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的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提高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
⑴提高高中化學老師本身的素質?,F在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認為新課標規定好的教學內容是權威的,是不能動搖的。這一思想直接導致了化學教學的停滯,使其不能與時俱進。這樣做不但限制了老師的教學思路,也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的發展。關于對教材質疑,我們要學會開拓思維。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也在發生變化,有些知識甚至會退出歷史的舞臺。那么化學老師就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
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推理演算。化學知識是一個連貫的科學體系,比較講究理論推理和科學實驗的驗證。如果忽視了知識的聯系性,那么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就只能是機械的、片面的,學生就不能靈活地運用基礎知識進行實驗操作和科學研究。只有把各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都弄清楚了,學生才能掌握完整的化學科學體系,才能為今后深入的研究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化學的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學習化學的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是學好化學和深入研究化學的決定性因素。要提高高中生的化學素質,我們就得好好研究怎樣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首先,我們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就是為了考試,為了考一個好的大學。抱著“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態度學習,將永遠只會浮于表面形式,對化學缺乏深入的了解。作為化學老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其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有些人做事事半功倍,有些人做事則是事倍功半,花的時間一樣,效果卻相去甚遠,這是因為方法不同所致。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培養高中生科學的學習化學的方法,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⑴堅持預習和復習。課前的預習,不是簡單的將老師將要講的內容看一遍,而是根據已知的知識對未知的知識進行自學,對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分析,對新的方程和化學式進行推導和認證。這樣做,學生就能發現自己在學習新內容上的難點,聽課的時候,就能和老師產生共鳴并能有的放矢的去解決難點問題。課后的復習,不僅能鞏固和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效果還能檢查出自己在前面學習中的不足。
⑵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實驗的規范化操作。化學的重點是實驗,有趣的實驗現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強化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并且對培養嚴謹的科學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提倡化學老師將教學帶到實驗室去,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思考。不僅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準備中、讓學生做好實驗記錄和實驗分析,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設計中來。這樣能讓學生從成功中獲得成就感,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以后犯類似的錯誤,更能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培養學生化學的思維能力
在高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瘜W思維能力包括抽象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等。
抽象性思維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協調運用,來總結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必須運用抽象的思維方法。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是不能直接觀察到原子的形態、分子的結構,等等,要理解它們則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維。
創新性思維又稱為發散性思維,指的是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不會墨守成規。創造性思維在化學領域的應用是廣泛且具有深意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還可以推動科學研究的不斷前進。例如,居里夫人發現鐳,那是因為她的發散性思維使得她預見了這一物質的存在,這件事看似偶然實際上是必然。
一、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1、態度不端正。在大多數地方的中考,化學已經沒有計入總分。以至于在有些初級中學都沒有給化學相應的教學時間和教學態度,所以學生對化學學科重視的程度就不夠。學生認為化學成績不是影響中考的主要因素,把化學歸為次科或者是偏科。被動學習,通常學生認為化學知識只要記起來就可以了,所以造成了學習過程中只聽不問、只記不想的做法,養成了學習化學的許多不良的習慣。
2、理論基礎知識薄弱?;瘜W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比如原子、分子、離子的理解、化學式的意義、酸堿鹽的反應等。對于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來說,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習才能夠體會。而初中畢竟才一個學年,要學習這么多抽象的知識,造成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
3、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差。雖然教材改革增加了許多的課堂演示和學生實驗,但是由于各個學校條件的差異,相當一部分學生動手的機會少,不能熟練掌握實驗的基礎知識并運用知識進行實驗,很多學生對待實驗還只停留在“看熱鬧”的心態,對高中的實驗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
二、銜接過程的對策
1、轉變觀念。
剛進入高一的第一節化學課的重點不是復習,而是強調高中學習以及社會實踐中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化學學科的重視程度,改變已有的學習態度。當然這種“提醒”不只是一節課的事情,而是要經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化學對現代生活的影響,使他們自發地學習化學。
