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2: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企業年金在養老保險制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落實企業員工和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
我國當前的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流動,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著勞動者對企業的選擇性。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員工來講企業有很強的歸屬感,由于歷史等原因,員工往往將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寄希望于企業。由于我國目前的平均資本投資回報率較低,單獨依靠員工個人儲蓄和國家財政支出的基本生活保障很難滿足企業員工未來離職后的生活需要。因此,企業年金對于增強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具有重大作用。
(二)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和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年金對于企業來講,另一個巨大作用在于有利于吸引人才。因為年金可以存在差異,越是人才,在企業年金上享受到的利益就越多,因而好的企業常常為員工建立長期的企業年金制度。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80%以上的雇主都提供公司配套資金,如果職工在401K(延付稅款雇員儲蓄計劃)賬戶存款1美元,那么,在國內收入規定的限額內,公司會追加配套資金存款0.25到1美元。各個公司的配套資金比例不一。要取得配套資金,一般公司都要求職工在本公司工作達到一定的年限,因此,許多職工往往愿意在一個公司長期工作,并且每個月都在自己的賬戶上存款。職工存款越多,公司配套追加的存款也越多。對于對企業有重要貢獻的員工,企業往往也會提高追加比例,建立企業年金將成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穩定職工隊伍,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從1991年《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實行補充養老保險至今已有十余年,對基金積累和大量的沉淀資金,企業往往產生兩種極端走向:起步較早的企業,在當初資本市場制度不健全情況下,惡性操作,亂投資,最終血本無歸,甚至一些企業將團體年金當作了洗錢、逃稅、腐敗的工具;起步較晚的企業謹慎行事,將每年積累基金僅限于銀行定期存款和購置國債,由于近幾年利息的一降再降,往往易遭受通貨膨脹的侵蝕,加大了企業年金的運營成本,使保險資金運用的有限渠道制約了資金運用效益的提高,實現不了資金的保值增值。這些歸根結底都是由于企業年金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方案設計的專業知識、投資管理和監管方面的問題。據預測,近年內我國企業年金市場每年將增加1000億元,到2010年,這塊市場的規模將達1萬億元。而且企業年金計劃從繳費到給付的間隔時間較長,所積累的基金大部分適合于中、長期投資,這正是我國資本市場所需要的,而且大有文章可做。
二、新形勢下企業年金的經營管理
(一)積極推行商業保險公司經營企業年金
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銀監會、證監會相繼出臺了《兩個試行辦法》,擴大了企業年金經營的主體范圍。辦法出臺前,除了社保部門經營企業年金保險外,惟一的市場就是各家壽險公司,而現在可以是“符合國家規定的法人受托機構”,打破了壟斷,把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這塊巨型“蛋糕”分給了許多競爭主體,保險公司在與其他受托機構相比,具有諸多的競爭優勢,在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保險公司是企業年金的主要參與者和供應商,在美國的401K養老金計劃中,有45%的市場份額由商業保險公司來承擔。保險公司龐大分布全國4500多個機構,網絡優勢為企業年金開展售后服務提供了難得的優勢和便利;多年來,保險公司經營著商業補充養老保險,積累了年金賬戶管理的豐富經驗,他們憑著長期積累的經驗優勢一定會在未來企業年金市場上大顯身手;在企業年金產品的開發和設計上,保險公司可以滿足業務多樣化、個性化需要,特別是在領取方式上、管理成本上、操作流程上已形成了獨有的方式方法。再加上保險公司的銷售能力強,服務水平高,這些都是確保企業年金運行安全的有力保證。
(二)加強國家監管機制對企業年金的監管
企業年金在運行中主要涉及到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信托業務三大類多個金融領域,所以在監管上,勞動保障部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重大。不容回避的是,金融環境顯然使相關部門產生猶豫,一些企業由于看到目前資本市場存在種種問題而對此心存疑慮,一些相關人士對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原則發出質疑。金融安全方面的擔憂不能不說是目前推進企業年金的又一重要障礙。推動企業年金入市落實,良好的監管環境對參與者和投資者來說會是一種安全承諾,會對他們構成更大的吸引力;若監管不力一方面將導致腐敗和違法犯罪,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對守法企業的不公平,最終迫使他們退出或者根本不參與。同時為了體現對員工權益的保障,在監管環節中也應該考慮職工的位置,在監管體系中應注重工會的作用,企業內部應設立企業年金理事會。
Abstract: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ervices on basketball venues,by mean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and comes up with some practical advices that the condition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cilities,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personnels' training,and of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system 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is that indispens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ketball venues services.
