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審計問題歸納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供水企業 財務審計 匯報管理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供水企業都已經開始重視財務審計工作。眾所周知,財務審計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關系到企業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命脈。只有有效加強供水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才能夠加強供水企業的內部控制,對下屬基層單位產生有效的約束效果,從而才能夠實現供水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
一、供水企業財務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供水企業財務審計缺乏獨立性
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獨立性,這也是企業財務審計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供水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是直接受本部門、本企業的領導,獨立性不強,缺少有力的監督。這樣自然就嚴重阻礙了供水企業財務審計工作所能夠發揮的作用。
(二)供水企業財務審計的范圍受限
我國很多供水企業在進行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的時候,一般涉及面不廣,只針對目前已經發生的事件進行審計。盡管供水企業財務審計進行了改制,但目前總的來說,財務審計工作還相對處于較低的層次。
(三)供水企業財務審計執行力度不夠
我國很多企業在財務審計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預警機制,經常都是在出現了問題之后,才進行查錯補漏,往往有馬后炮的現象,供水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種問題。很多供水企業雖然制定了詳細的財務審計規定,但是缺乏執行力,這樣就嚴重影響了供水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有效性。
二、如何有效加強供水企業財務審計工作
(一)要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和財務工作制度
嚴格執行國家發票管理規定和依法納稅,各級領導要嚴格模范執行財經紀律,不準授意、指使、強令財會人員做假賬或設立法定賬冊以外的任何賬冊,為財會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要服務業務經營,監督業務經營,提出提高業務經營質量和效益的舉措,研究分析業務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為降費增效改進管理,多出主意、出好主意、出大主意。企業領導要努力學習財務會計知識,由財務管理工作的領導者、支持者,變為財務管理的熟悉者、參與者。
(二)建立審計監控體系,加強審計成果利用
供水企業各級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要按照“方案科學、有效實施、嚴格復核、準確處理、適時跟蹤”的程序,積極探索和建立審計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新時期審計質量得到不斷提升。同時,不斷改進審計成果的運用方式,提高審計分析和綜合歸納能力。要善于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提升審計成果轉化的層次。要注重在審計成果的提煉、分析、整合上下功夫,敢于解放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從宏觀的角度加強對各類情況和問題的綜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及時向公司董事會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信息。要逐步建立與監察、組織、人事、財務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使審計成果“一果多用”。
(三)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升審計人員素質
供水企業審計部門應配備與工作相適應的專職人員。專職審計人員應具有審計、會計、經濟、工程等相關技術職稱,具備與所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做好財務審計工作,財務審計人員應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嫻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基本功。
隨著高新技術在供水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內審人員必須抱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態度,轉變觀念、拓展視野、更新思維方式、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了解管理高新技術、先進信息網絡知識,掌握審計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最新動態,提高自身素質,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問題并提出有效解決方法,增強內審為供水企業股改上市的咨詢服務功能。同時,內審人員應掌握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在審計中廣泛采用繞過計算機、通過計算機、利用計算機的審計技術,發揮計算機在評價治理風險和控制方面的高效作用,積極穩妥地探索網絡遠程審計,促使審計手段科技化、智能化、網絡化,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保證審計質量。
(四)加強供水企業內部財務審計管理
內部財務審計是供水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搞好內部財務審計是堵塞不合理開支、規范管理、保護干部的有效措施。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難度大,領導高度重視搞好內部財務審計工作的關鍵因素。應該從健全機構入手,成立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委員會,并明確具體職責,每個審計項目的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都要經過審計工作委員會的嚴格復核,發現處理力度不夠,執法不到位等問題及時糾正,確保文書表達清楚,引用政策正確,審計評價恰當。
同時,實施審計過錯追究責任辦法。在明確審計標準的基礎上,對內部財務審計人員違反法定程序實施審計造成損失,違反規定隱瞞截留查出的問題等人為原因,追究相關審計人員的責任,以增強內部財務審計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其次,實施審計臺帳辦法。將每一各審計項目都設立審計臺帳,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主要審計數據記錄在案,由被審單位或個人,審計人員簽名后存檔,建立審計資料庫。
再次,實施集體定案辦法。內部審計委員會由供水企業董事會、相關科室負責人、負責審計的人員組成;在審計處理上,嚴格按制度辦事,實施民主集中制。在審計決定的落實上,實行層層負責制,由過去的領導全部負責變成人人有擔子。
(五)完善風險控制審計
要重視風險控制在供水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完善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明確風險的承擔主體,整合現有的風險管理部門,形成由最高管理層直接負責的、系統的、全面的風險管理系統。另外,供水企業要在充分利用內部的風險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外腦即利用企業外部的風險管理咨詢公司專家的才能智慧,進行有效的企業風險管理。這就為審計人員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提供明確的審計對象,使審計人員能夠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審計計劃,節約了審計時間,提高了審計效率。
(六)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購建內部審計信息平臺
審計信息化建設是順應時展的必然工作, 企業存在的價值,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客戶能夠從你這里用較少的代價得到較多的價值,而創新是核心競爭力得以持續的關鍵。審計信息化實現了這樣的變革并真正的為審計人員帶來了好處。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購建內部審計信息平臺,可實現審計單位從審計計劃、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終結、審計檔案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并支持審計作業和管理的一體化應用部署,不僅提升了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同時更大幅地提升了審計的效率和質量,減輕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
(七)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推動非現場與現場審計相結合
一方面,定期組織開展非現場監測分析項目,加大實時監控和重點排查力度,逐步加強對高風險業務、高風險領域及薄弱環節的持續監控和跟蹤。另一方面,全面推動非現場監測分析對現場檢查工作的有效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對一些適合非現場完成的審計或檢查項目,主要通過非現場手段來組織完成,能夠在非現場查清的問題則不帶到現場去做,逐步提高非現場審計在各類檢查或審計項目中的比重,適當減少現場審計或檢查的時間和頻率。在開展各項審計、檢查、評價項目的準備和實施階段,都要充分運用非現場手段和工具對被查業務進行風險排查分析,確定檢點和線索,指導和促進現場檢查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財務審計工作關系到供水企業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工作效率,也關系到供水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科學發展觀為我們指明了什么是發展,應該怎樣發展的問題,也為我們的財務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更注重實踐,實現從符合型、發現型審計向預防型、增值型審計轉變,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工夫,促進財務審計工作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石化審計局武漢分局課題組. 企業內部審計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0,(08):112-115.