2、復習理論知識。
雖然在高一必修一的教材中有穿插復習了一些理論知識,但是比較零散,不容易形成體系,對學生復習初三基礎知識造成困惑。所以個人認為準備利用一定的時間來復習初中的基礎知識,具體如下:
(1)復習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如原子、分子、離子的定義,表示方法及意義(大約2節)。
(2)復習原子的構成,從原子核的構成到元素符號及原子序數,從核外電子到得失電子形成的離子和化合價的判斷、化合價的規律、順口溜等(2節)。
(3)復習1-18號元素的符號以及化合價的規律來書寫化學式,并通過物質的構成來判斷化學式所表示的意義(1節)。
(4)復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配平方法以及表示的宏觀和微觀意義,復習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2節)。
(5)復習O2、H2、CO2等物質的性質、實驗室制法,實驗基礎(2節)。
(6)復習酸堿鹽的性質(3節)。
(7)小測及評講(4節)。
有針對性地從微觀結構開始復習化學用語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初中學習的基礎知識,并把這些知識形成體系。對高中化學中的物質結構等知識的學習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當然在這里還要注意一些細節的問題,那就是高中化學有要求而初中課本不作掌握要求的內容。比如:氧化物的類別、酸、堿、鹽的概念,同素異形體等等知識應該再做適當的補充說明。要做到這些,建議高中教師應該去通讀初中化學的課本和大綱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3、適當調整高一必修一教材的教學順序。
(1)將必修一專題一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知識放在第一單元之前來學習。
(2)把第一單元里的《物質的量》移到第二單元《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之前學習。
(3)在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學習之前應該復習初中的實驗基礎。
操作,有條件應當準備一兩次基本操作的學生實驗。
調整以后必修一專題一的內容就變成了:原子結構物質分類和轉化關系
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研究物質的量的關系配置溶液。
這樣調整的好處在與銜接了初中知識,并且把“物質的量”這個難點往后推移,減輕學生剛開始學習高中化學就開始出現“畏難”的情況。所以做適當的調整,有利于增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
4、善用實驗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剛開始會以“看熱鬧”或者是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對待實驗,那我們就在實驗教學的開始以“魔術”(一些課后興趣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運用啟發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關鍵的一個環節,因為它使教學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高一新生正處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過渡階段,一個實驗、一件事、一句話都可激發起他們心中的熱情。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發揮實驗的優勢,使學生一開始就“愛”上化學,并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5、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
【關鍵詞】 基礎知識 實踐 能力 提升 鞏固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1(b)-0152-01
化學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重在將前后的知識有效的貫通起來,達到整體認知的目的。當學生將每一部分的知識學會的時候,要有效的進行拉近,將有聯系的知識形成整體認知,從宏觀上進行整體的把握,這才能有效的針對部分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獲得更加靈活的思路。
1 重視化學中的基礎知識學習,構造知識體系模塊
1.1 知識的夯實與前后連接
化學中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得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前提,只有在鞏固住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獲得最佳的感悟與認知,做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形成靈活的思維與思路,通過其中的知識銜接之處有效連接,獲得整體的認知效果。教師引導學生嚴格按照課本的要求和設置,一點一點打好基礎,將基礎的化學知識和原理一點一滴消化掌握,重在理解,為以后化學知識的交叉點的學習鋪路奠基。
例如,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這兩個知識點,并且理解它們的性質,這就為以后我們學習“燃燒、溶解和酸堿鹽”的反應等知識打下了基礎。在學習之中,關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知識點有很多,而核心知識就是和我們以后課堂學習有關的知識點,能用的到的知識點,這就是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質,這是教學中必然要涉及到的內容,也是國家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
1.2 構建知識體系模塊
對于分散性較強的知識點,我們需要將其綜合之,形成整體的模塊,如我們在學習和了解了基本的化學反應類型之后,就要將這塊知識與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問題結合起來,這個問題是在前面學習基礎上引發出來的,既用到了前面的知識,同時加深深度,進行知識點的相互結合與分析思考。例如學習了化合物的基本反應之后,掌握了幾種常見的基本反應類型后,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和“化學平衡問題”進行適度的引入,目的就是鞏固前面的知識點,同時加深思維深度,為日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打下一個基礎。知識的夯實包括兩個基本的部分,這就是鞏固夯實與體系的構建。
2 重視化學中能力的提升
2.1 與生活實踐相互結合的能力提升
化學能力的提升,包括化學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提升,還有實驗實踐能力的提升,化學能力的高低,是檢驗學生知識是否鞏固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初中化學課程的實踐性往往大于其理論性,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應該有效的將知識與實踐的能力與生活的實踐資源結合起來,以此來提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有效進行自主學習,如讓學生討論桂林的山水為什么千奇百怪,溶洞是怎樣形成的?這時老師可因勢利導,加以解釋,這是難溶于水的碳酸氫鈣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變成可溶的碳酸氫鈣,而可溶的碳酸氫彈鈣受熱后又變成難溶于水的碳酸鈣,即難溶的碳酸鈣與可溶的碳酸氫鈣之間在互相轉化。而桂林的山石中碳酸鈣含量比其它地方高。經過千百萬年的上述變化,就自然變成了“甲天下”的桂林水山水。另外,從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滴水石穿”講到自然界中化學現象:“滴水石穿”,桂林的石筍古柱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長高,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壺和鍋爐里能形成鍋垢,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鈣等沉淀的緣故。這就是與時間相互結合的實踐能力提升。