關鍵詞: 籃球;場館服務業;存在的問題;對策研究
Key words: basketball;venues services;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study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2-0268-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大眾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與體育產業的總體水平一樣,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前景廣闊,市場巨大,但在目前宏觀經濟環境背景下,有機遇也有挑戰,應該因勢利導,以促使我國籃球產業化的有效發展,體育場館是進行籃球比賽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也是發展籃球產業的重要基地,體育場館能否得到最佳效果的發揮,事關我國籃球競技水平的高低與籃球產業的發展,因此,對籃球場館服務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1 籃球場館服務業的概念
1.1 籃球場館服務業的概念 籃球場館服務業是指為滿足籃球競賽表演和觀眾欣賞的需要,為籃球競賽表演和觀看比賽提供場所和服務的部門的集合。
1.2 場館經營項目的概念 NBA聯盟把場館經營項目界定為:豪華包廂、場館使用許可、停車、場地廣告和場館冠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把“場館經營項目”界定為,以體育場館為載體,圍繞包廂、座位特許,廣告的經營、場地冠名、食品和飲料的經營、場館內的標志性產品的經營、小件寄存、車輛寄存等。
2 籃球場館服務業經營和管理負責人的現狀
目前,我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經營負責人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原來管理企業,現在受企業委派出任俱樂部的總經理,他們具有一定的經營經驗和管理能力,但對職業體育領域包括籃球產業領域缺乏了解;另一種是職業籃球運動員出身,他們精通籃球,但對職業體育的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比較匱乏。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的經營管理負責人和主場館經營管理負責人學歷層次普遍較低,其中專科學歷的占22.2%和55.6%。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的人才,人才在產業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在籃球職業化、產業化的今天,作為俱樂部經營開發活動的主要決策人,他們知識結構存在的嚴重不合理現象已經制約我國籃球場館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3 廣告的經營和管理現狀
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經營資源分為兩類,一種是有形資源,一種是無形資源。廣告的經營就屬于無形資產的經營,其實質是廣告特許權的經營,即俱樂部需找廣告贊助商的經營活動。目前,就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各職業籃球俱樂部和各場館所以方而言,在聯賽期間以場館為載體的廣告經營主要包括場地廣告和票面廣告兩類。
3.1 場地廣告的經營和管理情況 場地廣告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大部分是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要求必須擺放的場地廣告;一小部分是交由俱樂部和承辦單位獨立經營的場地廣告。聯賽的主辦單位籃球運動管理中心擁有聯賽所以的廣告專有權,各俱樂部僅擁有較少部分的在端線后擺放廣告位置的權利。
3.2 票面廣告的經營和管理 很少有人能意識到一個賽事的門票的全部價值。很顯然,球票提供一種憑證,指導觀眾找到他們的座位和觀眾溝通一些交易的條款。為了隨之而來的高額意外保險,如此的限制法律責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這些平凡的應用只僅僅是巨大的市場潛力的冰山一角。球票既可以作為一種促銷工具,也可以作為一種收入來源。許多聯盟把球票的背面作為一種廣告媒介出售給企業來宣傳他們的產品和他們的信息??梢哉f,球票中蘊涵這很大的廣告價值。
4 我國籃球場館服務業經營和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各主場建設水平不高 如今體育館不再是觀看比賽的地方,它是一個集餐光、酒吧、貴賓包廂的娛樂中心,這就要求場館擁有較高的建設水平和完備的配套服務設施來滿足現場觀眾的需求。目前,承辦CBA聯賽的主場館普遍存在建設水平不高的問題,因為這些場館建設之初都是為了承辦大型運動會,而沒有考慮到日后的職業聯賽籃球。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北京、浙江、廣東籃球俱樂部可以滿足籃球競賽開發的要求;有4家俱樂部認為主場館不能滿足籃球競賽開發的要求,分別是江蘇、吉林、上海和八一籃球俱樂部;還有一家認為差的很遠,它是山東籃球俱樂部。因受場館設施條件的限制,很多圍繞CBA聯賽進行產業開發的想法都無從實現,這就難免會讓體育場館負責人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由此也可以看出,場館建設水平的低下已成為制約我國籃球場館服務業經營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4.2 缺乏與現場球迷的溝通與了解 體育營銷學的觀念告訴我們,要把觀眾理解成消費者,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是成功經營和管理的關鍵所在。但各俱樂部對這方面的重視明顯不夠,在所調查的8個俱樂部中,沒有一家俱樂部對現場觀眾開展過問卷調查和現場調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產品生產者的俱樂部和場館所有方對自己的服務對象都不了解,那還談何經營,談何盈利呢。