[2]李子君.淺談企業財務審計中的問題及對策[J].公用事業財會, 2005,(04):103-106 .
[3]王衛民,呂德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存在問題及改革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09):134-136
關鍵詞:控制風險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審計
一、內部控制審計的涵義
所謂內部控制審計,即注冊會計師受相關利益人委托,就被審計單位在某一時間內,其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及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發表相應審計意見。在履行審計受托責任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審計計劃,通過執行相關審計程序,為評價內部控制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對內控的設計和運行提供合理保證。
二、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發展的困境
(一)缺少良好的制度環境
內部控制審計的發展受制于制度環境的完善程度。而在現有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制度中,制度制訂視角均著眼于對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指導性規則及原則性意見,而忽視了針對審計工作目標、內容、方法、程序及報告形式的具體準則,凸顯出現有制度缺乏可造操作性的劣勢。這使得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前難以制定較為有效的審計方案,實施審計過程中的方法缺乏科學性,審計終結階段難以發表有針對性的審計意見。同時,在所遵循的審計準則中,過多的依靠于財務審計準則,難以突出內控審計的特點和目標,并容易令審計人員產生內控審計等同于控制測試的錯誤思考,造成審計效果欠佳不利影響。
(二)審計工作要素界定不清晰
在審計主體、客體、目標、范圍、方法及證據等多要素中,審計工作的目標、范圍及程序這三大要素對審計報告的質量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而就現實而言,在已進行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中,這三大要素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
首先,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審計目標可從報表層和認定層兩個層次將目標界定為總體審計目標和具體審計目標。而內部控制審計由于審計對象的不同,無法沿用財務審計中審計目標的界定方法,且在現有的準則也未明確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因此目標無法準確界定;與財務審計不同,內部控制審計的直接對象不再是企業的財務報表,而是其內部控制。財務審計的范圍可根據報表項目數據,通過固定或變動百分比的方法,計算重要性水平,從而確定審計范圍。而內部控制中沒有可進行定量判斷的數據,更多的需要注冊會計師進行定性判斷,因此其范圍難以準確界定;最后,同樣由于審計對象性質不同,財務審計的有關程序不再是用于內部控制審計。而緊靠檢查、觀察及詢問之類的審計程序,難以對內部控制進行合理評價,這就使得程序的界定不清阻礙了內控審計的發展。
(三)人力資源質量欠佳
內部控制審計雖與內部審計及注冊會計師控制測試有相通之處,但在審計內容、目的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異。較內部審計和財務審計而言,尚屬于新興的審計業務,因此,對審計人員傳統的能力要求是不能照搬至內部控制審計中的,即傳統審計人員素質與內部控制審計要求不符。此外,內部控制審計由于審計對象的變化,其要求的專業技能覆蓋面也比以前更廣,需要審計人員掌握更多的跨專業知識,這就更加體現了現有人力資源質量的不足。
三、改善我國內部控制審計發展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在改善制度環境方面,證監會應出臺統一的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和具體的標準規范,以對內部控制及與其有關的概念進行權威界定,包括內部控制審計要素、標準和相關理論依據在內的其他問題亦應一并闡明。之前的各種不統一的規范和制度應該予以廢除。
(二)清晰界定審計要素
根據上文中所提出的問題,筆者認為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及審計程序的清晰界定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內部控制審計發展擺脫不利因素的束縛。首先,目標對于任何工作而言都具有導向性作用,內控審計中亦是如此,它決定了審計的范圍、程序的選擇和具體應用;其次,內部控制審計的質量、責任及成本均受制于工作范圍,對其界定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內控審計的可行性;最后,審計程序的選用及其本身的效力與審計意見的類型關系密切,直接影響審計效果。因此,要結合內部控制的性質和特點,創新和改良審計程序,如果審計程序不恰當,審計意見也將缺乏權威性和說服力。
(三)提高人力資源水平
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主體的勝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標準,這就促使人力資源水平要不斷提高以符合此標準,主要從兩方面改進:第一,提高審計隊伍現有水平。根據工作需要,對在崗審計人員實行定期培訓,實現職業水平的提升;第二,整合組織結構。選拔審計人才時,在專業素質過硬的基礎上,應重點關注跨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需要,聘用非財務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審計隊伍的綜合工作水平。
四、優化我國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借鑒國外內部控制審計的發展經驗
在完善和促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發展上,我們需要借鑒國外經驗,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的地位,賦予更高的權力,強化內審職業隊伍及其內部人力資源質量,將內審的工作關注視角投射至更廣泛的領域,并調整其戰略導向。
(二)設計出適合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流程
計劃審計工作階段:考慮風險評估的作用,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調整審計工作,應將對被審單位控制是否足以應對重大錯報風險作為評價重點。此外,應適時選擇對外部工作成果的利用。
實施審計工作階段:將“由上至下”的思維方向貫穿內控審計工作全過程,以提高審計主體對可能造成重大錯報的認定的關注程度。
終結審計階段,審計意見的最終形成無法缺少歸納匯總審計工作及獨立發表審計意見此二驟。其中,審計工作匯總,涵蓋了意見形成、管理層聲明文件獲取及書面溝通。
(三)整合財務報告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
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基于成本效益原則,結合實際需要,有選擇性的對財務報表鑒證業務中控制測試成果采納,同時有針對性地調整被控審計工作圍度,繼而獲取優質審計證據以支持財報中對內控的評價,避免重復審計,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保證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冃徲?;指標體系;評價方法
1999年在黨的十五大會議上,國務院批準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提出了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將高校入學率從2000年的11%提高到2010年的15%的發展目標,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此后我國高校的招生數和在校學生數都大幅增長,特別是擴招的頭幾年,招生數每年都增加50萬以上,平均每年增長19%。與此同時,政府大幅增加了財政教育經費的支出比例。據統計,現在每年的高等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是1999年的4倍多。
