主要集中于區域和地域共享,基于不同查詢需求確立平臺系統的技術架構和體系結構,構建平臺網絡和技術框架,選擇查詢策略和查詢算法。因此,種類繁多的共享平臺模型在數據整合、接口對接、策略融合等方面制約了數字化資源構建模式和策略選擇。檢索和查詢渠道形式繁瑣,其整體無序化問題日顯突出。讀者對內容組織程度不高,知識關聯程度低的信息資源,不得不使用不同系統的檢索方法,在信息空間來回切換,針對性較差;沒有統一的評價體系,導致了共享平臺的跨庫檢索和查詢系統效率低下,不利于已建成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效能的持久發功。
高職圖書館信息資源平臺建設的能力和研發水平的局限性,是當前影響著在線學習型用戶對教育教學課件、視音頻資料等資源在線試看試聽利用的客觀因素。尤其是技術平臺建設,對存儲技術、整合技術和獲取技術的要求最為迫切。技術平臺也是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各類信息資源存儲技術、整合技術和獲取技術。平臺的存儲技術影響著平臺的信息資源整合和信息獲取技術,而整合技術和獲取技術在相互影響和滲透過程中,同時又促進了存儲技術的發展,整合技術是為實現異構資源的整合和深層次資源的組織及開發應運而生的資源組織技術[3]。
區域圖書館館際間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館企合作方面,有待積極創新區域合作的體制與機制,在技術平臺中,應用數據庫技術、網格技術、嵌入式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現代技術手段,有效解決服務平臺建設與完善中深層次的、突出的問題,諸如:整合已存儲的信息資源,將不同類型、不同結構、不同環境、不同用法的各種異構數據庫納入統一的檢索平臺,以便于讀者高效地存取信息;化解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方面只重視形式和數量,忽視質量和對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貢獻率,等等問題。
增強服務平臺建設的規范性、科學性、開放性、可靠性、廣泛應用性、創新性研究,是探討高職圖書館數字化職業教育資源服務平臺運行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
[1] 劉春年,黃弋蕓.信息生態視域下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多維視角[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2) : 24-27.
[2] 胡昌平,張耀坤.跨系統協同信息服務及其發展[J].圖書館論壇,2010,(6) : 27-33.
[3] 呂莉媛,等.高校信息資源社會共享平臺系統評價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2,(6) : 57-61.
一、從兒童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理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
無論是將資源理解為教師的教學資源還是兒童的學習資源。都只從改善教學效果,增進兒童學習能力的角度來理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資源的直接作用對象是兒童。而事實上,兒童的發展離不開其生活的整個生態環境,受生態系統中各要素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兒童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來思考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把握數字化教育資源對兒童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兒童發展的生態系統中,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與兒童、家長及教師之間均存在雙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說,資源不僅直接作用于兒童的發展,還能夠促進生態系統中各主體的發展,包括教師與家長,而這種作用又將積極地影響兒童的發展(如圖)。其中,幼兒園教師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主體,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應用應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幫助,以支持教師進一步深入了解兒童、有效設計活動、加強對課程的反思以及增進家園聯系,這最終將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以及整個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內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它基于我國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通過科學、明確、具體可操作的指標,反映了國家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合理期望?!吨改稀返念C布為我們深入理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
(一)更多樣化地理解幼兒因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類型
隨著《指南》的頒布,將《指南》中提出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的高質量教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成為幼兒園教師新的工作重點。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能夠正確理解兒童各年齡段的發展目標。有效觀察、記錄與評價兒童的學習,并結合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狀況開展家園互動。(2)能夠結合《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與《指南》中各年齡段兒童具體的發展目標設計、實施課程。(3)能夠結合兒童評價結果與課程內容反思結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師幼互動質量。教師以上幾方面的專業發展都需要相應的教育資源,包括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支持。因此,對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理解不僅應包括傳統的教與學資源,還應包括:(1)與《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兒學習與發展特點的資源,讓幼兒的學習行為“看得見”。(2)在《綱要》和《指南》指導下,體現過程與內容有效結合的資源,包括高質量師幼互動的參考性資源。(3)便于教師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現場教學過程的可視化資源。(4)用于分析幼兒發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于評價和反思課程有效性的資源。(5)支持幼兒園文化積淀,反映園本特色的課程資源等。這些有關課程構建、教與學、師幼互動、家園互動、兒童發展評價等與幼兒園教育實際密切關聯的數字化教育資源是幼兒園落實《指南》,促進幼兒園質量提升的有效資源。