2.2 與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能力提升
這里所講的理論聯系實踐,就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在課堂之內重點就是課堂實驗,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融匯于實驗當中,進行動腦和動手的雙向發展,使兩者是相互聯系和融通,提高學生和能力的協同發展意義非凡。
化學教學中,對“知識實驗操作的有效跟進”很有必要,這個步驟做的到位,就能加深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形成知識的科學實踐探索,對提高學生和能力的協同發展意義非凡。例如:學習了有關物質反應的知識后,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引進“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實驗,簡單易操作,而又關聯前面的知識,從感官上加深認識。
像鑒定空氣成分構成的燃燒和熄滅的實驗,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我們就可以通過實驗操作來進一步鑒定這種理論知識。實驗的引入,不但是考察基本的理論知識的運用,更是知識的綜合運用。
綜上所述,我們學習化學課程的基本思維就是“從知識到能力,再從能力反觀知識的運用”,使兩者相互配合提高,達到教學目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首先要把基礎知識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單單要求死記硬背,更要將零散的知識進行系統性的認知,以求提升整體水平?;瘜W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更是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與實踐運用能力,通過實踐性認知,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獲得認知的唯一途徑與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啟新,王云生.《化學新課程案例與評析(必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
[2] 彭蜀晉.《化學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3] 陳啟新,黃丹青.《化學新課程教學設計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
[4] 柳若芍《走進化學教學現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1
關鍵詞:高中知識;困難;化學知識;心理需求;教學質量
由于高中生群體中有的來自城鎮學校,有的來自農村學校,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基礎存在較大差異。而且還有部分學生不是聯招范疇,通過擇校進入高中,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各異,就使得化學教學難度系數顯著增大,為兩極分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支持。盡管如此,教育工作者也要結合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仔細研究,盡量降低產生教學分化的可能性,使得學生得到身心健康發展。
一、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搞好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學
結合教學大綱要求,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將教學策略加以調整,靈活采取低起點、緩坡度、高落點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結合生活實際列舉一些實例,提供給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及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知識差的學生給予補充,做好他們高中與初中知識的銜接,并且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在復習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現有的知識。分散教學難點,不斷縮短不同層次學生的差距,實現學生的整體性提高。比如,在學生離子反應時,要對酸堿鹽電離知識進行有效的復習,創設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目標,突出重點、難點,使學生掌握基礎要點的前提下,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不斷降低兩極分化的可能性。
二、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和學習能力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也是最現實、最直接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目前,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之所以感到困難,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學習化學的竅門,只要他們找到了學習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一定會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古今中外的化學歷史或者化學相關的偉大成就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化學對工業、農業等生產、軍事、生活方面的巨大推動作用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是多么的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產生了學習化學的內部動力。
另外,教師也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比如是生動的語言、神秘的感彩、精辟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如此的嚴謹,感受到化學獨特的魅力,從而產生了熱愛化學的強烈感情,進而推動了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內部動力。教師也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初高中化學內容的銜接訓練是最重要的。
①.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考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系,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于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盡量降低落后面。那種為了留更多的復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了解每個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通過實驗進行