雖然財政對高等教育支出逐年增長,但由于擴招勢頭更猛,高校還是普遍面臨資金窘迫的問題。為促進教育的發展,自1999年以來各高校采用融資、信貸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措資金。2007年7月,全國政協一項調查顯示,高校貸款總額已達2500億元且仍有擴大趨勢,許多高校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某省一重點高校貸款額度高達30億元,從2005年起每年光貸款利息就要支付1.5億至1.7億元,曾因資金入不敷出公開向師生征集解決學校財務困難的建議??梢娢覈媾R的仍然是窮國辦大教育的難題。在此國情下考察有限的教育資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是否發揮了最大的績效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這正是高??冃徲嫅袚娜蝿铡R虼思訌妼Ω咝?冃徲嫷难芯繉Ω叩冉逃陌l展意義深遠。然而從我國當前績效審計發展的情況來看,整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審計署2008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強調“全面推進績效審計……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審計項目都開展績效審計”,但至今其力度和效果仍不盡如人意。至于高校的審計工作就更加滯后,目前仍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績效審計只在審計高?;▽m椯Y金時使用,對高校經常性經費的績效審計還沒有開展。
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高??冃徲嬑墨I的歸納梳理,探尋高校績效審計研究尚存的問題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當前關于高??冃徲嫷南到y研究雖不多見,但研究內容已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績效審計的主體、客體和資金范圍的研究
關于高校績效審計的主體,多數研究都指出應是國家審計機關,客體則是各類高校,審計的資金范圍是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支出(如張健,2006;馮祖麗,2009等),或者是高校的預算資金(如章毓育等,2009;劉研杰,2010等)。也就是說,多數研究都將高校績效審計定位于政府審計機關對高校教育經費使用績效的監督上,認為高校績效審計是一種來自于外部的監督和促進機制,因此其目的在于為政府部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供決策依據和促進高校提高經費支出效益。
二、高??冃徲嬛笜梭w系的構建原理
績效審計是通過考察一系列的指標對某主體的績效作出評價,因此高??冃徲嬔芯康暮诵膬热菔菍徲嬛笜梭w系的構建。從目前研究的總體情況來看,大致存在兩種思路,一類是按照績效審計的總目標,結合教育資金從投入到產出的幾個環節分別設定績效審計的指標而形成體系。張?。?006)參照2000年10月在泰國清邁召開的亞洲國家審計組織大會通過的《亞洲審計組織績效審計指南》,認為高??冃徲嫷哪繕酥饕窃u價、改善高校財政撥款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加強管理規劃和管理控制,提出高??冃徲嫷膬热輵ǜ叩葘W校事業計劃和預算編制及其執行情況審計、高等教育成本的審計、高等教育投資配置的審計、高等教育效果的審計四個方面,從這四個方面衍生出經濟性和效率性、效果性、良好制度性三大類指標。曾凡昌(2008)的指標設計從績效審計的目標到具體指標共有五個層次,基本遵循的也是由目標決定教育資金的使用過程,再由過程分解為指標體系的思路。他將指標作了細致的分級,共設計出68項具體指標。馮祖麗(2009)將指標體系分為資金耗費情況、資金利用效率和資金產出效益三個大的方面來設定。章毓育(2009)認為對預算經費的績效審計可以起到對預算編制的前饋和財務決算的后饋作用,從而提高整個預算經費的使用績效,并且將績效審計指標分為反映高校預算收支和分配績效的具體指標和高校整體資源利用效率的評價指標兩大類。
另一類研究是在設計績效審計指標體系時引入戰略管理學科的平衡計分卡模型來構建指標體系。陳希暉等(2008)分析了平衡計分卡模型在高??冃徲嫎藴手袘玫目尚行院捅匾裕赋鰬獜呢攧?、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上構建高??冃徲嬙u價體系,并設計了一系列相關指標。盧寧文等(2010)的研究進一步將教育經費的預算管理與平衡計分卡模型結合起來,認為高校要發展,也應實施戰略管理,這是一個在充分分析高校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確定具體戰略目標,對戰略計劃實施過程進行控制和評價的動態管理過程。在確定績效審計指標時,應以學校的定位作為總目標,然后建立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的戰略目標,設計整體層面的和部門層面的核心指標,再層層分解,最后確定各指標的目標值。
陳希暉等(2008)和盧寧文等(2010)的研究都是將平衡計分卡模型的四個維度直接應用于高校績效審計領域而設計的指標,有些指標更像是管理而非審計指標,如客戶維度的績效評價指標。他們認為對于高校而言,客戶包括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提供資金來源的單位如科研合作單位等,在客戶層面上的目標就是使學生、家長以及用人單位這三方面都對高校所提供的服務感到滿意。根據客戶滿意目標設計了學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以及用人單位滿意度,再分別對它們設計一些二級指標??梢钥闯鲞@些指標的設計已經脫離了績效審計的特性,高??冃徲嬜鳛榭冃徲嫷囊粋€方面,審計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脫胎于財務審計,以財務審計為基礎而高于財務審計。因此在設計指標時,不僅應考慮其審計學科的性質,還應考慮與財務審計的銜接問題。
三、高校績效審計指標的評價方法
有些文獻在研究高校績效審計指標體系的同時,對指標評價方法也進行了探討。高校的績效評價是一個多指標的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單個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且還要對整體作出綜合的評價,這就產生了如何將這些指標綜合起來的問題,也就是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的選擇問題。一般說來,對多指標的評價主要是給各個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并將指標值以一定的方式綜合起來得到評價值。周萍(2009)對指標體系運用了數據包絡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法,并以某高校的實際數據進行了分析,馮祖麗(2009)對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兩種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后,將兩種方法進行了改進和組合,成為層次—主成分分析組合評價方法,對指標進行了綜合。
四、啟示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對高??冃徲嫷母鱾€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討,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極具參考意義。同時現有研究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成為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較為健全的理論體系支撐。當前的研究尚未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對績效審計的主體、客體等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和深入探討,多數研究只簡單指出高校績效審計是由國家審計機關進行的,有些研究甚至不涉及這一問題,或語焉不詳,只有極少數研究指出績效審計應是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周萍,2009)。其實,績效審計可以是國家審計機關對高校進行的監督,也可以是由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在單位內部進行的審計,由于審計主體不同,審計的內容、客體、審計范圍、審計目標及指標體系的設計都會不同。因此對高??冃徲嫷难芯繎紫葟膶徲嬛黧w及其立場出發,構建一個由主體、客體、目標、范圍、模型、指標體系等相關內容組成的完整的理論框架。
關鍵詞:現代化管理銀行審計 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770(2006)06-054-02
一