(二)幼兒園應作為主體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
一般人們認為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很難在幼兒園層面進行,這主要是因為大家把數字化教育資源狹隘地等同于那些用于教與學的視聽動畫等。事實上不盡然,尤其是《指南》頒布后,幼兒園教師能否科學有效地觀察與評價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成為能否有效落實《指南》的關鍵。為提升教師有效觀察與評價兒童的能力,把評價與課程有效結合起來,幼兒園可以作為主體建設一系列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數字化教育資源。
比如,教師應依據《指南》指出的各年齡段兒童的發展目標來觀察與評價兒童的發展,并根據評價結果反思課程的設置。幼兒園可以借助園本教研,通過讓教師撰寫并交流兒童的學習故事來分享觀察心得,在提高教師觀察與評價兒童能力的同時,積累與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有關幼兒學習故事的資源。幼兒的學習故事通常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發生了什么”,可借助文字、圖片或視頻對兒童的自發游戲、學習活動情景進行真實描述。第二部分是“學習了什么”,即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包括兒童對各領域內容的學習水平及其學習品質)進行解讀、評價和回應。第三部分是“接下來的教育策略”。這是對教師接下來該如何進行指導的計劃與思考。通過不斷的積累、篩選、完善與整理,學習故事的第一部分內容就可以成為生動、直觀呈現兒童在五大領域中是如何學習與發展的資源,第二部分內容則可以成為體現教師如何看待兒童的學習行為、如何適宜地評價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資源,第三部分內容則能成為體現教師如何結合兒童的表現反思當前教育行為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思考與調整的資源。這些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積淀與進一步的合理運用既可以成為園本教研的主題或培養新教師的途徑,又可以成為幼兒園文化積淀中很有意義的一個音盼。
由此可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形式非常豐富,幼兒園完全可以自行建設,而且這樣的資源建設對于幼兒園的意義與價值更大。通過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幼兒園可以鞏固園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最終提高園所整體教育質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煉、整理與結構化的過程,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可能會迷失在資源的海洋里。將資源的積累變成了資料的堆積,這是幼兒園在教育資源建設中應該避免的誤區。那么。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三、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原則
(一)系統性
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管理的角度將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看作一個系統工程,這首先需要園長具有相應的領導力,要在宏觀把握幼兒園文化建設和教育質量建設的基礎上明確資源建設發展的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二是應該以系統的思維方式開展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對資源的類型、資源建設的途徑、資源的收集時間、資源的編輯與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確的規則和程序,并確定相應的保障機制與激勵機制。
(二)有意性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建設資源。一方面,每一次資源收集之后就應該根據系統設計的框架給予一定的編碼,即給資源貼上相應的標簽,明確資源所反映的內容和作用;另一方面,還應該依據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則對每一個資源進行及時的剪輯與整理。比如,傳統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現,教師只能大概了解活動的計劃與思路。教學過程錄像則可能因為時間過長、無用信息過多等原因,教師不愿意從頭到尾細看,而且由于容量較大,在儲存和傳輸方面也存在較多不便。通過文字、圖片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完整教學過程的可視化教案,既能使教師快速、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過程的脈絡,又能使教師對教學過程中重要的、關鍵性的師幼互動過程加以聚焦,還可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以及完成的作品,這樣的可視化教案資源建設既反映了資源建設的有意性,又體現了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特色性