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②.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復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今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③.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今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盡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鉆研教學大綱(化學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學校雖然還么有實施化學新課程標準,但老師們都已開始研究新課程的特點,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
⑤.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聽完課后能與上課老師及時進行交流,提出不足之處,以求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⑥.加強實驗教學,中考試題中,實驗題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引起了我們老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及復習中加強了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這一部分相對得分較高。
⑦.理直氣壯抓好學有余力、有特長的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給有特長的學生創造發展個性的氛圍,鼓勵他們冒尖,脫穎而出,為將來培養專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⑧.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指導;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1-0149-01
化學是中學文化課學習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它也是最應該講究學習方法的學科,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輕松學好化學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條件。學習方法存在多樣性,是學習成績差異存在的原因之一。學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同一個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的人也可以選擇同樣的方法。但是作為中學化學教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養,以靈活積極的教學方式促進中學化學的有效教學。
一、教師應主抓基礎知識的教學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是與基礎知識密切相關的,只有把握好了基礎才能更地促進化學理論等高級知識的學習。如一座高樓大廈的建造同樣離不開基地地打造,因而,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打好基礎,其它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才能迎刃而解?;瘜W在中學來說,是學生剛剛接觸的一門陌生學科,提高興趣,打好基礎,化學學習也就越來越容易。
1.做到教師講課與學生聽課相結合。由于受傳統教學和學習方法的影響,因此目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已經習慣順勢形成。用傳統的講授進行教學是每一位老師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聽課也就自然成為了學生最為廣泛和最習慣接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了。化學學習方面,學生是教學知識的接受主體,剛剛接觸化學知識,教師應該尤為注意基礎知識的傳授,以便使學生能夠從基礎抓起,產生知識接受難得畏懼心理,從而影響學生化學知識的更進一步學習,進而也就不利于化學教學地進一步開展和進行了。在化學學習初期,學生對這門課尚缺乏相關自學的基礎知識,他們學習所有知識都是在老師的教育和引導下進行的,因而學生在這個時期形接受到教師所傳授的課堂知識對以后的學習可謂是起到了墊腳石餓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這種聽課習慣因人而異,因個人性格不同而不同。有些學生的這種習慣得到保持和延續,最后被穩固地保持下來。
2.課后做題鞏固基礎知識。進入中學階段,隨著課程數目的增多,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下,中學學生容易迷失自我。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該適時調整,成了每一位教師改進教學的主要任務了。每一個學生也開始追求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即使是班里的尖子生也是難以避免學習方法的困擾。因而,作為教師應該注意為學生布置一些適當的課后練習題,要求學生做合適的習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這是教師的任務,也是教師對自身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對于化學教學的有戲開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注重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實驗性學科。中學化學的趣味性決定了化學課的教學要加強對實驗知識的鞏固。教師在進行傳統填鴨式教學的過程中對實驗在教學所起到的輔助作用不容忽視,這是提高化學教學的主要手段,也是學生化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1.注重實驗教學前的準備工作?;瘜W實驗在中學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起到了鞏固基礎知識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起填補化學枯燥性的一種趣味作用。在當前的中學化學教學中,實驗的教學,應注意做到一下幾點;首先,在做實驗之前,教師應該向學生交待清楚化學實驗作用是什么,意義是什么,需要學生提前準備的東西是什么,以防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后果。其次,在實驗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對學生實驗中的一些錯誤的動作和程序以及步驟加以及時加以糾正,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害。再者,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適當地進行講解,以便學生順利實驗和學習。例如,如果只有演示實驗而沒有講解相互配合,就使學生僅憑個人新奇感覺去觀察,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限于盲目性,也不能引起學生有意識地積極思維,則觀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不能深入現象的本質,這樣,會降低教學效果。