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業的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革命 銀行業 轉型發展
科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之一,不僅推動了人類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革,更在推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信息社會。始于上世紀40年代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銀行業的物質基礎,也推動著銀行業態變革,需采取措施提前應對。
一、信息基礎設施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礎設施
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表現形式,全球互聯網已經成為人類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礎設施,其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產業變革。隨著關鍵技術的日趨成熟,全球信息技術的應用進入了大規模拓展期。當前,互聯網應用已經初具規模,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礎設施。
(一)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應用已覆蓋全球五大洲
當前,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應用規模持續擴張,表現為雖然在五大洲互聯網用戶數占全球用戶總數的比例不同,但已覆蓋全球。一是全球互聯網用戶數在持續快速增長。2008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互聯網用戶達30億,增長平穩,增長率達到30%,同比增長9%(見圖1)。
根據世界互聯網統計機構的數據,截止2016年12月底,全球互聯網用戶總計已達約37億戶。其中,互聯網用戶數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更快,例如印度互聯網用戶2015年同比增長率達到了40%,遠超世界平均增長率的10%。2015年3季度,印度已超過美國,成為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互聯網用戶市場。這都表明,互聯網基A設施正快速覆蓋全球。二是互聯網全球覆蓋率呈現較大差異。根據世界互聯網統計機構的數據截止2016年12月底,亞洲互聯網用戶數占全球總數比例繼續上升,已經占到50.2%,依然保持用戶數全球第一的地位;歐洲地區用戶數居世界第二,占到全球用戶總數的17.1%;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用戶數世界第三,占全球總數的10.4%;非洲的互聯網用戶總數占全球總數的9.1%;北美地區互聯網用戶總數位居世界第四,占全球總數的8.7%;中東地區的互聯網用戶總數占全球總數的3.8%,大洋洲占全球總數的0.7%,比例最低。其中,亞歐大陸總體約占76%,歐亞非總體約占85.1%(見圖2)??梢姡m然各地區互聯網用戶數占全球總數的比例不一,但全球互聯網用戶已經遍布全球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引發的互聯網時代。
(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應用已覆蓋全球近半數人口
首先,雖然各大洲互聯網實際用戶數布不均衡,但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應用規模還在持續擴張。據世界互聯網統計機構的數據,截止2016年12月底,亞洲地區互聯網用戶規模最大,大約為18.56億戶;其次是歐洲,約為6.3億戶;位于世界第三位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約為3.8億戶;非洲約為3.36億戶;北美地區變化不大,用戶數保持在3.20億戶左右;中東地區約為1.42億戶;大洋洲僅有約0.28億互聯網用戶。其中,亞歐大陸總體約為24.86億戶,歐亞非總體約為28.246億戶(見圖3)??梢?,全球網民全球分布十分不均勻,亞歐兩大洲用戶較多,中東和大洋洲網民數量相對都少。亞歐兩大洲是世界互聯網應用的主要地區,網民數呈現快速攀升態勢。
目前,信息基礎設施應用規模持續擴張,在互聯網對人口的滲透率上表現為發達經濟體滲透率遠高于發展中國家的特點,而后者擴張的步伐呈現不斷加快態勢。據世界互聯網統計機構的數據,截止2016年第12月底,互聯網對北美人口的滲透率就已經達到88.1%,占據全球第一的位置;歐洲人口的互聯網滲透率為76.7%,處于世界第二位置;大洋洲人口的互聯網滲透率為68.0%,位居世界第三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人口的互聯網滲透率為59.4%,位居世界第四;中東地區人口的互聯網滲透率為56.5%,位居世界第五;亞洲和非洲人口的互聯網滲透率分別僅為44.7%和26.9%,遠低于世界平均值49.2%,排名分列倒數世界第二和第一(見圖4)。滲透率是指一國網民數占其總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互聯網在該經濟體的普及率。全球互聯網滲透率的現狀表明,與亞非發展中國家在當今世界競爭格局中的落后狀態相適應,其在世界信息技術革命中也處于落后狀態,但隨著信息技術硬件成本降低,擴張步伐在加快。
其次,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應用規模持續擴張,還表現為全球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長率趨勢表現為增速放緩,規模還在不斷攀升新高度。
據世界互聯網統計機構的數據,世界互聯網用戶規模還在以每年大約2億左右的規模快速上升,總規模持續增加。同時可以看出,互聯網用戶增長率并不隨著互聯網用戶規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在下降,2012年增長12%,2015年增長9%。另據2016年KPCB的《全球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的增長率相較于2014年的31%,已放緩至21%(見圖5)。而且,全球智能手機單位出貨量急劇降低,只有10%的增長,而2014年度為28%。安卓手機繼續搶占iOS的市場份額,在美國的銷售價格持續下降??梢?,新互聯網用戶獲得的難度加大。KPCB在2014年5月了一份《全球互聯網趨勢報告》認為,造成互聯網用戶增長率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是,“互聯網普及率高于45%的經濟體的網民增速在放緩,互聯網普及率低于45%的經濟體的網民增速雖然在增加,但難以抵消互聯網普及率高于45%的經濟體的互聯網用戶增速放緩的影響??紤]到互聯網普及率低于45%的經濟體經濟發展的滯后性,經濟發展收益增加難以支撐其國民購買網絡設備的需求,難以形成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的局面,但增長趨勢不會改變?!毙扉L春,賈文學.《2014年全球互聯網引發的變革研究》,《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4―2015)》,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3月版,第406頁。KPCB在2016年的《全球互聯網趨勢報告》認為,因不發達和/或欠發達和不富裕國家的新市場尚未開放,智能手機材料成本在這些國家人均收入的占比非常高。
總之,在現有技術平臺上,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已覆蓋了全球一半的人口,空間上覆蓋了五大洲。當前,世界互聯網用戶規模增占率增速放緩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常態,但并沒有改變全球互聯網用戶持續增加的基本態勢。
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的銀行業變革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已經成為產業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影響因素,重塑產業基礎設施,推動產業組織演進,提升產業績效,改變產業市場結構,調整企業組織形態,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變革的引領性力量,深刻影響產業演進。通過技術滲透,信息技術正在改變傳統銀行業業態,推動下一代銀行業業態的出現。
(一)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推進銀行業基礎設施的重大變革
由于信息技術設施的普遍應用,銀行業基礎設施正在發生革命性變革,呈現加速數字化態勢。