幼兒園的辦園特色是指幼兒園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某些方面不僅優于其他方面,也優于其他幼兒園的獨特品質。個性與特色是一所幼兒園的競爭力之所在,它賦予幼兒園發展以強勁的生命力。幼兒園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應該積累傳承本園最具特色的教育資源,這也是積淀園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實上,幼兒園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資源的建設可以成為幼兒園辦園特色建設的一部分,長期的資源建設將會成為一所幼兒園獨特的、優質的、穩定的教育特征。這樣的特色創建能夠拓展和豐富幼兒園教育的內涵,有效擴大幼兒園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四)持久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teaching,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enjoys popular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ifelong education of learners. At presen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career lifelo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play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y to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through tim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fully integrate and share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關鍵詞: 數字化教育資源;教學資源共享;國家精品課程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4-0234-03
0 引言
隨著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教學過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新理念,使得學習的主體從各級各層面的學生擴展到社會公眾,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從學校課堂延伸到終身教育的社會。學習模式的改變要求教育者要提供和創造豐富的、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并通過搭建共享平臺,匯集精品資源和特色資源,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對促進自主型學習和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模式具有提升作用。
1 國內外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現狀分析
1.1 國內建設現狀
在國家級層面上,我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從2003年開始建設。其中,影響更廣泛的舉措包括以下幾方面:
1.1.1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國家資源共享課程)
2003年以來,我國首先在高等院校中開始啟動國家級精品課程遴選與建設工作,形成的課程資源集成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中,截至2011年6月共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835門,其中本科院校2583門、高職高專院校1043門。從2012年國家實施了國家精品課程向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提升的項目,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驗收合格第一批2686門課程。
1.1.2 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
經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六個單位共同參與實施的“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于2007年啟動,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研究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機制、標準、技術與平臺,整合國家和高等學校等部門已投入建設的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及相關學習資源,并使用相關支持工具,建設相關系統和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優質資源網上開放與共享。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公共系統建設項目之一。
雖然國家級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屬于本科層次“高等教育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的建設內容,但資源中心涵蓋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不僅適合學歷教育,還涉及非學歷教育和專題教育。其中學歷教育涵蓋了研究生、本科、高職高專、廣播電視大學、到中等職業教育的不同層次。
1.1.3 專業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
2007年11月,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作協作委員會的推動下,啟動了共享型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工作,確定了首批建設的6個專業和召集院校。到2015年底確已在園林技術等122個專業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
1.1.4 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該項目于2011年11月啟動,作為教育部“十二五”期間“本科教學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以高校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兼顧社會公眾,包括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內容的網絡視頻課程和學術講座通過“愛課程”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易”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1.2 國外建設現狀
1.2.1 大學公開課程
國外知名高校利用網絡免費提供公共課,使高校的優秀課程和教學資源向世界科學愛好者開放已開展近10年。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萊斯大學和英國公開大學是主要的代表院校。