4.3 缺乏關于主場館的經營分析與評價體系 經營分析與經營評價,是直接決定經營成功與否的主要環節。因此,近年來,關于“經營分析與評價”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經營學家們最為關心的熱點課題。在調查的8家俱樂部中,只有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一家建立了主場館的經營分析和評價體系,其它7家則沒有。這一結果說明各俱樂部還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經營分析和經營評價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在整個經營和管理過程中,不能及時地找出不足之處,進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很不利于俱樂部有效開展主場館的經營和管理。
5 進一步發展我國籃球場館服務業的對策
5.1 改善場館的設施條件,制定合理的主場館的標準
優良的體育場館設施是體育競賽和體育產業開發的保障,場館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及比賽的舉辦和相關產業的開發,作為CBA聯賽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我國籃球管理中心對于承辦CBA聯賽的場館應該制定最低的場館條件。這些最低條件主要涉及場館的容量要達到相關要求;鑒于CBA聯賽的場館經營對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相對而言,大城市比小城市的經濟要更活躍,體育產業的市場潛力更大,因此也要對參賽隊伍的主場所在城市的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一定的指標限定;要配有一定數量的豪華包廂,主要用于接待領導和一部分愿意享受優質服務的球迷,提升整個場館的品味和質量;最后,對于不合格的比賽場館要提出整改意見,并定期整改,對于整改后還不合格的場館,取消其舉辦聯賽的資格。
5.2 加強經營和管理人才的培訓 21世紀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對于聯賽的舉辦和場館管理而言,經營和管理的人才是一項重要的事情。因此,對個俱樂部的負責人及主場場館的管理人員和經營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進一步的了解這件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已經在北京連續舉辦了兩年的職業籃球運作研討會,還舉辦了七屆全國的體育場館經營和管理培訓班,這些會議或者活動將最新的場館經營和管理的理念傳達給了場館經營和管理人員,讓他們將這些成果運用在實際的管理中?,F在是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可以嘗試做一個關于CBA場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網站,不僅可以做一個培訓的平臺,還是同行人互相交流的平臺,共同為CBA聯賽的主場館經營好。
5.3 一切以現場球迷為核心,加強與現場球迷的溝通
場館的經營和管理要以球迷為核心,各個俱樂部所經營的并不是比賽的勝負,而是娛樂,在場館的經營上,要了解球迷的心理,娛樂球迷,服務球迷,給廣大球迷創造一種“家”的感覺。在這一方面上,CBA做的還遠遠不夠,從球場的氣氛上我們就可以直接的看出CBA和NBA的差距。在NBA聯盟的比賽中,經常會在比賽前看到一些球迷早早地就來到了體育館,他們大口喝啤酒,大塊啃熱狗。當然,這些東西可方便地在體育館買到,整個就像一個游樂場,明媚陽光之下,播報聲,歡呼聲,金屬球棒擊中小白球時那一聲悅耳的“?!?。這正是我們CBA的場館所欠缺的。
5.4 建立完善的經營分析與評價體系 經營的分析和評價是直接決定著經營成功與否的主要環節,因此,建立完善的分析和評價體系是極其重要的,經營分析和評價,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應對經營活動的各行各業內容選擇分析評價的具體內容、具體方法。第一步,要根據具體的經營項目和以前的業績設置切實可行的標準;第二步,收集各種相關的、必要的信息和資料,對照事前設置的經營目標進行分析、評價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一旦發現了差異,必須徹底查明其中的原因要素。
5.5 加強風險管理意識,整頓賽場秩序 由于有比賽的時候,比賽場館是人員聚集的地方,因此,在比賽期間是各種意識傷害的高發時期,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措施?;@球競賽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項目,大量的球迷聚集在體育館內,有些球迷可能因為球隊落后,會出現一些激動的表現,比如辱罵裁判,教練,球員,甚至有的往球場內亂扔雜物,這些不理智的行為,不僅會對比賽的正常進行造成嚴重的影響,還對場內人員制造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關于場館的安保問題也非常的關鍵,首先要對場館的風險管理有足夠的重視,并做好準備工作,防止比賽期間出現風險。
參考文獻:
[1]歐亞敏.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對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1).