長期以來,我國審計的主要職能是開展合規性財務審計,即審計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規性以及防錯糾弊。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審計部門的職能在繼續做好財務審計的同時日益向解決經濟過程中的管理和決策方面延伸并成為審計實踐發展的一種趨勢。為此,國家審計署在審計工作五年規劃(2003-2007)中規定了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量要達到50%的比例。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人員用審計的方法,通過對被審單位整個經營過程和成果的檢查,運用恰當的方法來核實、衡量和評價被審單位的經濟效益,查明影響經濟效益提高的各種消極因素,并提出提高經濟效益的合理建議,促進被審單位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合法合規、防范風險、穩健經營的前提下實現最佳投入產出關系,實現資金運營的現實效益和潛在效益,實現經濟利潤最大化目標。
二
當前我國的商業銀行迫切需要精細化管理,這是因為我國的商業銀行在當前的經營和發展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
1、銀行經營進入微利時期,以貸款業務為主的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凈利差僅為2.0%左右,資產回報率也不足1.0%,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還很大,面對投資者要求不斷增加收益的期望,壓力很大。
2、限于流動性過分充裕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困境。今年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金融運行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已突破14萬億元,且增長勢頭不減。據統計到2005年9月我國銀行業存差資金已達9萬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3.7倍,銀行流動性呈現絕對寬松的狀態,面臨流動性過剩的困境。然而,當前國內又有11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其中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碳、電石、汽車和銅冶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水泥、電力、煤炭和紡織業也存在著產能過剩問題。對上述產能過剩的行業銀行貸款必然要進行壓縮,這又會為有效解決銀行富裕資金帶來新的困難,對銀行資金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形成嚴峻的考驗。
3、對利率、匯率市場化的能力還相對較弱。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隨著2004年底的貸款利率放開上、下限,存款利率放開已逐步加快;匯率自2005年7月21號改革后,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匯率制度,匯率機制更加靈活而有彈性。面對著利率、匯率的逐步市場化,我國的銀行在如何正確判斷利率、匯率趨勢,正確判斷價格,科學確定風險溢價,建立利率、匯率定價及其風險管理機制,即制訂符合自身特點的利率、匯率市場化應對措施和機制的能力還比較弱。
4、銀行經營“同質化”。 銀行經營在業務種類、創新產品、目標客戶、市場定位上大同小異,甚至在經營理念和發展戰略上也無甚差異,即使在當前各自強調的戰略轉型上仍表現出明顯的雷同現象?!巴|化”必然使商業銀行的經營出現“同槽爭食”,削弱商業銀行的創新理念和新產品開發能力,限于低水平的惡性競爭,甚至是不惜血本的“自殺性”競爭,既害了自己又擾亂了金融秩序。
5、外資銀行的“業務擠壓效應“已經顯現。今年是中國承諾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期限的最后一年,雖然要到年底,但外資銀行在國際業務、個人金融業務、信用卡和理財業務方面對國內銀行業的業務擠壓已經開始,國內商業銀行的各級經營者均有了明顯的感覺。
6、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依然存在。一是產生不良貸款的體制性因素仍未消除;二是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壓縮也會使商業銀行貸款的潛在風險增大;三是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還不強。
因此,為有效克服上述困難和從容應對上述挑戰,我國的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加快實行戰略轉型,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科學合理地確定市場定位,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努力增加各項業務收入,不斷降低經營成本;需提高創新能力,發現、研究、創造自身的比較優勢,實行差異化競爭戰略,打造差別化競爭優勢;要加強利率匯率市場化下利率定價和風險管理研究,不斷提高利率定價能力;要建立和完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形成靈活有效的資源配制機制,不斷提高信貸資產質量。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銀行經營者的精細化管理,都有賴于銀行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
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是提高精細化水平的有效途徑。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審計人員通過審計確定被審計對象的業績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并且通過對本期計劃、定額、上期水平、歷史最好水平、上年同期指標、外部同業先進水平間的比較,找到差距或可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提出改進的建議,以此促進被審單位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既可以對一家商業銀行或一分行從整體上進行,也可以從某個項目、某項業務或某項經營指標進行。如對一家商業銀行的年度經營效益進行審計,審計人員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
1、從資產經營效益入手,對資產收益率變化、貸款利息收益率和投資收益率變化;從資產的分布結構進行分析,審核貸款投向是否符合國家產業調整政策,審核總資產中非贏利資產,高息資產額的變化情況、審核信貸資產中不良貸款增減、遷徙變化情況及對減值撥備的影響,審核資產損失(呆壞賬核銷)。
2、從負債狀況入手對負債結構的變化進行審核,通過對高息、低息、無息負債的占比和對公、對私以及定期、活期存款占比變化的分析,測算對經濟效益的影響;通過對負債成本變化的審核分析測算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3、審計人員還可以從被審銀行的業務發展狀況的角度審視其經濟效益,審核存貸款平均增長率、人均存款以及存貸款在當地所占的比重;審核日均資產總額和贏利資產日均增長率情況;審核中間業務增減變化以及中間業務收入占各項業務收入的比重變化情況。
4、審計人員的另一個視角是對被審銀行的總收入和總支出變化進行結果分析,找出影響經濟效益的原因。因為總收入和總支出都是綜合指標,引起總收入、總支出變化的因素有多個,具體是哪幾個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只有通過對總支出和總收入的構成因素的變動情況來確定。以總收入為例,銀行的業務收入由各項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三部分組成而各項業務收入又有利息收入、金融企業往來收入、手術費收入,匯兌收益,債券買賣差價收入、租賃收益和其他營業收入組成。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找到引起總收入變化的主要因素。如果主要因素是利息收入,那么影響利息收入的又有哪些因素?是資產結構問題,還是資產質量問題抑或是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整問題?這些因素又各占多少比重?最終找到影響總收入的主要原因。對總支出的分析也可如此。
5、最后審計人員還應對資產使用率固定資產占有率存貸款平均利差率、綜合費用率、總利潤率,營運資金收益率和人均利潤等財務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用靈敏度分析測算出上述指標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除對上述業務經營狀況進行審計之外,審計人員還應對被審行的管理狀況進行審計。如是否有準確的市場定位,業務經營、客戶群體是否有鮮明的特色并采取了差異化經營;是否注重產品創新,是否注重發展業務收入并努力提高非利息占比;是否建立并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預警機制采取措施化解各類經營風險,資產負債的匹配是否合理;是否定期召開資產負債管理例會和財務分析會議來觀察資金的贏利性、流動性、安全性的合理協調;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并對經營風險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的監督與糾正。