首先,銀行業對外窗口呈現數字平臺化趨勢。當前,所有的銀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作為面向市場和社會的窗口。如圖6所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2016)》顯示,我國企業互聯網使用比例幾年來出現快速增加態勢。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國使用互聯網辦公的企業比例達到95.6%。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銀行業使用互聯網辦公比例走在了各行業的前列,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且都建有自己的網站。需要說明的是,銀行網站最初只是作為展示和信息的平臺。隨著對互聯網站功能的拓展,網站的這種展覽展示功能繼續得到保留,成為其面向社會的基本功能之一。
其次,銀行業業務呈現數字平臺化趨勢。目前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網站越來越多地呈現扮演業務平臺的趨勢,銀行業傳統業務越來越多地被搬上了W站,比如存款、轉賬等業務,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如圖7所示,我國銀行核心業務越來越多地依靠信息系統來解決。當前隨著我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的出現,銀行的產品設計業務也通過互聯網來完成了。比如,網商銀行信貸的信用評估業務就通過客戶的互聯網大數據來完成。可見,銀行從傳統業務到新業務的拓展都越來越平臺化了。在信息技術生態系統不斷演化的條件下,數字平臺化是銀行業發展的宿命。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銀行業對信息基礎設施的依賴越來越大,而銀行功能的信息化反過來也推動信息裝備應用的進一步擴大。銀行業呈現基礎設施信息化、數字平臺化趨勢。
(二)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推進銀行業組織形式的變革
信息技術裝備的應用正在使得傳統業務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現在,去銀行辦理業務還要經過取號排隊,然后刷卡,輸入密碼,核對身份信息,簽字確認,必要時還要拍照,以保證銀行業務的安全。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日臻成熟與完善,指紋識別技術、視網膜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銀行領域,其提供的密碼安全性和無與倫比的便捷性遠超傳統業務方式,其效率也拉下傳統方式不知幾條街。另外,隨著互聯網金融得開展,人們已經不需要到銀行柜臺辦理業務,微信支付、網上支付的普及也使傳統業務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作用的結果,不僅意味著傳統業務模式將因被取代而逐步消失,而且因為效率提高而意味著銀行從業人員規模也將銳減。
信息技術裝備的應用正在推動銀行業組織模式的變革。一是信息技術裝備的應用意味著現行銀行業的總分行模式將逐步被淘汰。由于信息技術裝備的應用,原來總行與分行的資金池業務不在需要當地分行通過人工來操作,通過互聯網在總行就能實現;存取款業務也不再需要柜臺來人工實現,只需具有存取款功能的ATM機就能完成。隨著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廣泛運用,個人信用評估可以通過網絡畫像技術就能實現,信貸產品設計和放貸業務通過互聯網就能實現,原來由分行業務人員承當風險識別業務將失去存在的意義。所以,非洲金融技術學會各專家近日在約堡進行圓桌會議討論時表示,數字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對當今銀行分行的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各大國際銀行已經在減少銀行辦公室雇員人數。商務部網站.《專家:數字技術意味著銀行分行的模式可能很快淘汰》。http:///article/ztdy/201705/20170502568179.shtml。也就是說,現有分行將被一系列ATM機等信息設備所取代,現行銀行業的總分行模式將逐步被淘汰,而代之以單一總行模式。二是銀行業內部組織模式將演變成信息技術裝備服務部門和投行業務部二元模式。由于銀行存款和貸款的信息化、自動化,只要銀行信息資產設備運行安全健康,就能保障銀行存貸業務的正常運行,銀行柜臺等中間業務幾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銀行資金的投放業務還難以被信息機器所取代,還必須由人工來完成,需要高素質的投資團隊保證利潤來源,需要繼續保留高素質的投行團隊。所以,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未來的銀行只需要信息技術裝備健康安全運行的技術服務團隊和保證資金回報的投行團隊,是由后勤技術服務部門和投行部門組成的二元內部組織結構。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及其裝備的應用,現有銀行的空間組織模式和內部組織模式都將發生重大變革,而且為期不遠?,F有的互聯網銀行就是其先行者。
(三)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引發銀行業市場結構的變化
Franz Odermatt此次是應上海理財專修學院之邀,為該學院與瑞士商業金融大學合作推出的“瑞士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高級研修課程的學員進行培訓的。Odermatt先生對私人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前景表示了樂觀,同時對私人銀行從業人員的培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瑞士私人銀行業源遠流長
《理財周刊》:瑞士是私人銀行業務的發源地,也是私人銀行業務最為發達的國家。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瑞士私人銀行業的發展狀況嗎?
Odermatt:瑞士的私人銀行業務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18世紀開始,瑞士的銀行就開始為富翁們提供私密性極強的專業金融服務。在過去的100年中,瑞士的私人銀行業務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這與瑞士這個國家本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瑞士是一個中立國,在二戰期間瑞士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而獨有的《銀行保密法》使得更多的富人選擇把他們的資產存放在瑞士的銀行里。盡管目前對于瑞士的《銀行保密法》存在著一些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銀行保密法》增加了瑞士金融資產的流入量,這為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同時,和瑞士的鐘表一樣,瑞士的銀行業高度發達。金融從業人員在瑞士人口中的占比約為5%~6%,卻創造了超過40%的GDP,而私人銀行業務也在瑞士的金融業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就目前而言,瑞士仍然是世界上私人銀行業務最為發達的國家。
除了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金融人才積累,瑞士的私人銀行業還有一些自己的特征。比如經營手法上比較傳統,擅長于進行投資組合管理,崇尚穩健的投資風格,同時離岸業務占據了較高的比例。
私人銀行讓富翁生活更輕松
《理財周刊》: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私人銀行業務似有一層神秘的面紗,請談談私人銀行業務的主要服務內容。
Odermatt:私人銀行所針對的客戶群是一小部分的富翁。在客戶現有資產的基礎上,私人銀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財產管理業務。
例如通過投資組合管理的方式,幫助客戶的資產獲得穩定的增長。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全球化投資是投資組合的一種重要管理方式,我們根據不同地域市場的發展,在各個市場進行資產的配置。稅收的籌劃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通過一些合法的手段進行稅收的籌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稅收的政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私人銀行可以幫助客戶規避一部分稅務負擔。滿足客戶的財務需求,也是私人銀行服務的內容,如我們幫助客戶來制訂養老、教育和資產傳承的計劃。
中國市場非常有吸引力
《理財周刊》: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亞洲已經成為私人銀行業務一個新興的市場,很多私人銀行機構都開始進駐這個市場。而在中國境內,超過百萬美元資產的客戶已經超過了30萬人。您是如何看待中國這個市場的?