關鍵詞:品牌;服裝;企業管理;模式;分析
一、品牌經營型服裝企業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品牌定位:同質化現象極其嚴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服裝企業主要采取的市場戰略都基本一致,最終導致我國服裝企業都出現了一種同質化的競爭情況。尤其是在產品以及營銷環節幾乎都是一樣的。比如說在產品定位方面出現較為明顯的同質化,所有的產品特點都是缺乏核心訴求的,并且在目標市場上也是呈現出同質化現象的,尤其是我國服裝企業過于看重追求市場覆蓋率,而忽視了對自身定位的精準度把握。最終無法將產品的核心價值表達出來,而且也失去了大量的顧客。
(二)產品設計:技術薄弱
產品設計以及研發作為品牌最基本的支撐力量,當前我國眾多服裝品牌尤其是在產品設計方面表現出極為薄弱的技術基礎,缺乏素質較高以及水平較高的設計師,這和國外相當水平的企業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我國國內設計師主要是以模仿為主,因此在原創性方面表現的遠遠不夠。
(三)品牌管理:缺乏目的性
品牌管理作為服裝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制定企業品牌發展目標并不只是簡單的喊口號,這是需要經過縝密的思考以及市場調研,還有市場分析,以及了解市場發展方向而制定的企業發展戰略。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的服裝企業都沒有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很多企業的戰略目標都只是一紙空文,雖然每年的營業業績都在不斷提升,但是卻沒有獲得良好的品牌影響力。
二、品牌經營型服裝企業現代化管理模式探討
(一)對新型品牌管理模式的探討
企業品牌管理是一個長期而又艱難的系統工程,主要包含了品牌建立以及品牌維護,還有鞏固品牌等幾個比較重要的過程,這是一個十分有效地針對市場監管以及控制,還有搭建和消費者之間良好溝通關系的一個比較全方位的品牌管理過程,企業只有創建自己的品牌管理目標才能實現企業品牌愿望,并且最終確立企業品牌所具有的競爭優勢。當一個企業創建了自己的品牌之后,為了其生存以及發展的需要,還應該對企業品牌做好有效管理以及維護。對于企業品牌管理主要應該做到遵循差別性以及全面性這兩個比較基本的原則。企業實施品牌管理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經過對市場的細分并且找到企業品牌的獨特性,并且建立起具有特殊性質的品牌,進而獲得利潤。實施企業品牌管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工程,進行企業品牌管理不單單是為了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更不是為了企業品牌包裝,其真正的核心是為了傳遞企業品牌的最為核心的理念。
(二)創建適用于服裝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辦法
隨著世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當今時代背景下,企業要想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則不僅僅需要從產品自身出發,更加應該從企業供應鏈出發。針對服務品牌經營管理人員而言,做好對供應鏈的經營和管理,能夠在產品進入市場以及開發新產品,還有完善企業售后服務方面,以及提升客戶滿意度,降低企業庫存以及物流成本,還有提升企業員工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小結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服裝品牌經營公司如果想要獲得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贏得廣大消費者對其的信任以及忠誠度,因此,在這方面,我國大部分的服裝品牌公司都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需要走。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完善,我國消費者也不斷覺醒,這對于服裝品牌公司的發展其實是一種壓力,這些都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我國服裝品牌公司的管理人員能夠更進一步地規范以及更加理性地進行運作。愿我國多數服裝企業都能通過品牌戰略,強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并不失時機地把品牌轉變為強勢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彼得?德魯克 (Peter F.Drucker),齊若蘭.管理的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相關性原則對比相關性原則應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約束和規定,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要具有準確性和真實性,還要與企業財務管理報告以及企業的經濟決策和經濟活動相關聯。通過這種方式,當企業的會計管理人員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就能夠直接通過財務報告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情況進行詳細了解,進而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做出合理預測和正確決策,進而確保整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也就是說,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相關性原則對企業財會會計確認計量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以及其是否滿足企業會計核算需求具有較高要求。與財務會計相關性原則不同,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原則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都企業財務支出進行扣除時,要求所扣除的支出要與企業收入有直接關系,而不要求其與企業財務會計確認計量的決策和管理相關。并且,在稅法中相關法規中規定,與企業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要求其支出要與企業的實際經濟利益相關,比如企業的產品生產成本等。另一方面,指的是企業因為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經濟效益的支出,比如企業投資支出、廣告支出等?;谝陨咸攸c,在對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計量進行確認的過程中,就要對二者進行慎重對待,以求確保確認計量的高效性和精確性,避免對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正常進行造成影響。
2.權責發生制原則對比企業財務會計的進行主要依靠企業會計準則,而在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企業財務會計的確認、報告和計量要在以權責發生制原則為參考的基礎上進行,以確保其會計工作的有效性。基于企業會計準則,在企業財務會計確認計量中就存在以下特點:首先,在對企業收入進行確認的過程中,所有的收入都要當期確認,而這些收入中,詳細包括了企業已經發生的或者是已經實現的收入,這些收入的確認都需要在當期進行。其次,如果在當期無法進行確認或者是已經錯過當期確認就不能夠在當期進行確認,要統一列入非當期費用和收入款項中。而在稅法中規定,企業所要繳納的所得稅的確認也要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進行確認。但是,相對于企業財務會計確認計量而言,企業稅務會計所要參考的權責發生制多是不完全的,如果單純的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對企業稅務會計計量進行確認,很容易出現失誤,進而對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正常進行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違法違章操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隱患。因此,在企業稅務會計確認計量過程中,在特殊的情況下,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收入和支出情況,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額進行詳細計算,并確保其計算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避免問題出現。