反之,如果只有抽象的講解,而沒有直觀的演示,學生往往只會死記教師的語言,也難于轉化成真。這都反映出每種教學方法都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地結合起來,使之相互補充和配合,以求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注重啟發性實驗教學,開發學生的智力?;瘜W教學大綱指出:化學教學要采用啟發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無論選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必須體現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例如,在運用化學實驗方法中,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以啟發學生用正確的態度去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明確觀察的方法,以啟發學生分清主次,抓住實驗的關鍵現象去觀察;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對比、綜合、概括、判斷等思維活動,以啟發學生研究實驗現象并了解現象的本質等。
一、化學學科思想的本質
化學學科思想是人們在認識化學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想意識,是對化學的本質、特征與學科價值的基本認識,并非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注入主體精神的、處理問題的習慣或思維方式。
在化學實踐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揭示學科思想的本質,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與已有的學科知識相結合,從中得到理解、啟迪,從而完善所學的知識,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即對知識點的掌握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因此,學習和認識化學的指導思想,也是培養學生形成學科基本素養的核心。
培養化學學科思想的教學關系圖
二、化學學科思想的特性
(1)它是由具體的化學知識凝聚而成的,并不是單指概念上的化學知識,即該思想源于“雙基”,而高于“雙基”。
(2)它體現了化學的實質和作用。在學科思想的框圖下,許多化學內容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因此,該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
(3)該思想對化學的發展和充實起到了不可缺少的指導作用,因此,它是一個動態的、實證的、科學的、發展的體系。
該思想為學生學習化學學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學習的方向、目標及途徑等方面。“化學學科思想”包括:整體性思想、聯系思想(結構和性質、微觀和宏觀、量變和質變、定性和定量、相互轉化、抽象和具體、統攝思想、發散思想、有序思維)、守恒思想、一般與特殊的思想、極限思想、動態平衡思想、構建模型的思想、驗證探究思想、綠色化學思想等。
三、教學實踐和啟示
化學學科思想離不開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在化學知識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從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來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建構化學學科思想基本體系
該思想方法是豐富多樣的,其中結構與性質的思想是化學學科的核心思想方法。在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 始終貫穿其中,反映在 “位置(周期表中的位置)與結構”、 “物質性質與用途”及“位置、結構與性質”等,及其相互之間的推定和未知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推演中應用廣泛。以此為教學生長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并使之內化為學科思想,是形成化學學科思想體系的發端和關鍵。
2.結合科學探究方法,提升化學學科思想的深廣度
科學探究方法需要用思辨的視角多維度地看待問題,因此,要引導學生運用“量變與質變的辯證轉換”的思想方法,通過“量變與質變的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一思想來理解物質世界及其反應轉化。上述思想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得到最好的詮釋,是難得的教學契機。此外,以金屬與酸的反應為切入點,常規的思維就是以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為依據,比較活潑金屬與非氧化性酸反應的一般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對比金屬活動性強弱以及強氧化性酸與非氧化性酸的區別,以及反應物濃度和物質的量的改變對反應結果的影響,讓學生辯證地看待金屬與酸的反應的規律。這樣的學習方式推而廣之,便會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學科思想的形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瘜W學科的另一個特點是“一般與特殊”的思想方法。從化學學科的系統性出發,通??偸峭ㄟ^對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普遍性的規律,并加以推廣;然而事物在具有普遍性的同時,也存在某些獨特的方面,即具有特殊性。換句話說,任何事物與同類事物之間有普遍性(共性),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如同主族元素化學性質存在共性的一面,同時不同的元素間又存在差異。
3. 結合綜合分析手段,強化化學學科思想的應用
化學分析研究中通常會用到定性與定量兩種方法,兩者在程度與角度上存在差異。定性指的是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主要對其程度進行初步確定;定量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準確地對物質的性質進行更進一步地表達。在具體教學中,物質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描述就是對定性與定量的最好詮釋。在此基礎上可舉例說明無機物的水溶性,同時可結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和實驗驗證等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微溶”、“難溶”和“不溶”并非是絕對的結論,同時,這些概念的科學意義并不簡單等同于文本含義,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僵化理解,從而循序漸進地建立起正確的化學概念。
綜合而言,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和學科思想是現代化學教學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三個維度。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策略,并促使學生對化學學習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監控,靈活地調整學習策略,在總結反思中循序漸進地豐富知識體系,逐漸形成科學規范的學科思想。
參考文獻
[1]周存軍.談中學化學學科思想和方法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09(6).