Odermatt:是的,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同時孕育了一大批富裕人群,對于私人銀行機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場。其實,類似的市場經驗我們可以在俄羅斯的發展過程中找到幾乎相近的例子。這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世界所矚目,中國一直保持高速的經濟發展速度,而且未來這一發展還將得到延續。與此同時,中國的富裕人群也在不斷增加,他們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財富的保值、增值是他們迫切的需要,而私人銀行業務正可以滿足這一需要。我也關注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非常富有商業頭腦,他們的資產管理愿望也更加迫切,這為私人銀行業務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不過,在為中國及亞洲的富??蛻籼峁┧饺算y行服務時,我覺得有一些方面也值得給予更多的關注。如財富的穩定性,是否有可靠的機制保障客戶的財產、同時客戶對于不同市場、不同領域的投資產品的理解,也是私人銀行業務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予以重視的一項內容?,F在越來越多的投資產品擁有了與原有產品不同的特點,私人銀行服務的前提是客戶真正理解我們的服務和產品理念。
《理財周刊》:您對中國的富裕階層如何打理自己的財富有怎樣的建議?
Odermatt:我很抱歉,對中國的市場情況我還了解得不多。但是從國際經驗的角度來看,對于富裕人群來說,在自己的資產進行管理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元化地配置自己的資產,進行國際化投資。我們可以通過投資組合的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分散自己的投資,從而規避稅收、通脹和貨幣貶值所帶來的一些問題。當然了,我也知道,在中國目前人民幣正以較快的速度在升值,資產的國際化流通可能還有一些條例上的限制,這可能需要我們按照市場的特點制訂出可行的投資組合方案。
人才選拔更看重軟能力
《理財周刊》:私人銀行業在亞洲的發展,對私人銀行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機構都在著力培養自己的私人銀行人才,您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的私人銀行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有哪些培訓的方式和途徑?
Odermatt:私人銀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通??梢苑譃檐浖寄芎蛯I技能這兩個方面。就軟技能而言,最基本的是從業人員的道德素養。他們是與金錢在打交道,這對道德品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要尊重客戶的隱私。而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也是私人銀行從業人員必需具備的,這可以敏銳地了解到客戶的需求。此外,我們更希望從業人員擁有開朗的性格,有利于和客戶的溝通交往。專業技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它可能包括資產管理能力、語言能力、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種法律法規的熟悉與了解。
關鍵詞:農村地區;手機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手機銀行,是指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和通信信息系統完成銀行類金融業務。這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方式可以避免空間、時間的限制,無障礙開展電子化銀行業務,該類業務成本低、速度快、服務類型多樣,是目前傳統柜面業務的有效補充和延伸。[1]隨著農村信息化建設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已經成為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且智能手機的占比份額也在逐步擴大。通過手機銀行完成金融業務,彌補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不足、替代傳統網點式物理服務空間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一、手機銀行在農村地區推廣的可行性
1.農村手機上網的比率較高。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統計,2009至2012年,我國農村手機網民人數突破從7000萬增長為11722萬人,連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梢哉f,農村居民主要的上網終端設備即為手機,通過手機開展農村地區金融業務的時機已經成熟。[2]
2.農村手機銀行節約成本。相對于銀行的傳統柜面交易,手機銀行明顯成本較低。來自世界銀行扶貧協商小組(CGAP)的調查顯示,銀行實體網點的運營成本是使用電子移動設備成本的30 倍,特別是手機銀行能夠使運營成本降低50% 左右。手機銀行在方便用戶的同時也減少了銀行的成本。
3.手機銀行的交易方式符合農村地區發展要求。隨著國家經濟改革的深入和城鎮一體化的發展,農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銀行業務的需求也愈加旺盛。加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帶來的大量農村人口流動,使農村地區對金融需求日益增長。《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的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流動人口數達到2.53億人。依據經濟改革和城鄉人口變動趨勢預測,至2020年,我國流動遷移人口將逐步增長到2.91億,年均增長600萬人左右,其中,農業轉移人口約2.2億人。這些農村流動人口會帶來更多的金融服務需求。
二、農村手機銀行可采取的發展模式
1.由農村地區銀行體系主導。該模式是指利用農村地區已有銀行類金融機構和物理網點,由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如農業銀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等展開手機銀行業務,即已擁有銀行賬戶的農戶可以利用手機進行賬戶查詢、轉賬支付、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在已有銀行賬戶的農戶廣泛使用這一方式的同時,可以有效利用手機互聯網分享及鄰里宣傳,吸引還未開設銀行賬戶的客戶人群申請開立。該模式適用地區,需要具備較為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有具備辦理特殊業務的物理營業網點,民眾對銀行較為信任等條件。利用農村金融機構的公信力,擴大銀行業務范圍和拓展非銀行賬戶客戶,節約農村金融機構運營成本,提高金融業務村級服務效率。但是農村地區也具有自己的地區特點和產業特點,需要針對不同的個人要求和農副業生產特點,對手機銀行業務進行地域化改造,使之符合當地農戶的使用需求。
2.由移動運營商主導。該模式是指借助運營商自身建設的較為完善的信息通訊網絡為農村居民提供移動銀行服務,該模式主要適用于無基層金融機構的農村偏遠地區或交通不便地區。該地區民眾進行金融業務的成本較高且不便,但是具備完善的移動終端通信系統,可以無障礙開展手機銀行業務。此模式可有效填補金融空白,發揮普惠金融特性。同時,為了防止移動運營商發生高息攬存等擾亂金融秩序的不法行為,可將手機存款賬戶開立在合作銀行,由銀行經營,電信運營商僅僅作為移動終端的服務機構,不涉及資金的存儲和運用,降低金融風險。
無論是何種手機銀行發展模式,都需要趨利避害選擇使用。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應充分利用其特點,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和資源,酌情考慮,選擇適合地區特點的發展模式。若選擇農村地區銀行體系主導模式,現有銀行網點應在全面推廣之前,進行有步驟的試點行為,總結試點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和經驗,使之形成較為符合當地特色和完善的手機銀行發展模式。選擇運營商主導模式的地區,應該充分發揮電信運營商網點覆蓋率高的特點,同時加強金融風險保障和監管,提供更為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務。
三、農村手機銀行存在的問題
1.對于手機銀行認識不足。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往往認為傳統銀行柜面業務是機構發展的主要手段,忽略了手機銀行的發展前景,在進行業務營銷時也沒有對農戶開展有效的講解和宣傳。
2.手機銀行客戶群單一。農村手機銀行基于其自身終端的限制,許多金融類服務無法提供和延伸,只能滿足最基本的金融業務需求,這大大限制了農村手機銀行的客戶群拓展,使得大部分客戶群集中為中低端客戶,缺乏高收益業務對象。
綜上所述,因勢利導是農村手機銀行發展的主旋律。不論選擇何種模式或是創新何種模式,都需要建立在對業務地區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消費習慣等因素,注重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確定適用的技術平臺、主要業務和業務模式,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的農民推出多層次、差異化的特色手機銀行產品。
參考文獻:
隨著市場經濟及深化改革措施的進一步推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是銀行業務的管制正在日趨放松,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投行業務與傳統業務相互交融的現象,投行業務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的一項中間業務。當前,盡管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為此,必將完善投行業務準入制度,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善用商業銀行內部監控體系,才能使投行業務逐步正規、高速的發展。
【關鍵詞】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市場經濟;深化改革