國外大學公開課程的課程網站使用便捷,不需要用戶注冊登記,對所有人都公開和免費,由于公開課程不是遠程教育項目,也不是大學的網絡課程系統,因此不提供學習者入學途徑、不提供呈現或替代實際教室環境中的交互、不提供與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授予任何證書和學位。
1.2.2 政府支持的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
世界各發達國家政府均重視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目前,世界各國影響較大的教學資源平臺有美國教育資源門戶網站(http://)、美國教育資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網址:http://eric.ed.gov/)、澳大利亞教育網絡(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網址:http://edna.edu.au/)、加拿大學習對象庫(Edusource Canada網址:http://edusource.ca/)、英國國家數字化資源中心(National Digital Resource Bank網址:http://.uk/)。這些網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例如美國教育資源門戶網站,其特點是該網站中沒有放置任何教育資源本體,主要是通過一個教育資源元數據描述的記錄數據庫加一個搜索引擎,把網絡上各類教育資源聯系到一起,為美國乃至全球的教師、學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信息。
1.2.3 專業公司制作課程
專業教育公司制作由頂級教授講授的課程并發行出版物,以The Teaching Company和The Modern Scholar最具代表性。The Teaching Company,稱TTC,是一家制造全美國頂級教授演講錄音及錄影的公司,由它推出的課程簡稱為TTC course。因注重課程的學術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與終身學習的觀念相符合,在業界享有盛譽。TTC course主要面向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雖然課程等級屬于大學本科層次,但課程內容并不過于專業,此外也有專供高中生的系列課程。公司官網站是課程教學資源的運行平臺,為方便學習者的使用,平臺上的每一門課程都印有大綱、參考書目、教授簡介、思考問題的補充小冊子,還提供全文的文本、MP3下載。
2 國內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情況比較
2.1 國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情況
國外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普遍特點是通過政府立項,由政府或基金提供建設資金,建成的資源則免費共享。具體如表1所示。
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教師習慣在學校內部利用網絡平臺構建課程空間。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德國馬格德堡大學(Otto-von-Guericke-Universitat Magdeburg)等院校均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公開的課程資源學習,學生通過教師構建的課程空間,接受學習任務、接受教師指導、并利用網絡提交學習成果。
2.2 國內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情況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共享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以政府辦學為主的辦學模式保障了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集中開發,應該看到,我國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資源的同時,在線教育資源在國家級共享平臺建設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到目前為止,可以無限制范圍的資源共享平臺主要有中國大學MOOC在線免費學習(http://),國家開放大學的開放課程。再有就是限定范圍使用的資源共享平臺,包括區域職業技能培訓包和職業院校的專業資源庫項目。
3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策略
提高教學質量和優化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就是終身教育理念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搭建與完善。在教育資源的內容與功能都齊備后,則需要慎重考慮硬件和軟件的有機結合。本文提出設想出一些策略,具體如下:
3.1 構建策略
使信息的采集、交換和流通有序化是構建職業教育信息庫的根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資源分配合理、開發高效、效益共享。我們可以編織出一種分布式結構,即一個區域性的教育信息數字化教育資源結構模式分區分層。這一式結構,可以改變傳統教育資源分散的局面,開創全新的具有整合性質的綜合數字化教育資源。從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頻率,進而有利于教育教學信息共享、交流和開發。
3.2 應用策略
職業教育一直推崇的就是學以致用,而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肯定也離不開這個方向?;凇罢鲗А<乙I、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應用策略應為從總體進行設計規劃、以科研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以課堂為焦點,做到重點突出、管理有序、各具特色。即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根據當今社會的發展及時要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內加強培訓,對外加強實踐。