3.重要性原則和法定性原則對比重要性原則,指的是企業要在對自身業務的規模大小和業務本質進行詳細調查和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對企業會計管理中的會計程序以及確認計量方法進行選擇。并且,在對會計程序和方法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還要對其選擇所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進行判斷,進而慎重選擇。在企業財務會計確認計量的工作中,要求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要能夠充分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和現金流量情況,并且,通過財務管理狀況和現金流量情況還要能夠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果、經濟決策以及經濟效益等進行充分體現,進而確保企業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在企業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工作中,則要求一切管理活動都要在充分滿足稅法規定的基礎上進行,而不重視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狀況,也不考慮企業業務規模的大小和性質。更為重要的是,在企業稅務會計確認計量工作中,并不承認企業財務會計的重要性原則,而至遵守自身的法定性原則。
二、結束語
關鍵詞:經營管理者勝任力 經營管理績效 關系
在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人才管理理論中對人才的“工作經驗”以及“學歷”的要求已經難以滿足當前企業對人才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評價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勝任力,對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和經營管理績效的有關理論
(一)對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的界定
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標準,不同學者的界定標準各有不同。勝任力理論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于其合理性以及實際使用價值,在國外得到迅速普及,被廣泛應用于企業、醫療、教育等各個部門。目前認同較為廣泛的是將企業經營管理勝任力分為表面的知識、技能和內在的特質、動機、自我概念等。具體來說,知識是指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技能是指管理者在處理事務時具有的能力,自我概念是指管理者自我的價值觀、態度和認知,而特質是指管理者自身的特性,動機則是指管理者實現目標的意愿。總而言之,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勝任力不僅可以判斷其能否勝任某項工作,而且還關系著企業經營管理績效的高低。
(二)經營管理績效理論
從企業管理角度來看,經營管理績效是企業追求的最終目的,其不僅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很好地反映企業在市場中占據的份額以及存在的問題,因此目前經營管理績效理論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收。但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一樣,目前關于經營管理績效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就目前來看,對經營管理績效理論的評判標準主要有三種,其分別為: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的評價標準、單一指標和多項指標的評價標準、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評價標準。這些評價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經常重疊,目前較為常用的評判方式是通過多項指標從主、客兩方面來衡量企業的非財務指標和財務指標。
二、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與經營管理績效的關系
(一)勝任力的特性
我們可以從對勝任力界定的不同標準中總結出一些相似點,也可以說是勝任力的特征,其主要有三點:(1)勝任力在不同的任務情境中其表現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動態性;(2)勝任力與經營管理工作績效有著密切關系,不可反映甚至預測經營管理的工作績效;(3)可以通過勝任力將經營管理能力強的人員魚經營管理能力弱的人員區分開來。
(二)經營管理績效的影響因素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學者Boyatzis提出了高效工作績效模型,其指出經營管理績效是由經營管理需求、管理者的勝任力以及企業環境等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只有當這三個部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時,才會使得經營管理績效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企業經營管理者本身所具有勝任力的種類較多,但在實際經營管理中一般不需要用到所有的勝任力,其所需要的勝任力要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具體評價,要努力使得能最大程度地將勝任力潛能激發出來,從而有效提升經營管理績效。筆者認為,影響經營管理績效的勝任力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管理能力
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對自己有正確認識,并通過自我學習和自我調節來實現自身發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發展,以此來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績效,因此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
2、領導能力
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領導能力是指管理者通過人際交流或自身行為影響來提升整個企業工作人員水平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對企業其它工作人員來說起著領導作用。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績效,其在勝任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任務管理能力
任務管理能力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可以通過自身經驗來對團隊進行指導,以此來完成任務的一種能力。任務管理能力的直接實施對象是任務,而只有保證團隊任務的完成,才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績效。4、創新管理能力
創新管理能力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根據企業發展背景的變化,對傳統的管理方法進行合理改進,使得其更加符合當前企業發展需求的一種能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對經營管理者創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創新能力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管理者擁有較強的創新管理能力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5、社會責任能力