經過這樣的全面的經濟效益審計,審計人員對被審行的經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會有一個比較詳細深入的了解,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就能對被審行的經營效益狀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對有利于經濟效益提高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對影響經濟效益增加的消極因素予以充分的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議,以此促進被審行不斷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同樣運用這樣的審計方法也可以對銀行的一個局部,如營業網點、自助銀行開展經濟效益審計,通過審計揭示營業網點、自助銀行提高營業效益的途徑,也可為哪些網點、自助銀行應該撤并或遷址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還可以對某項業務(新增貸款)和財務指標(存貸款利差)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審計人員也可以就此做出評價,提供改進管理的咨詢意見。
四
國際上效益審計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發展于20世紀70-80年代,并在20世紀90年代完成了傳統財務審計向效益審計為中心的轉變。當今的世界審計處于以效益為中心的現代審計階段,如美國效益審計占85%以上,加拿大和英國占40%,而且這種發展正日益增強。效益審計于20世紀80年代末走進中國至今20年,盡管時間不長,但已充分顯現出促進企業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成效。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整個經濟運行的中樞神經,但又是高負債高風險的行業。因此,對商業銀行開展經濟效益審計,促使其不斷加強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確保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有速度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年初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審議確定的今后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為:推進內部審計工作基本實現從以真實性、合法性、為導向的傳統財務審計向以經營效益、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為主的效益審計轉型發展。因此開展經營效益審計既是今后銀行內審工作的重點,也充分體現了銀行內部管理工作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網絡信息化環境;獨立審計;審計風險;審計數據
1、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的經濟環境已逐步形成。企業日常的業務和生產管理對網絡信息技術的依賴使網絡交易、網店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網絡信息技術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系統故障,人為操作不當,網絡安全漏洞等往往會導致信息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同時也影響到經濟主體正常的運營。因此,由獨立的第三方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檢驗,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審核顯得尤為重要。
國外對審計風險的研究較為成熟,對信息化審計有一定的研究基礎。Jefferson T. Davis等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審計判斷過程,用于在審計過程中進行控制風險的評估[1]。George T Friedlob基于模糊理論處理審計風險的衡量、管理和處理審計環境中的不確定性[2]。Paul Rousea運用了數據封套分析(DEA)評估審計風險[3]。Thomas利用神經網絡協助審計人員評估風險和專業判斷[4]。國內對網絡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理論問題[5]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針對電子商務、ERP環境、網絡交易和信息審計等審計風險研究逐漸得到重視。楊銳分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增加的原因。周新玲對IT環境下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進行了分類和分析。李聞一則認為網絡經濟的全球化推動了網絡安全性等因素給審計帶來新的風險。
2、網絡信息化環境
網絡信息化環境在審計過程中被定義為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指在網絡信息化背景下,審計人員需以信息系統、數據庫和各種應用軟件為工作手段,以電子數據為主要審計對象的工作環境。按信息化程度的不同,網絡信息化環境又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的兩種。即為開放式的信息化環境和相對封閉的網絡信息化環境。
3、獨立審計風險及審計重要性
3.1獨立審計風險
獨立審計,是由注冊會計師受托進行的有償審計活動,受托方對委托企業的經營狀況、管理控制及相關財務信息等進行鑒別審核的特定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審計結果得到重視,因此獨立審計即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有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概率[6]。
根據財務報表審計總體目標新準則第1101號可知,獨立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7]。審計風險和審計結果的可靠性是相輔相成的,即有1%的審計風險就意味著審計結果有99%的可靠性。
3.2獨立審計風險來源
獨立審計風險的來源很多,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復雜的現代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財務信息系統的日益復雜使得審計范圍呈擴大的趨勢,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
(2)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導致被審計單位為維護利益使審計風險升高。
(3)考慮審計成本使審計結果必然帶有一定的偏差。
(4)審計人員的經驗、能力和責任心等人為因素。
(5)網絡信息化環境下電子數據的復雜性對審計有一定的干擾。
3.3審計重要性
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很難確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即使國際也沒有具體量化的統一標準。但選擇合適的重要性水平是衡量財務審計價值的首要任務,它與被審計單位經營環境、企業性質和審計風險的大小的密切相關。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之初,應該考慮其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的關系。因為審計風險的高低取決于對審計重要性的判斷。重要性程度越低,審計風險就越高;反之亦然。
4、網絡信息化環境對獨立審計風險的影響
信息化環境對獨立審計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4.1有利影響
(1)審計手段的革新,保證了詳細審計的順利實施,這比傳統的抽樣審計風險更低。
(2)在網絡環境下,審計數據及相關資源的獲得更加便利,不但簡化了審計程序,提高了審計效率,也降低了因手工操作帶來的人為失誤,在某種程序上也降低了審計風險。
(3)網絡環境不但為審計提供了方便的數據傳輸渠道,同時也起到了監督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審計的獨立性及公正性。
4.2不利影響