具體來說,首先,嘗試引入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基于CIS理念,可以加強信息教育的文化底蘊,體現不同教育的文化及內涵;加強設施建設,優化應用環境的信息化平臺。二是完善學校辦學機制,根據辦學宗旨及目標,制定總的的發展規劃,不斷更新和完善基于信息化應用的管理制度,從而能實現科學化管理。三是開展全方位的受眾者培訓,因為資源使用者的整體素質是整合應用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進行適當的教師培訓和學生培訓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四是以任務的完成結果來檢驗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效果。圍繞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這個中心,聚焦課堂,通過對學習資源的應用程度,來判定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程度,用來檢驗既定任務的同時,也可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五是打造數字化云平臺模式。利用事前設想時候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學習的科研模式和先預習后展開,在展開中互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并利用數字化云平臺或互動平臺開展教學科研活動,使數字化教育資源成為以應用的主的平臺,并可加入“主題探究”模式、“人機對話”模式、“網絡互動”模式和“同伴互助”模式作為新的教育模式。
3.3 內容策略
目前,我們可以利用J2EE可視化組件技術、并基于P2P平臺,搭建數字化教育資源平臺,從而達到統一登錄,管理分層化,查詢、統計智能化,實現“建設、管理、評價、應用”的一體化。數字化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分為資源管理系統和系統管理系統,資源管理系統包括題庫、課件、文獻、媒體素材和網絡課程等方面,系統管理系統應包括計費、安全、維修、檢測等方面。該系統能為教師、學生和管理員提供資源檢索、權限管理、資源審核、資源及費用計算等多個方面的服務。
3.4 評價策略
教育Y源信息只有經過評價并得到相應地反饋,才能使應用者掌握適合自己的資料。所以,建立適當的測評體系和評價標準,有益于使用者篩選學習信息及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基于傳統的測評方法,我們可以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來對數字化數字化教育資源進行評價,定量評價即從客觀的角度對教育資源進行量化,按照量化的分數或者指標來定義資源的利用率即好壞;定性評價即被測試主題從主觀的角度對教育資源進行篩選與評估,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判斷教育資源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無論是定量還是定性的評價,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接受程度及偏好,偏好越高,越受到歡迎,從而會帶了更大地訪問量,也會相應的激勵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維護。
在終身學習理念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在職者和職業院校的學生選擇通過網絡平臺的職業數字化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選取職業性學習資源,作為學習的輔助。因此,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必須符合未來職業崗位群的發展趨勢,緊跟不斷提升的科學技術水平,根據復雜多變、多樣等未來工作任務的特點,在職業教學資源的選擇上,不僅分析工作過程中可見的操作行為,更要提煉分析相應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特別是包括判斷、推理和決策在內的認知技能。除了與工作過程聯系緊密以外,還要將內涵延伸到帶有“經驗積累”、“主觀認識”等特點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及習得,并掌握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策略。使得學習者一方面通過資源學習,幫助其順利完成某一項操作或某一個任務,另一方面在學習中鍛煉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曹軍,章建新.基于能力開發系統的高職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成人教育,2013(12).
在大數據時代,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主體包括共享的雙方,也就是資源需方和資源供方。隨著時代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的供方不僅包括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職能部門、公益組織和科研機構等非營利機構,也可以囊括教育資源提供商,甚至個體也可以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供方。要促進優質資源的共享,就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共享性、平等性、開放性特點,全面拓展優質教育資源供方的來源。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雙方并非一成不變的,在大數據時代,要積極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供需雙方的相互轉化,盡量做到各取所需、各盡其能,使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雙方能夠互相交叉和重疊。
二、大數據時代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運行系統
要提高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效率,促進我國高中教育的不斷發展,就必須重視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運行系統建設,要使共享的優質教育資源能夠滿足我國高中教育教學的需要,從而使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1.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建設系統
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運行系統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建設系統,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匯集和開發工作。建設系統要將教育資源分為非數字化教育資源和數字化教育資源兩種,對于數字化教育資源主要是直接匯集和開發,對于非數字化教育資源還要進行數字化加工和制作,使其符合媒體文件的載體和格式。建設系統還要將已有的教育資源進行匯集和整合,使其匯聚起來,能夠進行推廣、評估和歸類。