在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是以經營存貸款業務為主,并具有盈利性的企業。而投資銀行則是可以從事所有資本市場業務的機構。根據兩者的經營業務,不難看出,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存貸款利差,而投資銀行則是以資本市場業務為利潤來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逐步開展了投行業務,來拓寬其利潤范圍,應對市場變化及時代的發展。
一、我國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發展的現狀與回顧
2001年,《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頒布實施后,工商銀行率先于2002年設立投資銀行部,當年即收入1.9億元,并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此后,眾多商業銀行紛紛試水投行業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投行業務也逐漸成熟。
(一)投行業務法律框架逐步寬松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逐步成熟,商業銀行的發展環境有了較大的變化,資本市場之間的界限逐漸虛化,各項業務交叉融合,金融產品結構逐漸復雜,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同時,監管部門也逐漸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逐漸放松對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的限制,尤其是對投行業務的束縛。
(二)產品經營模式多樣化
隨著越來越多經營業務的發掘與發展,商業銀行的產品經營模式逐漸多樣化,主要模式有準全能銀行式的綜合經營、控股式的間接經營模式。全能銀行式的經營是商業銀行通過內設部門直接開展各種非銀行業務,各種業務融合發展在同一個組織體系內,如工商銀行下設投資銀行部,招商銀行成立商人銀行部,浦東發展銀行設立投資銀行部等。控股式的間接經營主要為銀行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形式,如中國銀行成立中銀國際,都是此形式的銀行。銀行經營業務的模式也較傳統呢形式有了較大的發展。
(三)業務范圍日漸廣泛
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行客戶的業務需求也日漸豐富,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有財務顧問、融資業務、基金托管等。財務顧問的相關業務主要有證券的承銷、企業的并購以及項目的融資等業務的咨詢顧問、政府的財務顧問以及集合理財顧問等。杠桿融資業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之間及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間收購兼并時的資金周轉融資業務,發展迅速?;鹜泄軜I務主要是福利基金的托管、各種企業年金的托管以及社?;鸬耐泄艿?。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及服務對象日趨多樣化、復雜化、綜合化。
二、我國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潛在的威脅
(一)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深化及監管逐漸放松兩大助力的推動下,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
1.經營業務的范圍仍受到限制
目前,我國的金融業的發展仍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商業銀行僅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風險較低的投資銀行業務,風險低的業務,收益自然也較低,與資本市場運作相關的高風險的業務項目往往存在較多的限制;同時,商業銀行的IPO資格較難取得,商業銀行直接融資業務也不能開展;相關法律法規也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股票業務,不得投資企業等等,商業銀行在業務范圍上還存在許多限制,雖然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風險,但是一刀切的限制往往會阻礙商業銀行的發展,限制投行業務的進步。
2.投行業務專業人才較為缺乏
投資銀行業務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金融業務,但是目前投行業務的發展仍處在加速上升期,暫時還沒有形成一支精通業務、熟悉法規的專業人才隊伍,存在較大的人力資源瓶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行業務的創新與發展。
3.業務監管的存在政策盲區
目前,銀行監督管理相關部門對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實行的是市場準入制度,但是針對投資銀行業務的相關管理細則仍未出臺,政策上還存在很大的彈性,再加上,商業銀行的業務要受到一行三會的多邊監督管理,針對投行業務的管理的政策盲區,也許會構成商業銀行開展投行業務存在政策風險。
(二)商業銀行投行業務面臨的威脅
1.國際上的金融環境存在許多變數
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仍然存在,各種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均面臨著很大挑戰。商業銀行在業務擴張上,結構趨向保守,可能會導致投資銀行業務發展放緩。
2.較多的競爭對手帶來的市場沖擊
商業銀行在投資銀行業務的方面,不僅要面對外資金融機構,而且要遭遇證券公司的競爭;同時,各種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都會成為某些投行業務的市場占有者,商業銀行面臨眾多競爭對手,市場的搶奪之戰比較激烈,將會面對眾多沖擊。
三、對策建議及投行業務發展展望
(一)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發展前景
1.近幾年,投行業務將會出現恢復性發展
投行業務是與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監管政策的變化趨勢密切相關的,近幾年,投行業務將會出現恢復性的發展。近期,我國的宏觀經濟已經逐漸回暖,債券市場在經過調整的震蕩之后,也將逐漸走強;關于商業銀行的收費清理整頓也已告一段落,這些現象都預示著投行業務將恢復增長。
2.長期來看,投行業務發展前景看好
隨著金融監管市場逐漸放松,利率市場化將逐步推動企業直接融資強度,商業銀行將利用其信譽優勢、強大的資金來源、遍布城鄉的機構網絡等優勢,加速開展其投行業務,明確了我國商業銀行今后一個時期的內的發展重點??傮w來看,投行業務發展態勢,長期看好。大力發展包括投行業務在內的中間業務、提升非利息收入比重將是我國商業銀行今后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商業銀行發展投行業務的相關對策建議
1.要進一步創新經營業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商業銀行可以進一步整合其銀行、非銀行的金融資源,與證券、信托等相關機構加強聯系,建立合作關系,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豐富的服務,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同時,加強商業銀行內部之間的溝通協作,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整理客戶資源機制,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
2.要進一步發揮資金優勢,著力發展投行業務
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其充足的資金來源優勢,在合乎法律法規的情況下,要合理利用擔保資源,進一步配合投行業務的發展,提高銀行的發展水平及整體收益,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科學的、有效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進一步促進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
3.建立完善的風險內控管理體系,保障投行業務健康發展
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體制,是保障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更是保障商業銀行順利開展各項業務的基本前提。商業銀行要建立更為完善、合理的內控體系,尤其是投行業務的監管,要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做好控制業務的選擇,慎重選擇合適的、適當的投資銀行業務,合理控制商業銀行發展風險。
4.要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增強投行業務創新能力
投資銀行業務需要較高的專業性,需要較多的實踐經驗,需要較廣泛的專業知識,但是總的來說就是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商業銀行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著重培養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完善投行業務的發展條件,可以適度借鑒國外發展比較好的先進投行的優秀經驗,適度將收入與業績掛鉤,發揮人才在競爭作用,促進投行業務快速發展。
四、結語
長期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將出現快速發展,應對投行業務的各種限制性因素及發展限制條件,商業銀行英及時做好準備,完善其管理體制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其在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完善風險管理體制,進一步做好準備迎接投行業務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實現銀行業務、銀行規模、銀行綜合實力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宋國良.投資銀行概論[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2]潘石,陳曦.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現狀、風險與對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3]黃曉雪,于紅燕.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策略及對商業銀行的新機會[J].中國外資,2012(7)