在明確社會責任能力之前,首先必須要將其和經濟責任區分開來,其不是以謀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的。具體來說,社會責任能力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履行對消費者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職工的責任、對環境保護的責任以及對社會公益責任等的一種能力,一個優秀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必然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能力。
(三)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與經營管理績效的關系
企業的經驗管理績效主要可以分為發展績效、財務績效、流程績效以及市場績效,研究表明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個人特質、管理能力都可以對經營管理績效產生影響,而這些都是屬于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的范疇。比如人事管理能力對企業的發展績效和市場績效都能產生顯著影響,因為一旦企業經營管理者具備較強的人事管理能力,其就可以對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更好的組織,從而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社會責任能力也對發展績效有著促進作用,因為若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能力,就會通過如社會公益等各種行為來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而這在無形之中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提升企業的發展績效。
(四)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與經營管理績效關系帶來的啟示
1、給選撥和考核企業經營管理者帶來的啟示
前面已經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創新能力、任務管理能力等勝任力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選撥或考核時,可將這些能力納入衡量范圍。比如,在進行企業經營管理者選撥時,可通過對其個人特質、自我學習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等勝任力的考察,來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對其人際交往能力、影響能力、指導能力等勝任力的考察,來評判其領導能力;通過對其解決問題能力、決策能力、績效管理能力等勝任力的考察,來評價其任務管理能力??傊?,在進行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選撥時,要考察其各方面的勝任力,以此保證其具有足夠的資格進行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2、給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帶來的啟示
由于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許多勝任力對經營管理績效都有影響,因此在進行管理者的培訓時,要依據不同勝任力的不同特點來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和方案。這樣可以使得培訓更有針對性,從而大大提升培訓效果,使得企業經營管理者有足夠的能力進行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從而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在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營和管理者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如何評價企業經營管理者能否勝任經營管理工作成為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各項研究表明,企業經營管理者勝任力與企業經營管理績效有著直接關系,可通過勝任力評價將表現優秀的經營管理者和表現普通的經營管理者有效地區分開來。在進行企業管理者的選撥和培訓時,要將之與勝任力結合起來,保證管理者有足夠的能力進行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瑾,閆曉軍.知識管理能力、管理決策與企業績效關系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1
[2]肖劍科,趙曙明.基于情景分析的未來人力資源經理勝任力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01
[3]孔令志.基于勝任力的水利建設項目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
[4]胡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勝任力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田云.企業經營管理中激勵決策優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2
【作者簡介】
一、COSO報告的現實意義
COSO報告是在美國金融風險加劇,財務欺詐抬頭,社會各界對內部控制和獨立審計師寄予厚望的“危難”時刻,由五個職業會計團體聯合并潛心研究近4年左右的時間才誕生的。COSO報告中蘊涵了許多嶄新的理念和思想。這些理念和思想,不僅對過去,而且對現在甚至未來的企業管理、財會工作和獨立審計都有著重要影響。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準確定位內部控制基本目標。COSO報告指出內部控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內部控制目標是幫助企業奔向經營目標、完成使命和減少經營過程中的風險②。用中國話來說就是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保駕護航”。
提出三類目標、五項構成要素概念。COSO把內部控制細分為經營效率與效果、財務報告可靠和遵紀守法三類子目標和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測活動五項構成要素。這些概念的提出,為評價內部控制系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標準,使COSO報告在理論和實際應用兩個方面都較原來的內部控制學說有一個質的飛躍。
提出內部控制是“過程③”,并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測活動五項要素構成。五項控制要素不是內部控制過程中先后順序上的一道道工序,而是一個多方向交叉的多維的反復的過程。COSO報告突出了內部控制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各控制要素之間有機的多維的聯系與影響。
強調“人”的重要性。COSO報告指出人和環境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引擎④。內部控制是由人來設計和實施的,企業中的每位員工都受內部控制的影響,并通過自身的工作影響著他人的工作和整個內部控制系統。所以,要求所有員工都應清楚他們在企業、在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協調一致,才能推進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轉。
認識到董事會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COSO認為董事會與公司內部控制之間是有聯系的,企業中一些行為需要董事會批準或授權。一個客觀、能動和富有調查精神的董事會,能夠及時發現并修正公司經理班子逾越內部控制的行爐⑤。
強調內部控制系統系是“內置于”(builtin)企業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的一項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與管理活動的計劃、執行和監控職能交織融合在一起,不是后天添加物(builton)⑥。同時內控系統應有應對不斷變化的客觀世界的機制。
二、COSO報告之缺陷
COSO報告是以職業會計師為主體隊伍的研究成果,應用的現實特別是面對美國財務危機的現狀,顯示COSO報告在控制能力上的差距。COSO報告中主要值得商榷的問題有:
沒有充分認識到董事會對內部控制系統的至關重要性。雖然COSO報告把董事會與內部控制聯系起來,但它的這種聯系僅僅局限于企業有一些事情需要董事會審批或授權,基本上把內部控制限定在CEO之下,而對董事會更為重要的作用和董事會與CEO之間的聯系和制衡關注不夠。這好比設計一幢大廈,只看到了地上部分,忽視了地下基礎。