2.優質教育資源的傳送系統
傳送系統主要負責傳輸和配送優質的教育資料。例如,可以向特定的目標區域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配送,包括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等等。也可以通過對口幫扶的形式,使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雙方結成對子。在大數據時代,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社會計算、4G技術、三網融合、寬帶網絡等技術,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產出比。
3.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系統
使用系統要具備相應的硬件設備條件,使資源需方能夠順利獲取教育資源。使用系統還應該具備指導、培訓、高級檢索等功能模塊,使資源需方能夠按照自己的具體需求獲取和檢索優質教育資源。需方也可以對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再加工,例如,高中學??梢詫ο冗M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二次加工,使之能夠與自身的教材版本、學情相符合。
4.優質教育資源的評估系統
【關鍵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三通兩平臺;規?;瘧?;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6)10-0081-03
2012 年 9 月,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三通兩平臺”是未來幾年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叭▋善脚_”,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以及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其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是連接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的紐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成為“三通兩平臺”目標實現的重要內容。但是自2012年12月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宣布正式開通運營以來,尚缺乏可供地市級城市參考和借鑒的成熟的建設應用模式,基于科學模式的成功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基于上述問題,筆者作為沈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市平臺)建設與規?;瘧玫膮⑴c者和研究者,在全過程中采取行動研究法和哲學思辨法將市本級的成功建設經驗進行總結歸納,以期對完善基礎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平臺規?;瘧玫幕颈U?/p>
1. 科學的人員組織結構
在組織結構方面,繼續延續建設時期的管產研模式,形成了政策協調組、專家保障組和執行組三個部門。
政策協調組是由沈陽市教育局及有關區、縣(市)教育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區域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該小組負責各地區行政部門協調及政策的幫助與支持,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沈陽市教育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辦公室負責政策、資金、人員、物資的協調、調配和管理。
專家保障組由沈陽市教育研究院和各區縣教師進修學校、電化教育館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該專家團隊研究領域涵蓋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等基礎教育的全學科專業領域,為項目的實施提供充足的專業技術保障。
執行組由企業、電化教育館和教師共同組成。其中,企業部分的平臺開發商、平臺運營商、第三方應用接入商負責教育資源產品的開發運營維護工作,電化教育館和教師負責平臺資源的建設指導與使用。
2. 可靠的資金與督導保障
為了保證規?;瘧玫捻樌麑嵤?,除了設置政策保障組、專家保障組和執行組外,還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和督導保障。
該工作以項目形式推進,項目執行期共計3年,平均每年投入經費約200萬元,確保項目正常運行。
為保障試點的建設效果真實可靠,沈陽市還將試點建設工作納入到全市教育信息化評估工作當中。每年全市教育信息化評估工作,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將推進效果評估納入全市評估體系,以評促用,進而關注試點單位應用研究情況;以評促管,加大對試點單位管理力度;以評促優,挖掘試點工作卓有成效的優秀單位和個人;以評促建,從而提升沈陽市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
以重點工作帶應用
1. 以數字校園建設為抓手,全面開展試點工作
2013年沈陽市啟動數字校園建設工作,截至2015年,全市學校完成數字校園一星級建設,部分學校提前完成二星級甚至是三星級數字校園建設。規?;瘧庙椖恳詳底中@建設為抓手,將試點工作列入數字校園標準之一,要求所有申報數字校園的學校必須加入“沈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成為國家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的成員并完成相應的資源上傳任務。學校(或者是教育教學科研機構)、教師、學生在“人人通”平臺上注冊空間,并在教研員的組織下開展相應的學習、教學、教研、科研活動,完成相應的課題研究任務。
2. 搭建統一平臺,鼓勵特色應用
“沈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由市里統一搭建,免費向全市開放使用,要求所有參加數字校園建設項目的學校參與。學校、學生、教師、社會、資源等數據都納入統一的教育基礎數據庫管理,所有子平臺都使用同樣的基礎數據,既降低了維護成本,又能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和教育管理決策水平。
對于學校和師生的教學應用品類不做限制,市里鼓勵基層運用各種平臺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相關活動、鼓勵校本資源建設、鼓勵教師上傳資源。市里對部分試點工作提供支持,如資源推送服務和資源上傳工作。目前,市里通過教育資源自選服務系統向資源上傳者提供支持,如“沈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對接。