[4]劉宜輝.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風險及其管理[J].經濟論壇,2007,(17)1
[5]董立杰.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優勢和模式[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1
關鍵詞:銀行保險銀行業保險業
銀行保險又稱銀保融通,主要是指銀行通過各種方式向客戶提供保險產品從而進入保險領域的一體化經營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銀保合作。
我國發展銀行保險的現實意義
銀行業與保險業相互合作、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產物,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在這一潮流的影響下,當前我國出現的銀保合作熱,符合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是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在應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挑戰所作出的理性選擇,也是為下一步迎接激烈競爭所作出的必要準備。大力發展我國的銀行保險,對于我國的銀行業、保險業起著雙重促進作用。
銀行保險可以有力促進保險業的發展
有利于節約保險的經營成本,提高保險市場的運行效率由于銀行發展較早,比較完善,具有豐富的營業網點和廣泛的銷售渠道。銀行保險正是利用銀行龐大的分支機構網絡銷售保險產品,使得銀行保險的經營者可以憑其信息優勢接觸數量巨大的潛在客戶,而不需要在社會上隨機尋找潛在客戶和準客戶,主動聯系進行保險展業,在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降低保險產品的營銷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擴大了潛在客戶群,提高保單的銷售效率。
促使我國保險經營模式的變革一是保險經營理念的變革。銀保合作可加深保險公司與客戶的關系,降低客戶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易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選擇,滿足其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二是保險經營手段的變革。保險業利用銀行網點作為銷售渠道,可以高效率地覆蓋市場與客戶,解決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不足的問題;并可借助客戶對銀行的信賴,有效縮短保險產品與廣大客戶之間的距離。
促進我國保險核心資源的深度和廣度開發銀行保險的推廣,可以增加保險市場的主體,有力地加快中國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的擴張速度,提高保險市場的競爭力度,培養健康、競爭、有效的保險市場。銀行與保險開展深層次合作,對提高我國保險業整體規模和服務水平,增加服務的技術含量,增強國際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銀行業也會在銀行保險業務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使巨大的銷售網絡獲得根國利用利潤銀行的收益是多方面的首先,銀行通過現有的銷售渠道、技術等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了成本節約。節約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銷售渠道成本、客戶信息收集成本等。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協商降低保費的形式,把節約的費用向顧客轉移從而提高產品的吸引力。銀行保險最為發達的法國,在壽險市場采取銀行保險形式的公司在成本上明顯要比傳統的保險公司占據優勢,銀行保險機構基本上可以把傭金和成本占總保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10%以內,而傳統的保險公司的這一比例普遍高于10%,有的甚至達到22%。其次,銀行可以通過銷售保險產品得到手續費,參與其銷售的保險產品部分的資產管理將獲得資金的投資收益;多項收益將產生“收入的協同效應”,即銀行保險可以通過產品開發、銷售、網絡關系等資源的共享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為銀行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穩定銀行的資金來源金融市場近年來逐漸顯現銀行的資金逐漸分流到保險公司,銀行為了避免這一狀況的惡化,采用了兩種方式保險業務的經營:一是與保險公司簽定分銷協議并參與資金的管理,二是成立自己的保險公司保證資金保留在集團內。這樣既避免了資金分流,還使得銀行自身的資金來源更加穩定,更多的短期投資轉化成中長期投資。
我國銀行保險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及國民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逐步深化,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仍然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
觀念轉變滯后于市場。目前銀行已充分認識到拓展銀行保險業務是今后穩定客戶源的一條重要渠道。但是在基層網點,大多數員工對這項業務認識不足,認為是增加額外負擔、不務正業。同時推銷保險業務簡單依靠信貸手段、柜臺銷售,全員沒有真正開展起來,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保險公司則習慣于沿用行業代辦的模式,對銀行保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上熱下冷。甚至一些基層公司有畏難情緒,認為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啟動這塊市場,還不如建一個保險站業務來得快,沒有從營銷機制創新角度來重視銀行保險,更沒有像引進個人營銷機制一樣開拓銀行保險市場。
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仍顯不足。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都是金融企業,其在產品、管理、風險防范、營銷對象等多方面有著共通之處,具備廣泛、深入合作的條件,但目前我國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仍處于初期,合作內容以保險、保費結算、資金存款為主,而在產品互補、客戶共享、電子網絡等方面仍未開展有效合作,合作內容的單一和簡單化影響了雙方資源的共享度和資源整體效益的提高。為此,銀行與保險公司應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并通過合作,努力實現降低經營成本、化解經營風險、增強自身競爭力的目標,為迎接全球化金融競爭的挑戰奠定基礎。產品單一,同質化程度高,且產品存在較高的風險。各家保險公司在銀行柜臺上推出的產品大同小異,絕大部分為簡易型人身保險產品,保障功能設計不足,無法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產品單一帶來的直接后果便是容易偏向價格惡性競爭。目前占銀行保險市場份額最大的產品為躉繳的分紅保險,2002年占銀行保險業務保費收入的43.6%。分紅型產品占比過高,而我國資本市場又不是很穩定,資金運用渠道相對狹窄,勢必造成過高的資本運用和分紅壓力。當然,銀行保險主推分紅保險與我國民眾保險意識不強有關系,因為相對于保險而言,人們更容易接受傳統的儲蓄方式,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受技術力量、精算水平的制約,加之對銀保合作的渠道與機理認識不清,不能結合雙方優勢開展產品、服務創新,以致出現產品缺乏吸引力和價格缺乏競爭力的問題。
電子化管理水平低,專業人員相對缺乏。由于保險產品的特殊性,需要具備保險專業知識的人向投保人詳細解釋,而我國目前這種專業人員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電子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機型和軟件的規格不統一,雙方網點無法實現全面聯網;保險公司系統內尚沒有開發和建立銀行保險售后服務網絡系統,始終存在保單流傳速度慢、承保質量低、管理有漏洞等問題,影響了客戶到銀行購買保險的積極性。
發展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的對策
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的業務合作,使銀行保險業務成為金融業一個具有巨大贏利潛力的領域。能否很好解決好目前存在的問題,將極大地影響我國銀行與保險業合作的未來前景?,F階段我國保險業發展銀行保險的對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轉變銀保合作的經營理念。對銀行來講,保險是金融一體化的前奏,是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是夕陽式的短期行為,更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增加銀行儲蓄存款的低層次認識水平上。這個觀念要灌輸到銀行的每一個員工的思想里,使其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對保險公司來講,則要樹立全新的市場經營理念,除在產品、管理、服務、培訓等方面下功夫外,還可以適當地增加前期投入,為銀行提供有效的宣傳等配套服務。
進行服務和保險產品的創新,使之融入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渠道,發揮整體聯動優勢。銀保合作的核心是尋找共同的客戶市場,并提供多元化服務,保證客戶的長期滿意度,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為此,保險公司應與銀行組成市場拓展專家小組,充分開發與利用客戶資源,對市場進行細分、確定相應的目標市場,針對不同需求層次的準客戶和潛在客戶設計相應的保險產品和營銷策略。一是開發適銷的銀行保險產品。這是銀行保險業務得以發展的關鍵。二是服務創新,提升服務內涵價值。目前可嘗試開展諸如信函賬單、電話服務和信用卡銷售等新型銷售方式。