(1)產生了因具體審計目標擴大而帶來的風險:與一般審計環境不同,在網絡環境下,企業財務數據為電子數據,其真實性與合法性的認定也成為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審計對象也由原來的“賬、證、表”有所增加,必須對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可靠性進行鑒證,因此具體審計目標的擴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程度。
(2)人因及方法帶來的審計風險:網絡信息化的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但要具備財務審計能力,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技術甄別能力。面對海量的審計數據,審計人員不但善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還要善于辨別審計線索,查找數據特征,從而快速、準確地找出審計疑點。其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方法的改變無疑加大了檢查風險。
(3)信息化環境下審計準則的缺失會使審計工作失去權威標準,審計風險自然加大。[8]
總之,網絡信息化環境使獨立審計風險變得更加復雜,為了充分理解、評估和降低審計風險,需要對采取一些不同于傳統審計的方法和規范來保證獨立審計的順利進行及結果的可靠性。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由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的效益性所進行的審計。其目的在于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對實現經濟效益的程度和途徑做出評價,借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經濟效益審計與由統計、財會或其他管理部門所進行的分析與檢查,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種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評價活動,而后者則是有關部門結合各自業務工作所進行的一種管理活動,二者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二、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特征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一種新的相對獨立的審計形式,它具有獨特的外延和內涵,與真實性、合法性審計有著必然的聯系,但也不等同于傳統的財務審計和財經法紀審計。歸納起來,經濟效益審計主要特征有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主體具有獨立性。必須具有法定資格的專業審計機構和人員,這些機構和人員在審計中必須保持獨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
二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客體具有廣泛性。包括企業各種資金及使用資金的部門,甚至使用資金的計劃、管理等各個環節。
三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依據具有規范性。包括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制度、計算、預算、方案,業務規范、各種標準、技術經濟指標及本單位和國內外同類行業歷史水平。
四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具有獨特性。主要表現為審計工作結束后只出具經濟效益評價審計報告及審計建議書,一般不需作出審計決定。
五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具有多樣性。除常規審計方法外,還包括一些現代經濟管理技術。如經濟活動分析、管理會計、統計分析、管理咨詢、經濟預測等領域內所使用的方法和技術。
六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作用具有建設性。主要是核實公共資金的效益,評價經濟運行過程及其結果,明確其經濟責任,提出審計建議。
七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目的具有宏觀性。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率、效益性的評價,以促進企業資金支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基本程序
與其他審計程序一樣,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也包括準備、實施和結束三個階段。但是,在這三個階段中,經濟效益審計所進行的具體活動,與財務審計和財經法紀審計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在準備階段要搜集更為全面和內容比其他審計更多、更復雜。其次,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需要編制更具體和細致的審計計劃及其實施方案。因此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實際操作難度更大。第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不采取突擊審計的方式,在實施審計工作前,要給被審計單位下達審計通知書。第四,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報告采取詳式報告,審計報告所反映的內容與其他審計有較大的區別。審計報告中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狀況進行系統分析,指出制約經濟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措施。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除了要運用財務審計和財經審計的方法外,還要運用其他方法。專門運用于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經濟活動分析方法、經濟預測方法、現代管理方法等等。經濟活動分析方法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定量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它運用運籌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業經濟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指標,并透過各項指標及其關系,分析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及各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評價企業的經濟管理狀況,擬定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和改善經營管理的措施。經濟預測方法是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分析預測經濟效益的狀況。此外,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所運用的現代管理方法還有決策管理法、統籌法、價值工程等。
四、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
1、總體經濟效益評價
總體經濟效益評價主要是考察被審計單位是否取得了預期的經營成果、完成了計劃任務等??傮w評價主要審查內容:(1)確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確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社會貢獻總額、上繳利稅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標水平。(2)審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標數相比較,確定完成程度。(3)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指標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和取得的成績,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確方向。
2、主要業務經營活動審計