平臺規?;瘧霉ぷ鞯木唧w突破點
1. 形成一站式“人人通”空間
基于開放式的云架構,建設統一的基礎數據中心,統一的認證及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整合人人通網絡空間、資源管理平臺、直播課堂、在線學習平臺、班班通平臺等各類智能化學習系統,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各類用戶提供一站式空間,滿足教學研討、個性化學習、互動交流等信息化需求,進而實現“數字化學習”環境下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
2. 提供面向教師和學生的教育資源服務
沈陽市已經建成教育資源共享服務系統,教師可免費使用沈陽市教育城域網各種資源,同時鼓勵教師制作和上傳個性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將加強教育資源服務,將服務對象從教師擴展到學生,將服務范圍從教育城域網擴展到整個互聯網。嘗試創建教研員工作室,對教育資源進行設計、評價,引導基層教師開發、使用優質教育資源。
3. 指導應用
指導各學校依托“人人通”平臺、網絡教育電視平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的使用,幫助教師和學生合理使用資源。開展課程輔導、資源推送、區域網絡協作教研、名師工作室等應用模式在教育教學中的試驗。推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教學活動,實現學校、教師、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交流,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4. 自主開發教育資源
除組織教師制作和上傳教育資源外,沈陽市還自主開發完成部分系統性教育資源。如基礎教育階段精品課程、銜接課程、同步輔導課程、微課程、藝術類教育視頻資源、科學實驗類視頻教育資源等。不但解決了沈陽市新課標教育資源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還可與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共享,滿足其他地區需求。
5. 完成部分網絡空間注冊
試點地區所有學校教師和學生要在國家平成空間注冊,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家長空間注冊。
6. 開展平臺應用培訓
首先,完善了平臺應用指南文檔。在原有應用指南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和完善,形成可供國家級培訓使用的應用指南。其次,完成所有試點區縣骨干人員的培訓。每個試點區縣有專人負責項目的實施,按照試點工作要求規范組織區縣的應用試點,保障對當地試點學校的業務指導能力和質量。
教育資源規?;瘧蒙蜿柲J?/p>
1. 形成“管-產-研”結合的協作機制
為保證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的成功應用,形成了政策協調組(管)、專家保障組(研)和執行組(產)相結合的協作機制,從而保證在規模化應用過程中教育管理、教育智庫和教育實施的無縫對接。教育專家針對教育資源的大規模應用提供智力保障,保證教育決策和教育資金使用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同時保證教育資源開發和使用全過程的高度針對性。
2. 基于網絡空間的教師研修
利用平臺提供的教研等相關功能,開展本地常規教研活動或組織不同區域教師開展協作教研活動,探索提高教研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增進教師間的交流學習、優勢互補,實現教師共同提高。形成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社區、林平名師社區、周善富名師社區等知名網上社區。
3. 完成國家平臺與沈陽平臺的互聯互通,形成教研-教育技術協同建設模式
完成沈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國家平臺的互聯互通工作,實現統一登錄認證,資源共享功能。
“一師一優課”活動取得優異成績。沈陽市“一師一優課”活動作為規?;瘧霉ぷ鞯闹饕ナ种蝗〉昧藘灝惓煽?,在參與人數、獲獎人數方面均為全省第一,超額高質量地完成省級目標和任務。沈陽市市長對沈陽市電教館在“一師一優課”活動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工作經驗得到中央電教館的高度肯定,擬在全國推廣。
采取線上線下雙線齊動的互聯網思維。為了促進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使用資源平臺,除了在線下由教研員引導外,針對各區縣的不同情況,還進行了13個區縣平臺使用的個性化培訓;線上則采取有獎大轉盤和簽到積分的形式鼓勵教師、學生使用平臺。未來沈陽還將評選出100個優秀專題社區,在豐富資源應用方面著力建設。
沈陽模式產生的積極影響
沈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瘧媚J降男纬?,為全國范圍內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可復制的成功經驗。除此之外,還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為了使國家教育資源更好地被大規模應用,沈陽市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已經建成的具有自主產權的教育城域網,出口帶寬總量和城域網支持保障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二是軟件資源建設體系完善。通過購買、自建、交換等途徑建立了教育資源庫。教育資源庫共涉及3個系統6個平臺10大類,自有資源30TB,總訪問量達到8千萬人次。
三是教育應用服務豐富多樣。圍繞智慧教育建設模型的六大應用,已建、在建近15個應用系統。
四是優秀建設案例成果突出。沈陽市和平區建立了20個教學信息化應用名師工作室,研發了SPOC學習平臺。在2015年青島舉辦的國際信息化會議上,和平區的區域經驗和沈陽鐵路實驗小學的實踐成果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贊譽。
關鍵詞:數字化教育;教育信息;信息資源
G434
引言
在傳統板書教育方式下,因不同區域教育資源、教學理念、師資力量的差異性,導致教育缺失公平,教育質量存在較大的地域性。但是,在數字化信息時代的到來,打破區域間的教育隔閡,給教育溝通帶來便利,憑借現代化技術,實現多樣化信息溝通,給教育教學帶來海量信息,在教育中分享教育資源成為可能。特e是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改革創新主流趨勢。綜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為數字化教育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助推教育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筆者作為一名電教館工作人員,深知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在此以教育信息資源為突破口,探討數字化優化路徑,全方位優化配置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數字化教育模式。