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都是以獲得最大利潤為目標,作為銀行也不例外。銀行保險能否取得最大利益成為銀行保險工作能否突破的關鍵。業務發展初期,利潤少,銀行的積極性不大。保險公司應和銀行共同商定銷售人員的激勵考核辦法,采取獎勵基金與銷售業績、產品組合、業務增長量以及目標實現率相掛鉤的方法,調動銀行銷售人員的積極性。銀行在利益分配上要克服短期行為,要有前瞻性、連續性,將手續費或傭金足額分配給經辦人員,以充分調動員工開展這項業務的積極性,激活銀行保險市場。
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市場營銷力度。保險業務專業性強,險種的開發、產品的銷售、售后的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已成當務之急。保險公司和銀行應該積極引入歐洲的銀行保險業務經驗,并結合國內銀行的特點,加強對專門負責保險業務人員的培訓,使之有能力應付各種技術性和專業性問題,使客戶在銀行買保險也能享受專業化服務。
加快技術開發,推廣“銀保通”。實現銀行保險業務處理的電子化,解決保單流轉緩慢、承保質量低、管理有漏洞等問題。銀保雙方要舍得增加必要的投入,添置和更新計算機設備,建立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網絡系統。尤其是保險公司要加強內部自動核保系統、投保信息管理系統、結算系統與銀行的合作,開發出適合銀行保險需要的業務處理系統,在承保、核保、理賠和其他售后服務等方面全面實現計算機網絡管理,建立統一的操作平臺,為客戶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務。同時,雙方應建立共同客戶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信息的分析,隨時了解共同客戶的經營狀況、合作情況,有效實施客戶關系管理。
銀保保險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僅能促進保險公司進行銷售渠道和產品創新,也能豐富銀行的經營結構和服務層次。展望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混業經營將成為我國金融業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國必須大力發展銀行保險。
參考資料:
1.施建祥,發展我國銀行保險業[J],保險研究,2002年4月
2.袁宜,銀行保險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浙江金融,2002年10月
3.劉曉宇,銀保融通與我國“銀行保險業”的發展前景[J],上海保險,2002年4月
4.沈琳,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現狀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3年2月
一、深刻認識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一)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是連通社會經濟生活的媒介和命脈,是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銀行業商業化進程的加快,金融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不斷加大金融對現代經濟的有效支持,才能維護貨幣資金在國民經濟中正常有效的作用。
(二)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是地方經濟與金融共同發展的需要。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地方經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機整體。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強有力的支持,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濟又是金融穩步健康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實現經濟與金融的共同發展和良性互動。
(三)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是落實中央金融政策的基本要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
(四)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是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發揮好資金資源效益的共同目標。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既是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銀行改善資產質量、分散信貸風險、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的客觀要求。各銀行金融機構要突破所有制、規模等限制,合理調整服務定位,完善營銷服務體系,創新信貸業務和貸款品種,努力在有效服務、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提高自身效益,培育和建立優質融資服務客戶,實現銀行和企業的雙贏。
二、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原則
1、遵循經濟規律的原則。各金融部門要充分考慮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品有市場、有效益、有信譽、有發展前景,都應予積極支持。
2、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經濟互惠原則。加快和不斷深化金融改革,是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重大決策,是對幾十年經營模式和理念的徹底沖擊和轉變。因此,各金融機構要正視自己的市場主體地位,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投入,促進金融經濟良性互惠共贏發展。
3、防范風險,促進發展的原則。風險控制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各金融機構要正確處理好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正確認識金融業具有高風險的客觀性,堅持在發展中防范和化解風險,實現經濟金融雙活雙贏的良好局面。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十一五”規劃的戰略目標,發揮政府組織協調和引導推動作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根據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創新融資方式,拓展融資領域,擴大融資規模,提高融資效率,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體系,為融資工作創造良好的政府服務和政策環境,著力解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努力培植骨干企業,促進電力、旅游、畜牧、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
(三)發展目標
金融機構存款增幅保持在10%以上,貸款增幅保持在20%以上。不良貸款下降5%以上。當年新增存款的50%以上用于支持縣委、縣政府確定的17項主導產業。積極參與招商引資、項目對接工作。各金融機構重點支持1家以上縣內產業化龍頭企業,在信貸、現金、結算、財務管理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力爭2011年末全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3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到28億元,不良貸款占比下降至15%以內,全縣A級以上信用企業達到30家。
三、主要措施
(一)切實加強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
1、充分發揮窗口指導作用。人民銀行要充分發揮傳導和實施貨幣信貸政策的重要職能,著力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有效信貸投入,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切實抓好已出臺的各項信貸政策的貫徹落實,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改變目前信貸投入結構不盡合理,貸款增量不足的狀況。規范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定期對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的情況進行分析督導,總結交流,確保信貸政策全面落實。人民銀行定期以簡報等形式向企業和有關部門相應的信息,每年舉辦1-2次金融業務與企業項目互相推介會。
2、綜合治理縣域資金外溢現象。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資金大量上存的問題,在保證信貸資金安全和銀行貸款自主性的前提下,原則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全年新增存款中要力爭有50%以上用于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3、發揮綜合協調職能。通過銀企座談會、貸款營銷洽談會等,促進項目與資金的銜接,實現經濟金融共同發展。人民銀行要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精心打造政府、銀行、企業對接的“金融平臺”,通過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有效投入。堅持按季度召開由政府主導,人民銀行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加的政府、銀行、企業三方聯席會議。建立由政府組織,人民銀行牽頭,銀行業金融機構參加的產業龍頭企業生產經營調研制度。
4、加強對縣域經濟金融形勢的綜合分析。信息支持和信息反饋是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人民銀行要對縣域貨幣信貸政策落實情況,縣域信貸有效需求變化情況,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貨幣信貸政策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等進行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議,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各種信貸咨詢和信息服務,為上級行制定和完善貨幣政策提供依據。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定期向政府和企業信貸政策信息,提供信貸政策咨詢服務。