業務經營活動直接影響經濟效益。業務經營活動的審計主要是將有關指標的實際水平與計劃、定額、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作出評價。具體包括:常規經營活動的審計,即對采購、存儲、生產和銷售等業務的審查。(1)采購業務審計。主要審查采購計劃制定的正確性,采購計劃的完成情況,采購方式的合理性,采購批量確定的科學性,采購成本水平的變化以及采購費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儲業務審計。主要審查儲備定額制定的科學性,儲備計劃的完成情況,儲備場地的利用情況,倉庫管理制度的健全與有效性,材料物資的保證程度等。(3)生產業務審計。主要審查生產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及其完成情況,生產任務與生產能力的平衡狀況,生產過程的組織與管理水平,產品質量水平,生產成本水平等。(4)銷售業務審計。主要審查銷售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及其完成情況,銷售方式的合理性,銷售費用的高低,銷售收入水平等。
3、專項經濟活動的審計
專項經濟活動的審計包括對外投資、固定資產購建與改造、新產品開發、市場開發等活動的審查。
4、主要經濟資源利用的審計
企業經濟效益是指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疾煨б嫠降母叩停纫串a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經濟活動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業所占用和耗用的經濟資源。所以資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內容。審查資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種經濟活動中所消耗資源的大小,計算資源利用效益的指標并與相關標準進行對照,從中找出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利用資源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經濟資源利用效益審查的內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勞動力利用效益、固定資產利用效益、資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業經濟效益評價
一是要選擇適當的評價標準,確立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審計項目后,應結合對被審計單位的審前調查,了解主要業務的特征、生產工藝和技術特點、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學、有效、相關、可操作性原則基礎上,確立審計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指標的設置應該簡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標內容和計算,均力求簡單,易于使用。
二是針對不同的效益審計項目,靈活運用審計指標體系。在實施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活動時,可能采用某一項標準,如當期的經營計劃;也可能在同一項目或對其中不同的審計事實采用幾個不同的標準,如既采用當期的經營計劃,又依據歷史最好水平,并考慮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等,來評價企業經濟活動體現的效益優劣,并由此找出差距,發掘潛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在考核企業經濟效益時,所運用的考核指標也不同。就某一項具體的指標而言,其運用過程和要求也是有區別的。在考核企業經濟效益時,應注意將上述指標作為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來運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運用這些指標。否則,便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了使評價標準更適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和便于將來審計建議的落實,在確立審計評價標準時應與被審計單位溝通,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認真分析研究評價標準對被審計單位的適用程度。在指標的使用上要考慮所使用的指標是否與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活動緊密相關,要選取那些確實能反映其經濟效益水平的指標來進行評價。在數量水平的選擇上要具有先進性,同時也要具有可行性。
評價標準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審計人員作大量細致的工作。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要注意經驗的積累,積極收集有關經濟活動資料,必要時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努力把經濟效益審計的基礎資料搞扎實。有條件的內審機構可以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評價標準的測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當評價結論。根據審計項目所取得的審計證據進行歸集、整理、綜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對照選定的評價標準,做出各個審計重點或分項目乃至整個項目的評價結論。
審計評價中凡涉及審計結論的重大問題,都要具體說明相關的標準、結果及原因,對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建議,也應詳細列明理由,便于與被審單位交換意見和部門領導審閱。審計結果是對履行經濟責任的證實或是涉及對事、對人的處理,必須保持職業謹慎,充分聽取被審計單位意見,對不當之處進行修改。但是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意見不合理、不符合事實的,審計人員應堅持原則,維持原有的審計結論。必要時可將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與有關審計證據作為審計報告的附件,以供審核該報告和做出處理決定時參考。
六、企業效益審計成果的利用
一、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模式
(一)內部審計模式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較早出現了以農村經管部門(或稱“經管站”)為審計主體,以村集體經濟活動為審計對象的農村內部審計。這種模式主要是依據1992年5月農業部第11號令《農村合作經濟內部審計暫行規定》和部分省區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而設置。經過多年的發展,這種審計模式對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至今仍被大量采用。另外有些農村地區出現以鄉鎮政府成員臨時組成的審計機構對農村財務進行審計的模式(即“鄉鎮政府內部審計”),這種模式從其隸屬關系和設置的形式來看,也屬于內部審計性質,但由于受到經費和人員編制等因素的限制,在實踐中這種模式比較少見。目前以“經管站”為審計主體的內部審計模式實質上就是讓經管站既充當經營管理者又充當監督人,違背審計獨立性原則,其審計結論嚴重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其次“經管站”日常經管工作繁重,必然沖擊審計業務的開展。而鄉鎮政府內部審計成員由于是鄉鎮領導干部組成,其專業技術水平有限,很難適應“兩型”社會的審計要求。
(二)國家審計機關派駐審計模式 國家審計機關派駐審計模式是在縣(市)級審計機關下設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機構,其工作直接對縣(市)級審計機關負責,性質屬于國家審計。不足的是這種審計監督范圍比較有限,與鄉(鎮)政府脫離,不能適時監督農村集體經濟工作的開展,屬于事后監督;其次審計工作過于偏重對經濟案件的查處,忽略了其在鄉鎮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中的作用;然后由于縣(市)級審計人員有限,導致審計工作覆蓋面窄、連續性差,不能及時全面地反映鄉(鎮)的經濟運行情況。而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范圍較廣,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審計、農民承擔費用、農村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等。因此國家審計機關派駐審計模式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但其權威較大,獨立性和審計專業性強,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三)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模式 出于探索和創新角度考慮,在一些鄉鎮(街道)出現委托注冊會計師(簡稱CPA)進行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這是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得以實現的一種有益嘗試。但這種模式暫時不適應農村集體經濟這一特殊的領域。首先從委托理論角度看,由于農村集體經濟與村“兩委”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破壞了典型的CPA審計的三角關系,獨立就失衡,有礙審計的開展;其次從成本上來看,委托方難以支付相對昂貴的CPA審計費用,或者覺得農村財務管理水平較低,鄉鎮(村)經濟業務相對簡單,沒有必要請專業技術和獨立性較高的CPA來進行審計;從操作層面來看,CPA審計農村集體經濟雖然是一塊新的領域,但由于沒有具體相關準則或制度可供CPA參考,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審計的質量難以保證。