一、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政府優化
2015年,教育部辦公廳頒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指明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嚴格貫徹《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以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質量為工作重點,以“三通兩平臺”為抓手,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為現代化教育提供支撐,營造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政府的統籌引導下,推進機制創新,合理推進多部門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在社會各界積極支持下,完善政策機制,打造教育信息化協同發展格局。
如,2016年,江西省實施《江西省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基本標準》(試行),全面深化江西省建設“三通兩平臺”工程,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進行有效指導和規范;江西省電教館召開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學校試點階段工作總結會議,梳理平臺建設基本思路,結合學?,F代教育技術應用實際,重點匯報了平臺功能、平臺資源建設和人人通空間開通問題,總結平臺試用經驗,結合存在問題,提出后續工作建議。南昌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召開《2016年縣區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會》,在會議中電教站負責人交流與分享教育信息化工作情況,做出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工作部署,以“十三五規劃”為載體,繼續建設智慧校園,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素養。
二、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市場優化
在數字化教育信息市場中,政府鼓勵教育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吸引建設資金,引入先進理念,以商業化的模式經營建設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庫,向使用者收取市場價,共享使用教育信息資源,讓企業和教育科研機構一起共擔風險。讓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優化建設,參與市場競爭,合理流動社會資源,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真正共享教育信息資源,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增強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優化活力,最大化聯接教育信息資源庫,拓展教育信息資源共享范圍,實現教育效益共享。
如,南昌市網上家長學校籌建于2007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家長打造一個南昌市家庭教育平臺。在南昌市網上家長學校平臺上,有16個欄目,包括86個子欄目,有風采展示、父母課堂、新聞聚焦、育子文苑、心靈導航、專家在線、學子樂園、家長沙龍等,整合了優秀的教育資源,打破家長、學生、學校之間時空界限,平臺還有譚教授講壇、嘉老師熱線、視頻窗口、多個互動性專欄、論壇,家長可以通過平臺第一時間和學校、老師溝通。南昌市網上家長學校作為厚學網的合作會員,有豐富的課程,采用一對一教學形式,參與市場競爭,為南昌學生網上學習提供選擇。
三、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個體優化
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個體優化是以互聯網技術調撥教育信息資源,發揮互聯網教育信息資源效能,實現數字化課堂教育價值。在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育個體,利用互聯網的檢索功能,整合豐富教育信息資源,不僅整合教材資源,還可以查閱互聯網資源,將多渠道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分享,讓互聯網資源不再“海量”,濃縮在45分鐘課堂內,整體提升學生知識素養。
如,南昌市舉辦的《第六屆中小學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中,邀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學校教師(南昌僅有新建區、安義縣、南昌縣)、“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學校教師、具備“班班通”教學設施的其他學校教師,依據現行的課程標準和相應的教材選擇一個課時內容現場向評委及觀眾展示。教師在報名的同時需上傳一節5-10分鐘的微課視頻(格式為wmv或flv)及相關課件、教學設計等(課題自定),作品上傳的同時進行公示,需要教師根據所抽取的課題(知識點)內容利用網上的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并完成微課教學課件制作,優化教育信息資源。
總之,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優化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內容,是傳統教育信息資源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拓展和延伸。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從政府、市場和教師三方面優化,整合教育信息資源,提高教育信息資源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發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