(二)加大工業信貸投入,促進工業經濟持續發展
1、大力支持工業園區建設。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巴東工業園區建設。在繼續支持現有的釀酒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基礎上,配合當地實際,對考察和引進的新項目,最大限度地給予相應的信貸資金支持。
2、繼續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支持麻線坪電站、橋河電站、泗渡河電站、后河電站等新建和續建的水電項目,支持電網改造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繼續支持三峽庫區和水布埡庫區配套項目的建設,支持鐵路、高速公路及庫區地災治理的相關項目建設,支持列入政府規劃重點的交通、能源、農業、工業、城建等項目。繼續支持發展柑桔、茶葉、蔬菜、魔芋等富硒綠色食品的產品提升和精加工,創精品名牌,爭取走出山門。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做好調研,對資金需求較大的項目要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嘗試建立銀行聯合信貸支持機制。
3、積極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層次。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有效銜接,按照國家、省、州有關部門的產業政策,對技術成熟、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產品和專利產品的生產企業,積極予以信貸支持。同時,要支持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支持我縣名優產品的培育和發展,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三)大力支持“三農”,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有關金融機構要積極協助農民擺脫傳統農業模式,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動特色經濟發展。
2、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已經具備一定生產規模或市場潛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個體大戶,農村金融機構要做好信貸服務工作,要重點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輻射能力強,能立足本地資源,帶動農戶發展商品生產的龍頭企業和大戶,將農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優化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繼續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包括:農田水利建設、鄉村公路改造、本地“天然林保護”工程及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項目。
3、完善小額農貸,適量增加大額農貸。繼續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擴大覆蓋面,規范農戶信用評級和《貸款證》發放及操作,提高授信額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特別要重點支持種養大戶,適量發放大額農貸。
(四)支持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1、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雙百”工程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對民營企業的授信面和授信額度,爭取每年對民營經濟的投入不低于2億元。以民營企業為重點支持和促進連鎖經營、倉儲式批發、物流配送、電子商店、超市等現代企業的發展。支持發展通訊、中介服務和社區服務業。實施信貸創新、開展綜合服務,促進我縣民營經濟快速、高效的發展勢頭,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支持教育及旅游業的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努力解決基礎教育事業臨時性資金缺口和義務教育設施改造的資金需求,解決高中學生擴招的各項資金需求,支持神農溪旅游景點延伸開發和水布埡旅游風景區建設。
3、支持城鄉結構調整,推進集鎮化進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配合政府的小城鎮建設規劃,支持發展加工型、商貿型、旅游型小城鎮建設。要支持城鎮建設與改造,支持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程。
4、繼續拓展消費信貸,發展旨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新型信貸業務。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培育和擴大個人信貸消費熱點,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以教師住房貸款為突破口,逐步擴大個人住房貸款的覆蓋面,加大對普通居民住房的信貸支持力度,控制投資性購房貸款。嘗試開展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提高生活質量。
(五)繼續推進政策性業務發展,積極發揮信貸資金的社會效益
1、繼續推進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業務發展。經辦銀行要在總結經驗、完善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業務覆蓋面。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于進一步推進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通知》(銀發〔2004〕51號)等文件精神,繼續完善風險補償機制,簡化貸款擔保和審批手續。同時要對新增就業崗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達到一定比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合伙經營的企業積極予以信貸支持。
2、大力推進助學貸款業務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固樹立社會公益意識,積極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信貸支持,促進社會穩定。要繼續完善和推進助學貸款業務,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幫助困難家庭學生完成學業。相關經辦銀行要與有關高校加強協調和溝通,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2004]51號)文件的有關規定,簡化貸款程序,及時足額發放國家助學貸款。農村信用社要根據省、州文件精神,大力推進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積極幫助轄區內困難家庭學生完成學業。相關金融機構要探索完善助學貸款風險防范、風險補償機制,促進助學貸款業務健康發展,逐步形成就學地、生源地并重、商業性為輔的助學貸款體系。
(六)強化服務意識,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1、合理布局服務網點。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不斷擴大對縣域經濟服務的覆蓋和輻射面,在結算、財務管理、信息咨詢、投資理財等方面為縣域經濟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務。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為公眾提供更多的投資機遇,在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金融機構自身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加強與客戶的聯系,增進了解,促進企業與金融機構良性互信共榮。
2、創新信貸方式。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選擇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試點信用貸款方式。積極推行票據融資,推廣商業匯票業務。擴大抵押和質押貸款范圍,允許縣域中小企業以適銷對路的庫存產品和可靠應收款作為保證條件向銀行申請貸款。
3、改進工作流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貸款評估、審查、發放過程中要建立限時服務制度,提高貸款發放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對申請貸款的企業應及時進行審查,在資料規范、完整的前提下,應在10個工作日內給予明確答復。對重點優質客戶實行貸款營銷“綠色通道”,在符合信貸管理制度和有關貸款條件的前提下,適當簡化審批環節。對已經批準的貸款,應按照客戶需要,保證資金及時到位。
4、提高服務效率。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從信貸政策、業務處理、運作程序、服務手段等方面,制定標準化信貸服務規范,公開辦事程序,接受客戶監督。要擴大服務范圍,利用銀行便捷高效的資金匯劃系統,進一步完善對信貸客戶的結算服務,節省在途資金占用,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要針對不同客戶的特點,積極開發配套適用的金融產品,為其提供經濟金融信息、投資咨詢和公司理財等綜合。
5、加大信用授信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自主選擇一批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給予信用授信,對已有一定資金規模、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本息,尤其是對已經經過本行信用等級評定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合本地中小企業特點的評級和授信制度,及時根據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確定授信額度;合理確定中小企業貸款期限和額度,要防止脫離中小企業的生產和流通的實際需要,人為延長或縮短貸款期限,給中小企業增加利息負擔和貸款困難。