COSO提倡的反映內部控制運行狀態的“管理報告”的信息含量和可信性值得懷疑。首先,從正常邏輯上考慮,如果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企業能夠如實地公示社會嗎?第二,管理報告對內部控制的評價只是基于某一時點狀況而言的。根據COSO報告,企業不需披露在此時點之前存在的但已被發現和更正的內部控制缺陷⑦。第三,報告的范圍僅限于與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而財務報告只是經營結果的反映。筆者認為內部控制系統的評估和持續監測是絕對必需的,但COSO建議的這種評估和披露方式容易誤導投資者。
COSO報告中的“合理保證”、“成本效益”等詞語,基本上是從會計上直接移植過來的,對于規避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有好處的。但對社會用戶來說,增添了許多猜疑和無奈。到底什么算是“合理保證”,如何做到“成本效益配比”,在實踐中恐怕很難說清楚。內部控制評價應通過提高評價標準和評價過程的客觀性和透明度增加科學性。
把企業經營和管理中一些重要職能排斥在內部控制觸角之外。COSO一方面指出內部控制與管理各功能(計劃、執行和監控)交織在一起,是內置于企業經營活動之中的。另一方面卻把目標設定、戰略規劃、核心競爭力培育、風險評估和管理等重要經營和管理活動排斥在內部控制系統之外⑧。
基本目標與分類子目標之間存在差異。根據COSO報告,內部控制基本目標是促使企業實現經營目標,并減少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其中既涉及了企業生存,也關注了企業發展。發展和戰略規劃問題是企業所有問題的根本。而三類子目標,基本上都屬于維持企業當期經營的范疇,著眼點在于企業生存,沒有站在企業戰略高度關注未來發展。另外,COSO報告將內部控制基本目標細分為三類特定目標的方法值得商榷。這種分類方法的缺陷在其與GAO就保護資產安全內部控制之討論中,就表現出來了。COSO認為,保護資產安全內部控制屬于經營效果效率目標的范疇,已經包括在經營效果效率內部控制之中,而GAO認為保護資產安全內部控制涉及到資產價值真實性的問題,對財務報告可靠性有重大影響,應該包括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之中。COSO也在報告中承認三類目標有時是重疊的⑨。
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標準過于主觀。根據COSO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有賴于對內部控制三類目標或五個控制要素的實現程度。但評價標準基本上都是主觀判斷。其實,一個企業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完全可以通過它客觀的市場業績體現出來,例如企業市場價值,客戶滿意度,持續獲利能力增長情況等。
內部控制系統中會計與審計的色彩太重,考慮企業現存的和微觀的或規避風險的事情多,與業務平臺和業務拓展關系不大,防范風險也是被動的,缺乏能動性。所以,至今還有許多公司認為內部控制只是財務主管和財會人員的事情。
由于現代企業集團化、跨地區經營的特點,企業總機構必須妥善處理好與下屬分支機構之間的財務管理關系。處理好統一性與自主性的關系,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做到既能靈活地集中財力,保證生產重點需要,使資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調動下屬分支機構的積極性。使其在保證完成總機構下達的各項經濟任務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應的經濟權益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由于現代企業的經營范圍廣、分支機構多、物資流量和資金流量大,企業必須從商品經營為主轉變為以資本經營為主??倷C構應成為投資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機構成為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要適當劃分各級管理權限,費用計劃管理,資金有償使用。以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為股東或投資者謀求最大的回報。
適當集中財權,強化管理。資金調度權、資產處置權、投資權、收益分配權、財力人員的任免權要集中總機構,各分支機構只有經營權,實現由分權型管理向集權型管理的根本轉變。同時,縮小管理半徑,盡量少設三級或以下的分公司,減少管理層次,有利于適當集中財權,實現有效監控。
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財務監管。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須保證財務管理的權威地位。財務管理機構設置要科學,財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統一,執行要有剛性,檢查、監管要到位。設立內部結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資金和加強監控。實行公司內部財務信息聯網,提高財務監控質量。
實行目標管理,健全激勵機制。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考核最終成果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方式,實現對下屬分公司的績效評價與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勵方式,對調動下屬分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來說,是一種強制約束機制。
統一采購物資。實行類似政府采購制度的統一采購制度,以利降低采購成本,減少倉儲費用,加速資金周轉。
二、建立符合現代企業特點會計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確立自主理財的主體經營服務地位?!罢蠓珠_”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已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法人資格,變為經濟實體,確立了主體地位。會計作為企業專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成為服務于企業經營和管理的理財主體,并確立了理財的主體地位。因此,應按照企業賦予它的理財職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確立自主理財的清產核資規范制度?!爱a權清晰”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前提。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分離組合日益頻繁,企業間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單一的國有企業將向合資、合作、聯營、承包、股份制、集約化公司等多種企業組織形式轉化,這樣必然帶來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產權的轉移和變化,形成價值形態的變化和流動。
確立自主理財的資金管理運作中心。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說到底都是資金運動的過程。而資金運動既有起點,又有終點;既有實物形態,又有價值形態;既有動態,又有靜態(相對而言)。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從理財的角度,如何全方位管好資金的變化與走向,是建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的關鍵所在。
確立自主理財的成本核算管理網絡。建立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目標成本中心;二是要建立成本核算體系;三是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要以責任成本為重點,形成成本管理系統網絡。
確立自主理財的效益目標考核機制。建立現代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就是實行集約化管理,確保效益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財會工作要以追求最大效益為理財重心,建立效益目標考核機制,做到優化資金使用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獲取最大的效益。?