二、“兩型社會”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模式創新
(一)農村集體經濟綜合審計模式的建立 為建設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升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權威性,根據2006年2月新修改《審計法》第十條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設立派出機構;派出機構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之規定,可以設想在各縣(市)國家審計機關專門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綜合審計中心”(具體機構體系設置如圖1),該中心垂直隸屬于縣(市)國家機關,主要職責是對農村集體經濟進行財務審計監督。其優勢和相關要求表現在:
(1)審計主體進一步明確?!稗r村集體經濟綜合審計”中心是接受縣(市)級審計機關的垂直領導,意味著將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納入國家審計體系范疇,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審計機關是實施新的審計模式的主體,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綜合審計中心的層次和獨立性得到提升,審計監督的力度得到加強??h(市)國家審計機關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綜合審計的具體實施辦法,并授權該中心各部門和鄉鎮(街道)審計分中心直接履行對鄉鎮(街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日常審計任務。
(2)審計范圍更加明晰。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任務重,執行難度大,針對性強,中心可根據審計業務需要設置相關部門:一是農村財政財務審計,根據實際情況對各鄉鎮的村級財務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二是農村專項資金審計,主要是對土地出讓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況、村干部報酬補貼發放、救濟(扶貧)資金、其他涉農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三是農村建設工程項目審計,集中對所有農村建設中達到一定資金規模的項目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四是農村資源環保審計,主要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浪費情況和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專題審計,以達到符合“兩型社會”建設的具體要求;五是農村經濟責任審計,對鄉鎮(村)主要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和離任審計,以保證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該中心相應部門和分中心接受紀檢監察室和司法部門的監管。
(3)相關審計準則和程序的制定要求。為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權威,保障整體審計質量,政府需盡快制定包括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準則、審計人員行為規范、審計程序規范、審計報告規范等相關審計準則或制度,使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有章可循。對于農村經濟審計的基本程序可以從審計工作方案、發出審計通知書、實施就地審計、調查取證歸納問題、評審內部控制、出具審計報告、作出審計決定、復審異議等問題進行考慮。
(4)審計人員錄用和隊伍建設要求。新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綜合審計中心可根據授權的審計范圍和任務,來設定審計崗位和編制履行相應的工作職責。該中心負責人應由縣審計機關任免,并向縣審計機關報告工作;其他審計人員由縣人事局、審計局向社會公開招考,擇優錄用。鄉鎮(街道)審計分中心機構人員編制由縣級政府負責解決,可以是公務員編制或事業編制,所需經費由縣財政納入預算,統一提供。業績考核和業務技能由縣審計機關負責。
(二)倡導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充實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力量 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采用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雖然存在諸多困惑,但在今后 “兩型社會”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村市場化的逐步深化,特別是城郊結合的農村,其經濟發展更是日新月異,農民民主意識會不斷增強,政府審計出于成本效益考慮,可將部分業務委托給注冊會計師審計。因此,在由國家審計機關為主導的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之外,注冊會計師審計將會成為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必要補充力量,這既是農村集體經濟受托經濟責任擴展的需要,也是注冊會計師自身行業發展的契機。該模式的優點在于:一是作為社會中介機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具有法律效力,其審計結論的公信度較高;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和委托人之間只是委托受托關系,不存在其他利害關系,注冊會計師的行為受審計準則的約束,其審計結果的公正性較強;三是注冊會計師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審計執業經驗,能利用專業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審計執業過程規范,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結論,審計質量較高;四是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受托審計,其業務范圍不受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當前的經濟發展條件和審計環境的約束,農村集體經濟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急需解決以下五個問題: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和鼓勵將部分農村集體經濟業務委托給注冊會計師予以審計;二是政府盡快出臺與完善有關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準則或制度,為注冊會計師審計進入此領域提供法律依據;三是明確審計委托人范圍,特別應明確全體村民以農村集體資產所有者身份充當審計委托人的地位;四是注冊會計師應充分考慮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審計的風險,委派熟悉農村實際情況,通曉國家農村政策與法規、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工作;五是針對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問題,政府應科學引導,可以考慮給予承擔了經濟實力較弱鄉鎮(村)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相應比例補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