(七)大力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為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搭建“信用平臺”
1、加大縣域經濟金融環境綜合整治的力度。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有賴于一個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也是深層次解決“貸款難”問題的現實選擇。經濟金融環境的綜合整治,應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和全社會廣泛參與。金融部門要主動出擊,加大宣傳和協調力度,千方百計地提高社會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
2、全力做好金融債權維護工作??h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轉制過程中金融債權保護,切實保障金融部門收貸收息和落實金融債權。加大對金融勝訴案件的執行力度,加大對欠、賴、逃債行為的打擊力度。人民銀行要牽頭組織有關部門搞好金融債權維護的協調工作,全力支持縣域金融機構保全和維護債權,要建立逃廢金融債務企業“黑名單”制度,定期通過新聞媒體和人民銀行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系統向社會公布,并從信貸、開戶、結算等方面進行聯合制裁。
3、進一步加大清收公職人員拖欠銀行債務工作的力度。要從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支持我縣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大局出發,克服困難,排除阻力,切實加大公職人員欠貸的清收力度。對清欠工作較差的責任單位和仍然拖欠不還的國家公職人員,要堅決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清收。各金融機構要主動做好公職人員拖欠貸款清收的有關工作,必要時會同紀檢監察、組織部門采取措施進行清收。
4、全面推進信用工程建設。積極組織開展信用企業、信用鄉鎮、信用村組和信用社區評比活動,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信息建設,著力掃除中小企業和農村經濟的“誠信障礙”。加強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嚴格行業自律,建立有序的信貸市場競爭秩序,防止惡性競爭。重視人民銀行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系統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維護和保障良好的社會信用。各金融機構要按要求及時登記、上報借款人信息,在辦理貸款業務時充分利用系統查詢有關信息,解決企業貸款中的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啟動中小企業參加人民銀行指定社會中介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工作,逐步實行統一、合理的信用評級標準,擴大貸款營銷。
(八)完善融資抵押擔保機制,加快建立縣域中小企業擔保制
按照“政策引導,多方出資,市場運行”的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為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貸款提供便利。充分利用國有資產清理成果,將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換成經營資產,擴大擔保機構資本金。安排間隙性財政資金充實到擔保機構,壯大擔保實力。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縣擔保公司同意擔保的項目,不應對貸款企業的資產再抵押。
(九)構建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銀行經營管理體系,完善信貸營銷貸約束和激勵機制
1、增強貨幣經營理念。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深入市場和企業調查研究,加強貸款營銷工作。要針對縣域經濟的特點,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制定適合縣域經濟特點的信貸營銷策略,及時發現、積極培育優質客戶和貸款項目,開拓適應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特點的信貸品種,擴大信貸投放領域。通過支持經濟發展和增收節支,努力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水平,并以此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
2、爭取合理貸款權限。各金融機構要根據自身的管理水平、經營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適時調整縣支行貸款審批權限。對貸款對象堅持“不論大小,不論所有制,以效益為中心”的原則,不因所有制、企業規模原因將產品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前景的新興企業拒之門外,對政府篩選推薦的重點扶持企業,根據企業信用等級確定一定的授信額度,積極給予信貸支持。
[關鍵詞] 外資 參股 商業銀行 績效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不僅使國際銀行業面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使銀行業面臨全球范圍內的激烈競爭。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的銀行并購風潮此起彼伏,這場并購浪潮開始從一國國內延伸到國際市場。進入21世紀,亞洲成為了銀行業巨頭的一大追逐目標。為在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之后搶奪中國金融領域的制高點,歐美銀行業在中國金融市場上演了激烈的銀行資本大戰。國外經驗表明,通過外資并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是一種抗對激烈競爭的良方。
事實上,外資參股國內商業銀行早已暗流涌動,在我國剛剛加入WTO的2001年底,IFC就以2700萬美元收購南京市商業銀行15%的股份;同期,匯豐銀行擬參股上海銀行、花旗銀行擬參股交通銀行等事項均體現出眾外資銀行明顯的合作意向。
二、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現狀
加入WTO之前, 外資參股我國銀行機構的案例非常少。近年來,為鼓勵境外戰略投資者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提高中資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03年12月8日出臺的《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規定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向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由原來的15%提高到20%,這對外資銀行極具吸引力。為加快在中國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市場中的布局,外資銀行加快了搶灘中國市場的步伐,不僅設立機構數和在華資產數快速增長,更有大量外資行通過參股國內銀行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06年年底,外資參股的中資銀行已經超過20家,參股規模也超過180億美元。
三、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投資績效研究
我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企業投資資金需求旺盛,銀行業的發展前景也相當樂觀。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住房按揭、信用卡,以及理財產品市場規模擴張迅速,零售業務作為銀行業未來重要利潤來源的潛力正在顯現。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市場的競爭并不充分,銀行業競爭處于粗放狀態,可以挖掘的利潤空間巨大。因此,外資金融機構迅速開始搶占中國市場,以便最大限度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本文選取中國入世以來已上市的中資銀行為例,截至2008年6月30日,對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投資收益作出績效評估,如下表。
每股凈資產是股票的賬面價值,它是用成本計量的,每股市價是這些資產的現在價值,它是證券市場上交易的結果。不管從成本還是市場交易來看,外資參股中資銀行都是獲得了較高的投資收益。
注:每股凈資產是2008年公司半年報中所披露的每股凈資產,股價是2008年6月30日的收盤價.①和②分別指以每股凈資產和股價為基礎計算出的年平均收益增長率。(資料來源:銀行年報,《財經》等資料整理)
以每股凈資產為基礎的投資收益年增長率中,恒生銀行、新加坡政府和國際金融公司參股興業銀行取得了最高的投資收益年增長率32.18%,第二是荷蘭國際集團和國際金融公司參股北京銀行為30.52%。以每股市價為基礎的投資收益年增長率中,高盛集團、美國運通公司和安聯保險公司參股中國工商銀行的投資收益年增長率高達95.63%。
可見,外資參股中資銀行都獲得了很好的績效,雖然外資銀行積極尋求國內的戰略投資伙伴,其真正的目的是擴大市場占有率,削弱中資銀行市場份額,為最終實現低成本擴張戰略鋪平道路,但是從短期來看,獲得較高的收益也是促使外資胃口越來越大的一個因素。同時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商業銀行在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陳興述左曉婷:我國銀行業外資并購的經濟學分析[J].預測,2008,(2)
[2]歐陽敏:我國商業銀行引入外資參股的治理效應實證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07,(11)
[3]董保蕓倪寧:外資銀行參股我國銀行業的現狀及其正負效應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 2006,(03)
[4]趙鵬飛:外資并購中資銀行的現狀、問題和對策[N].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