確立自主理財的決策參與管理機制?,F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自主經營和管理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會計為其服務的主體地位。會計是反映資金運動全過程的,企業的一切經營和管理服務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
三、對我國企業現行會計管理三種模式的比較分析[1]
就加強企業會計管理而言,主要是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和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資金運行和經營狀況,做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其中更重要的是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包括會計人員的管理和會計企業管理兩大部分。會計人員管理涉及選用、考核、獎懲等,會計業務管理包括財務收支計劃、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與分析、日常會計基礎工作等。建立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必須體現出先進、合理、高效的原則,使會計管理職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綜觀我國企業現行會計管理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由各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第二種交叉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由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會計業務由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第三種是統一型管理模式,即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統一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下面就這三種會計管理模式作一比較分析。
其一,分散型管理模式。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采用這種管理模式,它的特點是: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由各責任單位領導與管理,會計人員在核算第一線,有利于會計人員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運行狀況,對責任單位的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堅持會計核算的相關原則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受控于責任單位,在會計核算上易導致按責任單位的意圖辦事,而不顧全企業整體利益。如在責任或成本核算上,該進入當期成本的而不進入,甚至亂攤、亂擠成本;在責任利潤核算上會出現虛列成本減少利潤,或少列成本虛列盈利,該處理的損失得不到及時處理。同時又因會計人員自身利益與所在責任單位的利益息息相關,容易發生會計人員不按會計制度去處理會計業務。有的會計人員害怕打擊報復或怕得罪領導,不敢堅持原則和制度,使會計監督職能無法履行。由于各責任單位的工作和企業會計部門的工作配合不夠,使一些急辦的事不能及時落實與處理,影響會計工作的整體效率。同時,由于會計人員缺乏,一些業務素質不高的人員從事了會計核算工作,必將影響核算質量。此外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難以得到保證。?由于企業把實現整體利益作為首要目的,把獲取局部利益只是作為一種保證手段,而推行責任會計核算旨在強化會計管理,確保企業的整體利益。在這種分散型管理體制下,各責任單位的人、財、物三權融為一體,各自為政,企業也就無法實行有效控制,整體利益得不到保證。權衡利弊這種模式往往弊多利少。?
其二,交叉型管理模式。它的特點是:由于會計業務歸企業會計部門領導與管理,對會計人員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業務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F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人和事兩者又必須緊密結合,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所以這種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為科學管理的原則。管理體制上的這種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現對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難時就互相推諉,易造成工作混亂。?
其三,統一型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克服了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之處,能有效地發揮會計職能和作用。它的特點是各責任單位核算機構是企業會計部門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會計部門的派出機構,為各責任單位服務,同時執行好會計職能。這種統一型的管理體制,有以下三大好處:?各責任單位的會計管理受企業會計部門統一領導,給會計人員實行會計監督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會計人員執行制度,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通過企業會計部門直接考核、評比和獎懲,有利于會計人員鉆研業務、提高技能,做好會計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企業會計部門實行計劃、資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調節與控制,在擴大責任單位生產經營自的同時,有利于實現企業的整體效益。
四.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會計管理體系[2]
根據我國企業的會計實踐和現代企業的要求,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應該分為一般會計,責任會計和管理會計三個層次。
一般會計即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處理企業各類賬目,按時向稅務部門與社會保險等部門交納稅費。一般會計是企業會計管理體系的基礎,它完整地記錄企業經營活動的收支情況,并通過分類賬、損益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向外報送財務報告,為企業的管理層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同時提供投資者(國家)和股東作為投資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